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实习重症监护室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 存在的问题
1.1护生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目前大多数护理实习生都是独生子女,不管是生活上还是社交活动中,父母主观干预较多。一旦进入社会,接触不同的人群与陌生环境,不由就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遇事表现为不知所措,评判性思维差。另外监护室收治的都是重症患者,带教老师无暇顾及实习生的带教。
1.2缺乏工作主动性,自我约束能力差。刚进入临床的护生不会更不善于与患者沟通交流,不知如何关心、帮助患者。在校学生主要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知识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在临床学习期间不善于总结,对陌生的监护环境及危重患者觉得束手无策,缺乏工作主动性[3]。另外大多数作为独生子的现代护生非常自我,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自我约束能力差,更缺乏慎独精神。
1.3带教老师授课水平低 临床个别老师护理工作做得很好,经验也很丰富,但讲授不出来。原因是在公开场合授课较少,缺乏综合性知识的积累和自身素质的提高,部分在职护理人员专业思想不稳定等都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临床教学只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讲课内容也只局限于基础知识,同时带教老师知识老化、缺乏讲授知识的能力和经验,学生听课缺乏兴趣。另外带教老师的知识水平、语言表达、人际交往、沟通能力不同,带教的质量也会不同。
1.4带教老师带教方法缺乏灵活性。过去带教中不管护生理解能力如何,是否能听懂,只管讲解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对自己要求非常低,不去与护生沟通,使带教质量下降,带教效果甚微。带教老师缺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从而也使得护生学习积极性降低。
2 对策
2.1做好护生的岗前教育,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学生实习之前护理部应组织较强的师资力量对所属学生进行各种临床技能的培训、突发事件的演练以及各种应急预案的强化学习。使得学生领会在重症监护病房应具备的责任感、紧迫感。从而培养护生的观察力及敏锐力。这样学生在下科后已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不再不知所措。护生入科时带教组长应向护生介绍科室的基本概况、疾病特点,告知其监护室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是复杂而多变的,责任心是第一位的。使护生正确认识自我,尽快地进人护士角色。带教老师可布置观察的内容,如患者出现的症状、体征、治疗效果、药物反应、思想动态、营养状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实施后的效果等,并指导护生如何观察,护生必须收集以上观察内容,这是培养护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临床操作技能的最佳途径之一。
2.2培养护生动手能力 护生动手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主动性差除个别护生自身素质差外,更主要的是护生对所面临的护理知识及操作不是特别掌握,从而导致让人感觉主动性差。开始时作为带教老师应将一些复杂的操作技术分成简单容易的操作程序,以促进记忆和操作,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愿意学、有兴趣学,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熟记规程后再到实践中应用,做到了熟练、规范。对于现代护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问题,科室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应耐心讲解科室的规章制度,入科时科室和护生之间要签署双方责任书。对于护生无故不上班、迟到早退、带教老师带教不认真等现象,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使得科室及护生均能做到相互约束的作用,从而提高护生自身护理水平。
2.3制订标准选拔师资力量 带教老师的行为具有示范性特点,带教老师一言一行所表现出的知识水平、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护生身心发展和教学效果。护士长在平时的教学管理选拔带教老师时,首先选拔口齿伶俐、表达能力强、专业素质好的作为师资培训对象。管理者利用晨会为带教老师创造讲课机会并组织考核上岗,护士长应根据科室情况制定带教计划,每周至少组织科内讲课1次,教学查房1次。授课老师在科室所有护理人员面前上台预讲,护士长组织带领资深护理人员对授课者从内容、授课教师的行为举止、幻灯质量、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讲评,提出整改措施,以提高授课质量,预讲合格后方可运用到临床教学当中去,从而起到了非常好的授课效果。
2.4带教方法决定带教效果 带教老师应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带教老师言行举止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科室对所属护理人员可经常性的进行一些礼仪培训、形体语言的培训等,从而提高老师的人文素质及自身修养。另外护士长要经常给带教老师传授带教经验。老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恰当地运用批评性方法和语言,如对于平时表现良好偶尔犯错误的学生,在确定批评内容时最好紧扣批评目标,言简意赅,点到为止。但对于工作不积极主动的学生,批评内容应详尽具体。借批评激起这些学生的上进心,利用这种心理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使用批评性的语言时,尽可能明确易懂,勿过分刻薄。更不能使用一些挖苦、讽刺及牢骚语言,这些语言不仅会造成双方情感上的疏远,而且还会造成逆反心理,对实习生产生负面影响,会让学生害怕甚至产生畏惧、逃避心理。
2.5对护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 护生和教师一起在临床工作时可以共同探讨,共同学习;教师可将自己在临床工作获得的知识传授给护生,即经验教学法;也可用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护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及兴趣,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晨会提问可锻炼护生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也可以教学护理查房,帮助护生积累护理临床经验。另外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需求、思想状况从而结合不同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临床实践活动。使护生更好地发挥潜能,提高护生的职业素质,从而为其走向护理岗位打下基础。
3 结论
要做好带教工作,首先带教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工作责任心和自身素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来提高业务水平。其次,要改变传统的带教模式,加强人性化教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培养护生的职业道德和对护理专业的情感。启发护生的主动思维和自学能力,并且因人施教,发挥护生的最大潜能,从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大部分病情严重,身体严重不适以及心理上极度脆弱,在应激反应的处理上能力有限,因此这类患者必须要得到舒适度较好的护理,一方面可以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缓解身体上的不适[1]。舒适护理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各个方面的整体护理,使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会和心灵都达到一个愉快状态,尤其是对于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采用舒适的整体护理是非常必要的。特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6例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给予护理,采取不同模式,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6例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给予护理,实验组患者患者41例,年龄范围:29-76岁,平均年龄为:(48.72±3.27)岁,28例男性,13例女性,32例患者意识清楚,9例患者意识不清楚。对照组患者25例,年龄范围:30-77岁,平均年龄为:(48.29±3.34)岁,17例男性,8例女性,20例患者意识清楚,5例患者意识不清楚。患者基本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给予日常的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整体护理中给予舒适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重症监护室为较为封闭的环境,家属不能进入看望患者,意识清醒的患者时常会产生孤独、紧张、恐惧的心理。所有的生活和治疗都需要护理人员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当其在使用各种仪器时,要告知患者该项操作有什么治疗效果,缓解患者心中的恐惧和不安。每天与患者进行语言上的交流,若患者有所疑问,要给予清楚详细的解答,表现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心和信任[2]。若患者为气管切开或者有气管插管,无法进行语言沟通,产生了较严重的身体和心理的不适,这时需要护理人员给予更多的安慰和鼓励,如经常握住患者双手,及时的擦洗患者面部的污迹,整理床单位,使其处于合适的。若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可以适当允许家属进入探视,并指导家属给予患者较多的关心和鼓励。
1.2.2身体护理 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经常会出现睡眠质量较差,不易入睡的症状,因此护理人员要尽量减少病房周围的噪音,保持安静。夜间适当调整灯光强度,减少患者在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许会有疼痛的症状,必要时遵医嘱予以药物止痛。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身上一般拥有较多的引流管,必须对其进行妥善的固定,并保证其通畅,避免因为阻塞和牵拉导致身体不适和疼痛[3]。若患者的活动受到限制,则要对患者选择好舒适的,并协助其经常变换姿势,至少2小时一次,并对患者受压部位的皮肤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1.2.3环境护理 对重症监护室的环境进行良好的改善,温度一般设置为22℃,而湿度在55%,并选择清新淡雅的床帘,营造出温馨的氛围。随时保持良好的病房环境,床铺干净、平整,被褥和枕头柔软、舒适,保持适当的厚度和高度。夜间降低仪器报警音量,保证患者拥有良好的睡眠质量。减少花草植物的摆放,防止患者出现过敏的现象。
1.4病情护理 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随时都会出现生命危险,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对患者的身体指标进行监测,一旦出现血压、心率或者呼吸困难时,要及时通知医生,避免病情的延误,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4]。患者使用特殊药物和治疗之后,护理人员要随时进行疗效的观察,并注意其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不同患者的观察和护理重点也不同,要有针对性的采取必要的护理及治疗措施。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效果从病人满意率,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效果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实验组护理的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护理的有效率为68.0%,在效果上有较大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不但要给予各种治疗措施,还需要给予相应的护理,这样才能够促进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改善身体不适以及心理负担。实验组患者在整体护理中采取舒适护理,其中包括心理护理,身体护理,环境护理和病情护理,在每项护理和治疗操作前告知患者本次治疗的目的与注意事项,缓解其心中的焦虑和不安。给予患者身体和心理上良好的护理,减少不良现象的发生,同时保持良好的治疗环境,保证患者拥有较好的情绪。随时监测和分析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相应处理,护理的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措施的护理后,护理的有效率为68.0%,在效果对比上具有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室患者在治疗和护理时,给予舒适护理,可以较大程度的使患者身体不适得到缓解,并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提高疗效,是一种效果非常显著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宋俊英,刘会杰,王春莲,吕群梅.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才资源的管理体会[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3,24(19):146-147.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在本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并预计生存时间少于6个月的68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确诊无误[2],男性43例,女性25例,年龄34~91岁,平均(67±2.9)岁,所患病种中,颅脑损伤8例,多发伤9例,有机磷农药中毒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16例,心血管系统疾病1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6例。
1.2临终关怀
1.2.1患者方面 为患者提供精心的护理是护士的职责,不能因为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而家属又不是时时刻刻呆在旁边而懈怠,应加强慎独修养[3],护理服务方面,要定时翻身、拍背,及时清理床位,以保持床铺干净、整洁。保证根据心电监测或听觉反应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想做又没做的事或者想说而没说的话,尽可能让患者与家人待在一起,甚至可趁患者意识清楚,多见见家人。总之,应尽量考虑到患者的自尊心,使其处于舒适、安静的状态。
1.2.2家属方面 对于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要耐心解释,告知家属患者可能随时死亡,即使寸步不离的护理也可能出意外,即使家属亲自护理有时也可能看不到患者断气而后悔,这些都要和家属说清楚。在护理过程中,应以人为本,向家属介绍监护室的探陪制度,提供探视时间以满足家属的探视需求,缩短患者与家属的距离。注意和家属的沟通,让其了解死亡是不可抗拒性,以达到能够接受事实的可能,尽量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满足合理要求。
2结果
本研究中对68例临终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关怀,其中49例患者在院死亡(10例征得患者同意转普通病房一直陪伴),19例待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并在护理人员指导下护理后正常死亡,所有家属对于护士的临终关怀护理服务都给予理解,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表示满意,特别是患者临终时提供的一些表达内心感情的指导。
3讨论
临终关怀并非治愈疗法,而是进行适当的医疗及护理,以达到减轻其症状、舒缓其心理,让患者相对较舒适地、有尊严而没有遗憾的走完生命最后一程[4]。临终阶段一般认为是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仍无生存希望,直至生命结束之前这段时间。人在这个阶段必然需要护理,此阶段患者病情较重,因有多重潜在因素存在,突发死亡的可能性大,而ICU不同于普通病房,封闭式管理让患者和家属没有一直在一起的机会,这些都导致患者的最后照料、对家属的安慰成为ICU护理人员最重要的任务。
在整个临终关怀护理中,护理人员承担着一个"死亡教育者"的角色[5],这也是临终关怀的重要部分,通过指导家属坦然地对待死亡,帮助患者保留最后的一份尊严意义重大,他们是与临终患者及家属接触最多的人,肩负着尽可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生理需求的任务。临终患者往往住院时间较长,出现了多器官功能衰竭,虽然无治愈的可能,但护理人员也要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和护理,耐心、细致地观察病情,以尽量延长患者生命。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进入临终阶段时,多以处于昏迷状态,但资料显示[6],患者渴望亲情,渴望各种非语言交流来安慰,护理人员在治疗、护理时,应视其一个完整的个体,使其有尊严地走到生命的终点。当然,临终患者都希望子女及家属陪伴在身边,毕竟,家属才是最了解患者的各种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的人,再专业的人也不能代替的,在家人旁边,也减少了对死亡的恐惧;同时,患者在弥留之际,家属床旁团聚和告别,也可减轻家属失去亲人的悲痛。
传统上[7],许多患者愿意"在家死亡",强调子女竭力送终,但因家属没有医疗知识,导致患者疾病的最后阶段受了很多苦,这与护理人员进行临终关怀是不同的,在医院,以患者为中心,在医生和护士的共同帮助下协助患者渡过临终期,经验更加丰富,同时给予家属相关指导而充分尽到义务,也保证了精神上的慰藉。
总之,临终关怀护理服务是一项高尚而艰巨的工作,为保证人道主义精神,它需要护理人员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熟练的技术,为临终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秀伟,姜安丽.护理人文关怀概念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3(6):540-543.
[2]张姬,沈宁.颅脑损伤患者家庭健康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0(2):136-138.
[3]李玲.我国临终护理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11,24(8):408-411.
[4]魏誉民,余婷谢凤兰,等.护士在临终患者中的真实体验[J].中华护理杂志,2009,42(4):301-304.
篇4
重症监护室(ICU)内呼吸道感染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治疗难度大,是ICU内棘手的危重症。不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1],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要依据细菌耐药结果给予适当的抗生素。目前,合理应用适当的敏感抗生素,减少耐药细菌感染,提高临床抗菌疗效,降低细菌感染病死率,是临床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对于重症下呼吸道感染则尤为重要,临床监测并了解患者细菌耐药性的动态变化,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对我院ICU 2007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的5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入ICU后首先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迅速控制感染,用药48~72h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调整抗生素,即给予相对窄谱、针对性的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情况,改善患者预后,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ICU 2007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的5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资料,感染诊断依据国家卫生部2001年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确定。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5.6岁;入ICU前48h内未使用过有效抗生素治疗。56例中COPD合并感染10例,急性肺炎5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11例,大手术后15例,脑卒中6例,心肺复苏后5例,其他4例。
1.2 治疗方法
收集患者痰液或者采用一次性灭菌吸痰管或纤维支气管镜无菌毛刷从人工气道吸取分泌物,采集至痰无菌盒,立即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测定。以痰培养连续2次以上培养出同一种病原菌或同一培养皿培养出2种以上病原菌并且优势生长为阳性。过程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2,3]。
进入ICU后,首先给予广谱抗生素临床治疗,迅速控制感染,在患者用药48~72h内控制临床症状、降低体温。广谱抗生素给予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疑为高水平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则使用万古霉素、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疑为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加上糖肽类抗生素。待患者细菌学检测与药敏试验检验报告出来后,调整给予相应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
1.3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相对数用率、比表示。
2 结果
2.1 痰培养结果
所分离的56菌株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13株(23.21%),鲍曼不动杆菌10株(17.86%),大肠埃希杆菌8株(14.29%),痰培养结果揭示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不动杆菌等为本研究病例中主要病原菌,且耐药菌株多。详细结果见表1。
2.2 药敏情况分析
药敏结果显示出主要病原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达41.7%~70.5%,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达40.0%~89.5%,万古霉素素的耐药率为19.7%~45.6%,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30.9%~39.8%。各种细菌的药敏结果见表2。
3 讨论
进入ICU呼吸道感染患者立即给予广谱抗生素经验性治疗,并同时采集患者痰液或呼吸道分泌物,送检,在获得细菌学和耐药报告后立即改为相对窄谱、对症抗生素,给予积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细菌耐药,避免广谱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外科患者或严重的颅脑损伤、肝脾外伤和腹内手术患者,呼吸道都会受到影响,而且本身患者免疫功能下降,这些患者易并发呼吸道感染。还有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医疗用具消毒不严格以及临床广泛大量使用抗生素都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4]。预防呼吸道感染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加强人工气道和器官切开的管理和呼吸道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等。患者进入ICU后经验性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尽量不超过72h,随后根据细菌检验和耐药报告及时给予适应抗生素,才能达到临床疗效好、广谱抗生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较少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Kollef MH, Sherman G, Ward S, et a1. Inadequate antimicrobial treatment of infection: a risk factor for hospital mortality among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 Chest, 1999, 115 (2): 462-474.
篇5
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ICU行MV患者195例,为对照组。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ICU行MV患者210例,为实验组。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肺外慢性基础疾病,机械通气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是否留置各类导管和引流管,机械通气方式,激素使用情况等)无差别。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ICU护理,实验组给予强化护理,包括口腔护理、护理,呼吸机护理,护理人员手卫生检查。比较两组的VAP发生率、病死率和患者的MV时间、住ICU时间、全部住院时间等。
1.3 VAP判断标准
参照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1]:呼吸机使用时间>48h,胸部正X线片有新的或进行性扩大的肺部浸润性阴影,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肺部实变性体征和(或)肺部湿性音;2.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WBC>10.0×109/L);3.有发热;4. 呼吸道脓性分泌物;5.痰培养出现新的病原菌。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分析,p
2 结果
2.1 VAP发生率和病死率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VAP发生率和病死率见表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MV时间、住ICU时间、全部住院时间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MV时间、住ICU时间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呼吸机的应用作为一种有创伤性操作直接破坏了人体正常的呼吸道防御屏障,使细菌直接向下蔓延至支气管-肺部,加之患者的基础状况差,易导致VAP的发生。本研究显示,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缩短MV时间和住ICU时间。
米翔研究显示,平卧位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易引起含菌胃食管反流物被误吸入上呼吸道,使胃内细菌定植并移行[2]。因此,如患者无禁忌,采用抬高床头30-45°的半卧位,保持合适的,减少胃反流,减少口咽部细菌定植和误吸,从而降低VAP发生率。国外曾应用放射性元素标记MV患者的胃内容物,结果发现半卧位较平卧位患者胃液反流和误吸明显减少[3]。在护理过程中,可以适当抬高患者的下肢和床尾,以防止患者下滑,保持平衡[4]。
口腔护理时,气管插管的气囊压力维持在25cm~30cmH2O,以防止分泌物和口腔护理溶液顺气管插管流入呼吸道而引起肺部感染。依据口腔PH值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液,PH>7时选用2%-3%硼酸溶液,PH=7时选用1%-3%过氧化氢,PH
患者使用的呼吸机管路、雾化器,每周更换1次,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2次,45min/次,用冷水冲洗、晾干,消毒灭菌后备用。回路管道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每日更换湿化器内无菌蒸馏水,每日除尘清洗空气压缩机上的空气过滤网。呼吸机管路中积聚的冷凝水是重要的污染源,因此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严禁倾倒在地上,应倾倒在盛有1000mg/L含氯消毒液的带盖消毒桶内,每日更换消毒桶,防止交叉感染;当转动患者时,应将冷凝水收集瓶置于管路最低位置,并及时倾倒,防止逆流吸入[6]。
有研究表明,ICU医务人员手部多重耐药菌带菌率为68.9%[7],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认真洗手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的30.0%[8], 因此,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制度,每位患者床旁放快速手消毒剂,没有明显污染物时使用。操作前后,接触被病人前后,坚持6步洗手法。每个病区由监测护士检查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
通过以上的综合强化的护理措施,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下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在护理工作中,应注意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的护理方案,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和死亡,延长患者的生命,减轻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9,22(4):201-202.
[2] 米翔.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及危险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12,34(10): 1371-1373.
[3] Orozco-Levi M,Torres A,Ferrer M,et al.Semirecumbent position protects from pulmonary aspiration but not completely from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5,152(4 Pt 1):1387-1390.
[4] 张旭媛,Naomi M.策略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询证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1, 46(12):1238-1240.
[5] 王玲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 (16):3477-3478,3496.
篇6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161-01
1重症监护护士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责任意识缺乏重症监护病房为危重患者集中监护和抢救的场所,其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有较多的仪器设备和不同类别的重症患者,同时管理制度严格和工作流程高效,这些特点使很多初来的实习护士很难在短时期内适应。重症监护护士必须具备很强的专科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熟练掌握各种监护、抢救仪器的使用,各种常见急症的处理、救治方法。同时也要做好患者的整体护理。为适应新形势下重症监护护理工作的需求,培养一支精干的护理队伍,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重症监护护士实习教学中,实习护士虽然身临其境,但是往往是患者中生离死别的现象给初涉职场的他们打下深刻烙印,却对责任意识明显不够,觉得自己是跟班的,凡事有师傅,自己不承担任何责任,加之适应环境能力较差,有时甚至是一个旁观者。没有从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的角度去加深思想觉悟认识。
1.2缺乏与带教教师的有效沟通和独立思考重症监护护士实习过程中突出学习临床操作的技巧性,往往忽视了与带教教师的有效沟通。由于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较低,而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病种多,病情复杂,没有很强的专科性,各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都可以涉及,覆盖面广。有的实习护士基础知识掌握不错,但不能结合临床对危重患者的观察不到位,急救能力低。而有些实习护士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急救知识、技术部分或全部遗忘。这其中,有部分实习护士往往能够与带教教师及时、有效的沟通,得到带教教师的提醒、叮咛和辅导,对实践水平的提高事半功倍。不会再被一个问题或其他学识的因素所困扰。但是普遍现象是实习护士不敢大胆提问,不能大胆说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甚至带教教师问到了,实习护士也说不清楚,沟通产生障碍,从而也忽视了对临床思维的培养。
1.3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过分依赖带教教师表现在对门诊病历书写缺乏足够的认识,未能详细记录患者既往相关的病史;对患者缺乏独立思考的主动性,表现在对患者进行简单问诊后就向老师汇报病史。缺乏独立思考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主动服务意识欠缺。患者病种不一样,症状不同,那么所提供的服务也不一样;且由于平时疏于沟通,平时应掌握的应急意识和急救能力不足,由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特殊性、随机性和难预测性,实习护士应时刻保持警觉性,善于观察并快速反应,实习护士由于缺乏有效沟通,进而使急救意识和相应的急救技能不能及时应用,不能顺利、有效地配合急救。
2重症监护护士实习教学中问题的对策
2.1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岗前、岗中培训及引导强化责任意识,进行岗前综合护理能力的培训。通过对重症监护实习护士有计划、有目标、程序化的培养,使她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有效地调动了实习护士的学习主动性。实习护士入科时,均要进行专门的、系统的、正式的入科教育,使她们树立主人翁意识,使实习护士学习目标明确,充分调动了她们学习专业理论与技能的积极性。提高实习护士的专业护理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阶段性的培训,实习护士基础护理技术得到了巩固,同时学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技术,弥补了实习阶段专科培训的不足。岗前规范化培训使实习护士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作风,还使她们感受到知识缺乏的危机,促进了她们探求新知识的自觉性,帮助她们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培训中融入主动服务及微笑服务,整体人性化管理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实习护士,培养她们富有责任心的良好品质。
2.2营造良好沟通氛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重症监护实习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培训安排理论、技术水平较高,表达能力较好,责任心较强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轮流帮教,全面负责督导和监督,并根据护生薄弱环节及个人意愿制定不同带教计划,在学的基础上,体现个性化的管理。有意识地培养她们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实习护士体会带教教师在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借鉴性地学习,取长补短,利用业余时间和其他有利时间与新老护士进行工作经验交流,提高护理质量。
虽然实习护士工作时间短,但要求每个人都参与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并记录,调动了大家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使她们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各项护理措施得到更好的落实,健康宣教水平得到提高,沟通也得到加强。由于患者病情变化快,要求为患者提供预见,避免相应护理问题的发生。有些实习护士对患者病情不了解,不能主动从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时,一方面要加强在老师的指导、帮助,另一方面要适当的叮嘱他们独立完成动脑思考。在对典型病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避免“一说到底”的填鸭式教学,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实例教学,提出问题,学生面对病人进行思考和检查,带教教师引导实习完成护理方案的制定。有针对性地进行临床实践,以讲解示范为主,鼓励实习护士多问、多看、多动手,并将临床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以便在集中授课时得以解决,给大家以警示。采用“启发式”带教,有针对性地提出护理问题,让实习护士自主解决,有意识地激发护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评判思维能力,带其参加科内业务讲座、护理查房,帮助开阔思路,增强认识问题的深度。带教教师引导实习护士进行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整体全面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有意识地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护理服务,以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减少护患纠纷。带教老师注重锻炼实习护士的应急和急救能力,从突发病情的观察、护士如何处置到如何配合抢救,并发挥护生自己的潜能,在抢救的过程中完成教与学。实践证明,这样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实习护士临床思维培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患者对护士的要求日益提高,这就要求新护士上岗前必须经过有计划、有目标、系统地专科培训,此外,护理学科的飞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护理人才,对护士的培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完善护理规范化培训,是提高护士综合素质,适应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新护士岗前培训体系,以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小霞,孙红.影响护理临床教学质量若干因素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2,17(8):576.
[2]黄丽娟.新护士长在ICU轮流锻炼的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8):76-77.
篇7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y and features of severe poisoning.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poisoning admitted into the 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08 to March 2010 was made. Results A total of 138 patients consisting of 45 males and 93 females were enrolled. The average age was 39.2 years. Committed suicide with toxic agents was the major cause of poisoning (76.8%), followed by alcoholism (8.7%) and misuse of medicine (5.8%). Of them, 96.4% patients were poisoned by swallowing poison agents, and 45.7%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gastric lavage and 15.2% of patients with hemofiltration. Mortality was 3.62%. Conclusions Our study presents the current status of acute severe poisoning in the large general hospital.
【Key words】Poisoning; Severe;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pidemiology
急性中毒是患者急诊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显著特点,是导致死亡的前五位原因之一,花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1]。笔者以“中毒”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上搜索近5年来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发现有2714条记录,但以“中毒+重症”仅搜索到28条记录,其中9条记录与临床中毒无关,余下的19条记录中仅13条为病例统计分析,尚无一条记录是关于重症中毒的流行病学和临床治疗研究。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近3年来所有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救治情况,提供中毒救治现状的数据,旨在能为规范重症中毒患者的救治提供初步参考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08年2月至2010年3月间,北京协和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所有中毒患者。
1.2 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要求逐一查询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服药至来诊时间、中毒原因、毒物种类、毒物摄入途径、中毒次数,及洗胃、导泻、活性炭使用情况、血液净化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心理医学科参与情况、毒物筛查情况、住院天数、患者转归。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和中位数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纳入研究的138例患者。年龄分布于14~88岁,平均39.2岁。其中男性45人占32.6%,年龄中位数44岁;女性93人占67.4%,年龄中位数32岁。
篇8
1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的基本分析
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都是一些高危儿,由于其病情变化较快的特点。所以,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相应仪器的使用和抢救措施等。由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护理工作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工作中稍有不慎,不仅给患儿带来身体上的伤害严重时可危害到生命而承担巨大的责任[1]。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以及拥有强大的责任心,防止错误的发生造成不良后果。
2护士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
由于活动领域的特定性,使各不同岗位的护士存在一些特殊的心理现象,职业心理是护士对工作的价值以及意义的本职思考,以及综合了在本职环境下的特殊观念、情感和意识等。
3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3.1职业压力与超负荷工作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工作琐碎造成了体力上的压力,事业方面的相互竞争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要求越来越高,护士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来达到要求,形成了智能上的恐慌,不规律工作"三班倒"使护士脑体并用导致长期超负荷工作,对护士的心力和体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
3.2社会对护士工作的不理解不尊重 由于人的自尊和受人尊重是人体所需的精神需要,在医疗事业中,护士工作相对较为辛苦,报酬较低,在自身付出得不到相应回报的同时,得不到人们相对的尊重与公平评价,从而给护士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同时失去对患者以及工作的热情,伴随着升职降职福利待遇的不合理导致护士心理上产生失落感,失去了心理上的平衡[3]。
3.3各种环境压力 重症监护室护士经常会面临饱受折磨的患儿以及生离死别的场面等,会让护士感到无助压抑以及悲伤,很难在短时间内摆脱这种负性心理。还由于护理人员相对较少,一线护士长时期负荷劳动,得不到相应的劳动回报,导致护士想要改行换工作,从而对工作的热情大大减少。
3.4护理心理学知识的缺乏和人际关系 护士所接受的心理培训知识不够,对医学心理学的知识匮乏,不了解患者的心理以及不会适当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再由于传统的偏见,使护士成为了执行医嘱的"工具",导致护士不安心工作。
4解决措施
4.1管理者重视、关心护士 由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工作具有较高的风险,相应管理者可营造一种愉快、宽松的工作氛围来缓解护士本身的紧张感与压迫感,并且可以组织相应的郊游或者文艺活动缓解工作压力,同时,定期对护士进行培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倾听护士心理的感受并及时安抚,建立咨询室以及活动娱乐中心等,让护士在身心疲惫的时候可以有调节情绪以及宣泄情绪的地点[4]。
4.2掌握放松技巧合理安排时间 积极工作的同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调节情绪,正确处理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正视压力的存在以及积极面对,遇到困难及时解决,同时培养自身的能力,养成积极向上的人格营造愉悦的心境使自己的心理健康,并且在休息过程中保证足够的睡眠以及合理安排聚会时间等。
5总结
护士的良好心理健康状态,可以为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提供良好的服务,可以提高护士自身的服务质量,可以更好的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加强了护士的观察能力与综合判断能力,能更好的为新生儿的心理健康打下基础,对新生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士的心理健康,可以加强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的责任感,减少错误事件的发生,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总之,加强重症监护室护士的人性化管理工作,满足护士的基本生理需求,对患者采取人性化管理的同时实施到护士的管理中去,加强护士人员本身的职业技能,并提升能力,这是缓解自身压力与心理健康维持的有效途径,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以愉快的心情工作[5]。但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的护理要求相对较高,护理人员拥有健康的心理,可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把护理水平达到最高标准,同时为新生儿患者营造了良好的治疗环境,可见,护士心理健康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的护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小妹,刘彦石.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惫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0,35(11):645-648.
[2]姚文英,皱志方,黄志红,等.医院护士职业压力与身心健康调查[J].护理研究,2009,20(4A):870-872.
篇9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于2012年8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78例重症病患接受气管插管治疗,男48例,女30例,年龄为20-78岁,平均年龄为49±1.2岁,留管时间为1-8d,平均天数为(3.4±1.3)d,Ⅱ型呼吸衰竭16例,高血压脑出血8例,颅脑损伤15例,颅脑手术后患者39例。给予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措施治疗后,其中6例患者因原发性病危抢救无效而死亡,其余72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转科。
2 护理措施
2.1 固定气管插管 对气管插管实施完好固定,可有效防止气管插管的松动意外拔管。以可插入一指的松紧度固定好固定带,每天定期对固定带的松紧情况进行检查,固定带打成死结。
2.2 气道湿化 在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自然加湿功能丧失,从而导致气道黏膜表层水分出现流失,纤毛活动能力下降而导致其坏死,形成痰痂,极易出现气道感染以及出血,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肺不张等并发症[2]。因此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治疗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湿润,维持呼吸道黏液纤毛正常系统功能以及防御功能。因此在实施护理工作中,做好气道加湿保湿工作是相当重要的。
2.2.1 设置呼吸机湿化器的参数 在实施机械通气过程中,应将呼吸机的湿化器温度控制在32°-35°C,保持气体相对湿度为95%左右,保证支气管纤毛运动可处于最佳的运动状态。同时将室温控制在20-22°C,病房环境的湿度控制在60%-70%[3]。干燥、寒冷的气体会对患者的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在呼吸机管道内所产生的冷凝水应及时倾倒,避免流入到呼吸道而导致呼吸道出现感染。根据环境空气的干燥程度,及时添加蒸馏水,不能将药物以及生理盐水等放入到湿化器中,防止出现沉积而对加热产生影响。
2.2.2 雾化吸入及给药治疗 常规雾化吸入液多采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糜蛋白酶配置而成的,一天2次,一次雾化吸入时间为15-30分钟,通过雾化吸入,有利于顺利排出痰液以及稀释痰液,有利于预防以及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患者应遵守医嘱,使用更为有效的抗生素对患者实施治疗。
2.2.3 气管内滴入湿化液 可选择间断性或持续性推注湿化液方法对者实施治疗。之前临床使用的湿化液为0.9%生理盐水,现在多使用的是2%N1HCO3、0.45%生理盐水溶液[4]。在患者支气管肺内9%生理盐水进入其中,待水分蒸发后盐分多沉积在肺泡支气管而形成高渗状态,导致患者出现支气管水肿,不利于进行气体交换。而0.45%生理盐水吸入后,于气道内浓缩,接近生理盐水,不会对气道产生刺激,因此,将0.45%生理盐水溶液作为湿化液治疗效果显著。2%NaHCO3溶液吸入气道内,可有效降低痰液泡沫的表面张力,稀释痰液,便于顺利排出痰液。
2.3 清除气道分泌物 定时对患者实施吸痰、扣背以及翻身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管直径应小于气管内套管的1/2,吸管的吸引压力以及长短适宜,每次吸引的时间应小于15s,实施无菌操作。在进行前,首先充分做好扣背以及湿化工作,给予患者高浓度吸氧2-3min。吸痰时,注意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脉搏、血压以及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防止患者出现心律失常以及行动过速等情况,在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停止操作,连接呼吸机对患者实施高浓度给氧吸入治疗[5]。
2.4 预防并发症
2.4.1 做好口腔护理 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多为病史长、病情重患者,长期免疫力低下,口腔感染的机会增加。因此,在实施治疗过程中,应做好必要的口腔护理工作,一天2次,防止口腔出现感染。同时可在口腔护理前,对气囊充气情况进行检查,避免出现误吸的情况。
2.4.2 强化呼吸道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吸痰管 口鼻腔吸痰管与气管导管吸痰管分开使用,并勤手套,鼻腔吸痰患者的生理盐水与气管导管吸痰生理盐水应分开使用,定期更换,并注明更换时间;吸痰时,先将口咽部的分泌物清除干净,之后将气管内的分泌物清除干净,之后放松气囊再次清除深部的痰液,避免分泌物进入到气管出现感染情况。
2.4.3 做好严格的消毒隔离原则,清洁地面以及空气,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认真做好呼吸机管道的清洁消毒工作。呼吸机管道24-48h定期更黄消毒,防止出现吸入感染情况。并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参考文献
[1] 陈婉珍.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的呼吸道护理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40-241.
[2] 程蕾,李星,罗霞娟.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知识及实践调查及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2,59(6):858-859.
篇10
1.2 一般资料 82例机械通气患儿中符合VAP诊断的共44例,男26例,女18例。其中婴幼儿29例,新生儿15例:婴幼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15例,脑炎6例,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合并呼吸衰竭4例,哮喘持续状态3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新生儿期窒息8例,吸入性肺炎4例,湿肺2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1例。上机时间为8~306 h,平均112 h。症状出现时间分别为机械通气后的3~23 d。
1.3 细菌培养 所有患儿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原发肺部感染病例在上机后立即采样一次,所有病例于机械通气3 h内通过人工气道采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吸取下呼吸道分泌物于30 min内送检培养。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每周2次痰细菌培养,连续2次以上获得的不同于机械通气3 h内的同一病原体确认为新的致病菌。44例VAP中31例(70.5%)培养出新的致病菌:共分离出革兰阴性菌29株,占65.9%,分别为肺炎克雷白杆菌11株,大肠埃希菌9株,铜绿假单胞菌5株,阴沟杆菌3株,流感嗜血杆菌1株。革兰阳性菌15株,占34.1%,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8株,草绿色链球菌5株,肺炎双球菌2株。白色念珠菌2株。混合感染5例,占11.4%。革兰氏阴性菌药物敏感前五位的是西胺培南-西斯他汀、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丁胺卡钠。 培养的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其次是环丙沙星,其他大部分药物耐药。
2 讨论
国外报道重症监护室VAP 的发生率为10%~65%[2],本组资料中,82例机械通气患儿发生 VAP 44例,发生率为53.7%,与北京儿童医院报道占69.5%[3]相近,比国外发生率高,可能与ICU环境净化不够,器械消毒,无菌操作观念不严有关。重症患儿侵入性操作及广泛抗生素应用是发生VAP
的主要原因[4]。由于呼吸机辅助通气者多存在严重的支气管-肺防御机制破坏、全身免疫水平低下,故极易罹患各种感染。VAP的感染途径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外源性感染包括呼吸机管道及附件的带菌状况、经气管插管吸痰、鼻胃插管侵袭性操作等。内源性感染则为潜在的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传播致病。本组呼吸道分泌物培养以革兰阴性杆菌占主导,肺炎克雷白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均是院内感染的条件致病菌,其中,肺炎克雷白杆菌毒力强,多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菌多,治疗困难,在新生儿死亡率较高,且易致院内暴发流行[5]。本组药敏试验中革兰氏阴性、阳性菌株均对环丙沙星较敏感,有报道应用环丙沙星治疗新生儿VAP治愈率高达90%以上[6],但由于环丙沙星在动物实验中可引起幼年动物的关节病使其应用受限。
防治VAP应采取综合措施,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首先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缩短上机时间,对轻中度呼吸衰竭尽量应用无创的CPAP治疗;针对其传播途径进行阻断亦可减少VAP发生:如加强患者的营养,提高免疫力;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使用一次性的吸痰管;在进行鼻饲、吸痰、气道冲洗时,要防止误吸和异物进入呼吸道;呼吸机治疗装置要彻底消毒、灭菌,呼吸机吸入器管道、湿化器及氧气湿化瓶应每天消毒并更换无菌水;工作人员在吸痰、处理气管切开部位时,应戴无菌手套等。在重症监护室内强化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在治疗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控制感染尽可能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等。
参考文献
[1] 许峰,罗雁红.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及治疗.小儿急救医学,2002,9(4):202.
[2] Correia M,Simao C,Lito LM,et al.Nosocomial infection in a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Acta Med Port,1997,10:463.
[3] 陈辉,齐宇洁,耿荣,等.PICU呼吸机相关肺炎44例病原学分析.小儿急救医学,2001,8(1):13.
篇11
(1)注意眼部卫生,勿用脏手、脏手帕揉擦眼部。(2)按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眼药、眼膏。(3)必要时可按医嘱配合口服抗生素。(4)忌食辛辣、炙博、烟熏、香燥、肥甘厚味食品。(5)本病初起时冷敷,后期局部热敷,注意不要烫伤。(6)切忌挤压排脓,以免细菌经面部海绵窦引起颅内感染。(7)严格观察全身情况,尤其注意体温变化,以防感染全身扩散。(8)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减少发病和复发[2]。
2 辨证施护
2.1 外感风热型
2.1.1 主证 睑生小疖形如麦粒,胞睑微肿,微红,有压痛或见麦粒样肿核隆起,疼痛明显,兼见头痛,全身不适,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1.2 辨证分析 风热外袭上犯于目客于胞睑,致使气血壅滞发为疮,血为热壅,气因血滞,故胞睑红肿,气血不畅则头痛,全身不适,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为风热之象。
2.1.3 护理要点 (1)按一般护理要点护理并结合舌脉、局部及全身情况观察处理,并一定要告诉患者不可用脏手揉擦,挤压胞睑,因如果感染经没有静脉窦的面静脉到达脑部海绵窦则感染会不可控制,甚至致命。(2)可服用银翘解毒散加减,以疏风清热,消肿散结。(3)服我科自制的针眼合剂以疏风清热,消肿散结。(4)局部给如意金黄散冷敷。(5)嘱患者饮食清淡,忌食辛辣、炙博,烟熏、香燥、肥甘厚味食品。(6)可针刺攒竹、睛明、合谷、列缺等穴。(7)发病前3天在耳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治疗后多半患者胞睑消肿,自愈。(8)观察全身反应,尤其是有无发热,如有,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2.2 脾胃热毒型
2.2.1 主证 胞睑红赤,肿硬,上有黄白色脓头,疼痛拒按,甚则面颊俱肿,伴有恶寒发热,口渴欲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2.2.2 辨证分析 胞睑属脾,脾胃积热上攻胞睑,脉络阻滞,故胞睑红赤,肿硬,疼痛拒按,,热甚则肉腐,故有黄白色脓头,疼痛拒按,甚则面颊俱肿,伴有恶寒发热,口渴欲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为脏腑热甚之表现[2]。
2.2.3 护理要点 (1)按一般护理要点护理并结合舌脉、局部及全身情况观察处理。(2)嘱患者千万不可用手抓破脓头,以免感染扩散至面部危险三角区。(3)服仙方活命饮加减汤药,或针眼合剂以清热泻火,消肿散结。(4)脓头波动切开排脓,防止排脓不净、窦道形成。(5)排脓后每日按医嘱予以换药2天,观察有无感染征,及时处理。(6)如有恶寒发热,口渴欲饮按全身感染处理,嘱每日喝3~5杯水,观察发热情况并及时处理。(7)大便秘结,可服蜂蜜水,水果宜吃香蕉、苹果、梨等。
2.3 脾虚夹实型
2.3.1 主证 胞睑硬结,红肿不甚,微痒痛,或脓汁不多,或经久不愈,或针眼屡发,面色白光白,胃纳欠佳,气短乏力,大便不实,小儿偏食,舌质淡,脉细无力。
2.3.2 辨证分析 脾胃虚弱,余邪未尽,正气不足,邪热挟风上扰以至本病反复发作,正气虚,正不能胜邪,故赤肿难消,面色白光白,胃纳欠佳,气短乏力,大便不实,小儿偏食,舌质淡,脉细无力为正气虚的证候。
2.3.3 护理要点 (1)按一般护理要点护理并结合舌脉、局部及全身情况观察处理。(2)给予汤药托里消毒散加减以扶正袪邪。(3)或我科自制的消赤合剂以清热泻火,消肿散结。(4)少年儿童及脾胃虚弱者,应鼓励改变饮食习惯,调理脾胃功能,防止发病、复发。(5)每日给予小儿捏脊以补脾养胃等治疗。(6)如经久不愈,必要时配合平补平泻法针刺足三里、合谷等穴位治疗。(7)如有恶寒发热,口渴欲饮按全身感染处理,嘱每日喝3~5杯蜂蜜或水,观察发热情况并及时处理。
篇12
随着越来越多病症的出现,对病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重症监护病房是集中危重症患者病情监测和治疗的单位重要,也是医院易感人群和感染因素集中的场所。患者一旦发生感染,会加重原发病,使病情恶化,给治疗、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同时也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各种原因及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也有利于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对降低病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报到如下。
一、临床案例
收住患者105例,年龄16-84岁,平均55岁,。其中脑外科患者32例,骨外科患者22例,妇产科患者16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12例,心肺复苏3例,其他20例。使用呼吸机83例,气管切开22例,留置导尿97例,动静脉插管68例。105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8例,其中下呼吸道感染9例,泌尿道感染6例,局部感染2例,血液感染1例。
二、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因素
(一)环境因素
重症监护室的建筑设计与布局不当及病区环境的不洁净可致使医院感染。ICU病房的空间密闭,空气流动性很差,患者来源于院内外,可携带不同科室、不同病种、不同部位和不同程度感染的细菌,是各种病原菌高度集中的地方。多个危重患者同住一室,而且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空调应用较多,环境污染严重等众多因素增加了患者的易感性,导致医院感染率居高不下。同时ICU内的医务人员相对配比多,工作繁忙,人员流动大,导致许多微生物附着在尘埃或飞沫中,随空气流动飞扬,造成空气污染。另外,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听诊器、急救物品车等,都是院内感染的环境因素和交叉感染途径之一。
(二)患者因素
重症监护病房之中人员混杂,且免疫能力较差。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来自急诊、手术室等处的危重患者,绝大多是患者病情复杂,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应急功能减退,特别是以上障碍处于昏迷的患者易发生误吸,并发呼吸道感染。收治的患者65%是年龄60岁以上的老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器官功能减退,如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病人的抵抗力下降,病程长致使老年人容易发生医院感染。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几乎都是大手术或创伤后伤口,极易发生伤口感染。
(三)侵入性操作
各种先进的治疗技术日益增多,危重患者因治疗或抢救需进行多次或多部位侵入性操作,如使用呼吸机插管、血流动力学监测、较长时间留置导尿管、血液透析、各种引流管等。侵入性操作破坏了人体的防御系统,可将外界细菌带入人体内,引起外源性感染,也将自身正常菌群移植身体其他部位而引起内源性感染。
(四)药物因素
重症监护病房内的患者所服用的药物也是导致监护室污染的原因之一。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重患者抗菌药物高达100%,并且广谱、大剂量、联合应用。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导致机体抗细菌定植能力下降,易引起细菌耐药性、二重感染和真菌感染。烦躁的机械通气患者需要使用或镇静剂,这类药物可抑制患者咳嗽反射和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使呼吸道分泌物误吸,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五)工作人员因素
不仅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是造成污染的因素,同时医务人员的污染意识也是其因素之一。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不能严格按照无菌技术、隔离技术要求操作。由于病情危重、各种限制活动的治疗和监护措施,患者的生活完全依赖于医务人员,加上繁多的治疗护理操作,患者与医务人员接触频繁而且密切,通过手及其他各种途径造成的交叉感染机会随之增加。
三、护理
(一)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环境管理
1.建筑布局要求
建设布局从硬件设施上降低了污染的指数。大病室可以3-4人一间,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应小于15m2,重症室内舍友1-2间隔离室及缓冲区,用于收治传染性危重患者。明确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污物的处理流程遵循一个方向进行。
2.环境管理
(1)室内空气应保持清洁。室内空气的清洁度很大比重上决定着重症监护室的污染程度。监护室病室定期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min,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降低空气中微生物的浓度。紫外线消毒每天两次,每次30-60min重症监护室属于医院二类环境,可以过滤空气中的尘埃,还可以杀死进入消毒器的微生物,同时需要定期检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以保证消毒效果。在做吸痰、伤口换药、导尿等操作时要停止清扫病房等工作。
(2)环境及物品表面消毒。即时有效的清扫可降低监护室内污染的几率。地面要采用湿式清扫,用消毒液拖地每天两次,清除地面污垢和病原微生物。当墙面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要采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拭。病床桌椅、床架、监护仪表面易落灰尘,应用消毒液每天擦拭2次。每天根据患者病情即时更换被单和衣服,病床采用湿式清扫。
(二)加强人员管理
对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的培训,并定期组织医院感染知识的考试。工作人员进入监护病房应更换拖鞋,穿着ICU专用工作服,每日更换,从这一方面避免带入ICU内其他细菌,也避免了因人员走动扬起灰尘而悬浮在机器表面。外出时应更换外出衣。工作人员患有感冒等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与患者接触。建立探视制度,严格控制人员进入并减少人员流动。
(三)规范护理操作
1.规范洗手
规范的操作是减少污染的必要环节。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致医院感染约占30%,正确有效地洗手可去除99%的暂住菌。洗手的方法有手的清洁和手的消毒。医护人员在进行各种治疗和操作前、护理两个患者之间要按照六步洗手法用普通肥皂和流动的水洗手,一般用流动水、肥皂洗手可将手上的60%-90%微生物除去,或用快速手消毒液揉搓双手,保证洗手时间不少于15秒。
2.加强管理护理
预防侵入性操作导致的感染。侵入性操作绝大多数需要置入管道,所以管道护理在预防感染的护理中显得尤为重要。操作中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防止发生医源性感染。穿刺插管时皮肤应认真准备,严格消毒,穿刺部位每天消毒,纱布受到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吸痰时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最好使用密闭式吸痰管,防止扭曲、滑落以及牵动尿道,保持尿流通畅,减少尿道管及集尿袋的分离以及频繁采集标本,尽量缩短置导尿时间。各类侵入性管路需每天评估即时拔管。
3.加强基础护理
每2h更换卧位一次,保持床铺及皮肤的清洁卫生,避免压疮;昏迷患者要平卧、头偏向一侧,预防反流以及误吸,发生吸入性肺炎;协助患者拍背,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注意气道湿化。
(四)建立监测报告制度
详细的监测报告可在危险来临之前做好防御工作。对监护室的空气、物品表面、医护人员的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采样检测,对患有重点的进行室内感染监测。建立感染病人登记报告制度,对病原体的检出部位、细菌类型、耐药性、传播途径等进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
四、结语
重症监护病房的环境卫生等情况直接性的决定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控制重症监护室的院内感染是患者康复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篇13
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情复杂、病程长、多种疾病合并等特点,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多处于呼吸系统疾病晚期,患者多伴发发绀、呼吸困难、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在短时间内发生呼吸衰竭、病情恶化而导致死亡。故为了进一步加强重症监护室护理效果,不利于基础疾病的治疗,还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死亡率的增加。为进一步加强护理效果,我科在重症监护室实施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为新津县中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患者共132例,纳入与排除标准:(1)明确呼吸系统相关疾病诊断。(2)未合并其他系统、重要脏器病变。(3)未同时患有>2种呼吸系统疾病。(4)家属及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相关内容。利用随机数表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强化组,常规组67例,男31例,女36例,平均年龄(68.5±12.0)岁,病因分布中,COPD 36例,重症肺炎18例,ARDS6例,支气管哮喘4例,支气管扩张2例。强化组65例,男33例,女32例,平均年龄(69.4±13.1)岁,病因分布中,COPD33例,重症肺炎16例,ARDS8例,支气管哮喘5例,支气管扩张2例。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及病因分布等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包括心电监护、输液、呼吸道管理等措施。强化组接受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病情观察强化护理:基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变化快,责任护士应密切注意患者24h一般生命体征,尤其加强患者活动、进食、呼吸机治疗后的病情变化,除密切关注一般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患者有无发绀、呼吸困难等表现,观察患者有无咳痰、咳血,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上报主管医生。针对某些疾病的特点如哮喘,一般会在夜间诱发发作,应加强哮喘患者夜间巡护与病情强化护理观察。(2)呼吸道及通气加强护理:大部分重症监护室患者存在排痰困难,咳痰无力等问题,若痰液不及时排除,会加重患者二氧化碳潴留程度,进一步发展成为高碳酸血症。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呼吸道及通气护理,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密切关注呼吸机相关参数,同时加强患者口腔护理,使用生理盐水定期漱口,避免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使用吸痰器时,严格按照无菌原则,必要时雾化吸入氨溴索、糖皮质激素等化痰、祛痰治疗,护士交接班时应密切关注,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拍背。(3)饮食强化护理:由于患者多处于卧床状态,胃肠蠕动消化能力较弱,为避免吸入性肺炎,进食应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进食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食物,餐后及时进行口腔卫生护理。(4)改善雾化吸入方式:尽量采取小剂量雾化吸入,并且药物吸入前尽量使药物温度与体温相近,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发生。(5)环境舒适化护理:尽量保持重症监护室内干净、通风通气良好。将室温控制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定期清洁杀菌,清洁方式采取湿化处理,避免扬尘刺激患者呼吸道导致病情加重。杀毒剂不应使用刺激性强的杀毒剂,避免刺激患者呼吸道。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结束后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血气相关指标及一般生命体征。基础疾病治疗效果采用分级制:治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相关辅助检查等显示正常。显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好转,相关辅助检查大部分正常。有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好转但未消失,辅助检查显示大致正常。无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未好转,或出现加重趋势,或患者出现死亡等不良结局,总显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强化组治愈13例,显效21例,总显效率为52.3%,明显高于常规组总总显效率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前后血气及生命体征变化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pH值、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见表2,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0.6210,-0.7688,-0.2940,-0.3733,-0.5997,P>0.05。护理后强化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常规组,t=12.1555,P
3讨论
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一般年龄大、体质差,并且多处于病情变化快,发展快阶段,如若不加强护理干预,易导致患者进入病危状态。部分患者不能完成日常饮食、起居活动,加之治疗带来的痛苦,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出现会加重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进而加重病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