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育统计工作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3.深入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在全市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法答卷基础上,结合我区工作实际,深入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通过网络宣传、交流座谈、普法培训、发放普法宣传资料、示范单位评选等形式向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居民调查户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开展季度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多角度、多题材撰写统计法制宣传稿件,及时在宣武统计信息网,并同时投报*统计信息网,扩大宣武统计工作的社会影响。
4.加强局队领导和全体干部统计法律知识学习。结合统计工作实际在局队领导和干部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统计法律知识学习,通过《统计法》征文演讲比赛、参观国家统计局资料馆、观看《案说统计法》视频等形式的学习活动,提高全局队领导和干部依法统计的自觉性,做好对统计调查对象的法制宣传工作。
5.发挥“统计工作示范单位”作用。召开“统计工作示范单位”和部分大中型企业统计负责人或统计人员参加的依法统计工作座谈会,交流贯彻执行《统计法》,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经验。
二、实施进度和要求
3月份:学习贯彻全市统计法制工作会议精神,起草本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
4月份:(1)上报市局、总队本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核定统计“五五”普法骨干培训范围和规模以上单位名录库,做好“五五”普法自查自评工作;(2)召开“统计工作示范单位”研讨会,广泛推广自觉遵守统计法、贯彻《统计法》典型单位的经验,弘扬依法统计、和谐统计、诚信统计的精神。
5月份:(1)召开全区依法统计工作会,面向全区积极推广“统计工作示范单位”工作经验,激励广大单位积极参加统计工作示范单位评选活动;(2)做好“五五”普法验收资料准备工作;(3)结合统计从业资格报名,做好对统计人员依法持证上岗的宣传工作。
6月份:迎接市局、总队“五五”普法验收工作;在各专业经济普查及年定报总结会上通过播放统计法制宣传片的形式开展法制宣传。
7月份:开展局队领导干部法制学习讲座,重点学习行政复议、行政处罚法律法规,同时在局队广大干部中加强宣传。
8月份:积极筹备送法下基层活动,对规模以上单位二级统计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
9月份:面向社会开展宣传活动;结合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向广大考生宣传统计法,扩大统计工作社会影响。
篇2
2、结合统计监审和统计督查工作。坚持以宣传教育为主,采取适当的行政处罚和利用媒体对统计违法行为进行通报形式,加强对各级部门领导、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统计工作者及统计调查对象的违法责任意识教育。
3、结合重大时机和事件,抓好统计普法宣传。充分利用《统计法》颁布30周年纪念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9.20”中国统计开放日、及“12.8”统计颁布日等重要时点,尤其是要充分利用《统计法实施条例》的出台和第三次经济普查的开展有利时机,加大对社会公众的普法宣传教育,增强法制宣传效果,在全社会掀起统计法制宣传教育的新。
二、加强协作,多渠道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
加强与本区司法和法制部门的协作,借助司法和法制部门的宣传平台和资源,加强对统计法制广度和深度的宣传。要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网络、通讯、报刊、杂志等大众媒体,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统计法制宣传活动,利用文艺广场、群众娱乐场所,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创新手段,增加宣传的普及性和趣味性,增强宣传效果。加大对典型统计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做到曝光一起,教育一片,提高统计法的威慑作用。
三、注重实效,提高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效果
针对不同普法对象,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宣传形式,提高各级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度,调查对象对统计工作的执行力。
1、强化对统计调查对象的配合力度。继续推广以统计法律事务告知书的宣传方式,开展新增联网直报企业《统计法律事务告知书》的送达回执工作,使统计调查对象明确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提高统计资料报送的时效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守法的自觉性,实现提高统计源头数据质量的目的。
篇3
今天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都是教育统计工作者的优秀代表。近年来,全省在教育统计制度建设、推进统计信息化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统计数据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教育统计服务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全省广大教育统计工作者默默无闻地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希望大家戒骄戒躁,工作中再接再厉。希望全省广大教育统计工作者以先进为榜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新的优异的业绩,为我省教育统计事业作出新的贡献。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正确认识我省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教育部门的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各级政府统计部门的指导下,全省教育事业统计工作部门和广大教育统计工作者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和事业发展大局,积极努力,不断进取,强化服务,较好地发挥了自身作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业务素质。目前,我省教育统计专、兼职统计人员已达上万人。我省每年在教育统计报表布置会上,都对软件使用、指标解释变化、填报要求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机知识、法律法规、统计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现已形成了一支能熟练使用报表系统软件,快速校核数据,并能运用编程等方式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统计骨干队伍。为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我们还多次与省统计局合作组织培训,使我省基层教育统计人员学习了有关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业务知识,增强了法律意识,提高了业务水平和能力。
2.完善制度,使统计工作程序化、制度化、法制化。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省统计管理条例》和《教育统计工作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增强教育统计法制意识,规范教育统计行为。20*年11月,省教育厅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省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意见(试行)》,就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加强教育统计基础建设、加强统计数据资料管理、严格执行程序、规范统计行为等方面提出了严肃要求。20*年7月,省教育厅制定下发了《*省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比方案》。今年,共评选出20*学年度基础教育15个先进集体、40名先进个人;高等教育10个先进集体,20名先进个人。
3.强化统计工作质量,提高统计工作服务水平。重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不断加大数据核查力度,积极防范数据填报过程中存在的失误或偏差。不断加强教育统计分析。我们每年在全省教育统计汇总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分析,形成4个固定的服务资料:一是教育统计快报,二是教育事业统计资料,三是教育事业统计公报,四是教育统计分析。这些资料,都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方式,为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咨询、决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4.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提高统计工作现代技术运用水平。各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普遍加大了对教育统计工作的投入,提高了统计工作现代化水平。目前,全省教育统计汇总过程,基本实现了软件系统的汇总合成和数据自动校核。我省正在进行中小学校舍数据库建设,将以此为契机,为全省自下而上实现教育统计工作信息化管理打好基础,并逐步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
5.组织交流学习,总结典型经验。多年来,各地、各学校按照要求,依法统计,并结合本地、本校实际,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创造很多新鲜经验。长春市教育局强化组织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建设一支业务精,素质高的统计队伍;形成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工作组织有序,报表填报规范,报送讲求时效。*大学在深厚的统计工作基础上,不断夯实基础,积极开拓进取,注重工作实效。我们曾组织高校统计人员到*大学参观学习该校的信息决策服务系统。通过宣传典型经验,发挥了教育作用和带动作用。
在肯定以往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我省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基础还不够深厚;工作领域还不够宽阔;区域发展还不够平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在有些地方还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特别是统计分析和监测相对薄弱;统计制度建设还有待加强;统计服务水平还不够高。这些问题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在新形势下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也是召开这次会议的重要目的和任务所在。
二、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从统计工作本身来说,国家通过法律、法规确立了统计工作的法律地位,并明确了国家将持续、有计划地加强统计现代化建设工作;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统计工作在宏观决策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网络化、信息化使统计工作面临诸多新的考验;政府职能的转变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全省统计工作会议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统计工作会议和省两会精神,继续以统计要"搞大综合、出大主意、谋大战略、图大发展"为总体工作思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以发展为核心,巩固改革成果,全力以赴地抓发展,继续为各级地方党委政府服好务,继续抓数据质量不放松,力争使*统计工作有一个大发展。这些都是我们教育统计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从教育工作来看,党的十七大紧紧围绕"高举旗帜,科学发展"的主线,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明确了新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强调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提出了优化教育结构的基本观点;确立了坚持教育公益性和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的责任;强调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明确了鼓励规范民办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观点。目前,国家正在制订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这都要求我们切实做好统筹这篇文章,要统筹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统筹教育事业当前和长远发展,统筹教育事业与国家整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深入理解统计工作和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我们就应当充分认识到,新的时期,教育统计工作具有其相应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教育事业在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育统计不能仅仅局限于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应更多地关注教育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个人发展的关系,从而科学地制定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速度和结构。从这个意义出发,要求教育统计必须为科学发展提供必要的统计监测信息、咨询意见和决策建议。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关于人的受教育程度、受教育机会等问题,教育统计必须给予客观、准确、及时的描述和评价。
第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将统计工作纳入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将完善统计体制作为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教育统计必须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监测工具。教育统计还是促进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工具。
新的时期教育统计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教育统计应具有相应的功能:一是描述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二是发现教育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三是评价与"诊断"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四是推断和预测教育事业发展态势;五是提供教育事业发展决策的咨询服务。这五个功能一定要发挥好。比如,高校统计工作不仅应客观反映学校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质量和结构,还要把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起来考查,把目前日新月异的高等教育发展现实,及时填充进高校教育统计内容中去。学校必须面对激烈的竞争,既要优化内部结构,又要使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适应经济发展。这说明,形势对领导决策质量要求越高,对统计信息依赖的程度就越大,要求占有信息的比重也越大。所以,高校领导需要善于利用统计手段,研究教育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统计是科学决策、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我省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已经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比如,本次会上交流的*大学、北华大学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统计工作系统和管理体制,健全统计工作制度,利用网络资源,引进先进手段,强化统计分析,以更好地提供决策服务。还有在上月19日召开的2008年全省基础教育统计工作表彰暨统计报表布置会上,四平市教育局在教育统计工作中加强领导,提高教育统计工作效能,加强队伍建设的经验;大安市教育局赵明同志对教育统计工作真诚投入,在中小学校舍数据库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的体会;等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可学可用的经验,有很强的探索性和前瞻性,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相互借鉴,发扬光大。
三、下一步工作的几点要求
总的要求是坚持以教育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以完善教育统计体系和规范管理为重点,以加快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以教育统计法规建设为保障,逐步建成与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信息丰富、方法科学、技术先进、运行快捷的现代教育统计体系,更好地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服务,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服务,为社会公众接受优质教育服务。
为此,希望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教育统计观。教育统计工作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教育事业发展决策的依据,是领导工作的参谋和助手。制定事业发展规划,必须把握好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的关系,提供重要的量化依据,发挥重要的信息与咨询作用。我们要牢固地树立整体意识、依法统计意识、数据质量第一的意识、科学管理意识、提高统计工作的水平和统计信息服务意识,进而使教育统计工作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及时、准确地报告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状况,为教育工作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服务,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要改进统计质量方面的不足,高标准地做好统计工作,切实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深入实际开展调查,努力搞准源头数据;严格规范统计流程,坚决抵制弄虚作假行为;夯实统计工作基础,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和统计误差。我省校园校舍管理平台建设工作正在分阶段稳步推进,这是教育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我们要通过平台的视频图象和统计数据的结合,为数据采集、质量监控、科学决策提供一种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透过平台建设本身,了解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统计数据的显微化,不断强化统计数据质量。
第三,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围绕"三个服务",认真做好常规统计监测、分析工作,大力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密切跟踪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和热点,提供更多的统计服务和有效的统计数据支撑,以客观反映发展态势和趋势;捕捉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趋势性问题,强化预测功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要为管理者提供多层次、多侧面的统计产品。教育统计分析能力固然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我们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实现。
第四,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统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是统计工作成败的关键。实事求是是统计工作的灵魂,真实、准确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统计工作既不能虚报,也不能漏报。要真实反映教育事业发展的成果。要有责任感,求真务实,把各项工作都落到实处。
第五,加强统计法律知识的学习。《统计法》是统计工作的行为准则,是统计人员履行统计职能,维护统计权威的武器。统计人员必须认真学习贯彻《统计法》,明确自己的职责,依法做好各项统计工作。同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统计工作秩序,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六,充分发挥教育统计分会的作用。我省教育统计分会已经成立,这对于强化我省教育统计法制观念,推进制度建设,深入调查研究,加强信息沟通,推进信息技术运用,提高学术水平,从而不断提升教育统计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有很高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教育统计工作有着深厚的基础。省教育统计分会驻会*大学,这是省教育厅和有关高校的共识。希望教育统计分会牢牢把握办会宗旨,坚持为会员单位服务,充分发挥全省教育系统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对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科学规范管理进行调查研究,对教育统计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领导部门制订政策提供依据和建议,开展咨询服务和信息交流,开展统计知识培训和理论研究活动,拓展统计工作服务领域,促进我省教育统计工作不断上水平。
篇4
“普通话——五十年推广,新世纪普及”。
二、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并指定一位行政人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布置推普周各项活动及任务。
三、活动开展
㈠积极有效的舆论宣传
1.在校园内张贴推普周宣传画,悬挂“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等大型标语,建立宣传栏一块。渲染推普气氛,扩大推普宣传的影响。
2.9月14日,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进行宣传。9月19日,利用广播站向学生宣传普通话知识和祖国灿烂的文化。
㈡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活动
篇5
二、重点加强统计从业资格报考对象的普法教育工作
街道将根据统计从业资格核查工作的结果认真分析统计从业人员的持证情况,对“四上”单位、“四下”抽样单位的相关统计人员进行重点排查,严打无证上岗现象,督促其及时报名参加考试;鼓励多人持证现象,确保人员流动带来的持证率偏低等问题。通过考前指导培训班,全面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及统计违法案例,进一步增强普法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时间安排4月至8月)
三、继续抓好基层统计人员普法教育工作
街道将通过统计检查指导、统计稽查配合、统计从业资格考前培训、统计继续教育、专项抽样调查、年报会议、统计法制讲堂等形式,积极开展对基层统计单位统计人员的统计普法教育工作。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地抓好本辖区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普法教育工作,把统计普法教育融入统计行政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统计单位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律意识和统计法律素质。
四、认真做好统计“六五”普法查漏补缺工作
自20__年统计“六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效果显著,街道将根据省市统计“六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对20__年以来全街道统计“六五”普法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回头看,认真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五、结合统计基础提升活动落实普法宣传工作。
篇6
篇7
计划如下:
1、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各班分别开展交通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2、各班教师每月一次以小舞台等形式向幼儿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内容:A、教师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情景表演,并让幼儿在班级的角色游戏中模仿表演。
B、教幼儿学习有关交通安全知识的儿歌。
C、组织幼儿观看交通安全教育宣传片。
3、聘请交警来园从专业方面进行教育培训。
4、设置一个交通安全宣传橱窗,宣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措施:
1、检查督促各班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情况,对幼儿上下楼梯、上下学情况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将各班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纳入班级管理考核,每月一奖罚。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计划二: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法治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交通安全环境和浓厚的宣传氛围,根据省教育厅《学校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方案》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预防和减少涉及学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为核心,建立教育行政、公安交警部门齐抓共管的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基本实现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化、宣传教育形式多样化、宣传教育内容专门化;普及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宣传道路安全法律法规,增强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学生道路安全行为能力,使在校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接受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率达100%;深化校车驾驶人员、校车管理人员及乘坐人员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坚决遏制校车事故发生。
二、工作措施
(一)落实责任
各学校要会同当地公安交管等部门,共同建立起齐抓学生道路安全宣传教育的工作机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深入开展学校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同时,各校要建立和健全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制度,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到位;学校要切实担负起对学生道路安全宣传教育的主体责任,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分管领导、职能部门、工作岗位、安全责任人,切实加强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二)扎实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1.建立学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各学校要把《生活.生命与安全》的教学和对学生进行的生命教育中将道路安全教育作为内容,每学期为学生安排2个课时以上交通安全知识课堂教育。要鼓励教师在相关学科的教学中渗透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要充分利用教育和公安交管部门的资源优势,多采取场景教育、互动体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可结合“12·2”全国交通安全日,每学年开展1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周”活动,同时要围绕各种安全生产活动和学校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主题,以及放假前等重要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2.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各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职能优势,利用安全课、主题班会、网络、黑板报、知识竞赛、征文比赛、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定期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教育。小学生、幼儿要将交通安全教育融入到游戏活动中,以提高对交通安全的兴趣和认知;要鼓励开展“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优秀课件”征集评选活动,提高教师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主动性和水平;要教育师生“关爱生命、文明出行”,向“中国式过马路”、“低头玩手机过马路”说“不”。各学校会同当地公安交管部门,每学期举办1次“小手拉大手”主题交通安全体验活动,将交通安全教育辐射到家庭。
3.加强对校车使用单位的安全教育。有校车的中心校和幼儿园要会同公安交管、交通运输等部门切实抓好对校车司机、跟车照管教师、校车管理人等人员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督促其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有校车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以及使用客运车辆在校点间接送师生的学校,要定期组织车辆驾驶人、随车照看人员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能力,坚决避免发生涉及学校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三、工作要求
篇8
把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深入影响到服务到千家万户中,着眼点是家庭,在内涵上主要是:一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二是男女平等;三是计划生育丈夫有责。
活动中要结合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湖南省人口与
计划生育条例»和«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把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气息新动向带到群众当中去,要立足和着眼于群众,面向千家万户,提供满足他们需求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把“关爱女孩行动”贯穿到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中去,把计划生育新知识和婚育新观念传播给他们,不断提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我意识。
二活动组织领导
1镇计生协会成立“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领导小组
2镇计生协会为主体负责活动的组织指导策划验收及评比工作。
三任务和要求
“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是溶化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各村场计生协会要认真领会活动的目的及意义,要切实结合本村实际,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活动方案:
1与开办计划生育栏目相结合:要充分利用广播墙报等文化阵地宣传婚育新风。
2与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落脚点是家庭,要把家庭作为活动的主体,纳入“十星级文明户”的评比。
篇9
一、系统论与教学模块式课程体系构建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1]。系统论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系统各要素相互协调达到最佳状态,保证系统整体功能和目标得以实现。
教学模块式课程体系构建是在总结高职院校多年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在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提出的课程体系构建方式[2]。若把课程体系看做是一个系统,构成要素包括教学模块、项目和任务,根据教学目的和工作过程需求安排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基于职业岗位群引入项目,项目再分解为若干个任务,把执业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基本素质一职业能力一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
二、安全评价工作过程
(一)安全评价及分类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的活动[3]。安全评价伴随生产经营单位的整个生命周期,按照实施阶段不同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三者相互衔接各有侧重,其关系如图1所示。安全预评价是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业园区规划阶段或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之前进行的,侧重于从源头上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进行的,重点在于检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安全现状评价则是针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工业园区内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重点辨识与分析生产现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4]。
图1: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关系图
(二)安全评价程序及内容
在AQ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中给出了安全评价程序框图,如图2所示。安全评价对象遍布煤炭开采、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等50多个行业。而无论哪个行业哪种安全评价都要遵循图2给出的程序和内容要求,即安全评价工作的套路是统一的。在前期准备阶段,要明确评价的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资料;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即从系统的角度辨识和分析危害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变化规律;定性定量评价,是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对工程、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这部分运用了安全系统工程的“整分合”原理,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方法选择和后续的定性定量评价构成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一部分;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即风险控制,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议;作出评价结论,简要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结果,指出工程、系统应重点防范的危险有害因素,明确生产经营者应重视的安全技术措施;最后是依据安全评价的结果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报告。
图2:安全评价程序框图
(三)对从业人员要求
安全评价师是顺应安全生产发展要求设立的职业岗位,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和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一级为最高。三级安全评价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安全评价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价、风险控制等基础知识,能够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给出评价结论并形成评价报告。二级和一级安全评价师在此基础上增加技术管理和培训指导的要求。
三、课程模块划分
(一)课程模块与章节式教学区别
章节性教学是沿用了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体现知识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注重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过于繁杂和深奥的推理过程容易让其产生畏难情绪,把课程体系分项目教学,知识点分解到具体的项目和任务中,在介绍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同时,更注重教授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做什么和怎么做,把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任务单进行实现,一是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其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二是利于学习内容紧跟行业发展步伐,职业模块灵活多变便于及时补充教学资源;三是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灵活的扩展模式,使课程体系保持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的同时又能够不断更新和发展。
(二)教学模块及其任务系统化构建
教学模块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完成典型任务为驱动,根据教学目的和需求,安排学习单元组合而成[5]。通过前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是贯通运用在安全评价过程中的,这为原本是两门课的《安全系统工程》和《安全评价》整合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提供了条件,《系统工程与评价技术应用》课程模块的具体划分见表1,表中详细给出了6个教学模块及其下设的项目名称。项目再往下细分任务,因各学校行业偏重不同,仅以安全性评价教学模块的项目三定性定量评价单元举例做以说明,结合我校安全专业的矿山安全方向,分为任务一煤矿预评价安全检查表分析法,任务二煤矿预评价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任务三煤矿验收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任务四煤矿现状评价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任务五煤矿现状评价事故树分析法。
表1:《系统工程与评价技术应用》课程模块划分
四、结语
模块化教学是当前职业院校改革的大趋势,基于工作过程对系统工程与评价技术应用课程进行模块划分,有利于体系中各要素的相互配合和整体功能达到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李永怀,彭奏平.安全系统工程.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M],2008:1、5.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3]AQ8001-2007,安全评价通则[S].
篇10
空间平台;工作过程;职业教育
一、基于空间平台的工作过程教学实施模式
高职教育强调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一般采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从高职课程实施方面分析,往往强调行业、企业及学校等多方主体参与、各种有效资源的运用,以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但在高职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时间、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课程实施效果。
世界大学城空间平台,特别是职教新干线的诞生,为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高职课程实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依托空间平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能较容易的实现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能促使包含企业技师、专任教师、学生、职教专家等多方主体共同合作,全程参与从空间课程实施准备、空间教学组织过程、空间课程实施评价反馈的全过程。因而,形成了不同于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基于空间平台的高职课程实施新模式。
基于空间平台的工作过程教学实施模式,即以高职专任教师空间为基点,从学生自主学习角度出发,联合包含学生、企业技师、职教专家、同行教师等多方主体,共同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理念的职业课程教学资源筹划,为空间教学实施提供资源支撑;借助空间平台,以空间学习团队为主导、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教学实施,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完成空间课程实施;优化、整合在空间教学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效空间资源,形成空间动态教学资源平台,为后续空间课程实施提供资源支撑,使后续空间教学活动得以有顺序、高效的开展。因此,基于空间平台的工作过程教学实施应该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整合优化的过程,如下图1所示。
图1基于空间平台的工作过程教学实施模式
二、基于空间平台的工作过程教学的实施步骤
(一)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指导,在空间平台构建职业课程资源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从分析该课程所对应的行动领域中包含的典型工作任务入手,确定课程的学习目标与内容;选择合适的载体(一般来源于企业现场),将课程的学习内容细化细分为多个学习型工作任务,即“学习情境”;最终,以工作过程六步法,对各空间学习任务实施步骤进行设计。以我的空间课程《配送操作与管理》为例,我在工作过程六步法的基础上新增一个“空间学习团队凝聚”环节,即每个学习型工作任务的实施均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估、团队凝聚”七个步骤完成,具体教学实施设计如下表1所示。
工学结合的空间课程资源建设,形成基于空间平台的空间教学资源,是依托空间平台开展教学实施的前提。接下来是将各类资源“空间化”,基于空间教学实施的课程资源必须将传统的教学资源“空间化”,即空间课程资源的切入视角为学生主体,这是空间课程资源筹划的落脚点。空间课程资源应当包括课程教学资源与学生使用资源两类,主要包含空间任务单、必要的理论知识资源、空间作业、空间自主学习资源等。所用资源可以自创也可以引用,以实用为主。
(二)基于空间平台的工作过程教学具体组织
1、从学生视角出发,合理选择空间资源,设计简洁直观的空间学习界面
空间课程资源建设,使得空间教学实施有了资源的支撑。但空间教学并不是堆砌资源,如何在众多的教学资源中选择合适的空间资源、如何设计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学界面,是保障空间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
我认为,空间资源的选择要结合学情,需要专任教师、学生、企业技师等共同参与。在我的空间课程《配送操作与管理》的先后三次空间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团队最了解自身学习能力层次,企业技师最了解企业岗位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而作为专任教师就需要将学生对自我能力的定位与企业技师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要求科学的结合,从空间课程资源中选择出合适的教学资源,这是一个摸索的过程,需要在空间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设计。
对于空间教学界面的设计,我认为教师要能“割爱”,放弃想将所有空间资源都堆砌上去的想法,教学资源够用就可,要从学生的视角将空间学习界面设计为简洁明了的扁平式的空间教学平台。为了美观,可以采用阿里妈妈模板、PPT等多种手段。
2、创建空间学习团队与空间项目教师团队,“学生团队、企业技师、专任教师”共建空间学习模式
空间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空间平台的开放性使得参加教学实施的主体增多、使得教学交流的方式增多、使得教学手段增多。空间项目的实施,以学生团队为主体开展自主学习,教师为辅助引导,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空间学习团队、空间项目教师团队,从而创建空间“教”与“学”新模式,是空间教学实施的关键。
空间学生团队的创建,能有效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增强团队意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使得后期的空间教学能逐步实现从“教师牵着走”到“放开手”的教学新局面。
空间项目教师负责团队的创建,借助空间平台,采用诸如3G实景等多种先进教学手段,使得每一空间任务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到教学反馈活动组织都由专任教师与企业技师共同完成,能让专任教师与企业技师配合更加默契,专任教师较强的教学能力与企业技师较强的专业水平有机的结合,不仅能保证基于工作岗位的空间任务顺利完成,也能提升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企业技师的教学水平。
3、师生共建空间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并完成空间课程评价
空间课程考核评价是对空间教学质量的有效评价,与传统的课程考核相比,实施范围更加广阔。从考核对象来看,应当包括空间学习团队考核与空间项目教师考核。从考核内容来看,需要对每个空间任务进行考核评价;
我认为,空间课程考核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团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项目教师教学能力。因此,对空间学生团队考核、项目教师的考核均应当贯穿于空间课程教学的始终。
对空间学习团队考核可以采用“空间团队自评”、“空间团队互评”、“项目负责教师评价”等多种考核方式,并将每一空间任务的考核进行空间公布与排名评比,可以采用诸如建立“空间学习团队滚动排行榜”等手段。
对项目教师的考核应当从学院层次、教师本人及学生团队方面入手,在学院空间建立考核评比平台、教师个人空间与学生团队建立交流平台,通过对教学反馈信息的收集,完成教师教学考核评价。
三、以工作过程为指导,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形成基于空间的动态教学资源平台
每一次空间教学实施都能产生一定的空间教学资源,包括:学生团队在空间任务实施过程中,产生了空间学习成果;空间教师团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设计的调整、对教学资源的归纳,亦能形成新的空间教学资源;各参与主体通过空间交流平台,所收集的空间教学建议等信息也能成为有效的空间教学资源。由此可见,空间教学实施使得空间课程资源处于不断充实的过程,使得空间课程资源将不再是静态的,而变成由“空间学生团队、专任教师、企业技师”共同创建而形成的可持续完善的空间动态教学资源平台。
四、结论
从教学实施角度分析,基于空间平台的工作过程课程实施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优化的过程,也正是由于这种循环过程,使得空间教学活动的开展逐步顺利,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提升了空间教师团队自身素质,降低了空间教学活动的难度与工作量,让教学工作变得更加轻松,这也许就是将云空间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最大魅力所在。
基金项目:
篇1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研究”(项目编号:1202090)、2011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高职机械类专业基本技能实训项目化教学内容开发与教学体系构建”(项目编号:11209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0-0126-02
一、引言
美国著名课程学家约瑟夫・施瓦布(Joseph. Schwab)认为:“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教材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得到了高职院校的认可和推广应用。与此相比,高职教材建设稍显滞后,且与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要求的“加强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教材”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内容大多难跳出“学科体系”的束缚,不能真实及时地反映课程改革的成效,不能有效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教材是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内容的具体表现,是课程改革的直接体现,因此,可借鉴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路和方法来建设高职教材,将“工作过程导向”“工学结合”“项目化”等思想融入教材。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教材建设思路
工作过程是指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的一个完整工作程序,至少应包括工作过程中的工作要素、相关知识及其结构的完整性。高职课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一是须将课程内容与对应工作过程紧密联系,在课程内容和结构上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二是须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要求及其工作过程顺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发与建设课程,实现课程建设的工作过程系统化。三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堂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过程模拟企业工作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而教材建设,是建立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的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教材建设须经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持续推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编写、使用、修订、完善”的过程。显然,教材是对教学实践过程或教学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如果脱离了教学实践,教材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教材建设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职业的工作任务、要素、过程、技术要求融合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采取“调研分析典型工作岗位(群)―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知识的解构与重构―教学内容序化―学习情境设计―教学过程实践―动态反馈与总结”等过程和方法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形成改革成果。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教材便是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成果之一,其内容就能充分体现工作任务过程的完整性和工作要素的全面性,并能包含工作过程的相关知识,感受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要求,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养成职业素质,成为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三、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教材建设要求
(一)围绕专业课程体系系统地构建教材内容
调研分析专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职业特点,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确定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围绕专业课程体系,系统地思考和构建专业课程的教材内容,确定教材内容的广度与深度,确定各课程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取舍。
(二)须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为前提和依托
教材建设是建立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的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高职教材是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成果之一。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教材的建设及编写须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为前提和依托,围绕课程开发的内容进行建设与编写,脱离课程开发的教材是不切实际的。
(三)解构和重构知识体系,以工作过程序化教材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不同于工作流程,也不是简单地照搬工作过程本身,而是需要对工作过程进行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要求的转化,将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进行深度融合,使教材内容基于工作过程但又高于工作过程。因此,首先解构课程知识体系,按照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将知识分散到完成工作任务的各个环节中,按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重构与序化教材内容;然后引入行业企业职业能力标准,融入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与序化,避免不同教材内容的交叉与重复。
(四)加强校企合作,以实际工作任务设计教学项目
为了提高教材内容与行业企业实际工作的契合度,体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就必须大力推进校企对接,加强校企联合开发教材,使教材项目案例来源于企业生产项目或工作任务实际,由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与校内教师组成教材开发团队,根据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将企业生产项目或工作任务实际改造为可供教学实施的教学项目,使教材能真实反映企业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求,易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了教师理论与生产实际相融合的能力,避免了教师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等问题。
(五)对参与教材开发的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
推动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的建设,参与建设的教学一线教师是关键,要求教师既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较好的教学能力,还要有一定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和经验,才能有效地保证所选教材项目案例最大限度地承担对应能力单元的教学目标,如此才能完成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的编写,保证教材的实用性。
四、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教材建设的实现
(一)组建校企融合的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团队
加强校企合作,组建由校内教师、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团队,要求校内教师既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好的执教能力,又要熟悉本专业典型工作岗位、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则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知识引入教材,对教师遇到的技术实践问题提供帮助。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建设理念和要求,团队成员共同商讨教材建设思路,共同分析职业岗位(群),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总结职业核心能力及核心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确定学习领域,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及相应的职业能力,序化教材内容,保证教材的职业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二)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系统设计教材结构
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结构的设计思路是由总到分的过程,即每个综合教学项目由若干子项目组成,每个子项目又由若干个任务来组成,每个任务展示相应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工作成果。教材编写过程则相反,是由分到总的过程,即由子任务组合成任务,任务组合成子项目,子项目最终组合成一个综合教学项目。
按此设计思路,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编写应摒弃学科式的编写体裁,主要采用项目式、情境式、模块式等结构,以企业工作过程为主线,选用典型、实用、趣味、综合、可行的具体工作任务作为教学项目,并依据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完成典型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的难易程度组织编排教材内容,按先简单专项技能训练项目、后复杂综合能力训练项目顺序编排教材,从而充分体现教材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三)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组织序化教材内容
依据专业职业能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组织教材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兼顾学生特点,按训练项目的难易程度、递进关系和实际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来编排教材内容,做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并按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使教材内容尽量模拟学生将来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在学习和技能训练中形成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工作过程序化知识是以工作过程为参照,将理论知识有机地嵌入到工作过程中,是对工作过程知识的诠释和补充。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须先根据课程所承担的职业能力对应的知识结构,解构课程知识点;然后将知识点分散在工作过程的各任务环节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取专业知识;最后系统整理各任务环节中涉及的知识点,归纳和总结与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体系,从点到面,帮助学生构建起该课程的系统知识体系。此外,教材作为一种学习材料,除了满足高职学生课堂教学需要,还应兼顾高职学生自身成长提高的再学习需要,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以及其他类型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如企业职工的短期培训),因此,还需提供促进学习者进一步提高和发展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训练。
(四)建设网络数字化教学资源,打破学习时空限制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而编写的高职教材逐步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化,充分发挥了任务驱动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使教学形式更加活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随着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知识和技能的呈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单一的纸质教材已难满足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需求。开展网上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使得教学不再囿于传统的课堂,学习更加个性化,学生学习突破了时空的限制,逐渐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因此除了编写高质量的“教、学、做一体化”的纸质教材之外,还应进行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内容包括课程录像、电子教材、电子教案、电子课件、习题库、教学素材库、演示动画、虚拟实训、辅导答疑等教学资源,有利于教材内容的实时更新。
五、结束语
教材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能否在教材建设中落到实处,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能否反映企业真实工作过程,职业教育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的合作是关键、校企合作是关键、教材项目任务来源是关键。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体现了高职教材的实用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和特点,能推进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篇12
由于交通系统单位多,人员比较散,工作差异性大,思想不统一。针对这些薄弱环节,我局配合市计生委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宣传、咨询。一是抓好“六坚持”,即坚持宣传教育为主、坚持避孕为主、坚持经常工作为主、坚持帮助群众发展经济为主、坚持勤劳致富为主、坚持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为主。二是抓好节假日的计划生育工作宣传,及时掌握育龄妇女思想动向和变化,积极发挥好单位党、政、工的力量,抓好育龄妇女的服务工作。计生干部做到上门服务,讲政策、说道理,并保证计划生育各种经费的落实,保障普查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认真开展交通流动人口管理宣传教育工作,定期召开系统内计划生育会议,贯彻学习市委办[20__]60号文件,并将有关文件下发各单位。组织计生干部学习计划生育有关政策。此外,今年五月“母亲日”,我们印发2500余份计划生育宣传资料在交通系统内认真进行宣传,受到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普遍欢迎。四是抓好育龄妇女普查工作。今年应普查300人,实际普查300人,普查率达100%,未发生无计划外怀孕和失效情况。五是狠抓防艾工作宣传。为预防控制和消除性病、艾滋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局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交通系统职工中认真开展《预防控制性病艾滋病条例》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并在车站码头张贴宣传标语,发放性病预防资料,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宣传活动,使系统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知道了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增强了自我保护和防治意识。今年以来,交通系统自己组织开展计生宣传2次,先后印发计生宣传资料5000余份。通过开展计划生育教育宣传,增强了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三、注重落实,狠抓流动计生管理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在市计生委的正确领导的指导下,我们严格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是认真清理登记,全面进行查漏补缺。交管所发放限期补办通知书,重点对三轮车、人力板车流动人口进行了检查、清理。二是根据行业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相结合,将三轮车、板车在年审、办理营运证时实行查验《婚育证明》,未办《婚育证明》不予办理或年审,并坚持“一证优先、无证否办”的原则,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收到较好效果。今年,交通系统流入人口达200人,已办证200人,办证率100%。三是热情服务,随到随验。在流动人口管理验证过程中,交通执法人员工作积极,态度端正,服务热情,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收到较好效果。
篇13
近几年来,中国儿童插画无论从插画质量和插画人员的数量较之以前任何时候的发展速度都要快,可以说这是一件好事。插画水平提高了进步了,儿童图书出版质量才会随之提升,孩子才会有更多更好的童书可读。据不完全统计,到2009年上半年我国从事少儿动漫工作及图书插画工作的人员已有数万人,相关工作室大大小小也有数千家。
一、儿童插画的教育功能
给你一个纯真的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记忆,它纯真、神奇。在现实的成人世界里,童年的故事依然是我们心中最温情的回忆,而给予我们心中这些鲜活的形象的,常常并不是语言和文字,而是那一幅幅绚丽神奇的画面。就如台湾著名儿童绘本编辑兼创作者郝广才所说:“阅读是最好的游戏,绘本是最好的玩具。”今天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流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传达的时间被迫压缩,图像符号开始发挥它传播的优势,“读图时代”已悄悄降临。既简单又复杂、既单纯又细腻的插画世界消除了人们视觉与精神的疲劳,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生动的图像信息世界正是需要我们开发探索的新阅读空间。近年来,绘本风靡成人世界,它使人们内心的灰色地带被精彩的图画所点缀,成人读物与儿童读物开始有了十分相近的特征。不仅如此,很多儿童插画创作者的作品满足了人们对童年的极度怀念与渴望,成人而且成为儿童插画的新读者群。插画书作为儿童读物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到今天,全球的儿童读物插画可谓种类繁多,数不胜数。特别是印刷技术和CG技术的发展,更带来了儿童插画艺术的空前繁荣。
二、当前儿童插画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对图画书的第一反应是图画而不是文字,儿童甚至是少年对图画的视觉反映也相当敏感,因此在儿童与图画的视觉交流中就产生这样的问题:图画不仅仅是一个故事的诠释还是能回到它艺术的本体,起到培养儿童艺术审美的作用。目前中国的儿童插画大同小异,多数以夸张变形为主,色彩大红大绿。对于1至6岁的儿童来说,鲜艳的色彩,一个夸张的小人和一个小动物还能满足他们的视觉需求和审美视觉,但是针对再大一点的儿童,我们的儿童画创作是否要考虑到艺术审美教育的问题呢?在此问题上,我国的儿童插画的风格及艺术性存在着以下局限性。
(一)创作形式、创作手法的单一性
中国的儿童插画并没有在美术界中受到相当重视,对儿童插画家的培养也是一片空白。在近几年动漫产业的兴起和对动漫教育的重视的背景下,一些动漫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开始从事儿童插画这个行业,因此,在中国的儿童插画市场上,你所看到的插画几乎都是电脑制作。其他艺术形式和手法在儿童图画这一块几乎不存在。当然,电脑绘制可以做出美伦美奂的绝妙作品,但是艺术不是只要一个形式就可以的。在儿童插画创作的形式和手法上,我们可以多样化,让儿童插画更具艺术魅力。
(二)角色设计的同一性
儿童插画中角色的设计是很重要的,创作出令人信服的角色是一个插画家成功的标志之一,也是儿童插画影响儿童的行为个性、思维方式及想象力的重要因素。现在中国儿童插画多以甜美、夸张的人物、动物角色为主,不论文字故事的风格如何,他们的角色都是如此,因此,了解我们要分析藏在角色表象之下的本质,设计出真正可信的角色。这是我们在未来的儿童插画事业中所要做出的努力之一。
(三)画面色彩氛围的同一性
多数人认为儿童只喜欢鲜艳的颜色,这未免太低估儿童的审美能力。市面上的儿童插画,大多色彩艳丽、活泼甜美。针对大儿童来说,这一类的作品对于他们来说有些过于简单和幼稚。因此,他们对儿童插画的注意力开始转移,他们想进入成人世界,他们开始看一些梦幻的文学类插画,对于心智还不够成熟的他们,梦幻和忧伤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呢?因此,我们应该针对这样一群体,进行一些适合他们成长的儿童插画。在色彩方面可以采取多样化尝试,符合文字背景内容,画面生动和谐。让儿童从画面的表象进入到画面给他的另一个想象的世界,引领他们自发地思考,这才是最重要的。
三、儿童插画创作手法的应用
(一)色彩的应用
1.和谐统一的插画色彩。整幅画面可以由一种色彩构成,只有明度、纯度上的区别,整体色彩完全一致,使画面单纯、柔和,给人一种宁静、舒适之感;也可以采用同类色或邻近色的组成,这种配色方法使画面同一中又有变化,令画面层次更加丰富。例如在儿童散文诗《小青蛙的春天》插画中,分别以绿草,柠檬黄及中黄绿色为主色调。统一的配色形式,使作品容易产生整体性,适合平面化的表现效果,重要角色或主体对象相对浓郁的色彩更容易被其他淡色衬托出来,以达到突出的效果。
2.对比反差强的插画色彩。各种色彩在构图中所占的面积、位置、大小及色相的纯度、明度等差别都构成色彩的对比。色彩的差别越大,对比的效果就越明显。强烈对比的色彩关系使画面效果醒目,具有震撼力。
(二)手法的运用
1.夸张表现对象的造型手法。夸张本是修辞手法,指文艺创作中突出描写对象某些特点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来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在儿童插画中,夸张手法经常使用。夸张的作用还在于它可以突出某一事物或某一形象的特征,更深刻而又更单纯地揭示他们的本质,使儿童得到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同时也是表现儿童幻想的必要手段之一。夸张还能增强儿童插画的幽默感和趣味性。如果儿童插画缺少夸张,就会失去光彩。但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博得儿童的笑声而滥用夸张,否则只能陷于浅薄和庸俗。儿童插画采用夸张的手法是因为适合儿童对对象的要求而定的。夸张表现造型对象的手法是针对对象的特征,包括结构特征与表情特征。从造型语言的角度来讲,夸张处理就是强调突出对象部分,使对象的形象更加突出、更加典型。夸张手法可使对象造型出来的形象更鲜明,更符合对象的性格行为及动作。相对于正常的形象,可能觉得“过度”,但对儿童的认知性的效果来看会更好。如果对象的形象太相近,或特征不明显,幼儿可能会混乱相关对象造型的视觉形象,或区分形象存在困难,这都是造型表现不到位的现象。对于夸张出来的形象,能加深儿童的记忆,特别是对经过夸张的造型形象特征更印象深刻。夸张变形不仅在对象形状的外形体量上求大小变化,在比例大小、多少及位置的上下左右等方面都要作适合画面的调整,以致整个画面看起来非常协调,甚至在结构内容、数量、性质等方面都可以相应变化。
2.拟人手法表现形象的造型。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人格化,赋予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儿童插画中拟人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对动物、植物及其他非生物、各种具体和抽象事物、概念、观念的拟人化。儿童插画中的人格化的角色并不等于生活中真实的人,他们虽具备人的某些特点,但仍然保留物的许多属性,既是人又是物。因此,拟人不仅不能违反所拟之物原来的特点,反而照顾到物与人及其他物之间原有的关系和支配它们的自然及生活规律。采用拟人手法的儿童插画拟人的手法不单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对景物、事情进行拟人化的描述上,在插画上也经常使用,特别是在儿童插画的绘画中经常使用。造型上拟人的手法经常在形象造型中对动物、植物拟人的情景进行表现。为什么儿童插画中会经常使用到在动物、植物形象造型上进行拟人的手法呢?这是因为儿童的心理需要。因为儿童对人与动物、植物之间只是具有形与色的区别能力,并不具备内在物体本质的辨别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观察到,通常小朋友看到什么动物、植物都会用手去摸一摸,不管动物、植物是不是危险,都好像不惧怕的样子。除了这是儿童的心里好奇外,也进一步说明小朋友还未具备能区别人与动、植物之间的本质的辨别能力。儿童往往把经常接触到和看到的较熟悉的动物,甚至玩具娃娃当成同类的朋友,赋予它们不同的角色。因此,我们在动、植物上拟人化是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的。对于绘画造型拟人化处理的手法,有些人认为可能会对儿童产生误导,其实这是人生发育及认知的规律,不存在误导。我们把动、植物形象拟人化,赋予形象生命感,使孩子们与画面中的形象有一种互为朋友的感觉,从而使孩子们从小养成保护地球、爱护动物、植物的好习惯。所以,把动物、植物造型拟人化的手法经常在儿童插画里使用,能使画面充满温馨感、生命力及活力。
(三)内容的把握
儿童插画要给孩子们美的熏陶和感受,很多插画书都是通过色彩来吸引儿童的,有的色彩层次不分年龄段,有的不考虑孩子的心理等,这些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儿童插画的色彩多以鲜艳为主,但是这种缺少统一色调的鲜艳配色,实际上对儿童色彩的认知有一定的误导作用,同时视觉刺激也过于强烈。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在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方面有漆器、京剧脸谱、皮影、剪纸等,绚丽多姿的色彩都是儿童插画表现形式最好的题材。如《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就是采纳京剧脸谱的这种形式,画中孙悟空脸部运用象征忠义勇敢的大红色、金色的眼影、绿色的眉毛,更能衬托出其“火眼金睛”的色彩,黑色的短靴,大红的裤子,画皮纹样的腰束短裙,鹅黄色的上衣,醒目的翠绿色围巾等,高纯度的红、黄、黑色彩鲜明对比,衬托出人物“神采奕奕、勇猛矫健”的形象特征。还有一些插画运用传统墨画的表现形式,其墨色浓淡把握得十分贴切,画面干净、层次感丰富,如:动画片《山水情》都是以写意画的方式,以墨代色,并在恰当处着以淡彩,在黑白线条、墨色间进行渲染点缀,生动自然。这些都散发着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让人们很好地借鉴和创作,把丰富的色彩元素运用到儿童插画的作品中来,是一个让插画家们不断探索、不断努力的方向。
要把孩子们吸引到画面中,色彩是烘托气氛的主要因素,儿童插画就像一个超大的魔法瓶,带给孩子们更多梦幻异彩的色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