在线客服

滑滑梯教案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滑滑梯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滑滑梯教案

篇1

2.通过这次学习促进校园和-谐,提高学生素质。

3.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

礼仪修养,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2.教育学生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

3.了解课间纪律及上下楼梯的礼仪。

4.向老师及长辈问好的礼仪。

5.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上场

主持人主持活动,宣布文明礼仪班会开始,导入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文化源远流长。作为礼仪之邦,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故事至今仍深深地教育着我们,比如,历史故事:《孔融让梨》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黄香诚心敬父母》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中国古代礼仪规范的不断发展,形成了我们的现代文明礼仪,在校园这个既庄严又活泼,既紧张又文明的环境中,我们少先队员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还要讲礼貌懂礼仪,做一个文明少先队员。

二.导入

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

1.在我们每天生活学习的教室里应怎样做。

2.课间活动,上厕所应怎样做。

3.上下楼梯应怎样做。

4.进出老师办公室应怎样做。

5.上学路上及放学路队应怎样做。

三.礼仪之花开校园

1.文明礼仪在口中: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不说粗话,要说普通话,文明话。

做文明人使用文明用语

学生讨论文明用语都有那些,应怎样使用。

同学们,都知道,礼貌用语记得牢。

见到老师同学问声好。

分离时候别忘把手招。

影响别人,“对不起”,

回答要说“没关系”

从小讲文明,懂礼貌,

大家夸我是个好苗苗。

2.文明礼仪在手中:管好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乱贴乱画,不损坏公共设施,不乱折乱踩,伸手帮助别人,弯腰捡垃圾,关灯、关水龙头。

3.文明礼仪在脚下: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不逆行,不乱停乱放,不践踏草坪,上下楼梯靠右走,不推搡打闹。站队出校门,队伍要整齐,进出校门不乱跑,

4.文明礼仪在课堂:课前黑板要擦净,讲桌物品放整齐,无粉笔尘。课间休息时入厕,准备好当堂课用的书和学习用品放课桌左上角。上课不迟到,上课铃响立即有序进教室,立即归座,等待老师上课。不能在教室内、走廊上走动。上课迟到的同学先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走进教室并轻轻关好门。下课铃响后,如果老师还没有宣布下课,仍要安静听讲。老师宣布下课,值日生喊起立,学生须面带微笑,说老师再见。坐姿端正,课堂上不东张西望,听清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认真听取同学发言,不议论,仔细分析正误,等待同学发言完后再补充。排除内心环境与身边同学的干扰,倾听与学习相关的讲话。思维跟着老师走,及时回答老师的问题。发言要用普通话,课堂不说与学习无关的内容。课堂上不交头接耳说小话,老师提问自己时,应马上起立,大声回答。发现老师失误时,不要嘲笑或使老师难堪,下课的时候向老师提出。边听边思考,边思考边记忆。一边听讲,一边做笔记,或者在书上,卷子上圈圈点点。书写时要静心,姿势正确,做到提笔就是练字,尽量少用橡皮擦。课堂上不吃零食,不喝饮料,不做与本堂课学习无关的事,未经老师允许不得随意离开教室。文具不用时放文具盒。

5.文明礼仪在家中:家中讲文明,讲礼仪。

四、倡议书歌谣

1.听指挥,别乱跑,平平安安到学校。

2.上下楼梯靠右走,不滑滑梯不吵闹。

3.过道相遇互礼让,切莫低头来相撞。

4.不踏草,不摘花,我和草木是一家。

5.课间游戏很有趣,追逐打闹不可取。

6.有纸屑,我拾起,校园环境美无比。

7.清洁卫生用心记,桌子椅子摆整齐。

8.出言吐语要文明,行为举止要得体。

篇2

“问题解决”教学是以“问题体系”为基本教学策略,通过揭示目标、依据目标进行问题解决、检测目标,一步步去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问题解决”中的问题是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来设计的。问题解决的过程是“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升与凝》的教学为例谈谈我们对“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具体运用。

1 趣味实验引出问题

教师在白纸板用淀粉溶液画上一个图案,放入图1装置中,很快看到一张微笑的脸。(如图2)。

[师]为什么白纸板上的笑脸开始看不清,现在却看清楚了呢?

其实教师在盖上玻璃罩之前,先在这个装置里放了一些固态的碘颗粒,淀粉遇到碘会变成蓝色,在这个过程中,固态的碘变成了什么状态使白纸板上的淀粉变蓝了呢?

[生]气态的。

[师]那固态的碘是怎样变成气态的呢?前面我们学习了四种物态变化,知道固态的物质可以先熔化变成液态,再汽化变成气态。同学们猜想一下,在今天的实验中,固态的碘是不是也是先熔化再汽化变成气态的呢?

[生]不是,因为没有看到液体,只看到了紫色气体。

[师]难道固体能直接变成气体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碘的物态变化。

2 小组实验探究问题

教师事前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个封闭的玻璃管,管内装有紫黑色的固态碘,请将玻璃管放在装热水的烧杯中。(学生开展实验活动,教师个别指导)

[师]观察到了什么?

[生]观察到了固态的碘变成了气态了

[师]固态的碘是怎样变成气态的呢?固态的碘是不是先熔化再汽化变成气体的呢?

[生]不是的,因为没有液态的碘出现。

[师]实验表明固态的碘并没有先熔化再汽化,而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这个过程和我们以前研究的四种物态变化显然不同,我们就把同学们刚刚发现的这个新的物态变化称之为升。

3 分析实验解决问题

[师]通过实验,同学们觉得升需要吸热还是放热呢?

[生]需要吸热。

[师]你怎么知道需要吸热?

[生]因为放入热水中,从热水中吸收了热量。

[师]大量实验表明,物质的升都需要吸热。刚才我们使固态碘变成了气态的碘蒸气,那现在我们能不能再使气态的碘变回固态呢?怎么做?

[生]放入冷水中,因为我觉得它和升应该是相反的。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熔化和凝固是相反的过程,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汽化和液化也是相反的,汽化吸热,液化放热,那么今天我们研究的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和气体直接变成固体过程是不是也是相反的呢?现在就让我们把封闭管放入冷水中仔细的观察。

放人冷水中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碘蒸气是先液化再凝固变成固态的吗?你怎么知道它是直接变成固态的呢?

[生]因为没有液态物质出现。

[师]实验表明碘可以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我们把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之为凝。实验也表明升和凝的确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升需要吸热,凝需要放热。

4 拓展实验归纳问题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都是碘的升和凝,生活中其他物质会不会也会有升和凝的现象发生呢?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广口瓶,瓶内装有白色固体颗粒,同学们拿起瓶子观察一下,并打开瓶盖闻一下它的气味。大家觉得这个白色颗粒是什么呢?

[生]樟脑丸。

[师]我们闻到了樟脑丸的味道,说明樟脑丸变成了什么状态,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呢?

[生]气态,升了。

[师]我这里还有一种白色的固态物质,它叫干冰,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在常温下就极易升,现在我把它放到绒布上,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它。(如图3)

[生]它变少了(如图4)

[师]它由什么状态变成了什么状态?

[生]固态变成了气态。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升需要吸热,那么在干冰周围的温度有没有什么变化呢?如果我把干冰放入金属罐中,金属罐的外表面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如图5)

[生]金属罐温度降低,于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形成霜。

[师]我们来看一下,(如图6)金属罐有没有什么变化?

[生]变白了。

[师]白色的物质是什么呢?

[生]霜。

[师]正如大家开始猜想的那样,水蒸气遇冷变成了霜,由气态直接凝成了固态。今天我们在教室里成功地制作了霜,我们还在秋冬季节的草坪上,树枝上,冰箱里也看到了霜。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观察灯泡呢?灯泡的主要结构,灯丝的材料是钨,钨的熔点3410℃,灯丝正常工作时的温度是2 000℃~2 700℃。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关于灯泡的实验,这里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没有使用过的灯泡,我给右边的灯泡通电。可使右边的灯泡发光。调节器使灯泡变亮,大家注意观察。同学们猜想一下。停止断电之后右边的灯泡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如图7)?

[生]右边的灯泡变黑了。

[师]你为什么觉得右边的灯泡为什么会变黑呢?

[生]因为钨丝升了。

[师]咱们来看一下,右边灯泡真的变黑了,这种附着在灯泡内壁的钨是什么状态的?钨丝本来什么状态的?固态到固态,那大家觉得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呢?

[生]先升,后凝了。

[师]这个过程中钨可不可能熔化了呢?

[生]不可能,因为钨的熔点高于钨丝工作时的温度。

[师]平时生活中的灯泡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会慢慢变黑,今天的实验中为什么这么块就黑了呢?实验表明,钨的温度升高,升速度加快。

5 走向生活解决问题

[师]通过前面的几个实验,我们发现很多物质都会发生从升和凝的现象。我们知道在分析相关问题时,应该关注物质的始状态、末状态,中间是否有液态物质产生,整个过程的吸热和放热情况,大家对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否掌握好了呢?我们来检验一下,这里有八幅图片,笔者想请你说出其中哪些是升,哪些是凝的现象?下面我们分小组讨论一下。

要求学生首先说出升现象,解释冰雕变小然后说出凝现象,解释冰花怎么形成的,冰花是出现在窗户的内侧还是外侧呢?其他几幅图是什么物态变化呢?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些升和凝相关的知识,那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又有哪些应用呢?

[师]有的同学很喜欢吃方便面,你知道方便面中的蔬菜包是怎样干燥的吗?它采用的是冷冻干燥的技术,先将蔬菜放入低温环境中,使蔬菜中的水分结冰,然后将结冰的蔬菜放入真空低温环境,蔬菜中的水份迅速升,从而使蔬菜达到脱水的目的,这样脱水的蔬菜,外形和营养成分都不会流失。这种干燥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

大家都知道,今年(2010年)我国西南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假如我国西南上空存在富含水蒸气的云,我们能不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缓解旱情呢?

[生]能,人工降雨。

[师]实际上人工降雨的方法很多,其中一种方法正是向云层播洒干冰,(教师介绍人工降雨的具体过程)。我们知道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现在我想在教室里制造这种云雾缭绕的效果,可以用什么方法?(请大家下来思考讨论。)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非常好,下面咱们静下心来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生]知道了升凝的概念,升需要吸热,凝需要放热。我们还学会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升和凝的现象,最后,我们了解了升吸热的应用。还通过探究碘的物态变化,掌握了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篇3

一、培养良好习惯,巩固实验基础

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具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作用。在高中化学学习的初步阶段,学生刚进入高中化学的情境,对于高中化学深奥知识感觉陌生,高中化学实验更是云里雾里。而高中化学实验只有在严密的实验过程和明确的实验目标指导下才能发挥出其对于化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在初步阶段,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实验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促使学生养成爱护实验器材、整洁有序的实验美德,为实验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中学化学”就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对实验流程有清晰明确的理解。教师在此章的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使学生认知试管、烧杯、烧瓶、各种试剂瓶、量筒、酒精灯等基本常用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制取蒸馏水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实验的先后顺序要清晰、步骤不能缺失,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和实验平台。只有实验的步骤正确、条理清晰,才能为更深入的观察实验、探究实验准备条件。

二、注重动手操作,提升实验能力

经过初步阶段的培养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实验素质和基础实验知识,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都有一定的发展。在随后的中级阶段,教师首先要清楚认识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状态后进行实验教学优化设计。从以前的演示实验为主,转变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为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实验的引导者和指点者,将化学实验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实验能力。

例如在“铁离子、亚铁离子氢氧化物的制取”实验中,教师将Fe(OH)2的制备实验设计为小组实验,合理安排实验小组成员和分工,每组配备好实验用品。实验中,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最初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但白色絮状物氧化太快,没有观察到其变为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的过程。于是学生们动手进行实验改进,经过大量的实验后,将实验过程改进如下:首先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溶液进行加热煮沸后分别装在两只试管中进行保存,用一较长的胶头滴管吸满一滴管的煮沸过的NaOH溶液;完成后把还原铁粉加入到另一只试管之中,再迅速加入稀H2SO4,同时在溶液中滴入部分植物油将其封存好,然后把准备好的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底部,再挤出氢氧化钠溶液。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油封能使反应在相对密闭的体系中进行,白色沉淀现象比较难以消失。学生在实际动手实验中不仅彰显了细微的现象使得学生印象深刻,而且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验技能,真正实现了实验能力的提升。

三、增加设计实验,实现能力飞跃

教师在优化设计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经过初步和中级阶段的严格训练,实验能力得到了切实提升。基于学生的能力发展阶段,进入高等阶段后教师要不断改善化学实验,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并且通过实验教学,巩固深化基础理论知识。高中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素养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创新能力,通过高中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说是一种捷径。例如“铜与浓稀硝酸”的实验,铜与浓硝酸的反应产物NO2可直接被NaOH溶液吸收,即2NO2+2NaOHNaNO2+NaNO3+H2O,从而避免了室内空气的污染,而铜与稀硝酸反应所产生的NO,不是成盐氧化物,是不可以直接被NaOH溶液吸收,必将逸出造成室内环境污染,且无法避免装置中的残留空气对反应生成NO的干扰,于是教师要求学生自主设计改进实验。学生们通过激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设计方案,大部分学生从生成物的性质入手:既然NO为非成盐氧化物,NaOH溶液不能直接吸收,不过可以按照NO+NO2+2NaOH2NaNO2+H2O和2NO2+2NaOHNaNO2+NaNO3+H2O实现绿色化设计。学生通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设的过程真正实现了知识的活学活用,实现了能力的飞跃式发展。

四、全开放实验室,助力主动学习

经过初步、中等、高级三个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优化后,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已经进入质的飞跃阶段。但在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进行实验,课下实验室的封闭性使得学生无法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为了贯彻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教师可以全面开放学生实验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余实验条件,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开放实验室,让实验室成为一个学生验证问题的场所,学生对于课堂上的困惑,可以在实验室里得到验证,并且学生自己去探寻答案要比在教师的引导下亦步亦趋的学习效果还要好。

例如在学习盐类水解时,很多学生误以为像Na2CO3溶液中的CO2-3都发生水解。部分学生在课下进入实验室进行自主实验学习时,自主探究增加了以下实验:用试管盛取2到3毫升的 Na2CO3溶液,滴入1、2滴酚酞试液,观察记录现象并进行解释;然后再往试管中滴入1、2滴BaCl2溶液,观察记录现象并进行解释。学生在随后的课堂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Na2CO3溶于水只有少量的CO2-3发生水解,大多数CO2-3仍存在于溶液中,该想法获得了其他学生的高度认同。

参考文献:

[1]刘成坤.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的变革[J].化学教育,2005.1

[2]王延芳、石辉.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第20卷第二期,2006.4

[3]施广琰.合作学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尝试[J].新课程(教师版),2007. 5

篇4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文明交通安全出行。

   如今的社会随着经济繁荣的发展,交通事业的发达,马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随着马路的日益拥挤,交通事故也出现的越来越多。据报道近期一幼儿园教师带领学生过马路回家,一女孩突然挣脱老师的手跑过马路,被一辆迎面飞奔而来的轿车撞飞,女孩倒在血泊中,奄奄一息,没等救护车来就已经离开了人世。女孩的父母哭得昏天暗地,肇事者也为因疏忽而造成的悲剧感到后悔,深表歉意。就因为一个人疏忽了交通意识,换来的是让一朵尚未绽放的花蕾就这样凋零了,意外地发生是无法用悔恨和泪水挽回的。而每年,有多少生命因此被夺走,有多少个家庭被破坏,有多少人要失去亲人。这些都是血的教训,而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应该有所醒悟吗?

   交通事故往往都是人为的不遵守交通法规造成的。“不闯红灯、不翻越护栏、不在马路中间逗留……”这些最普及的交通规则说起来很是简单,但为什么总是有人不严格遵守呢?因为安全意识的淡薄,许多人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剧。当你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已经消失,当你发现一阵阵欢声笑语已经湮没。当你面对那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时,能不感到痛心疾首吗?黄金有价,生命无价。我们的生命属于自己只有一次,交通事故的发生使一个个家庭遭受了巨大的精神伤害,使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使亲人、朋友悲痛不已。

   在我们身边,也存在许多危险的隐患,上学放学时,许多同学骑车又快又猛,他们在许多汽车中来回穿梭,为了炫耀骑车技术,难道就可以拿生命安全来打擦边球吗?有一些步行同学,在上学放学途中,为了争取时间,常常是闯红灯,跨栏杆,不走人行道,还有同学大摇大摆的走在马路中央,和同伴有说有笑,嬉戏打闹,可他们却全然不知,危险正一步步向他们逼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切莫把父母、老师的谆谆教诲当作耳边风,我们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做到警钟常鸣,类似的事故就不会发生在我们身边。

   4月15日,围绕“中国式过马路”“我们怎样过马路”,青山区交警大队举行了集中整治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启动仪式,全天候、全方位整顿治理非机动车闯灯越线、骑车带人逆行以及行人违反交通信号、翻越护栏、不走人行横道等突出不文明行为。作为辖区单位,我校高一十二班全体同学及班主任参加了启动仪式。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以自身的行动引领广大学子积极规范交通行为,让不文明的交通现象远离我们的文明城市。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作用,提高活动实效,特向同学们郑重倡议:

   从我做起,做文明出行志愿服务的参与者。

   从我做起,做遵守交通法规的践行者。

   从我做起,并通过自己提醒家长也做文明出行的垂范者。

   从我做起,成为文明包头形象的代言者。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一定要珍惜它,就请我们从自身做起,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共同倡导“文明交通,安全出行!”

   交通安全日主题讲话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交通安全记我心中》。

   安全是什么?安全是忠实的保护神,日日夜夜守护在我们身边,让生命之树挺拔青翠;安全是警钟,时时刻刻提醒我们珍爱生命,注意安全。

   每天来上学,父母总不忘提醒我们:安全第一。上课时,老师常常教导我们:学校内外要注意安全。我们却常常把他们的话当做耳旁风,而这所谓的耳旁风,正是对我们的爱的叮咛。

   每当上学放学的路上,放眼望去,好多同学不遵守交通规则,比如走在机动车道上、横穿马路、走逆行道,更有甚者还在车流不息的马路上打闹,多么危险的行为啊。

   我在此倡议:尽量请家长接送上下学,保护我们的安全;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中小学生守则》规定,不满十二周岁的同学坚决不骑自行车上路;在马路上步行时一定要走人行横道,并且靠右行;横穿马路时,要走斑马线,注意往来车辆。

   生命只有一次,只有珍爱生命,时时刻刻注意安全,我们才能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在此希望大家能共同遵守交通规则,享受幸福人生。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交通安全日主题讲话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人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交通,时时刻刻在交通之间徘徊,也许,一刹那的疏忽,会给你带来终身的遗憾。因此,为了朋友,为了家人,为了自己,我们应该遵守交通,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不注意交通安全,而鲁莽行事,司机驾驶着汽车一跃而过,在那飞奔的过程中,留下了什么,只留下了飘扬的尘埃吗?你是否看到身后隐藏着莫大的恐惧与伤感;喝醉的司机在“晨曦”的朦胧中颠着,昏昏沉沉中,没有任何思想的你,怎能冒如此险。当我看见“司机一滴酒,亲人一行泪”的标语,我为你们的无知而深感惭愧,难道在你们心中,它就是一张白纸吗?只代表着空虚吗?这使我陷入了沉思。

   曾经,在一个炎夏里,一个小男孩为了捡一个心爱的小球,不顾一切的直奔马路中央,也许,他还小,单纯的思想并没想到那可悲的后果,真是不幸,一辆卡车飞奔而来,把他压得粉身碎骨,把他永远压在土地深层,父母的泪犹如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又有谁能够听到他们的呼唤,上天是仁慈的,同情之心油然而生,可又能怎样,只有无可奈何的哀叹,忍受着痛苦,真是可悲啊。一辆载重汽车由于超载以至被滚下那万丈深渊,那轰隆声回响山谷,可那位年轻的司机却抛弃一切毫无声息的走了,走得那样伤感,那样的悲痛。

篇5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反应原理的选择依据和实验装置的设计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能安全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参与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篇6

2.掌握Br2单质的制取流程。

3.比较Cl2、Br2、I2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重点

难点

1.Br2、I2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Cl2、Br2、I2单质氧化性的强弱的比较。

Cl2、Br2、I2单质氧化性的强弱的比较。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具

多媒体、酒精灯、烧瓶、铁架台、氯水、溴水、碘、NaCl、NaBr、NaI溶液、CCl4溶液。

教学

步骤

内容

[复习]在上一节课了解到海水中含有大量元素,我们可以从海水中提炼出许多物质,如氯化钠、氯气、氢气、锂、铀等。这节课再来认识海水中的其他元素——溴、碘。

[引入]溴元素约有99%以Br-的形式存在于海洋中,被称为“海洋元素”。

[演示实验]①观察溴、碘单质的外观性质(颜色、状态)。

②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水、酒精、四氯化碳溶液,然后各加入两滴液溴,观察溶液的颜色;另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水、酒精、四氯化碳溶液,然后各加入少量碘单质,观察溶液颜色。

物理性质

溴单质

碘单质

状态

液体

固体

颜色

深红棕色

紫黑色

溶解

性和

溶液

颜色

水中

较小,橙色(橙黄色)

小,褐色

酒精中

易溶,橙红色

易溶,褐色

四氯化碳中

易溶,橙红色

易溶,紫红色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完成下表:

[实验结论]①Br2、I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都易溶于有机溶剂(酒精、CCl4)。

②Br2、I2的水溶液都有颜色,溶于有机溶剂后的溶液均有颜色。

[演示实验]取少量碘单质,放入烧杯中,将盛冷水的圆底烧瓶置于烧杯上方。加热烧杯,观察发生的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课本彩图(图3—4—10)及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紫黑色固体直接变成紫红色气体,在烧瓶底部又有紫黑色固体附着。液溴长时间放置有红棕色气体放出。

[实验结论]液溴易挥发;碘易升华。

[思考]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同学们想一下我们日常用的加碘盐是不是加的碘单质?

如果NaCl里混有碘单质,应如何除去?

[讲解]溴、碘元素的原子结构如下:

BrI

观察它们的结构图,想一下Br2、I2的化学性质与哪种物质相似?

溴、碘元素的原子结构与以前学的氯元素相似

Cl

这三种元素的性质有一定的相似性,它们都属于卤族元素(简称卤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纵列中。Cl2的一个重要性质——具有强氧化性,Br2、I2也有氧化性,那么这三者的氧化性相对强弱如何?

[思考]物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应如何比较?

[引导]2Fe2++Cl2=2Fe3++2Cl-这个反应中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参加反应(Cl2),也有强氧化性的物质生成(Fe3+),这两种物质谁的氧化性强?Cl2>Fe3+。即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还原剂。

[设计实验]利用所给药品(氯水、溴水、碘水、NaCl溶液、NaBr溶液、KI溶液、CCl4溶液)判断Cl2、Br2、I2三者的氧化性强弱。

[学生活动]①向NaCl溶液中分别加入溴水、碘水,再滴加CCl4溶液,观察现象;

②向NaBr溶液中分别加入氯水、碘水,再滴加CCl4溶液,观察现象;

③向KI溶液中分别加入氯水、溴水,再滴加CCl4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①溶液分层,下层分别为橙红色、紫红色;

②溶液分层,下层分别为橙红色、紫红色;

③溶液分层,下层均为紫红色。

[实验结论]①Br2、I2不能将Cl2置换出来;

②Cl2能置换出Br2而I2不能,Cl2+2Br-=Br2+2Cl-;

③Cl2、Br2都能将I2置换出,Cl2+2I-=I2+2Cl-;

Br2+2I-=I2+2Br-.

氧化性:Cl2>Br2>I2。

[思考]利用以上三种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我们可以用什么物质从溴化物中提取溴单质?

[讲解]工业上用氯气作氧化剂从海水中提取Br2,简单流程:

溴的用途:工业上燃料的防爆剂;胶卷的感光材料;

农业上杀虫剂;

医药上红药水、镇静剂。

效果

检测

矫正

练习:

烈士生前在狱中曾用米汤(内含淀粉)给鲁迅先生写信,鲁迅先生收到信后,为了看清信的内容,使用的化学试剂是:

A.KIB.碘酒C.溴水D.碘化钾淀粉试液

有下列三种溶液:AlCl3MgBr2KI

(1)能跟氯水混合而共存的是。

(2)能跟溴水混合而共存的是。

(3)能跟碘水混合而共存的是。

作业:课后练习第3题。

板书设计

溴与海水提溴

1、溴、碘的物理性质

2、Cl2、Br2、I2氧化性的强弱Cl2>Br2>I2

Cl2+2Br-=Br2+2Cl-;Cl2+2I-=I2+2Cl-;Br2+2I-=I2+2Br-

篇7

大连市红旗高级中学物理组在"后发型"高中高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指导下,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案一体化。

通过采用"教学案一体化"这种教学模式,使原本被学生认为难学、怕学的物理学成为学生最欢迎、最感兴趣的学科。现对此进行简单介绍,以求跟广大同行共同探索。

一、指导思想:以"教"导"学"

1.以学定教:

教师教学的目标要落在学生学习的效果上。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并不是看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准备是否充分、上课是否认真),而是看学生在课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理解情况、熟练应用情况。

教师教学的过程要落在学生学习的动态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否成功,并不是看教师设计环节多么精彩与出色,而是要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参与的情况(参与人数、参与环节、参与质量),同时,在此过程中是否体现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互助探究的过程及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环节(释疑、纠正)。

教师教学的思路要落在学生学习的思路上。教学思路是否合理和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把教材知识讲得严密不严密,而是指教师将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进而转换成学生智力结构的思路是否合理有效。

2.以教促学:

课程标准是国家颁发的教学指南,它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教师要深刻理解这种精神,学生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掌握它。如何才能让学生能够深刻领会课标的精神呢?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生活实际不断的向学生渗透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及物理规律,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所得、有所获、有所用。

"教"与"学"相辅相成,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广泛的参与(动手、动脑、动嘴、动耳、动鼻),学生才能真真正正地学有所得,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二、形成阶段

为了形成适合学生高效学习物理的教学方案,我们设定了目标:在三年内,要系统完善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教学案一体化教学(包括教学案、课件、习题、单元复习及检测),高一、高二备课组负责新授课内容,高三备课组负责总复习内容,每个年级各负其责,但又紧密配合。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案编制的要求和格式规范,为后阶段的教学案提供规范版本。通过三年的轮换,在原有年级设计的教学案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删减、补充、更新、完善,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优势,使教学案更具有实用价值,更贴近于社会、生活、生产、科技。

三、实施阶段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教学案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具备了这五个特征:能使学生沿着学案的引导展开自学,本身就是一个主动和独立的学习过程;学案中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自学的过程充满了浓厚的独特性特点;自学中对知识的主动认知、理解、感悟和运用,其实就是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正因为学生亲身经历,学生才真正体验到了获取知识后的甘甜和喜悦,最大可能的感悟到了书本中字里行间所吐露的人生哲理和是非曲直,而所有这些又都化作一份份非智力因素,成为促进学生不断追求新知、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健康成长的原动力。要达到这种理想的状态,这就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能够自觉地进行预习和研究。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具体表现在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通过学案,使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领和巡查指导,实现了对学生的帮助和引导。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掌握学生对学案的预习和理解情况,根据学生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地改进教学案的编制质量和针对性;不断地听取各领导的意见和建议,使我们的教学案更加科学和合理,同时,不断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水平。

后记

教学案一体化的研究,真真正正的使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快速的成长起来,教学上从"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变成了"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这就是我们成长的蜕变,我暗暗对自己说:"不要因为每天重复的工作而轻视这份事业,正是由于不断的重复,才使自己能够快速的成长"。

篇8

在开展每项工作前,整体策划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牵涉到工作是否顺利开展。动画创作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是让学员通过制作一个完整的动画短片,学习并实践动画创作的整个工艺流程,因而整体策划尤为关键。本文以“安全教育”这一主题设计为案例,笔者通过动画教学与动画制作的经验,对“安全教育”动画创作这一案例教学的整体策划作了简单的探讨。 

 

一、策划案例任务 

 

在进行动画创作前,授课者要向学员宣布案例任务的内容,让学员明确创作主题和题材,明确具体的任务和目的。 

 

1、创作主题 

本案例以“安全教育”为主题,运用现代的、先进的、符合时代特点的文化技术表现方式来创作动画作品。案例目标要达到在情节内容上、制作水平上力争赶超已有的“安全教育”动画,擅长捕捉“安全教育”这一主题中的特殊表现方式。在技术方面,通过小组的合作,依靠小组的才力、人力优势,运用先进、可靠的动画制作技术。 

当今,关于“安全教育”的影视作品有:故事片、美术片、动画片等。与之大不相同的是,此次动画片的立意需要建立在重新认识的基础上。从客观的角度人手,同时又用夸张的和现代的表现手法把一个故事情节感人的、重新给以定位的“安全教育”动画展示给广大的观众,令人耳目一新。 

“安全教育”动画创作是笔者在近期的一段教学时间里固定布置的一个案例,学员可以以现有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为蓝本,按照自己的理解将其制作一个3分钟左右的动画短片,应该说是一个再设计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动画片的制作流程来创作。此主题的动画短片设计的确极富挑战性,在这一点上,当时笔者也是经过了再三思量才选定了这个案例,并且坚持了几个学年。 

 

2、创作题材 

“安全教育”这个主题应选择哪一类安全事故题材?例如大学生常见的十类安全事故,包括国家安全、行骗、盗窃、打架斗殴、传销、抢劫抢夺、食物中毒、交通意外、火灾与爆炸事故、其他常见事故等。在明确主题后需要和学员有一些初步的打算,或者需要基本的题材框架。“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题材,如《公路不是杂技台》,描写一个学生站在自行车后轮轴上而引起的交通事故;又如《婚庆车》,讲述写着“百年好合”四字的红纸遮盖了车牌号码的婚庆车闯红灯发生的交通意外;“诈骗类”的题材,如冒充“上级领导”的骗子、莫要轻信“大老板”、求职陷阱等。 

例如,2009年北京海淀区教工委联合海淀区艺术职业学校共同推出了《淘小逃与魔法书精灵》安全教育系列动画片,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安全知识。这部动画片汇集了地震紧急避险、乘车安全、步行与骑车安全、预防火灾溺水等多方面的题材。又如,北京华夏铭安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劳动人事局人才服务中心全力打造的安全教育产品——《农民工安全教育》,创作的是春生和杜鹃这一对年轻夫妻投奔其舅舅进城打工的故事题材。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某经济技术开发区,由于夫妻俩从未出过远门,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闹出了很多笑话,同时也经历了很多危险。最终,春生在舅舅国栋的影响下,经过企业培训和自身努力,逐渐掌握了交通、消防、机械伤害、用电、危化品、职业安全卫生、危害有害因素辨识、工伤保险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成长为开发区的新好员工,成功地融入了现代都市,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总之,这些创作题材都来源于生活,但是在创作剧本时,这些题材都经过了艺术加工和艺术处理。 

 

二、策划课堂内容 

 

1、课堂重点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而宝贵的,教师应该对重要的动画知识点给予优先安排。例如:动画不仅仅是使之动作(acting),最难的要使观众相信屏幕上的虚拟角色是有生命的(alive),因此,在动画创作中,必须掌握“运动规律”,知道动作的分解与姿势的解读。这是课堂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堂的难点之一,需要精心准备。 

课堂重点也可以分为若干个模块。例如:模块一——短片剧本及美术设计。在能力目标方面,通过原创剧本,提高学员的编剧能力、美术风格设计能力;在知识目标方面,把握动画短片的时间、剧情与节奏,深刻体会动画片的美术风格、角色、场景对动画剧情的影响;在案例实训方面,根据“安全教育”主题,编写一个完整的剧本。模块二——短片分镜头设计。在能力目标方面,通过原创剧本,提高学员分镜头能力;在知识目标方面,领略分镜的作用和对节奏的影响、景别和镜头的运动对画面产生的冲击感;在案例实训方面,根据“安全教育”原创剧本设计并绘制完整的分镜头稿。因此,要策划好在实际应用时怎样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怎样处理好“安全教育”动画创作这个案例与理论知识的关系。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课堂进度 

动画的制作周期是没有准则的,越漂亮的画面,制作时间就越长。如果是3d动画,制作一帧就要花20分钟到30分钟(主要是渲染),通常一个动作需要30帧,一个3分钟的动画短片就有一定数量的动作,还有脚本、配音、绘图等,所以笔者认为一个3分钟的动画短片,无论是二维动画制作,还是三维动画制作,因为是小组成员进行团队合作,所以课堂进度可以规划为筹备期1个星期,制作期4个星期。 

例如制作二维动画的课堂进度如下:第一阶段为总体设计阶段(第一周),本周完成选题策划、剧本创作、素材搜集、市场调查、进度计划等工作;第二阶段为设计制作阶段(第二周),本周完成造型设定、场景设定、整体风格设定、分镜头设计等工作;第三阶段为具体创作阶段(第三周和第四周),这两周完成的工作包括原画设计、动画设计、背景绘制、线稿上色等i第四阶段为合成制作阶段(第五周),本周完成录音合成、剪辑输出等工作。 

 

三、策划实施方法 

 

具体到实施方法上,在动画创作教学中案例教学比较推崇的实施方法是“分组合作法”。 

 

1、创作小组 

动画制作是一个团队合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投入,所以要成立创作小组,同时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细分任务。通过人员的分工,让学员能够更加了解自己的长处,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 

首先,自由结组成立创作小组,通常以5人为一个小组,如果出现有的组人数过少或过多的情况,教师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学员的再分配。然后每组推选一位同学担任执行导演和组长。导演的要求必须动画专业知识掌握扎实、兴趣广泛、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和很好的协调与沟通能力。组长的专业知识可以不是该小组最好的,但是要求办事认真负责,并在组员中有威望且能和其他动画制作小组进行沟通。根据经验,组长和导演可以是同一个人。当然有时我们也会发现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会身兼数职,集制片人、寻演和编剧于一人。如大家所熟悉的日本经典动画片《龙猫》《天空之城》《风之谷》的“原作、脚本、监督”就是大名鼎鼎的日本动画泰斗宫崎骏。 

 

2、创作模式 

成立动画创作小组后,每个组可以模拟一家动漫设计公司,例如可以是如下模式:小组名称一××动漫设计公司(公司名称由各组命名);小组成员 

5名同学为一个创作小组;编剧——教师+全组参与,被采用者署名i导演——教师(兼“客户”);执行导演——每组选一位同学担任执行导演(或兼组长);造型设计——教师+全组参与,被采用者署名; 

场景设计——教师+全组参与,被采用者署名;分镜头设计——教师+全组参与,被采用者署名;动画——教师+全组参与,全组署名。 

 

3、创作方式 

现代动画制作,选取那个软件作为动画制作的平台?制作二维动画还是三维动画?在“安全教育”动画创作中,可以采用任何电脑软件或者手绘方式制作,但在制作前要确定创作方式,要求每秒钟至少绘制6-8帧,时间在3分钟左右。 

例如,动画广告《小破孩系列之碰到火灾》这个案例中,采用了小破孩这个众所周知的形象来展示“遇到火灾怎么办”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小破孩滑稽的表现,加上flash特有的夸张的动画手法,简单直观地给观众展示了一个生动有趣的警示故事。紧紧抓住观众的兴趣,吸引观众看完整个过程。在轻松愉快中获得了灭火的知识,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来讲,这是最生动、最能起到作用的方式。在这个案例中,只需要简单的移动、形状动画,加之按钮的简单控制即可。 

“安全教育”动画创作教学的特点需要教师做好周密策划。因此,只有整体策划好,才能使“安全教育”动画创作这个案例教学行之有效,才能使学员明确动画创作的方向和目的,才能使学员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动画的设计和表现。 

 

篇9

20__年3月14日

活动内容:

一.上学路上的安全

(一)行走安全

1.读材料:

日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事故持续上升,伤亡惨重,损失巨大,事故总量已由1986年的29万起上升到77万起,年均增长6.3%。死亡人数由1986年5万人升到的10.9万人,年均增长5%。

2.学习行走的安全常识

每位同学必须牢记如下行走安全常识:

人行横道信号灯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行人必须遵守的规定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车辆来往,不准追逐,奔跑;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不准爬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推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3.提问:

(1)行人为什么要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要靠路边行走?

(2)行人横过马路为什么要走人行横道?

(3)没有划设人行横道的马路应该注意哪些?

(4)为什么不能翻越护栏?

(5)遇到交通事故怎么办?

(二).乘车安全

学习乘车安全知识:

(1)上车前先看清公共汽车是哪一路,因为公共汽车停靠站,往往是几路公共汽车同一个站台,慌忙上车,容易乘错车。.

(2)待车子停稳后再上车或下车,上车时将书包置于胸前,以免书包被挤掉,或被车门轧住。

(3)上车后不要挤在车门边,往里边走,见空处站稳,并抓住扶手,头,手,身体不能伸向窗外,否则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4)乘车要尊老爱幼讲礼貌,见老弱病残及孕妇要主动让座。

(5)乘车时不要看书,否则会损害眼睛。

二、校园安全

(一)学习课间安全知识

课间上下楼梯时靠右行,在楼道内不得拥挤,嬉戏、打闹。禁止滑楼梯栏杆,在教室内不能乱跑乱跳防止桌凳撞伤。课间不得做危险的游戏,如用棒相互殴打,带刀到校相互比拼等。

(二)学习上下楼梯要安全知识

提问学生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师总结:

1、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2、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3、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4、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5、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6、上下楼靠右行。

(三)师强调如何加强教室安全

要求学生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要将钱和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要把球带到教学楼,在教室楼的走廓上踢,这种行为既违反了校规,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哪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四)师解释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

校门没开,一些学生在校门发生矛盾,无人调解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篇10

(一)教案是一体化教学活动的依据

备课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可以反映教师在整个一体化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是衡量一体化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尤其是教学态度认真与否的重要尺度。因此写好教案是保证一体化教学取得成功、提高一体化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好教案对于一体化教师授课十分重要。

(二)写好教案有利于一体化教学水平的提高

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专业技能的理论知识体系还要研究专业技能的操作方法及学生学习的状况,酝酿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课后自我评价、总结成功和不足及改进措施。因此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案的设计。只有刻苦钻研,铢积寸累,在一体化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学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二、怎样写好一个一体化教案

(一)编写一体化教案前的准备工作

1.研究一体化课程标准、教材,确定培养目标和设计整体教案模板

编写教案前必须熟悉课程标准或大纲,研究教材,对课题内容有一个整体构思,然后确定教案表格模板。根据课程标准、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的地位,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在研究课程标准、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的地位。确定重点和难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重点和难点。写教案时,主要考虑理论较强的概念、原理。操作方法较复杂的技能。

3.组织教材,选择教法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一体化教学主要依据一体化模块教学计划,因此对于本节课所要教授的技能,要具体研究本模块教学计划,对教材增加或删除相关内容。根据本模块的技能,确定讲解的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技能知识。在选择教法上,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设备条件来准备教具和考虑教法,初步构思整个教学过程。

4.设计教学程序及时间安排

对于上课时如何回顾旧知识引入新课题;新授一体化课的内容如何展开;强调哪些重点内容;如何讲解难点;最后的练习小结应如何进行等程序及其各部分所用的时间问题,一般都分几个阶段按流程图的形式来进行。

(二)教案的内容应包括

1.教学目的

所谓教学目的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教学目的一般应包括理论知识、技能、素质教育及总体方面达到的目标。课时教学目的要订得具体、明确、简练,便于执行和检查。一般应选定1-3个教学目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总体思路,便于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3.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思路设计

每节课的教学方法必须首先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教学设备来确定,其次重点设计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教学媒体设计:1.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2.要求学生收集相关文字、图片资料等。3.对一体化课要合理地选择相关一体化教学设备等。

教学思路也称教学步骤或教学程序。只有安排好教学思路,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圆满地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特别是在一体化实操教学时,思路尤为重要。

4.教学内容的引入(课堂导入语)

教学内容的引入就是课堂导语。教师应该根据确定的教学目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心理,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为下一个实施任务阶段做好准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5.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为备课的其它环节都是为它服务的。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依据模块教学计划而不是依据教材,教材是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参考书,写教案时,将教学内容分步骤分层次地写清楚,并且要分配好所需的时间。这样,可以使所讲授的内容不至于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局面。

6.实训练习

实训练习是一体化教学的最重要环节,教师和学生活动必须协调一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教法,提高学生的操作兴趣和操作安全规范。

7.小结、作业和板书设计

小结既是课堂教学的结束语,又是强化教学重点、讲解难点和反馈矫正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作业则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所布置的课后习题。板书设计要求书写要简单扼要,一目了然。复杂内容、图形可用多媒体演示。

8.课后小结

课后小结的内容包括:

(1)自我评价:对本课的教学效果作一个自我评价,分析学生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几部分有困难,还有哪些学生需要辅导等。

篇11

一、什么是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意义的建构,立足于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知识的意义。在环境信息的刺激下,调动各种感观作用,发挥多元智能,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交互活动,在学生自身产生的特定的内部感受中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让学生有所感悟,留下深刻印象的体验所得。体验学习注重的正是学生知识的丰富、能力的培养和和素质的提要,它是一种通过思想、情感和亲身体验活动,让学生融入其中的、持久的、高效的学习方式。

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体验学习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学习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显然是指学生的生活实际。“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生活实际,就是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就应充分挖掘贴近学生生活的信息资源。难忘的化学学习体验,就要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里,用自己的亲历感悟化学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课堂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联系。

如2003年,一场可怕的灾难在中国大地发生,非典的传播和流行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生命。在讲授“乙酸”的分子结构时,有学生举起了手:“老师,我有个问题,在预防非典中所使用的消毒剂有一种叫“过氧乙酸”的有机物,它的结构是怎样?它和我们使用的消毒剂有什么不同?这不是一个预设的经过教师课前准备的问题,但是,一个学生的问题却把每一位学生带入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知识的理解与非典消毒剂结合起来,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生活情景就此展现在课堂内。

又如在学习胶体的内容时,布置学生进行家庭实验:检验豆浆、牛奶、鸡蛋清、肥皂水等是不是胶体。同时又让学生课后思考:豆浆为什么会变成豆腐?当豆浆中加入酱油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为什么同一钢笔同时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容易发生堵塞?学习糖类、油脂、蛋白质时让学生用自己为家庭制作肥皂,用豆腐去做蛋白质的变性和颜色反应,通过这些生活学习的体验,能让学生的化学知识与生活实现“零距离”。

2.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学习

体验作为一种方法,要通过具体活动来承载,而化学实验活动,尤其是实验探究活动,则是学生获得各种体验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可以自我体会、自我感悟。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自主的进行实验探究,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丰富的、创新的新体验和新感知。只要条件允许,把一些验证性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多让学生独立进行自主实验,让学生独立操作,除了得出正确的结论外,失败的实验必须寻找原因所在;多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并设计实验;创造条件向学生开放实验室,使实验室成为学生开展主体性活动,自主探究真理的小天地。

例如在学习:《原电池》时,教师从伽伐尼青蛙实验引入,引导学生思考:蛙腿为什么会抽搐?电流是怎样产生的呢?然后通过学生自己组装铜锌原电池,思考讨论:铜片与稀硫酸不反应,但与锌片相连后,铜片上为什么有气泡产生?气体是什么?怎样产生的?再从电流计偏转的实验现象,思考:电能是怎样转化来的?最后通过较伽伐尼电池、伏打电池和化学模型电池,归纳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除了通过化学实验操作这个真实环境使学生操作体验外,还可以创设模拟的环境使学生操作体验。如学生刚刚接触有机化学时,对同分异构体往往难以理解,我们就可借助模型,让学生亲手搭建分子模型,这样学生就对抽象的事物有了具体的感觉,纸上表示的平面结构与脑中的立体结构就对应起来了。又如在认识三种不同的晶体——食盐、干冰、金刚石时,可以由学生参照教材上的立体图形,由他们自己搭建三类晶体的结构模型从而比较它们结构、性质上的不同点,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体验,尽管模型是晶体虚拟的、模拟的结构,但它却直观、形象地反映出晶体的立体结构,表面上看好象花费了一些时间,但学生印象之深刻,掌握之牢固是其他设计难以达到的。

3.让学生在讨论辩论中体验学习

课堂上对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只要时间充分、环境自由,学生都会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也会在多种观点的碰撞、交流中逐步丰富、完善自己的观点,用讨论或辩论的方法对实际化学问题展开讨论,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当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正急于弄个水落石出时,进行小组讨论,他们将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争辩中。例如,“氯水化学性质”的教学,由于氯水中存在多种微粒,哪些微粒参与反应,哪些微粒参与主要反应往往是学生最模糊、且最需要澄清之处。可设计了以下讨论问题:在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氯水,溶液红色逐渐褪去。①分析红色褪去的原因(哪些微粒参与了反应,哪一种微粒参与主要反应)?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褪色的原因是哪一种微粒起主要作用?学生从氯水中存在的微粒入手,讨论始于简单的“头脑风暴”的观念,氯水中的微粒(Cl2、HClO分子Cl-、H+、ClO-离子等)分别与NaOH、酚酞,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的反应情况,最后问题的焦点集中在:第一,次氯酸的漂白性引起褪色;第二,发生了中和反应,使溶液pH小于8而褪色。学生从漂白褪色与中和褪色的本质区别来设计有关实验方案,笔者鼓励小组成员一边协同设计实验方案,一边用实验验证方案。学生在“讨论—实验”过程中使问题逐渐清晰,认识得到升华、得到内化。

又如在学习了合成材料的知识后,以“白色污染谁之过”为题进行讨论。白色污染是有关环保的热门问题,如何防止白色污染则是存在争议的。有人主张研制和使用可将解的塑料;有人认为问题不在于塑料可否讲解,问题是使用塑料的人,应当禁止乱扔废弃塑料,致力于废旧塑料的回收和利用;有人认为应当禁用塑料,提倡绿色包装;有人针对性的反问,绿色包装只能导致更多的砍伐树木,更多的造纸产生更多的能耗和污染物的排放等等让学生对这些看法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环境问题,也扩大了诸如对材料开发研制、资源的合理利用、废弃物处理等问题等的综合认知。

4.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学习

“角色扮演”是通过角色和情节展现真实和想象的事件,改变环境真实度,激发学生的想象且刺激学生的感观。值得注意的是课堂中的角色扮演是通过表演来学习,它注重表演的过程,是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重点的。通过角色的扮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的逻辑能力,发散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提高了对信息的提取、加工处理的能力;另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也都有提高。运用角色扮演,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他人在对待、处理某个事件的动机、情感和价值观,效果特别好。

化学学习中的角色扮演活动,可以有各种形式。例如由学生扮演商场售货员,向顾客介绍某种食品、药品的化学成分和营养(或化肥、农药的性能,使用方法);扮演实验室管理员,介绍化学试剂(如常见的酸碱盐)的分类、保存和安全使用注意事项;扮演化验员,为客户化验某种物质的成分、含量等等。如为了在化学课上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环境保护教育,可以设立模拟环保法庭。学生分别扮演被告、原告、辩护律师、主控官、法官、证人以及陪审团,重视某些典型的环保诉讼案件的法庭审判场景。老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如水污染、大气污染)要求学生搜集和深入了解一些重要环保事件,从中选择适当的案例组织学生尝试把课堂当环保法庭,重审案件。在学生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了解案情、相关的化学知识、环保法规、受害者申述程序等。

5.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的有效性与情境密切相关,在历史的背景下看化学科学的孕育、产生和发展演变,使化学知识、原理和规律变得生动、鲜活而富于生命力,这正是化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而化学家的感召力和化学史境的真实性,更能唤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学习兴趣,活跃思维,达到知识、能力、情感和人文素养的和谐发展。

如在《元素周期律》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完全抛开课本,进行自由发现体验。课前几分钟滚动播放门捷列夫的生平事迹,让学生茯得一些信息和情感体验。并告诉学生这节课的主题是“当一回门捷列夫!”其后引入门捷列夫一段自述:“人们不止一次问我,根据什么、由什么思想方法出发而发现并肯定了周期律?”,激起学生的“愤悱”状态,学生被深深吸引住了。随后给每组学生发一付卡片,上面给出前十八种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惰性原子除外)和主要化合价。请同学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作出合理的排列,并寻找其规律。似乎都忘记了时间,一节课不知不觉结束了,学生却觉得意犹未尽,因为这才是他们自己的发现!

又如在苯的结构教学时,先介绍苯的发现历史,然后引发学生思考:十九世纪的科学家对苯分子的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当时有机化学刚刚发展起来,比较成熟的理论只有“碳四价学说”和“碳链学说”。如果你是科学家,你能通过苯的分子式C6H6提出对苯分子结构的猜想假设吗?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写出可能的结构简式,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些结构是否合理,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可知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然后给出实验事实:苯和液溴能发生取代反应而且苯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苯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现代科学对苯分子的结构研究发现:

①.苯分子中碳碳键键长都为1.40×10—10m,而碳碳单键的键长为1.54×10—10m,碳碳双键的键长为1.34×10—10m②.苯分子中碳碳键的键角都为120°,学生通过互相补充完善就可以得出苯分子的结构特点:苯分子是平面正六边形结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键,所以苯既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又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篇12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展开,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明确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办法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相对于传统的教案,学案这种知识呈现方式应运而生,倍受推崇,得到广泛应用。笔者作为一名工作十几年的教师,更能深刻体会到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新的教学方式带给教学工作的影响。下面,我就谈谈应用学案这种教学模式在化学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学案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体,教师的智力支持、资源补给为主导,通过学案的完成与拓展,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我讲你听、我强调你记下、我布置你完成”的被动学习状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统一,提高课堂 效率,使教学效益达到最大化。

二、学案教学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学案教学要求教师在编制学案之前广泛阅读相关资料,在全面把握教材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每个人的教学经验,集思广益,精心编制学案,把授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应用的易错点、强化点都集中体现在学案上,使学案成为易学好用的助学工具。这就要求教师们要深入钻研教材、熟悉教法、了解学情,更要致力于在合作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学案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案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展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在思维辨析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共鸣中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交流表达,提高了学生之间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一套成功的学案固然有诸多优势,但通过不同校、多学科的学案分析,发现在学案编制过程中还有以下两方面误区需要避免:

篇13

初中数学学习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学习态度.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要想学好数学那只是空想.对学生来说,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在解数学题时游刃有余,并且才能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的.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对初中生数学知识的考查任务比较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数学方法运用能力和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对教学大钢有所研究,明确初中数学所有的知识点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要充分发挥例题、习题的辅助、深化教学的作用.对于一些数学基础知识比较牢固的学生,数学教师应该对这些题目进行改编,转换题型或者改变题目条件再给学生解答,充分挖掘藏在这些习题里的潜能,这就做到在基础上创新的效果了.这些习题所特有的典型性、示范性和探索性对于其他习题来说是一个优势,这些例题和课后习题对落实基础知识、强化基本技能都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

例1 在ABC 中,AB=AC,∠B、∠C 的平分线BO、CO 相交于点O,过点O 作EF∥BC,交AB 于E,交AC于F.求:(1)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2)EF与BE、CF 之间的数量关系.

显然,此题考查三角形知识里的等腰三角形、平行线等性质,同时考查学生读题能力.只有读懂题目才能自己画出图形来帮助解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则需要掌握好三角形基本性质,之后认真解出这道题就好了;而对于一些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教师就有必要将此题进行变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变式一 改变条件,去掉AB=AC,其它条件不变,问题不变.

变式二 改CO 平分∠ACB 为CO 平分外角∠ACD,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 EF 与BE、CF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通过变式,对典型习题进行创新,促使学生多维思考、多角度地看问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巧妙设置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活跃的课堂气氛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所创设的教学情 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课堂上的活跃气氛可以使学生融入其中,加深学生对课堂所教授的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平日的课堂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敢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几何体的表面图》时,课前老师可以准备一个正方体,在课堂里展现给学生看.如图,叫学生思考从图中A点到B点沿着正方体表面如何走才能最省时间,总共有几种途径,并试在图中将路线画出来.

这样教师借助于一些几何图形给学生创造一个具体可见的数学教学环境,让学生发现这种环境的特点,由此就会引发学生对于几何的特点、应用等的思考.将抽象数学概念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并能够把学生从灌入式的教学方式里解放出来,使学生发挥出自身的潜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整个数学教学效率.

三、精心设计新课导入,加快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成功源于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一个贴近新知识的课前导入是保证整节课成功授课的关键所在.一些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感到有些乏味,而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数学教师没有认真设计好课前导入,往往是开门见山式的照本宣科地讲述着课本里的知识,课堂气氛难免沉闷.而一个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导入,可把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集中过来,内心的好奇心驱动学生主动去学习.

友情链接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