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汉语能力测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发言人戴家干:
通过汉语测试,复兴母语文化
戴家干认为,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存在“外语热、母语冷”现象,还有汉语欧化、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文化现象。教育部、国家语委等有关部门早就意识到:亟须在全社会端正语言观念、营造良好的汉语生态环境。
世界各国的研究都表明,母语能力的培养在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感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欧美发达国家都对母语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设置相应考试。我国自上世纪初以来就有母语教育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本世纪初又明确规定语文课程教育目标应包含“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必须强调,汉语不仅是我们的母语,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语言,记录汉语的汉字又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戴家干介绍说,“汉语能力测试”不同于一般的语文知识测查,更强调鉴定参测者的汉语综合应用能力,也就是它在语言文字运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这项测试从低到高设为六个等级:一级为入门级,二级为基础级,三级为普及级,四级为通用级,五级为提高级,六级为专业级。考生不受职业、学历、年龄等限制可自由报考。测试基本全部在计算机上实现,整合各种音频、视频媒体资源,考查母语所必需的文化生活情境。除成绩报告单外,还提供带有诊断功能的综合评价报告,使汉语学习者能够了解自己的汉语水平在特定人群、地域中的位置,同时希望这份综合评价报告可为政府部门及其他各类用人机构在人员录用、晋升等过程中提供参考依据,为相关用人机构了解员工的汉语水平提供参照。
前不久,新浪微博发起投票“汉语能力测试10月开考,你赞成吗?”57%的人表示赞成,39%的人则表示反对。大部分支持者认为,测试可以作为工作学习中评级的统一标准,规范我国现在用语参差不齐的现状。反对者则对其是否能唤起对母语的重视表示怀疑,担心会否成为新一种考试经济。
正方意见:
学好母语传承中华文化,锦上添花
网友“ztq900902”:有必要,中华文化快消失了,各类怪音出场令人堪忧。如此的将来社会风气可能斑驳,定个标准大家有什么质疑的呢?
网友“克拉星空”:当然有必要,君不知现在有些人连最浅显的文言都听不懂,长此以往,我中华泱泱五千年文化何以传承?
网友“刘洋”:我觉得很有必要,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诠释了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语言底蕴,我们在学外语的同时,还须先努力学好它的基本语法呢,如果对于一个外来语言我们都是那样的认真慎重,那为什么对原本属于我们的语言阻隔门外呢?
网友“阻何佳”:很有必要。现在很多高材生都说不好国语,更不要说普通学历的人。因为不考汉语只考英语,所有人都只为考试学英语,而忽略国语,再这样下去,外国人都比中国人自己的汉语好,中国汉字的精粹都渐渐淡忘了,滥用汉字都已经是普遍现象,应该好好改革了。
反方意见:
母语本存在民间,何必画蛇添足
网友“宇文焱迪”:我个人觉得没必要,浪费时间和金钱。原因:1. 国人天天在用汉语,生产生活根本离不开汉语,何来“母语冷”?2. “外语热”就是“外语考试热”而已,没看到谁在国内像用汉语一样用外语!
网友“喻旭东”:我们的母语如今沦落到要靠汉语能力测试这种方式来继承与发扬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难道提升自己的母语只能通过考试来实现,就没有别的方式了吗?
网友“珂珂妈咪”:没必要。不要动不动就复兴汉语。对于全中国人民来说,汉语的作用首先是日常交流,然后是工作语言,再是某些文学艺术者的专业语言。对于大众来说,有谁觉得现在的汉语不能满足日常交流呢?
网友“高海宁”:实在没有必要,汉语本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日常沟通和交流所用的语言,除了哑巴,大家都能基本掌握,至于读写水平虽因人而异,但并没有影响到我们的文化传承吧。况且,等级考试衡量测试出来的等级就一定准确吗?中国的考试本身就存在偶然性和不科学性。
篇2
2001年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这个凝聚我国课程改革人员的心血和劳动的《课程标准》提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以测试应试者“语言交际能力”为重点,两者相一致。
所谓“语言交际能力”,“语言”,是指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定的系统。广义的语言不仅包括书面形式,还包含口语部分,因此这里的“语言”就是指汉语的书面与口语两部分。目前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暂时采用纸笔测试,还没有口语部分,据了解,不久,ZHC将增加听力和口语测试。“交际”,是人与人之间往来接触,这里重在强调语言的实际应用,与通常我们所学的语言知识、概念相对。正如ZHC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语言大学谢小庆教授所说,它是在一定情境中,在一定语言背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是对某个孤立的字、词、句式、语法知识、作品知识和作者的记忆或识记。“能力”指人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它与一个人的思维、积累、修养密切相关,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某一方面素养的表现。
(ZHC)由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国内外专家开发研制,以测试应试者汉语交际能力为主要内容,ZHC主要考查语言交际能力,运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沟通的能力,运用语言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运用语言完成一定工作和学习任务的能力。
基于上述测试内容的要求,ZHC具有以下特点:(1)它考查语言理解能力而不是短期的记忆力,不依赖于任何教材,不需要测试者死记硬背。(2)主要考查“语言”,而不是“文学”和“人文”。它重点考查“语言”本身,考查语言信息的获得与传递、表达,语言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等等。(3)主要考查运用语言“形式”“文从字顺,条理清楚”,而不是“立意构思”。重点在于语言表达的准确、流畅、条理、得体,不是内容方面立意构思的奇特。
目前ZHC采用纸笔卷面测试,分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两部分,共102道题,其中阅读理解50道,书面表达52道,1―100题为客观题,101、102题为主观题,150分钟内完成。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对文字材料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对重点字词的理解,还有就是对阅读速度的考查。书面表达需要考查书写汉字和语句,组句成段的表述习惯,书面表达的一般格式,写作方法与形式的运用。
作为标准化证书考试,ZHC严格进行考试质量控制,分为处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2004年6月13日,我国首次举行“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成绩合格者获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职业汉语水平等级证书”。目前ZHC已覆盖全国25个省区市,46个城市,共建立了100余个考点。参加测试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需要指出的是,鉴于各种社会原因并没有完全实现测试的初衷,由于ZHC不借助行政权力推行,是否在人事决策中参考ZHC的成绩,由使用者自主、自愿地选择。目前要改变这种境况,ZHC还需要通过扩大宣传及提高社会认知来开拓自己的市场。
二、汉语的社会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目前汉语的状况不容乐观。
1.国内外对待汉语及各自母语的态度截然不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我国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学习承载中国几千年文明的汉语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必经之路,因此学习汉语在世界上很受追捧,旨在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加强世界各国对中国了解的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各地。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国发展的历史、优秀的文化传统都寄托在我们的母语――汉语上,但国人过分重视英语的学习,常常忽视了母语的重要性。从幼儿到大学生、研究生,都对英语“穷追不舍”,对汉语冷漠或无视,更有甚者,英语直接跟大学毕业、考研、职称评定相挂钩,这更加重了学习英语的压力。在对待母语的问题上,反观国外,美国正在从国家制度和考试体系等方面着手加强母语的学习。对此我国有必要对母语的现状进行思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网络等各种“潮流”语言的冲击。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我们能及时了解到各方面的最新动态,很多不规范的“潮”词“潮”句迅速走红。像“给力”“萌”“××控”“××体”“神马都是浮云”等,以及以前的“帅呆了”“酷毙了”等词,充斥于我们的生活中,无论在什么场合,正式的还是不正式的,人们习惯性地用这些潮流词句。然而每一种语言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字词句的使用也很讲究,这种不分场合地任意使用“潮”词“潮”句显然违背了语言自身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玷污了语言的纯洁性。
3.生活中汉语“危机四伏”。在生活中一些书信中、街道两旁的广告上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错别字,应用文中经常有格式错误、表达不清、歧义的现象。母语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几十年的教育都不能避免这些错误。而且这种问题不仅仅发生在文化水平低的人身上,一些文字媒体,一些硕士、博士发表的文章中也常可以看到这些错误。汉语“危机四伏”,促使我们不得不对汉语的教育、推广产生怀疑与思考。
4.生活、就业、工作的需要。在使用汉语时,我们常出现错误,我们觉得英语重要,但这不代表就可以不重视汉语,不需要汉语。相反,我们很难离开汉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需要汉语,查看新闻、收集信息需要汉语,阅读、学习不同领域的书和知识需要汉语……有专家将人的能力结构分为3个层次:职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核心技能。所谓“核心技能”就是指各行业、各领域所有人必须具备的核心技能。核心技能是最高层次的能力,它不仅仅决定人员的工作绩效,还决定其日后的发展和终生成就。
5.科学合理的测试缺乏。汉语作为母语,一直以来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测试。我们习惯将一个人在学校的语文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他在社会上语言能力高低的标准。成绩高,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他语言能力强,反之,语言能力就弱。可事实常与此相反,成绩高的,语言能力不一定强;成绩低的,语言能力不见得就弱。显然学校的语文成绩不宜作为判断一个人语言交际能力的参考标准,因为两者有质的不同,学校考试重知识,社会则重语言的运用。
三、大学语文的反思
据调查,72%的人认为国人的语言交际能力不强,与我国语文教育分不开。谢小庆教授指出,我们的语文教育过分强调语文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实际语言交际的训练;过分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完整而忽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语法的分析而忽视了语感的体验;过分强调对少数课文掰开揉碎的“精读”而忽视了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大学,语文教育涉及三个方面:学校,学生,教师。
在学校方面,学校常将大学语文设为选修课或公共课(除中文专业外)。课程的学分、学时数普遍偏少,教学目标不明确,或教学目标明确,但教学实际效果远远落后于教学目标。再者,大学所选用的语文教材相对偏向文学、知识性的一面,很少涉及语言的实际运用等方面的训练。
在学生方面,“汉语还需要专门学吗,不是每天都在讲吗?”“语文课就是橡皮课,上不上,无所谓。”“语文根本就不是课上学到的。”……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大学校园里,很多学生不屑于学习语文,他们更愿意将时间用在专业课和英语的学习上。大学语文课上,有些同学就拿本小说看,视老师如空气,笔记更不会做。如此的态度,使他们的汉语水平很难得到有效提高。进入社会后,与人交流沟通常因说话不畅,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教师方面,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老师多是年轻教师,有些教师不能充分正确地认识到自己所教学科的重要性,盲目地以为学分低,课时少,就应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上课心态也放松了好多。
学校、学生、教师三方面对大学语文的认识与态度上的偏差,使得大学语文教育改革越来越迫切。
四、建议
大学语文的弊端早已成为众矢之的,而关于它的改革也仿佛进入了一个迷宫,虽然各方都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收效甚微。
针对大学语文存在的弊端与不足,很多一线教师、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学者都提出了改革措施与建议,如建议使用开放式的教学,将文学与语言分科教学,提高教师的上课技巧,调整教材内容,多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倡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认为,这些建议确实中肯,也具有针对性,但要真正改变大学语文现状,还要从提高人们对母语――汉语重要性的认识入手。只有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后,才会落实行动。
只认识到重要性还不够,还应认识到改革的方向――语言交际能力。这是由大学独特的特点决定的,因为大学正处于学校与社会的过渡阶段,在这里培养出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对学生以后步入社会,跟形形的人交流沟通,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就是这样一种考试,大学不妨借鉴ZHC的考试模式,改革大学语文的考试,或直接将ZHC引入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汉语交际能力测试的必修课,当然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规定不同的合格等级,或者开设职业汉语之类的选修课,逐步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汉语的热情,将注意力转移到通过学习汉语来提高自身语言素质及能力上来,为将来竞争求职及职场活动储备适当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大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陈宇.职业汉语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年会暨ZHC与大学教改研讨会.
[4]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中心年会.
篇3
本次抽样调查确定考试内容由知识、理解、应用等三部分组成。知识主要测试汉语词汇知识和汉语语法知识必须记忆的知识点掌握情况;理解主要测试运用汉语语言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应用主要测试运用语言知识点和理解能力来表达思想的能力、完成应用文写作的能力。在这份试卷中,知识类试题只占15%,理解与应用各占40%、45%。这份试卷有6道大题:知识点、词汇语法、词形转换、阅读理解、应用写作。知识点、词汇语法、词形转换为为客观记忆性试题,其他各题为主观应用性试题。为了探索出学生汉语学习中的弱点和薄弱环节,我们按各类大题和小题统计数据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做法是把36名应试者按分数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分别计算出难易程度,将前18名较高分的考生与后18名较低分考生进行对比分析,列出各小题得分情况,从而确认其学习质量优点和弱点。结果表明较高分的考生“知识”类试题正确率占93.7%,“理解”类试题正确率占76.63%,“应用”类试题正确率占68.2%;较低分考生“知识”类试题正确率占73.7%;“理解”类试题正确率占68.63%;“应用”类试题正确率占55.2%。因此应该加强汉语“理解”与“应用”方面的教学改革,构建提升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方能提高教育质量。
二、汉语教学测试意义
汉语教学测试是汉语教学重要评价手段,汉语教学测试又影响着语言教学,为语言教学服务。无论测试的性质、规模大小,以及其重要程度如何,都会对教师或学生产生深刻影响。通过测试为学生树立一个目标,同时也给学生施加一种压力,使之努力学习。汉语教学测试可以使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发现学习问题,使今后的学习更有的放矢,取长补短;测试对教师的教学也有明显促进作用,它可以使教师及时地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当然过渡测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易产生应试的现象。它会使课程设置的范围变窄、减少课堂教学的课时量、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应用知识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对一些以多项选择题为主的客观测试批评就更多,如:助长猜题、作弊的风气;为提高考试成绩而忽视真正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学习;教师传授不正确的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策略;考试成了指挥棒,教学围着考试转,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等等。利用测试分析的结果指导汉语教育,指导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充分发挥测试正面作用,最大程度上尽可能避免书面测试的负面影响。
篇4
随着20世纪末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行,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受众范围方面有了较大发展,但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却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在此背景之下,教育部明确指出当前的高校教育应当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换而言之,高等教育重心应当尽快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这在辐射面极广的高校汉语教学方面体现得更为突出。在高校语文教育中,汉语教学担当者不可或缺的责任,它不仅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文明的媒介载体,而且是陶冶道德情操和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增强人们社会沟通能力和培养人们自主创新、独立分析能力的主要手段。汉语教学融合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重大价值与功能无疑对高校汉语言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不管是在人文性教育方面,还是在工具性教育方面,都遇到了很大困扰,从而制约了高校汉语言教学的健康发展,根本无法满足迅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一、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素质的总和。对于高校汉语言教师来说,他们除了从事具体的教学活动之外,还承担着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其他任务,因此其教学能力应当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创新、教学研究等。[1]长久以来,我国高校汉语言教师的教学能力已经在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和提高,不仅推动了汉语文化的传承发展,而且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新形势的发展,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不容乐观,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设计能力不足
教学设计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不仅包括了解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而且包括确立教学思想、选择教学方法、明确教学流程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教师才能在备课环节做到游刃有余,但是相当一部分高校汉语言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有意或无意间简化了程序,只会根据参考用书撰写教案和制作一些PPT课件。撰写教案和制作PPT固然重要,但只是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设计的一小部分,这也说明了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不足。在教学实践中,很多高校汉语言教师在未见到学生之前就早早确定了教学材料和教学目标,这显然是违背教学规律的不负责任行为。实际上,教师应当充分研究教学对象,在明白其语言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期望等情况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进而选取对应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然后才是撰写教案和制作PPT的环节。如果没有对教学对象认真研究,其他的教学设计都是教师一厢情愿式的“空中楼阁”,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高校汉语言教师按照某一教材的参考内容进行“想象式”教学设计,很少或甚至没有对课外资源和隐性课程进行整合开发。
(二)教学活动能力不强
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对整个课堂活动的组织和调控,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我国为数众多的高校汉语言教师在教学活动方面普遍较差,特别是在师生比严重失衡的现阶段体现得格外明显。首先,高校汉语言教师不善于课堂导学。一般来说,开展课堂教学之前进行导学是一个必要环节,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迅速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题”,但是多数教师往往忽视导学的重要性,课堂一开始就直接进入知识讲解,根本没有给学生缓冲过渡的空间,致使学生经常以被动情绪在“云里雾里”结束学习,效果自然不佳。其次,高校汉语言教师的讲授能力不足。课程讲授是高校汉语言教学的核心之一,但在这关键环节,很多教师总是力不从心,不仅难以融入丰富的情感,让课堂就像“完成任务”一样毫无生机,而且讲授内容经常缺乏严密的逻辑性,不能深入浅出地进行文本分析和循循善诱。另外,高校汉语言教师的板书能力有待提高,抒写出体现民族文化的汉字是一种责任,但是现在很多高校汉语言教师在汉字板书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一方面,很多教师,尤其是广大青年汉语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依赖电脑等设备,整堂课连一个汉字都不写,这样就无法通过汉字抒写展现汉语文化的多彩魅力;另一方面,其他教师虽然有板书,但是规范性方面亟需改善,不仅达不到字迹工整、布局合理的要求,而且也达不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要求。
(三)教学创新能力欠缺
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汉语言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既包括思想理念的创新,也包括方法和内容的创新,但在实际教学中高校汉语言教师的创新意识不是很突出,在很多方面都停留在“安于现状”的阶段。首先,他们不能及时汲取当下流行的教学理念,依然在沿袭中学使用多年的教学思想,一味给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其次,他们不善于创新教学内容。虽然大学语文教材会定期更新,但是其内容毕竟是面向大众的,针对性和时代性肯定不够,但是诸多汉语言教师只是按照教学内容按部就班地开展活动,而不会及时把社会当下的鲜活素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另外,他们不善于创新优化教学过程,不仅不能有效优化教学要素、教学结构、教学环节,而且不能根据具体情境的变化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比如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了PPT上课,一旦遇到机器故障或停电等意外情况,他们则顿时不知所措。
(四)教学研究能力薄弱
除了搞好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之外,高校汉语言教师应当在教学研究方面有所建树,但是限于教学任务过重等客观因素以及自身观念等主观因素,不少高校汉语言教师只是满足于课堂教学的任务,很少对教学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就经常造成学时分配不合理、教学内容不成体系、教学方法不当等问题。另外,很少教师主持或参与课程改革方面的科研项目,也很少有人发表过新课程改革方面的学术论文与教改论文,对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评价、教材调整、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等更是缺乏应有的了解与研究。[2]
二、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虽然高校汉语言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创新、教学研究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能够看到问题的根源,转变意识,从上至下、从内至外采取相关对策,就可以有效提升其教学能力。
首先,通过鼓励政策引导高校汉语言教师树立能力持续提升的信念。当前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能力不高而且呈现下滑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强劲的动力支持,因此学校和二级单位要采取一系列鼓励政策来引导教师积极提升教学能力,比如在关乎教师切身利益的评先表优、职称评审等方面突出对教学能力的考查,也可以采取一些富有激励性的教学能力大赛来督促广大教师参与到教学提升活动中。在切实可行激励措施的引导下,教师肯定会踊跃参与,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进而激发教师养成提升教学能力的意识。
其次,通过构建培训机制为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平台。长久以来,我国高校汉语言教师都奔波于逐年有增无减的课堂教学中,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培训提高,而且也没有对应的培训机会,当然也没有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外出培训。考虑到培训工作的常态化发展,我们应当主要采取校本培训,即由学校统一组织培训,采取岗前培训和在职提高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而且可以在保障课堂教学正常开展的情况下惠及更多教师。[3]从内容上看,既要让广大教师了解最新的教学理论,而且要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其明白其可操作性,进而把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为了保障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应当成立专门的培训组织机构,为教师培训提供科学规范的计划和指导。
第三,构建立体化的评价机制督促高校汉语言教师进行教学能力提高。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单单依靠奖励和培训还是不够的,必须采用一些压力性措施。首先,学校要成立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机制,不仅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进行督导管理,还要对其参加培训的效果进行定期核查。其次,二级单位也要组建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团队,通过观摩课和集中研讨的形式对相关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指导,特别是要组织一些富有教学经验和高超教学能力的教师为其他教师进行示范性教学,从而引领教师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另外,积极推行学生参与的“优胜劣汰”机制,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中,同时让学生自由选择主讲教师。对教学能力得不到学生认可的教师,部门可以与其进行沟通,使其改进教学策略,或者使其转岗,这样就会大大提升教师钻研教学业务的积极性。
最后,高校汉语言教师自身要转变观念,树立提升教学能力的主动意识。不管是激励政策,还是培训机制,抑或是评价制度,这些都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外在因素,而要实现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能力的恒久提高,教师自身必须树立提高教学能力的意识,把提升教学能力当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参加学校和部门组织的培训之外,还要竭尽所能地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观摩课、参加学术研讨等活动来提升业务素质,特别是要重视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全能型的高校汉语言教师。语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汉语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日趋凸显,与此同时,国内各部门也为推进汉语在国内、国际的快速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并形成了诸多汉语类测试项目,在测试对象、测试内容、测试形式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整理和分析汉语类测试项目,并在比较分析现有的汉语类测试项目的基础上,构建针对民航飞行学员汉语水平测试与评价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一、国内汉语类测试项目的现状
目前,国内汉语类测试项目种类驳杂,大体可分为校内汉语测试(如某校汉语期末考试,语文高考等)和社会汉语测试(如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测试HSK),具体内容详述如下:
1.校内汉语水平测试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开设的《现代汉语基础》为例,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中飞院英语、空乘、空保、安检等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涉及语音、汉字、词汇、语法、修辞等,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改错题、操作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和写作题。可以看出,《现代汉语基础》课程的教学对象较为局限,并没有覆盖到飞行大学生的教学中,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读写、轻听说,重书面、轻口语。
此外,涉及语文高考、《大学语文》考试等校内汉语考试的研究较多,且考试的模式较为相似。
2.社会汉语测试
从测试对象上来看,社会汉语测试可分为面向母语非汉语人群的测试项目和面向母语为汉语人群的测试项目。
1)面向母语非汉语人群的汉语测试项目
现阶段,针对母语非汉语人群的汉语测试项目有汉语水平考试(HSK)、国家汉语口语水平测试(HKC)、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中小学生汉语考试(YCT)、商务汉语考试(BCT)、实用中国语水平认定考试(C.TEST)等等,具体测试类型分析如下(表1):
3.国内汉语类测试项目的比较与分析
根据国内校内汉语测试和社会汉语测试两方面分析总结可知,目前,国内汉语类测试项目种类繁多,且呈现测试内容缺乏针对性,测试标准缺乏科学性等倾向。
从测试种类上来看,国内汉语类测试就分为校内测试和社会测试两大类,而社会测试的主办方又有政府专职机构(如: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等)、职业培训导向机构(如: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测试对象有母语非汉语人群和母语为汉语人群;测试方式有口试、笔试及口试加笔试。
《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和地面教员合格审定规则》第四次修订版本中明确,飞行驾驶员执照持有人需通过民航局组织或认可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在目前国内汉语类测试项目繁杂的情况下,如何界定“民航局认可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成为需要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就国内现有汉语类测试项目而言,各有可取之处,但测试内容并不针对于民航飞行员的工作实际,因此,针对每年2000-3000名准民航飞行员,构建由民航局主办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项目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针对民航飞行员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项目的构建
1.构建测试项目的目标
“在过往的相关规定中,并没有对飞行员的无线电通话水平做出明确要求。”一位民航业内人士称,能够正常听说读写,即是对飞行员语言方面的要求。“现在持有飞行执照的飞行员,被默认为其拥有汉语语言六级水平。”他认为,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通过汉语四级考试并不困难。
但也有空中交通管制员透露,一些口音浓重的飞行员在与地面进行无线电通话时,确实会增加沟通的时间,甚至造成误解。“由数字组成的航班呼号,或是航班飞行高度,如果机组不能用普通话报出,就可能被管制员理解错误。”他说,那些讲“川普”、“闽普”等地语言的机组往往最令管制员头疼。
保证飞行安全,顺畅的陆空对话必不可少,确保顺畅的陆空对话,标准的普通话发音是基础和前提,然而,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并不是确保陆空对话的全部,确保顺畅的陆空对话,还应包括飞行员良好的汉语语言表达能力,对行业词汇、工作语境的理解和掌握等。
因此,针对民航飞行员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项目,应是对飞行学员的汉语语言能力的综合考察,包括听、说、读、写,其中以听、说为基础,读、写为辅,贴近飞行员工作语境,旨在全方位提高飞行员汉语语言沟通、交际能力,确保陆空对话,实现飞行安全。
2.构建测试项目的原则
1)测试、教学、学习三位一体的原则
在构建针对民航飞行学员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体系的同时,要兼顾教学(培训)体系、学习体系的构建,以测促学、促教。在前期调研发现,民航飞行学员在大学期间没有接受过完备的汉语语言教学,没有认识到汉语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机会不多。而针对民航飞行学员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体系的构建,为教学(培训)体系、学习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方向。
2)听、说为主,读、写为辅
汉语语言综合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针对民航飞行学员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项目应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以满足飞行员飞行工作中陆空对话的实际需要。
3)立足民航,服务民航
确保陆空对话,确保飞行安全,是针对民航飞行学员进行汉语四级测试的最初目的,也是构建针对民航飞行学员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体系的首要目标,因此,测试内容应立足民航,涵盖陆空对话中常用的民航行业词汇和工作语境,真正做到来源于民航,服务于民航。
综上所述,构建针对民航飞行员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项目任重而道远,应当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着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民航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夯实汉语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军海.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与分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2]Bernard Spolsky.Measured Word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中国语文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指引(小一至中三)[Z].edb.gov.hk,2002.
篇6
2.学生对职业汉语重视不够。学校和学生对对外汉语和英语的学习都比较重视。学生认为拿到英语等级证书和对外汉语资格证更实用,更重要,学不学或学好学不好职业汉语都无关紧要。
职业汉语开设时间普遍少于汉语基础课,而且在学生三、四年级的课程设置中,多数学生认为职业汉语是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从思想上不够重视。
同时学生面临毕业、择业,根本无暇顾及职业汉语知识的学习。因此学习职业汉语的劲头下降,学习动力不足,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进而影响到教师授课情绪,久而久之,形成了职业汉语教学的恶性循环。
3.缺少既懂汉语知识又懂汉语应用技能的教师队伍。职业汉语教学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汉语知识,又要懂得运用汉语的实践职业技能,如商务知识、管理技能、文秘助理知识等等,并且了解职业汉语考试的流程和考核内容(一项考核职业汉语学习者的水平测试)。再有,出版社出版的职业汉语教材良莠不齐,要么过于简单,体现不出汉语的职业实践特征,要么专业性太强,超出学生地接受能力。
再者,大多数职业汉语教材依然沿用传统的“课文-词汇-注释-练习-语法-阅读材料”这一应试模式,因此现行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学生学习职业汉语的积极性。
二、提高职业汉语教学水平的几点思考
要摆脱目前职业汉语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应该针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从思想认识、师资力量、教材改革三个方面着手加以解决,做到“教学、教师、教材”三管齐下。
1.从思想上提高对职业英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职业汉语是高等教育汉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汉语应用能力,是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所以,教学管理部门一定要从思想上提高对职业汉语教学的重要认识,加强对该部分教学的管理,规范课程设置,严格考查,及时研究和解决职业汉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还应加强对学生地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要用发展和长远的眼光看待职业汉语的学习,而职业汉语学习的目的也不仅仅是通过职业汉语能力测试,要使学生相信,他们所学的这部分知识的适用性,即在将来的工作中一定有用。
2.灵活培养合格的职业汉语教师。由于目前没有针对培养职业汉语师资力量的师范院校而且专业有限,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职业汉语教学还得依赖于学校内部的师资力量。一种办法是部分专业课教师向职业汉语教师转化,另一种方法是汉语教师向职业汉语教师转化。而如何解决专业教师汉语实践能力差,汉语教师专业弱实践水平也低这一问题就成了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首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统筹规划,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对职业汉语教师的培养。最理想的办法就是选派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课教师,到国内知名院校进修汉语实践课程,深入了解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的内容,或选派基础汉语课教师到知名院校进修专业课程,以弥补各自的不足。
其次,在职业汉语专业师资紧张的情况下,也可在学校内部进行培养,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情况下,安排专业课教师和基础汉语教师互相听课,引导教师相互学习对方的专业知识,以弥补各自知识的不足,双方在教学过程中讨论、研究、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弥补汉语知识的不足,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依靠自身能力,尽快转化为合格的职业汉语教师。
第三,安排专业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事业进行培训,通过合作研发、指导学生实习等多种形式,强化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信通过精心组织安排和灵活多样的培养形式,一定会逐步建立一支专业知识和汉语能力过硬的相对稳定的职业汉语教师队伍。
3.合理选用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教材选择要注重适用性及难易度,教材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选择实用的教材是搞好职业汉语教学的前提。要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前提。鼓励各学校有经验的专业汉语教师,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以及周课时数编写教材。
与普通汉语相比,职业汉语显得单调、枯燥无味,只有把职业汉语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地学习热情。职业汉语教学要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实训活动,切实培养学生地实际应用能力。
比如,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了各种计算机业务词汇及服务用语之后,可以进行计算机情景汉语的实训,如计算机软件的命名与介绍、软件的营销谈判,也可以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实际的操作工作。只有把职业汉语教学内容与学生地专业知识紧密结合,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汉语的应用能力。
4.加强对职业汉语和对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的宣传。要特别加深学校、社会、企业对职业汉语的了解,增加认同感,促进高校职业汉语教学适应社会的改革。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学、教师、教材三管齐下,形成立体的三位一体,才能扭转目前大学职业汉语教学的局面,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英语应用能力,才能为高等院校迎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小庆.细说ZHC,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大纲\[J\].法律出版社,2011,30.
篇7
一、日语能力测试与日语专业考试
目前国内较高的日语能力测试主要是日语能力测试N1和日语专业八级。日语能力测试N1是日本在全世界范围内测定日语学习者日语学习水平最高级别的考试。日语专业八级考试是中国国内测定日语水平最高级别的考试。
1.日语能力测试N1
日语能力测试是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及日本国际教育协会于1984年建立的一套较为完整的考试评价体系。并于同年开始在有关国家和地区实施。到2013年,世界上共有64个国家、地区和日本的44个都道府县举办此项考试。
考试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共四个级别,2010年起,由原来的四个等级改为N1、N2、N3、N4、N5五个等级,本研究参照的是《日语能力测试出题基准(改订版)》。日语能力测试N1要求掌握较高级语法(3000左右)、词汇(10000左右),除掌握社会生活中必须日语外,还需具备在日本大学进行科学研究的综合日语能力。每个级别的考试又分为语言知识、阅读和听力三部分。所有试题均为选择题。各级得分总分为180分:N1-N3各科为60分,N4-N5分别为120分和60分。日语能力测试是日本在全世界范围内测定日语学习者日语学习水平的最高级别的考试。
2.日语专业八级考试
在2002年以前我面向高等院校日语专业的国家级日语水平统一考试。都是以日语能力测试的形式代行的。近年来国家教育部结合我国日语教育的现状及时调整了日语教育的方针,制定了《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和《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大纲》明确规定了高等院校日语专业的教学任务和目的,强调了“听、说、读、写、译”五大要素的均衡发展以及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社会文化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所以从2002年开始,每年6月举行日语专业四级考试,2003年3月开始每年举行日语专业八级考试。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共设定200分的试题,客观试题120分,占60%,主观试题80分,占40%。在综合试题当中包括文字词汇、语法、阅读理解、日本古典文学等,是对学生综合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检验。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规定,考试范围包括文字词汇5500个,另外惯用语230个,谚语330个。日语专业八级考试是中国国内测定日语水平的最高级别的考试。
3.考试目的与测试对象
日语能力测试Nl。其考试对象主要是日本国内和海外母语为非日语的日语学习者。近年来,日语能力测试的报考人员涉及多方面。报考目的除了测试日语能力之外,还运用于企业就职、加薪、晋升和资格认定等方面。
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的考试目的是检查《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教学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大纲所规定的八级水平所要达到的综合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以促进大纲的贯彻执行,并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的考试对象主要为中国国内高校日语专业的日语在校学习者。
通过以上日语能力测试。与日语专业的考试目的和考试对象的对比能够发现。日语能力测试N1侧重于制定一个世界范围内承认的日语能力标准。而日语专业八级考试则侧重于检查中国国内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也就是检查学生的日语学习效果。由于考试的目的不同从而考试对象也产生了很大的区别。日语能力测试N1考查的对象是日本国内以及海外不以日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即以各种目的学习日语。并希望通过日语能力测试认可自己的日语水平的日语学习者。而日语专业八级考试考查的则是国内以日语为专业的日语学习者的日语水平。
二、文字词汇部分的比较研究
由于日语能力测试N1和日语专业八级考试中文字词汇部分所占比重较大,占据了较重要的地位,下面笔者将从文字词汇部分的考试范围、考试形式和内容、出题方式等几方面对日语能力测试N1与日语专业八级考试进行比较研究,用以找到其异同点。
1.考试范围的比较研究
通过表1的比较可以看出日语能力测试N1与日语专业八级的考试范围有相当大的区别。文字词汇部分当中,日语能力测试Nl较强调汉字的掌握数量。需要达到3000字左右,而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的汉字量仅需1600字左右。由此可见。日语能力测试N1当中文字词汇方面的测试占据比重相当大,对处于汉语圈文化中心的广大中国考生有偏易之嫌,不利于衡量我国日语学习者的真实日语学习水平。而日语专业八级考试范围更适应汉语圈学习者的情况。削弱汉字的比重,加强常用语、惯用语以及谚语的考察,能够更为全面准确地衡量我国大学生日语的学习状况和水平.能够较为如实地反映我国高校日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日语能力测试N1与日语专业八级不仅在出题范围上有着显著的区别,在考试内容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2.考试形式和内容的比较研究
由于日语能力测试N1与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的考试目的与考试对象均有显著的区别。并且在出题范围上也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因此日语能力测试N1与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具有明显的差异。下面分别就日语能力测试N1和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的考试形式和内容作出比较,通过图表的形式进行列举。
在改革后的日语能力测试N1的语言知识考试部分.第一题为选择日语汉字读音,共6题;第二题为文脉规则,考查词义或写法相近的词的用法区别,共7题:第三题为替换词语,即考查近义词的替换,共6题;总分为19分,占到语言知识部分总分的32%。
从最新出版的《日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修订版)来看,日语专业八级考试文字部分总共10题,共10分。
该部分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类:
A.音读词的汉字语法
B.读法较为特殊的音读词的汉字写法
c.音读词语的读法
D.训读词语的读法
E.[重箱i](前音后训)或[溻桶i](前训后音)词的读法
F.训读词的汉字写法
G.四字俗语的汉字写法
H.四字俗语的读法
通过表2和表3两个表格对比分析。日语能力测试N1的文字词汇考试部分。主要侧重日语汉字单词的读音考查和词义的辨析。而日语专业八级考试则相对减弱了此部分的比重。日语单词的读音考查部分也就有针对性地选择。对于中国日语学习者来说。要注重相对特殊音读和训读单词,以及四字俗语的读法和写法。
3.出题方式的比较研究
由于日语能力测试N1与日语专业八级的考试目的、考试对象、考试范围等方面的不同,使得日语能力测试N1的出题方式与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的出题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笔者将以2013年7月日语能力测试N1的文字词汇试题和2013年日语专业八级考试试题为例,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在2013年的日语能力测试N1考试中,第一题是给日语汉字标注读音的选择题,原题如下(见图1):
日语能力测试N1考试语言知识部分第一题所考的六个单词分别为[愚加]、[巧妙]、[憩]、[需要]、[缓和]、[跻地],且多数为音读单词。
而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的第一题共十问。原题(见图2):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日语能力测试Nl的单词多数倾向于音读单词的考查。而日语专业八级考查的单词多数为训读或特殊读法的单词。而且也不仅仅是给汉字标假名,也有给假名标汉字的试题。因此,日语专业八级考试恰当地考虑到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母语迁移因素,能够更好地考查出我国日语学习者的日语掌握情况。
其次,日语能力测试N1的第三题与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第二道题前几问的出题形式基本一致,即为需找出词语相近的表达方式或词语解释。例如(见图3):
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第三道题的后半部分更侧重于考查俗语或惯用型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见图4):
日语能力测试N1的第二题和第四题侧重考查的是相近读音、意义词汇的用法及区别,例如(见图5):
篇8
1.日本语能力测试的沿革
日语能力测试自1984年实施开始至2000年,共201021人次报名参加考试。在中国,随着,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和联系日益密切。为了促进中日各方面交流的发展,我国也在1984年开始承办日本语能力测试。就世界范围来看,每年度的参考人数也从1984年的7000人增加到2008年的56万人。可见,日本语能力测试已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日语考试。20多年的考试结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也反映出旧的日本语能力测试存在的不足,因此,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和日本国际教育支援协会于2005年成立了“日本能力改善にする会”,并决定在2010年实施新的日本语能力测试。
2.新旧日本语能力测试的异同
日本语能力测试以日语不是母语的人为考试对象。
2.1旧的日本语能力测试
旧的日本语能力测试分为一、二、三、四共四个等级。其题型与分值分布可归纳为下表。
一级要求应试者学习日语时间在900个小时左右,掌握日语的高级语法、2000字左右的汉字、10000个左右的词汇,能满足社会交往、大学学习及基础研究的需要。
二级要求应试者学习日语时间在600个小时左右,学完中级日语课程,掌握较高级语法、1000字左右的汉字、6000个左右的词汇,具有一般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级要求应试者学习日语时间在300个小时左右,学完初级日语课程,掌握基本语法、300字左右的汉字、1500个左右的词汇,具有一般会话及读写简单文章的能力。
四级要求应试者学习日语时间150个小时左右,学完初级日语课程的前半部分,掌握初级语法、100字左右的汉字、800个左右的词汇,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及读写浅易短小的文章。
可见,改革前的日本语能力测试,对汉字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考生对汉字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了考试能否合格。而对于中国考生来说,因为日语汉字有一部分汉字与汉语中的汉字意义相同或者部分意思相同,所以相对于其他无汉字国家的考生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优势。虽然有意思与汉语完全不同的汉字,但因为字形与汉字相同或相似,中国考生在记忆汉字的写法上也比非汉字国家的考生相对容易。当然,不否认因此造成的混淆。在这一点上,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也必须更加注意。
2.2改革后的日本语能力测试
改革后的日本语能力测试,不仅从原来的每年一次变为每年两次,即增加7月份一次考试,在考试的等级和内容上也进行了相当大的改动。与原来划分的一、二、三、四个等级不同,新的日本语能力测试分为N1、N2、N3、N4、N5等级,在分值、内容、要求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改革后的日本与能力测试的N1、N2、N3各由三个部分组成,以及语言知识、阅读、听力,其中语言知识包含了文字、词汇、语法三方面的内容。在N1、N2、N3这三个等级中,三部分各占60分。N4、N5也由语言知识、阅读、听力三个部分组成。但与N1、N2、N3这三个等级不同的是,前两部分,即语言知识和阅读共120分,听力60分。可见,在新的日本语能力测试中,不管前两部分的分值如何分布,听力都占三分之一,60分。也就是说,在新的日本语能力测试中,听力的分值比例提高了。可将这一变化归纳为下表。
从时间分布上来看,新的日本语能力测试中,听力所占比例有所增加,尤其是N1,占了三分之一多。
而且,改革后的日本语能力测试与旧的日本语能力测试有一点显著的不同就是将划定各个部分的合格分数线。即根据当年的考试结果,给语言知识、阅读、听力分别划定一个最低分数线,只有当三个部分的分数都达到这个最低值才能合格。同时,采取“得点等化”的方法,即根据当年试卷的难易程度,对考生的成绩作适当的调整,这样就避免了因为试题难以程度不一样而造成的各年分数相差太多的情况。
另外,改革后的试题尤其是听力材料,将更多地采用生活中的日语,更加口语化。这种变化对生活在日本的外国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对国内的考生来说,无疑增加了考试难度。
3.应对改革后的新日本语能力测试的几点思考
日本语能力测试作为最具权威性的日本语考试之一,不仅能测试日语能力,而且与考生的就职晋升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它的改革势必对我们的日语教学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而我国作为汉字的发源地,我国考生在学习日语汉字这一点上不能不说有一定的优势。而且在旧的日本语能力测试中,语法及阅读部分所占分值达到了50%,这对使用汉字的中国考生来说无疑是很有利的。但是,面临新的日本语能力测试,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3.1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
改革后的新的日本语能力测试的N1、N2、N3阅读部分有7个大题,包括文章文法、小短文内容理解(200字左右)、中长文章内容理解(500字左右)和长文章内容理解(1000字左右)、统合理解(600字左右)、观点理解(1000字左右)和信息检索(700字左右)。可见,阅读量很大,但是时间却不是很充足。所以,为了应对新的日本语能力测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而且,我在日本听新日本语能力测试说明会的时候,讲课的老师提到,旧的日本语能力测试中因为汉字使很多生活在日本日语已具相当高的水平的外国人不能通过考试,所以新的考试在汉字这一块要求不再像以前,而是更多地采用假名来表示。这对于中国考生来说不能不说有点遗憾。很多中国考生可能因为汉字的关系,对采用表记的单词并不惧怕,因为看见汉字,对单词或者句子文章的理解就有所帮助,但是一旦改为用假名表记,可能就无法理解了。因此,以后必须要求学生在掌握单词的时候更牢固地掌握该单词的读法,即采用假名时的读法。
3.2加大口语能力培养的力度
这里所说的口语,并不单单指学生“说”的能力,更主要的是指日本人生活中使用的口语化的日语。因为新的日本语能力测试的听力材料有口语化的倾向,这可能是因为很多日语口语水平已经相当高的考生,尤其是在日本的考生――主要指在日本的外国人,因为旧的日本语能力考试的关系,无法通过。听力的改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这个改革将促进口语教学,使学生能真正地学以致用,能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日语去交流、去沟通并解决问题。但目前我们的日语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平时注重的是书面语及敬体的教授,学生一旦进入现实的社会生活,听到完全口语化的日语的时候,就会不知所云。听力原本就是日本语能力测试中得分极低的部分,改革之后,不能只是延续以前的方式,必须将生活的日语引入课堂,使学生掌握“活”的日语。同时,可以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增加听力教学的课时。据调查,全国日语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中听力大都是每周2课时,这不能不说是对听力训练的重视不够。为了应对新的日本语能力测试,增加听力课时,也是很必要的。
我在这里只是将新旧日本语能力测试在这里作了比较,并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并不是说仅仅为了应付新的日本语能力测试就要去改变我们现在所采用的一些方法。但是新的日本语能力测试的改革不能不说是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正确的改革,而且,日本语能力测试作为最具权威性的日本语考试,一直被我们所重视。而如何更好地应对这门考试,以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日语教学,需要日语界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
篇9
GMAT考试,每月3日开始的所有工作日,每位考生每月可参加一次考试
美国法律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LSAT),每年2、6、10、12月
注册会计师,2月底可向各地注册会计师协会咨询考试时间等信息(省略.cn)
3月
14日,职业汉语能力测试
20~21日,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第一次考试(省略.cn)
28日,托业考试(TOEIC),北京、上海、南京、天津( 省略)
4月
3日,营销师(推销员)5~2级
秘书 5~2级
项目管理师4、3级
电子商务师4、3级
4日,物业管理人员4~2级
公关员5~3级
11日,职称外语
23~25日,注册工程师(投资)首次全国统考
5月
15日,剑桥商务英语(BEC)高级考试
15~16日,餐饮业的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考试
15~16日,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
10~14日,英国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商务管理证书;
11~13日,旅游管理证书(省略)
15日,TOEFL考试(上半年)
22日,BEC中级
29日,保险经纪人基本资格考试
29~30日,会计专业职称考试
30日,二、三级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试点考试
月底,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CIPS注册采购与供应经理认证
6月
5日,营销师(推销员)5~2级
秘书 5~2级
项目管理师4、3级
电子商务师4、3级
电子商务师4、3级
BEC中级
6日,物业管理人员4~2级
公关员5~3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4、3、2级
心理咨询师3、2级
企业信息管理师3、2级
职业指导人员 4~1级
第二周,ACCA考试(第二次考试是12月第二周)
12日,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GRE笔试
13日,职业汉语能力测试
12~15日,注册建筑师
12~13日,监理工程师
13日,质量专业职称考试
25~27日,注册税务师
26~27日,土地登记人
26日,保险公估人基本资格考试
27日,托业考试,北京,上海,广州
26~27日,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
26~29日,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
海关报关员考试,具体时间待定
9月
5日,职业汉语能力测试
11日,营销师(推销员)5~2级
秘书 5~2级
项目管理师4、3级
电子商务师4、3级
12日 物业管理人员4~2级
公关员5~3级
职业汉语能力测试
10~12日,注册资产评估师
价格鉴证师
11~12日,国际商务人员
注册安全工程师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
25~26日,勘察设计行业注册土木工程师、化工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公用设备工程师、结构工程师考试
精算师考试,具体考试时间可在3月份向各考点查询
10月
专利人资格考试,每两年进行一次。往年一般在10月份举行,今年考试时间可能会有调整。
司法考试,预计10月举行
10日,审计专业职称考试
11~15日,英国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商务管理证书
11~14日,旅游管理证书
16~17日,计算机软件
注册城市规划师
造价工程师
执业药师
房地产经纪人
房地产估价师
企业法律顾问
矿业权评估师
17日,出版、统计专业职称考试
24日,托业考试,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天津、西安、大连、成都、青岛、武汉
30日,保险经纪人基本资格考试
11月
6日,营销师(推销员)1级
秘书 5~2级
项目管理师4~2级
电子商务师4、3级
7日,物业管理人员4~2级
公关员5~3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4、3、2级
心理咨询师3、2级
企业信息管理师
职业指导人员 4~1级
经济专业职称考试。
20~21日,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
餐饮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考试
27日,BEC高级
月底,CIPS注册采购与供应经理认证
12月
4日,保险公估人基本资格考试
BEC初级
11日,BEC中级
12日,职业汉语能力测试
19日,托业考试,北京、上海、广州、 沈阳、 厦门、深圳
最新消息
速记从业资格考试,劳动社会保障部已经批准了《速录师职业标准》,培训教材大纲有望于2004年11月正式出版,从业资格考试也正在准备中。
篇10
为全面考察民航飞行大学生汉语语言综合水平,本项目以中飞院飞行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在衡量飞行大学生实际汉语语言水平的同时,客观地考察学生在掌握汉语语言知识与技能上存在的问题。调查问卷共计1000份,有效问卷962份,有效率96.2%;参加汉语语言水平测试共计100人,其中13级(大学二年级)50人,14级(大学一年级)50人,测试内容以2014年普通话水平测试(PSC)为参考,兼顾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汉语语言综合水平能力考察。
一、现阶段民航大学生汉语语言水平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共七项,分别针对学生参加普通话考试情况及个人汉语语言水平情况等进行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一)参加过普通话考试的民航大学生比例较低,调查结果如下。
备注:1.A.一次B.两次C.三次D.三次以上E.没参加过
2.A.一级甲等B.一级乙等C.二级甲等D.二级乙等E.二级乙等以下F.未通过
(二)普遍不了解汉语语言水平测试,且认为目前的汉语语言水平测试不适合。调查结果如下:
备注:3.A.适合B.不适合4.A.是B.不是
(三)少部分人没有地方口音且汉语表达能力较好,生活中一直用普通话交流。调查结果如下:
备注:5.A.很重?摇B.较重?摇C.一般?摇D.没口音?摇6.A.一直?摇B.经常?摇C.偶尔?摇D.从不?摇7.A.很好?摇B.一般?摇C.较差?摇D.特别差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
1.92%的学生未参加过普通话考试,6%的学生参加三次以上才通过普通话考试;
2.85%的学生认为目前汉语水平测试(如普通话水平测试)不适合民航飞行大学生;88%的学生认为“汉语水平测试”就是“普通话测试”;
3.仅25%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地方口音,40%的学生一直说普通话,3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很好。
二、民航飞行大学生汉语语言水平测试成绩分析
试题以2014年普通话水平测试为参考,根据实际情况稍加变动。分为听力理解、汉字注音、朗读及口语表达三部分。
(一)听力理解
分三大部分,共15题,时间为25分钟。第一部分内容为一人说一句话,第二人完整复述,共5题。第二部分是两人进行简短的对话,第三人简单地复述,共5题。第三部分是一段简要的对话,每段话之后,提出5个问题,要求考生每听完一个题,在20秒内选择一项最恰当的答案。这项主要测试学生的听力水平,语速是每分钟170~220字。考试结果如下:
测试结果表明,13级和14级的听力及格率都很低,前者为54%,后者为50%;50分以下的,前者占6%,后者占12%。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学生听力差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从未参加过类似考试,一进考场容易紧张,无法进入状态,影响正常发挥;
2.从未受过良好的、系统性的听力训练及测试,听力能力较差;
3.我校位于方言较重的四川,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汉字注音
以2014年普通话水平测试为基础,从中选取32个字进行注音,考试结果如下:
测试结果表明:能准确注音的13级仅有8%,14级仅有6%,学生的语音识别能力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三)朗读及口语表达
朗读及口语表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短文朗读,内容选取2014年普通话水平测试材料,短文共400个音节,共30分,限时4分钟。第二部分为命题说话,任选一个题目进行简述,限时3分钟。考试结果如下:
测试结果表明:能用普通话进行熟练朗读及沟通的学生13级、14级分别仅有28%,大多数学生的汉语水平能力仍旧不足,需要提高。
三、意见及建议
测试中我们依赖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并非汉语语言水平测试,但因现阶段并没有针对民航飞行大学生的汉语语言水平测试系统,所以参考普通话测试内容及方式,同时兼顾听、说、读、写,全面考察飞行大学生的汉语语言水平。从以上测试及调查可以看出,目前,民航飞行大学生还不了解汉语语言水平测试,绝大多数从未参加过普通话考试,平时汉语学习接触范围小,途径少,汉语语言水平较弱。
综上所述,建立全方位民航飞行大学生汉语语言水平测评项目及相关学习系统是很有必要的。应当整合借鉴已有汉语语言水平测试成果,同时根据民航业的特殊性、职业性,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做好民航飞行大学生汉语语言水平测评研究和实践,提高民航飞行大学生汉语语言能力,保证民航飞行大学生汉语四级通过率,确保陆空通话顺畅,确保飞行安全、民航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S].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篇11
进入高年级阶段,记单词仍然是日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这时记单词应该能够掌握技巧,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增大词汇量的同时,又不感到记忆单词的枯燥。要达到这个效果,首先要反复强调日语词汇构成的特点,即“汉语”、“ 和语”、“外来语”和“混种语”。特别是在记忆“汉语”词汇和“外来语”词汇时,技巧尤为重要。“汉语”词汇由汉字构成,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正因为这个特点,汉字具有很强的造词能力。在日语中,汉字读音有“音读”和“训读”。“汉语”词汇的单词发音多以音读为主。掌握了音读规则,记单词就会变得轻松简单。而我们学生所忽视的能力,正是不擅长利用已有的词汇基础举一反三,拓宽自己的词汇量。其次,是“外来语”词汇。日语中存在大量“外来语”词汇,翻开任何一本外来语词典,会发现来自英语的占绝大多数。因此,如果学生拥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记忆“外来语”单词,推测未知的“外来语”单词将会非常简单。
其三,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进入高年级阶段后,大学生活已经过半,不少学生已经开始为自己毕业后的前途作出规划,不得不作出升学或就业的选择。选择升学,自然需要较强的应试能力。但是,即使选择就业,也应该重视应试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国存在若干有关日语的考试。例如,“日本语能力测试”、“实用日本语鉴定考试”、“商务日语能力考试” 、“全国日语翻译资格考试”和教育部举办的日语专业四、八级考试。针对不同的学生,就应该相应地因材施教。
对于选择升学的学生,应该着重加强其对日语基础能力的掌握和突出今后研究方向的学习,应要求学生积极准备“日本语能力测试”和日语专四、专八考试的同时,鼓励深入研究其感兴趣的某一方向,例如日本文学、日本文化、日本语言学、翻译学,并鼓励学生多阅读学术论文,为今后的学术研究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选择就业的学生,应该注重加强其日语的应用能力。对此类学生,过于复杂的语法讲解应该减少,日语的口语表达、书写能力、对日本人社交文化的了解应该占据主要部分。那么,就应使学生在准备“实用日本语鉴定考试”等突出应用为主的考试上多花时间,多下功夫。因为选择就业的学生今后将在社会上打拼,日语将作为一种工具,需要的是多方面的能力,所以还应该鼓励学生在精通日语的同时,再精通其感兴趣的第二专业。
篇12
小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旨在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得到掌握、巩固和有效提高。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一贯过于注重读与写两种能力,而忽视了听说能力,造就了一大批英语“聋子”和“哑巴”,严重违背了英语教学的发展意图与方向。随着英语教学的普及化和受教育年龄的提前,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小学英语教学大纲》中“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的教学理念,则更为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
一、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现状及问题
1.学习环境。语言学习的目的最终必然归结于应用,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又必然作用于一定的环境中。因此,语言学习离不开环境因素,甚至环境直接决定着语言学习的最终效果。
2.学习内容。无论是大中小学,还是教学内容、考试内容,英语听说能力在教学时间、精力以及考试内容等方面的比重均远小于英语的读写能力,这既是传统应试教育过于注重书面能力恶果的延续,又是对英语听说能力培养重视和投入不足所造成的。
3.教学方式。由于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侧重点在词汇、句型、语法等方面的学习,对学生口语以及听力方面的练习时间较少,所以教学方式方法比较简单,主要以机械式的重复训练为主,且如听录音等对于听力训练极其重要的练习都作为回家作业,主要依托学生的学习自觉度和家长的严格程度而安排,缺乏有效的引导、指导和监督,对于听说方面的能力培养副作用较多。
二、有效培养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途径
1.营造听说环境,渲染教学氛围
(1)例如:在教数字时,可以和学生玩“听数字兑奖”的游戏,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又能把简单枯燥的数字变得生动、有趣、丰富;还可以让学生“快速报数”来复习,在玩中说,刺激他们的积极性。在教日期时,可以利用chant,游戏、唱歌的形式进入课堂,并用值日报告的形式来创设英语氛围,让每天的值日生轮流用英语报告每天的日期、天气、出勤等,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在节奏和意念中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家校协作,融入生活。家庭是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最重要也是最天然的场所,需要家长配合利用好这个平台,帮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加强对英语听说能力的运用与练习。(3)注重关联,双向提升。当汉语与英语学习互为羁绊的同时,如果运用合理,也能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如在学习音标发音的时候,就可以充分结合汉语中的拼音知识、技巧,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而且通过知识的融合与贯通,可以节约学习时间,短时间内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在英语听说能力教学方面,也会运用到汉语,如需要汉语就一些用法、技巧作解释等,毕竟在小学阶段,学生掌握的英语知识有限,完全用英语教学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适当运用,会成为学习英语的中介和桥梁,应当合理利用它的正能量,有效避免汉语负环境因素对英语听说能力教学的影响。
2.有效安排内容,适应教学目标
(1)增加听说考试占比,增强重视程度。在日常的英语能力测试中,卷面测试是基本形式,也是主要形式,口语对话能力测试只是考试的一种补充,且给分权在测试教师手中,弹性较大。而卷面测试除了听力题外,其他都是考察英语的读写能力,听力部分占整个卷面测试的比重又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家长,甚至老师和学校对学生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因此,必须加大对学生听说能力测试的占分比重,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标准统一的口语、听力测试机制和方案,进而加强各方对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视。
(2)加强听说实践教学,强化实体训练。英语听说能力教学仅仅依靠课堂内设置的场景、安排的活动等,缺乏具体、生动、现实的氛围和实践,依然不利于这种能力的培养和运用。因此,应适当地安排一些听说实践教学活动,通过邀请国外教学工作者与学生交流接触、外出学习交流等活动,增加学生在现实中接触、运用英语听说能力的机会、时间等,让他们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强化听说能力训练。
3.合理运用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1) 视听结合法。如在教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6 Holidays时,可借助形象生动的图片、录音、录像等进行听说训练,训练学生听说能力,让他们通过听说训练,不仅直观地感知了节日的特征气氛,也感知了人们对节日的喜好,甚至各国文化差异,把看不到的知识牢记心中。
(2)辨析差别法。小学生心智的成熟度不高,导致他们在思考问题时缺乏全面性,容易忽视细节,犯马虎的毛病,这是听力能力的培养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培养学生仔细听、动脑筋的习惯,通过辨析差别的能力训练,培养学生敏锐的听力和分析能力,注重辨别说话中的正确与错误。如在句子的辨析中,可以将学生平时在英语表达中易犯的语病改编成若干句子,把它们与正确的句子混杂在一起,让学生听后辨别句子的正确与错误,通过差别化的对比,加强学生对易混淆、忽视的方面进行重视、巩固和强化,进而提升英语听说能力。
篇13
(一)缺乏语言意识。传统观点认为,语言文字规范化是师范类高等院校或综合类大学要做的事,或者在中小学教育中要着力实施开展,说普通话,用规范字是社会、家长和学校共同的心愿。但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师生语言意识普遍不强,还存在机构不健全、师资力量不够、课程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二)缺乏政策导向。目前,职业教育缺乏学校层面的语言规划与政策导向,职业院校的示范校项目特色尚未显现。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少部分高职院校,比如广东外语艺术职业技术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已率先成为省一级示范校,或建成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站,面向社会和学校开展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在示范校项目评价体系中,尚未涉及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语言应用能力评价指标,缺少学生语言职业素养教学与评价体系。各类学校参评项目标准统一,缺乏以提高学生职业语言素养为导向的示范校标准。
(三)缺少有效途径。在师范类院校中开展语言文字工作已形成规模与共识,但社会其他行业或职业用语的教育及规范化问题则零碎而不成体系。部分高职院校健全语言文字机构,完善教学体系:有教学单位开设以大学语文和应用文写作为主要核心课程的公共基础课,为文科类专业学生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为工科类学生公共基础二选一课程。同时,有相关教师面向全校开设语言文字类选修课,部分涉及普通话测试与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内容。有教学单位开展汉语国际教学工作。部分在校少数民族学生用汉语课程学分替代外语课程学分,以弥补学生语言类学分不够的情况。从整体上看,未涉及以职业语言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各高校、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成功模式可借鉴。
随着时代迅速发展,在全球多元语境下,职业院校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方面也有诸多优势可言:
(一)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调整教育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强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提高青年就业能力。
(二)高职院校不仅限于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教学活动,还需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职业素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行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强调通过提高人的语言能力来提高一个人的职业素质,提高一个人的就业竞争能力,认为语言能力是最重要的职业核心能力。
(三)职业教育体系中高中、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等几个阶段都需要培养与之对应的语言能力。从学制纵轴来讲,中等职业教育以用字规范为侧重点,高职教育以语言应用为侧重点,研究生阶段则突出语言能力的延伸和扩展;从职业横轴来讲,什么岗位需要什么样的语言能力,我们就培养具备什么语言能力的人,社会以及行业认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借鉴香港高校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成立专业机构,重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与培养。
香港中文大学下属有四所和学生语言文字工作相关的单位:一是中国语言及文学系。为全校提供语文类基本课程和专业课程,以及开展相关教研活动。二是雅礼中国语文研习所。开设四类课程,(1)本地生普通话课程;(2)国际学生普通话课程;(3)非本地生广东话课程;(4)国际学生广东话课程。课程目的为培养及改善学生的语言水平,提高他们普通话或广东话沟通的能力。三是普通话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除定期举办普通话水平测试、导试课程外,还提供普通话诊断服务,并接受工商机构、学校社团委托办班,进行普通话研究,举办普通话教学及测试讲座,提供网上咨询和流通普通话教研数据,以及为有关团体提供培训及测试的顾问服务。开办普通话教育文学硕士学位课程(MPTE)、国际汉语教育文学硕士学位课程(MTCI),为全港培养普通话与汉语骨干教师和科研人才,以适应学校和社会发展需要。四是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致力于追求中国语言学研究的卓越成果,在学界具有领导的地位;提倡中国语文的比较研究;探索和发展语言比较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方向。与此类似,香港理工大学有中文及双语学系、中国语文中心,其余各高校除设立负责语文类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单位以外,同时建成普通话教学与测试机构,致力于学生用语的规范化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构建新学制下的大学语文教学体系。
2012年,香港实行大学四年制,与内地的教育体制正式接轨。在新学制下,学生需开阔视野,打好语文基础。多所院校为此推出新的中文课程,既要照顾不同院系、不同背景的学生,提升语文水平,又要切合当前社会的实际需要。为迎接新的转变,回顾和反思大学中文教学与发展,2014年4月,香港中文大学召开香港“四年制大学中文论坛”,香港各高校派专家学者分享经验:各高校已成功落实新课程,完善大学语文教学和提升本地中文水平,积极探寻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其中,大学中文核心课程有6个学分(香港中文大学,邓思颖);将大学语文分为演讲技巧与实践、评判式阅读与写作、进阶语文知识以及多媒体自学资源等教学单元(香港浸会大学,何成邦);将大学中文课程分为汉语基础知识、应用文、汉字三大模块,并与10个二级教学单位的专业特色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学生开设中文课程。例如,给李嘉诚医学院学生开设的中文课程包括中文用药简介、模拟门诊对答、粤语基础训练等实用语言教学内容(香港科技大学,唐世陶)等发言得到共识。香港理工大学陈荣石、香港岭南大学李东辉等专家也提出开设与专业设置相关的语文课程、营造用语环境、开展语言测试等相关举措,与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殊途同归之效。
三.探索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建立健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成员,设立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建设合理、科学的语言文字工作管理框架。建立和完善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语委统筹、专业支持、全员参与”的管理体制。
加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在学校开展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语言文字规划纲要》以及教育部、国家语委等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增强学校落实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切实提高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水平。
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广东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定》,以及《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学习宣传纳入普法规划和普法教育内容。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创新活动内容、载体和方式。加强教育媒体、各类出版物等宣传阵地建设。加强舆论引导,注重对社会各行各业的规范用语及语言热点问题进行宣传解释,营造有利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和规范使用的校园用语环境。
研制标准或执行标准。根据社会行业要求及教学活动需要,研究制定学校文化事业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以及图文传播类、出版传媒类等专业学生的语言职业素养要求,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中有具体体现。规范执行国家用语标准,制定学生在校期间包括生活用语、专业用语在内的使用标准。探索职业用语的选材、建库和加工。进行面向社会行业需求的语言层面规范化研究。探索与学生专业能力相结合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标准和测评办法,将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和行业用语纳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施体系。面向高校推行语言类职业资格考试,引进国际通用行业用语规范标准,把握学生相关学习的主动权和社会语言发展的前瞻优势。
建设语言文字类课程。固化《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传统课程的教学成果,适当设置相关课程,以语文鉴赏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同时,专业课程要与语言文字类课程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未来职业的语言环境与发展需求。重点建设文化、旅游、医护、出版印刷等窗口服务行业的语言文字类课程。关注建筑、电子、通讯、物流等相关专业领域的语言发展,整合资源,构建以职业用语为特色的语言文字课程服务平台。
培养学生语言价值观。结合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加强对其语言生活与学习的统筹协调,支持学生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掌握一种方言,熟练运用一门外语,或对其它小语种有学习兴趣。学校努力创造学生“多语”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拥有多元化、全球化的语言观和母语规范意识,努力形成“有序学习、多元投入、职场共享、和谐社会”的语言价值观。
提升在校少数民族学生以及海外留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水平。针对在校少数民族学生、海外留学生语言文字使用现状,加强调研。关注民考汉、汉考民学生以及海外留学生生活用语、专业用语及行业用语的异同及发展趋势。积极创造少数民族学生、海外留学生学习汉语以及英语或其它小语种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在校少数民族学生、海外留学生的汉字应用水平,强化语言文字基础规范标准。
积极建设深港合作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教研活动;以对口支援城市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培训班为试点,提升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表达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适时开设方言选修课,供有学习需求或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修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