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论据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议论文论据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中议论文论据

篇1

二、正反对比法

这种方法,所举事例形成正反对照,然后加以分析,论证观点。如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却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人们难以忘记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事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高考优秀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三、反向假设法

这种方法,就是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假设分析,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然导致失败。燕国寿陵的少年觉得赵人走路好看,便远行到赵国的邯郸来学步。但他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燕国的下场。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吞进肚里。

倘使燕国的寿陵少年能在学步之时,融进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燕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被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考场优秀作文《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

四、正面推理法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所举事例的正面剖析,以小见大,从而推证出其具有的普遍意义,强化论点。如史载:晋平公让大夫祁黄羊推荐南阳县县令,祁黄羊毫不迟疑地推荐解狐,晋平公惊讶地反问道:“解狐不是你的仇敌吗?”祁黄羊笑了笑说:“您让我推荐的是县令,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敌呀!”果然,解狐很有才干,成为百姓拥护的好县令。又一次,晋平公让祁黄羊推荐一位法官,祁黄羊推荐了祁午,晋平公听后又很震惊,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推荐他不怕别人说闲话吗?”祁黄羊认真地回答说:“我是把最能胜任的人推荐给您,并没有考虑他是谁的儿子。”事实上,祁午正如他父亲所言,办案精细果断,政绩显著。孔子闻此曾赞叹道:“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啊,祁黄羊两次推荐人,虽然都直涉感情,但他的认知、判断却完全不受感情的左右。可见,认知之“理”是“情”外之物,它因人而异,并非总受“情”的束缚。(高考优秀作文《怎一个“情”字了得》)

篇2

传统的师生作文教学模式关系是这样:教师命题题作文及指导学生写作文,学生做作文,教师批改和讲评作文。教师做两头,学生做中间。我认为这三点都可让师生共同完成。采用此作文教学模式一方面可让教师要从“多练”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学生写作文兴趣。

一、模式描述:

我按百分制批改作文,其中百分之三十由学生批改,百分之七十由老师批改。师生共同批改作文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明确主题,生成习作。

把每学期作文训练细化为若干个主题,老师根据确立的主题选择作文题目。例如:我把高中议论文写作专题细分为以下几个训练专题:1.选取立论角度,确立论点专题;2.针对论点,正确使用论据专题;3.议论文说理方法专题;4.议论文语言升格专题;5.议论文的结构专题;6.反驳技法指导专题

每次作文训练均让学生明确训练的主题及期待达到的目的。作文训练时间安排分为两种训练模式:一种课内(一节课)完成。针对不同学生的作文基础,基础差的,一节课如无法完成,可让其训练片段作文。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可让其完成整篇800字习作。无论是训练片段作文,还是完成整篇作文,他们都必须围绕本次作文训练专题进行习作训练。以“议论文说理方法训练专题”为例:在本次训练中,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在一节课内必须完成整篇议论文的写作,并且要突出训练对议论文论据的说理。作文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他只须做到能根据论点选取论据,并针对所选取的二至三个论据展开说理,完成二至三段的片段作文训练。一种课外完成,事先布置,让同学们在上作文课前完成,带来参与小组的修改活动。

第二个环节:生生互动,批改习作(分值30分)。

(一)学生自评阶段。

1.明确自评要求

(1)是否扣题。老师指导学生明确本期作文扣题的标志性词语,让学生对照自己习作,寻找习作的扣题标志性词语(特别关注习作前三段及最后一段),并在相关词语下面用“=”标出。

(2)是否存在错别字、病句。

2.学生自评活动。按上面要求对自己完成的习作初次修改。

(二)小组互评阶段。

1.明确互评要求

(1)明确本次活动的批改主题。

老师根据高考作文批改要求,把作文批评分为以下若干主题。为了便于学生对相关主题的掌握,每次批改活动除字迹要求外,其他要求项目只选择一个批改主题。以下以议论文为例,共有内容、结构、语言三个批改主题:

①字迹要求(工整)

②内容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新颖)

③结构要求(清晰、完整、严谨)

④语言要求(通顺、流畅、文采、深刻)

(2)明确本次批改主题的具体要求(以下表格以语言要求为例)

批改项目

分值(总分30分)

备注

扣题

自评项目不赋分

通顺

错别字每个扣1分,语病每句扣2分,最高扣10分。

示例:某同学习作3个错别字,2句病句,该同学通顺项目得分为:10-(3×1+2×2)=3分

字迹

分三等(5分、3分、1分)潦草不得分。

文采

有运用修辞的句子,每句得2分,封顶15分

示例:某同学习作有7句,得分7×2+1(奖励分)=15分

篇3

凡是至善至美的东西,都不会过于复杂。齐白石画的虾子就是明证,白石老人只要简单几笔,几只活灵活现的虾就会呈现在大家面前,但谁又能否认他画的虾的美?

文章在开头以小故事为由头入题,引出写作的话题,显得非常自然,开门见山,设计精巧;接着以评论的方式承接话题,提出“大凡至善至美的东西,皆是简单的”这一观点,十分自然,也非常新颖生动。在很多议论文写作的“破题”环节,我们都可以采用“由头”入题的方式,一下子将读者带入到议论的话题和情境之中,从而更好地引出下文。

二、提炼精练的事例论证

按照议论文写作的规律,入题之后就要开始阐明论点或者分论点,进行论证。在议论文论证中,事例论证是最主要也是最有力的论证方式之一。但是,不少刚开始写作议论文的高中生,受记叙文写作的影响,在议论文写作中,将事例写成了故事,将论证变成了叙述。其实在议论文写作中,事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论证,要对故事本身进行高度凝练的概括,进行举例论证。如文中这样举例:

简单,是善良的源动力。还记得“最美妈妈”吴菊萍吗?当她看到一个婴儿从楼上坠落,没有任何过多考虑,本能地冲上去,冒着重伤的危险救了下来。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她坦然说道:“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想着救人。”“救人”,她的想法何其简单,却挽救了一个无辜的生命!可以说,简单是吴菊萍的善行最初的动力之源,这焉能不善?丁尼生说过:“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我的身边虽然没有因为简单而伟大的人,但却充满了因为简单而快乐,并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他们纯洁善良,简单地生活,简单地做人。

文中举例就是遵循“何人、何事、何结果、说明了什么”的精练模式,没有就故事本身进行过分叙述,而是将重心放在这个例子所说明的道理“简单是吴菊萍的善行最初的动力之源”上,论证针对性强,集中度高。

一般情况下,议论文中举例的目的是为了论证,因此并不需要进行详细描述。即使是再精彩、生动、有趣的事例,也要着眼于为观点论证服务,就像罗丹砍去那超越整个雕塑之美的手臂一样,议论文举例追求的也是整体的力度。

三、运用精简的语言分析

议论文的语言和记叙文不一样。记叙文可以叙述、铺垫,而议论文崇尚简洁、要言不烦。在议论文的论证过程中,应该运用最精彩的语言对论据进行合理、有效、深刻的分析,而不需要无用的简单重复。如此文中,作者在论据分析中这样写道:

简单,是纯粹的外标签。在已故作家史铁生的作品中,很多都是写深爱着他的母亲。在史铁生一生最艰难的日子里,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史铁生,即使是在地坛中焦急地走来走去这个简单的动作,都包含了一个母亲对孩子最真挚最纯粹的爱,这也成了史铁生最为怀念的动作,因为这简单动作的背后标注的是母爱的伟大与纯粹。尽管面对孩子的颓废,面对孩子的不理解,她依然凭借自己坚忍的爱,用最简单的动作表达了最伟大的母爱,这难道不美吗?

在这个论据分析中,作者直言“这简单动作的背后标注的是母爱的伟大与纯粹”。一句话,道尽母爱简单外表下的内涵,虽然简单却足够深刻。

对于议论文而言,精简的语言往往更能寄寓丰富、深刻的内涵。它要求我们在写作议论文时一定要目的清晰,不能节外生枝,四处蔓延,应该集中笔墨对论点或分论点进行论证。

四、注重精辟的道理阐述

道理论证的精辟与否是议论文论证有力与否的关键。相对于举例论证侧重“事实胜于雄辩”的客观性,道理论证则侧重以精辟的道理征服人心、以理服人。如作者是这样说理的:

简单,是深刻的原生态。正如谚语所说,最深刻的往往也是最简单的,最伟大的往往也是最朴实的。比如在学习中,我们常常百思不得其解的一道问题,最后发现解法却如此简单,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这是因为“人性中总会有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的不良成分”。正如童话《皇帝的新装》中那些大臣们,把明明没有穿衣服的国王说成是穿戴华服的时尚“模特”,自以为聪明,却彰显了真正的愚蠢;小孩子简单直白的言语,却成为了最真切、最深刻的话语。这原生态背后的深刻,又怎能不让人深思?

这一段论证中既有引用,也有举例,作者通过“最深刻的往往也是最简单的,最伟大的往往也是最朴实的”、“人性中总会有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的不良成分”、“这原生态背后的深刻,又怎能不让人深思”几句精辟的阐述,将引用、举例中的内涵串联起来,赋予了更加严谨的逻辑和严密的阐述,使得论证更加有力、更加有效。

精辟的道理阐述,有助于实现论据论证效果的最大化。

五、营设精彩的结尾提升

议论文的结尾非常重要,相对于记叙文的结尾不需要过分设计而言,议论文更需要营造一个有力的、充满内涵的精彩结尾,对文章的思想进行提升,对文章的观点进行深化。本文的结尾就是如此:

篇4

1.确立中心论点,鲜明且有条理地亮出自己的观点

议论文的核心是中心论点,既是核心就必须在醒目之处直接展示,且言简意赅,强化学生的这一意识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中心论点不能等同或近似于某一个分论点,它应该是大于分论点的,是所有分论的总述和概括。

同时还应该指导学生,确立观点后,议论要始终围绕着论点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展开,因为这三个问题才是我们认识一切客观事物的逻辑顺序,依次解读了事物的类别和性质、原因和目的、方法和途径。

而论证的过程,可以是依次阐明这三个问题,也可以是就其中某一个问题展开。这在进入论证前务必明晰于心,以笔者所带班级的某次作文练笔为例,中心论点为“乐观”,如示例一:

中心论点:乐观助我走向成功。

是什么:乐观是相信未来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的一种心态。

为什么:事物是发展变化着的,因而困难终究会得到克服;人总是要成长的,不会长久地停滞在困境中。

怎么做:树立“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信念,相信没有解不了的难题。

以上分论点的确立,就基本构成了全篇的论证主体。

又如示例二

中心论点:乐观助我走向成功。

分论点:乐观是――逆境中对坦途的期冀。

挫折时对理想的守望;

窘迫里对信念的坚持。

这即是以其中一个问题(如“是什么”)展开,深入挖掘后得出的结论。

2.叙、析、议三者结合,具体段落论证清晰有序

“乐观亦能让人满足,这并不意味着不思进取,只是使人能更好的生活。/犹记得罗斯福总统家中曾被小偷光顾,看过朋友的安慰信后,总统的回信却表达了三个感谢:感谢贼没有伤害他的生命,感谢贼没有偷走所有东西,感谢做贼的不是自己。/在大多数看来,家中失窃总是件不愉快的事情,而罗斯福总统却能乐观面对,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满足于现在的状况。/其实当不好的事情已然发生无法挽回时,乐观的心态可以使我们免于悲愁,无碍继续前进的勇气。”(学生作文示例)

以此段为例,具体段落的论证最好能达到逻辑清晰、“摆事实”、“讲道理”相结合的要求。说起来容易,如何做到则需要学生反复的思考与修改。仍以上段为例,可以看到其基本构成了“分论点+叙述+分析+议论”的结构,遵循着“叙、析、议”的论证结构。其中,“叙”即陈述论据,应力求简洁,不枝不蔓,与论点无关的细节和情节要不叙或少叙;“析”即分析论据,应突出中心,呼应材料;“议”则要跳出论据,由点及面,从个例到普适,还要注意概括其中的道理,且以理服人,减少口语的使用,强调思辨意识和理性思考。

二、定论据

“定论据”是突出一个“定”字,这其中既包括论据的储存,又涵盖着临笔时的选取,更强调行文中论据的合理运用。

1.回归课文,储备丰富论据

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常常会感到论据不足,以致伴有或篇幅不足、或思路不畅之虞。因而,材料的储备便成了优秀议论文的物质保证,而笔者平时引导学生关注《感动中国》、参阅《作文素材》之类的书也是基于此种考虑。但必须看到的是,高中生囿于年龄阅历,且在目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学习时间越来越少的客观环境下,让学生大量积累储备新鲜素材的要求几乎成为空谈。故而如何就现有材料进行深入挖掘的做法就显得比较切合实际。而现有材料中,真正最值得常备常用的,也许更应该是课本。笔者认为,所谓“课文是例子”,学生绝不应仅仅以课本来学习语文知识,还可以其作为议论文写作的优秀材料,故而引导学生回归课本,从不同角度挖掘课文素材的内涵和外延,以此为据,不仅能与读者(多是阅卷者)拉近距离,更能体现学生“语言周旋”的思辨能力。

2.精思细选,敲定最佳论据

有了可用的论据,并不等于大功告成。议论文动笔前还须指导学生斟酌两个问题―:全文用多少论据适宜?用哪些论据最有效果?

首先,用多少论据并无任何成规,这取决于采用的结构模式和分析语言运用的能力。譬如对比式肯定不能低于两个,并列式至少三则。但同样可以肯定的是,两例或三例会使文章过于简单,亦容易附生“以叙代议”的毛病。所以,高于这样的数目可能是更好的选择。笔者以为,只要素材丰富,适当的群例便于体现学生的文学积淀,应该鼓励。

其次,论据的选取也应更考究。尽管从理论上讲,但凡用的精当,论据无所谓好坏,但在掌握或储存相对较多材料的前提下,选择哪些和弃用哪些仍能体现作者的论证功力。结合笔者自身经验,如果论据类型比较多元,如涵盖古今中外的取例,或个体、群像的再现,又如跨越文学、科学、经济、军事、政治等多种领域,凡此种种,都需要作者自身丰富的积累,却也为读者展示了信手拈来、旁征博引的能力,常常能收获好评。

当然,就考场议论文而言,论据选用并无一定之规,可是要获得加分效果,却有着一些值得注意之处,比如选择体育界(现役)、演艺圈中的论据就应相对慎重,没有盖棺定论的例子亦应慎用。

3.回避误区,体现论证能力

总体而言,学生的论据误区最常表现为以叙代议、以例成文。如:

“拒绝形式,不能只看外表,而丢失了其中最珍贵重要的。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装在匣子里,匣子装饰得很华丽。郑国人只看到了形式上匣子的美丽,就买下匣子,把珍珠退还了,郑国人只重视形式上的美观,而忽略了其中最为珍贵的珍珠,本末倒置,白白地让楚国人赚了一笔,自己却只得了一个一文不值、徒有外表的匣子。”

可以看到,本段论据选择是不错的,但是只有论据内容而缺乏相应论证,导致文段缺乏深度,难以体现议论文“论”的效果。

可见,引导学生明确议论文的“论”的特点,才能在叙述论据和论证阐发上找到平衡点,此点前文已叙,不再赘言。

其次,有些学生为用例而用例,或者说为篇幅而用例,这样往往会使论点(分论点)与论据成为“两张皮”,彼此无甚干联或联系不紧,如:

“不拘于形,知忍让。汉高祖刘邦,一介草莽黄袍加身的故事的确让人热血沸腾,但为何占据优势的霸王失了天下,自刎乌江?答案很简单,就是项羽太过于自持名门之后(此句为病句),自视甚高,最终才饮恨收场。其实项王有很多机会可以杀死刘邦,然后独揽天下,如著名的鸿门宴,但项羽不齿为之,最终让刘邦脱身,使其步步为营,成就大业。刘邦就不拘于形式,他自知弱小,便仓皇逃逸。正是刘邦的不拘于形式,知道忍让,懂得变通,才成为一代帝王。”

本段关于“不拘于形”的论据过于牵强,生拉硬扯,强行用例,最终使得论点和论据“自说自话”,自然难以征服读者。

篇5

高考要求“文体不限”,而“文体不限”不代表不要文体,不分文体。学生文体意识不强,导致写作中“四不像”的文章偏多。因此,要规范文体,构建训练体系,进行序列化指导。指导学生既要宏观认识,又要微观强化,高一重点训练记叙文,高二重点训练议论文。由粗犷走向精细,由粗放走向集约,学生对两种文体的写作范式从初步了解到了然于胸再到运用自如,进而做到规范写作。

高一年级教学计划:

第一讲 一双慧眼看世界――记叙文的审题

第二讲 千古文章意为高――记叙文的立意

第三讲 生活花絮精采撷――记叙文的选材

第四讲 一波三折见真情――记叙文的波澜

第五讲 一枝一叶总关情――记叙文的细节

第六讲 巧饰凤头展才情――记叙文的开头

第七讲 精雕豹尾妙点睛――记叙文的结尾

高二年级教学计划:

第一讲 笔有千钧任翕张――议论文论点的新颖性

第二讲 文章合为时而著――议论文论据的时代性

第三讲 鞭辟入里显真功――议论文论证的深刻性

第四讲 浑然一体相呼应――议论文结构的严谨性

第五讲 言之有文行将远――议论文内容的典型性

二、优化评价方式,呈现序列化评价梯度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评价修改在作文水平提高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其主观积极性,必须将评价和修改的自由权交给学生。评价的方式要开放,自评、互评、师评有机结合,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多元评价也不能流于形式,要关注细节,注重要点,有序推进。

(一)列评分表,定准评价方向

互评忌草率、形式,学生互评,要有针对性,要结合训练重点展开思考和评价,指导评价方向,以评价表的形式呈现训练点,让学生有的放矢,加深对训练重点的认识。

作文评分细则(总分70分)

50

分 内

25

分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25―21分)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20―16分)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15―11分)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立意不当

没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10―0分)

25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书写工整

(25―21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书写较工整

(20―16分)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书写较清楚

(15―11分)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10―0分)

20

分 特

征 立意深刻

材料丰富

语言表现力强

见解、构思新颖

(20―17分) 立意较深刻

材料较丰富

语言表现力较强

见解、构思有新意

(16―12分) 立意略显深刻

材料略显丰富

语言略有表现力

见解、构思略有新意

(11―7分)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地方描写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6―0分)

高中作文发展性评价标准属于“面”,要注重“点”的合理安排。如高一重点训练记叙文,评价修改时以“感情的真挚”为突破口,评改时要达成1-2个目标。如“一人多事的记叙文”评改的重点可落在选择的事是否典型、是否真实上,此目标达成就可按一类卷给分。习作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他们的个性,以发展的观点对习作做出客观评价,从而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二)设置专刊,建立激励机制

学生的作文,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成熟还是稚嫩,都是宝贵的记忆财富,是其不断反思成长的材料。优秀习作评选活动,学生互评互判是重要的激励机制。可以搜集佳作,编辑班级专刊;编写校级刊物《青苹果》和《横中报》等。发表优秀习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保护其创作热情。

高中作文教学任重道远,提高写作水平是系统工程。作文训练要遵循序列化训练的原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面覆盖,以点强化,点化学生思维和创造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荷荷.作文序列化教学设计[J].新课程学习(下),2009,(09).

[2]何恒军.初探作文教学的序列化问题[J].考试(教研版),2010,(05).

篇6

加强文艺评论,繁荣文艺创作,人才是根本。为贯彻落实安徽省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培养优秀文艺理论评论人才,根据省文联四届六次全委会部署,首届安徽省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于10月9日至12日在肥举办。省文联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杨屹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中国曲协副主席、辽宁省文联副主席崔凯,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苏中,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唐跃,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钱念孙,安徽大学教授王达敏,省艺术研究院院长王长安等知名专家学者为学员授课。来自全省各地的36名学员参加本届高级研讨班,部分高校在校研究生也纷纷前来听课并参加研讨。

安徽省文联党组书记杨屹说,文艺评论是党的文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基础性工作。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安徽文艺大发展大繁荣,迫切需要发挥理论评论的基础性作用。新的形势为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施展抱负、展示才华提供了有利的时代条件,新的任务向文艺理论评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分析我省当前文艺评论现状之后,杨屹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推动文艺创作与文艺评论的协调发展。省文联将把培养年轻文艺理论评论人才作为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促进安徽文艺创作繁荣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艺评论工作者队伍。希望参加这次高级研讨班的学员们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认真学习,深入研讨,相互交流,力争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崔凯在《文艺批评的标准》的报告中,就当前文艺批评的现状和文艺批评的标准做了精彩阐述,在谈到标准问题时,特别强化了“坚持唯物观”,“以人民群众为本”等基本理念。唐跃在《文艺的现实境遇、社会责任和核心价值》的授课中,描摹了中国当下文化的现实境遇,阐述了青年文艺评论家的社会担当、责任和良知等问题。钱念孙和学员们探讨的是“当代文艺家的自我修养”问题,强调作家、艺术家最重要的修养就是认识生活的能力,他告诉学员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坚守独立人格,包括自己的创作风格,勤于思考和发现,对生活保持一颗真诚的赤子之心。王达敏的授课题目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与文艺创作疆域的拓展》,从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新时期文艺中人道主义的发展等三个方面和学员进行了深入交流。王长安在《当下语境与艺术创造》一课中,集中描述了当今商业化、全球化的语境,倡导一种全新的有生气的文化艺术理念,并就“艺术创造如何适应当下语境”等焦点话题做了深刻的剖析。

在研讨环节,青年评论家们结合自己的工作、研究实际,纷纷献言安徽文艺评论建设,表示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正确导向,关注人民生活,把握文艺思潮,更好地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时代精神,为繁荣发展安徽文艺事业发挥积极作用。苏中在研讨结束时对青年评论家提出殷切希望,勉励青年评论家迅速成长,早日独当一面,成为安徽文艺评论的中坚力量,为文化强省建设建功立业。

篇7

苏洵在《六国论》中,开头就摆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并概括地讲明其中的道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但是这并不能有力地证明论点,你得有让人心服的事实和道理,所以必须展开论证。苏洵接下来并没有简单的罗列事实:韩怎样赂秦而丧,魏怎样赂秦而丧(甚至苏洵根本没有写这些事实,因为这些史实已众人皆知。议论文的事实论据越简明越好,决不能“字数不够,事实来凑”),而是结合事实进行分析。

首先,从“赂者”方面进行论证。先用对比的方法指出一个事实,秦受赂所得与战胜所得要大百倍,而三国赂秦所失与战败所失也要大百倍,可见赂秦带来的损失之大。接着进一步分析:“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自然“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然后又引用古人云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加以证明,使论点得到让人信服的证明。值得指出的是,作者在论述中又插入“赂者”先祖们“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和“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及“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的生动描述,不仅形象地说明了赂秦者怎样陷入“力亏”的境地,而且通过鲜明的对比,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可谓是情理并茂。

其次,从“不赂者”方面论述。先说齐国,指出它“与赢而不助五国”,所以“五国既丧,齐亦不免”。再分析不赂而抗秦的燕、赵,用它们“用兵之效”的事实,说明秦国并非不可战胜,其实这是从反面证明“赂秦之弊”。接着分析它们的灭亡是处于“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这样就把灭亡的罪责归到“赂者”的身上,使中心论点得到进一步的证明。最后又运用假设推理,用不赂秦的可能结果与赂秦而亡的事实对比,引起人的深思。

整个论证主体部分,都是围绕中心论点以事实为依托进行分析、比较、引用、推理,让论据和论点有机联系起来,具有让人信服的逻辑力量。

二、严密性

论证说理如果有懈可击,就无法让人信服。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六国破灭”“弊在赂秦”。那么,最大的漏洞就是,六国中有三国并没有“赂秦”,为什么也亡国了呢?不解决这一问题,观点就无法成立。作者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因而在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后,又用了几乎同样的篇幅论证“不赂者以赂者丧”,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分析。论证的严密性,还表现在语言表达要有分寸。在进行假设推理的时候,对其结果,作者说是“胜败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并未说一定会战胜秦国。其他地方如“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话说得都很有分寸。议论文就要以理服人,给人以理性之美。苏氏父子三人都写过《六国论》,立意不同,但分析都合情合理,自成一说。有兴趣的同学们不妨找来比较阅读。

三、条理性

在各种文体当中,议论文对条理性的要求可以说更高一些。本文从结构上来说,开头摆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分两层展开论述,最后总结历史教训,得出结论。引论、本论、结论,一目了然。从论证思路上来说,作者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后,针对会出现的疑问,指出“不赂者以赂者丧”,然后再具体从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事实上,作者在中心论点下设置了两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赂者因赂而丧,不赂者因赂者而丧。思路清晰,自然连贯,给人以势如破竹之感。

篇8

高考作文始终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中之重,纵观高考作文,时代感是它的显著特点。作为体现国家意志的人才选拔性考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高考作文题的价值性就体现在这一点上。“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高考作文题,应该是一个个反映时代特点的镜子,从这面镜子里,照出了时代世相。也可以说,高考作文反映一种引导当代青年关注时事、社会、民生的新导向。

以福建高考作文为例,从2008年的情景作文“果汁、咖啡、矿泉水三种饮料的选择”到2009年的半命题作文“这也是一种?摇 ?摇?摇?摇”,再到2010“作家格林兄弟的故事”,每一年的题目总能让人找到与当时社会热点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材料现象背后的原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统道德中那些美好的部分,凸显传统文化的软实力。这,也是新时代高考高分作文写作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能力。

二、高中学生积累的现状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作文教学算是语文教师教学中最头疼的事。怎样有效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又最不容易找到答案的课题。时间紧,任务重,语文学科在各学科中处在艰难的狭小空间。作文,更是横亘在学生心间的一个坎,渴望作文得高分,又不想花太多时间在积累和阅读上,这是绝大多数高中学生的共同心理。积累贫乏,语言干涩,内容单薄是高中生作文中的共病。在学生的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出现频率较高的事例有:司马迁写《史记》,韩信忍胯下之耻,苏武牧羊……近年来“感动中国”的人物,如丛飞、邰丽华等。这些素材用得太多太滥,学生写起来到处贴标签,生搬硬套,没有灵感。那么,怎样使议论文论据丰富而多样呢?怎样让学生对素材积累感兴趣?这是我面临的困惑。

三、激发兴趣,开展必要有序的摘抄训练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应是有机结合的。古人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大量的阅读训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读书摘抄”,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积累资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写作素材积累的主要来源,更是快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制胜法宝。

(一)准备阶段:拓宽生活和知识面,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朗读品味经典文段,如柴静的《看见》、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中的片段,同时向学生推荐几台评论性强的电视节目,如辽宁卫视的《老梁说天下》、江西卫视的《杂志天下》和中央电视台的励志节目《开讲啦》等。这些节目有的以独到的见解谈论历史秘辛社会和文化漫游;有的通过主持人阅读杂志的方式,传播具有流行意义的讯息;有的邀请演讲嘉宾,分享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等。这些节目都富有鲜活的时代感和感染力,当学生在枯燥的生活中关注这些有时代讯息的内容时,不仅能看到浓缩的现实百相,更多面地了解世界,开阔视野,更能在评论中融入思考和辨析。为了让学生更有投入感,还开展了“读书经验交流会”“热点专题”等活动。

(二)实施阶段:读书摘抄的设计和要求是定题、定量、定形式。

社会每个阶段都有它的热点,这些热点在报纸新闻中并不少见,也泛如烟海。怎样指导学生有序摘抄呢?每周末,我对摘录的内容和形式都做统一的要求,由老师提供一个周热点事件,先让学生通过读报或上网阅读相关内容,用简洁的语句概括该热点事件,并写上针对该事件的评论。要求:摘文的总思路是先叙后议;在评论过程中,要分出不同的角度或观点;学生要对所摘抄的主题做进一步的补充和拓展,寻求和主题相似的或相反的事件一个,也可以是相关的名言(或警句、格言、俗语、成语)若干句。

例如:热点事件概述: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评论1:在路口凑够一拨就闯红灯的,主要是从众心理。反正法不责众,只要有人带头,就不怕。绝大多数中国人心里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就傻了,每个人抱着这样的想法就造成了红绿灯虚设的情景。

评论2:是对“规则”的集体漠视。在生活中很常见,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缺乏公共生活的“规则意识”,另一方面,是现实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守规矩的人往往吃亏,不守规矩的人反而获利。守规矩不是“聪明”的做法。

同题名言:

1.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莱蒙特

2.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版法》

学生在摘抄中了解了发生在当下的热点事件,养成了在生活中关注时事,尤其是关注社会热点、文化事件的习惯,为议论文写作积累了鲜活的材料。他们在摘抄中,锻炼了书面表达能力,锤炼了思想,逐步加深了对生活的理解,为下笔时文思泉涌,意到笔随,提高写作水平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总结阶段:读书摘抄内容的整理。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这是高中语文新课程的要求。

为了让学生时时更新素材库。在一个阶段之后,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归类整理的方法,这样方便今后的查阅和运用。我们通常可以按照“素材内容”分类。

1.社会万象篇:中国式过马路、美素丽儿奶粉事件、孝心入法、大妈抢黄金。

2.人物美丑篇:复旦大学投毒案、韩亚乘务人员的人性之美、林书豪一战成名。

3.醒世警言篇:2012年清华大学毕业典礼校长致词、奥巴马的就职演讲。

这些大类里还可以按“素材主题”分类,例如:“人生”、“美德”、“文化”等。

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并分门别类地整理素材库,使素材类别丰富,内容充实,成为一座写作中受益无穷的宝库。

四、让摘抄融入作文

好的议论文是有现实意义的,是针对当时社会中的现实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材料是文章的关键。离开了材料,再才华横溢的人也难以写出美文佳作。材料的质量决定作文的质量。一道作文题,合适的立意就那么几个,能够在材料的运用上技高一筹,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在一次半期考试中,学生在议论文《人生如树》一文中,其中有这样的一段表达:

人生如树,即使经历风雨雷电的摧残,即使遍体鳞伤,也不会放弃自己成才的梦想。有梦想的人,能坚信自己的信念,任何困难也吓不倒他。二十三岁的林书豪从小就怀着篮球梦,进NBA后,他只能充当“板凳球员”,曾因遭球队三次淘汰三次召回而被嘲笑。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还是每天超乎常人地刻苦训练,如今他终于实现自己梦想。

林书豪的成功背后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不能忽视的一点是,无论在怎样的境遇中,他始终怀揣着梦想。正是因为他对梦想执著地追逐,所以即使在残酷的现实中屡屡碰壁,他也能继续忍受。可见,勇敢地追求梦想的人就一定能获得成功,拥有梦想是一个人成功的保证。一位哲人说过,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人生就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

该议论段能紧扣论点,运用摘抄的内容作为支撑观点的论据,典型、新鲜和有时代感。议论文的论据,如果能选取那些紧贴时代脉搏的,代表当下人们共同审美取向的材料,并且能挖掘材料深层次的意义,文章就一般更容易被评卷老师所钟爱。

古人云:“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水平的提高非一朝一夕即可成功,而重在日积月累,不断锤炼。只有量的积累,才能在写作或作文考试时文思泉涌,作文产生质的飞跃,正所谓“心中有丘壑,妙笔点染之”。

篇9

一、两类题型

“两类题型”是英语议论文写作区别于书信应用作文和图表描述作文的独有外部结构特征。透过近年英语高考书面表达的种种形式外衣,我们可以将基础英语议论文写作题型分为两大类别:一是辩论型题目,二是解释型题目。

1.辩论型题目

该题型主要包括三种形式:(1)单一观点论述型,即给出一种观点,请你谈及个人的理解并阐释原因。如:Small things make a big difference. The small things we do can make us a responsible member of the society.(2014湖北卷);Success is the ability to go from one failure to another with no loss of enthusiasm.(2014福建卷)。Questioning is a bridge to learning. When you begin to doubt something and search for an answer, you will learn.(2015湖北卷)。(2)α⒐鄣闾致坌停即给出两种对立的观点,请你讨论这两种观点并标明自己的立场及理由。如:Should Chinese dictionary include English words?(2014江苏卷);又如活动方式选择:面向全球的图书分享网站有两种参与方式可供选择,一是自由分享(wild release),二是定向分享(controlled release)。请用英文写信申请参加,主要内容是选择一种分享方式并简述作出该选择的理由(2015重庆卷)。(3)优缺利弊透视型,即给出某种现象或事物,请你探讨其自身的优缺利弊。如:2014年重庆卷以“My friend falls, I laugh; my phone falls, I cry.”这一组诙谐语为引子,要求学生围绕“朋友与手机谁轻谁重”展开讨论,实则让学生反思和探讨手机在当代社会的利与弊。

2.解释型题目

该题型主要表现为一种形式,即热点分析与建议:文中给出一个热点现象或热门话题,请你谈谈原因及解决方案。如:(1)网络发帖现象。最近美国留学生Sharon在网上发贴希望有人能帮助她提高普通话(Mandarin)水平,她可以教英语作为回报。请根据提示用英语给她写一封电子邮件,主要内容是说明你能胜任辅导的理由并给出讲好普通话的两点建议(2015四川卷);(2)家庭教育调查。假定你最近参与一个名为“关于父母是否对孩子感到骄傲”的研究性学习调查,请依据图表信息简要描述数据并分析其原因(2016上海卷)。

二、四项标准

综合历年评分标准,英语议论文写作质量评价指标可基于宏观的篇幅结构和微观的语法词汇视角概括为“四度”。这四项标准是衡量和评价文章质量的内在语义标签和外在句法标记。

1.任务执行程度

测试过程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执行任务的过程及情况,即是否跑题、偏题或漏题是质量评价的首要落点。英语写作任务执行程度主要指标包括三个方面:观点是否鲜明透彻,内容是否紧贴主题,结构是否逻辑严密。

2.句段连贯程度

句子之间要逻辑衔接,段落之间要气韵连贯。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需要借助以下主要的关系连词及其组成的经典句型来完成:(1)引出观点的连词有in my opinion, from my perspective, as for me, as far as I’m concerned等;(2)举例说明的连词有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such as, that is to say, namely等;(3)表示时间的连词有while, whenever, once, since, not…until, as soon as, no sooner…than, hardly…when等;(4)表原因的连词有because, since, as, now that等;(5)表结果的连词:so/such…that等;(6)引出目的的连词有in order that, so as…to等;(7)表条件的连词有unless, in condition that, as long as, if only等;(8)表让步的连词有even if/though, no matter what/how/who等;(9)表比较的连词有as…as, compared with等。段落之间的“起、承、转、合”连贯度可通过表顺序的连接词来实现,如(1)表开始的有first of all, to begin with, in the beginning, for one thing等;(2)表承接的有besides, in addition, apart from, moreover, what’s more, meanwhile等;(3)表转折的有however, whereas, while, in contrast, on the contrary, on the other hand等;(4)表结论的有to sum up, all in all, in conclusion, in brief等。

3.词汇丰富程度

词汇的丰富性不仅指文章用词的数量,而且强调用词的精度与难度,以及灵活性与多样性。如:(1)名词表述influence=impact, pollution=contamination, things=stuff, young people=youngsters, duty=responsibility, ability=capacity等;(2)动词表述improve=enhance=promote, develop=cultivate=nurture, set up=build up=establish, meet=encounter, reduce=decrease=lessen, encourage=motivate=

stimulate, think=hold=argue=claim, complete=fulfill=

achieve=accomplish等;(3)形容词表述clear=obvious=apparent=evident, important=decisive=crucial=significant, rich=wealth=well-off, great=wonderful=marvelous=amazing=terrific=fascinating等;(4)副词表述in fact=actually=essentially, very much=enormously=tremendously, so= so=hence=consequently, now=at present=currently等。

4.语法准确程度

语法的准确性体现在英语词法和句法的方方面面,重点是词法中的动词和构词法,以及句式结构中的复合句和语法修辞中的强调与倒装、省略与替代。限于篇幅,笔者已另文论述。

三、四种写法

“四种方法”将英语议论文写作两类题型的实践过程定量化和定性化,从而保证行文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对于辩论型题目主要有三种写法,即一气呵成法、一波三折法和正反博弈法。对解释型题目主要是一种写法,即问题解析法。

1.一气呵成法

此法一般将全文分槿个部分,即开头段、主体段和结尾段。全文紧扣观点、一气贯通,可在开头段转述题目观点,表明立场;主体段全面陈述理由和论据,支撑自己的观点;结尾段总结全文,重申观点做出结论。

2.一波三折法

此法与上文的一气呵成法有诸多相似之处,主要差别是在主体论证部分以让步的方式增加了反证法,即在直接论证后另起一段,并站在对立观点的角度,首先承认该观点的合理性,继而剖析该观点自身存在的问题,曲线回归自己所坚持的观点,让主体论证部分经历一波三折的正确性回归原点后完璧归赵,更有力地证实自己观点与立场。

3.正反博弈法

此法两面论述、照应周全,正反论据、理由充裕,特别适合对立观点讨论型和优缺利弊透视型题目。该法与上文一波三折法相比的主要差别有二:其一,主体部分集中讨论某一观点或事物优缺利弊的两个层面,而且正反两部分平分秋色,泾渭分明;其二,结尾段可以用中庸态度重申两种观点各自的意义,也可以基于主体论证偏向某一观点。

4.问题解析法

此法主要针对解释型题目,只是围绕文中给出的热门现象或事物,探讨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其主体部分不同于上述三种方法的论证,而重在分析原因和解决问题,结尾部分也只需再次总结上文提出的解决方法。

四、两大要件

“两大要件”是支撑和拓展四种写作方法的两个共性构件,即四种方法分别对应的经典框架和模板句型。

1.经典框架

上述四种写法各自对应的经典框架如下,其中前三种方法的写作框架同中求异,第四种写法框架差异较大。

2.模板句型

上述四种写法的开头段、主体段和结尾段均有各自相应的模板句型,主要类别有:(1)开头段介绍背景,或转述话题的句型;(2)开头段表明观点的句型,或开头段引起下文的句型;(3)主体段第一、第二、第三等各条理由的主题句型;(4)主体段让步,或转折的常用句型;(5)主体段分析问题原因的句型;,或主体段提出解决办法的句型;(6)结尾段的总结句型。限于篇幅,各类句型实例不能逐一列举,读者可参阅相关教辅材料。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闻钟.2016高考英语满分作文[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

篇10

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是这个时代赋予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任,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之一。研究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过程,是十分必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具有一定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过程。具体而言,这一过程有四个阶段构成。

第一是基本知识的积累阶段。现代文阅读教学须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具备准确、敏捷的思维为关键。我们知道,基本知识是思维的基本因子,知识面的宽窄是阅读思考时联想是否丰富、思维是否活跃的关键。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狠抓基本知识的积累做起。基本知识积累不够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的狭窄,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几年语文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测试部分得分较低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一教训提醒人们:要真正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基本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非狠抓不可。

第二是基本理论的掌握阶段。现代文阅读的有关基本理论是对现代文阅读能力形成过程中一系列规律的概括,是确立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必须狠抓基本理论的掌握。这里讲的“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一是指现代文阅读,一般应从文体、内容和形式三方面进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关键性词语。文体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具体要求也不同。记叙文的内容指描叙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点、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和议论抒情部分(或抒感,或揭示哲理);议论文的内容指论点和论据;说明文的内容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种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指某种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点等。

形式方面,记叙文主要是指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序依据、线索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议论文主要是指论证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说明文主要是指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关键词语的确立都有规律可循,还有概括反映这些规律的有关理论。有中心段,记叙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议论性语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几个片断之间的过渡性语段;议论文的中心段一般为文章的引论或结论,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说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确立可通过分析段落的构成情况来进行:若段落由一个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过分析句与句的关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几个并列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几个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几个主从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关键词语。这是对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理论指导,即对学生授之以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的阶段,这是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第二阶段。

第三是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阶段。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对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程度。学生积累了一定程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上文论及的“基本理论”,我们便可引导学生确立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根据上述第一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确立以下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文章阅读,首先要确定文体,接着须根据文体特点理解内容。以记叙文的内容理解为例,须以记叙部分的内容理解为基础,以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理解为根本。记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理解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过程等记叙的要素。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根据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议论性语句揭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语句抒发作者情感。其他文体的内容理解,也要根据文体特点进行。第三步,研究形式特点并理解其作用。这方面的操作,可根据形式方面的基本理论进行。形式特点的作用,主要是研究形式特点是如何有利于内容表达的。根据第二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指导学生从另一角度,即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来理解文章内容。

第四是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巩固阶段,即基本训练阶段。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一

篇11

下面以汪曾祺的《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节选为例,具体示范议论文素材如何一材多用。

【素材呈现】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沈先生(沈从文)逝世后,傅汉斯、张充和从美国电传来一副挽辞“不折不从 ,亦慈亦让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 。”……沈先生二十岁冒冒失失地闯到北平来,举目无亲。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就想用手中一支笔打出一个天下。经常为弄不到一点东西“消化消化”而发愁。冬天屋里生不起火,用被子围起来,还是不停地写。他真的用一枝笔打出了一个天下了。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人,竟成了一个大作家,真是一个奇迹。

沈先生很爱用一个别人不常用的词:“耐烦”。他说自己不是天才(他应该算是个天才),只是耐烦。他的“耐烦”,意思就是锲而不舍,不怕费劲。有一个时期,沈先生每个月都要发表几篇小说,每年都要出几本书,被称为“多产作家”,但是写东西不是很快的,从来不是一挥而就。他年轻时常常日以继夜地写。他常流鼻血,有时夜间写作,竟至昏倒,伏在自己的一摊鼻血里,第二天才被人发现。我就亲眼看到过他的带有痕迹的手稿。

沈先生爱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原稿,一改再改,作品发表了,改。成书了,改。看到自己的文章,总要改。有时改了多次,反而不如原来的,以至妻子张兆和后来不许他改了(张兆和是沈先生文集的一个极其细心、极其认真的义务责任编辑)。

【素材解析】

这则素材让人有诸多感悟,感悟的点有可能就是写议论文的论点。对材料删繁就简,只保留与论点有关的信息,提炼关键词句,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加以组织,就能支撑不同的论点。例如文章第一段段首对沈从文其人其文的评价,可用来论证“人品与文品有密切关系”的观点。段中谈及沈从文起点之低及理想之高及最后的成功,可论证“胆魄之重要”、“志当存高远”、“不应畏惧困难”之类的论点。第二段说的是沈从文成功的原因及创作的习惯,可用来论证“热爱才能成功”、“锲而不舍很重要”、“天才出自勤奋”等观点。第三段谈及沈从文改文章适得其反及妻子对其重要的帮助,可用来论证“过犹不及”、“和谐家庭关系对男人事业成功的重要作用”的观点。

下面作具体的写作示范。

【语段示例】

一、世上只有想不到或不敢想的事,而没有敢想、想得到却始终做不到的理想。

一代文学大师沈从文,从小立志“用手中一支笔打出一个天下” 。虽然他只读过小学,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大胆决定。沈从文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气魄定下常人谓之不可能之志向,并为之孜孜奋斗,最终独辟湘西文学王国,被汪曾祺赞誉为“星斗其文”。这是一个何等伟大的奇迹!

奇迹是如何产生的?爱拼才会赢,敢唱就会红。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生命无非是一场旅行,前提是先有目标方向的指引,才不会走向茫然虚无的深渊。史立兹有言:“理想如晨星,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因此,只要敢于大胆确定理想,哪怕理想是如何的遥不可及,但只要做到了竭尽全力,都有可能摆脱燕雀戏藩柴的草根命运,而如鸿鹄畅游于天际。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则是人类前行的动力。

著名作家沈从文原本只不过是个小学都没毕业的人,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但仅仅是因为对写作无法割舍的热爱,让他做出了“用一支笔打出一个天下”的疯狂决定,也正是由于对创作的这种极端的热爱,让他夜以继日,伏案写作,有时候甚至写到流鼻血还不眠不休,最后竟至昏倒,稿件还沾着血迹。

三、过犹不及,适度为美。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著名的“过犹不及”的观点,确实如此,凡事皆有度,适度为美。超过事物合适的度往往弄巧成拙。著名作家沈从文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他的作品大多是精雕细琢、反复修改而成。但改书成痴,甚至有某种强迫症倾向,有时改了多次,反而不如最初写得好。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不管是文学创作或是为人处世,刻意为之固然不能完全避免,但凡事太过难免流露太多的雕琢刻意机械之痕。为人处世,不仅不宜犯“过犹不及”的错误,有时候甚至应该持有顺应自然的心态,这种心态往往是克制过犹不及的良方。台湾著名女作家简有言:“山林不向四季起誓,枯荣随缘;海浪不对沙岸承诺,遇合尽心。”这话深得我心。

四、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往往站着一个能干贤惠的女人。

一个成功的女人背后往往有一个失败的男人,而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往往站着一个能干贤惠的女人。沈从文文学辉煌的奖章上,有妻子张兆和不止一半的功劳。当初为追求兆和,沈从文写了无数情书,为博得佳人青睐,自然是字斟句酌,不敢马虎,爱情成了沈从文练笔的最佳磨刀石,这些信件后来出版为《沈从文致张兆和信》。“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语言固然优雅,若非兆和爱情的熨帖,怎能如此触动人们麻木的心弦?嫁给沈从文后,张兆和成了他极其细心、认真的义务责任编辑,甚至在沈从文后来有爱把文章改得面目全非毛病的时候,也只有妻子才能禁止得了。

良师益友般两情相悦的妻子,这是上天的恩赐,难怪沈从文赞叹:“生命都是太薄脆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用对自然倾心的眼,反观人生,使我不能不觉得热情的可珍,而看重人与人凑巧的藤葛。”

【佳作示例】

无悔初衷

江美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谈及的人生境界中的一境就是无悔。的确如此,人生在世,无论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散发弄扁舟,乘桴浮于海,都应对自己的初衷无悔。

世间最霸气的无悔初衷者,莫若大师沈从文。沈老从小痴迷着“用手中一支笔打出一个天下”的梦,一个小学都未曾毕业、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的人,竟为了如此惊世骇俗的人生初衷,多少年夜以继日地写作:冬天没炭火暖屋子,捂着被子写;夏天天气炎热难当,搬到树荫底下写;写到流鼻血还舍不得停下追寻初衷的步伐,竟至晕倒在血泊中。为了心中最初的梦想,无畏无悔,沈从文最终缔造了湘西文学王国,终成“星斗其文”的一代大师。

可是世上能有多少个求仁得仁的沈从文?多少人妄想成为太阳,最后却和光同尘!多少人为了初衷为了未来,勇敢地出发了,征途却事与愿违地变化了。然而因为这样就放弃初衷后悔初衷了吗?我认为,初衷无论实现与否,都应以无悔的心态坦然面对。

柳岩被誉为“天生的舞者”,她自小喜欢并学习钻研舞蹈,这让人们相信她冥冥中与舞蹈“一见钟情并终其一生”的缘分。然而征途变化,柳岩现在不仅不是舞者,反而是众多电影女星中的一员。可是即便如此,依然无法掩盖她的璀璨。也许我们不能看到最初期盼的壮阔蓝天悠悠白云,但能够收获婀娜红花依依小草。无法实现初衷,但并不浪费当初时时刻刻的思虑,因为这往往是另一个机缘的开始。既无浪费,何悔初衷?

选择了初衷,继而经不起苦苦追寻而后悔放弃,那人生注定失败,也等不到另一份机缘。真正成功的人,即使无法实现初衷,也会借鉴那被迫改行的弯道。钱学森考进清华大学时,历史、语文成绩满分,可这个文科高材生最终却成了物理学家。他未曾后悔早年把光阴浪费在文学上,相反,这使他感性与理性兼具,能够更哲学地看待科学。

真正的成功不一定都如沈从文一如既往,一往而终。插花不成、杨柳成荫也是一种成功。但无论如何,都该无悔初衷。

无悔初衷者,看重的不是成功的结果而是收获的过程。为了真正的成功,无悔初衷!

篇12

第二是基本理论的掌握阶段。现代文阅读的有关基本理论是对现代文阅读能力形成过程中一系列规律的概括,是确立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必须狠抓基本理论的掌握。这里讲的“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一是指现代文阅读,一般应从文体、内容和形式三方面进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关键性词语。文体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具体要求也不同。记叙文的内容指描叙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点、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和议论抒情部分(或抒感,或揭示哲理);议论文的内容指论点和论据;说明文的内容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种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指某种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点等。形式方面,记叙文主要是指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序依据、线索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议论文主要是指论证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说明文主要是指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关键词语的确立都有规律可循,还有概括反映这些规律的有关理论。篇有中心段,记叙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议论性语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几个片断之间的过渡性语段;议论文的中心段一般为文章的引论或结论,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说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确立可通过分析段落的构成情况来进行:若段落由一个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过分析句与句的关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几个并列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几个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几个主从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关键词语,关键词语的确立理论,可参阅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定的1990年版的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一、二册中的有关单元知识。这是对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理论指导,即对学生授之以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的阶段,这是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第二阶段。

篇13

第二是基本理论的掌握阶段。现代文阅读的有关基本理论是对现代文阅读能力形成过程中一系列规律的概括,是确立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必须狠抓基本理论的掌握。这里讲的“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一是指现代文阅读,一般应从文体、内容和形式三方面进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关键性词语。文体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具体要求也不同。记叙文的内容指描叙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点、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和议论抒情部分(或抒感,或揭示哲理);议论文的内容指论点和论据;说明文的内容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种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指某种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点等。形式方面,记叙文主要是指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序依据、线索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议论文主要是指论证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说明文主要是指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关键词语的确立都有规律可循,还有概括反映这些规律的有关理论。篇有中心段,记叙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议论性语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几个片断之间的过渡性语段;议论文的中心段一般为文章的引论或结论,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说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确立可通过分析段落的构成情况来进行:若段落由一个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过分析句与句的关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几个并列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几个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几个主从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关键词语,关键词语的确立理论,可参阅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定的1990年版的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一、二册中的有关单元知识。这是对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理论指导,即对学生授之以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的阶段,这是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第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