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信息技术教育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信息技术教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篇1

2.信息技术教育关注度差

没有关注就没有发展,未成年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并未能够深入人心,导致教学配套的整体滞后。因而,制度和观念的约束,是我国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具体实践

基于笔者对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了解以及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结合自己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观点,针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提出如下的意见或建议。

(一)组建专业信息技术

教育科研机构目前我国职业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具备一套完善的体系,而义务教育阶段却没有专业的研究机构进行这片领域的产学研相关工作。面对众多的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应该有一些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机构,将其课程进行合理的转化,有选择的嫁接在中小学课程中。教育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将是此类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

(二)教材的信息化信息技术

教育区别于其他课程,更新快,呈现方式需要更加多样化,很多知识无法通过课本有效传递。而信息化的教材具备更新方便、成本低、表现形式多样性的特点,已经在诸多网络教育平台中广泛使用。

(三)教学过程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网络应用的使用情况进行有目标的改革,可以使用如下方式。

1.增加信息获取方法的学习截止到2013年12月,仅我国境内的网站数目就达到了320万个,网页数达到了1500亿个,网页长度更是进入了PB的计数时代,而全球的信息量会更多。在海量的信息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准确、快速地查找到所需的信息,有一定难度除加强搜索引擎学习之外,更应该讲解信息在网络上的分布特点。同时,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获取相关信息,比如现如今有关作业批改、题库试卷、课程视频、问答、文库、百科、资源共享网站等,构成了庞大的学习信息获取网络。

2.增加信息良莠的判别与认知,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早在2011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就分析报告,80%以上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相关。2013年美国有一项最新研究也显示,青少年浏览一条香烟广告就想吸烟的欲望增长22%。更何况在如今的互联网中,充斥着大量不良信息,如涉黄、涉赌、暴力等,这些内容要比香烟广告更加影响未成年学生的健康发展。因而,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尽到教育应尽的责任,起到早期预防的功效。

(四)教育体制的变革

首先,可以增加高等院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自主招生或者特殊招生的考核。这也是在我国现行的高考体制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作为“大课”前提下的一条出路。其次,增加各层次信息技术课程课时,尤其是农村学校。

篇2

主体部分就需要包括各种知识点的设计。片尾部分则是退出对象,显示、声音以及交互等通过二级流程线完成字幕效果。其他二线流程全部由显示、计算等图标组成。此课件设计简单、层次清晰,通过演示,学生能够非常轻易地设计值自己的产品,并根据自身进行下一阶段或者上一阶段的学习与复习。除了以上几个模块的设计之外,还需要设计测试模块,便于不同的测试试验,并支持多次测试,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

篇3

(二)课程结构不合理,忽视教学实践环节

由于课程目标的倾斜,高校里的课程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只占了总学分的很小一部分。并且在这为数不多的实践课程中,绝大多数实践实验的内容是去验证某一规律或定律,以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从头到尾走完整个实验流程,很少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实验、创新实验。现在的中学教育里,实践教育还处于一个落后的状态,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真正从中获得应该获得的能力。从这种环境走出去的学生,从近处说,无法创造出优秀的,让人能够耳目一新的毕业设计作品;从远处说,难以于真正了解社会市场需求,无法参加公司里的创新设计开发,综合素质不高,终究不能被社会真正接纳。

(三)实践教学受滞后的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

由于教学的重心并不是实践教育,因此参与到实践教学中的师资力量远没有理论教学的师资力量那么强大。实践教学课程学时少,过程固定而简单,因此对老师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被安排来做实践教学的老师有可能是先上岗,后学习,自己都没有弄懂的情况下就去教了学生,并且这样的老师只会固守陈理,不会想着创新,改变实践教育,而进行理论教学的老师,不仅很有可能也不具备实践教学能力,而且更不会去改变实践教育模式。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个死循环。师资力量的落后,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低下。

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实践问题对策

(一)创新课程目标,把实践能力强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追求

目前的社会形态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出新型的应用型人才。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无法平衡实践和理论教育关系的尴尬时期。我们希望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终身受用。然而,市场期望我们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对工作快速上手,实战能力强,为了使学生更受市场青睐,我们不得不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满足市场和社会所提出的要求。这样混乱无序的教学方式终将同时失去两个方面的优势,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都处于不高不低的尴尬状态。

(二)优化课程结构,整合课程资源,完善实践课程体系

要确定实践教育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增加实践教育的学时,以求优化课程结构。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在实践教育中学习、熟悉理论知识。将实验室对学生全面开放,消除传统教学中实验室对学生的“神秘感”。和企业合作,给学生进企业参观、实习的机会,实行上课实习穿行的体制,让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要将实践教学理论学习穿插到教学的方方面面,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完善实践课程体系。

篇4

(二)重计算机教育,轻信息素养的培养

当前,各职业院校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比较普遍的对策是简单对待,统一处理。很多时候,在一个职业技术学院的好几个专业里面,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是一样的,一般在初中、高中就应该掌握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Word重新被开设,随之就是Internet的应用。这种简单的信息技术教育并没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没有让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生的本能,而恰恰是这种本能,会使他们主动地在Internet的信息海洋中不断吸取信息,不断交流经验。这应该是每一位专业课教师都应该掌握的一种信息社会下的必备技能,也应该是他们传授给学生的技能。

(三)重简单教育,轻深入引导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大都极为喜欢,但是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普遍消极。于是,往往形成教师在上面讲授课程,学生在下面聊QQ、看视频的局面。很多学生对专业和自己的未来充满期望但都很迷惘,不知从什么地方入手而缺乏行动。归咎原因,我们不能仅仅责怪学生,很多时候他们缺乏的是一种引导,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学缺乏对学生的这种引导。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逐步成为现代信息交流媒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日后还会被智能移动设备大量替代,这是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移动着办公,移动着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这种较为先进的应用方式已经在高知识层群体逐渐普及,而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这些新兴信息媒体工具方面比较迟缓。相反,学生使用这些工具的热情从来不变,移动智能设备伴随着漫天的广告快速普及,微信、QQ等信息传递和交流工具很大程度上被他们用于娱乐和游戏。但是,在娱乐和游戏之外,这些设备还可以用于搜集学习资料、交流学习心得等。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早先一步认识,早先一步进行引导教育。

(四)重传统式教育,轻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程除了计算机操作技能教学之外,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能被忽视。很多著名的网络应用,如QQ、Facebook等,最初都是由于一个简单的设想,但最终形成的却几乎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高职院校,学生并不缺乏创新能力,学校教育除了要教会他们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进行创造发明。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课程设计要符合高职课改的新理念,要面向应用,有所创新,在应用设计实现的过程中实现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其次,学生的课程作业设计和成绩评价也要体现这一思路。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培养和开发,进而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活力。

二、新形势下高职信息技术教育的应对策略

面对社会和技术发展的新形势,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基础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不是单一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本身指的是有关信息的搜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利用的理论和方法的总称,计算机和网络只是现代信息搜集、加工、存储、检索和传递的强有力的工具而已。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只是简单地对这一工具的使用进行教育,而没有先从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观念培养教育入手。信息技术教育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信息意识和观念的培养教育,二是以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搜集和处理工具使用的教育。对于前者,早在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就已经提出了“InformationLiteracy”这一概念,翻译成中文即为“信息素养”。此后,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ALA)给出了它的简单定义: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现在,信息素养已经被认为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显然,我们的教育大多时候注重了后者,却没有去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正确理解和观念,从而造成了学生缺乏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动力。

(二)在旧专业与信息技术结合点上下功夫改造旧专业

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念,对学习者至关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首先是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专业态度,告诉他们只有学好了专业知识,才能立足于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那就要努力学习这个专业的相关知识。这不是单一信息技术课程解决的问题,是应该在每一个专业设置之初就要解决的问题。激发每一位学生的专业兴趣,让学生保持对专业的积极态度,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基础。信息技术课还应该向学生传达宏观的信息技术观念,信息技术不仅仅是计算机和网络,它还包括电视和广播以及新兴的智能移动通讯设备。只有这样,才解决了学生“为什么我们需要信息,我们需要哪些信息,我们怎样获取信息”的问题。因而,信息技术教育不单纯是信息媒体的简单操作和应用技能,更是结合每一个专业的系统的方法教育。最后,在对本专业的业务应用进行深入的了解之后,那些宜于使用信息技术去改造的环节便会很快被发现,进而专业本身的信息化改造才能得以开展。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寻求专业发展新模式

信息技术不仅仅可以与某一个专业进行融合,有时往往会随着这种融合的深入,而改变某一行业的运行模式。这在电子零售业表现比较突出,由最初的简单财务进销存软件局部应用,进一步形成了火热的网络宏观零售业,彻底改变了传统零售业的经营模式。这是信息技术从两个不同角度介入传统零售业所致,一个角度是针对固定实体店面、企业日常财物账单业务流程进行了信息化改造,而另一个角度则是直接在新兴网络平台从事商业零售和交易,不仅仅针对日常财务账单,而是一个更进一步的宏观改造。与之相近,对于传统的医疗卫生行业和旅游行业,利用这一思路去思考,信息技术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天地。随着信息技术介入的角度和深度不断变化,新的就医形式和旅游服务形式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出现。

(四)关注新技术、新应用,提早引导教育学生

在实际教学当中,作为高职教师,必须注意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早一步认识,早一步介绍。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极快,能够很明显地感到早几年前介绍的新应用现在已经变成现实。在缩小改进版的Linux操作系统支持下,智能手机在普通大众的大多数应用领域几乎代替了电脑,同样的多核处理器,同样的高分辨率触控屏幕和几乎同样的应用软件。这使得微软的Windows也深受影响,也使得AMD和Intel两大处理器厂商的发展前景变得扑朔迷离。其实除了一些办公室应用和家庭娱乐用之外,这种智能移动设备在实际生活当中已经迅速地替代了桌面电脑和有线网络。对于高职学生,很难分辨这种发展趋势,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去用好这些科技发展的产物。举例说明,在没有教师提前引导的情况下,用智能手机聊QQ、开微信和在线听音乐的学生居多,而使用安卓下WPSoffice编辑文档表格的则很少,虽然主要是由于其屏幕较小,操作还不是太方便造成的,但关键的是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这种应用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所以,高职教师的授课内容应该灵活变化,加强对新技术、新应用的导向性。

篇5

 

运用信息技术 进行数字化 学习能力 的培 养 , 这是信息技 术课 程 以信息素养 为核心 目标 的体现 !因此 , 小 学信 息技术 教育

 

的课程安排思路应遵 循: 小学要培养学生 学习计算机 的兴趣 , 并为今后进一 步的学 习奠定 良好 的基 础 , 教 学的 内容要 以操 作技能的训练和 益智游戏 为重点 , 如键 盘指法 汉字输入

 

对整个 教学体系和 教学效果 的评价体系还 尚未建立 , 存在诸 多不足 , 还有许 多工作需要 我们去做 !信 息技术教学又有着 不 同于传统学科 的特 点 , 因此 , 传统评价方法 己经不 能胜任

 

信息技术 课程 的教 学评价 , 需要探 索一种新 的评 价方法 !本

 

文针对 于此 , 对现 阶段小学信 息技术课程 的教 学评价体系进 行积极探索研 究 !

 

键盘 操作初步

 

辅导教学软件的使用等 !

 

2 小学信 息技术课程学 习特征 分析

 

从小学生 的心 理特 点分析 可 以看 出: 小学生 渴望学 习知 识 , 但是感觉 趣的 知觉的无意性和 情绪性很 明显 , 极 易被感兴

 

一 相关研 究

 

1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目 标分析

 

?中小学信 息技术 课程指 导纲要 (试行 ) 明确指 出小学 信息技 术课 程 的主 要任务是 : 培养 学生对信息技 术的兴趣和 意识 , 让 学生 了解和 掌握信息 技术 基本知识和技 能, 了解信 息技术 的发展及其应 用对人类 日常生活和科学技 术的深刻影

 

新颖 的内容所 吸引 : 从年 龄特点看 , 因年龄 尚小 , 注 集 中, 意志力 比较 薄弱 , 往 往凭兴趣 去认识

 

意力 不易稳定

 

事物 , 感兴趣 的愿 意去做 , 不感 兴趣 的则心 不在焉 ! 小学生 辨 别能力较差 , 容易受新奇 的电脑游 戏和 不 良网络信 息 的诱 惑 , 从而沉浸其 中荒废 学业 , 所 以在 小学阶 段的信息 技术教

 

学 中要根 据小学 生的这些特 点 , 遵循其 身心 发展 的规律 , 抓

 

住他们 的兴趣 , 加 以正确 引导 !

 

响 !通过信 息技术课程 使学 生具有 获取信息 技 术相关 的文化

 

传 输信息

 

 

理信 息和应用 信息 的能力 , 教育学 生正确认识和理解 与信息 伦 理和社会 等问题 , 负责任地 使用 信息技 术; 培养学 生 良好 的信息素养 , 把信 息技术 作为支持终身学习

 

和合 作学 习的手段 , 为适 应信息社会 的学习 工作和 生活打

 

由以上 分析 , 我们认 为在小学阶段 的信 息技术教育 开始

 

要注重文字 语言能 力 逻辑思维能 力和道德 意识的培 养 , 视 听信息 技术 计算 机 网 读

 

以文字信 息技术

 

口语信 息技术

 

络信 息技 术的学 习为主 ! 信息技术可 以提高文字 的认

 

下必要 的基 础 !在新基 础教育课程 改革中 , 信息技 术课程属

 

于 # 综合实 践活动 ? 课程 , 是 以学 生的经验与生活 为核心 ,

 

体 现学生对 知识综合运用 的实践性课程 , 与其他课程 具有等

 

 

阅读 理解 , 口头 与书 面作文 , 数 学计算 , 绘 画 , 学 习效

 

率与质量 ! 在小学信 息技 术课程 的教 学中 , 切 忌让学 生死记 硬背枯燥 乏味的程序指令 , 宜 以兴趣 引导 , 加 强游 戏性 学习

 

价 性与互补 性的特 点 !其 总 目标是 # 使学生获得亲 身参与实

 

践 的积极体验 和丰富经验 ; 形成对 自然 在 联系 的整体 认识 社会 自我之 间 内 对 自我 的

 

和 自主创作性练 习, 注重反馈激 励 , 以提 高教学质量 !此外 ,

 

由于小学 生对 不 良信息 的识别力

 

中还应特别注 重净化 法制教育 !

 

免疫 力差 的状 况 , 在 教学

 

发展对 自然 的关 爱与对社会

 

优化 信息环境 , 加强信 息伦理道 德与

 

责任感 ; 形成 从周 围生活 中主动发现 问题并独立解决 问题 的 态度和 能力 ; 发展实践 能力, 发展对 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 新

 

3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 存在 问题分析

 

信息时代 的教学模式从教 学 目标 到教学评价 都发生 了根 本性 的改变 , 对学生素养 教师素养 都提 出了全新的要 求 ,

 

能力;养成合作

 

80

 

分享

 

积 极进取等 良好个性 ?!

 

从小学信 息技术课 的课程 目标与课程 性质可 以看 出, 我

 

显然 , 只有更新 教育观念 , 才 能深刻地洞察信 息时代教育教

 

学改革发展 的趋 势与前景 , 才 能从根本上变革 学习模式与教 学模 式 ! ?中小学信 息技 术课程指导纲 要 (试行 ) 指出 , 中 }

 

程的过渡 !由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应 当具有 的功 能包括 : 诊断教学 改革课程 促进课程整合 确 定预 期 目 是否达 到和估 计教育需要 ! 标

 

小学信 息技术课 程的教育 目 是培养学生 良 的信 息素养 , 标 好 把信 息技术作 为支持终身学 习和 合作学 习的手 段, 为适应信

 

息社 会的学 习 工作和生活 打下必要的基础 ! 这就决定 了该 课程 的评价方式 不宜采用传 统的评价形式 !传 统教学评价左 右着 教学活动 的方 向, 误 导教师教学 内容 的选 择和教学过程

 

2 关于教学评价价值定位的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课 程的教学评价不 能偏离信息技术 教学 的 核心 目 , #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 习这一 门学 标

 

科的老 办法去讲 去教 去学 ? (陈至立部长在全 国中小学信

 

息技术教育会 议上的报告 ) !我们应该 以先进的教育教学和评 价理论为指 导, 结合小学信 息技 术课程的特 点及 目标要求 , 建 立科学合理 的评 价方式 !应 该体现 发展性评价 理念 , 应该 有 效提高学生 的信 息素养 , 促进学 生的发展 , 注 重学生在实 际的 真实 的问题情境 中的表现 , 在重视个性化 发展的同时,

 

强调相互之间的合作 !

 

的设计 , 出现 围绕考试 跳不 出应试 教育 的圈圈 !

 

测 验而开展教学 的恶性循环 , 始 终

 

目前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没有更新 , 在培养 学

 

生信息素养 方面 , 往往 比较注重信息技术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而对信息意识 态度层面和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问题 的 创新能力层 面较为忽视 , 甚至片面地认 为掌握了信息技术, 学 生的信息素养就提高 了 !从调查的结果看 , 学生对课堂上学过

 

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固 , 不 能应用于实际学 习生活 中 !不能

 

3 关于教学评价创新思路的思考 通 过 以上分析 , 我们认为传统 评价 已经不 能胜任信息技

 

术课程 的教学 评价 , 必须探索 新的评价方式 ! 未来创新 的评

 

不说我们 的课 堂还缺乏对 学生进行应用 知识和技术解决 问题 意识 的引导, 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训练 !因此 , 信息 技术教师不仅要 教给学 生信 息知识与技 能, 更要教会学生 获

 

取 解读信 息的策略和方法 !仅仅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 , 并不 能真正有效地 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的信息素养 !对于小学信息

 

价体系应 当包 括: 充分体现评 价内容的综合性

 

充分体现评

 

价形式的多元 化 真正实现 #积效 ? #过程 ? 与 的结合 评 价要注 重应用 性和可观测性和学习评价应具有开放性等特点 !

 

三 结束语

 

伴随着教 学评 价的发展新动 向, 出现 了很 多新的评价方

 

技术教育来说, 通过教学评价 , 可以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

 

能 意识 道德己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 分析学生学习成

 

式 , 目 国际比较流行 的是真 实性评定 , 其 中的表现性评价 前 和档案 袋评价方法 己被 陆续介绍到 国 内 !台湾 学者 砚h一n Fe e h t n 和 美国学者 M i hael A . M 即 l 提 出的将表现性评价和档 c t rn 案袋评价结合 运用 的真实性评 价方法颇有建树 !如何建立 一 个具体 的教学 评价 体系 , 将是作者 下一步 的研 究重点 !希望 本文所提 出的一些关于小学信 息课 程教学评价 的思考能为实

 

际工作提供一些有 意义的参考 !

 

功和 失败的原因, 并据此确定具体的施教措施 , 以更好地设计

 

篇6

2在运用过程中训练,温故而知新。学习某些原理或者技能无非是为了可以方便自己的生活,将其用到生活中来,当知识满足了这些条件的时候,同学们方会尽可能用各种方式来加强巩固已掌握的学识。这表明,在堂上规划练习时,需注重适用性。举个例子,在讲授了电子邮件的课本内容后,同学们对于以后的作业笔者均要求他们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至我的邮箱里面,其间包括用画笔绘成的图画、精美的贺卡等。我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返回给他们我的修改意见,包括对他们的进步的肯定、赞许还有激励,当然也不乏对他们的进一步完善作品的意见建议。通过此种方式,使师生彼此间的心理距离更加靠近,在巩固已有学识的基础上同学们对新的学识的渴望更为迫切了。

二、计算机课程的授课形式

1巧妙设置引入语,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致。古语有云: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老师对于一节课的引入语的处理非常关键。成功的开场白,不但能够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致,亦能够使同学们的心情愉悦,激发他们更多的学习热忱。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老师,需依据各种授课内容,设计好可以引起同学们一窥究竟的欲望的导语带入新内容,进而尽可能削减同学们与课本的距离,让大家体会学习的快乐。还有,不妨考虑用示例佳作取代言语,给大家赏析优美的乐曲、美不胜收的画面,通过word制作的版面、通过PPT完成自我介绍、通过Flash完成的动漫佳作等等。以如此生动、活泼、详细的实例来开发挑起同学们学习的渴望。

2举办各种比赛,发掘学习的兴趣。依照各个层级学生的兴趣形成各种不同层级的兴趣小团队,对同学们做好相应的培育工作。就像文字录入、计算机绘图、计算机动漫、网页制作基本学识等。学校亦能够经过各式比赛项目,来挑起同学们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像各种文字输入竞赛、计算机创意绘图竞赛、机具创造性的电子期刊展演、网页制作竞赛等等比赛,经过一连串的比赛项目,不仅挑起同学们学习的欲望,还提升了他们计算机操作的水准。亦可将同学们的佳作放上校园网络里面展览,按照时间安排,组织评审、整理并给予回馈,对优秀的佳作进行肯定。展览同学们的佳作(包含展览它的操作进程和最后成果),对于该同学来讲即是一种激励,而在别的学生那里则建立了一个追逐的标杆,发挥了榜样的价值。

三、多媒体技艺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实践的若干思考

1需正视多媒体在授课中的价值。在授课中应用多媒体科技,虽是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致,提升授课成效,然而不可以过分注重其在授课中的价值,其仅是授课进程中的协助方式。授课过程中仍需尽可能发挥老师的主导价值,重视老师与同学们的情感沟通,用老师的专业知识与人格吸引力感化他们。

2多媒体课件需合理制作。多媒体授课课件,不能够仅仅注重外表的精美,有名无实;亦不可以过分注重各种媒介的运用,将很多的音频、图画、录像堆就而成,让授课内容不清晰。多媒体课件的创作,应当以授课内容为根本,凸显重点,在需要的时候应用各类要素,以服务课程授课为重要目标。

3重视对老师素养的培育。多媒体技能的运用对老师做出严格的要求。除了要精深于本身的专业学识外,仍要熟练学会多媒体技能中具有的各类硬件设施与有关应用程序的应用。如此则要求老师持续地提升自身的素养,多学习,多探讨。并且,亦要求校方召集老师做好有关的培训工作,提升老师的技能,让多媒体技能可以较好地给教学提供服务。

4使同学们参加到可见的创作与实操中来。高中生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基础,老师需尽可能使同学们参加课件的创作与实操进程中来,这样一来会让同学们不但是学习的一员更是探究者,这样的课程,同学们的参加到其中的渴望会非常强烈,学会的知识当然会留有极深的印象。老师和同学们一块创作,一块实操,一块探讨,则授课成效会空前地好。

篇7

2.高中生的基础相对差异比较大

因为高中生入取的区域范围有所扩大,高中生的义务教育的背景以及生活的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让高中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了解以及对新型通讯工具的了解程度不一,造成了他们信息技术学科在吸收方法上具有差异。结合这一情况,教师应该根据高中生所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技术学科设计,打造有效的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例如,在我负责我校高2015级13-22这10个班的教学过程中,每次在我上课时学生都非常的兴奋,但是往往在我还没有布置完任务的时候就等不及要开始操作了,有学生甚至都没有等我把话说完便开始高呼:“知道了,知道了,老师!”对于完成作业中碰到的问题,学生也会进行讨论和交流课堂教学气氛是非常热闹。可是随着上课时间的推移,在如此热闹的课堂现象里就具有多种不一样的情况:老老实实地完成任务;早就完成了任务却在玩游戏;动作慢慢腾腾,犯简单性的操作错误;任务没完成在玩其他东西。而且在一堂信息技术课上———“老师我做好了是不是可以上网了?”而另一面老师却正在几个操作理解差的学生面前一遍遍重复刚才教过的内容。这种情况,在我们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于这种情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其实这种情况主要是由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的。只有详细分析学生的差异性才能对症下药找到好的方法。

二、改进高中信息教育教学的有效措施

1.明确教育教学目标

完善信息技术教学体系《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科目的教学在达到高考的有关要求外,应该更加注重高中生思想素质的提升,正确引导高中生树立崇高的理想,重视高中生综合素质之培养与提升,从而促进高中生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设计上,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想方设法去改变过去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模式,进一步完善这门课程的教学体系,从而让教学课堂更活跃,让高中生学习此门课程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2.根据高中生状况

制订有区别的教学计划笔者认为,因材施教是一种可行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根据高中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程度,将学生分成“初、中、高”三个层次,每一个层次设立不同的教学计划,以满足每一个高中生对此门课程的实际需要,这样做也可以有效调动高中生投入此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比如,对很多的高中生而言,学习重要的是依靠对知识内容内在的兴趣。喜欢画画的学生,他们就愿意上美术课。喜欢唱歌的,就愿意上音乐课。并且,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就越大,效果就越好。一切从兴趣入手,激发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也就不再感觉困难。我们都知道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我认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并不在于教学生很多呆板的知识,而应当是一些应用性强、实际有用的东西让学生从“读书”时代走向“读电子”时代。

篇8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又能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理想环境,通过巧妙的课程整合,学生不仅学到很多课本外的知识和信息方面等的技巧,特别是信息素养的能力的提高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课和其他课程的整合中,信息的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样可能会使部分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而且,高中学生思维敏锐、热情,但容易偏激、冲动。他们往往在行为举止上对社会、他人和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容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通的逆反心理与行为。也可能导致使课堂无法调控,完不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拓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他们具有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更强的协作交流能力等。

三、重视学生学习和再学习能力的培养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质上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学会高效率地学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而不是“灌输”知识,即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答案传递给学生,应该去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让学生们自始至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地位,利用所学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把技能要点传授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信息。教师手把手的教导,最终会导致学生的依赖性增强,而这样的学生将来会被信息社会淘汰。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鼓励学生把计算机运用到实际学科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或信息开发工具来帮助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篇9

2.活动理论的主要内涵

活动理论源于黑格尔及康德的古典哲学思想,即人类的行为是人和形成社会及物理环境事务等双向交互的一个过程。而活动理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在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探讨,之后对活动理论在教育学中的应用意义也开始了探究。活动理论中的活动自身具有整体性特征,这一理论主张活动强调知识及能力等在个体活动中的有机整体。不仅如此,活动理论还具有构建性特征,即主体活动在本质上是指向活动对象的和目的性的主动建构及不断改造的过程,兼具阶段性及创造性。

二、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活动理论的作用及原则

1.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活动理论的作用

信息技术课和其他的传统课程相比存在很大差异,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的不同、课程讲授方式的不同及学习成果的衡量不同。活动理论主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重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活动理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达到高效的学习目的。

2.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活动理论的原则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活动理论要遵循相应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具体内容上首先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过程中还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学生的个性品质。其次,要遵循学习活动任务的设计原则,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对新知识的领会和对旧知识的运用都有着促进作用。再次,要遵循学习环境设计原则,这是学习活动的重要保障。最后,就是要遵循协作会话的原则。

三、信息技术教育中活动理论的具体应用

活动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强调双向交互活动,所以在形式上就比较多样,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以任务为主题的活动、以问题为主题的活动和以游戏为主题的活动等。信息技术教育由于所面临的学生年龄层不同,故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实施。以中学生为例,这一阶段的学生在逻辑思维上的能力发展比较显著,他们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抽象逻辑解决实际问题。对这一年龄层的学生可通过问题活动为主题进行展开,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协作,并发挥其个人的创造性,这样不仅能学习相应信息技术知识,也能明确其实际应用的方向。例如,教师在设计多媒体作品“太阳升起”时,应首先明确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让学生熟悉基本工具的作用、了解设置图形对象的基本方法、熟悉并掌握Authorware绘制图形图像的操作方法。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信息工具的应用,以及用原有信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表达能力。当然,学习工具也很重要,它能够将客体和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利于活动的展开。同时,为了确保教师机与学生机在信息传递上能够保持通畅,就需要多媒体设备能够在教学中和活动中及时给予学生技术上的支持。其次,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也不容忽视,即通过Authorware软件独立创作“升起太阳”,作品的情境要和实际相符合,对于背景可独立构图,如太阳从近处山背后升起等,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学生的学习环境设计方面,每位学生都要有一台安装多媒体工具软件的计算机,教师机同样也要安装多媒体工具软件及网络教师软件,如多媒体平台及教材、局域网等。开展学习活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先对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另一种就是展示学习任务,通过投影将学习任务展示给学生,教师对任务的主旨进行讲解,并将学习活动的规则通过投影在屏幕上进行展示,同时强调课堂活动当中需要遵循的要求及规则。实践过程中学生要以学习活动任务作为起点,结合学习任务的要求进行创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进行巡视及进行个别辅导,并及时地纠正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不良行为。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要检查学生作品的完成程度、质量等方面,这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而后选择一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并对学生操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共同来参与作品的评价。以任务为主题的活动最为关键的就是对任务的设计,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开放型和封闭型任务。通过以上的任务主体活动理论的应用能够将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保障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篇10

1.设备的不统一性。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形式是通过每年的社会招标与采购新型设备的形式组成,所以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设置中无法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与采购,因此在高校中的多媒体设备存在着诸多不同型号与品牌的中控设备。这将导致新学期到来时,由于教室在不同学期购置的设备,分配与安排上有所不同,教室使用不同型号多媒体设备的情况,使实际教学过程中,产生教师使用操作不熟悉,延误教学宝贵时间与设备操作故障等问题。

2设备资源的闲置。由于受到教师教学方式与数字化教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一部分教师授课时使用的多媒体依然停留在计算机、PPT、投影仪等简单设备的使用上,如此一来,使多媒体设备不能够充分被应用,部分设备处于闲置状态,这无疑使对宝贵多媒体设备资源的浪费。

3教师与学生设备维护意识薄弱。高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耗资巨大,教师与学生是多媒体教师的主要使用者,如果不加强多媒体设备的保护与合理使用意识,将会加大对多媒体设备的损害与报废率。通过笔者多年对多媒体教室的管理经验,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设备在教学授课后未能及时关闭,如部分教师与学生下课后未及时关闭投影仪与控制设备便离开教室。二是设备在课堂上的非必要运行。三是教师个人习惯,教师习惯于在设备台前放置水杯或者在设备空挡处放置杂物废纸,这无疑也加快了设备的损坏率,增添了设备管理的难度。

三、多媒体教室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1、管理思想上,由于多媒体教室设备价格昂贵,投资巨大,在我们初级建设配置过程与后期的定期维护上进行严格管理,同时遵循适度原则。保证一切正常的教学设备配置的同时,一些不需要配置的设备资源尽量不配,一切以实际教学需要为主。

篇11

宕昌县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水平不平衡,部分中小学领导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

2.1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

学校规模和办学水平的不同,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标准也不同。中心小学、九年制学校及中学由于办学规模大、师资多、人才多、管理制度比较严密、健全,再加上模式二以上学校的电教设备比较齐全,学校容易形成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的风气。良好的风气使原来信息技术教育意识薄弱和技能较差的教师得到熏陶,他们积极去适应这种风气,从而促进电教意识和电教水平的提高。二类完小、民办小学和教学点,由于设备较差,再加上到这类学校任教的教师,大多数为年龄偏大、文化水平相对低的代课教师,他们习惯用传统教学方式去进行口传身授,从而影响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

2.2个别学校领导和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不够

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教育正以一种崭新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法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然而一部分教师看不到这一正面效应,应试教育意识仍然充斥着他们的头脑,认为不论采用哪种方式,只要在全学区、全县或全市统考中能名列前茅就行。从这一观点出发,不想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信息技术制度名存实亡,信息技术设备使用率低,有些设施因长期不用往往落上厚厚的尘土,上面检查工作时临时整顿多媒体设施卫生。教师这样做,学校相关负责人却不闻不问,这类校长和教师没有长远眼光,多媒体设备在他们眼中只是摆设而己。

2.3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专业人才缺乏

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专职教师太少,到2012年底,全县计算机专兼职教师175人,全县240所学校平均拥有专兼职计算机教师0.77个,而这些专兼职教师又大多数在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二类完小以下学校几乎很少有计算机教师。部分学校在派专、兼职计算机教师参加省、市、县培训时,往往是应付性的,随意性强,没有长期的规划。由于培训时间短,往往只学会了简单的操作,专业素质不高。计算机维修人员就更少了。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缺少,影响了全县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的步伐和教学质量。

3存在的问题

宕昌县信息技术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教育技术装备保障机制不健全,相关制度没有得到落实,各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差别悬殊太大,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专业人员分布不平衡,影响和制约了全县教育的均衡发展。

(2)检查督查不到位。学校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等的管理仍然存在着诸如使用率低等问题。

(3)电教馆人员太少,整个教育网络的功能开发受阻。

(4)中小学校长教师对电教工作的认识尚待进一步提高,电教人员培训随意性强,电教技能培训未能达到渐进性提高的效果。

4结论及建议

鉴于目前信息技术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实践活动,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教育方针及政策,提高相关领导及教师对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认识,从根本上扭转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态度。

(2)继续开展县级电教馆标准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为宕昌教育发展服务。继续做好对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的培训。

篇12

在第一阶段的实践课程中,我们先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通过制定企业活动,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功能。随着实践课程不断深入,我们要求学生观察企业的项目报表、企业财务管理的excel表格,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分析企业的生产情况。刚开始时,我们要求学生在企业的流水线上观察企业的产品数量,每天企业能够产出多少种类的脱水蔬菜制品以及菜品的数量,要求学生用笔记录下来。在随后的教学中,我们利用企业的计算机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深入教育,要求学生将手中的数据输入电脑,并按照产品的成本计算出企业一天的盈亏;之后我们还要求学生在整理完数据后,将数据做成饼状图、条形图、曲线图等,用来分析企业的生产情况。在第二阶段的实践课过程中,我们的教学遇到了很多问题。由于计算机统计表格的复杂,我们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表格的制作,还好经过企业员工等多方面的帮助,班里的大多数学生学会了利用电脑作出数据、计算数据、绘制图形;并在分析之后得出企业最近的生产情况。信息技术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以及数学分析能力。通过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很多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变得很容易。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让学生学习到课外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

三、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模拟企业生产工作安排

篇13

2.1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黔东南州凯里市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从而了解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中的现状,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让信息技术教育在凯里得健全的发展。2.2调查方式及对象本次调查选择的是凯里市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四所小学作为调查对象。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获得这四所小学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关原始资料,并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获得有关民族地区小学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次研究对凯里市第一小学,凯里市第五小学,凯里市第八小学,鸭塘小学,四所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放教师问卷40份,学生问卷300份,最后回收教师问卷40份,回收率100%,回收学生问卷279分,回收率93%。

3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3.3.1关于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问题

1)学校层面通过调查和访谈得知凯里市区的四所小学从学校层面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主要表现在现有教学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信息技术课程虽然列入课表,但未能很好实施;学校任然看重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课课程的教学,其投入力度也相对较大。2)教师层面从调查中发现,虽然凯里市区的四所学校均配有1-2名信息技术专业的任课教师,但由于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不够重视,基本教学条件也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专任教师们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另外,这些教师平时还承担学校电脑、网络维护等工作,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信息技术课教师备课、上课的精力。从调查数据可知,在接受问卷调查的40位一般教师中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很了解”的只有7.5%,“比较了解”的有30.00%,而“了解一些”的教师却有超过半数的62.50%之多。而在课程目标方面,“很了解”的教师有22.50%,“较了解”的教师有25.00%,而“了解一些”的教师占一半以上达到52.50%。从这些数据可知,凯里市区小学的一般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只是一般了解,更谈不上深入了解和祥细知晓了。3)学生层面学生对一门课程的了解情况会影响其对这们课程学习的态度,以下数据显示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了解情况。由数据分析可知,对于课程内容,17.92%非常了解,52.69%了解一些,29.39%不了解。对于课程的作用,24.73%非常了解,44.80%了解一些,30.47%不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的程度不深。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简单的玩游戏,放松的课程,不参加期末考试,不会影响总成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了解不透彻正是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得到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4)家长层面在当今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通过网络了解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在走访中,大多数家长对使用电脑都持反对意见。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过多使用电脑,会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荒废大好的学习时间;有些家长不买电脑,就是担心孩子沉迷于网络,有的买了,但不连网,这无形中就把孩子推向了网吧。互联网上的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心理发展。长时间使用电脑对孩子的视力也有影响。处于小学阶段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强,不能恰当把握使用电脑的时间,所以,家长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太支持。

3.3.2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课率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验稿)》中规定:小学阶段总学时至少要达到68学时,建议102学时。平均至少每周3.4课时。根据调查可知,信息技术课程课都已经被列入班级课表,虽然每周开设课时不一致,但都有开设,说明信息技术课程在凯里市区小学已经得到普遍开设。由此看来,凯里市区小学能较好的贯彻教育局颁发的新课程计划,但是部分小学没能按照要求去执行,课时安排不足。由数据可见,凯里市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安排与课程计划的每周至少3.4课时还有一定的差距,信息技术课程在凯里市区小学还没能够得到完善的实施,在课程安排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3.3.3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是理论与实操相结合,轻理论,重实操。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把理论运用于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思维。通过调查可知,在“教师教学方法”这个问题上,51.25%的同学选择教师为主,20.79%选择学生为主,27.96%选择双主教学。由数据可知,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比率过半。现在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信息技术课为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创新思维,传统的教学模式会阻碍学生思维发展,降低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3.3.4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课不是一种劳动技能和职业技能教育,而是一种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1]它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鼓励学生思考,培养创新思维。由数据分析可知,15.41%卷面考试,20.79%卷面+实际操作,63.80%没有进行考试。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完全进行考核。凯里市区小学对信息技术课的考察存在着不足的问题,在凯里市区一些小学,信息技术课没有存在考察的实质,故而教师和学生都不会把精力放在这门学课上。

4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对策和建议

4.4.1树立正确观念

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观念是重要的一部分。需要转变观念,才能正确的认识信息技术课程以促使得到有效的实施。据调查,学校领导,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课不重要,只是副科,主要抓好语文、数学、英语就行了。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也有偏差,他们认为,信息技术课只是放松课,供娱乐、上网、游戏玩的,上不上都无所谓,而且会影响学习。对于这样的观念必须纠正,应该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课不是完全“放松、上网、游戏”,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是我们所必须掌握的,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4.4.2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学设施

良好的教学设备是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入,及时做好计算机的更新与维护,让学生更好的利用计算机学习。学校也要对网络进行建设,这样才能保证资源的共享,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素养。

4.4.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时应该结合该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而不是死板的教师教,学生学,应让学生多进行实际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4.4规范教学管理,保障教学有效开展

规范教学管理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教师就会认真的教学,而不是以敷衍的态度来教学,学生也会端正好学习态度。首先,学校要严格执行和贯彻教育部门的评价标准,而且要对信息技术课程严格管理。其次,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教学能力等也要进行相应的评价,以此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最后,应该多关注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了解学生对课程是否感兴趣。只有建立规范的教学管理,才能使信息技术课程得到重视,得到良好的发展。

4.4.5完善培训机制,促进专业化发展

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进行更高层次的培训。学校应该安排教师进行相适宜的培训,使他们接受到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掌握新的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从而能够把最新的信息和技术教给学生。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学习发达地区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学习网上优质课程,找到适合本学校的教学。学校聘请专业对口的教师,补充新鲜的血液,使教师队伍更专业化。

4.4.6寻求家长支持

家长的大力支持,能促进信息技术课程得到更好的实施。家长重新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纠正信息技术课就是上网、玩游戏的错误观点,学生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受家长的影响很大。家长不能只看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弊端而忽视了信息技术给我们生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帮助。家长可以规定孩子上网的时间与上网的内容,休息时可以适当的放松,缓解紧张的学习,引导孩子怎样正确的使用网络,而不是一味的反对与制止。这样不仅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也阻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信息化学习环境,学生能更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