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职会计教育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职会计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职会计教育

篇1

高职会计教育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高职会计教育主要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让学生学习知识理论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具备专业的职业技能。当前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实际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再加上教学方法落后,高职会计教育的发展遇到很大的困难。对于高职会计教育模式的探究要从这些方面入手,结合实际提出促进高职会计教育良好发展的策略,促进高职教育的良好发展。

2高职会计教育模式

高职教育模式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高职会计教育环境、高职会计教育目标、高职会计学科体系等内容。在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中,高职会计教育目标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做出调整,高职会计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高职会计培养计划是指平时的日常教育活动的开展,这就需要从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两方面入手。

3高职会计教育的现状

3.1高职会计教育过于偏重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教学。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会计教育只是单纯地注重理论学习,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锻炼机会。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实践的重要性,从而忽视会计教育的实践环节。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对会计专业投入大量的师资力量,很多学校没有建立实训基地,没有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学生缺乏实训的机会。这样的现象就会严重造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3.2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会计教学中,教师要明白会计教学的培养目标,要对培养目标做出准确清晰的定位,这样才能使会计教学更加有深度和广度,才能培养出不同层次的社会适应性人才。目前,对于专科层次的学生,其毕业主要的就业岗位是会计一线会计,具体从事的是会计的日常工作,所以高职院校会计教育更要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高职院校对于主要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不到位,对从事各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把握不准确、不全面,没有制定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教育目标。3.3高职会计教育教学方法较落后。会计教学方法的好坏对于会计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教学方法是否得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目前的高职会计教育方法是一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氛围不够浓厚,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不利于学生在会计实践过程中发展问题解决问题。会计课程的学习是环环相扣的,任何知识点的疏忽都会给学生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带来阻碍,不利于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和认识。3.4高职会计教育课程设置缺乏特色高。职会计教育课程是高职会计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的总和。高职会计教育课程的设置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高职会计教育课程的设置要符合实际要求。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对于会计课程的设置缺乏课程结构的优化,会计专业的课程针对性不强,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形式单一,不符合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另外,高职院校在会计课程设置上没有充分考虑社会因素,社会参与课程设置的程度不够。

4实现高职会计教育良好发展的策略

4.1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际的高职会计教学过程中,要在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理论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首先,学校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要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实践操作性内容,教学内容要以实际生活为原型,最好以企业实际问题为例。其次,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要给学生留一定的实践操作的时间。最后,在高职会计教育中,高职院校要投入大量师资力量,建立综合实训基地,让学生身临其境,切实感受企业会计工作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另外,学校要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4.2明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做好目标定位。高职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要着重注意技能应用的培养,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培养目标主要是高技能型会计人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的会计人才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技能,优秀的问题解决能力。一方面,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培养的应该是专才而不是通才,学校应该加强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不是数学、英语各方面都要大力培养。另一方面,高职会计教育目标要面向中小企业,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要围绕中小企业开展。4.3推进高职会计教育的课程改革。首先,高职会计教育中,要推进教育课程的改革,课程设置要以企业实际相结合,让行业企业成为课程设置的主体,让企业或者会计行业专家参与制定会计课程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其次,课程设置要突出岗位就业目标,要以就业为导向,在培养课程方案中体现出来,课程内容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要以职业所需的能力为主线,培养学生在会计岗位上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最后,要在高职会计课程结构上实现模块化,对职业化的相关课程进行优化和补充说明,要构成一个有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5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目前来看,我国高职会计教育模式存在很多问题,这给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在实际高职会计教育中,学校及社会企业要加强交流合作,推动高职会计教育的改革,实现高职会计教育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一)教育理论摆脱了行为主义,强化了教学的针对性

高职会计教育主要提倡以认知心理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力求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结构以及课程目标,结合会计行业目前的发展需求,强化会计专业教学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迫在眉睫。

(二)专业课程体系体现了会计行业的综合技术

高职会计教育的课程内容在原来的学科体系上,把握了必要的行业知识和相关理论,重点培养学生在技术上的综合应用能力,加强了实践操作和技能练习的全过程,实现了教学理论和行业发展的“双循环”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在操作和技能考核上的综合能力。

(三)会计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行业特色

在高职教育教学设计中,会计专业主要在技术性、经济性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结合会计行业的发展设定案例情景教学,并提供全面的有关会计行业的资料和工具,通过师生互动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会计人才。

(四)借鉴国外的经验,走产学结合的路子

会计教育是一门技术性和理论性全面结合的学科,我国对它的研究还不深,在此基础上多多借鉴外国的职教模式,通过对其他国家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结合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现状,走特色化的产学结合的发展路子是最正确的选择。

篇3

一、国外会计教育的特点分析

1、美国会计教育的特点

(1)会计教育的目标

美国是会计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会计教育仍承袭英国的师徒制。在20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会计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能通过注册会计师(cPA)考试,大学开设的会计课程与CPA考试课程紧密相关。到1950年,美国会计教育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建立起会计专业,但是会计教育的重心仍是为学生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做准备。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和大公司经济权力的空前集中等环境因素,社会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会计教育与会计职业界的需求发生严重背离,会计教育改革已是大势所趋。1989年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ceounting Education Change Commission,简称AECC)成立。1990年9月AECC在《会计教育的目标》(Obiec—tives of Education for Accountants)中明确指出:“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学生能够在将来成为职业会计师,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Lire-long leaming)的技能。”也就是说,会计教育不可能传授职业会计人员应掌握的所有知识,但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Learn—ing to learn)的技能,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

2008年1月31日美国商学院联盟(Association to AdvanceCollegiate School of Business,简称AACSB)明确指出会计教育目标应多样化。目前最盛行的会计教学目标为:专业胜任能力、沟通技能、团队技能、道德规范、企业管理知识、批判性思维、有效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要求会计人员能全面分析事物的各个因素,并不断进行反思,实现对事物的正确理解或做出合理的决定。

在美国,会计教育界必须根据会计职业界提供的需求信息,订立会计教育的目标。会计职业界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信息,能通过一定的渠道反映给会计教育界,并不定期地对会计教育状况进行评估。因此,美国会计教育总能培养出符合会计职业界要求的会计专业人才。

(2)美国会计教育非常重视会计入门教育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EC在1992年6月公布的《会计教育状况公报》中强调第一门会计课程的重要性,建议各大学在开设会计专业课程之前。应开设一门对会计学做总体介绍的课程,名称可以叫《会计学导论》。它主要介绍会计的环境、历史、发展、未来、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者、投资人和政府管理人员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会计入门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同感,也为学生日后学习其他会计课程奠定了基础。

2、英国会计教育的特点

作为会计职业起源地的英国,在会计教育方面一直以“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著称。会计专业多隶属于商学院、经济学院、经济与法律学院,会计通常与经济学、管理学学位结合在一起设置专业,很少设置单纯的会计专业学位。英国本科会计专业学制一般为三年,每个学年均包括两个长学期和一个短学期,短学期经常开设一些课时较少的专题课程,聘请客座教授、实务界人士讲授,开拓学生眼界。

(1)会计教育的目标

英国各大学会计专业都会在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规定的质量框架下,围绕着专业知识的构建、认知和智力技能、核心和转换能力、实务操作能力4个方面提出自己的教学目标。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学生应知应会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道德修养教育。认知和智力技能主要指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和运用能力。核心和转换能力主要包括学生团队合作、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管理信息能力、自主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实务操作能力指学生的运用能力和自主技巧。

(2)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重视会计入门教育。英国大学非常重视会计入门教育。大学一年级都开设“会计入门课程”,该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老师会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和经济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会计的概念,日常经济生活中需要掌握什么会计知识。会计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了解会计专业需要学习什么课程、掌握什么技能,以及如何学习、如何选课等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广泛地阅读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文章。

课程设置与会计专业机构资格考试完美衔接。从1854年爱丁堡会计师公会获得英国皇家特许资格至今。英国的特许会计师职业团体已走过了150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英国有六大特许会计师职业团体——英格兰及威尔斯特许会计师协会(简称ICAEW)、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简称ICAS)、爱尔兰特许会计师协会(简称ICAI)、特许会计师协会(简称ACCA)、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简称CIMA)、特许公共财务及会计协会(简称CIPFA)。各大会计师公会各自组织考试,一般考试科目达十几门之多。例如,要获得特许会计师(ACCA)资格,必须通过涵盖了财会、管理、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十四门课程的考试。

许多大学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英国当地的特许会计师协会资格考试科目紧密衔接,学生在获得学位时,同时能免试多门特许会计师资格考试课程。英国特许会计师(ACCA)证书通常是进人大公司和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通行证。英国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通常与ACCA考试挂钩,并随着AC-CA考试科目与内容的调整而调整。这样会计本科毕业生在ACCA的14门考试课程中可免试8-12门课程。

“三明治”课程体系减轻了学生的就业压力。为了增强会计专业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在学生的三年学习生涯中,英国大学允许学生休学整整一年或两个半年到企业兼职,即工作实习(Placement)。由于实习期长,企业也很愿意招聘兼职学生。“三年学制+一年兼职”的特色课程体系被形象地喻为“三明治”课程。

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又缩小了理论和实际的差距。

3、澳大利亚的会计教学方式

澳大利亚大学强调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会计教学方式丰富多彩,会计教学活动形式多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

“课程计划”(suerect Program)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总体规划。在每学期开课之前,教师必须运用网络资讯及多媒体设施向学生“课程计划”,包括课程内容、授课安排、参考文献、学习要求、学习方法、评分标准等内容。强调学生应如何安排与管理自己的学习,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与热情,以使他们能够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

澳大利亚会计教学以课程学习为主,安排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授课、小组讨论(rutofi Questions)、课堂练习与辅导。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授课”的纲要内容可在网上下载,教师着重讲授课程中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及其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和思考。小组讨论,是学生的必修项目,教师每周都在网上布置小组讨论的问题或列示在“课程计划”的表格中。学生们必须在“小组讨论”课前完成所有的问题,并为这些问题各准备一份答案,按时交给辅导教师。讨论交流时,学生除了要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外,还要向其他同学提出问题,也要回答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提问。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并做出适当的解释与评述。“小组讨论”强调分享思想和相互理解,学生在互动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迅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堂练习与辅导阶段,学生是教学的中心。老师的任务是随时为学生解惑。帮助学生完成作业。

二、国外会计教育对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的启示

1、根据市场需求确立高职会计教育的目标

高职会计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什么,高职会计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我国并没有达成统一权威的认识。根据美国的经验,会计教育目标的制定应由会计教育界和会计职业界共同协商完成,会计教育界应根据会计职业界提供的需求信息,来订立会计教育的目标。由于我国会计职业团体的影响力弱,很少参与会计教育的研究,没有对会计教育状况进行评估的权利。会计教育目标基本上是由教育界凭自己的感觉单方面制定的。因此,我国应鼓励会计职业界积极参与会计教育的研究,经常向学校提供会计人才的需求信息,疏通会计教育界和职业界的联系渠道,制定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

2、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课程体系

(1)围绕职业资格证书设置课程体系

我们已经知道:美国早期会计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英国大学的课程设置与专业团体(如ACCA)资格考试紧密挂钩。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可借鉴英美国家的经验,将会计理论教育定位于会计资格证书的培训,如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书,并为学生将来完成中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做准备。简言之,高职会计教育应围绕职业资格证书来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随着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的变化而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加强学生会计实践技能的培训

实践教学一直是我国会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在英国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一般是聘请会计职业界的专家来讲授,他们的讲课贴近实际,讲解他们在工作中碰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可以迅速拉近学校教育与会计实务的距离。英国的“三明治”课程体系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目前我国推行的“工学结合”与英国的做法很类似,让会计学生直接进入生产企业财会部门实习,直接向企业会计人员学习会计实务知识和工作技能,逐步完成由学生到会计职业人员的转变。但是,在我国很多企业不愿接受会计学生进行工学结合,实习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共性问题。

(3)重视会计入门教育

英美国家都非常重视“会计入门课程”,这一做法值得模仿。来自普高的高职学生对会计专业一般知之甚少,如果在学习会计专业课程之前,开设一门《会计学导论》,介绍会计的历史、会计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会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会计学科的知识框架结构、会计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律等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积极性。

3、改革教学方法

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职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相对较低,积极尝试澳大利亚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方法,主动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教师经常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逼迫学生主动学习,逐步提升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技能。学生经常大胆地发言回答各种问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会迅速提升,课堂气氛也会渐渐活跃起来。学生当主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只能当配角了,在知识的传授上就不要面面俱到了,只需讲解专业知识的整体框架、学习要点和学习方法,教师的主要任务转变为发现问题,及时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沿着正确的道路思考问题,直至取得正确的结论。

4、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会计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会计专业知识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人会老,学过的知识也会过时,因此,我们必须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会计知识,更要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不断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并在漫长的会计职业生涯中取得骄人的成就。

参考文献

[1]陈文涛,论美国会计本科教育目标[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06):60-65

[2]李晓慧,会计教学体系研究:来自英国大学的借鉴[J],会计研究,2009,(10):77-82

[3]陈曼,美英会计本科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财会通讯,综合2010,(03)(下):152-153

篇4

2.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除了具有高等教育的共性外,还有其鲜明的个性和特色。高职教育的特色主要是指职业导向性和社会应用性。在确立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时,应当体现出高职教育的这两方面特色,这也是确立培养目标的前提条件。在社会发展的要求下,高职会计教育应当是对技术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与技能型的中职教育和短期的会计培训不同的是,高职会计教育是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高职会计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应当是在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上,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研究和思考能力的人才,而不仅仅局限于会记账、报账和算账的普通会计人员。作为职业教育,高职会计教育与研究型、学科性的普通高等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它更注重的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职教育中的大部分学生将很快面对就业,而不是继续求学,因此,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是从事一线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以及职业素质。高职教育中,为适应以后的岗位需求,主要是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锻炼,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具体到会计教育,就是要求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在毕业后能立即从事会计工作而无需再进行大量专业的培训。这是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的最基本要求。

3.以市场为导向,体现社会需求

高职教育直接服务于地方或者行业的经济发展。高职毕业生主要是在人才市场,通过简历投递、面试,得到企业认可后,才真正地走上工作岗位。当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完成了职业选择,其作为人才的价值才能在形式上得以体现。由此看来,人才市场的选择,也可以作为定位培养目标的标准之一。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精英化的教育模式逐渐转变成为大众化的教育模式。各个层次的会计从业人员(包括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数量也急剧增加,使得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面向基层,培养出用得上的会计人才。从横向来看,应当定位于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上;从纵向来看,就业岗位应定位在会计、出纳、报税员、统计员、仓库管理员、收银员等岗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上,发展岗位应定位在财务主管、税收策划师、主办会计、理财师等岗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上。

4.体现知识的结构定位要求

根据市场对会计人才所需知识的要求可知,会计人才掌握的知识不是越多越越好,而在于其知识结构是否合理。由此看来,高职会计教育需要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合理的配置。高职会计人才需要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储备:首先,应当具备扎实的会计学专业知识;其次,应当对相关的学科知识有所了解;再次,还应当具备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摘要:在高职教育的研究中,人才培养目标是其集中研究的一个课题。因为培养目标的确立,对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和人才培养。

二、确立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的意义

1.为高职会计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高职会计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规格问题是高职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它主要涉及了“培养怎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两个方面,包括培养内容方式体系、培养保障体系和培养目标体系。培养目标的确立对培养模式的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

篇5

1.2.1教师的应用能力缺乏,设备利用率不高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已经建立了会计专业的实训室,但真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会计实训教学主要局限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训练方面,而大量的涉及会计学原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方面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该机财务会计等),教师还是习惯在传统的教室里进行。究其原因之一是教师的教学改革还没有与现代教育技术很好的融合起来。教师对先进的现代教育设备不能充分地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源的浪费。

1.2.2教学方法单一,仅局限于多媒体设施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都积极建设配备多媒体教室,但是70%的会计专业教师在对多媒体设施的运用只停留在幻灯片放映的水平上,而会计教学所强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却没有很好实施。有的学校从教育软件开发商处购买了若干项仿真模拟会计教学软件,但是许多会计教师还是不习惯或不愿意将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训软件的训练设计相融合,以充分利用会计仿真教学软件上课,导致仿真会计教学软件被闲置。

1.2.3教学模式陈旧,依然沿用知识点灌输教学虽然很多老师都认可对会计专业学生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大部分教师早已经习惯了在课堂上通过粉笔黑板灌输如何做会计分录,而学生既没有对经济业务活动的感性认知,更谈不上真实的社会实践经历,无论教师怎样将会计实务讲得滔滔不绝,而学生掌握会计技能的情况很难尽如人意。比如基础会计教师一般都在课堂上讲过“月末要在调节未达账项,检查记账差错的基础上,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知识,但笔者调查发现许多高职学生虽然学了三年会计类课程,从来没有在教材上见过真实(或仿真)的银行存款对账单是什么样子,学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后,如果单位没有安排老财务人员辅导依然无法独立完成该项会计业务。这说明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运用下,高职学生其实很难快速掌握诸如此类的基本会计技能。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滞后的原因分析

2.1现代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由于财务会计工作成果是财务报表,而财务报表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对于一个普通企业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管理信息,企业普遍对保护商业机密和财会信息的安全性有较高的敏感度,使得会计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的瓶颈问题难以解决,能够接纳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单位少、岗位少、即校外会计岗位实习很难满足会计技能训练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大都把精力放在抓校内会计模拟实训上,支撑校内会计模拟实训的基础是充足的对口的资金投入。经调研发现,现代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困扰高职院校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外部原因之一。有些学校因为资金短缺,不能及时更新教育设施,导致学生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开课率较低,最终直接影响了这个学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

2.2对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管理模式滞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情况还取决于学校的管理是否得当。很多高职院校都普遍存在对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管理很不重视的问题。从宏观上来讲,我国发展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的高职教育时间不长,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在教学中的应用刚刚起步,很多方面都还不太成熟,建设进展也非常缓慢;从微观上来讲,学校没有对老师的严格要求和对设施的专门管理,也是导致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迟缓的原因。如许多学校为节省培训经费,大都是依靠现有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兼职对现代技术设备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与专业课教师的具体教学组织工作难以很好衔接,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积极性。

2.3缺乏有效的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因为培训和考核都是相辅相成的,从来就没有无考核的培训,也没有无培训的考核。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培训工作重视不够,既没有建立起关于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会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考核评价体系,也没有建立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对学生会计技能实训成绩的评价体系。在调研“影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的主要困难”这一问题时,有52%的教师认为“缺乏相应的推动和鼓励机制”。这就导致教师对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问题上“懒于应对”或“得过且过”。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高职会计教学效果的途径

3.1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这就需要增加对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和软件的资金投入。所谓硬件设施,就是指学校的校园网络系统、教学软件的开发系统以及还有其他各种培训系统、应用系统和信息的存储系统。而软件设施就是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和它的应用软件或者教育技术方法等等。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很多学校只注重于硬件设施,而忽视了软件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所以,我们必须要增加资金的投入,用以加强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率。

篇6

(二)教学模式简单

由于一些职业院校对办学定位在理解和界定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导致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照搬传统本科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上,重点内容大都集中在概念、原理等理论方面内容,实践教学得不到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采取满堂灌的单向教学方式,学生难以及时消化所学知识,也没有互动环节和实训机会,枯燥的教课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视听疲劳,从而影响授课效果。由于现行学校用人制度方面的原因,学校一般都是招聘刚刚毕业的学生作为教师,这些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是却没有任何实践工作经验。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由于教师没有实践工作经验,在讲课中很少涉及实际会计工作中的例子,一方面使课堂失去了生动性,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而在台湾,对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要求比较高,比如规定大学、独立学院以及专科学校体育、艺术、应用科技等以技能为主的教师聘任或者升职应以成就证明或者技术报告代替著作等学术性材料,并且职业院校的老师大部分都在政府或者企业工作过,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的同时,以自己切身体会向学生展示实际工作情景和传授实践经验,可以大大的丰富课堂能容。

(三)实践课程内容单一

由于会计信息对企业十分重要,为了防止会计信息泄露,保护商业秘密,许多企业都不愿意接受会计实习生,有些单位即使接受了会计实习生,也不会让学生接触到重要的账务处理环节,从而使会计实习流于形式,这就增加了会计实践教学的难度。为了完成实践教学,各院校纷纷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模拟企业的实际业务,让学生接触实际会计资料,增强对会计的感性认识和操作技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学校一般是列出企业的各种业务,要求学生完成记录明细账、过总账、编制报表的各个环节,以此让学生熟悉各项业务处理。这种做法一方面使学生的工作量大,来不及体会业务处理过程,另一方面,仅仅业务处理局限于记账方面,大大限制了学生能力,学生无法体会财务分析、职责分工等方面的知识。总之,实践课程内容过于单一,不能真实模拟企业业务处理的场景。

二、高职会计职业教育创新途径

(一)完善教材内容

会计专业教材应贴近实际工作,反映企业对会计的实际需求。在我国现在就业环境下,企业对职业院校的学生与本科生还是区别对待的,毕业后能够进入大型国有企业,甚至中央企业的高职学生寥寥无几,更多的高职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中小企业,针对这一特点,高职会计教材应反映中小企业会计业务的特点。现行会计教材都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准编制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很多会计处理是用不上的,因此,应完善高职会计教材内容。符合职业院校的会计教材内容应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全部内容,解释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的异同点,并且以《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准则》为重点内容。

(二)提高教师素质

为了创新教学模式,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学历,具有扎实系统的财经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会计行业发展有深刻的理解。除了对教师在学历上的要求外,鼓励教师走出校门,积极进入企业实践、调研,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财务经理、注册会计师等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使课程理论与实际联系更加紧密。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鼓励教师承担一定的科研课题,重点参与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主的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可以使教师深入企业实际,直接面对企业实际问题,一方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另一方面研究成果可以丰富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基础。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课堂上以问题为导向,设置与实际工作相近的业务问题,提供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思考方法、运用正确的理论知识;其次,在课堂上增加案例分析内容,通过案例为学生提供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模拟会计人员、设身处地的面对问题,既能使课程内容贴近实务,又能锻炼学生分析能力;最后,增加小组讨论环节,一般以模拟案例为主,让学生分别担任出纳、会计、稽核等不同的角色,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不同岗位的特点,另一方面让学生发挥团队精神寻找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

篇7

我国加入WTO以后,为会计行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会计行业的改革,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适应市场的实际需求,高职会计教育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努力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与市场的需求进行同步协调发展,推动会计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1.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逐渐得到确立,推动了我国会计行业的改革步伐,使会计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两制”和“两则”之后,使我国的会计模式逐渐由原来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随后,我国又先后了各项会计制度,和十六项具体会计准则,并得到了有效实施,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想适应的会计标准体系[1]。同时,企业会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标志着我国正式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企业会计震准则体系和与国际准则趋同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由此表明,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地成就。我国加入WTO之后,为会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水平。

2.我国高职会计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

2.1国外教育机构的强烈冲击。根据WTO的对等原则,各成员国之间必须相互学位证书或学历,鼓励在其他国家开展教学,彻底消除教育市场由政府垄断的这一行为。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拥有广阔的会计市场空间,但如何在这巨大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并形成自己的品牌,体现出自己的特色,是当下每一位高职会计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2.2社会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获取会计信息的成本得到大大降低,并逐渐被运用于企业管理信息中。随着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各企业纷纷向国际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必须能够与不同国家的雇员或企业领导进行交谈,从而衍生新的业务和经济,使会计工作的变得越来越复杂,相应地,会计职业门槛也将不断提高。因此,如何适应社会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培养综合型高职会计人才,打破传统的高职会计教育教学的工作思路,已俨然成为我国高职会计教育当前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3.为促进会计行业发展的高职会计教育教学

3.1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高职会计教育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和技术性的学科,是两者的全面结合。目前,我国在会计教育方面还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2]。因此,要想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综合型优秀会计人才,在开展高职会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充分利用我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多多借鉴其他国家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汲取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断对其他国家的高职会计教育教学规律进行认真研究,并与我国当前会计行业的发展现状结合起来,探索出与我国会计行业实际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教学路径,产学结合,走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3.2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职会计教育教学的课程内容在充分结合原有科学体系的基础之上,嵌入了必要的相关会计理论和会计行业知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在技术上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高职会计教育教学中,应该在会计专业经济性和技术性特征的基础之上,以“学生”的学习委主要目的,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结合会计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实际发展需求,在实际教学中设计案例情境开展教学[3]。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与会计行业相关的工具及资料,师生之间积极互动,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必备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努力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

3.3不断加强教师的自身实践经验

以认知心理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是高职会计教育所提倡的重要内容,力求为学生建立起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结构,并与会计行业的实际发展需求相结合,加强高职会计教育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已经迫在眉睫。因此,在高职会计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积极鼓励会计授课教师到具体的实践岗位去学习,在不断学习中积累新的会计职能经验,努力为高职会计教育的发展开辟一条新的有效路径[4]。在高职会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不断转变教学模式,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者聘请进来,鼓励学校原有的教师团队积极走出去,通过各种渠道不但加强教师的自身实战经验,与相关企业和会计行业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在实际教学中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强化。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不断加强基地条件,尽可能为学生建立实习基地和实训基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会计教育是一门具有较强技术性的学科,与国外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高职会计教育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自从我过加入WTO以后,我国的会计行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使我国的高职会计教育面临着的新的挑战,如国外教育机构的强烈冲击和社会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已俨然成为我国高职会计教育当前所面临的重大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认为,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符合会计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推动会计行业的发展,则必须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不断加强教师的自身实践经验。(作者单位: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蒋亚琴.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SWOT分析[J].中国市场,2011,79(44):56-57.

篇8

关键词 :高职会计;问题;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205-02

收稿日期:2014-10-20

作者简介:杨寿有(1984-)男,汉族,江西南昌人,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会计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日益完善,新情况、新问题逐渐出现,会计工作逐渐变得多样化,这对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会计职业的就业标准不断提高,而传统的高职会计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因此,只有对我国会计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

一、高职会计的培养目标定位

专业目标的定位是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培养目标的设置和规格的确定。市场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所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时注重技能应用的培养,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来讲,会计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会计高技能人才。会计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专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出来的应该是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强,毕业后基本能够上岗的技能型人才,强调的是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面向中小型企业,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够应用会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能够胜任会计相关的岗位,达到初级会计师应该具有的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能力高的技能型会计人才。

二、高职会计教育的现状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会计人员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记账、做账等基本工作,更包含财务相关的很多重要技能,诸如会计报表分析、统计报表分析,相关的预测分析也十分常用,因此狭窄片面的教学内容会让进入工作岗位的会计人员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失业率的激增也与会计人员所学的专业知识内容和掌握的专业技能不够有着直接关系。

许多学校要求会计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和会计基本理论以及实践动手能力,这种看似合理的教学安排其实存在很多不足:教育设计错位现象,在课程设计、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中都有明显的体现,课程设置追求多而全,教学内容追求全和深。会计专业课程都是各自为政,侧重在学科的某一个方向,学科与学科之间缺乏应有的衔接和过渡,更缺乏综合应用和训练,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更加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合理定位,导致学生学习基本知识教学的强度、综合度不够,实验实训课程教学不够突出,学生实习只注重形式,没有很好地掌握技能水平,没有学会复杂的专业知识,没有掌握好最基本的专业技能。

(二)职业素养培养不突出

诚信对于会计这个职业来说,是一个会计人所必须背负的责任,因为会计本身就有着监督职能。如果在市场经济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计造假,财务报表对投资人就失去了意义,这不仅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而且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阻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但目前的职业教育机构,甚至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在培养会计人员时,都把传授会计专业知识技能放在了第一位,过分依赖课本上的东西,让学生进行模拟练习、珠算演练,向学生注入了很多的理论性的原理、制度和准则,但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却完全不够重视,不仅没有安排相关门类的课程,并且在平时的授课中也不予以教导,同学心目中没有形成会计职业道德或者职业素养很低,以致有些人可能会在未来在工作中犯下经济上的错误,甚至导致经济犯罪,毁掉自己的前途,造成企业、社会经济利益的损失。

(三)专业实践教学不到位

各类应试教育最终导致受教育者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略实践知识,针对性不强,使学习者无法从中掌握太多实用的知识。职业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会计职业教育应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会计实践等途径来实现,其核心是受教育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为了仅仅通过各种考试。会计职业教育机构在设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时应该先与各类会计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了解用人单位的真正需求,从而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才能找到职业教育的真谛。

(四)师资队伍建设不同步

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会计系教授指出,社会缺少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育经验的教师的挖掘和培养,以致会计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之路越走越窄,无法满足会计从业人员的需要。[1]目前我们国家从事会计职业教育的教师存在的问题表现为: 一方面具备高学历和高职称的许多高校会计教师虽然有很深的理论功底和很好的教学水平,但往往因为缺乏必要的实践技能和经验而使一些在职的会计从业人员无法信服其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一些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会计实务人才却因为可能没有经过正规的教学训练或理论水平欠缺无法为被教育者提供系统而又规范的教育内容。所以我们国家急需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育经验的会计高级培训师。

三、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改革建议

(一)明确高职会计专业培养内涵

职业教育是一个多形式、多层次的立体化教育,多形式表现为课堂集中教学、网络教学、函授、随时辅导等多种教学形式,多层次包括面向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学历教育以及面向普通会计从业人员、主管会计、注册会计师等非学历教育[2]。改变高职会计教育理念,首先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性转变。在终身教育背景下,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培养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而是应该着眼于培养具备较强的再学习能力,有创新意识和很高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

(二)实现高职会计教育信息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创新高职会计教育的技术和手段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高职会计教育必须登上信息网络技术的快车,尽快实现会计信息化。会计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会计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是基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一个全新的教育体系。高职会计信息化不是计算机、网络、高职会计的简单相加,而是会计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学习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模式、技术手段、教育评价为一体的动态系统。

(三)改革实践教学方式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途径,改变专业教学方式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即提问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互动法。提问式教学法是指老师通过提出问题,同学讨论给出解答,随后老师解答,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主观上想要去学习会计的知识。案例教学法是国外流行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同学对会计知识的学习,学校应重视案例教学的师资培养,鼓励教师在考试中增加案例分析题的比重。[3]小组互动教学法,将班级同学分成几组,通过完成某些模拟实验的比赛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各组由于有竞争,同学们会更加积极地思考学习,争相为小组获胜贡献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式活跃、热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练习实践技能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从事高职会计教育的师资,一方面应该具备较高的会计理论水平,即对相关的经济管理及会计理论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国家的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有很强的解读能力;另一方面应该具备一定的会计实务经验,能够为被教育者预先指出将来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灵活的解决对策,这就需要高职会计教师在加强自身理论水平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会计实践工作,如鼓励会计老师每年拿出半年左右的时间到事务所、企业进行审计、会计咨询、、记账等工作,以此来扩大自己的视野,将宝贵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 周云.我国会计职业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现代商业,2007(4)

篇9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不可以用知识去弥补。”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内容,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内容。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是我国会计从业队伍的主力,而会计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主要提向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会计信息,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经营者、投资人、债权人、公众等多方利益,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和为社会服务的机构,对在校会计专业学生开展道德教育是为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做准备。当面临诱惑,经济利益与道德规范发生矛盾时,只有通过道德教育,使学生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理念转化为自身的职业操守,才能保证国家的经济秩序健康发展。因此,高校会计教学中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会计专业基础教学范围,对学生将来能以高尚的品德、积极的工作态度、扎实的专业技能从事会计工作,促进我国会计队伍的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一)增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将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灌输作为会计教育的首要环节。具体做法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开设《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等专业道德教育课程,并作为专业必修课。这些课程最好是学生在校最后一学期开设,因为这期间学生已经系统地掌握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马上要到校外实习,对在工作中怎样保持职业操守有较大的兴趣,同时也具有一定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初步辨别会计信息和行为的是与非、真与伪。在向学生讲授职业道德相关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逐步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感,树立职业道德观念,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对职业风险意识,为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自觉履行职业道德义务同时为保护好学生自身奠定基础。

(二)专业教师应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师的思想品德和世界观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教育工作影响学生,要求专业教师提高自身道德素养,以高尚的品德给学生树立榜样。另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专业道德教育课程上,应该贯穿整个财会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很多专业教师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该课程老师的责任,而其他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则是专业技能的传授,跟道德教育无关,其实不然,在《财务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财务管理》等专业课上,教学内容应结合会计道德教育,在课程讲解中引导学生正确思考辨别会计道德,强化会计法规及坚定职业道德观念。

(三)丰富课堂教学,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营造会计文化氛围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应灵活多样,如果专业教师在日常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只停留在说教上,学生则无法真正理解并运用会计职业操守,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可采取案例讲解互动教学,也可邀请从事会计及相关领域的本校毕业生或者企业知名专家采用讲座、座谈会等形式,以真实的正反面案例来宣扬会计诚信理念。同时,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会计学生的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会计文化氛围。

篇10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定位

通过浏览许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网站可以发现,多数院校的专业定位存在误区,过多地追求“高、大、上”,其目标培养往往是全面复合型的高端管理人才。究其原因,无非是院校自身为了扩大宣传及影响力的效果,来获得更多的入学率;同时,也反映了多数院校在办学上好高骛远,不能够务实的定位。事实上,由于目前大学教育的普及式原则,生源素质层次的差异化状况,即使是许多本科院校的专业定位也难以达到高标准的要求。根据教育部的高职教育的定位,如上所述,则简单明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专业的定位与院校的培养目标、教学课程设置等密不可分,体现了该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甚至师资队伍的建设。院校只有制定了长远的战略计划,才能围绕准确的专业定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培养,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就业,提升其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同时,在生源越来越紧缺的竞争中找准自身的办学特色,扩大影响力,在师资人才的培养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找准切入点。

2服务地区经济的必要性

高职会计的教育定位应与地区经济相结合,融入地方经济建设,这样可以达到促进就业与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三点。

2.1企业的发展与会计人才需求的不协调

随着我国地区经济的不断增长,各方面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现代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出现脱节,企业需要适应于地方经济特色的有经济学、管理学方面专业背景的人才作为动力,而中小企业中原有的传统的记账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已经跟不上经济的发展。因此,从服务于区域经济的角度,当地高职院校有必要将其专业定位与当地的经济挂钩,为本地区培养适合的技能型人才。

2.2职工后续教育与培训的需要

会计理论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每几年就会出现新的制度与准则,财税方面每年会出台不同的政策,会计人员需要进行后续教育的培训与学习,保证知识的不滞后,更好地服务企业。作为地区会计教育的高职院校,拥有丰富的师资资源,在职工的再教育与服务地区经济中有义务发挥主导作用。

2.3提供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

企业的长期发展的动力离不开技术服务与更新。企业方面在科研与创新方面能力不足,有必要借助于当地的高职院校的师资优势。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可以建立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根据企业方的要求,深入一线,为企业进行财税、电算化方面的出谋划策,向企业提供管理与咨询,服务区域经济。

3服务地区经济的方向

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是普及模式,意味着有更多的入学与教育、培训机会,其作用包括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保障经济发展与人才相结合,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反而言之,更多的带有区域特色的经过高职教育的毕业生会回到之前的地区经济中,去服务于地区经济。因此,在高职会计的过程中,应正确把握方向,提升多层次、多角度的服务。

3.1与当地经济特色相结合,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高职会计的培养目标要服务于当地经济,因此,在课程设置、方式方法上要有针对性。首先应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特点、产业的结构等因素,例如,针对制造业或服务业、内地与沿海等不同的产业侧重点与地区,会计教育的重点应有所调整。在会计课程的开设中,可以选修部分与当地经济、文化相关的课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地区,增加就业率。课程的设置应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训能力与企业的生产实习相结合,发展现代企业的学徒制运作方式。

3.2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

由于会计理论、税收政策等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其自身的优势,拓展其教育与服务渠道,加强与当地各部门、行业间的合作,开展会计考证、职称的培训与后续教育,与财政、税务部门合作进行关于财税知识的讲解与交流。另外,由于高职院校资源拥有的专业性与实践性,可以在创新与专业改革方面起到引领示范性的作用,加强与当地政府或企业间的会计类相关课题的研究与开发,为企业出谋划策,共同服务于当地经济。

3.3加强校企间的合作

学校的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与企业之间的支持与合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技术进步,同样需要技术性的人才与科研的创新。因此,两者之间应建立长久战略关系。作为校方,可以与企业建立高职会计的实习基地,或者引入企业有实践经验的人员进行讲座、上课。企业方也可以邀请高职院校的会计专家进行项目开发,这样既拓宽了合作的领域,也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

4如何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首先,从学校层次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定位,培养学生的技能型目标。根据高职会计的实际情况,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现代学徒制制度;在课程设置上合理安排,结合地区特色进行教学;在实习与实训过程中,开展“双导师”模式,与当地企业相结合或建立意向性合同,使学生顶岗实行,并与将来的就业岗位结合,使学生享有优先性机会;注重教师的“双师型”能力培养与考核,建立激励性的培养、培训机制,使教师能够阶段性地深入企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地在专业培养上服务于当地经济。企业不仅仅需要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来进行会计核算、纳税申报,进行理财与决策分析,同时还需要长期具有高度敬业精神,以及稳定性强的会计人员。我们从许多单位会计人员的用工实践中可以发现,会计人员工作的稳定性对于企业的管理、发展至关重要,许多单位的招聘简章中甚至直接要求其入职人员必须是本地户口,用工成本低,主要原因是避免其人员的流动性,或涉及企业机密。因此,企业应建立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长期合作机制,提供相应的实训基地,并对自己员工的后续教育提供多方面的支持,这样,既能吸收到优秀的当地毕业生,又能达到将来培养、培训自身职工的远期目标。政府方面可以发挥牵头作用,召集当地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进行战略性的合作,在就业、人才培养及科研方面搭建平台。同时,做好与校方、企业的沟通、协调工作,给予服务于当地企业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相应的激励政策,在企业的税收或经营方面予以考虑,这样,毕业生有意愿服务于地区经济,企业有积极性吸纳当地高职院校毕业的会计人才,政府方面解决了就业问题,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达到多赢的目的。

作者:单位:

参考文献:

[1]麦满芳,覃士珍,李波波.浅谈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J].华东科技,2012(9).

篇11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作为以知识和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会计职业的竞争更取决于人才素质的高低。然而,五年制高职的生源基本为普通高中选择后的学生,客观地讲成绩差、学习能力不强、并且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更何况会计成为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学科,伴随着不断变迁的客观经济环境,层出不穷的业务创新,会计知识的更新呈现明显的“加速度”态势。因此,如何将高职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具备一定竞争实力的会计从业人员?如何缩短会计教育与实务的差距,追踪会计发展的步伐?高职会计教育的改革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1 高职会计教育的反思

回首五年制高职的十年发展历程,其会计教育取得了一些令人欣慰的成果,但困扰会计教育的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致使高职会计教育举步维艰。时至今日,盘点高职会计教育,存在下列主要问题:

1.1 会计教学设计的缺陷 第一,现在颇为通行的会计教学模式仍然是一种陈旧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以教科书为授课依据,教师按部就班逐章逐节地讲授课本知识点,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参与度较低。

第二,教学手段单一。因客观条件制约或主观因素,未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仍采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填鸭式”灌输教学。因为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形式呆板,不能有效地吸引求知欲并不强烈的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不佳毋庸置疑。

第三,教学方法缺乏新意。会计教学的重点理应定位于培养学生处理非确定局面时所必需的思路和技巧,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科学地设计并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此目标的实现。但在众多情况下,上课时以讲授课本知识点代替了案例分析与问题讨论;考试时以一些记忆性的简答题、名词解释和选择题、填空题等代替了分析性的问题。这不仅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四,只注重教会学生理论知识,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在现行的会计教育方式下,学生也许学会了编制分录,了解了凭证、账簿的结构和格式,懂得了报表各项目的编制方法,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知识完整地处理一个企业的业务,进而生成会计信息方面,常常一筹莫展,更不要奢谈利用信息支持日益复杂的企业管理高层的决策。

第五,学时安排不合理。现在很多会计专业课程学时安排没有充分考虑各课程的知识容量,也没有顾及高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因此,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常显时间紧、任务重。一方面,难以发挥案例教学的魅力,因为这需要充裕的教学时间;另一方面,教师也无暇为学生融通课程知识框架。更兼高职学生自学能力较差,以至学生所学知识往往是一章一节的知识,难以系统化,无法对各门课程形成总体认识。

1.2 会计专业教材设计的缺陷 第一,专业课程,尤其是专业主干课之间内容重复较多。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在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风险价值、存货管理、利润管理以及投资决策等方面存在严重重复;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在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及责任成本会计方面不乏诸多的重复;西方财务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内容重复更多。即便是《经济法》与《税法》,《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彼此间也存在类似问题。

第二,教材编写形式缺乏趣味性,不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只注重对一个又一个知识点刻板地阐述,而没有辅之以生动形象、读者可直接感知的全真或仿真的案例,难以提高学生阅读教材的积极性;偏重对会计制度解释,将教材视为制度的说明书,缺乏必要的理论分析,造成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利于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形成与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第三,会计专业教材的内容应新颖、具有适度的前瞻性。在会计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会计专业教材理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然而现在高职的一些会计专业教材版本明显滞后,严重地制约了会计教学工作。

2 高职会计教育的对策

面对高职会计教育的种种弊病,其改革已时不我待,但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持之以恒地着力解决下列问题:

第一,会计教育理念的突破。对会计本质的不同认识和理解,必然会影响到会计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如果将会计视作一个信息系统,认为会计只是记账、算账和报账,那么,会计教育只要传授会计核算技术和方法。如果把会计理解为一项管理活动,会计教育就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核算技能,还会涉及职业素质、决策能力、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的培养。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会计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管理活动论”,而这种观点也确实反映了会计的本质内涵。因此,会计教育的改革应以此为基点,统筹考虑课程设计,内容的编排,以便培养的学生能胜任未来的会计工作。

第二,教学模式应转变。以学生为主体,以需求为动因,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启发式、探索性的教与学。采用师生间交互式、研讨式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反馈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惑,对一些问题的观点和见解;老师也可以随时有针对性的答疑,适时性地进行引导。课堂教学过程中,广泛开展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推动会计专业教学手段的改革。高职会计教学,因为生源质量缘故,采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尤显重要。教师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课件和会计教学软件进行讲解,广泛开展演示教学;将某些现实问题借助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再现,广泛开展虚拟现实教学。让学生在动感的、多彩的教学氛围中感悟会计知识、接受会计知识。由于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必须继续提倡开设有关会计教学模拟实验室,模拟各种真实的会计环境,提高学生对会计实务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在会计课程改革中,必须安排足够的课时,让学生进行各种模拟训练,更好衔接会计实践。

第四,整合会计专业课程的内容。注重教材间的衔接,减少不必要的知识重复;改进教材编写形式,增加具有针对性且实用性强的案例;关注会计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篇12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会计人员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记账、做账等基本工作,更包含财务相关的很多重要技能,诸如会计报表分析、统计报表分析,相关的预测分析也十分常用,因此狭窄片面的教学内容会让进入工作岗位的会计人员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失业率的激增也与会计人员所学的专业知识内容和掌握的专业技能不够有着直接关系。许多学校要求会计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和会计基本理论以及实践动手能力,这种看似合理的教学安排其实存在很多不足:教育设计错位现象,在课程设计、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中都有明显的体现,课程设置追求多而全,教学内容追求全和深。会计专业课程都是各自为政,侧重在学科的某一个方向,学科与学科之间缺乏应有的衔接和过渡,更缺乏综合应用和训练,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更加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合理定位,导致学生学习基本知识教学的强度、综合度不够,实验实训课程教学不够突出,学生实习只注重形式,没有很好地掌握技能水平,没有学会复杂的专业知识,没有掌握好最基本的专业技能。

(二)职业素养培养不突出

诚信对于会计这个职业来说,是一个会计人所必须背负的责任,因为会计本身就有着监督职能。如果在市场经济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计造假,财务报表对投资人就失去了意义,这不仅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而且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阻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但目前的职业教育机构,甚至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在培养会计人员时,都把传授会计专业知识技能放在了第一位,过分依赖课本上的东西,让学生进行模拟练习、珠算演练,向学生注入了很多的理论性的原理、制度和准则,但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却完全不够重视,不仅没有安排相关门类的课程,并且在平时的授课中也不予以教导,同学心目中没有形成会计职业道德或者职业素养很低,以致有些人可能会在未来在工作中犯下经济上的错误,甚至导致经济犯罪,毁掉自己的前途,造成企业、社会经济利益的损失。

(三)专业实践教学不到位

各类应试教育最终导致受教育者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略实践知识,针对性不强,使学习者无法从中掌握太多实用的知识。职业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会计职业教育应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会计实践等途径来实现,其核心是受教育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为了仅仅通过各种考试。会计职业教育机构在设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时应该先与各类会计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了解用人单位的真正需求,从而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才能找到职业教育的真谛。

(四)师资队伍建设不同步

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会计系教授指出,社会缺少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育经验的教师的挖掘和培养,以致会计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之路越走越窄,无法满足会计从业人员的需要。目前我们国家从事会计职业教育的教师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一方面具备高学历和高职称的许多高校会计教师虽然有很深的理论功底和很好的教学水平,但往往因为缺乏必要的实践技能和经验而使一些在职的会计从业人员无法信服其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一些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会计实务人才却因为可能没有经过正规的教学训练或理论水平欠缺无法为被教育者提供系统而又规范的教育内容。所以我们国家急需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育经验的会计高级培训师。

三、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改革建议

(一)明确高职会计专业培养内涵

职业教育是一个多形式、多层次的立体化教育,多形式表现为课堂集中教学、网络教学、函授、随时辅导等多种教学形式,多层次包括面向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学历教育以及面向普通会计从业人员、主管会计、注册会计师等非学历教育[2]。改变高职会计教育理念,首先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性转变。在终身教育背景下,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培养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而是应该着眼于培养具备较强的再学习能力,有创新意识和很高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

(二)实现高职会计教育信息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创新高职会计教育的技术和手段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高职会计教育必须登上信息网络技术的快车,尽快实现会计信息化。会计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会计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是基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一个全新的教育体系。高职会计信息化不是计算机、网络、高职会计的简单相加,而是会计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学习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模式、技术手段、教育评价为一体的动态系统。

(三)改革实践教学方式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途径,改变专业教学方式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即提问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互动法。提问式教学法是指老师通过提出问题,同学讨论给出解答,随后老师解答,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主观上想要去学习会计的知识。案例教学法是国外流行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同学对会计知识的学习,学校应重视案例教学的师资培养,鼓励教师在考试中增加案例分析题的比重。小组互动教学法,将班级同学分成几组,通过完成某些模拟实验的比赛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各组由于有竞争,同学们会更加积极地思考学习,争相为小组获胜贡献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式活跃、热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练习实践技能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13

为了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减轻企业税负,我国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做出“营改增”的重要决策,主要从宏观调控角度推动产业转型优化,促进服务业尤其是高新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营改增”改革涉及行业众多,推行压力较大,改革实施试点先行,由点到面,逐步推进。“营改增”2012年1月1日开始于上海,先将上海市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作为试点,再逐步阶段性推广。2013年8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范围增至全国,并将广播影视制作等行业纳入现代服务业试点范围。2016年5月1日起,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实施“营改增”。“营改增”的实施,一方面对税务征收管理活动有较大的影响,原来的营业税由地方税务局征收,现在转为增值税,由国家税务局征收的;另一方面,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及纳税申报工作也有着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到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

二、“营改增”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影响

(一)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会计专业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单纯进行教材理论知识的讲授,很难使学生在以后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目前,教学体制改革越来越被重视,税收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高职院校及其教师也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教材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同时课堂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以保证与社会发展同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然而,实际教学中这方面还有所欠缺,会计专业教学的主要方式还是理论知识讲解和习题练习,学生对于例题的经济业务处理可能非常熟悉,却无法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例如,涉及到应交增值税的经济业务,学生都知道销项税扣除进项税就是应该缴纳的增值税,但是实务当中,并不是所有的进项税都可以抵扣,进项税必须凭票抵扣,这些票据包括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从海关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等。但是学生对于这些票据并没有直观的认识,所以对于增值税处理的理论学习很难适应以后的工作需求。随着“营改增”的实施,越来越多的行业适用增值税,各种进项税的抵扣业务更加复杂,如何提升“营改增”后学生对于相关业务的处理能力,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

(二)教材的更新相对滞后

“营改增”涉及的行业范围广、企业数量多、业务内容丰富,业务处理更为复杂。企业改征增值税相对于原来的营业税而言,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由于各行业性质和盈利水平不同,因此改革后的增值税实行不同行业适用不同税率,涉及的税率较多;二是同一企业的不同项目适用于不同的增值税税率,对不同业务的收入必须仔细区分,各项业务的认定较为复杂;三是由于增值税实行进项税凭票抵扣,对于相关的发票管理也有了更为严格和复杂的变化;四是“营改增”所涉及行业的会计核算及纳税申报过程更为复杂。“营改增”使得会计专业多门课程内容产生较大变化,对于教材这一主要教学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营改增”试点虽然始于2012年,但是由于实行“试点先行,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全面实施于2016年5月1日,致使教材更新的难度增加,在这一过程中高职会计专业采用的教材基本上没有做到同步更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出能够适应时展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型人才,但是目前高职会计教学所采用的教材还没有同步体现这一系列的变化,从而影响了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

(三)给校内专任教师带来挑战

“营改增”实施后的复杂性,给税务部门带来巨大压力,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对于“营改增”后的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工作也难以把握。虽然税务部门和企业及时进行了大量的相关培训,但是完全领会相关的政策,熟悉相关的操作仍需要一定的时间。高职教育要求以就业为导向,教学过程强调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高职院校的校内专任教师大多数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相关工作任务,缺乏一线会计工作经验,对于“营改增”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准确把握就更为困难。因此,“营改增”对校内专任会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尽快完成对于“营改增”政策的全面认识,深入了解“营改增”后税法、会计核算和相关征收管理的变化,并具有一定的实务操作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挑战。

(四)给学生就业带来消极影响

会计和税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些调整,会计专业知识一直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营改增”更是会计专业知识的一次重大变革,对于企业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营业税的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过程都较为简单,“营改增”后,增值税的纳税申报、发票管理方法等各方面都比以前复杂了很多,相关业务如果处理不当,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都开设有相关的实训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的优势。但是,“营改增”的改革幅度巨大,加上教材的更新滞后,使得学生就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与所学内容有着很大的区别,学校注重培养的应用能力打了折扣。在会计招聘本来就强调经验的状况下,企业更倾向于招聘有经验的会计人员,而不愿青睐于应届毕业生,这种状况下,“营改增”给学生的就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营改增”背景下的会计教育对策

(一)改变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式

高职会计教育应该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相应问题的思维和能力。财税改革是在不断推进的,具备相应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企业经济业务纷繁芜杂,能够在课程中体现的只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小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梳理经济业务之间的联系,对其中的一部分业务进行讲解,其它的内容应该引导学生按照其间的联系和相关知识自己分析解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联系的、多角度的思维来认识和理解相关的业务核算过程,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结构体系,系统地掌握会计知识。另外,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组并分别担任财务部门的不同岗位,并模拟设置公司其它部门和税务部门,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凭证和票据的使用要尽可能符合实际,实行全过程仿真实践教学,这样学生可以有效的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增值税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税种,在高职的会计教学过程中,增值税的相关教学内容做了很大的简化。“营改增”后增值税的覆盖范围更广,增值税相关知识的教学显得更为重要。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所采用的教材绝大部分都没有结合“营改增”政策同步更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摆脱对教材的依赖,充分利用网络等资源给学生提供前沿信息。国家相关部门网站的“营改增”后会计核算及纳税申报的应用指南,是最及时可靠的信息,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工具和形式向学生传授教学。除此之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各种网络资源对于知识的更新也非常灵敏及时,比如一些“营改增”的培训课程、讲座、专家解析文章、访谈记录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些教学资源应当及时搜集整理,以各种形式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

(三)专任教师的培训和外聘教师相结合

为了弥补校内教师对于“营改增”相关知识认识的不足,高职院校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会计专业老师参加相关培训,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走出去”是指让老师参加校外的相关培训讲座,“请进来”是指聘请校外专家或来自税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专业教师进行专门培训,让老师无论知识还是能力方面都能有所提升。税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于国家相关政策的理解更为透彻,他们的讲解必然让老师对“营改增”的认识更为深入。另外,学院也可以请企业会计人员作为外聘教师,企业会计人员实务操作能力强,对政策了解及时,由他们来担任外聘教师,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到最新的政策调整和实际工作的各项处理过程的变化。

(四)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除了以“营改增”为代表的财税制度改革,“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联网+”等都对生产方式及教育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高职会计专业教育要适应这一系列变化,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强调既能适应当前社会、个人发展的需要,又能保持全面长久的发展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营改增”虽然使会计的教学内容有了很大变化,给高职的会计专业教育形成一定的冲击,但是在教育过程中紧抓通识能力、通用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共同提升,使学生只要拥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能很快社会的需求,保持竞争优势。

四、小结

“营改增”的税制改革对于推动产业转型优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各方面都有影响,对于高职会计教育确实是挑战。高职会计教育应该积极应对挑战,有效开发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保证教学内容与改革发展同步,在人才培养中密切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啸尘.“营改增”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6.

[2]井亚娟.“营改增”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