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大学师德师风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师德师风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学师德师风

篇1

由此推断,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史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除了道德,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

但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

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

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但对一位教师师德师风的真实准确的评价,往往是在其失去一切外表的吸引力、学术和行政的种种权力,以及对学生所能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之后,才能真正得到。

史学界有“盖棺论定”之说,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师在位,特别是对那些地位高、权力大的教师,大家的评价常常言不由衷。因此,一个教师只有当他(或她)已不在人世,或者已失去对学生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其在学生心目中的真实情感才会真实地显露出来,对其师德师风的评价才最可信。就这一点而言,在三百六十行中,只有教师职业才可以用“蜡烛”来加以形容,道理就在于此。这也正是这个职业的崇高之处。

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封建社会里老百姓称当官的为“父母官”,是期待这些官能为民办事,也是对好官的一种尊称。其实真正的衣食父母是老百姓。封建社会把这个关系颠倒了。

当教师也有同样的道理。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教师切勿将此言理解为可以用“家长”的身份来干涉学生、指使学生甚至利用学生。有句古话说,“人有德于尔,尔不可忘。尔有德于人,尔不可不忘也”。学生尊你为父,你自己千万不要把这当成对学生有恩,在学生毕业之后,还念念不忘自己的“德”与“恩”。真正有师德的教师即使有恩于学生,也不会牢记不忘的。

在我看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告诫教师:一是即使只当了一天的教师,对学生也要负责任。既然为“父”,就要遵循“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二是当学生有了成绩或成了气候,不要借“父”名抬高自己或去借学生的“光”。三是当学生犯了错,应主动承担起“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责任。做到了这三条,才是理解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真正的含义,也才算具有师德。

师德师风不像其他有些事情,可以“一俊遮百丑”。特别是在大学,越是有才能的教师,越是学术地位高的教师,越需要在这方面自勉。因为你有影响力,从正面说,人家都敬重你,从反面说,人家不敢得罪你。但你有才能,有成就,大家承认你,只是承认你的才能和成就。不能用才能和成就来代替你的道德,或者说,不能用才能上的“俊”去遮德行上的“丑”。学生看老师既看才,也看德.无才无德,学生厌恶你;有才无德,学生敬畏你;有德无才,学生同情你;德才兼备,学生才会真心拥戴你。

“文人相轻”恐怕是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现象。但与西方国家比中国可能更厉害。这可能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关。中国的语言中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镩子先烂”、“枪打出头鸟”之类的警世之言,是教人如何避免东方式的嫉妒。而在西方语言中,很难找到这类语言,倒是有不少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类的至理名言,是教人如何努力奔向远大的目标。这是文化上的差异。所以在中国,文人相轻心理比西方的更复杂和隐晦。

“相轻”就是互相看不起,只有自己的好。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心理也可以激发人们去努力,使自己比别人做得更好。但多数情况下会导致互相贬斥或互相拆台。作为教师,如果对此没有警惕,上课时或与学生接触时,不是澄清学术上的是非,而是对同行进行无根据的攻击或诽谤,就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说到底,这也是师德师风问题。

“侠”、“义”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美德。英文中找不到与“义”字义相同的词。关羽之所以被那么多人尊崇,就是因为他最好地体现了这种美德。但很少有人把这种美德与教师联系起来,好象这两个字只与武将或武林之人有关,实在看不出跟教师有什么搭界。其实不然。中国的教师离不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少教师是很讲“义气”的。有位美籍华人教授,写下这样三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把它挂在了自己的办公室里:“仗义疏财,扶困济贫,教学相长”。有趣是,作为大学教授,在座右铭中只有最后一句是与教师职业有直接关系,前两句,都是武林中话语。但这位教授深受学生的爱戴,就是因为他对学生很讲“义气”。

实际上,遵守诺言、讲求信用、乐于助人、“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路见不平,拔刀,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相助”等等这些在古代就在平日里要求常人做到的,都是“义”字的题中之义。把这些放在教师身上,同样是一种美德。那些不讲义气,在学生困难时不解囊相助,学生需要时不能设法满足,学生遇到危险时不能挺身而出的教师,恐怕也谈不上有师德.

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

眼下大学教师有一种浮躁的心态,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教师。浮躁实际上是一种对科学、对社会、对学生不负责的态度。这种心态表现在科学研究上,必然不“真”,表现在教学上,必然不“实”,学生得不到真才实学,就会贻害社会,因而也谈不上“善”。所以说,“躁”也是缺乏师德的表现。

在教师职业中,这种心态主要有十种具体表现:

1.头重脚轻,满足一知半解

2.华而不实,耽于夸夸其谈

3.唯书唯上,缺乏独立思考

4.哗众取宠,追求轰动效应

5.好大喜功,不愿踏实积累

6.脱离实际,乐于坐而论道

7.沽名钓誉,个人主义膨胀

8.吹拍拉扯,市侩作风横行

9.敷衍应付,整日得过且过

10、弄虚作假,热衷歪门邪道

如果你是大学教师,不妨对照一下,看看是否也存在这种心态?

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各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但也有很多共性的方面。其中一个共性的要求就是,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在单位里、家庭中或是社会上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都不能把这种事所造成的不良情绪转移到你服务的对象上。

你的钱包在上班的路上被人偷了,你昨晚同家人吵架了,你的亲人突然死去,或者你的职称职务没有顺利提升,由此产生了气愤、懊恼、悲伤和烦躁,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当医生站在手术台旁,售货员站在柜台后,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病人、顾客和学生时,你的角色就要转移到医生、售货员和教师这里来,而不能停留在马路、家庭、殡仪馆和领导者那里。在病人面前你就是医生,在顾客面前你就是售货员,在学生面前你就是教师。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我体会,这是师德和职业道德中比较高的要求,是一种境界。达到了这一境界,其师德二字之后才配得上加“高尚”二字。

篇2

1 研究型大学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师德师风是教师之本、大学之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推动研究型大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其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有利于实现研究型大学教育目标。研究型大学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重视学生精神理想、伦理美德、健全人格的培养,使学生增强自我了解能力、价值判断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而要想实现“传道、授业、解惑”这一教育目标,就必须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教师为人为学和言传身教的积极作用,构建亲密、稳定、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成为道德楷模,善于运用人生经历和个人魅力,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各种挫折和挑战,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进而实现人生价值;其二,有利于提高研究型大学学术文化水平。师德师风建设能够促使教师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和优良的教风,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让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专注于学术研究,进而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学术文化氛围,促进学校学术文化水平的提升;其三,有利于保障研究型大学教育质量和学校声誉。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大学就是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使教师主动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和教育责任,让教师成为学生道德层面上的导师,帮助学生提高文化修养,形成良好思想品质,以此增强社会公众对教育者的信任,巩固大学崇高的地位。

2 研究型大学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

2.1 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程度

无论是普通型高校,还是研究型高校,教师都是立校的根本之所在,而师德则是教育的神髓,只有拥有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学子,也才能培养出更多品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由此可见,研究型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直接影响着学校未来的发展,同时也决定着教育事业改革的成败。为此,研究型高校应当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来抓。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校领导必须对师德建设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将其纳入到学校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当中。可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由其全权负责整体工作方案的编制和组织工作,并建立职责明确的工作机制,这有助于促进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2.2 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

大量的实践表明,在高校师德师风的建设过程中,制度不但是根本保障,也是重要措施之一。从本质上的角度上讲,可将师德看作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为此,研究型高校应当以国家颁布实施的有关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如《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等,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师工作规范、职业道德规范以及行为准则,借此来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提供可遵循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这有助于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2.3 开展与教师专业背景相结合的师德建设

研究型大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还要具备学术研究的科学精神,这使得教师职业道德带有一定的专业性特色。为此,研究型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应当从教师专业特点出发,重视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尊重教师、敬佩教师,树立教师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基础。此外,学校还应当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机会,使教师在学术交流中,不断提高专业道德水平和学术能力。

2.4 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就研究型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而言,其属于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除了需要校领导和各个部门的共同关注与努力之外,学校还应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建立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体系,这里的四位一体主要是指学校、教师、教学督导和学生,并借助校领导随堂听课、教师互评、教学督导以及学生评教等方式,对教师师德进行监督,若是教师违反了学校制定的师德规范,则应当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给予相应的处罚,如果情节比较严重,且造成恶劣影响的,应当坚决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其二,应建立完善的师德培训档案,并建立层次分明的师德教育培训机制,这有助于确保师德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三,强化考评与监督机制。学校可以制定合理有效的师德建设考核办法,并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教师的师德进行考核评价,同时将考评结果录入到教师档案当中,以此作为教师晋升、评优的依据;其四,引入竞争机制,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如可对师德高尚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在深造和学术梯队的选拔上予以优先考虑,对于师德较差的教师应实行待岗学习,若仍无起色则应给予下岗处理。

参考文献:

[1]宋润霞,曾伦武.伦理视角下研究型大学师德失范的归因与师德建设[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3).

篇3

二十五年前,我第一次听她授课。她讲授的是机械原理中应用刚化反转法进行四杆机构的设计。她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加上恰当的手势,把我们这群求知的学生引入了美妙的机构设计世界。使我有了想当一名机械原理教师的冲动。

留校后,我又一次倾听了她的授课。那是一次系里组织的由优秀老教师讲授的观摩课。她讲授的是机械原理中的变位齿轮。深涩难懂的正变位,负变位,正传动,负传动,通过她循循善诱的讲授和徒手绘出的各类渐开线齿形对照图,变得鲜活有趣,知识点通俗易懂。我深深地感叹:只有用自己的心来授课的人,才能将课程讲得如此之精彩!从那以后,我会反复推敲要讲授的每一段内容,并抽空一遍遍地在黑板上练习徒手绘制授课中涉及到的图形,直到满意为止。

在科研工作中,我更是深深地感到了这位老师所具有的渊博知识和强烈的师德感召力。为了解决一项科研问题,她废寝忘食,查阅资料,推倒公式,编制程序,在短期内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而在此同时,她还正在照顾90多岁生病卧床的老母!我想,这就是德!

篇4

一、目前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影响

当前,高校都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效果,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总体上是好的。但各类社会思潮给教育和教师带来极大的冲击,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还存在着种种问题,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1.敬业精神不强,存在功利思想。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方面,教师为了增加课时津贴,疲于应付教学,忽视了教学质量以及对学生在学习和做人方面的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减少,不利于直接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另一方面,个别教师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越来越浓厚,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出现某种程度的偏差,对物质金钱产生过多追求,过多地考虑个人利益,也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2.育人意识淡薄。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师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只注重业务知识的传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对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置之不理,不主动关心学生的思想和看法。因而,当大学生的思想发生变化的时候,教师没有及时指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上的各类现象,致使大学生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

3.学术不够严谨,学术风气不够端正。迫于学术和专业技术评聘的压力,高校教师存在剽窃,抄袭,照搬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在做学术时敷衍了事,态度不求严谨,将学术研究功利化。部分教师存在抄袭学生的科研成果,这样的学术风气扩散了到学生中间,在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上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4.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上存在不足。部分教师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课堂讲课内容集中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培养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弱,不利于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的才能发挥。部分教师缺乏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意识,课堂上教育学生要遵守法律,遵守社会规范,严以律己,但生活中不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言语粗俗、举止不雅,甚至违反社会公德,严重影响了教师在心目中的形象。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因此,要着力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着力解决教师在观念上存在的问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仅教会学生各种技能和知识,也要解决学生在成长中存在的各种疑问。但是,部分教师在观念上仍然存在问题,认为上好课就是好教师,把教师在育人方面的责任片面的从教学中分离开来,或者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解为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跟任课老师无关。因此加强教师师德师风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改变这种错误管观念,要让教师在工作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树立师德师风的先进典型。要善于树立一批思想素质过硬,热爱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典型人物,达到利用现实中的先进典型教育教育大学生的目的。通过师德标兵的评比、“三育人”等评选先进典型活动,激励先进,树立先进典型,推动整个师德师风建设发展的示范作用,提高教师整体的思想道德水平。这样在鼓励教师们加强自身思想品德素质的同时,也给学生树立了榜样,使学生认识到崇高的思想品德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肯定。

3.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制度。师德师风建设不能仅凭简单的说教,必须从制度上予以保证。高校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师行为,在实施师德规范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教师的引导,调动教师接受规范的内在积极性,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是非观念、杜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同时,建立切实可行的师德评估标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把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放入教师岗位考核指标中,将师德师风与聘任、职务晋升、评优、奖励等挂钩。

4.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培育。首先要求教师提高道德认知水平,认真学习师德基本理论和师德规范提高明辨道德善恶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学校应主动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近况,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可定期在教师中开展思想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和优秀教师举办专题讲座,增强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使命和责任的认识,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是教育学生思想道德的重要手段。高尚的师德师风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社会主义理想和崇高的思想境界,督促学生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总之,在建设好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前提下,才能更有效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篇5

一、加强学习,坚定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中年教师,我自觉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平时,我认真学习了xx大精神,仔细体会"xxxx"渗透在教育领域的意义, 学习教育战线中先进人物的事迹,时刻鞭策激励自己。

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我的学生。在工作中能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大胆创新、乐于奉献,努力教好每一堂课,带好每一次训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我能够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时时处处做学生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此外,我还能够尊敬领导,团结同事,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

二、深钻教材,认真教学,圆满完成任务。

体育课教、学、练三者之间的统一。俗话说: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教师的教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引导水平的体现。只有教师正确而巧妙的引导,才能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引爆"作用,实现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统一,获得教学最佳效果。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运动技能,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在区优质课比赛中,我动脑筋、想办法,将教材进行分段教学,每段之间都是递进关系。同时,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按能力分组,教学因人而异,是每位学生各需所求,各挥其能,各展其才。通过

自己的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这节课上的有声有色,效果很好,获区优质课一等奖。

学生普遍都害怕长跑50m×8这个项目。为了让学生达标,必须树立他们的信心,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我给他们讲"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道理,让他们认识到凡事在于人为,坚持就是胜利。在教学设计中,我安排课课练,学生每节课准备活动中沿操场跑三圈,每位学生每周有两次练习的机会,一学期结束时,五、六年级的学生达标合格率为98%,效果明显,从而达到了锻炼身体,磨练意志,提高素质的目的。

三、发挥特长,刻苦训练,办好女子田径队。

我是田径运动员出身,训练田径是我的特长之一。围绕着把我校田径队保住全区领先指导思想,组建田径队要从长计议 ,长要有规划,近要有打算。在选材时,我要求二年级至六年级都有学生参加,不仅要考虑眼前队伍的适用构成,而且要考虑队伍的后继有人 。在训练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素质能力,制定了合理有效的科学训练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狠抓队员的基本功训练,要求每个队员动作规范,从小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在训练中,我不仅对队员们严格要求,而且对自己也严于律己,要求队员做到的,我也必须做到。无论是冰冷的寒冬,还是炎热的夏季,我都能坚持训练,每次都提前早早到校为队员们做好训练前的准备工作。此外,我还经常找队员们谈心,增加师生之间的了解,关心她们,爱护她们,为她们排忧解难,让每位队员都能感受到田径队就是自己的家。

在训练中,我给予了诚挚的爱生之心,端正了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采取了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运用了多种多样的工作方法。正因为如此,在参加区组织的田径运动会中获团体总分第四名好成绩,受到了学校领导、教师及家长的好评。同时,为在周边社会上树立了良好形象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大学师德学风建设自我评价范文二:我到博文工作将近一年了,作为大学教师的我,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有了更高一层的认识。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师德师风的一点认识:

一、思想认识

首先是对高校教师特点的认识,比起中学教师,高校教师显著特点是:在教育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体现自我价值、追求自主性、个体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其次对教育对象——大学生特点的认识,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仍是学习。然大学学习有其特殊性。第一、专业性特点 。大学是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所以大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专业方向性。第二、自主性特点。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增强,改变了中学时期对教师和课本的依赖心理。学习的自主性还表现在学习的多渠道性,即可以在学校提供的条件下,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和途径,如学术报告、知识讲座、各种讨论会、社会调查等,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第三、实践性特点 。这是说大学生在课堂上、书本上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要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环节加以巩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第四、创造性特点。 这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活动。这是有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大学教育的特点决定的。

二、教学工作

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我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我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作风上艰苦朴素、务实求真,认真地完成领导和各级部门交给的各项任务。每上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绝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的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人为本。另外,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很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有了心得体会就及时记下来与同事交流。在每上完一堂课,我都会进行课后教学反思,以不断督促自己进步。 四、存在问题

首先,本人入职时间不长,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对学生的管理,这是学生对待学习不够认真的一个方面。其次,由于时间的原因,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除了上课外则很少。导致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都不是很了解。

五、整改方向

我深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争取在教学工作方面打开新局面,结出新成果。

大学师德学风建设自我评价范文三:在这一学年度的工作中,我能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学校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现就本学年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做到了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语言文明,待人礼貌,举止端庄,衣着朴实,仪容整洁)使自己在思想、学习、劳动、生活等多方面做学生的表率,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必须言传身教相结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把师德放在第一位,对学生热心、耐心、贴心,不歧视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发现学生进步之后,及时表扬,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并且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因为我深知“身教重于言教”,“为人师表”是多么重要。

二、做到了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从不体罚学生,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成为了学生值得信任的朋友。作为班主任,我结合教育教学的特点,将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旦发现有学生的思想出现问题,及时找他谈心,纠正他的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一旦有学生生病了,马上带他去校医室看病,或请家长过来接孩子回去看病。

三、在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的同时,加强教育教学专业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认真参加科组教研活动,和同事一起学习和探讨专业知识以及教学的新观念、新思想,并把这些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

篇6

一、什么是学风

1.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风貌,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就其存在而言,学风弥漫于无形,却可观察于有形。

2.学风是由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两方面组成的,其中学习态度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意向因素组成;学习行为由课内学习行为和课外学习行为组成。

3.学风好的特点:

特点一,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学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考风优良,上课出勤率高,无迟到、早退、旷课现象,认真听讲,主动上自习,合理安排课外时间等。

特点二,端正的学习态度。表现: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具体计划,学习主动性高,抗干扰能力强,能够积极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特点三,优秀的学习成绩。表现:考研率高,四级通过率高,补考率低,成才率高等。

4.学风受到如下因素影响:

(1)社会:社会风气的好坏,社会上对待学习的看法,社会是否公平和谐等都会对学风形成影响。

(2)家庭:家庭成员是否和谐,家长的文化程度高低,是否关心子女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3)学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教风、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等更直接的影响到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

5.优良的学风不是自然产生的,他不仅是可以建设的,而且是必须去引导,去建设的,是可以有成效的。学风建设需要以下条件:

(1)领导保障――领导重视,全员参与。领导重视是首要条件,此外,每位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队伍保障――抓好三支队伍的建设,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主要学生干部的队伍建设。尤其要强调的是学风建设是需要“合力”的,需要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主要学生干部三支队伍共同起作用,所以一定要重视队伍的培训、建设和考核。

(3)制度保障――想要形成学风建设的合力,就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学风监督评估体系和学风建设目标责任制,在院系之间建立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和有效的管理机制。

(4)文化保障――大力扶持组织各种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园内形成崇尚学习、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

二、信通学院学风建设思路

近些年,我院逐渐总结形成了学风建设的思路,根据学风的组成成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端正学习态度――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和全方位的服务使学生主观上确定端正的学习态度,即对待学习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1.认知因素:建立良好的学习价值观,学习价值观是指学习者对学习的目的、意义的理解,对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也就是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学习结果的效用。工作重点是学习方法指导

(1)解决为什么去学,学什么的问题(对学习效果的正确认知)――结合专业教育,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确定发展方向和阶段性目标。第一学年进行设计,后几个学年进行督促修正。主要依靠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

(2)解决怎么去学的问题――学习方法的指导(以信通大学堂和学生成长沙龙为平台)――建立适合自己适合大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这部分由辅导员和班主任了解需求,团委负责落实。大一、大二主要针对英语四级和基础课,大三主要针对专业课,大四主要针对考研和毕业设计。

2.情感因素:指伴随着学习态度的认知因素而产生的情绪情感,是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的客观效价与学习者的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它是学习态度中的动力因素,是构成学习态度的核心要素。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工作重点在学生科技创新方面

(1)以E唯协会为载体,以科技创新活动为牵引,本着“低端介入,高端引领,注重体验”的原则,吸引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习,尤其是专业课的学习。尤其不能忽视没有成果显示的同学,要让他们有体会,写心得。

(2)赏识教育――从学习中可以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激发学习兴趣。重点在任课教师。任课教师要把教学变成一门艺术,通过内容的精彩生动、方法的丰富多样、讲解的深入浅出,以及恰当的、鼓励性的评价,来使学生对课程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情感一旦产生,就会构成学习态度中的一个非常稳定且对学习行为影响很大的因素。辅导员平时在工作中一定要注重情感教育,因为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的教育,中心就是让学生树立自信。

(3)感恩教育――培养大学生优良品质、健全的人格以及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通过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感恩的心母亲节征文等活动,学院团委负责组织落实。

3.意志因素: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实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不断排除干扰,克服困难,以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的心理过程。团体心理辅导和励志教育相配合

(1)团体心理辅导――让学生在集体中成长和进步,树立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增强抵抗挫折的能力。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2)励志教育:自强自立典型教育。注意这个典型尽量选取身边的学生,利用报告、学生成长沙龙、感动人物评选等形式使学生与其近距离接触,他们的精神感染、影响学生,这本身对被宣传的学生也是一种促动和激励。学院团委落实。

(二)规范学习行为――通过规范化的管理,从客观上促进学生一种良好的生活作风、行为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工作重点在相关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即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尤其要强调学生干部的执行力

没有严格的学习纪律,就没有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我们必须通过有关规章制度规制学生在学习纪律方面的约束性和行为的定向,健全和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的学习由他律逐渐转化为自律,形成学生自觉的行为模式。

1.课内

(1)保证去上课――严格执行查课制度,主要课每周都有查课记录――辅导员,班主任。

(2)保证留住学生――组织课堂秩序,保证授课质量,提高课堂吸引力――任课教师。

2.课外:查、导、树相结合

(1)“查”:保证去上晚自习――严格执行查寝制度――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

(2)“导”:辅导――针对不同年级特点,为学生提供具体指导和帮助。新生抓四级;大二、大三年级学生通过学生成长沙龙,信通大学堂;毕业生,考研辅导,大四班主任任用方式改变。

指导――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都要参与到至少一项科技创新活动,本年级辅导员落实,形成制度与各种评奖评优相结合。

引导――重视群体行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和约束,即良好的班风,寝风建设。主要是抓好三支队伍:一是辅导员:学生工作周计划,学生工作周计划推进表,学籍预警,学生工作ISO9001质量管理模式。例会制度,集中学习制度;班主任:班主任的二级培训;学生干部(寝室长):尤其要重视对学生干部的培训,不能只用不培养。

(3)“树”――培养骨干,树立典型。学风是要继承的,是可以感染的,学生既是学风的创立者,又是传播者,更是受益者。要制定学院学年总结表彰大会制度,尤其重视学习进步奖,优秀寝室奖等奖项的设置和典型事迹的宣传。学校的表彰大会影响范围远远不够大,要把学院重视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

三、信通学院学风建设的经验和优势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在学风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1.形成了解决学生共性问题为主的“信通大学堂”和解决学生个性问题为主的“学生成长沙龙”相互配合的学习指导平台,为学生学习提供具体指导和帮助

“信通大学堂”是以讲课的形式,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共性问题邀请相关的专业教师和成绩突出的学生为学生们进行讲解,每次参与人数在200人左右。“学生成长沙龙”是以座谈的形式,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个别问题邀请相关的专业教师或专家、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每次参与人数在20人左右。大一针对基础课,大二针对四六级,大三针对专业课,大四针对考研,各年级各有侧重点,全方位各角度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

2.形成了以E唯协会为载体,科技创新竞赛为牵引的课内外相结合的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能力

作为全国百优学生社团之一的E唯协会,近些年培养出郭天祥等数十名学生科技创标兵和数支科技创新团队,这有力地推动了我院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和氛围的营造。依托航模训练和控制模型制作两门课程,学院开展了校首届冰帆大赛、首届航模大赛等竞赛,使课内训练和课外竞赛相结合,解决了以往科技创新活动“只练不赛,赛不出水平”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正是培养学生专业课兴趣和参与科技创新兴趣的必需条件。

3.形成了以辅导员班主任及主要学生干部为保障,爱心工程和科技创新工程为品牌的,重视寝风、班风小环境建设的学风建设平台,在全院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院是学校学生工作周计划、学籍预警的试点单位之一,辅导员不仅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学生工作周计划》、《ISO9001质量管理模式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以及学籍预警的相关要求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还根据工作要求进一步为完善周计划,推出了《学生工作每周要务》,使我院学生工作形成了“事前有计划,工作有痕迹,事后有总结”的工作规范。

篇7

特别是大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据调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正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

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学生加强管理和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由于大学生在入学之前,一直接受的是封闭式教育,个体的独立性还很差,保持教育方式一定程度的延续性,才能避免其由过度的管束到完全放松的不适,从而帮助他们度过适应期,从而更好地走向独立与自立。

篇8

当然,教师的道德和作风,是在一点一滴中体现的。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改革不断更新的今天,过去的那种教书匠式的方法肯定是不再可行的了。现在的学生,比以前的学生多了更多的想法,受外界的影响也更大,在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用什么手段来教育学生?

我认为,要教育好学生,杜绝学生的逆反心理咨询、厌学情绪,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学科,尊敬老师,绝不是靠武力手段,或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他们,孩子有时是淘气,有时是一时管不住自己,并不是真的想要犯错误。有一次在上课的时候,我要求每个学生将自己的家庭作业本拿出来,可很多同学的作业本都不见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是该停下进度来追查那个“凶手”吗?如果找到了他,全班同学肯定会群起而攻之,对他的自尊心应该是一次伤害。我让学生们安静下来,告诉他们:“可能是有小朋友和我们捉迷藏呢,下课的时候他就会把本子还给大家的。”我不断的安慰因为作业本不见而着急的学生,并努力说这是一个玩笑。果然,在下课的时候,我发觉不翼而飞的学生作业本又回来了。原来是一个成绩较落后的学生自己作业没做好,而想藏了别人的,我那些话使他知道自己错了,并很感谢我给他的启发让他改了过来!

也许这是件小事,可是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多着眼于这样的小事,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首先严格自律,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教育是用心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绝不是去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篇9

1.11954年哈伯特・塞伦(Herbert Thelen)首次提出“学习风格”这一概念以来,众多学习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其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但其核心是相同的,一般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1]。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步骤;学习倾向则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

1.2关于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我国学者谭顶良先生根据我国文化制度、教育制度的特点,在借鉴了邓恩夫妇、凯夫等人对学习风格要素划分的基础上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上对学习风格进行了如下划分[1]:(表1)

1.3现代的学习风格研究注重将学习风格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用于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大卫・柯勃(David Kolb)的基于学习过程的学习风格理论研究是一重要理论贡献。柯勃认为学习过程周期由四个相关联系的环节组成,即具体经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主动实践。学习者是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的,学习者知识的形成是他们“抓住经验”和“转化经验”的结果,前者可理解成感知、获取信息的过程,后者可看作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二者共同构成了经验学习的两个维度。“抓住经验”这一维度的两极分别是具体经验和抽象概括,有的人在感知外部世界时倾向于具体的方式,有的人则倾向于抽象的方式;“转化经验”这一维度的两极分别是反思观察和主动实践,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有的人喜欢以观察的方式处理信息,有的人喜欢以操作方式、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处理信息。这两个维度的组合构成了一个描述4种不同学习风格的模型[2]。

(1)想象型学习者善于从不同的的角度观察具体情境,兴趣广泛并喜欢收集信息,想象力和情感丰富;在学习倾向上,喜欢小组活动,喜欢开放式倾听,喜欢接收他人的反馈,他们在诸如“大脑风暴”的学习情境中能很好地表现。

(2)分析型学习者善于以精细的、逻辑的形式理解各种不同的信息,可能不太关注人际交往,但对抽象的理论概念较感兴趣,认为理论比实际的价值更重要;在学习倾向上,喜欢阅读、听讲座,并腾出时间进行全面思考。

(3)普通型学习者善于发现理论的实用价值;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擅长决策;喜欢技术性的任务,不喜欢做社会服务或人际交往方面的工作;在学习倾向上,善于用新的观点、刺激来尝试实践,喜欢实验室的任务和实践应用。

(4)活动型学习者善于“动手”,乐于实施具有挑战型的计划,且有能力完成任务;在解决问题时,较多地从他人那里获取信息或通过尝试错误,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分析;在学习倾向上,喜欢与人合作来完成任务,设定目标,为完成一个项目会尝试不同的方法。

柯勃勾勒出了学习者的四种风格类型,但他认为,就学习风格来说,最终的学习目的不是学习者只沿着自己的典型风格去发展,而是在各种学习风格领域都得到均衡的发展,学会学了发挥学习者的擅长方式外,还要求学习者能适应各种学习情境。柯勃认为,在一个理想的“学习循环”中,学习者要涉及各种风格类型:经验的、反思的、思维的和活动的。关键在于,在需要的时候,学习者能灵活地采用最恰当的方式[2]。新近研究发现:具有平衡的学习风格的人通常更能灵活采用不同的学习风格。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原有风格的优势,逐步形成多面式的、适应性更强的风格。

2教学设计的现实困境与未来走向

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学设计研究已形成一个专门的领域。一般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它是介于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或中间环节[3]。

历史上,教学设计在认识和方法论上深受客观主义的影响,如知识的外在客观存在性、精确性,知识获得的个体性和线性过程,决定论、可预测性和因果关系等。2004年钟志贤教授科学地将国内外各个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统整为基于ADDIE的客观主义范式:A(Analyze分析)、D(Design设计)、D(development开发)、I(Implementation实施)、E(Evaluation评价),认为正是这些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并指导着教学设计与开发实践[4]。然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急剧变革的社会要求教育构建一个多样的、广泛的学习环境,以利于学生学习,并能将复杂的认知技能迁移到日益变化不定的现实环境或情境之中,使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如线性的、程序化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屏蔽了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难以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难以促进和实现问题解决、元认知、创新思维等高层次能力的培养;过于关注技术背景,导致教学实践中的简单思维;没有尊重包括学习风格在内的学生的差异,未能实现教学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等。

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它对教学设计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改变的过程,是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是意义的社会协商,是实践的参与;教学是创建优秀的学习环境,是组建学习共同体,教学是构建实践共同体,教学的目标不在于学生能熟练掌握学习内容,而在于培养他们高层次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和学会学习的能力。教学设计进入了一个更加注重回应学习者的需求,更加关注发掘学习者的潜力,更加注重学习现象的社会性、实践参与性,更加面向真实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宽泛的研究领域。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意义至少有七个方面:1.教学设计的理念由教学活动设计转向学习活动设计;2.教学设计由分科、分单元教授转向学科整合的整体性的知识导向;3.强调情境学习的重要性,结合学习者经验以有利于学习解决实际问题;4.强调学习者主动参与式学习;5.教师或教学系统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而为学习的促进者;6.鼓励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7.强调学习的过程,尊重学习者学习成果的差异性[5]。

3学习风格理论视野中的大学教学设计

3.1关于学习者的分析

“现代教学,同传统的观念与实践相反,应该使它本身适应于学习者,而学习者不应屈从于预先规定的教学规则。”[6]要使教学更好地适应于学习者,并指导学习者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对学习者的分析至关重要。学习者分析,主要是了解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准备状态(起点能力)、学习风格等方面的情况。学习者起点能力的确定是指分析学习者必须具有的先决知识、技能和态度。要分析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技能,判断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的状况,以有效促进学生理解,使学生在所学的内容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之间建立起联系。而对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则涉及个体如何接收信息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些特征的分析。一方面找寻合适的匹配教学策略,以使每类学生均有机会按自己偏爱的方式接受教学影响,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了解他们自己的学习风格,扬长避短。

3.2关于教学目标的分析

确定学习者经历学习活动后会达到的状态,并用具体的、明确的和可操作的项目表述出来,这是制定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依据。布鲁姆等人把学习目标划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等三个领域。而每一个领域的目标又由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层次,如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成六级: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其中分析、综合、评价属于高阶思维。教学的目标不在于熟练掌握学习内容,而是更加看重问题解决、学会学习、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习者能成为一个问题解决者和学会了怎样学习的人。情感领域关注的焦点是如何有效促进学习者的人格、情感、态度、社会性和心灵的发展。

在目标陈述方面,不要总坚持对目标进行操作性的行为描述。行为目标有好处,容易操作,也容易检测。但许多重要的学习都不易检测,如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过程的目标是多维的,有教学目标,也有学习目标,在很多情况下这两个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有知识的目标、技能的目标,也有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应当特别重视意义建构和问题解决的目标;有预设的目标,也有生成的目标,有时生成的目标可能更有价值。

3.3关于学习内容的设计

大学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教学任务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高深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教学情景的复杂性、教学过程的探索性;学生学习有较强的能动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因而,特别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的加工,对知识进行结构化的呈现和表达,采取结构化的教学方法,并指导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知识。

将内容置于一定的情境中,以故事、案例、模型等来呈现教学内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呈示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其优势,在以文本呈现材料的同时,适当添加图片(图像)、数据表格、录像剪辑、声音文件等,生动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发掘内容对学生的意义,这有助于学生将所学内容与自身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运用于现实生活。

3.4关于学习动机的设计

目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低下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连接外部的教学作用和学习者的内心的动力状态,激发和诱导大学生学习的能量,使之朝向学习的目标前进,是大学教学设计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凯勒(Keller)的ARCS动机设计模型可以借鉴,ARCS模式从四种因素进行动机策略设计,这四种因素分别是注意(A)、关联(R)、信心(C)和满意(S)[7]。

3.4.1注意策略:激发和维持好奇和兴趣。整合各种媒体去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要,如在信息呈现方式上,合理安排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的组合与字体、色彩、图形、图像的变化,使教学材料显得生动有趣、错落有致。在适当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教师还要注重问题的精心设计、精彩的讲解与适时恰当的引导。

3.4.2关联策略:建立认知关联,与学习者的需要、兴趣、目的等相联系,使以前所学的知识更直接地发生迁移。提供学习具体目标和有用的教学目的;使用来自学习者熟悉的内容范围和实践情景的例子,引导和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的学习经验;把不熟悉的概念或内容用一种熟悉的方式如图片插图来呈现;提出相关的实际任务,要求学习者自创解决方案等等,以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

3.4.3信心策略:帮助学生发展对学习成就的积极期望。告知学生学习和行为的要求以及评价标准;清楚呈现课程内容整体结构;提供具有一定挑战性和有意义的机会,如设置“头脑风暴”式的学习情境、安排需要动手操作的活动;提供有助于学习者完成任务的先决知识技能;把一些相对较容易的问题交给领悟能力稍差的学生解答等。

3.4.4满意策略:提供对学生努力的外部和内部强化。鼓励和支持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内心喜悦;对成功的学习,运用口头表扬等予以即时反馈;保持对成功学习的一贯的评价标准和结论。

3.5学习环境设计

学习环境是为促进学习者发展而创设的学习空间,是促进学习者发展的各种支持性条件的统合,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活动、情境、资源、工具、支架、学习共同体和评价七大方面[8]。学习环境的功能是为学习者完成学习行为提供资源、工具和人际方面的支持。在学生自主型学习中,学习环境由作为间接的、潜在的媒介对教学发生作用转而成为影响和促进学习活动直接而重要的因素。

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高层次的思考,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考途径,甚至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或答案;学习内容组织方面,不排斥线性方式,因为这与分析型风格的学生相匹配,但更注重以问题或项目的形式呈现跨学科的学习内容,内容的呈现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复杂性,以促使学生对自己思考过程的反思;组织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在群体中学习,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协作学习,学生不仅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掌握学习过程中的策略;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并通过讨论、辩论、汇报、会谈、协商,清晰表达自己的认识,为自己的认识辩护,使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的缄默知识显性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相关的阅读资料、影音资料及互联网的学习资源。

提供大量的实践,强调从“做中学”。在课堂教学中,可选择上台讲演、专题辩论、案例分析、模拟授课等活动方式,在课堂这个舞台上为他们创造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去搜集资料,并把他们日常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摆上课堂,让课堂充满体验和分享的乐趣。让学习者有机会观察工作中的有经验的实践者,如借助多媒体展示专家的行动,呈现专家或教师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提供示范,从而使学习者像学徒一样通过观察来学习专家的行为模式,养成良好的反思观察与主动实践能力。教师则更多地扮演一个参与、组织、指导的角色,在适当的时候提供指导和支架,适当的支架包括示范性的材料和基本的思考过程。对任务中的学习实施真实性的、发展性的评价,发挥评价激励、指导和促进功能。

3.6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即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方法[9]。在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大学教师的教学策略或教学风格往往显得简单、划一,这往往只能与班级分析型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相匹配,而其他学习风格的学生很可能受到冷落,这不但挫伤他们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而且使他们丧失很多发展的机会。这方面研究也表明,如果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与受教育者的学习风格相适应,就能更大地促进其发展;而学生学习障碍的形成很可能与师生之间的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不相匹配相联系。虽然在现实的教育中,不太可能按学习风格给学生进行分类教学,但教师可基于学生学习风格的不同表现和要求,尽量多采用适配策略,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学习方式下学习,以减轻学生信息加工的负荷,如将学科知识结构下的专业知识的教学与基于问题、项目或案例的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讲解与集体讨论相结合,指导个体独立学习与组织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等。另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不同学习情境的适应能力,努力形成均衡的、适应性更强的学习风格。

参考文献:

[1]谭顶良.学习风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

[2]严加平,夏惠贤.基于经验学习的学习风格研究述评[J].教育科学,2006,(1):45-47.

[3]张祖沂等.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

[4]钟志贤.论客观主义教学设计范型[J].外国教育研究,2004,(11):7-8.

[5]高文.教学设计研究――Sanne Dijkstra访谈[J].全球教育展望,2001,(1):7-12.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R].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7]罗刚.网络课件的ARCS策略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4,(12):73-75.

篇10

我在工作中深切地体会到,学校要发展必须在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不但要创造优美的教育教学环境和具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建设一支具有渊博的常识,崇高的境界,高尚的道德修养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为人师表。时时刻刻把“爱岗、敬业、爱生、奉献”放在心上,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以思想教育为切入点,以自学地用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塑造示范形象,学习典型人物

教师对学生一生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行为示范。一个学校只有始终抓住师德建设不放,利用各种学习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把师德建设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才能塑造出教师形象,才能把教师建设得更完善。在探讨示范教师形象问题上,我选择了模范人物作为领路人。在学习先进事迹后,我觉得优秀教师那里表现为爱与责任,一种对工作、对学生的爱。感人事迹向我们昭示: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教师是为人之表,要有个好思想,好作风好行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资格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个性

我日常与学生接触最密切,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善待。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把树立教师师德的形象放在首位。以自身高尚师德影响教育学生,态度和蔼,有礼貌,避免态度生硬,在学生和家长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知识的自我提高

认真研究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自我充电,因材施教。

回顾几年来我走过的路程,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才能使学校的整体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我将继续努力,以新的姿态迈向21世纪的光辉事业。

经过近阶段的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敬业,爱岗,奉献”的内在核心。回过首想还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教育理论学习不够透彻。

(二)业务有待提高

(三)工作经验不足

针对性以上缺点,本人提出整改和努力意见如下:

篇11

作者简介:李奇(1962- ),男,安徽合肥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与治理、本科教学评估与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王林(1982- ),女,四川广元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5。

摘要:结构视角下的学风研究的主要发现显示,明日之星大学的学风现状可以大致归因于六大主题,包括其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学生评教,学习环境,学术诚信以及它对大众化阶段精英教育的诠释方式。每个主题的分析与讨论都涉及到一系列的具体问题,各个主题的分析与讨论都是以明日之星大学的结构控制系统为基础,主要包括它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而不是它的社会控制系统,如信念、态度、传统和价值观等隐性要素。在此基础上,研究报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学风;风气;教学;大学制度;质量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14)03-0096-07

学风研究是组织风气研究的一种,主要理论来源于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1]。因此,大学的学风研究一般是以大学组织成员对其学术环境的共同感受为基础,即对大学的学术性政策、实践、过程和行为的共同感受和认识为基础[2][3][4][5],一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即通过感知视角进行研究,本研究也是如此。考虑到问卷调查的结果大多反映的是学风的现状,背后的原因知之甚少,本研究报告以问卷调查的主要发现为起点,通过结构视角来深度阐释学风问题背后的结构性的制度问题。

一、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所谓的结构视角,就是把大学组织及其社会关系放在组织结构中进行研究[6]。结构视角的主要理论来源于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按此理论,大学内部活动受到两种控制系统的调节:结构控制系统和社会控制系统[7]。结构控制系统是纵向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组织的结构和规章制度;社会控制系统是横向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共同的信念、态度、传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要素。结构视角下的学风研究,就是以结构控制系统为抓手,把学风与组织制度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根据结构组织的理论,大学和工厂一样,它通过专业化和劳动分工来提高绩效,实现目标,追寻卓越这一组织伦理,因而需要规则、角色、目标、政策、技术和适宜的环境;如果结构失灵,大学就会出现问题,而组织重构则可以解决问题。在结构视角下,大学领导的任务就是使大学的组织结构与任务、技术和环境协调起来[8]。

在上述理论框架的指导下,本研究报告以问卷调查的结果为起点,通过结构视角深度地阐释明日之星大学(化名,系华北地区一所市属重点大学,以下简称“明大”)的学风现状,通过焦点访谈、实物分析和非参与式观察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访谈分为关键人物焦点访谈,对象包括分管大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个人访谈,对象包括一线的师生;小组焦点访谈,对象包括各学院的团支部书记、辅导员和班主任。所有的访谈对象都是以目的性抽样的方式而挑选的。实物分析涉及明大的校内规章制度、统计数据和文书档案,观察点包括课堂和校园。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数据进行了声像和文字转换,随后进行编码和主题分析,并通过差异评估法[9]对比和分析了应然和实然之间的差距,深度阐释了学风问题背后的结构性的制度问题,继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明大的学风现状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明大的生源质量总体上是不错的,但学生对明大和自己所在专业的认同度不高;学生的课业学习投入不足;学生在各类科研活动中的参与度很低;学生参与娱乐、体育活动的比例很高,但参与志愿服务、勤工助学以及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的比例都偏低;师生互动交流的频率很低;学生与辅导员的互动交流频率也偏低,学生倾向于同辈互动;学生在课业学习态度与能力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入学后,学生认为自己的外语和写作能力明显下降,认为自己发展最慢或者不升反降的三项能力是身体素质、职业规划和领导能力;学生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尚可,但对学风和住宿管理的现状满意度较低。基于上述问卷调查的结果,本研究报告主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明大学风现状背后的的结构性的制度成因是什么?第二、明大可以采取哪些预防和应对之策?

三、结构视角下的主题分析与讨论

结构视角下的学风研究的主要发现显示,明大的学风现状可以大致归因于以下六大主题,包括明大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学生评教、学习环境、学术诚信和明大对大众化阶段精英教育的诠释方式。各个主题的具体分析与讨论表述如下。

(一)办学理念:办学制度的内涵

明大位于华北地区,是以电子信息等学科为特色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学生总数在10500人左右。和其他大学一样,明大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有校训、新大学精神、学校的短期和长远发展目标,有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制度,形成了系列性的校内政策文本。这些政策传递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发挥了规范性的作用。实物分析的结果显示,在陈述性、关系性和态度性的内容方面[10],这套规章制度至少传递了下列涵义。

李奇王林:结构视角下的大学学风研究报告第一,陈述性内容,指事实性的内容。在此方面,明大形成了一套规章制度,它传递了学校的期望和要求,即师生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顶层设计的属性使它具有权威性。但由于教学和科研一线的活动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到教师专业能力和专业奉献精神的影响,这套规章制度的有效性还有待证明。另外,由于这套制度缺失人才培养的一些核心内容,包括明大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是什么,本科生的学习和发展的结果预期是什么,怎样评判预期的完成情况,资源是如何与人才培养的实践配套的等陈述性内容,顶层设计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显得不足。

第二,关系性内容,指能表达信息传递者和信息接受者的相对地位、说明双方权责关系的内容。在此方面,明大的规章制度凸显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模式,具有管理本位的特征。以《明日之星大学教师教学工作基本规范》为例,它在第二条中规定:“教师有义务服从学校及所在单位的教学安排,接受并认真执行各项教学任务”,既然规范说明了义务,为什么对相应的权利不予说明呢?同样,第三条规定:“根据教学需要,教务处或教师所在教学单位组织检查或抽查教师教案(或讲稿)时,教师要积极配合。”其中的关系性内容可以解读如下:教务处和教学单位拥有管理权,有合理怀疑的权力,教师必须认可并服从。换句话说,在管理权面前,教师的专业权威处于从属地位,这一关系性内容在规章制度中比比皆是。

第三,态度性内容,指传递情感和态度的内容。在此方面,贯彻和落实教育部的要求成为明大制定规章制度的一个初衷,以《明日之星大学(筹)本科课程考试管理规定》为例,它在第一条中写道:为了更好地落实教育部“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严格评分标准”的精神和原则,进一步规范考试管理,保证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考试成绩的可靠、可信,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这一特点隐含的是以任务为导向的态度性内容,与“以人为本”和“以学习为中心”的应然原则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二)教学范式:学习范式的一面镜子

教学范式和学习范式是本科教学的两种模式,二者各有特点。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10],在教学范式中,教学的使命是传授知识;衡量成功的标准是师生的质量、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教学结构呈现的是独立的专业和院系、结构化的课程等特点;知识是客观的,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是等待知识注入的容器;高校采用科层治理模式。在学习范式中,教学的使命是创建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引导学生发现并建构知识;衡量成功的标准是学习结果预期的完成情况等因素;教学组织呈现跨专业和跨院系的特点;知识是由学习者发现和建构的、受个人经验的影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高校采用共同治理的模式,教师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的设计者。

基于教学范式和学习范式的系统特征,明大的教学和学习活动大多是教学范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教学使命和目的方面,明大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更像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在《教师教学工作基本规范》中,学校在接受教学任务、备课、授课、辅导、答疑、作业、课程设计和考核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规定,对教材、考务以及学生评教等事宜也做了详细规定。诚然,规范是必要的,但考虑到教学只是促成学习和发展的手段,学校更需大力营造包容性的学习环境,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在此方面,学校的教学服务是不够的,且产生了不良的结果。例如,在经济管理学院2011年毕业的625人中,结业率高达7.68%,即有48人修完了所有课程,但却没有达到学业标准,这和学习环境的支持力度不能说没有关系。

其二,教学理念方面,明大主要还是以教学为中心。学生大多是听众,多数学生偶尔或从未在课堂上互动。根据学生处期中教学检查的结果,在139节课中,有28%的课堂学生群体一次也没有回答过老师的提问。另外,在一节课里,学生群体回答老师的问题平均为4次,大多数课堂是2次,仅9%的课堂达到10次以上。另外,在35%的课堂中,没有学生单独回答老师的提问。《教学督导工作简报》在2010年第2期和2011年第1期指出,部分教师还没有形成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互动、启发学生思维的意识,在授课中不关注学生的反映。教务处期中教学检查结果显示,70.9%的教师偶尔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19.8%的教师从未安排过学生分组讨论。同时,学校主要是通过学科竞赛、科技竞赛、课外科技节等活动形式来促进探究式的学习,参与者主要是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意味着多数学生无缘于这样的学习机会。

其三,角色定位方面,校内的个人和组织通常是各司其职,其职责边界一般是固化的。教师担当的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他们一般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其进行甄别。在接受我们访谈的14位教师中,有教师说“现在(上课)还是满堂灌,学生不爱听”。班主任和辅导员通常担当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在我们召开的班主任和辅导员的焦点座谈会上,一个频繁重复的主题是:“我们都认为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适合到大学学习。”校领导担当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固化的边界为创建一体化的学习环境增添了困难。

(三)质量保障: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差距

教学质量保障方面,明大展现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学校在课程、教学和教材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包括《明大本科课程评估方案》、《明大本科教材质量评估办法》、《明大实习教学质量标准》、《明大实验教学质量标准》、《明大课程设计教学质量评测标准》等标准。同时,学校还施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和期中教学检查制度。可以说,干部听课制度和期中教学检查制度有助于各级领导了解教学一线的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学生评教制度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的心田播下教育民主精神的种子,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教学督导制度将教学检查、监督、评价、指导、激励机制引入教学管理活动,在促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学校的几个职能部门开始积极配合。在以往的期中教学检查中,教务处往往是组织和参与监控活动的唯一的职能处室,但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中,学生处也积极参与其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学生处和教务处的积极合作,为建构一体化的学习环境,综合治理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发挥了协同的作用。

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一种方法,学生评教引起了不同的反响。根据明大《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第六条的规定,教师职务聘任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其中,“学生评教效果较差、按学校规定的程序核查报经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情况属实的教师,不得聘任教师职务。”根据我们焦点访谈的结果,教师和辅导员对此不太认同。访谈中,有教师说:当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好的教学时,就去评教,有什么意义啊?!有辅导员说:学生评教已经使得很多老师不敢管学生。还有辅导员反映说,有些教师坚决不同意让没去上课的学生参与评教。与此相反,一位校级主管领导对“一票否决制”非常认同,他在访谈中说:我们的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敢严格要求学生的老师恰恰是水平高的老师,他们是不怕学生评教的,而害怕被评的,往往是教学质量还有这样那样问题的教师。可以说,学生评教和其他校内质量保障的做法基本上体现了科层管理模式的特点。

(四)学习环境:失衡的挑战与支持

营造良好的环境,形成优良的学风,是大学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共同追求的目标。为此,教育部了《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明大所在城市的教委制定了《转发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等文件的通知》。在此基础上,明大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包括《学生课堂行为规范》,《本科课程考试管理规定》(修订),《学生考试须知》,《违规行为认定的规定》,《学生缓考规定》,《教师教学工作基本规范》,《课表管理规定》,《班主任工作规范(试行)》,《辅导员工作规范(试行)》等规范学习环境的规章制度,展示了高度负责的态度。

尽管如此,明大的考风仍然不尽人意,考试作弊和考场违纪的现象屡禁不止。2010-2011年,57名学生因考试作弊或违纪而受到处分。根据《学生处学生违纪情况统计表》的数据,全校学生中因为考试作弊或考场违纪而受到处分的比例大多不超过0.2%,但我们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承认“经常”和“偶尔”考试作弊或违纪的样本学生各占1.8%和7.8%。考虑到自我报告的比例一般都低于实际的比例,明大的实际人数可能更多。这也表明,在以管理带动考风建设的环境中,下发红头文件确实可以彰显学校和政府的态度和决心,但对解决学风问题效果有限。要切实解决问题,大学必须了解学习环境中的具体问题,找出背后的原因。结构视角下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明大学生考试作弊和考场违纪行为的背后,下列原因是主要的推手。

其一,随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增长,部分新生的学业准备度有所下降。根据理学院的一份调研报告,“理学院有些专业学生基础差、二本贴线进校,特别是数理基础较差。”计算机学院也是如此,学生高考成绩仅400多分,数学、外语不及格的不在少数。一位接受我们访谈的教师说:“我们把这样的学生招进来,这是现实问题,但不是关键问题。关键问题是我们高校的教育体系仍然拒绝改变”。另一位老师说:“(学生)先天基础不足。我上课时就尽可能地做到深入浅出,少讲理论。”一位辅导员说:“我们都认为有些学生不适合到大学来学习,大学需要非常自主的学习,我觉得他们不适合大学的环境,或者说咱们高校还没有完全和学生接轨,学生发生了变化,咱们还是原来的样子,老师该上课就上课,上完课就走了,结果学生听不懂。”因而,如何帮助学生补缺补差,鼓励他们迎头赶上,这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

其二,在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型过程中,有些学生不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在学生违纪的档案中,一位在补考中作弊的学生反省道:“由于‘工程制图’对于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我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这门课程的知识点、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其他课程有明显的不同。……经过半年的时间,我还是没有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至于在期末考试中成绩不及格。”另外,在作弊学生的检讨中,有6位学生表示:大一、大二学习松懈,到大二、大三认识到学业的重要性、希望好好学习的时候,但因前期学习基础没打牢,学习倍感吃力,跟不上了,最终选择考试作弊。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成功转型,使他们顺利进入大学的学习状态,这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二。

其三,学生有好好学习的愿望,但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一位接受我们访谈的班主任说:“昨天我班学生给我发短信说:你说的我全明白,我也知道我应该好好学习,我将来的责任很大,男孩子嘛要养家,但是我就是管不住自己,我就是想玩游戏,就是克制不住。”一位参与访谈的学生说:“我讨厌自己这种(状态)。大一上学期考试的时候就想着,下学期别这样(懒散了)。想了白想,下学期还这样。大二上学期也是想着这学期好好学。(现在)还是这样。稍微有点改变,上课听讲,上自习去,但坚持一段时间又不行了。”因而,如何帮助学生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这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三。

总之,面对学习环境的变化,明大的学习支持力度并没有与时俱进。具体来说,针对学生的学业准备度有所下降的现状,明大没有建立相应的服务部门,以便系统地组织、协调和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一些教师虽然调整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但给人的印象是变相的降低标准,结果是一些学生仍然听不懂。另外,现有的校内规章没有具体要求教师预留办公时间,定期与学生互动。在认知、行为管理和时间管理等能力的发展方面,一些学生显然还没有完成阶段发展任务。

(五)学术诚信:管理问题还是专业问题

根据明大“学生处学生违纪情况统计表”的记录,学生因考试作弊和考场违纪而受到处分的比例大多不超过0.2%(详见表1)。相关的文书档案显示,在2010-2011年,57名学生因考试作弊和考场违纪而受到处分,其中25件的形式是夹带,10件是没有清理干净桌面和抽屉及座位周围的物件。2010-2011年学生处的一项期中教学检查结果显示,61.4%的教师认为学生的作业中存在抄袭现象,20%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实验报告“套用抄袭情况较多”。

实物分析以及访谈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明大部分学生考试作弊和考场违纪主要有下列几个原因。

其一,监考不严。2010-2011年,17位因考试作弊和考场违规而受到处分的学生在检讨中写道:自己是抱着侥幸心理上考场的。他们认为老师监考不严,自己作弊不会被抓。事实上,辅导员们也认为,很多老师监考不严。在辅导员的座谈会上,一位辅导员说:“(考试)明明有学生在作弊、在交头接耳,但监考老师不管,……(因为)责任太重,一旦(学生被)认定作弊之后,(处理)手续特别繁琐,监考老师要承担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尤其遇到学生较真的话,如果老师的证据没有保留好,就会扯皮,甚至打官司,这就造成监考老师普遍的畏惧心理。期末考试中很多老师就不敢管”。还有两位辅导员表示,他们一旦发现学生作弊就直接没收试卷,让学生离开考场,事后再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做其思想政治工作。但他们很担心这样的处理方式被学生举报。部分监考教师要么不敢管,要么按自己的方式来处理作弊的学生。

其二,旷课和不认真学习。2010-2011年学生违纪档案显示,11位因考试作弊受到处分的学生在检讨中写道:平时不学习,上课不学习,下课不复习,这是考试作弊的主要原因。他们因为不认真学习而难以完成作业,又因为必须完成作业而不得不抄袭。而对待作业中的抄袭现象,教师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访谈中,有5名教师这样说,老师不要跟学生较劲,老师改变不了学生。一位教师说:“我的期望就是(学生)上课能听讲,睡觉别说话,课堂相对还比较安静,有几个人听你讲,我就已经知足了。我没什么高要求。” 教师对学生管理不严也表现为容忍学生旷课。由于旷课,有学生甚至不知道教师已经在课上宣布考卷后附有公式表,结果因考试作弊而受到处分。

其三,反刍性的考试。在2010-2011年57件学生考试违纪档案中,25件考试作弊的形式是夹带,10件是没有清理干净桌面、抽屉及座位周围的物件。一位作弊的学生在检讨中写道:“我这次作弊的原因是,考试有四十分的题都在书上……”,另一位学生写道:“考试有原文默写这一题项,……自己将以前在课上的默写练习纸条带进了考场。”也就是说,考试作弊与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反刍性的考试客观上增强了考试作弊的诱惑性。

其四,学术规范教育的不足。从课程的结构来看,明大的学术诚信课程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够的。根据明大《2010级本科培养计划》,在全校的课程设置中,仅有2个专业开设了与学术规范有关的专业必修课;2011-2012年第一学期全校的公共选修课只开设了三门相关的课程。考虑到明大是一所以电子信息学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了解和遵守学术规范对它的人才培养应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术诚信既是管理问题,也是专业问题。就前者而言,明大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展现了高度负责的管理态度。就后者而言,明大的一些教师对学生的作弊行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一些教师习惯于“知识搬运工”的角色,一些教师在课堂管理和学习评价方面忽视一些基本的原则,这些现象说明,在角色意识、角色素养以及专业认同等方面,上述教师面临着专业发展的任务,这是明大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六)精英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升级换代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张、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如何升级换代的问题。作为地方政府重点支持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校,明大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一方面,它需要加强精英教育,以实现办学目标,即全国同类高校一流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另一方面,它也必须直面大众化阶段的环境现状,直面部分新生的学业准备度有所下降的现实。

总的来说,明大的精英教育取向是明显的。学校制定了《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鼓励各个学院主办或承办各类竞赛活动,建立了国家级、市级、校级、院级四级学科竞赛体系;制定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并明确规定,学校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大学生开展各项创新活动,同时还建立了市、校两级的创新计划项目;制定了《本科生课外科技活动基金管理办法》,为本科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为了有效地开展各项竞赛和创新活动,学校建立了指导教师和本科生导师制度以及指导教师奖励制度,鼓励教师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另外,学校还制定了获奖学生奖励制度以及创新与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在组织结构方面,学校成立了校领导牵头的本科生基金顾问委员会和学科竞赛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大学生创新计划”校级领导小组和院系工作小组。为了保障学生创新计划的落实,学校要求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各实验教学中心、本科教学实验室以及图书馆要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一些科研创新活动不仅获得了国家级、世界级比赛的大奖,而且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为成绩优秀的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对比之下,明大的大众教育的基础结构显得薄弱。面对部分新生学业准备度有所下降的趋势,学校并没有一个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专职部门。尽管有些院系提供了诸如“一帮一”、“党员小课堂”等形式的服务,但这些服务往往缺乏常规性的特点,而且不是在需要的时候就能得到。同样,教师也面临如何获得亟需的教学支持问题。由于缺少支持,不少教师和辅导员对学生的期望值都比较低,有辅导员很悲观地说:“我观察了很多年,发现很多学生(经过)大学四年后没有变化,到底通过我们的教育能改变多少呢?我觉得极少极少。”

四、结论与建议

结构视角下的学风研究的结果显示,明大的学风现状可以大致归因于六大主题,即明大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学生评教、学习环境、学术诚信以及明大对大众化阶段精英教育的诠释。

办学理念方面,明大的结构控制系统至少传递了三层涵义:陈述性内容传递了自上而下的管理期望和要求,但缺失人才培养的一些核心内容,还缺失鼓励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奉献的陈述性内容。关系性内容方面,面对各级行政管理权,教师的专业权威还处于从属的位置,凸显了管理本位的特点。态度性内容彰显了任务导向的价值取向,与“以人为本”以及“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形成了较大反差。毋庸讳言,上述内容特点与现代大学制度的通行做法形成了反差。因此,如何更新上述内容,使之符合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以达到改进学风的目的,这是明大必须面对的一大挑战。

教学模式方面,传统的教学范式仍然处于主导的位置。教学更像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听众,师生之间很少进行互动。虽然明大的教学环境也有学习范式的某些特征,包括导师制、帮扶活动、科研竞赛和创新活动,但由于这些活动大多采用的是竞争性的选拔机制,受益者主要是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因此,学校的当务之急是了解师生们的期望和需要,特别是学习成绩相对滞后的那部分学生的期望和需要,找出差距进行弥合,激发师生们的参与热情,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适应知识社会发展特点的强大的学习环境,达到不断改进学风的目的。

教学质量保障方面,明大的各级领导展现了强烈的质量意识,校内几个职能部门之间正在形成合力。与此同时,在学生评教的目的方面,校领导和普通教师之间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和辅导员并没有否定学生评教的必要性,他们对“一票否决制”表达了质疑和不太认同的态度,即完全以学生评教的结果来决定教师晋升的机会和教学质量的优劣是不足取的;而校内政策和校级领导的态度则比较严厉,校领导认为好教师是不怕学生评价的。显然,“一票否决制”说明学校重视教学质量的保障,也说明校领导的管理权明显大于教师和辅导员的专业权威。但如果“一票否决制”与同行评价结合起来,与改进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学评估联动起来,它就可能达到保障和改进的双重功效,而改进教学质量也应该是校内教学评价的终极目的。

学习环境方面,明大缺乏一定的支持性和包容性。支持性指的是明大应该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补缺补差,鼓励他们迎头赶上;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和态度,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开展大学生发展活动,增强学生在时间管理、行为管理和情感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提供一体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包容性意味着明大应该正视、容忍和公平地对待差异;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一线的教师和辅导员不应该通过降低期望和标准来体现包容性,而应该通过创建挑战和支持相平衡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成功地迎接挑战。过度的挑战会造成焦虑和防卫心理,过度的支持会使人感到枯燥乏味[11],鼓励师生之间的接触,鼓励主体性的学习,鼓励及时的信息反馈,鼓励教师对学生抱有较高的期望[12],这些最佳的教学实践原则应该用于学习环境的设计和改进。目前,明大可以优先建立本科生的学习和发展中心,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学生发展活动,鼓励学生的参与,达到不断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学术诚信方面,明大部分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教师监考不严,学生学习懈怠,反刍式的考试和学术规范教育的不足,但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以教师监考不严为例,由于部分学生的学业准备度确实不够,其中有的学生就把考试作弊视为一条出路,对他们来说,补偿式或发展式的教育就应该是亟需的学习支持,是标本兼治的良方。其次,面对作业中的抄袭现象,一些教师采取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在此状况下,改变教师的专业态度显然是必要的。再次,由于处理考试作弊的手续特别繁琐,且个人责任重大,一些教师不愿严格监考,面对这一困境,简化管理手续、减轻教师的个人责任应该是管理者的选项。

大众化阶段的教育实践方面,明大高度重视精英教育,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导师、资金、奖励、实验室、图书馆等方面得到了有力支持,有的学生在国际大赛中还获得了大奖。对比之下,学业准备度欠佳的学生获得的学习支持还是不够的,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本地的生源,是扩招政策的直接受益者。按照明大所在城市的教育发展战略,明大本地生源的比例还将有继续增长的趋势,也就是说,学生对学习支持的需求在未来可能继续增长。因此,明大需要系统地整合资源,把招办、迎新办、学术指导办公室、心理咨询指导中心、大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心和学术院系等部门纳入全校的学习支持系统,创建强大的一体化的学习环境,丰富大众化阶段人才培养的内涵,实现明大的办学使命和目标。

参考文献

[1]Peterson, M.W. & Spencer, M.G. Understanding Academic Culture and Climate [J]. New Directions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 1990, 17(4): 3-18.

[2]Ostroff, C., et a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Climate [M]// Borman, W.C.et al.(ed.) Handbook of Psychology: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New York: Wiley, 2003: 565-593.

[3]Schneider, B.& Reichers, A.E. On the Etiology of Climates[J]. Personnel Psychology, 1983, 36(1):19-39.

[4]Schneider, B., et al. Perspectives on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Culture [M]// Zedeck, S. (ed.) APA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Vol. 1. Building and Developing the Organization. Washington, DC: Am. Psychol. Assoc., 2011: 373-414.

[5]Schneider, B., et al.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Culture [J]. Annu. Rev. Psychol. 2013(64):361–388.

[6]Pfeffer, J.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Structural Perspectives on Management[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1,17(4): 789-803.

[7]Birnbaum, R. How Colleges Work: The Cybernetics of Academic Organization and Leadership[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88: 182.

[8]Bolman, L.G. & Deal, T.E. Reframing Organizations: Artistry, Choice, and Leadership[M]. 2nd e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97.

[9]Worthen, B.R., et al. Program Evaluation: Alternative Approaches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M]. 2nd ed. White Plains, N.Y.: Longman, 1997.

[10]Feinberg, W.& Soltis, J.F. School and Society[M].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2004.

篇12

科学家玩起了厨艺

记得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中国人教一个德国人做菜,说要放盐少许,结果德国人不停地追问,少许到底是几克?由此还引出一个笑话,说德国人的厨房里必备量杯、天平等工具,油盐酱醋都得按菜谱的要求精确计量,否则他们就没办法做菜。

其实,不光是德国人,很多西餐厨师都会在做菜时用到量杯等物。在喜欢较真的西方人看来,凡事就都得弄清楚,包括做菜这件事。这不,早就有科学家对此上心了。1988年,爱好烹饪的牛津大学教授、低温物理学家尼古拉斯・柯蒂,发出了一句学究气十足的感叹:“我们能量度金星大气的温度,却不知道面前的蛋奶酥为什么这么好吃,真是悲哀啊!”可贵的是,教授不尚空谈,他真的开始从科学角度去研究食物,并调动一切科学手段,不惜钻进分子层次的微观世界,也要弄清美味的奥秘。

同样在做这件事情的,还有法国化学家埃尔维・蒂斯。他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四处搜集各种“美食秘籍”,并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试验,用科学的方式去理解食物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看看诸如温度的精密升降、烹调时间的长短、不同物质的加入,会让食物产生怎样的化学物理反应,以此检验那些所谓的窍门是否真的适用。

后来,两位科学家联合起来,正式将研究定名为“分子厨艺”。他们还建立了一个分子美食国际工作室,积极推动科学家和厨师之间的合作,并且将这个概念向一门学科推进,由此诞生了“分子美食学”。

分子美食学,说白了就是用科学家的方式做菜。与普通厨房不同的是,制作分子美食的厨房里满是实验室的瓶瓶罐罐,烹饪也变成了称量、加热、冷却、混合、切割、研磨和化学反应。听起来够乏味的,实际上,分子美食大厨们利用各种新奇工具和怪招上演的操作过程,恰好极具观赏性,足以调动你的好奇心。比如用液氮使食物的味道、质感、造型超越常规,甚至变成一堆泡沫或一缕烟;用过滤系统做出水晶般清亮的调味汁和果胶;用超声混匀器做出新奇的乳液……甚至,在美食制作团队中还出现了工业设计师的身影,他们负责设计特殊的器具和餐具,比如为避免高温破坏食物原味而开发的二氧化碳烹饪器。

尝一顿另类的分子美食大餐

看了上面的介绍,你一定对分子美食很好奇,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享用”一份另类大餐吧。

首先端上桌的是一道沙拉,上面淋着一层厚厚的蛋黄酱。你可别小看这点蛋黄酱,它可是在科学家的指导下调配出来的。在老饕的眼里,蛋黄酱是用蛋黄、油、醋、盐等制成的一种美味调味酱,但在科学家的眼里,它就是一种乳液,只是含油量很高而含水量很低,因此不是“液体”而是半固体。制作蛋黄酱的科学原理,就是把油分散在水中成为细小油滴,而蛋黄的作用是乳化,蛋黄中的卵磷脂让油和水这两种不相容的物质稳定结合而不分离,所以只要有油和高效的乳化剂,就可以做出“蛋黄酱”来。所以,分子美食大厨轻易地就用做实验的方法做出来了――把明胶溶解在热水中,高速搅拌并加入油,最后得到的就是“无蛋蛋黄酱”。这里的明胶既起到乳化剂的作用,也能产生胶状结构把油滴“网”住。如果所用的“水”是其他东西的溶液或者汤,比如加了鸡汤或者香草精,那么食客看到的是“蛋黄酱”,吃到嘴里却是“鸡味”,或者“香草味”。

接下来,出场的是一道低温慢煮三文鱼。做这道菜时,厨师会用一台类似不锈钢浴缸模样般的设备,将鱼肉慢慢煮上十几个钟头。因为鱼肉在高于60℃时,蛋白质将分解,因此借助这台设备,烹制温度可以严格控制在59.5℃,既保证了鱼肉的最佳营养成分,又使鱼肉口感极其细腻,入口即化。你也许会问,这和在热水里泡着有什么区别,59.5℃能把食物煮熟吗?当然能。这需要我们改变一个传统概念,过去我们总觉得在100℃时食物才会熟,其实低温慢煮给出了一个全新的“火候”概念。如果某种食材在100℃的高温下烹煮需时1小时,那么用60℃烹煮3小时不仅能煮熟,而且耐心的低温烹调可以令食物内部的结构组织保持不变,口感更嫩滑。

然后,就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甜品了,可是,为什么端上来的分明是鱼子酱?舀一勺放在嘴里,鱼子酱在舌齿之间迸开,入口的居然是甜甜的芒果味道。这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让我们的目光转向厨房,只见厨师拿出了一个针筒,先用针筒吸进一些淡黄色液体,一滴滴缓缓注入水中。没有冒烟、甚至没有发生任何剧烈的反应,盆底安然地躺着一撮淡黄色珠状物。很神奇吧?其实说穿了也很简单,那淡黄色的液体是调制好的芒果露,里面还加入了海藻胶,那水也并非是清水,而是加入了钙粉,当芒果露滴入水中,海藻胶和钙发生反应,马上凝结出一层软壳,像胶囊一样裹住了芒果露,鱼子酱就是这样变出来的。

同时端上来的还有一块黑乎乎的玩意儿,像是一块经过海水侵蚀的礁石,尝起来却像是蛋糕一样。它到底是什么做的呢?答案是芝麻糊。厨师将煮好的黑芝麻糊灌入真空罐,注入氮气后放入雪柜,氮气在真空下会将粒子压得更小,让黑芝麻糊变得更幼滑,像是奶油一样。然后把它挤入杯中,再放入微波炉烘烤,微波炉的电磁辐射震动食物中所有粒子,使奶油状芝麻糊中的小洞急促膨胀后爆破,留下充满空气的洞,入口松软,而且看上去就像一块岩石。

除了这些,分子美食大厨们还会做液体状的意大利面、泡沫状的马铃薯、粉末状的橄榄油,还能用龙虾制成的打发奶油做点心,佐餐的酒在他们手中也变得很奇特,以布满白色泡沫的冰砖形式出现,以气体的形式收尾。

但是这种创新需要极高的时间成本,西班牙的斗牛犬餐厅曾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分子美食餐厅,每年有多达50万的慕名订座者,但只有8 000位能够如愿。为了让食客吃得满意,餐厅老板、大名鼎鼎的分子美食料理大厨阿德里亚,每年要和助手们用半年时间在实验室搞研发。但是热爱美食创新的阿德里亚仍觉得时间不够用,他最终还是在2011年关掉了餐厅,全新投入研究中。

中西方菜肴在分子上有差异

篇13

从经济利益角度来分析,虽然学校学生和社会学员一样,他们都是出了学费的。但学生的学费是一次性地交纳给学校,这个庞大的类似政府单位的机构,学校再出面聘请讲师来授课。在我们现在这样的体制下,讲师就是公务员,他们是相当安全的,不大可能因为学生的要求,而被迫辞职,或拿不到薪水,而可能因为和领导相处不好,而掉(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数个教授离职为证)。也就是说,学生面对学校时,学校是强势的,学校和讲师是站在一起的,学生只要交了钱,进了门以后,学生是没有选择权的。更何况学校和讲师,还有考试和文凭这个两个硬指标,来要挟学生呢?看看最近的消息吧:

2008年01月09日,在广州日报上转载了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帆与学生的冲突:“杨帆开始教育学生:我这个人脾气大,别把我惹恼了。我要干事不对,我就不敢这么横。这时,一名女生背着书包从后面一路走向门口。杨帆说:我没讲完呢!你干吗去?女生说:老师上课讲这些你不觉得很无聊吗?杨帆说:你才无聊呢!你叫什么名字?女生说:我又没选你的课!杨帆说:滚出去!女生说:干吗要滚啊!好好地走出去。”

谁是学校的弱势群体?不是很明显吗?杨老师说是老师是弱势群体,我认为是学生,学生交了钱,却不能把老师怎样,而只能采取不配合的态度,还要忍受老师的辱骂,真是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