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化工企业信息化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化工企业信息化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化工企业信息化

篇1

通过对两种财务软件功能的对比可以看出,是从核算型软件向管理型、知识型软件的方向发展,软件设计更成熟、更先进,性能更稳定,企业需要将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变革,使新系统得以发挥更大的效力。

一、硬件环境的转变

KIS只提供基于本地局域网的单机或网络应用,涉及异地应用时只能采用传输帐套的方法,无法满足远程实时应用的需求;而K3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基于Windows DNA架构的大型分布式应用,是真正三层结构的ERP产品,提供了GUI和WEB两种应用模式的选择,以适应局域网、广域网、Internet等多种应用环境。

因此,我们需要适应更高网络要求的硬件配置,通过网络,将企业的物资采购、产品销售、货款结算等业务处理与电子商务结合起来,即使处于异地的分支机构和合作客户,都能实现信息资源即时共享,节省了信息传递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软件环境的转变

KIS使用的是MS Access数据库,该数据库适用于小规模的数据处理,运行的速度和稳定性会受到数据量大小的影响;K3系统使用的是大型数据库MS SQL Server,是当今主流的数据库平台之一,能提供更高性能的数据存储能力,数据库的性能也不会因为数据量的增大而受到影响。

通过对数据库性能和服务器模式的提升,使数据库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都得到了保证,服务的对象也从部门级提升到企业级,将整个企业的运作都纳入软件中来管理,需要财务、采购、销售、计划、生产等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有效增强了企业的协调性和凝聚力,实现了企业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三、操作方式的转变

过去,企业里财务、动力、供应、仓库等由于各自核算的特点,需要有各自的核算软件。比如:动力部门,软件中针对五金电料、钢材、固定资产等都有细致地核算,对于保全部门领用其材料自制反应釜、储罐、计量罐、冷凝器等并转作设备管理等问题,需要更精确的甄别;仓库部门,对于原材料库、产成品库、危险品库都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各种固体、液体、气体在不同的温度、湿度、亮度等存放条件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分类细致且相互关联;供应部门,按各种试剂、玻璃仪器、生产材料分类时,对于产品型号的差别、到期预警、低库存预警,都要即时准确。而对于KIS来说,完全兼顾到各自的功能很困难。现在,K3系统将这些模块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内部的其他业务系统相连,其他部门只需将各自的业务信息录入到相应的子系统,财务部门便可以即时地调用信息,加快数据的交流与分析,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四、员工观念的转变

会计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全新的会计信息化理念,知识结构不能只局限本专业,需要掌握计算机操作、数据库、网络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知识及专业知识和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知识。会计工作越来越多地采用实时管理、在线处理,通过局域网、互联网分别在企业内外部实现数据信息共享,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参与预测、决策、经营分析等方面,在经济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企业领导制定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保证,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

不只是会计人员,企业要对全体员工增强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各个部门的信息化岗位都要有定期的培训和考核,特别是要加强对高、中级管理人员、IT负责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造就一支多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一支精干的企业信息化管理队伍。

五、信息安全的保障

实现会计信息化,必然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由于电子数据高度集中,高度依赖电脑,且受电脑病毒入侵、人为操作失误、机器故障、非法毁损等因素影响,数据很容易被破坏,因此,必须加强信息安全的管理。

1、制定各种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风险控制,加强管理;

2、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严禁未经受权人员上机操作;

3、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安装“防火墙”等防病毒软件;

4、防止人为恶意的、非法的破坏数据。

保障信息安全,系统维护也是重要的一环。用户权限的管理、业务流程的管理、数据库的维护及系统升级等日常工作都是确保软件正常运行的关键。

六、内控制度的健全

由于会计的电算化向信息化的改变,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因此,需要扩大企业的内部控制范围,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1、保证输入数据的正确性,建立完善的审核机制。过去是由会计人员直接录入数据,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都有一定的保障,软件更新之后,录入数据的人员遍及企业各个部门,数据正确性的考核和审查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软件自身的检查控制,审核人员还需要建立安全有效的数字签名制度,确保电子单据不会被篡改、假冒,并通过数字签名技术明确责任。这就要求一些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并保持准确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会计下实施内部会计监督的一种手段。由于审计人员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对诸多环节全方位的了解,故应聘请相关专家和会计师事务所协助审计,比如软件运行环节升级可靠性审计、日常处理是否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等。

3、组织机构的控制。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业需要重新建立各岗位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分工合理,责任明确。各岗位都得到一定的授权,并用密码控制,防止非法操作,越权操作,他们互相制约和互相牵制,通过这种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以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

4、建立严格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及时备份数据。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综上所述,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管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功能,引导财务职能的转变,进而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加速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逐步发展壮大自己,以此增强核心竞争力,带动企业的进一步提升和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得一.会计信息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2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现代公司制度在我国的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尤其是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煤化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与发达国家之间依旧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企业竞争力的下降,将ERP系统引入到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之中,能够弥补我国煤化工企业在管理体系中的不足,促进管理体系的发展,提升煤化工企业自身管理的科学性与高效性,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1 煤炭化工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意义

信息化背景下的ERP系统建设与应用对于煤化工企业来说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ERP系统的科学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变我国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提升相关企业决策的有效性,促进煤化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1.1 实现煤化工企业各部门组织机构的合理性

工作人员的合理设置与部门机构的科学安排是煤化工企业进行部门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前提。现阶段,我国很多煤化工企业十分重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这就要求煤化工企业各部门在企业日常的运行过程之中,不仅要进行自身经济收益的科学管理,还需要对煤化工企业的生产计划与管理体系进行高效的构建,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难度,使得煤化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陷入一种矛盾的处境。而有些煤化工企业出于人员成本支出的考虑,并没有进行部门的规范化管理,没有进行部门内部的职责划分,即便是有些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分层设置与规范化管理,但是从实际工作流程来看,这些机构设置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存在分层不明,权责不清的状况,从而造成信息化建设效率的降低,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以ERP系统为代表的信息化实施则能够很好地应对这一情况,能够在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以ERP系统为构架,进行企业部门的规范化管理,实现工作人员的科学配置,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根据自身工作的实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日常工作的高效处理,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同时煤化工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能够降低企业的人员成本支出,在减少企业财政支出的同时,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实现各部门内部职责的明晰化。

1.2 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合法性,实现企业发展与法律实施的协调

在构建企业信息化建设体系的过程之中,信息化建设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是现实企业依法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现阶段各项法律规章将企业作为经济管理活动的主体构成,而这确定经济活动主体的过程之中,信息化建设往往会与现有的法律法规发生一定的冲突,从而造成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依据,缺少必要的执行与监管能力,例如煤化工企业的某些会计从业人员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利用信息化建设中的漏洞,珠宝私囊,以公肥私,对煤化工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ERP系统在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科学高效应用,能够通过高效的信息交互,将法律体系与信息化建设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在进行日常管理工作的过程之中,能够根据现有法律来规范与引导自身的行为,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合法化,将企业发展与法律的实施联合起来,从而帮助企业规范自身的行为,使得企业发展策略的制定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构建起一个健康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1.3 实现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追求,增强煤化工企业自身的凝聚力

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组织,其社会价值、经济作用的实现都需要人的参与才能实现,在信息化时代,人才更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因此需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做好企业员工的科学培训,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煤化工企业的信息化正为企业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实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加入更为现代化的工作内容与手段,工作人员能够在更为便捷化的办公环境中,进行自我素质的提升与技能的培养,从而使得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培养出迎合企业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骨干与专业人才,在实现工作人员自身价值的同时,增强企业自身管理的科学性,提升企业的经济收益,帮助煤化工企业做出适合时代潮流的发展策略,实F企业的社会价值。以ERP系统为基础,实现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应用,使得企业能够以各主要部门为起点,构建一个连接各个部门的信息交互网络,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共享,提升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在企业日常运行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煤化工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 ERP系统构成分析

ERP系统作为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以现有的信息技术为主要的技术架构,实现信息化技术与企业管理思维的科学高效结合,从而大大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与水平。ERP系统起源于物料需求计划(MRP),以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手段进行物料需求计划功能的调整与优化,从企业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对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以及管理流程进行升级,以此来提升相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满足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对管理体系的客观要求。

从ERP系统的组成结构来看,其主要涵盖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物流体系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几大环节,如图1所示。

ERP系统实现了企业内部各类数据信息的科学高效共享,一份信息数据只需要进行一次输入,就可以满足企业运行过程中,对数据信息的使用需求,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从而提升数据信息的使用效率与准确性。并且ERP系统以B/S、INTERNET结构体系以及WINDOWS界面来提升ERP系统使用流畅度,使得ERP系统具有开放性,极大地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

3 ERP系统在煤炭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用所遵循的原则

3.1 ERP系统在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必须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

ERP系统在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目标的实现,要充分体现科学性的原则,只有从科学的角度进行ERP系统重要性、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与技能进行细致而全面的考量,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ERP系统在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满足实际的建设与企业管理要求,只有在科学精神、科学手段、科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够以现有的管理体系与技术条件为基础,进行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ERP系统方案的科学高效应用。

3.2 ERP系统在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中应用必须要遵循实用性的原则

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科学高效运行,需要雄厚资金的支持,从实际来看,资金的稳定供应与否能够直接影响到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质量与水平,因此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应用ERP系统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实用性的原则,最大限度降低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ERP系统的开发建设与应用成本,降低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财政在ERP系统应用方面的资金投入,从而能够将更多的资金利用与其他方面,提升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自身的服务质量。

4 ERP系统在煤炭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的途径与方法

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ERP系统的应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入手,采取多种形式确保ERP系统相关技术的科学高效应用,推动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通过这种方式来时现实ERP系统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高效应用,实现企业管理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煤化工企业的要求。

4.1 进行ERP系统的科学开发与维护

ERP系统作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的重要媒介,是实现信息化背景下信息化建设高效性的主要途径与方案。为了充分发挥ERP系统在构建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体系之中的重要作用,就需要加强计算机系统的监督与管理,根据企业自身地实际情况,进行信息化操作,并要求相关部门进行主要应用软件的维护,保证相关软件的正常运作。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自身工作的实际进行ERP系统安全性能的开发,确保系统的安全性,保证数据输入过程中不会出现网络安全问题,防止网络攻击对公司信息化系统的破坏,并在日常的工作之中,进行部门与企业信息输入与输出的权限设置,进行企业核心重要文件的备份。为了保证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运行的平稳与高效性,相关部门要组织专门的人,在专业知识的指导之下,进行ERP系统的维护,保证系统的硬件与软件都能够满足信息化建设的实际要求。

4.2 进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的建设

加ERP系统建设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将更为专业的ERP系统建设人才引入到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体系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人才优势,将各种ERP系统技术与管理手段高效的利用与信息化建设之中,增加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安全意识教育与安全技能的培养,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使得网络安全成为限制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的阻碍因素,为了降低网络威胁,增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自身的要求,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树立起工作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从而保证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安全性,最大限度的提升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同时企业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在提升人员职业技能的同时,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效率,促进煤化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4.3 ERP系统在构建的过程中立足于人力资源信息化使用的实际,对数据处理范围进行确定

同时为了保证人力资源的可参考性,利用相关技术人对人力资源原始数据要进行一定的筛选与辨别,通过这种方式保证人力资源数据分析与处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才能够推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有序进行。对硬件网络进行升级与优化,在原有的网络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更为科学与实用的计算机网络,借助于局域网和互联网,实现使用者与数据库之间的有效连接,使得用户能够更为便捷的查询数据信息。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要对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对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实现系统信息的有效填充。

4.4 ERP系统结构在煤化工生产信息化中的科学应用

为了切实有效地推进ERP在系统结构中的应用,就需要我们从现场控制层、信息交互层、管控层以及技术监理层四个方面入手,从多个方面、多个层面上提升ERP系统结构的实际使用效果。如图2所示。

ERP在现场控制层中如何科学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方面入手,对生产现场中总线尤其是Profibus-dp进行合理设置,通过合理的线路设置将现场控制层中主站、从站、条码识别器、一体机以及机器人进行优化,通过ERP在扩展方面的巨大优势,提升控制层面的开发性,能够使得主站、从站与条码识别器、一体机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构建起一个更为有效地工作平台。为了保证信息交互层的科学使用,就需要在系统内利用ERP的技术优势,并且在局域网的支持之下,以高速的宽带网络为手段,改变了传统服务器中PLC数据使用情况,有单向的获取数据,变数据获取为数据的输出,从而形成一种双向的数据交互方式,这就使得卷烟厂自动化生产物流监控系统中信息交互的环节更为完善,这种信息交互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硬件组成与软件系统之间信息的交互,实现二者之间的均衡使用。ERP应用下的管控层则需要在高速宽带网络的支持下,以多个系统操作员终端为基础,形成一个全面的管控体系,在管控体系之下,系统操作员终端能够一种监控途径,使得用户能够通过特定的访问端口,借由卷烟厂动化生产物流监控系统中的服务器,进行相关信息获取。ERP在技术监理层的应用则需要针对于网络硬件组成繁杂的现象,化繁就简实现网络硬件的优化使用。通过ERP技术使得网络服务层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以SCADA为基点,以局域网为脉络,实现数据库与用户之间的高效连接,实现自动化生产物流监控系统中信息的合理使用,提升生产实践的有效性。软件系统的科学设置。ERP软件系统对于软件的运行效率有着极高的要求,对于软件有着极高的心理预期,一旦软件运行效率不能满足用户的心理预期,就会影响用户对于软件的选择可能与使用的频率,造成ERP在自动化生产物流监控系统应用效率的降低,最终导致软件系统开发的失败。因此计ERP软件系统的开发设计者要顺应时代的变化,立足于计算机硬件加速升级的趋势,以硬件为支撑,不断提升软件的运行效率。而软件运行效率与软件自身的编码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软件运行效率的提升,用户体验感的充分满足都需要对软件编码做出科学的优化与升级,而这种编码上的提升,不仅仅需要软件开发设计者不断利用新的技术,新的思维进行优化与升级,以及相关运行硬件的支持,更需要开发设计者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入手,对用户的使用需求进行科学的判断与选择,并以用户的使用需求为出发点,进行软件编码的调整,从而能够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大大降低软件编码的难度,从而减少软件运行时需要占用的空间,极大的提升软件的运行效率。将ERP软件系统用户的使用体验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之上,最大程度的提升ERP软件系统的实用性能。同时要对于软件各个功能分区之间进行一个科学的构建,提升各软件功能之间的连续性,提升软件的整体使用效果。也就是说,一种软件的使用者数量在众多,这些用户都有自身独特的使用习惯与目的追求,为了保证软件开发的质量与水平,就需要ERP软件系统设计人员立足于用户的实际需求与使用习惯,在软件设计环节就需要将这种多元化的使用习惯进行合理的安排与构建,在软件之中进行多样化的操作方案设计,并为用户提供一种进行自我调节、自我设置的软件调节模式,确保计算机软件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5 结语

为了保证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的有序进行,我们将ERP系统引入到煤化工企业信息化进程之中,为了保证应用的科学性及高效性,需要我充分认识到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入探究ERP系统的结构构成,并作为切入点从多个方面入手,切实有效的推进ERP系统在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煤化工企业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史英杰.浅谈ERP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4(04):47-47.

[2]康金刚,许俊杰,李俊昌,李新杰.ERP系统中物料管理在煤化工企业的应用[J].煤炭与化工,2014(04):127-129.

[3]许建岭.ERP系统在煤矿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67):117-118.

[4]王刻文,左少峰,周大莲,张静,田英.ERP系统在煤矿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3,32(02):115-116.

[5]王永亮.初探ERP系统在煤矿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北方经贸,2015(07):106-106.

[6]张治元.ERP系统在煤炭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4(22):65-65.

[7]李娜娜.ERP系统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1):120-121.

[8]许建玲.ERP系统在煤矿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06):76-78.

作者简介

篇3

1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几个阶段分析

20世纪60~80年代,在企业部门中建设的MIS,以提高企业部门工作效率;20世纪70~80年代,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主要在企业内部部门中加大对CIMS的建设,主要目标是提高企业业务自动化水平;20世纪90年代,建立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以及电子商务管理为特征的信息化建设,其目标是节省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我国化工企业如何实现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话题。

2 我国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2.1化工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总体上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

大部分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我国企业中处于低水平阶段,只是对一般事务以及简单信息进行管理,化工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生产设备设施信息化自动操作、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存在;在化工企业中仅仅有极少数实力强大的企业实现了在基础生产领域中的OA、MIS系统和CIMS、ERP系统的应用。

2.2化工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投入力度有限

国内化工企业与发达国外化工企业比较,投入力度明显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严重存在重视建设轻视维护、重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应用等不同的误区。化工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误区使得化工企业不能很好的提高信息化的利用效果,对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提高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并且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3 信息化背景下ERP在化工企业应用的必然性分析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化工企业实施ERP 可以有效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生产销售领域管理以及物流管理等。

(1)ERP 可以提高化工企业在产品研发与产品管理方面的效用。化工企业的产品研发不仅仅涉及到产品配方还涉及到副产品、产品垃圾、关联产品等,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实施信息化的手段,可以提高化工产品研发的成功率,接收企业产品研发过程中的物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2)ERP作为信息时代企业生产经营领域重要的管理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化工企业在计划生产领域中的优化管理

由于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会产生多种不同产品,实施信息化可以有效根据生产需求以及产品的比例管理优化安排生产比例,以便可以合理利用资源适应市场需要。

(3)可以实现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提高安全性能。信息化可以使化工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与检测,对各种有害物质以及违规操作流程及时发出警报,有效避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潜在危险,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4 化工企业信息化框架的构建

4.1可以搭建信息化电子供应链

通过搭建电子供应链可以讲化工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供应商管理、生产环节流程管理、销售管理以及客户管理等纳入到一个统一的供应链中,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情况以及自身生产能力合理安排产、供、销的各个环节,有效提套市场竞争能力。

4.2构建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通过利用互联网功能会将集成结构进一步扩大,搭建一个信息共享的渠道,为化工企业提供知识应用于创新的平台。

4.3构建化工企业信息化的企业管理管理平台

化工企业可以借助信息渠道,加强对B2B、B2C、B2E的关系管理实现对企业内部生产与外部销售之间建立及时联系、实现企业一线生产设备和设施之间管理的信息渠道。

5 信息化在化工企业中具体应用的技术渠道探析

在化工企业构建的信息化框架基础之上,可以对信息化在化工企业中的具体应用渠道进行构建。(1)在利用灵活服务器体系机构。基于WEB系统维护,通过面向对象分析、设计,适应多种常见硬件、软件平台环境。(2)在化工企业编程语言中采用JAVA 开发。通过JAVA使化工企业根据自己生产实际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3)在化工企业中采用应用系统开发规范。(4)XML数据交换标准。根据其特性,实现化工企业在生产流程中实现自动化的信息传递。

伴随着信息化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应用的日益广泛,信息化进程已经成为化工企业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我国化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比较薄弱的环节,要完全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水平,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但是化工企业应当在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敢于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敢于应用先进的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提升化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篇4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企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数据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开辟了新途径。处于数据化的时代,企业获取、管理和利用到的数据量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若能对数据进行科学的采集、组织、分析与利用,为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就能提高生产率、利润率和企业综合发展水平。数据处理平台为数据的价值挖掘提供了基础能力,机器学习算法为数据的价值挖掘提供了有效手段。随着生产信息化应用的逐步深入,如何将生产过程数据整合并进行分析挖掘,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更大的价值、向数据要生产力成正逐步成为企业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现状分析

兖矿集团国宏化工公司年产50万t甲醇,工业自动化生产能力较强,生产过程基本实现全流程DCS/PLC自动化控制,技术和工艺水平处于国内前列,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效率较高,目前整个厂区锅炉、合成/净化/气化、空分装置均使用DCS系统进行远程控制,水处理和煤储运系统使用PLC控制系统。主要工艺环节都建设了信息系统,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实时状态、控制开关操作能在调度系统中即时展示,数据通过IOServer应用和现场设备进行通讯,采集现场数据并存储到调度服务器中合并存储,服务器存储数据库是SQLserver,无法应对更大量数据存储,且厂区内只有当天数据被存储,其他历史数据通过公共机远程传输到远程服务器中长期存储。

2存在问题

装置运行的稳定性不高。由于化工生产工艺繁杂,从上游的水煤浆制备到气化反应制合成气,再到煤气的变换、低洗、甲醇合成,中间很多工艺虽然实现了小回路自动化控制,但装置级的大回路难以实现自动控制,对于关键的参数设置和调节仍然主要依靠人的经验,特别是当装置来料发生波动的时候,人操作也难比保持装置的稳定性,装置的波动往往造成能耗物耗的增加,甚至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现场存在危险因素。化工企业还有部分工序需要人员亲自现场巡检,由于化工工艺原因,不可避免的产生存在CO、CO2等有毒有害气体,特别是事故状态下可能导致泄露。化工企业高温高压管道、储罐较多,会对巡检和紧急处置人员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节能增效空间较大。化工企业是高能耗的工艺,主要的原料是煤和水,提升装置的运行效率,提高产能、降低生产水蒸气的单位煤耗、单位产品的蒸汽消耗,则对企业效益产生较大影响,据测算,甲醇生产综合煤耗每降低0.1%,每年可节约成本1000万元。

3设计方案

针对企业工艺较为复杂、安全生产数据量大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发应用先进的数据处理工厂对企业系统数据、工厂设备数据、传感器数据、人员管理数据等多方工业企业数据进行汇集,借助算法工厂的语音交互、图像/视频识别、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激活海量数据价值,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化工生产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如图1所示),从而实现节能降耗,为企业智能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撑。按照大数据“存通用”的方法论,在数据接入到大数据平台后,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存储。在原始数据与最终结果之间,需要通过ETL(ExtractTransforma-tionLoad)等手段进行清洗、转换、脱敏、整理,主要包括:预处理接待,去除或补全有缺失值的数据、去除或修改格式和内容错误的、逻辑错误的、不需要的数据,尽量达到数据的完整性,唯一性,合法性和一致性。提供数据开发平台,便于更好的进行ETL、数据建模、数据管理与数据运维的工作。机器学习平台,更好的进行在算法建模过程的可视化的拖拉拽的开发者服务。数据分析平台,更好的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工作。

4技术路线

数据处理工厂从逻辑上分为数据采集层、平台层、算法模型层以及应用运行层(如图2所示)。数据层:数据采集接入层负责将数据从DCS/PLC各级相应系统中将数据实时、离线采集到大数据处理平台。数据采集层工具和套件要支持从数据库、文件、数据流等多种类型数据源中采集数据,支持各种类型传输协议。工具平台层:提供数据采集、存储、计算、机器学习、可视化等一整套工具和平台。大数据平台支持海量数据存储,根据数据类型和应用场景将数据存储到平台相应的资源中,如: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使用不同的存储策略。同时,平台支持实时计算、离线计算、流计算等多种计算框架。针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如:锅炉燃烧工艺参数推荐、精馏塔工艺优化等业务场景,采用流计算架构进行处理,整个计算过程可在秒级完成。实时计算支持上层快速BI分析。算法模型层:工业大脑包含算法工厂功能,可以基于机器学习平台进行算法建模,并进行算法管理、运行调试,并能到本地运行。应用运行层:提供一个本地化运行环境,让能耗优化模型稳定运行,实时推荐优化参数,供操作人员进行控制操作。同时提供数据可视化模块,实时展示生产运行状态和生产管理效益数据。

5技术效果

5.1有效消除数据孤岛

由于企业不同DCS/PLC生产系统中布置的多个生产控制系统,数据都分布在各自独立系统中,数据导出较为繁琐,数据标准不统一,形成多个数据孤岛,对数据应用造成非常大的困难。数据处理工厂实现了不同工业场景下多种主流协议的接入、多源异构数据(如文本文件、日志文件、消息流、数据库、工业OPC协议数据等)的实时接入和处理,从而保障了复杂的工业生产环境下多种设备所产生的复杂数据的采集与集中打通的需求。对全链路的工业体系数据进行组织管理,打通企业信息化与制造设备、生产物料、人力资源等各种资源之间的数据关联,构建人机料法环统一数据模型,形成新工业数据仓体系,完成工业数据的资产化,并结合阿里云针对不同工业场景下的算法模型,以数据+算法的技术实现产业价值的提升。提供成熟的工业元数据管理设计服务、完善的数据安全保护方案、灵活的工业大数据标签体系。

5.2全面提供支撑平台

数据处理工厂提供了人工智能计算平台、数据挖掘建模平台、算法管理工厂等核心功能,降低了人工智能应用开放和管理成本,给本项目智能化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作为一个基础工作平台,工业大脑为企业信息化员工和其他信息化服务厂商提供了一个技术创新的环境,支持后续开发更多智能化应用,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了技术保障。

5.3逐步实现智能化应用

篇5

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的使用,使生产数据上传具备了必备的条件。云天化多年以来坚持管、控一体化系统的开发,先后进行了四次软件升级。

1989年,采用3Com+交换机,建成了第一套以太网络,其主要目的是将合成氨单回路智能仪表实时数据采集,通过D-link总路线进行采集后在网上传递。当时,虽然技术不是很成熟,上网数据点只有30多个,但是初步实现了数据上传目的。

1992年,由于引进了新的控制系统及PCSI接口,因此,企业用NetWare操作系统将所有进入DCS的控制数据一方面直接上传,另一方面,对控制指标进行了加工处理,开发了调度数据管理系统。新系统投入使用后,加速了数据传递量,取消了合成操作人员的手工报表,减少了主控制人员的额外劳动。

在此基础之上,云天化还与兰州自动化研究所共同承担了国家“九五”攻关项目“管理—控制一体化系统”的应用研究。1995年两家共同研究开发出基于DOS系统的具有工艺流程界面的实时数据管理系统。1998年,他们又独自开发了基于Client/Server的实时数据管理系统,将合成氨系统的全部生产数据实时导入管理网络。

在大型化肥生产装置中,设备在企业的固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达90%以上,设备运行状况的好坏,其状态正常与否,检修质量的高低,检修计划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生产与经营。为加强设备管理,公司机动部门从1992年起就组织人力开发了单机版的设备检修计划管理软件及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由于合成氨及尿素生产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的,工艺介质全部是通过管道输送的,其状态将直接影响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提高管道管理效率,从1996年开始,他们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发出了网络版的管道管理软件,1997年投入使用。在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大氮肥生产装置中,五大旋转压缩机组是整个装置的心脏,为保障其正常运行并准确地判断可能出现的故障,1993年,公司购买了Bentley公司的旋转机械振动监测系统。这些软件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管理水平,使公司的设备管理,在人员少、装置多的情况下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实现会计电算化

财务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核心业务。1992年,为加强财务管理,公司建立了财务处局域网络,组织技术人员在XENIX平台下基于Foxbase数据库开发了财务管理软件,1994年1月实现了财务电算化,甩掉了手工报表及账目。由于使用了这套系统,云天化从改制到股份公司上市,只经过了短短的三个多月时间。1999年,为解决Y2K问题,公司对财务局域网进行了改造,用3Com公司的100M交换机,同时还购买了浪潮集团的“国强”财务软件,扩充了自编财务软件的功能。

会计电算化的使用,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科学、及时,使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和生成更加规范,有效克服了因手工操作所出现的失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有力地提高了会计报表的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会计信息依据。

建设设计院局域网络

云天化多年来一直坚持进行卓有成效的技术改造。特别是从1995年开始,云天化为保持企业长盛不衰,进行了大规模的二次建设,用自有资金建设甲醇、甲醛、聚甲醛三项工程。由于三项技改工程投资巨大,涉及到土建、机械、工艺、电器、仪表等多专业的设计与安装,因此,为确保工程的建设进度,公司投资60多万元建成了设计院局域网络,购买了相关的设计软件,配备了专用服务器及数字化工程扫描仪及打印机。系统投入使用后,经过短期的培训,所有设计人员很快就甩掉了图板,实现了计算机设计,使工作效率成倍提高,使“三甲”工程得以顺利建成。除完成本公司的设计任务外,他们还承接了周边地区的一些设计任务,从而创造了直接的经济效益。

总体规划实现信息化

1997起,有关网络经济、信息社会、电子商务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公司领导层根据历年来各部门信息化的成效,敏锐地觉察到信息化与知识经济将会对我们国家、社会及企业带来巨大的机遇。1998年底成立了以董事长李新华为组长的“信息化与知识化领导小组”,成员由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组成,全面推进全公司的信息化与知识管理。并在企业管理处下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公司信息化规划及日常管理工作。

由于进行了规划,云天化的信息化进度明显地加快了。1999年至今,信息办与职工校联合举办了几期计算机基础培训,提高了大家计算机应用水平。1999年10月至2000年3月,采用Cisco公司的交换设备,1000Mbs以太网技术,建成了覆盖办公系统的网络系统,将以往分期建设的各子、局域网络全部联接起来,并通过2M DDN专用数据电路,与互联网络相联。网络开通后,生产上的实时数据不仅调度室可能看到,而且,所有关心生产的老总及管理部门都能及时了解合成氨、尿素装置的生产状况。TDM压缩机振动监视系统也直接运行在机械老总及设备管理人员的案头,让他们足不出门即可对动力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监测。

同时,企业还投用了电子化档案管理系统,开始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OA)。2000年6月到11月中旬,在公司生活区使用HFC及以太网技术建成了宽带网络,从而使云天化员工很快就可以进行宽带上网,而当年企业就成为云南省最大的互联网企业用户。今年上半年,他们又对分散在23幢建筑内的车间及科室进行了网络布线。至此,公司网络基础设施全部建成,形成了生产、办公、生活三大网络互联的集成。

他们为了加强对外宣传及对内沟通,于1999年12月18日开通了股份公司网站Http://yyth.com.cn及邮件系统。在内部,他们利用网络建立了以宣传、学习、服务、沟通、娱乐为主的“云天化信息港”网站,包括内部网络及宽带网络的建设,极大地丰富了远离中心城市的云天化的业余文化生活,开拓了大家的视野,提高了企业获得外界信息的速度和数量。

遇到的问题

篇6

在内外部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四航局主要关注6个方面,以确保信息系统满足公司运营发展需要。想大做小,逐步完善。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应该以企业总战略规划为基础,形成一个信息系统搭建的中长期目标和总体框架,而后在此框架下,根据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细分系统的开发和优化,逐步完善企业信息化体系。四航局在2009年对前期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并在“智力密集、高门槛、国际化的工程公司”这一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明确了“信息化建设应围绕着工程承包业务这一企业运营基础而展开”的工作思路,依此制定了2010年至2015年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力求建成一个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能够整合上下游资源的核心业务信息化管理体系。思路的确定、规划的编制,使得四航局信息化建设工作得以更成体系地推进。需求驱动,先易后难。在具体系统的搭建过程中,四航局遵循了“需求驱动,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在信息系统和软件公司的选择上,坚持需求驱动而非技术驱动,信息系统是否构建、何时构建,都应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而定,由管理需求倒逼信息化的投入;而对软件公司的选择也并非技术越高端、越全面越好,应由企业对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来确定,兼顾适用和效益。其次,在单个系统中功能模块的构建顺序上,最好是先易后难,在保证系统运行的基本目标能够实现的基础上,从操作较为简单、易于学习掌握的模块开始建立,然后再逐渐补充完善系统功能,这样能够让系统使用人员较快上手,实施效果也能尽快体现出来,从而促进员工对新系统的接受和使用,领导对系统的实施也可建立起信心,以便系统得以持续推动。由下而上,试点先行。四航局在有了某个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意向后,通常会选取在该项业务中管理水平较高的子公司作为试点,进行信息系统的搭建和优化,待子公司的信息系统建设有了一定的成效,相对成熟后,再提高到全公司层次,在企业内进行复制。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系统开发的风险,也通过系统的实施将子公司集成于信息系统中的优秀管理经验进行推广。

管控与支持并举。建筑施工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功能考虑时,往往更多地强调对项目部信息数据的收集,以便及时把握项目运作状态,强化企业的管控能力,而忽视了项目部自身的诉求,这会给信息系统的推行造成一定的阻碍。因为单纯以强化管控为目的,会导致基层项目部因内部信息数据的透明化而出现权利和利益的向上转移,管理自由度被削弱,实施意愿随之降低。因此,信息化建设在满足施工企业总部管理需要的同时,也要能够为项目创造价值,平衡双方的代价和利益。四航局在信息系统功能定位时强调“管控与支持并举”,使系统既能为总部实现资金、成本、项目进度等方面的监管起到促进作用,也能通过简化工作内容、信息整合共享、管理技术辅助等措施,为项目部工作效率的提升、工程的推进、利润的获取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强化沟通,相互促进。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四航局十分重视推动系统需用部门、流程管理部门和软件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协作。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能够加深技术人员对业务流程的了解,熟悉信息系统所需具备的功能和输出的结果,有利于软件的开发;同时,技术人员还能从专业角度分析流程的设计是否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得以实现,从而及时反馈流程制定过程中的不合理或可优化之处,以便对流程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业务需用和流程管理部门对信息系统开况的及时掌握,有助于确保系统运行结果符合管理需要,系统开况的熟悉也能为后续对管理流程的优化打好基础。做好组织及制度保障。信息系统的有效实施,还需有相应的组织和制度保障。除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信息化工作小组外,四航局在局总部和各子公司均设立了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项目部层级也设有专职或兼职的信息系统负责人员,形成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组织体系。在规范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也将信息化工作与各层级管理者的绩效考核挂钩,使得信息化建设的各项举措能够得到有力执行。

三、目前遭遇的瓶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篇7

二、建设目标

(一)加快县级信息网络平台建设。20*年7月底前,完成温县中小企业网站建设,实现温县中小企业网与中国中小企业网、省中小企业网、市中小企业网对接,积极宣传温县工业企业和产品,企业供求等生产经营信息。

(二)加快经济部门网络平台建设。到2009年7月底,完成发展改革、统计、商务、工商、质监、劳动、财税、环保、安监、城建、土地等主要经济部门和重点金融机构网站建设,实现网络互通。

(三)加快企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力争用三年时间使骨干企业、重点行业监测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接入温县中小企业网。其中,到20*年底,完成30家骨干企业和五个重点行业监测企业网站建设;到2009年底,完成70%的规模以上企业网站建设;到20*年底,完成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和主要行业协会网站建设。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宣传引导。采取新闻报导、信息交流、经验介绍等方式,宣传信息化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展示信息化成功企业的成果,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好的经验,营造声势,形成氛围,提高认识,增强企业做好信息化建设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篇8

    工业工程是企业信息化的微观基础及其核心思想。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简称IE)是对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与技术,并且使用工程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该系统取得的成果予以确定、预测和评价。工业工程的内涵在于有判断地综合利用人类在社会发展和科技实践中获得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料、设备、信息、能源等要素进行集成规划、设计、改善、控制和创新,提出一个能经济地利用劳动力、资本和知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方案,以期实现预期的“TQCS”(交货期、质量、成本和服务)目标的工程学科。工业工程技术对制定作业标准、规范管理流程等过程的工程再造是经典IE的方法,而这些技术正是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基础。企业信息化是充分发挥工业工程作为微观层面的管理技术的作用,是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基于管理流程设计并服务于管理的信息系统,是指通过引进现代管理原理和系统化的开发方法,对信息进行收集、组织加工、存储检索,并利用信息进行预测、控制,辅助企业管理决策的系统,而标准管理流程的设计正是应用工业工程的结果。通过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节约人力、提高效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决策过程提供预测、计划、控制等方面的综合信息支持。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达到企业信息功能的集成,实现企业信息系统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使信息系统各要素之间形成强大的协同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放大企业信息的功能,有效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改善和创新是工业工程的灵魂。在全球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的迅猛发展过程中,工业工程得到长足的发展。丰田公司创立的精益生产模式(LP)和准时生产制(JIT)模式,夯实了丰田公司的基础管理,为公司实施数字化管理奠定了基础。随着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企业之间合作制造趋势日益明显,横向一体化正在加强,产生了供应链管理(SCM)这一新的运作与经营模式,供应链管理的出现促进了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发展。信息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是先进制造技术(ATM)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大进步。再到后来的敏捷制造(AM)、企业流程再造(BPR)、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智能制造(IM)、并行工程(CE)等均是工业工程在新的全球技术经济背景下的发展。现代工业工程的突破带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三、工业工程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工业工程有经典与现代之分,经典工业工程研以提高现场作业效率为主要目的,研究什么是正确的工作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工作,也就是企业内的基础管理及其标准,例如作业方法、场地布置、生产线设计、能力平衡、标准工时、人机关系、物流系统规划等,所以早期工业工程被誉为“效率工程”。现代工业工程是基于系统分析、计算机技术和运筹学,用于解决大系统最优化与宏观资源配置,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当前大力宣传的BPR、MRPII、ERP、CIMS、SCM、JIT等概念都属于现代工业工程的范畴。IE在发达国家的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被认为是现代工业化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工业化和企业管理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许多工业化所必需的基础工作缺乏或不到位,如对基础IE的研究和应用、企业在工作方法和程序的标准化、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组织机构和作业流程的规范化等方面,难以给现代IE实施提供适合的运行环境和有效地支持。而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进程即进入了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的信息化阶段,造成了ERP在中国“水土不服”的现象。所以工业工程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绝不可以忽视。

    1.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离不开工业工程的有效支持。企业信息化对基础数据的准确度要求很高,所依赖的基础数据,如节拍、工艺路线、工时定额、各种物料的期量标准、物料表(BOM)的编码规则、代用件的代用规则等等都需要IE的支撑;像标准工时这种数据,如果没有经过动作分析和作业研究很难保证其准确性。很多实施企业的基础数据都是估计值,进而影响到生产周期、产品成本、生产计划的准确性。企业信息化还包括CAD/CAE/CAPP/CAM/PDM等软件的应用,这些软件的有效使用都是以基础数据的准确为前提。

    2.对信息化建设项目、信息系统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是工业工程的基本功能。进行信息化建设要求从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出发,即在理解、理清企业发展远景和信息化应用的总体方向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企业的现状和需求,分析当前和未来之间的差距,然后制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明确原则和路线,确定各个信息化建设项目之间的先后顺序和依赖关系,并落实每一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里程碑。如果缺乏信息化总体规划,很容易导致系统繁多、信息孤岛、维护费用高、收益低、风险高等问题。

    3.MRPII/ERP是制造企业以对其资源的计划与控制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中的主生产计划MPS,是确定每一个具体的产品在某一具体时间段的生产计划,根据MPS确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继而产生全部制造件、采购件的生产作业计划和物料采购计划。所以,生产计划是企业各种资源调配、平衡的中心,也是ERP系统与实际生产经营保持一致的关键。各种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如销售预测(计划)、生产及物料需求计划与控制、库存策略与控制等又是工业工程的经典内容之一。

篇9

工业工程是企业信息化的微观基础及其核心思想。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简称IE)是对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与技术,并且使用工程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该系统取得的成果予以确定、预测和评价。工业工程的内涵在于有判断地综合利用人类在社会发展和科技实践中获得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料、设备、信息、能源等要素进行集成规划、设计、改善、控制和创新,提出一个能经济地利用劳动力、资本和知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方案,以期实现预期的“TQCS”(交货期、质量、成本和服务)目标的工程学科。工业工程技术对制定作业标准、规范管理流程等过程的工程再造是经典IE的方法,而这些技术正是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基础。企业信息化是充分发挥工业工程作为微观层面的管理技术的作用,是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基于管理流程设计并服务于管理的信息系统,是指通过引进现代管理原理和系统化的开发方法,对信息进行收集、组织加工、存储检索,并利用信息进行预测、控制,辅助企业管理决策的系统,而标准管理流程的设计正是应用工业工程的结果。通过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节约人力、提高效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决策过程提供预测、计划、控制等方面的综合信息支持。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达到企业信息功能的集成,实现企业信息系统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使信息系统各要素之间形成强大的协同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放大企业信息的功能,有效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改善和创新是工业工程的灵魂。在全球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的迅猛发展过程中,工业工程得到长足的发展。丰田公司创立的精益生产模式(LP)和准时生产制(JIT)模式,夯实了丰田公司的基础管理,为公司实施数字化管理奠定了基础。随着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企业之间合作制造趋势日益明显,横向一体化正在加强,产生了供应链管理(SCM)这一新的运作与经营模式,供应链管理的出现促进了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发展。信息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是先进制造技术(ATM)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大进步。再到后来的敏捷制造(AM)、企业流程再造(BPR)、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智能制造(IM)、并行工程(CE)等均是工业工程在新的全球技术经济背景下的发展。现代工业工程的突破带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三、工业工程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工业工程有经典与现代之分,经典工业工程研以提高现场作业效率为主要目的,研究什么是正确的工作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工作,也就是企业内的基础管理及其标准,例如作业方法、场地布置、生产线设计、能力平衡、标准工时、人机关系、物流系统规划等,所以早期工业工程被誉为“效率工程”。现代工业工程是基于系统分析、计算机技术和运筹学,用于解决大系统最优化与宏观资源配置,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当前大力宣传的BPR、MRPII、ERP、CIMS、SCM、JIT等概念都属于现代工业工程的范畴。IE在发达国家的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被认为是现代工业化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工业化和企业管理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许多工业化所必需的基础工作缺乏或不到位,如对基础IE的研究和应用、企业在工作方法和程序的标准化、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组织机构和作业流程的规范化等方面,难以给现代IE实施提供适合的运行环境和有效地支持。而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进程即进入了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的信息化阶段,造成了ERP在中国“水土不服”的现象。所以工业工程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绝不可以忽视。

1.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离不开工业工程的有效支持。企业信息化对基础数据的准确度要求很高,所依赖的基础数据,如节拍、工艺路线、工时定额、各种物料的期量标准、物料表(BOM)的编码规则、代用件的代用规则等等都需要IE的支撑;像标准工时这种数据,如果没有经过动作分析和作业研究很难保证其准确性。很多实施企业的基础数据都是估计值,进而影响到生产周期、产品成本、生产计划的准确性。企业信息化还包括CAD/CAE/CAPP/CAM/PDM等软件的应用,这些软件的有效使用都是以基础数据的准确为前提。

2.对信息化建设项目、信息系统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是工业工程的基本功能。进行信息化建设要求从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出发,即在理解、理清企业发展远景和信息化应用的总体方向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企业的现状和需求,分析当前和未来之间的差距,然后制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明确原则和路线,确定各个信息化建设项目之间的先后顺序和依赖关系,并落实每一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里程碑。如果缺乏信息化总体规划,很容易导致系统繁多、信息孤岛、维护费用高、收益低、风险高等问题。

3.MRPII/ERP是制造企业以对其资源的计划与控制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中的主生产计划MPS,是确定每一个具体的产品在某一具体时间段的生产计划,根据MPS确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继而产生全部制造件、采购件的生产作业计划和物料采购计划。所以,生产计划是企业各种资源调配、平衡的中心,也是ERP系统与实际生产经营保持一致的关键。各种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如销售预测(计划)、生产及物料需求计划与控制、库存策略与控制等又是工业工程的经典内容之一。

篇10

燃气企业工程档案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燃气建设所涉及到的各类业务合同,如监理合同、施工合同、市政工程开挖恢复合同、设计合同及无损性探伤检验合同等。②各类竣工资料,如施工蓝图、材料预算书、各类审批流程单、竣工资料及结算书等。③安全生产档案,如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安全管理设备台账、安全检查整改材料、安全管理相关资格证书。④与燃气工程相关的账册信息,如合同编号、开竣工时间、施工单位情况、工程价款、监理费用、设计费用、质保金。涉及到工商业用户要注明燃气计量表型号数量,小区工程需要注明总户数、合同户数,管网工程需要注明管道直径、管道长度、阀门类型数量等相关信息。⑤与燃气工程相关的技术资料,如燃气工程施工国家标准、相关技术书籍等。

二、实现工程档案信息化的具体办法

对于工程档案实现信息化,与一般文书档案相比既有相同的共性,又具有其自身的独特要求。实现档案管理电子信息化的基础是将各类档案信息转化为电脑能够识别存储的数据,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完成两方面工作:其一,进行档案信息数据库录入,包括文件题目、文号、关键词、摘要等;其二,用扫描仪对档案原件进行扫描。工程档案与普通文书档案相比较,区别主要体现在于各类工程蓝图的数字化加工方面,一般文书档案以及工程档案中的诸如各类合同、合格证等文件档案,在扫描录入时只要使用一般扫描仪甚至数码相机拍照即可,而图纸档案对于细节要求严格,必须用专用的大幅面扫描仪进行扫描录入。

天燃气具有易燃易爆以及有毒等特殊属性,因此安全生产在燃气企业运营管理中地位非常突出,而天燃气管道又深埋于地表之下十分隐蔽,这就进一步要求燃气企业工程档案管理中,在将各类工程的施工图纸进行电子信息化扫描录入时必须保证电子档案与原始档案高度保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进行图纸电子信息化扫描录入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必须使用专用的大幅面扫描仪,并匹配专用的扫描软件。②在扫描前对图纸档案进行整理,尽量保证图纸整洁,对于褶皱不平的图纸在录入前必须进行烫平处理,并拆除相应装订物。对于比较陈旧有破损的老图纸应先装入透明扫描套封进行扫描。③扫描参数设定关系到扫描图像的质量也关系到扫描的效率,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定,如扫描分辨率越高,理论上扫描所得的图像清晰度越高,与原始蓝图相比,更能保存原图所含信息,但随着分辨率的提高,扫描时间也大幅延长,降低扫描工作效率也增大数据量,加重数据库的负担,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选择分辨率在100至200dpi之间即可。

三、工程档案信息化促进燃气企业管理水平提升

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依托网络、数据库等信息技术资源,可以有效的增大档案存储容量,提高档案查阅利用效率。对于工程档案,尤其是各类工程蓝图档案,信息化技术在其管理利用中的应用能够带来显著的效益。通过对各类工程相关的技术资料、合同、证书以及台账等信息化采集并形成数据库,既可以实现相关信息的联网检索提高效率,又可以减少因反复使用造成的档案原件损坏。各类蓝图档案作为燃气企业工程档案的主要内容,实现信息化管理能够为燃气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显著变化。

第一,各类工程蓝图数量庞大,纸质蓝图存档数量巨大,保存以及查询都十分不方便,再加上一些年代久远的图纸磨损严重,更加大了图纸管理的难度,同时也给图纸的利用造成了困难。实现蓝图档案数字化管理后,相关部门再查阅图纸就不必翻阅原始图纸,可以直接通过档案管理系统直接在数据库中检索并调阅相关图纸。而且由于网络存在,相关部门在不同空间时间可以根据需要即时调阅图纸,而不必前往档案室。这在燃气管网抢修维护中显得格外重要。

第二,图纸档案数字化利用有利于蓝图原件的保护。传统的图纸管理,因原图被相关部门反复借阅使用,常在使用过程中造成原图的污损破坏,可能造成重要信息的丢失。实现信息化管理,可以在日常工作中不必查阅图纸原件,有利于图纸原件的长期保管。

篇11

一、会计信息化概述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即全面运用网络通信、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对企业所有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应用等处理,通过建立现代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经营管理及经济运行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会计信息系统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会计业务处理的高度自动化、信息共享化,并可实时、快速地提供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时代对企业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未来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会计信息化的意义。会计信息化将计算机、通信等先进信息技术融入到会计学科之中,并与传统会计工作模式相结合,使其在会计业务核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会计信息化简化了传统手工作业流程,使会计工作免受领导干预,同时又承担了诸多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使得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大为减少;其二,会计信息化将有关会计业务的所有数据集成于数据库,实现了实时获取、处理、报告信息,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对共享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其三,会计信息化系统对会计信息实施全方位动态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水平;其四,会计信息系统是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系统,实现了处理会计信息的多元化和智能化,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二、工程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路径

施工企业具有其特殊性,它是集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房修装饰及设备安装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就目前情况来看,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虽然在财务管理等方面应用了软件系统,但是无法将这些独立的业务单元系统相整合,使得信息数据不能在各个部门之间共享。并且这些系统的扩展性较差,只能处理本业务单位的工作事项,不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集成、全面的决策信息。所以,工程施工企业应努力实现会计信息化,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一)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工程施工企业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其一,配置齐全计算机硬件设备,这里主要是指满足会计信息化要求的硬件系统,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选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单机系统等模式;其二,系统软件的配置。系统软件起着扩充计算机功能、优化调配计算机资源的作用,其应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安全保密性、数据维护能力等;其三,会计软件的配置。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选择会计核算精确、使用安全、功能完备、操作简单的会计软件,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应购买通用、质量高、售后维护好的商品化会计软件。会计软件中的软件模块应满足施工企业的管理要求,应该配备项目造价分析管理、项目预测决策分析管理等模块。

(二)建立数据库系统。基于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数据库系统应面向施工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部流程,不仅能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服务,还应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的数据实现关联化,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不仅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还有助于其他管理部门及时了解会计信息。

(三)完善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制度。施工企业在发展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中,应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控制传统会计模式转变为会计信息化模式所带来的风险,如系统资源安全风险、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等。笔者认为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建立会计信息化岗位责任制。工程施工企业应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将原有的会计岗位细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明确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各工作岗位的职责,通过强化岗位之间的内部牵制效力与授权审批制度,彻底遏制舞弊、越权等违规乱纪的行为发生。其中,基本会计岗位应设置会计主管、核算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应设置计算机管理等工作岗位。施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会计工作的要求,对上述会计岗位进行合理划分和调整。2.建立会计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做好会计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内数据完整、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会计工作得以连续进行的有力保障,所以,施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制定会计信息档案防护制度,做好防盗、防磁等工作;做好会计信息档案备份工作,对于磁性存贮介质应定期检查,防止由于介质被破坏而造成档案丢失;制定会计信息档案保密制度,严禁任何形式的会计信息在未经单位领导同意的前提下,不得擅自拿出单位或外借;会计档案不得随意放置,应放入专门的档案管理室,严防档案丢失、损毁及泄密等。3.建立系统维护制度。确保信息安全是实现会计信息化之后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由于会计信息化高度依赖计算机进行工作,将信息数据高度集中,一旦遭遇机器故障、人为操作失误或恶意程序攻击,就会使数据遭到致命性破坏。所以,施工企业应建立系统维护制度,对会计信息化的安全加强控制。此外,针对网络病毒、木马程序等问题,施工企业应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四)组建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处于会计信息化工作环境的会计人员,不但应具备会计、管理、审计、税务等方面的知识,还应具备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完成对管理资源和信息系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也随之发生着变革,所以,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满足会计信息化需求的应变能力,以推动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此外,企业还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增加企业全体员工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提高高、中层管理人员、财会人员、IT负责人的职业道德水准、业务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力求组建一支涉及多学科、多层次的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

结论

总而言之,会计信息化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决策科学化,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工程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尽快实现会计信息化。

篇12

企业信息化就是使用现代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整合企业现有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等过程,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安全地整合,实现通过信息流来控制物质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及时为企业生产、管理、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提高企业生产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和决策的科学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信息化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应当建立规范,以便形成数据库、操作平台、显示模式、开发语言的统一,避免信息孤岛,避免系统冲突。

二、信息化总体规划标准要素

(1)信息化规划。信息化规划属于企业战略规划范畴,要与企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要有扩展性,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适应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信息化规划要考虑以下标准要素。一是深入分析企业战略规划,确定企业战略对内外部供应链管理模式、组织形式产生的影响和变革,从中提炼出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标准要素,实现信息技术与企业战略融合。二是分析实现企业业务战略的关键驱动力和关键流程。三是从管理运作层面提出功能需求,给出信息技术决策体系、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和信息技术架构体系,确保从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上满足业务战略需要,实现信息技术与管理融合。(2)信息化规划过程标准要素。一是制定战略。根据战略规划,制定信息化目标、实施方案,定义信息化发展方向和信息化在实现企业战略过程中应起的作用。二是确定总体架构。信息化总体架构分为六部分。信息化总体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开发架构、技术架构和操作架构等。三是拟订标准。拟定信息化建设采用的技术标准,按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顺序选择,使信息化系统建设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可用性、兼容性、扩展性、协调性和一致性。四是确定项目。根据信息化战略和总体架构,评定信息化任务的优先顺序,确定项目和切入点。明确每一项目的责任、要求、原则、标准、预算、范围、程度、时间以及协调和配合,确定对每一项目进行监控和管理的原则、过程和方法。

三、功能需求规范标准要素

1.需求分析。找出企业与企业战略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分析信息化能协助解决的问题,综合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形成信息化需求。需求分为宏观需求和微观需求两个层次。宏观需求即战略需求,需要和企业战略结合在规划中考虑;微观需求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具体需求,即功能需求。本文主要从微观需求出发,以物资库存管理系统为例,探讨ERP的功能、结构、性能和数据需求,这也是系统建成后进行评价和验收的依据。

2.划分ERP层次。从纵向分3个层次。ERP层次结构图(见图1)。业务处理层(数据采集层),为管理层提供基础数据,通过业务流程分析获得。职能管理层,通过业务层提供的数据,对业务过程实施计划、组织、控制、评价等管理职能,通过对管理模式进行分析获得。决策层,使用职能管理层等提供的数据,按照事先确定的主题,通过对比、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生产、销售等进行决策。

图1ERP层次结构图

3.确定总体系统组成结构。从横向上ERP可分解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子系统。ERP系统构成见图2。

图2 ERP系统构成

4.确定各子系统功能模块结构。确定各子系统功能模块(见图3)。

图3 库存管理子系统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篇13

1.企业信息化建设对办公系统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企业有序、科学、合理发展思路的实施,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的辅导性作用。通过对企业外部、内部信息的有效采集、科学分析、科学决策和合理使用,有效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完成企业振兴发展的最终目标。

近年来,宣钢公司办公室从工作需求驱动出发,为提升管理水平和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公司集中一贯制管理要求,以公司“精细化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为依托,围绕办公系统功能和职责定位,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逐步优化完善各类业务管理与费用审批流程,努力实现办公室管理系统工作流程的信息化、规范化、简单化。

2.公司办公系统业务描述及愿景

公司办公室日常主要工作是处理办公费用审核、公文处理以及公司级会议的通知、会务组织安排等。费用项目为:办公用品费、印刷费、会议费、差旅费、公务用车费、生活后勤物业管理费等。传统模式下,办公用品审批业务和印刷费用管理在计划申请、划价、审批、结算采取纸制审批,每笔业务明细报表条目多达百余项,采用人工结算费用,难以实时查询、控制,且各单位某阶段、全年度产生费用的统计工作量十分繁重。此外,各单位审批环节形式各异,不便于统一管控。因费用项目繁杂和管理幅度大,日渐成为办公系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事实证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施可以有效推进业务处理功能、节约控制费用,使公司的各项业务管理及费用管理达到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的事情定量化、定量化的事情信息化,进而规范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为了能合理控制各类计划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范审批流程,避免在各种费用发生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实现随时查询提取数据的精细化管理目的,公司办公室进一步提出了推进OA建设的管理诉求,通过采取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各种业务及费用进行管控。

3.构建和完善办公信息化系统,助推企业管控水平升级

3.1明晰工作需求是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

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管理团队提出了“业务需求驱动、先进技术引导”的信息化项目组织原则,目的是让业务部门和关键用户唱主角。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办公系统管理人员与各二级单位的业务主办、自动化公司技术人员共同参与项目研发,以实际需求带动项目的整体实施,保证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既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又能促进公司经营管理需要。

例如在探索印刷品管理系统时,为能最大程度地改进和避免传统管理模式出现的弊端和漏洞,公司办公室对印刷品消耗量大、费用发生额较大的主体厂及与印刷厂、财务处等单位进行走访、调研,初步掌握主体厂印刷品管理现状,摸清各单位印刷品现行的管理程序,最终制定出印刷品实现集中统一管理的最优方案。

3.2深入剖析,科学探索适合不同业务需求的系统功能

一是充分利用原有OA办公系统平台。根据各部门具体业务,把过去依靠纸制单据流转的多种业务一并纳入到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例如:办公用品管理系统、印刷品管理系统、招待费管理系统、用车费用结算系统、办公及自动化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等。

二是进一步优化公文管理审批流程。由办公室牵头,对各单位、各部门的通用发文、会议纪要等公文流转流程进行严格规范管理。各部门需要按公司要求梳理、优化本部门相关公文流程,以达到精细、规范、高效的管理目标,例如:公文管理、会议通知、规章制度查阅等。

三是实施信息化项目,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机制。新建的信息化系统是以ERP系统与OA办公系统为基础,并且与原有系统无缝集成,力求改动最小化,以保护原有信息化投资。如OA办公信息网络在宣钢已成熟运用,OA网使用用户较多,操作方便,增删可控,在2008年升级后,功能进一步增强,设计审批流程不仅不会在费用上造成负担而且能够满足日常办公需要。方案确定后,办公室会同自动化公司、ERP项目部对办公室各项业务管理系统环节进行业务对接和技术支持。

3.3强化培训,提高业务人员对信息化系统的操作水平

办公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业务流程、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内外环境和信息技术,直接面对各单位的综合办公室及各业务部门,需全员参与。只有使用者真正认识到它给企业管理带来的益处,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因此,统一各级管理人员的思想,提高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加强员工的现代化管理观念,是搞好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