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生保护环境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环境教育工作,把环境教育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保证教育的实效,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学校环境教育工作。重视阵地建设,学校有宣传橱窗,各班有宣传板报,结合活动宣传内容,营造了浓郁的宣传气氛。
二、开展各类活动,注重教育效果。
1、在国旗下讲话中,结合5月30日世界环境日进行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教育,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通过开展课外学习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环境问题,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水资源、大气资源的重要性,如大气资源、水资源被破坏,人类将面临的灾难等,培养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3、通过举办征文活动比赛,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读书写作的氛围内受到熏陶,从而自觉的加入到保护环境的队伍当中来。
篇2
二、主要工作:
1、让学生了解环保常识,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2、利用电视台、宣传窗,开展绿色环保宣传教育活动。
3、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认识。
4、以少先队为载体,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三、具体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
1、召开全体教职工明确环保教育,绿色教育的意识,统一思想,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校长室
2、举行环保图片展览,倡议书,号召全体学生投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大队部
3、召开全体班主任会议,学习讨论环保教育、绿色教育的组织实施形式。政教处
(二)、组织实施阶段
1、提高认识。
①、加强常识学科教学,扩大学生知识面,认识自然环境,掌握基本常识。教务处
②、认真组织课余考察小组,对周围环境进行考察,并举办考查结果汇报展览。常识组
2、加强宣传。
①充分利用校内闭路电视系统,在霞雾电视台中开设“我与自然”栏目,播放有关环保常识的影片、实地考查录像、学生观后感等。大队部
②在上小周报、班级小报上开辟关于环保教育的专栏,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资源共享,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政教处、班主任
③举办“浪费资源,就是破坏生存之道”专题展览。常识组
3、组织竞赛。
①组织环保知识竞赛。教务处
②组织“我爱大自然”演讲比赛。教务处
③组织“绿色地球,我的母亲”百人现场绘画比赛。美术组
4、社会实践。
①与##“争创文明卫生集镇”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定期清洁##主要街道卫生。政教处
②设立“绿色守护员”,分区包干管理校内各绿化地带。总务处
③举行“不乱扔垃圾,做文明公民”宣传教育活动,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集中力量处理集镇卫生死角,举行签名活动。政教处
④护理好大队部二亩“少年林”,植树护绿。大队部
⑤组织垃圾分类处理,废纸回收、废电池回收活动,利用废品进行小制作比赛。大队部
⑥开展“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一张纸”、“一分钱”,拒绝使用一次塑料用具的习惯。政教处
⑦开展“保护母亲何”活动。政教处
(三)、总结巩固阶段。
篇3
发起单位:河西大学生绿色环保协会
主办单位: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委员会
河西学院团委
河西学院农学系
承办单位:河西大学生绿色环保协会
活动时间:2012年10月16日
活动地点: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活动目的:
1、了解市民、同学们对湿地保护的看法。
2、增强市民、同学们对湿地保护的意识。
3、使得更多人关注湿地,走进湿地。
4、加强同学们对湿地知识的了解。
5、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活动步骤】
一、活动细则
1. 活动主题:“走进湿地 和谐发展”宣传、调查活动
2. 活动口号:走进湿地 保护环境
3. 活动形式: (1)发放宣传材料
(2)分发和回收《湿地“城市之肾”调查表》
(3)横幅签名
(4)在湿地公园以及在河西学院先后挂条幅进行宣传
二、活动流程:
活动前期
外联部:与相关单位联系,如,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委员会;
宣传部:条幅、海报、横幅、信号笔的准备;
网络信息部:组织在协会网站上填写相关的报道,及负责活动中的拍摄工作;
实践部:负责湿地公园活动的路线;
组织部:负责组织会员;
公关部:负责条幅签名现场的公共服务;
调查部:调查表的印制、分发及回收整理,宣传册的分发;
编辑部:活动简报及总结的撰写;
创业部:协助调查部工作;
策划部:协助宣传部工作;
活动中期
1.10月15日,召开全体会员会议,安排活动的具体情况及注意事项;
2.10月16日8:30,七教楼前集合,按部门签到;
3.10月16日9:00,带队出发,徒步走向湿地公园;
4.10月16日10:00,到达湿地公园指定位置,请湿地公园管理处的领导讲话,活动开始;
5.10月16日11:00,各部召开部门会议,总结活动情况;
6.10月16日11:30,会员集合,带队回校。
活动后期
1. 将签名条幅在湿地公园悬挂一星期,然后再将条幅悬挂于校园,向公众宣传展示;
2. 活动简报撰写及,活动总结。
【预期效果】
促进大学生和市民对湿地的了解,增强关于湿地保护方面的知识,使修复湿地的建设更加理想化,持续化。
【注意事项】
1. 尽力与校内各协会各部门联系,加大宣传力度
2. 整个活动有人负责拍照工作
3. 活动后新闻稿件及时编写
4. 活动中要注意人员的安排
5. 活动中注意安全
篇4
__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
作品分三类,即文章、摄影作品和环保科技制作。
1、文章,具体形式和要求如下:
本次文章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的环保实践和生态体验,参与绿色家园创建活动的经历、故事和感受,以及在保护环境、治理污染、节能减排、构建节约型校园等方面的创意、设想、调查报告和科研论文等。
(1)文章必须是以环保和构建节约型校园为主题,如学习环保知识的体会,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报告、建议等;
(2)题目自拟。题材为: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应用文、散文、杂文、言论或调查报告;
(3)文章内容健康,有现实意义;
(4)科研论文以学生本人的实践创新课题为主;
(5)文章必须用a4纸打印且题目为3号,文章内容为5号宋体字。
2、摄影作品,具体形式和要求如下:
(1)以环境保护为主题。
(2)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意,具体形式不限。
(3)作品需以照片的形式上交参赛,并附有1000字以内的创意说明。
3、环保科技制作:具体形式和要求如下:
(1)可以制作各类形的模型,要求必须是实物;
(2)模型的材料不限,但必须本着节约、环保、实用、美观的思想;
(3)模型要结构合理,比例适当,具有代表性、创新性、环保性,安全性。
1、宣传与发动:
10月29日—10月31日,通过校园广播、宣传版面等形式向广大同学积极宣传此次活动。
11月1日—11月20日,利用课余做好环保调研,准备提交作品。
2、作品提交:
11月21日—11月30日,学生以系团总支为单位向大赛组委会报名提交作品,报名地点设在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团总支(a-01楼209房间)
3、评比表彰:
12月1日—12月8日,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和相关教师对参赛作品进行评比,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和最佳创意奖若干名;在12月9日,进行总结表彰。
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参赛,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上报方案完成作品。比赛期间,参赛者(组)可以使用相关的辅助工具,可以找相关教师进行辅导,但决不可搬用抄袭他人作品。
七、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办公地点:__
篇5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是环保教育的第一步骤。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适当的加入环境保护相关的科学知识,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目前的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可以和环境保护相联系,例如教师在讲解臭氧的性质时,就要利用好它的相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介绍它的产生和消耗条件原理、以及在阻隔紫外线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到臭氧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而后教师再讲解目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臭氧破坏的基本原理、防护手段及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形成与日常生活形成联系,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再如在学习醛类物质性质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生动形象的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资料,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醛类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有效的让学生了解醛类物质污染环境的对人体的严重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2.开展课外活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觉地挖掘环境保护知识,自动的学习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因此教师可以指定若干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课题,让学生分组协作完成任务。例如教师可以让调查学校附近河水、海水或者自来水的水质情况,让学生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分析相关质量参数;然后再引导学生查阅图书或者网络资料,学会分析水质情况,评价当地水质受污染状况;最后让学生上交总结报告。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了解到大量环境保护信息,对环境污染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从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发的学习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爱护资源。
3.利用化学习题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在习题中加入环保知识是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认识的一个十分有效地方法。学生每天都要通过习题练习巩固化学知识,强化记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设置化学习题时应该注意加强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知识习题的练习,而这些习题中通常有大量环保相关介绍知识,能够有效的扩大学生对环境污染方面的认识,学会大量保护环境的手段和措施。例如计算含烃类物质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的习题,可以介绍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超标引发的全球温度上升情况,提出相应的一些解决方法如植树造林、开发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等。这样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能够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化学知识保护环境。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1.节约化学药品,培养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需要用到各种化学试剂药品,其中有不少药品含有毒性或者价格昂贵,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节约使用化学药品,尽量使用最少的试剂药品做出最佳的实验效果,防止浪费化学药品资源、减少产生的废弃物,将污染环境降到最低,同时还可以避免有毒药品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例如在钠在水中反应的实验中,由于钠是比较贵的金属,而且如果取量过多还容易剧烈反应而烫伤人,因此必须较少用量。再如浓硝酸、浓盐酸等经常在实验中用到的试剂,极易挥发污染环境,刺激人体呼吸道,所以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节约化学药品的意识。
2.引导废品回收处理,培养学生环境保护能力
篇6
对于生态消费的定义, 许多学者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不同见解。胡江(1999) 指出生态消费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能促进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符合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邱耕田(1999)认为生态消费模式应该是绿色的或生态化的, 这种消费模式既能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相平衡, 又不与生态生产相矛盾;既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消费, 又不影响生态环境。徐长山(2001)指出生态消费的新颖之处在于它是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它倡导适度的消费规模、合理的消费结构和科学、健康的消费行为, 使环境友好型商品和服务被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和购买。李贯岐(2002)认为生态消费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前提下的,在尽可能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 使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需的能量降到最低, 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要的同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满足当前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并且提高生活质量。刘新新(2004)提出生态消费是一种建立在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统一的基础上的理性、绿色消费。
从以上国内学者的观点可以得出结论, 生态消费突出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 生态消费具有适度、可持续、协调的特点,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人类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为环境、社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国内外生态消费研究进展
2.1 国外生态消费研究进展
在研究生态消费之前,首先研究的是普通消费问题。国外学者研究消费问题起步较早,也己经取得了较多成果,现在普遍认为生态时代的开始是以卡逊在1962年发表《寂静的春天》。上世纪70年代的绿色生态运动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学者讨论的热点一直集中在人类消费对环境的影响上。波德里亚(1999)揭示了大型技术统治集团是引起不可遏止的消费欲望根源,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各个阶层重新进行了划分。艾伦.杜宁(1997)提出要修正人们的消费观念,必须从需求的培养和文化建设两方面来进行。
消费观念问题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主要针对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而对生态消费的研究还是建立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1987年英国《绿色消费者指南》首次提出了绿色消费的概念;而可持续消费的提出则是在1992年联合国巴西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发表的《21世纪议程》中。
2.2 国内生态消费研究进展
我国研究消费问题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尹世杰(1993)强调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应与生态需要的满足相结合;万后芬(2000)从营销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绿色产业的发展困难和机遇以及对绿色消费群体的影响;柳树滋(2011)、曹凤中(2010)等对绿色食品的生产流通、绿色产业的建立和发展、绿色消费观念的创建和增强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
由于全球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生态恢复和生态重建就成为了当前学术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也日渐被人们所重视。康忠辉(2007)总结了我国当前消费模式现状的不合理性,包括非理性消费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没有规范的绿色产品市场流通机制、未建立健全生态相关法律法规、生态消费的观念不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高校生态消费教育未见成果等六个方面的问题。从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基础上研究生态消费,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加强群众生态方面的思想教育;生态产业、生态物流、生态产品市场、生态消费人群有机结合;建立支撑生态产业的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法规等。
3.我国高校学生消费现状
大学校园是一个人口相对较密集、消费量大且高度集中的场所,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为2536.5647万人,占我国总人口的1.8%(中国统计年鉴,2012)。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还影响着大学校园乃至整个社会。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规范消费行为,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已经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大学生不合理消费的消费行为包括依赖消费、超前消费以及失衡消费也已日渐突出。
3.1 大学生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分析
3.1.1 依赖消费行为
当前父母及其家庭的收入成为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生活来源,因此依赖性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重要特征。这种消费没有事前计划,属于极不健康的消费行为。他们没有理解和接受生态消费,社会责任感依然薄弱,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3.1.2过度超前消费行为
消费主义文化在大学校园有日益增长的趋势,过度和超前消费也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这种超前消费的行为更加加重了家庭的负担。这些奢侈消费项目主要包括:大学生通过不正确的方式来营建社交网络增加友谊、恋爱的消费;购买高档的电子产品,使大学生自己享受到智力产品的好处,也带来了娱乐、轻松的消费体验。这些偏离了正常轨道的消费方式虽然给大学生带来了物质上的享受,但是在道德和精神上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3.1.3 失衡消费行为
大学生不同性别之间消费的不均衡性也是问题之一,男生和女生在个人喜好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大学男生用于恋爱和购买高科技产品的费用占到了日常消费的绝大部分;而女生则更多地倾向于休闲娱乐和购买服饰。
3.2 在高校推进生态消费遇到的困难
个人的偏好需求是大学生的消费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优先选择能够实现个人利益的商品,对于现在倡导的生态消费,部分大学生没有基本的认识。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素质教育普及不够,大多数大学生还是注重课程成绩,很少或没有关注自己的消费行为;第二,社会风气的渲染,使得学生产生攀比心理,倾向于购买昂贵的、品质高的商品;第三,存在事不关己的态度问题,对生态和低碳的消费行为不以为然。这些都是限制大学生消费模式良性转变的重要因素。
4.未来大学生生态消费的展望
4.1 培养大学生生态消费理念
4.1.1 开设生态消费有关课程
建议把生态消费的相关内容纳入高校现行的教育体系之中,开设消费经济、消费伦理、和生态伦理等必修或选修课程,在其他专业课授课的同时可以将生态消费的相关知识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消费中自觉意识到生态消费的重要性,并主动加入到生态消费的群体之中。
4.1.2 利用现有校园生态消费群体
通过高校内生态消费意识强的人群,利用媒体、个人宣传的方式,强调我国大学生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当充当的重要角色,使更多大学生自觉保护环境、尊重自然;推动大学生的生态消费意识观的建立和加强。
4.2 理论与实践结合推动大学生生态消费
4.2.1 日常生活中实践生态消费
通过报纸、广播等媒体对环保、节能的绿色产品与一般产品做出对比,指出铺张浪费的各种坏处,鼓励大学生选择生态的产品和服务,抵制挥霍、奢华、铺张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4.2.2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大学生组建生态消费宣传队伍,深入社会,向广大消费者宣传和普及生态消费理念,使生态消费理念为广大人民所理解和接受;同时,为了深化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和生态消费的理解,应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基地的建设,组织大学生实地参观学习。
4.3 完善校园生态消费制度
4.3.1 建立约束性制度
将水电定额管理落实到高校所有寝室、学生;抵制铺张消费、浪费水电资源。加大对节能环保技术研究的扶持力度,研发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探索生活用品的循环使用办法等。
4.3.2 创建大学生消费考评制度
通过大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导师评价、院、校总评等方式,将学生的消费方式与课程综合评定分数结合起来,把考核的结果作为年度评优、评奖和入党等的考评指标之一,让学生真正树立生态消费观念。
4.4 推进大学生生态消费需要高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推进大学生生态消费需要全社会来给予支持,高校应构建大学生生态消费的支持体系,将思想教育和物质奖励制度结合起来,在鼓励大学生学习有关绿色、生态消费模式的同时设立各种奖励制度,帮助大学生尽快转变消费方式;生态消费还必须靠全社会的支持和引导,通过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使大学生的消费观由不健康非理性消费转为理性和合理消费。
参考文献:
[1]邱耕田.生态消费与可持续发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7):45-47
[2]徐长山.消费方式:由不可持续向可持续转变[J].社会科学,2001(3):40-46
[3]李贯岐.对生态消费问题的探讨[J].理论学刊,2002(6):69-70
[4]刘新新.论生态消费与可持续发展[J].绿色中国(理论版),2004(6):33-35
[5]汪秀英.绿色消费与生态消费的规则界定与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5(8):6-10
[6]李顺兴.生态消费观刍议[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02-106
[7]姚永利.生态消费问题研究[C].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4):24-26
[8]万后芬.绿色营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8.
[9]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116-120
[10]艾伦.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112-113
[11]俞海山.可持续消费模式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11-113
[12]柳树滋.通向21世纪的绿色道路[M].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5:55-57
篇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7017203
1 引言
任何一种形式的文明,都是通过意识和行为构成,生态文明也不例外。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人民普遍富裕起来,生活水平也得到显著改善。但是快速的发展让我们在环境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面对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环境被严重污染的严峻形势,党的十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设全社会正确的生态意识。所谓生态意识,就是指在人与社会不断地作用于自然界的过程中,作为生态主题的任何人和人类社会总是做出这样或那样的反应和认识,这些反应和认识的总和构成我们所说的生态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
2014年环保部首次了我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调查数据显示,以百分制计算,公众对生态文明的总体认同度、知晓度、践行度得分分别为74.8分、48.2分、60.1分,呈现出“高认同、低认知、践行度不够”的特点[2]。可以看出,我国公民的生态意识依然有所欠缺,远远不能达到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建立在培养公民生态意识的基础上,这便反映出树立大学生生态意识的重要性。大学生的修养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生态意识是高等教育的使命,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3]。要跳开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做法,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利益、生态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统一。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本保证。
2 大学生生态意识的现状
文章通过在网络上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南京市15所高校在读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从基本知识、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3个方向出发,综合考量大学生生态意识的现状。本次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301份,其中有效问卷291份,有效率98.6%。被调查人群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其他九类学科。为了尽量减少研究对象的心理压力,能够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生态意识的现状,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进行。
2.1 基本知识
人对自然的道德义务究竟是对自然的直接义务还是对人的间接义务,自然物有没有道德权利,有没有享有道德关怀的资格,是否可以成为道德共同体中的一员,根据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两大生态观,这两种观点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一直处于争论状态[4]。从调查中发现,约有一半的同学了解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含义,其中有65%的同学支持非人类中心主义。这说明大学生的生态教育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生态环保知识的宣传还做的不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来说生态知识还较为欠缺。
2.2 生态意识
在研究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层面上共设计了4道题目,列举一些现实问题,从而看出大学生生态意识的不同取向。
从图1可以看出大学生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普遍有较为正确的认识,80%的同学能够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同时我们还是要注意,有12%的同学选择保护生态平衡是为了人类的利益,这也反映出一些学生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只关注了表面,没有深刻的思考。
关于如何看待环境和经济的矛盾,学生基本都持有正确的观点。有57%的同学认为人类是属于大自然的,保护环境也是为了保护自然。如“保护生态和经济发展发生冲突时你的态度是什么?”39%的同学选择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54%的同学认为选择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都较大的保护,仅有7%的学生认为以经济发展为重。这说明,大学生对我国的生态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大多数同学具有一定的生态意识,也明白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可以看出一些同学的生态意识还是比较模糊的,即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但又不足够重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对生态意识的理解还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系统的了解,生态意识也没有深入人心。
2.3 生态行为
在研究大学生生态行为层面上共设计了4道题,综合来看,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大学生的生态行为较为薄弱。在“家用空调中一般都含有氟利昂,但是氟利昂的使用会破坏臭氧层,导致温室效应,你的看法是什么”?由图3得出,只有67%的同学选择尽量少使用,还有8%的同学选择该用就用,环境问题政府会管。可以看出,这些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严重的生态污染,不能以自身的行为支持生态文明的建设。
第二,大学生的生态行为较为被动。比如“去年玉林狗肉节在争议中开幕,许多爱狗人士要求政府取消狗肉节,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有54%的同学认为这是当地习俗,不能接受的可以不去吃,还有8%的同学认为无可厚非。这表明大学生虽然树立了正确的生态意识,却很少能自觉主动地将生态意识转化为行动。
大学生有一定的生态意识,但是对于生态保护的实践性还比较低,存在“知道”却不一定“做得到”的困境。一些同学只关注宏观上的口号和观念,却没有落实到实际生活中,还有一些同学只能关注到身边的环境保护问题,却没有长远可持续的观念,忽视国家乃至全人类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当前大学生生态意识的现状可以总结高了解、低实践。大部分的学生都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但是当自身的需求和保护环境的需要相冲突时,还是会产生犹豫甚至放弃。这体现出生态意识不能自觉主动的转化为生态行为,生态意识与环境保护行为不能统一、“知道”却不一定“做得到”。这些现状更加反映出强化大学生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的重要性。
3 大学生生态意识与行为欠缺的原因
3.1 经济利益制约
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间的矛盾,是影响生态意识的一大因素。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既存在相互对立和冲突的方面,又存在相互交叉和统一的方面。当这两种利益关系发生冲突时,人类有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和调节。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对自然的损害也是对自身的损害,例如环境污染、破坏生态,这是直接危害自然界利益的行为,也是直接损害人的利益的行为。保护生物和自然界的利益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条件,保护人的利益[5]。
要树立可持续意识,首先要明确两个关系的问题:首先是生存与发展的关系;其次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金钱和利益的追求愈发强烈,只追求眼前的利益最大化而不考虑长远利益和社会利益,缺乏危机意识,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
3.2 生态教育薄弱
以前的学校教育受到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对生态意识的教育少之甚少,只是注重身边的生态保护,而没有树立起正确的系统的生态意识,学校缺乏对生态意识的养成的系统性;生态教育的形式单一,大多停留在书本,采取简单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没有实践性教育,缺乏多样性、普及性;高校生态意识的相关课程也少之又少,往往只有与环境相关的专业建设,却没有把生态教育的公共课程纳入到学校的教学体系中去。
3.3 生态宣传单一
正如著名环境科学专家曲格平教授指出的:“环境保护靠宣传教育起家,也要靠宣传教育发展。公众对生态文明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程度以及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行为表现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宣教的深度和广度。有效的环境宣传教育是生态文明政策顺利实施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广泛开展的前提,使得公众参与生态建设由被动、自发变为自觉行动,这远超出任何事后治理的项目所能产生的环境效益[6]”。我国没有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大学生往往是通过报纸、广电、网络等媒体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并逐渐唤起和自觉培养生态意识,而社会上缺乏相应的宣传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得生态意识不能深入人心。
4 对策及建议
4.1 加强生态教育的课程建设
高校是生态意识教育的主要场所,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教育,要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将生态意识的培养融入到相关专业的相关课程中,让生态意识深入人心,深入到生活的细节中。做好生态意识的宣传工作,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形成良好的氛围和德育养成环境,对大学生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品德教育[7]。从某种意义上看,实践比书本更能启迪人的心灵,更能培养大学生对自然生态的情感,树立和增强生态文明的信念[8]。要充分发掘第二课堂的潜力,利用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生态意识,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
4.2 培养大学生消费意识
培养生态意识是大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对大自然的尊重意识和责任意识是生态意识教育的重中之重。
消费意识的养成是生态教育的实践过程。这需要解决两个问题:①培养节约意识,拒绝铺张浪费,节约自然资源。②寻求产出和消耗的平衡,使人类的实际需要与自然资源的消耗保持在平衡水平。树立生态消费观,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减少过度消费、盲目消费、奢侈消费、攀比消费;养成绿色的生活方式,使人与自然得以和谐发展。大学生正确消费意识的树立,是生态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
4.3 转变宣传教育模式
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公众参与和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能力,是普及生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公众喜爱的言语或形式,致力于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以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着力打造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促进生态教育的普遍开展。
在信息传播渠道方面,要变化公共信息的宣传形式,调整宣传内容,拓宽平台,加强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准确的沟通。充分利用新数字媒体平台,进行信息传播、反馈市民的投诉、在线互动、环境监测等。这就需要加强与电信和新媒体等多种渠道的沟通,通过手机上网、开通环保微博微信、APP等方式进行宣传、交流、研究。提高互动性、信息透明度、及时性和高效性。从大众的角度,从舆论集中的问题中捕获话题,让更多的媒体使用当下流行的、人们喜爱的方式报道宣传,让生态文明的宣传更贴近百姓,营造出浓厚的氛围,以改善生态教育的宣传模式。
重视环保教育基地、图书馆、博物馆和主流媒体、互联网、社交媒体在生态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和文化的教育,创新节日纪念日的生态教育内容和形式,并增加对绿色生活方式的文化宣传以及对健康合理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宣传。
4.4 发展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的形成需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处,它是现代文明成果和时代精神的融合,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载体,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缺乏生态意识,也就是缺乏生态文化。因此,不断培育学生的生态意识,必须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生态文明意识,提高生态道德素质,树立人们对自然的道德责任,为生态文明的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出更多含有绿色环保理念的文化产品。努力营造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使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态文化意识,从而逐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庆德.起源与变迁:人类的生态和生态意识扫描[J].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8(3).
[2]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N].中国环境报,2014-03-24.
[3]李建勋,钟革封.高校生态实践教育的意义与实施途径[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2(1)146~148.
[4]于 冰.和谐社会视阈下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1(19910):90~92.
篇8
4月12日--4月25日
三、活动地点:
中区小树林、东区三食堂对面、阶梯楼402
四、活动总结:
为了积极迎合“复兴梦,青春行”的先锋杯团日活动,让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实现环保生活化和大众化,通过我们的行动使大家明白环保也是复兴的重要一部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为此我们精心举办了以“青飞扬环保健康行”为主题的先锋杯活动,并将其分为三个部分:
绿植领养
我校环保与健康协会于中区小树林和三食堂对面已开始为此次绿植领养活动布置现场,各部经过分工,分别在各自场地进行活动前准备工作。10点半,活动正式开始,大家纷纷前来观赏,询问,了解我们活动的用意后高兴的回宿舍整理瓶子,前来兑换。虽然天气炎热,大家还是乐此不疲的投入工作当中,直至活动结束。本次活动收到了较为显着的效果:此次活动受到了大河报、校园报的关注,同时加深了广大师生对绿色生活的认识和了解,帮助大家树立环保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环保与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废旧电池回收
为了宣传环保健康理念,繁荣社团文化;用新颖的环保推广形式号召大家保护环境,让大家意识到环保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举办了此次废旧电池回收活动,此次活动受到了环保局的大力支持。我们将精心收集到的有关环保健康的图片张贴出来,美好与恶劣的照片对比,以此突出环保与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将大家的废旧电池收集到箱子里,并赠予他们绿色环保袋,同时会员们向每位参与者讲解废旧电池的危害以及环保的重要性。我们用《环保快闪》的形式记录了每一位前来观看图片展览人的感受及他们的环保宣言,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
环保时尚秀
环保时尚秀在众人的期待中拉开帷幕。极具震撼力的倒计时五秒紧紧抓住了在场每一位观众的心。报纸叠制的礼服,帽子;光碟编制的夹克,裙子等在灯光的辉映下,伴着音乐的节奏,是那么的唯美动感。还有那极具创意的瓶盖手提包,将环保推向了时尚的潮流。其间的环保知识竞答,让我们感受到环保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歌曲《感恩的心》的响起,我们跟随着ppt一同走近雅安、芦山。接着我们每个人在条幅上签名,表达自己对雅安人民的祝福--加油,雅安!我们与你同在!此次的活动带给我们不仅是欢声笑语,更多的是环保健康理念时尚新生活。本次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不仅得到了环保局、大河报等的广泛关注,而且受到了洛阳电视台的跟踪报道。
篇9
互联网思维;环境道德教育;创新
一、互联网思维与环境道德教育
“互联网+”这一发展战略是在2012年被党领导所提出,并且在2013年确立这一发展战略的正式实施,全国上下开始一场发展“互联网+”的新时期热潮。主要就是通过“互联网”来将各行各业联系在一起,通过互联网的良好运用来促进各行各业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将各行各业有机的融合成为一个整体。环境教育这一观点是在1972年被提出来,国家环境研究院在1975年提出环境道德教育理念,从此环境道德教育受到全世界人类的关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教育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道德是人类成长的标志。因此在社会中人们的生产生活一定要遵循大自然生态系统的客观发展规律,拥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意识,有组织的安排人们对环境道德这一观念良好的学习。因此环境道德教育就是要求人们具有环境道德品质。
二、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1、环境道德水平不高,缺乏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在面对生活中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时,大部分都没有保护意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有人随意的践踏草坪,随意的折花砍树,有的大学生不但不积极的上前制止,还为了个人的一己之私随意的践踏草坪,看到自己喜欢的花草就折下来拿在手中把玩。除了破坏植被之外,在生活中不懂得节约水、电资源,这些都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2、校领导缺乏管理,道德教育不够深化
在大学校园中学校的教师领导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将环境道德教育在学生之中开展,并且在宣传环境保护各类活动中覆盖面太过狭窄,很多学校在落实过程中会有缺乏实效性的情况。例如学校在组织植树的活动中,没有事先对参与的学生进行全面的绿化教育,导致部分学生纯属就是在为了完任务的进行,不但树没有种植好,还破坏了当地的环境,甚至有的学生竟然还把活动地点当成了野炊扎营的,没有把本职工作放在本位。这些都是道德教育的缺乏。
3、教师缺乏责任意识,没有起为人师表作用
部分高校教师缺乏环境道德意识,在教育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对保护环境无视的行为。例如大部分教师在去上课的过程中,为了保持办公室的温度,于是不管办公室中是否有人都会开着空调,这样就对电资源造成浪费。或者是在生活中出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行为。
三、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
1、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环境道德水平
要让大学生有良好的环境道德意识,首先就是要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在当下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有了问题上网搜索已经成为最大的一种捷径。因此大学生应当在课余活动中利用手边的互联网多收集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普知识,以此拉近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自身对环境道德的认知能力。
2、学院领导加强管理,增强环境道德教育
在针对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的问题上高校教师及相关部门领导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管理,加大校园生活中有关环境保护活动的组织,并且在活动之前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环境保护的教育,更好的落实学生在保护环境活动中的实效性。针对没有积极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的学生,也要开展一定的道德知识教育,尽最大可能的做到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良好树立环境道德保护意识,增强每一位大学生道德使命感。
3、教师为人师表,担当学生表率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为人师表则是教师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好学生文化知识,而且要作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方面的教育,一定要严于律己,在生活中坚决杜绝一些破坏环境的坏习惯,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有教师真正的拥有良好的环境道德意识,才能够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四、互联网思维下的教育创新
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对环境道德认知的不断提高,当下通过互联网技术,为大学生在环境道德教学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内容,促进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更好的发展。
1、充实环境道德教育的相关资源
互联网的产生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海量化的信息资源,在各行各业带来了全新的格局。以往大学生对于环境道德方面的学习多是通过教师传授,或是查阅报刊书籍,在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对环境道德的认知十分的被动。然而当下拥有了互联网络,学生可以主动的了解各方面的环境道德知识,自由的获取、高效率的吸收,这样一来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对环境道德的认知能力。
2、良好的监督平台
当下的信息时代,媒体的报道不再是主要的舆论力量,伴随着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一言一行都在被网络所记录。大学生不单单的生活在大学校园之中,他们更是生活在社会中,走出校园就没有了老师的监督,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舆论监督就成为培养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最好保障。有了各类网络社交媒介的监督,大学生无论是在校园中还是走出校门都会时刻警惕身心,做一个懂得保护环境,树立道德意识的新时代大学生。
五、总结
面对互联网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不断的充斥着我们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大学生对环境道德的认知不但能够广泛化、深入化,还能够时刻监督大学生的言行举止,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良好的环境道德认知能力。
作者:常建伟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我们就去向别的班级借了工具,然后开始了热火朝天的挖坑之旅。坑好挖,但是草根不好挖,不知道是不是时间悠久的原因,这里的草的根粗而长,十分的难处理。但是“世上只有不想做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大家一人接一人卖力的挥舞着工具,有的同学早已汗流浃背了但是仍旧不肯放弃。最后,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处理掉了草根问题,我们的坑成功的挖好了。后来树来了,我们成功的种下了新的一棵树。
这棵树不仅仅代表着是一个小树,还寄托着我们128班对绿色生活的向往和支持,这是我们用汗水种植的小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会成长成参天大树,伫立在校园中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经过了这次幸苦的植树的经历以后,我们大家都明白了植树的艰辛和植树人的辛苦,我们没有义务去砍伐树木相反,我们有责任去爱护和呵护每一棵小树。这次植树我们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12植树节活动心得个人感悟二春天是孕育生命的季节,一切大号生命都在萌芽阶段。3月12日下午我公司开展了一次以“呵护环境,奉献绿色”为主题的植树活动,此次活动开展的地点在钟坡山,钟坡山地势较高,不仅能让大家从植树活动中感受到快乐,而且还能亲近大自然,培养员工们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当公司人事向公司全体员工宣布在3月12日开展植树活动时,员工们都反应热烈,积极响应,并有不少员工不断询问这次植树活动的相关信息及具体的安排,希望在这特别的日子里表达出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本次活动的支持。但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呵护环境,奉献绿色”,希望通过这次植树活动,使大家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关注环境问题,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环境,保护地球,为美化我们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活动由__企业的人事负责。活动开展的很成功。3月12日中午十二点企业全体员工在学校大门口集合,集体乘车出发,于十二点四十到达预定地点。到达目的地之后,员工们都表现很积极,而且很偶秩序,按照先前的分组,很快就开始了植树,有的挖坑,有的植树苗,大家干劲十足,热火朝天,但对待小树苗却时小心翼翼。在整个植树过程中,大家充分享受着植树活动带来的乐趣。虽然在培土,浇水过程中有很多员工被泥土弄花了脸,但大家都毫不在意,依然干劲十足,同心协力,半小时不到,一棵棵树苗就直立起来了!最后,看着春风吹拂着树叶,阳光洒下点点光斑,面对大家自己种下的小树,大家都感到无比开心和成就感,虽然植树有点累,但在大家的脸上看到的都是喜悦。
这次植树由于大家高昂的激情,和一致的团结协作,很快就将所带的树苗植完了,随后在主持人的带动下,开展了《杯水一战》,《你心中的他(她)》等娱乐活动。由于这些活动的娱乐性很高,让大家都乐翻了天。四点钟集体乘车返回。
对于这次植树活动,员工们都觉得意义非常。不但植树造林,美化环境而且加强了员工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员工间的了解,加深了彼此的友谊。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植树及对环境问题和植树知识的宣传,使得大家更加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切实投身“呵护环境”的行动中来,为我们的美好家园“奉献绿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12植树节活动心得个人感悟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又一年的植树节来临,为了增强同学们对植物的一些认识,提高大家对植物的爱护,增强大家对绿化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带动大家对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工商管理系10级物流五、六班团支部于2012年3月11日在怀化市鹤城区石门乡组织班上的先锋队员开展了围绕以“赏田园风光,学植树常识”为主题的植树节活动。本次先锋队员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经过本次活动,提高了同学们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力。我们不仅仅提高了大家对义务植树的意识,提高了大家爱护花木、珍惜绿色的职责心,做到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在活动中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让同学们进取投入到环保行动中,把植树理念、绿色文化了解的更透彻,从而影响身边的其他人甚至整个社会。
经过本次活动,增强了我们的环保意识,在植树节的活动中走出了课堂,走进大自然,在自然中学习,了解绿色知识,增加了对植物生长的了解,从而期待以到达为班级、学校、社会增添绿色,净化、美化环境的目的。我们欣赏田园风光,融入大自然,体味田园乐趣,将书本知识用到实践中,这种感觉是很幸福的,以后我们将把这种乐趣带给更多的人。
在本次活动的组织中,也存着一些的不足。活动前,有些细节研究得不是很周到,譬如带上酒精,创可贴这些药物,以备不时之需。犯错误并不可怕,毕竟在大学,就是一个改正错误,塑造学生自我的过程,若是什么都懂,什么都会,那岂不是失去了读大学的意义?在有不足之后,我们必须要学会总结,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12植树节活动心得个人感悟四今天是植树节,很多人都去植树了,植树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绿化,保护环境,但是单凭植树节植树就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吗?我们要做的还不止这些。
朋友你去过云南吗?那里的天空高远深旷,明净亮丽,蓝蓝的天,洁白的云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朋友你去过江南的水乡吗?那里的空气是那样的清新,深呼一口气你会感到无比的舒畅,小桥流水追随着你的足迹,水是那样的洁净,你可以清晰的看见水底的沙石。而在淄博却不能看到过这样如画一般的风景,我多么希望我们淄博也能随处可见亮丽的风景呀!这时我就想大声疾呼:让我们共同保护环境吧!
我们的城市是一座老工业城市,每天大大小小的工厂排放着各种烟气,污染着我们的空气环境,危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连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都保护不了,我们还在拼命忙些什么?有什么比健康还重要呢?
我很茫然,我们既然能在垃圾堆、废弃地上创造出奇迹,把城市建设这么好,经济发展这么迅速,我们为什么不能保护好环境呢?难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不能兼得?不是的,我们完全有能力改善环境,只是还缺少一些行动,这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虽然我们不能阻止汽车尾气的排放,不能让那些工厂不再污染空气,但是我们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倡导绿色出行,带动身边人一起保护环境,将我们的环保热情汇集,同样会产生无穷大的力量。
携起手来,让我们象爱自己的家一样,爱我们的城市,让我们的城市环境更美好!
312植树节活动心得个人感悟五我们土木系青年志愿者协会秉承传统,开展了一次植树活动。这次活动以绿化地球,贡献社会,学习雷锋,丰富大学生活为目的,在四美塘公园举行。参与此次活动的除土木系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外,还有我校义务助学社及机械系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学生。
3月12日早上7:20,所有参与者在校门口集合,休整过后大家坐上开往四美塘公园的大巴车。到达四美塘公园后,所有参与者首先进行游园活动。在春风拂面、柳枝依依的四美塘公园游湖、泛舟,享受融融春光。
游园后所有成员在10:30重新集聚,并分成五人的植树小组,以组为单位开始植树活动。同学们各自分工,有人到指定地点挑选自我心仪的树种并由两个人一齐搬运到植树点,有人帮同伴拿铁锹,一切准备就绪大家开始热火朝天的干活。由女生扶住树苗,男生用铁锹挖除杂草和泥土,并将挖起的泥土堆在一边,忙得不亦乐乎,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笑容。植完树后,每人将自我写的祝福卡片挂在树上,并合影留念。
植完树后,大家围坐在一块,一齐玩一些健康趣味的游戏,气氛十分愉悦,最终在午时3点半左右离开四美塘公园安全返校。
这次活动是土木工程系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学来主办的第一次大型校外活动,并且有义务助学社和机械系青年志愿者协会参与。经过这次活动,大大促进了社团与社团间的交流、合作与沟通,同时也增进了社团内?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毕嗷ブ涞牧私猓徊酵沤崃宋颐峭聊鞠登嗄曛驹刚咝岬牧α浚俳嵋院蟮姆⒄埂?/p>这次活动在响应“向雷锋学习”的号召下进取展开,充分展现了我们作为新世纪大学生,努力回报社会、贡献社会、美化地球的一面。虽然只是几个人共植一棵树,虽然所做的这些对社会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当我们看见自我亲手种下的树就在那里,想象着有一天它会长大时,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这也是对我们大学生本身整体素质的一种培养。
篇11
在学完SEFC1ALesson50AbrahamLincoln后,问学生Whywas崐Lincolnconcideredasoneofthegreatestpresidentsinthe崐world?学生总结了林肯一生为废除奴隶制度所做的一切。以后我又继续崐让学生讨论WhatkindoflifedidLincolnliveasayoungman?学生崐便概括出他家境贫寒,但他能克服困难,一边在父亲的农场里干活,一边崐坚持学习。让学生知道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应该坚持学习,应该学习崐林肯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再如在学习完SEFC3ALesson2&3MadameCurie后,我让学生分崐小组讨论。WhatkindofexampledidMadameCuriesettoallthe崐peopleintheworld?学生便说出了以下这些描绘居里夫人的词:
hard-working,devoteallherlifetoscience,
neverloseheart,becarefulinsciencebutbesimpleinlife等,
我趁热打铁,讲述了几个关于其它科学家为人类的科学事业而孜孜不崐倦地探索了一生的故事,学生们很受鼓舞,激发了他们为人类和祖国的未崐来而好好读书的情感。
而在学习SEFC3BLesson65MyTeacher时,我让学生分别讨论崐WhatcanwelearnfromHelenkellerandAnniesullivan?学生很佩崐服海伦的这种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她曾是一个又聋又哑且盲的小崐女孩,生活在永无边际的黑暗之中,但经过顽强的拼搏,克服了常人难以崐想象的困难后,她终于成了一名举世闻名的作家。她不仅是残疾人而且是崐其它一些生活在困境中准备放弃自己人生追求的人学习的楷模。我适时补崐充了阅读材料Helen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学生了解海伦·凯勒对崐光明的向往,对生活无尽的热爱。联系我们生活在一种优越的环境中,更崐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命和时间,而不虚度自己的青春。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崐我及时让学生观看了一些关于残疾人自强不息地学习和工作的录像,特别崐是残疾人运动会上运动员们的那股拼劲更让学生惊叹不已。学生纷纷表示崐要珍惜时间,加倍努力学习,来完善自己。
二、保护环境,拯救地球──我自己该走的路憗
SEFC2AUnit9SavingtheEarth讲到了地球上的土壤正日渐沙漠崐化,空气和水正遭到严重的污染,由于人类只顾眼前利益,捕杀一些珍奇崐动物,于是某些动物也濒临绝迹,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的破坏。根据课文,崐我制作了一个动画──地球在哭泣,并且呈现了许多图片,有的曾是风景崐
洍如画的草原而如今却是戈壁荒滩,有的曾是碧波荡漾而如今却是鱼虾不见崐的死湖等,还有濒临绝种的一些珍稀动植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我们人类崐的生活离不开自然,应保护自然。最后我打出了一条公益广告语“人类的崐最后一滴水便是自己的眼泪。”让学生对保护环境有种紧迫感,又让学生崐分别讨论两个问题。
1.Whatcanwedo,asastudent,toprotecttheearthnow?
2.Supposeyouareateacher,alawyer,amayor,aworker,a崐managerandsoon.Whatwillyoudo20yearslaterasthe崐masterofthe21century?
这样既创设了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欲,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崐了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目的。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人类与崐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做到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崐做起,最后我来了一段作总结:动画呈现美丽的画面,配有动画片中米老崐鼠的讲话“Weshouldtryourbesttomaketheworldmoreand崐morebeautiful,toletthefishswimintheclearwaterfreely,
toletthebirdsflyinthefreshairhappily,toletvarious崐flowersandtreesgrowhereandthere."这样学生既受到了思想教育,崐又受到了美的陶冶。
SEFC1ALesson28TheGreenHillofTansa.讲的是植树造林的崐重要性,于是我结合1998年夏季那场全国性的特大洪涝灾害,谈到了绿化崐的功绩不在今明,而在千秋,让学生都争做绿化和保护环境的卫士。学生崐从课本上又发散性思维,想到了我自己该怎样走路?同学们提出要多植树崐来保护环境,还提出要抵制那些用上好木材制成的生日贺卡和新年贺卡等。
三、优良素质,良好习惯───我从现在就走的路憗
学完SEFCBook2ANoSmoking这一单元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崐Whichteacherdoyouknowsmokes?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又问崐Shallwelearnfromhim?他们齐声答“No”,我又问Howto崐encourageMr**tostopsmoking?学生积极主动地找出了课文中的重崐点。
1.Smokingisbadforyourhealth.
2.Smokingcostsyoualotofmoney.
3.Itmakesyourclothessmelly.
4.Youwillhaveyellowfingersandteeth.
又有学生补充说
Smokinghasbadeffectonyourfamily等,这样,既在热烈的气崐氛中进行了口语的锻炼,课本知识的学习,又让学生注意到了吸烟的危害,崐自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篇12
环保-----这个全世界为之关注的话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xx总书记在党的“七一”讲话中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关的生态和环境中生活和工作……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 然而,什么是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全国政协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问题的一个重要议题。有这样一组令人痛惜的数字:我国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许多河流开发利用率超过国际30%的生态警戒线。XX年国家环保总局统计的340个城市中,严重污染的91个,占27%。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08%。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7万多平方公里。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人类滥用改变自然的力量,无节制地挥霍着自然资源。水土流失、山洪暴发、土地沙化和环境污染种种严重生态危机频繁凸现,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社会的一种沉重惩罚。无数的自然灾害告诉我们:如果人类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无节制地破坏环境,必然会丧失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使发展最终失去意义。具体到一个地区又应该怎样保护环境?作为大学生又该为环境保护做些怎样切实有效的贡献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实践小组于7月28日赴杭州东明山举行了以“走进环保”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辅导员高飞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举行了一次登山活动。但是这次出发.我们带着问题,一起登上了杭州东明山。第一次亲临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洗礼,感受城市公园和野生公园的区别。那里是没有废气污染,没有噪音污染的大自然。越近山腰,空气越新鲜,于是,同学们的兴致也越来越高。但是后来,一场阵雨不得不让我们取消了越近山顶的念头,只能被迫选择返回山脚。男生们把雨伞腾出来给女生,女生们也你让我,我让你,一种同学间相互谦让,相互关心的集体精神在这里取得了良好的体现。
这次登山活动不仅让全体成员全面深入地了解到什么是环境保护,彻底改变了过去认为“保护环境卫生”、“抵制一次性塑料用品,防止白色污染”、“治理工业污染达到了”等就是环境保护的片面认识和错误思想,也增强了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和完善了同学的环保知识,到了让同学们真正“理解环保,支持环保,宣传环保”、真正“走进环保” 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登山活动体现出同学间相互谦让,相互关心的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同学间虚心学习,加深沟通,增进了解,也学到了不少诸如待人接物的交际用语和处理应急事件的社会经验与组织活动能力。
社会实践是艰苦的,但收获是巨大的。
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我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无限回味。更何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阅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篇13
委员会之所以把这次活动的开展地点定在十万大山,是因为我们的春游活动也在此进行。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同学们意识到:无论走到哪里,做何事,都不能忘了保护环境,保持景区的环境卫生,要把新时期的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一名男同学在拾游客留下的垃圾
二、景区背景知识了解
只有了解景区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才能使学雷锋活动更符合实际。
十万大山位于广西上思县,属国家级森林功。该景区是天然氧吧、众多珍贵药材、多种珍奇树种的聚宝盆。景区内有天然药浴池,是人们休闲度假、疗养所在地的不二之选。另外,景区是集休闲娱乐、商务会议等众多活动于一体的重要地点。每年到此旅游、进行商务会议的人络绎不绝。如此重要的景区,环境卫生工作尤显重要。游客在此游玩之后,常把塑料袋、可乐瓶、罐头等丢弃一旁,给十万大山的环境卫生带来了负担。
三、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为了响应刘奇葆书记的“城乡清洁工程”的指示精神,弘扬新时期的雷锋精神。通过本支部的活动与宣传,让人们的焦点聚到我们周边景区的环境卫生上,尽我们的微薄之力,给群众树立一个“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好榜样,把新时期的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四、活动的开展形式和基本情况
支部委员会把同学们分为了七个活动小组,由小组长负责活动的具体开展。每位同学自备环保塑料袋,在进行春游活动时要注意周遭的环境,如发现白色垃圾等,要做好清洁工作,最重要的是不能随地丢垃圾,要做好榜样。另外,好要向周围的游客宣传“城乡清洁工程”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一些保护环境的小常识。
五、活动成果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观察到景区的环境卫生工作还有待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这次我们收集到了很多垃圾,有的是在水中,有的是在山坡上,有的是在走道。此外,这次的活动宣传效果显着,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的认可。大家都意识到:“城乡清洁工程”靠大家。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做何事,都要注意保护周边的环境,关注我们周围的景、景点的环境卫生情况,为大家创造环境优美的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六、体会
(一)“城乡清洁工程”的重要性
这次艰难的爬山之旅宣传环保,宣传“城乡清洁工程”并不是体会到累,让我们更加注意到了“城乡清洁工程”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我们只有一个家,那就是地球。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为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生存基本条件。不管是资源短缺或者是污染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有责任做好“城乡清洁工程”,更有责任做好环境保护。
人们在利用大自然的宝藏,同时也在无形一个重罚是破坏着大自然。可怕的白色污染从城市蔓延到农村,从农村蔓延到了荒野,其蔓延速度实在惊人。白色垃圾不仅污染着大气,也污染了我们的水源。环境污染时时刻刻威胁着哦们的生存和发展。当我们在娱乐室,我们是否真真正正做到:只留下我们的脚印,带走我们的东西呢?环境保护,警钟长鸣!
景区内有很多白色垃圾。看!各式各样的包装袋都有。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团支部成员们明白了:自然有一定的规律与法则,如果我们继续破坏着她,那就会制造出很多不可逆的问题。所以,“城乡清洁工程”和环保非常重要。让我们以大学生应有的实际行动响应“城乡清洁工程”重要指示,关注我们周边景区的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