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市场调研与预测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市场调研与预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市场调研与预测

篇1

一、营销环境调查中的宏观环境因素

1.营销环境调查中的宏观环境人口因素

人口数量是决定市场规模和潜力的一个基本要素。如果收入水平不变,人口越多,则对食物、服装、日用品的需求量也越多,那么市场也就越大。因此,按人口数目可大致推算出市场规模。我国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约占总人口的94%,西北部地区人口仅占6%左右,而且人口密度逐渐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另外,城市的人口比较集中,尤其是大城市人口密度高,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几个大城市的人口超过1000万人以上,而农村人口则相对分散。人口的这种地理分布表现在市场上,就是人口的集中程度不同,则市场大小不同;消费习惯不同,则市场需求特征不同。例如,南方人以大米为主食,北方人以面粉为主食;江浙沪一帶的人喜食甜,而川湘鄂一帶的人喜食辣。我国的人口结构有一定的特殊性,突出表现城乡差别大,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社会、经济差距较大,一些大城市老龄化相当严重。这些都是市场营销应该考虑的人口因素。

2.营销环境调查中的宏观环境经济因素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几乎对所有的营销活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经济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消费者收入因素。消费者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购买力的大小,从而决定了市场容量和消费者支出模式。企业营销人员在调查分析消费者收入,进而预测某一商品的市场容量。

(2)消费者支出结构因素。消费者支出结构因素,其实也是消费者支出模式,受消费者收入的变化,消费者支出模式就会发生相应变化,并符合“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家庭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参数。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的国家为饥寒型,在50%-59%之间为温饱型,40%-50%之间的为小康型,30%-40%之间的为富裕型,低于30%的为最富裕。目前我国正处于温饱向小康过渡的阶段。

(3)物价水平的因素。研究物价水平、产品价格的变化,它们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营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涨会使消费者减少购买量,限制其需求或使消费者转向购买替代产品;价格下降则会使消费者增加购买量。

(4)经济发展阶段因素。进行营销环境调查,要注重了解经济发展阶段。各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为五种类型:传统经济社会阶段、经济起飞前的阶段、经济起飞阶段、迈向经济成熟阶段即大量消费阶段。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汽车、住宅将成为消费热点。中国的一、二线和经济较发达的城市目前已进入了这个阶段。

3.营销环境调查中的宏观环境自然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自然资源、地理地貌和气候条件,这些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企业的营销活动,有时这种影响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自然环境中的资源分为三类:一是无限资源,如太阳能、空气、水等;二是有限但可以再生的资源,如森林、粮食、草地、动物等;三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如石油、煤炭等矿物。由于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地理的偶然性,分布很不均衡。在某些行业如石油行业、烟草行业、矿泉水行业,环境资源具有决定作用。而一般的诸如气候等自然环境也造成了对某一类产品的特殊需求。如在湿热的南方,空调成为夏季的必须品,东北对空调产品的需求就没有那么强烈。

4.营销环境调查中的宏观环境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是影响人们欲望和行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特别是社会的核心文化和价值观念,具有高度的延续性,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包括消费行为。比如,我国有农历正月初一过春节的传统,春节前因人们集中大量购买年货而成为销售旺季。营销调查要调查对象的文化背景进行认真的了解,尤其在产品和商标的设计、广告和服务的形式方面,要充分考虑是否符合人们的文化传统,要尊重人们的传统习惯,切不可犯忌。

5.营销环境调查中的宏观环境竞争因素

竞争环境是影响企业营销活动计划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企业面临三种竞争环境:

(1)品牌竞争。如果不同的企业生产和销售相同或类似产品,这就会形成品牌竞争。如家用热水器有林内、能率、樱花等品牌竞争;牛奶有伊犁、蒙牛、光明等品牌竞争。

(2)替代产品竞争。替代产品指能满足相同市场需求的产品,如在交通运输中,汽车、民航、铁路与海运竞相提供优质、快捷、安全的服务来争夺运输市场。

(3)一般性竞争。企业之间相互竞逐客户的有限购买力称为一般性竞争,如在产品、定价、分销系统及促销手段上标新立异。任何企业都致力于建立差距化优势,创造出消费者想要购买的产品特色或品牌,都不甘心落于差异化劣势。

二、营销环境调查中的宏观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干预的若干措施

分析营销环境调查中宏观环境的若干因素的变化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并估计这种影响的性质、大小和发生的时间,从而预测企业在未来一个时期可能受到的威胁以及可以利用的机会。对于威胁与机会的判断必须客观、准确,采取对营销环境调查中的宏观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干预的若干措施,对企业营销战略的构想与决策至关重要。营销环境调查中的宏观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干预的若干措施有如下几点:

1.进口限制措施。政府可以采取限制进口的措施,如许可证制度、外汇管制、关税、配额等,起到限制进口数量和限制外国产品在本国市场上销售的措施,来保护本国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2.税收政策措施。政府可以在税收方面推出政策措施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一定影响,如对某些产品征收特别税或高额税,削弱这些产品的竞争力,给经营这些产品的企业效益帶来一定影响。

3.价格管制措施。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经济危机时,政府就可以对某些重要物资、甚至所有产品采取价格管制措施,通过这些举措是为了保护公众的利益,保障消费者的基本生活,使这些价格管理措施直接干预企业的定价决策,影响企业的营销活动。

三、结束语

市场调研预测》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文章对于《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研究—营销环境调查中的宏观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研究,探索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实践教学显得意义重大,并且有较强的可行性与实践性。

篇2

访问调查法又称询问调查法,是调查人员采用访问询问的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市场情况的一种方法,它是市场调研中最常用的、最基本的调研方法。访问调查法的优点是灵活性强,能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收集客观的事实材料,能依据研究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员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其方式灵活多样,方便可行;访问期间调查有助于调查者直接观察样本的特征,所得资料较为全面、准确、有利于调查的深入,访问调查法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调查方法。要全面掌握访问调查法,深入的研究访问调查法的技巧非常重要。

访问员在访问过程中如果有良好的素质和娴熟的访问技巧,就易于取得访问的成功,使调查数据更为真实可靠。本人总结研究访问调查法有如下几方面的技巧。

一、接近被访问者的技巧

访问调查的第一步就是接近被访问者,能够为被访问者接纳,所以合适的称呼就显得非常重要。对被访者的称呼要恰当、亲切、自然和入乡随俗。如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称其职务,以示尊重;对一般人士以其年龄结合工作性质称呼,如:“老伯”“先生”“师傅”“老师”等。与被访者面对面直接访问的访问者要求仪表端庄、服饰整洁大方、礼貌礼仪周到、精神饱满、亲和力强,以便在短时间内为被访者接纳。要正确做到:

1、正面接近。访问者开门见山,直接自我介绍,说明来访目的和调查内容,然后正式访问。如拦谈。

2、隐蔽接近。访问者以某种隐蔽的方式或伪装的方式接近被访者,这种方式可在对方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了解真实的市场情况。如竞争对手的调查。

3、自然接近。是通过某种媒介(如会议),使访问者与被访问者之间有个自然的接触过程。这种方式易消除被访者的戒备心理,了解到深入、详细、真实、全面的信息。

4、求同接近。访问者通过共同的兴趣、话题等接近被访者,然后慢慢切入调查主题。如与家庭主妇谈孩子教育、厨艺等,与经理谈销售。

5、关心接近。是从关心、帮助被访者的角度来联络被访者的感情以接近被访者。

二、向被访者提问、引导、追问的技巧

提问、引导、追问是访问进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访问者的提问技巧要正确做到:

1、提问时态度要诚恳、自然、大方,精力要集中,以耐心鼓励的目光注视被访者,表示对被访者话语的认同,并用“哦、嗯”等语气词陪衬。在对方讲话时,尽可能不要插话,如要追问,可以用“对不起,我可以问个问题吗?”或“我可以插一句吗?”

2、提问的语气、措辞、方式要适合被访者的身份和知识水平,否则会造成被访者的不安或答非所问。

3、提问要根据调查表上问题顺序提问。调查表是事先根据需要精心设计的,其前后顺序一旦随意调整,个影响答案的准确性。

4、当被访者在回答有些问题有顾虑或不想回答时,访问员要及时改变提问方式,尽量消除对方顾虑,并向被访者保证严守秘密,同时可以暂时穿插一些被访者感兴趣的话题,活跃一下气氛。

5、提问时要注意根据被访对象的不同、问题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注意观察被访者的性格,性格内向的可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性格外向的可采用直来直去、简洁明快的方式,而对于专家学者,采用层层深入的提问方式。对于简单的问题,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地提问;对于敏感、隐私问题,

6、在访问中,如果被访问者出现答非所问、一时语塞,或口若悬河、离题万里时,访问者可以耐心解释,及时提醒,转换角色,及时切入,引导被访者进入调查主题。

7、在被访者回答问题前后矛盾、含糊不清、过分笼统、内容不完整时,访问者可以通过正面追问、侧面追问、系统追问、补充追问、反复追问的形式,获得所需信息。

8、作为集体访问的主持人,要准确好开场白、活跃气氛、把握主题、照顾全面、亲切友善、灵活应变。在提问时不能冷范任何一个被访者,在倾听一个人谈话,目光还要注意与其他人交流;对于不善言辞者,要善于启发其发言;不要让某一两个人占用过多的发言时间。

三、访问气氛控制技巧

访问是访问者与被访问者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沟通,要想取得良好的交流沟通效果,必须营造一种轻松、友好、顺畅的访问气氛。营造这样一种气氛必须掌握访问气氛控制的技巧:

1、尊重。被访者在受到访问者尊重和重视的前提下接受调查,会消除顾虑、紧张、不安、不自信,增强自信心和责任心,交流时会畅所欲言,比较轻松。访问者在初次与被访者交流时,要表示调查机构选择他是因为对他的意见很重视。在交谈中要用谦虚、认同的肢体语言表示同意和鼓励。

2、诚恳。彼此理解是访问进行的前提,诚恳是打开理解的钥匙。访问者要以诚恳的态度感染对方,以自已的诚心表明自己的访问东意图,以自己的诚意赢得对方的信任。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双方推心置腹地进行沟通交流。

3、中立。访问调查的目的是了解被访者对调查项目的意见和看法,所以,访问者在访问过程中,对所有问题都应该保持中立客观的态度,对被访者的意见保持中立,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在与被访者进行肢体语言和头语言交流时,也始终表示中立。这样才能收集到客观、真实、反映被访者自身看法的信息。

《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教学研究——访问调查法的技巧掌握是《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一个方面,运用和掌握这些技巧教学则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能力的培养,这对将来学生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工作实践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杨江娜.高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考试改革浅议[J].科技经济市场,2009(4).

[2]唐凤秀.高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篇3

1.项目导向式的课程教学模式运作

(1)组建市场调研项目团队。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教师首先给学生介绍课程的整体实施方案,然后每3~5名学生自由结合为项目小组,并推举组长。

(2)接受市场调研任务。调研项目来源于实际问题,一是接受企事业单位的委托调查项目,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选的社会热点问题调查项目。近几年,学生调查项目涉及到了居民消费现状及需求、企业经营现状与竞争力、大学生行为及就业能力、社会热点问题等方面近百个调查项目。

(3)确定行动领域,构建学习情境。教师对于完成市场调研项目需要开展的工作,确定行动领域,并通过案例、资料、典型成果等建构学习情境,确保课程学习处于工作场景与氛围中。

(4)分解并提出完成调研项目的阶段性学习与工作任务。教师在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带领学生剖析阶段性工作过程,提炼学习与工作任务。

(5)学习与训练结合,完成项目。上课时学生按项目组集中就座,在了解课程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之后,分阶段完成小组调研项目的企划方案和调查问卷、完成200份问卷访谈、完成调查资料整理和编码录入、数据分析、调研报告撰写,实现了学习与训练的有机融合。

(6)伴随着教学进程,学生协作完成一个完整项目的调研任务,实现了培养市场调研素质与能力的预期目标。

2.工作过程分解与技能模块设计

所谓工作过程,是指为完成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在这个完整的工作程序中可细分为若干个子环节,也就是技能模块。其设计思路为:基于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过程知识、能力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以完成职业工作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项目为依据。就企业营销调研活动过程来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项技能模块:

(1)方案制定技能模块。《调研方案》是对某一具体调研项目所做的安排,如《顾客满意度调研方案》。一般包括调研目的、调研对象及单位、调研项目、调研时间安排、组织实施计划等,其核心内容是调研项目的设计,它是问卷设计的基础。任何一项调研活动,无论其规模大小,都要设计一份调研方案。

(2)抽取样本技能模块。这一模块的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的“抽样调查”知识,学会编制抽样框,按调研方案要求确定调查单位,抽取样本。

(3)问卷设计技能模块。一项调研活动的关键在问卷设计,问卷设计技能包括根据调研项目设计问句及回答方式、问卷版面设计等,其中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把比较笼统、抽象的调研指标和项目转化为在问卷上反映、被调研者直接回答的问句,并以调研对象易于接受、便于回答的作答方式一并构成问卷格式。

(4)调研方法技能模块。调研方法是运用调研问卷获取数据资料的桥梁,不同的调研主题、调研对象需要选择不同的调研方法。调研方法包括文案调研法、访问法、观察法、网络调研法、电话调研法和实验法等,这一模块的技能训练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各种方法的涵义、特点、运用条件,能根据调研对象、环境、条件等,确定适宜的调研方法。

(5)数据处理技能模块。这一模块的技能训练包括对调研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能力。数据资料的整理,是提高数据资料价值和调研分析报告的基础和关键,包括统计分组、设计整理表、计算汇总等,应训练学生如何根据研究目的和调研对象特点正确分组、设计整理表,并根据整理表进行归类整理;数据分析是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在训练过程中,不仅要训练学生掌握统计方法,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如何有针对性的选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挖掘出数据的深刻内涵。这一模块的训练,还应包括学生运用Excel或SPSS分析软件上机进行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训练。

(6)调研报告技能模块。调研报告是整个调研活动的最终结果,一切功效都是通过调研报告体现出来的。这一模块不仅要进行调研报告撰写格式的训练,更为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如何用数字说话。包括如何选择最能反映所说明问题的数据;采取哪一类型的数据表达方式:如何在报告中恰当地使用图表等。

(7)市场预测模块。市场预测就是以市场调查所获得的信息资料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事物未来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推断。本模块重点是要掌握市场预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市场预测的基本原则及程序、预测的内容及方法等。

3.进程设计。教学既可以采取单项训练,也可以采取集中综合训练。单项实训,是将七个模块作为七个子项目,随各章节教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来完成,这种方法是过去常用的方法。综合实训是一种“单独设置”的实训方式,一般集中安排1~2周,其设计原则是: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背景,按照“讲做结合、以做为主,分块推进、逐步合成”的做法,采取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模块化与综合化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操作相结合。

4.教学活动实施。教学活动的实施,可以引入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即按照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的指导思想实施。采取“讲做结合、分步推进”思路逐步展开,指导教师应做好专业指导和进程控制,实施全过程管理。

三、结束语

本课程改革将以学院的“三大园区”为教学平台,以工作过程为教学流程,以真实的案例作为教学载体,这将极大的促进工学结合和产、学、研结合,有力的促进学院“三大园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一、引言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市场营销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市场调研与预测的综合能力,同时,又为营销专业后续及管理类的各门专业课程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它培养学生对市场的认识、调查方案设计、信息搜集、资料整理与分析、市场分析决策等综合能力。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在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企业在对经营活动进行决策时,必须对市场情况进行调研并给予充分的掌握,才能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决策。市场调查与预测本科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应与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紧密的联系,以培养技能为主线,并建立一种动态的更新机制,形成在理论上、方法上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市场调查与预测本科课程教学内容还存在案例分析薄弱、营销专题研究不深入等诸多问题,为了适应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学,应对市场调查与预测本科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把一些新的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内容研究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中去,将有利于市场调查与预测理论和方法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市场调查与预测本科课程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1.市场调查与预测案例分析内容薄弱

在现行的市场调查与预测本科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中,市场调查与预测案例分析内容较薄弱。主要表现在:现行主要教材中案例分析较少;案例分析中对表面现象定性提问的较多,对定量数据分析的提问较少;联系具体公司生产实际问题的市场调查与预测案例分析缺乏。案例分析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这些问题出现将不利于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学习和研究。

2.对数据资料整理的量化分析较弱

在现行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对数据资料整理的量化分析部分较弱。主要表现在:现行教材数据资料方面的量化分析阐述较弱,加之教学时数的限制,无法对数据量化分析方法进行细致的介绍。这种情况的出现不利于学生量化分析能力的培养。例如,抽样调查中,抽样数目的确定,对抽样数目公式的应用和分析,因涉及总体方差、概率度、平均数允许误差等量较难分析,一般在教材中都是匆匆而过,没有结合实例加以分析和应用。

3.软件分析工具的应用流于形式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市场调查与预测与计算机的应用联系更为紧密,例如,互联网调研的应用;调查表的制作;表格及图形分析;数据资料的量化分析;时间序列法、回归预测法、因子分析法等均可运用计算机来进行。这些内容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是无法顾及的,在现行的市场调查与预测本科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中,象Excel、SPSS等软件没有很好的结合课程内容得以充分的、系统的展示和应用,而是流于形式象征性的提及。

4.市场营销专题调研内容分析不深入

现行的市场营销专题调研主要有消费者行为、营销战略、目标市场营销、营销策略(4P)等内容。在市场调查与预测本科课程教学内容中,对市场营销专题调研内容分析不深入,不是从市场调查的角度来研究市场营销的专题,市场营销的专题调研似乎成了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相关内容的重复,给人的印象是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在市场营销专题调研中找不到用武之地,产生脱节的现象。

三、市场调查与预测本科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措施

1.增强市场调查与预测案例分析内容

市场调查与预测本科课程教学内容应增强案例分析部分,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与生产实际结合很紧密的课程,通过案例分析,有助于对市场调查与预测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及深化,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根据课程内容的设置,市场调查与预测中的案例分析,大致可以分为5类:第一,基本理论类。运用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本理论,主要针对案例素材中的一些概念、基本现象等进行评价分析;第二,基本方法类。对案例素材中的方法,如抽样法、实验法、德尔菲法等方法运用是否合理、恰当等进行分析;第三,调查表设计类。主要是分析调查表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否达到调查的目的等;第四,数据分析类。对案例素材给出的数据资料,进行结构性、差异性、相关性、趋势性等数据分析;第五,综合类。就是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调查表设计、数据分析等类型案例的综合,该类分析一般是以一个完整的调查报告为素材,对素材进行全面的分析。案例编写中,应配合教学目的,可以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也可以针对几个知识点或针对一个较为全面的知识点(涉及基本理论、方法、调查表设计、数据分析、报告结论等问题)来编写。案例编写应以内容短小精炼、有利于教学为原则。

2.完善对数据资料的量化分析

对数据资料的量化分析,主要涉及: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区间估计、Z检验与t检验、卡方检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联合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在这些分析中,现行大多数教材,只对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提及较多,而其余较少,量化分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在个别量化分析提及较多的教材中,举例较少,不便于教学,可增加举例。对数据的量化分析是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在经营决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调研得到的数据,必须经过归纳整理,从中筛选出与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目的、所研究问题一致的内容,并进行量化分析,通过数据量化分析才能有助于对所研究问题的决策。

3.注重软件分析工具系统化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市场调查与预测涉课程中涉及软件应用的内容较多,如何把市场调查与预测的方法与Excel、SPSS等相关软件的应用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应用中应注意:第一,专业性。要结合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内容来运用相关软件,防止相关软件的应用与市场调查与预测内容的脱节,应把相关软件应用到解决市场调查与预测的问题中;第二,系统性。现行教材中对Excel、SPSS等相关软件的应用有所提及,但不系统,应对其系统化。相关软件的应用应具有系统性,要注重全过程、系统化的介绍相关软件在市场调查与预测中应用,形成一个运用相关软件来解决市场调查与预测中的问题的系统;第三,关系性。要正确处理好市场调查与预测原理和方法与相关软件应用的关系,市场调查与预测应以原理和方法的教学为主,而软件是为其服务的,不能因为有了软件的应用,而省略一些市场调查与预测原理和方法的介绍。例如,在趋势分析中,不能因为有了软件求解,就省略掉一些参数公式的介绍。

4.加强营销专题调研内容的研究

对营销专题调研内容的研究,主要涉及研究方法的问题,这方面,笔者认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郑宗成等著《市场研究实务》一书,值得借鉴,例如,在耐用消费品使用习惯和态度分析一节中,首先给出19个问题的问卷,在此基础上对市场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市场变化趋势、未来需求预测、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地区市场重要性等进行分析。[1]图形、表格、指标、预测方法的应用浑然天成,图文并茂,充分展示了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在对耐用消费品使用习惯和态度分析中的应用。对营销专题调研内容的研究,重点要注重的是运用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对营销问题的研究,而不应是市场营销学中相关营销内容的重复。

四、市场调查与预测本科课程教学内容的展望

篇5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培养学生市场调查与预测能力的实务性课程,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随着信息在企业管理决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市场调查与预测的能力强弱从某种程度决定着企业经营决策的成败。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掌握市场调查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独立或者协作完成实际的具体的市场调研任务,能真正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调研人才。可是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谈起理论知识或许头头是道,操作实际项目时往往面面相觑,毫无思路,或者操作起来节节遇到障碍,无法顺利推动项目的进展,造成用人单位对应届生的专业能力的质疑。要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动手能力强且具有一定项目经验的市场调研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把教、学、做融为一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的内涵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是事情需要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知行统一。“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工作现场或实训室,师生双方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掌握知识,再通过再学、再做、再教提高操作技能,来完成每―个教学任务。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由易到难,逐渐深入,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操作性和实务性非常强的课程,加之高职学生好学、好动、喜欢接触社会的特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是非常适合应用到这门课程的教学中的。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在《市场调查与预测》中的实施步骤

《市场调查与预测》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惯例,努力让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从教与学的单行道改变为教、学、做互动的多行道,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式学习。所以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必须基于职业工作过程,以典型的市场调查任务为载体,综合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设计时,考虑要从教和学两方面,两条主线入手,或曰两条腿走路。一条线是教师讲授,重点是市场调查的理论和主要方法。另一条线,由学生以组、团队的形式寻找和确定实际项目,跟着老师讲解的步调,从确定市场调查目标到撰写市场调查报告,一脉相承地做下来,到期末老师的课讲完,项目也完整地完成了。这样每个学生对市场调查的流程都有了系统地认识,也有了一定的项目操作经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上,老师会系统地介绍课程内容架构,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总体了解后,把全班学生按5~6人分组,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需要寻找项目,能找到赞助的实际项目就用实际项目,找不到实际项目的可以跟自己即将进行的工商模拟结合起来做市场调查,作为本组这学期服务的市场调查的项目。

2.项目确定下来后,老师依据市场调查的职业工作过程依次讲解基本知识点和方法,每个小组根据老师上课的进度进行自己小组的市场调查项目。老师课堂讲完如何确定市场调查目标,学生开始分组讨论自己小组的项目,为自己的项目确定市场调查目标,然后小组派代表在班上分享,学生们就发言的内容进行讨论,提出完善意见,接着老师给予全面指导,该小组成员下去再思考讨论,进行再学习,修改完善,最终确定出合适而准确的市场调查目标。从确立市场调查目标到撰写市场调查报告有九个分支任务,每个分支任务都要通过这样一个教―学―做―团队分享―学―做―教循环过程,让学生在做实际项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到解决问题,由易到难,逐层深入,真正掌握调查和预测的技能。具体如下图所示:

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在《市场调查与预测》中的实施内容

《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程是以职业工作过程为主线安排课程内容的,从认识市场调查到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共有十大任务,要完整地完成一个市场调查项目,每个小组必须跟着老师的进度循序渐进地完成这十个分支任务。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这十个分支任务,老师引导学生都要经历教―学―做―团队分享―学―做―教循环过程,特别是任务2、3、5、10操作性非常强的部分,在小组做完项目后,在团队分享,学生头脑风暴,老师指导基础上的再学习,修改环节尤为重要。

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在《市场调查与预测》中的实施效果

通过两个学期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也能明显感觉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对学生和老师带来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课堂气氛变活跃了,学生的问题多了,这是最明显的效果。通过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后,学生在听中学,学中做,做中学,在做的过程中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在求知欲和兴趣的牵引下,就会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了。

2.学生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变得更自信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是以实际项目驱动来进行学习的,老师在指导学生做项目过程中可以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就可以有效地解除学生学习的盲点和难点,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通过实际项目的演练,学生已经深入掌握了市场调查与预测的操作流程和要领,再做项目时就不会再茫然,更不会无从下手,变得更加自信了。这可以从他们兼职面试和兼职工作完全得以体现。

3.通过“一体化”教学,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而且通过指导实际项目的运作,更有助于教师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篇6

一、教育培训市场的界定

培训是指社会上人员以一定方式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有培训活动就有教育培训市场。从本质上讲,教育培训活动是一个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它提供的是主要包括四种服务,其中包括培训机构的组织服务、优秀师资的教学服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服务和勤杂人员的后勤服务等。因此,我们一般又称为培训服务。现在这种培训服务存在与多种交换关系中,一般包括国家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交换关系等。其中国家、社会和个人即是教育服务的供给者又是教育服务资源的需求者;同时培训机构既是教育资源的供给者,又是教育服务的生产者。

教育培训主要是根据市场需要和个体的发展基础,制定个体的学习计划,侧重于满足个体的素质、技能、提升能力的需求或学习的乐趣,其更关注于近期的能力的提高。由于个体的需求及能力的不同,因此针对他们的教育培训内容也是不一样的。教育培训市场便是根据个体的需求,及时调整培训的方向及内容,迅速的做出反应。

二、目前培训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市场需求容量巨大、发展势头迅速。

一个国家实力的强大,离不开政府对教育的资金及其物质投入;知识经济和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到来,对个人素质的要求永无上限,学习永无止境;越是有知识的人就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产力”的道理,他们就会越爱好学习,越爱好增长知识、技能;现如今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就业竞争不断加剧等迫使家庭及个人对个体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都愿意花费大批资金进行教育投资,据有关报道,国内居民把家庭开支的三分之一用在了教育投入上。

更令人惊讶的是,《2007~2010年中国培训市场发展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指出,当前英语培训市场的市场总值(约150亿元)就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年产值。人们对“教育培训服务是21世纪最朝阳产业之一”观点的认识越来越加深。教育培训市场的办学主体也由最初的学校和政府组织行业企业办班等,逐步扩大到社会力量、私人企业培训公司或个体办学等。

由图,我们可以看出,在市场规模方面,2009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总值约6800亿元,2011年约为8700亿元,2012年整个教育培训市场规模达9600亿元;2013年上升至10500亿元。可见,中国的教育培训市场容量是巨大的,崛起速度是迅速的。

(二)教育培训市场竞争激烈且竞争秩序混乱

教育培训行业因其市场规模宏大、利润率高、反周期性等特殊原因致使教育培训市场成为一个非常诱人的行业,因此各类培训机构群雄争霸,争抢教育培训市场这块“巨大蛋糕”。据《我国培训市场现状调查》一文中的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培训市场份额占有率最高的是民办培训机构,其次是高校,位于第三位的是政府、行业背景的机构。虽然目前国外培训机构数额还不多,但是他们的技术先进、富有特色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其市场占有率也是相当的高。

由于各大教育培训机构公平竞争机制还没有形成,容易为私利占有进行非良性操作,长期霸占公共培训市场,打击诋毁其他培训机构,且通过收费高保证百分百过关等诓骗学员致使学员无讨价还价的余地。如:①乱办班。据调查显示,目前社会上超过三分之一的培训机构都属于非法办学,甚至采取挂靠其他正规教育培训机构的名称或字样,进行开门办学,这些培训机构基本没有优秀的办学师资,教师一般都是大学生充当,且无过硬的硬件设施。上课只是忽悠学生。②乱收费。目前,私人团体的办学收费基本是依靠市场调节的,基本是那种学员多那种培训费用高。同时还有部分机构在利益驱动下,在教育培训的需求高峰期间大幅度的提价,或通过大幅度的降低价格拉拢生源,或在生源不够的情况下,拖延开班或不开班,但是拒绝全额退还学费。部分教育机构还存在着严重的变相收费现象。③乱宣传。以虚假的宣传、虚假的过关率为代表的欺骗行为严重,如故意的夸大教育培训效果:百分百过关率,十天提高英语100分等;过分包装授课教师:考研命题组组长、面试官中的主任等。

篇7

一、《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践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实际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老师黑板上搞市场,学生教室里做调查",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跟上职业教育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生在课堂上只有认知,没有体验,学生在进入企业真实岗位时很难快速地进入职场状态。

(二)教学模式单一化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目前,高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案例分析讨论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使用问卷星、调查派等模拟软件的实践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营销实践操作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 以案例分析讨论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但案例选取的合理性对教师提出了挑战

在案例的讨论分析中,为了引起学生对知识点的共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和掌握,教师选取的案例往往是可口可乐、肯德基等国际知名公司,而我们的学生在毕业时进入的企业大多是一些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由于营销战略的差异、调查经费投入的不同等导致在调查方法、资料收集整理等环节上存在差异,因此,这就使学生在职场中不能很好的切入,在毕业生回访中对学校的教学产生质疑。

2. 使用模拟软件的实践教学模式虽然与发展趋势接轨,但因为没有真实的实践导致教学效果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软件操作时往往假设某个背景,这些背景没有一个真实的企业所依托,没有真实的调查场景,往往与实践脱节,而学生也纯粹是为了应付和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因此导致教学效果差,教学及实践不成体系,不能相辅相成。

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分析

以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为例进行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是该校市场营销专业通过深入调研与工作任务分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重构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校企共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课程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课内学时共计56学时,后续课程主要有《市场营销实务》、《卖场运营实务》、《品类规划与管理》、《销售实务》等。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作用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市场调查的工作流程,掌握市场调查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设计调查方案、设计抽样方案、设计问卷、选拔与培训调查人员、组织实施及监督调查项目、整理与分析调查资料、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市场预测并独立撰写完整的市场调查报告等专业能力,培养学生较好的开展市场调查、分析、预测和解决企业相关市场问题,捕捉和分析市场信息、对问题进行科学决策的综合能力,提高与人交流、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等职业核心能力。因此,《市场调查与预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主干作用,对学生从事营销工作的专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三、课程实践教学建议

(一)课程设计建议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和开发,对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深入调研,基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确定专业所对应未来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从而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同时对相近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归并,本着全面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目标,充分参考国家行业标准,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进行课程设计,以此确定学习领域。

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也应根据岗位适用、行业发展、课证融合的原则进行取舍,注意突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职业素养形成的需要。

教学过程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引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并对任务进行分解,在不同教学任务中整合、序化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做到教学任务驱动、学习自主创新、实践岗位引领。

(二)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议

建议《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可以从原来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发展到企业参观、角色扮演、实战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学中根据课程具体教学内容的不同和任务的差异,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和不同的教学方法,立足于每个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体现学生主体、教师导学和教学做一体的职业教学理念,融"教、学、做"为一体,做到"教中学"、"教中做",综合运用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1、整个教学过程应站在企业调研分析部门工作人员的角度,以3-4人为一小组,开展调研分析活动,充分利用excel软件、spss软件、模拟调查软件、调查派和问卷星在线问卷设计系统等教学软件,完成要求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在仿真环境中,使学生能够像实际调研者那样,自主地进行模拟调研。

2、整个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应从基层市场调查与预测人员实际需要出发,通过模拟调研、企业实际调研和岗位见习,使学生感受调查作为一种艰苦工作,经常会触及哪些棘手和敏感的问题,调查人员应该怎样做到客观公正、无私、严谨、认真、细致,应具有怎样的敏感性、警惕性、坚韧性,开拓性、创新性,以及这些素质的重要性;并自觉的、有意的培养自己的思想素质,实现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的融合。

3、课程应依托所在专业的实践基地,开展各项校外实践活动,满足课程的实训需要。学生通过 "真刀真枪"的实践,能够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岗位意识,感受真实的企业文化和企业氛围,也缩短学生与社会的适应期。

(四)师资队伍配备建议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是一门职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建议任课教师要专兼结合。师资队伍的配备上要考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考虑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课程教学团队中专任教师应拥有营销专业相关的本科以上学历,具备"双师"素质或行业一线工作经历,专兼职教师配备合理,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课程教学任务达总课程的25%以上。

(五)教材的选用及编写建议

1. 建议任课教师选用实践性较强的教材

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应针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专业性与实践性较突出的特点选用实践性较强的教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实训部分的内容为教材的重点内容,内容要尽可能地具有丰富性和广泛性,并注意与外经贸企业一线实际的一致性。同时,还能进一步体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突出以任务训练为主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部分的内容为教材的辅助内容,理论仅为实训服务,所有知识点和案例的选取只为能够满足能力培养的需要,并力求做到以实训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2. 鼓励任课教师自编教材

鼓励任课教师自编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材应通过与学生实际工作相关的各个案例和实践项目的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认识。教材表述必须精炼、准确、科学。同时,任课教师在自编教材的过程中,能够将教学体系进行有效梳理,将教学体会融入教材,教学相长。

篇8

1 长春市农民收入综合分析

长春市是农业比重较大的城市,农业人口413.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6%。一直以来,我市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核心目标来抓,认真落实各项增收措施,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662元,比2005年增加1482元,增长35.5%,年均增长7.9%。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已由过去以粮为主的单一渠道,形成了靠农业增效增收、靠牧业提质增量增收、靠劳务输出和二三产业增收、靠政策性增收和财产性增收等多路进财、多元增收的格局。在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构成中,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收入704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比重为12.4%;畜牧业收入2070元,占36.5%;工资性收入1573元,占27.8%;政策性收入593元,占10.4%;财产性收入等其他增收722元,占22.9%。

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如下:

1.1 落实惠农政策增收

2007-2009年三年来,全市共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良种补贴等惠农补贴资金约60亿元。其中,2009年达到24.5亿元,比上年增加3.7亿元,农民人均增收593元,比上年增加90元。

1.2 发展产业增收

一是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实施“增产30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丰收,产量达到180亿斤的阶段性水平,登上了一个新台阶。二是加快发展园艺特产业和棚膜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培育壮大20个特色经济作物园区,新增棚膜蔬菜面积19552亩,新建“省级棚膜蔬菜产业园区”15个。三是加快发展畜牧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推进畜牧业提质扩能步伐,把动物防疫费纳入市、县两级公共财政,市财政每年安排4000万元扶持资金,每年新建标准化牧业小区400个。四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民增收。抓好农产品加工业千亿增产工程的组织实施,建设大项目,培育大龙头,打造千亿级产值的支柱产业。2009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655亿元,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市仅次于汽车工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能力和产值、农产品加工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1.3 狠抓劳务增收

近年来,我市依据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紧紧抓住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用工需求紧张契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切实采取有力措施,组织本地农民外出务工。同时,不断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通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绿证培训”和农业科技培训,每年开展技能培训10万人次,农业科技培训100万人次。2009年全市农村劳务输出总量达到100.7万人,劳务经济总收入达到77.2亿元,农民返乡创业2.6万人,带动就业18.8万人。

1.4 发展县域经济增收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非农化的“一化带三化”发展思路,深入实施县域突破战略,加快县域经济进位升级和经济强镇建设步伐。2009年,全市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7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35%和45%。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达到54%。目前,全市68个建制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43.5km2,户籍人口达到44.75万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市省、市、县、乡四级推进村达到521个,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1.5 发展农业产业化增收

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逐步建立完善公司与基地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市有70%多的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30多万人,年增加农民收入24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195个,成员达到6.8万人,带动农户13.2万户。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目前,全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到127家,实现交易额240多亿元,部级定点批发市场达到4家。专业批发市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产品流通、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长春市农民增收制约因素分析

我市农民收入虽然实现了持续增长,但由于市场因素、环境因素、体制因素和自身因素等影响,农民增收还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呈现出农业转型期的明显特征。一是农民收入增速较慢。目前,我市农民人均收入年均递增只有7.9%。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相比偏低,与发达地区相比增速偏低。二是农民收入结构不理想。在我市农民收入构成中,种养业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非农收入所占比重不到30%。三是城乡收入差距仍然明显。1998年为1.88:1,2009年达到2.37: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不同地区的收入水平,也因区域位置的差异而不同,农民由于自身素质和经营状况不同,收入差距也进一步拉大。

农民增收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农业收益下降;农民综合素质较低,致富本领不强;农村金融环境仍不宽松,资金短缺问题仍然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农业抗灾能力低;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低,对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拉动作用不强。

3 长春市农民增收途径及对策

当前一个时期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增收的形势不容乐观,保持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但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基础,特别是国家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积极扩大内需,努力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因此,要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核心目标,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再造农业新优势,稳定增加基础性收入;以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为重点,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为农民就业增收提供重要支撑;以劳务经济为重点,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快速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认真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不断改善农民增收的外部环境;努力构筑农民多渠道就业、多元化增收的格局,建立完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主要目标是: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速要保持在10%以上,到2015年达到10000元。

主要对策措施:

3.1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增加基础性收入

加快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推进30亿斤粮食增产工程的实施,保持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向200亿斤的阶段性目标迈进。加快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和棚膜经济,重点抓好20个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区和新增2万亩棚膜蔬菜项目建设,推动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扶持城郊发展以生态绿色、观光休闲、市场创汇、高科技示范为标志的高效益农业。按照建设畜牧业大市的目标要求,加快健康养殖小区建设,推进七大牧业产业园区建设工程,推进畜牧业提质扩能增效。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群体,全力推进十大加工体系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把农产品加工业打造成千亿级产值的支柱产业,建成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向世界级的农产品加工基地迈进。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2 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重要支撑

要把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主线和关键之举。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长吉图开发的契机,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思想,突出发展县域工业,坚持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发展资源特色产业,坚持走园区化、集群式发展的路子,构筑新型县域工业体系,壮大县域经济。到2015年,县域工业化率由目前的34%提高到50%,提高16个百分点。注重发挥长春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构筑多元化的城镇化体系。突出抓好卫星城、县城、中心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注重提高城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向城镇转移,逐步构筑起长春市县城―中心镇渐次发展的城镇化体系。到2015年,城镇化率由目前的54%达到60%,提高6个百分点。

3.3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劳务收入。坚持内转与外输并重,在搞好对外劳务输出的同时,搞好本地产业发育、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增强吸纳就业的能力。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和回乡创业。加强农民就业服务和权益保护,有关部门要联合行动,开展好为农民工转移就业服务的“春风行动”,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整合农业、人社、教育等部门及社会有关方面各种培训资源,重点加强农村新生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每年培训10万人。要多辟渠道,广拓空间,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扩大农村就业。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要稳定在100万人以上,实现劳务收入的逐步增长。

3.4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线状跃升,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加合作社、带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推进生产要素整合,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分享产业化经营收益。到2015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覆盖面要达到85%以上。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家庭经营向提高集约化水平转变,统一经营向提高组织化程度转变。到2015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500个,覆盖全市各乡村。

3.5 努力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内需

重点抓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新网工程”,建立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加大引导扶持力度,促进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协会等农村新型流通主体在产销衔接、搞活流通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组织开展好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活动,拉动农村消费市场。积极培育和发展名牌农产品,通过举办农业博览会,组织参加各种展洽会、农产品交易会,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引导消费观念的转变,在扩大生产性投入的同时,合理增加消费性支出。同时,还要引导农户增加积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3.6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以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和生态环境为重点,大力推进水利化、设施化、农机化建设,建立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农业装备体系和生态体系,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重点谋划建设一批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农村水、电、路、汽、房以及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3.7 逐步完善农村资产市场化要素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按照产权清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建立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探索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新形式,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增加农民土地收益。培育和规范农村房产流转市场,增加农民房屋财产收益。深化集体经济产权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收入。转变农民的投资理念,增强农民投资理财能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为农民提供实用的投资理财信息。

篇9

一、调查背景

为了了解绵阳旅游纪念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旅游者的需求情况,针对我院科研项目《梓潼文昌祖庭木版年画旅游纪念品设计与开发研究》的实际定位和设计开发策略,课题组组织我院11级商业策划与广告和12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在绵阳及周边地区各大旅游购物店、购物街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采取抽样问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70份,回收问卷250份,回收率达到93%,其中有效问卷239份。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旅游者的人口特征分析

1、性别结构。在抽样调查的239名旅游者中,男性旅游96人,占40.16%:女性旅游者143人,占59.84%,略高于男性旅游者。

2、年龄结构。从统计来看,以44岁以下年龄阶段旅游者所占比重最大,占54.27%,其次分别是44-59岁旅游者、60岁以上旅游者所占比例分别45.73%、0%。

3、收入结构。收入是影响购买力的重要因素。在调查的旅游者收入结构中,月收入1500-2500元的最多,占47.74%,其次分别1000-1500元、2500以上、1000元以下。所占比例分别是24.70%、15.05%、12.51%。

(二)旅游者的购买行为意向分析

旅游购物是旅游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调查显示,有57.69%的旅游者认为旅游纪念品不可缺少。有69.35%旅游者认为购买旅游纪念品在旅游活动中是重要或者非常重要的。这表明,旅游购物消费在绵阳庞大的旅游市场中占重要地位。

1、购买动机。调查结果表明,旅游者购买纪念品主要是馈赠和留做纪念,所占比例分别为46.24%、34.16%,其他目的的仅占19.60%。

2、购买地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旅游者选择在购物街、景区和车站等地方购买纪念品,所占比例分别是26.75%、22.23%、18.07%。选择在购物超市、免税商店和大型商场购买的所占比例分别16.21%、11.04%、5.69%。

3、旅游纪念品价格。调查结果显示,旅游者能够接受的纪念品价格主要是11-50元和51-100元之间,这两个所占比例是53.50%、33.50%。其他区间所占比例仅为13%。

4、旅游纪念品的特色。在纪念品特色调查中,旅游者认为特色应该体现在文化内涵或历史意义、工艺特色及外观特色的最多,所占比例分别为29.36%、24.92%、21.24%。其他产地独特和材料特色所占比例为14.40%和10.08%。

(三)旅游者对绵阳旅游纪念品市场的看法

1、绵阳市购物环境。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旅游者认为绵阳购物环境较好和一般,这两者所占比例为48.24%和39.70%。旅游者对绵阳购物环境评价一般,说明绵阳需要进一步完善购物环境,营造良好的购物氛围。

2、绵阳购物场所人员服务态度。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旅游者认为绵阳服务人员服务态度一般,所占比例为53.27%,认为较好的占42.71%。这说明绵阳购物场所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有待加强,服务态度有待提高。

3、绵阳市场上旅游纪念品特点。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旅游者在对市场上的纪念品评价时,认为缺乏地方特色、不便携带、档次低、质量差、种类少所占比重分别是20.74%、19.18%、16.34%、15.91%、10.64%。其他价格高和包装差所占比例为9.22%和7.97%。

三、调查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绝大多数旅游者认为绵阳旅游纪念品存在缺乏地方特色、不便携带、档次低、质量差、种类少等问题。笔者将根据调查分析得出的信息对绵阳旅游纪念品设计和开发(特别是本课题文昌木板年画的研究)得出一些结论和提出指导性的建议。

(一)充分挖掘和展示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绵阳的文昌文化、大禹文化、李白文化、三国蜀汉文化、嫘祖文化等资源十分丰富,羌族文化、白马藏族文化等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其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应该将这些文化符号充分挖掘出来,将传统的手工艺和现代工艺完美结合起来,一方面改进已有的旅游纪念品,比如绵阳的梓潼文昌祖庭木板年画。加大开发文昌祖庭木板年画纪念品的品种,完善文昌祖庭木板年画的旅游纪念品的整体形象设计和包装设计,以及运用文昌祖庭木板年画这一元素设计各种工艺品将是文昌木板年画纪念品未来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另一方面积极开发出新的载体的满足年轻游客需求的旅游纪念品,比如年画梳妆镜等。我们可以考虑将年画符号这一元素运用到各种饰品、生活用品、装饰摆件中来,既突出了这些东西的地方特色,又扩大了旅游纪念品的种类,更好地满足了各类游客的需求。此外,绵阳旅游纪念品可以充分运用富乐山、越王楼、报恩寺等标志性景观进行已有产品和新开发产品的外观设计,使得这些纪念品由里到外都充满绵阳这一地方特色。

(二)合理制定旅游纪念品的价格

由于旅游纪念品本身的特点,因此采取认知价值定价更为合理。通过问卷调查,绝大多数游客能够接受的旅游纪念品价格主要在10-50元和51-100元之间,也就是说超过100元或者低于10元的纪念品都不太受游客欢迎。因此,绵阳旅游纪念品的价格最好定在10到100元之间。另外,根据年龄细分,青少年对于价位还是比较敏感的,因此50元以内的价格更适合这部分人群;而对于中年群体,高品质,高认知度,高价位恰恰是这部分人的需要,因此100元左右的旅游纪念品应该还是可以被此类消费者接受的;老年群体,虽然退休后有一定的收入来源,但是中国的老年人还是比较节俭的,消费档次应该是介于青少年和中年之间的,因此应该采取50元左右中等价位策略。

(三)旅游纪念品设计应突出其馈赠和纪念性的功能

通过问卷调查,绝大多数旅游者购买纪念品的主要目的是馈赠给亲朋好友以及留作纪念,两者所占比例达79%以上。馈赠这一购买动机要求我们在设计旅游纪念品时要注重它的包装,精致的包装设计会让游客觉得送出去既有品味,不失礼节,又表达了自己的一份心意。同时纪念性这一动机要求我们在设计各类纪念品时要充分体现旅游地的各种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运用自然资源符号化和各种文化符号物化的原则,设计出系列纪念价值极高的旅游纪念品。

(四)完善旅游纪念品的购物场所

此次问卷调查发现,目前绵阳还没有形成真正有影响力的购物街或者购物店。而像相近旅游购物发达的成都,购物场所十分完善,大大小小有影响力的购物街就多达10余条。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旅游者选择在购物街、景区和车站等地方购买纪念品,三者所占比例达69%。因此,绵阳未来应该加强旅游购物场所的建设,丰富景区和车站购物场所,尤其应该建设几条特色鲜明的购物街,即方便游客购物,又可以提高绵阳旅游纪念品的销量。

(五)提高绵阳旅游购物环境

良好的购物环境能够提高游客的购物满意度,同时还能培养游客的忠诚度,提高游客的重购率。良好的购物环境除了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软件服务。调查显示,旅游者认为绵阳购物场所服务人员服务态度一般的所占比例为53.26%,超过一半,这说明绵阳购物场所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绵阳有关主管部门应该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进一步提高绵阳旅游购物环境,为游客营造一个良好的购物氛围。

[参考文献]

[1]龙睿.旅游地市场调研模式研究.《四川大学》.2009年.

[2]李佳.我国市场调研行业的雇主品牌塑造策略[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2期.

[3]何谨然.旅游企业的文化营销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篇10

1 引言

吟唱作为一种传承中华文明精神的艺术形式,体现着大雅君子风范。其前身吟诵历史悠久,《墨子・公孟》中说道:“诵诗三百,弦诗三百,舞诗三百。”意指《诗经》三百余篇,均可诵咏、演奏、吟唱、伴舞,已经可见诗词吟唱的雏形。吟诵者仿古人之仪态,儒雅大方,借古诗词,引古韵调,将古诗词中的情感、内蕴通过诵、唱的方式传达出来。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然而,由于教育体制的欠缺以及吟诵本身晦涩的特点,导致了吟诵很难纳入中小学教学实践,并渐渐在社会上濒临失传。而较为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充分继承吟诵精髓的新方法的吟唱相较而言更适合在中小学推广。当前中小学教育中,古诗词教育成为语文教育者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教育内容。“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1]而将古诗词吟唱推广至学生之中,让他们以一种不一样的形式感知古人的情韵神态,相信对于他们记忆古诗,感悟情怀,提升兴趣与素养会有很大的帮助。

2 古诗词吟唱在中学的调研分析

为了进一步调查中学生对吟唱的了解情况以及接受度,以探求吟唱在中学传播的可行途径,江苏师范大学吟唱研究实践小队决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调研。调研对象为江苏昆山的两所中学――昆山震川高级中学和昆山第二中学,共发放问卷53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18份。下面是对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518名被调查者中,超一般的学生表示对古诗词吟唱感兴趣,愿意学习,完全不敢兴趣的学生只占7%,比例很小。同时,63%的学生认为古诗词吟唱很有必要在中学推广。由此可见,古诗词吟唱在中学生这一群体中接受度较高,推广前景较为广阔。

通过调查,希望古诗词吟唱作为一门校本课程在中学出现的呼声最高,占比46%,其次是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占比35%,希望你以课堂铃声的形式出现的比例最低,仅为19%。校本课程作为一种以学校为本的课程形式,与教育部统一开设的课程大不相同,46%的学生希望设立关于古诗词吟唱的校本课程,反映出中学生更希望吟唱作为一种兴趣爱好存在,而不是完全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课堂铃声虽然能够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但是学生无法近距离学习吟唱,了解吟唱知识,不能真正满足中学生对吟唱的兴趣。

3 古诗词吟唱在昆山第二中学和昆山秀峰中学教唱推广的过程及效果

综合了解初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情况,我们发现主要有这样一个问题:古诗词教学中,语言理解始终是一道障碍,而现行的多数初高中教师仍然采取逐句剖析古诗的方式来讲解古诗,长期如此教学则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教学的兴趣大大降低,而且也难以真切感受到诗歌中所蕴含的那种灵性与意境。而吟唱的优势就在于此,古诗词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和音乐美的特征也许无法用语言直接表达出来,但是可以用吟唱来让学生直接的感知到古诗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这样才“有可能使我们穿过单纯‘娱目’的层次,而进入到他的精神感受的意义层次中去,从而消泯形式和内容的人为界限”[2]。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所在吟唱研究实践小队在苏州昆山第二中学的七个班级以及昆山秀峰中学的八个班级展开吟唱教学,每班45分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配合,表现兴奋,虽然教师站在讲台上,可是与学生之间全然没有隔阂,整堂课课堂效果良好。在15堂吟唱教学课中,团队成员安排了这样一些教学内容来将古诗与吟唱巧妙结合起来。

3.1 以唱激趣,引出吟唱

成员们凭借自己扎实的吟唱功底,在上课开始之前以一首《南风歌・卿云歌》将同学们带入了音乐与美的世界。每一位学生在听到此曲的一瞬间就被吸引了。从刚开始相对婉转的《南风歌》,到后来节奏趋于明快的《卿云歌》,这两首曲子组合在一起使得课堂一下子被渲染上了一种和谐悠扬,欢愉向上的氛围。同学们并没有学习过这两首古诗,可是当老师询问学生直观的感受时,每一位学生对于听觉的把握是如此准确,以此,我们意识到,平时课堂上吟唱的适当使用,对于学生感知此诗情感真的有极大的帮助。

3.2 唱讲结合,感性与理性呼应

正式进入吟唱教学板块之后,团队成员按照鉴赏、吟唱的古诗认知顺序来展开吟唱讲解。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刚开始依然是逐句翻译,走的是传统教学的方式,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我们对传统教学方式中积极影响的肯定。诗歌的语言凝练,寓意辽阔之美需要通过讲解来传递,而鉴赏作为吟唱的基础,这一环也实在是必不可少。我们的拓新之处在于:当传统教学与吟唱结合在一起时,就相当于老师在示范、实践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了。刚开始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曲调由高到低,节拍均匀,轻快舒缓,将听者带入新娘出嫁时的那种欢快氛围之中。第二句,“桃之夭夭”用一拍半转音,将诗歌的情感巧妙传递给了听者。在唱第二章的“桃之夭夭”时,“夭夭”运用了大跨度音程,将新娘的和谐美丽凸显得淋漓尽致。唱讲结合的方式,将古诗词教学中的文字美,节奏美以及音调美通过鉴赏与吟唱的方式,将诗歌中的声情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只有达到声情和谐,声情并茂的地步,诗歌的音乐美才算是完善了。”[3]而在吟唱的过程中,吟唱者通过自己的声音、表情,甚至是动作,尽力将这种声情和谐的美发挥到极致。而这种美,也大大提升了让吟唱教学进入中学课堂的可能性。

3.3 互动教学,躬行才能有收获

在讲解示范结束之后,作为本堂课的重中之重,当属教唱这一环节了。老师选取了《泊船瓜洲》作为教唱曲目,这首诗吟唱起来清新流畅,而且音调平稳悠扬,不存在学生难以企及的音调,十分适合教学。逐句示范,学生跟唱,连句齐唱,复习巩固,自主吟唱。在照顾大多数学生学习认知规律的前提之下,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最后请几位同学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台上的同学也表现的落落大方,吟唱起来一板一眼,有模有样。

4 结语

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有必要了解吟唱,学习吟唱,并传承吟唱。实现吟唱进课堂的目标,弘扬吟唱艺术,不但是文化传承的要求,同时也是民族复兴的要求。相信在广大教师们的不懈努力之下,吟唱教学会重新焕发新的光彩与生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名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第29页.

[2]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解读语文[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第274页.

篇11

体育旅游是指在旅游中从事各种娱乐、健身、竞技、康复、探险和观赏体育比赛等活动与旅游地、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的关系总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余暇时间的增多,旅游活动蓬勃兴起。体育旅游作为现代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起步较晚,当代社会对体育旅游的研究还处在萌芽状态,但不知不觉间体育旅游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现象,而作为体育旅游的参与者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而市场物流流通的最重要的效能就是要看其以尽可能最低的资源、人力耗费(流通成本),以最短的时间将产品送入消费领域或再生产领域。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市场流通状况的调研分析,旨在培育与开发大学生体育旅游市场,加速其流通,提高效率,并提出大学生体育旅游业的营销策略。为更好地开拓体育旅游市场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促进体育旅游业的繁荣与发展。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石家庄市内的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医科大学、石家庄学院等六所大学的学生,随机抽取1000人,访谈河北省、石家庄市旅游局领导,及大学教授专家10余人。

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石家庄市内六所大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卷1100份,回收有效卷为998份,有效率为90%。对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与整理。

二、 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对体育旅游的认知程度

通过对石家庄市高校大学生体育旅游认知程度的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体育旅游了解不多,统计数据表明,有近35%的大学生对体育旅游知之甚少,有56%的大学生甚至还未听说过体育旅游。而大学生作为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体育旅游的认知程度却和对自身文化层次不成比例,因此,国家旅游部门和体育工作者应结合大学生旅游实际情况加强宣传力度,加大体育旅游在大学生范围内宣传的覆盖面。

2大学生对体育旅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研究结果表明:有81.7%的大学生事实上都曾参与过体育旅游,也是喜欢和非常喜欢体育旅游,只是从未意识到是体育旅游而已。这充分显示了大学生对体育旅游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因此大力发展大学生体育旅游市场的潜力和规模,不仅能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体质,还能锻炼意志,以更旺盛的精力和斗志去学习去工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大学生参加体育旅游的动机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参加体育旅游活动的动机主要有两点:一是整体看来是个体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出发,是多层次的,并且男女生总体趋于一致,说明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动机较积极,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展、培养时尚的情操和开阔眼界等心理需求。二是消遣娱乐、减肥健美、社交时尚开始成为大学生参加体育旅游的重要原因,这与社会人们整体健康观念的转变和社会审美导向有关;调节精神,摆脱烦恼,这与大学生面对的学习压力,特别是就业压力有关。

4大学生体育旅游活动的项目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参加体育旅游活动项目选择的是消费不高、娱乐性强、简单易行、运动量小、危险程度低的项目,排序依次为:观看比赛、登山、武术、滑雪、旅游观光等。旅游观光和登山是男女大学生都喜爱的项目,但又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项目类型突出娱乐性和社交性。其中男生选择富有刺激性项目为主,依次为球类、漂流、武术、冲浪、登山等。而女生主要以趣味性强、运动量小、危险程度低的项目为首选,如旅游观光、骑马、登山等。

5大学生参加体育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结果显示:整体来看影响他们参加体育旅游活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大学生普遍认为制约他们参加体育旅游的主要因素有:一、经济实力不足。目前在校大学生的费用来源主要还是靠父母提供,只有少数同学通过勤工俭学、家教、做小工等来赚取额外收入,但实际上面对现在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还是有些杯水车薪,入不敷出,囊中羞涩的大学生们面对体育旅游市场的巨大吸引力也只能望而却步,而毫无方法。二、家庭阻力较大。含辛茹苦的父母将孩子培养成人,进入大学读书,无非是希望孩子好好学习,用功读书,将来能够出人头地,而一切与学习无关或影响学习的活动都不会支持,特别是体育旅游,又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高消费性,因此大部分家长还是极力反对大学生参加体育旅游活动。三、体育旅游方面的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相关部门没有出台制度保证,专业人员的缺乏,组织的不严密,从而导致活动的混乱,促使参加的大学生对体育旅游的不满,因此影响到体育旅游市场的扩大。此外,还有缺少人员组织、无专业人员指导、身体素质及客观因素等也会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旅游。

三、 发展大学生体育旅游市场物流流通的对策

1 大学生体育旅游群体的培育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独特的需求欲望。其体育旅游的消费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如“求新猎奇”、从众等心理倾向。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体育旅游活动的项目选择以集体性、探险性为主。其参与的动机也以消遣娱乐、增强体质为主。因此,要培育大学生体育旅游群体,就必须开发出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和需求的体育旅游产品以供大学生选择。

2 大学生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

大学生体育旅游队伍扩大,关键在于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应考虑大学生的多层次需求。首先,应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安排“参与型”的体育旅游项目,如培养协作精神的球类项目;培养冒险能力的飘流、蹦极、攀岩;培养勇猛、柔韧素质的武术、格斗等。其次,应根据大学生阶段性需求适当安排“观赏型”体育旅游项目,如到异地观看各种体育竞赛、体育表演;参观有光辉历史的体育场馆、著名大学校园等等。最后,也应根据“吃、住、玩、学”一体化要求,有机安排“学习型”的体育旅游项目,如各种体育技能的培训班,并与安全教育、生活自理、文化学习相结合,以符合各层次大学生的身心需求。

3大学生体育旅游市场物流流通的营销策略

市场营销观念认为:达到企业目标的关键在于明确目标市场的需求,并能以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的和更高效的办法去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了解并满足大学生体育旅游者的特殊欲望,是完成整个体育旅游营销计划的关键。在市场营销中,同样的产品,不同的定价策略会产生相差甚大的效果。大学生体育旅游的定价策略,即要保持大众旅游产品定价,又要具有专项旅游产品定价的特征,并且要结合生态、学习、培训等因素,引人折扣策略、进入价格与二次收入等策略

4 规范大学生体育旅游市场的管理

国家相关部门应成立专门的体育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对体育旅游业进行专业的管理和指导,从而加强体育旅游市场的规范化、有序化、国际化和正规化的管理;加强对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从而提高整个体育旅游市场的服务水平;完善配套的安全措施,进而消除家长和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后顾之忧,从而使大学生体育旅游市场生机勃勃,动力澎湃。

5促进大学生体育旅游市场的形成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体育业与旅游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行业从属的差异,缺乏相互交流、沟通和渗透,导致体育资源、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面对巨大的体育旅游市场需求,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应加强协作,在需求与资源之间架起合作的桥梁,共同促进大学生体育旅游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最终形成体育业和旅游业的共同发展,互惠互利,从而得到双赢的结果。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

篇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140-02

1高职教育要求与课程性质研究

1.1高职教育要求研究

2012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民族传统工艺振兴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很显然,高职教育的要求比中职教育更进一步,中职强调的是一线技术技能,而高职除了技能要求外,还要求教育出的学生是可发展、复合型、创新型,这就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会做,还要会思考,会创新。对于“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程来说,学生不仅要知道调查与预测的具体方法,而且还要会灵活应用,甚至要能够针对具体情况,思考出创造出更好的更合适的调查或预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学生要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吸收转化成自己的思想。

1.2课程性质研究

“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程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学科。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知识与技能,具备一定的调查、分析、预测和解决企业相关市场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市场对信息搜集与分析的需要。一方面,调查与预测的知识和技能来自于实践,是人们对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前人把它变为文字,上升为理论,给后人参考,以使后人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更好地去处理市场上那些林林总总纷繁复杂的信息,使这些信息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为企业服务。因此,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不仅是要知道还要会用。

2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研究

2.1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经过三轮教学实践后,笔者就开始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并于2011年4月在《科教文汇》杂志上发表了“‘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探析”一文。从教师自身有进行改革的能力、学生有进行改革的需求、督导提出进行改革的建议三个方面对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五大改革思路。第一,成立模拟公司,开展真实的调查活动;第二,课堂情景模拟,体验调查方法;第三,采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第四,引入上机实训,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第五,改革考试方式,采用大作业和课堂测试相结合的方式。

2.2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2.2.1取得的成效

(1)模拟公司成立,学生听课积极性明显提高。

第一堂课成立模拟公司,布置调查任务,后面的内容都以调查任务为引子,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得到明显的提高。以前学生听课缺乏动力,听着听着就会走神。但是现在只要一提到模拟公司的调查任务,引导学生去思考,学生的眼神马上会变得专注起来,有些认真的同学还会拿笔出来进行相应的记录。课堂效果和以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提升。

(2)多媒体课件引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力进一步提升。

引入多媒体课件后,学生上课更专注了,感觉多了一样吸引他们的东西。精神状态也要比以前使用板书时好很多。上课回答问题的准确率也提高了。这说明引入多媒体课件后,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率比以前提高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比以前提升了,多媒体课件的引入对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促进效果。

(3)考试方式变革,更合理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考试方式改革之后,期末考试成绩中一半的成绩决定于市场调查报告,而市场调查报告就是他们实际操作能力的反映。这样的考核方式很好地兼顾了理论和实践,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考查。另外,理论考试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这考查了学生的个人水平;而市场调查报告,是以模拟公司为单位完成的,需要学生间相互合作,这就考查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因此,考试方式的变革还同时兼顾了个人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考查。变革后的考试方式更合理全面的考查了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2.2.2存在问题

(1)学生成立的公司名称不规范,调查报告内容不规范。

第一轮尝试时,对学生成立公司的要求不明确,导致学生成立的公司五花八门,有成立广告公司的,有成立市场调查公司的。调查报告和PPT的内容也各不相同。给人感觉有一点乱。

(2)多媒体课件内容不够丰富。

第一轮尝试,只是做到了各章都有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还不是很丰富,视频只有一小段,图片也不是很多,框架结构也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课件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市场调查报告评分体系不完善。

虽然对调查报告的评分结合了报告质量和ppt演示情况2个方面;对调查报告质量的评分从规范性、充实性、实用性、实效性四个方面进行,ppt汇报演示的打分也结合了老师的评分和学生评委的分数,但是评分标准还是不够细致。

(4)课堂情境模拟和上机实训尚未实施。

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课时安排较紧,机房安排紧张等,使得课堂情境模拟和上机实训两项改革尚未实施。

一轮实践完成后,我根据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了改革方法,并进行了新一轮的实践尝试。这一轮的教学效果又比前一轮有了新的提升。

3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再思考

3.1成立模拟调查公司,规范公司名称,将调查过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第一堂课简要介绍学习要求和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后,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商量成立模拟调查公司,每个班成立3-4个公司;明确公司的名称一律为xx市场调查有限公司;公司的经营内容是:提供市场调查服务;并且布置本门课程的市场调查任务:为我系校园电子商务网站的成立开展调查,收集相关信息。

这样的设计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学生踏入社会,可以创业,自行成立公司,招募员工;也可以去应聘,为他人打工。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强行为他们安排工作伙伴,作为老板,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需要的员工;作为员工,可以自由选择想去的单位。让学生自行成立模拟公司,而不是直接分配人员成立模拟公司,正是想让学生真实地体验一下市场上的这种双向选择的过程,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一种锻炼。第二,对于每个班成立模拟公司的数量有所限制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模拟公司若成立太多,后面的调查结果PPT汇报会占用大量时间,教学课时不够。二是学生踏入社会,自己成立公司,也有人数的要求,寻找不到合作伙伴,找不到合适的员工,那也只能选择为他人打工,否则,不劳动就没饭吃。所以,事实上,公司也不可能无限制成立。第三,对公司名称和经营内容的明确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清楚自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公司的成员,要做什么。在两轮的实践中发现,高职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有些不足,不将公司名称、经营内容清楚地明确化,到后面,学生就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成立的公司五花八门。第四,第一堂课就明确模拟公司的调查任务,是为了让学生在后面的课程中都能进入角色带着任务有目的的去听讲、学习、思考。

此外,在以后每一堂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将调查任务贯穿进去,引导学生站在模拟公司的角度去思考。高职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还不是很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引导,不提点,那一开始成立的模拟公司就是空的,他们很难真正进入角色。

3.2完善多媒体课件,增加图片与短视频,提升课件吸引力

多媒体课件是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工具,鲜艳的色彩,漂亮的图片,活动的视频都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但是高职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他们的专注力不够,看了两眼,觉得没新意了,还是会走神。所以要想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牢牢抓住学生,就要对现有的对媒体课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要进一步增加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短视频等内容,减少大量的文字堆积,增加自定义动画效果,减少静态页面停留时间,只有PPT动起来,变化起来,才能长时间吸引学生的目光。吸引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到相关的知识,所以图片、段视频及文字的内容要紧紧围绕课程的重难点,突出课程的重难点,要让学生愿意看PPT,想看PPT,并且能学到相关知识。这对PPT的要求很高,做起来相当不容易,但是这是值得去探索改进的,是今后改善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向。

3.3改革考核方式,平时与期末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细化实践分值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试方式能够比较合理全面地考查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符合课程的教学目的。本门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由平时和期末两部分成绩组成。期末成绩由卷面考试成绩和市场调查实践成绩两部分组成。各部分成绩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课程考核成绩组成分布表

对调查报告的格式给出明确的要求,统一封面和里面应包含的内容,各部分的字体、字号、行间距等也给出明确统一的要求,并对市场调查实践成绩进一步细化。对调查报告质量的每一分的取得都制定出明确的标准。例如规范性方面,封面、序言、目录、摘要、正文、附件齐全,排版规范,得6分。缺一样,扣1分,排版不规范,扣1分,扣完为止。调查报告演示:取学生平均分和教师打分的平均分。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交上来的调查报告更整齐统一,对实践成绩的评定更客观合理。

3.4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将课堂情境模拟与上机实训落到实处

课堂情境模拟与上机实训两项内容,对于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要进一步开展。但是,这两项内容同时又受到课时和一些客观条件的影响。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对教学进度进行更为合理的安排,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学生难于理解的理论内容,空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课堂情境模拟和上机实训。课堂情境模拟主要用于市场调查部分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进一步理解调查方法。上机实训主要用于市场预测部分,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计算机对市场上的相关数据进行简单处理并进行预测,为学生踏上社会后真正使用奠定基础。上机实训的实施还需要提前和机房及教务部门协调,妥善安排实训课时。

4总结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虽然经过了多轮的思考与实践,但远没有结束,每一轮实践都会有新的思考和收获,每一次思考都需要到实践中去检验和验证。课程教学方法将在一次次的实践—思考—再实践—再思考中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以确保符合市场的需要,培养出掌握扎实知识和能灵活应用技能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Z].2012,(6).

[2]高慎英.有效教学的新思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5).

篇13

文章编号:16721683(2013)05014604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水利作为解决人民群众用水问题的公益事业,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单靠国家投入、运营、管理的方式已难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而且难以避免水价较低、水资源浪费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通过水市场的培育,以水价为杠杆来实现工程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节水社会的建设成为必然。黄薇等[1]认为水是一种有限的公共资源,要充分体现水的价值。刘卫国等[2]指出水价在制定时应能够真实地反映商品水的生产成本和水市场的供求关系,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从而起到促进节约用水、调整受水区产业结构,达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杨向辉等[3]研究认为完善的水市场是促进水权交易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国外相关研究和经验也表明建立水市场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46],是水权理论的基本思路。

建立水市场就是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经济发展的微观机制,让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进市场化社会化的改革。而水市场是通过水权的交易得以实现的,傅春[7]指出我国的水市场应该在政府加强统一管理的前提下进行全过程控制,从水权分配到水权交易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来保障水市场的有效运作。国内的大部分研究都认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必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按照水市场方式运作,并已意识到政府在水市场中的作用,但并未将市场和政府在定价中的具体职能进行定位、细化,因此在水价管理模式中,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是模糊的。因此,要实现南水北调工程水价的配置、调整作用,必须明确政府与市场在水价形成机制及水价管理模式中的定位与作用,更需要结合水价参与主体之间的需求和关系,以“准市场”化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

1南水北调工程水价决策环境分析

1.1决策环境理论

决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决策环境、决策主体、客体的影响,其中决策环境是直接影响决策结果的外部环境因素,如经济、政治、人文环境等等。公共产品作为特殊的“商品”,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决策类型:一种是市场决策,另一种是非市场决策,即公共决策。

1.1.1市场决策

所谓的市场决策,就是市场主体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私人物品的生产、供应,即企业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作为消费者的个人决定购买什么、消费什么产品和服务等[8]。完全竞争的市场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市场缺陷(市场机制低效率,不能正常发挥出市场的功能)是不可避免的,其具体表现为:市场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市场垄断和外部性。

1.1.2非市场决策

非市场决策是指国家或政府部门为了公共物品的生产及供应、宏观调控经济调控及社会的正常运行,而做出的决策。非市场决策不以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决策的依据,而是通过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公共决策、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类经济行为进行调控的过程。但政府在干预经济的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缺陷:非市场行为容易造成权力的泛滥及特权的产生、成本与收益的无关联容易造成效率低下。

1.1.3市场决策与非市场决策的关系

市场决策与非市场决策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两者在决策主体、决策对象、决策过程、决策原则和决策方式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决策原则方面,市场决策基本上遵守自愿交换原则,而非市场决策作为政治决策带有一定强制性;决策方式方面,市场决策的需方一般为居民,供方为企业,而公共决策的需方为投票人或选民(居民与厂商),供方为政府机构;决策主体方面,市场决策的主体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和个人(政府部门有时也可以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而非市场决策的决策主体则是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中,又需要两种决策共同作用,克服各自的缺陷,从而更好地实现公共产品的效益。

1.2南水北调工程水价决策环境框架分析

1.2.1水价决策的影响因素

南水北调工程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政府宏观调控、准市场运作,兼有公益性与经营性的超大项目集群,其投资巨大,涉及范围广、资金回收慢,只有政府有能力组织如此巨大的资金来完成该超大项目集群。该工程资金由中央政府拨款、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和银行贷款三部分组成,其银行贷款是要在工程完工后,以水费收入和工程建设期满的工程基金偿还。为保证项目完工后资金的回收与效率,需要市场的手段来实现项目资金的高效配置。

根据工程的特点,工程水价决策过程受到以下因素影响:资金的回收效率、工程日常维护成本与利润、水市场的供求关系、社会效益(外部性)与交叉补贴等因素。以上影响因素中,资金的回收与效率、工程日常维护成本与利润、供求关系等侧重于通过市场的作用来实现,而社会效益与交叉补贴因素则侧重于非市场的作用来实现,因此工程水价决策过程的“准市场”特点明显。

1.2.2水价决策环境框架分析

在南水北调工程的水价管理中,市场决策与非市场决策都发挥重要的作用,市场决策对水价的作用体现了价值规律对水资源的配置作用,但由于市场缺陷及市场失灵的存在,非市场决策就显得十分重要。南水北调工程的公益性体现在生态补水的功能,因而要求政府主导,加强宏观调控、行政监管和统一协调;经营性体现在供水对象以城市生产、生活用水为主,供水工程成本要在水价中有所体现,因而要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按市场机制运作[9]。南水北调工程水价的决策环境框架见图1。

2南水北调水价定价模式研究

2.1市场定价模式

市场定价是指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对商品进行的定价方式。其适应于存在于市场环境中的商品交易,其优点是直接反映供求关系、市场敏感度强,能直接地反映商品生产后销售的各类成本与利润,但缺点是可能会因为市场的局限性造成“市场失效”,市场定价的作用有:(1)通过市场供需关系来实现水价的平衡。有了水市场,水价就会随水市场内水的供需关系的变化而变化[9]。(2)采用全成本定价来实现水价的全面管理。水价包括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三部分[10],通过考虑供水的所有可能成本,把全部外部成本内部化,并转嫁给资源消耗和污染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以此来弥合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3)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也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市场行为的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任何一个市场主体都希望通过市场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水资源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水在市场行为中的目标除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还有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水价应本着可持续利用、与市场需求同步、回收成本及实现合理利润及公平的原则其体现方式就是以水价来实现水在提供、使用中的价值[11]。

2.2政府定价模式

政府定价即商品的价格不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而是以政府的行政命令为准,对商品价格进行制定的过程。政府定价适用于商品市场不健全的情况或公共产品,其优点是有利于国家对商品的价格宏观调控,缺点是容易脱离供求关系,造成所定价格偏离商品价值、价格机制僵化等问题。政府定价的作用有:(1)政府在水价制定及水价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使水价能保证工程的正常建设与运营。政府应本着公益性的目标出发制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水价,制定水价时应考虑到工程的成本以及工程的正常运营,用政府行为弥补市场定价给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2)政府在水价管理中发挥权衡各方面利益关系的作用。政府在制定水价时,不仅仅是要考虑到受水区通过工程收益的问题,更要考虑到在调水过程中供水区相关利益丧失者的补偿问题,通过调整水价,来给予利益受损者一定的补偿。(3)政府在水价管理中充分考虑了用水户承受能力。水价形成机制应与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相协调,既可使水价在居民和企业的承受能力以内,同时又有利于筹集工程建设资金[12]。(4)对于大型跨流域、跨地域的水利工程,涉及的地区、人员较多,在水的占有、分配、生态补偿等问题比较复杂,需要政府作为相关调控人对其水价管理进行干预。

2.3市场定价与政府定价相结合的定价模式

由于不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也不存在完全的公共产品,因此在工程水价的制定过程中,纯粹的市场定价或是纯粹的政府定价也都是不可行的。对于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其水资源的定价和管理应该按照市场机制为主导,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原则来实施。一方面克服市场存在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实现政府对水价的调控,按照“准市场”化模式来进行管理。

2.4南水北调水价“准市场”定价模式分析

在对水定价的过程中,政府和市场主要分工如下:政府赋权定制基本水配额及基本水价(计划),市场按照供求关系配置水资源及变动水价(效率),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来实现政府和市场不能独立完成的内容(调整)。具体如下。

一是根据工程计划供水量及建设、营运的固定支出,政府主导制定容量水价。由于南水北调工程是由政府投资的基础建设工程,政府根据工程投入及供水目标等制定出容量水价,一方面考虑供水的基本职能得以实现,另一方面考虑工程建设运行成本的回收。

二是根据供求关系,市场主导制定计量水价。供水单位在充分考虑其营运成本的基础上,根据市场供需、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确定水价,使水资源向更加效率的地方倾斜,起到优化配置水资源、节水防污的功效,同时,也可以实现一定的合理利润。

三是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制定补偿、补贴以及其他调整水价的机制。由于南水北调工程沿线自然情况、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复杂,在供水过程中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损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应将外部性补偿考虑进入水价。同时,在考虑用户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国家应给予低收入人群适当的补贴,该部分支出应通过测算分摊入水价中,实现水价的交叉补贴,达到水资源的公平、和谐配置。另外还应充分考虑到用水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对其过度开发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资源和环境因素在水价中的体现,一方面是鼓励人们节约,另一方面是用于资源和环境的恢复。

3结论

本文运用决策环境理论,将政府决策与市场决策融入水价管理过程中,通过分析市场与非市场在水价决策中的定位和作用,根据工程特点得出其决策框架。在“准市场”化的水价定价模式中,运用完全成本的方法,在充分考虑环境、资源水价的基础上,对工程水价的定价模式进行调整(即考虑用户可承受能力、外部性、国家政策及经济发展等因素),完善了水价的构成。该方法有利于水价的实时调整,并更为全面地考虑了水价定价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机制。由于篇幅有限,具体的计算和算例没有过多涉及,详见其他研究成果。目前,南水北调水价定价模式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水需求的变化,水价的计算方式还会被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黄薇,陈进.跨流域调水权分配与水市场运行机制初步探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6,(2):5052.

[2]刘卫国,郑垂勇,徐增标.南水北调工程水价对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分析[J].农村经济,2008,(4):102105.

[3]杨向辉,陈洪转,郑垂勇.我国水市场的构架及运作模式探讨[J].人民黄河,2006,(2):4344.

[4]Donna B:Water Policy Reform in Australia:Lessons from the Victorian Seasonal Water Market[J].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5,(5):403.

[5]Howe C W,Christopher G..Water Transfers and Their Impacts:Lessons from Three Colorado Water Marke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2003,(5):1055.

[6]刘强,唐纯喜,桑连海.美国跨流域调水管理借鉴[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12):82.

[7]傅春.水权、水权转让与南水北调基金的设想[J].中国水利,2001,(2):3132.

[8]陈振明.市场决策与非市场决策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共政策的优化[J].厦门大学学报.1997,(4):2934.

[9]徐建新,贾屏,等.南水北调工程多水源供水市场分析[J].中国水利,2005,(8):4547.

[10]董文虎.水权、水价、水市场理论与实践研究[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

[11]李宏,李薇.国内水价模式研究述评[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6,(6):7173.

[12]许新宜.体制机制是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保障基础[EB/OL].http://.2002.

[13]钟玉秀,刘洪先.对水价确定模式的研究和比较[J].价格与理论实践,2003,(3):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