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精细化管理工作经验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精细化管理工作经验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精细化管理工作经验

篇1

一、理清后勤服务思路,打好精细化管理基础

实践研究表明,后勤服务也就是勤管烦事、勤管琐事,后勤服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就是从繁琐的小事做起,不断地理清后勤管理的相关思路。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严格按照“树立三种意识、落实五项要求、构建两支队伍”的整体思路去开展相关工作,这其中三种意识的树立指的是树立为教育服务的意识、为师生的共同进步服务的意识以及为学校管理服务的意识;五项要求的落实指的是要加强学习、健全制度、把握政策、明确责任和尊重劳动;而构建两支队伍指的是建设好高校后勤从业人员与管理人员队伍。要想做到上述工作要求与服务思路,高校领导者要不断地审时度势,总结实践经验,通过每周召开后勤服务工作例会、后勤服务的主题性的拓展训练活动、邀请外界专家来校指导以及推荐优秀后勤管理人员外出深造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强对后勤管理部门的引导和帮助,为后勤服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的实现提供扎实的保障。与此同时,要十分尊重后勤各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成果,在职称评定、人才的任用选拔、福利待遇以及考核评比等方面与高校教学人员等群体平等对待,以便在更大的程度上激发和调动后勤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主动积极性,督促后勤服务工作朝着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

二、注重细节,提高后勤服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细”是衡量后勤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高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要根据最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对各种细节性工作进行调整与完善,以便获得更为理想的工作实效。详细一点来说,首先,要做好财产管理的相关工作,要根据财物并重、管用结合、分工负责的科学原则,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在获得学校授权的前提下,制定诸如《学校公用物品的采购入库管理制度》、《后勤服务细节化标准》等,并要求所有工作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保证各项服务工作的合理运转;其次,要在食堂管理上狠下功夫,要严把食堂物品的采购关,将食品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在此进程中还要开展文明用餐宣传、制定食堂财务公开的制度以及安排专人对师生用餐进行管理等活动,确保学校师生吃的舒心、吃的安全;再者,校园环境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窗口,在绿化、净化与美化上狠下功夫,为学校师生提供更加怡人的校园环境,比如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卫生监督岗,每周对学校的教室、食堂、操场、学生宿舍以及厕所等各个地方进行全面性的卫生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予以整改,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后勤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还要经常性的深入到师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与高校的教师、学生以及其他管理人员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引导他们针对后勤管理工作积极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从而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为后勤服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的实现凝聚更多的智慧,也在拉近与学校人员距离的情况下保证后勤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合理性。

三、提高人员素质,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更多优秀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优秀人才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后勤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大势所趋。首先,要注重加强对后期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在培训开展的进程中,必须要讲究所获得的效果,要根据后勤管理人员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生活阅历、年龄以及工作经验等不同的因素,采取不同形式的培训与教育方法,确保在因人而异的培训体系下,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管理人才;其次,要选拔任用优秀干部,后勤管理部门的干部要具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热爱后勤管理工作、要有灵活的工作方式和先进科学的服务理念,这就要求在选拔任用干部之时,要严格按照选拔任用的标准,实行严格的干部任用制度,并且加强对后勤管理干部的考核,考核的内容要包括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水准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将考核的结果与他们所获得的福利待遇、薪酬相挂钩,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主动积极性,发挥出良好的带头表率作用;再者,高校要注重给予后勤管理部门的所有人员以更多的帮助和关怀,在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物质要求的前提下,在更大的程度上满足他们精神生活的需要,通过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开展谈心交流活动、开展后勤管理知识小竞赛等,让后勤管理人员在多样的活动中放松身心、愉悦心情,以更积极的心态应对工作中所遇到的新挑战和新任务。

结束语

在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加大的今天,衡量后勤服务工作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服务质量的好坏以及高校师生员工的满意程度,加强后勤服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十分必要。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利于后勤服务实现精细化管理的良好途径和策略,引导后勤服务与管理逐步走向更加高效能、规范化的道路,让后勤管理部门在高校的长足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和作用。

篇2

1 施工现场监理工作的意义

众所周知,施工工程的质量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表现在建筑施工工程中)。项目施工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环节的内容,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交叉的,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其他环节的停止或重来,甚至决定着整个工程项目的成败。作为一名施工现场监理工作人员,其基本职责主要是根据施工承包合同上的要求进行现场监督管理。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监理工作人员要采用各种激励手段来组织协调施工现场各个环节的工作节奏以及施工人员的分配,目的是促进承包合同双方尽快履行各自的义务,最终完成工程项目。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建设施工领域的改革日益加深。而施工现场监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进度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进而对国家、集体以及个人的生产生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每一个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对整个工程项目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因此施工现场监理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

2 施工现场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监理制度不健全,实际操作性差

目前来看,我国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以及施工现场监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真正依法管理时往往找不到符合现实情况的法律条文,以至于参照相关法律法规象征性地处理了事。这说明我国法律法规在施工现场监理方面仍然存在着盲区,现有的法律条文只是宏观上的管理原则而已,实际操作性较差且执行力度不够。

2.2 监理人员派遣问题

项目工程的施工监理人员是由监理机构派遣的,他们的工资也是由监理机构发放,从工资发放方式上来看属于自收自支。工程建设单位直接将监理费用交给监理机构,从工作性质上来说,监理人员直接服从监理机构的调遣。实践中,工程建设单位为了节省成本,往往与监理机构讨价还价,尽量压低监理费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监理机构为了得到工程监理资格,就不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收取监理费。由于监理机构考虑到建设单位交付的监理费用有限,造成监理机构无法配备优秀的、数量齐整的监理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管理。更有甚者,由于工程建设单位拖欠或无钱支付监理费用,监理机构经费开支受阻,不能及时派员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管理,无人监理的施工现场将具有较大的任意性,因此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

当然,影响施工现场监理工作质量的因素还包括施工环境、外来不确定因素等,但主要是以上两个方面,尤其施工现场监理工作人员更是重中之重。

3 做好施工现场监理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措施

3.1 发挥施工现场监理人员的作用

坚持以人本,充分发挥施工现场监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是做好施工现场监理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根本。每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监理人员都是由监理机构根据该工程项目的特点,全面考虑、统筹安排的。监理机构将对施工现场监理人员进行实际工作前的岗前培训,组织监理人员学习目前该项目的新规范和新标准以及工程质量防治与处理知识,学习工程各环节的监理要点,之后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施工现场监理员,这样做是为了让每一个施工现场监理员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和如何去做。那么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理人员队伍、做好施工现场监理精细化管理工作呢?

第一要建立规范、高水平的监理机构。

从人事关系上来说,监理工作人员隶属于监理机构,监理机构的发展状况也由其旗下的所有监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决定。因此,监理机构不能仅仅为了盈利,而是要建立规范、高水平的服务机制,将提高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作为机构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制定现场布置方案、提高精细化管理执行力

制度是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在严格落实上级制定的规章制定的前提下,要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适应精细化管理要求的现场布置方案。施工现场监理人员要在工地的合适位置放置“五图一表”、质量安全警示牌以及灭火器和救生绳等,将现场精细化管理方案落实到实处。同时要加强施工现场监理旁站工作:首先,要认真检查施工企业质检人员是否到岗,工程所需的特殊工种人员是否持证上岗以及施工机械、建筑材料是否准备齐全;其次,要严格落实现场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案以及工程强制性标准;最后,要仔细检查进入工地的建筑材料、配件、设备以及混凝土的质量检验报告等。

现场施工要由许多人共同协作进行,有时也会有多个工种进行立体交叉作业。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就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施工流程、作业方法、质量标准以及规章制度加强管理执行力度。因此,在施工监理活动中,对那些重复性的工作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标准的工作流程,作为处理同类监理事项的依据,从而实行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

3.2 做好施工现场监理精细化管理

除了发挥施工现场监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还要在具体制度上予以加强才能做好施工现场监理精细化管理工作。

第一,严格执行例会制度。为了加强施工工地的规范化管理,要选出一个确定的日子(例如每周一)周期性地开工地全体人员大会,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人员共同参加。在大会上,各方代表将上一循环周期内的记录事项进行详述,其中包括工程质量、进度以及出现的问题等,最后由建设单位予以总结并将下一例会周期或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安排公之于众。这样能够让每一位工作人员做到心中有数,工作布置不留死角,有利于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第二具体监理过程中要真心、细心和耐心。

对监理人员来说,要做好施工现场监理精细化管理工作,就必须在工作中有“三心”。

首先,要有真心。监理人员要定时对指定工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并及时处理,以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监理人员要认真做好监理文件资料管理工作,及时整理并保存好有关文件资料(包括监理规划、报告报表、工作总结、验收资料等),尤其是在施工现场采集的监理资料。

其次,要细心。监理人员要细心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例如要定期对施工现场发生的所有工程施工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核对,看是否有多报、早报、重报和漏报的现象发生;要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对此更应该细心对待,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才能保证施工现场安全。

最后,要有耐心。目前农民工仍是施工单位的主力军,由于他们技术和素质水平差异较大,所以要求监理人员要耐心地去了解和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防止隐患的发生;事实上,在施工现场有很多细节需要监理人员去处理,而且这些问题很容易引起反感,所以要有耐心才能做好精细化管理工作。

结语:施工现场监理工作关系到国计民生,是一份值得尊敬的工作。然而要做好施工现场监理精细化管理工作并非易事,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措施外,还要在人们的意识、相关管理机制和法律法规制定上多下功夫,相信在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引导下,一定能够实现施工现场监理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罗阳圣. 浅谈如何做好施工现场监理工作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6).

[2]车永红.提高工程施工现场监理的途径与措施[J].科技资讯,2008(01).

篇3

1.精细化管理与高职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先进理念,对于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深入认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精细化管理的深层次内涵,也有利于更加有效的利用好精细化管理模式。高校学生工作历来具有繁琐复杂的管理方式和成果表现的滞后性,这就与高校要求学生管理工作高效率相矛盾。深入理解好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含义,有利于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向精细化模式推进。

1.1精细化管理的定义

精细化管理由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最早在《科学管理原理》提出,它是一种理念,亦是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

1.2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

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围绕以人为本观念,以精心的态度,落实各项细节管理,从而实现学生管理工作最优化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这种理念包含“精”与“细”两个概念。“精”即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重点要突出。“细”即学生管理工作的覆盖环节要全。通过建立一套完整而又详尽的规章制度,事事有章可循,从小事着手,落实精细化管理。“化”即学生管理工作要制度化,将学校制度内化为师生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重点强调把制度落实要到位并内化为自觉行动。[1]

2.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

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明显,十关于教育的论述中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而精细化管理正是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精细管理,细心落实,科学量化成果,使高等学校教育中学生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价值最大化。

2.1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背景

当今,大学生价值观和思想观日趋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而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思想观念等还未成熟,社会经验还极度缺乏,同时又渴望独立、渴望被认可。这样的矛盾存在往往会导致大量的问题出现。因此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趋多样化、复杂化,粗放型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型管理方法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

2.2学生工作精细化开展的可能性

(1)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观点切合现代高校的管理理念

现代高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的观念,注重学生的德智体同步协调发展。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学生管理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2)精心的学生管理态度符合现代高校学生工作的要求

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坚持以精心的态度来开展学生工作。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2]不仅仅要开展好学生工作,还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精化自己的工作方法。

(3)细节管理方法与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方法相一致

以精心的态度,落实各项细节管理,以达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益最大化,这一工作方法正是我们现代高校管理所一直追求的方法。

2.3学生工作精细化的开展意义

(1)重点管理有利于突出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心,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价值。学生管理工作一直以繁琐破碎的特点展现出来。但仔细研究发现,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也分轻重缓急,认真分析,能找到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处理事情安排好顺序,先解决重点难题。

(2)全面的细节管理有利于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严谨性,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过失。从宏观角度把握学生管理工作,统筹安排各项事宜,将学生工作分割成各个模块,力求以小聚大,逐步破解一个个难题。

(3)科学的量化制度,让原本效果滞后的学生工作有了公平的判别标准。利用科学的量化制度,衡量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而不仅仅是看最后单一的结果,这样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判断有了更好的解读,也有利于鼓舞学生管理工作者不断努力的开展学生工作,不断学习借鉴,精炼方法。

3.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策略构建

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有其实现的可能性,更有其现实的意义和价值,因此高校学生工作于引入精细化管理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开展好精细化的学生管理工作,应当结合高校的实际,构建好实施策略。

(1)注重对于高校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培训,不断培养其精细化的管理意识。

高校应当建立专职辅导员制度,注重对于辅导员的考核以及辅导员工作素质的培养。对于高校的在职辅导员,高校应当定期开展培训,对于学生工作方法、思想教育、班级活动等方面进行特殊的辅导,为高校学生工作组建一支专门化的队伍,使得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有了人才保障。

(2)构建和完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生管理工作规范。

精细化的学生工作要求通过建立一套完整而又详尽的规章制度,事事有章可循,从小事着手,并将学校制度内化为师生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因此,落实好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需要构建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生管理制度,并将规范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以实践来检验和完善制定的规范,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3)将工作细分,将责任落实到人,建立互评、参评等科学评判标准。

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要求以精心的态度,落实各项细节管理。在分配工作过程中,将责任落实到人。在最终考核过程中,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利用同时之间的互相考核评议、工作数据的考量,最终建立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推进学生工作的高效化。

(4)建立量化机制,将学生问题以数据量化统计出来,找出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点。[3]以量化的机制,对于班级学生在纪律、德育、学习成绩、班级班风、班级日常劳动等情况进行合理的考量,有助于掌握班级的详细信息,同时也能发现班级的突出问题,把握住学生工作的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工作。

(5)建立学生干部考核机制,将学生干部行为与学生评优评奖相挂钩,建立学生干部管理“绩效制”。建立合理的学生干部考评机制,对于学生干部的学习成绩、个人德育情况、工作效率、工作成果质量等都要有一个合理的量化机制,为学生干部建立专门的干部档案,将学生管理工作纳入评优评奖的考核中去,而不是单单看成绩这一方面。

4.现阶段开展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认识

从研究和分析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开展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有其必然性,并有利于强化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强学生工作的严谨性。但是从落实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策略来看,高校学生工作引入精细化管理仍然有其欠缺的地方。不少高校的制度仍然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很多高校的专职辅导员岗位形同虚设,辅导员专业素质不强;科学的量化机制还未建立,探究机制的效率过于低下;很多高校没有相应的环境,使得精细化管理只能成为一个口号。

为此,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应的制度,不断完善人事管理工作,同时要敢为人先,创新管理,在保证工作到位、人文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争取工作的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的不断改进,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卫斌、李智慧.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26-27.

[2]李智慧、王小风.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9(9):52-53.

[3]毛剑、王方晴.精细化管理应用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85-86.

篇4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073-02

教务工作信息管理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即在教务管理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管理。高中教务处负责学校多项工作,是整个学校的枢纽,工作繁琐且重要,所以应优化信息化管理,完善与高中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相配套的管理机制,加强信息化管理队伍,从而形成富有特色的新型教务管理体系,提高高中教务处工作质量及效率。

一、高中教务工作信息化意义

高中教务处信息化管理以计算机为主要工作和校园网络为基础,实现对教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近年来国内多数中学都改革了教务信息化管理,可以说经改革后将教务管理推到智能化和网络化新阶段,节约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最重要是提升教务管理的效能。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因信息化管理要求各类数据统计和输入更为紧密、准确,因此要求教务管理准确性高。②教务传输信息和信息检索速度比以往明显提升;③学生通过个人密码才有权限进入学籍信息等内容,因此有相当高的保密程度,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提升了中学生教务信息的安全性。④采取信息化管理后能节约很多物力和人力。当代管理理念重心从人本管理、产品管理转移到信息资源管理,各种信息流在各种活动中调节人流、物流数量和方向,行驶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职能。随着教务管理信息化推进,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融入教学管理中必然会促使管理者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并在转变中更加规范、全面、科学地管理学校各类信息资源,最终达到合理重组管理业务流程和管理职能的转变。

二、高中教务处工作信息化内容

(一)高一新生录取、信息采集、学籍卡、分班工作。教育局一直采用统一录取方式录取高一新生,以电子表格形式从教育局将被录取学生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性别、成绩、毕业学校等信息传送至录取学校,教务处还采集被录取学生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工作单位等信息以数据库DNF、电子表格分别存储。新生分班工作可在电子表格中进行,根据学生总人数制定出班额、班级个数及重点班个数,之后按照入学成绩分为普通班和重点班,再按照分数高低排序。普通班的学生分配方法和重点班相同。当前由教育局制作高一学生学籍卡、学生会考证空白卡后下发给学校,之后学校在空白卡片处粘贴照片、书写学生性别、姓名及学号。可采用VF软件制作学籍卡和会考证。一方面能减轻学校教务工作人员工作量,一方面还能保证学籍卡、会考证的适用和美观。具体方法为基于高一新生的信息库数据环境设计出与发样卡相同的模板,之后导入数据后快捷轻松获得学籍卡和会考证,最后盖章和塑封。

(二)教师课务分配。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强大的排课软件功能,避免人工排课出现的排课不均、人力不足及重排现象。本文研究应用的“红桃排课”软件广泛应用于高中教学排课工作,能以电子表格数据形式导入教师的基本信息,主要功能多节课联排功能、固定课不排或先排、手动调课功能及公共场所能容纳班额限制功能等,软件中还附带了班级课程表、全校课程表及教师课程表等打印功能,使高中教务工作者的工作量大大减轻。

(三)成绩统计及高考报名。学校教务日常工作中以年级将学生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及高三模拟考试学生名单分开制作成电子表格形式,主要信息包含学号、班级、姓名、前次考核成绩及以前考试成绩全校排名顺序,之后将其作为建立考场、准考证号及考号的依据。可保证成绩相当的学生在同一考场,防止因学生成绩差异过大出现作弊现象。学生要严格根据考场、准考证号入座,考试完毕后输入成绩,运用电子表格分类汇总功能和排序功能统计出班级的平均成绩和综合名次及提高率。市教育局以电子表格格式将高中的学生会考成绩传送至学校,同时收集学生所有科目后在高考报名中导入DBF表,以此减轻未来高考报名数据整理工作量。

(四)教学业务管理。在教务管理系统中输入教学计划、任务书、课程表等信息,允许学生使用账号和密码登录查阅。学生能够在教务系统中了解到本校情况、教师情况等相关内容。任课教师在每次考试结束后即可登录教务系统录入学生成绩并开展试卷分析,学生也可以自行查阅成绩。同时系统还可提供学生查阅历年科目成绩并生成统计报表。从而加强教师和学生、教务与管理者之间四者信息交流,提升教务管理质量。主要立足于网络的交互性和开放性,教师和学生及教务管理者能运用系统公告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开展信息交流及互动,让教学及教务管理联系更加紧密和及时。

三、完善高中教务处工作信息化管理建议

(一)重视高中教务处工作信息化。基于信息化管理的教务处是全新的管理理念,更强调管理的互动化和自主化。通过全新的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共享,教师和学生在共享平台上获得前所未有的知识。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普通教师或学生还是管理人员,都要转变传统观念,充分认识教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并积极投入到教务工作信息化建设大潮。可以说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教务工作信息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全新的教务管理更注重互动性和自主性。通过建设新的教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实现全校乃至全国所有教学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在共享平台上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知识,因此高中要认识到创新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二)完善与高中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相配套的管理机制。中学教务管理信息集中了学生及教师大量数据且可以通过网络处理。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因此要结合本校在教务管理信息化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真正切实可行的完美的规章制度。教务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做到严谨与严格,对于执行效果进行约束和评价。树立“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理念,高中教务处根据相关安全要求,建立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的网络法规,使得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健康的运行。同时,还需与之配套的完善的考评制度,促进考评的顺利进行。教务管理信息化的考评要纳入整个学习工作的绩效考评当中,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提升教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务管理信息化更新修复和调整。

(三)构建高中教务信息化管理安全体系。教务工作信息化管理是推动高中教育深化改革的源动力,其管理系统数据库涵盖教师和学生个人信息以及学校等多方信息,因此教务管理信息化安全问题必须受到重视。如果黑客和病毒侵入教务管理信息数据库,不仅会妨碍正常教务管理工作和日常教学工作,还会泄露师生个人隐私信息。与此同时随着高中教务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可以说一个教务管理数据的泄露,会导致与之共享数据的所有高中信息都面临着泄露危险,因此要建立防火墙杀毒工作和日常安全防范工作等安全体系,全面保护信息系统。

篇5

一、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在日常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负责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没有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发展需要、个性特点的基础上,缺乏对学生工作的科学规划和设计,存在着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的主观性,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需求,盲目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引起学生的厌恶和反感,影响了学生工作的管理效果。

2.学生工作管理机制不健全。很多高职院校负责学生工作的部门,缺乏健全的学生工作管理机制,学生管理工作没有系统化和规范化的职责分配和工作流程,每学期开展的学生工作活动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各个院系作为一个独立团体,由院系主任负责该院系的学生工作,有的院系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比较积极,也有的院系忽视学生管理工作,使得高职院校各个院系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和进度存在很大的差距,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效果。

二、高职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对策

1.以学生为核心。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核心就是学生,因此在学生工作的日常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核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全面素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激励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将全面素质教育贯彻到学生工作管理的各个环节,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工作管理活动,激励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消除大学生对于事务管理工作的逆反对立心理。高职院校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工作管理小组,由学生自己担任学生工作的管理者,教师进行辅助指导,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转变了角色,不再被动地被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管理能力,锻炼学生的处理问题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使学生既锻炼了自己也帮助了别人。

2.完善学生工作管理机制。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学生工作管理机制,构建规范化、系统化的学生工作管理机制。在日常的学生工作管理过程中,强化依法管理的管理理念,将学生管理工作扩大到学生的活动、学习、生活等多个方面,制订详细的学生工作管理计划,研究细致的学生工作管理内容,规范学生工作管理流程,真正发挥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另外,高职院校要设置专门负责学生工作的部门,统一规划和计划学生工作内容和进度,在各个院系设置协助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将学生工作真正落实到各个院系、各个班级的具体工作中,积极调动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细化各个职位、各个层次的职责,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管理水平。

3.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要坚持以学生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教师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定期组织师生交流会、院长解答座谈会等活动,积极调动学生各个院系和部门共同参与,倾听学生的要求和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用真诚和爱心感染学生,成立专业化的学生事务服务部门和心理健康辅导部门,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更多的便利。设立校长、院长信箱,接受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和咨询,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积极创建多种多样的学生社团,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使学生之间彼此帮助,加深了解,完善学生的个性品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4.提高学生工作管理水平。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要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管理水平,构建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学生工作管理团队,重视学生工作的管理互动,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满足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需要,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首先,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的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职业精神,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构建系统化、专业化的管理人员。其次,通过在职培训,激励管理人员积极学习先进的学生工作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更好地开展学生的服务性管理工作。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重要工作,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就要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总体情况,不断完善和优化学生工作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开展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的学生管理工作,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1 精细化管理思想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思想源于西方的企业管理理念,它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追求各个管理环节的高标准、高质量;讲究精益求精,注重工作细化,强调对每一项管理活动都要制订规范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落实,精细化管理使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控制和规范管理,最大限度节约管理资源,减低管理成本。

2 高校科研工作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2.1 强化高校科研工作者的精细化管理意识科研管理的主体是人,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要在思想上增强精细化管理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准确理解精细化管理的细节,通过培训与理念的更新,强化科研工作管理者对精细化管理思想的理解,规范每个管理人员的行动。在研究、规划和部署科研管理工作中,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和能力,并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措施。科研工作管理人员只有准确领会精细化管理思想的真正内涵,才能在具体工作中真正负起责任,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因此,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是实施科研管理精细化的前提,对于科研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2.2 高校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科研项目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断推进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是不断提升科研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科研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科研项目立项、科研项目实施,科研项目结题、科研成果管理等。科研项目立项阶段的精细化管理是指对项目申报者条件进行严格审核,对于申报内部立项的科研项目,科研管理部门要按照相关申报规定,重点做好申报项目的筛选工作,并对项目申报书内容进行严格审查,认真组织有关技术专家进行严肃认真的开题论证,确保科研立项项目选题方向的正确性。成功立项后科研管理部门人员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对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协调控制。在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中,要加大监督力度,并对科研项目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同时要求项目负责人上交原始科研记录本及经费本。当科研项目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了绝大部分的研究内容后,就进入了项目结题阶段,结题率体现了科研管理人员对项目全过程的管理能力,也反映了高校的科研水平和能力,管理人员要认真对照申请书预定的研究计划,检查项目是否基本按照原定目标完成,内容是否真实,可以邀请相关专专家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议的方式,对项目研发水平和质量进行考评,确保项目组能提交高质量的结题报告。

2.3 科研成果管理精细化

成果管理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科研成果的形式多样,通过建立科学、量化的体系,从而对科研成果进行相对客观的比较,对于提高科研成果管理质量至关重要。对科研成果进行精细化管理包括评价鉴定科研成果,审查评议成果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对优秀成果进行鼓励、奖励、登记、汇总和上报科研成果材料,并协助有关部门建立科研成果档案等。做好成果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影响科研工作的效益,也将对科研工作的预测、科研计划的决策、课题选择等一系列科研管理活动有反馈作用。

2.4 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

科研管理工作者要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财务制度规定,加强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合理分配科研项目经费,使项目经费得到有效使用。科研项目经费可开支范围涉及财务规定的资料费、数据采集费、差旅费、会议费、设备费、专家咨询费、印刷费、劳务费等费用,且经费的拨付领取,所开票据是否符合规定都需要严格审核,这就需要科研管理工作者重细节、重过程,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实施严格的审核、监控,对项目进展、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所有项目经费按实际到位经费核拨使用,保证科研经费专款专用。

2.5 精细化管理制度创新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个规矩落实到工作中就是工作制度。制度创新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加强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创新,需要让每个管理人员都知道工作应当如何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要在具体的工作环节中抓细节、抓落实,让每项工作有目标、有监督。如果科研管理规章制度模式太过粗放,不能做到精细化,就会导致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科研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对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影响科研服务工作效率。

3 高校科研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将精细化管理思想引入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高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校科研工作管理中,将精细化管理思想贯穿到高校科研管理的各个方面,才能在具体管理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保障科研工作的科学发展,增强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不断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

篇7

引言

业扩报装是营销工作重要部分,是供电企业进行增供、扩销的有效途径。而伴随着客户需求的增加,业扩报装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业扩报装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影响着电力企业的后续工作(如抄表、电费计算与回收、报表与市场分析等),我国对业扩报装服务质量的要求较高,要求要全面促进其工作进度,完善其工作记录。因此,供电企业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需求分析,对业扩报装的流程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改进。

一、相关概念

(一)业扩报装的定义

业扩报装指的是:从客户申请用电,到实际用电完成,供电部门的相关工作业务及其业务流程。它是客户与供电部门供电/用电的最主要的环节。它的工作效率及质量,直接展示供电企业的形象,影响供电企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效益。业扩报装主要包括以下8个步骤:(1)用电申请;(2)现场查勘;(3)供电方案确定;(4)单位资质审查(受电工程设计及施工);(5)图纸审查(受电工程设计);(6)中期检查及最终验收;(7)签订合同;

(8)装表与接电。

(二)业扩报装的特点

为全面践行4个服务的宗旨,业扩报装工作需要认真贯彻我国国家法律和规程,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坚持以服务客户为中心,以优化业扩报装工作为流程,以便捷高效为目标,以办事公开为原则。

二、业扩报装速度影响的因素

(一)供电方案的确定及审批方面的影响

业扩报装申请书经业务受理人员受理后,传递给现场勘察人员签收。现场勘察环节存在三个因素:①勘察人员确定供电方案并答复客户后,客户不及时联系设计、施工单位进行设计施工;②勘察人员没能及时、主动与客户联系,组织相关人员前去勘察确定供电方案,主动服务意识差,延误勘察时间;③供电企业公用配电变压器或变电所出线间隔负荷已满,还待配网扩建,暂不具备供电条件,影响业扩报装速度。

(二)工作中业务受理方面的影响传统的业务受理方式是柜台受理,客户到当地供电企业营业厅柜台办理报装手续,填写报装申请书,提供相关资料、证件等。如果由于资料、证件准备不充分,则需要客户再来一次;如果由于客户没有表述清楚所办业务内容,或业务受理人员没有了解其办事意图,则可能办错业务项,填错申请单。另有一种情况是业务受理人员对用户用电情况不熟悉,不能正确帮助客户分析、解答相关业务事项及用电所需,使客户在报装申请时,不能合理填写申请容量,受理后在后续环节中才发现申请容量不合理,再更改申请容量,延误报装时间,影响业扩报装速度。

(三)工程检查、竣工验收方面的影响

供电企业对客户工程中间检查不及时,原因有两个方面:①客户不告知供电企业施工时间;②供电企业不及时了解客户施工进度,不能进行工程中间检查,待客户工程完毕,申请竣工验收时才去验收,在验收中如果发现问题,则需要进行整改。有些客户拖延整改,或找人情不愿整改或整改不彻底,造成验收不合格,影响业扩报装速度。

(四)装表与接电

电力企业验收报装工程,合格后装表、加封,并由客户办理相关的手续。个别客户签订合同时,不及时签订合同;个别用户没有交清费用,致使供电部门无法送电。

三、相关对策

(一)加强对报装各环节工作的管理

1、审批供电方案:现场勘察人员根据报装申请,签收业务并主动为客户服务,组织相关人员在第一时间进行现场勘察,拟出供电方案后报上级审批。并在最快时间内把批复的供电方案交还给客户。若电力企业暂时缺少对客户供电的条件,要把客户需求及时上报给上级,进行电网规划,以满足客户的长久之需。

2、业务员受理业务:报装客户能够在业务办理点提前查询信息,提示客户准备业扩报装资料,提高报装申请效率,使申请能够一次性通过。业务员要仔细询问客户的电量需求,主动向用户介绍报装申请的相关要求。并及时把申请书传递出去,给下个环节的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催办记录。在营销系统内进行业务催办,提高业务办理的效率。

3、检查与验收:检查人员关注报装工程的进度,适时与客户交流,并对报装工程进行中期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多走多看,能够做到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意见,主动督促客户完成报装整改。加强监管机制,在竣工检验时,对工程以及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做到对工程负责,对客户负责。并针对性地进行评价,规范其服务行为,向客户多解释,多提意见,保证供用电的安全与合理。

4、装表与接电:办理相关用电手续后,业务员通知客户交费,相关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做到最快、最安全送电。在验收合格后,要努力避免因为相关手续没办完,而迟迟延误对客户的送电时间。

(二)建立二级业扩监管

在实施业扩报装工作时,电力企业实施多级监督控制。其中,第1级为营销部,工作人员以“月”为单位,稽查相关业扩报装业务,审核业扩的方案与设计、进行项目中期检查和竣工验收、与客户签订用电合同、监控装表与接电工作;第2级为上级营销部,按业扩报装监控相关的实施办法,监控下级部门业扩报装工作,有效提高业扩报装速度。

(三)制定奖罚制度与“一站式”服务

电力企业根据人员的不同工作岗位,对报装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限与质量、服务态度等内容进行考核评价,由评价结果进行奖罚分配。企业按季度对报装人员受理业务量、完成质量等进行测评,反馈客户意见,增强工作人员服务的主动性。

受理客户报装申请后,由客户通过多部门对方案进行“一站式”审查,通过后进行竣工验收并完成装表接电工作。它能够大量减少客户往返奔波于各部门之间的时间,对不认真工作的部门,追究其相关责任。

(四)完善稽查与考核工作

电力企业各级营销部要全过程督办业扩报装工作进度,在各环节上都要加强对业扩报装的相关工作标准、规范与制度进行稽查。企业要大力开展客户回访机制,进行用户满意情况调查,并提出改进意见。加强对业扩报装考核的要求,完善对业扩报装质量的考核,建立治理机制,把整治成报装的效纳入业绩考核中。规范业扩报装,持续评价,提高报装服务水平。

(五)实施责任追究制度

重视业扩报装客户资源,加强客户投诉管理,健全对服务责任的岗位追究制度,对侵害、损害客户利益的事件,给予严惩;对在业扩报装工作中造成社会/经济影响的事件,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规范业扩报装人员的工作行为,加强它们的主动服务意识。在用电上,以解决客户实际问题为主要工作内容。

(六)针对户表与新建建筑业扩工程考虑

设置ERP接入点,针对用户的户表以及新建住宅、办公楼的配套管理要求,设计未来用电流程,以适应可能出台的新管理办法。密切跟踪重大投资项目的建设情况,营销部开启“绿色通道”,保障项目运行过程中供电畅通。不忽略中、小用户的用电需求,从技术上加快报装速度,加强营销与其他各部门的配合度,全力保障各类用电项目的用电需求,保障大、中、小用户都能够顺利用电。

结束语

电力业扩报装工作要求电力企业与客户多交互。在报装的各环节中,都有可能出现问题影响报装速度。因此,要求各岗位的报装工作人员要与客户进行及时、准确的协调沟通,通过双方的通力合作与密切配合,保障报装工作能够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快速完成。电力企业应以客户为核心,尽心竭力地满足客户需求,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篇8

目前电子人事文件只是纸张的数字记录和配件,没有能力和独立存在的价值,在管理上也有与纸质载体相一致。但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实现和管理是一样的。首先,要建立一个基于文档生命周期理论和运动规律的综合管理系统,使其具有相应的管理功能。例如,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需要的文件读写功能,文件管理功能和文件管理功能;根据渐进的和连续的管理规则,确定运行通道系统管理流程和电子文件;根据对文件的形成规律,生产周期的文件只读编辑功能修改,在文件功能,根据管理标志相同的规则,但也有信息共享的功能,包括文件和目录管理的内容;根据现有的变异形式,具有自动组卷、纸的排序功能和辅助功能文件归档工作;根据数量的变化,增加建立和破坏的功能等。然后,通过管理系统的应用,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及其运动过程进行了研究。可以看出,公文流转的规则对于公文的管理,也就是说,管理的整合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2 强化档案人员的意识与业务水平

(一)加强档案意识

一般人档案法律意识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在一般的事业单位,工作的中心并不是档案工作,行政人员的档案意识是一种普遍现象。加强档案意识必须从现实出发有效果。如果你准备好增加层到办公楼,但施工的图纸找不到如何找到,不知道的承载能力的住房基地是多少,但整个房子都从新的调查,即劳动力成本和更多的钱。这说明档案意识不强,档案馆的资金投入成本和精力,有时比建设资金和能源的记录更大。教育我们的一些现实,加强档案意识做好档案建设是与各教职工有着紧密联系的事。现在的档案部门普遍提高认识,从领导,基本上按要求进行归档。并尝到了使用档案的甜头,并在职称评审或评估的时候,教师要到记录室查自己的教学工作量,查一下教学时间。当然,收集各部门,整理、归档、完整性、准确性是各部门的文件质量,狠抓档案人员的培训,是培养骨干档案法的实施,让档案第一次知道,理解,法律可以真的档案管理网络,社会档案意识。

(二)提高档案管理的业务管理水平

档案一般不是档案专业的毕业生,不受专业培训档案,和流量大,所以定期对档案专业培训档案,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事件。与档案工作者的非档案专业毕业生相比,它不仅是一个问题,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优势。的优点是,他们一般都熟悉本部门的工作,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部门,知道文件操作程序;计算机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了解基本的电脑知识,能使用计算机处理文件,这些条件都比旧的一个全职的记录。缺乏只是需要加强对档案专业知识的培训。事实上,部门档案员不需要详尽的学习“历史记录”、“档案系列篡夺了档案知识的科学体系,应该是最需要的位置档案知识的工作,如规定的操作技术方法的基本要求的实用知识和电子文件的归档格式。

总之,档案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大量的支持。从社会和服务到社会的文件管理。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加强社会档案意识,扩大社会参与,而不是减少社会参与。坚持公文处理部门备案,事实上,档案管理水平整体提高网络技术和档案馆的宣传,提高社会档案意识是一个重要途径。

3 搭建一体化档案管理系统平台

通过计算机的应用来改变人事和档案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一方面,建立一个综合管理体系,全过程的信息管理和服务与利用。另一方面,建立一个全面的文件运动过程的管理。主要从2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是加强事前控制和消除重复环节;二是统一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口径,使两者成为文件运行过程管理系统的协调,并对两者相对独立性进行分析。档案信息系统的建立,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必然会形成相应的数据积累-电子文件。这是最有生命力的新文件必须妥善管理的数据库。和数字文件附加到这一共同构成全宗档案信息系统,更好地发挥数字录音的优点,成为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档案工作中,有一个热点问题一直被讨论:是否坚持执行文件处理部门备案制度。我国文书处理部门备案制度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中建立起,本系统对档案工作的时间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但现在有思想,文书处理部门备案制度环境发生了变化,这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归档,并由档案部门备案。笔者认为,如果完全由档案部门备案,势必会增加档案部门对人员和财政投入的负担,而且不利于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和档案法的宣传和普及。对于文件的问题,应在档案工作者努力的训练。管理和档案部门的一个人的进步是不可能的,还必须依靠文件处理部门档案。然后,对文件业务员的责任、业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档案员的培养应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4 强化人事档案信息一体化管理的价值

(一)为计算机管理文件的应用积累经验

利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改变手工管理的落后状况,是对档案工作者的责任。对人事和档案信息的综合管理不是一种简单的人工操作,而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管理的新的管理方法。此外,本实用程序具有良好的效果,并受到权威和档案人员的欢迎。这一成功的探索无疑对计算机管理文件应用的理论和方法的建立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提高实际工作的管理水平

由于档案记录缺乏整个管理手段和方法,各部门之间以及各方面的工作都出现了不可勾的现象,重复劳动问题更加突出,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新课题。综合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文件归档质量。通过管理系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确保注册表文件。用了很多次,是不是随便切除。其次,一些部门或多语种文件为固定档案,已保存。最后,提供仪器、文件人员查阅工作范围的文件所产生的文件操作,帮助他们对文件的归档作出决定,并立即完成文件后,取消重复劳动,通过信息共享。首先是取消文件管理和文件管理过程,同一目录重复登记重复劳动;二是要取消档案人员检索文件内容的重复劳动记录。人事电子档案的归档与管理。综合管理是通过对电子文档的运动过程的管理来实现的。使电子文件作为一种数字记录文件的文件,完成其附件的任务,同时,也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作为档案信息系统的新部分,文件到数据库和统一管理的实施。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与人工管理相比,应用系统本身就是一个标准的管理。此外,实现了对文件运动过程的整体管理,规范化管理水平的自然性和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高校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状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的扩大,传统的粗放式和经验式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日益提高的需求。精细化管理是源于企业的一种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运用到学生工作中,并与学生工作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然选择,这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动高校学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节约型校园是非常必要的。

一、相关概念及内涵

(一)精细化管理概念及内涵

所谓精细化管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对管理对象进行精心组织和安排,实行规范化、专业化、严格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来源于企业的管理理念,它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精、准、细、严,管理方法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事情定量化、定量化事情信息化。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可以分为精细化和管理两个方面。精细化是“精细”的系统化,精细化管理是“精细化”的理论化。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对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它注重管理整个过程中的细节。它用精心的态度、精细化的过程、精品的成绩,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进一步细化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落实细节管理,最终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1]

(二)高校学生工作概念及内涵

高校学生工作是高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它是高校学生工作者组织指导学生按照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标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管理和服务,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合格人才的过程。[2]

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主要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服务和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理念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学生管理主要包括日常事务管理、学生行为管理、学生生活管理等;学生服务主要包括学习服务、生活服务、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服务等;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主要包括学工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两部分。[3]

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是丰富和多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如何统筹安排高校学生工作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和自身队伍建设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高校学生工作者提升科学化工作水平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概念及内涵

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是指在学生工作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为原则,充分调动每级管理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学生工作“做精、做细、做实”,全面提升学生工作质量。

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内涵主要包含精、细、化三层含义:“精”是指要抓住学生工作重点,要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明确各个时期的学生工作重点,掌握工作方向,跟踪工作动态;“细”即细节,学生工作要从小处着眼,从小事抓起,教育学生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化”即制度化,学生的各项工作都要制定详尽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使其内化为师生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二、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高校学生工作的可行性分析[4]

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粗放式和经验式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用于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高校学生工作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需要一个新的管理理念来解决。精细化管理是源于企业一种先进管理理念,已经被应用到许多行业,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那高校学生工作引进精细化管理是否可行呢?下面将从二者的管理理念、管理过程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二者的管理理念相同

精细化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全员参与管理,每个员工既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又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最终实现企业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高校学生工作的核心是坚持“以学生为本”,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最终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精细化管理和高校学生工作在管理理念和目的上是相同的。

(二)二者的管理过程相通

精细化管理强调细节控制,通过对目标、标准、任务和流程进行详细分解,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高校学生工作是一个由思想教育、管理、服务和自身系统建设工作组成的复杂系统,学生工作追求和提倡的就是对学生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跟踪和控制,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精细化管理和高校学生工作在管理过程上是相通的。

(三)二者的管理制度相似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就是管理制度建设,通过建立科学合理、执行得力、监督到位的管理体系,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提供强大保障。高校学生工作千头万绪,必须通过制定详细的全面覆盖、系统规范、合理配套、切实可行的学生管理制度,来规范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精细化管理和高校学生工作在管理制度建设上是相似的。

通过以上分析,精细化管理理念引进高校学生工作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这将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转变教育理念和推动学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精细化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一)树立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理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一种管理文化、一种认真态度和一种责任意识。高校学生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就是要让每个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形成精细化管理理念,从思想上理解、认同精细化管理,能够把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到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去。因此,在学校层面召开“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研讨会”,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大讨论”。通过学习、研究和实践深入理解和把握“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和内涵,深入分析和探讨高校学生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意义、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有效推动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顺利实施。

(二)做好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制度设计,构建全面、可行的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评价体系

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要根据工作的整体规划,认真研究制定学生工作总体规划,明确学生工作的阶段性任务以及所要实现的目标,做好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顶层制度设计。校党委要明确与学生工作相关的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的职责和任务,将学生工作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充分调动各部门学生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各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要对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分解和细化,并根据部门实际和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对学生在新生入学教育、生涯与职涯规划、学习指导、行为规范、帮扶助学、党团发展和就业与创业等各个方面的规范、标准、流程和目标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学生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贯穿于学生工作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和每一个动作,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制度设计只是明确了要完成的工作目标,但是目标完成得怎么样?效果好不好?还需要有一个全面、可行的体系来考核和评价。因此,学校应在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建设一个全面、可行的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对学生工作的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相结合;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重点考察学生对学生工作的关注度、参与度和满意度。[5]

(三)做好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队伍建设

学生工作管理队伍主要包括学工干部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打造一支具有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学生工作管理队伍是学生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1.学工干部队伍建设。学工干部队伍工作在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第一线,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效果。高校学生工作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复杂的、跨领域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传统的粗放式和经验式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因此必须对学工干部队伍进行系统的、专业化的培训,使其成为一支既有高等教育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背景,又有精细化管理理念的职业化和专家化队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专业化和专家化的咨询、指导和服务。

2.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学生干部队伍是各项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执行者和参与者,是学校、学工干部与学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建立一支具有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四)树立精品意识,打造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品牌工程

1.打造学生工作品牌活动。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把每件工作做细,做精,做成精品,因此高校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打造学生工作精品工程。如,可以结合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而提出的“读讲一本书、学会音乐欣赏知识或掌握一种乐器、爱上一体育项运动、参与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参加一个科技创新团队”的“五个一”工程,按照精细化管理的标准,精细设计每个活动,使每项活动的每个环节有制度、有标准、有流程、有监督、有记录、有考核,用精心的态度、精细的过程,把每个工程都做成精品工程,做成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示范工程。

2.打造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研究室。尽管精细化管理在企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其引入教育领域,特别是引入高校学生工作领域的时间还不长,大家对其理解大都停留在理念和意识上,对在学生工作中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研究不够,理论探索不足。因此,有必要根据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内容成立专门的“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研究室”,如“新生入学教育精细化管理研究室”、“大学生生涯职涯规划精细化管理研究室”等,分模板、有重点地研究精细化管理在高校学生工作的应用。除此之外,还应该对精细化管理与高校学生工作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深入理解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精髓,不断转变学生工作管理观念,创新学生工作管理方法。

3.打造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示范班级和宿舍。班级是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单位,承载着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和内容,班级管理的好坏对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要实现班级管理的精细化,必须在班级内部制定精细化、易操作的管理制度,切实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各项学生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增强班级同学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促进优良班风的形成。做好班级的精细化管理,必须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从班级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活动的组织等方面来开展工作,引导学生进行良性竞争,在班级内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6]

宿舍是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最小单位。一个学风优良、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宿舍是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成功的最好体现。因此,学校要以“十佳宿舍”和“优良学风宿舍”的创建为契机,在宿舍的安全管理、内务管理、学习引导、人文关怀等方面制定精细化的管理制度,把宿舍打造成安全、舒适、和谐、文明的家园,使宿舍成为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示范窗口。

(五)构建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

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系统应该包括学生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学生工作互动交流系统两部分。

建立学生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实现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学生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包括学生基本信息模块、成绩查询模块、奖助贷勤模块、评优评先与违纪处理模块、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大学生涯规划模块、社会实践模块、科研经历与成果模块、就业实习与创业模块和信息模块等。

现在社会已经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对移动智能设备的使用率非常高。因此,除了建设和使用好学生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之外,还要充分利用贴吧、QQ群、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建立一个师生相互交流沟通的“微平台”。[7]学生工作者通过“微平台”和收集信息,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舆论导向,化解矛盾冲突,积极传播正能量。

四、结束语

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学生工作者在对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内涵进行深刻理解和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的学生工作管理和考核制度,打造一支具有精细化管理理念的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的学生工作管理队伍,充分利用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不断创新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方法,真正把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夏光兰.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12,(32):19.

[2]黄必春.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式发展[J].大众科技,2011,(12):223.

[3]李继光.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建设研究―以河南科技大学为视角[D].郑州:郑州大学,2011.

[4]李智慧.王小风.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9):52-53.

篇10

成立由园长、主管副园长和保健医、保育员组长及保育员组成的保育工作精细化管理小组,研究制订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建立分层管理,责任到岗的管理体制。园长重点负责研究理念、目标、方针、策略等决策化和思路化管理,为保育工作引领方向。副园长和保健医、保育组长主要负责精细化管理的落实和推进,围绕办园理念确立保育工作的目标和具体可行的管理行为,细化为操作性强的流程和细则。保育员主要实行“谁的岗位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从而提高了全员参与管理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形成了管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创新保育管理制度,规范行为。

制度是一切工作的准绳,让制度会说话是保育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保证。“以精细化管理”的方法,认真梳理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工作流程,深入分析工作环境,坚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定期组织全体保育员结合工作实际对相关制度进行反思讨论,哪些是应该继承的,哪些是应该抛弃的,哪些是应该创新的,并说明理由。通过集体修订,形成了《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及各环节要求》、《环境卫生制度》、《个人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保育工作的具体要求》、《幼儿一日生活制度》、《保育员教研制度》、《保育员月岗位考核细则》等31条保育工作的相关制度和细则,让每个保育员都明白在哪个环节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明确了保育员一日工作各环节的常规要求,形成了每一项工作的质量标准,规范了保育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状态。

二、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以保研活动为平台落实精细化管理

1.组织学习,明确精细化管理的每一个细节。

精细化管理的实质是落实,那么关注过程中的管理细节尤为重要。《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及各环节要求》制定后,如何执行是关键。首先是组织保育员学习领会,让每位保育员都知道各环节自己该干什么、怎样去干。

2.积极研讨,强化精细化服务的意识。

定期组织保育员研讨活动,学习了解幼儿常规的具体行为要求,从幼儿的需求入手,结合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给予幼儿适合的教育指导和精细化的服务。如:经过保育员的研讨,根据幼儿户外活动环节的需求设计了户外活动便携包,内放擦汗毛巾、饮用水、卫生纸、消毒棉签、创可贴等,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时的各种需求,体现了精细化的服务意识。

3.开展技能比赛,优化完善精细化管理细节。

保育工作具体要求中进一步规范了保育员分发饭菜的步骤、擦桌子方法、开窗通风消毒要求、保育员整理床铺的要求等,我定期组织保育员开展专项比赛,由保育员精细化管理小组成员当评委。比如:水果拼盘比赛、消毒餐桌比赛、幼儿个案分析问答、幼儿分饭比赛等,优化日常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追求保育工作高质高效。

三、交流学习,强化评估,促进优质保育工作常态化

1.案例交流,互相借鉴。

我园每月开展一次案例交流活动,通过案例交流对自己和他人的个案做出反思,提高分析、解读幼儿的能力。同时,通过对话交流活动,凝聚每个人的小智慧,形成幼儿园的大智慧。比如:在一次案例交流中,小班保育员介绍的“我为小花浇水”描述了如何通过此互动栏目引导幼儿多喝水并愉快记录取得的良好效果,大家都非常认可,纷纷效仿学习。于是各班出现了“我为小汽车加油”、“我的小花长得壮”等互动栏目,形成了保育工作思路不断创新的良性循环,达到了注重个案评估、互相交流的目的。

篇11

一 凝聚敬业思想,促进教师责任意识的形成。

(一) 渗透和谐的人本思想,树立责任共担意识。我校一贯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人和”作为基础。常言道:“家和万事兴”,我们说:“人和事业旺”。把“人和”作为干群关系的桥梁、同志关系的纽带、师生关系的剂。现在校园内已经形成了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各项工作能够形成合力。

(二)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教师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近年来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改造教师工作环境,实现了办公暖气化、教研网络化和教学现代化。工作环境的改善促进了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改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 抓好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几年来学校把“三课一研”和教师“每人一绝”等各项活动进行整合。紧紧抓住教师培训这一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更快成长。

(一) 发挥教研组长(或村小校长)的作用,切实开展好培训活动。学期初学校组织召开了全街教师大会暨精细化管理启动仪式,使全街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的目标。会议后,各个教研组长(或村小校长)按照总体部署开展了《学习课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反思等一系列活动,既丰富了教师理论知识,又提高了专业技能。

(二) 发挥区域协作体的联动作用,切实开展好示范和带动作用。

1 开展本街区协作体培训活动,促进了全街教师专业成长。以集体备课形式进行,按照区域划分,建立了四个(东片、西片、南片、北片)教研协作体。各个片长负责定期组织实施本区域的培训活动。学校本部则由教研组长负责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学习教学理论、集体备课、教学质量分析、基本功训练等一系列活动。采用这些方式开展培训活动,促进了全街教师的专业成长。

2 发挥城乡共同体的辐射与带动作用,促进城乡教师的均衡与同步发展。为了引领教师更快更好地发展和缩短培训周期,我校与百圣源小学和新站中心校结成了教研共同体。开展教研活动时,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促使我校教师能够与城镇教师的同步发展。

三 搞好教、科研工作,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 走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切实提高工作质量。

1 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为了使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把科研课题研究纳入常规化管理范畴,加强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要求教师把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实施了小课题研究,做到了人人有项目,人人有目标。采取了实践――反思――总结――应用的思路,做好课题研究的成果积累。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2 开展教师拜师活动,切实提高教学效率。采取教师结对子的拜师活动,安排那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同志作为年轻教师的导师。平时工作中,师徒之间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师徒间能够经常性地相互切磋、研讨和交流教学技艺,共促互进,共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 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开展校本研讨、区域互动、整体观摩等各类研教学实践活动来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 校本研讨。以教研组(或村小)为单位,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开展新教材、新教法研讨活动。每一次研讨活动都有专题,抓住重点问题,以“提出问题――集体备课――实践讲课――公开研讨――教后反思”为主要形式。不搞花架子,真正探究教学实际问题,全员参与,共同提高。

2 区域互动。我们开展了以“共享远程教育阳光资源”为主题的区域协作体教学研讨活动。活动紧密结合“三课”教师的评比和“每人一绝”练功活动。同时还进行了送课、送理念下村小等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促进了村小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稳步提升。

3 整体观摩。五月份,我校组织全街教师观摩了主题为“导学过程的有效性研究暨共同体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的三校共同体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切入点,着力打造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模式。三所学校五位教师进行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进修学校刘校长和许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并做了重要指导。通过整体观摩,发挥了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促进了我街全体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

四 优化课堂结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12

中图分类号:U495文献标识码:A

江苏宁靖盐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管理盐靖高速公路(S29)、启扬高速公路江海段(S29)267公里道路,下设36个基层单位,日常营运管理工作存在点多线长,管理难度大的特点,为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并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通过营运管理系统对公司营运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系统功能设置

营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值机管理模块、调度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清排障管理模块、人员权限管理模块和系统信息管理模块,具体系统框架见图1。

图1 系统框架图

值机管理模块

本模块主要是对营运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服务,主要包括以下11个子模块:

(1)值机业务模块

(2)通行卡管理模块

(3)三大系统运行与故障报修模块

(4)警卫任务模块

(5)长短款登记模块

(6)事故车辆通行费模块

(7)绿色通道登记模块

(8)黑名单登记与解除模块

(9)清障服务费登记模块

(10)移交事项登记模块

(11)所有值机业务数据的查询、统计与报表模块(优惠车辆的统计、黑名单统计、清障服务费统计等)

图2 值机管理界面

调度指挥管理模块

本模块主要是为营运工作的调度指挥工作服务,主要包括以下11个子模块:

(1)事故处理登记模块

图3 事故处理登记界面(1)

图3 事故处理登记界面(2)

(2)清障处理登记模块

(3)投诉处理登记模块

(4)警卫任务登记模块

(5)传真收发电话通知模块

(6)监控监察登记模块

(7)道路管制登记模块

(8)闯卡车登记模块

(9)其它记录登记模块

(10)移交事项登记模块

(11)所有调度指挥业务数据查询、统计与报表模块

设备管理模块

本模块主要对设备的基础信息和维修保养等信息进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6个子模块:

(1)设备基础信息模块

(2)设备维修记录信息模块

(3)设备故障报修维修信息模块

(4)设备保养记录信息模块

(5)设备巡检记录信息模块

(6)设备基础信息、报修维修信息、保养巡检记录信息综合查询、生成报表模块

清排障管理模块

本模块主要为营运工作中涉及到的清障工作服务。主要包括以下13个子模块:

(1)清障记录登记模块

图4 清障服务界面

(2)其它出车记录登记模块

(3)排障交接班检查记录登记模块

(4)移交事项登记模块

(5)服务回访记录登记模块

(6)发票移交登记模块

(7)设备器材信息登记模块

(8)设备维保记录登记模块

(9)设备加油记录登记模块

(10)清障费用补交款登记模块

(11)清障费用核销登记模块

(12)清障费用报销登记模块

(13)清障所有业务数据的查询、统计与报表(清障次数统计、道路清障日报表、清障作业情况统计(5分钟出动率、30分钟到达率、2小时保通率以及省调度指挥中心要求统计的格式)等)

人员权限管理模块

主要对系统使用人员的权限进行设置。

(1)人员注册、查看模块

(2)权限设置、查看模块

系统信息管理模块

主要对营运工作开展所需的一些相关信息进行管理。

(1)协作单位车辆录入查看模块

(2)收费特情(什么意思?)录入查看模块

(3)常用法规录入查看模块

(4)数据字典管理模块(站名、车道、特情、天气、车型、事故原因等设置)

(5)消息通知的与查看(可以通过系统实时一些通知信息,各基层单位阅读后会自动显示阅读反馈(单位、时间、阅读人))

角色设置

主要设置为系统管理员、公司管理员,值机中心管理员、调度中心管理员,清排障中心管理员、站级管理员、值机员等,系统根据相应的角色设置相应的功能,以及所能查看的数据。

(1)系统管理员:拥有系统最高权限,可以对系统结构进行调整;

(2)公司管理员:拥有系统功能的最高权限,可以查看所有营运系统中的数据;

(3)值机中心管理员:拥有值机管理模块功能的最高权限,可以查看所有值机业务的数据;

(4)调度中心管理员:拥有调度管理模块功能最高权限,可以查看所有调度业务的数据;

(5)清排障中心管理员:拥有清排障管理模块功能最高权限,可以查看所有清排障业务的数据;

(6)站级管理员:拥有站级所有营运数据的查看审核功能;

(7)值机员:拥有站级所有营运数据的填报查看功能。

(8)中心值机员:拥有调度中心日常业务记录的录入,查询查看功能。

开发模式

系统采用基于B/S结构的数据库访问模式。

B/S结构是真正的三层结构,它以访问WEB数据库为中心,HTTP为传输协议,客户端通过浏览器(Browser)访问WEB服务器和与其相连的后台数据库。其三级结构组成如下图所示:

图5 B/S结构示意图

系统运行环境

(1)服务器使用中文版Windows 2003server操作系统并安装有IIS6.0来支持ASP的WEB服务。

(2)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2000。

营运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后使用效果

(1)公司职能部门与各基层单位之间实现了信息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营运安全管理系统实现了内部各单位数据资源共享,方便开展工作协调,各级管理人员采集信息录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为职能管理部门建立了数据仓库,实现了数据的电子远程传输和共享。

(2)公司职能部门利用视频监控系统与营运管理系统相结合,重点加强了收费站特情处置、优惠车辆的查验、轴型管理、道口管理、劳动纪律等方面的稽查,提高了稽查工作的效率,强化了收费站的考核管理。

(3)为管理者提供了决策依据,管理者可以根据动态管理的数据信息进行科学的决策。

(4)提高了突发事件的应急组织与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通过清障数据,有效分析道路事故发生率,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大高峰时段、重大活动期间、节假日期间、车流高峰时期的道路安全防范工作,增配清障救援设备,形成了布局合理、点线结合、接报及时、响应迅速的道路救援、排障体系,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总结

公司营运安全管理系统是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蕴含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做到了对日常工作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实现了内部信息共享,增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了运营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曾宇华.浅析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中的信息管理【J】.广东公路交通.2010第3期

篇13

1 科研管理工作制度建设工作对高校发展建设的战略意义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管理工作制度建设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高校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着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关系着科研管理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科研管理工作取得成效是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和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黄金时期,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推进内涵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科研带动和促进高校教学工作,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源动力。科研是提高高校教师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是高校营造学术氛围的重要因素[1]。科研水平是影响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建设是否完善,直接关系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成效,影响高校科研水平,关乎高校核心竞争力和生存发展。

2 完善细化制度体系是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基础

规范化管理是科学化管理的第一个层次。完善的制度体系是管理意志稳定的体现,是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文件中,指出了当前高校科研行为不规范的表现形式,明确提出了7项行为和16条禁止性规定。主要包括项目申报、预算编制、项目执行、学术道德、经费使用、学术评价、项目负责人等方面。高校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科研活动特点和规律,针对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在遵照相关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建立统一行为标准和标准操作规程。充分发挥分级管理的优势,在制定操作规程的时候,将每一级的权责在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明晰化、定量化。

3 精细化管理是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益的有效途径

精细化管理是科学化管理的第二个层次。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和文化;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个管理者都到位尽职;本质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2]。精细化科研管理工作,要在完善和细化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细化科研活动的流程,提高科研管理工作制度在科研活动各环节的执行力。例如,将科研项目分级分类,按照不同项目管理要求,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划分流程,制定每一环节的标准操作规程。在科研项目申报立项阶段,充分发挥基层学院管理优势,加大项目宣传力度,在研究方向上加强科学引导,在经费预算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在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中,精细查找和培育扶持基础好,水平高的项目申报;在项目实施阶段,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监管职责,重视科研项目实施进度管理,根据项目任务书规定,定期监督项目执行情况,加强项目执行进度监督工作的痕迹管理,对项目执行情况监督工作进行存档,建立科研管理部门人员定期参加项目进度组会制度,项目执行期间定期进行经费节约意识教育、加强项目经费管理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项目结题验收阶段,推行分类评价和开放评价,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个工作环节和科技创新能力强、项目完成质量高的科研人员进行奖励,建立既符合实际又具操作性的评估体系,做到奖惩有据,鼓励科研人员工作主动性;在科研成果管理阶段,加大对知识产权重要性教育,提高对项目成果进行总结的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科研人员分别提供奖励鼓励和咨询帮助,最大程度帮助科研人员施展才华。在整个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还要充分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实现科研项目过程全程监控和管理的流程化、具体化、标准化,力求管理工作高效和节约。精细化管理是要于细微之处见真精神,细节展现管理水平,细节提高管理效益。

4 人的价值是科研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的关键

科研管理工作的主体是人,科研管理工作的客体也是人,从事科研活动的还是人。在提出规范化和精细化科研管理的同时,决不能忽视每个环节相关责任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制度的制定,制度的执行都是靠每个环节的责任人来实现的。制度的规范化、细节化体现了科学的管理,可是相关责任人不发挥主观能动性,再完美的制度都无法发挥作用。

在科研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需要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都参与到科研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制定过程中,共同完成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进一步提出完善和细化的意见和建议。

5 结语

加强制度化建设,规范科研管理工作是提高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水平的制度基础;完善和细化科研管理工作操作规程,是提高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制度执行力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规范化,精细化科研管理工作制度,才能不断的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使科研管理工作效益不断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益增加,也必将促进科研项目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再提升,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必将增强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率,实现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