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毕业实习生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毕业实习生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毕业实习生论文

篇1

2.企事业单位接收实习生的积极性不高,对实习生没有建立完善的实习管理考评制度。

由于缺乏政府立法的约束、政策的优惠和经济方面的补贴,多数企事业单位不愿接收大学生实习,担心影响单位正常运转,增加单位成本负担,增大机密泄露的风险,以及由学生人身安全带来的额外责任。此外,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对实习的学生没有建立实习管理考评制度。既没有设立专业的部门或专人来管理实习的学生,也没有对实习的学生进行实习上岗前相关工作制度、工作技能等的培训,实习过程中没有指定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实习结束后也没有相应的考评。这些导致学生的实习出现种种怪异现象,要么学生成为实习单位的廉价劳动力,要么实习单位给学生指派的工作仅限于杂事,如打扫卫生、复印文件、跑跑腿等,学生根本学不到东西,要么实习单位干脆直接给学生实习鉴定表上盖章,将学生打发走。

3.政府部门对大学生毕业实习没有独立的立法保障

没有明确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在组织大学生实习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也没有切实有效的政策的推动,更没有专门的机构对企事业单位、高校在实习方面各自职责的监督管理。由于我国的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实习重视度不高,因此,当前的大学生实习工作主体承担者是学校。作为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既没有立法的权力,也没有制定政策的权力,因此实习工作难以推展开来。只能是依靠学校上门联系,求爷爷告奶奶,才能安排学生去实习。而学校因为资金有限,对实习的学生在指导、管理、考核上无法面面俱到,导致学生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二、有效控制和提升大学生实习效果的对策

1.政府以立法和制定政策法规等形式为大学生实习提供制度支撑。

首先,为了推动大学生实习,政府要有立法保障。要明确政府、企事业单位、高校在组织大学生实习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规定大学生实习的原则和办法,保障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其次,出台政策保障大学生实习的顺利实施。如成立专门的管理大学生实习的机构,统一负责对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和高校在大学生实习方面的分工合作并对各自的职责进行监督指导。再次,采取有力的经济补偿措施或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主动接收大学生实习,从而改变当前学校追着实习单位转的窘迫现状。例如,政府可以将人事部用于技能培训的专项资金切出一部分专门用于对愿意接收大学生实习的企事业单位的经济补偿,而对不接收大学生实习的企事业单位进行经济处罚,并通过媒体曝光,促使企事业单位主动接收大学生实习。

2.实习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大学生实习管理考核制度。

为有效控制和提升毕业生实习效果,应该转变当前模式,学校不再是大学生实习的主体承担者,而是改由企事业单位来完全主导大学生的实习,形成以企事业单位培训为主体,高校教学为辅助的大学生实习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企业完整的完成对实学生的培训、指导、考核等实习管理工作,从而确保学生的实习取得实效。企事业单位根据业务和规模提供层次不等的实习岗位,每年定期通过本单位的网站、合作院校网站、人力资源网站或媒体招收实习生的消息。学校也可据此灵活安排大学生的实习时间。在实习期间,学生以实习单位员工的身份接受单位的培训,实习单位为学生支付一定的工资,并具体负责学生的日常指导和管理以及实习结束后的考核与评定工作,组织学生的实训工作鉴定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等事宜。学校在此过程中主要是定期跟踪,检验学生实习的效果,与学生进行交流,发现问题,及时与实习单位沟通,向学校反馈以便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设置。

篇2

目前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教学模式是由学校或教师安排,在第七、八学期统一进行,但由于学校扩招、考研、找工作等各方面的影响,教师深深感觉到这种统一的模式已经显示出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2.1就业形势严峻,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精力投入不够

由于大规模招生,现在的大学生供过于求,加上现在90后的大学生个性鲜明,要求较高,导致学生找工作困难,压力增大。特别是一般的普通本科学校,没有专业和重点大学的优势,找工作更加艰难,使得一般高校的毕业生在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期间都忙于找工作,没有精力,也没有心思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甚至会出现有些学生把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当成“副业”,随便应付了事,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教学质量。

2.2学生数量多,企业越来越不愿意接纳大规模的实习队伍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另外由于企业效益、技术安全、生产安全等影响,企业不愿意也没有时间精力接纳毫无实践经验的大规模学生实习。而高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段,如通过各种手段联系企业,缴纳一定的进场费,才得以让学生勉强进场进行短暂的实习,从而导致学生的实习效果不理想。

2.3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脱节

目前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毕业设计是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是毕业实习,两个之间没有联系,导致在毕业实习过程中没有针对性,抓不到重点,因为学生在实习时还没有进行毕业设计,所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可能应用不到毕业设计中,而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实习过程中又没有重点去研究,这样就导致毕业实习的目标不明确,效果难以保证,影响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从而也对将来的工作方向带来了不利影响。

3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及就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探讨

3.1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就业工作的有序进行。由于现在企业招聘时间提前,一般在第七学期期中就开始招聘工作,所以人才培养方案要进行完善,将基础课和主要专业课在前三学年尽量紧凑安排,适当减少第四学年的专业课程,在第七学期十月一号前完成所有课程的授课。在第七学期的后半学期到第八学期开学期间以利于学生集中进行招聘就业工作,并在这段时间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明确毕业设计要求,第八学期开始就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这样安排不仅能够保证课堂的上课质量,也能保证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效果,从而保证学生能够优质就业。

3.2建立双导师制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根据学生的兴趣及就业方向和企业的实际需要拟定毕业设计题目,之后根据毕业设计题目选择实习单位,并聘请该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的导师,与教师一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另外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参与企业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工作,能够为学生建立强烈的成就感,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有信心。

3.3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就业方向一体化

如果毕业设计内容与就业方向不一致,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有可能对就业和未来的工作没有应用价值,导致就业时专业不对口,而如果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方向选定了毕业设计题目,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内容不融合,也会导致学生就业时以致将来工作的不顺利,所以要将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就业一体化,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实习意向及企业的需求拟定毕业设计题目,要求实习和设计必须在同一个地点完成,一边实习一边做设计,一边了解企业的需求,累积就业实践经验,引导学生以就业为目标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将毕业设计与实习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使毕业设计内容丰富,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保证学生的就业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

3.4提供心理辅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思维活跃,勇于表现自我,敢于竞争,但心理抗挫能力弱,心理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特别是在临近毕业期间,学业的压力、工作的压力给他们带来不良的心态,所以要在第四学年相应的开展学生心理辅导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建立自信,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就业。

篇3

 

1.1调查对象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4月在4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实习的本科生52人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在医学院校学习医学知识3年或者4年,最后一年在临床实习中需撰写毕业论文的本科生;(2)被调查时正在从事医学院校临床实习;(3)愿意参与本项调查。其中男2人,女50人;年龄22-25(23.2±0.8)岁。专业:护理专业33人,占63.5%,其他专业19人,占36.5%。实习医院等级:三级医院42人,占80.1%,二级医院10人,占19.2%。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1.2.1通过参考有关文献及与本科生座谈资料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包括四个部分:①本科生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专业及实习医院。②学生所属院校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所做工作、实际效果与学生对学校的期盼。③实习医院对毕业生论文撰写的影响以及实习生对医院的期盼。④学生对撰写论文的认识以及实际撰写论文的能力。问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多选题2题,有专门标注。

 

1.2.2由调查者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并逐条讲解调查内容,让他们在充分理解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填写,填写完毕后调查者逐项检查,确认没有遗漏后回收。共发放调查问卷52份,回收52份,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

 

调查所得资料用Microsoft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与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得知,影响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2.1学校方面本次调查显示:①82.7%的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论文撰写方面的课程,但有63.5%的学生认为院校开设的此类课程少。②在实用性方面,有65.4%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对实际论文撰写的帮助不大,只是知道了论文的撰写格式。③只有7.7%的学生掌握了数据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方面的知识。因此,学生希望学校做如下改进工作:①学校在优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建议提高教师授课技巧。如在学习统计学课程时,老师应侧重实际应用方面的讲解,教会学生不同的数据资料该用哪种相对应的统计方法?具体意义是什么?②在撰写论文实际需要的能力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论文选题的指导,以纠正在以往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选题过大、查新不准、设计不够科学等问题[2]。③笔者建议学校安排学生参加论文撰写讲座和模拟演练。

 

2.2实习医院方面

 

2.2.1指导老师本次调查表2显示:①86.6%认为医院非常有必要为实习生提供论文指导老师。②80.8%表示需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这说明了医院提供论文指导老师对实习生毕业论文撰写的重要性,这与某些文章的见解相一致[3]。

 

2.2.2实习科室的合理安排调查显示:①73.1%的学生认为进入临床实习初期即要求学生确定论文题目感到迷茫。②82.7%认为医院实习科室的安排对论文定题有影响。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学校纯理论性教育与临床实践有一定的差距所致,实习医院可以在统一安排科室轮转的基础上增加一点学生的自主性。比如在接近论文选题那段时间,通过让实习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科室进行2-4周的专科实习,配合临床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进一步熟悉该专科,了解本专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增加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兴趣,以明确毕业论文撰写的方向。另外,还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实习医院举办的论文撰写相关讲座、论文汇报会和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会等,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实习医院部分科研工作。

 

2.3学生个人方面调查显示:①只有26.9%对撰写论文感兴趣。②53.8%觉得撰写论文非常难,30.8%不知道论文的选题,觉得无从下手。③有40.4%的本科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统计分析。笔者建议:学生在大学三年级起可以梳理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专科,着重了解和掌握该专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便为最后一年临床实习毕业论文定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早期就应勤观察、勤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以便早日选好、选对论文题目;并充分利用实习医院现有的资源,例如临床指导老师、医院的图书馆等,要积极主动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得到老师的指导,使大家不再感到撰写论文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3小结

 

篇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产业化、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尤其是高等教育市场化、产业化特征日趋明显,大学毕业生这种高等教育的特殊“产品”已成为人才市场交换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目前的高师毕业生就业市场已是比较规范、成形、完善的市场,以普通高师院校师范毕业生的市场营销为切入点,研究大学生就业工作,无论对于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还是整个高等教育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普通高师院校的学生就业工作身负三重压力。首先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压力。由于“产品”定位不准确,一些专业的毕业生已不适应市场需求,不能实现“市场销售”,给学校的“扩大再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竣的挑战;其次是产业结构调整及高校扩招的影响,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失衡,很多专业需求市场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迅速突破供需平衡而进入了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导致就业市场开发和毕业生行销异常艰难;再次是高校间行业竞争的压力,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特征使兄弟高师院校成为了竞争对手,他们不得不直面兄弟院校的竞争而采取相应的策略。普通高师院校应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研究作为重要课题,遵循市场规律,在产品策略、目标市场开发与行业竞争、毕业生行销战术方面,研究并采取适合本校的市场营销策略,以期扩大学生就业市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实现毕业生人业匹配,推动学校的发展。

一、产品策略

产品是营销活动的中间媒体,通过它才能使供需双方实现交换的目标。产品策略是其它市场营销策略的基础,是市场营销诸链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只有制定科学的、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产品策略,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实现交换目标。毕业生是高校培养造就出来的就业市场上的特殊产品,要达到充分就业,实现产品销售最大化的目标,高师院校必须依据师范生就业市场的需求、高校的办学实力以及学生的质量,科学务实地进行产品定位,并全力打造富有特色的品牌。

1.毕业生产品定位准确。毕业生产品定位是指高校根据就业市场上高校间的竞争状况,针对市场对毕业生某些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确定其自身市场空间的定位,并全力打造富有竞争力的、与众不同的、个性鲜明的产品。就业市场产品定位的实质就是高校依据市场需求、竞争对手情况、学校办学实力以及学生素质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实施毕业生培养模式。它渗透于高校的教学、管理、服务、指导等各环节工作之中,直接决定和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流向。高校产品定位准确与否,决定着其毕业生的市场占有率和就业工作的成败。普通高师院校要做到产品定位准确,可采取以下方法:第一,避强定位。产品模式尽量不与强势对手产品相重合,避免与强大对手直接竞争市场的产品定位方式,这是实力稍逊的竞争者惯常采取的产品定位方法。就当前的本科师范生就业市场而言,可细分为高等教育、出国学习、考取研究生、基础教育等市场。大部分普通高师院校应将核心产品定位于主要面向基础教育市场,培养基础教育人才,兼顾其它领域市场需求。因为高师院校之中,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和部分发展较快的高师院校办学实力雄厚、学生素质较高、市场占有层面较宽,绝大多数毕业生都流入高教、留学生、研究生市场,作为普通高师院校将毕业生定位于为基础教育培养人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第二,迎头定位。与就业市场上居主导地位或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确定相近或相同的产品模式,这是一种与竞争对手针锋相对的定位方式。选择迎头定位的高师院校凭借高速发展的势头、较强的办学实力、优越的办学条件,使毕业生有较广的就业空间、较强的竞争能力。采取这种定位方式,部分高师院校便可与部属师大争夺市场,许多后劲较足的高师院校可与传统强势学校在某一市场领域一比高低。迎头定位不但使毕业生在重合市场中抢占一定份额,更为学校带来较好的社会影响,进而拉动整个就业市场。第三,重新定位。根据就业市场情况和学校办学实力,对销路差的毕业生培养模式进行重新构建和选择。就业市场需求千变万化,毕业生培养模式也应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普通高师院校要善于利用规模小、转向快的优势,随时根据市场变化重新选择产品模式,在变化中求生存、求发展。如,普通高师院校若能根据目前就业市场中职教、小教、特教的较大需求,及时进行教学改革、调整教育目标,就会在就业市场竞争中抢占十分有利的地位。

2.品牌策略的实施。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了一倍,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从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的跨越,与之相适应的是人才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市场的变化反作用于高等教育的直接体现就是高校间竞争由过去间接的规模竞争转为现今直接的品牌竞争。因此,高校在教育教学中要树立品牌意识。品牌营销是市场营销的最高阶段,是差异性营销的典型应用,是通过发挥品牌的识别、衡量、控制市场、促销、增值等功能,达到最大限度占有市场的目的。在当前的感性消费时代,商品及其营销必须具有与众不同的优良品质,并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才能体现出用户的消费价值。尽管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教师的专门化程度越来越高,各校学生的差异性日益缩小,但如果高师院校加强教育教学,突出办学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职业基本技能,特别是注重锻炼和提高学生从教技能这一核心竞争力,同时强化自身的就业市场服务,加强舆论的宣传力度,使毕业生体现出“你无我有,你有我强”的特点,就会在高师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得到积极的社会影响,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如东北某省属师范大学就是以“学生专业思想牢固、从教能力强、普通话标准,学校就业市场服务到位”为特点,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在基础教育市场占得了先机。

二、市场开发与行业竞争策略

市场策略包含市场开发策略和行业竞争策略,它是从用户的需求特点和行业市场分析两方面获取信息后,各高校采取的市场开发和行业市场竞争的方式和方法。

1.市场开发策略。大学毕业生市场开发,通常指毕业生就业地域和就业单位的选择或争夺。普通高师院校常用的市场开发策略有以下三种:第一,冷点入市。在就业市场开发中,学校选择冷点市场作为市场开发工作的突破口。《老子》认为:“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普通高师院校在重点市场开发上应审时度势,避实就虚,寻找未满足和难以满足的市场需求,尽量选择远离与强势竞争对手直接竞争的冷点入市。在地域和用人单位选择上,应避开重点师范大学关注的大城市和热点地区,转为选择中小城市或乡村地域,形成自己的市场。第二,弱点入市。指高校选择弱点市场作为市场开发的突破口。对于发展后劲足、质量好、学生特色突出的高校,可根据市场特点,同时依托优秀毕业生的竞争力和强有力的就业工作队伍及推荐手段与较强的对手竞争,以己之长,攻彼之短,针锋相对,在面对面的竞争中获胜。如东北的普通高师院校的生源多来自本地区,在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和教师的外在条件(如身高、形象等)方面可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其它的高师院校甚至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毕业生望尘莫及的,而用人单位恰恰对此最为关注和欣赏。因此,学校应注重开发利用这种优势,瞄准对手的弱点,市场竞争则胜券在握。第三,盲点入市。指高校在就业市场争夺中选择由于某些对手自身缺陷因素而留下来的市场空间作为市场开发的突破口。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高校,可灵活机动,穷则思变,正所谓“变则通,通则久”,在细分的大市场中寻找盲点和间隙,拓展自己的市场空间,使被动的局面有所转机。强势高校的市场开发往往重视城市中心而忽略城郊,重视重点学校而忽视普通学校,重视高校、中学教育市场开发而忽视职教、特教、小学教育市场开发……而这些恰好都可为普通高师院校市场开发所利用。

2.行业竞争战略。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师范生就业市场不仅仅是供需双方的舞台,更是高师院校彼此间没有硝烟的战场,行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采取何种竞争战略是高师院校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在就业市场中,若想抢得“商机”,可采取以下几种竞争战略。第一,联盟。市场竞争中无法战胜对手时,与其共同开发或争夺市场,共享打开或占领市场所带来的利益。普通高师院校在就业市场中既被六所部属师范大学所“压迫”,又有百余所兄弟院校与之“挤抢”,“挤压”状态下独自开发和争夺市场难度较大,可采取与竞争对手结盟的方式,联手营造大的就业市场,市场蛋糕越大,每个成员得到的利益份额就越多。“东北高师院校就业协作体”就是这一策略实际应用的典型范例。东北27所高师院校,以东北师范大学为龙头,以“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建、品牌共创”为原则,以充分发挥东北区域规模优势,建设以东北高师院校联合洽谈会为标志的全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大、占有市场份额最大的国内知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教师品牌市场为目标,“合纵联横”,形成了全国最具影响的师范生就业市场。目前该市场运行良好,成员得到了相应的利益。第二,跟随。弱势院校利用与强势学校毗邻的地域、相似的培养模式、相近的学生类型的特点,通过跟随强势的近邻院校,在强势学校所影响和占有的市场中赢得部分利益份额。东北地区较好的地方高师院校可以在东北师范大学占领的就业市场中获得利益;西北地区的高师院校可尝试在陕西师范大学占领的市场中有所作为;华北地区高师院校应在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就业市场中有所斩获。第三,跟进。指强势竞争者对弱势竞争者开发的市场迅速介入,一举占领大部分市场份额。各高校利用自身的优势,来进行对比营销,使竞争结果有利于本方。此策略方法看似市场的“大鱼吃小鱼”策略,实则增加了快鱼吃慢鱼的成份,是强势学校在弱势高校打开的市场尚未筑成市场防御堡垒之时,将开放性的市场据为己有,并赢得一定时间的垄断。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孙子•虚实篇》)。这种策略以获取对方信息快、反应行动快为前提。第四,集中一点。竞争者集中优势力量,在短期内针对某一代表性和具有影响力的市场采取行动,占领市场,从而达到效果扩散,扩大社会影响的目的。高师院校开发市场时,可选取某一地域内知名度高、代表性强的城镇或单位,选派优秀毕业生,积极运作,以优秀的毕业生和一流的就业市场服务,打败其他竞争者,提高自己品牌的知名度,并以点带面,扩大影响,形成区域需求市场。第五,渗透。弱势竞争者利用强势竞争者的市场和产品边缘重合,逐步扩大重合市场占有空间的营销策略就是渗透营销。毕业生就业市场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具体方法:一是采取“特洛伊木马”战法(源自古希腊《荷马史诗》),使市场占有逐步由边缘向中心进行渗入和挤压,最后打入或占领中心市场;二是精品打入,指面对一些新的尚未开发的就业市场,着力推荐优秀毕业生,树立学校的品牌,通过优秀毕业生的突出表现,推动该地区的市场需求。第六,拉销。以市场需求推动市场营销的战略,它是与推销相对的一种营销方式。鉴于用户对推销有防御排斥心理,因此,拉销战略可以使用户由被动的接受服务与推销转为由用户主动购买产品和接受服务。此战略中,高校应把握好两点:一是高校必须重视用广告效应激发用人单位选聘意愿,形成思维定势,主动索求毕业生,以此加大用人单位对学校的信赖,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二是必须疏通营销渠道,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实施区域性营销制度,以人(或机构)在人事、地域情况了解、沟通等方面的优势拉动市场,并逐渐形成非强制性的垄断市场。

三、促销战术

信息社会的到来正逐步改变传统市场营销理念,高校在就业市场的争夺战中也应顺应时代的需要和变化,在完全竞争毕业生就业市场中推行个性化的营销战术,在这场战争中,高校能否运用行之有效的营销战术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就业市场就成为关键的环节。

1.区隔式营销。通过细分市场,针对需求者的不同要求而进行的专向化营销。师范生就业市场中的区隔式营销应用很广,毕业生的文化营销,就是根据地域文化背景的差异而采取的区隔式营销。大连是审美文化发达的城市,向该地区需求单位推荐外在形象(如身高、外貌、气质)等较好的师范毕业生容易取得成功;华北地区民风质朴,各用人单位青睐朴实无华的毕业生;上海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化大都市,有外语特长的学生将在该地区招聘中占有先机。区隔式营销还表现在高校对不同层次的需求单位采取不同的推荐形式,按层次高低可依次采取橱窗模特式(拔尖人才展示)、精品屋式(“群英会”展示)、超市式(大众化市场)的不同方式。这些推荐方法因人而定,各具特色,充分利用了人才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原理,大大提高学生的签约率。

2.广域营销。所谓广域营销是指扩大营销范围,争取游离用户和被动用户的方法。就业市场的广域营销主要采取随机营销和网络营销。如学校组成多个就业小组到全国各地的用人单位宣传学校的办学成果,扩大学校的影响,争取和吸引用户;学生通过自荐、亲友引荐等多种方式寻求市场;学校和学生可借助网络的时空拓展性、信息容量大、时效性和交互性强等特点,在学校网上推荐优秀毕业生。学生上网求职,这是一个便捷、廉价、有远大发展前途的就业途径。

3.连带营销。指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毕业生采取“捆绑式”搭配的方法推荐给用人单位。现实可行的方法有三个:一是将脱销专业的毕业生与滞销专业的毕业生相搭配推荐给用人单位;二是将优秀毕业生与普通毕业生搭配推荐给用人单位;三是将具有某种特殊关系的学生(如恋爱关系)一同推荐给用人单位。

4.情感促销。以善待、关注、信任、帮助用户的行动换得用人单位对学校的信赖和对毕业生选用的忠诚的促销方法。“攻城,攻心为上”,师范生就业工作不仅要以质服人,更要以情感人。高校工作人员要善于利用情感上的沟通,拉近与用人单位的情感距离,使用人单位产生晕轮效应和马太效应,使高校在市场争夺中获利。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可广泛运用,比如,对用人单位选聘代表的热情接待;注重与用人单位间的日常工作交流和往来;新年、教师节的信函问候;高校向所在地域用人单位推荐学生时所打出的“老乡牌”等等。

5.互动营销。由面向广域市场需要的单向大众化生产转变成有用户直接参与的共同制造产品的营销方式。这种方式适应了需求分化的潮流,产品能够极大地满足客户的多样化的需求,形成供需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体化关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高技术的信息条件下,互动营销方式会越来越普遍应用于高校就业工作,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也会从被动地适应市场需要转向用人单位与学校双方联手共同创造市场。师范生就业市场的互动营销可采取如下方式进行:第一,请需求单位的基础教育专家入大学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渗透教育理念、介绍教育形势,指出教育发展趋势,以此使学生明确基础教育市场对他们的要求,增强学生努力的方向性。每所高校如能邀请各专业的基础教育名师作为客座教师,无疑会对学生的培养及其就业具有较大帮助。第二,建立就业基地。利用业务上的伙伴关系,由需求单位利用学生假日、实习等对学生进行直接的阶段性培养,有助于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增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了解,增加毕业生需求量,从而成为学校稳定的用人单位。第三,建立毕业生工作情况信息沟通与反馈系统,不断从用人单位获得毕业生评价反馈信息,以此为鉴,不断调整大学教学目标。该方式有助于促进供需双方的了解,有助于供需双方的长期合作。第四,供需双方签订协议,按需求单位要求定向培养学生。切实做到依用人单位的需求“量身定制”,创造专业品牌,创造多个稳定的就业市场。总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是一个充满竞争、充满挑战的市场,也是一个遵循市场规律的特殊市场,毕业生市场营销已经作用并影响着高校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就业工作策略、就业市场开发策略、行业竞争策略。高校应树立全新的就业工作理念,不断研究和探索就业市场营销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就业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毕业生人业匹配,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推动学校的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柴宇球.谋略库[M].北京:蓝天出版社.1996.

〔2〕王方华.市场营销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3〕郑晓明.就业工作谋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0(6).

〔4〕张文贤.市场营销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篇5

本次调查显示,1996年,此项工作已在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试行。其中,全面实施的有17个省、市,占67%。在全面实施和部分地区实施的省、市中,最早的开始于1979年,至1996年平均实施年限为6、7年。实施考试第一年学生人数每省平均数为11.73万人,覆盖面为34.1%;至1996年,参加考试体育的学生人数每省平均数为40.0万人,覆盖面为84.6%;至1996年,累计参加考试体育的学生人数约1870.4万人,占初中毕业参加升学考试学生总人数的73.3%。

调查显示,凡是能全面实施的地区,都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各级、各部门领导重视、支持,思想比较统一。(2)具备一定的师资、场地、器材条件,交通较为便利。(3)组织管理工作得力,考务工作规范,各业务部门相互协作,团结一致。

二、关于考试体育的作用和社会影响

经过多年努力,考试体育已逐步成为各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举措。

1.全面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和机能,增强了学生体质。

有关省、市(60%)对高一级学校新生身体素质和机能的调查表明,考试体育实施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为高一级学校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考试体育已成为一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手段。

作为一种考试制度,考试体育实施后,其积极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引起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本人对体育的高度重视,促进了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考试体育日益成为一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手段,凡是实行考试体育的地区和学校,即使在紧张的复习考试期间,也不会擅自停止体育课,学生也会抽出一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体育用品脱销的情况。

3.考试体育越来越被社会认可和接受,同时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

在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前景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的大环境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也倍受注目,这就形成了社会、家庭、学校都来关心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的良好气氛。考试体育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步被社会理解、认可和接受。1993年广东省的一项社会调查表明,97%的各界人士赞成考试体育。

4.改善了学校体育条件。

考试体育使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一定提高,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体育教学时间得到充分保证;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大大增加,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得到普遍改善。1992年浙江省湖州市用于改善体育器材的经费达21.5万元。

三、关于考试体育的管理工作

为了保证考试体育的顺利进行,各省、市分别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一整套符合各省、市实际,易于操作,可量化,且较为科学严密的考试体育办法已基本建立,考试体育已初步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度,基本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

1.凡实施考试体育的省、市在当地行政领导的重视和具体指导下,教育系统内部有关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建立了系统的考试体育实施、管理和监督办法。各地在考试体育的实施过程中均有体卫、基教、职教、招办、纪检、监察乃至公安武警等部门参与。

2.为保证考试体育充分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成绩,提高考试的信度,各地均在考前进行了严格的业务培训和考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3.在项目选择方面,各地遵循的原则是:(1)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项目。(2)可量化、易于操作的项目。(3)针对当前学生体质健康薄弱环节,如耐力素质差、心血管机能弱等特点。这大大增强了考试体育的适应性、针对性和规范化程度。

4.对于有残疾和有病的学生,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都制定了相当的免考、缓考及补考办法。对于免考学生分别给予40~50%的补偿分。

5.为保证考试体育的权威性、严肃性,各地严密考场制度,严肃考场纪律,严格监督检查,基本杜绝了考场作弊事件的发生。同时,正是考场制度的完善,在发生个别作弊事件时都能及时发现,迅速处理,不留后患。

篇6

原培养方案中生产实习设置在本科的第7学期,毕业设计设置在第8学期,两个实践环节互不干涉。电类专业本科的生产实习基本都设置为4周,4周的实了参观以外就是安置到实习单位现场实习。而毕业设计在第8学期,共16周。学生每年3月份开学开始选毕业设计题目,这与就业产生冲突。面对此问题,针对电类专业应用型本科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特点,把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整合起来,让学生在第7学期生产实习阶段把毕业设计题目就确定下来,让学生在实习中带着毕业设计任务去实习,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实习的兴趣和目的性。在这样背景下,我们提出将电类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整合优化的培养模式,结合相应教研课题,对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整合模式进行了探索,具体如下。

(1)以集中和分散的方式进行生产实习。目前,生产实习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集中实习方式,就是针对还没有联系到实习单位或者还没有签约工作单位的这部分学生,这部分学生由系里相关指导老师带领到事先联系好的实习单位去实习,目前这种实习的学生相对较多。另一种方式是分散实习方式,就是个别学生已经和联系好的实习单位签订了顶岗实习协议,对于这部分学生,学院给与充分支持。学校指导老师和企业工程师可以共同作为毕业设计的指导者,学校老师可以作为理论指导者,企业工程师可以作为实践指导者,这种方式较好地将教学和生产有机结合。

(2)以就业为导向,在实习单位确定毕业设计题目。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到相关企、事业以及科研院所联系实习单位。支持学生在实习期间到这些实习单位进行现场实习或短期培训,以增强实习的针对性。为学生的顶岗实习项目和毕业设计题目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结合创造有利条件。在实习中,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现场兼职指导老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或参与开发相关项目,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这种“准就业”的角色认清自己到底适合什么工作,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实习方式充分结合就业岗位的要求,也为就业奠定了基础。

(3)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现毕业设计选题。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技能和综合技术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经过探索研究和实践发现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是整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模式之一,将毕业设计的选题设置到生产实习中,让学生去思考、挖掘要解决的实践问题,提出操作性和实践性可行的毕业设计题目。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尽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同时也可实现校企双赢,提升合作层次。

(4)紧密结合教师科研,真题真做确定毕业设计。结合教师科研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更具有实践性和设计背景意义。通过教师科研可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适应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热情。若这些课题来自企业生产实际,实战性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学生会产生极大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5)由学生自己申报设计题目。这些题目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及预就业岗位选择,因而设计热情会更为高涨,能促使学生主动接触社会,提高社会交往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自主择业能力,为其顺利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3整合模式的实践

整合方案与传统独立教学模式并不冲突,实际上这两个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有很多共性,而且相辅相成。我们通过灵活的教学安排,两个方案进行并存。整合之后,毕业设计布置任务提前到第7学期,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一同进行。实践表明生产实习可以为毕业设计收集必要的资料,在企业中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比在校内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有更加丰富的体会,写出的论文内容更加实际,有企业的监管,毕业设计的质量有了保证。学生无需分心考虑就业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完成并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同时,也缓解了毕业设计与就业时间冲突的局面,有利于学生适应不断提前的就业现状,有利于学生主动、顺利地进入人才市场。本文提出的整合模式解决了传统模式(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分开进行)的僵化和古板,其强调的是将二者互相渗透和积极融合。在两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共同点、相容性的基础上,将它们的教学活动变成一个综合性的教学环节来开展。使其相同或相似的过程、角色重叠或重合的部分,在时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让两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都能够实现或更优。本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两个专业已与摩托罗拉工程学院、北京图灵开物、大连东软培训中心等多家单位合作,建立了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实现了校企合作。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联合办学为载体,搭建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目前,签署了13份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及建设协议书,与实习基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我们让学生在校内实习基地中完成创新、创业及工程过程,让学生完成从立项到产品推向市场的全过程。目前已经组织了两届的部分学生到相关企业去实习,在企业实习的同时做毕业设计通过初步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篇7

1、财经类专业学生在银行实习主要涉及以下内容:首先,大多数毕业生到银行实习,会接触到公司银行客户经理助理岗位:协助客户经理完成客户拓展、维护等系列工作;做好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及归档工作;撰写调研报告,完成相应业务指标;其次就是个人银行客户经理助理岗位:客户提供存款、贷款、代销基金、国债、保险等理财产品和服务;为个人客户提供各种财务分析或投资建议,销售理财计划及投资性产品;负责拓展个人客户、推动与客户在各项业务上的深度合作;对个人信贷业务进行调查、初审,防范信贷风险,等等。通过对近两年银行岗位实习生的调查,我们发现,虽然学生接触到了以上岗位,但是对于一名还未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想要胜任这些银行专业岗位,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很多实习生实际上只是在大厅做一些基本的助理工作,像文件的整理、分类,例行的各项电话通知,撰写会议记录等等,学生的实习效果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

2、经过调研和梳理,我们总结了学生在银行各岗位实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问题一:业务接触面窄,学习机会少笔者走访了本市的几家银行实习单位,了解实习生工作的情况。一般来说,因实习生实习时间短,能力有限,一般银行不愿意让他们接触太多的业务,即使接触与专业相关的业务,银行也会限制他们接触业务的类型和数量,以免犯错给银行带来麻烦,增加工作量。即便有些岗位会有很多业务往来,并有固定的在职银行职员教授基本知识,实习生也只能在“师傅”有空闲的时候请教问题,“师傅”教授的问题涉及的方面很多,加上银行业务繁忙,留给实习生反应消化的时间很少,实习生上手很难。问题二:岗位与所学专业关联度低大学生实习的目标之一就是加深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如果实习岗位与专业的知识脱节,可能会影响实习效果和意义。通过调查大四毕业生在银行的实习情况,我们发现,大堂经理助理岗位的专业相关性较其他岗位是很低的。这种问题的后果就是一些学生发现与所学专业不一致而放弃实习机会。还有同学对大堂经理助理岗位做的杂事小事不屑一顾,认为过于简单,与学校学的知识无关,所以心理接受度不高。问题三:出于种种原因,实习生怯于学习请教许多大学生到银行实习,是抱着去真正了解银行组织构架、管理模式、业务范围等态度的。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发现得到的银行业务学习不够系统,再加上较少实战,故各项业务知识较为零散不够扎实,无法独立拓展客户。此外除与组长和“师傅”交流学习较多以外,与其他行员交流机会较少,学生自己又不会主动寻找交流机会、怯于学习请教。加之银行通常对实习生要求教高,这就导致了实习生在实习时感觉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觉得离银行要求还有很远距离,从而影响了实习的积极性。问题四:日工作时间长,薪酬较低,影响学生实习积极性通过对实习生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实习生不适应实习中巨大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过长的问题。由于工作地点常常与学校距离较远,而实习生们又要和正式员工一样在8点前准时到岗,这就意味着有的学生必须四五点钟起床,开始一整天的奔波。但是相对于正式员工,实习生的工资大多在每月1000元左右,甚至无法满足实习生实习期间的路费和伙食费,很多实习生因为不能适应这种辛苦而低薪的生活,提前结束了她们的银行实习。

三、解决毕业生实习困境的方法和建议

经过对财经类学生银行岗位实习的调研,我们发现了很多影响实习效果的问题,只有找到问题的源头,“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这种实习效果差的局面。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尝试改善实习工作。

1、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管理和制度保障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设立专门科室管理实习工作,并且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实习工作管理办法,对实习工作的组织管理、实习计划的制定、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派,以及实习工作的考核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并在资金和师资上提供支持,为实习工作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

2、强化专兼职指导教师的作用

学校应该选派业务精通、有责任心的实习指导教师,跟踪指导学生实习情况,对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保证学生在第一时间得到专业指导。学校应该严格检查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记录,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指导工作量计算办法。加强监督,把教师指导学生实习的工作情况,与评优评职挂钩,增强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防止实习指导流于形式。学校可以通过加大对实习单位指导经费补助、定期对兼职指导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进行考评等方法,提高实习单位兼职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

3、做好学生的动员准备工作

在实习正式开始前,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强化和动手能力的“热身训练”。学生工作部门也应做好学生的实习动员工作,帮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会在实习单位和同事和睦相处,多学习岗位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积累社会阅历,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成功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4、学校应加强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与合作,不断提升实习质量

学校应该积极主动的与实习单位沟通,尽可能的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合作单位,采取多种手段鼓励实习单位扩大实习生的培训规模,丰富培训指导内容,增加实用科目,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学校需要协助实习单位因材施教,提供尽量符合学生特点的实习岗位。尊重实习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好实习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旦出现错误尽量小惩大诫,切忌打消实习生的信心。在实习生培训期间,校企双方都应该细致的观察发掘实习生自身的特点及优势,以达到最好的实习效果。另外,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采用轮换实习岗位的制度,给实习生更多的机会自我感知,发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增加实习生对财经类工作的兴趣和信心。

篇8

但在当前的教学体系中,实习作为教学体系的一部分,职责和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表面上看,国内高校普遍建立起了完整的、多样化的毕业实习工作机制。但就目前的运行实效看,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在整个实习阶段,从教学安排到生产实习环节具体指导缺乏有效监督,分管部门职责不明,部分实习单位接收实习生较多而不能提供足够的生产实习岗位,从而使实习成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学习;实习生管理缺位,长期处于“放养”状态,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教材陈旧,学校给予极少或没有经费支出。总而言之,学生毕业实习的目标难以达成,实习效果并不明显,对学生的职业能力锻炼提升作用不大。

但必须看到的是,毕业实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就业前的“热身”,是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鉴于当前大学生毕业实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对苏州大学2014届本科生进行了相关调查。本次调查共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个专业门类,二十三个学院,发放问卷46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305份。笔者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分析毕业实习对当前本科院校学生求职和职业发展能力提升的实效,并希望通过对学生实习情况、意向、态度、效果的实际调查,了解大学生实习需求,从而推动高校毕业实习工作的深化改革,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也提升高校毕业生的职场竞争力。

二、大学生毕业实习现状调查——基于苏州大学2014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

(一)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判断及就业选择意向

有29.71%的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不好,更有31.78%的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形势很严峻,表明学生极其关注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前景,如压力过大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就业焦虑,影响其求学的平稳心态,应该及时给予引导与疏导。57.60%的学生选择考研、出国深造、公务员、村官等较稳定的岗位,说明择业观近年来有了很大变化,与社会经济的变化紧密相关。

对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除了认为供大于求的社会环境导致大学生过剩的客观因素以外,有57.61%的学生认为缺乏技能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与来苏州大学招聘的用人单位调研发现,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生需要重视并加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表明大学生已经意识到自身掌握的求职技能与社会需求的不足之处,而实习可以帮助大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确立学习目标,调整学习兴趣,发现与挖掘自身潜能,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培养职业爱好,实习是一次“预就业”,能从心理上、能力上缩短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差距。

切身的生产实践、工作体验能为大学生尽快适应就业岗位、工作环境做好充足的准备,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情商,尤其是学生在专业实习时面对各种困难时,训练敢于面对并挑战困难的勇气,通过分析问题、学习、实践克服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能使学生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塑造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当机立断的果断性。

(二)对自身的定位和基本职场认知

当前我校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求职时的优势是“能快速适应工作”及“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强”,同时认为“社会实践经验”是用人单位录用人才主要的考虑因素。其次是“个人知识的积累”及“毕业院校知名度”,而与用人单位的调查中发现,企业招聘时最为关注的三个要素是:“责任心和事业心”、“专业知识”、“团队协作精神”。当代大学生已经意识到,适应性、协调能力等情商要素占据了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前期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多数高年级学生有清醒意识,力争在心理准备上、在技能运用上,与社会接轨,此外还要重视责任心、事业心、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在实习前,学生认为应当需要详细了解企业的岗位要求,做好心理上的调整,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可见,学生普遍了解,除了专业知识储备,还需要有针对性的知识培训与补充,才能应对职业要求。高年级学生个体由学生身份逐渐向职业准备者转化,自我实现的目标,由学业成就向职业成就过渡。

(三)对实习的重要性的认识

68.90%的学生希望通过实习获取工作经验,大部分同学愿意从暑期开始参加学校统一组织安排的实训、实习项目,希望实习时间是2-3个月,从而可以熟悉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便于做出合理的选择。实习的时间设置与阶段目标设置,应当从专业实际出发,既讲求规范,又具灵活性。大部分学生以苏州市区或苏锡常地区为优先的实习单位,与其将来的就业选择区域有很大关联,现实利益与发展空间成为关注的焦点。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思考职业与事业的关系,考虑人生追求的设定与调整,不仅视之为谋生手段。广阔的视野和心胸,是决定大学生后续发展的关键。

学生主要通过校园途径获取实习岗位,校园招聘会也是学生获取实习岗位的有效方法。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时着重考虑实习单位的实力和未来发展空间,另外单位是否给实习生提供培训指导也是学生选择实习单位的重要因素。实习薪资已不仅仅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更关注于实践机会,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毕业求职创造广阔空间。对于在正常课程教学以外希望获得补充的知识依次是职业素养教育、管理技能及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可见,“软性能力”开始受到学生关注,此类教育培训的需求也日益提高。绝大多数学生(91.13%)希望通过有经验的企业工程师或社会职业培训师讲授综合素质、管理能力知识。尤其对于高年级即将就业学生而言,校外特聘导师与专家成为重要的师资补充,是培养综合素质、管理能力的必要补充。

通过实习,学生主要希望增加“人际关系沟通能力”、获得“企业的从业经验”,提升“专业技能”,实习不仅仅能使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更有部分学生希望实习单位成为自己未来的工作单位。当实习工作内容与自己的期望有差距时,绝大部分的学生(95.59%)表示将学会适应,坚持学到东西、找到新岗位后放弃,表明当前大学生已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

三、对创新当前高校毕业实习工作机制的思考

通过以上调研分析可以得出,当前高校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严峻的就业形势,并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社会的需求与自身的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直面这些困难,并试图通过实习这一方式加以改善。实习对于培养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锻炼大学生实践工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鉴于当前各高校对实习生管理松散,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定点教学实习单位承担繁重的教学指导职责,大学生的实习效果不理想,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实习目标得不到保证。结合国内外、校内外为改善实习现状所采用的种种措施,对大学生实习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应当加强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

在国外,如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对招收实习生的企业实施给予一定额度的税收减免,并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岗位。在国内,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给予的扶持力度也不一样。如苏州市工业园区,给予区内招收实习生的企业一定的实习补贴,积极联络各大高校,为区内企业招收实习生创建合作平台;如江苏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与苏州大学、江苏捷美集团联合开发了在江苏省本科类综合院校中有着鲜明特色的“校企合作带薪实习项目”,在政府的指导和组织协调下,推动校企合作带薪实习项目,从而确保项目实施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如重庆地区,由政府有关部门统筹,发动机关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在各高校各专业中实行实习岗位计划的协调,保证各高校实习生可根据所学专业及个人能力选择合适的实习岗位[2]。

(二)高校需要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拓宽校企合作力度和方式

高校需要稳抓教学质量,确保在校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注重专业技能操作的培训,完善实践、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要重视通识教育,苏州大学“校企合作带薪实习项目”开设了职场心态建设、沟通技巧、职场礼仪等职业素养课程和办公软件使用、问题解决思路、劳动法律法规等管理技能及知识的课程,受到了学员的关注和好评,为学员顺利步入职场、实现心理、能力上的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该带薪实习项目开创了“由政府、高校、社会和学生多远主体共同参与的合作模式,是应对严峻就业形势和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与此同时,高校应当明确职责,由相应就业指导部门负责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政府、校友资源,发挥自身科研和人力资源优势,为合作企业解决科研、人力资源等方面难题,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在全面合作、互利双赢的基础上共建实习基地,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保证学生实习的顺利开展。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只有切实重视企业的相关利益,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企业才有动力、才有积极性参与合作[3]。

篇9

毕业设计(论文)的实施

现阶段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有:与顶岗实习时间冲突、过程控制把关不严、学生认识不到位、教师指导不到位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校企合作双导师、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双结合、指导教师一肩挑等措施,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案例

(一)动画短片《APPLE》

1.设计题目:“动画学院奖”动画短片创作《APPLE》。

2.课题来源:本次毕业设计课题是为准备参加2011年10月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而设定的选题。

3.学生信息:刘芳哲,2008级电脑艺术设计(1)班。

4.指导教师信息:陈淑姣,艺术设计学院传媒系副教授。

5.创新特点:要求学生有对剧本编著的认知、导演艺术的把握、镜头语言的运用、角色和分镜头设定、原画和动画的设定制作、电脑动画及后期合成等多方面的技能。

(二)《素·媚》成衣设计

1.毕设题目:《素·媚》。

2.课题来源:朗姿服装品牌2012年~2013年高级成衣设计与研发。

3.学生信息:康萌萌,2009级服装服饰(3)班。

4.指导教师信息:吴效瑜,艺术设计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讲师。

5.指导过程:对朗姿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面料特性、特征进行充分把握,依据前期工作获得的信息,整理归纳,结合面料,进行正稿设计,制出手绘效果图、电脑效果图、1:5结构设计图、1:1工业样板,进行工艺缝制。

6,创新特点:根据企业服装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指导学生完成设计调研、设计构思、设计主题、设计效果图、设计选料、设计制作、设计手册汇报等完整的工作。课题通过东西方元素在现代高级成衣设计中相互融合、碰撞,阐释了品牌成衣的内涵。

(三)计算机游戏软件

1.毕设题目:基于J2ME平台的手机游戏开发。

2.课题来源:此课题来源于学生本人参加201 1年北京市计算机应用大赛的获奖作品。

3.学生信息:杨蕾,2009级手机应用(2)班。

4.指导教师信息:作品指导教师:李云玮,计算机应用(手机游戏设计)教研室;

毕设指导教师:司建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计算机应用博士。

5.指导过程:指导教师首先下发策划目录,学生按照策划目录独立完成游戏策划案的撰写,然后设计游戏的流程图和类结构图,分析了游戏的具体功能模块:界面设计、菜单设计、地图设计、角色设计、战斗系统设计、对话设计、音效设计、场景切换,最后编程实现每个功能模块。

6.创新特点:在游戏战斗的界面中加入了npc的行为判定,主动攻击型,玩家进入任务场景时敌人进行追击和攻击。玩家需要和各种npc对话找到任务的相关线索,通过得到的线索完成任务。

(四)半自动火焰切管机

1.毕设题目:半自动火焰切管机的设计与制作。

2.课题来源:来源于实习,改善实训条件,增加实训设备。

3.学生信息:朱继业,2009级焊接技术班、姚卫杰,2009级焊接技术班。

4.指导教师信息:张磊,助理讲师、焊接技术专业教师。

5.指导过程:在研制改造半自动火焰切管机的过程中,首要问题就是解决切割30度的坡口管时的准确性。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分度头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利用分度头可以根据工件在水平、倾斜或垂直的位置上进行装夹分度的优点,再加上一个可调节固定的切割枪,经过后期的下料、装配、焊接、测试,最终研制出既可以提高切割管的稳定性,又可以提高切管效率的半自动火焰切管机。

6.创新特点:通过研制改造半自动火焰切管机,大大提高了在切割30度的坡口管的成功率和稳定性,同时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手动火焰切管中对人力和材料的浪费,为学院节约了经费。

篇10

二、学生开展毕业论文的知识能力

毕业论文工作也是一次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信息获取能力、统计软件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写作能力的大检验。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均选修了文献检索课程,但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前,33.33%的学生从未进行文献检索,62.5%学生仅偶尔开展文献检索,仅4.17%的学生经常运用学校提供的网络资源进行文献检索工作。毕业论文工作中,文献检索知识和能力主要来源于指导老师和学生的辅导与帮助,分别占85.42%和58.33%,检索方式主要为图书馆网络数据库,占91.67%;认为文献检索可帮助选题、开题报告和论文撰写的分别为35.4观、43.75%和79.17%。

在论文过程中,仅14.58%的学生认为能熟练翻译与文题相关的外文资料,79.17%学生认为外文翻译困难特别是较难准确表达专业含义,即使是己通过了六级测试的学生也尚不能自如完成翻译工作。

通过专题讲座和指导老师帮助,学生基本掌握了开题报告书写格式和要求,其中的立题依据、研宄内容、预期成果、技术路线等内容书写正确率分别为87.50%87.50%和54.17%。

在毕业论文资料收集整理前,85.42%的学生基本掌握了统计图表的使用,但在论文工作中,初次使用统计图表时,仍出现较多的应用错误,其中表题图题、表目设置、表线、有效数字和单位、图形图标错误率分别达21.83%、31.25%、33.33%、22.92%、20.83%有关统计指标的正确选用调查结果显示,有20.83%的学生在资料分析中不能正确选用统计分析指标。

毕业论文过程中,87.50%的学生采用了统计软件,12.5%的学生因为原始资料的限制,仅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的统计软件类型主要是SPSS和Excel,虽在论文工作前,77.0极的学生己经学习运用过某种统计软件,但实际应用过程中,只有14.58%的学生能熟练运用统计软件,而85.42%的学生不太熟练甚至生疏。

通过学习和练习论文写作,掌握和基本掌握论文书写格式的学生分别占43.75%、56.25%,论文撰写知识主要来源于指导老师(占93.75%)论文撰写的难点主要为讨论、英文文摘和结论,分别占66.67%、41.67%和27.08%。

三、学生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评价与建议

调查学生对毕业论文管理过程、自己和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中精力投入、影响毕业论文工作质量的评价及对毕业论文工作环节的具体建议,结果显示,认为毕业论文管理好、一般和差的学生分别为37.5%、5&33%、4.17%;72.92%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能全身心投入,通过查阅资料、整理资料、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保证毕业论文进度和质量,27.0%的学生则认为自己精力投入一般;关于“指导老师在毕业论文工作中投入的精力程度”评价,60.42%学生认为带教老师非常投入,35.42%的学生认为老师一般投入,另有4.16%的学生人认为带教老师完全未投入。

通过挖掘资源、过程管理以及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毕业论文质量得到基本保证,并逐年提高,2004届、2005届、2006届毕业论文优良率分别为85%、87%、94%,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丝毫不能忽视,专业学生认为影响毕业论文的因素包括学生时间保障和重视程度、指导老师的能力和投入、工作条件、考研求职压力影响和过程管理等,回答率分别占81.25%、77.08%、75.00%、70.83%、50.00%。

亲历毕业论文工作后,学生感慨良多,提出了很多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调查结果显示,58.40%学生建议应于第9学期开始布置这项工作;关于文献检索课程开设时间,54.17%的学生认为3-4学年学习较合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因为网速慢、图书馆数据库不全和学生文献检索方法的欠缺,影响了文献检索的质量,建议今后信息获取条件能得以改善。另外,在“你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改善还有何建议?”的开放式问卷中,不少学生提出增加工作时间、加强论文前期课程理论结合实际教学、学生自主选择题目和指导老师、增加工作经费、严格过程管理等方面的建议。

四、结语

篇11

1 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历程

1.1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人力资本理论是20世纪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起源于对人的经济价值的研究,理论思想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他在《理想国》中详细论述了教育和训练的经济价值。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之一威廉·配第在《赋税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即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则是财富之父的能动要素。他认为由于人的素质各不相同,所以人的劳动能力也有所不同,人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因此配第被认为是“首次严肃地运用了人力资本概念”。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是第一个将人力视为资本的经济学家,斯密把人力资本看成固定成本,如果人掌握了某种知识或技能,将终身受益。而人的知识和技能要通过经验的传授或正规的教育获得。这被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思想的萌芽。恰如舒尔茨所说:“作为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的斯密,大胆地将全体国民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全部算作是资本的一部分,是少数把人视为资本的人中的杰出者之一”。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的关键时期,1960年西奥多·W·舒尔茨在就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时,发表了重要的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他第一次系统的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使其成为经济学的一门新分支,这不仅极大的推动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也确立了舒尔茨的“人力资本之父”的地位,荣获了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舒尔茨说:“人们获得了有用的技能和知识,这些技能和知识是一种资本形态,这种资本在很大成度上是慎重投资的结果,在西方社会这种资本的增长远比传统资本要快得多。”他全面研究了人力资本形成的途径,对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做了定量研究,使得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教育的投资,我国还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1.2 我国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

我国学术界人力资本的研究是建立在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的,主要加强了人力资本内涵的研究。我国的学者大都接受了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的定义,即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和技能并表现出来的劳动能力。高艳认为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不同,人力资本起源于人力资源,但又不同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力,是待开发的对象。如果这种生产力被开发了出来,它就变成了现实的劳动生产力,反之,如果没有,它仅仅就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人力资源只有在应用的过程中创造出来新的价值,它才具有资本的属性。周坤将人力资本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层次。初级资本指健康人的体力、生产知识、技能和经验。高级资本指人的天赋、才能、资源被开发出来的潜能的集中体现。豆建民把人力资本分为管理型人力资本和作业型人力资本。而王建民博士则把人力资本看作是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主动财产。上述这些观点虽然不同,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集中于个体人力资本的研究。

2 人力资本理论对就业问题的分析

(1)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产品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若干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

据统计,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率一直在70%左右徘徊,很多莘莘学子的就业问题很严重。如果按照人力资本理论来分析,我们是否会有一个困惑?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今天的中国需要很多有知识有素质的劳动力,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本身就具备比较好的人力资本优势,为什么就业形势很严峻呢?人力资本是否失灵了呢?大学生在学校通过学习知识和技能,人力资本得到提升。但是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值得考量,如有的院校的专业口径很宽,造成人力资本的专有性就会较弱。中国大多数院校的专业设置普遍存在专业口(下转第256页)(上接第217页)径狭窄,人力资本专有性强。虽然高校已经意识到这样的问题,逐渐调整专业设置,但就业市场变化无常。所以人力资本失灵的原因在于高校毕业生的人力资本专有性太强,与当今社会对人力资本的需求产生了脱节。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实现高校和大学生的良性互动,就要求高校加大自身改革力度,使得人力资本与社会需求相一致。普通高等院校要对专业设置进行科学规划,拓宽专业口径,提高毕业生人力资本的一般性,同时提高毕业生人力资本的实用性,努力培育复合型人才。学校要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和社会实践体系,让学生获得完善的知识和锻炼实践能力。

(2)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国家动员高校毕业生到落后地区就业。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大学生根本就不愿意去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就业。为什么中西部地区对人才需求迫切,就业市场广阔,而毕业生不愿意前往呢?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分析,大学生毕业以后,更希望到工作环境好,工资高的地方工作。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无疑与城乡差距和个人利益有关,但是深入分析,与人力资本问题紧密相连。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的长期教育引导留下的后遗症。大学生从小到大一直接受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围绕着现代化城市生活,学生所获的人力资本必然夹杂了浓厚的现代化城市色彩,所以导致了毕业生的现代化城市型的专有性人力资本,而这种人力资本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不相匹配。由于有这样的教育背景,学生会有意无意地把现代化城市生活当成自己的追求目标,选择去中西部地区或农村就业的只占少数。对于到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大学生国家以现金或机会的形势给予相应的补偿,使他们获得某种平衡。显然,高校是很难给予这种补偿的,所以动员学生去中西部或农村困难之大。

(3)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对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影响。舒尔茨把人力资本投资定义为:通过增加人的资源来影响未来货币和心理收入的活动。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正规的学校教育、在职培训等等。就业困难无疑会影响人们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在普通高等院校,哪些专业好就业,选择这一专业的学生就会增多,在利益最大化德引诱下,人力资本的投资就会增加,反之,减少。由此可见,对人们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不会减弱,只是此多彼少,方向而已。投资会或多或少的产生收益,人力资本的收益不仅仅体现在就业方面,还体现在心理收益、文化收益等方面。大学生就业困难对人力资本投资是一把双刃剑,坏的方面在于投资方向因势利导,时有所变,好的方面在于有利于国家调整人力资本投资方向,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尽早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战略”,把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实现民族复兴。就高等院校而言,调整人力资本投资方向,会使收益高的专业备受青睐,而另外一些专业将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对于大学生而言,调整人力资本投资方向,使得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构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加大学生在校的学习压力和校外的实践压力,有利于大学生重视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自己在未来就业中的优势。

显然,人力资本理论并不是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可以参考的唯一理论,但是这些理论让我们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2005-2010年教育事业统计公报[EB/OL].[2006-05-15].

[2]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3] 西奥多·W·舒尔茨著.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篇12

研究生学位论文应用汉语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为 3~4 万,博士学位论文字数为5~8 万。论文内容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论文内容一般应由十个主要部分组成,依次为:⒈封面,2.独创性声明,3.目录,4.中文摘要,5.英文摘要,6.前言,7.论文正文,8.参考文献,9.附录,10.致谢,1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封面

采用研究生学院规定的统一封面。封面下载路径:进入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主页,点击右下角“表格下载”,下载“研究生学位论文封面格式”作为学位论文封面。封面上要求填写论文题目、研究生姓名、导师姓名、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学号、学位类型等内容。论文题目不得超过36 个汉字。

2.独创性声明

置于学位论文“封面”与目录之间。每本论文必须在此声明上手工签署论文作者、指导教师名字与日期。

3.目录

目录应将文内的章节标题依次排列,标题应该简明扼要。 “目录”两字(三号黑体),下空两行为章、节、小节及其开始页码。章、节、小节分别以一、1、(1)等数字依次标出,字体用四号宋体。

4.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应该将学位论文的内容要点简短明了地表达出来,应该包含论文中的基本信息,体现科研工作的核心思想。摘要内容应涉及本项科研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结论及意义。注意突出学位论文中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和新见解的部分。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字数为1000 字左右。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为3000 字左右。

(1)论文题目为二号黑体字,可以分成1 或2 行居中打印。

(2)论文题目下空一行居中打印“摘要”二字(三号黑体),字间空一格。

(3)“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四号宋体)。每段开头空二格,标点符号占一格。(4)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四号黑体)后空一格,其后为关键词(四号宋体)。关键词数量为4~6 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5.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相对应,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论文英文题目为小二号罗马字体,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可分成1~3 行居中打印。每行左右两边至少留五个字符空格。

(1)题目下空三行居中打印“ABSTRACT”,为小二号罗马字体,再下空二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

(2)摘要内容为四号罗马字体,每段开头留四个字符空格,

(3)摘要内容后下空二行打印“KEY WORDS”, 其后关键词小写,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均为四号罗马字体。

6. 前言

前言是对论文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论证:综述前人在论文有关方面的工作及目前国内外研究动态,并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或探索的问题,以及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7.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是主体,一般由标题、文字叙述、图、表格和公式等五个部分构成。写作形式可因科研项目的性质不同而变化,一般可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以及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等。

正文中标题层次以三级为宜,最多不能超过四级,各层次一律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一级用1……,二级用1.1……,三级用1.1.1……。每部份或文章标题以小二号黑体居中打印;“章”下空一行为“节”以三号黑体左起打印;“节”下空一行为“小节”,以四号黑体左起打印。换行后打印论文正文。正文采用四号宋体。学位论文用纸规格为 A4 纸;正文应使用宋体四号字,文中表格使用宋体五号字,行距采用固定值26 磅(表格行距18 磅)。页面设置左边距为2.5cm,右边距为2.5cm,上边距为3.3cm,下边距为2.5cm(装订线0;页眉2.4cm;页脚2cm)。图一律采用英文标注。图题采用中英文对照,其英文字体为五号,中文字体为五号楷体。引用图应在图题右上角标出文献来源。图号按章顺序编号,如图3-2 为第三章第二图。如果图中含有几个不同部分,应将分图号标注在分图的左上角,并在图题下列出各部分内容。绘图必须工整、清晰、规范。示意图应能清楚反映图示内容;照片应在右下角给出放大标尺;实验结果曲线图应制成方框图。表格按章顺序编号,如表 5-4 为第五章第四表。表应有标题,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单位。

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公式后应注明序号,该序号按章顺序编排。

8.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可以列在各章末尾,也可以列在正文的末尾。特别在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时,应在引用处加以说明,避免论文抄袭现象的发生。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一般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c.”;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中外人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法。

9. 参考文献中著录格式示例

① 期刊

序号 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② 专著

序号 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③ 论文集

序号 作者,题名,见(英文用 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年,起止页码

④ 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学位论文](英文用[Dissertation]),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⑤专利

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⑥技术标准

序号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度

10. 附录

主要列入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供查读方便所需的辅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缩写、程序全文及说明等。论文的附录依次为附录1,附录2……编号。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另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

篇13

新闻自由源自作为民主制度下的言论自由,但是又不同于言论自由,新闻媒体被称为继立法、行政、司法之后的“第四种权力”,新闻记者更被称为无冕之王,新闻媒体似乎可以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然而另一方面,司法独立作为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屏障,天然的排斥外力的干预。任何社会不能拒绝新闻自由,否则这样的社会将是极权社会;任何社会也不能缺少司法独立,否则这样的社会将是不存在公正、犯罪横行的悲惨社会。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平衡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权力的有效保障,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新闻自由与公众知情权

在西方,最初的大众传播手段即印刷术的出现,成为推动民主建立的原始动力之一。当时,作为新知识新思想载体的书籍承担起批判传统社会的功能。虽然各国统治者和官方教会都极力实行言论控制,但西方社会具有多元化特征,各民族国家并立但又相互紧密联系和影响、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政教分立、教会内部的分裂等因素,以及思想家和学者追求真理的勇气等,都使思想的控制难以奏效。

同样,那些曾为民主理想而奋斗的政治思想家都认识到言论自由是民主制度的基石。民主制度以公民和各种社会集团自由平等地参与为基础,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公平竞争和妥协中形成政治决策。新闻自由是民主价值观在传播领域的表现。民主社会的大众传播不能允许传播手段为政府和少数权势集团所垄断,从而形成对人民大众一边倒的强制性灌输,它要求保障不同意见的自由表达,实现一种不同知识和观念的自由市场。

美国民主之父杰斐逊留下了一段十分著名的话:“民意是我们政府的基础。所以我们先于一切的目标是维护这一权利。如果由我来决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这段语录被美国新闻界作为标准高悬于各报社的墙上。杰斐逊坚信:“人可以靠理性和真理来治理。所以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向他开放一切通往真理的道路。迄今为止所发现出来的最有效的道路便是新闻自由。”他认为,“可以放心地信任”人民,“让他们听到每一种真话和谎言,并且作出正确的判断。”(1)

在现代民主社会,公民有获得参政的权利。但人民只能根据得到的信息作出决定,而这些信息主要是由媒介提供的。如果公民没有得到充分、正确、全面的信息,也就没有“充分知情的民主”(well-informed democracy),因此新闻自由是民主得以实现的前提。新闻媒体向公众提供信息,也就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要求。知情权(right to known),国内又译为获知权、知晓权等,指公民了解政府和行政机关的各种公共信息的权利。它是在当代西方得到承认的一项新的公民权利、民主权利。知情权连接新闻自由和公众参与权,如果公众不能有效获取新闻信息,甚至不能获取信息,那么知情权得不到保障,公众在对信息不能有效占有的情况下参与国家和社会活动,必然导致参与范围狭窄,参与深度不够,进而使参与行为表面化形式化。实现知情权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政府和行政机关主动将信息公开,另一种是便是新闻记者对信息的挖掘。前一种是政府机关应尽的义务,后一种则关系到新闻采访和出版问题。有关对政府不理的事件,政府很大程度上不愿意公开,但公众又有权知晓,这时媒体就必须担当这个任务。媒体担当这个任务的理论基础就是新闻自由,通过新闻自由实现公众知情权。

二、司法独立与社会正义

另一方面,司法独立作为一项基本原则也规定在各国宪法之内。司法独立是司法的当然要求,裁判者独立于两造超然于待决纠纷是案件得到公正审理的前提条件。现代法律理论的发展将正义区分为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其中程序正义基本内容中就包含着司法独立。司法独立作为程序正义的基本内容,其含义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法官中立,任何人不能充当自己的法官,法官与待决纠纷之间不存在任何可能影响使纠纷公正审理的因素;法官独立,法官仅凭自己的良心和理性以及经验裁判,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制约,法官可以基于特定理由排除该因素的影响;3、消极裁判,法官审理案件严格遵循不告不理原则,不主动审理案件,审理事实限于所控事实,所深被告限于指控书所载被告,裁判罪名限于指控罪名。一般而言,司法独立主要又指法官或法院独立于其它机构和个人,其它机构和个人不能干预法官审理案件,不能对法官施加任何可能影响案件公正裁判的外力。对法院正在审理的案件的评论报导,应当受到特别限制,新闻采访只能是纸面的记载,不能懈怠录音机、录像机进入法庭。

司法独立被无数次重申作为司法乃至宪法的基本原则不是偶然的。司法最终解决的原则表明司法作为社会纠纷解决方式的终局性、不可重复性,因此司法必须保证绝大部分纠纷得到公正处理,使整个社会正义在司法过程中得到绝大部分的实现,否则司法就会被人们抛弃。在实体法公正的前提下,案件得到公正审理的基础就是审理过程必须公正,无偏私,即程序正义(又称程序公正)。司法独立对社会正义的保障,就是通过对审理案件的裁判者的规范,保证裁判者中立独立的地位来实现,任何有违裁判者独立中立性行为的出现,都是对司法独立的严重违反,法庭必须排除,甚至不惜重新开始审理过程。

三、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

新闻自由保障公众知情权的有效行使,但新闻本身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由于电视新闻必须吸引大量观众和压缩报导以适应节目时间紧凑的特点,所以几乎不可避免地有过于简单化、琐碎和哗众取宠的毛病。由于追求效果,往往热衷于新闻的刺激性。所以很自然,事务的常态不是新闻,变态才是新闻。“好消息不是新闻”,“坏消息才是好新闻”。人们都在工作不是新闻,罢工才是新闻;西方新闻界流行一句很形象的话,“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另外,新闻到底应当深入到社会何种程度,如何解决新闻自由与其它权力(权利)的冲突?在司法方面,新闻自由在何种程度上才是既保障了自由又无害于案件公正审理?媒体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在实现审判公开的同时,又可能对另一重要的法制原则——司法独立构成威胁。诚如有学者所言:“现代大众传播工具如新闻报纸、无线电与电视等之发达,往往对于法官独立性构成威胁。由于大众传播工具对于司法领域之报导,而对司法之影响程度亦日渐上增,因为整个社会舆论,均为大众传播工具所控制,有些法官之审判,就可能受此等组织之传播系统所控制之舆论所左右,而失却独立审判之立场。”可见,对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作一番有效分析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首先,新闻在司法上作用就是新闻监督,以媒体报导间接实现审判公开,具有以下特点:一方面,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繁忙,时间紧张,居住分散,不太可能经常以旁听的方式去了解司法、监督司法,因此使直接审判公开呈现一定的局限性,而公民对于法院审判的案件应当享有知情权,这样就为间接审判公开留下了合理的空间。媒体报导和监督恰恰充当了扩大审判公开范围、最大限度实现公民知情权与监督权的角色。另一方面,直接审判公开需要必要的物质条件,许多地区法院由于受审判场所、设施的限制,往往不能满足群众旁听的需要,有时甚至发生影响法庭秩序的情况。通过媒体报导实现间接公开,可以弥补审判场所、设施的不足,成为公民了解司法、监督司法的主要途径。

其次,司法对新闻报导具有天然的排斥倾向。司法的独立性要求法官必须保证自身的超然性,美国法院规定:法庭和法庭的一切设施受法庭控制,法官有责任严格控制法庭和法院处所的环境以确保传媒和公众不干预被告接受公正审判。法官可运用若干程序上的方法来排除报导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一)推迟审判案件直到偏见的危险消除;(二)如果有关的报导尚未充斥整个州,将案件转移到另一县区,或从另一县区引进陪审员以代替转移案件;(三)监督对陪审团成员的预先审核,以确保对被告的清白与否抱有先入为主的候选人不能入选陪审团;(四)隔绝证人或至少警告他们在作证前不要听从传媒对于诉讼的报导;(五)命令重新审理;(六)限制性命令,禁止案件的所有当事人向传媒做出带有倾向性的陈述。保证司法独立是案件审理的前提,无论媒体发表何种言论,只要可能影响案件审理,法庭就必须加以排除。

但是必须指出,虽然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之间存在着矛盾,但是并不表明二者不可调和。美国虽然1972年布朗兹伯格诉哈耶斯一案中联邦最高法院否定了新闻记者享有不披露秘密信息来源的特免权,但是由于是以5:4微略优势票获胜,且投决定性一票的鲍威尔大法官赞同另外四位法官的看法,认为在其它情形下应当给予新闻记者至少是有限的拒绝披露秘密信息来源身份的作证特免权。自此,给予记者作证特免权以保护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所规定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就成为美国法律界和新闻界热切探讨的问题。目前美国一共有31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建立了保护记者不披露秘密信息来源身份的作证特免权,一些州通过法院判例也确立了限制性的新闻记者作证特免权,显然如果没有司法独立,法院一定不能确立保护新闻自由的判例比国内影响立法机构立法。(2)司法独立由此对新闻自由产生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新闻监督作为保证审判公开的一项举措,使法官在公开中裁判案件,有力的防止其它机关和个人的不当干预,有力保障了法官独立判案,毫无疑问促进了案件的公正审理,对维护司法独立有着极大的保障作用。

处理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必须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笔者认为,新闻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引申出来的权利必须得到保护,同时司法独立作为维护社会正义的基础也必须得到体现,在一般情形下,应当坚持新闻自由的优先地位,新闻记者应当享有包括采访、出版司法事件的权利,新闻记者对秘密信息来源应当享有拒绝披露的权利,只有在记者掌握的材料是对案件审理的关键证据时才能被法院强制披露,但是如果新闻自由所保护的利益面对的是司法独立所保护的国家安全利益时,则必须让位于司法独立。总之,披露应当是非常情形才得以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