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大学生消费水平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生消费水平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学生消费水平

篇1

一、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的现状

网络信息消费的出现迎合了大学生时尚、前卫、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其优势让大学生对网络消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渐成为他们的消费新理念。经对内蒙古师范大学在校200名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运用比较、综合、归纳等方法对获得数据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有如下消费特点:

 

(一)网络信息消费比例大

1.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人数比例大。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因其年龄、知识水平和好奇心等心理等多方面原因有更多机会接触网络,在调查中98.74%的学生利用网络信息,100%的学生拥有电脑、手机、touch等其中任意一款上网工具。据中国统计年鉴,我国截至2012年底,在校大学生人数达2308.5万人,我国大学生作为网络信息消费主体占全国网民人数约为24.43%。由此可见,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进行信息消费的重要手段,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货币支出比例相对大,计费方式对其消费行为影响较大。在调查的200名学生中,每月网络信息消费额集中在50—80元,约占总人数的54.32%,加上获取上网终端的费用,网络信息消费货币支出占生活总支出的32.33%。其中,以流量计费使得大学生自觉减少耗流量大的图片、视频等消费,而包月或包年计费的方式则对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行为的约束力极小。

 

3.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时间支出比例大。在校大学生每天网络信息消费时间为3-5小时者52.29%,平均每天上网2-3次者占48.76%,平均每次上网2-4小时者居多,占63.22%,39.44%大学生有逃课上网经历。

 

(二)网络信息消费内容具有多样性

根据网络信息消费目的将网络信息消费产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以信息获取为目的的消费,例如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等;第二部分是以商务交易为目的的消费,包括网络炒股、网上银行、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等;第三部分是以沟通交流目的的消费,例如电子邮件、论坛、社交网站、微博、博客等;第四部分是以娱乐休闲为目的的消费,主要有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网络音频等。据调查问卷统计,在校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内容多样,四大网络信息消费67.66%都有涉猎,80.25%的大学生内容为3种以上,其中以获取专业信息为主的仅占10.33%。

 

(三)网络信息消费结构具有差异性

1.网络信息消费产品结构具有性别差异性。如图1、2所示,男生和女生网络信息消费产品结构有差别,其中女生网络沟通交流占63.54%,男生玩游戏的占玩游戏总人数的70.88%; 65.45%有商务交流经验,其中网购女生占 80.52%,炒股男生占炒股人数的89.34%;另外,在调查中发现,登陆过不健康网站的占34.40%,男生占到87.04%。

 

2.网络信息消费产品结构具有年级差异性。随着年级递增,信息获取重要性逐渐凸显,网络信息消费中信息获取的比例增大,娱乐休闲时间耗费相对减少,商务交流随着对网络消费的熟悉先增后减,沟通交流所占比例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具体如图3所示。

 

(四)网络信息消费保障水平低

大学生的网络信息消费保障措施不健全,信息污染严重,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网络信息消费群体,社会经验不足,辨别信息真伪能力有限,对我国信息消费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调查显示, 23.54% 的学生不了解任何与信息消费相关的法律知识,24.75%的学生有过网络信息消费受骗经历。其中只有8.92%学生选择想方设法坚决维护自己的权益,形成网络信息消费保障的低水平。

 

(五)网络信息消费付费方式多元化

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中现金消费比例明显下降仅为 36.94%,相应的使用网银、支付宝、财付通、信用卡等任何一种网络支付方式的占到82.36%。除此之外,各大网站为吸引网友长期浏览通过设置做任务获得本网站虚拟货币来换取信息,如豆丁网下载所用的豆元、百度用的积分、考研网用的k币等等。

 

二、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也有了很大改观,网络信息消费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也越来越普遍的进入到人们的消费领域。大学生群体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成为了网络信息消费的主力军。大学生在学校期间,为了满足自身和生存发展的需求,对日益成为生活必须的网络有很深的依赖,依托网络进行的信息消费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平台,其共享性和开放性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索引和存储信息,加之没有完善的质量监控机制,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不良信息、无用信息,从而形成一个繁杂、混乱的信息世界,极不利于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过程。

 

(一)互联网凭借其信息提供的全面性、及时性和便捷性,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的时间和周期,日渐成为“信息寡头”。大学生对信息需求旺盛,对网络信息消费的依赖程度高,但消费意识不成熟,辨别信息能力不够,易受“网络海洛因”的侵蚀,导致消费质量不高。

 

(二)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数量大,时间支出和货币支出大,对应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高,大大压缩学习、正常人际交往和社会实际的时间,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网络信息消费以其多样性和丰富性吸引着广大消费者,大学生是对新鲜事物敏感且乐于尝鲜的群体,网络的诞生应用正好满足他们的需求。但网络信息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消费结构层次化,大学生面对这些不同层次的消费结构,缺乏正确理性的判断,感性的随着自身的喜好选择,消费意识不明确,消费动机不强,消遣性消费比例大,极不利于建立健康合理的消费观。

 

(四)网络是一个开放的、虚拟的系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人们少了束缚,根据自我需要,随意行为,使得网络信息消费环境变得繁杂、紊乱,人际关系存在信任危机,而且相关法律滞后,消费保障水平低下,网络诈骗、网络陷阱多,24.75%大学生都有在网上受骗的经历,找不到合适的方式维权,大多采取自认倒霉

的态度,这样不仅伤害到大学生的消费情感,还严重影响网络信息消费的健康发展。

 

(五)网络消费离不开互联网,更需要终端设备的支撑。网络信息消费基础设施差,调查显示65.55%的大学生对学校网络消费环境不满意,72.32%学生认为校园网消费偏贵,网速慢且很不稳定。而网络消费网站页面多以图片、视频为主,在网速低时难以显示,消磨了消费者浏览消费网站的耐心,对促进学生网络消费十分不利。

 

综上所述,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支出总体水平较“高”,用途广泛,对网络信息消费的依赖程度“高”,但辨别信息能力“差”,保障水平“低”,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从而形成了“两高一差一低”的畸形发展局面,总体消费水平低。由此可见,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提高其网络信息消费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提高大学生网络消费水平的对策

总体上看,大学生网络消费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效应,然而相应的消费意识、消费环境、消费保障都还很滞后,不适应日益高涨的网络消费水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关注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发展,正确引导其消费意识

1.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在校大学生应树立远大理想,明确的奋斗目标,增强网络信息消费目的性,提高网络信息消费的质量。大学生是相对单纯的群体,涉世未深,容易信任别人。很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只是停留在浏览网页、聊天等浅层次应用上,缺乏必要的辨别能力。正确认识网络消费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缩小“数字鸿沟”,自觉抵制“网络海洛因”侵蚀,合理运用网络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网络信息消费的素质。

 

2.运用宣传教育的手段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行为的引导,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过渡教师教学方式,为从高中注入式学习到大学引导式学习提供一个缓冲期。部分学生因知识与信息理解消化需要而对网络过分依赖,需要老师在教学方式上提供一个适应期,然后真正过渡到通过网络信息消费,借鉴参考前人经验的前提下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3.增强大学生理财意识和时间意识,合理安排的网络消费支出和时间。区分好网络信息消费与正常学习、人际交往和社会实际的时间。

(二)优化网络消费消费环境,促进其健康发展

1.净化网络信息消费环境,为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提供良好的环境。面对现在网络信息量大、内容混乱等问题,大学生面对这样的消费坏境,无从适应,大部分大学生都有在网络信息消费过程中受骗的经历,从而对网络信息消费存在不信任感,不利于网络信息消费的健康发展。

 

2.优化个人网络信息消费结构,丰富网络信息消费形式,逐步降低电子信息产品消费的费用,将网络信息消费与现实良好结合。大学生收入来源单一,网络信息消费在生活开支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低价物优,形式多样,方便快捷,这些是大学生在网络信息消费中比较注重的,满足这些条件网络信息消费市场才能在大学生人群中又快又好地发展壮大起来。

 

(三)加强网络消费保障,完善其合理体系

篇2

随机抽取黄冈师范学院150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75名,女生75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立问卷调查表,对我院的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表150份,回收150份,有效问卷142份,其中男生67份,女生75份,有效率为94.700。运用SPSS16.。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从可以看出,支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这说明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目的非常明显,消费动机是健康、积极的,这与我国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是相适应的。但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在从事体育运动时必须掌握体育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同时影响我院大学生积极的体育消费动机的主要因素有娱乐休闲、审美、明星效应、从众与攀比等等。其中娱乐休闲占的比重最大,可见我院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是健康的,而且在审美的影响因素上女生明显高于男生。但是也不乏有一些不好因素的影响,像从众与攀比就占了15.6%,所以对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必须正确地引导。

2.2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可用价值单位来表示。

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100元至20。元之间,男女平均占75.400,可见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层次。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生活费普遍来自家庭,消费能力受到影响,体育场馆数量偏少也限制了大学生的消费。但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正逐步提高。

2.3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

2.3.1参与类体育消费

主要是指为了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健身训练、体育健康医疗、体育教育培训等所支付的各种费用。从表3看出此项消费女生要略高于男生,是由于女生比较乐于参加俱乐部的锻炼,以求达到健身、健美的效果。

2.3.2观赏类体育消费

主要指为了观赏运动竞赛、体育表演而购买门票的费用,统称观赏类体育消费。调查结果显示此项消费的比例不是很高,这主要还是跟学生的经济支付水平不高有关系。

2.3.3实物类体育消费

主要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所消耗的实物产品,如运动服装、鞋袜、球拍、球等小型体育用品。表3显示,此项消费男女大学生占体育总消费的比例较大,男生占65.200,女大学生占58.700,男女生差异不大,说明男、女生都乐意花钱购买体育服装及体育用品进行体育锻炼与健康投资。

2.3.4精神类体育消费

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或获取体育赛事、体育明星、名牌球队等背景材料或信息所购买的体育书刊、报纸、杂志及音像制品等消费。表3显示,此项消费男女生总体较高,男略高于女,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当代大学生偏重于运动实践的锻炼效果,在讲求实惠的同时,也注重对体育知识、体育信息的获取及知识面的拓宽。

2.4大学生体育消费方式

2.5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频度与体育消费的关系体育消费水平与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关系十分密切。表5的调查结果表明,每周参加3-4次以上体育锻炼的学生,体育消费的比例相对较高,其中男生占56.7,女生占50.2000说明体育锻炼已经必不可少,同时体育消费已成为体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6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2.6.1经济条件不允许

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消费承受力亦随着家庭的供给的变化而变化。作为大学生经济上首先满足基本的生活和学习的需求,然后才会去考虑和承受其他各方面的消费支出。由于各自地域经济对其体育消费能力的影响,大学生之间体育消费水平不均衡,因此经济支付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实现程度,从而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水平。从表6可以看出此项对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很大,这主要是跟大学生自身的经济来源有关。

2.6.2体育设施太少

体育设施对大学生提供的体育项目、服务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现在学校学生人数大量增加,而学校场地数量有限,场馆数量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造成学生参加运动的人数下降。从表6可以看出此项对我院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也很高,这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

2.6.3学习任务重

由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他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准备考研上,这样用于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就减少了。对策与建议

(1)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深化“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

篇3

消费观是指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总的看法。消费观作为一种观念,是社会经济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但它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并对其产生深刻而重大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在当前就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而大学生群体在饮食上的消费是他们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食堂是他们饮食的主要消费地点,所以研究大学生的食堂消费状况是富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对部分全国重点高校大学生的食堂消费水平进行调查,统计大学生的消费数据,分析各层次不同类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承受力及消费观念。同时通过了解同学们对菜价的真实承受能力以及消费喜好等各方面因素,为学校及食堂提供信息,对食堂制定菜价以及食堂的饮食管理方面起到引导性作用。

2.研究方法

调查小组成员均为中国矿业大学的本科生,本身作为大学生,成员对本校以及周边学校大学生的食堂消费情况有所了解,也更容易了解其他大学学生的食堂消费情况。小组成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调查采访以及网络调查等方式对众多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学校包括东北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大学等。最终汇集资料,分析大学生食堂消费情况。

3.研究结果

小组成员对多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本文将以西南大学、东北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为例,将三所学校的大学生食堂消费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大学生的食堂消费水平。

在西南大学,75.35%的调查对象最愿意消费实惠的产品,52.44%的调查对象消费是有计划的,生活费的60%用于饮食消费,饮食消费的65%发生在食堂。大学生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经济来源比较单一和稳定。大学生消费来源主要依靠父母供给,占88.97%,其次是获奖学金,占4.14%,而勤工俭学占2.76%,助学贷款占2.07%,亲朋资助占1.38%,其他来源占0.69%。另外,在大学生消费来源的相对比率中,城市学生依靠父母供给的相对比重偏高,农村学生相对比重偏低,而城市学生依靠奖学金等其他来源的相对比重偏低,农村学生相对比重偏高。

东北大学中83.3%的同学在被调查时表示,在食堂选择菜品时较注重菜品的口味,56.67%的同学注重菜品的价格,50%的同学注重食堂的卫生。68.85%的同学偏好消费质量较高的菜品,73.33%的同学选择实惠营养性的食物就餐。88.97%的学生消费来源为父母供给,少量同学的消费来源除了家庭供给以外,还包括奖学金以及勤工助学等,共占11.03%。从菜价方面看,46.67%的同学认为食堂菜价偏高,48.85%的同学认为食堂菜价合理,可以接受,4.48%的同学认为菜价较低,较为实惠。

从中国矿业大学的调查结果看,89.47%的同学注重菜品的口味,其次比较重视的分别是菜的价格与食堂的卫生情况。89.47%的学生消费来源为父母供给,少量同学的消费来源除了家庭供给以外,还包括奖学金以及勤工助学等,共占10.53%。在菜价方面,89.47%的同学认为菜价偏高,与物价水平不持平,10.53%的同学认为价格合理,可以接受,基本没有认为菜价较低的同学。

通过分析调查情况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消费较为理性,没有过多奢侈浪费的现象。大学生饮食喜好多种多样,整体较为健康,多数愿意选择营养实惠的食物就餐。大学生经济来源多数是家庭供给,且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更依赖家庭经济支持。从对于学校食堂价格满意度看来,不同学校的学生持有不同的态度。对此我们调查发现,不同学校食堂价格存在一定差异,主要由地区物价水平、学校补贴政策以及食堂经营模式等多种因素影响。但从整体上看,食堂物价水平在大多数学生承受范围之内。

4.意见和建议

大学生应树立良好健康的消费观念。从调查看,大多数学生可以做到理性消费,但有少数同学消费盲目,没有规划,且存在饮食不健康的状况。对此,学生应自觉树立良好的消费和饮食习惯,注重饮食的合理健康化。学校也应作出相应措施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消费和饮食观念。学校可开展宣传课程对学生的消费观和饮食健康方面加以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态度,避免消费过度,奢侈浪费现象。食堂应提供更加营养合理的餐饮搭配,不定期推出新的菜品种类,同时应该注重菜品的质量,不应一味强调便宜而忽视了营养价值。

学校应注重食堂的经营管理。食堂的食品卫生关系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应确保食品安全卫生。此外,食堂应重视学生的意见与建议。食堂不应因此忽视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根据学生的喜好与建议提供更加新鲜、多样且营养丰富的菜品。学校也应对食堂食品质量、服务质量、消费价格和硬件设施等方面加强管理建设。食堂管理者应参考这些因素,结合食堂的现状,进行管理与改革。用制度规范加以约束,用严密的措施保证饮食安全,严把食品加工关,严把卫生预防关,严把督查奖惩关。食堂的服务也应更加到位,中晚餐时期大量学生在食堂易形成拥堵现象,食堂也应注重维持良好的就餐秩序,保证食堂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饮食环境。

在食堂价格方面,学校和食堂经营者应重视学生的承受能力,在保证菜品卫生健康的同时,合理制定菜品价格。对于学生的多重需求,食堂可以制定多种价位的菜品,以及多种款式的搭配。每月食堂消费额过低的学生很可能是家境贫寒的学生,应该引起学校关注。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关怀与帮助,避免因过度节俭而生活质量过低,不利于其成长发展。建议食堂每天提供一些免费汤或其他免费食物供学生食用。

5.总结

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消费受到社会的关注。大学生食堂消费水平可以从一个方面体现出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本文选择了不同高校大学生的食堂消费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不仅了解了大学生食堂消费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食堂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并且发现了大学生食堂消费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学校和食堂管理者的注意,注重对学生消费观念的引导,培养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注重对食堂的经营管理,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卫生、菜品多样且价格实惠的就餐场所,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篇4

(1)研究对象。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牡丹江师范学院、牡丹江医学院、牡丹江大学、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七个牡丹江高校的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2)研究方法。一是专家咨询法,二是问卷调查法。本研究此次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1978份,回收率98.9%,有效问卷1946份,有效率97.3%。并用数据统计法对回收的问卷通过数据统计表和比较分析法进行统计。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牡丹江市大学生月收入调查分析。大学生的收入主要包括家庭供给、奖学金和自己在校期间勤工俭学所得费用。牡丹江市大学生月收入情况分布为:有35.25%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收入在300~400元左右,有24.40%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收入在400~500元左右,15.98%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收入在500元以上,有12.43%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收入在200~300元左右,另有9.66%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收入在100~200元左右。牡丹江市大学生月收入按收入水平频率统计得出结果为417.8元。第二,牡丹江市大学生月总消费调查分析。牡丹江市大学生总体的消费是比较理智的。调查结果显示:牡丹江市大学生月消费情况分布为:有25.7%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消费在300元左右,有27.3%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消费在400元左右,有16.8%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消费在500元左右,另有12.8%,10.2%,7.2%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消费分别为500元以上,200元左右,200元以下。通过统计频数计算得出牡丹江市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大约为374.7元。第三,牡丹江市大学生体育消费金额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有25.73%的人年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这其中还包括未曾进行过体育消费的人群。通过统计计算得出牡丹江市大学生年平均体育消费金额约为168.4元左右。通过与被调查对象年消费的对比来看,体育消费约占被调查对象年消费的3.73%。首先,牡丹江市人民的整体经济收入水平不高,这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另外,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增加量低于收入水平的增加量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9.39%,保持原有体育消费水平不变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16.49%。说明牡丹江大学生体育消费有可能滞后发展。第四,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调查分析。男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多集中在100~150和150~200这两个区间,而女生则多集中在50~100元区间,在消费水平在250元以上的区间男女生差别明显,男生显著高于女生。第五,对大学生不同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本文对不同体育消费水平的大学生分为三个群体,即年体育消费在0~100元水平群体,100~200元水平群体和200元以上群体。分析结果显示,个人可支配收入状况也即家庭收入和体育消费品价格是决定0~100元体育消费水平群体消费的主要因素,所以这部分群体增加体育消费的途径应是增加其家庭收入水平。对100~200元体育消费水平群体的影响主要是体育消费品的价格和所处群体影响,因此针对这一部分群体应注意体育消费品的价格定位和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的体育文化建设。对200元以上大学生体育消费群体影响较大的是个人体育兴趣爱好和所处群体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1)牡丹江市大学生整体体育消费水平不高,并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牡丹江大学生用于体育消费的比例保持不变或低于收入水平增加的人数占总被调查人数的45%。因此,牡丹江市大学生体育消费可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其主要原因应是家庭收入和体育消费意识的问题。因此应对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进行积极引导,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消费。(2)影响牡丹江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性别差异较大,男性体育消费高于女生。可通过积极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使大学生特别是女性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为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打下基础,使其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并为体育消费提供可能。

参 考 文 献

篇5

20世纪以来,伴随着语言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在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作用下,研究者们对于影响外语学习者的因素的研究从外部转向了内部。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的提出成为了研究学习者的情感因素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情感因素中的焦虑成为了研究外语学习者学习重点。大量丰富的相关研究都针对了解研究学习者的焦虑因素和综合的外语学习水平。对于外语学习中的四项基本技能的分别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策略的研究得知,策略的正确使用有助于学习者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更好地发展目标于中的语言和社会语言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文用实证的方法,通过对于医学院校医学专业的大一的学习者进行的问卷和访谈调查来探究写作焦虑对于学习者成绩和策略的相关性,来探讨如何降低写作焦虑,提高写作水平。

二、测试方法

本次研究中目的在于研究写作焦虑对于写作成绩和写作策略使用的影响,因此包含三个变量。通过使用翻译和改编Horwitz的FLCAS焦虑量表来测试学习者的写作焦虑状况,该量表包含25个选项,采用5分制的李克特量表计分。第二个变量是参考Oxford的策略分类和王俊菊的编写英语写作策略量表,包含38个选项。第三个变量是测试者们的写作成绩,抽取CET-4的作文题目三篇,按照其评分标准由资深的批改CET-4作文的五名老师批改,总分为15分,三次平均分作为测试写作水平的依据。102名测试者被随机抽取,来自陕西中医学院大一的三个不同专业中医学,临床医学和检验影像专业,平均年龄18岁,男42名,女60名。通过对上述两个量表的前测,其Cronbach’s Alpha分别为.75和.71,说明可信度较高。所收集的数据全部用SPSS13.0进行统计。调查问卷进行收集统计。

三、结果分析

通过数据统计得出,性别因素(P=.001

1.写作焦虑的基本状况及来源

通过测试,可以看出大部分学习者普遍存在焦虑状况的,平均值M=84.15634,焦虑量表分数值在56~73的是低焦虑(Low)组,共11人,比例为10.7%。74~88为中焦虑(Moderate)组,43人,比例为42.2%。而89-105分为高焦虑(High)组,共46人占到了45.1%,通过访谈可以得知,75%的人认为写英语作文很困难,不知道些什么,不知道如何写。访谈内容反映出大部分学习者焦虑的来源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缺乏足够的词汇积累和语法知识(85.3%);第二,没有自信,担心来自于老师和同学的负评价(90.1%);第三,缺乏平时的写作练习(88%)。

2.写作成绩和写作策略使用的关系

102名测试者的作文成绩按平均值可以分为三组,高分组10人10~13分,中等分组7~9分32人,低分组4~6分60人。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r=.521,p

3.焦虑水平和策略使用的关系

低焦虑组在使用写作策略时,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策略使用最多(M=3.562),其次是认知策略里的翻译策略(M=3.541),社会情感策略里的交流策略也使用较好(M=3.389)。高焦虑组。高焦虑组的元认知策略中的修改策略使用最频繁(M=3.497)说明学习者担心紧张,所以反复修改来试图写出好文章。其次是回避策略(M=3.475),说明学习者在遇到困难是愿意用其他方式回避困难来解决问题。

四、启示

学习者们焦虑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缺乏自信,所以作为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克服写作的心理障碍。同时,由于作文都是教师进行批阅的,所以学习者们担心来自于老师的负面评价,也是焦虑的一大来源。所以改变作文评估方式,使用教师评估和同学反馈的评估方式结合进行,既能从部分程度上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策略的使用,促进写作成绩的提高。总的来说,在策略使用方面,各水平阶段的学习者们能够很好地使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所以在策略训练方面,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利用写作前的讨论,头脑风暴,教师的鼓励和正面评价来训练学生的社会情感策略和补偿策略的使用,使其能够运用多种策略来提高写作水平,激发学习兴趣,克服写作难题。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廖淑梅.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焦虑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

篇6

2. 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2.1消费动机与体育消费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在体育活动方面的消费支出。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是激励或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因。而体育消费动机则是指激起一个人在体育方面进行消费的一种内在的动因,也是直接促进一个人去进行体育消费的直接动力。

关于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我国已经有大批学者做出了相关的研究,并对体育消费的动机进行了划分。笔者通过对比,归类,把体育消费动机分为五大类:①身心健康动机、②娱乐休闲动机、③求知考试动机(上课要求)、④社会交往动机、⑤攀比表现动机(从众心理)。

桂永锋、曲现飞、杨旭亮等人对湖北武汉高校的1000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进行调查时,发现有52.5%的大学生认为其参与体育消费的动机最重要的是身心健康动机,同时有32.1%的大学生认为其参与体育消费的动机最重要的是满足其娱乐休闲动机,即共有84.6%的大学生认为在其参与体育消费的动机中占重要位置的是身心健康和娱乐休闲。而在杨剑、王玉兰、姜涛等人对江苏徐州市11所高校1000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调查研究中发现,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具有特定的动机定向,按其重要性依次为:身心健康动机、娱乐休闲动机、求知考试动机、社会交往动机、攀比表现动机;其中同样是身心健康动机以及娱乐休闲动机得分最高。在刘霞对湖南省各地高校共1200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同样是身心健康动机以及娱乐休闲动机得分最高。

这些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逐渐意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而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增进健康,调节不良的心理状态,同时可以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并缓解一些学习的压力。而且在校大学生大多都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参加体育运动能够丰富自己的课余时间,满足了运动的欲望,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而大多在校大学生为了促进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都会在体育方面进行投资消费,这就形成了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导动机——①身心健康动机和②娱乐休闲动机。

2.2 消费水平与体育消费

消费水平,从宏观角度来说,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平均享用的生活消费的产品(与劳务)的数量与质量,或全体消费者按人均达到的物质与文化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从微观角度来说,指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在某一时期所获得的消费对象的数量与质量,或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某个时期的生活消费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 而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体育消费金额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体育消费水平,因此通过对大学生体育消费金额的调查可以从货币单位上反应出大学生目前的体育消费水平。

宋亨国、王亮等人对广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的调查中,给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额度划分为3个水平:50元及50元以下为较低水平;51元至100元为中等水平;101元以上为较高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在最近的一个学期内,有53.4%的大学生进行过较低消费,21.42%的大学生进行过中等水平的消费,24.11%的大学生进行过较高水平的体育消费,而从未进行过体育消费的大学生仅占1.08%。

罗建英在对杭州师范学院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不同月经济收入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存在明显差别:月收入500以下的学生的年实物消费人均为130.2元,劳务型消费为91.2元;月收入500至650的学生的年实物消费人均为163.07元,劳务消费为108.77元;月均收入650以上的学生的年实物消费水平为180.31元,劳务消费为160元。

刘建华的研究表明:辽宁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单一,主要集中在体育服装上,虽然在体育培训、体育器材、体育门票上相对有所提高,但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韩湘平,陈玉清对湖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结果是: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只能维持在较低水平上波动,并以实物型、实惠型为消费主流。

陈天仁对上海市高校研究生体育消费水平研究得出,1988-1991年呈逐年增长趋势,总的增长率为10.5 %,体育消费结构基本合理,体育消费方式多样,体育消费支出占全年生活总支出的比例在逐年增长,而且增长率较高。李朝晖调查得出,四川省大学生的年体育消费支出为189元,其中体育实物消费约为114元,体育劳务消费约为75元。刘霞调查得出,湖南省高校学生的年体育消费支出约为138.6元,其中体育实物消费为84.3元,体育劳务消费约为53.3元。而浙江省高校学生的年育消费支出约为221元,其中体育实物消费为约142元,体育劳务消费约为79元。

通过对学生访谈得知,家庭生活水平较好的学生,不仅实物消费水平较高,还会更多的涉足校外一些消费较高的健身场所。在杨剑对不同生源的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中显示:来自城镇的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要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这主要是由于家庭生活水平、体育消费环境等因素的差异造成的。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家庭收入,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家庭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同时城镇的体育运动场地、体育器材相对较为完善丰富,这就造成了城镇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

3. 总结

在对影响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因素的调查中发现,影响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体育消费的动机;二是体育消费的水平。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可分为五大类:①身心健康动机、②娱乐休闲动机、③求知考试动机(上课要求)、④社会交往动机、⑤攀比表现动机(从众心理)。其中占主导因素的动机为①身心健康动机和②娱乐休闲动机。体育消费水平则目前为止不是很高,而主要影响体育消费水平的因素为大学生家庭收入水平;相比而言城镇生源的大学生家庭收入较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家庭收入高。

参考文献

[1]杨剑,王玉兰,姜涛.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研究与分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25(4).

[2]桂永锋,曲现飞,杨旭亮.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调查与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9,30(4).

[3]刘霞.湖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6).

[4]俞世军.试论大学生体育消费特征及其消费动机[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3).

[5]董科,曾争.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4).

[6]罗建英.对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和动机的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8(6).

[7]刘高福,聂晶,程其练等.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水平及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

篇7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购买或使用体育有形产品与无形的体育劳务用品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活动,它包括有形的实物消费和无形的劳务消费两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体育价值观的改变,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体育消费在人们的生活消费中已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并有扩大的趋势。随着市场经济对高校的冲击,大学生体育活动的经济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对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深远的思想和强烈的主体意识的当代大学生,他们作为体育运动开展的主要群体,其体育消费的结构水平、体育消费的动机都是值得我们进行调查和分析的,本文通过对湖南省7所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旨在为发展和改善湖南省的体育产业,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稳定发展,开发湖南省高校体育健身市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湖南省15所高校(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怀化学院、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理工学院、湖南文理学院、湖南城市学院、湖南中医学院、长沙大学、湖南女子大学、南华大学、湖南工程学院)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本科生3 269人为研究对象(不包括一年级新生和体育系学生),其中男生1 968名(60.19%),女生1301名(39.81%)。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搜集及参阅了国内关于消费、体育消费、动机理论等资料为本研究参考、分析和利用。2)问卷调查法。按照问卷设计原则,对所设的问题通过特尔斐法进行筛选。共发放问卷3 269份,回收3 057份,剔除无效问卷143份,共计有效问卷2 914份,其中男生1 768份,女生1 146份,有效回收率为95.32%。3)数理统计法。运用数学统计法,对调查问卷上的各项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对回收有效问卷进行信度分析、运用百分比统计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 调查显示(表1):男生的社会交往动机居首位,占31.1%,明显高于女生,这跟男性、女性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有关,这些特征决定了男女大学生在需要及行为上的巨大差异,反映了更多的男生把体育消费作为扩大人际关系、锻炼并显示自己能力的一种手段。女大学生的审美追求动机居首位,明显高于男生。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女生乐意花钱在体育方面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使自己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高雅、大方的气质,这跟女美的天性以及男女不同的社会存在价值及当前求职的需要有关;强身健体、精神娱乐这两种体育锻炼最直接、外在的功能也被相当一部分男、女大学生作为体育消费的动机,其中强身健体动机居于稍次的位置。随着整个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学习、生活、求职压力的增大,大学生作为高层次的年轻人群,同样会感到身心疲惫,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的有效的方法,自然成为了大学生们的首选。而把体育成就作为体育消费动机的学生主要是学校运动队成员,他们在体育方面较有天赋,希望自己在这一方面有所成绩;把攀比炫耀作为体育消费动机的学生,主要是个别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他们追求名牌运动服饰、出入校外的高档健身场所,并以此作为炫耀自己的资本。

2.2 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水平

2.2.1 消费水平的基本情况 从调查的情况看,2003年参加过体育消费的人数为872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1.1%,说明体育消费观念已普遍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如表2所示:大学男生实物型消费支出中100元以下的占3.2%,100―200元的占31.7%,200―300元的占44.9%,300元以上的占20.2%;劳务消费支出中100元以下的占39.4%,100―200元的占23.4%,200―300元的占25.5%,300元以上的占11.7%。

表3所示:大学女生实物型消费支出中100元以下的占18.6%,100,200元的占35.2%,200―300元的占36.3%,300元以上的占9.9%;劳务消费支出中100元以下的占45.3%,100―200元的占30.9%,200―300元的占17.4%,300元以上的占6.4%。通过平均数中值加权法计算得出,大学生(男、女)实物型消费年人均约为252.13元,劳务型消费支出年人均约为137.36元,其中女大学生的劳务消费人均为124.73元,男生略高于女生。这跟两者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及参加体育活动的频度有关。以上说明湖南省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是以实物型为主,劳务型为辅的。

2.2.2 不同消费支出的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比较 由表4、5可知:对月均总消费支出分别为500元以下、500―800元、800元以上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作了调查。通过计算得出,月均总消费为500元以下学生的年实物消费人均为155元,劳务型消费为95元;月均总消费为500-800元学生的年实物消费人均为225.27元,劳务消费为118.82元;月均总消费为800元以上学生的年实物消费人均为253.85元。这说明随着大学生月消费支出的提高,无论实物消费水平还是劳务消费水平均相应提高,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其中500―800元组同500元以下组的实物消费水平相比提高幅度较大,800元以上组的实物消费水平提高幅度相对较小;而500―800元组同500元以下组的劳务消费水平相比提高幅度较小,800元以上组劳务消费水平提高幅度非常大。由此可见,随着大学生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支付能力的增强,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会更趋向合理化,大学生对于有形的体育产品的需求会渐渐向无形的体育劳务产品的需求方向发展的。

2.3 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场所 调查表明,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场所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把学校免费场地作为首选,其次消费场所选择较多的是学校收费场地和公园或群众性体育娱乐场所,学生在大学期间,体育消费的主体在校园。调查也发现高年级学生中选择学校免费或收费场地的人数比较接近,低年级学生选择免费场地者远多余选择收费场地者,这说明高年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较强。

2.4 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方式 从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方式来

看,无论是大学男生还是女生他们的消费方式主要还是以实物性和参与性为主,观赏性消费并不是目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方式。在实物消费方面,男生较女生突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大部分男生是对体育有较浓厚兴趣的。

2.5 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项目 从大学生体育消费项目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表8):男生体育消费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羽毛球、乒乓球、保龄球、足球、篮球,这说明男生喜欢集体对抗性较强的项目。

与男生相比,女生体育消费的项目选择依次为(见表9):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排球,其它项目消费所占比重偏小。可以看出:女生喜欢具有一定活动量、对抗性弱,且无身体接触的运动项目。这反映了男女生在体育健身项目选择上的差异,女生对参加人数不多、运动量可以随意控制,又能培养和体现女性优美姿态的项目比较偏爱。

2.6 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调查显示:18.4%的男生和24.3%的女生认为主要是目前的经济支付能力制约了体育消费的水平,大部分学生认为目前市场上质量上乘的有形体育产品,包括品牌服装、鞋帽、健身器具等价格太高,社会上的健身场所、体育比赛现场的门票太贵,经济无法承受;22.8%的男生和29.4%的女生认为学业太忙无暇顾及体育锻炼,更谈不上体育消费了;还有个别学生认为没有必要体育消费。大学生体育消费主要受外在条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而外在条件的改善依赖于学校体育管理者观念的更新,大力改善体育健身场地、器材等条件,加强体育消费的宣传指导等,为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提供物质和组织上的保证。调查发现,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健身,也有11.7%的男生和7.2%的女生反映消费种类少,因而对体育健身逐渐失去了兴趣。此外,还发现13.1%的男生和16.7%的女生对体育没兴趣。这说明大学生健身锻炼缺乏体育教师的合理引导,从而还未培养起浓厚的健身兴趣。以上这些因素客观地影响了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积极性。这一调查结果中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因素的前三位和经济发达城市南京市大学生相吻合,这说明目前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是大学生的课程负担重;场地太少和经济条件差。

篇8

因此,研究和了解高校大学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对于正确地引导大学生合理、健康的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特征

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实物消费为主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是以实用消费为主,即为满足参加体育活动最基本的需要且以耐用品为主。如体育运动器材、体育运动服、运动饮料等。同时这些消费品的品牌,款式、线条、色彩、时代感和个性感,自然会受到青年学生的青睐。这类体育消费兼有运动和日常生活两方面效用,运动服装的名牌效应也决不亚于世界时装潮流。另外还有一些小型体育用品及体育报刊杂志,如中国体育报、足球报、围棋天地、健与美、新体育等体育刊物,这些刊物制作精美,信息资源和专业知识丰富,使处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能全面了解国内外的体育动态,体育运动发展趋势和相关的健康保健知识。

体育消费产品呈现多元化,拓展性强的特点高校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包括购买运动服饰、体育用品及器材、办理体育锻炼卡等的费用。此外诸多体育消费均属于互补性商品或者关联性商品,一种体育消费或者一次体育消费将引发种类更为繁多、活动更为频繁的体育消费。如对于篮球爱好者而言,其所消费的不仅仅是篮球的购买,同时还包括运动服、运动鞋、篮球俱乐部、篮球比赛等。同样,对于足球、篮球、排球等体育消费活动必须建立在团体活动的基础上,因此一旦该类体育消费热潮形成将引发更多的人参与体育消费。

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多元化

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也不例外,具体而言,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可以分为:健身要求、娱乐休闲要求、学习健身方法和技能要求、了解体育信息、课时要求等。

调查表明,强身健体是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首要价值取向。体育消费还是大学生的一种社交手段,运动项目是培养和发展合作意识的有效工具,因为交流需要双方能有共同感兴趣的内容,不论是独自运动项目还是集体运动项目,都能从共同的媒体中获得彼此的信息,达到互相了解的作用。大学生非常愿意通过体育锻炼扩大自己的社交面,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体育锻炼对人体心理的影响是积极的,能有效地改善与控制不良情绪的发生。

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性别差异较大

男性大学生在体育实物消费水平与体育劳务消费水平上都比女性大学生高,且以体育实物消费水平上的差异程度更大。女性大学生由于受生理上差异及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使得她们对体育消费需求的程度不及男性高校学生强。女生比男生更注重体型健美的锻炼及自我形象、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即女生追求的锻炼效果是苗条的身材、卓越的气质,男生选择非收费性体育项目锻炼的比例比女生多,更多追求的是健美的身材。男性比较关心体育信息,观看体育比赛,参加的多是篮球、足球等项目,愿意为此付出时间与金钱。消费观和价值观的不同,使得他们对参于体育活动的行为方式也有所不同,对体育消费的投入不同。

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

我国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与家庭经济收入相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受他们的经济水平而定的,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的支持,另外一部分是学校发的奖、助学金和打工所得。而且家庭经济收入情况从整体上也制约着体育消费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体育消费很正常,花钱买健康是值得的”,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的体现,是一种时尚”,总体上大学生对体育消费是持一种积极态度的。随着大学生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支付能力的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的结构会更趋向合理化,大学生对有形的体育产品的需求会渐渐向无形的体育劳务产品的需求发展。

我国大学生目前的体育消费仍以实物型消费为主,但劳务型体育消费的比例正在提高众多的调查研究表明,全国大学生的实物型体育消费明显高于劳务型体育消费。大学生体育消费在体育服装及运动营养两项上的支出是主要的,大学生体育实物消费水平明显高于体育劳务消费水平,体育实物消费与体育劳务消费的比例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劳务、信息型消费为主的消费结构必将成为我国体育消费发展的总趋势如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和书刊、观赏班级比赛等。

我国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与体育锻炼习惯相关体育锻炼习惯是制约体育消费水平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爱好体育锻炼的学生必然要为体育锻炼置备一些锻炼工具,如球拍,篮球,足球及运动鞋等,而没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就没有这部分消费需要。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学生对健身需要和转化为体育消费行为的纽带,体育锻炼习惯的好与坏,与学生对体育课及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有着趋同关系,对体育消费的认识,体育消费水平有显著的影响。有良好锻炼习惯的同学在体育消费水平方面要远比没有良好锻炼习惯的同学高。 大学生体育消费与学校及周围的体育设施有关体育休闲娱乐项目的多少、活动场地紧张等客观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的数量与学校设置的体育设施相比是明显供不应求的,比如学校的篮球场上,经常都是人满为患,很多同学跃跃欲试却无奈场地有限。体育与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一样,是学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发展需求但由于学生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普遍向教育、卫生等领域倾斜,对体育公共服务投入不足、体育发展缓慢明显落后。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作为影响开展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对体育服务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兴趣爱好层面上升到人的全面发展基本要求,需求的紧迫性和普遍性迅速上升,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我国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受到学习压力的制约体育消费时间少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另一因素。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所以大部分学生还是把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专业知识上。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和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的增大,真正用于体育锻炼方面的时间就相对地减少,体育消费水平相应就低了。

提高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对策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体育消费观念积极的体育消费态度是高校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充分条件,所以在高校学生体育消费态度的转变与引导上要尽量做到多渠道、多视角,从整体上改变其对体育消费的看法。向大学生宣传“健康理念”,使他们认识到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强壮而且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而体育锻炼的生理功效和心理功效恰恰能满足大学生的健康需要。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投资”的认知程度,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劳务消费水平,缓解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明显失衡的现象。

篇9

国外大量的经济学研究也证明,当人均GDP从800美元跃进2000美元时,将出现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休闲娱乐获得快速增长的时间[1]。2003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1090美元,首次超过1000美元。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今天,大学生作为参与休闲体育的一个主要群体,他们的消费意识及消费水平如何,值得我们调查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现在高校体育的教学改革,也有利于对今后我国社会休闲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前景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共有两份问卷,一份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把浙江省在校高职大学生750人作为研究样本,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728份,回收率为97.07%,其中有效问卷为702份,有效率为96.43%。另一份问卷在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所属高职院校中采用随机小样本抽样的调查方法,进行为期一周的跟踪调查,共发问卷60份,回收56份,回收率为93.34%,有效问卷52份,有效率为92.86%。回收率和问卷有效率均满足统计学的要求。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与分析方法(所有数据处理均由spass11.0软件完成)、专家咨询法、访谈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

表1 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统计

与浙江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情况相比,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总体情况较好,浙江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休闲活动的频率每周超过3次和每周不超过2次的百分比分别为21.6%31.8%,而每月2-3次、不定期、非常少的百分比分别为15.6%、31.0%,明显高于高职类大学生,说明休闲体育更受高职大学生们的欢迎。

2.不同年休闲体育消费水平高职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比较分析

从调查数据,我们发展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年休闲体育的消费水平是比较低的,有超过60%的高职大学生的年消费水平在100元以下,而消费超过500元以上的高职生只占到2.1%,根据平均数组中值加权法计算得到,浙江省高职大学生的年休闲体育消费水平约为148元。造成这种情况的基本原因:第一、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较理想的体育运动器材设备与必要的运动场馆,而一般的器材与运动场馆都可以凭学生的有效证件借用与使用,基本处于免费状态;第

二、调查显示有90%以上同学在学校参加休闲体育运动。

数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休闲体育消费水平的高职大学生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和非常显著性差异,且呈现出消费越高参与活动状况越好的态势,但并不完全成正相关。

3.浙江省高职大学生月消费水平

表3 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年休闲体育消费统计表

根据平均数组中值加权法计算得到,浙江省高职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约为655元。

4.浙江省高职大学生花钱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态度

表4 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对花钱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态度的统计情况

随着“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贯彻落实,高职大学生对“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基本上是认可的,只有近20%的学生认为尽量少花钱、不该花钱或不想花钱。我们认为作为还是一个纯粹的消费者,目前高职大学生们花钱参与休闲体育的态度是比较理性的。

5.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消费支出类别的分析研究

表5 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消费支出的基本情况(N=915)

调查数据表明,浙江省高职大学生休闲体育消费的主要支出是体育服装、体育器械、其他和体育报刊杂志。根据一般的体育消费分类,即体育实物消费,是指个人用于购买体育服装及运动器材等体育实物的消费支出;体育信息消费是指人们为获得有关体育知识、信息而购买体育期刊、书报或为观看各种体育比赛、表演、展览等所进行的消费,也称体育精神型消费;体育劳务消费是指人们用货币购买各种与体育活动有关的体育劳务或服装的体育消费资料的消费,也称参与型体育消费。统计结果表明,浙江省高职大学生休闲体育的实物消费占53.66%,体育参与型消费占13.88%,体育信息消费占15.85%,其他消费占16.61%。浙江省高职大学生的休闲体育以实物型消费为主。

四、结论:

浙江省高职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情况总体上要比浙江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好。不同月消费水平的高职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情况不存数理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浙江省高职大学生休闲体育消费观念是理性的,也是比较符合“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有超过60%的同学认为花钱参与休闲体育是值得的。浙江省高职大学生休闲体育消费处于弱消费水平,有60%左右的同学年消费水平在100元以下,占月消费额的1.88%,且消费主要是实物型消费为主。

篇10

    一、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 

    调查表明西部大学生对体育消费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广泛的认同性,有89%的大学生认为健康投资有必要其中有56%的大学生认为非常必要这说明大学生对体育参与、体育锻炼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体育消费观念有所增强。总体而言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动机比较单纯。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功能的认识基本正确在体育消费过程中除了满足健身需求,还注重追求快乐的心理体验。这也与一直以来学校对学生传统体育知识的传授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大动机是消遣娱乐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价值理念相对应反映了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流方向。

    二、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或劳务消费资料的消费数额是用消费的货币数额来衡量。从调查的情况看西部地区大学生2009年参加过体育消费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0%这说明绝大多数西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费中存在着体育消费的支出体育消费观念已普遍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调查显示西部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支出多在10。元一30。元之间其中男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的占8%,  100元一20。元的占42%,  200元一300元的占26%,  300元以上的占24%;西部女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支出在10。元以下的占20%,  10元一20。元的占58%,  200元一300元的占12%,  300元以上的占10%。 

    通过调查得知在西部地区有94%的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费用是由其父母或家庭提供,大学生生活费用的依赖性就决定了其体育消费行为的非独立性。随着大学生家庭提供的生活费金额数且的增加和自身在校期间创业能力的增强体育消费支出的比重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支出总量基本上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还不高,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大学生一个纯粹的“消费者”还没有什么经济基础.所以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钱用在除了生活外的其他的消费上。由于经济原因目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还比较有限.但相对已经发生的消费水平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三、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 

    所谓体育消费结构.是一定体育意识和消费层面的具体反映。体育消费结构的划分方式是将其划分为物质性消费和劳务消费。

  实物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所消耗的实物产品运动参与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休闲娱乐、提升自我综合素质而参加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班等各种体育实践活动所支付的费用;休闲观赏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观看、欣赏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电视转播等而支付的门票费用阅读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学习与掌握体育知识或获取体育赛事、体育明星、知名球队等背景材料或信息所购买的体育书刊、报纸、杂志及音像制品等消费。从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大学生体育实物消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so%,与收入成正相关;健身消费和体育信息消费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12%和9%。  

    四、影响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是消费的基础经济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消费承受力亦随着家庭的供给的变化而变化。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受其可支配收入决定西部地区大学生的支出主要由其家庭提供,所以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独立性差整体水平偏低。 

    2.兴趣爱好。消费者在体育消费需求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反映了消费者对体育不同的价值取向而消费者的价值取向除受到不同个体差异影响外,还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体育消费结构的选择。调查了解到普通大学生中对某些体育运动有浓厚兴趣和运动技术水平高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较强品牌要求相对较高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大学生,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品牌要求最强,消费水平也最高,消费结构合理。体育锻炼习惯是影响体育消费结构的显著因素。 

    3.缺乏体育消费的环境。体育设施对大学生提供的体育项目、服务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选择该因素的男大学生为40%女大学生为45%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和指导力量等条件不足、体育消费价格过高、也是制约西部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虽然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但体育消费的资金比重仍然很少。 

篇11

体育消费是人们在体育方面的个人消费支出。体育消费可分为狭义和广义。把握他们的消费观念,引导他们健康理性的体育消费,对体育市场的开发和体育产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把握了解许昌学院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观念、消费方式,便于对广大中部平原地区的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使他们形成健康理性的体育消费理念。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许昌学院在校大学生167人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其他大学生为辅助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当前我国体育消费总体情况及消费理念。结合许昌本地情况,了解认识许昌本地的消费水平及消费潮流发展情况。

2.问卷调查法:在许昌学院发放100份调查问卷,总共200份,回收188份,回收率94%。有效问卷167份,有效率88.8%。问卷中涉及了体育消费额、体育消费结构以及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等问题。

3.逻辑分析法: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归纳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许昌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许昌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以实物消费为主,属实物型消费。因此个人体育消费也是处于发展之中。大学生没有个人经济收入,大多还是依靠家庭。由表1可以看出,许昌学院生的生源又大多来自农村,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于城市。体育设施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农村体育的发展,也给来自农村的学生带来了影响:消费方式比较单一,消费观念比较陈旧。综合以上因素可以看出,许昌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从表2可以看出许昌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还比较低,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总体水平不高。男生体育消费水平总体高于女生,且消费水平相对比较合理,女生体育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大多年消费额(74.2%)在100元以下,而且分布不均衡。

由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体育消费还都是用于购买运动服装、鞋帽、运动器材等实物型体育消费。

通过表4、表5可以看出许昌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总体上呈多样性。有部分经济能力较好的学生的消费用于参与型、观赏型体育消费。但还只是少数学生,虽然只是少数学生但这将是以后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发展方向。由表5可以看出购买体育彩票是大学生体育消费中的新兴消费理念,在许昌学院大学生中悄然兴起。目前还处于相当弱势,值得给予关注。

(三)影响许昌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影响制约许昌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首先是个人支付能力及合理的消费价格,其次是缺乏专业人士指导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再次是良好的消费环境和场所设施及足够选择的消费项目。经济状况是制约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个人支付能力和消费价格占41.4%)。大学生一般都还是纯消费者,本身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多数靠父母家庭提供生活费用,只有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用于他们认为合理的体育消费[2]。因此商品价格和个人支付能力成为他们体育消费的首要制约因素。不过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支付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以及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商品价格会逐渐趋向合理化,体育消费也将越来越兴旺。

三、结论

许昌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与个人实际经济状况成正比,总体上男生体育消费能力高于女生,但是整体上男女生体育消费能力都不高。商品价格和个人支付能力是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首要因素。

参考文献:

篇12

一、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

调查表明西部大学生对体育消费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广泛的认同性,有89%的大学生认为健康投资有必要其中有56%的大学生认为非常必要这说明大学生对体育参与、体育锻炼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体育消费观念有所增强。总体而言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动机比较单纯。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功能的认识基本正确在体育消费过程中除了满足健身需求,还注重追求快乐的心理体验。这也与一直以来学校对学生传统体育知识的传授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大动机是消遣娱乐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价值理念相对应反映了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流方向。

二、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或劳务消费资料的消费数额是用消费的货币数额来衡量。从调查的情况看西部地区大学生2009年参加过体育消费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0%这说明绝大多数西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费中存在着体育消费的支出体育消费观念已普遍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调查显示西部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支出多在10。元一30。元之间其中男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的占8%,100元一20。元的占42%,200元一300元的占26%,300元以上的占24%;西部女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支出在10。元以下的占20%,10元一20。元的占58%,200元一300元的占12%,300元以上的占10%。

通过调查得知在西部地区有94%的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费用是由其父母或家庭提供,大学生生活费用的依赖性就决定了其体育消费行为的非独立性。随着大学生家庭提供的生活费金额数且的增加和自身在校期间创业能力的增强体育消费支出的比重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支出总量基本上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还不高,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大学生一个纯粹的“消费者”还没有什么经济基础.所以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钱用在除了生活外的其他的消费上。由于经济原因目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还比较有限.但相对已经发生的消费水平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三、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

所谓体育消费结构.是一定体育意识和消费层面的具体反映。体育消费结构的划分方式是将其划分为物质性消费和劳务消费。实物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所消耗的实物产品运动参与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休闲娱乐、提升自我综合素质而参加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班等各种体育实践活动所支付的费用;休闲观赏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观看、欣赏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电视转播等而支付的门票费用阅读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学习与掌握体育知识或获取体育赛事、体育明星、知名球队等背景材料或信息所购买的体育书刊、报纸、杂志及音像制品等消费。从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大学生体育实物消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so%,与收入成正相关;健身消费和体育信息消费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12%和9%。

四、影响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是消费的基础经济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消费承受力亦随着家庭的供给的变化而变化。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受其可支配收入决定西部地区大学生的支出主要由其家庭提供,所以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独立性差整体水平偏低。

2.兴趣爱好。消费者在体育消费需求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反映了消费者对体育不同的价值取向而消费者的价值取向除受到不同个体差异影响外,还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体育消费结构的选择。调查了解到普通大学生中对某些体育运动有浓厚兴趣和运动技术水平高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较强品牌要求相对较高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大学生,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品牌要求最强,消费水平也最高,消费结构合理。体育锻炼习惯是影响体育消费结构的显著因素。

3.缺乏体育消费的环境。体育设施对大学生提供的体育项目、服务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选择该因素的男大学生为40%女大学生为45%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和指导力量等条件不足、体育消费价格过高、也是制约西部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虽然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但体育消费的资金比重仍然很少。

篇13

消费心理与行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与外在表现,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日益受到关注。

在校大学生作为同一群体,身心发展处于同一阶段,消费心理有很多共同点。首先,当代大学生的主体为80后、90后,他们成长在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具有较高的抱负与追求,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也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其消费观呈现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其次,尽管大学生的消费观主流是理性、科学的,然而由于大学生处于人生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的压力,自我探索中的迷失、人格发展的不成熟性、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均可能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盲目攀比、冲动消费、过分追求时尚、享乐、虚荣等种种问题也时有出现。最后,作为一类特殊的消费者,大学生无固定收入来源,其消费来源主要为家庭,大学生消费者具有心理独立但经济未完全独立的特点,其消费行为在具有自主性的同时,又对家庭具有依存性。

然而,仅从共性的角度去探索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是不够的,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因性别、年级、生源地、专业、家庭收入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特征等方面均存在个体差异。将大学生看做无差别群体将不利于消费心理教育的深入开展,关注大学生消费个体差异有利于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高校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个体差异研究

1、性别差异

性别是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重要因素,它会影响大学生消费的总水平、消费结构以及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

关于消费总水平的性别差异,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出两种不同的观点。一部分研究结果表明男生的总体消费水平高于女生,具体表现为男生的伙食、通讯和交通费较多(周丽,2007;王宝状等,2007)。而另一些更多的研究表明总消费并不存在性别差异,男女大学生在具体消费结构上有所不同。例如,陈玉珍(2007)发现男生上网,尤其是网络游戏消费支出较多,女生日用品、服装支出较多,交往支出男女生无差异;余文盛(2005)对西部大学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校外聚餐、假日游玩、参加函授、自考等方面,男生花费高于女生;女生在上网聊天、个人形象设计等方面的花销高于男生;王嘉毅等人(2008)也发现男女生的生活费没有差异,服装、手机等消费上女生多于男生;童玉英(2006)研究同样未发现男女生月消费额的差异,但男生在伙食消费、烟酒消费较多,而女生在衣服鞋帽消费和化妆品消费方面高于男生。

在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方面,大多数研究都证实了性别差异的存在。吴琪(2009)发现男生在消费计划性方面明显不如女生,男生网购、超前消费行为的比例也高于女生,而在选择名牌、追求时尚方面,女生比例则高于男生。苏创等(2010)发现在喜新厌旧的心理上,女生对某一种物品更容易喜新厌旧。余文盛(2005)发现在西部大学生中,女生独立意识和希望打工挣钱、减轻父母负担的愿望比男生强。王嘉毅等人(2008)研究表明男生的炫耀度显著高于女生。

2、年级差异

随着年级增高,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社会化程度等逐渐提高,就业与升学的压力日渐突出,综合先前研究的结果,年级与消费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如下。

首先,各个年级大学生消费总水平差异不大,但由于各年级面临任务与挑战不同,具体消费结构存在差异。大多数研究表明各年级大学生日常生活消费不存在明显差距(如陈玉珍,2007),但低年级学生的通讯费高于高年级学生(周丽,2007),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和交际方面的消费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王宝状等,2007)。

其次,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消费心理总体更加理性成熟,消费心理有向健康理性发展的趋势。随着年级的增长,喜新厌旧心理在学生中的表现越少(苏创,2010),低年级学生消费不理智,易冲动,攀比心理更为严重(余文盛,2005)。然而也有研究表明高年级学生有超前消费行为的比例高于低年级学生(吴琪,2009),这可能主要与高年级学生面临毕业与求职的挑战有关。

3、地域差异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地域差异研究主要集中于城乡差异的研究。首先,总体看来,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整体消费水平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农村学生消费更为谨慎(陈玉珍,2007;周丽,2007;王宝状2007;王嘉毅等,2008),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群体而言,这种差异其实反映出当前城乡家庭收入水平的差异。其次,在消费结构方面城乡大学生也存在差异。城镇学生在手机、恋爱、聚餐、假日旅游、上网、个人形象设计等方面的费用较高,而用于函授、自考、抽烟等方面的费用则比农村学生低(余文盛,2005)。最后,在消费特征方面,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农村籍大学生在消费计划性方面明显好于城镇籍大学生,城镇籍大学生选择名牌、追求时尚、超前消费等的比例更高吴琪(2009)。农村学生的打工愿望和替父母分忧愿望强于城镇学生(余文盛,2005)。

除了城乡差异外,学生来源地的发达程度也会影响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苏创等人(2010)发现来自发达地区的学生在消费时更注重时尚新鲜、更加盲目从众、攀比炫耀、冲动发泄、喜新厌旧,来自不发达地区的学生更看重价廉实用。

4、专业差异

与性别、地域等其他方面的差异相比,文科生与理科生消费水平差异较小(周丽,2007;王嘉毅,2008),但其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具体内容与形式仍然表现出不同的模式。相比较而言,文科生在社会交往、游玩、注重外在形象等消费高于理科生(余文盛,2005);文科生攀比炫耀心理也更突出,更容易非理性消费(苏创,2010)。

5、家庭收入水平的差异

月消费水平也与消费模式存在关联,不同消费能力学生的消费特征存在差异。发现月消费能力高的学生的时尚新鲜、攀比炫耀、冲动发泄、喜新厌旧等心理更加明显(苏创,2010);家庭收入越高,用于交际、生活等方面的支出就越多(王宝状,2007)。总体看来,来自中高收入水平家庭的大学生消费总水平也相应较高(王嘉毅,2008),但学习等刚性消费差异较小,差异主要表现在交际消费以及非理性消费等方面。

此外,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不仅与家庭收入总水平有关,也与大学生对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认识和判断有关。认为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较低的学生消费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学生。可见,相当多的大学生的消费是比较理智的,会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合理确定消费水平(童玉英,2006)。

三、基于个体差异的教育思路

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表现出个体差异性的特点。由于家庭环境、学校类型、专业、年级、性别等的不同,其消费心理与行为,如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习惯、消费价值观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性,不同群体大学生消费水平及结构出现了分化。

对大学生开展消费心理教育,在看到大学生总体共同点的同时,更需看到不同群体的差异性,不能完全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应在细分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例如,对于女生要避免其过度追求时尚、盲目消费,对于男生要关注其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消费,帮助他们做到有节有度;将教育重点放在低年级尤其是刚入学的大学生群体上,做到及时引导,防患于未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采取多种方式对其升学、求职、就业消费加以辅导;对于文科生、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学生及来自于城市或发达地区的学生要警惕其非理性消费的倾向,加大家庭“感恩”教育的力度,等等。

总之,只有充分考虑到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个体差异,才能提出具有针对性与时效性的教育对策,才能真正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实现发展与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玉珍.大学生消费调查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11).

[2] 吴琪.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

[3] 苏创,张吉刚.湖北大学生消费心理成因及分布趋势研究[J].科技创业, 2010(10).

[4] 余文盛.西部边远地区高校大学生个人消费问题调查研究[J].渝西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3).

[5] 周丽.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