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主播培训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电商主播培训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电商主播培训总结

篇1

2020年景洪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进入市场化运作,2020年4月30日,景洪市人民政府委托景洪市商务局与西双版纳中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景洪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运营管理协议》,并不断整合企业,继续深化推进项目持续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公共服务

1、持续市场化运营。与景洪市商务局续签了景洪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运营管理合作协议。将再接再厉打造景洪市示范县升级版,聚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2、项目申报。

(1)景洪市申报“2020年景洪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由于景洪市不是贫困县,未获批。

(2)景洪市申报全国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工作督查激励典型县,荣获全省评分第二名,2020年9月,根据《云南省财政厅关于统筹下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存量资金的通知》,景洪市荣获奖励资金500万用于继续实施和加强农村电商项目。

3、加强对站点的运营管理,接入农产品上行的供应链,提供运营指导支持。对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西双版纳州分公司共同整合景洪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及景洪市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站,确定45家景洪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于2020年5月22日在西双版纳景洪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召开了2019年度景洪市乡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奖励表彰大会暨2020年度电商运营研讨会议。会上表彰了2019年十佳服务站和农产品上行网销奖励,并对2020年的电商发展做了规划,会中就邮政快邮驿站共配系统的使用进行了深入讲解。

4、参展。组织景洪市优秀电商企业、淘宝主播达人、快手主播达人参加景洪市第二届东风柚(东试早柚)文化节,18位扶贫主播参展文化节,开展柚子直播推广。

5、平台合作。2020年10月12日,景洪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邀请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组成一行6人考察团赴景洪市对普洱茶直播电商发展情况及直播基地落地可行性进行调研。

6、开展以直播为主的助农活动,带动农产品上行。

(1)2020年1月,勐养青枣节,景洪市公共服务中心组织了8位主播利用快手、淘宝直播平台宣传和销售青枣,短视频浏览量超过151.4万次。以景洪曼回短怡农水果种植专业电商平台和直播团为主,通过电商已经出货400余吨,20余万件。其中2.5kg装的大果最受市场热捧。

(2)疫情期间,景洪市农产品面临滞销,景洪市人民政府联合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与嘉宾邀请著名主播薇娅前来助力,联合了傣乡农特、南拾、云上春天、滇云蜜雨、果域皇旗舰店参与了直播助农活动。4月15日,通过1个小时的公益助农直播活动收获累计超过1945万的在线观看人次,售出农产品共计195759份,销售额达5246682.35元,有效惠及西双版纳195个村庄的1750户村民。

(3)疫情期间,景洪市人民政府联合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栏目组,在官方微博开通“助农小店”,景洪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协助8家企业入驻微博助农小店和京东云南扶贫馆。

(4)2020年5月22日,景洪市人民政府市委副书记杨华变身“带货达人”,推介景洪市优质农产品,助力脱贫攻坚。

(5)2020年5月至今,联合本地淘宝主播开展乡镇赶摆街走播带货,其中傣家小玉、雨林蜂蜜、寻味七彩云南、茅草屋山货等淘宝达人直播销售初级农产品超过100万元。

(6)2020年9月30日,景洪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协助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乡勐甘村的90后快手主播佤族小伙匡科戌直播助销勐海县曼伞村果农的百香果5000斤,服务中心在物流运输、产品分级分拣、打包、售后方面提供保障!

7、疫情区间积极对接渠道和资源帮助西双版纳州解决滞销农产品的销售问题。

(1)建立了西双版纳农特产品对接群,整合了耗材商、物流企业、合作社、基地主、渠道商等联系人以便产销对接。

(2)派出专员整理了各家供应商、合作社、基地主的农产品信息表及各种通行证模板专职对接各企业、农户的销售运输问题。

(3)通过西双版纳报、美丽景洪、景洪市电视台、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等15个媒体公众号帮助西双版纳州滞销果蔬信息,加大宣传力度。

(4)截至2020年2月27日全渠道累计销售果蔬10176.9吨,其中景洪5287.9吨、勐腊4039吨、勐海850吨。

(5)助力嗖嗖农超、龙乐公司同城配送业务实现无接触配送,给市民带来了购物便利,也解决了本地小型农户的滞销果蔬问题。

8、景洪市电子商务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在农产品上行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0年1-10月份共实现入仓水果1401吨,共计出库486508单。

9、2020年1-7月电商交易额。

根据第三方大数据权威机构—北京欧特欧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1-7月,景洪市网络零售额87142.2万元,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达到48796.9万元(农产品销售16923.5万元),销售量4300万件,同比增长27.8%;非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为38345.3万元。2020年1-7月,景洪市参与直播的商品数为4798个,投放率为31.5%;参与直播的商品实现零售额10349万元,零售量678.4万件;直播场次达5049场,累计观看人次1896.2万人。

(二)电商培训总结

1、培训情况。2020年1月至10月30日,针对创业青年、返乡大学生及农民工、农村创业青年、致富带头人电商合伙人开展了电商培训4期,共培训4972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4人)。其中疫情期间开展线上公开课培训,社交电商培训112人次,抖音短视频培训4737人次;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1期,60人次;高级直播电商培训班63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人。

2、引进企业投资建设“云南省淘宝直播村播学院西双版纳州分院”。学院由西双版纳中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落地景洪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全市网商提供更丰富、更高层次的电商知识培训,并与省商务厅一县一品云品出滇组委会对接,为全市网商创业者接入128个县市的农产品供应链。2020年4月8日开展“人人当主播 寻源普洱茶”云南省淘宝直播村播学院西双版纳州分院揭牌暨第一期直播高级培训班,该次培训班共有21名学员参与并顺利结业,其中有四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两名服务于建档拉卡贫困村的村服务站合伙人。学院为考核前三名学员及两位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开通淘宝直播达人号。目前有四位达人通过带货初级农产品突破月销售额5万元以上。淘宝直播ID分别是:雨林蜂蜜、傣家小玉、寻味七彩云南、茅草屋山货。

3、引进企业,建成橙子网红孵化基地。

4、培育出7位持证的农村电子商务讲师、1位直播电商讲师,获得商务部旗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CIECC认证的T1级电子商务讲师资格证。

(三)三级物流体系建设

已建成一个市级邮件转运中心,完成县乡村三级体系建设。引进邮政快递和“四通一达”等物流快递企业,重点与昆曼公司,金象公司合作,丰富发运班线,充分发挥洪市三级农村快递物流服务体系的功能;共开设快递物流运输线路13条物流运输线路,其中航空线路1条,连接昆明、普洱,履盖全市所有乡镇和部分村委会,进出口邮件均能到村一级。

(四)电商扶贫

1、对接西双版纳州扶贫办、景洪市扶贫办,联合西双版纳溢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大渡岗乡和基诺山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赠送百香果苗共50000株,果子成熟后由西双版纳溢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保底收购。第一批20000株果苗已经在备货中。

2、西双版纳中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西双版纳邮政公司、普文镇电子商务服务站、景洪市濠米农业有限公司、西双版纳溢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参与市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电子电话会议荣获“景洪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荣誉称号。

3、2020年5月20日对接了8款产品上了向往的生活微博助农小店。上架的8款产品分别是西双版纳糯玉米、景洪特产有机新鲜牛肝菌、坚果花蜜、同庆号普洱茶、手工柴烧傣陶孔雀杯、爱伲小冬瓜猪肉香肠、有机刺山药挂面、橡胶树种子油(雨林坚果油)。将继续辅助更多企业完善产品标准化助力西双版纳农产品上行。

4、2020年5月21日将上了向往的生活微博助农小店产品推荐上架到京东中国特产·云南扶贫馆。

5、2020年6月30日,景洪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协同景洪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以及勐龙镇勐宋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到勐龙镇勐宋村委会蚌半村小组开展“电商助农扶贫”活动,活动中企业代表-西双版纳中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采购贫困户茶叶1万元。

6、2020年?7月31日,景洪市商务局协同西双版纳中畅科技网络公司、景洪曼阁源果蔬有限公司、大勐龙桥头加油站三家爱心企业到景洪市勐龙镇曼戈龙村村委会小棵木村小组开展“电商扶贫,爱心捐资”活动,三家企业分别捐赠1万元,支持村委会改善村容村貌。

二、存在的问题

1、由于配合建设景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景洪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原有的创业孵化中心和培训中心1/2部分划归景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使用,原签约办公入驻企业均签署了补充协议,从服务中心搬离。

2、景洪市大数据系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以于2020年1月到期,需要财政列支续费方可继续获取第三方权威检测数据,持续进行商务部数据每月报送工作。目前溯源码还有40万枚待使用,需要财政列支续费平台维护费。方可继续推进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积极转变农产品网销方式。以直播、短视频为手段,实现人人直播、村村直播的目的,使电商创业不再难。联合云南省淘宝直播村播西双版纳州分学院,建立市级直播室和直播产品库,鼓励本地网商、老百姓用新方法、新方式加入到电商创业的队伍中来。

(二)?加强区域品牌推广。联合西双版纳州和景洪市委宣传部、电视台,开展电商主题宣传季活动,以电子商务为媒介和手段,开展农产品线上促销活动。

篇2

2020年电商扶贫工作总结

(一)2020年电商扶贫工作主要任务

2020年,按照省市商务主管部门有关电商扶贫的安排和部署,电商扶贫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当地复工复产部署,指导和帮助有条件的电商企业、电商服务网点有序复工运营,通过“电商企业+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帮助贫困群众参与网上销售。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电商培训,大力培养农村电商实用人才。开展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信息收集,加强农副产品、生产资料和社会需求等信息对接,发挥农村电商服务网点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上行和生产资料下行功能,帮助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支持有条件的电商经营主体收购贫困户农产品,并按政策给予补助。

(二)工作完成情况

目前全县所有电商企业均已全部复工;全县288个村级电商服务网点已全部复工,其中68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网点已全部复工。2020年,全县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22.29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下行商品交易额14.51亿元,同比增长15.4%,农村产品上行网络销售额7.783亿元,同比增长17.2%,农产品网络销售额4.274亿元,同比增长19%。通过微信、直播、快手、抖音等社交电商平台累计促销滞销农产品350余万元,电子商务促进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全年网上零售额同比增幅100.6%。位居全省100个县区增幅第八。新增电商经营主体93家。累计电商知识培训297人,培育“电商企业+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电商企业1个。

(三)工作推进举措

一是加强领导,推进电商服务网点有序复工。成立复工复产帮扶领导小组,对符合复工条件电商企业和电商网点“应开尽开”“应复尽复”,加快推进电商网点安全有序复工复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

二是大力宣传,抓好省市县相关促进政策贯彻落实。认真学习省市县针对疫情有关促进政策措施,切实领会文件精神,准确掌握政策措施,同时对政策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及时了解网点在复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尽最大能力帮他们解决。

三是加强指导,充分发挥电商网点的民生作用。引导和鼓励电商网点充分发挥电商优势,在能够为村民提供水、电、话费缴纳,快递代收等基本便民服务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生活必需品、日常消费品及生产资料的代购服务,引导和鼓励村级网点进一步加强村级网点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收集上报贫困户农产品信息,力所能及的开展农产品上行并帮助周边贫困群众进行线上销售自产农产品。

四是加强培训,提升电商人才专业知识能力。针对农村电商人才瓶颈制约,我局按照不同层面的需求,大力实施电商培训,重点开展电子商务实务培训,提高参训人员实战能力。5月20日,我局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在县委党校举办了为期3天的全县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以及73个贫困村网点负责人和联络员全封闭培训,共计186人。7月23日开展了电商直播培训,共有111人参加。通过培训,有效缓解电商人才匮乏之痛点。

五是拓展渠道,积极组织开展产销对接。一是引导鼓励电商企业、超市(便利店)、网点负责人充分利电商无接触优势,利用网络直播、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电商平台推进本地滞销农产品线上销售。据不完全统计,在疫情期间,通过这些社交电商平台销售包括贫困户在内种养殖的杂粮、蔬菜、水果、鸡鸭鹅等农产品达300多万元,其中,虞姬浩园果蔬合作社首次通过直播就订购200多单、安徽思悠悠食品有限公司首次通过直播不但获得100余份订单,而且获得2个长期经营商。二是利用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公众号进行推介,宣传推广我县的好网货、好产品,扩大社会影响,引导更多社会力量通过电商途径助力脱贫。灵璧县下楼镇蕊龙土鸡养殖合作社因疫情期间禁售活禽,养殖的红瑶草公鸡饲料短缺无法继续饲养,通过县公共服务中心公众号宣传推广,成功将该养殖合作社的草公鸡宰杀后推售到泗县等周边县区及超市。三是大力推广“电商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引导农村龙头电商企业以委托生产、订单农业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实现自产农产品网销,达到“你种我销、你养我卖”的扶贫效果,带动群众增收脱贫,通过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等助力脱贫。灵璧县七稀商贸有限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的电商资源和比利时杂交野兔养殖基地的优势,在疫情期间,通过微信、直播及七稀商城收购信息,不仅按高于市场价收购贫困户养殖的成品野兔,同时收购贫困户养殖的滞销鸭鹅等,经进一步加工成熟食,再通过微信、直播等社交电商平台及七稀商城进行无接触配送销售,解决了养殖贫困户的燃眉之急,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四是引导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与贫困户对接,鼓励电商企业与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帮扶关系,发展订制化电商消费扶贫模式。鼓励电商经营主体收购贫困户农产品,并按有关政策给予补助。

六是组织开展灵璧县首届助农直播大赛。为充分发挥网络直播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推介能力强的优势,推动农产品进城,拓宽优质产品销售渠道,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动力,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同时带动一批本地直播电商机构、孵化一批本地网红品牌产品、培养一批本土带货达人。2020年7月23-26日,灵璧县商务局组织开展了以“助农发展直播,助力灵璧腾飞”为主题的灵璧县首届助农发展直播大赛,大赛邀请耀你直播参加,全县有80余名选手报名参与,同时邀请了本地网红夫妻直播“庙街林哥”冉林、“沈大美”沈梦雅参加了助农直播大赛。此次大赛选取了我县的派杰食品、兴程食品、匠米辣食品、达园粮油和绿信现代农业五家企业的产品作为本次大赛指定销售产品,本次大赛现场交易13228单,销售金额16.02万元。通过举办此次大赛,一方面宣传推介大美灵璧,展现“魅力灵璧”的风采,另一方面扩大了我县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将网红主播的粉丝关注度转化为了购买力,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8月12日,举办了“记录美好灵璧,美食快来偶遇”美食专场直播带货活动,充分利用“电商+直播”这样的创新型销售模式,将农副产品的供给和消费需求进行快速匹配,通过主播带货,让产销之间建立充分的信赖,助力我县农副产品插上直播的翅膀,为我县本地企业拓展出一条新的销路,累计销售金额1.7万元。9月22日,借助“丰收节”开展电商直播带货2.8万元。

篇3

公司共有员工20人,可以说公司规模较小,但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公司创造的营业额却是比较客观,仅去年销售额在6000万以上。从成立年限上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公司,公司在业务发展,制度管理等方面还有待改善。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主要收获总结如下:

一、企业锻炼的主要工作内容

xx这家电子商务企业最早基于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而成立的,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公司已成长为了一个从店铺的设立、店铺装修、视频拍摄、主播培训等全方位、多角度的电商运营公司。假期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熟悉天猫、京东平台客服工作

最初的几天主要是进行培训学习,第一天xxx总经理就公司基本情况给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使我们对公司的框架、发展情况、企业愿景、企业定位等方面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随后作为平台运营管理负责人xxx经理给我们开通了天猫和京东的客服账号,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给我们介绍了售后问题处理、客服高压线、客服必备的条件等内容,使我对电商客服这个工作岗位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使我认识到要作为一个优秀的客服人员并没有那么简单,不仅需要打字快、对产品熟悉,还要有一个良好心态和很好的沟通和理解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工作的热忱和责任心。这个工作要求客服人员在对所售产品十分熟悉的基础上,对形形的买家提出的各种各样的刁钻问题要给与合理的解释和满意的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客服人员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并且善于沟通和随机应变。我感觉要想干好客服工作首先要先热爱和喜欢电子商务这个行业,善于同其他小伙伴配合发挥团队的力量达到成功运营的目的。

通过这一段实践的锻炼,使得我有机会真正地面对客户,面对各种售后问题,可以说机会是非常难得的。在这期间在公司同事的帮助下我顺利解决了货物破损、物流滞期、修改地址、退款补偿等问题,得到了客户满意的认可。通过实践操作也使我认识到客服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虽琐碎但又很关键。特别感谢各位同事的无私帮助,使我顺利完成了负责人交给的任务。

(二)学习了PS这款软件的基础工具的使用

PS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是一款美工必备图片,可以说在电子商务中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所有与电子商务中图片相关的处理都会涉及PS。PS就是后期处理的代名词,一般电子商务做广告,后期宣传制作像调整图像大小、为图片调色、亮度、去水印加水印、特效、文字合成等都需要用到PS。所以说作为一名电商教师如果不懂PS那么就是技能不过关。我深知自身在这方面的欠缺,在假期报了网课,边学边操作。非常有幸在企业锻炼期间能在公司的设计部见习,并且听取了苏俊霖经理关于电商产品详情页设计的经验分享,感觉收获颇丰。真正认识到了设计美工这个工作专业性太强了,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

抠图、瘦脸、图层合并、去杂物、特效这些技巧基本的操作一般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都能掌握,但具体能不能做到举一反三,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很难的一项工作了。况且为电商产品做海报或者详情页还要考虑消费者的心理、产品的卖点,这样对设计师要求就更高了。正所谓学习的知识越多对知识的渴望就越大,通过这段时间对这个软件的学习,使我对电商做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知道了自己技能欠缺的程度,促使自己更快更好地学习提升。

(三)协助公司负责人商讨和拟定了校企合作培养电商人才的方案

篇4

毋庸置疑的是,过度的价格竞争往往会导致两败俱伤的局面,不仅造成企业因利润大跌而丧失元气,还会造成消费者对产品的不信任感。因为医药保健产品的特殊性,价格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华氏大药房专门请咨询机构做过调查,在消费者进行药品购买决策的过程中,第一是便利,第二是品牌,第三才是价格。再之,医药流通领域在降价压力下必定遭到挤压,生态环境的改变不仅使药店经营者重新考虑营销、布点等策略,也慢慢地会把战火烧到医院,自下而上的医药体制改革就此引发,继而给企业带来更加恶性的竞争和更残酷的生存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营销并不是价格之战,而是价值之战。在医药产品日趋同质化的今天,仅仅是价格实物层面的竞争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企业更多地应在消费环境、品牌形象、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拉开与竞争者的差距。

广告:重金砸下无底洞

广告轰炸曾一度被奉为医药行业的必胜法宝,“哈药模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据央视调查咨询中心2000年对全国406个主要电视频道的广告监测所得,药品电视广告市场发展飞速,广告投放额达144亿元,稳居所有统计产品类别的第二位,与1999年相比,增长率为138%,不少企业也在哈药模式的熏陶下尝到了大手笔广告运作的甜美。然而近两年“哈药模式”明显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趋势,史克的“兰美抒”投入了大量的广告,应用了非常细致的otc市场操作手段,但其销售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东盛科技的“东盛四季三黄软胶囊”更是入不敷出,市场推广的结果是回款连广告费用都没有收回来;太太药业的“汉林清脂”市场操作和推广策略几乎没有大的偏差,但市场销售却非常失败。甚至有业内人士撰文总结“医药保健品广告营销八宗罪”,直指“广告已死”,医药保健品行业必须快速摆脱“广告依赖症”。

综观广告营销手法的全面失灵,无论是不可抗的政策因素,如电视广告审查制度的出台,还是广告效果曲线的自然下降,都是偶然中的必然。 首先是大规模的持续轰炸自然导致厌倦情绪而降低了广告的宣传效果,其次不断爆出的虚假广告事件更为精明的消费者们敲响了警钟,对广告中的效果承诺自然大打折扣。 据SFDA的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95%的医药广告存在违法现象,消费者对医药广告普遍持不信任态度。

05年初起,我国开始实施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制度,非处方药在市场推广上所投入的费用占到企业产品总销售额的20%~25%,其中最主要的投入仍然是广告。不投入难以提升知名度,投入之后往往是销量增长赶不上广告费用增长,医药行业普遍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直销:望梅难止渴

与广告投入相比,直销的优势在于,它能更直接、更加近距离的为消费者和终端供货商提供贴身服务,以达到销售目的。药品直销模式在美国屡见不鲜,在国内以会议营销为代表的“准直销模式”在过去两三年之间里也曾得到迅猛发展。然而令人气馁的是,会议营销的效果近两年开始呈现下降之势,资源、人才、模式、管理、信任、执行力、培训力已经成为困扰其成长壮大的几大瓶颈。

事实上直销的应用范围是很有限的,大凡适合作直销的产品,都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生产成本占产品的价格比例非常小,也就是说渠道流通成本非常高;第二是这种产品几乎每个家庭或者每个人都可以使用。由于这一类产品消费的经常性特征,才有可能形成持续的连锁消费行为,从而形成直销业的市场。

从这两点特性看,对于目前国内尚未完全发展成熟的医药行业来说,直销尚处在“望梅”阶段。首当其冲的是资金问题,这不仅是因为政策性法案的出台提高了直销门槛这一外因作用,更重要的是国内目前尚未形成数家大规模的医药集团能够支撑如此高昂的流通费用。就拿直销业已发展非常成熟的美国来说,根据健康信息市场分析公司维里斯潘的数据,全美2003年用于药物营销的资金高达33亿美元,这一巨大的耗费已经直接影响到很多医药公司的财政基础。对于目前国内单为申请GMP认证就耗费了大量资金的中小药企来说,直销无疑是如水中月般的空中楼阁。

品牌:一切向我看齐

品牌是众多有远见的药企先锋们在2005叫得最响的关键词之一,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名优otc产品的销售额已占到所有otc药品的70-80%。 与前些年消费者大多在药店向销售人员咨询进行购买不同的是,现在的消费者大多采取直接点名购买的方式。

这些年国药准字文号换发等举措,还没有彻底改变目前医药市场上僧多粥少的局面。从企业的产品结构来看,目前医药营销中相同产品的重复率相当高,这尤其表现在普药类产品上。产品同质化严重,必然导致市场的恶性竞争。据资料显示,GMP认证使原有6000多家制药企业减少到3000多家,但又新冒出了2000多家制药企业。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产品过剩时期,产品竞争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中一种并不高明的手段,而品牌就是在产品严重过剩时期最后选择的理由之一。

在医药界已经达成共识,做品牌比做销量更重要,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就是以施尔康和百服宁系列品牌等非处方药的成功营销而深入人心的。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同仁堂、广药、 999 、三金、双鹤、太太药业、哈药等品牌企业依然是极少数,更多的本土企业仍在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品名不一的产品之间摇摆。非处方药的营销越来越趋向于快速消费品营销,原先otc市场上那些巨额广告花费、浓重非理性色彩的特殊营销模式目前正处于根本性的转型和改革之中,一些富于快速消费品营销经验的市场人员开始进入医药企业,重塑品牌就成为这些快速营销精英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2006,成败就在变与不变之间

快速消费品营销经验进入医药行业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仁和药业继蒙牛《超女》之后,与湖南卫视携手推出的第二档选秀栏目《仁和闪亮新主播》。借助于这一热点娱乐事件,伴随着媒体的声名远播和电视收视率的节节攀升,其主打产品“闪亮滴眼露”迅速由一个地方产品跻身于全国性品牌之列,在北京、上海、西安、长沙等地多次断货。娱乐营销的价值在于,通过根基牢固、形式有效的互动式娱乐营销,企业让消费者成为了娱乐的主角,让他们在参与进来在互动娱乐中找到了自我先前不曾有过的快乐和尝试,并无形中对企业的品牌和产品有了深刻的认知,甚至因此对新产品产生了浓厚的使用兴趣。

同期,借助国内第一大即时通讯商腾讯的网络平台,仁和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置入式网络营销,誓将这场“闪亮风暴”进行到底。这场药企与新兴强势媒体的“世纪婚礼”不但轻松入选2005十大营销创新谋略,仁和药业更凭借这一举措获得了大丰收:据腾讯公司副总裁刘朝阳先生介绍,仅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加入“闪亮新主播”qq群的用户有600多万,每天关于“闪亮新主播”活动的留言有8000多条,下载“闪亮新主播”专版的用户有30多万,而在qq宠物商店里购买了“闪亮滴眼露”的用户达到20多万。

篇5

广播的互联网融合是大势所趋,但是如何融合、怎么操作,并没有先例可循。为此,2015年底,浙江广播电视集团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成立了“广播媒体融合研究”课题调研组。

半年多的时间,课题组分别奔赴全国各地,实地调研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湖南、山东、河北、四川、贵州、陕西、黑龙江、深圳、南京等20多家电台,和台长及一线运作人员一起探讨了广播互联网融合的战略思维,分享了融合实践中的探索经验。此外,课题组还实地采访了蜻蜓.fm、喜马拉雅FM、荔枝FM、今日头条、澎湃、考拉FM、豆瓣、欢聚时代(YY直播)等十多家一线音频新媒体企业。

调研为广播的生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较为扎实准确的第一手材料。

一、融合的三个层次:新渠道、新工具、新平台

在广播和互联网的融合过程中,互联网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在受访台长的各种答案中,经整理后,我们初步归纳的结果是:互联网是新渠道、新工具、新平台。这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了互联网融合中广播在传播方式、用户关系和整体运营上的实践。

(一)新渠道:利用互联W,突破传输局限

首先,互联网打破了广播传输的空间局限。目前广播常用的调频,因为受发射方式、波段、功率、天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覆盖范围局限很大,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难免存在着无法避免的信号盲区。为此,各个广播电台先后建立了网站,通过电脑端在线收听把节目推送到网络,实现了“全球”收听。同时,广播还在微博、微信、客户端开通了移动在线收听,让本地广播的声音在技术上实现了随时随地可收听。

其次,互联网打破了广播传输的时间局限。线性的传统广播的内容只能顺序收听,且声音转瞬即逝,不能选择和保存。而互联网技术将它变得可留存、可搜索,形成了价值巨大的音频资源库。用户可以通过各种收听终端,随时随地收听自己喜欢的节目,可以任意组合自己的收听次序,改变了广播的收听习惯。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打破了广播传输的声音局限。打开目前运营的广播微信公众号和客户端,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它除了推送节目的音频点播、新闻的文本内容、公益活动的详尽说明外,还推送广播节目的视频同步直播……此外,很多广播都已经开始研发自己独立的移动客户端,比如上海台2014年10月10日上线的“阿基米德”,北京台2014年11月28日上线的“听听FM”,浙江广播2015年7月10日上线的“蓝天云听”,还有四川广播推出的“熊猫听听”,河北广播打造的“即通”手机客户端……广播依托互联网,实现了向听众提供“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的立体传播。

当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广播传统的无线电传输方式依然会有很大的市场,因为它方便、免费、可靠。在重大突发事件或者自然灾害期间,它更会发挥无可取代的作用,能够和广播的互联网传输形成有效互补。

(二)新工具:借助互联网,提升用户黏度

传统媒体中,广播是离互联网最近的。因为广播的互动性非常强,而且是实时的。这个特点使广播很容易就和互联网的社交属性相互融合。

在广播的直播中,听众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短信互动参与节目,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端又成为广播和听众互动的新“武器”。

尤其是微信的语音功能,它可以实现同广播的无缝融合。无论是话题讨论、听众互助、路况爆料,还是唱歌聊天,都真正让听众的声音方便简单地融入了节目,甚至参与了节目的制作。比如南京交通广播长盛不衰的早间板块节目《欢乐点点》,两个“活宝”主持人一捧一逗,不需要编好的串词,只需现场演绎听众短信,播放听众通过微信发来的段子,插科打诨、妙语连珠,让广播变得生动活泼。

在微信公众号和客户端上,广播还可以通过这个便捷、黏度极高的互联网平台,进行报名、投票、评选等互动服务,充分弥补了广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不足。同时,它也能够在节目的基础上,提供本地交通、旅游、餐饮等民生服务功能,为听众提供更多的线下互动沟通。

(三)新平台:依托互联网,拓展运营空间

在这次走访中,受访的各个广播都表示:无论是新渠道还是新工具,都只是技术层面的结合,融合的最终目的是要依托互联网形成新的平台,拓展广播的运营空间。各地广播依托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和平台优势,在运营上做了很多探索:

内容变现――提供互联网延伸服务和衍生产品。浙江广播经济频率2015年便开始搭建证券培训平台“牛散实战营”,组建了股民微信群,由权威财经人士点评每日财经动态;举办了系列股民沙龙、投资讲座等活动,邀请全国知名财经“大咖”前来讲课。这种互联网上的“增值”服务,叫好又叫座,通过中高端金融听众的聚集,带来了银行等金融类广告的集中投放。2015年频率通过这个平台吸纳广告800多万元。

流量变现――依托用户规模,实现转换效益。吉林广播2015年成立的“广电汇”在长春推出了第一家直营实体店,并注册了“广电吉品”和“吉广优品”商标,参与了全品类经营,将线上听众、网上用户导入了线下实体店,实现了听众(用户)从“听广播”到“用广播”的转变;深圳交通广播也开发出智能硬件品牌“优伴”,推出了“优伴”健康指标秤、“优伴”健康管理平台。

资源变现――整合频率资源,打造电商生态。2015年上半年,江苏广播开设了“微啵商城”,它结合节目内容、主持人形象,通过粉丝经济进行了宣传推广,实现了很好的营收;2016年3月30日,上海广播“平行进口车”项目上线,希望以此为突破口,真正建立有效的“广播电商人口”。

除了以上三种模式之外,很多广播打造的微信公众号和客户端,已经渐渐脱离广播母体,开始进行单独营销。江苏广播旗下拥有300多万微信粉丝的64个微信公众号就是很好的例子。为了增强听众活跃度,江苏广播在深挖单个公众号影响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联合作战的优势,把多个微信公众号打通形成了“矩阵”。为此,他们还专门研发了“微啵云”系列产品,推出了“多账号管理系统”,实现了多个账号在内容和功能上的互联互通,开发出了新的营销模式。

还有一些广播则在机制上进行了更深一度的探索。2014年9月,南京广电猫猫新媒体运营公司正式成立。这家公司是由南京广电和一家社会文化公司共同出资1000万元组建的,公司运作采用总经理负责制。南京广电是大股东,仅派驻执行董事和财务总监,并不负责具体经营。目前该公司已经基本形成广播、客户端、听众、商家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长远来看,大家认为广播的新运营模式一定要抓住广播的媒体特点,必须紧紧围绕着内容、数据、用户等核心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客户、听众、频率的共赢,逐步形成“生态圈”式的平台运营。

二、融合必备的三种思维:产品思维、数据思维、入口思维

融合,是目前广播的操盘手们每天面临的考验。

广播融合不是简单的物理变化,而是融为一体的化学反应。其关键在于广播人自身思维的融合:要意识到互联网传播是开放的、是分享的、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因此,必须以互联网思维对广播生产流程、服务理念和运营模式进行再梳理和再创造。

(一)产品思维――重构生产流程

无论是传统广播还是音频新媒体,都会把内容放在首要位置。内容依然也必然是“音频经济”的核心生产力。当然,产品必须符合互联网的传播规律,需要互联网市场的检验。

互联网产品所重视的“用户体验”对广播的生产流程提出了新的挑战。要适应互联网生存,就要改变传统广播的“策划一生产一传播”的单向流程。“流程再造”是广播互联网化的重要步骤。

早在2007年10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就着手重组编辑部,将电台、电视台和网络三大部门整合成了“多媒体新闻编辑部”和“多媒体节目部”,建立起了全媒体内容生产流程的整体架构。2016年2月18日,上海东方广播中心旗下的上海新闻广播、东广新闻台、上海交通广播、五星体育广播、第一财经广播五个新闻资讯类频率也全部入驻“SMG广播全媒体制作中心”,不仅实现了策划指挥、广播节目制播、新媒体编辑制作与多平台分发等多项功能的整合,还实现了新闻信息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和立体传播。

这不仅仅是生产流程的重构,更重要的是“人”的重构。广播目前最缺的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产品经理,为此,主持人、制作人都必须加快学习升级,不但要懂广播节目生产,更要懂用户、懂互联网营销,从策划、制作、包装、推广、营销等各个环节人手,搭起一条互联网广播产品的生产线。

(二)数据思维――提升服务精度

目前,广播在制播过程中已经基本实现数字化,除了数字化储存、数字化播出,节目评估也依据收听率数据。但是,这样的数据还远远不够。

数据思维需要广播围绕听众(用户)建立起全面、客观的数据收集与分析系统,它应该包括生产、传播、接受过程中生产者、传播者、使用者相关行为的所有数据记录。

数据思维赋予广播新的管理模式。江苏广播搭建了“微啵Live”系统平台,主持人一边直播,一边可以直接在系统里看到在线人数、听众反馈等实时数据。2015年国庆七天长假,江苏广播收获了一百多万听众的全程关注。这些实打实的数据不但提振了广播人的信心,更为广播运营留下了宝贵的数据积累。

更重要的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实现服务的精确匹配。把内容提供给有需要的用户,也就是提高“内容与用户之间的匹配程度”。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对歌曲的播放l次、评论分析和点播者的年龄、学历、习惯等数据的精确分析,来安排广播各个时段播出的歌曲,而不是仅仅依靠主持人的个人喜好和经验进行判断。

在广播的营销工作中,精准的服务更需要数据的支撑。通过对听众(用户)、客户信息和行为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于客户需求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把握营销的贴近性,通过精准营销满足客户的个性需求。

广播的互联网融合,就是一个收集、分析、利用数据的过程,抓紧建设用户数据中心是广播互联网化的当务之急。

(三)入口思维――重建连接优势

在传统媒体时代,广播是具备渠道优势的,广播的呼号、定位、频率、功率、建设、运营都是需要非常严格的审批的,这提高了广播的准入门槛。到了互联网时代,音频市场的大门是敞开的,广播要面对的将是一个开放的舞台和无数的对手。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国内最大的几个音频新媒体,像喜马拉雅FM、蜻蜓.fm、荔枝FM近几年来都在疯狂地攻城掠地,在通过资金、体制的优势“囤积”内容。一些实力较强的广播也依托自身在人才、内容、品牌上的优势,开始向互联网音频平台转型。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牵头建设的“中国广播云平台”项目和北京广播打造的“听听FM”。

这样的布局都是为了一个相同的目的:通过对内容资源和用户资源的聚集,做移动互联网音频“入口”。

显然,这样针对所有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入口”,对资金、资源和机制的要求都是极高的。对于大部分区域性广播来说,并不具备搭建“人口”型平台的条件。

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区域广播电台同样拥有自己的优势,即本土化极高的内容服务和黏度极高的忠实用户。这恰恰可以成就广播最具性价比的战略选择:以本土受众(用户)为目标人群,聚合本地内容、服务,做本土化的音频“垂直服务入口”。

这样的选择,在战术上要求进一步放大并强化区域的品牌优势。在实践中,这样的产品也会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比如广东羊城交通广播的名牌节目《大吉利车队》。该节目通过和当地新闻的密切结合,表现出了强烈的本土风格。

与此同时,能够提供互动服务的节目也具有不可替代性,比如河北交通频率的《992大家帮》、陕西交通频率的《一品长安》、福建都市生活广播的《速度生活》等服务栏目。这些栏目都拥有极致的本土化服务和极强的凝聚力。

除了加强“本土内容”的吸附效应之外,更要强化广播与听众(用户)之间的“关系”,让听众(用户)围绕着王牌主持人、特色节目、专业频率,形成一个个关系紧密的“圈子”,深度挖掘媒体的“圈层”功能。

三、融合的三个重点:直播流、主持人、车载收听

互联网技术改变了广播的传播手段和互动方式,互联网思维引发了广播资源配置和运营模式的深刻变化。但是,只有认清广播自身所具有的在内容、人才、品牌上的优势,才能在与互联网的融合中抓住重点,洞悉关键所在。

(一)紧紧抓住“直播流”

在我们羡慕音频新媒体海量的声音储备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拥有巨大商业价值的恰恰是广播最擅长的“直播流”。

的确,音频库满足了听众随时点播的需求,但“直播流”所提供的“真实感”是静态音频无法比拟的,它所具有的“伴随、即时、互动”的特点赋予了直播魅力的源泉。

伴随。在开车、坐地铁、跑步的时候,“直播”的音频都是听众(用户)获取资讯和娱乐的最方便的途径。

即时。各类移动场景中的路况、天气等服务信息的及时提供、新闻事件的动态直播、社会事件的逐步跟进、应急突发的随时插播,都是广播“直播”的看家本领。

互动。“直播”带来的最直接的“用户体验”就是此时此刻有人在声音背后与你真实地互动。和主持人之间产生的情感共鸣或者内心活动都彰显了“直播”的连接价值。

当然,“直播流”并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音频客户端会提供“私人定制”的“定制直播”,用户可以在众多的直播目和点播节目中进行预先设置,生成自己的节目表。客户端会根据时间自动更新内容,根据算法自动预测和推送用户喜欢的直播内容。这样的“私人定制”,是将内容方提供的众多直播流进行了“重组”,既保留了“直播流”及时互动的竞争优势,又保证了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及体验。

(二)充分挖掘主持人价值

一句“人人都有麦克风”,引来众声喧哗,互联网一举打破了广播主持人掌控话语权的格局。

草根声音,的确带来了海量内容。但音频新媒体企业的从业者告诉我们:真正具备商业价值的,依然是像吴晓波、易中天、“PAPI酱”这样的专业生产内容(PGC)所产生的优质音频。

归根结底,音频这样的创意产品,优质内容只能来自于优质的生产者。抓住优质主播,就是抓住了优质内容。蜻蜓.fm首先瞄准的就是各传统电台的优秀主持人,各流行领域中的专业声音玩家及相关领域的学者、名人;2016年考拉FM与15位当红主持人签约;喜马拉雅FM则引人商业变现机制,让主播们参与利益分成,对于其中的优质内容,更是直接进行版权购买与市场推广。各家网络电台已经掀起了争抢优秀主播的,主播的薪水也是水涨船高。

当然,专业传播者未必就是职业播音员、主持人。但广播主持人无疑拥有绝佳的先天条件和媒体优势。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培养他们的互联网基因,使之能制作出符合互联网传播的特色音频产品。更重要的是,要在机制上给予主播扶持,以“工作室”等制度给予更灵活的空间,挖掘具有品牌价值的主播的潜力,使其能在互联网中创造出更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车载收听是重中之重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带来了广播收听的多样化、智能化、移动化。在移动场景中,最具想象空间的是“车载收听”。

汽车成为了各个移动音频应用软件市场拓展的主攻方向。在2016年的第二届亚洲消费电子展上,沃尔沃汽车公司宣布在最新的两款旗舰车型上,植入“考拉FM沃尔沃专属定制电台”;蜻蜓.fm据称已有百万量级的预装量;2016年4月25日,福特公司了Applink SYNC3(车载娱乐系统)中文版,这套系统内嵌了“中国广播客户端”。

2016年7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和上汽集团联手推出了国内首款量产的互联网汽车(不到10万元的起售价,相信互联网汽车将快步进入普通消费者的生活)。它的核心就是配置了互联网智能车载操作系统“YunOS for Car”。在这套系统中,我们关注到两点:一是在技术上YunOS操作系统内置专属“车载SIM卡”,搭载高速4G通信,稳定的音频流将不是问题。二是通过“云应用”可以在云端使用各种应用软件和服务,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系统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音频客户端。

显然,当汽车接入互联网之后,调频(FM)模块将逐步边缘化,甚至有可能逐步失去汽车标配的待遇,传统广播的渠道优势在汽车中将不复存在。而且目前交通广播所倚重的路况信息也不再具有垄断地位,越来越多的导航软件、地图应用软件都具备了此类信息的大数据分析、预测和播报功能。因此,广播在车载收听的竞争中将会遇到极大的压力。

面对这样的现实,广播必须加速音频“人口”的建设。如前文所述,要么打造音频大平台成为大“人口”,加入到全国音频市场的巨头竞争中;要么成为区域市场的本土音频“垂直入口”,强化本地资讯信息以及娱乐互动、心理疏导、排忧解难等活动,同时以互动性极强的节目凝聚听众(用户)的关注度。

只有成为车载收听的“入口”,形成相当规模的用户集聚,基于移动位置信息的汽车服务、生活信息的产业链和市场,广播才有介入的可能。

篇6

那段时间,邢帅每天早上8点起床开始讲课,YY频道只有一个学员也得坚持。一般讲到晚上12点,下课后经常备课到凌晨四五点钟,休息3个小时继续上课。这个过程中,生活相当拮据,半年时间每天啃2块大饼,买包泡面都算奢侈。一年下来做了3万多元培训费,刨去运营和人力成本,基本不赚钱。

其实,最初在YY做培训的不止邢帅一家。绝大多数属于小打小闹,未进行品牌化运作。很多机构为了笼络客户群直接免费分享课程,团队在没有收入状态下很快丧失作战能力,逐渐淡出YY。或许正是邢帅网络学院等少量草根品牌在YY的崛起,让YY CEO李学凌觉察到在线教育这块肥缺。2011年6月,“YY教育”正式成立,教育频道成为独立于YY游戏和YY娱乐的第三大重点品牌。之后,华图、中公、华政、新东方在线、沪江网、海词等机构相继入驻YY,期待能从在线教育领域分得一杯羹。而不为人知的是,当时邢帅账面上已经有上千万元现金流。

想收费真的很难。目前YY上有近千家培训机构,除了新东方在线等少量传统教育品牌靠卖视频盈利外,能盈利的草根品牌少之又少。经营一段时间后,不少机构认为YY上的用户过于草根,跟原品牌人群定位不符,直接放弃。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邢帅的技能培训却做得有声有色。“他们做不好关键是因为缺乏经验。”邢帅总结。

用户是丝,老师也是丝

邢帅,又名啊憨,憨厚、朴实的山东小伙子,自称丝一枚。2003年,奔往云南就读于某二流大学计算机专业,成为舍友们心中最为节俭的同学。在校期间沉迷于图形图像制作、广告创意类软件。因报名学软件导致没钱交学费,大二时被迫辍学。于是靠看家技能做起平面设计师,并成立啊憨工作室,承接零散的设计活儿,“不愿意读书的另一原因是不太喜欢学校的教育氛围”。

一间房一台电脑,邢帅选择传统教育公司不愿涉及的冷门――软件培训。“大学教育所学知识往往与现实就业技术需求脱节半年到一年时间,当时看到电脑技术的网络培训市场一片空白,教学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培训费用还比传统教育便宜,想着未来应该有市场。”

“20岁的小孩做Photoshop培训,根本没人瞧得上眼。”邢帅当时所谓的“网络培训”,也只是非常粗浅地在QQ群教网友学Photoshop软件。当时QQ群最多只能容纳200人语音同时在线,音质不稳定容易卡,经常需要打字沟通,根本没办法扩大学员规模,辛苦抓来的学员流失非常严重。邢帅生意很快遭遇瓶颈。一直撑到2008年,才有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付费学员,大约100人。

一次偶然机会,学员推荐YY语音给邢帅。这是一款容纳1万人同时在线的语音工具,能同时给上千个、上万个人解答问题。但绝大多数都是游戏玩家和娱乐玩家,做教育有点另类。2009年,邢帅带着学员来YY语音教学,正式成立邢帅网络学院。当时团队只有14个人,除去邢帅和合伙人是全职外,其他人均为兼职。

因为很多学员压根没听说过YY,更不会使用,因此从QQ到YY平台转化过程中,客户流失率高达20%。这个比例已经相当高,毕竟付费概率也只有10%左右,还不包括讲课等其他过程中的损失。

对此,邢帅开始模仿相对成熟的YY音乐和YY游戏,每天派美女主播轮流值班接待,从最基本的修改马甲格式开始讲起,引导用户熟悉YY产品。直到现在,邢帅依然采用QQ跟YY相结合的运营模式。每个QQ群是一个班级,最高管理者为班主任,承担销售职责,负责将QQ群里的潜在客户转化到YY平台付费学习。起步阶段时只有几十个群,一年能带来几万名潜在客户。“现在班主任们已经建立了3000多个QQ群。”QQ群成为邢帅不可或缺的营销工具。

邢帅经常挂小号,到YY频道其他培训机构潜伏。哪怕去只有十几个人、不成规模的小公会也能有所借鉴。他发现一些公会为彰显师资权威,喜欢给老师挂“专家”或“教授”头衔。邢帅承认,这些专家或大学教授确实讲课内容质量高,但存在一种怪相:专家、教授一张嘴学员就跑掉。长此以往,可能原本200人公会逐渐变成100人甚至更少,学员流失率居高不下。“80后、90后网民们思维活跃,其实非常抵触‘专家’、‘教授’这些字眼,大学教授们真hold不住场面。”邢帅发现教授们喜欢用传统教育的思想套在线教育。

“即便一些新东方的老师以幽默著称,但来到互联网也容易失灵。”邢帅毫不客气地说。线下现场教学时的幽默可以带有肢体性语言,而进入互联网,尤其在没有视频的情况下,幽默成分必然大打折扣。光有幽默还不够,老师应该能跟80后、90后这代人的节奏感、幽默方式、互动方式保持一致。而事实上,丝、伤不起、hold住、我勒个去等网络流行词汇,往往距离中规中矩的主流老师很远。

“讲完知识收不回学费,这种老师只适合做传统教育。”邢帅要的是有周立波口才、懂技能、会互动,又不清高的老师。“清高的老师没人愿意买账,网民们只会为你的幽默埋单。”之所以很多教育机构做不起来,是因为对待教育过于严肃。其实,互联网教育应该寓教于乐,没人愿意接受枯燥的知识。“讲课过程要让网民产生充分信任,让他们感觉我们是同一阶层。娱乐能靠美女主播产生冲动消费,但教育消费者相当理性,必须得到实惠才愿意掏钱。”

“有能力做网络教育的老师非常少,好老师都是被骂出来的,被上千万名学生骂过才能变成好的互联网讲师。”在谩骂中始终保持从容淡定,邢帅就是在这种恶劣的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老师教得差,学员会立马投诉。在邢帅网络学院,被学员投诉过多的讲师直接下岗。这些老师们有强烈紧迫感,每天备课,可能讲一小时备课三小时。跟一些大学老师几年备一次课的方式完全不同。“软件版本会更新,我们的课程也得跟行业接轨。”

其实,他们的讲师多是内部招聘而来。所有高管都是从学员到班主任,再一步步成长为科目负责人。课酬采取底薪加佣金制,平均月薪1万元。明星讲师薪资不菲,月收入能有10万元。某天,一名讲师对院长说:“我准备买车买房了。”邢帅才意识到这位20出头的小伙子已经步入年薪百万行列。

月收入10万元的讲师起码有10多万名粉丝。如果讲师带着学员另起炉灶办学怎么办?“我从来不担心明星老师被挖走。”之前,YY曾经做过尝试,交给粉丝众多明星老师们很多权限,鼓励这些老师独立创业。但最终的结果是:粉丝逐渐消失。

“讲师们没有营销能力,招生渠道掌握在学校手上。”邢帅网络学员通过强大的推广渠道和400多人的销售团队、校园、微博营销等方式,保证有源源不断的生源输送到学院。这导致老师对平台依赖性特别强。“其实我们的讲师没有过高期望,甚至给口饭吃就能满足。”在这个平台上,基本上讲一两年便能成为优秀讲师,经验非常重要。

在讲课内容上,先把老师的心理调整过来,传达正能量。因为讲大道理不会留有任何印象,他们给每个老师添加带有正能量的学习段子。在讲课、沟通、聊天过程中将正能量传递出去。他们会告诉学员:在大公司工作薪水高,不过基本上没有晋升机会,但进入小公司却有很多机会。通过长期观察,用工单位给邢帅的反馈是:学员基本不会跳槽。

你看不懂的丝付费模式

传统的教育企业把互联网教育理解为视频点播式,依靠点播系统赚钱。邢帅的调查结论是:买完视频课程的人很容易放弃学习,且不容易产生重复购买。“这意味着一个人的放弃直接感染身边朋友放弃,这个很恐怖。”曾经一组数字显示:某机构线上卖掉2亿元视频。邢帅认为这种单纯卖视频的方式相当于把未来的市场做死。

在邢帅看来,在线教育的优势强调实时直播、实时互动。在邢帅网络学院,讲师会根据不同需求讲解不同案例。每天早10点到晚10点,值班讲师通过视频、电话、QQ或其它通讯设备解答学员疑问,晚上在线人数最高时能超过2000人。这些方式都强化互动教学,以增加学员黏度。“互联网教育应该做好服务,视频点播失去互动性,再优秀老师的视频课件让学生看上5集到10集都会睡觉。”

招生难,也困扰着很多做在线教育的企业。

有朋友建议应该将盈利的20%打电视广告。“那会出现一帮老头老太太来学PS软件,我得疯了。”邢帅开玩笑说。他的言外之意是应该做精准营销。

“我们的用户隐藏在软件教程下载的地方。”在优酷中搜索关键词“PS教程”,会惊人地发现:播放次数排前10名的视频均来自名为“蓝水河y”的用户上传,且多数视频点播率多在400万~600万次。“蓝水河y”其实只是邢帅网络学院的一名普通班主任。在邢帅网络学院,类似“蓝水河y”每天到处推销视频的班主任达400多名。邢帅网络学院的销售团队已渗透到有潜在学员的各个角落。

当用户点击排行榜上一个视频,名称为“Photoshop下载、PS教程、PS调色、PS抠图、PS教学、PS实例、PS可以从事哪些工作”的免费视频教程开始播放,教程中始终显示邢帅网络学院某QQ群号。网友们加入QQ群,便能来到邢帅网络学院的一个班级,成为邢帅的潜在客户。

为了更好地发展客户,邢帅将部分熟悉业务的内部学员转化成销售。这时,有同行开始到处发帖诋毁邢帅网络学院在YY平台搞传销。这让邢帅哭笑不得。

一般人认为,YY上的游戏、娱乐玩家付费习惯好,且客单价高,属于优质客户。同行也极为好奇:在YY平台上从未看到邢帅网络学院的广告。他们号称的30多万学员到底来自哪里?其实,邢帅曾经尝试转换游戏和娱乐频道中所谓的“优质客户”,最终发现很难。“让那些玩家来听课会直接骂娘,很难拦截游戏、娱乐的流量,因为那些人的需求跟教育不一样。”邢帅慢慢明白,人生不同阶段用户需求必然有所不同,可能10多岁沉迷游戏,20多岁痴迷音乐,工作后才会想到提升技能。

经过4年多时间累积,邢帅网络学院发展过来的客户成分极其复杂。从年龄来看,80后、90后人士居多,90后能占据40%~50%比例,50~60岁占比20%。这些用户群中,大学生用户基数最大,但付费率不高。整好符合二八定律,约20%的付费人群贡献80%的营业额,贡献额度最多的是已工作人士。

这些学员中,有些并非专为学习。一位学Photoshop的“学生会主席”已50多岁,开网吧之余来邢帅网络学院帮忙管理学生。“他退休在家比较孤独,整天跟年轻人混在一起,心态也变得年轻。在这里不仅学技能,还能跟孩子们玩得很好。”

这些人群中,基数庞大的大学生引起邢帅关注。他们付费习惯不好,喜欢下载免费视频;加之校园网网络环境不好,一直未成为主打用户。但现在,这个群体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就业难迫使他们急需获得一技之长。为此,邢帅开始加大校园的推广力度。现在他们的学校已经有5000家,培训科目达100门以上。

“如果不研究消费者心理会败得很惨。”80后、90后网民多是独生子女,可谓“生在红旗下,长在蜜罐中”,有时还会自以为是。邢帅曾经遇到一位学员,一直埋怨老师讲课太烂,在群里无休止捣乱。等慢慢走近才发现这是一位心理扭曲的学员。邢帅这时意识到:“教会技能的同时还得修正他们的心理,否则让心理有问题的学员一旦走向社会非常危险。”

邢帅的付费用户都是丝人群。他们没有过高的社会地位,有晋级压力,迫切想通过一技之长改善现有工作和生活条件。其实,邢帅网络学院培养出来的都是技能型学员,其中有些做电商。“被小公司聘用的概率非常高,倒是很少听说学员进某大公司。”

“一般‘高帅富’对我们这种技能教育不感冒。反正草根更愿意付钱。从草根口袋里掏钱,那绝对是个艺术活。”不同于YY娱乐和游戏中的冲动消费,教育平台上的用户一开始可能是冲动性消费,会忽然感觉某位老师讲课好而报班。一旦冲动过后,坚持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为此,邢帅给学员设置学习障碍,并非有钱就能直接报名学习,必须听完试学课程完成作业,才能获得半价名额。

学员中途放弃学习对培训机构来说很可怕。邢帅认真研究用户心理,在调研就业情况、学习效果后发现:学费在10~500元钱价格区间时,学员感觉放弃成本低,容易终止学习。“当我们提高至1000元甚至更高价位时,形成无形制约,再也不需要费劲督促学员交作业、按时上课了。”

篇7

失败案例1:校园O2O

从逻辑上分析,校园O2O确实是有场景的,比如:大学生在宿舍确实需要买饮料和外出打饭等等,但是这样的场景应用的频率实际不会太高,大学生本身就是青年初期,外出社交的心态极为明显,一般不可能出现大范围的待在宿舍中不外出的情况,即使是网游爱好者也不会出现高频的类似场景。

校园商业较为发达,一方面商家没必要开展O2O业务,本身就是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大学生对校园O2O的品牌很难有深刻印象,导致成功过高。一个基本场景是:如果一个大学生需要商品或者饮食,完全可以通过美团或者百度直接下单,没必要使用校园O2O。

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讲,其唯一的痛点就是“价格”,选择校园O2O或者不选择,完全看价格,否则无法说服自己一定要用美团之外的创新平台。于是形成了一个“三国竞争关系网”:一个是校园O2O,一个是美团等著名O2O巨头,一个是学校内部的商业门店。如果同样的商品,谁家的价格低,大学生就会选择谁。对于校园O2O来讲只能在商品的价格和送货时间上做文章从而与其他两者展开PK。这点是极为艰难的,现在校园O2O采取楼长的模式较多,让大学生自己成为商品的货主销售给同楼的人等等。经历了大约一年时间的发展,整个行业明显是不具备真正的价值的,也很难获得收益。甚至很多知名的校园O2O直接提出未来的商业模式不是电商而是渠道价值。但是这个是无奈的说法,因为校园渠道更好的方式是直接免费赠送书刊给大学生,这样获得的黏性更强。

失败案例2:校园分期

校园分期建立在一个看似十分巧妙的理论上,那就是大学生很老实,不敢违约。这点看似很成功,有些确实获得了巨额融资,但是实际的运作发现,大学生其实是不确定思维群体,激情消费下,大学生也同样出现了不顾最后的后果。现在的大学生不像校园分期创业者想象的那么老实,近期出现的各种案例集中爆发,说明了大学生的实际表现与创业企业的期待相差极大。

一方面,风控模型过于粗糙。大部分的校园分期居然过分要求获得分期合同的大学生必须是成绩上有一定要求,毕业证性质有一定的层次来区分是否存在风险,但是即使是正规的大学生也难免因为攀比心重而欠下债务,社会上的黑社会模式的追债的方式也不能直接用在大学生身上,因为欠债的不是因为故意不还,而是真的还不上了。

另一方面,校园分期竞争极度激烈。大学生其实没有真正的还款能力,真正优质客户也不会通过分期平台进行购物,创业企业明知这点,但是之所以进入校园分期市场,是因为市场上大量的P2P公司为了实现营收而没有太好的方式,很多进入到大学生新兴市场来寻求机会,属于抢占地盘的行为,导致整个行业陷入了价格上的PK。

失败案例3:校园娱乐

2016年以来,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诞生了一些针对大学生的APP,其中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大学生女生美容和电商,大学生女生选美O2O,大学生视频女主播,大学生女生服装租赁等等。这些都是集中在了大学生女生这个特殊群体中。这些创业企业从逻辑上看似十分完美,直接精准把握住了大学生的女生爱慕虚荣的痛点,但是其实忽视了一个本质问题:大学生女生由于虚荣,不可能在一个“针对大学生群体”的APP上,而是集中在“著名APP”中。举例来讲:大学生女生美容和电商这个案例,市场上有大量的APP都是针对20-30岁女性的化妆,大学生对此更加偏向使用市场上的巨头平台,而且美容跟是否是大学生没有直接关系,不是因为针对大学生的APP,大学生就会使用,而是得在关键环节上进行门槛的塑造。这些校园娱乐APP与大学生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完全陷入了整个互联网的竞争之中。

校园娱乐APP忽视了“大学生普遍视角”,大学生使用娱乐产品的时候,完全与市场上的普通网民一样,所以市场上的成功的娱乐产品也不会明确的区分是否是面向大学生,因为这个没有任何意义。校园APP的创业完全是建立在一个“假象臆造”的创业思维中,主观认为专门为大学生一款大学生版本的娱乐APP就可以获得黏性,显然是很难做到的。

总结:以上三个部分体现出来的是创业者习惯性犯得一个弊病,那就是:因为试图解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以需求方的角度去考虑创业。这个是我国互联网界的一个通病。真正的创业者不会考虑消费者的需求角度,而是考虑整个环节中从哪个方面可以实现流量的爆发或者是营收的加强,创业者应该从行业背景去考虑落地,而不是从细微的需求下手,比如大学生市场,就要观察这个市场是否存在巨大的营收场景,而不是观察消费者本身。所以,聪明的创业者依靠后面的思维,成功的走稳了创业的道路,非常值得借鉴和思考。

02、成功案例经验:放弃理论推导用“接地气”的思维去创业

在校园的互联网生态中,最为经典额落地模式就是“地推”。包括上述案例中的校园O2O,校园分期,校园娱乐APP等,这些项目进校园第一个问题就是地推问题,包括京东投资分期的时候明确点出:校园分期最次也能帮助京东完成地推任务。也就是大部分的校园互联网平台都必须把大量的融资得来的资本直接给校园地推大军付费。也成就了目前的两大类型的校园互联网项目。

成功案例1:学生兼职平台

由于大学生的简单劳动的按时分配的特殊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在市场经济中一直存在着大量的企业需要大学生来完成的工作,比如展会工作,餐饮企业的服务员,传单派送,大型企业的临时兼职工作等等。在之前一直是企业自主招聘或者依靠校园的内部渠道校方安排等。

这就是诞生了一个需求,一方面企业非常乐意快速找到合适的大学生,一方面大学生也有类似的兼职需求作为社会实践。2015年左右出现了很多类似的APP平台,大部分取得了不错的流量的营收。大学生兼职APP,涵盖了大部分的大学生的兼职场景,对接企业效率更为迅速,企业也省去了自己招聘的成本和精力。

本质硬需成就了看似十分传统的兼职行业通过互联网获得了升级,也就是说互联网并不是颠覆了这个行业,而是促进了这个行业。得到了三方(APP,大学生,企业)共赢。

成功案例2:校园地推平台

早在2010年后,就出现了一个校园地推的发展趋势,一家专门做女生宿舍的女性穿衣打扮的杂志采取免费赠送的模式,与校方渠道合作,定期把杂志放在女生宿舍的楼道门口,很快占领了中国大学生女生的市场,其杂志上的广告诞生了很稳定的广告业务。

随着校园APP的热潮,校园O2O,校园分期购物,校园娱乐等等的大量进驻大学的需求,必须组建和雇佣一支有较强落地经验的地推大军。所以校园地推平台在这个时刻诞生了,直接把地推进行标准化订单处理,完成企业的地推需求,而且除了互联网企业的地推需求,传统行业的地推需求更为普遍,餐饮,培训,留学等等地推需求大量的铺盖在校园里。

篇8

本文分为3部分:

第一节谈谈我对C端付费动力的理解;

第二节梳理了各类产品向C收费的情况;

第三节是我对要不要向C收费,以及怎么收费的一些思考。

时间不充裕的同学可以重点看第一、第三节。

一、C端付费的动力是什么?付费的背后,都对应着我们的一些需求,或者说我们希望解决的问题,或者达到的目标。学术界对于人的需求有很多成体系的探讨,例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KANO模型等。它们在网上的资料很多,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查。

我并不想基于这些理论来讨论,而是想直白地讲讲我自己的一些体会。在我看来,人们需求的来源,本质上都对应着一些感受:

饥饿 VS 温饱

寒冷 VS 暖和

单一 VS 丰富

不安 VS 安全

自卑 VS 自信

恐慌 VS 从容

难过 VS 欢愉

自卑 VS 虚荣

延后 VS 当下

边缘 VS 中心

失控 VS 掌控

麻烦 VS 便捷

昂贵 VS 便宜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我们都希望追求右边的状态、避免左边的状态。

为什么电商对传统零售业冲击很大,因为其带来了便宜、温饱、便捷、丰富。

为什么我们要为音乐和电影付费,因为其带来了欢愉、丰富、安全。

为什么今日头条有这么多用户,因为其带来了丰富、安全、掌控、便捷,甚至便宜。

为什么增值服务撑起了腾讯,因为其带来了虚荣、安全、中心。

为什么游戏火爆了几十年,因为其带来了欢愉、当下、虚荣。

让用户接受和付费的关键,是给用户带去并且放大右侧这些感受。同时,为了增加其意愿,我们也可让客户感知到当下正处在左侧的一些状态中,让其认知到改变的迫切性。

二、各类产品怎么向C端收费的?当下人们对于互联网已经习以为常,似乎早已忘记互联网欠发达时的生活状态。当我开始整理资料时,我才重新感知到,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有多么大。

接下来,我们聊聊一些关键的领域,看看它们的发展状况及向C端收费的方式。

1. 交通在网络打车、共享单车出现之前,互联网并没有明显改善出行问题。由于用车的场景比较复杂和随机,在pc互联网时代,我们很难在街边、在饭馆靠互联网来发送用车需求,司机也很难通过互联网接收需求。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市内交通方式的升级提供了基础。

人们在交通方面主要有运人和运货两类需求。前一个领域,诞生了滴滴、摩拜等公司。后一个领域,诞生了58速运、货拉拉等公司。这些公司直接向用户收费,距离、时长是重要的收费因素。

滴滴是这个领域的领头羊。17年滴滴为全国400多个城市的4.5亿用户,提供了超过74.3亿次服务。按照每次交易平均15元来计算,直接收入过千亿。

除此之外,我特别想提一下共享汽车领域,我算是其高频用户,也挺希望这块能快速发展。

共享汽车在业界有3种模式:

第一种,传统租车模式的线上化、分时化。车辆仍然归属于租车公司,但与线下的方式比有了更灵活的使用方式、更低的使用费用。典型的平台有途歌、gofun、熊猫用车、神州租车等。在这些平台租用车辆会收取时长费、公里费、保险费、停车费等。在北京我最常用gofun,因为其仅按时长计费,性价比很高,且车辆的网点非常密集、取还较方便。

第二种,撮合个人车主和用车人的平台。这是我认为真正的“共享”,能减少车辆的保有量、提升车辆的使用率。这个领域典型的平台有start、凹凸租车,它们按照用车天数付费。遗憾的是,经过了几年的发展,这些平台依然没成规模。以我实际的体验和观察来看,信任、安全、收益等问题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这阻碍了其规模化发展。

第三种,共享车内座位的平台,典型的如滴滴的顺风车,它按照具体的行程付费。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出发点非常棒。当路上大部分的车辆只有司机一人时,不仅浪费能源,还影响社会整体的通勤效率、生活质量。然而,当下该领域的发展仍然面临难题,滴滴顺风车就因为安全问题在今年无限期下线了。

社交提到社交,必须谈的是腾讯。QQ刚上线的那几年,腾讯靠的是短信服务赚钱,借着行业的红利维持生计。增值服务的崛起为QQ的商业变现带来了大的转变。增值服务有两大王牌,QQ会员和QQ秀。

QQ会员:用户付费成为不同等级的会员,享有不同的权益。会员按月购买,不同的时长有不同的折扣。会员标识能给用户优越感,会员特权也能使用户在多方面放大这种优越感,同时获得一些实用价值。早期时,特权主要集中在QQ的功能及装扮上,后期也在游戏、生活等方面提供了特权。

QQ秀:用户付费装扮自己在QQ上的虚拟形象。装扮的内容包括衣服、裤子等,也包括眼镜、饰品等,通常可按单品或套餐购买。装扮QQ空间也是一种场景,和QQ秀的出发点类似。现实生活中我们装扮自己是为了让周围人看到自己的个性、体面等,虚拟生活中也是如此。

在线上支付还没有成熟的时代,为了让用户更方便地购买增值服务,Q币体系也早早地诞生了。用户可以通过报刊亭、电话等多种线下渠道购买到Q币。Q币后来也用于各种游戏中的消费。

除了腾讯的QQ,我还想提一款职场社交产品:脉脉。它在C端付费上也有些尝试,主要提供会员服务,按月或按年计费。它的特权包括加更多人为好友、更快联系陌生人、增加职位曝光等。这服务主要面向有拓展人脉、求职、招人等需求的用户。

直播直播在2016年突然火了起来,涌现出大量的平台。有深耕游戏领域的斗鱼直播、虎牙直播等,有秀场类的一直播、花椒直播、映客直播等,也有体育类的直播吧、风云直播等。这些平台一边是内容提供方,一遍是内容浏览方。

它让浏览方付费的主要方式是打赏。这类似于看街头表演,你觉得满意或者有冲动时就愿意打赏。为了使线上的打赏变得便捷、体面,平台搭建了虚拟礼物的体系,例如:火箭、保时捷等。部分直播平台一年有数亿的打赏流水。

直播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很多人理解不了为什么主播靠直播吃饭就能收到挺多钱,也不能理解五音不全的女主播为什么能比专业歌手挣钱效率还高。未成年人非理性打赏也引起过舆论关注,徐州的一个高中生,偷拿了家里40万,就为了给主播打赏。

秀场直播是个很容易让人“冲动消费”的场景,因为他符合人性根源的一些需求。在心理上,人会在一些场景下非常偏好获得关注、得到认同、赢得虚荣,并且为此付出成本和代价。观看直播时就容易陷入这个状态而变得不够理性,从众心理会加剧这情况。

短视频抖音、快手、微视等短视频平台,成为继微信、今日头条后,近些年又一波成功分流用户时间的产品。

严格来讲,短视频不算是很新鲜的产物,十年前的微电影,也可视作短视频。微博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人也或分享短视频内容。这些,都没让短视频成为独立的、火爆的领域,直到加入了社交元素、丰富了创作方向、降低了创作成本的各类短视频应用出现,才改变了这一局面。

与直播不同,短视频主要靠广告来赚钱。电商导流、直播打赏也存在于短视频产品中,这些是面向C端的收费场景。在淘宝搜索时,“抖音同款”都变成了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金融赚钱永远是绝大多数人都在意的事情,除了获得工资性报酬外,怎么获得更多投资性收益,被越来越多关注。父母那一辈年轻时多数习惯把钱存活期或定期。得益于理财方式的逐步丰富、理财信息的逐步透明,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早有了投资的意识。

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在最近几年都很火,它大致有以下4个领域:

(1)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线上化

这些业务包括开户、理财、贷款等。各家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网上银行业务,招商银行在这一块可以说是业界典型。也有一些平台定位成“金融超市”,聚集了各个机构的金融产品,在网上零售,例如融360。

(2)证券业务借助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

我在09年第一次接触股票,那时开户很麻烦,操作也主要靠电脑,很不方便。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大家可随时查看行情并交易,极大地降低了成本,使证券行业实现了普惠化和平民化。现在炒股的大学生远多于十年前。

(3)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类产品不断涌现

余额宝目前已有6亿用户,这意味着这批用户能够在不损失流动性的情况下,获得比传统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更高的收益,这在我看来是最近10年金融领域最伟大的一次创新。

(4)P2P为代表的陌生人资金匹配模式出现

P2P的初衷是让陌生人之间能建立直接的、安全的资金借贷交易,降低大家对银行等金融中介的依赖,也能够让个体投资人获得5%-10%的高额收益。这非常有颠覆性,市场的接受度也高,每年的交易额有上万亿。遗憾的是,任何新事物在刚起步时或多或少会有些问题,P2P也一样。

P2P最大的问题有两方面:

一是监管滞后,导致有些公司并不纯粹,投资人的资金并没有被对接人个体借款人,而是借给了公司,或是挪给自己用;

二是有些公司对于坏账风险的关注和把控,远不及银行。

这样的问题使得其变成了庞氏骗局的模样,拆东墙补西墙,当没有新资金进入时,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从17年至今,多个P2P平台出现暴雷,投资者的资金打了水漂,我身边不少案例。现在这个领域的玩家少了许多,人们也越发冷静地对待。

电商电商平台的发展,经历了从从少量品类到全品类,从国内商品到海外商品,从纯线上到线上线下结合,从新产品到二手产品等阶段。每个阶段的演变,给用户带来了额外的价值,包括便宜、便捷、安全、丰富等。

电商平台的主流模式包括C2C、B2C,B2B2C。在各类模式下,C端都是直接的付费方,为购买商品或服务而付费。有些情况,平台主要赚取交易差额,有些情况,平台主要赚取商家给的广告费。京东自营、网易严选、网易考拉海购偏自营模式,以赚取商品差价为主。天猫、淘宝等则主要赚取广告费。

电商平台近些年还有些新颖的收费方式,例如:京东PLUS会员卡、天猫88VIP等,它们通常按年收费。这类服务能给用户提供价格折扣、运费减免、优惠券派发等服务。

应用市场主流的应用市场,都有付费的软件和游戏供C端下载。应用市场会和开发者按照一定比例分成。

付费的应用多是工具类应用,或是免费应用的升级版,或是单机游戏,定价多在20元以内,且大部分是1元-2元。这些应用之所以付费,在我看来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产品定位及用户规模所限,后续难以靠广告、增值服务等赚钱,所以在下载环节就获利。

我在App Store付费下载过一些应用,例如素记、一言等。这些都挺有意思,我觉得物超所值。大家有兴趣也可下载各类付费应用体验下。

游戏场景游戏对互联网的普及、网吧的兴起、巨头的崛起等,有非常重要的贡献。腾讯游戏在17年营收突破1000亿元,网易游戏17年营收是收入363亿元。这两个加起来,是成都17年gdp的十分之一。

用户下载游戏后,最常见的收费方式有两种:购买时长、购买道具。

按时长收费是最早开始流行的一种收费方式。那时,购买时长是通过买点卡、月卡之类的方式实现的。十几年前,我也沉迷过游戏,常玩的《梦幻西游》就是需要购买点卡的。

近些年,仍然有挺多游戏是按时长收费的。不过,比较主流的网络游戏,多以道具收费为主。购买道具这种方式比购买时长晚几年出现,它大体的逻辑是游戏你可以免费玩,但想获得更好的体验、满足更大的虚荣心,就需要付费购买道具了。《王者荣耀》就是典型,赵云的皮肤曾经在单日就给腾讯带来了1.5亿收入。

旅游互联网和旅游业的结合非常早,行业龙头携程与百度、腾讯、阿里等巨头诞生于同一个时代,即1999年前后。

旅游场景下,人们的需求包括机票、酒店、租车、门票、跟团游等服务。前两者对在线旅游的贡献大,时至今日,携程机票、酒店业务的营收占整体的比例依然在90%以上。后来者美团在这个领域也有非常大的投入。

在旅游这个事情上,有些公司提供了比较创新的解决方案。例如:airbnb,可以让你预订全球的私人民宿,和酒店相比,有趣且便宜。再例如:租租车,让你能顺畅地在全球各地租车,降低了用户在搜寻、沟通上的难题。

马蜂窝也是个有趣的例子,让用户能了解各个目的地的优质内容,使大家在做准备时更为安心。不过,马蜂窝并没有成规模的向C端收费的方式。

视频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等是传统的视频平台,他们主要提供电视剧、电影、综艺等完整的、系统的视频内容,这与近年兴起的短视频平台明显不同。

1990年代,中国的视频、音乐、游戏等领域的盗版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这使得国内的大部分互联网用户,没有养成为上述内容付费的意识。早期的各类视频平台为了吸引用户,也为了降低版权成本,在版权问题上处于模糊的状态。

就这样,在各方的默契下,这种状态持续了很多年。直到近些年版权保护才被政府大力推进,各方也在逐步适应新规则。平台该买版权就买,用户该付费就付费。

视频平台面向C端收费,最主要的形式是购买会员、点播内容。

以在爱奇艺观看《我不是药神》为例。用户可以选择仅点播这个片子,费用是5元。用户也可选择购买爱奇艺的会员,这样就能观看带有“VIP”字样的片子了。用户可选的会员套餐有19.8元/月、45元/季、178元/年等。

2017年国内网络视频用户的付费比例继续增长,有超过四成的用户曾为视频付费,付费意识已经养成。付费比例比2016年增长了7.4%。截至2017年12月31日,爱奇艺移动端日活跃用户为1.26亿,付费会员5080万。

音乐音乐平台和视频平台,在很多方面是相近的。这一方面是因为用户对于两类产品的需求有相似之处,另一方面是因为两个行业在线下的运作模式也比较接近,也一直相伴前进。

互联网时代,在线音乐早期以网站播放的形式存在,后来推出了千千静听等pc客户端。和视频一样,那还是免费的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和音乐版权保护的升级同步进行,各类平台越来越重视版权的购买和保护,音乐库的丰富程度很大程度决定了产品的存亡。

不过,这给用户带去了一些小麻烦。比如我最常用网易云音乐,但我想听五月天的新歌时,只好打开虾米音乐。

音乐平台向C收费的方式主要是购买会员。会员一般有以下特权:曲库更丰富,可选高音质,可免费下载。网易云音乐有两个会员套餐,一个叫“音乐包”,主要享受上述特权。另一个叫“黑胶VIP”,可额外享受免广告、个性皮肤、商城折扣等特权。前者8元/月,后者18元/月。买6个月或12个月有折扣。

除了会员外,平台也允许客户购买单曲,2元/首居多。

在线教育互联网不仅提高了信息搜索的广度和效率,也使得教育资源的分享变得容易。

这个领域的玩家很多,大体上分为以下4类:

一是面向大学生和职场人的课程视频平台,IT、金融、语言、职业培训等课程都可在这类平台找到。网易云课堂、腾讯课堂等是典型,优质的课程,一般需要用户付费点播才可学习,价格多在100元至500元之间。从网易云课堂的数据看,有挺多课程的销售量在几百至几千之间,上万的也不少见,这是不错的数据表现。

二是K12的在线课程平台,典型的包括学而思网校、新东方在线、猿辅导、51talk等。这些平台提供录播课程,也提供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直播类课程。这类平台也是按课程报名,课程费用比第一类平台普遍要高一些。付费之前,用户通常可以免费试听。

三是面向幼儿的早教类产品。他的用户不仅是幼儿,更多时候是家长。家长需要通过这些平台了解如何更好地陪伴、引导孩子成长。小伴龙、悟空识字、凯叔讲故事、宝宝巴士儿歌等是典型产品,这些产品在内容付费上有些尝试。例如:小伴龙的学堂模块需要付费,其提供了拼音、数学等优质课程,以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学习,每次1元,它每月付费用户数已达到百万量级。

四是学习工具,包括:记单词的,如百词斩;练题的,如猿题库;辅导写作业的,如作业帮。这些产品的基础内容免费,优质内容需要付费。此外,有些也在售卖与产品相关的书籍、衣物等周边商品,有些甚至尝试售卖四六级考试的保险,考试未过平台会赔偿。

知识分享共享经济在14-16年很火爆,知识领域也出现了共享的平台。

它们有以下2类:

一是线上预约、线下一对一咨询的平台,如:在行。

通过在行,用户可以寻找各个行业的专家,并支付费用、邀请行家线下见面。行家会提供各类沟通主题供用户选择,不同行家、不同主题的费用有差异,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不过,经过了3年多的发展,在行的订单量并不算高,大部分行家的订单没超过50次。找行家咨询特定问题,交流一两个小时,在我看来对用户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启发。实际的回报以及交流带来的启发,也使行家有一定的动力。

二是在线问答交流平台,如:分答、知乎。

以分答为例,用户可在线选定行家,付费向其提问,行家也在线回复,通常是语音的方式,浏览的用户也可付费收听行家的回答。分答上线初期邀请了王思聪入驻,收获了一大波流量,它后来却有些没落。

我个人认为分答淡出人们视野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内容生产者和需求者而言,这种形式的沟通都难获得足以让其持续活跃的收益,双方都没有动力。知乎与其在产品逻辑、收费模式上有挺大的不同,更能让创作者获得成就感,也能让浏览者获得启发,它目前的状态还不错。

在线阅读pc时代,在线阅读就已兴起,以起点中文网为代表的在线阅读网站曾经吸引了一大批用户。这类网站以连载网络文学为主要卖点。它们以购买会员、购买章节等方式向用户收费。

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线阅读有了蓬勃发展,iReader、微信读书、网易蜗牛读书等先后涌现。这个阶段最大的变化是各类书籍都逐步电子化,包括经典著作、近期新书以及网络文学,它们上架的节奏并不比线下慢多少。

用户需要在线购买书籍,以完整地阅读其内容,这和线下场景相似。用户在购买前通常可以试读。此外,微信读书在18年推出了“无限卡”的服务,按月计费,用户可在享有该服务的时间段阅读无数本书籍。把健身房领域的做法用到在线阅读领域,这在我看来是很有意义的创新。

三、关于C端付费的一些思考梳理了上面这些,让我对各类互联网产品向C的收费状态有些了解。然而,知其然似乎不太够,知其所以然可能更有意义。

有两个问题困扰着我:一是要不要向C收费;二是该怎么收费。

下面我谈谈对这两个问题的一些思考。

1. 要不要向C收费面对这个问题,我的思考路径是这样:

第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其沉默成本和边际成本是否足够低。如果成本足够低,意味着平台不需要成规模的收入来维持运营。否则,就要尽快考虑收入来源的问题。

第二,有没有别的资金来源能够短期维持运营。如果产品获得了大额的投资,或者有集团层面的资金支持,那即便平台有收入压力,短期也可不考虑收入问题。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这几年,正好也是资金大量涌入的时候,所以很多公司在早期都没考虑变现的问题,那时流行的观点是:等有了用户、自然就会有收入。

第三,除了向C收费,还有没有更好的潜在收费对象。很多平台主要的收入来源不是C。像百度这样的平台,采用对C免费的策略保持其规模化增长,从而吸引和激励B持续付费,建立正向的商业循环,使其持续运转。

第四,C有没有足够的付费动力。本文第一节谈了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产品能满足用户需求并不代表C就会付费。替代品的情况、使用产品的收益、使用产品的成本、用户的转移成本等,也会影响C的付费动力。

简单来讲,向C收费会有这么一些前提:需要钱,暂时没有别的来源;与别的对象相比,向C收费是最佳选择;产品情况使C有足够的付费动力。

2. 怎么向C收费收费的方式,总结起来就两种:一次性收费,会员制收费。

我们看到,多数平台同时包含这两种收费方式。这是因为,不同用户群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期望按次消费即可,有些期望持续使用并获得优惠。

在我看来,一次性收费的方式是必要的,但除此之外,是否要考虑增加会员制收费,应当再评估下以下问题:

第一,总体而言用户对你的服务的需求是低频的还是高频的。如果多数用户的需求是低频的,那会员制的意义可能不大,对用户如此,对平台也如此。例如:瓜子二手车推出会员制收费的必要性,就远赶不上网易云音乐。

第二,平台提供服务的边际成本高还是低。会员制意味着后续服务用户有机会享受相对低的价格。如果服务的资源有限、边际成本较大且稳定的话,会员制会使平台的利润率面临下降的风险,难以持续运转。反之,如果增加一个用户或增加一次服务,平台的边际成本很低,那么会员制就是好手段。

除了收费方式外,收费的触发点也很有意思。对于那些免费、付费两个逻辑并存的平台而言,这尤其重要。

好的触发点,应该能让用户感知到付费将带来明显的收益,并且让他很难放弃。这里会应用到经济学的一些原理,例如:锚定效应、沉没成本、从众效应等。

锚定效应能够让用户感觉到当下的交易是划算的,例如同时呈现如下信息:新客9元/月,限今天,老客20元/月。

篇9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Network Multimedia Teaching Environment Operation Maintenance and Application Management//Feng Yu, Guo Cheng, Huang Tianhui

Abstract It is critical to structure network multimedia teaching environment for achieving the infomationization of university. This paper will take network multimedia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as the point, using the typical cases to introduc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twork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Yunnan University, at the same time explo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and provide solutions.

Key words across campus network management; embedded TCP/IP; network multimedia teaching environment

1 引言

为了适应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智能化管理、多媒体教室开放式使用和多校区教学评估与监控的要求,达到架构跨校区数字化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目的,云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采用技术调研、设备测试、工程实践等方法,进行了基于校园网技术和嵌入式TCP/IP技术的多媒体中控的网络化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构建与应用。随着学校主校区搬迁到呈贡,全校教学任务大部分转移到呈贡,两校区的网络化多媒体教室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使得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为广大教育者所倚重,网络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学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在设备管理和网络应用方面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怎样及时有序地管理好设备并应用好网络技术,使其发挥到最佳性能,这是管理人员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多媒体教室管理和技术应用支持的经验,探讨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教室网络化管理。

2 构建网络化教学环境的目的和建设现状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办学规模的扩大,云南大学的多媒体教室从原有的90多间扩大到呈贡校区投入使用后的200多间,原先在同一幢教学楼的多媒体教室,现在已分布于两个校区的不同教学点。随着多媒体教室数量的不断增加,多媒体教室设备的使用及管理方面面临一些挑战,集中表现:负责多媒体教室管理维护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师数量有限,无法同时处理多个教室的突发故障;部分任课教师在授课完成后忘记关闭多媒体机柜、电脑、投影仪等,影响设备安全;各类学生社团在课余时间使用多媒体教室时设备出现问题无法及时响应处理,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管;等等。因此,以现有校园网为依托,改进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教室集中控制系统,将虚拟专用网(VPN)技术和中控多媒体设备终端管理结合起来,希望通过网络远程控制手段来进行设备的服务管理,替代原先的人员现场管理,使学校的多媒体教学管理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云南大学跨校区网络化多媒体教学环境于2012年完成建设,建设拓扑图如图1所示。

通过网络建设实现以下功能:

1)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接入校园网的认证改造和两校区专网连接;

2)开发认证上网后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内外网互访的程序,并在校本部和呈贡校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内网环境中测试通过,实现校园网认证改造所不具备的功能,解决网络管理和应用的重大问题;

3)对呈贡校区数字监控系统的遗留问题进行详细的技术分析,在设备提供商和网络中心、布线施工方的积极配合下,整体解决了数字监控系统问题,各项功能稳定运行,为进行跨校区网络教学提供了网络基础,做好了技术上的准备。

3 跨校区网络化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维护与应用案例

下面结合两个案例来说明云南大学如何实现网络化多媒体教室管理与运行维护。

3.1 跨校区网络多媒体教室管理

随着呈贡校区建设的推进,以及学校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室完成日常教学,多媒体教室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室管理问题日渐凸现,不断增加的多媒体教室与专业管理人员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多媒体教室简便操作、集中化的管理与网络视音频教学成了学校多媒体教室建设的两大突出需求。各学校都急需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全面地规划好整个校园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并融入整个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高效地做好教室端设备使用、管理、维护和安全,并在此基础上稳定、方便地完成多媒体教学。

云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呈贡校区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建设过程中,以竞业达的MNC9600系列多媒体网络中控为核心,配合教学计算机,对教室端设备的使用和统一管理形成一套实用、先进的方案。方案设计符合数字化校园网的总体构想,融教室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安全为一体,采用数字化网络化实现的方式,运行在标准以太网环境之中,是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的范例。

网络化管理环境建成后,主要实现以下功能特点。

1)采用高速DSP芯片作为处理器,低功耗,高稳定性,24小时不间断工作。

2)教学分工更为明确:多媒体教学工作统一由教学电脑完成;非教学工作由多媒体网络中控完成(如监控、外设控制等)。

3)具有强大的外设控制功能:多媒体网络中控可以分别控制多台红外接收设备(如电视、投影机、录像机、DVD机)。

4)同时可以控制多台串口设备(如单教室控制多台不同型号的投影机)。

5)具有高清分辨率的监控摄像头所采集的视频信号传输到网络中控后,其编码功能直接由DSP电路板完成(非PC主板插卡式架构),可24小时不间断工作,有较高的稳定性,且可实现监控及教学过程直播等功能。

6)强电、弱电彻底分离,将中控内部的电磁干扰降到最低,最大限度保障多媒体网络中控稳定运行。强电控制设备可完成最少12路电源控制,并且有突发事件时可对任意一路电源实现本地强行开闭。

7)实现远程协助功能:通过安装于教师机上的远程控制软件,可以实现对教室计算机的远程维护。

8)实现教室资产管理:可以统计计算机软硬件使用情况、投影机灯泡使用时长。建成后的跨校区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能够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分布于全校区的6个工作点的任意计算机上实现对全校区各多媒体教室的监控、远程维护、IP通话、课程录制等,极大地提高运行保障效率。

图2、图3是通过网络主控实现教室远程监控和管理,图4是对教师计算机进行远程维护操作。

3.2 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在不同教室开展教学直播

在云南大学呈贡校区投入使用的2年时间里,直播系统承担了学校新生学前教育、军训理论课直播等重要的专项工作,在利用网络进行视频信号传输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在录播设备的选型方面,经过多方面对比和考察,最终选用了北京竞业达公司的“全自动多画面录播系统”,实施的拓扑图如图5所示。

该录播服务器采用多流合一技术,支持多路视频和1路VGA同步采集,能将教师视频、学生视频、投影机显示内容等多画面同屏录制。多个画面可独立调节大小或全屏显示,大小显示画面可自由切换。系统能支持在不同码率、不同分辨率的设置下,完成单画面或画中画两种模式对授课场景的录制,满足各种网络环境下课件直播、点播需求,同时也能满足不同文件大小、不同清晰度的课件录制需求。根据教学现场的各种情况,系统内置各种智能策略,通过智能策略的控制,系统能自动识别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键环节(从讲台到黑板板书、翻看PPT、使用视频展台等),自动切换场景,实现全程全场景全自动录制。且可根据讲课过程的进行自动将大画面切换为教师特写、黑板、学生全景、投影屏幕显示内容等,完全不需要人为控制。

系统能将教学过程中的音视频和计算机动态画面进行实时编码保存,采用多流合一技术,能实现三路视频同时采集,并最终合成一个文件,方便用户存储和管理。文件为通用的WMV9格式,可与市面主流视频点播、资源库等平台无缝融合,可使用主流非线性编辑软件进行后期处理。课后可使用编辑软件,实现对录制课件的剪切、合并、分离、组合等功能,亦可对课件添加索引和目录,方便资源检索时的查找定位。

同时该直播系统还具有功能强大的B/S架构资源管理平台,基于国家《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完全满足基于网络的应用和基于后台的便捷管理;具有用户管理、权限设置、资源分类、资源检索、直播接收、课件点播等功能;流媒体服务器可同时提供多用户的录播资源的点播,点播和直播时无用户数限制;流媒体服务器可同时为多间教室提供现场直播服务;随着资源数量和各种应用的不断增加,可以扩充多台流媒体服务器,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各服务器独立工作,互不干扰。

为满足直播主会场的视频信号质量要求,还对直播主会场进行了设备升级,图6和图7分别是直播拓扑图和主播教室设备分布图。升级后的直播教室不仅能够实现原来的功能,还提升了直播效果,方便教师操控,增加了互动效果,更为教室的多用途化、为学校日后更多的教学应用提供了可持续性发展、升级的空间,保障了设备的利用率和发展性。

4 使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高效运行、管理的建议[1]

跨校区网络化教学环境的建成,对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降低多媒体教学设备故障发生率,是学校对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运行保障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管理技术人员的职责。通过多年来不断的实践与探索,笔者在总结降低设备故障率有效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4.1 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管理队伍

多媒体教室系统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对管理技术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再先进、再现代的设备,也离不开人去保养、维护。为了提高管理技术人员的素质,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更新管理技术人员的管理理念,要求他们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强调管理工作的服务性。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率的增加,教学设备出现故障是必然的。管理不能只停留在故障后的维修阶段,平时必须加强教学设备的维护检查,通过勤于检查及时发现教学设备的故障隐患,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其次,要加强管理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使每一位技术管理人员都具有快速排除故障和发现潜在故障的能力。因为经验表明,有时候同一种故障现象,但产生的原因却不相同,想迅速作出判断并排除故障,需要技术人员了解多媒体教室整套系统的组成原理,且非常熟悉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构成与工作原理,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维修技能、技巧以及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加强管理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可缩短他们的摸索期,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最后,要保证管理队伍的稳定性。管理技术人员流动性太大,会影响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维护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教师的多媒体教学。为了使管理技术人员能安心工作,可适当提高他们的待遇和福利,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不能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差一个样,要提高管理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2 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在基于校园网集中控制的多媒体教室中完成教学,是对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对部分教师来说,能熟练掌握并使用这些设备却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为使教师顺利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多媒体教室使用效率,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紧密结合学校实际,让教师对学校整套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的构成与基本原理有个大概了解,对教室教学设备的组成与基本原理及功能有所掌握,对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与要求熟练掌握。并对一些由于操作不当或不熟悉设备性能容易引起的问题,通过培训,要求教师能自己解决。比如:打开中控电源时,如果不小心连按“电源”键两次,那么这时开机已变为关机,若不熟悉中控的性能,会以为开不了机而进行报障。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正确熟练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减少上课时的误操作故障。

其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模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用传统的面授方式,或者通过网络培训方式,也可以通过电话答疑加以解决。

5 结束语

篇10

当真的播不了的时候,也许有的人会说:“那就退休啊!”但如果播不动的时候还没有到退休年龄怎么办?同时,播音主持岗位毕竟是有限的,而一批批一届届的年轻人层出不穷,里面不乏优秀之才,那么是否也应该向欧阳修那样“吾当避此人出人头地”呢?

总之,现在有许多播音员主持人对将来是有后顾之忧的,夸张点说,今天不知道明天的路,战战兢兢。于是,许多播音员主持人便开始困惑……

笔者不止一次听大家谈到了这个问题,谈到主持人的退出机制,谈到播音员主持人的出路问题。笔者根据和朋友们的交谈以及间接向汪良老师的学习,再结合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感觉播音员主持人可以有以下退出方向。

内部解决

播音员主持人是台里的员工,虽然引入了竞争机制,但毕竟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不能坐视不管。对于不适合原来工作岗位的,应首先考虑内部解决。

1.专业方向调整

人的嗓音也会有童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等,虽然有句俗话叫“人老嗓子不老”,但毕竟也会有变化。当播音员主持人的嗓音不如青年期、壮年期的时候,可以首先调整一下专业主攻的方向。比如,原来的少儿节目做不了了,可以考虑做老年节目;原来的消息播报做不了了,可以考虑做新闻评论;原来的外景采访主持做不了了,可以考虑做演播室内的访谈……总之,尽量让播音员主持人做老本行,只不过是方向、侧重点稍微调整一下。

现阶段,一线的好多播音员主持人都在经历着这种所谓的“转型”,有从娱乐类向新闻类转的,有从播报类向主持类转的,也有从新闻类向服务类转的。当然,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困惑的阶段,但真正的凤凰浴火之后定会重生,他会在新的岗位上做得更好,从而延长自己的播音主持寿命。

2.业务技能拓展

人的嗓子其实是挺娇贵的,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用声方法,而且合理地安排工作时间,播音寿命才会长久。但现实中,好多播音员主持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如高强度的工作,播音寿命缩短了,那么,这些还较为年轻的播音员主持人怎么办?同时,有许多播音员主持人做了一段时间本行之后,还想涉猎一些其他的相关业务以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这些人的渠道何在?北京电视台的做法是,给这部分人一定的其他业务培训,在一定的自由范围内,依据其兴趣所在和所掌握的技能素质水平调整岗位,如通过考核可以做编辑、摄像、制片、导演等。总之还在一线,只不过是分工略有不同罢了。

现阶段,各地办起了好多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于是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涌向了大大小小的电台电视台,而这些毕业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好多根本做不了播音主持工作,他们也借着类似的制度做了摄像、记者等工作。有工作经验的播音员主持人则多选择了成为制片人、导演等更具领导性质的工作。

3.走行政路线

有许多播音员主持人出身的人走了行政路线,当了领导。当然,走这条路的人,一定要有相当的政治头脑。

如果单从播音事业发展的角度看,笔者建议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主持工作真的做不了时再转行,而不是在正该出成绩的时候转行。一个好的新闻节目播音员或主持人,他的功夫绝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他所具备的丰富并专业的新闻经验,也不仅仅是新闻主播自身的财富,更是所在电视台乃至整个电视行业的财富。为此,在各地电视台广泛重视人才建设的今天,除了引进高学历、高专业素养的新人之外,亟需尽可能地“盘活”原有的“老人”。与之相悖的是,在当下的中国电视业界,常见的却是这样的情况:一线的主力,因为干得好而离开一线去做大大小小的“官”――这种职业路线导致了在一线忙碌着的新闻业者,永远都是虽可能优秀、但总归缺乏经验与历练的“新丁”与“嫩面孔”。

4.调动到非一线岗位

之前谈到的三种方法如果都不合适,怎么办?这就需要岗位的调动,把他们调动到其他非一线、非领导岗位,如后勤服务等。古语说得好,“用人所长,天下无不可用之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领导者要善于观察把握员工的特点,用其所长,弃其所短,扬长避短,让这部分人在合适的岗位继续为台里做贡献,也算老有所养了。

外部解决

由于主观、客观等各种原因,系统内部可能不好解决,怎么办?这就需要走外部路线,向外想办法。

1.向教学转型

因为社会对播音主持人才需求的增加,开办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对播音专业教师的需求也就多了。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现有体制的原因,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而又具有播音主持业务能力的人少之又少。

现有播音院校专业教师构成人员一般有以下几种:⑴经受过相对长期、正规的播音教育,又有丰富播音主持一线工作经验的老播音员,退休、转行或兼职担任播音专业教师的;⑵虽然没有经受过相对长期、正规的播音教育,但有丰富播音主持一线工作经验的老播音员,退休、转行或兼职担任播音专业教师的;⑶虽然经受过相对长期、正规的播音教育,但播音主持一线工作相对缺乏的播音专业毕业生,担任播音专业教师的;⑷既没有经受过相对长期、正规的播音教育,又没有丰富播音主持一线工作经验的其他学科教师转行担任播音专业教师的。

播音专业的教师最好是上述第一种,这种教师一般情况是:他们的实践示范能力很强,理论研究能力也不错,能够满足现有体制对高校播音教师的要求,但现实情况是,这样的教师非常少;许多院校也聘请第二种教师进行教学,但教学过程中发现他们的实践示范能力也许很强,但理论研究能力相对薄弱,并不能完全满足现有体制下对高等学校教师的要求;第三种教师的理论研究能力也许较强,但实践示范能力一般较弱,也不能完全满足现有体制下对播音专业教师的要求;而第四种教师又分为两类:一类是虽然自己并不是直接从事播音主持工作,但本人对播音主持工作非常热爱,从事与之相关相近工作,长期关注并研究播音主持和播音主持教育工作;另一类与之相反,完全是体制改革或院系重组时来到播音专业的,前者还可以称得上满足高校播音专业教师的要求,但后者就无从谈起了。

于是,有好多播音员主持人在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纷纷离开新闻一线而向教师发展,为播音主持事业培养新人,有高校教师也有中专教师。而教师这个行业可谓“越老越吃香”,几乎不存在年龄问题,而且现在的学校大都是事业单位,也相当稳定,压力也比台里小得多,可谓一种不错的选择。

2.向演艺方向转型

有不少年轻的播音员主持人走了这条路,有的还做得不错,也小有名气了。

特别是有许多娱乐节目的主持人,本身就具备这方面的素质。比如湖南电视台《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们和《天天向上》的主持人们,都具备演艺的天赋和才能,他们当中也有好多正在兼职拍戏的,感觉也很不错。尤其是《天天向上》的主持群还获得了好多奖项,值得我们思考。

单单从《天天向上》主持群的组成人员来看,就能感觉到明显的演艺气息,日韩、港台的味道扑面而来。最近几年,港台日韩的综艺节目很受中国年轻人的欢迎,如《综艺最爱宪》、《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康熙来了》、《情书》等等,有的甚至并没有太多文化内涵,但它们有很大很忠实的收视人群。中国内地的众多娱乐节目,似乎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港台节目的影响,近几年又受日韩节目影响。节目搞笑,主持人肯牺牲形象,夸张的表演,无厘头,“港台腔”……境外娱乐节目惯用的主持元素,似乎总能在内地的娱乐节目中找到影子。《天天向上》的主持群同样没能逃脱掉港台日韩风格的影响,作为《天天向上》主持群的重要人物,欧弟这个来自台湾的节目主持人的加盟就不可避免地为其融入了港台的元素;矢野浩二,这个来自日本的节目主持人不可避免地为其融入了日韩的元素。诚然,广电总局明令禁止内地的娱乐节目运用“港台腔”,并且强调主持人的“字正腔圆”,但是没有必要“谈‘港台’色变”, 只要正确地“师夷长技”,必然会“自强”,鲁迅先生也讲“拿来主义”。尽管港台的娱乐节目自身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点,但是不得不承认,它们起步较早,积累了一部分经营娱乐节目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娱乐节目主持人向演艺方向发展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总体感觉,演艺圈更是个吃青春饭的地方,如果盲目地涉足下水,弄不好鱼逮不到,反而会被水呛。所以,如果没有金刚钻,还是别揽那个瓷器活儿。当然,如果很有把握,也可以试一试,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

3.自己单干

跳出这个圈的人还有许多在经商,像开传媒公司、广告公司等,甚至还有些同行干一些压根就跟传媒、文化不沾边的事情,但也不见得不好,有很多做得很成功。关键还是找准定位。

4.其他

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在此不一一列举。

篇11

2. MLF是什么?

3. 列举st.emilion的卫星产区?

4. 说一下德国糖度分级是哪六个?

5. 为什么要选美洲属的根茎做嫁接?

6. 葡萄园和酒庄哪些因素是决定Red Rioja风格的?

7. 为什么智利逃过了根瘤牙病的浩劫?

8. 很多葡萄园的周围会种有玫瑰花,请问是什么作用?

9. 香槟塞上刻的是什么?A.品牌名称;B.序列号;C.Champagn;D什么都不写。

10. 以下材料能赋予葡萄酒最好橡木香气的是?A.橡木桶;B.橡木屑;C.橡木精;D.橡木棍。

这个考卷你能得几分不重要,关键是它让我们知道如果没有培训和考试,日常的品饮确实少了些乐趣,至少少掉不少谈资。这算是葡萄酒培训的魅力之一吧!

优秀课代表

刘易珊 侍酒师

目前的培训状态?

目前通过的认证有ISG中级、CIVB初级。

缘何参加培训?

当时还在上大学,最开始是兴趣为主,因为艺多不压身,学了至少没坏处。到后来发觉自己喜欢又能够有大量的机会品尝葡萄酒,最主要还能当事业,这样的话就不是兴趣占主导了。另外,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喜欢什么样的教学风格?

入门级的需要轻松活泼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更深层的课程就需要一定的严肃。不过只要是老师能够讲更多的东西,风格气氛对我影响都不大。印象最深的是文含老师,他备课很充分能够解答很多的问题,扩展的很宽,我听他的课会觉得收获很多。

李薇 媒体从业者

目前的培训状态?

刚参加完WSET高级的考试,焦急等待成绩的公布。

缘何参加培训?

作为葡萄酒专业媒体的市场总监,就要把握好葡萄酒市场的动态,首先要对葡萄酒非常的热爱并且有深入的了解,而自己也是品尝葡萄酒的过程体验到了快乐,也慢慢的爱上了她。于是就希望能系统学习葡萄酒的知识,这才参加了目前最权威的WSET的葡萄酒培训课程。

喜欢什么样的教学风格?

在葡萄酒知识方面的教学还是应该系统、完整,让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把知识融会贯通。当然,在品酒课程时,可以轻松,分享各自的经验。个人比价喜欢凤仪老师,虽然没有参加过她的课程,但是平时的接触,知道她是一个非常刻苦、有钻研精神的人,并且负责任。她会希望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都分享给学员或者是朋友。

David 爱好者(某企业高管)

目前的培训状态?

WSET高级在读

缘何参加培训?

首先自己是葡萄酒的发烧友,身边也有很多朋友和商业伙伴是志同道合的酒友,大家经常聚在一起品酒、聊酒,于是自己就想到系统的进行学习,这样更有助于理解葡萄酒,也增加了自己的谈资。

喜欢什么样的教学风格?

目前参加的就是凤仪老师的课程,个人就很喜欢她的教学风格。她风趣幽默,而且见多识广,鼓励我们多把自己对葡萄酒的感受表达出来。另外,课程也让我发现了之前一些葡萄酒消费的误区,比如,以前我比较认波尔多列级酒庄以及勃艮第的高端酒,因为身边的朋友也都在喝这类型的酒。但通过课堂上盲品的引导,我发现原来自己喜欢的葡萄酒类型更广,不一定是贵的酒才好喝,也有很多性价比很高的葡萄酒,我会把这些介绍给我的朋友们。

专业代表

本期推荐国内相关机构已经取得授权的国际权威认证,不必花大把银子远赴他国参加培训。

WSET 全球最权威的品酒师认证

如果想在品酒师领域有所建树,WSET认证是个不错的选择,它的全称为Wine&Spirte Education Trust(葡萄酒及烈酒教育基金会),成立于英国,已有40多年的历史,其所授予的证书时目前全球通行也是最权威的认证。它也是葡萄酒爱好者的最爱,拿个WSET文凭玩也成为国内“胃口先富起来”一部分人的时尚新风潮。

目前,WEST在全球47个国家开设课程,授课语言已达13种之多,通过位于世界各地的授课组织来执行培训及考试,考试与英国总部同一时间进行,并使用统一考题。WSET共分为5个级别,国内爱好者大多数选择参加WSET 2(中级)的培训及考试,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开始突破WSET 3(高级)的门槛儿,有人说是WSET总部将考试难度略微降低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酒迷储备了更多的葡萄酒知识。至于WSET 4(文凭)级,国内通过的高人也是屈指可数,他们更被酒圈子的损友们戏称为“非人类”。其中1、2、3级可以跳级参加考试,而WSET 4必须拥有WSET 3认证的基础上才有资格报名参加。

ISG全球最权威的侍酒师认证

全球最权威的侍酒师认证机构当属ISG,全称为International Sommelier Guild(国际侍酒师协会),它是全世界唯一获得BOE(Board of Education)美国各州教育部认可和批准的侍酒师教育机构,已有近30年的历史。目前在全球60多个城市设立有分校,北京便是其中之一。

培训主要针对高级餐厅、酒店等行业的从业者,在国内可以完成的认证分为初、中、高(文凭)三个级别。三个级别也必须进阶的形式参加,其中初级和中级的通过率比较高,这些认证是帮助学员进入葡萄酒行业或者从业人员提升职场的良好途径。而第三个级别SDP(ISG侍酒师文凭认证)的难度就呈几何级数上升,难度与WSET 4级相当,国内的拿到此文凭的人也微乎其微。这个级别采用248课时的集的强化式培训,ISG国际侍酒师协会是通过直接面对面授课形式而授予侍酒师文凭的。

相对于WSET,ISG在国内相对本土化,采用中文课程和中文考试。

Cafa侧重法国酒的侍酒师认证

法国CAFA侍酒师学校法文名称(Cafa- Formations)是一所研究葡萄酒及酒精饮料专业品鉴的国际学校,它成立于1986年。从2009年7月开始,法国CAFA侍酒师学院先后多次在北京、武汉、郑州、南京、温州等地区组织开展短期课程,同时在北京设立分校,设立长期系统培训课程,给广大的葡萄酒爱好者提供一个在国内学习法国国际侍酒师课程的平台,宗旨是培养中国的专业侍酒师和传扬葡萄酒文化。课程设置针对于提升学员自身对葡萄酒的品鉴以及对葡萄酒专业知识的认知,系统的知识体系,熟练掌握葡萄酒以及侍酒师的发展演变历程。但CAFA的课程大部分针对法国葡萄酒和法餐,目前中国的课程设置也因地制宜,将较多增加除法国以外的世界酒,以及中餐、亚洲菜系配餐的知识。

CIVB 针对波尔多葡萄酒

波尔多葡萄酒学校(CIVB),正式法文全称为L’Ecole Du Vin de Bordeaux,英文全称为Bordeaux Wine School。自1992年开始,学校已培训了10000多名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葡萄酒教育者、贸易商和爱好者。目前世界范围内仅有70多名培训人员获得 CIVB授权讲师资格。波尔多葡萄酒学校则更重视波尔多葡萄酒的革新以及波尔多葡萄酒的市场销售领域,拥有专业的葡萄酒知识体系,提供自由的、享受波尔多专业葡萄酒知识的平台,全面学习法国葡萄酒的基础知识、酿酒原理、法国葡萄酒特点等,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限制。课程以培养专业人士入手,让更多的人了解波尔多,成为波尔多的品牌大使,从而加大产区的知名力。然而CIVB只针对于波尔多葡萄酒,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和其他国家一样,波尔多葡萄酒学校在中国同样也是与相关机构合作授权其在中国地区展开培训,逸香葡萄酒事业部及富隆酒业文化推广部等等均是其在中国的授权单位,他们同样拥有稀有的CIVB授权讲师。

班级代表

全国重点城市开课

逸香葡萄酒教育:逸香是国内进入葡萄酒培训市场较早的一家机构,面向社会招生,目前拥有培训师最多、学员最多、开设班级最多的葡萄酒培训机构,它还是ISG在中国的独家授权培训机构。除国际通行的ISG及WSET认证培训外,逸香还提供“波尔多CIVB”的入门培训,以及由其自行开发的一套“ESW品酒师认证”中文课程和针对零基础的“逸香葡萄酒直通车课程”。

酒商也开班:目前多家进口酒公司都陆续开设有WSET认证的课程,主要面向公司内部员工及客户,同时也面向社会招生。其中ASC是大陆地区第一个取得WSET认证授权的公司,培训师队伍包括多名WSET的推荐讲师。

虽然面向全国重点城市开课,但上海、北京两地的课程更具实力,授课培训师也更具影响力。

北京为基地

龙凤美酒顾问:是北京WSET认证最权威但小众的培训机构,采用小班授课的形式,创始人之一的赵凤仪女士担任主讲,她也是北京唯一WSET 讲师及WSET高级证书品酒考试部分的考官。龙凤美酒也于今年初刚刚获得WSET 4级认证的培训资格,这也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一家获此特权的葡萄酒培训机构。

CAFA中国学院:法国CAFA专业侍酒师学院是一所从事专业侍酒师教育的国际酒精类院校,中国的分校引进法国总校的全套教材,并结合中国葡萄酒市场的行业现状重新编排。与WSE及ISG认证培训不同,CAFA法国侍酒师认证的培训周期更长,需要500个课时的时间,学生接受的培训更加系统和全面,去年在中国刚刚培养了第一批学员,今年4月将迎来CAFA中国学院的第二个学年。

上海为基地:

CRU酩源美酒汇:由葡萄酒收藏家Johnny Cheung先生于2009年创建于中国上海,是一家专业的葡萄酒咨询顾问公司。 CRU,来源于法语单词(葡萄园),酩源将她引申为Classic,Rare,Unique,并作为对酩源品牌定位的独到诠释。公司的主要服务项目之一便是葡萄酒培训,拥有多名资深的葡萄酒讲师,主要从事WSET的认证培训,同时也开展面向爱好者的葡萄酒兴趣班。

课程构成 (4张大图)

理论知识

品评训练

实地考察

实践训练

班主任代表

Nicolas Carre(方启俊) CAFA北京分院教导主任、讲师

亚、非、欧三大洲的寻梦之路

Nicolas 是位腼腆的法国人,却有一个中国味儿十足的中文名字方启俊。其腼腆的外表之后隐藏这一颗充满激情与热爱挑战的心灵。他属于法兰西尼古拉斯家族庞大的后裔中的一员。而这个拥有“贵族”血统的法国人,十八岁就在社会上闯荡。然后非洲、英国,再后来到了越南、菲律宾,最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中国。Nicolas的从业经历是从在众多知名餐厅做斟酒师开始的。Mont Saint Michel岛的La mere Poulard餐厅、诺曼底米其林的Manoir du Lys餐厅以及英国几家国际大酒店,他都曾在其中任职。2004年,尼古拉来到了中国,他做过中国中央电视台法语频道的新闻主播,做过DCT wine葡萄酒商在北京的销售代表,中国北京马克西姆餐厅经理及高级斟酒师,还组织各种培训、品酒餐会、品酒比赛,他样样在行。

目前Nicolas担任CAFA法国葡萄酒学校中国分院的教导主任,而他本人曾经也是CAFA的一名学员,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法国侍酒师的认证。谈到这个认证的取得,Nicolas还坦白说当时参加这个课程是带着功利心的。因为当时想到亚洲特别是中国来,一个朋友告诉他,想来中国必须有一技之长,目前在中国葡萄酒相关的专业人才特别缺乏,于是Nicolas才报名参加了CAFA的课程。但他其实早年间就学习过酿酒技术,精通法国产地的葡萄酒品酿,并在其丰富的旅行经历中体验世界各地葡萄酒文化,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品酒技术体系。

对于教学方法,Nicolas颇具心得,他说小的时候不怎么爱学习,现在,每当想起自己现在居然成为一名老师都会忍不住发笑。但是,随着经验的积累他明白了当时不爱学习并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那时老师的方法有问题,因为他们上课的方式总太无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现在Nicolas成了老师,就非常注意教学方法,想办法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习变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老师是课堂上唯一讲话的人,班里的学生一半就会睡过去。但如果有交流与互动,情形就大不相同了。Nicolas相信视觉信息去教学的魔力,因此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是他的课堂必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所学内容的印象。而侍酒、品鉴等课程,他更是鼓励学生与自己一同做演示,他的课堂总看似忙乱,但却乐趣十足。

对于CAFA是否更侧重法国酒和法餐的疑问,Nicolas表示,去年刚刚开办过一期的课程,法国酒的比重占60%,而配餐也以法餐配酒为主。但今年4月新学期他们会尽量多增加其他产区的酒,并且尝试中餐及亚洲菜系配酒的内容;中国分院与法国总部相比,去酒庄实习的机会相对要少,因为在北京大部分酒庄都距离太远,但新学年同样会尝试这样的实习机会,会邀请更多的国外的酿酒师、葡萄酒大师过来交流,同时也正在跟当地的餐厅、酒店洽谈合作,将课堂搬进餐桌,增加学员的实操经验。

班主任观察室

教学年限

10年

自身资质

CAFA法国侍酒师认证、法国罗纳河谷葡萄酒学院颁发的品酒师证书

擅长教授的课程?

CAFA侍酒师培训课程

个人的教学风格?

互动,注重与学员的交流,课堂运用图片、视频等多样教学材料,现场演示侍酒服务

授课语言?

法语教学,配有中文翻译

学员构成?

50%爱好者或者有志从事葡萄酒行业的社会人员。

通过率?

第一个学年100%通过率

喜欢的学生?

要有学习的动力,哪怕刚开始什么都不懂,也要勇于提问

喜欢的班级规模?

12人左右

最难忘的一次教学经历?

印象最深的一次培训经历是几年前在内蒙古,受邀去做一个小时的葡萄酒讲座。讲了一个小时,也教授了一些葡萄酒基本知识,然后开始回答问题。但整个培训却最终花了4个小时,所有的人都十分想了解更多关于葡萄酒以及品鉴的知识。最后自己筋疲力尽,但是这个经历却非常难忘,他让自己看到中国还有更多地方更多人对葡萄酒知识的渴求。

最有成就的教学?

曾经一个学生是在银行工作了20年的菲律宾朋友,有一天他决定参加自己的私人课程。学习结束后却毅然辞去了银行的工作,现在他居然成为马尼拉一家国际大酒店的侍酒师的管理者。

Fongyee Walker(赵凤仪) 龙凤美酒顾问创始人、讲师

依然坚持在考证之路上

多年前,凤仪曾经在剑桥大学教授文言文,因为要对中文的不断探究,她经常要到中国进行学习和交流,90年代到中国时感觉还完全没有葡萄酒的气候。而等到21世纪初再来中国,她和老公爱德华一下子被中国葡萄酒市场的热潮所感染,回到英国,凤仪开始盘算着来中国发展葡萄酒事业的想法。纠结了很久后她终于把来中国的想法告诉了老公,没想到爱德华很快便爽快答应了,开始着手申请来中国工作的机会,身为英国文学教授的爱德华顺利接到了清华大学的邀请,赵凤仪也幸运的随夫来到中国。

不久后,凤仪夫妇开始创办自己的龙凤美酒顾问公司,她说当时审批时遇到点困难,因为审批部门根本不清楚这样的顾问公司到底能做什么,在葡萄酒市场刚刚起步的当时,这样的职业还是空白,当凤仪深信中国很快就能接受并需要这种职业,因为在葡萄酒市场相对成熟的伦敦这样的公司已经很普遍了。注册成功的龙凤美酒开始做葡萄酒投资及评估的工作,夫妻俩在圈子里也逐渐有了影响力和名气,而他们也慢慢发现很多葡萄酒爱好者及从业者对葡萄酒系统培训的渴求,06年开始,龙凤美酒的葡萄酒培训班开课了。说起从业感受,凤仪的回答很有趣,她说:“以前在剑桥教文言文,开班时学生很多,可课越上人越少,但葡萄酒课堂越开人越多,学员越来越爱酒,对葡萄酒的求知欲越来越强。”这让自己对从事教学的信心大增,也更坚定了她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葡萄酒的学习之路很奇妙,有时会觉得像是一个“圈套”,走进去就再也停不下来。凤仪说很多学员来上WSET初级时,觉得自己很懂酒,来学中级时觉得自己也就算懂酒吧,再来学高级时开始发现自己好像不大懂酒。而目前正在攻克葡萄酒大师(master of wine)的自己也觉得比起那些大师自己就像一只毛毛虫。因为葡萄酒的世界太奇妙、太复杂,当你站得越高越能发现它的深奥,但也正是因为它的高深莫测才让更多的酒迷痴痴追随,葡萄酒的学习之路上也才充满绚烂与惊喜。

对于葡萄酒的考级,凤仪本身也是位痴狂者,她目前正在挑战世界上仅有200多名的葡萄酒大师的考试,去年已经顺利通过理论考试,今年6月份她将迎来很具挑战的盲品部分的考试。因此她也义无反顾的取消了5月份的所有培训课程,打算到伦敦学习一个月,伦敦是葡萄酒市场相对成熟的城市,可以找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酒,同时在那里也大师云集,与他们的切磋可以让自己的盲品水平提高更快。她说早早就把机票定好,因为如果不让自己没有退路,可能就会因为满满的工作行程而取消掉自己的考试计划。可见葡萄酒考级除了天份,韧劲也尤为可贵。

班主任观察室

教学年限

9年

自身资质

WSET 4级认证、WSET培训师认证

擅长教授的课程?

WSET系列课程,刚刚取得了4级培训及考试的授权,这也是中国目前取得的4级唯一授权。

个人的教学风格?

风趣,强调互动与沟通,盲品是主要环节,因为品尝是最真实的,最能切身感受的。一般一节课盲品20宽左右,一天差不多40款。

授课语言?

中英双语教学,初级以中文为主,到了高级基本全部采用英文,因为这个级别的考试对英文要求也比较高。

学员构成?

30%为爱好者,70%为相关从业者

通过率?

95%,但在第二次考试就基本全部通过

喜欢的学生?

活泼的,善于沟通与表达自己感受的

喜欢的班级规模?

12人左右

最难忘的一次教学经历?

班级里的爱好者很多是平时只喝波尔多列级酒庄酒或勃艮第昂贵酒的,一次上课盲品,凤仪选择了波尔多列级酒庄酒、波尔多普通酒及靠进波尔多产区的便宜酒,结果就有学员发现自己喜欢的竟然是非波尔多的便宜酒。他们菜知道酒不一定名庄和昂贵才叫好,关键是自己喜欢什么。

最有成就的教学?

曾经教过一个学员,是因为从业压力来拿证书,但自己根本就不喜欢葡萄酒,感觉很难喝,凤仪真就让他品尝不同类型的酒,终于有一天他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品种,也从此爱上了葡萄酒。

名师代表

赵凡 IWA中国代表处首席联络官、酒评人、讲师

自学的悠哉

如果用一句话描述赵凡,似乎很难找出特别贴切而全面的那句,而如果用一个单词来形容,那“酒痴”一词还算标准。他有着多重的身份,酒评人、专栏作家、培训师、意大利葡萄酒生产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联络官、久韵铭嘉文化传播公司首席顾问等等,剧情看似有些繁杂,但其实主线只有一条,那就是“葡萄酒”,这也是他的人生主旋律。

有种说法是爱葡萄酒的人多少都有点浪漫情怀,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赵凡的高大外表下也有一股强大的浪漫暖流,“夏天的一个午后一个人在家收拾房间,一边听音乐一边冰上一瓶白葡萄酒,出点小汗,喝杯爽口的冰干白,还能怎么惬意!”当看到他描述这种生活时的陶醉,你就会知道葡萄酒之于这个男人意味着什么;他也会背着心爱的5D相机去世界的各个产区漫游,记录的同时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与人情。

然而对于葡萄酒世界的探究他却不仅仅用这份浪漫的情怀,还有一颗热忱的心、一份真切的激情。品酒会的交流中,他的点评不局限于“平衡”、“丰满”等评酒词,总能娓娓道来某个产区的风土特点、酿酒师的个性与喜好、一地的消费特点。这也正是他的酒评为何更饱满、更具具魅力的原因。

对于葡萄酒,赵凡的理论是顺其自然,不要刻意的去迎合专家,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都是好酒。学习葡萄酒也是一样,如果只是喜欢,想多了解一些知识,不一定要去报班系统学习,多喝、多感受最重要,当然身边有一个能指导你的专业也很重要,他说这些年身边被他言传身教带起来的酒友倒真是不少。但如果需要考试拿认证还是最好是接受系统的培训了,虽然自己当年考WSET 3 和WSET 4时全部都是自学而成,但又有几人具备这样的激情、深厚的葡萄酒知识的积累以及多年来葡萄酒品鉴的储备,更何况他被圈中的好友称为“非人类”。对于我们这些常人还是报个专业班、找个有经验的讲师才是考证的正道。

谈及目前中国葡萄酒培训市场的膨胀,赵凡也有自己的一番理论,他说目前其实还存在雇用市场与消费市场不对称的尴尬。真实情况是人才的学习意识比用人方的决策超前了,消费市场显示需要大量侍酒师、品酒师的专业人才,而这方面的岗位被称作贵族职业,培养一位这样的专业人才背后的人力财力不少,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国际上“薪酬可达6-10万美元”的说法。而反观目前中国餐饮行业的人员成本,这样的薪酬又有几家餐厅或者酒店可以承受的来?但整体的市场需求摆在这里,他也深信只要我们再耐心一点、再沉淀一段时间,也许侍酒师/品酒师的就业春天就会到来。

名师档案

教学年限

6年左右

自身资质

中国大陆自学通过WSET 4认证的第一人

擅长教授的课程?

WSET了解多一些,但是并不教相关课程。有很多其他类型的专项培训,比如为法国食品协会做的培训,波尔多葡萄酒学校的培训。

开课城市

北京为主

个人的教学风格?

个人认为教学的目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语言?

中英文双语教学

学员构成?

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纯爱好者

喜欢的学生?

不为炫耀,不会不懂装懂

喜欢的班级规模?

最好的规模应该在15~20人左右

最有成就的教学?

农大的选修课让自己觉得比较有成就,从大纲到考试都是我组织的。

林殿理 Danis讲师、葡萄酒专栏作家

写作带我入行

知道Danis,首先是被其发表于各大期刊上的葡萄酒专栏所吸引,他用简单生动、带点娱乐性的文字向读者展示葡萄酒世界的美妙。而他的葡萄酒之路也开始于写作。原本从事广告设计业,0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Danis收到了一瓶朋友从国外带回来的波尔多葡萄酒,当时还不懂酒的自己很好奇波尔多的分级制度,便开始查阅各种资料,但查完资料自己更加迷惑,更搞不清楚这个复杂的分级。怀着这份好奇,Danis加入了一个葡萄酒爱好者的网络社区,也就开始参加他们不定期组织的品酒活动,一来二去与大家熟络了起来,对葡萄酒的兴趣也与日俱增。

后来这个网络社区的版主鼓励他把自己品酒的心得体会写成帖子发在社区论坛里,没想到这就打开了Danis的葡萄酒写作人生。由于在论坛发表帖子被越来越多的人转阅,一些平面杂志开始邀请他写专栏,他也就自然成为了自由撰稿人。而后他以此身份得到了很多去国外酒庄采访的机会,对各地葡萄酒的理解也逐渐丰富。当时台湾的葡萄酒培训市场还不成熟,也缺少专业的讲师,一些酒公司或者酒店为客户或员工做培训时,便邀请Danis为大家讲解他去国外酒庄探访的经历以及自己积累下来的葡萄酒知识。这便是其葡萄酒讲师生涯的开始。

07年,Danis来到上海并定居在此,当时上海的葡萄酒培训市场需求很大,他也顺理成章的开设了自己的红酒教室,许多葡萄酒爱好者是从网上找到这家红酒教室的资料,然后自己摸上门来要做他的学生。同时他还与WSET授权机构I-Way及Vinjoy合作教授WSET专业培训教程,不仅仅是上海本地学员,浙江、江苏一带的学员更是慕名而至。学生对他的印象是“具有绅士风度的林老师,谈起美酒来神采飞扬,被他对美酒的独到见解所深深吸引”。

他说做培训其实最具挑战的是一些高端人群的私人品酒会,因为不是有定式流程的课堂,现场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小环节发生,这就要求培训师必须有很强的临场应变能力。有时现场来的嘉宾相互不熟络,就要考虑如何调动气氛。而气氛一旦太过头,又变成了一片互相干杯的场景,一个好的培训师无论面对怎样的情景,都要具备现场把控的能力。

教学年限

7年左右

自身资质

WSET高级认证、WSET讲师认证、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学校(CIVB)推荐讲师

擅长教授的课程?

WSET系列课程、CIVB课程、私人酒会等

开课城市

上海为主

个人的教学风格?

随意、轻松,形式多样化,加入Google Earth、自己去酒庄探访的素材、视频等,生动课堂内容

授课语言?

中英文双语教学

学员构成?

两年前WSET的课堂只有20%左右的爱好者,近来发现爱好者的比例有时甚至会超过50%

喜欢的学生?

对酒有真正的热情,而不是单纯为拿到一张证书

喜欢的班级规模?

15人以内

最有成就的教学?

有一期WSET中级的班级,班上有3名学员均是葡萄酒相关的媒体从业者,培训结束后,在一些葡萄酒活动的现场还能遇到他们,听到他们在现场用到自己课堂上学来的知识与受访者交流,并且看到他们刊登出来的文章也更具专业度和可读性,自己甚感欣慰。

李飞 逸香高级培训师

从“玩儿”到“事业”

李飞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一个长得像张飞的叫李飞的老师”,严酷的外表可能让会面的开端有些局促,然而在他不动声色的幽默言谈里,你很快就会被“破冰”,打开话匣子,谈天说地。这也许就是一个经验老道的讲师所具备的素养,但也可能是双子座的天份,要不全是陌生面孔的第一堂课又有谁来调动?

他性情洒、风趣健谈,在酒的品鉴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特别是曾在英国担任著名餐厅侍酒师,拥有丰富的侍酒师服务经验,开瓶手法华丽流畅,标杆性的香槟刀表演,成为其课堂上的一道独特风景。难怪80后的李飞已经拥有众多铁杆学员粉丝,只要他开课,无论是什么课程、在哪个城市开办,铁杆粉丝们都打着“飞的”来参加。

在英国上高中时,李飞跟很多同学一样,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一帮迷茫分子经常就是聚在一块喝酒,总是比拼谁喝得多。当时的邻居是加拿大籍华人,常从加拿大带回冰酒邀李飞一块喝,还总能说出很多有趣的葡萄酒知识,这也让李飞慢慢对葡萄酒产生了兴趣。考上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金融会计专业后,李飞也同时去了业内权威的英国葡萄酒学院(WSET),专门学习葡萄酒与烈性酒。回国时,正好赶上逸香在创办葡萄酒培训的事业,就这样李飞走上了葡萄酒培训这样一个岗位,并且一直坚持下来,乐此不疲。

李飞是中国目前仅有的三名ISG侍酒师学院授权讲师之一(全球仅50人),及逸香ESW葡萄酒课程的高级讲师。每年在全国各地教授数百场国际认证课程与专题葡萄酒讲座。从业6年来,李飞的感受颇多,这几年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发展他也有目共睹。刚开始班里的学生基础都很差,而且“有钱人”居多,这两年学员的葡萄酒知识储备慢慢丰富起来,而且很多是刚毕业的学生或者就是社会上普通的上班族。这也反映了葡萄酒在中国的普及度慢慢变大,对于同样爱酒的自己是一件大好事,因为酒友会慢慢多起来。

谈话中,他时不时的聊起“养家”二字,这与他洒脱的性情似乎有些矛盾,3岁女儿的教育与培养也是他无意中流露出来的兴趣点。从小生长在富裕家庭,衣食无忧的李飞多少会带点“富二代”的习气,然而从孩子的到来,他就倍感肩上的单子重起来,葡萄酒培训师的职业之于他也从原本的“玩儿”转化成了“事业”。毕竟能用自己的爱好来养家还是一件让人幸福的事情。也毕竟能以酒在课堂上会天下朋友,对于一个酒迷来说还是充满诱惑力。还毕竟对于目前自己的职业,家人都给出了莫大的支持。所以他会坚定走下去,并快乐着。

名师档案

教学年限

6年

自身资质

中国仅有的三名ISG侍酒师学院授权讲师之一

擅长教授的课程?

ISG、逸香ESW葡萄酒课程,当然还有WSET。

开课城市

北京为主,其他城市也有

个人的教学风格?

风趣幽默,会根据学员特点调整课程构成,如果爱好者居多,就侧重品鉴,如果考证学员居多,就侧重葡萄酒知识的系统梳理。

授课语言?

中英双语教学

喜欢的学生?

活泼的、爱问的学生

喜欢的班级规模?

12-15人左右,这与当时自己在伦敦学酒不同,那时基本上都是40人左右的大课,自己更喜欢上小课,可以兼顾到每一位学生。

最难忘的一次教学经历?

有时班里会有什么也不懂,但是又爱发问的“有钱人”,就会招来白眼,于是哥们就很识趣的离开课堂为大家买来好吃的芝士香肠。等到班级聚会时,又会很识趣的抢着请客,有时临时有事提前离开饭局,就会丢一堆现金在饭桌上,跟大家说“多退少补”。班里有这么一个学员也很有意思,后来大家都成为很好的朋友,毕业后还一直保持联系。

唐丽燕 DorianASC葡萄酒专业培训经理

葡萄酒培训绚烂自己的人生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年代,消费能力明显提高,而国内的葡萄酒产量十分有限。来自美国的圣皮尔父子坚信中国进口葡萄酒业将会蓬勃发展,便于1996年进入了中国市场。然而起步阶段,公司的市场拓展却没有料想中的理想,ASC发现在中国消费进口葡萄酒多为驻华的欧美人士或者是少数的富人阶层。于是当时公司的决策层意识到消费者教育的重要性,就是不仅把葡萄酒带进来,还要把文化带进来,让更多的人懂酒的同时还能享受葡萄酒文化。02年,在美国葡萄酒行业学习和工作多年的唐丽燕回到了祖国,踌躇满志,谋划着怎样能通过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同胞认识葡萄酒、感受葡萄酒的文化。就在这时便结识了ASC中国当时的负责人,俩人对葡萄酒培训的观点一拍即合。这样唐丽燕加入了ASC,并正式成立了葡萄酒培训部门,起初这个部门也只有她一人。这便是唐丽燕葡萄酒培训师生涯的开端。

除了ASC葡萄酒培训部第一人的身份,Dorian还巧合的拥有众多的“第一”,中国第一位澳洲政府特邀的葡萄酒培训师、第一位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协会 (CIVB)国际认证讲师,2008年,在葡萄酒行业资质优异的她,又赢得中国首位也是唯一一位澳大利亚葡萄酒与白兰地协会和英国葡萄酒与烈酒协会合作推出的澳洲葡萄酒园参观奖学金。

Dorian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在美国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担任侍酒师的那5年,跟着油轮周游世界,每天睁开眼睛就是一个新的地方、一种新的情绪、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在这个游历的过程中,Dorian了解了各个地方,这也为她日后的葡萄酒培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为一种餐饮文化反映一地的风土人情。所以她的讲课总会带出更生动的“佐料”,这些“佐料”则更易于学员去理解每一款葡萄酒,比如美国酒能喝出美国人的直爽,而法国酒又能品出法国人的含蓄等等。她还经常为一些高端餐厅和酒店的服务人员做侍酒的专业培训,侍酒师出身的她自然多了很多的亲和力,她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他们,侍酒师、服务员是很有前途的职业。

谈起这些年来教学的感受,Dorian露出了得意的笑容,除了WSET认证的培训,她平时还组织爱好者的兴趣小组培训,每期不同主题,比如情人节的“缘分的天空”、6月的“泡泡在唱歌”。大家因为共同的爱好葡萄酒走到一起,共同分享快乐,每当这个时候她都在想如果没有遇见葡萄酒、如果没有这份培训师的职业,她的人生又怎会如此的幸福。同时,她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葡萄酒的培训成长起来,爱上葡萄酒并能喝懂她、理解她,这样的时刻她只有欣慰,这算是自己理想的实现吗?

名师档案

教学年限

10年

自身资质

WSET高级认证、WSET讲师认证、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学校(CIVB)推荐讲师

擅长教授的课程?

WSET系列课程、CIVB课程

开课城市

北京为主,其他北方城市

个人的教学风格?

互动式,更愿意听取学员的真实感受,以及激发学员间的交流。

授课语言?

中英双语教学

学员构成?

40%为爱好者,60为相关从业者。

通过率?

初级100%,中级95%,高级85%

喜欢的学生?

善于表达个人感受的,因为每个人对酒的感官认识没有对与错。

喜欢的班级规模?

12-15人

最难忘的一次教学经历?

02年在ASC开的第一个WSET培训班,上课时才发现居然是个名人班,有面孔熟悉的知名电视主持人,还有各著名企业的老总。第一节气氛有些僵,各位大佬谁也不愿主动开头说话。于是自豪把原本规划好的课程顺序打乱,从品鉴开始,大家两杯酒下肚马上气氛就活跃起来了。到了第三节课开课前,必须要通过敲杯子提醒,他们的谈话才会结束。这也让自己确信,一个合格的讲师,课堂的引导至关重要。

徐伟CRU酩源美酒汇发言人、讲师

女学生的偶像

徐伟被大家亲昵的称作“小皮”,微博上拥有众多女粉丝,他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对葡萄酒的细腻情感感染着他的学生们,与生俱来的亲切、谦逊是倾倒女葡萄酒粉丝的杀手锏。即便是第一次打交道,采访的气氛也相当轻松,有种相见恨晚的错觉,谈话的内容也从采访的主题无边际的扩散开去。他对葡萄酒的理解、目前中国葡萄酒市场的看法、作为葡萄酒讲师的真切体会,甚至是杂志到底需要如何做葡萄酒栏目的探讨,他都娓娓道来,认真而忠肯。

和大部分酒迷一样,小皮也是在波尔多留学期间恋上葡萄酒的,“法国那种文化氛围让你不爱上葡萄酒都是不可能的”。怀着对葡萄酒奇妙世界的好奇,小皮开始参加各类葡萄酒培训,随后又在法国Suze La Rousse葡萄酒学校进修,接受系统的葡萄酒教育。毕业后,他便开始在法国波尔多工商会(VINEXPO创办机构)担任咨询师,就这样小皮开始了他的葡萄酒人生。回国后他在葡萄酒的世界里继续专研学习,又陆续取得了英国葡萄酒与烈酒认证(WSET) 授权讲师及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学校授权讲师的资格认证。目前他任上海专业葡萄酒培训机构CRU酩源美酒汇的发言人及讲师,还担任多家杂志葡萄酒专栏作家,怀着一份对葡萄酒的激情在上海FM106.5飞扬电台创办了葡萄酒时尚广播节目以及创建了红遍上海的网络葡萄酒视频系列节目《Wine Secret》。

小皮是位爱学习、爱总结的好老师,他总会从自己曾经接受的培训中总结经验,为现在自己的葡萄酒培训做服务。他说上课时喜欢爱提问的学生,因为有问题说明他有思考,但从他接受培训的经验中他知道有些问题不一定要在课堂上去回答,因为学生在不同时期知道的知识也是有讲究的,并不遵循“知道越多就越好”的规律。他将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葡萄酒专业知识划分为“必须知道”、“应该知道”、“可以知道”、“不应该知道”几大类。因为对于在学习WSET中级的学生可能太深奥的知识高速他了,反而会误导他,因为以现在的知识储备有些问题已经超出他的理解能力。比如Chardonnay是什么典型的香气,这个阶段他知道这些就可以,但还会因为产区等因素她的表现会有例外,你如果告诉他真实情况,反而会让他感觉迷惑,考试的时候他就会举棋不定。

他说葡萄酒培训的课堂对于自己具有很大的魔力,无论是培训还是被培训,你都能结识到天南海北的朋友,大家背景不同,带过来各色的经历、知识,一起分享,奇妙而多彩。

名师档案

教学年限

4年

自身资质

WSET高级认证、WSET讲师认证、CIVB推荐讲师

擅长教授的课程?

WSET系列课程、CIVB课程

开课城市

上海为主

个人的教学风格?

轻松、亲切,课堂节奏快,善于激发学生积极性

授课语言?

中英法三种语言教学

学员构成?

初级100%爱好者,中级20%为爱好者,但课堂基本80%为女性学员

喜欢的学生?

认真,做课前预习有备而来的,因为课堂以引导和品鉴为主,不可能再带着学生过一遍课本

喜欢的班级规模?

15人以内

蔡颖姬 Grace 富隆酒业葡萄酒文化中心总经理

与中国葡萄酒培训事业共成长

Grace葡萄酒的入门要从她加入富隆酒业开始,她说最要感谢的人就是富隆酒业的CEO沈宇辉先生,她称他为自己的启蒙老师。加入富隆前,她对葡萄酒的印象还是酸涩的让人难以下咽的饮料,而加入了富隆后,让她接触了真正的葡萄酒文化,自己的观念也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自己深受葡萄酒文化的感染,也意识到葡萄酒文化推广及消费者教育的重要性,这便是Grace为何一头扎进了葡萄酒教育的大海里,并乐在其中。

“比起上海、北京的葡萄酒培训市场,广州的市场完全不同,”Grace介绍说:“广州人更实际,他们不太了解WSET、ISG等国际认证的培训,反而是品鉴、文化介绍的课程,更重视实操技能的提升”。富隆便是结合这种市场需求,与国际权威的机构及院校合作,结合中国市场现实,重新编排了一套培训教程。Grace说自己也曾经参加过WSET等权威课程的培训,目的不是为拿认证,而是去学习借鉴他们的教学方法,从而应用于公司培训体系的构建。

女性特有的敏锐,在品酒时更能细致发掘出更丰富的味觉感受来。这种女性的敏锐和对生活方式的理解是Grace课堂魅力之所在。她说:“其实我倒觉得对葡萄酒的品味和体验是很个人化的。专业的评语当然是需要的,但有的时候,我会喜欢用更个人的感觉来向朋友介绍某种酒的气质。比如布根里的酒就如天生丽质的清纯女孩,而波尔多的名庄红酒,会以明艳照人的肥美丰厚的形象示人。”她也会用生活方式与学员分享、引导他们更好的理解葡萄酒文化。不管葡萄酒有着多么玄妙,专家口中有着多么深奥的品酒词,但最终它是要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去才会发挥出魅力、展示她的气质。热闹的朋友聚会也许可以来瓶澳洲、智利的佳酿,而如果是浪漫的二人世界则就要考虑拿一款旧世界的酒,或者是清爽的白葡萄酒或香槟。

作为富隆酒业葡萄酒文化中心负责人,她总是以葡萄酒文化推广的形象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她在牢记使命的同时,也享受这种身份与生活。她说因为葡萄酒和葡萄酒培训让自己的圈子不断扩大,自己的见识和视野也因此不断丰满。

名师档案

6年

自身资质

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学校(CIVB)推荐讲师

擅长教授的课程?

富隆自身研发的一套培训体系

开课城市

广州为主

个人的教学风格?

有亲和力,轻松活泼,调理清晰

授课语言?

以中文为主

学员构成?

爱好者及有志从事葡萄酒生意的企业主

喜欢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