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医学检验工作经验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医学检验工作经验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医学检验工作经验总结

篇1

1.人员的准备

人员的准备包括患者和采集者的准备,两者之间后者尤其重要。血气标本的采集由受过培训的技术熟练医护人员进行。因为技术不熟练采集者容易误采静脉血,或穿刺时通过静脉再到动脉,采集的是动、静脉混合血,这样的标本会使结果产生显著的偏差,尤其对PO2和SO2的影响较大,酸碱度参数亦会受到轻微影响。由于人体静脉的PO2为60~70mmHg,SO2为0.40~0.80,动脉的PO2为83~108mmHg,SO2为0.94~0.98,即使只混合了少量静脉血,结果仍可能发生很大偏差。因此采集动脉血样对采集者的技术要求比较高,需要相关人员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2.器材的选择

器材的选择也十分重要。要选择与仪器配套的采集针,不配套的采血针由于其进样处口径与仪器进样针直径不匹配,在进样时,血液流动极易带人气泡,致使分析无法进行。笔者曾比较某品牌的U型毛细管针和另一品牌的配套注射器式采血针。非配套的U型毛细管针进样产生气泡率为7/10,而配套的注射器式采血针产生气泡次数为0。另外,U型毛细管针由于制作工艺的原因,有时会出现仪器进样针无法插入的情况。

3.环境温度与存放时间的控制

环境温度对血气的检测影响也很大。血气一般为微量采样,U型毛细管针采样量不超过200μl,注射器式采血针在0.5ml左右,标本温度很快会与环境温度平衡。如果环境温度过低(如-10℃以下),将导致细胞膜上Na+-K+ATP酶失活,K+从细胞内漏出,使测得K+偏高,第一个小时增加0.1mmol/L,以后每小时增加0.4mmol/L。同时,低温(0℃以下)还会使细胞破裂,更加影响检测。但由于血气标本不离心,检验人员无法肉眼观察到标本溶血,从而不能对标本是否合格进行判定。因此,用冰块保护运送标本的做法是否适当还需深入探讨。但是,不低温保存或环境温度过高将会使气体不稳定性增强、新陈代谢速度加快,也影响测定结果,如O2消耗,CO2持续生成,由于PCO2的改变及糖酵解发生,pH值下降,进而影响其它参数如血糖、乳酸、游离钙等。所以,血气标本采集后要立即送检,尽量在30min内送到实验室并检测完毕。如果不能做到,应该视检测的项目有无离子,选择保存和运送的措施。如果仅检测基本血气和/或代谢指标(如血糖、乳酸等),则应放在冰水混合物内保存,以降低血液的新陈代谢;一旦附带检测离子,则不能置于冰水混合物或冰块中保存,在8~10℃比较合适。

4.标本运输方式的选择

目前,医院对标本的运送主要有两种形式:人工运送和气道自动传输。气道自动传输速度快、省人工,但是易使标本产生气泡、溶血、密封套管或橡皮塞易脱落等,不宜采用。人工运送安全、可靠,但时间相对较长。对于U型毛细管针来讲,由于毛细管存在表面张力,血液在毛细管内运动缓慢,标本极易在短时间内分层,而且分层后不易再混匀,血液标本一旦分层、不均匀,就不具代表性了。同时,毛细管管壁表面积相对较大,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受环境温度影响非常大,因此,更适合床旁检测。注射器式采血针采血量大,需0.5~1ml,优点是管径大,易将标本再混匀,适合于需要运输的标本。应根据临床科室距离实验室的远近选择采血装置和分析项目。

5.其它控制措施

首先,为得到准确结果,采样前还需稳定息者情绪。血液中的pH,PCO2,特别是PO2均为不稳定性参数,易受外部干扰发生迅速变化,这种变化有时并非疾病引起.而跟病人的心理状态有关。采血时应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使之处在情绪稳定状态,避免患者因紧张导致呼吸急促引起的pH和PO2增加,PCO2减少;或是患者在采血瞬间因疼痛屏气,导致pH和PO2下降,PCO2增加。其次,若直接使用动脉留置管取血,必须将导管中使用的冲洗液体完全排除,以避免血样的稀释。因为血浆电解质的数值随着血浆的稀释程度线性降低,PCO2,cGlu和CtHb亦会随着整体样本的稀释程度线性降低。推荐血液排出量相当于留置导管死腔体积的3~6倍。上机前还需排除采样针的前两滴血,采样针针头处管腔狭窄,此处的血液容易产生微小栓子,使吸入样本不具代表性,影响检测。最后,标本不能混入气泡。动脉血气标本必须与空气隔绝,因为大气中PCO2接近于0,而PO2则高达150mmHg。标本混入气泡后,空气势必与血标本中的PO2和PCO2形成压力梯度,引起血液中CO2逸出进入气泡,PCO2降低,而空气中O2进入血液导致PO2假性升高。若患者缺氧或CO2潴留则此种情况更为显著。这种不正确的结果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比没有检测结果更糟糕,因此在采样过程中,应避免气泡的产生,抽血后立即密封采样针。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