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数学调查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调查对象:3-6年级小学生及全体教师
调查方法:问卷式
调查人:邱玉华
一、调查目的:
对于数值教育来说,要求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并且还需要重视对学生的潜能进行开发。然而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学生的创新能力便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必须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这也是新时代培养人才的要求,也是教学重任。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教师人员对于创新教学的认识程度以及如何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以此发现其中存在着的问题。在本次调查中主要是针对小学数学创新学习能力培养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提出以下方面的内容。
具体调查目的一:主要是对学生所接触到的创新学习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以此来作为小学开展创学活动的参考依据。
调查目的二:主要是对教师人员在教学过中所采用以及普及创学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而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以此来为以后创学教学工作开展和实施提供出依据。
调查目的三:主要是对现阶段学校对于创学教学情况进行分析以及总结,进而探索出数学创学教学过程中的方法以及途径,从中找出其存在着的茶具,并且也能够为日后的创新教学提供依据。在本次调查过程中,要求相对较为全面,对于学生所调查主要是包括以下内容:1、学习兴趣;2、学习方法;3、思维能力;4、影响创新的因素。然而在对教师人员进行调查中主要是包括以下内容:1、对数学学科的认识;2、对教学目标的看法;3、对成功的教学的标准的理解;4、采取的教学方法。
二、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1、对学生调查结果分析。(1)学习数学的兴趣方面。45.5%的学生感到学习兴趣不高;存在着20.3%的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比较单调乏味;8.8%的学生感到头疼、厌烦;而只有26.4%的学生对学习颇有兴趣。这种学习现状令人担忧。在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乏味的原因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数学内容太枯燥;②题海战术太累人;③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少;④教师教法单调无法吸引人;⑤基础差跟不上。对于这些原因的存在严重的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学习方法方面。①课前预习方面。38.1%的学生有预习习惯,但不坚持;46.6%的学生很少预习;6.9%的学生从不预习;而只有8.4%的学生能长期坚持预习。在调查中可以知道,很多学生都没有明白预习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只是知道跟着老师的思想走,但是却没有主动学习,创新能力也无法得到培养。②课堂讨论、发言方面。在数学学习培养思维中通过进行积极参加谈论是其重要的方法。通过加强积极讨论,能够很好的从其他人的思想中吸取营养,从而使其便成为自己的创新意识,这也是所谓的集思广益。但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在进行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存在着39.4%学生只是在教师要求下进行讨论,在教师进行抽查中才进行发言,然而浅尝辄止的则是为30.2%,同时也存在着12.9%的学生从不讨论,仅仅为17.5%学生经常和其他人进行讨论,进而发表个人的意见。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堂上思维不活跃。
2、对教师调查结果分析:(1)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在小学中,存在着98%的教师人员认为数学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学科,特别是对于学生的思想能力培养方面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应该要联系到日常生活中。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习到有用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人员必须要对数学学科的高度重视,使其能够对学生学习起到帮助。
(2)对教学目标的看法。在教师中,普遍的认为教学目标顺序主要是为:①探索的意识;②各种各样能力;③问题的解决;④兴趣的培养;⑤与他人合作;⑥德育的目标。因此可知,教师人员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应该要重点的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以及各种能力看作为重点的培养目标,这样也能够有利于提高教学研究创新教学的办法,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
三、建议和对策:
1、创设和谐氛围。在数学学习中,必须要不断的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人员必须要具有着学生观以及教师观,将自身的架子放下,和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不断的鼓励学生,将信任的目光投入到每一个学生中,们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无忧无虑进行学习,在和谐以及活泼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将自身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带动学生认识过程逐渐转变为创造过程。
2、开发课程资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主要是来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数学丰富多彩的,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将其归纳成为生活中的数学,同时也是自己的书序。《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能够在更多的机会中感受以及学生数学和理解数学,从而使其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和生活之间是紧密连接在一起,学习中能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篇2
《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指导等几个方面都作了建议和要求,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主张在课程设计的总体思想上体现“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等。理念使得数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得数学更好地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发展服务。这是落实教学目标的真正目的,也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新课改在本县区实施已有七八年了,针对这次新课程改革,我对我们镇的小学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新课改实施以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在变、教学行为在变;学生的思想在变、学习方式在变。广大数学教师已经认同和接受新的课程理念,并初步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课堂出现了新面貌。最大的亮点体现在以下两点,这是可喜的一面。
1一、知识呈现生活化
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要生活化。”传统的数学教学通常是由复习引入新课,学生感觉每节数学课只与数字和运算符号打交道,好像与生活无关。时间长了,对数学就产生一种厌倦感,尤其是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更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通过调查发现,现在不同了,许多老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来引入新课,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进入新课,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生不在觉得学习是为了升学考试,知识脱离生活。现在当我们走进课堂时,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我们所看到的数学课是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气息非常浓。
2二、组织形式活动化
“探究”、“合作”、“交流”、“体验”、“创造”、“经历过程”等词语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随处可见。这些词语的出现,给了我们一个强烈的信息,我们的数学教学不再是机械灌输这种单一方式了,应该更多的让学生“动”起来。有的教师根据数学课的内容,适当安排到室外上课,有的课堂设计成模拟的生活场景,开展“超市购物”、“新闻会”、“记者招待会”等,都有利于学生智力、能力的培养、提高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成绩是喜人的,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我感到更多的是忧虑。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在不同学校、不同年龄的教师之间差异很大。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离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不少的问题。
1三、处理教材缺乏灵活性。
教材是“课标”理念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依托,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决不是唯一资源。教师可以而且应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环境,灵活处理教材。有些内容是可以而且是应该重新组织教学资源的。所以课前教师要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真正意图,课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四、合作学习有形无实。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里所说的是重要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目前有一种怪现象:只要有人听课或是公开课,不管教学内容是否合适,也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动辄就搞小组讨论。有些问题本可以马上由学生回答的,也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讨论。似乎没有讨论就缺少一个程序。有些分组学习是几个同学围在一起叽叽喳喳乱叫一阵,给人以表面的积极讨论问题的假象,看上去热热闹闹,没有实际效果。不仅如此,而且还会助长不良风气的形成,影响学习效果,造成新的两极分化。
3五、教学只重视认知领域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制定教学目标过分重视认知性目标,忽视发展性目标。教师们往往只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得怎么样了,会做几道题目。而学生们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其它方面的能力;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就算有些教案涉及发展性目标,课堂上得不到落实,也只是“走过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
学生评价也过于注重认知领域,且评价语言贫乏枯燥。教学评价时,老师们则往往不太在意。你真棒;你真行;奖励五角星和大红花等予以表扬。过多的、廉价的表扬无异于捧杀。教师的表扬要发自内心的,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他的答问已引起老师的兴趣。这种表扬要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成就感。教师的评价语言也要因人而异,因问题的难易使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评价的目的
4六、忽视教学过程的复杂性。
把错综复杂、动态的教学过程以“剧本”的形式加以具体描述,所形成的教案是“直线型”的和模式化的,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未作充分准备和应急措施,一旦遇上便“置之不理”或“束手无策”。在课堂上,教师似乎惧怕学生出错,尤其是公开课,一旦学生出错,教师就马上捂盖。唯恐因此而打乱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计划。
5七、不注重知识生成过程
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多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满足于学生能得出某一个结论或会做几道题目这个层面上,而对于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则漠不关心,有些学生虽然结果是错的,可他的思维过程则与众不同,很有创意,对此教师则视而不见。
篇3
(一)调查对象与样本
以保定市小学数学教师为总体样本,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小学数学教师500人,最后得到有效样本450人,教师总体情况见下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自编问卷,采用现场发放问卷和回收问卷的方式施测。收集上来的数据采用平均数的方法进行处理。对每个问题进行频数和百分比统计。
(2)现场访谈法
在回收问卷的同时,对每位教师单独访谈,以了解问卷中无法涉及的重要信息。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困难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保定市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缺乏新教育信息的交流渠道(占72.9%)、缺乏对教育教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占62.5%)、缺乏教学科研意识和方法(占39.6%)。这些问题反应了当前保定市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状态。
(二)教师对培训的需求
1.活动内容的需求
(1)数学知识
有91.6%的教师需要学生数学学习心理方面的知识,需要系统解读数学教材的教师占了88.2%。需要数学专业与前沿知识的占58.2%。需要对数学新课标分析与解读的占31.2%。从中可以看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对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有较高要求,在新教材冲击的新课程下,农村教师的需求更加凸显数学教学的本质。
(2)数学教学专业能力
在数学专业能力方面,最让教师迫切需求的是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话动的实施能力,占91.3%;其次是分析处理教学内容、整合课程教材的能力占89.6%;最后是多媒体与数学教学整合的能力占78.9%;对教育科研和论文撰写能力的需求占65%。
2.活动形式需求
活动学习方式是影响帮扶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次问卷给教师提供的培训方式有:同课异构与专家点评、案例讨论与分析、观摩名师课堂、远程学习等8项,调查结果显示有75%的教师选择同课异构与专家点评,其次是喜欢案例讨论与分析占62.5%,第三是观摩名师课堂和同行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共同研讨型,各占47.9%,实地考察和远程学习分别占45.9%和21.9%,最不喜欢的是讲座,只占被调查教师的6%。这是因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平时只是通过阅读参考书来吸取知识改进教学,又缺乏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他们希望通过名师的引领和指导、现场观摩,以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和优化教学方法。
3.活动师资的需求
本次调查中在活动学习的师资方面给教师提供了6个选项,根据结果统计分析,排在第一位的是经验丰富的教学一线骨干教师,占60.4%,第二位是教科研人员,占56.3%,第三位是教育教学专家,占47.9%。这些数据反映了多数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希望能从一线骨干教师及教科研人员身上吸取经验和方法,从而能够学以致用。
4.集中培训学习的时间需求
在访谈与问卷调查的统计中,有43.8%的教师喜欢自主学习和有组织的校内培训与学习;从培训时间角度看,有86.3%的教师喜欢短期1——2天的集中培训,3天的为75.4%,超过7天的仅占5.8%。而在教师参加帮扶活动的6种困难中,最大的困难为学校教学及管理任务比较繁重,精力有限占86.3%,培训内容和个人需求不对口占75.6%,工学矛盾和培训活动水平不尽如人意分别占55.6%和45.6%,因此,在组织集中培训学习时,要切实考虑到农村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内容,以满足教师的需求。
三、思考与建议
1.帮扶活动的机构和教师都要反思培训目的
开展帮扶活动不能因为形式而开展活动,在开展活动时必须要弄清楚为什么要开展这样一次活动,弄清开展帮扶活动的目的。
2.关注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需求,提升帮扶活动的质量
建立明确有效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帮扶活动目标体系,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阶段教师的不同需求。从而能促进学员的成长与提高,并能使帮扶活动的实效性得到有效的落实。从事帮扶活动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准确把握新课程的要求,而且要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了解数学学科的发展趋势的能力,更要深入了解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困难,关注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学习需求,以便进行有效地帮扶活动。
3.更新帮扶活动内容,提高帮扶活动的针对性
篇4
一、调查目的、时间、对象、方法
本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我市小学教师读书现状,发现存在问题,探讨解决对策,以达到让更多人正视教师的读书危机,改善读书缺失,加快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的目的。本调查于2014年3月开始,随机抽取我市4所小学各学科、各年龄段、各专业成长层次共计400名在岗教师为被试,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0份,其中A校50份、B校74份、C校88份、D校58份。
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以访谈法。按照相关原则与方法设计了调查问卷,共49个题目。内容围绕读不读、怎么读、读什么、读书效果这四个主要问题设计。问卷由五点矢量表题、单选题、排序题、简答题组成。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读不读
所谓“读不读”,是指当下教师有没有从自己专业成长的角度来读书。可能影响该问题的因素包括有读书观念和读书行为,而读书时间和读书数量可以对“读不读”进行标准和量化。
1.读书观念
一件事成功与否首先要看人们对其观念如何,即是否正确的认识并重视。读书也是如此,调查教师“读不读”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个观念上的认识,即教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是否有正确的读书观?是否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我们大多数的教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如下图:
如上D所示,绝大多数教师对“读书”不排斥,77.33%的教师认为“读书使人快乐”,81.25%的教师认识到“读书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很有帮助”,82.43%的教师认为读书“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促进作用”,78.53%的教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阅读一定的经典名著”,同时有83.85%的教师认同“今天,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但读书仍很重要”,79.2%的教师认为“学校开展读书活动非常必要”。对读书相关知识比如知道“世界读书日”及其意义的教师也过半数。说明教师对读书的观念是正确的,认识是到位的,对读书给自身专业发展带来的重要意义是认同的。
除了有关“读书”的观念性认识,在本次调查中,还考察了教师对“阅读量多少”的认识,统计如下:
以“一个人平均每年读十本书”为参考,衡量教师的阅读量大小。通过调查发现:57.45%的教师认为平均每年读十本书的这个阅读量很大,只有6%的教师认为不大。这反映出大多数教师对读书量的认识有偏差。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师自身读书量低造成。同样相关的问题“认为同事的阅读量很大”和“对自已的阅读量满意”这个判断也说明了这一点。
教师对“读书”有愉悦的感受和正确的认识,意识到“读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对读书量的认识则分歧较大。
2.读书行为
在访谈中,所有教师都表示平时有读书习惯。而如何保证读书的常态化与日常化,显然,制定科学有效的读书计划,设定符合自身的读书目的等正确的读书行为很有必要。
从表2、表3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四分之一多一点的教师有具体的阅读计划和明确的阅读目的。也有近四分之一的教师是毫无计划和目的,随性而至。这样就难以保证读书的质与量。在开放式简答题中,关于“您一周大约摘记多少字的读书笔记”,有55.7%的教师没有摘记读书笔记,23.9%一周摘记在500字以内(包括500字),摘记500―1000字的有13.6%,一周摘记超过2000字的仅有6.8%。在“您的阅读计划是什么”的回答中,只有38.6%的教师写出了自己的阅读计划,31%的教师明显表示没有阅读计划。
众所周知,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制定可行的计划,按照计划朝着目标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读书也应如此,但从统计中可见,大多数教师的读书行为是无计划、无目的的随性而至,没有采用有效的读书方式、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效果难以保证。
3.读书时间
从表4我们可以看到,四所学校中,60.33%的教师平均每天读书的时间是低于1小时的。只有极少数的教师每天读书超过2个小时。将四所学校数据单列,可以说明这不是一所学校所存在的问题。虽然其中个别数据有相差,比如B校有20%的教师每天读书时间超过两个小时,但综合四所学校的数据,不影响我们得出教师平均每天读书的时间过少这个结论。这也呼应了前文教师阅读量低的现象。
在访谈中,不少教师反映当下工作压力大,日常需要处理的事务多,没有过多的时间也静不下心来读书。但表5所统计的数据似乎并不能说明这点。
上表中,我们发现不到一成的教师会拿出闲暇时间的三分之一来读书,多数教师用于读书的时间只是闲暇时间的五分之一甚至是六分之一。这说明教师并不是没有时间读书,而是时间没有用在读书上。在访谈中,也有一位教师这样表示:老师的时间紧,但还不至于没有读书的时间,关键看愿不愿意去读。从读书时间过少可以看出教师缺乏读书的自我意识,没有很好的分配、利用自己的时间在读书上。
4.读书数量
我们从2010年以来为一个时间段,统计教师平均每年的读书数量、每年购书费用以及个人藏书量:
表6告诉我们,把“教书”作为本职工作的教师,竟然有63.42%的教师平均每年读书量低于全国人均读书量――不足四本,8.81%的教师一年才读一本书。教师读书量过少,存在严重的读书危机。这一结论让我们震惊。表7、表8的统计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结论:2010年以来70.16%的教师平均每年购书费用低于300元,按目前小学教师年均收入5万计算,7成的教师对于读书资金投入仅占年收入的0.6%。55.08%的教师个人藏书量不足百本。那么,是什么造成教师读书量过少的原因呢?
从表9不难看出,“没时间”和“缺少阅读氛围”是造成教师读书量过少的主要原因。在访谈中,许多教师也表示平时工作忙,心情浮躁,静不下心来读书。这一方面确实反映了小学教师工作繁忙、学习时间较少的现状,但也说明教师对自身的要求不高,对专业发展不够迫切,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综上分析,“小学教师读书现状调查”之“读不读”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读。多数教师对读书都有正确的认识,意识到读书对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实际读书情况不理想,随意性的不良读书习惯使读书无计划、无目的,直接导致教师的读书时间过少,读书数量过低。读书没有时间和数量上的保证,难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可谓是认识很到位,行为很苍白!特级教师李镇西说过:我们中小学教师往往是不读书的,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教师队伍素质在不断下降,不要说和解放前一些“大师级”的中小学教师,如叶圣陶、夏D尊等相比,就是和“”前的教师比,文化素养也是相对较低的。
(二)怎么读
所谓“怎么读”是指教师读书采用的方式。主要包括教师如何将书“读进去”和“读出来”两方面。读进去是指教师读书时采用的方式方法,比如泛读、精读、通读、跳读等,读出来是指教师在看书的过程中或是看完书后对书中内容是否能够与他人有效的进行交流、记录和应用。
1.读进去
读书有很多种方式,不同的读物、不同的读者采用不同的读书方式。基于专业成长的小学教师都是采用哪些读书方式呢?表10可知,泛读是教师主要读书方式,其次是仔细读但不作笔记或批注,少数教师能够精读。在开放式的简答题中,也有相关问题:您认为有效读书的方法有哪些?统计出了26种之多的读书方法,其中最多的是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其次是做笔记、思考、交流。
上述统计反映出教师会读书,能够选择恰当的方式读书。但精读偏少、研读没有出现。这说明在世风喧嚣的信息时代中,教师也免不了心浮气躁,很难静下心仔细阅读教育经典,也很少有教主动摘抄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这正是目前教师读书所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读出来
在统计有效读书方法时,不少教师提出读书交流很重要。有37.78%的教师会选择在课余时间与同事谈论读过的教育专著,也有28.88%的教师表示不会在课余时间和同事谈论。有56.65%的教师经常与他人交流读书感受,其中最主要交流对象是同事(39.8%),其次是朋友(33.08%)
作为教师对读书成果的应用,笔者认为至少应包括对自身专业发展助力和对学生的成长助力两方面。在访谈时,不少有成就的教师谈到他不仅自己读,还会和学生一起读书,相互交流,与学生共同徜徉在书海中,共同嬉戏。这比教学生多认几个字、多做几道题更有意义。如果教师真正做到了这一点,那么他会是一位幸福的教师,他的学生也会是幸福的学生。但在表12中,只有7.5%教师选择与学生进行交流,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将阅读的魅力展现给学生,缺失或放弃了一个教育的主阵地,这不能不说是遗憾的。
在统计中,调查的四所学校教师对于读书现状的反映绝大多数是一致的,比如对读书的看法、选择读书的方式等,但也有个性的体现。如表13,在对教师读书交流的主要方式调查时,发现个别选项还是有差距的,比如A校和D校教师读书交流的主要方式是参加读书研讨活动,高于其他两个学校近10个百分比,说明两校经常组织教师读书研讨活动,这无疑是促进教师读书的良好举措。而B校则是偏重于组织教师写读书心得,有40.5%的教师以此为读书主要交流方式,远高于其他三校。读书交流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的阅读,学校的组织很有必要。
通过对“小学教师读书现状调查”之“怎么读”调查,可以发现教师能够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和技巧,但受社会大环境影响,缺少读书的心境。很少有教师能够潜心精读教育经典,绝大多数选择泛泛而读,不会主动撰写读书笔记,读书交流不到位,特别是与学生的交流欠缺,使读书与教育本应相辅相承的育人途径相隔甚远。
(三)读什么
所谓“读什么”是指教师读哪些书。这里包括书的选择、书的来源、书的类型、读书的书目。当今社会信息膨胀,书籍的种类多得令人眼花缭乱,来源也丰富多彩,就连书籍的材质也不再单一,作为教师是如何在书海茫茫中寻找属于自已的书来读?
1.书的来源
从上表中,我们发现教师书的来源比较均衡。借阅占比重稍大一些,58%的教师认为学校图书馆现有图书种类齐全,55.38%的教师认为能够满足自身需要。除此之外,随着网络的普及,“网上寻找”也成为教师读书的重要来源之一。33.6%的教师最常用的读书途径就是网上阅读。
2.书的选择
在上表中的几个选项中,自己喜欢(35.2%)和公认经典(30.1%)是教师选择书籍的主要标准。而与专业有关的书籍并不是热选,这也说明当下教师的读书具有个性化色彩,选择的主观意识强,并不以专业唯上。
3.书的类型
关于教师读书的类型,问卷按三个不同的标准进行调查:教师最喜欢哪些类型的书?教师认为对专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书籍是哪些类型?作为教师,必须阅读的哪些类型的书籍?最理想状态下就是三者为一,这样读书既有了主观能动性,又能促进专业发展。但实际情况如何?见下表。
从上表中,我们能看出教师喜欢读的书和认为有用、必须要读的书不尽相同。最受教师喜欢的书分别是文学类、休闲类和科普类;而教师认为对专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书籍依次是教育经典、教育案例类和文学类;而作为教师,必须阅读的书籍教育类、文学类和传记类。只有文学类既是教师喜欢又是教师认为有用和必须的。在回答“你读过的书有哪些”时,教师列举出的绝大多数是文学类,其中大部分是文学经典名著、小说,也有童书,还有少量历史传记类。
但作为教师,在思想上还是认为自己应该读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在列举读过的教育专著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什么是教育》《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爱的教育》《陶行知文集》《窗边的小豆豆》《教育是什么》《爱弥儿》等。
在访谈中也发现,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阅读更倾向于文学类甚至是休闲类。他们会选择教育专业类书刊,但让他们喜欢、带给他们身心愉悦的还是前者。
4.读书书目
在统计教师读过的最有影响的教育专著时,我们发现老师们列举的书目中,既有教育经典名著,也有教育实践案例;既有文学巨作,也有文艺小说;既有,也有儿童读物,这正是教师读书的与众不同。但细细分析下来: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读书缺乏有效体系,难以形成专业发展的知识建构;从文化积淀角度,历史、哲学、地理、军事、经济、励志等少有涉及,土壤丰沃程度不够,难以形成有效的文化生成;从兴趣涉猎角度:教师更爱阅读生活类的小说,或者是比较易懂、操作性强的教育著作,缺乏眼界宽度,更没有广泛阅读期刊杂志。比如《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这些必读的就不在列。
综上分析,“小学教师读书现状调查”之“读什么”,从书的来源,沿袭中国传统思想“书非借不能读也”――借阅读物是教师书的主要来源;选择的标准很多,但教师不会因为职业的关系完全选择教育类的书,自己喜欢的类型才是最想读的书。但教师又因为职业使然、专业需要,除了读自己喜欢的书之外,还是会选择与专业相关的教育类书来读。从数目的列举上,既反映教师读书较杂,也同时反映出读书没有体系,文化触觉不敏感,很少读教育理论前沿的书籍。因此,整体读书的内容是滞后的。
(四)读书效果如何
所谓“读书效果如何”是指从教师读书可能会受到的客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辅以解读名师在专业成长中对读书的感受,来解密基于专业成长的教师应该如何读书。
1.可能影响的客观因素分析
其一,读书氛围。
71%的教师认为“良好的读书氛围能促使我读书”。在之前统计“你认为阅读量过少的主要原因”中,除了“没时间”,30.88%的教师认为缺少读书氛围也是主要原因。
其二,配套资源。
55%的教师认为学校图书馆现有书籍能满足我的需要,而且认为现有图书种类齐全。还有相关学科会组织教师集体订阅和本专业有关的书刊杂志,比如数学学科会订阅《小学数学教学》、德育部门会为全体班主任购买主题书籍,比如《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但在访谈中,发现许多教师平时并没有到学校图书馆借书、看书的习惯。可见学校现有资源比较丰富,但教师并没有好好利用。
其三,I导重视。
从四所学校分别统计的数据来看,虽然各校的督促力度不尽一样,个别选项存在一定差距,比如“经常督促”百分比最高的是A校57.3%和C校51%,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经常督促他们读书;而“督促”百分比最高的是D校,督促的程度轻重与被问卷的教师主观感受有关,但整体上还是可以看出各校领导对教师读书的重视。在调查中,还有43.73%的教师认为“人都有惰性,阅读纳入教师考核制度能促使我读书”,但也有36%的教师不赞成。说明读书纳入考核还存在相当大的分歧,目前还是需要教师个体的自觉自动。
2.教师读书与专业成长
读书是一个持之以恒,积以时日,成效自见的过程。我们分析教师的读书现状,只是对教师专业成长可能性的一个横切面分析,并不能直接反映出教师专业成长的全部轨迹。但我们可以从已经成长起来的教师身上,看出读书对他们的影响。我们对江苏省特级老师、中学高级教师、连云港市333工程“模范班主任”、连云港市港城名师等优秀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略)。从访谈内容中,我们总结出,所有专业有所成长的教师有以下几个共同点:(1)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固定的读书时间;(2)在成长过程中,读书对其专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3)读书有计划、有体系、有想法。可以说,这些专业发展较快的名师们,他们都是一个读书人,一个会读书的人。
综上分析,“小学教师读书现状调查”之“读书效果如何”,我们从可能影响教师读书效果的客观因素分析,读书氛围对教师读书有一定的影响,而参测学校相应读书的配套资源能够满足教师读书的需要,学校领导也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说,教师读书的客观环境较好。从对成长起来的名师访谈中,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对自身的读书自觉、自律、自省、自思则是成长的关键密钥。
三、结论与建议
1.教师对读书的意义理解到位,有正确的读书观,但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得读书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读书时间过少,读书数量过低。建议学校应引导教师制定合适的读书计划,设定读书目标。帮助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读书。
2.教师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但由于读书目的不明确,读书整体处于快读和浅读状态,很少有教师养成自主撰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建议学校应引导教师针对不同的读物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特别是一些教育经典,组织教师进行读书笔记的撰写,读后感的交流。
3.部分教师进行读书交流,而对象仅限于同事和朋友,与学生交流较少。应该引导教师把读书的交流对象指向学生,与学生一起交流,促进师生双方共同的读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读书实效,还可以推动整个社会读书。
4.教师读书“借阅”仍是较主流的书籍来源。这与当下社会、学校、网络相应的书籍资源比较丰富,能够满足教师的需要有关。但作为一位教育者,对一些经典的教育书籍还是需要收藏起来慢读、研读、多读,应引导教师树立这样的观念。
5.教师虽然会读促进专业成长的书,但更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倡导教师读书做一个“杂”家,但一定要有规划、有体系的选择书籍。引导教师既从文化积淀的角度广泛读书,又要从自身专业成长的角度读一些促进自己专业知识体系建构的书。
6.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具有超前量的学期计划和活动,尽量减少突发检查和布置额外任务,让教师能够根据学校计划制定出可以实施的个人读书计划。学校要保证教师有较为整齐的时间段来看书,要努力在师生当中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和读书交流氛围,切实打造书香校园。
7.学校相关部门要对教师的读书进行年度规划,在规划中给教师读书以时间和数量上的保证,同时引领教师接触教育的前沿理论,关注教育改革动态,打开当下教师过于狭窄的阅读面,并适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读书笔记的撰写和交流,培养教师良好的阅读习惯。
8.读书是教师提升自我涵养、实现专业发展的必然途径。教师要强化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提高工作的进取心,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少一分功利,多一分清高,少一分浮躁,多一分静心,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好书。
参考文献:
[1]刘新.农村小学教师阅读现状的调研报告[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03).
[2]课题组.读书,教师的态度 上海市中小幼教师读书现状调查[J].上海教育,2014(09).
[3]袁蕊.中小学教师阅读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14(06).
篇5
(一)问卷设计
为了更好地了解到学生们学习高等数学的现状,笔者设计的问卷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对高数感兴趣的程度及主要原因;学生学习的情感状况;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对教学、教师的评价;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学生对数学的建议。
(二)问卷调查对象
刚学完高等数学的2013级安全管理专业、计算机专业、食品专业的205名学生。
(三)问卷分析方法
给每名学生发一份调查问卷,采用一人一表的问卷调查。总共发问卷205份,回收204份,收到有效问卷200份。
对收集到的数据运用软件来分析学生的学情,并用表格的形式如实的表现出来,使数据更具有直观性、真实性、科学性。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1 你是我院哪个专业的学生?
A安全管理专业 B计算机专业 C金融专业 D机电专业 E食品专业
安全管理专业:54人;食品专业:46人;计算机专业:100人
(二)学生对高等数学感兴趣的程度及主要原因
2 你喜欢高等数学吗?
从统计的数据看来,只有21%的学生喜欢高等数学,27%的学生不喜欢数学,甚至有5%的学生对数学感到厌烦,47%的学生表示态度一般,虽然对高等数学没有抵触心理,但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让学生们喜欢上数学,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可以说是新升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必须思考的问题,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3 你认为不喜欢数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在没填“喜欢”高等数学的158人中,35%的学生认为自己基础太差,34%的学生认为高等数学内容太难,在教学过程中的确反映出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不够牢固,与高等数学内容衔接不上,以至于感到高数内容难。这一数据也说明大多数高职生对数学的学习缺乏自信。18.5%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方法不喜欢,11.5%的学生对数学没学习兴趣,这也告诉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不能单一的只用传统的讲授法,多样的教学方法也能提高学生对高数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学习的情感状况
4 你的父母关心过你的学习吗?关心过你是否喜欢数学吗?
对于学生的学习情感状况,选择A、B选项的占了72.5%,学生们在学习高数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诸多困难,如果在精神上多关心他们,学生们会学习起来更加有积极性。
(四)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 你在课外查阅过与高等数学相关的资料吗?
在这一问题上,有80%的学生在课外没有查阅过与高等数学相关的资料。说明学生们学习高等数学大多数缺乏主动性,处于被迫学习的状态。
6 你怎么完成你的数学作业的呢?
有近半的学生表示作业是和同学讨论后完成,16%的学生是抄其他同学的作业,只有35%的学生是独立完成。这一点可以看出高职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五)学生的自我评价
7 你上高等数学主要是为了什么?
大多数学生还是能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但有28%的学生学数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明确学习高等数学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8 你认为学习数学对你的所学专业有帮助吗?
学生普遍认为学习高等数学对所学专业有一定的帮助。
(六)学生对教学、教师的评价
9 你喜欢现在的教学方式吗?
有41%的学生不喜欢现在的教学方式,这足以提醒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
10 你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老师?
有81.5%的学生都选择了“上课风趣幽默、有感染力的老师”,这也告诉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注重自己的语言艺术,尽力的去感染学生。
(七)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
11 你认为哪部分内容学习起来最困难?
有52%的学生选择了微积分,微积分是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基础。
(八)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建议
12 你认为增添数学实验课(用计算机软件去简化数值运算、实现实际生活案例)有必要吗?
有64%的学生选择“有必要”,学生对数学实践充满渴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应引入数学实验课。
13 你认为怎么样的数学课能够吸引你?
有63%的学生选择了“淡化理论,多讲与生活及专业知识相关的数学课”,这启发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淡化理论,不要过多的讲解理论证明,多讲与生活及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
14 你认为考试该怎么考核?
37%的学生选择了C,期末成绩不能只是卷面成绩,应该有平时成绩、数学实验成绩等,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
15 谈谈对数学课的设想和建议
学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如淡化理论,多讲一讲与生活相关的内容;不能太多的运用课件,该板书要板书;讲得生动一些,不要讲得太单调、乏味;加人数学实践,不要总讲理论。
三 调查分析引发的启示
(一)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投入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家长对学生学习上的关心甚少,学生学习过程孤单,学习缺乏自信,在大学里,老师需更多的关心他们每个人的学习,与学生们多谈心,交流,给学生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二)注重大学与中学知识的衔接
在调查数据中显示,有近70%的学生感到自己数学基础差,高等数学内容难。所以要注重与中学知识的衔接,在前面的预备知识里实行查漏补缺,在讲到常用的基本初等函数时,要加强记忆,进行恰当的补充,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中学知识到大学知识的过渡。
(三)改变教师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调查数据里显示,有80%的学生没有查阅过相关资料,能独立完成作业的仅有35%,学生们缺乏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在教育教学上,教师们应转变观念,改变教师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法上,可以探索多元化的数学模式和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外,还可增加引导读书自学法、讨论法、探究法、问题法等。
(四)引入数学实验课,多讲与生活、与专业相关的知识
数学实验课主要借助数学软件来辅助教学,并且实验课的内容与高职学生专业紧密结合,能够让数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实验课,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可以让学生从以往的“听数学”转变到如今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应用的过程。开设实验课能引起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验课,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教师不再是以讲解教材为主。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得以改进,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篇6
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全球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的呼声越来越高,都加剧了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青睐,很多国家都将LNG列为首选燃料,天然气在能源供应中比例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居民小区都是由原来的液化气或煤气转变为现在的天然气.
经调查发现,现在使用天然气与使用液化气和煤气的比例还是相对平衡的,但是使用液化气和煤气的居民还非常向往能够使用上清洁新能源天然气的。大部分居民,对于用气的一些安全知识还是比较了解的,例如一些常见问题:漏气后如何自检,各种气型热水器的使用寿命,安装热水器的注意事项,如何安全使用天然气以及对天然气知识的了解等等。很多居民还谈了各自对天然气的看法,最普遍的就是都认为使用天然气非常环保、安全、方便、价格适中。居民们也很有想法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们认为安装天然气的费用有点昂贵,最大的希望就是提倡安全使用,也就是说让安装人员能够进社区定期对检查天然气,若有必要的话可以进行个别指导。
随着两天社区的调查接近了尾声,该实践小分队此次活动也圆满结束,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健康成大和成才的重要举措,只有走出校园的象牙塔,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经受风雨,才能见识世面,增长才干。
范文:
大一的第一个暑假本打算是去打暑假工的,后来不知怎么搞的变了程序,变成了去帮老师招生。几乎是整个暑假我都在我招生忙碌着,不管做事的或多或少,报酬的或有或无,我始终是抱一颗虔诚的心去学习的。以下是我在招生过程中所获得的一些心得:
第一,人人将心比心。知道我招生的人几乎是每一个都会问我一个问题—工资是多少?有时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难道每个帮老师招生的人都是为了钱去的吗?只要是与钱有关的大家就会毫不吝啬的放过你。我想,这已经成了一种社会现象。不管是什么东西,都会和利益扯上关系,各自为了自己不同的目的,将心比心,勾心斗角。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是任何东西都是能用钱解决的。我们人生一辈子,很短暂,为了每个人不同的梦想,我们要做好多事。在我们奋斗的过程中,很多东西是在无形中所获得和理解的。并不是用钱能买来的。就像我这次招生,把这当成一次锻炼的机会,扩宽自己的视野。尽管其中我也失去了一些东西,但我所获得的收获比那失去的会更有用,并将会影响我一辈子。从而我也更早的认识了这个社会的某些现象,为以后自己进入社会打下好的心理基础。我不敢说我比别人清高,我只希望大家不要把每件事由于利益扯上关系。
第二,高三老师的品德问题和高三学生的无知(这里我想说的只是一部分人)。在我招生的过程中,我真的为有些人感到悲哀。有些学校为了拉到更多的生源,不惜一切代价,贿赂毕业班的老师,要他们老师帮他们宣传。他们也不看看这个学校究竟怎么样,就给他们的学生瞎指点,有的几乎第一志愿填的都是同一所学校。我不敢说我们学校比别人好多少,但我能大胆的说,我们学校的品德要比你们好。这次选择有可能就决定别人一辈子的命运啊!想想那些高三的有些学生,难道老师所说的和所做的就真的那么正确吗?即便你们没出去认识世面,你们也有自己的辨别能力啊!什么好,什么不好?为了自己的未来,你们总是有办法知道自己要读什么样的大学。学校并不在乎公办的就一定民办的好?钱多钱少的问题?我要看的是这个学校是不是国家承认的,有一定师资力量的,你能学到东西的学校。虽然大家都不懂,但我相信一个高三的毕业生能辨别一些是非。因此,我只能说部分高三老师品德有问题,部分高三学生很无知。
篇7
1.留校大学生假期生活调查
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实施自己的暑期计划不尽如意。
①关于当前大学生制定自己的暑期计划情况调查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能够意识到暑期是一个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的大好时机,在没有繁重的学习和厌烦的考试下可以做自己喜欢的
事情。比如在“暑期留校期间,你有没有制定自己的暑期计划”问题中,
有93.4和6.6的人回答“有”和“没有”。这表明仍有极少数的大学生
针对两个月的暑假没有计划,以至于无所事事,在空虚中度过一天又一天。
而在“如果制定了自己的暑期计划,实施情况如何?”问题中,有61.2的人回答“一般,这表明,超过半数的学生没有严格执行自己的暑期计划,这可能主要由个人因素决定的。
②关于假期生活状况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当代大学生的暑期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打工一族”(占50)、“充电一族”、“考研一族”[有文章需求,请到cnfla站留言板,12小时内解决您的问题!](共占61.7)、“无聊一族”(占28.5)。他们不同种类的暑期生活既由个人因素,又由社会因素决定的。但不管怎样,如何把握这短暂的两个多月的时间真正学点什么,做点什么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考虑的。
l仅少数大学生会选择利用暑期时间做志愿活动
①“社会实践、兼职打工”一族
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大学生打工的主要目的是:
有25.5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收入;
有36.7的大学生想自食其力;
有54.1的大学生认为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对报酬无所谓。
随着社会改革的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打工的形式开始变得异常丰富起来,选择“到企业事业单位实习”和“暑假家教或兼职”分别占46.6和42.35,而选择做志愿者的学生仅占6.97。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到企业事业单位实习是大学生的首选,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提高专业水平,也可以开阔视野,接触社会,为日后工作积累社会经验。暑假家教兼职打工赚钱也是许多学生的选择。“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多吃点苦,父母少花点钱”这是不少大学生“打工族”秉乘的至理名言.
尽管大学生“打工族”具备“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勇气和自信,但他们也同样有着缺乏经验和辨别能力有限的“先知不足”。
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因打工而上当受骗的事情才层出不穷。
不少专家也纷纷呼吁,大学生打工要谨防陷阱。调查显示,在“如果在暑假找工作的时候,你会担心哪方面的问题呢?”的问题中,有61.2的同学选择了“怕上当受骗”,而且最近武汉晚报有关“200多名大学生被中介公司所骗”的报道更加剧了他们的担忧。
华中农业大学的徐本禹同学在武汉各高校的讲座在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凡响,但经过我们调查,仅有6.97的人选择了在暑期时间做志愿活动,[文章来源于=文=秘=114=网=站-帮您找文章,12小时内解决您的文章需求]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徐本禹的确感动了很多人,在感动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多一些思考:当那么多素不相识的热心人因为感动而伸出援助之手时,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天天面对贫穷、面对那么多贫困的失学孩子,我们做了些什么?当看着那些辛勤劳作的贫困村民,看着那些摇摇欲坠的校舍,看着那些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时,我们能就这样对贫困熟视无睹?当那么多人因为感动而远离繁华的都市、远离舒适的生活来到大山深处,为那里的孩子带来知识、带来希望的时候,我们难道忍心想尽一切办法远离大山,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当那么多人因为感动而纷纷向大山深处的贫困人口、失学孩子捐物捐钱提供援助时,我们却可以无视贫困,安于贫穷?徐本禹点亮的火把刺痛了那么多人的眼睛,让那么多的人把爱洒向贫困的大山。面对徐本禹,我们是否感到自己很庸俗,也很自私;或者是否曾经也有这样的冲动,到偏远的乡村支教,但一些外界因素阻碍了我们的行动?
②“考研一族”
面对武汉炎热的夏天,他们放弃了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机会,放弃了宝贵的休息时间,顶着三四十度的高温天气,在自习室里埋头苦读。
调查显示,79.1的同学有时间在校上自习,上自习的时间一般为3—5小时。而在他们之中考研的人占了绝大多数。随着高校扩招以来,本科生倍受青昧已成历史,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倾向于录用起点较高的研究生。因此,考研成了留校大学生的奋斗目标。
③“充电一族”
为了更美好的明天,如今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一些大学生纷纷意识到只有多掌握几门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他们选择假期留校充电(大学生把暑假期间各种课外实践和学习称为“补充教育”),尽管需要金钱和时间,但经调查显示,仍有16.8的同学选择以培训班的方式给自己充电,。
④“无聊一族”(“网游一族”)
整个暑假,无所事事的同学的确也存在。一些大学生本想留在学校学习或到校外兼职,但因为种种原因丧失了自信和兴趣,最终只好郁闷的度过整个暑假。另外有少数学生呆在学校是为了逃避现实中的一些事情或者沉迷于游戏中不能自拔。调查显示有28.5同学属于“无聊一族”,其中就有10.7的人选择了“网吧上网”。
大学校园“流行风”多姿多彩,变幻不定。随着网络化世界与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校园也刮起一阵网络旋风。格调幽雅,设计别致的一间间网吧在校园周围悄然兴起。而自恃站在思想和社会最前沿的大学生在网络潮流中自然是先领风气,于是,大学校园就出现了一种新的消费和休闲时尚---泡网吧。
网上世界丰富多彩,网上时空飞越无限,网上游戏奇妙刺激。凝视着网吧里电脑前一张张专注的面孔,也许很多人不禁要问,这些泡网吧的大学生到底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态呢?借助网络,他们又在做些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展开了调查。为了进一步调查,我们又走进了校内外的几间网吧,进行了明察和暗访。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上网对大学生来讲已经不再新鲜,只是,怎样最有效地利用网络、发挥网络的真正作用还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浏览新闻、打游戏、网上聊天交友、收发电子邮件还仅仅是庞大的网络世界的几个简单的功能而已。而在信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上贸易,网上咨询,网上求职已不是新鲜话题,通过互联网获取公共软件,查找资料更是网络世界最普遍的功能,例如大学生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寻找留学、考研方面的最新消息,而无需在图书馆和书店里花费更多时间。但网络的这些功能大学生网迷们显然很少利用。
网络是一个世界,但网络并不是全部世界,另有极少数的一些大学生因沉醉于网上的虚幻世界而与现实世界疏远,成为“网虫”。网虫一般性格孤僻,不善交际,自我封闭,只在网上释放自我,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问题网吧是提供“电子毒物”的地方,对于正处于求学阶段的大学生而言,的确暗藏着诱惑和威胁。但相对于自控力不是很强的中小学生而言,大学生的心智和认知无疑已经趋向于成熟,他们应该具有调整自己的能力,应该学会如何拒绝有害的东西,为何也会像个不懂事的孩子一样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和虚无的游戏情境?
经过走访调查,在校内的一家网苑中我们看到,电脑前几乎座无缺席,而扫视一下整个网苑的电脑屏幕,游戏画面确实占了一大部分。而且即使在寝室,也有同学玩网游,虽然他们在大学生群体中仅占少数,但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2、学校为留校大学生提供的生活条件的调查
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对学校食堂的问题不甚满意.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同学对暑假在学校留校的生活条件感觉一般,仅有级少数同学表示很满意,而食堂问题是学生最不满意的一个主要方面,许多大学生希望学校能够提供良好的饮食条件,通过与留校大学生交谈,我们了解他们留校生活借此实践机会传达他们的心声。以下三点是他们反映的主要方面,其中食堂问题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考研,继续深造7月27日下午,我们在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里看到,阅览室里大约有40多名学生正在上自习,学习紧张的程度不亚于平时。[您阅读的文章来源cnfla-cnfla互联网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一位开学上大四的学生对我们说,这里的学生都是为了迎接研究生考试的。为了考研,他们放弃了暑假休息,而选择了在学校学习。在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上学的李同学,家住黄冈市,虽然回家只需要3个多小时的车程,但她暑假却没有回家,选择了与书海为伍。虽然是暑假,她也是6点半起床,吃过早饭后马上奔到图书馆自习,中午累了就在图书馆桌子上趴一会,下午一直学习到17点左右。
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考研族”不在少数,他们或奔波于各类考研辅导班,或忙于专业课程的复习,学习是他们暑假生活的主题。中国地质大学化学学院陈同学的假期生活甚至比上学还忙碌,他给自己制订了一份计划,每天早晨读单词、上午英语阅读,下午去考研辅导班,晚上专业复习。他告诉我们,自己的“盟友”光本班就有十几个,“我们放在自习室里的书摞得像堡垒一样,现在的感觉就好像回到了高考的备战期。”对于正在利用暑期忙充电的大学生,华中农业大学团委理论学习部的张力丹老师认为,这部分大学生比较理性,能够充分利用暑期这段丰富知识和本领的最好时机,他们在接触和理解社会的过程中,既提高了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也在完善自我的同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运用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他进一步谈到,随着社会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要,大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理论的学习,也不应该只想着在暑假放松休闲。在理性分析自我的基础上,应该明确社会需要什么,自己还需要补充什么,有的放矢,更好地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张老师同时提醒广大同学,在怀揣满腔热情的同时,也要冷静观察,合理选择,注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搞体验争做家教
暑假一开始,各大学门口、商业街上繁华地带,举牌做家教的大学生就排起了长队。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拿孩子当回事,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过请家教的经历。在机关工作的刘女士对我们说:“别看满大街都是举牌子欲做家教的大学生,可要找到一个可心的家教,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单单要功课好,还要有教学方法,另外,普通话要好,要有亲和力,也就是要有孩子缘,孩子喜欢家教,才能跟他好好学。”我们在司门口看到,许多家长在与大学生交谈后,都会问一下孩子的意见。
武汉大学医学院大三学生杨超是一名广西籍的学生,这个暑假她选择留校。一直以来她在学习之余做家教,曾经教过3名初中生的英语,对初中英语的教科书已经非常熟悉,有过做家教的经历。暑假刚刚来临,就有一位家长给她打来电话,请她辅导初二英语。每周三个上午,杨超去做家教。杨超对我们说:“除了赚学费,做家教也是一次接触社会的机会。与做服务员、促销员相比,我更愿意选择做家教。”杨超责任心很强,每节课她都要认真准备,严格要求。她还喜欢研究孩子的心理,因材施教。她告诉记者:“教一个孩子,就是走进了一个家庭。在帮助孩子提高英语学习成绩的同时,我与这些家庭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有一位家长,看到我每天要倒两趟车,路上要耽误一个小时才能到她家,就主动将她家的自行车借给我,让我把路费省下来。”
每年暑假你都能在省内一些乡村的田间地头看到一群活泼的身影,他们或和农民一起劳作,或向农民传授养殖、种植技术;有时你还会在乡镇的大集上看到一群或歌或舞的年轻人,他们用自己欢快的表演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有时坐在家里的你也许还会收到他们送来的药品,或者是上门来维修家电服务……这群活泼热情的年轻人是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们。我们从部分学校的共青团委了解到,今年暑假一开始,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就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此次“三下乡”活动突出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引导青年学生与祖国共奋进,为吉林振兴作贡献,其中“校村服务计划”就是今年暑假期间开展“三下乡”活动的主要内容。该计划立足于发挥高校团组织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和专业优势,以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开展荣辱观教育、政策宣讲、科技支农、支教服务、法律援助、医疗救助、文艺演出为重点,面向政府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和试点村,主要采取结对服务的形式,长期开展相关活动。据了解,我校团委每年确定18个重点团队,对口开展扎实深入的服务,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暑期我省有近10万名大中专院校学生参与此次社会实践,加上学生自主开展的个性化社会实践活动,预计今年有20万名大中专学生陆续分赴省内外各地,参加为期1个月的社会实践,走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大课堂。
针对以上大学生留校生活所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特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能对他们留校生活有所裨益。
建议:
一暑假为我们自身发展和知识扩充提供充足时间和广阔空间,我们必须亲自去挖掘它宝贵的资源,实现其价值。
利用暑期时间参加志愿活动,实现自身价值,增加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徐本禹是一个高尚无私的人,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是,他在一次报告会上说,他不希望再出现下一个徐本禹。是啊,我们真的不希望一个23岁的大学生用他稚嫩的肩膀来肩负这样沉重的社会问题,我们也不能寄希望于社会的同情和帮助来改变自己的贫穷,我们应该通过徐本禹的事迹,切实提高自身认识,增加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挑战贫困;立足实际,努力作好本职事情,对那些贫困的失学儿童,对那些贫穷的、需要帮助的人们,伸出我们力所能及的援助之手。少想一些个人的私利,多思考一下怎样改变一些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少想一些个人的得失,多思考一下怎样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发挥自己的才能。我相信,只要每一个当代大学生都有这样的思想、有这样的认识,我们一定能很快改变国家一些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我们要学习徐本禹“穷且益坚,自强不息;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回报社会,勇担责任。”的精神,利用自己的暑期时间多做志愿活动。
冷静面对“考证热”,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
现在工作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多一个证书就会比别人多一些优势,同时也多一份选择,而部分用人单位也明确提出了相应的证书要求,这两年就业事实也表明,有证书的学生比没证书的学生就业相对容易些,但同时也要提醒留校生在“考证热”中要冷静思考,应该针对自己的专业的就业方向并结合近期的职业目标来选择考证,不要盲目地见证就考,更不能为了考证而抛下本应该学好的专业课。我们应该利用暑期时间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
在假期生活中,切不可让放纵、懒散、无知冲昏了头,要加强体育锻炼。
对于一些大学生喊暑假无聊、没意思这一客观事实,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深思。其一,大学生们因为假期的到来,某种程度上达到极度兴奋以致自制力减弱过度放纵;其二,大学生们缺少社会实践,往往安静地呆在学校而不敢出去风风火火闯一闯或者即使出去了也屡次碰壁。我们提出几个“如果”来供大家参考。如果你想暑假在校好好学习,那么你放假后要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并且一定要坚持实施;如果你假期想好好锻炼一下,那么你就多参加社会实践,做到敢想敢干……但无论你朝哪个方向走,你都要切记一定要按计划扎实走好每一步,切不可让放纵、懒散、无知冲昏了头。同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
二、除了学生个人努力外,学校和社会也应该如何为留校大学生的暑期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他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l预防“网瘾”刻不容缓,学校与社会应携手合作。
其实,问题网吧只是外因,留校大学生沉迷于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思想出了问题。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即使及时有效地清除了问题网吧,一些大学生依然会通过新的娱乐和游戏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思想问题。
l学校应鼓励大学生参加暑假志愿者活动,为他们提供一些机会。
篇8
1. 学校基本概况:吉林地区共有10所特教学校,其中有4所培智学校、2所聋哑+培智学校、4所综合学校。除吉林市特教学校建于1949年外,有4所建于70年代、3所建于80年代、1所建于90年代、1所建于2012年。
校园总占地面积为79958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为45967平方米;共有5个实验室;10个多媒体教室;46个专用教室(语言治疗室、康复训练室、感统训练室、物理治疗室等);视听阅览室面积为160平方米;379台计算机;25808册图书;8册盲文图书;康复器械总价值为5179857元;固定资产总额为48016319元;学校预算内教育经费(财政投入)年均15932776元;社会收入(如捐赠等)年均1230000元;其它收入年均322000元。
2. 学生基本概况:吉林地区特教学校共有110个教学班,在籍学生总数为985人,本地学生883人,外省市学生102人。其中,学前班100人,小学584人,初中198人,高中103人,盲生1人,聋生249人,培智学生548人,多重残疾163人。35名学前班学生尚未定性。学生住校人数为473人。高中部学生2013年毕业人数为90人,升学人数为71人,有19人就业。
3. 教师基本现状:学校在职教师总数为361人,其中男教师112名,女教师249名。有学科教师276人,专业服务教师(如言语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物理治疗师等)4人,行政及工勤人员69人,兼职55人,还有9人为外聘教师。教师人事编制:正式在编教师361人,非正式编制9人。教师学历结构为:中专及以下32人,大专78人,本科247人,研究生及以上4人。教师职称结构为:无职称10人(主要为非在编教师),初级98人,中级198人,高级64人。教师最后学位专业为:特殊教育专业毕业57人,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304人。
以下各项数据为279位教师填写的问卷统计结果:教师的年龄结构为:30岁以下有32人,31~40岁有83人,41~50岁122人,50岁以上有42人;40岁以下、41~50之间、50岁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2%、31%、12%,从事普通教育工作的教龄情况:未从事的有93人,1~5年的有36人,6~10年的有31人,11~20年的有76人,20年以上的有43人;有从事普通教育经历的教师占74%;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龄情况:3年以内有42人,3~5年有38人,6~10年有65人,11~20年有87人,20年以上47人;有近50%的教师有10年以上的特教教龄。每周的课时数情况:3节以下27人,4~7节22人,7~12节91人,12节以上139人;80%以上的教师工作满负荷或超负荷。
近两年接受特殊教育专业培训情况:没参加过80人,参加1次有106人,参加2次有48人,3~5次有24人,5次以上有21人;有70%以上的教师近两年参加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近两年参加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级别情况:参加校级培训的147人次,参加市级培训的69人次,参加省级培训的128人次,参加国家级培训的30人次。培训范围较广,层次较高。近两年参加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形式情况:参加研讨交流的有165人次,参加短期培训班(1~2周)的114人次,参加中长期培训班(1~2个月)16人次,参加脱产培训(半年以上)2人次,参加函授培训4人次,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27人次,其它形式培训19人次。近两年参加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内容情况:参加公共基础课程(如心理学、教育学、课程改革、班级管理等)培训的有82人次,参加专业基础课程(如特殊教育概论、各类特殊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行为矫正技术、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康复学、特殊教育管理、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培训的有176人次,参加专业技能课程(如盲文、手语、特殊学校教材教法、特殊儿童教学设计、特殊儿童感知觉训练、听力言语训练、定向行走训练、各类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等)培训的有69人次,参加职业教育课程(如传统手工、剪纸、民间工艺制作、服装设计与制作、各类特殊儿童的劳动技能训练等)的有12人次。培训内容专业性较强,与教育教学需要紧密结合。
教师的月收入情况:1000元以下5人,1000~2000以内7人,2000~3000元84人,3000~4000元163人,4000元以上20人。工资在3000元以下的接近35%,平均工资相对较低。对自己收入是否满意情况:基本满意的有115人,非常满意的9人,不满意的155人,有56%的教师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
“十二五”期间,主持或参加的课题级别情况:有62人没参加,有90人参加市级课题,有86人参加省级课题,有57人参加国家级课题,有78%的教师参加了各级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有157人很喜欢自己从事的特殊教育工作,有108人基本喜欢,有14人不喜欢,95%以上的教师喜欢特教工作。有246人很关心学校的发展,有26人一般关心,有7人不关心,有88%的教师非常关心学校发展。有255人很关心学生发展和前途,有20人一般关心,有4人认为无所谓,91%的教师对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有192人非常希望参加特殊教育专业进修,有69人希望,有18人无所谓,绝大多数的教师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愿望和需求。有197人认为特殊教育教学理论对教学有很大指导作用,有75人有一点作用,有7人认为没有作用。有145人能够经常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特殊教育教学理论,有129人偶尔,有5人从不。有93人经常将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以理论的形式体现出来,有165人偶尔做到,有17人从不。有31人认为目前所拥有的特殊教育教学理论完全能够满足教学要求,有162人认为基本能,有86人认为不能。有131人非常希望接受相关的特殊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有125人希望,有23人无所谓。如果有机会参加特殊教育专业培训,有22人最希望学习公共基础课程,有89人最希望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有144人最希望学习专业技能课程,有43人最希望学习职业教育课程。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评价方面,有162名教师认为非常满意,有116人认为基本满意,有1人认为不太满意,体现了广大教师对自我工作的高度认可和自信。有207人能够经常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改善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有71人偶尔,有1人从不,说明广大教师非常注重自我发展、自我提升,对工作、对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155人经常在课后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省,有117人偶尔,有7人从不,说明多数教师注重教学反思,具有现代教师的职业习惯。有33人认为 “搞教育科学研究很好,就是太耽误教学工作了”,有87人基本同意此观点,有159人持反对意见,说明多数教师具有正确的科研理念和科研态度。
在对“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师本职工作相矛盾吗”这项调查中,有14人认为是,有100人认为有些矛盾,有165人无矛盾。在搞教育科研的过程中,有122人深感缺乏专家引领,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有129人感到有一些,有28人感到得心应手,说明特教学校的科研工作还需更多的专家引领,充分发挥科研带头人的作用和职责。在工作方面,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2人认为教育经费不足,146人认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困难,有83人认为工作负担太重,有2人认为人际关系复杂,共事合作难,有20人认为没有学术引路人,有22人认为教学科研配套服务跟不上,有19人认为学术论著发表困难,有70人认为缺少进修机会,有12人认为考核机制不合理。教师在工作上还存在许多困惑和无奈。教师在生活方面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有148人认为经济收入低,29人认为住房条件差,59人认为缺乏社会保障,有35人存在家庭情感危机,有84人身体健康存在隐患,有71人感觉工作压力,有44人担忧子女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20人面临其它困难,说明教师还存在许多生活压力和困难。
三、调查结论
1. 特教学校在吉林地区分布合理,地区内没有空白点。特教学校在吉林地区的分布为市直学校1所,9个县市区各1所,整个地区分布没有空白点。多数学校建校历史悠久,其中,吉林市特教学校建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师生人均占地面积为59.4平方米,占有绝对优势;教学设备及专用教室齐全,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学校各项收入师生人均达到12990元,教育经费比较充足;师生比例为1:2.73,处于特教学校师生比合理区(1:2.5~1:3.1)。上述各方面充分说明吉林地区特教学校的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2. 特教学校拥有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学校男女教师的数量比不足1:2,男教师数量偏低。教师的年龄结构,中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占有绝对优势,不存在教师的老龄化问题。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相对较为合理。外聘教师数量较少,教师岗位基本能够满足需要。
3. 特教学校拥有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虽然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仅占在编教师的15.8%,有74%的教师有从事普通教育的经历,但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平均教龄却相对较长,10年以上超过了1/3。另外,各所学校均普遍重视对教师采取多种形式、选取多项内容、面向全体教师进行的各级各类特殊教育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基本满足了教师特殊教育专业化发展的需求,确保了特殊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和高质高效的发展。
4. 特教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特教学校拥有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他们对教育科研工作认识深刻,具有正确的科研理念。“十二五”期间,绝大多数教师主持或参加了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自觉追随专家的脚步,用科研的视角审视和思考教育教学上的各种现实问题,并自觉运用科研方法不断探索、反思、总结和升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为特教学校的未来发展奠定了科研基础。
特教学校拥有一支懂业务、重自修、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有责任心和爱心的教师队伍。他们喜欢这份特殊而又繁重的教育事业,他们关心学校的发展,更关心学生的发展前途;他们对自己有着强烈的专业化发展需求,善于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自我,经常通过各种途径学习、钻研特殊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并渴望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得到更多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他们善于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深入反思和剖析,也善于团队互助与合作。他们的工作满负荷甚至超负荷,但从无怨言。在他们身上既有普通学校教师的美德与素养,更有对特殊教育事业的那份执着和大爱。
特教学校拥有一支身心健康、乐观豁达、自尊、自重、自信、自强、自爱的教师队伍。他们能够从容、自如地面对和驾驭自己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尽情享受着快乐、收获着幸福;他们有理想、有目标,永不停歇追求的脚步;他们精力充沛,善于进行自我身心调试,每天都能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到不平凡的工作中。
5. 特教学校教师也有自己的烦恼与无奈。工作方面,工作负担过重、职称晋升困难、学术难、缺少进行机会、缺少学术引路人、教学科研配套服务跟不上、考核机制不合理等都是特教学校教师当下所面临的主要困惑。
生活方面,主要烦恼依次为:经济收入低(有35%的教师工资处在3000元以下水平,另外,即便工资较高,但付出与所得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对接,因此,工资偏低成为绝大多数教师的一大烦恼与无奈)、身体健康存在隐患、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担忧子女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家庭情感隐患等。
上述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部分教师工作能量和才华的释放与发挥,也势必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特教学校健康发展的障碍。
四、讨论与分析
吉林地区特教学校覆盖全地区,教学场地宽敞,教学设施配套齐全,教育资金充足,师生配比合理等各方面条件均具有较大优势,足见吉林地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对特殊教育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确保了地区内特殊儿童能够就近就地享受到最好的特殊教育,也让特殊儿童和家长充分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无私的关爱,为创建和谐吉林、和谐社会增添了新的和谐元素。
篇9
第二,学校艺术课程严格落实。
按照《浙江省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通知》的要求,本次调查中的八所省内小学的美术、音乐课无一例外的都是每周2节符合《通知》要求。更值得高兴的是艺术课程不仅仅在制度上得到了落实,在日常开设上也少有被占课或提前停课的现象。
第三,部分学校艺术教育特色鲜明、种类丰富、效果显著。
从上表我们能清楚的看到,学校艺术种类丰富。经过数据整理,我们发现学校开设的艺术兴趣班中排前三的分别为:合唱团占18.38%,舞蹈班占17.92%,绘画班占16.25%。当然学校艺术形式还有声乐班,书法班,陶艺,儿童画,素描,国画,版画,雕塑,剪纸等多种形式。
以下为本次调查中发现的待改进之处。
第一,高素质师资不足,城乡差异明显
从其它整理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1.省内艺术教师相对较年轻;2.农村地区的艺术教师比城区的年轻;3.女老师明显多于男老师;4.部分艺术教师学历较低;5.艺术教师获奖次数明显多于发表文章次数;6.艺术教师发表文章或获奖的人数不多;7.艺术教师进行教学科研能力较弱;8.艺术教师中中级职称最多;9.职称高的教师一般集中在城区学校,农村学校师资相对较弱。10.兼职教师比重较大。
根据《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的要求,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上表中学校序号为5、7的没有达到要求,学校序号为1、8的刚好达标。这说明浙江省内的艺术教育师资是相对不够,这极不利于艺术教育的开展。
第二,艺术教育设施、资金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求,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效果。
根据我们的调查及相关教师的反应,现在艺术教育设备只能满足艺术教学的基本要求。此外,有12.5%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50%的学校没有美术教室。另外,学校设备更换周期较长,存在跟不上现今教学需要的状况。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下列建议:
第一,加大宣传,提倡多管齐下,将艺术教育从“副课”上升到“主课”上来。
第二,加大资金、设备投入,并向农村倾斜保障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能够有序健康开展。
第三,多方引进师资,确保艺术教育常效。1.招收高校优秀毕业生,扩充师资队伍。2.减少代课老师数量,有偿返聘退休教师。3.建立名师工作室,开展老教师名教师帮教活动,并承担艺术教育科研工作。4.按地区、教育水平合理搭配,形成公办教育集团化,由集团统一管理统一调度。
篇10
(一)酒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1、白酒比红酒消费量大。分析其原因,一是白酒除了顾客自己消费以外,用于送礼的较多,而红酒主要用于自己消费;二是商家做广告也多数是白酒广告,红酒的广告很少。这直接导致白酒的市场大于红酒的市场。
2、白酒消费多元化。
(2)购买因素比较鲜明,调查资料显示,消费者关注的因素依次为价格、品牌、质量、包装、广告、酒精度,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生产厂商的合理定价是十分重要的,创名牌、求质量、巧包装、做好广告也很重要。
(3)顾客忠诚度调查表明,经常换品牌的消费者占样本总数的32.95%,偶尔换的占43.75%,对新品牌的酒持喜欢态度的占样本总数的32.39%,持无所谓态度的占52.27%,明确表示不喜欢的占3.4%。可以看出,一旦某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厂商应在树立企业形象、争创名牌上狠下功夫,这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4)动因分析。主要在于消费者自己的选择,其次是广告宣传,然后是亲友介绍,最后才是营业员推荐。不难发现,怎样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对于企业来说是关键,怎样做好广告宣传,消费者的口碑如何建立,将
文章载:-5):,*(#:9直接影响酒类市场的规模。而对于商家来说,营业员的素质也应重视,因为其对酒类产品的销售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饮食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一些饮食消费场所和消费者比较喜欢的饮食进行,调查表明,消费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消费者认为最好的酒店不是最佳选择,而最常去的酒店往往又不是最好的酒店,消费者最常去的酒店大部分是中档的,这与本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是相适应的,现将几个主要酒店比较如下:
2、消费者大多选择在自己工作或住所的周围,有一定的区域性。虽然在酒店的选择上有很大的随机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例如,长城酒楼、淮扬酒楼,也有一定的远距离消费者惠顾。
3、消费者追求时尚消费,如对手抓龙虾、糖醋排骨、糖醋里脊、宫爆鸡丁的消费比较多,特别是手抓龙虾,在调查样本总数中约占26.14%,以绝对优势占领餐饮类市场。
篇1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江苏A大学的招生范围覆盖了除港澳台以外的全国31个省份,其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约占全校学生人数2.4%。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需求,特开展此次调查,调查既深入了解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整体学习与发展状况,也为高校领导、教师和管理者有针对性地做好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服务与支持工作,增强民族团结,营造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调查以江苏A大学2014年5月在校的517名少数民族学生为对象,采用自编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调查问卷》,发放问卷517份,回收有效问卷488份,回收率为94.39%。除了问卷调查以外,还采用了访谈法,召集了两场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并从教务委员会、学务委员会等部门搜集了相关数据。利用SPSS18.0、eviews6.0等统计软件,对少数民族学生有效调查问卷及有关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状况分析
(一)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概况
1.民族来源。学校共有少数民族学生517人,其中男生158 人,女生359 人。来自26个少数民族。回族人数最多,有120人(占23.2%),其次是满族、蒙古族、藏族(各占约11%),傈僳族、傣族、哈尼族等7个少数民族各有2人,纳西族仅有1人。
2.年级分布。近年来,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生源稳定,据统计,其中大四114人(占22.0%)、大三109人(占21.1%)、大二136人(占26.3%)、大一158人(占30.6%)。
3.家庭及经济状况。统计显示,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大中城市173人(35.45%)、县城178人(36.48%)、农村137人(28.07%),其中城镇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比较大,而农村学生中则有79.26%来自非独生子女家庭。
我们将入学前一直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或使用本民族语言作为受教育语言的少数民族学生称为原生态学生。调查显示,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原生态学生占比43.03%,以族语或族语为主接受教育的占比8.81%。他们大多来自云南、贵州、、新疆等中西部地区。由于所受教育环境差异、宗教习俗及语言障碍等,这些学生中,有的用普通话交流存在困难,听懂教师授课有一定困难;有的局限于民族同学的小圈子,难以与周围人交流,产生孤独和戒备心理;有的在生活习惯与上容易与其他同学产生矛盾;有的来自偏远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承受着较大的经济压力。有61.54%(约80余人)来自农村的少数民族学生家庭负担不起学杂费,主要通过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完成学业。有近30名学生家庭不能提供任何经济支持,学杂费、生活费完全依赖贷款、助学金、奖学金等解决。
4.对学校与专业的认同度。在此次统计中,35.46%的少数民族学生对考入江苏A大学表示满意,53.19%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7.57%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3.78%的学生表示不满意。总体看,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对考入江苏A大学持认同态度,可以说对学校初始满意度较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如果再有一次选择机会,你是否还会选择江苏A大学”这一问题,表示愿意再选江苏A大学的占47.28%,表示不会的占12.77%,说不清楚的占39.95%。较之初始满意度,少数民族学生对学校的认同降低了。
针对是否喜爱所学专业这一问题,有82.98%的学生对专业持接纳认同态度,这或许与江苏A大学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集中在审计、会计、经济、金融、经济等主流专业有关,也与学校的专业教育有关,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习热情;另外,有16.92%的学生表示对专业并不接纳认同。
(二)在校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与发展情况
1.学习概况。(1)学分绩点情况。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5月,少数民族学生学分绩点低于2.0的学生比例为14.67%,与全校该项比例6.09%相比,超出8.58%;学分绩点在2.0―3.0之间的比例,少数民族学生为38.67%,亦高于全校35.03%的总体比例,学分绩点在3.0以上的比例,少数民族学生为46.67%,明显低于全校该项比例58.88%。表明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处在中下水平较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业困难。
表1 江苏A大学普本少数民族学生学分绩点分布
(2) 积欠学分及学习困难情况。调查显示,近1/4的少数民族学生有积欠学分。具体了解,其学业困难主要集中在数学类(41.26%)、英语类(37.53%)、计算机类(27.04%)基础科目,另专业课占6.53%,其中会计学、经济学类较多,没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仅占17.25%。
就计算机二级和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而言,少数民族学生通过比例较之全校比例也有较大差距。
表2 江苏A大学普本少数民族学生计算机、英语通过率情况(以大四为统计口径)
以江苏A大学为例,“大学英语”课程采用了分级教学,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学生基础差异。但即便如此,一些少数民族学生仍感觉跟不上,学习很吃力。 就高等数学而言,来自甘肃、青海、宁夏、等边远省份的学生高考一般采用全国Ⅱ卷,难度相对较低。而其高中时教学舍弃的部分内容恰是大学高数开篇的基础内容,一般大学教师会一带而过,但这会让从未学过这些内容的少数民族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增加了学习压力。另外,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来自非汉化区农村的原生态学生,他们的计算机基础几乎为零,需要从头学起。
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影响其学习的因素主要是:学习主动性不够(43.74%),学习方法有待改进(36.64%),学习基础差(22.22%),对教师授课方式不适应(14.74%),语言上存在障碍(4.96%)。总体来说,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归因偏向于自我努力不够,并非学习能力不行。
应对学业困难,少数民族学生选择与相识同学探讨(69.93%)、自己钻研(39.86%)、查找资料(32.86%)者居多。有19.1%的学生选择请教教师,寻求学习支持志愿者帮扶的占3.96%,另有2.09%的学生选择将困难搁置一边。
(3)奖励学分及奖学金获得情况。根据江苏A大学有关奖励学分的规定,普本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考证、参加竞赛或实践、等多种途径,一般均可获得1―2个奖励学分。但调查显示,少数民族学生获得奖励学分的较少:其中获得1个奖励学分的占30.85%,32.98%的学生至今没有获得过奖励学分。
就奖学金获得情况而言,少数民族学生较之汉族学生缺乏竞争力,在一些含金量比较高的奖项上尤其如此,总体上获奖较少或奖励级别较低。少数民族学生获得较多的奖学金类型是国家励志奖学金(这与少数民族学生中经济困难生多有关)、校级综合奖学金以及文体奖学金。
根据江苏A大学现有规定,学业及奖学金获得情况直接与评先评优、入党等挂钩,这使得少数民族学生在这些方面受到很大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在问卷及座谈会上,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呼吁“设置少数民族专项奖学金”、“在入党、奖学金评定方面分开考虑”、“学习、考证、青共校、入党方面予以照顾”。
2.大学生活状况及发展规划。(1)大学生活适应情况。调查显示,有95.27%的少数民族学生表示适应或基本适应了在江苏A大学的学习生活。普通大学生生活适应中的主要困扰依次是学习、人际关系、经济问题。相较而言,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方面(26.01%)的不适应排在首位,但在人际关系(8.75%)上的不适应让位于生活方面(16.75%)和水土气候(占10.2%)。可见,受生活习惯、宗教及地域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及水土气候上的不适应表现明显。除气候问题,饮食习惯不同,也令少数民族学生在校生活不适应。在调查中有近1/7的学生表示不习惯学校的饮食(10.64%不习惯,3.55%很不习惯)。许多学生就学校饮食提出诸如“多照顾一点少数民族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希望。走访中,很多回族学生不清楚学校在哪里设有清真食品窗口,说明在这方面的校园生活指南宣传尚不到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有独特之处,需要予以尊重。
(2)大学生生活矛盾冲突情况。目前江苏A大学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混合居住。针对“与宿舍同学有没有因为不同的生活习惯、等引起矛盾”这一问题,大部分学生(86.05%)表示基本没有。12.77%的学生表示偶尔有信仰及习惯不同导致的矛盾,0.95%的学生表示这样的矛盾或冲突发生过很多次。具体了解,存在冲突的多为一直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原生态学生,尤其是藏族学生,他们的生活习惯、与汉族差异较大。
(3)关心体验。为了解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注意识及其来源,从学生的感受角度,问卷中设置了“在校园里,你是否因自己的民族身份感受到一些关心”问题。统计显示,32.62 %的学生表示因民族身份感受到关心,44.68%表示没有感受到关心, 22.70%表示说不清楚。进一步了解,约1/3感受到关心的少数民族学生认为关心主要来源于:宿舍同学(36.88%)、辅导员(24.11%)、任课教师(7.8%)及其他朋友(3.5%)。
(4)社会工作参与度。课余时间安排上,47.28%的少数民族学生选择在寝室上网、睡觉;77.54%的被调查学生表示课余时间去图书馆或自习教室读书学习,这部分学生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另有51.53%的学生课余选择参加学生工作或社团活动。就参加学生社会工作而言,有47.52%的少数民族学生表示“感兴趣,经常参与”,29.79%的学生表示“很感兴趣,积极参与”。这些学生积极参加学生工作,既提升了自己的实践与交往能力,也为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做出了榜样,增强了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信心。另外有近20%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不了解”。
(5)毕业去向。在毕业去向方面,28.84%的少数民族学生表示希望返回家乡工作。这部分学生中,来自非汉化区农村的原生态学生更倾向于返回家乡。这些学生民族特性强,往往也是最难适应或认同学校及其他地域生活的群体;26.71%的学生想要留在南京或寻求外地工作。其中,来自非汉化区的学生比汉化区学生更多愿意留在南京工作,汉化区的学生更多愿意寻求外地工作;表示视就业情况再定的学生占44.45%。
二、改进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对策
以江苏A大学为例,少数民族学生虽然仅占学生总数的2.4%,但由于所受教育环境、、生活习惯及语言等差异,他们是校园中一个相对弱势、个性化需求最为突出的特殊群体,应该受到高校师生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一) 强化关注与支持少数民族学生的意识,健全工作机制
每学期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将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原生态学生以及在学习、经济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列为重点,建立学生档案,在校期间予以全程跟踪关怀与支持。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等问题,通过学习环境营造、学习时间管理、制订学习计划、提供榜样学习和学习方法指导等,来帮助这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1]。
(二)创设条件,加大学困帮扶力度
加大课外学困帮扶的针对性和持续性。一方面,进一步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寻求帮助的主动性、自觉性,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习现状将少数民族学生编成不同的课外学习小组,落实专门的志愿者团队实施系统、持久的课外辅导,也可以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帮扶少数民族学生的活动,并定期邀请教师给予课外指导。考虑设立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等课程的少数民族班,在适当增加办学成本条件下,满足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学习需求[2]。着力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原生态学生的汉语水平,通过有针对性的普通话及汉语训练,帮助他们消除语言障碍,更好地学习与发展。
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那些来自边远地区的经济困难生,他们的求学来之不易,往往自卑焦虑,非常担心未来的就业,对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有着强烈需求。在生涯规划及求职就业方面,要给予他们更多具体的帮助与指导。
(三)尊重习俗,从细节着手
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了解不同民族的饮食特点,增加西北面食供应。增加清真食品窗口,并宣传到每个回族学生,尊重穆斯林学生的特殊饮食需求。每学期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关于膳食的反馈意见。另外,了解各少数民族节日及其习俗,结合民族节日给学生送去关爱与祝福。
注重对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混居宿舍的沟通与引导,增进融合。如果确因、生活习惯差异引起宿舍冲突,难以调和的,适当进行宿舍调整。
对少数民族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生予以特别关注,通过各种途径予以帮助。以江苏A大学为例,少数民族学生中有近110人的家庭负担不起学杂费,主要通过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完成学业。
(四)增进交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学生民族来源的多样化,是高校宝贵的教育资源。通过举办少数民族特色活动、组织少数民族文化沙龙、普及少数民族风俗常识等,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民族文化展示平台,增进各民族学生的交流融合,让校园文化更加丰富生动、多姿多彩,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钱敏.汉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自主性调查[J].中华文
化论坛,2009,(S1).
篇12
教师的教学需要学生的反馈,学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面“镜子”,只有我们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改进,不断完善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才能促进教师的成长。因此,我设计了一份《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二、调查
调查对象:高一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发出问卷158份,收回158份。
调查内容:由23个单选题与两个问答题组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具体从三个方面人手:(1)学生对数学的主观认识及对数学学习目的的认识;(2)老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性了解;(3)学生对老师教学的过程性评价。第二部分为开放式问答,作为对第一部分的补充,让学生对数学教学谈看法、提建议。问卷回收后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常见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以及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问题。
三、下面是我摘录的部分题目的调查结果及反映出的问题数学学习感兴趣吗?
人感兴趣(35舞)乌券趣一般(53%) C.不感兴趣(12%)快(0%):‘婴一殆果分析:一半以上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足够兴趣。
2.你学习数学是因为牌一。
A.喜欢数学本身(12而而丁考试、升学需要(68%)
C.实用(20% ) D.无动机,不想学(0%)
结果分析:许多学生的学习动机为考试、升学。
3.学完数学每一章后,你做总结吗?’
A.一般不太会总结(34% )
B.希望老师给予归纳总结(57%)
C.及时复习,主动对一章节的知识进归纳总结(9%)
结果分析:大部分学生依赖老师的总结复习。
4.你认为老师如何传授新的数学知识你的接受效果更好?
A.老师开门见山,直接讲解(22%) B.老师从生活中的例子引人,然后再讲(49%) C.先由学生自学,合作交流讨论,然后老师再讲(22% ) D.没有感受,无所谓(7%)
结果分析:有70%的学生喜欢老师从生活中例子出发开展教学并对合作交流讨论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兴趣。
5.你认为你掌握了数学学习的方法吗?
A.有自己的学习方法(35% ) B.没有什么方法(65% )
结果分析:有6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
6.问答、请你将影响数学学习的下列四个主要因素按“从主到次”排列一下。
A.教师的教学艺术和讲授的好坏B.自己用功与否
C.数学天赋D.数学学习方法是否得当
结果:把A排第一位的有10%,把B排第一位的有38%,把C排第一位的有20%,把D排第一位的有32% 。
结果分析:关于影响数学学习的因素,学生的认知虽然不同,但也具有一致性,有90%的学生并没有把教师讲授的好坏放在第一位,70%的学生把自己用功与否或数学学习方法是否得当放在第一位,数学天赋被大半人排在了最后一位。这说明学生还是能够把主观能动性看成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从心理学的归因理论来看,把行为结果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的和不可控的因素,会降低个体的行为动机。而把行为结果归结为内部的、可控的因素,会增强个体的行为动机。这项调查说明学生能认识到自己才是把握航行的真正舵手。
四、结果引发的反思及改进措施
为了改善教学,我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1.引生活之灵气以济数学,充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1)增强数学学习目的性教育,从培养间接兴趣向直接兴趣转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该使学生了解所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各种知识技能对他们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用途。当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是他们达到某种重要的目的手段时,他们就会产生求知欲和认识的兴趣。比如当我在讲到本章内容对大家的专业课学习有用时,学生的注意力要相对集中。而且应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对于提高思维素质,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2)教学中新知识的引人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来说,让他们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比他们直接接受知识本身更重要,我们需要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要从旧知的“嫩芽”上生长出“新枝”。从以上反馈我们发现学生是觉得从生活中引例的教学方式配上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是他们所愿意的。因此,我们可用生活实例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利用课堂进行必要的“数学实践活动”,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实践中的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去,让“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意识不断冲击他们的大脑,提高他们的直接兴趣。
2.与学生共同交流探讨数学学习的方法。
(1)请数学学习优异的同学谈谈他们自己学习的方法
(2)由我介绍一些其他同学的好的学习方法,并发挥网络、书本的教育功效。
(3)由学生再思考总结,借鉴好的为己所用,在不断摸索中需求适合自己方法。
3.以问题为纽带构建数学学习新方式。
(1)提倡预习,在预习中发现问题,让学生能带着问题走进教室,逐渐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2)在教室中,创设和谐氛围,让学生勤于思考,善用激励评价,让学生敢于表达,使得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放飞思维。
篇13
二、调查内容及数据分析
我根据小学生课外书阅读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你是否喜欢阅读?(2)你在读课外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3)平时读的课外书中种类最多的是什么类的书?(4)课外书的来源?
1.小学生喜不喜欢课外书
从我调查的情况来看,有95%的同学选择了喜欢读课外书,只有5%的同学选择了不喜欢,选择不喜欢的同学都是语文成绩极差的。“为什么喜欢读课外书?读课外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比较含糊,大部分是“多读课外书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等,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读课外书同样是学习。其实,健康有益的课外书也能像语文、数学书一样增长我们的知识。如果把学习比做吃饭,语文、数学等学校里学习的科目是主食,课外阅读应该是副食了,我们难道能只要“主食”,不要课外阅读这一“副食”吗?
2、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是:看电视比读课外书有劲;没有课外书可读;老师没有要求;家长不给钱买课外书。
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小学生放学后做完作业就是看电视,热播的电视剧如数家珍,但是有益的课外书却甚少。有37%的同学认为“看电视比看书来得有劲”;有45%的同学说自己家中没有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家里基本没有书,有书的同学也反应家中大多是幼儿读物及小学生作文、奥数之类的教辅用书。从中可以看出中高年级往往看重的是学生在校的成绩,一般不重视课外阅读。
3、课外书来源渠道:
从我的调查情况来看,从学校图书室借书的占40%,同学相互借的占30%,家长买的占21%,学校中订的报刊杂志占9%。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课外书阅读不够重视,没有主动给孩子买书的习惯,更不可能在孩子的阅读上进行有益的指导。大部分同学的课外书主要来自于学校的图书馆与同学处借的。但是,学校图书馆书籍也有限。同学互相借书,往往属于口袋书,没有多大好处。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4、同学们对课外书的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