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深入开展少年儿童思想引导工作
1、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少先队员熟记熟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和xx“16字”要求并逐步理解、践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
2、用好每周1课时的少先队活动课,深入开展好“选树最美少年”、“争当美德小达人”活动、“说优点、讲不足,手拉手、同进步”主题队会等活动。
3、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深入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活动,组织动员少年儿童寻找、讲述党红色故事、榜样故事、身边的故事、集体的故事、自己的故事等,引导少年儿童把“我的梦”和中国梦联系起来。以清明节、“五四”、“六一”、“七一”、“八一”、为契机,组织开展主题队日、队会等集中性活动。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增强法治意识、养成守法习惯。
4.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的成果展示活动,让少先队员通过活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体验中华传统美德,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
5、继续做好爱眼护眼工作,每天督促学生做好两次眼操及检查工作,并定期对学生的视力进行监测。
6、组建红领巾小社团,开展“小小志愿者”活动。
(二)深化少先队常规工作
1、加强学校少先队组织活力。成立武师附小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建设好少先队大、中、小队集体,发挥少先队小干部小骨干的作用,创建快乐、自主、友爱、向上的集体。
2.加强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以少先队活动课为牵动,积极多开展好少先队课内外、校内外、节假日活动。坚持公益性,开展少先队的实践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3、对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进行创新,减去出旗环节,增加优秀中队的展示环节,目的是激发少先队员对集体的热爱和身为集体一员的自豪感,同时也是对全体少先队员学习榜样的教育。
4、完善十星级队员的考评制度,以便更好地激励队员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三、活动安排:
三月份
主题:传统文化教育
1、开展“学雷锋”和“三八”感恩活动;
2、各中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的成果展示队会课;
3、“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的成果展示评比;
4、召开第一次队干会议,做好分工安排。
5、召开少先队活动课的说课研讨会(学习视频)。
四月份
主题:感恩教育
1、开展“缅怀先烈、学习先烈”的扫墓及入队活动;
2、成立武师附小少先队工作委员会暨第一次少代会;
3、“最美少年”、“最美教师”的评选活动;
4、队干自主能力的培训。
五月份
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开一次中队会;
2、开展“我劳动、我快乐”庆五一活动;
3、以家长开放日为契机,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选其一为主题,开展少先队活动课比赛;
4、少年儿童的自主意识及自主能力培养的研讨活动。
六月份:
主题:中国梦教育
1、“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庆六一活动;
篇2
开展健康人格培养实验,是实践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要求。开展健康人格培养实验,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开展健康人格培养实验,是解决学生人格缺陷问题的客观要求。以传统文化教育为载体开展健康人格培养,是历史和现实需要。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传统文化中培养学生人格与校本课程构建的关系,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探索塑造学生自身健康人格的可行性和可能达成度。
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教育相融合。
探索在语文教学中以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方式、方法。
探索在语文教学中以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内容、实施途径、评价体系。
四、研究的内容
1.课前――蒙学诵读
每班发放一份诵读材料,贴到班里合适的位置。学生要自行准备诵读材料,做到人手一份。每班选出一名古文领读员,通过培训后带领本班学生进行诵读。
每天利用语文课、预备铃后2分钟、课间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诵读,保证学生全员参与。诵读分为四个阶段: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分章节,逐段朗读背诵。连段成篇全文背诵。可以跨年级背诵篇目。
2.课上――书法教育
面向全体,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加强书法教育科研力度。成立“研究组―年级教研组―全校师生”三级研究网络。
落实书法教学内容安排。每班每周一节书法课:一二年级,练习用铅笔写正楷字;三四年级,学习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五六年级,尝试临摹楷书经典碑帖,逐步提高临摹能力。
3.节日――诗歌创作
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四个传统节日,开展以《春日物语》《夏日欢歌》《秋日雅曲》《冬日清韵》为主题的诗歌创作活动。带领学生走进传统节日、走进传统文化、走进大自然,看自己所爱看、想自己所乐想、写自己所愿写。
五、研究的结论
1.以语文学科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教育相融合,拓宽了国家课程的广度。
2.以语文学科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教育相融合,加深了学生的精神积淀。
3.以语文学科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教育相融合,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积累。
4.以语文学科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教育相融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3
因为毕竟历经了几千年的变化,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离我们所处的时代相差久远,在外部环境和思想观念上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学习起来难免认为拗口难懂。所以教师必须通过现代技术的力量,用最熟悉的工具“还原历史”。比如电影,电影教学可以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语文课中,电影里生动的语言、完整的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合具体案例说明,比如教师教授《论语》,可以给学生播放《孔子》这部电影,通过影视作品让学生了解孔子所处的社会背景、思想、习惯等。这比做多少套练习题都更让学生印象深刻,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播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暂停的方式,解读电影片段中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与教师更加注重互动,能够让学生学习自主化,教学方式多样化。
二、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内涵
语文课程中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其蕴含着的伦理道德,通过教材传递给学生,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从初一到初三的语文教材中,都是有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着的。想让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永远的流传、鲜活于世,就必须在外在原有力量的基础上,寻找孕育内在驱动力的平台。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将教材里的知识点融入到实际生活经验中去的能力,使学生加深对文学作品深层次文化内涵的解读。所以,古诗文教学、文言文教学包含了相关传统的历史文化内容,在教学中进行相关历史背景的渗透教学,有利于宣传优秀历史文化思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中国文字表达的魅力。,又能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进而形成健康的现代文化价值观,更有利于学生养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引导学生阅读赏析经典文学作品积累文化底蕴
经典的文学作品能够流传至今,必然会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经典作品不仅包含了丰富的语言文学知识,也蕴含着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知识。我认为当前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模糊现象,主要的原因在于古文的功底比较薄弱,即学生古典文献的阅读量少。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赏析经典文学作品,积累传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读书,不是一味的强制规定读书的内容、读书的数量,而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推荐相关方面的书籍或者作家,让学生自主选择,并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精力选择读书的数量和深度进行阅读,走“自助”模式。最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对感兴趣的诗词歌赋进行背诵,加深记忆。不仅使学生对于古文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也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同时,语文教研室可以开展学校诵读活动。教师通过朗诵指导与学生一起准备优秀诗词、散文,利用广播、直播的形式进行展示。对学生进行领读、示范。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认知度、重视度。
此外,教师可利用晨读、早读的时间,引导学生大声诵读唐诗、宋词、散文等,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感受传统文化的神韵。
四、借助语文教学中的民俗文化开阔传统文化视野
篇4
如何将优秀的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小学美术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课程,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应有所作为。笔者所在的福安地区,畲族人口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10%以上,耳濡目染的环境影响,让笔者对本土畲族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笔者尝试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在丰富美术教育教学资源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畲族文化,亟待传承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少数民族村落人口日渐稀少,畲乡也不例外。人口的减少,直接导致优秀文化传承受阻。据调查,在福安畲乡目前能讲流利畲语的孩子已经不多,民族习俗也一再被汉化。因此,传承畲族优秀传统文化,刻不容缓。如何充分挖掘并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将畲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有机融合,构建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是笔者所在团队一直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多次探访福安穆云、虎头、溪塔等畲族传统村落,收集记录畲族独具特色的神话、歌曲、服饰、民俗技艺、建筑式样等宝贵的文化遗产,结合小学美术教材中已有的相关内容,将其整理成较为系统的可供教学的课程资源。
二、图文结合,拓展空间
展现畲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有很多,如线描、剪纸、国画、版画等,但这些都是以绘画为主,考虑到小学生技法能力有限,其很难将内在的文化意蕴充分地表达出来。通过团队的反复比较,我们最后确定以“图文结合”为主要表现方式,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文”是“图”的有益补充。畲族优秀传统文化素材除了简单可见的以外,一般都较为抽象,这对学生美术创作带来了挑战。但学生如果能在画面之外,补充适当的文字,就能有效降低难度,从而使其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图”是“文”的再次创造。有些畲族优秀传统文化本来就是以口口相传的形式流传下来的,如畲歌。学生创作相关的美术作品,自然要展开想象,这里的“图”其实是对“文”的再次创造。最后,“图文结合”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表现的广阔空间。纯粹的图画式表达,要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很难;纯粹的文字式表达不是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更多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将两者融合,能够打破学科界限,这样学生只要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就能进行所谓的“创作”。这为学生自由表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激发他们对畲族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想象力、欣赏力和创造力。
三、丰富形式,实践探索
(一)勾画畲乡美景
因为历史原因,畲族村落大都存留着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装饰。且因为畲族聚集处较为偏远,环境没有被破坏,大都山清水秀、风景秀美,比较适合美术创作。例如,福安的畲乡溪塔至今还较为完好地保存着畲乡古建筑,绵延十里的葡萄沟穿村而过,碧水潺潺,鸟语啁啾。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整个畲乡沉浸在一片美妙的粉红色之中。学生来这里写生,将眼前的美景勾画下来,并在画面旁边注上一些小诗句,如“在美丽的畲乡,我做了一个关于凤凰的梦”“美丽的葡萄沟,美丽的畲家女,美丽的畲乡情”“畲乡三月的桃花,开满了坡坡岗岗,也开满了我的心灵”。这些作品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充满了诗情画意。
(二)呈现畲乡物产
畲乡物产丰富,单凭乌米饭、糍粑、粽子这福安“畲家三宝”就让人垂涎欲滴。将糯米用乌稔树叶浸泡后蒸煮而成的乌米饭,撒上花生、芝麻、白糖,黑里透亮,香气扑鼻。畲族人将蒸熟的糯米放入石臼中,用大石杵反复捶打,便做成软糯喷香的糍粑。畲乡粽子用菅叶包成,扎成“枕头状”,再缚作五节,口感柔韧而不腻。学生喜欢用类似于连环画的方式来表现乌米饭、糍粑和粽子的制作过程,四格画、六格画、八格画,学生一边描画,一边配以文字解说,妙在其中,乐在其中。除此之外,畲乡独具特色的银饰、白里透红的水蜜桃、紫莹莹的刺葡萄等物产,都进入了学生的图文创作之中。
(三)描绘畲乡场景
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畲乡留下了一些颇有乡土特色的传统活动。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是畲族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畲家人祭祖先、拜谷神、吃乌饭,举行歌会、跳竹竿舞,热闹非凡。“打枪担”也是畲族人民喜欢的一种活动。平日上山,畲族人边唱畲歌,边用力敲击“枪担”,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一种体育表演项目。畲族婚礼更是十分隆重,新娘要梳“凤凰头”,穿着盛装,拜祭祖先,在轿子里唱祭祖歌,在拜堂时奉行男跪女不跪的习俗[1]。以上这些都让在久居城镇的学生好奇不已。他们用画笔将这一幕幕场景描画下来,并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创作出“三月畲乡”“枪担舞”等一幅幅精彩的畲乡主题作品。
(四)想象畲歌意境
畲族人无本民族文字,使用畲语,喜欢用畲语唱歌,素有“以歌记事”“以歌代言”“以歌传情”的习俗。独唱、对唱、齐唱,畲族的演唱形式非常丰富。其中,无伴奏原生态的山歌演唱是畲族人最喜爱的一种方式。据说有一位畲族小伙子对自己的母亲不孝顺,牧羊姑娘就唱山歌给他听:“天上乌鸦最孝顺,地有羊崽最知母;乌鸦啼哭守母死,羊崽吃奶就下跪。”小伙子听后想起母亲含辛茹苦把自己抚养成人,自己却不懂感恩,羞愧不已。当学生听完这首畲歌,理解了其中的意思后,纷纷将歌词誊抄下来,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在旁边配上了画面。历史文化、生产生活、婚恋嫁娶,畲歌内容广泛,且往往情境性、画面感很强,非常适合学生进行美术创作。
(五)再现畲乡故事
关于畲族的神话传说故事内容广泛、异彩纷呈,或追溯族源历史,或阐释节日由来,或规劝族人行善,或寄托美好情感。就拿畲族妇女的主要装束“凤凰装”来说,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畲族的始祖盘瓠王平番有功,所以高辛帝把自己的女儿三公主嫁给他。公主出嫁,肯定要身着盛装。如何打扮呢?皇后就给女儿穿上镶着珠宝的凤衣,戴上凤冠,打扮得像凤凰一样,祝福她像凤凰一样生活充满祥瑞。这就是畲家女爱穿“凤凰装”的由来,也是为什么畲家在婚娶之时,总爱在厅堂正壁贴上“凤凰到此”四个大字的原因。毫无疑问,这样的故事激发了学生无穷的想象,他们在一个个动听的畲乡故事中捕捉创作的灵感,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再现故事的无限魅力。
(六)体验畲乡风情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充分挖掘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活动”。小学美术教育同样要充分利用好身边资源,让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笔者定期带领美术社团的学生,走进畲乡采风,创作能体现畲家风情的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品尝美味的“畲家三宝”,细饮畲家新茶,聆听美妙畲歌,参加篝火晚会,欣赏畲拳的虎虎生气,感慨“奶娘踩罡”的惊险,惊叹畲医畲药的神奇,身心又一次融化在淳朴的畲乡之中。他们纷纷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融入美术表现之中。有的将自己化身为品茶的畲家姑娘,再配上“好山,好水,好茶”的文字;有的将自己化身为正在“踩罡”的畲家汉子,再配上一段表现自己心情的语言;有的干脆将自己化身为畲家百草园中的一棵药草,再配上一段颇具特色的“自我介绍”。浓浓的畲乡风情,在学生的字里画间流淌。
篇5
行驶在水泥路上,望着平整的路面,记忆中小路原本的摸样不禁在我脑中浮现:窄小、凹凸不平,到处是水洼的泥路。每次下雨,即使踮着脚走,一不小心猜错了地方,鞋子上总会裹满泥巴,裤腿上也甩满了泥水!
而现在,新修了水泥路,宽敞明亮,路两边植上了绿树,安上了路灯,即使在雨天奔跑,裤管上也不会爬满泥巴;即使在黑夜行走,我也不再害怕。
继续行驶在灯光铺洒的水泥路上。一阵欢快的歌声窜入我的耳中,随即便有五颜六色的灯光跃入我的眼帘。原来前面刚刚修建了一个新体育广场。广场中央是一个大喷泉,喷泉一周围绕着圆形舞池。男女老少们个个都随着歌声在舞池中熟练的跳着舞。
这时,孩子们欢快的嬉笑声勾回了我的注意。只见,在六色的草坪上,一大堆孩子围在乒乓球桌前,争先恐后地抢取机会打球。两侧的镂空长廊上坐满了凑热闹的大人,他们堆在一起,满面笑容的畅谈着。
放目远眺,无论你站在广场的什么位置,都能看见孩子们追逐打闹的身影,都能听见孩子们欢快的叫声。他们有的在健身器材上玩得正欢,有的穿着溜冰鞋在人群里穿梭,有的在游乐设施上欢闹……
五颜六色的灯光驱散了农村的黑暗,孩子们的欢笑声荡漾在农村的上空,大人们欢笑的脸庞更彰显着人们面对变化的欣喜……
未来,我们一定会在这片土地上续写新的华章,彰显新时代的独特魅力,让人们喜看身边新变化!
传统文化在身边演讲稿2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失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传统文化在身边演讲稿3说起中国传统文化那可是数不胜数,而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这春节了。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其中有一个风俗习惯就是吃饺子。吃饺子之前当然要包饺子啊。我为了能吃上美味的饺子,便自己动上手。
想吃饺子就要包饺子,这饺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饺子之前首先要和面。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里,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进去。刚开始水倒少了,揉出来的面拿起来向下掉面渣。又加了点水之后,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总是加的不合适,光和面就这么难,等到吃上饺子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又加了一点干的面粉,面总算弄好了。可是一听妈妈说面还要放半个小时,真等的我不耐烦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冲到面旁边,拿出一小块面学着妈妈以前包饺子的动作把面揉成一个细长条。结果揉的一节粗一节细的还好揉了好长时间终于揉好了。我突然想:既然饺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了下来,饺子就一定很美味,但是肯定有一定的制作难度。为了吃上美味的饺子努力!接下来开始把面切成小块,再继续擀皮。擀皮是最难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饺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饺子馅熟了皮没熟。我把一小块一小块的面按成了可爱的小柿饼大小,便准备擀皮了。我一手拿着小饼,一手拿着擀面杖擀饺子皮。哎,像妈妈那样擀皮好难啊,我实在学不会最后我就像擀大饼一样擀了饺子皮。虽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还是不错。该包饺子了,妈妈给我做了我最爱吃的猪肉大葱馅。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妈妈的旁边学着包饺子。包出一个饺子之后突然觉得包饺子不是那么困难。终于包好了开始煮了,我在锅的旁边盼着饺子煮熟。看着饺子在过的翻腾如同一条条白色的鱼在欢乐的游戏。饺子煮熟了!嘴里吃着饺子心里说不出的开心。霎时,我觉得我离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近了一步。
我爱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在身边演讲稿4中华民族很早就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遥遥数千年前。上至皇亲国戚、三公九卿。下至黎民百姓、士农工商都深受等级森严的封建礼教制度的束缚。那么传统文化礼仪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古代三纲五常、三从四得、九礼等等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着社会各个阶层的交流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封建思想有极大的弊端。繁琐的条条框框呆板的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扼杀着人们相往自由、追求浪漫的灵魂。当然其中也不乏值得人们称讼的精髓部分。那就是尊师重教、孝敬父母、检点行为等。新时期的道德关念大抵也是数千年来约定俗成形成结果。正确、全面的审视文化的魅力就是在于看功大于过、还是利大于弊。纵贯中国古代历史就是压迫与被压迫的交替、演变、进化。较为严格的上下级关系违背着人人生而平等的意念。甚至能注定世世代代为奴为婢的命运。他们处于金字塔的底层行使着受压迫被奴役的权利。显然这种现象从总体上来说不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却大大抑制了社会的向前发展。对于这些不利于时代特色的文化只有舍弃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对于一些精要之处则要吸取并为社会生活服务,譬如孔融让梨、缇萦救父、香九龄温席等一些妇儒皆知、传承至今的历史典故都是值得发扬广大的。糟粕的文化就该尘封在史料中,毕竟它们在历史舞台上留下过“美”的痕迹。提供价值依据参考、熟读历史考实录无疑是通晓古今、知道兴衰的最好方式!精华是要继承的而糟粕也不是要彻底遗弃的!遗弃的方式有多种,其一、存而不用,明晓一二。其二、不存不用,消失净尽。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窃以为后者做法更好一些。借用中庸思想来讲万物的兴衰存无都是有规律的.全盘否定与肯定都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糟粕的东西知而不为是最好的办法!难道不正是由于在旧的基础上才推出的新么?不能正面面对自己民族历史的民族算不的上是优等会民族,忘记糟粕有时也等同于凌空而建的空中楼阁。糟粕难道不是堆砌成功、再铸辉煌的基石么!糟粕、精华、落后、进步这不正是一个民族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吗!
综上所述包括处理方式在内的一切行动能力都有其变通的余地!理智的保留、盲目的舍弃给人来相差万里的感觉!理智者、理性也。权衡利弊。发复推敲的结果让人更加信服。盲目者、胡做也。数典忘祖。不计后果的行为难以服众!
传统文化在身边演讲稿5又一个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不热闹,反而有点凄凉。革命先烈们,你们牺牲了多少啊!
这几天,我看了电影,他们很勇敢,在无数战争硝烟的洗礼中,留下了那感人的故事。他们在布满了硝烟的战场上为八路军们通风报信;在充满危险的鬼子的军营,不,是凶残的豺狼的老巢前获得敌情,传递给战士们;在火焰蔓延和子弹飞过的战场上奋不顾身……他们为了革命,和鬼子、当汉奸的二鬼子拼搏着。的胜利凝聚了多少他们的血汗!这两个小八路年龄只有十几岁!
枪中发出的子弹,是战士们发出的呼喊;手雷中冒出的巨火,是战士们对日军的憎恨;大炮中冒出的巨烟,是战士们内心为革命而奋斗的志向长城。一个个烈士们倒在了通往胜利的道路上,赢在了革命战场上,他们用血抹亮了自己闪耀的名字,用生命换来了现在美好的生活,用高声的呼喊换来了解放后和平美丽的祖国……烈士们,你们在说什么?啊!我听见了!你们在说:“为了革命,为了下一代,冲啊!”你们走了,但留下了无数后人的思念,留下了血染红的五星红旗!“烈士忠魂千秋在,英雄浩气万古存”,烈士们,你们安息吧!我们一定会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繁荣!
做一个文明少年,抛开不该想的东西,尊重先烈们。
篇6
一、“遵义九贤”请进校园,请国画进课堂
历史人物不仅制造了历史事件,创造出了历史现象,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历史人物精神财富的核心即是他的人格魅力。因此,在《写意人物》的人物画创作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在主题创作教学中开展以历史人物为主题的学习与探究需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系统性,活动的设计应以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及写意人物教学的内容为参照依据,这样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实践才能具有较大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国画教学应突出地方特色,彰显地方人文的优势。把地方历史名人、文人作家或地方文化特色中有价值的东西进行一一亮相,能够让学生了解地方艺术中的精华,关注身边的名人,这样就能弘扬地方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乡爱国之情,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增强身边名人及作品对学生的榜样影响力,让学生树立理想,追求理想。
历史每个地方的名人都是那个时代的象征,多参观,多了解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认知度。老师需要正确的方法将地方历史名人请入课堂,将正气精神的底蕴流传下去,现在还有多少人了解国画、还有多少人知道传统的精华、作为国人这些都应是我们该了解的,以地方历史名人“遵义九贤”作为主题创作,实际是让我们更加了解正能量的内涵。
“遵义九贤”已经以浅浮雕的形式出现在我校的校园内,命名为“九贤园”,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国画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徜徉在一个随时随地都能学到新知识、新学问,能获得审美感受的校园中,更能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二、立足课堂,利用名人题材创作酿造浓厚的传统艺术文化气息
1.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感受人格魅力时找到学习的方法。
在《写意人物》教学中,我常引用与“遵义九贤”相关的作品,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创作兴趣。或者根据作品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或激昂慷慨或沉缓婉转的音乐。或者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影像材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地方历史名人的人格魅力。
2.深入挖掘国画的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历史题材创作是以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为题材,用现代人的语言、技法、艺术个性所表现出的意向物化。这一成果的形成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既要有大量的历史文化名人资料,又要分析透了历史文化名人和当时社会民众的心态,又要具有较好的表现力和一定的基础知识。先确定主题,构思剧情,然后用贴切的语言形成草图,最后分步骤创作。
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调查了解遵义特有的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有关遵义的文选典籍,考察遵义的名胜古迹与由来。考察遵义的历史名人和遗迹。考察某些地名的由来,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组织学生为宣扬正能量开展实践创作活动。为了感受传统文化的社会美。教课时我们展开了一轴轴性格鲜明的人物画卷和一幅幅生动的社会画面。正义感,嫉恶如仇的精神,虚心好学的品质,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精神构成了社会美的主体。教师要准确传导出作品中的情感特征,让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传统文化的震撼,受到洗礼,从而陶冶其美好高尚的情操。
3.对于好的作品应该去欣赏去参透作者内心真实想表达思想感情,去阅读关于近代化现代画史,增加自己的底蕴。
对于艺术中的美术听着简单但是它的韵味和文学是一样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和文学作品一样,大多脍炙人口,这些艺术品里所体现出来的意境美,光靠老师的分析、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学生通过观察去体味。优秀的必是感人的,感人的必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学生肯定也会喜欢。因此,加强人文教学,使学生感受传统艺术文化中点线面的韵美,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及的。
三、在创作实践活动中,渗透、弘扬传统艺术文化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遵义九贤”的生平事迹,以吸引学生对历史文化名人的兴趣。了解了他们的生平事迹,引出教材上的一系列问题,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一是格言短语。即把“遵义九贤”的名言名句摘录出来,然后仿其格式与其对话,活动示例就是展现的这种成果。
二是随笔图画。即在阅读“遵义九贤”名人传略和其他资料时,将自己的感想、体会、分析和鉴评写成随笔,或绘制成图画,这种成果更多地注入了自己的个人情感,体现了与历史文化名人的交流。
三是作品交流。这一成果是在前两个成果的基础上,将这些成果进行展示,请老师和同学们在课堂上发表各自的观点和看法,供大家探讨和交流。
总之,将传统文化和地方历史名人“请”进校园, “请”进课堂,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来,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实传统文化殿堂之基,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永远的责任和使命。历史文化名人之所以称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有着励志向上、执著追求的积极人生态度,百折不回、寒岁松柏的宝贵品格,通达济世、变中求胜的卓越才华,借势造势、把握机遇的自主意识,报效国家、献身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泽被东西、影响深远的巨大成就。青年学生走近这些历史文化名人,与他们展开对话,就会在对话中增加亲近感、靠拢感,从中受到最有感召意义的人生启迪。
篇7
大家对星巴克一定不陌生吧,可能许多人和我一样喜欢和那里的咖啡,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一件事情却足以让中国人大吃一惊!那就是在故宫经营了许多年的星巴克老店被“赶”了出去!
当时有关部门甚至说星巴克进入故宫是文化进攻!可以和韩国端午祭齐名了!
但我不真么认为:每个国家的文化都应该学习,而不是排斥,应该取其精华,其实西方文化早已在我们身边!圣诞节、万圣节、愚人节,这些节日不久每一天在充实我们的生活,西装、歌剧、咖啡,这些生活必需品也无时无刻的陪在我们身边!
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走向世界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能迷失自己,不能失去自己的独特性,而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对于外来文化,不能照抄照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在世界各种古老文化中,只有中国文化不曾中断而一直延续至今,形成一个自我更新、不断发展有兼容并蓄的开放体系。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篇8
难怪我们经常看一些新闻报道常说,很多民间老艺人感叹“绝活”后继无人,整个社会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而我们的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脱节,致使公民尤其是年轻一代越来越远离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我校在学生中进行调查,了解学生需求,在结合我校资源优势下,2010年开展了走进民间艺术家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首次尝试。2011年和2012年分别进行了走进北京民俗博物馆,和邀请10位民间艺术大师走进学校传承民间艺术活动,使活动形式更加多样,覆盖范围更加广阔。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19-01
目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现实的东西都能通过电子产品虚拟出来,但情感却越发的淡漠,我国本土优秀的传统文化随之被代替。随着我国经济的转轨,我国教育变化给了我们教育者更大的空间,给了学生更多的机会。
我校从2010年开始,由孙晨老师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学生思想得到教育,团结协作等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面对新形势,我一直在思考怎样去适应即符合素质教育的又能更好让学生喜欢的开展团日活动。根据我校团委长期以来探索与挖掘资源,提出增进学生热爱传统文化, 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活动。 现在学校高度重视,已将每年四月定为学校传承传统文化传承月。
2010年4月及2011年4月孙晨老师带领学生们走进民间工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邱志刚家及北京民俗一条街,亲临其境的欣赏与学习了布老虎、泥人、花灯、鸡吃米、棕人、毛猴、剪纸等这些老艺人亲手创作的、渐渐淡出学生视野的民间艺术瑰宝的制作。学生刚开始认为这些老物件,“不登大雅之堂”,心中还是怀的对高科技现代玩具的崇拜心理,根本看不起这些“土里土气”的作品,但随着艺人们的讲解及其现场演示制作的过程,学生们开始兴奋起来,就如花灯艺人邱志刚先生演示为例,不一会的工夫,外形宫灯的样子 ,内以剪纸粘一轮 ,将即绘好的图案粘贴其上 。燃灯以后 热气上熏 ,纸轮辐转 ,灯屏上立即出现人马追逐、物换景移的影像 。一下子同学们激动起来,感慨于,原来现在靠电池可以出现的效果早在古代就有比这更先进的了。
慢慢的学生对这些民间艺术越来越感兴趣,也越来越兴奋起来,提问的学生也是一个接着一个,随后邱老师细致而有趣味性的回答着学生的各种问题,又详尽的介绍了许多民间艺术的历史和趣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着民间传统艺术的熏陶。
同学们在赏析过后,每名学生都亲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民间工艺品,通过动手做一做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热情很高,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更加深了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喜爱。通过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我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作用还大大提升了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兴趣。有了这种形象的,深刻的认识,学生就能够真正认识到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的重要价值,从而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
2012年4月,传承民间传统工艺进校园活动推动,举办了“民间艺术进校园”校园开放日活动,我校全体师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其中。我校联合北京市玩具协会邀请了10位市级民间艺术家走进校园,民间艺术家向孩子们展示和传授了毛猴、蛋雕、绒花、面塑、泥塑、万花筒、内画、葫芦工艺、中国结、脸谱等传统艺术。这些艺术作品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孩子们通过学习和亲身动手实践,不仅锻炼了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还深刻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实现了民间艺术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活动受到社会及媒体广泛好评与关注。
篇9
高尚的人格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确立的首要!让大学生:
(1)懂得尊重。要获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尊。以自尊获取他人尊重,是魅力。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生活中只有互相尊重才能和别人建立良好的友情。
(2)诚实守信。诚信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出现在各民族的文化要求之中,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立身之本,是高尚人格的根本准则,更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大学生在校学习只是一个暂时的阶段性的过程,最终还是要走入社会,走入市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大学生要做到真诚待人、诚信考试、诚信就业。
(3)正直友善。当代大学生应该做到正直善良,拥有博大的胸怀,仁厚宽和的内心,不斤斤计较个人小的得失,对任何事物都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为人处世既心态平和又坚持原则,品行端正,光明磊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敬。
对人友善就是不苛责外在的世界,只叩问自己的内心。一个人的内心对自己要求多一些,对身边之心的人就会友善。有一颗包容的心,“不怨天,不尤人”,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具有“同情”之心。
(4)谦逊恭谨。谦虚不仅仅是一种品行,一种品质,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它不因学问博雅而骄傲自大,也不因地位显赫而处优独尊。相反,谦恭者学问愈深愈能虚心谨慎,地位愈高愈能以礼待人。作为大学生,不应自高自大,应该善于从一些优秀的人身上发现闪光的品格。
2.培养高尚的情操
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仅要注重外部言行的文明文雅,还要注重点点滴滴的积累,培养内在的高尚志趣和情操,两者内外谐调,相辅相成。
(1)志趣高雅。大学生应志趣高雅。青年时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最佳时期,如果能够完善人生,建立科学健康的价值取向,可以受益终生。
(2)人文情怀。人文修养和人文知识是有差别的。一个真正拥有人文情怀而坦率真诚的人,会思考,会审视,会叩问,会内省,一切以“人”为终极关怀。儒学思想重视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来被认出为是提高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传承优秀文化,确立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有信念,有理想,学会思考,拥有智慧,这些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
1.传统文化主题班会课
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十大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大学生德育大纲要求,按年级、教育主题等设计入学适应、文明修身、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感恩、诚信等六个传统文化教育系列,结合学生专业,构建班会课程,在班会课堂内外探寻有效的实施途径。
(1)主题:文明修身。目的:了解传统文化中“礼”、“修身明德”等重要思想,从自身做起,传递文明,构建和谐校园。
(2)感恩。主题:心存感恩,成就阳光人生。目的:学生了解认识传统文化中“孝”、“仁”的思想。提高学生传统文化修养,鼓励学生表达感恩之情,学会善待、宽容他人,促进班级建设。
(3)民族精神。主题:任历史的车轮向前,爱国之心永在我心。目的:让学生学习了解传统文化中“忠”、“义”的思想,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提高爱国主义觉悟。
2.儒家传统文化系列讲座
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开展有关传统文化的专题知识讲座和文化考察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1)钱耕森先生讲学。著名哲学家钱耕森先生的题为《大哲张岱年先生一生受用无尽的家风家教》讲座。钱先生以张岱年先生的家风家教为主题,结合社会现实,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主线,对大学生进行了一场自觉、自省、自立、自强的教育。从张岱年先生的学问、人品、学术、性情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引导,为学生自立自强人格的形成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打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2)滕文生会长应邀来衡考察。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滕文生先生一行来到衡水,对我市地域文化进行考察。滕会长认为,当今社会中存在有些青少年信仰缺失、价值观偏颇等问题,非常迫切和有必要对青少年一代进行儒学文化的熏陶,重树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倡导的价值观。此次考察活动对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问题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3)六小龄童专题讲座。国家一级演员、《西游记》中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章金莱)老师应邀作了题为《品读西游文化,共享人生真经》的主题讲座。章金莱老师身上的那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永不言败的“猴王精神”,也深深感染和影响了大学生。
(4)郑万耕教授专题讲座。著名易学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郑万耕教授应邀以“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为题作专场讲座。郑教授以其高广的学术视野、深邃的哲学智慧奉献了一场精美的文化盛宴。
3.专业教师专题讲座
篇10
Keywords; Interior design;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TU2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当温饱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的时候,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就提上了日程。并且,对室内设计也是越来越关注。本文针对我国当前室内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传统文化对现代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并讨论二者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
一、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当前的中国室内设计中,传统文化正面临着现代化的全方位挑战,人们在热衷于现代化的同时,传统文化正逐渐地从我们身边消失。实际上,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当中的诸多之处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尽管目前有些前卫的设计师,总是宣扬在设计中取材于现代,要抛弃所有与传统相关的东西,给自己一个“反传统”的帽子,但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最“反传统”的设计师,很多时候也会把“传统”作为反面的参照物来定义与演绎自己的思维。事实上,在新兴的信息时代进行室内设计,不以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为代价,才能创造出符合本民族人们审美要求的室内设计作品。当今的室内设计,应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掘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精髓,把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空间元素运用到室内设计中,把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有机的结合,才会创造出更好的效果。即传统文化的介入应该来说对当代设计文化具有推动作用,这或许就是传统文化对当代设计的最大意义了。
二、现代室内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传统的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设计实践中,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创新就有一定的基础。室内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借鉴传统思维方式
首先,儒家 “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可以作为中国设计师所恪守的设计哲学原则,儒家理念也构成了传统设计最基本的哲学内涵。第二,儒家的中心思想中庸之道,在室内设计中也得到了应用,比如家庭装饰,如果不做任何修饰,就会显得单调而无生气,而雕琢地过分则又显得俗腻。恰到好处的装饰,既可以赏心悦目,鼓舞人的精神,有利于身心,又能使景情相生,物质境界上升为精神境界。道家的传统文化思想应用在室内设计上,赋予了中国建筑室内丰富的空间内涵,许多虚实结合的空间设计出现了,如彼此交错、相互穿插、装饰共享等等。再如江南园林中的建筑,通过门窗将室外景色引人室内;各室内空间之间的隔断,将一个房间的装饰引入到另一个房间,彼此借景、对景,强化了空间流动感,这些都是道家传统文化思想的一个体现。
(二)传统图形符号作为室内设计元素的运用
富含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符号主要有:具有传统内涵及象征意义和比喻意义的图案和纹样;古代中华各民族图腾纹饰;宗教传统纹饰符号等等。在现代,这些符号仍有着积极的实用意义,直接运用这些传统图形符号作为室内设计的元素,在室内装饰中能有效的营造传统文化室内环境的氛围。
(三)体现富有文化内涵的陈设艺术
陈设设计艺术从古至今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形式、色彩、质感、文化内涵等都在空间与人之间传递着某种氛围、某种情感。具有中式特色的传统陈设风格已成为东方室内设计中的一大特点,它蕴含两种特质:一是典雅庄严的不凡气度,二是飘逸潇洒的生动气韵,象征着渊深超脱的灵性意境。继承传统文化的陈设设计艺术是室内设计人性化的一个基本体现。
三、让传统以现代的方式回归
文化背景对于室内设计来讲是相当重要的,设计师要创造完成具有民族的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必须对当地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历史文化和时代文化,扬长避短。因此,室内设计工作人员一定要拥有高超的国际审美眼光,要将传统的文化风格作为一个可变式去对待,而不是被束缚在必须套用传统文化于设计的思想当中,否则将会对自己的设计理念产生重大的不良影响。
四、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谈室内设计的创新
在我国目前的室内设计发展中,因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设计师往往照搬一些具有亮点的设计作品,导致很多设计作品风格过于相似,亮点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当前的设计师应该从自身找原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培养基本的职业素养。我们不反对借鉴一些优秀作品,但是,要在这些作品之上进行创新,添加一些自己的风格。创新重要,传承传统文化之上的创新更重要,没有创新又何谈发展。所谓推陈出新、标新立异,指的是在汲取过去设计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开拓新的思维方式、发掘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寻找新题材等。关于设计,没有创意是不行的,创新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创新和创意都不能脱离了现实生活和传统文化而独立存在,因为,任何的艺术形式的室内设计都是现实生活的展现,都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
五、小结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其中包括艺术、建筑以及哲学等思想。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现今的社会,人们对室内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具有多姿多彩的现代气息,更要将民族的传统文化完美的融入其中。因此,设计人员不仅要掌握现代的设计理念,更要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理念。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人民需求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孙戈,闫冰.浅析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我国现代室内设计现状的反思[J].经营管理者,2010,14
[2]李小丽.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家具创意设计——以武汉东湖小区玉溪住宅设计为例[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篇11
大家好!曾有一位伟人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今日,我们应当这样说:忘记传统文化,就等于精神的灭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立国之基,立身之本,是我们屹立民族之林的一块丰碑。在新时代的背景,我们青年更应躬行传统文化,发掘时代精髓。(立论简明,倡议的对象感明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于今,对我们青少年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思想观念而言,仁义礼智信是我们塑造良好思想品格的标准对人文精神,墨子所提倡的锲而不舍,治学专一,借助外力”是我们求学途中的灯塔;对道德规范而言,《弟子规》的“守考悌,次见闻”、《礼记》中“君子如切如磋”都是找们立身成人的良师益友,其中展现的永久魅力从不过时,深深吸引着曾经与现在的中华儿女。
(此段善于化大为小,从熟悉的名言入手,去触摸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但要注意引用出处的准确性:锲而不舍《出自《荀子劝学》》,如切如磋出自《诗经》,《论语》中曾引用)
这样的思想精髓从不拘泥于古籍经注的汉字中,生活中也处处体现。公共交通上,你是否时常听到提醒“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是否对旁边经过的师长礼貌问好,而不是低头默默走过?你是否对长辈的意见洗耳恭听,对同龄人的处境设身着想?如果没有,那么请从现在,从小事上,从自己做起。
(此段在上段基础上进一层阐述传统文化的活力,用三个有生活气息的例举让传统文化真实可感;让“从我做起”的倡议具体可行)
时代在不断进步的,对于一种传统文化、美德,不同的时代舆论会对其有不同的看法。为老人让座是我们以前所提倡的,目的是关爱老人的身体健康,而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重重,步履匆忙,脸色疲倦,一定程度上也需被让座来休息。于是我们见到身背LED灯,上写“无需让座”的硬核老汉,他的体谅理解,对后辈的关照,何尝不是一种新型文化与美德呢?所以对于传统之化,我们既要躬行,又要结合时代创新。
(此段巧妙在于用小例子阐释大道理,与很多空泛说大道理的作文相比,就显得更真实鲜活亲近,因而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放眼全球,许多人类问题也受传统文化的启发,可用不同的思维途经解决。“精准扶贫”便反映了仁爱与团结的中国传统智慧,有深远的时代意义。所以,我们要提炼出其具时代价值的意义,使世界人民受益。
(此段如能加上“一带一路”及“丝路精神”等内容就更好,阐释其中蕴含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文化理念,倡导中华民族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使命感)
谨此,我们倡议全校的同学: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从自己做起。为达此目标,我们向大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其一,以传统美德为明镜,反照自身品德修养,尽量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成为“正人君子”,莫为“梁上小人”。
其二,以传统思想为座右铭,激励自身不断努力进取。如对学习吃力的同学,可以《礼记》一言为志: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其三,在日常交往,社交媒体上,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努力向外界传播创新传统文化,做时代主人。
(以上三点建议体现倡议书要求,完成写作的任务驱动,从修身正己到治学、处世践行,层次清晰,而且扣合了倡议书对象是高中生的特点)
如能做到躬行传统文化,发掘时代精髓,则可像宋代张载所说“为往圣继绝学,为盛世开太平”,同样亦可为传统赋新知,为时代谋底蕴。(从引用中仿出佳句,“为传统赋新知,为时代谋底蕴”,凝练而又扣题。可做标题,比原标题更典雅)
中华中学校学生会
20__年12月
中华传统倡议书2广大的青年大学生朋友们:
几年来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颁布与推广,国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近些年韩国申请端午节、中医、活字印刷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毫无疑问民族传统文化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保护和维护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就必须要增强意识从我身边做起,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倡议:
一、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提高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多了解有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只有熟悉自己民族文化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弘扬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二、从我做起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一方面多向亲朋好友宣传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的便利条件与学校和学生会各部门联系,定期开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动或者班会,并且可以出版一些期刊杂志分发给同学们,让我们的大学中形成一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氛围。
三、有经济条件的同学还可以组成类似旅游观光社团,到一些民族文化气息比较浓郁的地方去旅游观光,如河南开封,陕西西安,或者天津北京等地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认识水平并且真正激起同学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致力保护的决心。
总之,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瑰宝,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最丰厚的礼品,但不可忽视的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却在正走向非常尴尬的境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任务更是迫在眉睫,所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加入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贡献出我们的一分微薄之力。
倡议人:____
日期:__年__月__日
中华传统倡议书3全国各族同胞、海外侨胞们:
汉字是中华文明之魂、生命的符号,也是先祖以无穷智慧创造的、世间独有的文化传播工具。
汉字揭示了人生奥秘、宇宙规律,解读民族意识、感悟民族和谐都离不开汉字;表明人与人、人与自然(天地、动物、植物、矿物)以及人与暗物质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智慧的`符号来表达。
汉字经历数千年的发展,从形、音、意各个方面已日臻完善,点、横、竖、撇、捺笔划中蕴含着自然的哲理与警示。中华各族人民的和谐与繁荣,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与充满灵性、象征诗性的汉字息息相关。为了敬惜文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特向全国各族同胞、海外侨胞发出以下倡议:
一、充分认识敬惜汉字的重大意义。
敬惜汉字就是礼敬先祖、尊重和继承民族的创造精神;敬惜汉字就是传承文明、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敬惜汉字就是净化心灵、传承孝道、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美德。
二、充分认识学好汉字的重要性。
学好汉字,从圣人古训到先贤名言,从《惜字训》到佛家经典均有论述。汉字为世间至宝,国之遗产。她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者富、富者善、病者康。学好汉字,必能使人聪明睿智、福寿康宁,现身获其寿之五福,后裔得伊训之百祥。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以回归自然、关爱环境的心态,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之瑰宝――汉字,以符合自然之道的方式学好汉字,认真领会,准确把握。
三、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敬惜汉字的美德。
我们应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的行为中,对有汉字的书籍、纸张、袋子以及各种物品等,均不可乱扔乱抛。可回收利用的送往回收站,无法回收的可焚化后埋于净处。切不可以书作枕、作凳、垫物;以报纸当铺坐、塞墙孔、包鞋、包物;以字纸擦物品、当手纸,甚至将汉字踩踏于脚下等。有条件者可建惜字炉,正确焚化之。
四、国家提出以德治国,要构建和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美好型社会,为我们倡导敬惜汉字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契机。
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分子,一定要敬重、珍爱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正确使用汉字,尽可能避免错别字,不以拼音取代汉字。同时,要严禁乱写乱画,特别是不要在文物古迹上乱题乱写,保护好国家文物。
我们强烈呼吁:
1、把汉字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报,以保护中华古国仅存的汉字体系;
2、设立“汉字日”,以号召全民敬惜汉字;
3、国家应立法规范汉字的使用、保护。
让汉字这块人类瑰宝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全国各族同胞、海外侨胞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在工作、生活的行为当中,以实际行动敬惜汉字,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倡议人:____
日期:__年__月__日
中华传统倡议书4广大的青年大学生朋友们:
几年来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颁布与推广,国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近些年韩国申请端午节、中医、活字印刷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毫无疑问民族传统文化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保护和维护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就必须要增强意识从我身边做起,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倡议:
一、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提高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多了解有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只有熟悉自己民族文化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弘扬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二、从我做起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一方面多向亲朋好友宣传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的便利条件与学校和学生会各部门联系,定期开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动或者班会,并且可以出版一些期刊杂志分发给同学们,让我们的大学中形成一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氛围。
三、有经济条件的同学还可以组成类似旅游观光社团,到一些民族文化气息比较浓郁的地方去旅游观光,如河南开封,陕西西安,或者天津北京等地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认识水平并且真正激起同学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致力保护的决心。
总之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瑰宝,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最丰厚的礼品,但不可忽视的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却在正走向非常尴尬的境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任务更是迫在眉睫,所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加入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贡献出我们的一分微薄之力。
中华传统倡议书5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培养同学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归属感,引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现象的思考。对此大连理工大学化机1401小组开展“修德”活动,促进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向更深层次发展,让同学们从国学的至善至理箴言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更好的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于传统文化的继往开来。
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核心内容,其负有更深的传承意义。德是古代君子所遵守的内心底线,德是古代君子的标签,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中华文明五千年,人民以德养育家庭赡养父母,臣子以德报效祖国。中华民族因德的可以传承,所以德必然会作为一种文化继续传承下去。道德是一个人的自身修养,是反映一个人品质的镜子,照出一个人真实的.面貌;道德是人类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础,没有了道德,人类就没有了核心。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有德,以此我们才可以是国家更加的昌盛。
我们知道修德是重要的,并且是必要的。修德,它绝对不是深山老林中的老朽之人才应追求的,在新时期,对于这个国家最新鲜最活跃的血液——大学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大学生应行动起来,日常主动反思总结自己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不足,更好地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德才兼备的大学生。为此我们组织“修德”活动,提出如下倡议:
篇12
多元智能理论在世界教育教学改革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学习和研究这一理论,对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是历史的结晶[1]。对于我们来说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责无旁贷,毋庸置疑。
那么探索全新的传统文化教育之路刻不容缓。迎面袭来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信息技术潮流带来更多可拓展的空间。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学生的多元智能,来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及重视程度大势所趋。最终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时代的主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有生力量当务之急。深入思考、探索,最终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之路迫在眉睫。
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
刚刚胜利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给了传统文化明确的定义:“一个国家的历史、形象和尊严的代言是这个国家的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的根蒂是浓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也必须以领悟、尊重中国传统文化为基本条件。近年来国家大力度进行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一直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着力点,从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三、当前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与国家的大力号召相反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却受到了“冷遇”,在教育中遭遇了“瓶颈”。全面分析当今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我们不难发现以下问题:
(一)忽略传统文化教育
1.家庭传统文化教育缺失、断层
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偏差,家长的传统文化教育意识淡薄,子女受其影响而表现出来的消极和抵触情绪,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当前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力,甚至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缺失和断层。
2.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系统建设不完善
2012年,某教育机构对全国100家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设置进行统计,仅有30家高校开设了传统文化教育选修课程,其中配备对口专业教师的仅有20%。就学生学习情况来看,课程出席率小于35%。
(二)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过度的课程化,任务化,教育推广面狭窄单一。
灌输式教育,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真正理解。使传统文化的传承成为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介绍。
(三)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缺乏情景式教育
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适应性,产生于特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也反作用于生活环境,与环境共融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当前的传统文化教育使其脱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成为无本之木,无根之水,空中楼阁,成为了书本的文化,“僵死”的文化。
四、多元智能理论与计算机网络支持下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
在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新兴事物、外来文化迅速占领市场,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人们除了关注这些“异”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面前,我们不能只是爱么能助,望洋兴叹,更应该看到的是他们带来的活力与生机。那么利用多元智能理论结合信息技术实施多元多维、情景性、发展性的教育模式,正适合传统文化的教育。
近年来,随着互连网走入千家万户,我们进入了“全城一家零距离,珠穆朗玛在身边”开放、虚拟的网络时代。那么,让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碰撞出绚丽的火花,是下一步应该探索的问题。
(一)利用网络虚拟现实技术为传统文化安个“家”。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虚拟仿真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世界的风采,是经济旅游的新潮流。那么基于网络虚拟现实技术显著的技术特点为中国传统文化安个“家”,是初步探索的方向。
(二)传统文化教育利用多元智能原理与游戏化学习的“脸对脸”。
让网络游戏为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让传统文化为网络游戏填加丰富的内涵。网络游戏的虚拟环境成为传统文化教育赖以生存的土地。
网络游戏是网络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一种,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日益成熟,传统的网络游戏也成了新兴产业。正引发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事件层出不穷。网络游戏设计的暴力,不规范占绝大部分因素。从网络游戏设计中入手改善网络游戏的不足,并在网络游戏设计中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网络游戏之中,赋予传统文化腾飞的羽翼,同时也赐予网络游戏以圣洁的灵魂,实现游戏化学习。
根据众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游戏化学习的难点主要在于游戏与学习之间相互融合的问题,游戏与学习之间的比重问题。
五、小结
根据游戏化学习的意义我们用情理的精神,利用传统的文化改造虚拟游戏的不足,填补虚拟游戏的漏洞。
利用多元智能理论使学生能无意识的在网络游戏中领悟、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相反传统文化也在游戏中起到引导的作用,抑制其弊端,避免沉迷的现象。有机的将传统文化,网络环境,学生的意识结合到一起。三维一体的立体式隐性学习模式。
改变“填鸭式”教学,使学习成为一场有趣的游戏,从学习中感受快乐,使人们不再是对游戏成“瘾”,而是对学习成“瘾”。
篇13
通过对辽宁省部分高校进行问卷调研,我们发现调研对象中有部分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了解程度低,其获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渠道窄,大多以书籍和课堂教师讲授为主。究其根源,部分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于他们的生活意义不大,纯理工科学生普遍对大学语文课程内容不感兴趣,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他们更愿意花时间去关注当前的流行文化和时尚杂志。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发现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传统文化欠缺,素养偏低,对传统文化认知模糊、审美缺失等问题。
一、导致这一现象的具体原因
1.全球化的影响。我们今天所面对的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都生活在地球村这个小村庄,当前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日益强大。许多西方知识和文化在全球进行资源共享。许多大学生一窝蜂地学托福,考外语,学计算机。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则被束之高阁,大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已然令人堪忧,学生很自然地将大学语文排在了专业课、外语、计算机甚至是政治课之后。
2.高校教育管理的松懈。我们调研的许多高校,很少开设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本来高校就有责任引导不重视大学语文的学生,如今却主动撤消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当高校都缺失审美心理甚至是审美的素养,又怎么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呢?
3.信仰危机所带来的传统文化情感匮乏。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都是以儒家精神教化人民。儒家的思想极具现实性,而现实社会中真正恪守儒家思想,以德约束自己的人简直寥寥无几。真正的儒家思想是用来教化行为的,只有从行动上切实践行,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而大学语文的作用就在于要把学生这方面的缺失弥补起来。大部分学生并不认为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误以为这些都是过时的糟粕,未能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
4.家庭社会道德失教难以引起传统文化审美共鸣。调研中发现,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失去了这方面的家庭和社会教育,过多地依赖父母,这些现象反映出他们缺失了礼和孝――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而到了大学,再想将这种道德思想更深入地贯彻到已经成年的大学生的思想之中,几乎已经不可能。
5.应试教育缺乏真正的传统文化审美情感培养。在应试教育下,中小学的学习几乎都遵循一种规范,学生所做的题目有标准化答案,学生很少能在一种自由宽松的心境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也就是说,当前大学生从小学起就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和文学的陶冶。
这些主客观原因的存在导致了大学生传统文化审美心理和审美素养的缺失,这些主客观因素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交互作用的。面对如此繁多并相互作用的主客观原因,我们深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改变大学生传统文化审美的缺失现状,的确并非易事,但我们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接下来便是对症下药。
二、应对措施
要想改变这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欠缺、素养偏低、认识模糊的现状,需要社会的舆论导向、高校的理论和制度要求、教师身体力行等几方面相互配合,发挥合力。总结起来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做好行为示范,提升自身传统文化审美境界。然后言传身教,影响身边的学生,以自己的道德学问和传统文化的审美境界感化学生和身边的一切人。教师在有力的现实基础上,“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促使学校、社会、国家重视起来,并有一种明确的舆论导向和真正切实的具体举措和制度,促使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审美素养。
其次,从大学生自身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出发,增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教育的针对性。当今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个性,教育者应该给予学生信任和理解,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应强迫灌输深奥的哲理;应该让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平等交流的环境里面,根据他们自身的文化需求,对其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最后,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改变轻视传统文化的社会风气,改革历史文化教育形式,并建立有效的保障制度,发挥国家社会的舆论导向功能及学校的课程设置作用,配合教师的身体力行,共同作用形成合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缺失的现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