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企业融资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0―0118―01
(1)满足日常的运营所需。
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企业的正常运营离不开资金,一旦资金流出现问题,人财物、产供销全都会都会出现问题,企业就难以运转。企业要依据其生产运营规模,确定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需要量,并筹措相应数额的资金,不足部分需融通短期或长期负债资金来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
(2)满足规模扩张的需求。
处在发展时期的企业,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或对外投资,必然需要大量资金。企业不管是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还是内涵式扩大再生产,都会产生融资的动机。另外,当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就可能会开辟新的投资领域,扩大对外投资规模,也会产生融资需求。
(3)偿还到期债务的需要。
企业要保持持续经营能力,必须做到收支相抵,如期足额偿付到期债务本金及利息,以有效规避破产的风险。企业加强生产经营管理,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是满足到期偿债的根本,且合理的财务筹划,甚至有可能使资不抵债的企业能保持一定的偿付能力,即为偿还某项债务而形成的偿债融资。
2企业融资的渠道及方式
融资渠道是指客观存在的融通资金的来源方向与通道。目前,企业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国家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海外融资、其他企业资金、社会公众个人资金、企业内部积累等。
融资方式是指可供企业在融通资金时选用的具体融资形式,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利用留存收益等融通的权益性资金;以及向银行借款、利用商业信用、发行公司债券、融资租赁等融通的资金为债务资金。
融资渠道是资金来源问题,融资方式则解决通过何种方式取得资金的问题,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一定的融资方式可能只适用于不同的融资渠道,但是同一渠道的资金往往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取得。
3企业融资管理的原则
(1)融资规模要适度。
企业融资前期要做好规划,要合理确定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量。融资规模避免因融资不足,影响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同时,要防止融资过多,造成资金闲置。要考虑企业的资金结构,权益性资金和债务性资金、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的比例要合理。
(2)融资时间要及时。
合理安排融资时间,适时获取所需要的资金。防止过早融通资金形成的资金使用前的闲置,避免获取资金的时间滞后而错过资金使用的最佳时期。
(3)融资渠道要合理。
不同来源的资金,对企业的收益与成本有不同的影响,因此,企业应认真研究融资渠道和资金市场,合理选择资金来源,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4)融资方式要经济。
融资方式有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每一种融资方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及其可选的融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最佳的融资方式组合,以降低企业成本,减少融资风险。
4强化企业融资管理的措施
(1)明确企业的融资目标。
企业的融资是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企业在具体融资管理过程中,必须确定具体的融资目标,才能对企业融资管理的有效实施起到指导作用。企业当期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税收环境与金融环境等外部因素,会对企业财务目标的现实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在确定融资目标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企业内外部的各项因素的关系,以保证在协调有效的基础上实现既定的融资目标。
(2)强化融资量及期限的管控。
根据企业具体的战略方针、发展阶段与投资规模,运用科学合理的预测方法,正确地测定企业在某一时期的资金需求量,确保融资结构合理,降低融资成本与风险。企业在资金预测过程中,必须掌握详实的预测数据,采取恰当的预测方法,如果发生预测错误,可能会直接使企业财务管理失控,进而导致企业经营及投资的失控。同时,要确保总体和个体的期限保持平衡。企业整个负债融资的期限结构要合理,尽量多利用长期负债,以减轻企业财务与企业的财务压力。由于短期负债对财务的压力比长期负债要大,所以,企业尤其要注意短期负债的管理。在偿还能力上,短期负债要和企业的现金流相适应。在风险管理上,不同的短期负债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具有不同的风险好成本。
(3)确定恰当的融资渠道与方式。
同一渠道的资金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取得,而同一融资方式又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融资渠道,二者结合可以产生多种可供选择的融资组合。企业在融资管理是需要对融资渠道与方式进行研究与分析,并结合企业实际,确定可行的合理的融资组合。
(4)保持一个科学的资金结构。
企业要确保负债资金和权益资金之间的合理的配比关系。不同的融资方式会伴随着不同的资金成本,并且对应着不同的资金风险。因此,企业在将不同的融资方式与渠道进行组合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实际与市场竞争力,适度适量负债,取保最佳的资本结构。
(5)善于利用融资环境与时机。
企业需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资金需求计划与融资计划,在融通资金时,要结合融资环境与企业自身的融资需要,实现适时融资。企业融资时要选择好融资时机,要对资金市场,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相关产业政策,以及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发展动态了然于心,并以此作为融资时机选择的依据。
篇2
融资是企业为保障正常运营和发展的需要,以其自有(有形和无形)资产的增值能力或增值潜力价值为担保,通过参与资本市场的金融交易,获取一定资金的资本经营行为。融资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所谓融资管理是在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的前提下,为实现融入资金的成本与风险的双重控制,企业通过风险分析选定可行的融资战略和选择相适应的融资模式,从而建立更有弹性的资本结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深入,国内外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市场竞争空前加剧,很多企业不得不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开展多元化经营,以达到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企业风险的目的,这时企业的融资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融资功能也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而新企业融资准则下的企业融资管理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
一、企业在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企业的融资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有些小企业融资渠道不健全,有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也缺乏有效的融资,甚至没有和银行发生过融资业务。由此可见,企业在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主要表现如下几方面:企业过分看重银行类融资,而对于商业类融资的认识不充分;把重点放在外部融资筹集方面,而忽视内部融资的作用;只在资金出现缺口时进行短期融资,而没有进行长远融资储备的意识;融资渠道的储备往往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没有加大人员和资源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在进行资源储备的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没有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方式的选择等。
二、新融资准则下加强企业融资管理的策略
1、加强对企业融资管理人员的培训
企业要提高融资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首先要对财务管理制度和相关的财政政策等对员工进行认真的宣传和培训,尤其是对于新的融资准则,一定要保证与融资管理相关的人员对其有准确的把握和了解。其次,经过企业的内部培训和宣传,要进一步提高会计等融资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法律意识和财务管理的水平,进一步强化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自我监督的意识,避免在融资环节的腐败行为。再次,企业通过培训,要进一步丰富融资人员的实践经验、业务技能和理论知识,为企业的融资管理提供更多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此外,企业还要提高融资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的能力。
2、不断规范和完善会计报表
在新的融资准则下,对企业的会计报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企业采取银行融资的渠道,就要提供银行需要的会计报表,银行可以通过企业提供的报表进行融资额度的确定。企业的财务状况,如现金流量、净资产和利润额等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授信额度,投资者往往也非常关注企业的会计报表,通常把审计评估机构的评审结果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然而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却存在很多问题,如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信息真实性不强,呈现出资产负债率过高的会计信息;会计报表涉及的时间期限短,参考对比性不强;有些设立分公司或者子公司的企业在会计报表上没有进行反应,建立母子运营体系的公司没有对会计报表进行合并;会计报表相关科目的核算内容不满足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需求。
3、对企业的融资平台进行重点审计和调查
首先,要确保企业的融资活动坚持综合平衡、总量控制的原则,立足于企业发展需要、财政承受能力和社会的实际,在对资金融人的期限、规模、用途和方式进行合理安排;其次,要看融资的资金期限、结构搭配是否规范,规模是否科学,融资的程序有没有违反相关规范和法律法规;再次,要调查在融资过程中,油污闲置资金的情况,是否按照项目融资,并依据项目进度进行分阶段、分批次的;最后,对融资行为,企业要统—决策,相关部门要严格融资的程序和规范,加强监督与管理,建立企业融资的债务偿还长效机制和预警机制。
4、进行金融机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发展中小银行
对金融体制进行改革,大力发展中小银行,能够充分的利用社会闲散资本和民间资本等,最大限度地发挥这部分资本的重要作用,并且能对信贷双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由于中小银行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周边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家庭等,在客户关系方面,管理人员可以深入社区进行重要信息的收集,便于掌握更充分的贷款人信息,这就使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增强了融资的安全性与盈利性,为企业融资提供了很好的保障。除此之外,发展中小银行能够促进民间金融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民间金融发展呈现出活跃的发展态势,这与民营企业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我国金融部门要对民间的金融发展进行引导与规范,以期充分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促进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增加融资渠道。
篇3
由于国际和国内市场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和竞争的空前激烈,实行融资管理可以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并向多元化经营发展,能起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竞争力的作用。而财务管理又是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随着企业管理技术提高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建立在财务信息数据基础上的融资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融资是企业为保障正常运营和发展的需要,以其自有(有形和无形)资产的增值能力或增值潜力价值为担保,通过参与资本市场的金融交易,获取一定资金的资本经营行为。融资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所谓融资管理是在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的前提下,为实现融入资金的成本与风险的双重控制,企业通过风险分析选定可行的融资战略和选择相适应的融资模式,从而建立更有弹性的资本结构。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融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如何加强企业融资管理来进行探讨。
二. 企业融资管理的作用
科学、合理地筹措资金是为了提高融资效益。首先,适时、适量地筹措资金以满足企业投资所需,有利于增加利润和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缩短固定资产建设周期,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其次,适时、适量地筹措资金有利于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资金闲置,有效地控制因资金闲置所导致的资金机会成本。第三,在适时、适量筹措资金的前提下,注重融资结构的合理选择,可有效地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所有者权益资金利润率,促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三.如何加强企业融资管理
(1)对企业确定的融资平台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重点审查企业融资活动是否坚持总量控制、综合平衡的原则,根据本地重点项目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在财政承受能力允许范围内,合理安排资金融入的规模、期限、方式和用途;融资规模是否适度、资金结构、期限搭配是否合理;资金融入程序是否规范,是否按照项目融资,是否根据项目进度分批次、分阶拨款,有无资金闲置浪费问题。是否坚持“企业统一决策、严格规范操作、依法加强监管”的原则,管理责任明确、运作科学规范、资金合法运作,高效使用。是否建立企业融资的债务偿还长效机制和预警机制,设立偿债准备金,按照合同约定统一对债权人履行还款责任。
(2)制定企业《融资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融资管理,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融资结构、防范融资风险。
为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合理安排债务融资。企业应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相关制度制定了《融资管理办法》。按照新的规定,企业财务部为融资管理的职能部门。融资纳入预算管理,实行年度融资预算与月度融资计划相结合,按照预算规定程序上报融资需求。建设项目资金需求以长期资金为主,短期融资为辅,结合现金流量管理,做好资金的动态平衡。同时,根据不同融资方式的特点及政策要求,对债券融资、金融机构借款等不同融资方式还将实行分类管理;重大项目的融资则由企业董事会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统一规划和统融管理,由企业安排统一落实。根据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企业可采取借新还旧、债务替换、提前还贷等措施,调整和优化债务结构。同时,企业还应该建立了融资风险评估制度和重大风险报告制度,未经企业董事会批准,企业一律不得对外融资。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融资行为,企业将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3)合理确定资金需要量,控制资金投放时间
企业融集资金的数量及其投放时间,是由企业合理的资金措要量及其时间决定的。不论通过什么渠道、采取什么方式融集资金,都应该确定资金的需要量,有一个合理的数量界限。融资不足,会影响生产经营对资金的合理需要;融资过剩,又会增加融资成本,影响资金的利用效果。因此,企业在融资之前,必须根据生产经营的合理需要,确定资金的需要量,进而根据自有资金的利用状况,确定等集资金的数额。在核定资金需要量时,不仅要注意产品的生产规模,而且要注意产品的销售趋势,防止盲目生产,造成资金积压。在全年中,企业资金的使用量并非固定不变,或逐月增加,或时有减少。因此,不仅要掌握全年资金投入量,而且要测定不同月份的资金投入量,以便合理安排资金的投放和回收,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4)认真选择融资来源,力求降低资金成本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资金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企业融集资金的渠道越来越广泛,融资方式也日益多样化,诸如银行贷款、民间借贷、债权、股权等。不论何种渠道、何种方式,融集资金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即具有不同的资金成本。各种资金来源的资金成本不同,其适用范围也不一样。如银行贷款资金供应比较稳定,民间借贷取得比较方便,通过政府扶持资金成本较低,股权融集巨额资金有利,债权适合融集少量资金,等等。企业融集资金时,一方而要全面遵守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财经制度,选择合理的融资渠道和等资方式;另一方而又必须注意融资成本。要综合考察各种资金的融集渠道和方式,研究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根据不同的资金需要和约束条件,权衡利弊得失,求得融资方式的最佳组合,以便降低综合的资金成本。
(5)恰当安排资金结构,正确运用负债经营
企业可利用的经济资源来自所有者权益和负债,即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企业举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即负债经营。由于负债利息可在所得税前列支,对企业税后利润影响较小,因此,当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串时,负债经营既可缓解自有资金紧张的矛盾,又能提高自有资金收益串。但如负债过多,则会承担较大的财务风险,影响企业再融资的能力,甚至由于丧失偿债能力而面临破产。同时,针对企业贷款业务的特点,积极改革创新,研究建立符合企业贷款业务特点的信用评级、业务流程、风险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和内部控制等制度,构建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与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相适应的信贷文化。
(6)推动金融体制机制创新,特别是大力发展小银行。
发展小银行,不仅可以有效集中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充分发挥“草根金融”服务“草根经济”的重要作用,而且有利于解决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例如,美国拥有大量的社区银行,它们在目标市场方面主要服务于周边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家庭,在客户关系方面中高层管理人员可以广泛接触居民、深入了解社区事务,因而在贷款审批方面拥有更完备的贷款人信息,有效解决了银行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再如,美国的硅谷银行,熟知区域内科技型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因而能够有效避免传统商业银行过于强调安全性、盈利性的弊端,较好地满足科技型企业在技术研发和成长阶段的资金需求。此外,发展小银行还有利于促进民间金融发展。在我国,民间金融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而日趋活跃。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切实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发展小银行将是重要的渠道和出口。目前,发展小银行的着力点有三个:一是大力发展城市商业银行。我国283个地级市共有城市商业银行136家。应鼓励更多有条件的地级市开办城市商业银行。二是不断规范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到2009年一季度,我国农村银行只有22家,农村合作银行只有163家。应鼓励条件具备的县设立自己的农村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三是重点发展社区银行、科技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区域性、行业性小型金融机构,不断提高小型金融机构的覆盖率。
参考文献:
[1] 元海华. 企业融资管理及风险防范[J]. 商业会计 , 2008,(18)
[2] 王辉. 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全面风险管理分析[J]. 现代商业 , 2008,(06)
[3] 祝玲, 胡宇红. 企业债券改革与企业融资决策[J]. 现代企业 , 2004,(03)
篇4
策略一:创新融资租赁
所谓创新融资租赁,是因为它不同于传统的融资租赁。创新融资租赁具有企业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引进设备,扩大生产,快速投产,方式灵活的特点,还可使企业享受税前还款的优惠,企业对固定资产不求拥有,只求使用,用少量的保证金就能使用设备,使资金在流动中增值而不是沉淀到固定资产的投资中。它的操作方法可以是:由上海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牵线,企业与金海岸租赁公司建立设备租赁关系,中投保上海分公司为企业提供85%-90%的履约担保,商业银行为租赁公司提供设备贷款。一般单笔租赁项目标的不超过500万元,期限不超过两年。同时租赁公司还有厂商回购和个人信用担保两个法宝来控制风险。因此调动了财政资源和信用提供高额担保,这是上海在融资租赁上的一大创举。
策略二:无形资产抵质押
目前许多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无形资产比较大,拥有专利权,著作权的中小企业可尝试以此财产权为抵押物,获得银行贷款。一家商业银行以基因产品开发权为贷款质押物,请专家对基因产品知识产权收益权的市场价值进行评估,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质押物的价值和贷款额度。通过出质人与质权人订立的书面合同,并办理相关质押登记,使这家科技型企业及时获得了急需的2000万元流动资金。
策略三:动产托管
对于大量生产型和贸易型企业而言,由于没有合适的不动产作抵押物,有的企业厂房是租来的,土地是租来的,苦于无抵押物而难以融资,对这类企业,现在可请社会资产评估,托管公司托管的办法获取银行贷款。
据悉,上海百业兴资产管理公司可接受企业委托,对企业的季节性库存原料,成品库进行评估,托管,然后以此物价值为基础,再为企业提供相应价值的担保,这样既解决了企业贷款担保难的矛盾,又使企业暂时的"死"资产盘货,加速了资金流动,提高了资产回报率。
策略四:互助担保联盟
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联盟重点解决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担保和反担保问题。它的优点是一次评估信用,较长时间享用。质量和规模相近的企业互保,节约了担保费用,降低了融资成本。目前上海已形成雏形的有两种形式:
其一,民间信用互助协会。譬如以上海众大担保股份公司发起,通过企业互助以及扩大信用融资能力并向社会提供信用咨询服务,为互助协会成员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主要有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担保,票据贴现担保,开具承兑汇票担保,固定资产贷款担保,国企改制贷款担保,管理者收购贷款担保等。
其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联盟。譬如以上海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联合德升资信评估公司牵线,为同样有融资需求的两家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互相担保和反担保,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联盟为形式,实现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互保。为控制风险,通过互保形式融资的企业必须是信用优良的企业,并须经资信评估公司评定信用,A级以上企业才有资格加盟。
策略五:生产用设备按揭贷款
由大众保险公司为主开拓的此项品种,开辟了保险公司介入企业融资的新形式。其主要形式是生产用机械设备按揭,一方面促进生产型设备销售的增长,解决企业新置和更新设备资金不足的矛盾。为新置和更新设备的中小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和竞争力提供了一条融资通道。操作上一般以不超过500万元为限,时间6-24个月,按揭申请人向设备销售商提出购买设备申请,同时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银行审查合格后交保险公司审核,保险公司出具保险单给银行和申请人,申请人在银行办理设备抵押手续,再由银行加工贷款划交经销商,经销商将设备交给申请人。对借款企业的好处是:找到了贷款担保人保险公司;买到了最低价设备事先经销商的承诺。
策略六:国家创新基金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专项基金。通过拨款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根据中小企业和项目的不同特点,创新基金支持方式主要有:
(一)贷款贴息:对已具有一定水平,规模和效益的创新项目,原则上采取贴息方式支持其使用银行贷款,以扩大生产规模。一般按贷款额年利息的50%~100%给予补贴,贴息总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个别重大项目可不超过200万元。
(二)无偿资助:主要用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产品的研究,开发及中试阶段的必要补助,科研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创办企业进行成果转化的补助,资助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
(三)资本金投入:对少数起点高,具有较广创新内涵,较高创新水平并有后续创新潜力,预计投产后有较大市场,有望形成新兴产业的项目,采取成本投入方式。
高新技术企业可申请获得这类直接融资,申报时可委托市科委指定中介服务机构代办申报手续,然后所在区县局科技主管部门推荐,由科委专门机构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论证,审核,筛选,再报市科技部基金管理中心审查,评估。
策略七:国际市场开拓资金
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可申请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它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安排的专门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专项资金。上海市外经贸委和地方财政是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主管部门。外经贸委负责市场开拓资金的业务管理,财政部门负责市场开拓资金的预算,拨付,监管等。
市场开拓资金优先支持的对象是:1.重点面向拉美,非洲,中东,东欧,东南亚等新兴国际市场的拓展活动;2.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出口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活动;3.支持外向型中小企业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等国际认证;4.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优产品出口;5.支持已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的中小企业的国际市场拓展活动,如参加境外展览会,贸易洽谈会,境外投(议)标等。
该资金支持方式采取无偿支持和风险支持两种。凡上年出口总额在1500万美元以下,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和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可于每年七月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
策略八:典当融资
篇5
(一)融资渠道狭窄
由于中小企业处于创业及成长过程,具有不确定性风险。从直接融资方式来看,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空间极为有限,利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式融资的可能性非常小。在我国,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融资有着十分严格的限制条件,只有大型企业才可能满足其需求。从间接融资方式来看,我国中小企业也过渡依赖银行贷款,但是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又顾虑重重,不少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除了明显偏高的利息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融资费用,同时还要受到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等。此外,由于银行贷款手续繁杂,条件苛刻、审批时间长,又存在大量不确定的额外费用,这就很难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从银行一般的操作规程来看,一些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盈利能力较差,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只愿意提供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但是多数中小企业可用于抵押的资产很少,也不能提供充分有效的担保人,所以也很难获得贷款的支持。
(二)金融机构的融资服务业务还不到位
中小企业与银行的合作方式层次较低,除贷款要求外,中小企业在结算、咨询、理财等方面都有着强烈的需求。中小企业在财务设计、融资及资产运营中,由于存在融资能力差、交易成本高、信息不透明、技术创新能力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自有资本与信誉成本较低等特点,许多财务与融资问题依靠自身的力量是无力解决的。因此,中小企业对融资服务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元化的。而从目前来看,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除了份额不高的贷款外,其他中间服务远远不够。
(三)缺乏完善的信用担保机制
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背景十分复杂,不仅与社会整体信用环境有关,也与我国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商业银行市场定位和贷款管理体制密切相关。金融机构为防范金融风险,近年来大幅度地减少了信用贷款数量,绝大部分贷款都需要抵押或担保,但目前我国尚缺乏完善的信用担保机制,中小企业经济实力弱,许多中小企业很难找到符合要求的担保单位,从而也影响了银行贷款及时进入中小企业经营之中。
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基本思路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相互配合,任何单项政策和措施的出台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应从主、客观等方面共同采取措施逐步改变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不利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小企业得到长足的。(一)政府应加大对中小的支持力度
在市场条件下,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基本目标,在遵循国家政策前提下,只要能够为国民经济的做出贡献,兼顾社会和自身的经济效应,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应受到政府的保护。政府要多出台有关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基金,重点扶持劳动就业型中小企业的创业活动。引导中小企业参与公平竞争,促使中小企业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机构应对中小企业放宽贷款政策
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及时取得贷款。首先,银行应该消除对中小企业的歧视,尤其是对私营中小企业的歧视,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其次,要拓宽融资渠道,寻找适宜中小企业发展特点的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方式。我国目前提供贷款的机构仍然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非公有制融资机构并没有随着非国有企业的发展而发展,这样对中小企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为适应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应建立一系列不同层次的金融机构,以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中小企业的需求。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切实发挥银行内设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改进信贷考核和奖惩管理方式,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重。改进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扩大贷款的质押范围,增强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灵活性。有关部门应帮助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等,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在目前的市场机制下,银行结合其中间业务的发展,推出方便实用的融资手段,也是一条可行的融资渠道。如搞一些票据融资、保险融资和信托融资等。
票据融资。票据的签发过程也就是中小企业一种信用工具的产生过程,票据通过流通转让,实现了票据的汇兑和信用功能,完成了中小企业管理的直接融资。
信托融资。国家出台的《信托投资管理办法》等,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信托融资的融资成本和操作成本相对较低,适合规模小并且自身抵押资产少的中小企业融资。
保险融资。保险公司推出的中小企业贷款保险,可以转移银行的部分风险,提高赔偿比例,增强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的信心,也将对中小企业融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建立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由国家、省、市三级机构组成。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创建的初期应不以盈利为目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用风险较大,银行不愿意对其提供贷款。如果政府能够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那么,中小企业这种融资困难就能得到较好的缓解。所以,政府有必要成立相应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提供坚强后盾。同时也要借鉴美国的信贷担保模式,制定相关准则和规范,建立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
(四)拓宽中小企业贷款途径,选择合适的小额贷款方法
篇6
(一)融资观念落后。很多企业缺乏通过金融市场融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多地依靠政府的优惠政策,有“等、靠、要”的思想,对企业的融资管理缺乏严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为曾为国家上缴过很多利润而要求政府追加投入资本或减税让利。更常见的是企业通过“游说”或贿赂,要求政府干预银行,迫使银行对不符合经营的企业发放贷款或实行优惠的贷款条件,从而发展企业。从国家层面来说,要充分认识到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融资政策上,要把中小企业与大型骨干企业同等对待,积极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二)融资方式单一。由于我国的金融格局长期以来是由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占绝对主导地位,再加之受企业财务人员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和素质的影响,所以企业在融资方面对银行有极大的依赖性,导致融资工作几乎就等同于单纯的“跑银行,拉贷款”。融资渠道的单一使得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资金来源好运用的灵活性都很差,财务风险增加。融资方式的单一同时也意味着融资租赁、票据贴现与转让、应收账款让售融资方式没有在企业融资管理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从浙江省统计局的数据来看,浙江有74.6%的中小企业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有85.3%的企业需要再融资,而这些中小企业对融资方式的选择主要是银行贷款。
(三)成本观念好风险意识较差。成本观念较差体现在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缺乏成本——收益原则的考量,筹资工作的立足点不是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综合资金成本,违反了现代财务成本原理。更多的时候是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需要资金时,财务人员去融资,并且是筹措到资金就算完成了融资任务,并没有考虑资金结构与资金成本。风险意识较差则体现在:一方面企业普遍存在盲目举债经营的现象,不管企业资金利用率高低,不管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也不论企业资本结构如何;另一方面,企业在盲目借入资金后,没有对借入的资金进行合理的财务规划和理财,资金的占用、闲置和浪费很大。企业融资管理上淡薄的成本观念和风险意识使得企业的融资管理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四)缺乏融资上的时机管理。很多企业的融资往往只顾及到自己的资金需要,而忽视了资金市场的宏观环境。对于那些缺乏中长期资金需求规划的企业来说,这一问题更为明显。当资金市场供不应求或者是政府紧缩银根时,这时企业就不得不付出更高的融资成本。因此,企业如果没有一个详细的资金需求和融资计划,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宏观经济情况适时调整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企业融资周期好资金市场、政府调控周期相背离,企业由此承受本来可以避免融资成本。与此同时,众多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缺乏成本管理,筹资工作的立足点不明确,在资本管理、资本控制、资本结构等方面违反了现代财务成本管理原理。
(五)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支持不足是造成我国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一是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尤其是四大银行正处于转型之中,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商业银行近年来实际上转向了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发展战略,在贷款管理权限上收的同时撤并了大量原有机构,客观上导致了对分布在县域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大量收缩。二是银行信贷动力不足,改制中的银行及法人银行从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出发,相应提高贷款条件,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管理科学化的欠缺,往往达不到银行规定的标准。三是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放贷的经营成本较高、风险大,制约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金融机构贷款的发放程序、经办环节等大致相同,而每户中小企业平均获得的贷款大大低于大中企业,因而中小企业每笔贷款的经营成本对金融机构来说相对较高。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存续期短、财务信息透明度低、信用等级偏低等原因,银行为防范信贷风险必然要严格控制中小企业贷款。四是金融机构内部缺乏竞争,贷方市场占主导地位。如果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竞争,企业就能以自己的条件来选择金融机构。但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金融机构不是提高利率,而是减少放贷,不管企业愿意付出多高代价,也不给发放贷款,从而导致符合信贷条件的中小企业贷款受阻。
二、加强企业融资管理的方法
(一)开拓和利用融资方式。企业融资方式分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两种:1、内源性融资是指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的盈余求得生存与发展,增加企业盈余的方法不外乎增加节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增加企业利润,降低成本和费用。据世界银行对温州等地区的企业调查显示,企业无论是初创时期还是发展时期,都高度依赖自有资本融资,其中至少62%的资金依靠业主自有资金或企业前期利润解决。这表明,内源融资仍是浙江众多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比重偏高超过5成;2、外源性融资主要分为间接性融资和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主要是指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可分为政府性贷款、商业银行的商业性贷款和世界多边组织(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国际货币组织等)的贷款。政府政策性贷款通常是与其产业政策相联系的,世界多边组织贷款是国家主权贷款,具有一定的扶持性质。此外,出口信贷也是企业的一种贸易融资。直接融资工具主要包括企业债券、商业票据、租赁好股票。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债券融资可以不受银企关系的影响,企业直接面向投资者。商业票据与企业债券一样,属于直接融资工具,但是它更多的是偏向于短期融资。租赁包括融资性租赁和经营性租赁,前者在租赁期满后租赁物的所有权转移到承租人,后者则不转移。股票是一种权益性融资,意味着企业获得的是永久性资本,同时也意味着公司股东结构的改变。除上述融资方式之外,还有延期付款的商业信用形式的融资好出售应收账款的保付等。 不同的融资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适用于企业不同时期对资金的不同需要。企业选择融资方式的重点应根据资金需求的特点选择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融资方式。从浙江省统计局的数据看,对金华、绍兴、台州、温州四个地区的企业资金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企业需要从银行贷款,30%的企业靠自筹,7.5%的企业通过内部集资方式筹资,2.5%的企业表示依靠股票筹资;有16.27%的中小企业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较容易,有60.47%的企业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较难,有23.26%的企业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十分困难,即83.73%的企业贷款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贷款难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加强资金成本观念和风险意识。首先要合理地预测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因为各种筹资方式资金成本的高低与资金市场中“资金商品”的可供量直接密切相关,因此只有充分考虑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筹资成本。其次,充分比较各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包括含有多种融资方式的混合性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从中选择资本成本最小的。加强风险意识体现在合理选择筹资方式,因为不同融资方式的风险各不相同。如权益型融资可以获得永久性资本,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但是企业需要出让部分投票权好收益权,而债务型融资虽然无须出让收益权好投票权,但是却有还本付息的硬性压力。此外,即使同一种融资方式,在不同时期和处于不同时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总之,加强企筹资管理,增强资金成本观念和风险意识的基本原则是,在筹资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使筹资成本最低,或者在筹资成本一定的情况下使筹资风险最小。
(三)加强和完善融资数量和期限管理。在数量管理上,应提前对融资的数量做出规划或预测,并根据预测或规划安排融资数量,力求融资结构合理,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融资数量可能来自各部门的预算或各项目的规划,也可能来自财务部门根据历史数据作出的回归语塞。数量管理的目标是不影响部门或项目的资金适用时间,因此融资数量要得当,既没有多余的,也没有缺口。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达到理想状态,这就意味着企业需要有一个调解安排,成立融资数量调解资金,当融资数量多余时,把它纳入基金中,当融资数量短缺时,从基金中拔付部分资金补偿期限管理是相对于债务融资来说的,其目标在于总体和个体的期限要平衡。总体的平衡是指企业整个负债融资的期限结构要合理,尽量多利用长期负债,因为长期负债对企业的财务压力相对于短期负债来说要短。此外介于股票和债券之间的可转换债券也是一种中长期负债。至于短期负债,因为它对企业经营好财务的压力比长期负债要大得多,所以企业尤其要注意短期负债的管理,在偿还能力上,短期负债要和企业的现金流好收益流相适应。在风险管理上,不同的短期负债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具有不同的风险好成本。
篇7
造成我国物流企业效益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策性因素。在计划经济时期,物流行业执行国家指令、实行政策性经营,充当政府调剂物资的运输工具,在其运行过程中,形成大量政策性负债,经济体制转变后,国家财政对物流企业政策性负债没有进行适当的补贴。二是自身因素。在经济转轨过程中,部分物流企业没有适时转换经营角色,缺乏竞争意识,自身发展意识淡薄,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经营性亏损。同时,在计划经济时期,物流企业注重社会效益而忽视了企业效益,无法积累利润。经济体制转变后,物流企业普遍存在“重消费,轻积累”的倾向,短期行为比较严重,真正用于企业自身发展的资金较少。由于自身发展资金长期不足,物流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丧失发展动力,造成物流行业经济效益普遍低下。1999年,物流行业亏损面已经达到70%以上。物流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导致资产负债比例较高,难以从银行取得信贷资金,更不容易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从我国物流行业固定资产技术含量来看,总体技术装备落后:所拥有的设备和设施,大多数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或配置的,大部分已经陈旧、老化;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装卸搬运机械化水平低。物流企业在利用资产进行抵押融资时,由于资产信用度不高,金融机构对其评估价格自然偏低。同时,从金融机构角度来看,物流企业资产技术水平偏低,发展潜力不足,银行不愿对其贷款,物流企业通过金融机构融资额度有限。
2.信贷机制制约物流企业融资需求。
金融部门在贷款过程中均实行“谨慎性原则”,首先考虑的是资金的安全性,并建立了一套手续繁杂的审批程序,同时实行严格的财产抵押担保制度。而物流企业由于自身发展的限制,经济效益普遍低下,依靠自身的实力不足以提供担保,而且担保连带责任重大,很少有单位或个人愿为物流企业提供担保。在办理财产抵押过程中,抵押登记和评估费用较高,而贷款抵押率较低。一般房产抵押率为70%,生产设备抵押率为50%左右,动产抵押率为20%—30%,而专用设备抵押率只有10%,而物流企业的资产主要由专用设备构成,贷款抵押率明显较低,同时金融部门还要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信用度来调整贷款抵押率,并且抵押物品还要满足金融部门的其他要求,在这种体制下,物流企业融资额度十分有限。由于金融部门贷款门槛较高,融资费用较高,贷款抵押率较低,现行信贷机制大大降低物流企业的融资需求。其次,金融部门注重“盈利性”,在信贷过程中倾向于“短、平、快”项目,而物流企业属于国民经济基础行业,投资回收期较长,金融部门不愿对其贷款。
3.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实行公司制的企业可以直接向社会筹集资金。目前,我国企业尚不能完全享有自由发行债券和股票的权力。如果企业要发行债券和股票必须经营业绩良好,达到一定的标准,然后经过有关部门严格审批,通过后才能向社会筹集资金,而且所发行的债券和股票主要在公开市场交易。由于资本市场的严格限制,物流企业很难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26家上市物流企业,从分布情况来看,上市物流企业主要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效益良好的大型物流集团。从融资规模来看,26家上市物流企业共筹集55亿元资金。无论从上市公司数量还是从融资规模来看,我国物流企业在A股市场所占的比例都比较小。发育不完善的资本市场不能成为物流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4.社会信用危机的不良影响。
目前,我国金融部门的不良贷款比例较高,使得金融部门产生“惜贷”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经济普遍不景气,企业负债偏高,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②企业信用意识淡薄,有意拖欠银行贷款本息,多头开户,分散资金,逃避监督。③企业借改制之名,恶意逃避银行债务。社会信用的危机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金融机构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被迫采取严格的审查程序,并制定一系列贷款条件和担保措施,将一些有强烈融资需求的企业拒之门外。物流企业也被这些条件和措施限制在门外。同时,由于社会信用危机的影响,企业间资金相互拖欠问题也比较严重,制约着物流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融资。
5.社会各界对物流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受“重生产,轻流通”思想的影响,国家财政对物资流通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明显不够。造成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国民经济建设,对我国经济建设造成瓶颈效应。另一方面,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企业界对物流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多数企业对生产和管理比较重视,但忽视购运和储运等流通环节。虽然近几年来市场掀起物流热潮,地方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也在积极研究发展我国物流的对策,部分企业开始发展现代物流。但是,“物流”这一概念引入我国时间较短,进入实践领域需要一个过程。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各界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物流企业的融资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完善我国物流企业融资体制的建议
1.扩大物流业的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部资金。
我国政府承诺:入世后3—4年内允许外资拥有运输和储运等企业多数股份或拥有全资子公司。因此,物流领域应立即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导国外投资者向国内物流领域投资,与国内物流企业兴办各种物流方面的合作项目。如广州市政府已经引导运输企业与沃尔玛、UPS、联邦快运等国际著名物流集团合作,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国际现代物流企业集团。我国物流企业资产比较落后,尤其是一些年代较久的仓储设施,需要进行改造,我国应利用“入世”的有利时机,扩大物流开放领域,积极引进外资,缓解我国物流企业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
2.完善资本市场,扩大物流企业融资比例。
国家证监委应对物流企业在股票上市、债券发行的审批上适当放宽限制条件,允许有发展潜力的物流企业发行不同期限的长期债券和进行股票发行试点。有关职能部门可以考虑在每个区域性物流中心建立“二板市场”,为该区域物流企业提供筹资场所。
资本市场的完善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物流企业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融资体系,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应尽快建立正常的债券或股票的柜台交易市场体系,给物流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3.完善金融体制,调整信贷结构。
在现行金融体制中,金融机构偏爱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或者投资于利润率高的成长型企业。因此今后我国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性银行,应以国家产业发展目标作为信贷标准,积极调整信贷结构,促进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同时,金融机构在执行信贷过程中,要增加透明度,切实减少贷款环节,缩短贷款时间,降低融资费用。
随着我国金融机构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服务于某一产业或者行业的专业性金融机构必将应运而生。因此,我国政府应积极支持建立物流行业金融机构,专门从事对物流企业的融资活动,提高物流企业的融资能力,促进金融业和物流业的共同发展。同时,同一区域的物流企业也可建立互金融组织,以加强共同发展和风险共担能力。
4.建立财政融资体系,筹集民间闲散资金。
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充足,而企业积累不足,大量的闲散资金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我们应适时建立财政融资体系,以国家信用作担保,设立专门的金融机构,筹集民间闲散资金。该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根据国家的产业发展目标,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中长期低息贷款。这种融资体系的显著特征是不增加财政负担而实现资本的积累,将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和良好的融资机会。
5.建立物流企业信贷支持体系。
借鉴国外发展物流的经验,我国物流企业信贷支持体系可以从三个层次来构建:①直接贷款。主要由财政部门对物流企业提供贷款,所涉及的范围仅限于区域性物流中心。②协调贷款。由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进行协调,对物流企业进行贷款。③担保贷款。由财政部门设立担保机构,以财政预算、税收补贴等多种形式注入担保资金。由担保机构充当物流企业的贷款担保人。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实行担保贷款是物流企业信贷支持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当然,该体系并不是为所有的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其所涉及的范围限于有发展潜力、布局合理的物流企业或物流中心。
6.建立财政扶持体系,提高物流企业融资能力。
篇8
二、发展和完善投资基金市场
市场机制能确保资金的高效配置,它通过价格调节使资金直接流向需求者,并在保持流动性的同时,不断降低交易成本。我国居民储蓄余额现今已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这预示着我国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众所周知,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可以通过市场的有效配置,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急需的资本性融资。其中,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参与市场竞争并已产业化的产业或企业;而风险投资基金则专投于尚未产业化的项目,或者是直接投资于技术人员或企业家,即种子投资。投资基金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上市前的创业投资,特别是商业模型好、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者的青睐。因此,发展和完善投资基金市场,是弥补我国中小企业资本缺口的最佳选择。
三、规范地方产权交易市场
对于90年代初我国曾出现的某些区域性股票市场,由于市场极不规范,场外交易出现了很多问题,存在很大的市场风险,被国家责令关闭。目前应考虑在清理整顿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实现市场的制度创新,为中小企业的股权交易和融资开辟渠道。
四、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当前基层银行不愿积极发放贷款的原因,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透明度不高、信贷担保体系缺乏、信贷风险难以分散和规避有很大关系。通过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服务,是解决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重要条件。
1.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目前我国的担保机构多为政策性的,担保机构力量较为薄弱,而且各自为战,不成体系,难以更好发挥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为此,政府应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从市场准入、税收等方面提供支持。在资本金的来源方面,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组建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如商业担保公司和互助担保基金,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
2.成立再担保机构,降低担保机构风险。建议成立国家和省两极再担保机构,分担担保机构的业务风险。具体模式是: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直接面向中小企业,为它们提供融资担保,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同时,担保机构将所有的担保业务向省级担保机构申请再担保;省级再担保机构以对区域内的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为主要业务,同时负责对担保机构的业务监管和协调等其他事务,省级再担保机构还可以将其承担的再担保业务,拿到国家再担保机构申请再担保;国家再担保机构负责担保行业法律法规的制定、全国范围内的担保业务监管以及最终再担保。以此形成“一体三层”的担保体系机构、共同解决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3.对中小企业的担保合同进行保险,以减少和分散贷款风险。保险机构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发合同担保保险这一保险项目,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保险业务。当企业不能还款时,保险公司给予贷款担保机构或银行一定的补偿,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程度。
五、加强整合,建立银企之间新型的战略伙伴关系
所谓银企之间新型的战略伙伴关系,是指由银行过去对企业单纯的资金支持,上升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帮助和改进,它是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发展的具体表现,其核心内容是银行与企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发展中小企业的战略实施与我国银行企业化的改革,从根本上决定了银企之间必须重新整合,尽快建立性的战略伙伴关系。
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来看,中小企业要想得到成功发展,离不开政府和银行的支持。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在这方面已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尤其是日本的主办银行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我国应考虑在中小企业中建立结合中国国情的主办银行制度,重建银企关系:
1.赋予银行更多的权益。
我国目前所实行的主办银行制度,与国外相比,在于银行对企业不控股,只是通过加强信贷管理和改进金融服务方面来建立银企关系,只规定了银行的义务和责任,很少提及权益。而且我国《商业银行法》明确禁止商业银行对企业持股。根据这一规定,银行与企业之间缺乏产权联系基础,银行只能作为债权人从外部服务于企业,很难改变企业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而银企结合的核心是要实现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相融合,双方资本互相流动。要实现这一点,一个较好的途径是银行实行股份制。在这方面可选择部分有潜力、成长型好的中小企业进行试点,允许企业与银行相互持有各自的股份。这样可以使银行超越一般债权人的身份,不仅可以促进银行集团化发展,更是解决现阶段银行不良债权、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的一种手段,密切了银企关系,有利于互相监督。
2.强化银行服务功能。
篇9
(三)企业融资结构变化会对国家或地区造成巨大影响 从宏观上讲,企业融资结构的变化会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总体经济布局和总体经济的增长与长期稳定。资金流向的导向不仅体现在企业项目选择和企业间利用效率的选择,同样会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和资金的导向问题。即便是在河南省不同地区企业的资金流向也存在巨大的市场导向作用。
因此,研究河南企业融资结构的现状,可以对河南企业的经营效率的提高、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改善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等实际工作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操作上的指南;同时可以为河南的发展和利用证券市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的改革实践开拓一种新的思路。
二、国内外融资理论发展对河南企业融资的影响与借鉴
(一)相关融资理论分析 国外的融资理论有其特定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假设,不会也不可能完全适宜我国企业,而国内企业对企业融资的研究过多的是一种普遍性的上市公司或中小企业的研究,针对不同地域性的研究较少,国内外融资理论的发展同样可以影响并可以借鉴到河南地方性企业的融资问题上。通过对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分析结论:企业通过债务融资可获得一些节税利益,所以企业应保持一定的债务比例;只有当债务融资超过一定点时,破产成本和成本的增加才会抵消企业的节税利益;重要的融资方式是债务融资而不是股权融资。债务融资一方面具有激励管理者提高效率的作用,从而会降低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而产生的成本。另一方面债务融资向市场传递了一种正面的信号。因此,企业融资的优先顺序为:首先是内源融资,其次是债权融资,最后是股权融资;资本市场的成熟程度对企业融资结构有很大影响。 要把融资结构理论应用于实践,就必须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和制度背景下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和完善程度等因素。资本市场成熟度相对越高,其资本资源配置效率也就越高,就会给优化融资结构构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从而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
(二)企业融资结构地区比较及对河南企业融资的启示 通过对发达国家或地区融资结构比较,不难得出发展我省企业融资的基本的思路:(1)注重自身发展,实现资金供给,这是一个长远规划的内容。为此,无论在政策上,制度的制定上,都必须转变思想,以实现地区的繁荣和发展,使全国资本市场的资金更多地流向河南企业。同时,做好有潜质企业的培育和政策的扶持。(2)以内源性资金的供给为优先选择资金来源渠道,改变企业经营的理念,融资的理念,以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来开展有效的资金筹集。(3)大力发展更多的资金供给渠道的模式,在利用好本地金融机构的资金外,充分利用民间资本,使河南人民能从扶持自己本省企业的同时获得财产性收入,既富民,又富企业,使整个地区的经济上一个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4)利用地区优势,以带动整个省份经济的发展。中原经济拥有巨大的开放潜能,例如利用旅游资源和服务行业的发展带动相应的工业、农业的发展,地处中原,交通便利,政府可以考虑积极开放一些能活跃本省经济的相关资金市场,而中原钢材期货交易市场的成功模式是建立其他融资渠道的一个很好的借鉴。
三、河南企业融资结构现状
(一)河南企业融资结构现状 通过企业调研,发现河南企业融资结构存在着以下问题:(1)河南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资金短期问题,而企业资金的合法有效取得成了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2)河南企业存在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由于资本市场的准入制度以及河南企业自身地区发展的限制,整个社会资源有限,加之国家在相关扶持政策上还存在着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导致河南企业在融资的渠道来源方面仅有少数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资金,而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也相对有限,民间资金的供给也缺乏力度,使得河南企业在资金的取得来源渠道上出现了许多的问题。甚至于有些信贷担保机构不顾风险开展非法的资金运作。(3)河南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河南企业即使在取得资金后,但明显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其中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明显体现就是资金的回报利润率相对偏低,一些企业资金出现闲置的状况,而一些企业却没有可以能发挥高效利用的资金,资金缺口却很大。(4)河南企业普遍存在资金风险控制管理薄弱的问题。河南企业在资金的风险控制管理方面还存在管理薄弱的问题,例如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对资金的使用开展合理的预算、使用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控制制度加以约束,出现了资金浪费,甚至被贪污挪用的现象;资金的使用没有很好的绩效评价体系等。
(二)河南企业融资结构问题原因剖析 河南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且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企业融资能力较差,对资金需求和使用没有合理规划,计划不周;企业融资的使用和投资项目的风险控制不到位;河南企业融资金融体系不健全,品种单纯不丰富;河南企业发展的内源性力量欠缺又得不到有效的政府政策扶持和倾斜;河南地方经济发展薄弱、不均衡,地区间缺少资金的有效流动;各个部门对资金风险的有效控制管理薄弱,没有形成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更缺乏制度性的风险控制措施。
(三)河南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因素与风险因素构成 影响河南企业融资结构的外部因素主要有经济环境、行业特点、市场利率水平、税费政策和政府导向等。影响河南企业融资结构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有企业的规模、企业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盈利能力、非债务避税、企业的股权结构、管理者的偏好等。而影响河南企业融资的风险因素则包括有政策因素、市场风险因素、经营风险因素和财务风险因素等。这些影响因素的构成使得企业必须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因素的内容,以便有效地利用有利的因素和规避不利因素的影响。
四、河南企业融资效率提升措施
(一)优化河南企业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河南企业资金的效率性问题,河南企业可以从企业的规模及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适度的负债以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提高河南企业的融资效率,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企业资产负债率水平极度偏高或偏低都会造成对企业资金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优化河南省股权融资结构 河南省企业的股权融资从整个绩效增长的状况来看存在效率低下,甚至是业绩的负增长的状况;优化股权融资结构,提高河南企业的股权融资效率,是提升河南企业融资整体融资效率的一个关键。
(三)降低河南企业融资成本 提升河南企业的融资效率,还必须从降低融资成本着手开展工作,河南企业必须通过合理预算,确定公司的融资规模和结构比例,使得筹集的资金的预期总收益大于融资总成本时才是有效的融资。所以,河南企业必须要根据自身对资金的需求并合理预算资金的成本和收益状况来开展企业合理的融资活动。
(四)加强河南企业自身治理能力 公司治理能力的加强要包括许多的方面,主要涉及公司内部的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组织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的规范和建设问题。河南企业在自身的治理水平提高的同时必将伴随着企业各个方面能力的提高,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融资效率的提升。
(五)有效控制河南企业资金风险 河南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风险的问题,应考虑多种融资模式和渠道以规避一定的风险。河南省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必须考虑风险和收益的均衡性问题,把融资风险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从而提高公司的融资效率,增强河南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显然,建立适合河南省情的企业融资结构模式将有利于企业和地方的经济发展。可以采取的措施和建议:纠正河南企业融资模式和融资结构的偏差和认识误区,从最佳资本结构和资金成本最低的角度来重新引导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错误理念和行为;改善河南企业外源融资中尤其依靠间接融资比例过高的现状,充分发挥直接融资的效能,加大和改进河南资本市场的有效利用和潜能的开发;河南企业资本配置效率低下,这与河南企业经营绩效不高,经营风险普遍较大,有很大的关联度,应在提高河南企业自身竞争实力上下功夫;河南地域和资源优势长期不能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资源利用效率普遍较低需要进一步地开发和宣传,以保证河南省经济持续有效地增长;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减少和控制河南企业融资环节的各种风险。
五、基于战略角度的河南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构建
企业融资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相关风险的控制与管理,而对于企业的风险管理问题,已不仅仅是融资单方面的控制和管理的问题,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构建一个全面的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构建河南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必须从全局的角度,用战略发展的眼光从企业融资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管理。首先,应建立企业的综合信息库信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各个企业在资金相关联的信息库,形成一定的数据库信息以便利用。其次,在辨析企业的所有风险后,制定可行的风险管理战略,在遇到资金风险的各种情况做出合理的预测,以便在发生风险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然后,制定企业对风险战略管理的实施方案,在所有的风险处理过程中不单单是企业自身的方案选择,还要考虑到本地区、本行业所受到的影响,以免会出现顾及一个或个别个体而损失更多的局面。最后,对监控风险和风险管理实施的情况进行评价并做出持续性的改进。在这个环节上,可以考虑选用并建立一定的融资结构和融资风险的指标并逐渐形成制度加以约束。 当然,在此环节还需对融资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实施评价,以促进企业在风险管理水平问题上的整体提高。同时,还需加强金融市场的管理,制定一套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阶段的风险鉴别和监控体系,以降低和控制企业的资金风险,并形成制度而不断地完善和严格地执行。
参考文献:
[1]陆正飞:《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与融资结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篇10
对企业来说,销售收入扣除成本的营业利润、资金成本、财务利润、自有资金比例,均是企业融资管理的项目。企业融资质量管理的重要保障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而最常见的评估指标则是企业财务报表各项目。
一是偿债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不足,负债比率过高,会造成企业的变现能力差,也将反映出于财务比率,如流动比率、现金流量比率、现金再投资比率及负债比率等比率。
二是获利能力。应重点关注发生财务危机时的主因及危机类型。从企业财务危机来看,必须注意平时企业获利状况是否良好,研究判断企业因业外投资不当,而导致企业财务体质恶化并引发企业的财务危机的可能性。
三是财务结构。主要是财务比率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探讨的是企业经营绩效与财务杠杆的相关性。通常来说,企业负债比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对企业资产报酬率显著,企业负债比率对资产报酬率有显著影响。
四是经营能力。可以利用财务年报及季报预测财务危机模式。通过逐季检查企业的经营情形,容易发现经营能力对财务比率具有敏感性,也即财务比率变数值变化会影响到财务预测结果。因此,可利用快速偿债、减资、少量多案、设计创新、整合性降低成本等策略来改善企业的经营能力,并以提高周转率,增加获利提升经营能力以开创经营的新契机。
五是现金流量。从现金流量来看,企业关键财务因子包括如下方面:税后损益、营业净利、销货净额、应收账款、资产总额、本期利息支出、加权已发行股数、流动资产、营业毛利、股东权益净额、预收工程款等。
三、企业强化融资管理质量的措施
第一,企业应当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不仅能够为投资者带来较为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从而保障投资者对于投资于企业的信心,而且也能够确保企业对于自身的经营状况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可以做出何时融资、哪方面融资等更为精确的决策。
第二,提升自身的信用意识。信用是企业融资成功的保障,企业必须确保自身在投资者内心中具有良好的信用等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应当重视按时还款,认真履行融资协议。在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方面,需要注重对会计报表编制的科学性,并且要强化财务内控工作,为及时的履行协议提供坚实的保障。
篇11
1.2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间接融资取得了不错的发展
从整体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集团性企业在融资活动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去及时解决的问题,比如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对间接银行融资比较重视;信用比较缺失,这样就会导致融资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融资结构也不是很合理等。通过分析集团性企业的特点可以看出在实施融资战略管理的过程中,集团性企业是具备良好基础的,而传统融资存在的很多问题也为企业融资活动的改善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融资战略在运用和筹集资金的时候主要是从整体发展和长期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的,在集团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经营环境经常都在发生变化,采用融资战略才能够让企业资金的运用效果和供应能力得到有效保证,这样企业才能够得到更加稳定的发展。
2融资战略管理理论
融资战略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内外部的环境情况,为了能够让企业发展战略的资金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来对企业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系统和长期的谋划。而融资战略目标就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战略时间内需要完成的资金筹集的总任务,它不仅包括了资金筹集的数量,同时也包括了资金筹集的质量。在实施融资战略的时候需要建立在集团集权式的管理上。企业的融资战略应该要和企业的经营战略相一致,同时还需要通过相应的融资活动来影响和支持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的时候,融资战略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和控制作用,同时还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情况产生直接影响。当企业的经济战略不断变化的时候也需要对融资战略进行相应的调整。
3集团企业融资战略管理:基于某集团的案例分析
本文所分析的这个集团性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取得今天不错的成绩和社会地位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该企业也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支付危机。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开放了外贸交易权,使得该企业之前因为政策性形成的垄断市场开始逐渐消失,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同时企业的内部管理也开始失控、职工的价值观念扭曲、在实际的扩张中比较盲目。这样就最终导致了这次支付危机的发生。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首先就需要对经营战略进行相应的改善。该集团性企业在面对外部经营环境不断变化的时候,采用的是主动去适应的方式,以提升企业的价值为导向,推进市场化发展的战略,加强面向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培养,让企业在新的外部环境下重新获得了生机和活力。同时还对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企业业务进行重组,这样就让企业的生存空间拓宽了。该集团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融资模式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选择,融资活动从逐个的点转变成整个集团的面,融资实务从单一的银行信贷转变成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而融资战略也开始逐渐变得清晰。
4集团型企业融资战略管理:由某集团案例所引发的思考
4.1制定融资战略。
在对融资战略进行制定的时候首先应该要对企业现在和以后可能遇到的融资环境进行分析和了解,而在对融资环境进行分析时则主要可以从外部融资环境和内部融资环境来进行。通过分析和判断融资环境,能够有效的形成融资战略的主导思想。其次是选择融资战略目标,融资战略目标一般包括了要满足资金的需求、降低融资的风险以及降低融资的成本。最后就是评估融资能力,融资能力也就是企业在财务风险下能够承受的最大融资金额。要制定出合理的融资战略,前提就需要确定出融资能力,它会对融资的战略走向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4.2实施融资战略。
在制定出融资战略之后,企业的融资能力以及自身能够承受的财务风险就能够得到明确,同时再根据投资和经营的资金需求就能够确定出企业以后的融资目标。随后就需要实施融资战略,在企业的整个融资战略管理体系中,融资战略的实施也是最关键和最后的环节。它主要就包括了融资方式的选择,融资战略实施体系的建立、反馈融资战略以及调整和评估。
篇12
1. 企业发展中融资工作的重要影响分析
在新时期的金融经济环境中,融资工作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营及健康发展而存在的一种资本经营行为,也是我国企业现代化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它能够通过借助其自身的有形或者无形的资产所具备的增值能力与增值潜力,来对资本市场中的各种经融交易进行有效参与,从而使企业在交易中获得一定的资金。
就融资工作对于企业所具有的影响而言,其关键的影响体现在它关系着企业的资本构成。企业的各种日常经营及管理工作都以融资作为基础性的前提工作,融资工作的状况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及进一步提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企业能否应对经济环境变化的关键因素。企业只有充分地掌握了市场经济及金融环境的变化状况,才能够做到对于各种风险的有效规避,进而可以帮助其自身在经济环境中取得最大化的利益,从而实现持续、高效、稳定的发展。
可以说,融资工作对于企业的资本构成及管理发挥着不可取代的意义,良好的企业融资意味着企业对各种社会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以及合理利用。而且,融资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微观指导以及宏观调控,使企业在当前的经融经济环境中担任有效的主体角色。
2. 企业新时期融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融资管理工作在保证企业的资金需求基础上,通过对融入的资金实施成本及风险双重控制,能够为企业选择有效融资战略与适当的融资模式提供必要的信息,从而帮助企业构筑起弹性最大化的资本结构。新时期,国内外的金融经济波动幅度逐渐加大,使得市场中出现了诸多潜在的风险,企业若要实现对于这些风险的有效规避,就必须开展完善的融资管理工作。本文下面主要分析一下我国企业当前的融资管理工作存在的几点问题:
首先,企业的融资管理面临的困境来自于国家的政策及制度缺陷。一方面,我国的资本市场长期处于一种股市强而债市弱、国债强而企业债弱的境况中,使市场结构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难以帮助企业达到对于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对于贷款规模效益的追逐过高,使得其无法对市场中的各种融资人实施有效的监督,而且,目前银行市场化变革的不足所导致的权责不清的问题也使得各种业务的拓展对于规模效应的追逐严重高于短期效应。再一方面,部分企业尚不能实现对于国家的各种融资渠道的使用。我国资本市场具备的融资渠道数量不多,而且其债券市场及股票市场的门槛较高,某些中小企业面对往往难以在此种环境中开展有效的融资。
其次,企业当前的融资管理问题还由于企业自身的不足而引起。一方面,我国当前还有颇多的企业未能达到对于融资工作的认知,没有建立有效的融资管理部门,甚至从未开展过融资业务。另一方面,企业对于银行类的融资要远远高于对于商业类融资的重视,同时其外部融资也远高于内部融资,企业也未能针对融资工作形成长期的融资储备理念。再一方面,企业当前的融资还缺乏执行力高的现代化融资模式及融资规定,而且不具备充足的高素质融资人才,其他各方面的融资工作投入也较低。此外,企业当前的融资还普遍不能结合其自身的状况来采取合理的方式来开展,这些问题都阻碍了企业融资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新时期强化企业融资管理工作的几点策略
3.1完善国家对于融资管理工作的支持
首先,国家应该着力将商业银行以及其他担保机构确立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为中小企业开展融资工作提供必要的渠道支撑。在此项工作的开展中,国家一方面要着重构建中小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二者的融资关系,另一方面要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进行研究以完善对于企业的风险控制及业务评估等。其次,国家要针对融资工作的开展来建立必要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使各项政策全面地涵盖到融资机构的建设、融资措施、融资法律地位、责任范围、融资保障等各个方面。同时,国家要淡化对于国有的上市公司或投资者的特殊保护,使全部的融资企业都能够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中开展有效融资。再者,国家要加强对于企业的融资宏观导向以及对企业的评估与指导,推动我国企业融资的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国家可以通过调整信贷政策,来引导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符企业发展,并为各企业构筑优胜劣汰机制。另一方面,国家还要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信用担保等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实施有效的评估和指导,而且还要完善融资专款的财政投入等,以确保融资工作的顺利开展。
3.2改善企业融资管理的内部工作环境
首先,企业要通过完善、真实、准确的财务报表来推动财务信息的透明化及有效性,使企业的财务信息能够全面地反应企业各种资产的实时运行状况。同时,企业还要加强对于企业资金的有效财务管理,切实地将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其次,企业还要加强对于企业财务的内部风险控制以及有效约束,通过构筑完善的执行力高的内部监控机制来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审查、评估以及分析论证,全面推动企业融资决策的完善化以达到对于各种金融股风险的有效规避。再者,企业还要与固定的融资机构构筑良好的关系,并且定期向融资机构递交本企业的信用评估报告,而且,企业还要加大融资工作的法律观念,以融资法律作为归法来开展合理合法的融资活动。
3.3对企业融资管理人员开展有效培训
融资管理人员是企业融资管理工作的主体,企业要推动融资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一方面要就国家的财务政策、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融资准则等对全体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加强对于融资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经济政策、管理能力、风险分析等各个方面知识的培训,确保融资管理人员能够具备融资管理所必须的各种能力。再一方面,企业还要实施有效的绩效考核以及奖惩制度,提高融资管理人员对于工作的责任意识。
结语:
融资工作是企业当前发展的关键保证,而必要的融资管理则是融资工作开展的前提。因此,国家及企业自身在新时期一定要积极地应对融资管理工作的需求,努力采取措施进一步强化融资管理工作的实施力度。
参考文献:
[1] 申丽荣.对当前企业融资管理战略的综合分析探讨[J].商业经济, 2011(11).
[2] 李彩娥.新企业融资准则下企业融资管理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1(11).
篇13
但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2008年8月3日统计结果显示,在国际经济形势增速放缓,国内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下,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今年上半年全国约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约十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去年同比减少15%。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尤为突出,融资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再一次被社会各界所关注。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支持
梅耶斯(Myers)和麦吉勒夫(Majluf)提出的新优序融资理论,是以非对称信息为条件来研究企业融资结构的一种理论,强调信息对企业融资结构和融资次序的影响。他们认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是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管理者是企业内部消息的掌握者,管理者比市场及投资者更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通常,管理者的行为模式是:如果企业预期新项目的净现值为正,即该项目能够增加股东财富,那么,代表旧股东利益的管理者就不会发行新股,以避免把投资利益分割给新的股东。投资者在了解了管理者的这种行为模式以后,很自然地会把企业发行新股看成是企业不能有效增加旧股东利益时一种被迫融资行为的坏消息,导致投资者对新股出价的降低。因此,当管理者拥有对企业有利的内部消息时,最好采用债务融资的方式,以避免发行新股反而造成企业的市场价值下降。尽管债务融资有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但通过发行股票去融资会使投资者认为企业发展前景不佳,致使新股发行时股价下跌。因此企业偏好的融资顺序应为:先考虑内源融资,后考虑外源融资;不得不进行外源融资时,则应首先选择债权融资,后考虑股权融资。
新优序融资理论鼓励企业经营者少用股票融资,尽量用自有资本和留存收益筹资,扩充其资本实力。另外,利用平时储备的借款能力负债筹资,直到债务负担达到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危险区域时才考虑发行股票。由于该理论以不对称的信息环境为背景,也就是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越严重,越应该考虑这样的融资次序,因此,对于信息流通不顺畅的中小企业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困境
(一)中小企业内援融资能力弱
1、中小企业的产权模糊、管理方式陈旧。大部分集体企业的产权制度表现为一次博弈制度,这种封闭性的产权制度,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竞争力的提高;私营经济一般实行的是家族企业制度,企业行为主要以伦理道德规范来代替经济行为规范,这种发展模式有助于企业初创时期的发展,但却不适于企业规模扩大后经营管理的需要;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由于受经济条件、资源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投资项目普遍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经济效益不高。
2、人才素质较低,技术创新能力欠缺。中小企业大多实行家族式、粗放式管理模式,缺乏现代科学管理理念,企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难以留住和吸引人才,导致人才匮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盈利能力不足,难以实现通过内援融资来摆脱其资金短缺的困境。
(二)中小企业外援融资渠道不通畅
1、间接融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不足
按照新优序融资理论,中小企业进行外援融资时应先选择债权融资,而我国中小企业债权融资基本上是依靠金融机构的贷款来完成。目前我国银行体系中仍以中农工建四大商业银行为核心,运用的人民币资金占到整个金融体系人民币资金运用量的75%,这种过渡集中的金融结构使绝大多数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因为得不到金融支持,发展受到抑制,降低了资金配置效率。据银监会统计,2008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只有约3000亿元贷款落实到中小企业,占了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300亿元。
而中小商业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不仅拥有信息上的优势,相对于四大商业银行而言,还拥有交易成本低、监控效率高、管理链条短、层次少、经营灵活、适应性强、控制风险能力强的优势。但是,中小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国尚未设立存款保险制度,四大商业银行成立早、网点多、规模大,城乡居民对其信任程度远大于中小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因而居民储蓄往往汇集到大银行基层机构。另外,由于中小商业银行的结算网络体系不如大银行机构发达、迅捷,许多结算业务量大的工商企业为加快资金周转,一般也将存款集中在大银行。这样,中小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受到影响,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也就力不从心。即使在银行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也较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2、直接融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尚未建立
(1)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发展缓慢。2004年5月我国中小企业板块获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是对二板市场的积极探索。二板市场主要解决处于创业中后期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则主要为达不到进入二板市场资格标准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包括为处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提供私人权益性资本。事实上,我国更需要后一层面的资本市场。
(2)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发展相对落后。发展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基金是解决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来,尽管沿海一些发达省市相继建立了规模不等的高科技产业投资基金,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大多数省份的创业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应大胆借鉴成功的经验,鼓励设立按市场化规范运行、主要投资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多渠道、多形式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范围。
(3)产权交易市场尚未发展壮大。近几年新兴产权交易市场,已成为风险投资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应纳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规划之中,该市场可以成为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渠道。应形成政府办市场、资本运营机构进行交易、中介机构负责组织策划的市场运作机制。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性措施
(一)加强中小企业自我强化内在的管理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规模小、资本技术密度低、技术装备落后、数量多,处于小规模运转状态。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大多处在竞争很强的行业,总体盈利水平不高,这就限制了其通过内源融资渠道融资的能力。要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必须加强公司治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建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技术创新。
由于中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不足,往往需要通过外源融资尤其是债权融资来筹集资金,这就需要中小企业必须要有良好的信用作保证。而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问题已严重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因此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建设已成当务之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首先应从企业自身做起,建立规范的产权制度、财务制度和信用制度,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同时,着力提高中小企业对于信用风险的防范能力,以优化企业信用管理机制,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其次,要加强政府引导,立法部门需要制定一系列关于构筑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执法部门要依法保护中小企业的公平竞争,规范中小企业的诚信行为,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和现代化工具,创建国家企业信用征信体系,使守信企业可以获得比现在更快捷、更优惠的贷款方式。第三,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制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相关执业规范,创造有利于中介机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重视发挥中介机构在提升中小企业信用中的作用。(二)改革相对落后的金融体制
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而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供给者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又相对不足,同时还缺乏专门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撤销大量基层网点,瞄准大企业。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出现了类似的“倾斜”趋势。而其他中小金融机构信贷能力又不足。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应从以下方面人手:
1、改革现行信贷管理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从现实中可以看出,虽然中国人民银行一再发文督促各大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不仅在于中小企业缺乏信用、给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高,更本质的原因在于,大银行贷款给国有企业既不承担任何风险,又能获得利益,但给中小企业贷款,属于纯商业贷款,在许多中小企业的不规范运作、信誉没有完全树立的情况下,加之大银行辨别优劣客户的能力存在问题,风险较大。所以,大银行宁愿将资金存在央行的账户上、买国债等,也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也就难以健康发展。面对现实存在的不合理的信贷管理体系,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银发[2002]224号),要求商业银行在坚持信贷原则的前提下,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尽量满足这部分中小企业合理的流动资金需求。对此,政府要从外部减压,监管当局适时推出相应的监管措施;银行内部既要防止过分逃避责任,又要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和内控制度,简化贷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并根据贷款中小企业个体特点及生产周期、市场特征和资金需求,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打破原有的贷款期限的硬性要求,可以实际使用天数计算贷款期,以减少中小民企的利息负担。
2、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应找中小金融机构(林毅夫,2001)。为加快中小金融机构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的质量和力度,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特别是韩国和日本等中小企业发展成熟的国家的先进经验,设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专项中小金融机构。从国际经验来看,无论是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还是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面的服务,主要还是中小金融机构及政府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因此,充分发挥中小金融机构对广大城乡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中小金融机构本身把握好自己的合理定位,探索适合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信贷方式,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意义是很重大的。
3、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获得银行贷款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该问题,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信用担保作为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一个重要的“公共物品”,出资者大都是政府。具体由哪一级政府出资,视各国的具体情况而定。在制定信用担保方案时应严格审核担保条件,制定严格准入条件、严格资金管理、严格操作程序、严格收费标准、严格代位补偿等要求。信用担保是国际公认的高风险行业,如果风险控制不力、经营不善、完全可能会发生资不抵债的现象而至破产,从而累及银行资产质量,影响金融环境的稳定。因此,必须采取严格措施,识别、防范、控制和分散风险。我国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制定担保政策时,既要借鉴外部经验,又要根据我国财政、金融和中小企业管理体制的特点,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担保体系。
(三)加强资本市场的建设与完善
1、利用业已推出的中小企业板融资。一个完善的、多层次的证券资本市场是满足中小企业股权融资需求的最佳选择,它不仅可以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且,为注入中小企业的股权资金提供了一个完善的退出机制,从而更有利于企业融通资金。深交所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建议,根据中小企业外部股权融资的需要和效果,适当放宽中小企业在股票市场的上市条件,通过增加企业规模和盈利标准的弹性,鼓励更多的中小企业到股票市场上市;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着重强调的是企业的成长性;适当调整现有股票市场的再融资政策,使再融资政策的具体要求与企业的竞争性、成长性等特点相联系,使再融资政策的最终目标为促进企业的融资效率。根据这一系列的政策、建议,科技型中小企业无疑在中小企业板的进入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更需强调的是,中小企业板更看中的是企业的成长性,而非高科技属性。这就为市场进入设定了门槛,需要我们培养大量极具潜质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而非仅有科技因素即可。因此,对于有条件的成长型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政府应积极对其进行“孵化”,助其进入中小企业板进行融资,同时,借助国内设立中小企业板的有利条件,积极建立优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育成制度。另一方面,某些已进入成熟和获利重整阶段的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买壳上市的方法进入主板市场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