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脑梗死护理护士长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因工作责任心不强或技术不够熟练等各种原因而发生的错误护理操作,对患者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未造成严重后果。我科2009年9月~2010年3月使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对脑出血、脑梗死患者进行监测,共监测500例次。由护士进行操作,护士长对操作流程进行监控,在监控期间发现缺陷45次,发生缺陷的护理人员工龄在2年以下36人次,占80%;2~5年9人次,占20%。
2 使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中常见的护理缺陷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使用中常见的护理缺陷如下:(1)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要求使用专用电极,并在打开包装后及时密封。在使用过程中电极打开包装后不按要求保存,此类缺陷出现9次。(2)对于需要连续监测的患者,一般每隔3―4d需要重新剃除枕后的头发。由于枕后的头发清理不净导致电极贴粘不稳、影响监测结果7次。(3)在进行测试时,电极的正确粘贴对所测得数据的准确性影响较大。要求在测试前先用酒精清洁额部的皮肤,并将电极对称地粘贴在左、右额部及枕后,额部的电极要求用“米”字手法贴紧。需要连续监测时,电极可以保留2~3d,用弹性绷带固定。电极粘贴不符合要求的缺陷发生17次。(4)使用后电极未及时清除,导致病人枕部皮肤损伤4次。(5)在对病人进行脑水肿监测时,一般要求在使用脱水前、后半小时各进行1次。护士不按照使用脱水剂的时间进行监测8次,使医生对监测的结果无从分析。
3 护理缺陷分析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3月~2007年3月,我们神经科共收治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30岁~90岁,平均年龄56岁。癫痫发作按国际抗癫痫联盟分类,复杂部分性发作24例,单纯部分性发作4例,部分性发作继发泛华1例,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11例。肢体在癫痫发作后随即出现不同程度的瘫痪7例。
1.2方法 将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梗死4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神经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专科护士给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护理,根据病情不同和不同的病情阶段制定护理计划,由3人组织的质量控制小组监督实施,护士长检查2次/w,确保了护理计划的准确。及时性。我科用自制牙垫给癫痫患者护齿,即不咬伤舌体和牙齿又能取放自如。还不影响口腔护理。患者及家属非常愿意接受,值得推广。(自制牙垫:竹板整体形象像马蹄,马蹄两末端形状与两侧牙弓弯度一致再缠上纱布,马蹄弓背露在门齿外边,门齿不垫免受伤害,可带牙垫吸口腔异物不受影响)。
1.3护理
1.3.1 保持气道通畅 头偏向一侧。及时用吸引器清理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癫痫患者牙关紧闭时,用我科自制牙垫给患者护齿,避免了咬伤舌体和牙齿的并发症,同时不影响清理口腔分泌物。
1.3.2 吸氧、皮肤护理 持续低流量吸氧,根据血气分析可随时调节氧气流量。定时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无褶皱,防止褥疮发生。营造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让患者及家属感到即放心又温馨。患者癫痫持续状态时,可加床档确保患者安全。对高热患者头枕冰帽物理降温。不能进食的可鼻饲饮食,给以足够水分、热量、营养素。
1.3.3 病情观察 观察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脑水肿的发生[2]。观察神志、瞳孔。癫痫发作时间及持续时间。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详细记录24h尿量。协助医生做好抢救准备。患者在脑梗死同时又伴有癫痫,脑组织缺血乏氧水肿更加严重。因此用脱水药的时候,一定要准确、及时、快速。
1.3.4 恢复期护理。向患者宣教抗痉药的副作用及安全知识,脑梗死的预防知识。指导患者掌握康复要领,按计划实施。根据病情可以调整计划,即使出院也要定时追访。及时给予指导。
2 结果
患者在癫痫发作时,使用我科自制牙垫护齿,舌体咬伤明显减少,既保护牙齿又防止舌咬伤。见表1。
3结论
本临床护理表明,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要求护理工作不断的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我科自制牙垫护齿就属其一,即经济又使用,患者易接受,效果很好。所以,作为一名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护士既要有一定理论水平,又要有丰富临床经验。才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文新,等.将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老年急性脑梗死57例临床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7,6,83
[2] 侥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卫生部办公厅,2005,(11)71.
[3] Kopacz DJ, Allen HW, Thompson GE. A comparison of epidural levobupivacaine 0 .75% with racemic bupivacaine for lower abdominal surgery[J]. Anesth Analg, 2000, 90(3): 642-648.
篇3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危重症患者。我们将这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4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3例。他们的年龄在2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18±5.24)岁。其中,有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例,有脑出血患者7例,有进行大型手术后的患者12例,有脑梗死患者8例,有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例,有颈椎骨折患者7例。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4例。他们的年龄在21~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61±5.82)岁。其中,有重症颅脑损伤患者7例,有脑出血患者6例,有进行大型手术后的患者13例,有脑梗死患者7例,有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例,有颈椎骨折患者6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的护士均为女性,她们的年龄在28~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22±1.58)岁。她们的工龄在6~10年之间,平均工龄为(8.58±0.54)年。这些护士在从业期间均无过错记录。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管理方法
这些患者入院后,我们均对其进行了抢救,并维持其生命体征平稳。我们对负责对照组患者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常规管理。进行常规管理的方法是:对护理人员进行分组和排班,护士长定期检查护士的巡查记录,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应对方案,督促各班组护士执行这些方案。对负责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无缝隙护理管理。进行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方法是:①医院管理人员应建立无缝隙护理管理体系。将负责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的护士按照其综合能力分为护士长、护理组长、带班组长、责任护士四个层级,每一层级都有自己的管理权限,且对上一层级负责,由此实现护理人员参与全院的管理。②护士长提前对护理人员进行分组及工作时间安排,每个护士小组由一名年资较高的护士和一名年资较低的护士组成。按照A-P-N(早中晚)排班的方式对各组护理人员进行排班,保证每名护士每周工作40个小时,一周进行一个班次的轮换,保证对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过程无间断。③护理人员应在护理工作中加强对安全事件的管理(如患者的用药安全、安全、ICU管道安全等),消除ICU的安全隐患。当患者离开ICU时,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转移工作,防止患者受到二次伤害。④医院管理人员定期开设讲座,提高护理人员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使护理人员能够提前对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制定防范计划。医院管理人员每月召开一次护士会议,对护理工作进行总结,讨论在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对负责ICU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技术培训和法律教育,提高护士的护理操作技术及法律责任意识,进而提高护士护理服务的质量。⑤医院管理人员应组织护理质量监控小组,每月对ICU的护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及身体健康状况,并对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⑥医院管理人员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小组,制定护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确保对ICU的患者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也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⑦医院管理人员安排专门人员对ICU的医疗设备进行管理,设立专门的资产登记本,定期清点仪器和设备的数量。安排专职人员对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管理,记录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名称、数量、价值金额,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消费情况做出详细的清单。
1.3观察指标
护理管理结束后,比较患者的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我们使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调查患者的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该调查问卷表的评价等级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的人数+满意的人数)/患者家属的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我们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护理管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5.45%,对照组患者的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1.82%,观察组患者的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家属,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篇4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住院脑梗死初发的患者85例,其中男49例,女36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3.8岁。对这85例首次脑梗死患者设立健康档案。同时,按随机原则对该85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健康教育跟踪组(n=43)和无干预对照组(n=42)。
1.2研究方法
无干预对照组除医师出院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宣讲外,不给予任何的健康教育方面的护理干预。健康教育跟踪组,给予患者以下健康教育宣教内容,并打印成书面内容下发给患者;同时保证每两个月进行一次电话健康教育的跟踪护理,跟踪周期为1年。
1.3健康教育跟踪的内容
1.3.1健康教育护理培训
为了保证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笔者对科内1O名护理人员进行脑梗死专业知识及如何实施健康教育培训学习,通过培训学习,使考试达到标准要求,具备了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素质。
1.3.2建立健康教育计划
以护士长、主管护士、责任护士为系统,针对每一个脑梗死初发患者的各自特点,制定有针对性,全面但重点突出的健康教育计划。
1.3.3健康教育内容
患者入院后, 应给予热情接待,
(1)做好入院宣教:向患者介绍负责护士、主管医生、科室情况、住院环境等。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和要求,可找医护人员帮助解决。向患者介绍所患疾病性质和治疗方案。鼓励患者振作精神,积极配合治疗,定能取得好的结果,同时让患者充分信任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在与患者的交谈中,应尊重患者、同情患者、关心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轻松环境, 帮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生活,安心养病。(2)基础知识教育:利用宣传栏、疾病专题讲座、个别教育指导等方法向患者深入浅出地介绍脑梗死的概念、病因、诱发因素、治疗方法及康复指导,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防病意识、康复意识,丰富其保健知识,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并主动配合康复治疗,提高从医性。(3)用药指导教育:脑梗死病程相对较长,很多患者有长期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长期的药物治疗往往对治疗缺乏耐心,并且由于文化程度、家庭支持、职业、经济条件等原因,导致服药依从性的下降。护士通过耐心地指导、讲解遵医服药的重要性。(4)心理教育:患者突然由健康变为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预料不到的打击使脑梗死患者常存自悲、孤僻、焦虑、抑郁、急躁、固执甚至强制性哭笑等病理心态[2]。①通过与患者的接触和交谈,掌握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经济状况、家庭情况及心理反应和情绪状况。 ②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 分析患者的心理需求,做好心理护理。让患者知道心理因素对疾病转归和康复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帮助患者减轻和克服消极悲观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情,以主动、积极、健康的心态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共同战胜疾病。(5)饮食指导:①给患者宣教合理膳食的重要性。采取低脂、低盐、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的饮食。少食动物脂肪、甜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多食清淡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豆制品、鱼虾类。②鼓励患者多饮水,适当喝茶。注意早晨起床后先喝一杯水后再活动,以减少血液黏稠度,有利于血液循环。③指导患者饮食应有规律,勿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④告知患者应戒烟酒, 以免引起血管改变,而致血压升高,不利疾病康复。(6)出院指导患者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休息,保证睡眠,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稳定情绪,避免过于紧张和焦虑;同时,建议患者合理的膳食,坚持锻炼;叮嘱患者定期复查血糖,血脂,血压,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最后对患者强调注意脑梗死再发的先兆,如出现手指麻木,短暂的失明,说话困难,眩晕,步态不稳等现象,应立即到医院就诊。(7)对出院的患者采取每两月一次的电话健康教育的跟踪护理,强调上述健康护理内容,同时根据当前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健康教育内容整改,并记录在案。
2 结 果
2.1健康锻炼的情况
对照组自觉进行健康锻炼率为21.43%(9/42),健康教育跟踪组为81.40%(35/43),健康教育跟踪组健康锻炼率高于对照组(X2=18.95,P
2.2治疗依从性情况
对照组定期门诊随访并按时按量服药率71.43%(30/42),健康教育跟踪组为95.35%(41/43),健康教育跟踪组按时按量服药率高于对照组(x2=3.84,P
2.3再入院情况
对照组患者有47.62%(20/42),健康教育跟踪组为11.63%(5/43),健康教育跟踪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x2=8.32,P
2.4脑梗死再况
篇5
1.2适用范围患者入院时根据病情、医嘱及患者血管情况确定是否使用留置针,凡患者需一天行多次静脉治疗(主要是甘露醇、甘油果糖)、危重、昏迷、烦躁、血管条件较好者一律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2~96h。
1.3留置针的选择均选用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Y型密闭式留置针,型号为22~24号。
1.4操作方法按静脉留置针常规步骤进行穿刺、固定,注明时间及责任人[1]。留置针穿刺是否成功,送管是关键,我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4.1直接送管法对于血管粗直、条件好的可直接将导管全部送入血管后再退针芯,初学者可采用这一方法,可提高操作者的信心。
1.4.2单手送管法右手固定针翼,左手持针座送软管,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
1.4.3双手送管法右手退针芯的同时左手送软管,适用于操作熟练者。
1.5冲管及封管方法用2ml的12500U肝素钠注射液,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500ml中,输液完毕用注射器抽取3~5ml肝素钠溶液连接于输液管上的头皮针,用推一下停一下的手法冲管,剩0.5ml时边推封管液边拔针头。推注速度大于拔针速度,以保证正压封管。
1.6应用情况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留置针使用率为100%,脑梗死患者留置针使用率为60%,平均使用率为80%。
2体会
2.1推广使用前的情况我科从2005年就已开始使用静脉留置针,但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未能广泛应用,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经济上的考虑,担心留置针费用患者不能承受。
2.1.2对留置针认识不足,当时医院只有直型留置针,不便于留置固定和封管。
2.1.3由于未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操作手法和技巧上存在问题,导致穿刺失败、渗出、堵塞等并发症,影响了护士的信心,当时普遍认为留置针穿刺比普通钢针穿刺困难,而且必须冲管和封管,很麻烦,因而有抵触心理。
2.2推广应用方法
2.2.1首先医院选派一名护士到上级医院接受短期培训,回来后固定上白班带教,指导大家使用,发现问题及时向当事人和护士长提出来,护士长通过科周会、晨会组织学习交流,提高应用技巧。
2.2.2科室多次组织学习静脉留置针的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确保掌握留置针的基础知识。
2.2.3对穿刺技术熟练的人员多排白班以更好地带动留置针的应用,同时也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从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2.2.4科室建立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登记本,内容包括床号、姓名、穿刺部位、留置时间、拔管原因等,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失败原因,提高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
篇6
老年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且绝大多数是2 型糖尿病。患者病程长,并发症多,夜间特定的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医疗监护和陪护监护的薄弱因素,存在比白天更大的安全隐患,笔者通过对25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夜间护理,总结其不安全因素及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本科收治老年糖尿病患者共255例,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均为2型,男158例,女97例;年龄60~87岁;住院期间空腹血糖3.4~19.6mmol/L,餐后2h血糖2.8~20.9mmol/L,0AM及3AM血糖2.6~15.3mmol/L;患病年限1-35年;并视网膜病变或白内障的197例,脑动脉硬化59例(腔隙性脑梗死38例,脑梗死后肌力下降11例,并失语1例),冠心病107例(有心梗史49例),糖尿病肾病67例,糖尿病神经病变143例,糖尿病足21例,肺炎19例,泌尿系感染71例,其中23例同时合并上述2~5种并发症。`
1.2 夜间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夜间发生低血糖反应39例,脑梗死4例(其中腔隙性脑梗死1例),心肌梗死2例,心衰3例,跌倒9例,无烫伤、无坠床,无死亡。
2 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不安全因素原因分析
2.1 低血糖反应:2005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低血糖工作组对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标准重新规定,不管是否是空腹状态,只要血糖值≤3.9mmol/L就应按低血糖处理[1]。低血糖的典型症状:初期表现为出汗、震颤、视物模糊、心悸、乏力、饥饿感、烦躁等交感神经症状,后期表现为精神异常、意识障碍、肢体无力等低血糖脑病症状。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高,交感神经兴奋相对不典型,且约10%患者可表现为无症状性低血糖[2]。有报道[3]70岁以上运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发生低血糖的频率最高,发生低血糖的频率与年龄及并发症的个数呈正相关。本组39例发生夜间低血糖反应(发生在0AM-3AM为27例),多数表现不典型,仅表现为头昏、视物模糊、震颤、心悸、乏力、饥饿感、出汗中的1~3项,或无症状而在监测血糖时发现。
2.1.1 患者因素:老年患者对降糖药物的耐受性差,合并糖尿病胃肠病变而进食量少、腹泻,肝脓疡、肾脓肿而发热;肝肾功能减退,对降糖药物的清除下降;合并神经系统病变,交感神经不能很好的被低血糖所兴奋;合并脑动脉硬化反应迟钝,表述能力差;老年人低血糖时反调节激素功能差,在血糖降低时不能及时分泌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等升高血糖激素;夜间0AM-3AM升血糖激素为一天里的最低谷。表现为头痛、头昏,食欲减退,腹泻,发热,肢端麻木,蛋白尿。
2.1.2 医护人员因素:夜间使用中长效胰岛素剂量过大1例;日间漏服降血糖口服药,患者晚餐后自行补服5例;晚餐后2h血糖、21:00血糖值偏低时,护士未告诉患者加餐8例。
2.2 心脑血管事件:本组9例夜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其中4例脑梗死,2例心肌梗死,3例心衰。9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有严重心脑血管硬化,植物神经病变,血脂高,血液粘稠度增高,冠状动脉的血流缓慢,血少板易于聚集而致血栓形成[4];夜间患者入睡,交感神经兴奋性受到抑制,迷走神经活动占优势,大脑皮层对心脏的调节功能相对下降,心率和血流减慢,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供血减少[5],另外,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使冠状动脉痉挛,加重心肌缺血而致心肌坏死[4]。胰岛素使用,造成机体水钠潴留,夜间睡眠时,回心血量增加,加重了心脏的前负荷,从而增加了心脏负担,促使心衰发生[6]。糖尿病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上各种血管舒缩因子的作用,造成微循环障碍,形成微小血栓,而且糖尿病动脉硬化患者压力感受器易失调,大脑自动调节功能不能代偿脑灌流压的改变,容易导致局部脑血流下降[7],再加上夜间心率和血流进一步减慢,促使患者夜间发生脑梗死。
2.3 跌倒:本组有9例跌倒,头皮血肿1例,软组织挫伤4例。原因是:并外周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性低血压5例;低血糖时肢体乏力,起床拿东西吃,跌倒3例;脑梗死后肌力下降,陪护入睡,患者不忍叫醒,起床如厕,跌倒1例;视力障碍,地灯不够亮,地面有障碍物,起床如厕,跌倒1例。
3 夜间护理对策
3.1 低血糖反应的护理对策:护理人员在发放口服药和注射胰岛素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口服药要发药到口,看着患者服下;注射胰岛素剂量要准确,中长效及预混胰岛素一定要充分摇匀;有腹泻、发热、进食量少、或日间有低血糖者要及时报告医生调整降血糖药剂量,且增加指测血糖次数,特别是0AM、3AM血糖;晚餐后2h
3.2 心脑血管事件的护理对策:夜间容易合并无典型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腔隙性脑梗死,以及由于植物神经的损伤,引起心脏痛觉的传入神经疼痛敏感性降低,心绞痛症状不明显,甚至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8]。这对夜班护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病房,对高危患者每30-60min巡视一次,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能发现患者细微变化,观察患者有无头昏,头晕,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恶心呕吐,乏力,出汗,情绪异常,胸闷,胸痛,气促,肢体感觉异常、运动异常,不能平卧等情况。出现上述情况之一,要能分析原因并立即报告医生。本组有4例发生脑梗死,其中1例,夜间起床如厕时跌倒在地,主诉左侧肢体无力,查体:左侧上下肢肌力Ⅲ级;另3例,1例一侧手轻度无力,动作缓慢笨拙,1例手指发麻,1例一过性步态不稳。立即报告医生,予偏瘫病人吸氧、心电监护、溶栓、改善脑血液循环、预防脑水肿治疗,其他3例予改善脑血液循环治疗,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头昏、头痛、呕吐及肢体麻木,无力及活动情况。24小时后CT证实1例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其他3例为腔隙性脑梗死,由于及时治疗控制了病情的进一步加重,且愈后良好。本组2例发生心肌梗死,其中1例疼痛轻微,1例为无疼痛,表现为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细速,HR 132-140次/分,BP 85~90/50~55mmHg,予急查心肌酶谱示:CK560~820u/L,CK-MB106~350u/L,TNI(+)。即予绝对卧床休息,心电监护,吸氧,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强心,扩血管及对症治疗;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神志及全身情况,2例患者2~3周后临床治愈出院。3例夜间突然胸闷、呼吸困难,R 28~30次/分,不能平卧,端坐呼吸,大汗,考虑心衰。予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平喘治疗,并予每日输液量限制在500mL以下,输液速度30~40滴/分,观察生命体征、心率、心律变化,病情很快得到改善。
3.3防跌倒:护士应对每位新入院患者作好评估,对有跌倒危险者,床头放防跌倒牌,呼叫器放在患者伸手可及处,告诉患者不要独自下床活动,留陪护一名,加强看护,陪护夜间不得入睡;低血糖时卧床休息,勿起床活动,按呼叫器;病室地面要干燥,卫生间要有防滑垫,有扶手,有呼唤器,病房内无障碍物,地灯不可过暗;性低血压是老年人晕厥和昏倒的重要因素[9],而糖尿病患者由于外周神经及外周大血管的病变,导致血管收缩反应不完全,更易引起性低血压,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的起床方法,即半卧位-坐位-双腿下悬坐位-站立-行走逐步进行,切勿快速起床,以防眩晕跌倒。
4 体会
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除本文列举的不安全因素外,还存在坠床,烫伤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在熄灯前巡视病房时给每位老年糖尿病患者拉好床栏;向合并神经病变患者宣教禁用热水袋及取暖器;洗脚时,要由护士或陪护者先试水温,水温不超过35℃,泡脚时间不宜过长,约15~20分钟。
每个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且都要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认真交接班,认真做好治疗和护理工作,重视夜间病情观察,并能及时识别病情变化,使患者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护士长要做到弹性排班,如果夜间危重患者多,应增加护理人员值班,确保护士有时间观察病情,以提高夜间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Workgroup on Hypoglycemia. Defining and Reporting Hypoglycemia in Diabetes: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Workgroup on Hypoglycemia. Diabetes Care. 2005; 28: 1245-1249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15
[3]张良,喻翠玲.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7(40):518-519
[4]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38
[5]张灵芝,刘海宁. 心力衰竭病人的夜间护理与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0):1202
[6] 徐卡敏,方满红.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夜间不安全因素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7,6(6):409
[7]董砚虎,钱荣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当代治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29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2月康复医学科34例存在吞咽障碍的病人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评价指标督导临床护理工作;选择2018年3月—2018年7月住院的38例吞咽障碍病人设为观察组,采用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督导临床护理工作。所有病人均通过电视荧光吞咽检查(VFSS)[5]确诊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43~80(62.29±8.94)岁;疾病类型:脑梗死18例,脑出血12例,脑外伤4例;住院时间22~67(42.29±13.00)d。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47~81(63.08±8.71)岁;疾病类型:脑梗死25例,脑出血11例,脑外伤2例;住院时间19~65(42.52±12.72)d。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护理部制定的全院通用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督导临床护理工作,包括病房管理质量评价标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价标准、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病人安全目标评价标准、优质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评价标准。由护理部(每2个月1次)、片区护士长(每个月1次)、病区护士长和科室质量控制组成员(每周2次)按各项评价标准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将各项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汇总,提取吞咽障碍病人吞咽障碍评估的准确率、专科护理措施准确率、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护理文书记录准确率。
1.2.2观察组采用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督导临床护理工作。1.2.2.1确立质量评价指标,形成吞咽障碍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2017年11月科室成立吞咽障碍管理专科护理组[6],由护士长任组长,组员由2名全国康复专科护士、2名市级康复专科护士、1名通过3个月专项进修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的护士和1名高年资主管护师组成。小组参考《中国吞咽障碍康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2013年版)》《实用吞咽障碍康复护理手册》《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康复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并通过数据库检索有关“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的文献,初步建立包括吞咽障碍评估、专科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护理文书记录[7]在内的4项评价指标框架,通过咨询市内1名康复医疗专家、2名康复护理专家和临床调研对各项指标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必要性进行论证,形成最终评价指标。1.2.2.2评价指标内容评价指标框架包括一级指标4项(吞咽障碍评估、专科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护理文书记录)、二级指标15项(一般状态评估、吞咽障碍筛查[8]与评估、营养风险筛查、口腔清洁度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管理、饮食管理、进食护理、有效咳嗽、糊餐饮食配制、口腔器官运动训练方法、误吸的预防、护理记录的准确性、连续性、动态性)。其中,管理设立三级指标3项:鼻饲病人进食、经口进食病人、喂食者站位;饮食管理设立三级指标5项:营养摄入方式选择、食物性状、食物温度、经口进食工具的选择、一次进食量;进食护理设立三级指标7项:一口量的确立、食团放入口中位置、吞咽代偿技巧、进食速度、进食时间、进食后、进食中病情观察及处理[9-10]。1.2.2.3培训与实施吞咽障碍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及评价标准形成后,专科护理组规范了吞咽障碍筛查及相关护理指导工作,根据指标要求设计了系列相关培训课程,并组织全体护士进行学习和培训,由专科护理组组长讲解该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建立的意义和目的、评价标准细则、落实目标及具体实施方法,时间为2学时;邀请言语治疗组长培训吞咽障碍的评估与治疗;专科护理组成员分3次分别培训吞咽障碍间接训练、直接摄食训练与操作示范,共3学时,并组织1次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纳入季度考核成绩。在全部培训结束后的2周再次进行强化训练,每日晨会由专科护理组组长进行提问抽查,强化培训效果。2018年3月该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正式实施,检查结果与责任护士的层级晋升、绩效考核挂钩,以此进行激励,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每日护理组长对照评价指标,随机抽查责任护士管理吞咽障碍病人的护理质量,客观真实记录抽查结果,抽查过程中若发现责任护士实施欠缺或错误,及时提醒责任护士纠正,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每个评价指标每月至少评估15次,评价结果符合标准用“√”表示,评价结果不符合标准用“×”表示,并以“√”次数/总次数计算各个评价指标。1.2.2.4数据统计与反馈每日由护理组长负责专科护理质量终末数据收集,每周由护士长、助理护士长进行护理质量督查,护理部质量控制组定期对科室专科护理指标实施情况进行抽查。每月由专科护理组成员专人录入数据,科室质量控制组和专科护理组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把当月专科护理质量下降的指标作为下月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
1.3评价标准
将三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按一级指标分类汇总,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各项指标。其中,吞咽障碍评估:按时评估且判断与实际相符为准确,否则为不准确;专科护理措施根据病情选择恰当并实施为准确,否则为不准确;健康教育病人本人或照顾者能大部分回答为知晓,否则为不知晓;护理文书记录:能准确、连续、动态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为准确,否则为不准确。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次(%)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3.1规范专业护理行为,体现专科疾病护理内涵,促进护理质量改进
篇8
我院因为就诊人数多,各科室的病床又常处于饱和状态,而且重症监护室的病房床位数有限,病人病情好转缓慢,病人的周转率下降,迫使一些需要住院治疗的危重病人就滞留在观察室观察。因此,急症观察室的病人病种多样,涉及面广,护理安全隐患贯穿在各种环节中,若处理不慎,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或引起护理差错事故。为了提高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我对我科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留查的1126例危重症病人现存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本组男589例,女537例;年龄18到102岁;经各种检查明确诊断的疾病,重症肺炎208例,脑出血289例,脑梗死312例,尿毒症2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3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重症颅脑外伤18例,癫痫持续状态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15例,2型呼吸衰竭218例,其中721例能顺利进入相关科室或者监护室进行救治,211例能在观察室接受治疗后好转或者治愈后出院,194例死亡。
2危重症患者现存或者潜在的不安因素
2.1坠床大多数危重症病人因为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的比较烦躁,翻身时动作过大或护理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导致病人坠床。
2.2压疮病人由于病情的原因,肢体瘫痪,且由于危重症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大小便瘫痪,长期卧床等,压疮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2.3摔伤有些病人不习惯卧床排便,执意下床,在下床后发生晕厥导致摔伤,或地面湿滑,走路不稳导致摔伤。
2.4烫伤昏迷和瘫痪的病人,肢体对温度的感知下降,陪护的人私自给病人用过热的热水袋等物品,导致的烫伤。
2.5专科护理不到位急症观察室的病重多样,病情复杂,护理人员的专科性不强且严重缺编,护理工作量大,考虑不到位。
2.6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不到位有时记录会相互矛盾,没有按照实际情况准确记录。
3安全管理措施
3.1组织管理
3.1.1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合理配备护士,保证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全为前提科学的排班。作为护理人员应具有一定的素质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慎独修养尤为重要。尤其对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昏迷病人、护理安全依靠护理人员的认真仔细的核对、观察来保证。要保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完整性,在工作中必须建立各种规章制度,若制度不健全,组织管理不严,护理工作有章不循都可能铸成大错。因此,要求护士养成审慎、周密、谨慎的工作作风,在护理工作中要一丝不苟,严格查对,准确无误。严格落实交接班制度:坚持做到三交、三接、三清。三交即书面交班,口头交班,床边交班;三接即患者病情交接,治疗护理情况交接,抢救器械使用交接;三清即口头讲清,书面写清,床边看清。交班必须认真细致,不能有任何马虎,从而使护理工作做到有条不紊,减少或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
3.1.2医院基础设施的管理将病人的床都改成有床栏的气垫床,且都是有刹车装置,床都带有小轮子,方便病人搬动,减少搬动次数,在病区的过道、走廊、洗涤间、厕所都有“小心地滑”的标牌。
3.1.3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是保证病人生命安全行之有效的护理规章制度。护士长将这些制度分类归纳,整理于文件夹内,并且制定了为重病人抢救制度、服务规范制度、工作环节流程及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使一切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护理人员行为有规范、工作有标准。
3.1.4加强急救器材、药品的管理将配备好的器材、药品的数量、名称、剂量、有效期、维护日期、检测日期都记录在册。由一名高年资护士或者护士长来定期管理,所有抢救用物做到“七定”定点、定位、定量、定人管理、药品随用随补、器材定期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送检,随时处于备用状态,保证在抢救过程中万无一失。
3.2护理人员的管理
3.2.1扩大编制扩大护士的编制,可采用合同护士与正式护士搭配,老少搭配协调工作。并对护士定期培训,考核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安全管理各种掌握的程度。增强各种护理工作规范性,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3.2.2加强理论和技术培训由于本科病种多样,护理人员的专科性不强,往往会造成病情观察的不仔细,护理的不到位,对于危重病人没有观察点,所以护士长经常有计划的组织科内护士进行学习,并且制定了一些常见病的护理常规供护士学习,还有定期的“三基”考核,每周的护理技术操作训练,鼓励护士积极参加护理继续教育学习。
3.2.3提高护理文件书写的质量病案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是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应做到及时、准确的记录病人所有的抢救措施、医嘱的执行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人发展过程,禁止出现涂改、遗漏现象。本科护士长会不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文件书写规范,每天检查危重病人的护理记录书写质量,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并修改。在抢救过程中,限制口头医嘱的使用,在抢救病人时护士执行口头医嘱前复述一遍,并简单记录使用的时间、剂量和药名,事后要根据记录的督促医生补记医嘱。
3.3病人的管理病人入观察室或者转科时,认真做好入院评估,尤其是大小便失禁、昏迷、年老、肢体瘫痪和长期卧床病人皮肤的评估,做好交接班,班班交班都要认真评估。创建压疮风险评估表。对于危重病人要嘱咐家属一定要陪护,并做好安全防范的宣教。对于烦躁病人,做好保护性的约束,防止意外发生。危重病人外出检查或者转入相关科室时,要有医护人员的陪伴,随时观察病人有无病情变化,途中必须准备好抢救物品,以防万一。
4总结
总之,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具备良好的索质,高度的责任心,将熟练的技术护理和适宜的心理护理相结合,才能提高急症工作中的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篇9
为妥善安排好教育时间,保证教育工作的落实,以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将教育的项目和内容制定成标准护理教育计划,见表1。
2教育方式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尽量符合个体化病人的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育。
2.1文字卡片与口头讲解相结合将入院介绍、住院须知、进展期与恢复期的注意事项、出院指导均写成卡片,分期指导病人学习。
2.2理解与讲解相结合部分患者不识字,无法接受文字卡片教育,护士将教育内容讲解给病人及家属。
2.3提问与讨论相结合鼓励病人提问题,将病人最关心的内容进行讨论。
2.4示教与指导相结合病情进展期让病人多休息,适当活动;恢复期指导病人进行主动活动,活动量视病情、病人的耐受情况而定。对语言困难病人,教会病人恢复语言功能的锻炼方法及勾通技巧。
3教育内容
3.1帮助病人熟悉环境热情接待病人,通过入院介绍和评估,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科护士长、就餐方法、物品保管、作息时间等,详细询问病情,使病人感觉到医护人员很关心他(她),从而使病人产生亲切和信任感,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并在入院当天告诉病人次日需检查的项目及采血的注意事项。
3.2心理护理由于病人突然出现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眩晕及视野缺损而使病人惊慌失措、悲观、精神压力大。也因失语而无法表达情感产生情绪低落、焦虑、孤独感。所以,应在病人入院当时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根据病人的情绪和状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交谈,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并向病人介绍主管医生的技术情况,介绍同种疾病病人经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后的自理程度,帮助他们解除各种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身心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状态。
3.3进展期的教育与指导
3.3.1症状与体征的教育给病人讲解本病一般的症状与体征及禁用病袋冷敷头部的重要性和采取正确卧位以保证脑部供氧量的必要性。对于肢体偏瘫的病人,给予讲解早期肢体活动的重要性;对于吞咽困难的病人应详细讲解防止误吸的方法等;对于躁动不安及合并精神症状者,应加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防止跌伤、伤人或自伤。
3.3.2瘫痪肢体锻炼时机与功能维持脑梗死病人肢体都有不同程度的瘫痪,可于发病后24-48h开始肢体的主动活动和协助肢体的被动活动(若是脑栓塞,待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活动),包括肩、肘、指、髋、踝关节的屈曲、伸展及抬举等活动,以防肢体肌肉挛缩和关节变形,并保持肢体的功能位,如:肩部外展50°、内旋50°、屈肘40°-50°肘部垫以软枕维持外旋,腿部外侧放置沙袋,以防下肢外展外旋,足部用足托板使足与床面成直角,以防足下垂或内翻。
3.3.3防止发生并发症吞咽障碍的病人,协助病人进食糊状的流质饮食,并采取半卧位或坐位,进食时不催促病人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分散注意力,以防误吸。每2h协助病人翻身1次,并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发生。给病人勤拍背,帮助排痰,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4恢复期教育与指导
4.1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一般在发病1周后即开始恢复期的功能锻炼。
[JP3]4.1.1肢体肌力0-1级者,把其肢体放在床沿,让其试者用力向靠近身体的方向移动,既是用不上力也要试着去做,能够刺激部分脑细胞产生功能代偿,使神经系统建立新的联系,促使肢体功能早日康复,每天锻炼4-6次/d,每次15-20min。[JP]
4.1.2肢体肌力达2级者,让病人试着向健侧翻身,翻身时健侧手先帮患侧手臂放于胸腹部,再用健侧手抓住同侧的床沿,同时患侧下肢尽力屈曲,一齐用力向健侧翻身,不可能一次成功,但要坚持锻炼。每天锻炼6回,即每餐前后各一回,每回各翻身成功3-5次。
4.1.3肢体肌力达3级以上者,督促病人积极练习仰卧起坐、仰卧伸手、抬脚及大、小关节屈伸、转动,逐渐实现站立、行走、下蹲、并配合拉绳、提物等,逐渐提高肌力。同时训练手的精细动作,手腕的屈伸,用手握握力圈、捏持、扣钮扣、翻书报等提高生活技能。
4.2语言的康复训练
4.2.1给病人讲解语言功能锻炼对语言功能恢复的重要性,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锻炼时从单个字、数如:吃、喝、不、1、2、…开始学起,逐渐让病人看画书、读报纸、看识字卡。对不识字者,护士一字一数地教病人,认真指导,耐心帮助。
4.2.2指导病人与家属及病友交谈,增加交流机会。
4.2.3对病人实施连续性护理,减少无效交流次数。
4.3饮食指导
4.3.1根据病情指导患者的饮食。一般以高纤维素、低胆固醇饮食为主,合并糖尿病者应低糖饮食,有高血脂及高血压病史者给予低脂、低盐饮食,有烟、酒嗜好的患者要劝其戒烟、戒酒,生活要有规律。
4.3.2对能咀嚼但不能用舌向口腔深处送食物者,应鼓励经口进食,将少量软食(鸡蛋羹、豆腐脑等)送至舌根让病人吞咽,偏瘫病人应从健侧喂食物,以较稠的流质或糊状为宜,对于呛咳明显、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
5出院前教育
5.1休息与活动休养环境需空气新鲜,室内定时通风换气,生活有规律,情绪保持稳定,避免劳累,戒烟、酒,注意饮食调护,适当锻炼。反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偏瘫肢体及言语障碍进行长期功能锻炼的必要性,让家属了解在病人恢复期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病人康复所需时间,应坚持长期锻炼。
5.2需按照主管医师拟定的治疗方案坚持按时用药,不能随意停药和加量,出现手指麻木无力或短暂失语、眩晕、步态不稳等可能为脑缺血发作先兆,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介绍复查时间和方法。
5.3注意控制血压,积极治疗心脏病、糖尿病。
5.4本病易复发,特别在春夏、秋冬季节交替时,患者肌体调节力差对气温的突变适应能力降低,指导病人到医院做预防治疗。
篇10
1 老年患者常见的安全问题
1.1 一般风险 随着年龄增加,自身机能减退,内环境稳定能力与应激能力下降,结构与组织逐步退行性变。导致老年患者意识模糊,失去定向力,判断力差、记忆力减退及应变能力降低等,增加了老年人在安全方面的危险性,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常见的安全问题有:跌倒、烫伤、呛咳、坠床、交叉感染等。
1.2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老年人睡眠多有鼾声,有鼾声时会伴有20秒或更长时间的“无呼吸期”。如果睡眠时夜间无呼吸次数在30次以上,则称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见于肥胖、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和冠心病患者。这些老人如发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诱发猝死。
1.3 突发心脑血管疾病 夜间患者入睡,交感神经兴奋性受到抑制,迷走神经活动占优势,大脑皮层对心脏的调节功能相对下降,心率和血流减慢,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供血减少[2],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使冠状动脉痉挛,加重心肌缺血而致心肌坏死[3],另外,夜间睡眠时回心血量增加,加重了心脏的前负荷,从而增加了心脏负担,促使心力衰竭发生[4],夜间心率和血流的减慢,也极易促使患者夜间发生脑梗死。
1.4 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肝重量减少,有功能肝细胞数减少,肝血流量减少,肝合成蛋白质能力及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活性均降低,影响经肝代谢的药物灭活或活化,药物易在体内蓄积而产生毒副作用,特别是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易发生中毒。
2 护理对策
2.1 完善护理查房,加强基础护理及夜间巡视 为了进一步规范及确保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除了常规护理,护士长要进行护理查房,要求护士做到对危重患者、一级护理患者情况心中有数,能够正确回答出患者的诊断、主要治疗措施、阳性检查结果、病情观察,对目前存在护理问题及潜在护理问题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实施。基础护理是最基础、最能贴近患者的护理方法,是护理服务精神的最直接体现[5],因此护理人员要保证基础护理的质量。做好危重患者的床旁交接班,加强夜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 培养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 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6]都带有风险。因此,要培养护士重视每一个细节,知道风险就存在于刹那间的疏忽大意中,就存在于某个时刻的少问一句,少看一眼中。业务学习时可对各个地方发生过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讨论,吸取经验教训。
2.3 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 素质是人在从事某种工作时,本来具有或必须具有的基本条件。能力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本领[7]。有研究[8]显示,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的联系,是维护安全护理的最重要的基础,护士的业务素质越高,越能看到问题的本质,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全局。因此,护士长应加强急救技术及常规技术操作的考核。由于现代护理实践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质凝能力和分析推理技巧,能在复杂的临床情境中,运用护理程序解决病人现存的、潜在的生理、心理、社会等问题,提出最佳方案,并评价其效果[9]因此,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护理人才必备的核心能力。
2.4 完善护理文书的书写 护理文件是整个医疗文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重要的档案资料,是观察患者和为患者解决问题的真实记录,护理文件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之一是确认责任的重要依据。不认真客观记录或漏写、错记、涂改等均可能导致误诊、误治而引起纠纷,护士长应定期评估护理文件书写中的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加强检查危重及抢救患者的护理文件。杜绝护士错记、漏写等现象。
2.5 加强护患沟通交流 老年患者年龄大,治疗复杂,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情一经确诊后会对老年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打击,常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绝望、抱怨等不良情绪与心理反应。这些不良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还会直接影响到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因此,护理工作者应利用做健康宣教、晨晚间护理及各种做治疗的机会适时的与病人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并给予适当的处理。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也是处理各种关系和矛盾的前提。
3 小结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进行风险评估,降低护理风险的同时密切了护患关系,也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彭美慈,王春生,汪国成,等.护理是什么[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5.
[2] 张灵芝,刘海宁.心力衰竭患者的夜间护理与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0):1202.
[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38.
[4] 徐卡敏,方满红.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夜间不安全因素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7,6(6):409.
[5] 刘苏君.护士的专业内涵[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42~243.
[6] 蔡铜山,钟德富,张海林,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42~343.
篇11
1、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 护理管理因素
(1)人力配置方面,护士缺编,床护比不达标,缺乏护患沟通,护士对病人不能做到全程服务,临床护士过于年轻化,缺乏经验,梯队建设不完善,民营医院更为严重o(2)缺乏专科护理规章制度,常规制度落实不到位,缺乏针对性监管。(3)缺乏完善的岗前教育,包括专科护理知识与职业道德教育。(4)护理质量管理不到位,尤其是环节质量管理(包括重点时段、重点环节)。
1.2 护士因素
(1)护士责任心不强:①缺乏爱岗敬业意识与团队意识。目前临床科室护士多为独生子女,个性强,缺少团结精神,不能相互堵漏。工作作风不严谨、思想不集中、对病人漠不关心、病情观察不仔细,对病情发展缺乏预见性。②缺乏审慎、慎独精神。护士长期处于繁忙状态,身心疲惫,对病人缺乏耐心,责任心不强。如:没有及时巡视病房,没有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药液外渗发现不及时;术前、术后、检查、治疗宣教不到位;没有按时进行康复指导,导致愈后不良;基础护理工作未落实,皮肤护理不及时;不重视备皮,尤其是年轻护士,甚至讨厌这项工作,备皮范围过小、不彻底、划破皮肤,而造成感染机会等;生命体征测量记录不及时,不准确,或编造,贻误诊断和治疗。
1.3 专科知识不足
(1)病情观察不仔细。石膏、支具包扎过紧,导致肢体循环不好,甚至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压疮;牵引病人发生松脱、移位、骨牵引针孔感染;断指再植观察不及时不仔细,致再植失败等。(2)切口引流管安全隐患。由于大部分骨科手术创面大,剥离深,术后渗血较多故放置负压引流,护士不注意负压大小、引流量多少、交接不仔细,引流管关闭、受压致引流不畅或加重创面出血等。(3)应急意识和能力欠佳。对复合伤病情缺乏预见性与综合判断能力,应急能力差,技术不熟练,耽误抢救时机。(4)专科用药知识缺乏。未能及时观察用药后反应,如:甘露醇因其有减轻组织水肿的作用而被骨科广泛应用,护士往往认为是常用药而忽视其对肝肾损害;七叶皂苷钠亦可减轻组织水肿,但易忽视其过敏、溶血反应,甚至肾功衰竭,尤其是与头孢菌素类合用会增加其肾毒性,同时,上述2种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穿刺时若不注意更换穿刺部位易导致静脉条索状硬化,若发生药液外渗对局部刺激较重,使局部红肿、刺痛。(5)老年患者护理隐患。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加重,骨科患者中高龄患者日益增多,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压疮、坠床、跌倒、烫伤、肛周皮肤红肿、破溃,老年患者又多合并内科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脑梗死等,护理起来会增加难度,若不具备一定的专科护理知识,潜在的护理隐患亦越来越多。(6)安全用药缺陷:给药不足,抗菌素未按医嘱准时给药,未认真落实现配现用;用药途径不对,漏给错给病人药物,药物配伍不当。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未检查药物质量;未顾病人病情,擅自加快或放慢液体滴速;对新药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不熟悉、不了解。(7)护理病历管理隐患:护理病历是重要的医疗、法律文件,是医生迅速、准确采取治疗措施的重要参考资料,而部分骨科护士不重视护理文件的重要性,经常会出现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医护记录不一致等现象,这会给医疗护理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1.4 病人因素
病人没有及时进行角色转换,对疾病知识缺乏正确认识,骨科疾病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较高医疗费用、长期限制活动、功能恢复不良等因素影响下,病人往往会失去耐心和信心,产生不信任或抵触情绪,不能很好配合治疗和护理,也容易产生不良后果。
2、防范措施
2.1 护理管理方面
(1)成立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委员会,明确职责,完善奖惩机制,进行全面质量管理。(2)合理人员配置,完善梯队建设,开展全程优质服务。(3)强化安全意识,重视安全管理,加强护士专科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定期不定期召开安全讨论会,每月固定学习时间,经常组织护理知识考试与竞赛,邀请医师讲解新技术、新疗法,定期组织各级护理查房。(4)以科室为单位,开展小组竞赛活动,每月评出护理明星,适当奖励;利用早会时间,每天学习10min专科护理知识;针对重点病例进行讨论。(5)科室护士长加强管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操作常规与流程,加强重点环节质量管理,重点时段人力配置。(6)新人职护士,一定要经过严格的培训与考核方能进入科室,入科后应安排高年资经验丰富护士带教一定时期后,再独立值班,护士长要根据科室具体工作科学排班,有效安排人力,并设有二线班。
2.2 护士方面
篇12
神经内科有关病症通常存在发病急、病情易加重、医疗周期相对较长、患者出现功能障碍等特点, 使得护理人员的护理任务量大, 且护理质量要求较高[1]。精细化护理以科技为背景,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注重细节操作, 密切协作, 以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为主要目标[2]。本研究对48例神经内科患者结合精细化管理进行临床护理, 并以同期采用常规护理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 结果发现, 采用精细化管理的患者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 患者的满意度高, 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本院96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诊断结果为:28例脑梗死, 23例脑出血, 眩晕综合征、头痛与晕厥各1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48例。实验组男26例, 女22例, 年龄41~84岁, 平均年龄(63.2±6.9)岁。对照组男25例, 女23例,
年龄40~84岁, 平均年龄(62.9±7.0)岁。所有参与本研究
的患者均没有精神病史、未见神志不清、智力和沟通障碍等情况。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利用临床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化护理。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管理、护理工作、风险管理以及绩效管理精细化等4个方面[2, 3]。①护理人员管理方面, 对不同护理岗位制定人性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分层负责制进行职能设置。护士长主要通过立体化操作对护理情况进行监督。责任组长主要对患者的身心护理进行合理评估并督促护士的护理工作。责任护士进行护理的实际操作并注意观察期间患者的病情状况等。助理护士进行生活护理。合理设置班次, 保证护理的质量。②护理工作方面, 调整血压监测时间, 避免对患者的休息造成影响。制定恰当的流程对患者进行宣教, 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观, 避免和消除有关威胁因素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保证患者在护理期间有较好的心理状态, 进而缩短康复时间。主要由责任组长进行监督。③风险管理方面, 通过进行风险教育, 使护理人员对患者常见的风险因素, 如自杀、烫伤、压疮、坠床、跌倒等有较好程度的了解。并通过讨论的方式, 提高护理人员对于护理风险及时识别和有效评估能力, 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④绩效管理方面, 护士长需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量化考评以及综合素质评价。每周通过工作总结情况, 对文书书写质量、宣教覆盖率、差错发生率以及护理措施落实度等指标进行评价。每2周通过专业技能、护患沟通水平、分析能力以及思想政治素质等几方面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此项评价采取百分制制度。得分>90分为优, 80~89 分为良、60~79 分及格、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护士长以书面检查以及技能考核等方式, 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出现意外事件的情况进行量化统计。并设计调查问卷, 对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对于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操作技术以及满意度4个方面, 通过百分制进行评分。得分高低直接反映临床效果。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发生意外事件和并发症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并没有出现并发症或发生意外事件, 而对照组中出现4例患者并发症, 占8.3%;5例患者意外事件, 占10.4%。两组并发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护理疗效比较 健康教育评分方面, 实验组得分为(94.3±5.4)分, 对照组为(81.6±9.3)分;服务态度评分方面, 实验组得分为(91.0±5.9)分, 对照组为(75.2±8.7)分;操作技术评分方面, 实验组得分为(93.1±6.7)分, 对照组为(84.9±5.1)分;满意度评分方面, 实验组得分为(96.1±5.0)分,
对照组为(85.9±8.5)分。两组各项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情志和意识有细致认真的观察, 并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病机, 及时制备具有针对性较强的精细化管理护理措施。此外, 护理人员须严格遵医师医嘱, 对患者进行恰当的情志护理, 对患者身心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并与患者维持积极和谐的沟通, 向患者耐心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以及注意事项, 降低和避免患者内心出现疑虑, 使其在治疗的过程中可维持积极乐观的心态[3]。
精细化管理对工作细节化的处理有较高重视度, 可简述为精、准、细、严[4]。“精”指示有关工作需精益求精, 对于服务工作以及护理管理追求完美。“准”指示对于信息、数据有精准的判断与计量, 时间的衔接以及工作方法保证科学性。“细”指示护理的执行与操作需细节化。“严”指示严格执行护理的制度与准则, 对治疗偏差进行控制。临床护理中, 对于患者的关注逐渐增加, 精细化管理护理不仅可有效避免意外事件的出现, 对患者的病症也有有效的控制, 还可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以及综合素质, 进而达到降低出现无责任差错以及技术缺陷事件可能性的目的。
本研究对实验组患者结合精细化管理进行临床护理, 并以同期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 实验组患者未出现意外事件以及并发症, 而对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8.3%和10.4%, 两组并发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在神经内科护理中进行精细化管理, 患者在健康和服务方面的相关要求得到较好的满足,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利平.应用精细化管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研究.医药前沿, 2016, 6(2):314.
[2] 周惠芳, 黄彩芬, 赵华殿, 等.精细化管理在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右江医学, 2013, 41(5):739-742.
篇13
本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53~91岁,平均72.4岁。术前平均住院13.8天,既往有内科疾病26例,其中糖尿病5例,心血管病13例,4例有中风病史;呼吸系统疾病5例,老年痴呆2例,帕金森氏病2例。有2个病种或以上者8例,术后因并发症转内科治疗3例。
1.2方法
本组全部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仰卧于骨科牵引手术床,手法复位后髋内收中立位牵引床固定患肢,C臂X线机透视证实骨折复位满意后,作大转子顶点向近端6cm左右纵切口,钝性分开臂中肌达股骨大转子顶点,于顶点部前1/3和后2/3交点处开孔并扩大至13mm,远端一般不扩髓直接插入直径10~11mmGamma钉中心钉,C臂X线机透视深度适中后,放松牵引,改患肢外展中立位,C臂X线机监控下沿导向器打入股骨头,颈部加压螺钉及远端交锁钉。术后皮片引流。
2结果
Gamma钉属于髓内固定系统,手术时间平均为50min,出血量80~400ml,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1周。无严重手术并发症。
3术前护理
3.1心理护理
护士应使用缓慢、简短、清晰、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进行交流,结合一些宣传图片帮助患者加强理解,耐心向患者介绍病房的基本情况、手术目的、手术效果、方法和必要性、术前准备及配合方法等,使患者能够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3.2术前准备
3.2.1皮肤准备
手术前1d,进行手术区域的备皮,保持手术野的皮肤完整无破损,防止术后切口感染。
3.2.2饮食指导
术前给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指导病人合理及规律饮食,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腹泻。告知患者术前常规禁食12h,禁水6h。
3.2.3其他准备
全面了解患者机体各器官的功能,协助完成各项术前检查;手术前30分钟静脉输入有效的抗生素,减少术后感染的机会;因患者年龄偏高以及卧床时间长,而且术后容易发生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甚至肺栓塞危及生命,所以术前还需进行一些适应性、预防性的练习。深呼吸练习:用口快速呼气数次,闭嘴用鼻深呼吸,吸至不能吸时稍屏气2~3s,再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拢缩呈鱼口状缓慢呼气。如此反复练习,4次/h。有效咳嗽练习:先嘱患者轻轻扣拍胸部,深吸一口气,屏气1~2s,用力咳嗽。可在每次深呼吸练习后进行。
4术后护理
4.1给予舒适
取平卧位,头下枕一软枕,6h床头抬高15~30度, 以利于呼吸、痰液咳出,防止肺部感染;给予氧气吸入,改善通气,同时告诉患者手术已安全结束,应放松情绪,少说话,安心休息。
4.2严密监测患者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认真做好记录
患者年老体弱,机体抵抗力差,再加上记忆和智能受损,导致患者表述症状困难,使症状隐蔽、不典型,护理人员要仔细耐心观察病情,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3肢体的观察及护理
观察患肢切口渗血情况,患肢末梢血运情况,足趾感觉活动情况及肢体肿胀情况。抬高患肢15~30度,有利于减轻手术切口的张力、减轻疼痛,利于引流。
4.4术后的功能锻炼
麻醉清醒后可指导患者做踝关节背伸、跖屈及活动足趾,手术次日指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被动髋节屈曲活动,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3~5天后应鼓励患者在他人搀扶下床边站立,以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4.5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4.5.1切口感染
护士要注意观察切口皮肤,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4.5.2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
抬高患肢,鼓励患者早期进行适度的功能锻炼。也可穿抗栓弹力袜预防;及时发现肺栓塞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及时配合医生抢救。
4.5.3脑血管意外
对高血压,特别是有中风史的患者,应严格控制患者的血压,避免不良情绪刺激,并适当使用抗凝药物,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4.5.3压疮、肺部感染
麻醉清醒后可取半卧位或侧卧位,鼓励患者做深呼吸,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协助患者翻身、叩背每2h1次。患者卧床时间长,骨骼突出易受压的部位垫以水垫,水胶体伤口敷料外贴保护。
4.5.4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有异常情况及时复诊。出院后进行适度的功能锻炼,老年人骨折疏松者,禁止一个月内大幅度伸屈髋关节,晚负重,控制早期过度活动,并积极治疗骨折疏松症。注意合理饮食,保证丰富的营养促进骨的愈合。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必要的卫生知识,增强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防止再损伤。
5小结
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出血少、损伤小、感染率低、骨折愈合时间短、愈合率高等优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对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前、术后进行正确合理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老年患者手术前认知功能障碍的调查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26―27.
[2]44例旷置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护理。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43(10):8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