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行为导向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行为导向教学论文

篇1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自己去处理,包括对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以及最终的评价等一系列工作都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并探索创新。而小组工作又是项目教学法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德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可以这样做:首先,可以把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可分配4-6人,由各组成员为小组设定名字和口号,并设置组长、发言人、资料员、书记员等职务。然后结合德育教材的教学内容,拟订若干个项目任务分派给各个小组,让小组成员自行合作讨论完成,在此过程中可做适当的引导,比如从什么方向入手。最后在教师检查项目完成情况或者作出总结之前,由各项目小组上台展示。在这样的行为导向教学过程中,不仅激励了学生大胆探索与尝试,而且使得学生之间形成了默契,德育学习好的带动学习较差的,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

(二)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又叫“仿真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的背景中,把现实中的情境渗透到模拟课堂中,并运用专门的教学工具进行模拟讲课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比如,中职德育教师在讲解“双向选择与竞争就业”这个内容时,就可以在教室内组织一个模拟招聘会,把学生分配成面试官、应试者、现场工作人员等不同角色,然后让各位学生现场发挥,各自想象招聘会的情景自由进行模拟,最后让全体学生和老师共同点评。通过这个模拟活动,教师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就业和择业心理,进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还能够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的个人特长帮助学生设计职业规划。这种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德育的实用性,也能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三)案例教学法

当前,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较为普遍,这是因为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起来相对简单,学生更乐于接受。它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列举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和锻炼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讲解“法律基础知识”这一内容时,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可以列举著名的“马加爵案”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在教师阐明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后,可以组织学生对整个案例进行讨论,谈谈该案给自己带来的教训和启示。有的学生可能会对马加爵给予同情,也可能会对马加爵深恶痛绝,,但德育教师应当允许各抒已见,这样能够有效地强化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篇2

2.1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由于行为导向教学法构建的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能够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养成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社会竞争中尤为重要。

2.2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再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解决实际的工作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讲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学会查阅相关资料,制订计划,总结、归纳问题并最终找出解决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眼界,挖掘自身在工作领域中的创新潜能。

2.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法培养的是学生的职业能力,通常会设置一定的模拟工作环境或者工作任务,尽量将学生的学习 环境与今后从业岗位的环境相一致,达到逼真化,而真实的工作任务往往需要强大的团队协调来共同完成,因此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逐渐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很好地从传统的自己学自己做的教学模式中演进过来。

2.4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自身工作素养和能力

教师在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时候,对自身的工作能力要求就比较高,没有实践经验或者缺乏实践操作经验很可能会误导学生。只有真正既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双师型”教师才能承担行为导向教学的重任,才能设计出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任务。

3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3.1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教师将课堂任务设置成一种具体工作项目或任务,学生通过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具体实施最终完成任务的方式来学习和掌握知识并拥有相应的工作技能。国际贸易实务属于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因此在平时授课过程中使用此种教学法能很好地将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充分理解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

3.2项目设计

笔者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中将国际贸易的各环节分割成各个项目,本文中以第一项目“创建公司,推广产品”为例。学生2人一组,分饰进口和出口公司,选定simtrade产品库中一具体产品开始创建公司,推广产品,双方在经过市场调研,建交邮件往来后确定商贸关系。

3.3项目描述

3.3.1项目目的

该单元项目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建交流程,通过互联网等手段搜寻到目标客户,学会如何对目标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同时发出建交邀请,双方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洽谈成功后正式建立起贸易关系。

3.3.2项目优势

和传统国际贸易实务理论课相比,这种以设计项目为主的行为导向教学课程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模拟贸易实务操作掌握到国际贸易中寻找客户,建立贸易关系等知识点,生动地将工作环节带入到课堂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3.3项目难点

学生语言基础较弱,实际沟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会表述或表述错误的情况;由于该课程开设的对象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生在资信调查时缺乏金融知识基础,在实施过程中往往草草了事;让学生掌握更多寻找客户的途径也成为一个难点,学生的思维局限性较大:由于课程设计的需要,教师会设置固定的合作对象,这类操作能帮助学生很快地寻找到交易对象,但是也局限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寻找目标客户时思考的有效途径。

3.3.4解决方案

面对以上难点,笔者尝试做出如下应对措施:

1)利用辅助课程如外贸函电等加强学生在贸易沟通方面的沟通能力,鼓励学生课后参阅各类专业英语读物,要求学生每周利用电子邮箱进行英文书信沟通。

2)通过国际贸易案例讲述资信状况不良企业在贸易过程中的表现,尝试让学生从案例中总结经验。

3)根据教师已有的外贸工作经验向学生介绍有效寻找客户的途径,并且要求学生利用每个途径为自己的产品寻找一个真实有效客户。由于现行的高职教学评价系统主要侧重于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和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而“行为导向”则注重教学过程。因此,过程管理、任务管理等理念和做法必须融入到实践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有效确保教学质量,而评价体系也应该摒弃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取而代之的是使用突出以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能力为中心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另一方面,教师也是行为导向教学法成功实施的保障,这就同时对教师在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一方面可以要求教师“持证上岗”,即教师经过进行相关职业资格培训才有上岗资格;另一方面,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一线工作人员如外贸公司跟单员等担任课外指导教师给予学生专业的实践指导。

篇3

2改进措施

2.1转变思路从学校到老师,切实转变思路,从技工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制定符合企业会计工作岗位需求的教学目标,这需要详尽的分析会计岗位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既包括专业胜任能力,也包括关键能力。在此教学目标之下,为了胜任新模式下的教学工作,教师自身也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及时更新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知识,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2.2优化资源配置为会计专业建立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相契合的一体化教学环境,该环境应当具备理论教学功能、团队讨论功能、实践操作功能。这样的一体化教学环境首先应该有一个教学区,具备多媒体教学仪器,投影仪和幕布作为讲解和演示必不可少,最好配备教学管理软件,如红蜘蛛、蓝鸽等;其次,学习区域与操作区域合并,根据岗位需求建设仿真环境,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办公设备和网络,尽可能做到学生拥有独立间隔的办公区域,人手一台电脑,若干人共用的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常规办公设备,会计工作材料,如常见账证表;最后,设立类似会议室的讨论区域,可以每间教室设置或者多个教室共用一个会议室,为团队合作和讨论提供保障。这是完全可以在原有的硬件基础上达到的效果。

2.3完善激励模式如前文所述,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学校领导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校领导重视教学改革,才能够整合已有的教学资源并继续投入,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方向性的调整、推动与激励和提供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和资金的支持和保证,包括但不仅限于教学场地的改造,教师管理评价机制的改革,教材的选择或者研发等。

篇4

(1)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最主要特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教学主体,教师则是辅助学生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核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运用开展项目、展示案例等方式,使学生清楚学习目标,合理控制教学进度和把握好方向。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特色,因材施教,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多给予学生肯定,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全面提升职业能力。

(2)教学过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行为导向教学法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求按时完成制定的行为目标。因此,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单单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而完全抛开理论知识的指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实践是理论的践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对学生能力的锻炼产生正确的导向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依据正确的思路来学习知识。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建筑教学中的应用

(1)采用实地考察教学法。教师要带领学生到实地进行考察,并且直接进行讲解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直观地学习建筑知识。教师和学生可以到建筑工地上课,一边理论解说,一边实际操作,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2)采用仿真情景教学法。模拟情景教学法是制造一个仿真的、特定情景的课堂,经过教师的安排和学生的练习,在真实的、轻松的情景中讲解和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法,不但锻炼了学生临场应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而且活跃了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3)采用引导问题法。引导问题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思考,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5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期发端于德国的文学理论思潮和流派。在接受美学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两种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的研究方向,即:一个是以汉斯·罗伯特·姚斯为代表的着重于读者研究,关注读者审美经验和期待视野;另一个是以沃尔夫冈·伊瑟尔为代表的着重于接受活动的文本研究,关注文本的空白和召唤结构,关注于阅读过程的本身和阅读过程中文本与读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总的来说,姚斯和伊瑟尔二者的理论相互呼应,并呈现出相互一致的关注,即将关注的焦点从作者——文本关系转向文本——读者关系的研究,特别重视读者在接受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一)期待视野

姚斯指出:“如果我们想要认识文学文本由于其审美特点而使我们感觉并理解什么东西的话,就不能从分析已获得整体形式文本义一问题入手,而必须从最初的感知过程入手。在这里,文本犹如一个‘内核’,指引着读者。”[1]从审美感知的角度来说,姚斯认为作品的价值只有透过读者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来,而任何一位读者在阅读之前,都已经处在一种前在理解或者一种前在认知的状态,这种前在理解的状态就是文学的“期待视野”。简单地说,就是读者在进入阅读欣赏之前,因其自己的生活经历、阅读水平、文学造诣、审美情趣、鉴赏能力以及阅读经验的不同,在自己的心理上会形成一定的阅读定式,因此读者对一部文学作品能够产生怎样的理解,能够理解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其期待视野。正如鲁迅先生当年评《红楼梦》时曾这样说“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每一个读者在进入阅读活动中的时候,总是因为原来的经验、趣味、素养等因素所构成的期待视野的影响,所以,读者在接受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也就是一个不断的建立、改变、修正、再建立期待视野的过程。

(二)召唤结构

传统文学理论对于文学活动的认知,基本上认为作家的作品完成,文学活动便随即终止,因此对文学的阅读活动并没有系统性的研究,一直到接受美学的发展与兴起,才开始重视阅读对于文学活动实现的重要性。接受美学一直非常重视读者对文本的审美创造,正如萨特所说的:“读者意识到自己既在揭示又在创造,在创造过程中揭示,在揭示过程中创造。”[2]因此,接受美学将读者放在揭示活动的中心地位,认为文学意义的实现,在于读者的阅读活动,只有通过读者的审美感知,文学作品才具有现实存在的意义。

从文本的角度来说,任何文学作品的语言构造,都具有一定的未定性,在意义空白和意义未定性中形成一种具有开放性的“召唤结构”,等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加以具体化。因此,文学交流是作者与文本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阅读过程中空白可以被读者不断填充,并赋予新的意义与特征,实现文本与读者的对话。

二、接受美学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实施建议”关于“阅读和欣赏”的建议中,进一步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4]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在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开始重视学生如何通过提问、讨论和对话学习的方式表达其个人的感受,并能够针对文学与人生的关系进行深度思考。

阅读教学的本质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鉴赏作品,然而以往过度依赖教师讲述和分析作品内容,学生并不能真正了解如何在阅读过程中融入自身生命体验和审美感受,并从中掌握鉴赏作品的基本认知和方法。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来说,文学作品意义的产生,并不是完全由作家或单一读者所赋予的,而是阅读过程中由读者自己来完成的。

从教学的观点来说,阅读是读者主动参与文本意义建构的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引起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呼唤和建立学生的“期待视野”,就成为阅读教学活动最重要的第一步。不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有差异的,因为他们在文化和个体上都是独特的,所以阅读并没有标准答案,在引导阅读活动的朝向上,教师更要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而更为重要的是,阅读本身不仅是一个外部阅读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加入读者个人体验的经验过程,所以整个教学的重心应在于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积极与文本对话,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读者反映”,并引导与其他读者进行分享对话,为之架构更大更宽广的阅读期待视野。在阅读活动之中,当学生意识到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的读者,而是认识到自己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自己的审美感受与领悟能力。因此如何教授学生以一种审美的阅读态度把握作品的世界,成为提升阅读教学的关键。

三、小结

不可否认,接受美学理论有其本身的制约性,所以接受美学理论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文体,比如作者“义指”比较确定且恒常的议论文和说明文,由于这两类问题通常是表达作者对于社会、自然、人生等的某种观点或者是解释说明自然界某个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因此,这类文体在通常情况下是不需要甚至不允许违背作者的原意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元解读”依旧甚至必须是占据主要地位的。不过,接受美学强调读者作为文学活动主要环节的观点,对于现行阅读教学模式的变革而言,仍然具有其重要的启示。如果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时,能以接受美学理论作为指导,深入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作为读者的自觉意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进而对范文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感悟和解读,是有可能改变传统范文教学形态的既有模式,达到较为理想的阅读成效。

注释:

[1]H.R.姚斯、R.C.霍拉勃著,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2]萨特.萨特文论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

[1]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篇6

学人对待科学要讲求“诚”,对待其他研究者及其劳动成果要讲求“信”,学人研究学问时要求“真”——追求真理,尊重客观事实,不媚俗,不空谈,不编造数据,不捏造事实, 对其他研究者及其科研成果要讲求信用+信誉——研究者之间要互相信任、互相学习、团结合作,不能搞学术垄断和学术霸权,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引用了他人的观点和资料就要表明出处,这也是对读者的尊重和讲求信用及信誉。诚实守信是学人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和最重要的学术行为准则。

(二) 学术不端的表现

学术诚信缺失所表现的行为即为学术不端,2009年的《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有对于学术不端的具体描述:1.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2.篡改他人学术成果;3.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4.伪造注释;5.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6.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7.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二、 高校学术诚信缺失的现状

高校作为学术科研的重要单位,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学术及职称评价等各方面的影响,高校学术诚信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分析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技发展与人的惰性的矛盾

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发展以及信息化的飞速进步,使整个社会都面临一次洗礼,空前的资源共享,给人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方便与快捷。使学术界也经历了一次信息化的革命,使原来埋头于各种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档案室及田野调查等无数次采集学术信息与资料的学者们,轻易地点几下鼠标就能替代一切奔波、一切实验及查文献的工作。这种时代的进步无疑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研究的进步,但带给人更大的惰性与侥幸心理也是毋庸置疑的,客观上确实为学术不诚信的投机提供了便利。

(二)评价标准与学术质量的矛盾

现在更多的高校在评聘职称时采取定量评价的方法,出现重数量轻质量或以数量代质量的现象。有的院校的评职条件中明确要求申报职称教师的论文及著作的数量及字数等。有的院校或部门将成果的被引用频次及转载频次,或是被评价者被引用的字数等来作为评价的标准。这些评价标准将会导致一些高校教师不得不以快出成果、多出成果为目标,并找相关行业的教师、学生多引用、多转载自己的“成果”,不断追求论文及著作的数量,而忽视了学术的质量。这样短平快出来的论文经不起推敲,算不得精品,久而久之,造成学者不能潜心学问,不思进取,粗制滥造,有的甚至为了多发论文而不惜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三)学术管理与监督机制的矛盾

目前我国对学术进行监督与管理有两种方式:行政方式与非行政方式。行政方式是由政府确定的学术评定委员会对各研究项目、活动及成果进行考核与评审,这种方式由于权力的过于集中使学术价值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极易产生官僚作风,而造成学术诚信的缺失。非行政方式是科技期刊的监督与审查,科技期刊没有制度与体制的保障,只能处在有心无力的状态下,局限在小范围内对学术失信者给予相应的警告与惩处,无法从根本上预防和杜绝学术失信行为。

三、国外学术诚信建设的经验

对于学术诚信,我们不妨对照一下国外的做法与各项机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借鉴。

(一)建立有效的社会诚信机制

在国外,学术信誉是每一位学者的生命,,违背学术诚信的人是没有立足之地的。美国首先从在整个社会的诚信机制下监督每个人的言行。其次,从各种证件的取得上就规定得非常严格。每个人的诚信出现污点在整个系统中都是有记载可以查证的,违背学术诚信的人在美国大学和社会较难容身。再次,美国联邦政府各主管部门以及各基金会在审批科研经费和项目基金时,除考察学术能力外,重点把关的是申请人的学术信誉。

(二)构建完整的学术诚信防治体系

目前许多国家已针对学术诚信问题出台了各自的规章制度,并设立了专门的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的管理机构。

1.政策规定。例如韩国科技部出台了《关于国家研发事业中确保研究伦理及真实性的准则》;德国马普学会发表了《关于处理涉嫌学术不诚信行为的规定》;美国颁布了一项纲领性政策《关于科研不诚信行为的联邦政策》,对发现的不正当研究行为各相关机构及职责均给出了具体的定义和规定等。

2.监督机构。世界各国均以在大学中防治学术缺失行为作为工作的重点,可见国外对于高校学术诚信的重视程度。例如丹麦成立了官方的丹麦学术不端委员会,主要负责处理非常重要的学术不端事件,拥有一套严格的法律法规,其模式已成为其他北欧国家的学习范本。 四、加强高校学术诚信建设的路径

经过对我国高校学术失信原因的分析,以及对国外学术诚信建设体系的借鉴,通过分析比较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目前国情的学术诚信保障体系建设的方案,并要从各个方面加以建设完善。

(一)搭建网上公开学术成果平台

网络信息时代的快捷与方便虽能导致人不劳而获的惰性,但也可以利用它制约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可以利用网络建立和完善学人的信用制度和完整的学术诚信档案。从论文到专著到项目,让每个人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使这样一个在线数据库成为管理及审批机构的依据,成为各位学者的展示平台及自我约束平台,实现我国学术诚信体系管理系统和监督的标准化、信息化和数据化。有了这样的平台,每个人的行为都在社会的监督下, 每个学人也将更加珍惜自己的学术声誉。

(二)明确各学科学术规范

要加强学术诚信建设,就要不同学科分别建立学术规范,避免“一刀切”。当务之急就是要出台一个明确的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学术规范的制定应与《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等的要求一致,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要求,使制定的学科规范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解决中国学术评价的重点,要充分尊重人才成长和学术发展的规律,把行政权力与学术评价隔离,并把建立起分类评价和质量导向的考核机制作为重中之重。2014年,“科研评价改革”无疑是国内高校科研领域最火的词汇之一。从中央到地方相继研究或出台了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科研分类评价体系的相关政策,在地方层面,截至2014年10月,高校科技评价改革的三个试点地区(北京、上海、广东)均提出主要实现以科研质量为导向,分类考核体系和科研成果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将积极推进“同行评议”“第三方评价”和“国际评价”等评价方法。高校科研仅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的时代有望成为历史。

(四)加大对学术失信行为的管理力度

学术失信之所以会发生,原因之一就是学术失信所要付出的代价太小。当前,要务必加强对学术失信行为的管理力度。让失信者从声誉到利益都付出相应的代价;整个学术界应对学术不端行为保持零容忍,一经查实,绝不姑息。对那些已被证实的影响严重的学术失信行为要进行公开处理,通过正式和透明的制度化程序予以解决

(五)加强学术诚信思想教育

1.法律意识教育。加强学术诚信教育,某些研究者法律意识淡薄,心存侥幸,认为官不举民不究即万事大吉,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加强对相关法律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通过研究者法律意识的增强,起到了用法律的强制力和威慑力来制止学术失信现象发生的效果。

2.内在约束教育。学术诚信缺失其内在的原因,即研究者自身的道德素养不高,缺乏学术道德造成的。“立言先立德,立文先立人。”为此,研究者要树立对待学术的正确态度,从被动到主动地遵守学术诚信,珍视自己的学术声誉。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重建学术诚信的威严不仅仅是学界自身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更应该以身作则,以自身言行为世人之规范,成为社会文化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唯有建设学术诚信,坚守学术道德,才能以学术诚信夯实中国梦的基础。让学术诚信成为一股强大的道德正能量,带动全社会的诚信建设,使我们的社会早日成为和谐、美好的家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

[EB/OL].[2013-07-08],http://gov.cn/gzdt/

2009-03/21/content_1264527.htm.

[2]About us[EB/OL].[2013-07-08].http://ukrio.

org/about-us/.

[3]黄文华,吴一迁,张俊彦等.国外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对我

国科技期刊出版诚信体系建设的启示[J].学报编辑论

丛,2013,

[4]杨艳.美国高校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研究及启示[D].北

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篇7

四年级《乡下人家》一文,为我们描绘了几处独特的乡村风景,但对于城里长大的孩子来说很难体会到那种和谐融洽、热闹的场景。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看图感悟,让他们大胆想象画面,并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他们陶冶其中。有一名学生这样说道:“闭上眼睛让我不由想到,乡下人家不光生活恬静,而且风景也很独特。瞧,那一只只毛茸茸的小鸭子和一群觅食的小鸡,不就是一处美丽、迷人的风景吗?一只公鸭子正领着一群小鸭子,大摇大摆地向河边走去,只听见“扑通”一声,所有的小鸭子在鸭爸爸的带领下陆续来到水中,有的在照镜子,梳妆打扮;有的在河里互相嬉戏;有的把头塞到水里,啄虫子吃;有的在妈妈身边,好像在听故事,不一会儿就睡着了……。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真是一幅美丽的鸡鸭觅食图啊!”学生一听,似乎都茅塞顿开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一个平日里学习很一般的女同学也站起来,说:“乡村虽比不上城市的繁华热闹,但是那里空气清新,河水清澈见底,屋前屋后绿树成荫,我最喜欢乡村的小动物。瞧,一群小鸭子在河岸边摇摇摆摆地走着,它们协调有序的跳进小河中,似乎有谁在无声的指挥着它们……”

就这样,学生一个个争先恐后的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风景,绘声绘色的说了起来。

案例二:

在教学《自然之道》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如果我们不去救那只龟群的‘侦察兵’,它会不会被食肉鸟吃掉呢?”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同学们很快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形成争锋相对的两派,一方认为侦察龟会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另一方学生则认为不会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我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自主性,组织正反两方辩论,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正方学生认为侦察龟会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的理由:

生1:课文后面写到“不一会,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响彻云霄”可以看出这些食肉鸟起初很饿,它们为了肚子一定会不择手段。

生2:从“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可以看出,这些食肉鸟吃幼龟轻而易举,因此这只侦察龟肯定很难逃脱。

生3:“从龟巢到海边有一段沙滩,无遮无拦。”我想到了,侦察龟很难顺利到大海,一定会被捕食。

生4:从“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我觉得它已经面临危险论文服务。

……

反方学生的理由是:

生1:从“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我觉得幼龟很小心,只是伸出头试探、观察,并且身子也没有从巢穴里出来,应该是安全的。

生2:从“侦察”我想到了那些情报人员,他们一般很谨慎,因此侦察龟是比较安全的。

生3:从“踌躇不前”我觉得幼龟还在洞口,即使头被啄,但毕竟整个身子没露出来,它可以把头缩进壳里。

生4:(补充说)“企图”是打算的意思,说明嘲鸫并不会得逞。

……

通过这场激烈的争论,更有说服力的一方显而易见,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由幼龟侦查时的举动以及“踌躇不前、企图”等来看,侦察龟十分谨慎不会被捕食,但即使被捕食了,这也是自然规律,它本身就肩负着神圣的使命。

[分析与反思]

以上课堂教学效果是我没有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思想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从语文教学新的教育理念来看,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从想象乡村生活场景到侦查龟命运的思考,学生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见,孩子们有着他们独特的感受和见解,我们要保护他们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充分的张扬。

二、愉快式教学思想的体现。

1、通过音响、图片的介入,营造出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符合儿童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顺利跨越时间、地域的鸿沟去感悟,使学生获得情感的陶冶。

2、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需求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触及学生的兴奋点,拨动他们思考的琴弦,促使学生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敢想、敢做,在无拘无束的自由争辩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篇8

2.一级标题应该设置为黑体三号加粗居中(即每一章节的标题如第一章)

3.二级标题应该设置为黑体四号加粗,对齐方式为左对齐(即每一章节的下一级标题如:1.1)

4.三级标题应该设置为黑体小四加粗,对齐方式为左对齐(二级标题下的小标题如1.1.1)

5.中文“摘要”两个字应该是三号黑体加粗居中,应该设置为一级标题。

6.中文摘要内容字体应该为宋体小四,两端对齐,行间距为1.5倍或是20磅。

7.英文摘要(abstract)应该是罗马(TimesNewRoman)三号加粗居中,应该设置为一级标题

8.英文摘要内容字体应该是罗马(TimesNewRoman)字号为小四,两端对齐,行间距为1.5倍或是20磅。

9.“关键词”三个字应该是黑体小四,其后为关键词(宋体小四),关键词数量为4~6个,每一个关键词之间要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10.“目录”两个字应该设置为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11.文章正文应该是宋体小四

12.文章正文段落行间距应该是1.5倍行间距或是20磅,首行要空两格。

13.文章正文段落格式应该设置为两端对齐

14.文章中出现的图片,其位置应该是居中,且图片下方要有中英文对照的说明文字。其中中文说明文字应该为楷体五号,英文说明文字应该是罗马(TimesNewRoman)五号字体,中英文说明文字位置均为居中。图片及其中英文说明文字应该位于同一页。

15.文章中出现的表格,其位置应该是居中,且表格上方要有中英文对照的说明文字。其中中文说明文字应该为楷体五号,英文说明文字应该是罗马(TimesNewRoman)五号字体,中英文说明文字位置均为居中。且文中表格的风格要保持一致,表格内容的字体,字号设置要统一。表格的宽度不应该超过正文的宽度。表格如果转页的话,在随后的页面上应表明如:表一(续)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范例欣赏:

【摘要】随着社会中各行各业的竞争力度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成为了社会重点难题。特别是计算机行业,近年来的计算机领域快速发展,各高校向社会输送的计算机人才也日渐提升,同时也加大了就业竞争力度。所以,学生掌握一种制约芯片的电路设计,并且熟练使用一种编程语言,不仅能够提高竞争实力,也可以增强自身的技术水平。本文中通过面向技能抽考的单片机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技能抽考单片机教学多元化单片机

单片机是一种微型计算机的分支,以体积小、功能全、性价比高等特点著称,被运用到工业制约、通信设备、信息处理、电器等诸多领域。单片机技术在整个课程中处于核心位置,是电子信息、机电、自动化等专业学科必备技术,也是工科学生就业的一个基本保障。

一、单片机教学目前状况

单片机教学中,教师以汇编语言版本和C语言版本为编程工具的单片机为学习对象,这种学习策略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单片机指令系统的操作,也可以对单片机软、硬结合的特点做深一步的单片机原理理解[1]。

“单片机”是一门专业课程,基于电工学、电子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学、接口原理及汇编语言学基础上的一门课程。以上课程是单片机课程的基础,对单片机的学习能够起到推动作用,加强学生对相关课程的理解。对于学生而言,单独的学习单片机课程,没有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的因素影响,将会很难入门[2]。

二、单片机教学的理由

2.1单片机教学的实验设备单一

教学中使用的实验设备通常是学校为学生准备好的包含十几种实验内容的实验包,学生对实验包里的设备进行试验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通过这种实验包学习产生的理由是无法提供更高层次的动手实验,实验包里的实验项目硬件已经连接完毕,学生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连线就可以使用,导致了学生动手和动脑的机会少,线路已经固定,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转变线路,在实验中产生一定的局限性。

2.2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不符

学校的教学策略中,基本以理论为主,造成设计效率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大、理论性过强、语句不易理解等理由,另外由于编程的代码结构复杂,学生对硬件结构的依赖性比较大,不能够完全在不同种类之间相互移植。

三、技能抽考在单片机教学中的作用

3.1技能抽考的理论

技能抽考是根据教育学的要求,依照专业特点对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进行标准化的考核,需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考核。具体做法分为三种:制定统一的抽考标准;制作抽考标准的试题库;根据专业学习的人数,采取随机筹钱的方式进行学生的独立抽考。

这种技能上的抽考相当于一种技能竞赛,专业技能竞赛相比职业技能竞赛的方面更为广阔、参与的学生也比较多、比赛的内容全面,抵制了一直以来的“重技能轻综合”的不足[5]。

3.2技能抽考在单片机教学中的作用

技能抽考运用到教学模式中,能够重新建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使学习中实现车间与教室、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作业与产品、理论与实践、教学与比赛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改革,推动学校教育水平的发展。

3.3技能抽考重建教学模式

技能抽考是以学生的综合实力为评价标准,在学习范围的完成情况来进行对专业能力的衡量,对能力、策略等进行务实、高效的教学目标。因此,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从原有的教学方式转向行动教学方式,让课堂从理论性教学转向实践性教学,以“教学工厂”为实训教学模式,使车间和教室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四、结论

单片机原理和教学中的自主研发、开放性和创新性,比较容易符合新世纪人才的培养,符合高校的教育规律。在教学中加快改革步伐,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开拓思维、注重创新、提高素质为教学中心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质和动手能里为教学目标,将教学层次加深,全面展开单片机教学的最新模式,为电子信息行业培养大批量专业知识强又掌握应用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牛骁.单片机和C语言的教学探讨[J].江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1,04:136-138

[2]陈华珍,夏国清.基于单片机系统开发的C程序设计教学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1,03(09):143-144

篇9

近10年来,中央财政在职教改革与发展各类项目上共投入专项资金1113亿,取得了很大成效。这些投入中很大一块用于师资队伍的培训。11-13年财政已安排16.6亿元,推动了国家、省级和学校三级教师培训体系的建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由此凸显了教师在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专业认证已被众多国家作为教育质量评价和鉴定、保证和提高的重要手段。评价机制从奖惩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转变,高度重视“从学看教”以及教师自我评价和专业发展。这样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对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很高的素质要求和标准,目前高校的教师职称评价体系和社会现实却导致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高,制约了当前工程教育改革中教师工程能力发展和教师教学改革。

一、专业认证对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的问题分析

2014年第一期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培训会上,教授对专业认证的标准进行了详细地解说。下面本文结合专业认证对师资队伍的五个标准要求来分析当下高校的工程教育改革中教师队伍具备的“素质要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数量满足教学要求,结构合理,有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对于教师的数量,基本上处于稳定发展的高校都会在人才引进的时候考虑教师的数量配备和结构优化问题。专业认证对教师的年龄和学缘结构也有一定的要求,本人所在学校通信专业的教师年龄和学缘结构比例中青年教师比例偏少。工程认证是新形势下的改革,需要更多的青年教师参与并付出。然而,专业认证要求有一定数量的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给本科生授课,这一条要求如果要真正达到,存在很多客观现实问题。首先,兼职教师的聘请问题,由学校层面聘请还是分院层面聘请,甚至是专业层面聘请呢?当然,如果是请企业或行业的专家来给学生做一次或是几次讲座,这应该不会有问题,但这不能称为兼职教师。专业认证要求的是专门为本科生定期定量地授课而聘请的行业或企业的专家才能称之为兼职教师。

(二)教师应具有足够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工程经验、沟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能够开展工程实践问题研究,参与学术交流

从这一点看出,专业认证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目前的状况还远远不符合要求。而我们专业坚持校本研修的层次性和多元化,坚持“专业引领、骨干带动、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的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校当中比较欠缺,目前高校教师一方面要授课,一方面要做学术研究,涉及工程项目的相对较少,所以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比较欠缺,但在专业认证这样的新的形势下,鼓励和资助教师参加各种国内外的培训和进入企业实地考察和挂职势在必行。高校的考核机制和对教师的评聘机制与当前专业认证对教师的教学上的素质要求存在一定的冲突和矛盾。对于工科专业来说,特别是中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会员以后,专业认证在国内高校已成为常态,我们的专业课程中的双语教学比例应该有所增加。这个对教师来说,海外背景尤为重要。

(三)教师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和学生指导中,并积极参与

个人认为目前的教师的考核体系和职称评定制度决定了多数教师都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和学生指导当中,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一流大学都有所谓的“非升即走”政策,这让许多老师都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去做科学研究、写论文。在一般的高校里面教师科研经费的考核、职称的压力也不得不迫使多数老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做科学研究。当然,很多高校认识到了科研和教学不可兼得,但是即使偏向教学的职称评定条件中也需要在教学上有教学项目和较高级别的教学论文和少数的科研论文,而往往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教师而言,申请教学项目、发表教学论文甚至比申请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更难。在这一点上势必约束和阻碍教师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到教学和学生指导中。

(四)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指导、咨询、服务,并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从业教育有足够的指导

教师除了教学就是科研,教学和科研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咨询、服务,并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从业教育有足够的指导等等,那也只能是力所能及,偶尔做做,一般学生也不太会找专业教师来咨询,除非专业教师正好是兼职做班主任工作的。大学的教学模式,教师上课后做自己的科研,学生继续上其他课程,所谓的指导咨询服务是只有少数双方主动有强烈需求意识的情况下才有的行为,往往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从业教育的指导是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专业负责人在开学初或专业导论或专业讲座时才会涉及一些笼统性的指导。当然,目前浙江省出台了一项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这一行动计划的推行的确非常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会有很大帮助。小班化和分层教学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增加了师生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这也会增加教师对学生指导和提供服务的几率,但也只是由点到面逐步才能铺开,而专业认证要求教师对学生提供的指导和服务更多。

(五)教师必须明确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满足培养目标要求

专业认证要求教师要充分知晓和理解所承担相应能力导向教育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相应毕业要求,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满足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我们现在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他知道什么”,而是“他能做什么”。这样的学生是否能达到预期的能力培养目标,是显而易见的。以前评价教师的标准是教师知识传授得好,课讲得好。这一标准要求对教师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要求多很高。据调查,台湾科技部长张善政点出台湾的各大学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也是经常不符业界和市场所需,学用落差严重,学生学习意愿低落、大学四年知识学习的成效不佳,美国也差不多。最近的全国性样本调查显示,36%大学毕业生在认知和知识能力并没有收获。为此,国家教育部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不断推出,工程教育认证、卓越计划、转型、课堂教学创新等等。

二、评教机制现状及分析

既然专业认证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模式要突破,要改革创新,对于教师来说,是个挑战,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那么紧随的教师的评价机制和体系是否也要创新和改革呢?既然我们的高等教育要进行专业认证,那么我们既要了解国际的专业认证,也要有自己的创新。目前大多数高校对教师的评价都是采取量化评价机制,这种数字化的评价虽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是并不一定适应于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和对学生的指导学习。而随着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在高校的推行和铺开,对教师在教学的工作要求仅仅用数字量化已经行不通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理念已经从重知识教学向重能力培养转变,教师的教学评价应该更合理。

目前,我国有些高校过分追求教学评价结果的数值统计和排序,评价结果过多地与教师的聘任、职称、薪酬等奖惩挂钩。结合对专业认证的认识和体会,本人认为建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可以有效地使得教师充分知晓和理解相应能力导向教育任务,从而在教学中落实课程中对应的毕业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满足培养目标要求。考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和发展”。通过评价帮助教师了解自身的潜力和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职责,认清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职责,通过评价持续改进,使之适合学生发展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结论

当下高校推行的专业认证工作实际上就是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从知识本位的人才观向能力本位的人才观转变。专业认证工作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得以实现和满足的首要是教师的评价理念和评价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情况,更多的是一种“合格”、“达标”评价,而不是为了“排队”。为此,专业要建立起基于能力成长的学生课程学习评价,通过建立起过程性、多元化、能力型的教师教学评价反过来“迫使”教师树立起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质量观。而管理层要设计出基于学生能力成长为导向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强迫”教师转变育人观念和教学模式,积极适应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吕丹.浅析我国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J]. 职业技术. 2013(10).

[2]翁伟斌. 高等教育认证的国际态势和我国的应对[J]. 教书育人: 高教论坛, 2009 ,(9).

篇10

二 开展校本研究,改变教师行为

1.注重师生关系的民主和谐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依据新课改理念,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表现为: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营造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着力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主人,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氛围的自由与宽松,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对问题敢提了、对异议敢说了的现象,这说明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师的倾听意识明显增强,大多数教师能够认真地倾听学生发表的见解,给学生较充足的思考、交流的时间,师生合作意识更加鲜明,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进程中能够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交流。

2.注重教学方式的真实有效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教学方式的真实性、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凸显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有意识地从教学活动的主宰向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服务者和促进者转变;面向全体的意识明显加强,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他们易于接受的灵活多样的方式,让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有了较大改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敢于放手、放权,敢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去设计方案,自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注重学习过程的真实性意识有所加强,无论是教学情景的创设、学习资料的提供,还是学生学习的思维状态,教师能从实际出发,抛弃形式上的东西,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敢于让学生暴露原始的思维状态,敢于面对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对于偶发事件教师不再进行遮遮掩掩,而是进行积极有效的呈现,并把它当作一个宝贵的生成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教师教学成本意识有所增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始注重教学投入成本和所带来效益大小的关系,有意识地在材料选择、活动开展、教学环节设定等方面的有效性上有所重视。

3.注重教学评价的全面科学

评价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化认识的过程,通过评价,可以把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的高度,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教学评价的全面性与科学性,能够比较恰当地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表现为:评价内容趋向多元,教师评价时能涉及到认知的发展、活动的参与、语言表达形式、思维状态、非智力因素等诸多因素;评价的形式丰富,在调研中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还十分注意学生间的互评、学生的自评等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评价的过程性,改变了过去只重结果评价的现象,在课堂上,教师、学生的随机评价随处可见。

4.注重教学资源的拓展延伸

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学生熟悉的生活走进了课堂,学生周围的环境、学校的一草一木、家乡的风土人情、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的生活体验都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材料,使课堂教学资源得到进一步拓展与延伸;教师注重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的互补,强调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立足教材,又敢于超越教材,注重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努力地延伸教材的价值。

5.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堂生成的意识得到较好体现,教师能够注重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不再把教案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而看作是预设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用学生学习的状态、发展的水平决定课堂教学的进程;“放手”意识明显,在课堂教学中,敢于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与时间,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重视思维成果的碰撞与交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的意识有所增强,允许学生对答案有不同的理解,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尽可能地给学生思维发散的空间。

6.教师教研意识逐渐增强

篇11

1、加强理论学习,浓厚学习氛围

工作内容: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及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落实“减负”精神,贯彻“大纲(试用修订版)”要求及“国标实验版”思想。

实施策略:健全理论学习制度,加强理论学习指导。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学习形式,以各校校本培训为载体组织专题学习,结合数学教学研究方向组织各类学术沙龙,努力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各校教研组要结合学校实际、教师特点分散研修、自主学习,切实提高学习质量。

达成目标:在学习理论、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教师进一步开展教改实践,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课程故事、教育随笔、教学案例,并努力在各类杂志上发表或在各类评优活动中获奖。特别关注“我与课改”论文征集(截稿时间:9月20日),市“小数会”2004年论文评优活动(截稿时间:9月27日)

2、深化课改实践研究,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工作内容:

(1)抓好一~三年级新教材的教法研究活动,特别是三年级新教材的研讨活动。

(2)严格落实四~六年级“大纲(试用修订版)”的教学要求,培养课程开发意识、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

(3)认真组织“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实验”工作,收集对实验教材的评价及修改建议,跟踪“样本班”的实验情况,总结教改经验。

(4)积极推进区数学学科协进组的工作活动进程,校际联动,优势互补,切实提高各点的活动质量。

实施策略:课改理念只有付诸于行动、见诸于课堂才能体现价值、焕发活力。因此,在提高课改实施水平的过程中,我们应将研究重点落在课堂上,组织“五个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即学习材料的选择与组织,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展开,学习方式的改善,学习过程的优化,学习评价的策略,努力探索具有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具体活动形式有三:教研室牵头的全区性专题教学研讨活动;以各协进组为主体的公开展示活动(由各协进组自由申报);面广量大的课堂调研及问题讨论。

达成目标:策划活动,组织研讨,让更多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行为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在各级学科竞赛、各类学科教学展示中获得好成绩。

3、推进教育科研进程,深化数学教学改革

工作内容:

(1)区各校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推出了一系列有实效性、有针对性的数学课题,并在实践中解决了问题,深化了数学教学改革,本学期要继续扎实过程、有效推进。与此同时,教研室将各校研究的共同点整合,在宏观层面上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化的研究”这一方向,与各校达成共识、形成研究合力、寻找研究策略,形成钟楼数学教学的新特色。

(2)评价是导向,本学期将在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钟楼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意见(试行稿)”,及“考试改革评价意见(试行稿)”。

实施策略:以数学学科基地为载体,在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搞实验、作研究,同时借助区数学学科高级研修班成员的研究力量,将科研工作向纵深推进。

达成目标:

(1)拟出“数学教学活动化的研究”方案,论证、修改、调整。选定学科基地及实验班级,并在此范围中解读方案思想,做好宣传、组织工作,使研究成员内化理念,达成共识,初步付诸行动。

(2)制订出“钟楼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意见(试行稿)”及“考试改革评价意见(试行稿)”。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养

工作内容:加强几个层面队伍的建设:区数学骨干教师队伍(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区数学青年教师队伍,新近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队伍。对这几支队伍做到分层要求,拾级而上。

实施策略:以学校教研组为主体,通过师徒结对、平行班结伴,帮带新教师,使他们起好教学第一步。以十一月份“青年教师素质大赛”为载体,为促进教学研究,为青年教师崭露才华、脱颖而出搭建舞台。以十月份“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学术研讨会为契机,加强教师间的协作互动、校际间的交流研讨,从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两方面促进教师长足发展。

达成目标:

(1)市级、区级数学学科带头人要主持一个课题的研究工作;

(2)市级、区级数学学科青年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在相应范围内上1——2节研究课或示范课,并在各类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获得好成绩。

(3)数学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要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力争每年在省、市教育刊物上发表1——2篇有质量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4)青年教师要勤动脑、善动笔,争取在各级各类论文比赛中获奖。

三、重大活动:

1、九月二十三~二十四日举行“常州市四~六年级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

2、十月份举行“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学术研讨会。

3、十一月份“区青年教师素质大赛”。

4、十一月份“数学教学活动化的研究”方案论证,课题解读。

5、十二月份数学教学评价工作意见交流会

四、日程安排:

八月份:

1、一~六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九月份:

1、常州市“四~六年级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

2、教学常规调研活动

3、9月20日“我与课改”论文区内预选

4、9月27日小数年会论文区内预选

5、协进组长碰头会

6、协进组研究活动

十月份:

1、“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学术研讨会

2、小学数学优秀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3、第二次教材分析

十一月份:

1、区青年教师素质大赛

2、“数学教学活动化的研究”方案论证,课题解读

3、课改年级教学研讨活动

十二月份:

1、数学教学评价工作意见交流会

2、市“小数会”年会

篇12

事实上,只要受过简单的科学教育,“民科”的荒谬之处就非常容易甄别。但从上述关于“民科”电视节目引发的闹剧,不能不令人对民众的科学素养水平产生深深的忧虑。

科学素养包含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三个方面。同时具备三方面能力的人,则称具备了基本科学素养。中国科协2010年第8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近97%中国公民不具基本科学素养,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科学素养低下的现实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首先,有些科学素养方面的事件是社会上某些人的刻意所为,有其特定的目的企图。比如“大师”王琳之类的人物被社会“名流”广为追捧,“大气功师”及其“功法”一度大行其道,电视节目上公然出现“我们恨化学”的广告词,如此等等。这些现象,就是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缺乏科学素养的人,以实现自己的龌龊勾当。其次,大部分科学素养方面事件的原因是低素质群体控制了社会舆论,造成思想混乱。比如微信群中广为散发的各种谣言,转基因食品问题导致的恐慌,社会各种流言的散播等等,都是由于科学素养低下而导致的轻信和思想混乱。

记得几十年前的那个年代,学习风气似乎不如现在这么浓厚,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也远不如现在高,但那时孩子们反而有很多的机会阅读课外书籍:十几卷本的系列读物《十万个为什么》是不少孩子的最爱,华罗庚等著名科学家撰写的课外读物很受学生欢迎,高士其等科普作家的著作更是广为流传。如今,日益繁重的考试压力使学生的生活单调乏味,学校几乎成了考试训练营,凡考试范围之外的内容,凡与考试无关的行为,都被一概摒弃。据调查,中国社会人年均阅读量少得可怜,即使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除教科书之外,所阅读的书籍也仅仅是教辅。严格意义上这根本就算不上阅读。这种背景下像高士其那样杰出的科普作家和华罗庚那样知名科学家所撰写的科普读物,已经几乎找不到了。虽说各级考试的内容也涵盖了现代科学和人文知识的主要内容,但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有限的科学知识被教条化、狭隘化,变成冷冰冰死板的东西。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教育被忽视和排斥,科学素养教育从源头上被封堵。久而久之,各种各样违反科学素养的事件就堂而皇之,大行其道了。

2014年4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统筹各方面力量,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细化,研究制定各学段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科学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和全社会的科学素养,需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篇13

二、做好评价过程管理和结果处理

教师评价内容主要侧重二个方面:政治思想考评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工作态度;业务水平主要看教师的教学、科研业务能力、创新意识和教书育人能力;工作成绩考核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实际贡献。评价工作中不同学期有不同目标和重点突破的难题,但始终贯穿着主动发展这个主旋律。评价的方法上每学期开学初提出目标,通过两个学期的表现,对教师进行考评。通过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对需要量化的部分做好检查评定记录。结合群众评议、学生评议、班同行评议及领导评议对教师全面评价。评价结果处理上,评先选优、晋职晋级等虽参考自我评议、教研组、学年组评选和领导意见,但主要依据还是每年的教师评价成绩。

三、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

1.突出学校办学理念。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才有学校特色。我校从2000年开始研究的“自主教育”已成为办学特色。为此,学校提出了“自主教育、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成才”的口号。我校从领导到教师,以评价为导向注意更新教育观念,对“自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都做了深层次的探索,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师德建设。学校提出了明确的师德建设目标,制定师德标兵条件,激励教师塑造人民满意的六中教师形象。每学期都进行学生、家长问卷,通过教师自评、互评、家长评、领导评等方式对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与约束机制,构成了学校较为完整的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框架。

3.实施继续教育工程,构建了“创新务实,分类分层,同步培训,逐步提高,优化队伍”的校本培训体系,提高了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4.重视班主任培训工作,提高班主任的组织管理能力,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工作,研究新世纪班级管理模式,探索养成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