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级职称职称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河南中级职称论文
轨道交通的轨道施工应用
摘 要:通过轨道的特征来介绍轨道 交通的施工流程及操作要点。
关键词:轨道交通;梯形轨道
1 前言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 发展,各大城市已进入到城市建设的,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关键在于城市居民区、商业区等繁华地段,因而需要满足可靠性高、成本低、维修少、振动低、噪音低、抗振性能高等,普通整体道床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梯形轨枕轨道系统是由PC制纵梁和钢管制的横向联接杆构成的,形似扶梯,因此称之为梯形轨道,它是纵向轨枕的一种,具有既能够发挥轨枕本来的特性,大幅度提高荷载的分散能力,又可补充钢轨本身的刚性和质量的性能特点,可以说是轨枕的一种革新形式。
据统计,铁道的维护管理成本占总营运费的1/3,越是高速对轨道的整备条件的要求越高,梯形轨道系统通过改造车辆,轨道结构相互作用系统的动力特性,能够达到减少20%~30%的维护管理成本,这对促进经营改善起到很大作用。同时,车辆轨道结构相互作用系统动力特性的改善,能明显地减轻车辆轨道系统的冲击轮重。因此,在维护管理及环境问题的解决上有很大作用。
2 工法特点
梯子形轨道施工整体道床一次性成型,简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每工日施工进度达到50m~75m。梯子形轨道施工后梯形轨枕能有效浮置,对其减振降噪性能有保障。
3 工艺原理
梯子形轨道施工采用“散铺法”施工工艺,施工前根据设计的轨道高度对梁面实际高程进行复核,当梁面高程不能满足轨道设计高度要求时,需要对桥面进行凿除处理。然后进行基底凿毛、清理工作,按照整体道床施工工艺进行铺轨基标测设,并用墨线在桥面上标记出轨道中心线、道床边线等,绑扎L形支座钢筋,然后吊装梯形轨枕就位,粘贴泡沫板,上扣件及钢轨,利用支承架调整轨道状态,再支设支座模板,检查轨道状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利用混凝土输送泵进行支座混凝土一次性浇注,养生待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拆除模板,人工清除泡沫,从而形成浮置状态梯子形轨道,梯子形轨道施工断面。
4 施工操作要点
4.1 梁面高程、预埋筋的检查及梁面凿毛处理
在梯子形轨枕就位前完成梁面高程复核、预埋筋的位置和高度检查工作,若不符合要求要及时进行处理。梁面高程不能超过设计值2cm,对预埋钢筋高度、数量、位置也进行全面检查,对歪斜的钢筋要进行调直、锈蚀钢筋要进行除锈处理。为加强支座混凝土与桥面混凝土的有效结合,防止通车运营后支座混凝土在长期振动过程中与桥面剥离,对L形支座范围内桥面进行凿毛处理,凿毛点位间距为30~50m m,凿深5~10m m,凿毛后用高压水或高压风将基底面冲洗干净。
4.2 基线测设、放线
铺轨基标及加密基标的测设与普通高架道床相同,控制基标在直线地段每120m 设置一个;曲线地段每50m 设置一个;曲线起止点、缓圆点、圆缓点处各设置一个;加密基标在直线上每隔6m、曲线上每隔5m 设置一个;水准点间距宜为100m,标桩应与道床同级混凝土埋设牢固。另外根据梯形轨枕设计图纸利用墨线将L底座及轨枕位置标记在梁面上,梯形轨枕的编号、轨枕面标高也标记在对应位置处。
4.3 L形支座钢筋绑扎
支座钢筋采用基地集中下料,现场绑扎的施工形式,钢筋加工后集中存放,并将钢筋分类编号、做上明显标记,确保上料运输过程中钢筋种类不混乱。现场按图纸要求进行支座钢筋的绑扎,钢筋交接点用铁丝捆牢,钢筋铺设顺序为:底层、中间层、面层、板块端部,最后绑扎特殊部分加固钢筋,钢筋绑扎过程中严格按图纸要求设置好预埋管线。
4.4 梯形轨枕吊装、架设、调整
梯形轨枕吊装前,将WJ- 2 型扣件的橡胶垫板、铁垫板按要求安装在轨枕上。用起吊设备将梯形轨枕吊装至梁面对应位置上方,在梯形轨枕的凸形挡台吊装孔位置安装支架,移动轨枕使其基本就位,而后放置在梁面上。梯子形轨枕吊装时,其起吊点位四点,位置设在梯子形轨枕两端的连接钢管端部。轨枕就位后,可在梯形轨枕两端部的表面适当位置处,用红油漆做标记作为轨枕调整参照点,用千斤顶或专门工具调整轨枕的平面位置和高低,当达到要求后,将轨枕固定。
4.5 粘贴泡沫板
梯子形轨枕主要依靠减振垫及缓冲垫满足减振降噪作用,为保证施工完毕后的梯子形轨枕能与L形支座有效浮离,最大程度发挥梯子形轨道的减振降噪作用,在梯子形轨枕就位前,在梯子形轨枕底部(减振垫范围外) 用厚30mm 的泡沫板满贴,在梯子形轨枕外侧面(缓冲垫范围外) 用15mm 泡沫板满贴,泡沫板的粘贴效果直接影响到梯子形轨枕的减振效果,为保证泡沫板有效粘贴并防止施工过程中脱落,采用胶水先将泡沫板粘贴在轨枕上,然后再利用胶带进行绑扎加固,在浇筑混凝土前全面进行检查,防止泡沫板破碎和脱落。另外在粘贴泡沫板的时候注意泡沫板边缘与轨枕边缘平齐,粘贴的顺序是先粘贴底部的泡沫板,然后粘贴侧面的侧面的泡沫板。
4.6 钢轨及扣件安装
放置橡胶垫板I,将钢轨拨入铁垫板的承轨槽内。扣件组装时,钢轨内侧采用10号轨距垫,外侧采用8号轨距垫,安装弹条,按扣件扭矩要求拧紧T形螺栓。
4.7 轨道几何状态调整
钢轨及扣件安装完毕后,按照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对轨道几何状态进行测量和精调,注意不得使用轨枕支撑架的丝杠调整,使用千斤顶或其他专用工具进行调整,调整到位后将轨枕固定。
4.8立模板,浇筑混凝土
待钢轨精调完毕后,用高压水或高压风清洁梁面,立L形底座模板,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按《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执行,另需注意以下事项:
从L 形底座的侧模上方浇筑。先浇筑 L 形底座水平部分,再浇筑垂直部分。浇筑时间间隔等要求按规范执行,并不得导致水平部分混凝土变形。
L形底座混凝土浇筑时,防止混凝土与梯形轨枕的减振垫之间出现空隙。
混凝土终凝后,及时松开扣件及接头夹板,以防止钢轨胀缩对混凝土造成损坏。混凝土浇注质量直接影响到梯子形轨道的减振效果及轨道状态,如果混凝土浇注振捣不密实,则梯子形轨枕减振垫与混凝土间出现空隙,直接影响到梯子形轨道的减振效果及轨道状态。
4.9 清除泡沫板
支座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人工将轨枕底部及外侧面的泡沫板清除,从而使梯子形轨道依靠减振垫和缓冲垫浮置在L形支座之上。
5 结语
随着城市 经济和生活的 发展,人们观念的更新,我国的地铁建设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地铁车站内部装饰装修和城市综合开发将密切结合是必然的趋势。当然,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来确定其适当的规模。同时,创造出良好的地下环境和更具特色的 中国地铁车站建筑,将是我国建筑师为之奋斗的任务之一。
参考 文献:
[1] 铁道标准设计,北京地铁梯形轨道工程试验段考察报告.2006.
看了“河南中级职称论文字数”的人还看:
1.2017年中级职称论文字数
2.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篇2
品种法是成本计算方法中最基本的一种方法。教材以某企业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一个辅助生产车间一个月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以多张表格的形式讲述了品种法的应用过程。对于初次学习品种法的学生们来说,有较大的学习困难,连表格数据的来龙去脉都很难理解清楚,更别谈实际操作了。本次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程度出发,以真实的招聘资料为教学案例创设情境。以品种法的计算程序为导向,从编制要素费用的会计分录入手,逐步填制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呈现完整的账务处理流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品种法的应用程序。课堂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式教学相结合并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以学生明确任务、实施任务、完成任务、展示任务为主线,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学会操作为目标,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2.1创设工作情境,发放资料,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广州某企业2013年7月校园人才招聘笔试题:某企业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一个辅助生产车间。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辅助生产车间是一个机修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等部门提供修理劳务,该辅助生产车间不设“制造费用”账户。企业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要求根据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编制记账凭证并完成甲、乙两种产品明细账的登记。该企业2013年10月份生产车间发生的有关经济业务如下:1)领用材料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产品领用材料249600元,生产乙产品领用材料182400元。基本生产车间领用一般消耗性材料5664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一般消耗性材料57600元。2)分配工资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192000元(按甲、乙两种产品耗用的生产工时比例进行分配,甲产品的生产工时为28800小时,乙产品的生产工时为9600小时),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38400元;辅助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及管理人员工资共72000元;行政管理人员工资81600元,共计384000元。3)计提福利费按照工资费用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4)计提折旧费基本生产车间固定资产原值960000元;辅助生产车间固定资产原值为384000元,按月折旧率1%计提折旧。5)其他支出基本生产车间发生其他支出43584元,辅助生产车间发生其他支出29280元,共计72864元,均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6)10月份辅助生产车间(机修车间)共提供劳务43200小时,其中:基本生产车间提供38400小时,为行政管理部门提供4800小时,辅助生产费用按受益原则进行分配。7)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按生产工时比例在甲、乙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甲产品的生产工时为28800小时,乙产品的生产工时为9600小时。8)甲产品本月完工产品4800件,月末在产品1920件,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加工费用完工程度为40%。乙产品本月完工产品1600件,月末在产品500件,原材料投料程度为80%,加工费用完工程度为50%。采用约当产量法分配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引用公司招聘考试资料,贴近学生实际。在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每位同学都想在自己求职过程中能够顺利通过。因此,相对课本案例而言,资料可以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激发学生们的挑战欲。在学新知识之前,学生们就已经具备积极主动的心态了。这对于本次课的课堂教学而言无疑是开了个好头。
2.2布置任务一:小组合作-分角色完成前7笔经济业务记账凭证的填制班级共36人,分为6小组,每组6人(分别是从1号到6号的同学,每组类推)。每组设出纳一名,会计主管一名,其余同学都是充当会计角色。(4位扮演会计角色的同学都要自己填制凭证,由统一的出纳盖章,主管审核。)扮演会计角色的同学能够很好地了解会计处理的流程,也是编制会计分录、填制记账凭证的一个很好的复习机会。扮演出纳角色的同学,对于哪些凭证应该出纳签字,会有更清晰的认识。扮演会计主管角色的同学则可以深刻体会审核记账凭证的严谨。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也更有利于同学们展开讨论,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相比传统的讲授式课堂,学生学得更轻松,更主动。
2.3师生核对记账凭证、精心设置抢答环节在各小组分角色讨论、填制、审核完记账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核对记账凭证、分析经济业务。其中第6、7两笔经济业务设置为抢答题。规则为在5分钟内最快举手的组员进行回答。回答正确,该组加5分。若回答不正确,其他每组说出自己的答案,正确的组加5分,不正确的组不加分。将第6、7笔经济业务设置为抢答题,一是因为相对前5笔经济业务而言,难度增加了,也有一定的综合性。二是为了增强组间的竞争性,同时也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增强集体荣誉感。
2.4任务一成果展示:老师随机在各组抽查座位号相同的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如果把每组所有组员填制的凭证全部展示出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是不可能的。利用随机抽取相同座位号的方式比较公平。将所抽取学生的记账凭证用投影仪展示出来,全体同学一起观看学生作品。师生一起对6位学生的记账凭证打分(得分细则表包括:每张凭证日期、附件、摘要、会计分录、画线、金额、人民币符号、记账员签字发、出纳签字、主管签字)每张凭证满分为10分,共7张记账凭证。(第8笔经济业务暂时不做)
2.5布置任务二:以品种法的计算程序为导向,学生自己完成第八笔经济业务记账凭证的填制招聘资料的设置很好地诠释了品种法的计算程序。学生在编制记账凭证时就可以清楚地了解每笔经济业务之间的联系,绝大部分同学可以领悟其中的顺序结转过程。第8笔经济业务比较综合,是成本计算的最后一步。要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采用约当产量法需分三个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分别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对于学生们来说,虽然前面第八章已经讲过约当产量法,但与品种法结合起来运用学生还不熟练。我采取先让学生思考,自己填制凭证的方式。
2.6任务二成果展示各组仍然会抽取一个座位号相同的同学上交作业,作为组内成果。在我巡视过程中同学们都在积极讨论,学习气氛很好。这说明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和学习热情。当然任务的布置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既不可太难也不可太易,才能有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大部分同学计算正确,并完成了记账凭证的填制。
2.7布置任务三:第1-3小组完成甲产品明细账的登记,第4-6小组完成乙产品明细账的登记两种产品都需要登记明细账,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的影响,我决定分组分别进行。第1-3小组完成甲产品明细账的登记。第4-6小组完成乙产品明细账的登记。明细账的登记也是一个比较综合的过程,需要思路清晰,谨慎仔细。小组同学通过讨论可以正确填制完产品明细账。现场观察来看,同学们学习热情很高,都在进行激烈讨论,集体荣誉感很强。
2.8任务三成果展示:甲、乙两种产品明细账各组上交产品成本明细账。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分析两种产品明细账的登记过程,然后利用投影仪展示各小组产品成本明细账。根据评分细则,师生一起对各组明细账进行评分。由于之前各小组在登记明细账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思考,现在老师再稍加点拨,同学们就能顺利说出答案。从各组上交的明细账来看,有2组全对,2组填错了1个数字,1组填错了2个数字,还有1组全错。同学们掌握的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
2.9统计各组成绩,对成绩排前三名的小组进行奖励在本次课的设计中,我将各个环节的评分做到具体可操作化。最后我们排出了名次表。对于前三名的小组,我们给予了物质上的奖励。后三小组虽然没有获奖,但课堂上的表现也是很好的。
篇3
一、人的需要的特点与激励
“激励”一词,作为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将“激励”这一概念用于管理,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任何激励活动都是围绕着人的“需要”而进行的。现代心理学认为,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推动着人朝向一定的目标努力,使自己得到满足。需要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人的需要具有4个特点。第一是生物性特点,也就是说人与其他动物有相同的维持基本生存的需要,如追求饮食、安全、性等等;其次是社会性特点。即人除了具有动物的本能之外,还有许多动物所没有的高级社会需求;第三是动力性特点,需要总是伴随着某种心理紧张,牵动人的情感,紧张程度同追求的迫切性成正比。需要是人类活动的内在动力,是积极性的源泉。第四是周期性特点。即需要得到满足后,在一定时间内就停止追求,过了一定时间又会产生需要与追求,如此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人的追求也就不会停止。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积极探索中低级职称教师的优势需要,因势利导,以求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高校中低级职称教师的需要结构特点
高校中低级职称教师由于其拥有的资源、知识结构、经历和角色地位、职业生涯阶段特征的特殊性,他们在需求结构上具有某些共同的人群特征。
(一)中低级职称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主要是追求晋级升等
高校中低级职称教师由于职称较低,因此职称晋级等成为其主要的需要。为了职称而努力工作出成果成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职业发展价值目标单一、纯粹。
尤其在国家规定师资条件达标的大背景下,许多教师还面临着“学历突围”的问题。然而,职称低并不意味着“能力低”。
在许多高校管理者心目中,教学质量和职称成正比,这就势必挫伤中低级职称教师积极性。导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给多少钱干多少活”的消极怠工的不良教学现象屡次发生。
(二)工作职责单一需要变化
与第一点需求相关,中低级职称教师对工作职责内容的需要相应地单一。除了上课就是上课,或者辅导做实验、改作业,整天为备课和上课疲于奔命。能把课上好、不出差错就很满足。需要点拨和指导,需要开阔眼界和胸襟。同时,中低级职称教师中不乏很早就胜任教学的佼佼者。这种实际意义上的重复劳动对他们来说,缺乏更新和变化。形式单调,导致工作激情不高。需要用各种手段进行丰富和更新。
(三)自主和创造的需要
中低级职称教师往往具有独立的个性,他们对工作中的自主性和创造需求较强烈。然而,论资排辈、轮流坐庄情况的现实存在,使得这些教师在发展方面步履维艰。尤其是一些留校生教师处境更是窘迫,面对“热了女婿冷了儿”和“外来和尚会念经”的时代大潮,其实际上已处于无人理睬的境地。北大校长曾在媒体上公开宣布北大以后不再接收本校毕业的博士生担任教师,就很有代表性。高职称独霸科研在高校已成为不争事实。尤其在国家级项目申报上。中低级职称教师不被信任的恶果造成了不自信,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然而,渴望自立和创造仍然是这些中低级职称教师的主流。
(四)良好生活、工作环境和条件的需求
良好生活、工作环境和条件的需求同样是中低级职称教师对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一个基本期望。只有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了,才能全力投入事业。然而,高校中低级职称教师由于职称低,生活条件、薪酬待遇、生活质量相对较低。
同时,对良好工作条件和环境的需求,已超出了简单的生活上的物质需求的满足。陕西部分高校的调研情况表明,高校中许多优秀的中低级职称教师的流动往往起因于对良好研究条件的寻求①。所以对这种需求的满足是学校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的一个前提条件。
三、高校中低级职称教师的激励
(一)认识内部激励对提高中低级职称教师工作动机的重要性
提供给教师的激励和其他职业的激励一样,是内部满足(如令人激动的工作内涵、成就、完成挑战性工作所获得的喜悦和社会认可等)和外部满足(如良好的资源和工作条件、晋升、薪酬、良好同事关系,以及宽松的工作环境等)的复合体。
针对有限的资源,高校所用的激励系统应当具有针对性。其实,许多管理者都知道,年轻人吃苦耐劳肯钻研,且天性烂漫,一句好话(认可)远比物质刺激更有效。认识到对中低级职称教师的激励应当重点强调内部激励和符号性,而不是外部激励和物质性,可以提高中低级职称教师激励的针对性。
同时有研究表明教师对来自学生和工作内容的成就获取的内在激励更为敏感。像薪酬、福利等外在激励措施固然对于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起着重要作用,但教师13常的工作热情和努力更主要是由教师的工作成就和工作本身提供的乐趣所激发的。
(二)中低级职称教师激励的一些具体措施
对需要的最有效激励手段是满足合理需要,高校中低级职称教师需要满足来自主体自身的满足能力,依赖于社会与学校的客观环境条件。教育部门管理者须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满足中低级职称教师的需要。
1.满足最低层次的生活需要。作为管理者,就要从生活上、点滴小事上关心中低级职称教师,尽最大可能在条件许可范围内,为其解决生活上的眼前困难和后顾之忧。把政策留人、爱心留人、事业留人落到实处,把管理和服务等同起来。切实让中低级职称教师感受到高校大家庭的温暖。
2.参与管理决策。大学中低级职称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承担着扩招后的高校的教学、科研的重大任务。
年轻人精力充沛,思维灵活,可塑性强,他们对学校的工作充满热情和信心。因此,学校管理者让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教学、科研、管理等领域中重大问题的讨论,使其参与某些计划的制定,不仅可以提高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充分满足中低级职称教师参与管理决策,扩大工作职责和获得社会尊重、体现价值的需求,实现激励参与积极性的目的。
3.配备导师。人力资源管理学领域的研究表明,“组织中资深员工充当新员工指导人角色可以有效提高双方的工作满意感、组织承诺和组织业绩”。学校管理可以制定“指导人计划”,推行“一帮一,手拉手”活动。聘请高级职称教师充当年轻教师的指导人,包括业务指导和生活指导。这种指导人计划对学校、资深教师和年轻教师三方均有非常显著的益处。会彻底改变“技术封锁”和“各顾各”的现状,形成合力,并促使年轻教师在教学、科研上早日上路。
4.奖励成绩。目前,许多高校在推行科研绩分制。这一制度的推出,有效地激发了中低级职称的科研积极性,起到了奖勤罚懒的作用。许多高校的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因此有较大的增加。当中低级职称教师取得成绩时,学校管理者应当在政策上予以充分的认可和奖励,包括荣誉、公开的承认,以及必要的物质激励,对优秀教师缩短见习或晋职年限(各高校在中低级职称评审工作中有自),出台“中低级职称”破格晋职办法等,还可以仿高级职称教师例,根据中低级职称教师的贡献和工作业绩提供各种福利,如交通补贴、膳食补贴、住房补贴、重大科研奖励办法、年度休假制度、低职高聘、终身职位制等等。
5.为中低级职称教师提供研究资助和各种培训。一方面,这是学校为了整体提高科研水平,承接重大研究项目和促成高水平研究成果产生必备的先决条件之一。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中低级职称教师实现成就抱负创造工作条件。既给任务,又压担子;既给压力,又有动力。更重要的是,这一措施可以极大提高中低级职称教师对学校的满意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此外,结合国家评职升等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免费开设一些外语、计算机、考研辅导培训,真正为中低级职称教师做些实事。毋庸讳言,这些措施在促成中低级职称教师多出成果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和锻造后备教师队伍,对提高学校整体师资队伍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4
一、课程开发背景
在可耕土地资源有限的地球上,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是所有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很多国家早在20世纪初就在发展城市农业,如美国城市农场“楼顶农场”“后院农庄”运动等。
2011年,我有幸去日本访学,看到有些学校每个班级都划分了一块5平方米左右的种植园,学生可自由种植蔬菜,收获的蔬菜、水果可用于家政烹饪课原料。当前,国内部分中小学由于理念的缺失、种植条件的限制,只有很少的学校在劳动技术课或生物兴趣小组里开展了种植活动,如连云港市实验学校,每个班级的教室里都有十几盆花是由学生自己种植管理的;南京市铜山中心小学有百树园、百花园、百草园,每个教室、办公室都有花;南京市凤凰街小学在校园和教室种植了300多盆吊兰,创造了一个吊兰的世界;牡丹江市立新实验小学全校学生在劳动与技术课上一起到“六园”上课,这六园是指农作物园、蔬菜园、百花园、果树园、葡萄园、小动物园,令学生兴奋的莫过于亲手劳动,从播种到除草到收获,全程参与,感受快乐。
目前,国内外城市农场的发展现状,不论是对市民,还是对学生而言,基本上都是在种植层面的,对学生至多也就是一般的实践活动层面的教育。
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越来越大,可耕土地越来越少,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正在用全球7%的耕地供养全球22%的人口;农业生产正在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压力;毒豆芽、毒青菜、毒黄瓜事件不断出现,扰乱了人们的生理、心理健康;老年化社会问题日趋严重,创新型国家建设迫在眉睫。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式,立足通用技术课程,走构建以种植为载体的技术创新课程,激发学生热爱农业,敢于创新的品质,从而让技术课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学起来、做起来。
二、课程开发理念
“城市种植技术创新”课是以教育改革为导向,以通用技术课程的技术与设计思想方法为主线,以城市花卉、蔬菜种植为载体的课内外相结合的课程。学生用技术与设计的理念进行创新学习,培养终身发展的能力。
城市种植技术的场地可以是屋顶、阳台、露台、庭院、室内、室外等。种植技术创新的研究是指种植容器、种植设备、种植方法、种植品种的创新。城市种植技术创新课程,从种植层面来讲,是指花卉、蔬菜的种植,是现实版的城市开心农场;从教育理念来讲,是以种植为载体的技术创新课程,通过种植,学生不仅能学到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爱技术、爱创造的品质;结合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选修模块“现代农业”中的“种植农业”,解决了城市普通高中目前无法开设农业种植课的难题。该课程有利于学生科学技术素养的生成,可使生物、通用技术、科技创新(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知识,通过统一的教学载体——种植技术,实现有机的结合,帮助学生高效学习;能够让学生收获一些绿色蔬菜、绿色空间的知识,改善居室环境,增进家庭亲子关系,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通过该课程的建设还有利于改造学校环境,创造绿色的学习环境和办公环境,为建设低碳环保型社会做出贡献。
三、课程实施过程
高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始,每周1课时,用于宣传创新种植的意义,讲授核心基础知识,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布置每人至少完成1棵花卉、1棵蔬菜的种植。高一第一学期结束前每人或2~3人的团队,都必须确定一个研究项目,高二第二学期结束前(小高考后)完成课题研究报告。高二年级学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穿插“城市种植技术创新”课讲结构、试验、管理、控制、系统等知识。
(一)确定种植项目
高一第一节课就提出要求:本学期每位学生都必须完成:(1)1棵花卉、1棵蔬菜的种植。(2)文字记录种植过程,包括播种、苗移植、养护管理等。(3)照片留存种植过程,必须是学生亲自操作的,学期结束前每位学生每个品种交3张照片和一份种植试验研究报告。经批改后选择4~6人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前后,每人或2~3人组成的团队确定一个综合实践研究项目,可以是“城市种植技术创新”,也可以是其他的项目、课题,第二学期期末交流与评价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重点是交流技术创新过程和研究报告的写作。这个过程遵循了“发现问题明确问题设计方案研究过程解决问题研究报告或作品交流与评价”的一般设计过程。
课题的类型一般没有限制,可以是一个研究问题、一种改进工艺、一项活动策划,也可以是一个产品设计、一件作品制作、一项调查等。在“创新种植技术研究”这一主题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1)与背景材料相联系的内容,如城市花卉、蔬菜的特征,与人们日常生活、文化、城市环境建设的关系。(2)在个人的学习、生活中寻找感兴趣的内容,如花卉和蔬菜的栽培、插花、盆景制作、家庭美化、校园绿化、草坪养护、家庭种植、小区绿地规划设计、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作物栽培试验、植物标本制作、食品选购、食品保鲜等。(3)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绿色食品、植物资源保护等。(4)科学前沿内容,如太空育种、基因工程、生态农业等。
(二)选择种植容器
常规种植容器(花盆)通常是放在室内地上或桌子上,因其占用空间大、效率低、不美观、易损坏、不便浇水和清扫等弊端,所以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而设计立体结构的种植容器,则可以有效解决在有限的空间中无法高密度种植的问题。
1.废旧物品再利用。
直接利用废旧容器或稍加改造,成为独特的种植容器。如下图所示是利用废轮胎代替花盆、泡沫塑料箱直接用作种植容器,或者是用色拉油壶等容器制作成可上下种植的容器,简便易行,价格便宜,特别适用于楼顶平台的绿化。
2.种植容器创新。
用木板、塑料板、塑料管等材料,设计制作相应形状和结构的种植容器。如下图所示,立式悬挂种植柱,主要用于教室立柱两侧和前后墙角悬挂;卧式悬挂种植槽,主要用于教室前后黑板两侧悬挂;卧式可移动种植槽,主要用于教室后侧地面放置,便于移到走廊养护;管道或槽式种植结构,用pvc塑料管制成的卧式、立式悬挂种植容器,可置于教室前后及两侧相应位置,进行大空间绿化。
(三)进行种植试验
技术试验是在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在通用技术教学中通常只用1节课教学技术试验及其方法,而我却用4节课强化技术试验及其方法的重要性,体现了通用技术重实践、重创造的教育思想。
1.区域移植试验研究。
区域移植试验法是在相互具有差异的事物之间,将某些共同相关的因素从一物移植到另一物进行试验。课上,有学生问:“火龙果、芒果、木瓜等热带水果,在我们这儿能成活并开花结果吗?”我认为,学生能够想出热带植物区域种植试验研究很有创意,于是便让学生试验,至于能否开花结果、能不能吃等问题可另当别论,因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技术创新。
2.种植方法试验研究。
对试验对象进行条件优化或条件组合。塑料大棚种植就是把品种选育、温度、湿度、施肥、阳光、浇灌等蔬菜生长条件进行优化组合的一种技术试验成果。通过试验,预测被试对象状态的变化及产生的后果。例如,用色拉油壶改造成的双向种植容器种出了双头吊兰、双头蔬菜;有一位学生采用优化试验法和预测试验法创造了红薯的新种植方法——多层结薯,得到了江苏省农科院红薯专家的高度评价。
(四)撰写种植报告
在试验前必须对试验过程进行周密设计和安排,科学地进行试验,客观地做好原始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试验研究报告的写作一般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准备、试验步骤、试验记录、试验总结等。
1.查新报告。
在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和方案的最初设计阶段,首先要作出查新报告。作出查新报告的关键是根据研究项目的创新点设定
2.研究报告。
无论是发明创造还是科学研究项目都需要完成研究报告,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技术研究,还要让学生学会“科技论文”写作。
篇5
(1)人工挖基糟、挖基坑、挖土方,需放坡或支挡土板等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如无规定时,按定额规定计算;
(2)基础工程施工需要增加的工作面,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如无规定,按定额规定计算;
(3)土石方运输工作量计算,如施工组织设计规定有运距,按该运距考虑,如无规定则按定额规定计算等等。这就明确了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预、决算中的合法性。
二、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其工程造价有着密切的关系。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有: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分析、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图。其中“施工方案”的确定,如:施工机械的选择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方法的选择、主体结构的施工工艺等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预、决算价格变化。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工期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是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措施。
三、重视施工组织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需要
实际工作中,无施工组织设计常常引起工程决算的经济纠纷;施工组织设计流于形式或者虽有施工组织设计,但对其中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未进行严格审查、监督,同样也会引起经济纠纷。在投资来源发生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是组织施工、指导生产的文件,而且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内容。因此,应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查工作。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与预算定额相结合
预算定额具有“整体上的通用性和个体上的不融合性”的特性,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熟悉和掌握预算定额并与预算定额相结合。具体做法是:
(1)熟悉预算定额采用的施工方法。预算定额分部工程说明中,通常明确规定了采用的施工方法,对于那些预算定额中提到“……应当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的内容,应注意其施工方法和现场条件等内容的设计。
(2)熟悉预算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预算定额每一个分部工程通常明确规定了工程量计算规则,而有些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和施工方法直接有关。因此,施工组织设计中对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相关的工程内容应有明确的规定,便于直接套定额或调整换算后套定额。
(3)掌握预算定额中有条件限制执行的项目。如:材料二次搬运费在“其他直接费”中已作了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列场内二次材料搬运费;预制构件运输定额一般要求从堆放地点至安装地点一步到位,也不允许取材料二次搬运费。但是,确因施工场地狭窄、地形限制必须二次搬运时,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给予部署,并得到业主认可才能计算。
(4)重视特殊工程的机械配备。对于特殊形体的工程,其机械配备超过了定额规定的范围时,应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于那些结构形体并不特殊,但由于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等特殊情况,超过了定额规定的机械类型和功能时,也应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应与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同步
施工图预算是指按照特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完成项目施工所需的预算价格,而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指为完成该项目施工而确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一旦某施工方法有变更,则施工图预算相应部分的价格也应随之调整。如地基土方处理时,施工组织设计因地下水位线需设置泵、井等进行排水、降水,施工图预算中应列出相应的预算量、价。又如施工组织设计考虑了整体安全防护,则施工图预算中,也应计算相应的内容。总之,施工方案的变动会影响到施工图预算价格的变化,因此,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施工图预算应同步进行,以利于控制工程造价。
篇6
3、学生缺乏信心,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不高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是一门综合叉课程,涉及美术基础、心理学、营销学等学科知识,而职业院校的主要特点就是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胜任广告公司、公关公司、媒体、报刊、出版社、企业等单位设计、制作、编排部门的相关工作。但由于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弱和受学生心理年龄影响,往往在学习过程中被课程烦杂的课程内容吓到,导致自信力缺乏,不能够获得学习的乐趣,导致自主学习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不高。
二、中职学生学习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积极突破
(一)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认知水平,加强理论基础学习教师要准确了解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较为简单的知识开始教起,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和信心。切忌一开始就灌输高大上、空洞泛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一开始就失去学习的乐趣,从而打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广告设计与制作虽然是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但要求学生对基本的理论基础具有系统的了解,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论基础的灌输,是学生明白制作的理论基础和明白怎样才能做出具有较高水平的作品。
篇7
针对《工程材料及机制基础》课程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增设课程论文的设想。通过增设论文改革教学方法,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考核手段的全面改革。可以将单一的课堂讲授扩展到指导学生自学、讨论、科研和实践,有利于加强师生的双向交流及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由“学会”逐渐过渡到“会学”、“会用”。
增设课程论文的意义
(一)一线牵动了全局,一改可以推动教学各环节的全面改革
促进教学主导思想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长期以来,一种旧的传统教学思想指导着我们的教学工作,这种旧的教学思想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单纯传授知识,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认为有了知识就有了能力,把知识与能力等同起来;二是教书不教人,把教书与教人割裂开来。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课程论文体现了教学以培养能力、发展能力为主导的思想,突出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
在教学内容上原来是书上有啥讲啥,现在转换为“四不讲”,“四增加”四不讲是:凡属高中或文化基础课讲过的不讲;陈旧过时的知识不讲;单纯阐述性的不讲;学生自学就能掌握的不讲。四增加是:增加新知识,新技术;增加科学论文讲座;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课程论文。
与旧的传统教学思想相比较,这是一套全新的教学方法旧的传统教学思想主要表现有二:一是“注入式”,二是“抱着走”。在这种教学方法指导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受到严重的压抑,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改革这些方法势在必行。增设课程论文则注重四个为主,即学生为主,自学为主,读书为主,训练为主。以启发式、学导式代替注入式,根据课堂性质、学生的特点,采用讲授、课堂讨论、习题和指导学生自学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与各种课外训练,开阔思路,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促进了实验的改革原来实验是听、看、抄。听是学生听实验教师讲授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及仪器使用等;看是少数学生照着教师的示范动作做一遍,大多数学生围着看;抄是实验之后大家互相抄数据和实验报告。现在改为自始至终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
改变单一的考试方式原来是课程结束后一次性考试,一锤定音,现在是以课程论文为前提,没有参加撰写课程论文或课程论文不合格的学生不能参加考试,考试成绩改为两部分:课程理论占80%,课程论文占20%。
(二)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能力
过去单纯的课堂教学法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学生不会看书,不会作学习笔记,不会整理数据,也不会把新学到的知识有条理地讲出和写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很差。通过课程论文的锻炼,学生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性,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会大大增强。增设课程论文是写毕业论文前的一次预演和锻炼;是培养学生自学的有效手段;可以锻炼学生归纳、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增强学生动手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学生自行寻找参考资料,自学读书,自己处理数据,自己进行实验查证问题,教师辅导。这样学生和书本、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可以充分进行教学信息反馈流通。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向宽、深方面发展,学习中等的学生可以不吃力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差的学生可以在教师充分的个别指导下完成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学生各得其所,个个积极主动,因而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普遍提高和两极分化现象的改善。
(四)为教师和学生都留出了足够的空间
在论文的审定和批改上,采用教师批阅和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审定的方式,使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减轻,从而可使教师把省下的时间用于备课,钻研教材、研究问题、辅导学生;学生通过查阅参考书,也扩大了知识面。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也为师生的发展带来了活动空间;在检查论文的合理性上,采用自己实验自己验证的方式,经验及时交流,错误及时纠正,教训及时吸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要靠自己钻研获得知识和技能,因而理解更加深刻,运用更加熟练,遗忘较少。
(五)能促进教师积极钻研业务,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过去教师讲,学生听,一本教材讲到底,一个讲稿用几年。现在教师必须随时随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就迫使教师必须认真钻研业务,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尽快用新知识充实自己。这样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教学内容也能做到与时俱进,这无疑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个极大的促进。
增设课程论文的实施步骤
增设课程论文具体做法分为布置阶段、撰写论文阶段、实验验证阶段、质量考核阶段四个步骤。
(一)布置阶段
在课程教学中,增设课程论文是一个新想法,在学生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应及早布置,明确要求。上课前首先应向学生班级作一个通报,获得他们的支持,然后在第一节课时可向学生布置,要求课程论文的文章要文理通顺、简练,能较为正确地反映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资料来源较可靠,分析见解基本正确,有一定的技术情报价值或实际指导意义。完成时间在课程讲授到三分之二时为宜。过早,学生知识面太窄;过晚,学生已经临近期末考试,容易流产。考核方法:采用学生互相交流的方式,由班集体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将学生意见与教师批阅相结合,其成绩按20%计入该课总成绩。论文题目可由教师确定,也可自选题目。
(二)撰写论文阶段
在本阶段需要注意以下五点:
选好论文题目无论自选题目或教师确定的题目,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想象力;有利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总的来说就是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作好示范将近年来教研室教师正式发表的与课程有密切关系的学术文章在课堂上向学生宣读,或发给学生传阅。由作者谈选取资料、处理数据、实验验证的方法和过程。这样不仅把教学和科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也给学生撰写论文作了示范性的讲解。
抓好资料的选取和自学阅读参考资料时,要求学生作到“四记”。“记心得”:不要抄书,要消化书上的知识,记下自己的理解和心得;“记问题”:记下疑难问题和糊涂概念,以便给教师辅导时提供线索;“记数据”:便于分析比较;记需要实验的东西。
引导学生调查分析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有目的地提出些有特点的工艺现象组织学生讨论,如可以让学生对机床主轴进行分析,从其使用的特点引出力学性能要求是多方面的。通过对主轴所需的各个力学性能要求分析,可以逐步论证出机床主轴的工艺要求,从而深化课堂所学的知识。即使学生的设想可能不够完善,但只要学生自己能主动分析问题,就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能力。
搞好辅导学生写论文时,教师要随班辅导,这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过去上课后自习时提出的问题要多一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容易的,给学生指出思路,启发进一步思考,不急于回答现成结论,对有共性又较复杂的问题,可以留到课堂解决,这样可提高辅导质量。
(三)实验验证阶段
课程论文有些可能是实验性很强的课题,有的课题甚至需要依靠实验得到的结果来完成,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由始至终亲自动手去做,并可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做到以下几点:(1)需要做实验的学生首先向实验室和任课教师提出做实验的项目。(2)由学生根据题目的需要和实验室的条件写出实验计划并和教师一道研究实施方案。(3)由学生自己动手做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仪器设备的检查等。(4)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试验的全过程,然后整理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交教师审阅。
(四)质量考核阶段
可采取学生互相交流、班集体评选与教师审阅相结合的方式,最后推出较好的论文在班级范围内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增设课程论文需要的教师人数较多,也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准备及对每个学生的足够重视,对每一个环节的细致考虑和对实验的设备条件要求也较高,因此增设课堂论文的教学方式在以后的实施中还要不断吸取经验,不断改进,使其更趋完善。
参考文献:
篇8
由于计算机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而要让学生充分掌握计算机应用的新的基础知识就需要学生对原有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就造成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时较少,不足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由于课程课时的设置不足,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内容的安排过于紧凑,这样会使得学生在接受时难度较大,给教师带来很大的教学压力,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二)学生的层次差别较大,进而影响教学效率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那样,课程课时少,课堂内容安排紧凑,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基础不同,因而影响教学的效率。首先,中职院校学生整体质量下降,对于新知识的接受程度较低,因而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阻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顾及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程度,必然会给教学带来压力和困难。其次,由于学生在入学之前接受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程度不同,也给教学带来很多问题。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在中小学时代很多都已经对计算机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对于基础的计算机知识都已经非常熟悉,这样在接受新知识时就会非常容易,而那些来自农村的同学,对于计算机的接触可能相对较少,就算接触大部分也只是停留在玩游戏等方面,而不是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这样在教学时,程度好的学生会觉得课程安排太简单,听课没意思,而程度较差的人觉得进度太快,接受不了,这样就使得教学的效果不佳。
(三)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能和计算机的快速发展相适应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但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材以及计算机教师的水平并没有随之迅速发展。中职院校中的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的教师所采用的教材以及自身的专业知识还是以传统的教材为主,新知识的更新速度相对还是比较慢的。并且,对于计算机教师来说,一边学习新知识,一边进行教学是非常困难的,因而不能保证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知识都是最新的。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对策
针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解决教学
过程中的课时问题对于中职院校来说,教学的总体时间是不变的,因而在原本就不充裕的教学时间中挤出时间来增加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课时是很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来弥补教学中课时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来进行授课,对于一些简单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教学视频发到平台上,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这些知识,同时利用平台将大家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收集、整理,等到上课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二)针对学生的层次不同合理地开展教育
对于中职类院校来说,学生的层次不同是不可避免的,而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教学必然会造成教学中的问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中职类院校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首先,在入学时进行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模拟测试,将计算机基础差不多的学生分到一个计算机课堂当中,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会更有针对性。其次,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班级的调整,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除此之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对于基础薄弱或者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了解方面,而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可以更多地侧重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练习。
(三)提升教师的水平,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对于教学效率的高低同样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而,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应当注重对教师水平的提升,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来提高教学效率。中职院校应当定期对计算机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接受计算机新知识,帮助教师及时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体系进行更新,从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将新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教学的质量。
篇9
在当前建筑领域中,土建工程的质量一直学者研究的热点,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迅速发展,土建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施工质量的好坏,既对结构物的安全,也对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控制施工质量,刻不容缓。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建设。文中针对土建工程施工项目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不仅有利于对常见的质量问题事先加以预防;而且有利于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 1.影响建筑土建工程施工质量因素分析土建工程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诸如建构筑物的错位、变形、倾斜、倒塌、破坏、开裂、渗水、漏水、刚度差、强度不足、断面尺寸不准等等,但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 (1)违背建设程序; (2)未加固处理好地基; (3)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4)自然条件影响。土建工程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5)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软土层厚薄相差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溶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 (6)设计考虑不周,结构构造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臵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算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7)施工和管理问题,不熟悉图纸,不按图施工。把铰接作成刚接,把简支梁作成连续梁,抗裂结构用光圆钢筋代替变形钢筋等,致使结构裂缝破坏;挡土墙不按图设滤水层,留排水孔,致使土压力增大,造成挡土墙倾覆。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缺乏基本结构知识。施工管理紊乱,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施工顺序错误。技术组织措施不当,技术交底不清,违章作业。不重视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等等,都是导致质量问题的祸根。 2.加强土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几点措施 2.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首先要建立各级质量责任制,明确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为质量技术责任人,施工队各级也同时建立质量责任制,真正做到了层层把关,各负其责。其次要实施质量否决权,其次是要对有关设计、勘察文件审查的监督管理。对设计、勘察单位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监督,重点是放在对设计、勘察文件的审查监督把关上。一旦发现其违犯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设计和勘察文件,可以通过直接的经济处罚和法律制裁,使直接责任主体承担由其失误疏忽或有意所造成的质量责任。通过对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管理和依法处罚,并将其不良行为记录在案,纳入责任主体和责任人的信用档案,形成信用约束力,促使建设主体改进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有效促进质量体系良性运作,规范所有主体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质量行为,严格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检查控制,实现设计和勘察文件的质量满足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2.2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2.2.1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 (1)地基隐蔽验收。地槽清好后,组织地质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参加,重点检查地基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软弱下卧层、实际地质情况是否与勘测报告相符合。确认地基土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及时办好隐蔽验收签证手续。 (2)钢筋分项工程隐蔽验收。钢筋分项工程的隐蔽验收,主要是合理设臵质量控制点,提前给施工单位负责人交底,不经验收合格,不准隐蔽比如柱子质量控制点的设臵,应设在每层柱(或基础顶面)支模之前,控制的重点内容是:柱子纵筋接头(焊接接头或绑扎接头)质量及其位臵是否正确、箍筋加密区绑扎是否到位、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基础结构验收、主体结构验收。基础、主体结构工程隐蔽之前,应组织设计、监理、质监等有关单位技术负责人进行验收,重点检查:砖砌体的组砌方法,柱梁板砼是否有缺陷用HT-225型砼回弹仪对柱粱、板砼进行抽点回弹,并结合施工留臵的砼试块试压强度进行对比。待确认砖砌体组砌方法正确、灰梁饱满度>80%,结构砖砌砂浆试块试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砼无缺陷而且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后,才能进行隐蔽。 2.2.2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结构工程所用的钢筋、砖、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见证取样后, 送至国家认可资质的实验室做复验试验,合格才能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严禁用于工程上,一旦发现未经检验或试验不合格的材料使用到工程上,监理人员应立即制止,强行纠正,对不听劝告的,报上级主管部门并责令其停止施工。 2.3施工后的质量控制施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是建设工程投入使用的把关监督管理。首先要保证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工程不能投入使用,避免低劣土建工程对国家和公共使用者造成直接的危害和影响。其次是把装修、维修和维护的质量监督纳入建设工程全寿命质量监督管理的范畴。在这一阶段的监督应着重把好两关; ①严格对其竣工验收备案的审查、监督,确保备案登记的可靠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②加强对土上建筑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使建设工程全寿命期内的质量目标得到有效实现,为用户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建设工程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3.综上所述,对建筑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控制,需要从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充分了解其影响因素,方可对症下药,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具体的技术措施加以解决。
篇10
尤其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期,有不少的会计师为了揽取业务,迎合被审计人和评估方的要求,故意作出虚假的验资证明和报告,这种谋取个人利益而损失国家和社会利益的行为有失于会计师的诚信价值,长此以往必然会扰乱整个行业,形成公信危机。但是由于集体和社会有不同的受益群体,并且这些利益群体与企业和社会之间都有着相关的联系与矛盾,而会计审计的信息失真,实质上是由于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而在整个的经济领域中,诚信价值是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一方面是诚信源于交易双方共同利益,可以获得更大的成本投入与产出,利益相同其诚信收获的效益也就越大;另一方面,诚信的一方更容易接受到经济交往的机会,其自身和所在的团体其财富会随着诚信而提高,所呈现的社会效益将是共同的,在交易中也将省去很多环节,这将为交易双方创造更多的效益。这样在整个的合作中既能保证双方利益的一致性与投入产出的双赢的局面,所以提升注册会计师的诚信价值是当务之急。
三、会计审计中的博弈分析
我国现阶段的诚信环境机制还处于一个探索发展的过程,对于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是有限的。一名诚信的会计师和审计师在一定程度上将虚弱审计中失真信息给社会带来的风险,从而将降低交易费用。在这一审计过程中,当诚信价值为正的时候社会所承当的物质将为成本,但是诚信价值无穷大时所承受的诚信变大,所承担的社会价值也将变大。相反,当会计师的诚信用于欺骗将在社会中产生负面的影响,其社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将减少。因此,在社会的生产生活中每一个个体与组织都应该提升自身的诚信价值,在重复博弈中得到的帕累托效应就越优,范围也就越广,该社会或组织的运行效率也就越高。在会计审计博弈中,诚实守信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它与许多经济因素紧密相关。在博弈分析中需要审计人与被审计人交易双方主体不断进行多重博弈,有利于整个的市场经济实现有效健康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中交易双方才会达到互信互利的效果。当社会中以诚信为基础,才会更多的吸纳多方面的社会资源,从而达到用诚信接纳诚信,使诚信惠顾到各方的效果。如果审计人与被审计人的交易行为非诚信,那么将损害第三方利益这样将会损失更多的社会公信度减少诚信的交易数量,长此以往将丧失更多的诚信受益,不利于社会及审计双方的利益。因此,要求双方要理性的对待诚信,并且做到整体性的优化。在交易双方达到相信与诚信为准则的前提下,来进行长期的合作达到双方共赢。总之,会计审计工作中诚信是第一要务,在社会经济中诚信的重要性不断的产生效益。在很多的实例中诚信的不断形成和强大,是依赖与交易双方的博弈,在长久的博弈中交易双方诚信合作的关系越牢不可破,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就越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时期,诚信建设将是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利益双方的博弈中,诚信将作为基础,利益双方将围绕诚信实现更大的社会利润。
篇11
1.2与学生兴趣热点出现偏向
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为15~18岁,属于青年初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各年龄发展阶段的最佳时期,又称为人生的黄金时代。这个阶段的学生兴趣热点非常年轻化,比如喜欢游戏,尤其是过关升级类游戏,渴望在虚拟世界里提前获得成功的体验;比如喜欢形象性、应用型、生活型知识,因此我们的案例应该符合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如对“C语言程序设计”的案例教学,只是选一些数学内容作为案例,会与学生的兴趣点出现偏差,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只会被动地接受,而不能主动接纳,这与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2从模仿到创新:案例教学三步曲
从模仿到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也是案例教学法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实施的三个主要层次:完全模仿案例、变通知识案例、思维创造案例。
2.1基本案例—从完全模仿中完成知识的积累
人的一生都在学习和模仿,这是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认知规律。对熟练掌握一个陌生的知识或一项生疏的技能,第一步就是模仿,以完成必备知识的原始积累。通过观察、选择、模仿成熟案例,在模仿中吸取知识,培养提高自身的技能,即“看中学”积累阶段。学习积累是模仿创新中的核心,也是创新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这样可以达到时间短、效率高的教学效果。计算机专业课程在选择完全模仿案例时,要选择那些便于学生模仿的案例,这需要教师在案例的选编上,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生活化”原则。这样的案例有利于贴近学生生活,引起学生共鸣,提高关注度。比如学习“Photoshop图像处理”时,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电影海报、热点电视节目海报、饮料、食品广告等案例,这些案例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广泛、随处可见,学生接触后感到亲切熟悉,认同感十足,同时案例比较有实用性。
其次是“短而精”原则。中职学生普遍缺少足够的耐心,对于一个知识点,不愿花长时间去实践,因此用于模仿的案例必须短小精悍,对于一节45分钟的课程,学生模仿所花的时间不能超过25分钟,一个案例中的知识点不能超过两个,最好是一个。如“网络技术”中“双绞线制作”采用案例教学时,案例就是教师示范加视频教学,让学生在15~25分钟内学会水晶头的制作,并重复练习,而水晶头的两种接法则不适宜一同教学。最后是“易展现”原则。中职学生大多数是经过中考落选普高的学生,心理早已蒙上了一层失败的阴影,他们需要认同感,更需要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计算机专业课程在完全模仿的阶段时选择的案例一定要利于展示,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对于“网页设计与制作”中的SQL内容,如果展现的是含有SQL语句或者ASP语句的网页代码,学生之间不容易相互交流与对比;如果展现的是语句执行生成的页面,展现的内容更加形象,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根据以上三个原则选择和编创出来的案例更能满足学生初步学习的要求,通过完全模仿快速完成知识的积累。
2.2复杂案例—从知识变通中完成技巧的领会
在完全模仿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依然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为了让学生领会、掌握知识应用的技巧,需要通过多个新案例来组织教学,但这类案例难度的跨度不宜过大,要尽可能通过已学知识的变通来形成新的案例。
(1)变通素材、参数。对于单一知识点、固定模式内容的案例,可以通过改变案例中的素材和参数来形成新案例,这类案例应用的方法不变,可以由一个案例派生出多个案例,但万变不离其宗,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掌握结构、训练技巧,增加熟练程度。如在“Photoshop图像处理”中关于配色的教学,在初步教学的案例中学生已经掌握图片色彩三要素的调整方法,在新的案例中,让学生对同一张风景照片分别配色成红、橙、黄、绿、蓝、紫、白、黑、银、金等不同的色调,通过课堂展现后,学生会对比出冷暖色调、亮暗色调,并能根据主题选择不同的色调。这样,通过改变案例中的一个参数,学生既掌握了改变色调的方法,更学会了根据不同主题选择色调。再如“Flas技术”课程中关于形状变形的动画案例,初步案例时将正方形变成圆形,在新的案例中,改变原有的素材,将图形变通为“公鸡”和“山羊”,两种动物之间的变形既增加了案例的趣味性,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形状变形“控制点”应用的核心技巧。
(2)变通环境、结构。对于有些技能实训型课程,技巧的掌握更加依赖于多种不同案例的训练,我们可以通过变通初步案例中设置的工作环境、硬件平台结构等方面来实现。这样既可以节约实验实训的准备时间,又增加了新案例的应用。BIOS设置是“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重要知识点,在初步案例中,学生已经学会了联想电脑PhoenixBIOS的进入与修改方式,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我们需要准备多种不同案例来帮助学生掌握BIOS设置修改的技巧,因此可以通过变通原有案例中的环境—不同品牌电脑、不同类型主板,形成多个案例供学生实训。“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交换机的配置是重要实训内容,如学生已经通过初步案例掌握两台交换机的VLAN划分、端口划分、链路聚合等知识,通过变通案例的硬件结构,将两台交换机变成三台,将24换机变成16换机形成新的教学案例,既没有增加案例的难度,又通过不同案例的训练掌握了交换机配置的技巧。
(3)变通途径、方法。对于一些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案例,可以通过变通途径和方法来形成新的案例,这些案例中实现的途径、运用的方法原理相同,目的一致,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方法运用的技巧,提高教学效率。如“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中采用Ghost安装操作系统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必备实训技能,在原有案例中学生已经学会光盘版的系统安装,通过变通安装的途径,分别采用硬盘Ghost、U盘Ghost等方法形成新的教学案例,这与原有案例的途径不同,但原理相同,难度跨越不大,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系统安装方法。再如在“影视后期处理”中利用AE实现抠像技术是重要实训内容,学生在先前案例中掌握了用ColorKey线性颜色键控工具进行抠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变通实现抠像的方法(如用Extract抽取键控、ColorRange颜色范围键控、SpillSuppressor溢出控制等)生成新的案例来帮助学生掌握抠像的技能。
2.3创新案例—从技巧应用中完成思维的创新
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在通过知识累积、技巧掌握两轮案例的模仿训练中实现超越,用新颖、实用、高效的思维来创造新的案例,甚至成为别人研究的经典案例,这是案例教学实施的最高层级。在这个阶段教师选择案例时没有定式,而是像客户一样提出要求和目标,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技巧,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产生创新的思维,用新的方法、新的理念、新的内容完成案例实践。教师只需要提供案例实现过程中所需要的各项条件。如“Photoshop图像处理”中关于海报设计的教学内容,经过前面两次完整案例作品的学习与制作,学生已掌握了海报制作的基本技巧,在最后一个案例的教学中给学生布置创作自己个性作品的任务。教师给出“校园禁烟”的主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从图片的选择、整理到海报制作的整个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各种条件,如Adobe官方网站、图像处理论坛等资源型自主学习空间,学生自主创作的方法更多,空间更广,水平随之上升得更高。这一案例的采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各项操作技能、创作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审美能力。这些案例整理后可以通过编辑成册、专题展览等方式来展示,提高学生成就感。再如,许多威客网站(如猪八戒网)会有许多关于计算机作品制作的需求,从网站的设计制作到动画的创作,从工业产品设计到企业整套VI设计,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案例的训练来提高计算机专业的实战水平。还可以几名学生小组合作,组成设计团队,积极参与威客的工作,增加成功的几率,提高团队设计的美誉度。
篇12
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和重点。尽管设计费在建设工程全过程费用中一般只占建筑成本的1.5%~2%,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力可达75%以上,特别是扩初设计阶段对项目的经济影响可达98%。由此可见,设计阶段的投资管理对整个工程的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建设费用的多少和建设工期的长短,直接决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量。但当前普遍存在因设计不精、设计深度不够而增加工程造价不确定因素的情况。
(二)成本控制体制不严密,责、权、利划分不清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实施单位、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对项目管理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但现行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而是简单地将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归于某个人。因此,就不可能形成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如某建筑工程项目,因质量问题导致返工,造成了经济损失,但由于职责分工不明确,找不到直接负责人,最终谁也不负责任,只好不了了之。
(三)项目成本意识薄弱
推行项目管理者负责制,可以促使项目管理人员提高成本控制意识,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但是,项目管理者成本控制意识不强。在项目还礼部门,往往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但是缺乏全员的成本控制思想。如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为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了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为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等,这些必然会造成成本增加。项目管理者成本意识比较淡薄,不少施工项目开工前没有编制项目成本计划,即使编制了,也常常没有重视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降低成本措施。项目管理者关心利润,但是对成本开支的情况较少过问。有的施工单位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管理基础工作不落实,如领料无限量,用工无定量,费用开支无标准等,导致成本控制失控,以致出现亏损时找不出问题的关键,更无法“对症下药”,致使企业效益下滑。
(四)缺乏对材料成本有效的制度约束
加强材料费管理,做好材料成本的有效控制非常重要。但由于部分管理者不严格按工程量领、发材料,材料的领用量是仅仅凭经验进行估计,造成材料浪费,甚至工程剩余材料也不退库,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
二、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对策措施
(一)积极推行限额设计,以有效控制造价
先按项目投资估算控制方案和初步设计概算,再用初步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和概算,使各专业在保证建筑功能及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合理分解限额,把技术和经济有效结合起来。严格控制设计变更使限额不轻易突破,并利用同类建筑工程的技术指标进行科学分析、比较,使设计优化以降低工程造价。
(二)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组织机构是任何单位或部门的重要执行机关,也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关键。因此要明确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项目经理部、公司及施工队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明确成本控制者及任务,从而使成本控制有人负责,避免成本大了,费用超了,项目亏了责任却不明的问题出现。所以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全面组织项目部的成本控制工作,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工程技术部门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和进度的负责部门,应在保证质量、按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先进技术,以降低工程成本;经营计划部门主管合同实施和合同管理工作,负责工程进度款的申报和催款工作,处理施工赔偿问题;财务部门主管工程项目的财务工作,应随时分析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合理调度资金。通过采取组织措施,明确工程成本控制者及任务,从而使各环节的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有专人负责,使组织有效的运行。
(三)加强项目经理的成本效益观念
成本效益观念是项目管理者应当具备的一种内在的管理素质,它体现着项目管理者对投入产出的判断。在施工项目中,有收益就必然有相应的耗费,控制不适当的耗费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项目管理者应当具有很强的成本效益观念,围绕项目成本展开工作,通过预算资料和管理运作中所反馈的各项成本信息有效地抑制各种不合理的支出。另外,应当教育每一个工程工作人员,使其树立成本效益的观念。利用激励机制使各项成本消耗与职工利益挂钩,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管理的成本控制体系,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篇13
一、城中村的内涵及存在的问题
所谓“城中村”即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在我国,由于急风暴雨式的城市建设,导致城市用地急剧扩大,农村土地逐步被蚕食。这些被城市包围,但又基本没有耕地的农村,仍然保留着农村建制,其行政管理机构是“村委会”,常住人口是村民,因而形成了一个个都市里的村庄。村落制度是“城中村”的村民们世代生活的规则。
“城中村”给人的印象就是脏、乱、差。靠着稳定的租房收入、村里的福利,村民们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打麻将、下象棋、闲聊,这是目前许多“城中村”的村民生活的写照。“城中村”普遍存在着管理落伍、建设混乱、社会治安突出等问题。村内供水、供电、排污等设施布局不合理。经常出现下水道堵塞,污水横流,基本没有公共绿地。治安问题一直困扰着“城中村”,这里聚集了大量无固定职业,居无定所的人。赌博行窃现象在“城中村”也比较普遍,与现代文明相矛盾,这些都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发展进程。
二、“城中村”改造成本
“城中村”改造的成本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
1.村民安置补偿费。“城中村”村民是失去了土地而只有宅基地,在城市建成区生活。那么对村民的安置补偿费,按什么标准补偿这是村民最关心的问题。拆迁补偿应包括:一是房屋拆迁补偿费;二是临时安置补助费;三是搬迁补助费。拆迁补偿的方式可以实行货币补偿,也可以实行房屋产权调换。货币补偿的金额,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采用市场比较法,以房屋拆迁评估价格确定。实行房屋产权调换的,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当依照货币补偿的金额的规定,计算被拆迁房的补偿金额和所调换房屋的价格,结清产权调换的差价。或协商确定合理的拆赔比。村民变市民,安置就业问题,可以采用现金补偿和安排就业两种办法。现金补偿标准由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就目前来看,国家补偿标准比较低。安排就业,政府部门通过政策补偿,比如免费为“城中村”村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利用城中村改造产生出来的商机,优先考虑安置经过专门培训的村民就业。此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2.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它是指建设项目通过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取得有限期的土地使用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支付的土地使用权的出让金。在当今社会主义土地市场,在保证土地为国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土地使用者不是通过行政划拨而是通过有偿的市场竞争取得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不是无限而是有限期的,在限期内,土地使用者可灵活运用土地使用权。地价不是靠国家单方面确定,而是在土地使用者的竞争中形成,以促使土地资源得到更合理,更充分的利用。“城中村”土地属于集体土地,其运作有三种模式可借鉴:一是政府征收土地后转为国有土地,由政府负责安置村民及补偿。土地转为净地,政府或拍卖或自己开发;二是开发商直接与村委会协商,按市场运作开发土地;三是村集体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自己对土地开发利用。这三种方式各有其特点:第一种从城市总体发展观点来看,政府开发最优,按城市规划以公众利益为目的,以城市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但政府往往资金有限,难以随人心愿。其他两种都是以集团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易造成与周边环境规划矛盾,易忽视公众利益。需要政府做好协调工作。
在有偿出让和转让土地时,政府对地价不作统一规定,但应坚持以下原则:即地价对目前的投资环境不产生大的影响;地价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地价要考虑已投入的土地开发费用,土地市场供求关系,土地用途和使用年限。
3.土地重新规划建设成本。开发商对“城中村”土地改造建设,多数开发成商业用房或居民小区。那么在这一阶段主要发生的费用有:建设单位的管理费、勘察设计费、临时设施费、工程监理费、建安工程费、预备费、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及建设期投资贷款利息等。
在房地产开发成本中,地价、建安成本和开发商税费、管理费等是最主要的三大块。以郑州为例地价从2000年~2004年,郑州的地价高的1000元/m2左右,低的在800元/m2左右,建安成本这项费用是房地产开发成本的重要部分。郑州近几年一般来说,多层建安成本在600元/m2~800元/m2,小高层、高层在1000元/m2~1200元/m2之间,管理费、税费占开发成本的三分之一。
三、成本控制的对策
在村民安置补偿费与地价费确定后。开发商要想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就要有效地进行建安工程造价的控制。在城中村改造中,开发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中考虑建设成本。
1.科学决策,合理规划。在“城中村”的改造规划中,首先要确定改造的目标,发展方向。“城中村”改造有以下几种发展方向。一是可以彻底改造的“城中村”,改造成集办公、商业零售、休闲、娱乐和餐饮服务等为一体的商务区;二是基础设施和规划原本较好的“城中村”,可以将其配套设施搞得更好,建成现代化的文明社区,实现锦上添花;三是基础比较差的,地处边缘的“城中村”,重点是要完善其周边的路网、交通、水电、文体等配套设施。使其成为管理规范、适合中低收入群众和外来暂住者居住的城市社区。
以第一类改造为例,首先要做到小区规划要根据基本功能要求确定各构成部分的合理层次与关系。据此安排住宅建筑、公众建筑、管网、道路及绿地的布局。确定合理的人口与建筑密度,房屋间距、层数与造型,布置公共设施项目的规模及服务半径,以及水电等供应。
小区用地面积指标,反映小区内居住房屋和非居住房屋,绿化地、道路和工程管网等占地面积和比重,是考察建设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性的重要指标。这些费用占小区投资的20%~50%左右。所以,必须重视小区的规划和土地利用。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密度高,有利于降低单位造价。
2.在项目设计中控制造价。运用价值工程原理,改善设计方法,提高设计经济效益。它是一种科学的组织管理技术,也是一套科学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价值工程是把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而不是分别研究。价值工程以工程功能分析为中心,把抽象的功能因素进行细化和量化,并分别和其成本进行对比,从多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采用10分制评分,并进行加权平均,最后得到各方案的功能评价总分,即价值工程公式中的分子F值。以造价除功能分数,得价值系数V值,V值最大的为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