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产业统计工作计划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产业统计工作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产业统计工作计划

篇1

一、要明确文化产业统计的内涵

文化产业统计是近时期提出的一项专业统计方向,作为基层统计部门就是要根据自身不同情况多思考、多探索、多摸索、多总结成功经验、多发现问题,为做好文化产业统计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化产业的概念表述是:文化及相关产业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的范围及分类严格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执行,该产业分类以部门管理需要和文化活动的特点将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划分为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产品的销售共九大行业,涉及80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

二、要明确文化产业统计的内容和重要意义

发展文化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开展文化产业统计,全面准确地掌握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效益、速度等基本状况,是盘点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成果的需要,是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的需要。

文化产业统计的主要内容,一是反映当地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全貌的指标,如文化产业单位数、从业人员数、年末资产、总产出、增加值以及测算增加值所需的相关指标;二是反映文化产业各行业规模、特色的业务活动指标,如书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的进出口情况,广播、电视节目套数,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公共图书馆个数等等。

三、明确搞好文化产业统计面临的困难

文化产业统计还是一项新兴的专业,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在实际统计调查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

(一)调查对象庞大,界定调查范围存在一定的困难。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来看,文化产业的分布非常广泛,这为及时、准确地统计文化产业的规模、结构、发展速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文化产业的三个层次来看,存在的难易各不相同。1、核心层单位容易界定,存在的困难相对最小。核心层集中了新闻服务业、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业、文化艺术服务业等,这些单位与人们心目中的文化概念一致,在调查时很容易把握。2、层困难相对较大。层集中了网络文化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其他文化服务业等单位,这些单位界定还是比较清晰,但单位性质多为私营企业,调查报表收集存在一定的困难。3、相关层单位杂、把握难度最大。相关层集中了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这些单位最大的难点有三种情况:一是生产经营产品多样化,既有文化产品,又有非文化产品,文化产品与非文化产品混合经营情况非常普遍。二是规模以下工业企业、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企业。目前这两种企业都没有固定报表,年度数据基本靠抽样调查测算。三是数据质量很难把握。这部分单位基本为私营企业,财务制度不够健全,数据质量普遍偏低,大多数单位存在瞒报行为。

(二)调查任务繁重,基层统计力量存在一定困难。文化产业调查涉及众多行业,涵盖第二、第三产业,单位多、分布广,工作任务重。首先是摸清单位数任务繁重。由于经济发展有个循环过程,企业的新增、消亡也是个新陈代谢过程,每年都有很多企业关停,同时也有很多企业新生,这就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去做好单位目录库摸底、维护、更新工作。其次,报表审核任务繁重。文化产业基层报表分企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社团单位三种,每种报表会计核算制度要求不一致,这对报表审核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大大增加了工作量。第三,报表渠道不畅通。很多文化产业单位多为规下、限下企业,规模小,基础差,财务制度不健全,统计力量薄弱,配合程度低,报表收集非常困难。另外就是目前基层统计力量比较薄弱。在县区级统计部门,通常一个人要承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专业任务,本来工作压力就非常大,再抽调人员从事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势必工作压力更大。

(三)落实经费困难,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存在一定困难。文化产业统计涉及单位多,技术要求高、工作任务重,必要的经费保障是开展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的基础,但是,从其他专业统计开展的情况看,要想获得做好文化产业统计必须的工作经费,还需要各级统计部门付出巨大的艰辛和努力。

四、做好文化产业统计必须采取的几项措施

文化产业统计是一项全新的统计工作,以往积累的经验较少,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统计工作又具有共性,从我们基本的统计规律出发,应该预先做好以下几方面准备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协调机制。文化产业涉及范围广、难度大、要求高,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很多部门的配合支持,应充分发挥宣传、统计、文化、旅游、工商等多部门的职能,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机制,确保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为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加强调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是做好工作的关键,针对这一问题,一要高度重视统计队伍建设,充实调整人员,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二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使专业统计人员熟悉文化产业统计内容、文化产业统计范围、文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三要加强统计法制培训,使基层报表人员提高统计法制意识,如实填报报表。

篇2

以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动力,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上层次、提技术、创品牌、增效益,提升传统产业产品附加值,促进传统产业走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的发展模式,实现传统产业从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从低端生产向高端制造的“双转型”。

二、工作目标

1.提升产业层次,提高效益和质量。2011年,力争实现传统产业增加值增长15%,传统产业工业增加值率提高到20%,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1.5万元/人,亩均产值达到250万元;新增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2家、超亿元的企业20家。

2.强化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2011年,力争实现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规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同比增长10%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5个以上。

3.加快产业集聚,提高产业集群水平。重点推进木业家具、钮扣服饰两个列为市重点培育的现代产业集群建设,推动纺织植绒、机械紧固件、无油轴承、电子电声等产业的集群化建设,新增省级以上区域品牌1个。

三、工作重点

1.提升集聚水平,打造产业集群。加快木业家具、钮扣服饰、纺织植绒、无油轴承、机械紧固件等产业集群化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内产业链的完善和企业间的协作,对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提升产业创新能力。集中要素资源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主业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树立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的区域“标杆型”企业。加快产业集聚区内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平台对产业集群发展的配套支撑服务能力。

2.突出自主创新,增强升级动力。在传统产业中,排出50个重点项目,加快实施技术改造,合力推进项目建设。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的设计研发、检测试验等作用,强化产学研联合,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层次。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积极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支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企业自动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支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电子商务,扩大网络采购和营销。

3.加强落后淘汰,推动倒逼转型。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目标和要求,重点在水泥建材、纺织印染、木业家具、小化工、小造纸等行业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今年上报省经信委淘汰企业及其主体设备,必须在9月底之前完成淘汰工作,国家将对其进行考核。对于落后企业,通过资源能源利用综合评价体系,鼓励各主体充分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引导企业实施产业转移和“退低进高”,腾出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

4.狠抓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以节能减排技改项目为抓手,鼓励利用先进工艺技术、装备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推进传统产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对年综合耗能在500吨标煤以上和配电容量315KVA以上的企业,加大节能改造措施,年内实施应用高效节能技术、采用先进工艺及标准的重点节能技改项目30个,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加强对重点行业的能源统计工作,全面推行工业项目的能源评估,鼓励企业对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建设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12家。

5.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各传统行业内企业通过“腾笼换鸟”、“退低进高”,提高容积率、增加投资强度,抓好一批企业通过厂房加层提高容积率、增加设备投入提高投资强度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项目,推动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力争盘活和节约土地1000亩以上。

四、工作措施

篇3

事故统计指标

0 引言

工业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工作是石油石化行业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企业进行安全管理决策、事故预防管理等多项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依据。工业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工作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事故基础数据的统计、事故记录和分析工作、按事故统计指标进行的统计分析工作。

国家法规对事故统计方面的要求主要是:2004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要求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2∞8年,国务院下达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由总体指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较大重特大事故起数指标4类共27个指标构成,综合来看将统计指标分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2010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对各行业工业企业事故统计内容进行了规范和解释,并制作了明确的统计表。

在国家标准方面:1986年颁布并实施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该标准提出并界定了事故相关名词、统计项和企业事故有关的统计指标,即损失工作日、千人死亡率、干人重伤率、伤害频率、伤害严重率、伤害平均严重率和按产品产量计算的死亡率等7项指标。1986年颁布并实施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界定了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提出了千人经济损失率和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等指标及计算方法。

各企事业单位也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分别制定了关于事故统计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和企业标准。

1 工业生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分析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随着国家、企业对事故统计分析工作的不断重视,事故统计分析理念和方法的不断提升,企业在开展事故统计分析工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系列实际的问题,对企业开展事故统计的操作性、准确性和科学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比较集中的反应在如下三个方面。

1.1国家层面标准的滞后性曰渐突出,难以与国际事故统计标准接轨,尤其是广泛参与国际竞争的行业企业存在重复统计、多重标准、多重指标的混乱局面。具体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1缺乏安全生产相关事件定义和统计标准。企业安全管理理念的不断提升,安全工作方法和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作为事故管理主体,对事故的管理工作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职工死亡、轻伤、重伤事故层面,而是依据安全金字塔理论逐渐扩展到对限工、微伤事件(医疗处理、急救箱)、经济损失事件、未遂事件等轻微工作事件方面。但是,目前国家层面对事故事件仍然没有有效的统计分类和制度标准可作为企业统计管理的依据。

国外很多国际组织和相关机构都对事件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和规范,例如: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oSHA)在《美国职业工伤与疾病报告条例》(OccupationalInjury andIllnessRecording and Reporang Requiremen~)里边对损失工作日(10st workday)、医疗处理(medical treatment)、限制工作日(restricted work activity)几个名词进行了严格的定义,作为事故事件统计方法的主要依据。其它大型的国际行业组织也定期公布相关事件的统计结果,作为衡量各地区、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绩效标准。

1.1.2百万工时的计算统计方法缺乏计算标准和统计规范。很多安全管理工作基础扎实、安全管理比较完善的企业都参照国际行业组织、国际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引入了“百万工时”作为事故统计基础数据。同时,国际上也广泛应用了百万工时统计作为事故统计的基础,并结合统计的事故事件核箅出相应的事故统计指标结果,可以根据工时与事故的各种比率指标,衡量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以石油石化行业为例,国际上知名的壳牌、BP、哈里伯顿公司都采用百万工时统计方法,国际组织OGP采用百万工时统计,OSHA采用的是二十万工时统计方法,国内企业也大多采用的百万工时的统计方法。

在国家层面的相关制度和标准也引用了百万工时的概念,但是缺乏百万工时统计指标的明确解释和工时统计的规范,例如:GB6441―1986中对“事故伤害严重率”的两个指标中引用了百万工时,并解释为:表示某时期内,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数。但是工时与工作日的转换却没有明确的转换标准,具体的事故统计如何计算,这给企业工时统计造成了一定的随意性,也给统计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因为百万工时的统计根据企业专业领域不同,员工在不同作业条件下的暴露时间,与发生事故的关系不同,统计所记录单个工作日工时也不应该相同。例如野外作业和办公室作业的单位工时就不能按相同的数量计算,野外作业夜晚的住宿地不同、四班两倒、四班三倒等,具体的统计算法都不应该相等同。

1.1.3事故统计指标构成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与国际的安全统计指标还无法直接接轨,给参与国际竞争企业的安全绩效对比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很多企业需要进行多套指标并行统计,增加了统计的工作量。

文章开头我们已经知道我国的事故统计指标的构成情况,在国际方面,国际劳工组织(简称ILO)的职业伤害统计指标有死亡人数、伤害人数、总损失工作日、伤害频率、伤害发生率、伤害严重度、事故平均损失工作日等7项指标。

国际油气生产者协会(简称OGP)安全绩效关键指标为死亡率、死亡事故率、损工伤害率、总可记录事故率、限工+损工伤害率、损工事故严重度、限工伤害事故严重度等7项指标。

石油石化行业企业实际统计指标情况,以国际石油行业为例:壳牌公司指标包括死亡人数、损工伤害率(包括公司员工和承包商)、总可记录事故率(包括公司员工和承包商)、总可记录职业病患病率等指标。BP公司统计指标有死亡人数、损工事件、损工事件率、可记录事件、可记录伤害率。埃克森美孚指标主要有伤亡人数、损工伤害率、总可记录事件率等指标。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自2∞5年起全面推行OSHA统计。职业伤害安全指标主要有可记录伤害率、误工事件率等。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主要统计指标

包括总可记录事件率(TRIR)、损失工时率(TLWR)、损工伤亡率(LTIF)、死亡事故率(FIR)、死亡率(FAR)。

从以上各类组织、企业的实际统计指标来看,在具体的指标统计方向和结果衡量对比两个角度,国家的标准统计指标确实无法与国际指标接轨。由于统计基础不同,很多国内企业的事故统计存在需要实行重复统计和多套指标统计等问题。

1.2事故的统计项过于繁杂,数据上报缺乏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使企业实际统计分析价值打折扣。

依据国家的事故统计管理办法和标准,事故统计项过于细致,相关统计项之间存在重复和难以界定等问题。例如事故伤害性质(19个统计分项)和事故类别(18个统计分项),起因物(26个统计分项)和致害物(23个统计分项),主要原因(11个统计分项)和不安全行为(13个统计分项),这几个统计项之间的关系缺乏明确的界限,各个统计项下列示的分项非常多,而且相似度很高,事故的统计填报经常会感觉无所适从。以事故起因物为例,共有26个统计分项,按其绘制的事故统计图表(无论是饼状图、线图还是柱状图)实用性非常差。如此复杂的统计项,企业该如果利用统计结果作为管理的参考和依据,又该如何形成有效的统计结果使用,在实际可操作性上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而且从各个统计分项的列示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根据企业的专业领域不同,很多统计分项根本就不会都相关,统计起来实际意义不大,统计内容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另外,如此复杂的事故统计数搌没有一个有效的信息系统作为数据上报的标准化、规范的保证,实际的统计数据质量让人非常担心。

1.3事故统计工作工作量比较大,对统计人员的要求比较商,企业针对事故统计的制度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很难保证。

企业根据国家《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分别建立了企业的事故统计制度和统计办法,但是由于统计内容的纷繁复杂,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企业的统计人员要求很高并带来了过大的工作量,这给数据的准确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事故统计除了管理办法的科学有效外,统计数据的记录、收集和上报的手段上也应该提高,尽量减少企业统计工作量,降低统计工作成本。

2 问题解决的途径和建议

2.1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利用事故上报统计信息系统、企业HSE(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管理系统等方式减少事故统计工作的工作量,提高数据统计的准确度。通过系统,可以实现更为详细的统计企业员IT时、车辆行驶里程等事故基础数据。利用系统统计分析功能,有效利用统计数据,深入挖掘企业事故统计数据的价值,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篇4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理论依据

工作过程是在关注规章的情况下,工具、手段与对象结合的符合目的、指向目标的工作。以德国不来梅大学劳耐尔教授为首的职业教育专家在对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所进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提出了“工作过程知识”和“发展逻辑”,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强调以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各项实践活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

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是在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基础上采用“主导型问题方法”形成的学习“主题单元”序列。从职业情境的工作过程到确定课程内容的基础――行动领域,从对其进行“通用化”处理使之成为具有普适性的课程―学习领域,再从学习领域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情境进行教学。

二、房地产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形成

根据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建设市级骨干院校的要求,房地产营销与策划专业专业建设团队自2009年9月起,多次到重庆房地产业协会、万科地产、龙湖地产、协信地产、易居中国、钢运地产、新鸥鹏地产等二十多家单位进行调研,参加德国职业教育学习、万科地产整合营销策划讲座、万达商业地产策划讲座及房地产策划师、营销师学习等,对房地产策划员、房地产营销员等职业的岗位能力与要求进行分析,根据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导出“行动领域”,再经过“通用化”处理形成“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实施,形成了房地产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一)企业岗位设置和能力分析

通过对万科地产、龙湖地产、易居中国、钢运房产等房地产企业进行访谈,获得了房地产营销与策划专业的岗位设置方案。其主要岗位有房地产策划员、置业顾问、房地产市场调研员,通过对每个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获得了房地产营销策划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工作行为,进而提炼出岗位能力。

在对企业岗位调研的同时,还对学院房地产营销与策划专业近三年毕业生的岗位进行了调查,得出学院房地产营销与策划专业近三年就业后的岗位分布,分别为置业顾问、房地产销售人员(置业顾问、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市场调研与分析人员、房地产销售主管、一般营销企业营销与策划岗位。发展岗位为房地产营销经理、房地产策划师、策划经理、项目经理等。

在企业调研和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召开了实践专家研讨会,最终确定学院房地产营销与策划专业核心岗位和拓展岗位,如图2所示。

(二)根据房地产营销岗位的任务要求,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在明确房地产营销岗位任务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房地产营销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房地产营销员、策划员等资格证书,确定房地产营销与策划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向。其次,分析房地产营销专业专业培养目标相对应的职业标准,调研分析房地产营销专业的毕业生以及房地产营销专业面向主要岗位的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房地产营销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分析其工作对象、内容、手段、组织、环境等方面的内容,从而确定其典型工作任务。

(三)通过专业职业行动领域设计,构建专业学习领域

通过对房地产营销策划专业岗位群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确定房地产营销相应岗位职业需求对应的行动领域,再对房地产营销典型工作任务所必需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归纳,形成专业职业能力一览表(见表一)。

(四)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形成

房地产营销策划专业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企业座谈、对专业典型岗位的统计分析,逐步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的课程体系。本专业课程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基础领域(基础课程、行业基础课程)、专业领域和拓展领域。见图3:房地产营销与策划专业课程体系图。

(五)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在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中,需要从学习情境的设计和学习单元的设计入手。

(1)学习情境设计

在完成对学习领域的设计后,接着就是针对学习领域的要求,根据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要求,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职业教育包含的专业各异,面向的岗位不同,所以各学习领域所涉及的学习情境也不尽相同。

(2)学习单元设计(课业指导文本设计)

课业是针对某学习领域下的各学习情境的进一步细化和设计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如在住宅地产项目开发与策划的学习领域中根据学习情境1:住宅项目的市场分析下安排“某某项目的市场分析报告撰写”就是学习情境对应的课业指导文本。

三、房地产营销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实施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需要紧密联系企业,实现工学结合。要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课堂由单一的教室搬到教室、企业、售楼中心、房交会等地方;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老师在合作中交流,相互提高,共同指导学生。

(二)紧密联系房地产营销职业资格和实际工作需求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需要使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目标涵盖房地产营销相关职业资格(房地产营销员、策划员、策划师等)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结合房地产职业工作实际,通过学习情境的设计,体现完整的工作过程。

(三)注重对任课教师课程设计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要注意调动学生参加实际课堂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做指导。学生通过组建团队(模拟公司)加强自我管理、团队协作、自主学习创新。通过实际工作的操作,学生、老师和学习环境构建良性互动的关系,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保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实现。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房地产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体现了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对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刘永胜.高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初探[J].湖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

[3]周虹,首珩,喻丕珠.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发[J].吉林:职业技术教育,2008,(09).

[4]全建业,等.机织工艺与设备课程调研报告与开发思路[BD/OL].(2008-7).

http:///link?url=U0hhqTIw3rOf61FFxwnAMtytEZ1k31ipps0fx9v1C-PZnrZr3ScXx7Ux_fwVfDf5B-X4xQdHzurkecwzlZlh2a-01adrd0ub40wyVkuLOHu.

[5]曾海文,甘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开发初探[J].市场论坛,2009,(11).

[6][8]百度文库.课程开发流程[BD/OL].[2010-11-02].

http:///link?url=YAlrAiLxA4F1cseCnKdbbZKvw8-JNXt71lSoPrbYWlaCedGjgu03B9wQ3yZfxemT1CaJ_KBsYiZCg7t1SL6oE5mG5TURwn62jWgeYA3TbR7.

篇5

“强化年”活动的总体工作思路是整改、巩固、深入、提高,继续加强对统计规范化活动创建单位的指导和监督,不断巩固统计规范化建设的成果,并以示范单位带动我区统计规范化建设由点到面全面铺开,进一步提高我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总体水平。

“强化年”活动的工作范围是:一是继续推进村居和工业企业开展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活动;二是从工业和农业拓展到其它产业,包括二级及以上建筑业和房地产业、2亿元以上批发业、5000万元以上零售业(汽车销售业为1.5亿元以上)、三星级以上住宿业和2000万元以上餐饮业;三是开始着手开展政府部门统计基础建设活动,选择若干个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比较紧密的指标所涉及的部门进行规范化创建活动。

在“六个有”(有良好的统计工作环境;有稳定的基层统计队伍;有必要的统计工作经费保障;有完整规范的统计工作制度;有健全的原始数据统计台帐;有完善的统计服务体系。)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和规范基层统计工作。镇(街道)、开发区要严格按照在地统计的要求,全面加强对辖区内企业、个体户以及村居统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并实现网上直报,逐步建立起本级的规模以下工业、限额以下贸易业以及服务业等抽样调查,重点镇(街道)要分专业建立法人单位名录库。

二、各实施阶段及工作安排

(一)启动阶段:(20*年5月-6月)

制定20*年度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计划,确定具体创建对象,明确工作目标,保证该项基础性工作高标准、高质量进行。

根据区统计局动员会议和考核意见精神,于6月底召开全镇动员工作会议,及时做好各项工作布置。

(二)实施阶段:(20*年7月-8月)

7月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培训月。由区统计局对列入本次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本镇村居、企业统计负责人分期分批开展业务培训工作,明确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开展督导和检查。督促统计机构人员、办公设备、工作制度等组织建设的落实,重点指导统计台帐、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档案、名录库建设等业务建设。检查部门统计与政府统计的统一性、调查方案的科学性、统计报表收集和统计数据处理的规范性及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及时了解创建单位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过程中的工作动态、存在的问题及取得的经验。对好的经验要予以交流借鉴,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上门指导并督促整改。

篇6

(三)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对各乡镇(街道)和区级有关部门第二产业统计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

二、主要内容

(一)统计范围。

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及建筑业二大类。规模工业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值、能源、工业企业效益统计,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工业个体产值主要经济指标等统计;建筑业包括建筑业企业产值和企业效益统计。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和全区单位名录库更新和维护暂归属第二产业统计工作的范畴。

(二)统计方法。

规模以上工业报表实行月报制度。产值和能源报表报送时间为每月1日前;工业企业效益报表报送时间为每月8日前。

规模以下工业报表实行季报抽样调查制度。报表报送时间为3月2日、6月2日、9月2日、12月2日之前。

建筑业报表实行季报制度,建筑业产值报表报送时间为3月30日、6月30日、9月30日、12月30日之前;建筑业企业效益报表报送时间为3月7日、6月7日、9月7日、12月7日之前。

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实行月报制度,报表报送时间为每月30日前。

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国家实行半年报制度。我省根据实际,要求部门提供频度在国家每年两次的基础上增加一次。部门提供资料具体时间为每年的1月15日前提供上年10月至12月底新增、变更和注销(或吊销)法人单位及其产业活动单位的资料,每年的7月15日前提供本年1月至6月底的新增、变更和注销(或吊销)法人单位及其产业活动单位资料,每年的10月15日前提供本年7月至9月底的新增、变更和注销(或吊销)法人单位及其产业活动单位资料。提供指标:按国家统计局、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民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五部门联合文件(国统字〔2009〕78号)附件中的J409-1、J409-2、J409-3和J409-4表,其中组织机构代码新增单位尚未领取可以为空。提供方式:电子邮件或磁介质。乡镇(街道)、开发区每年3月15日前完成辖区内上年7月至12月底新增、变更和注销法人单位及其产业活动单位的登记,每年的9月15日前完成本年1月至6月底的新增、变更和注销法人单位及其产业活动单位的登记。

区级有关部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主要业务统计报表在上报主管部门同时,抄送区统计局。

(三)组织实施。

区统计局负责指导开展第二产业统计调查及统计业务培训、数据质量评估等工作,负责相关行业的第二产业调查,审核、汇总、上报本地区第二产业统计报表。

各乡镇(街道)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第二产业业务统计调查、数据评估分析等工作,及时向区统计局报送统计报表。区经贸局、发改局、建设局、开发区管委会作为重点工作牵头部门,分别负责做好规模工业和建筑业生产情况统计工作及年度生产情况统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相关统计数据的汇总及报送工作。

三、工作要求

第二产业统计调查工作业务要求高、专业性强,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抓好此项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第二产业统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第二产业统计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第二产业统计工作,同时各单位上报统计报表必须由本单位主要行政负责人签字。

篇7

一、房地产统计工作的现状

房地产统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房地产企业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同时在日后工作中起到提供咨询并监督的作用,然而我国当前的统计工作却并没有真正体现其效果。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首先当前房地产企业的统计工作的只是以数字报表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不能为相关的统计部门提供有效的信息;其次,统计工作的进行未能充分利用计算机设备以及信息资源共享这个有利平台,相关的现代化数据采集、处理、传输以及管理技术并未在房地产业统计工作中完全普及运用;另外,房地产业统计队伍的不稳定和业务水平不高也对房地产统计工作的进行有着一定的影响,大多房地产业统计人员队伍的合理配置,工作人员的素养和相关产业知识有待调整和提高。

房地产企业需要备案入库,本文简单总结其备案入库流程如下图1表示。

图1房地产企业需要备案入库流程图

此外,需要制作专业的房地产企业报表,比如基层定期报表,基层年报表等。这些报表,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情况表、项目情况表、销售情况表、置空情况表、房地产开发旬报监测等各种报表。

二、统计工作在房地产企业中的应用

房地产业统计工作的各项职能,在一个项目实施的前期、实施过程中以及项目实施完毕竣工之后都会有所体现。房地产业统计工作的监督职能主要体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房地产企业管理对统计工作数据的反馈非常重视,因为企业要依据这些信息对项目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工作。统计信息包括在项目建设时对项目每月的投资数据的统计和整理,从而分析出项目的进展状况和计划目标的完成状况。管理者可以利用这些反馈的统计信息,了解当前项目的执行状况,解决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并制定下一周期工作计划,对能源、材料等资源合理统筹规划,使项目按原定计划健康有序运行。

统计工作的信息反馈作用会在整个项目竣工之后体现出来。这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整个项目的投资总况和个投资构建情况,以及各投资构建情况和总投资的所占比例。

另外,管理者可以通过对项目的实际投资与前期预算投资的统计,进行直观的系统的比较,从中找出差距,并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总结经验,以便日后在避开同类问题的出现的情况下更好的实施更多的项目。

统计工作的项目可行性分析为企业管理者的投资决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房地产企业的要想投资一个新的项目,必须要有可靠的数据作为其项目顺利开展的依据,包括明确土地投资、配套设施投资、和土建投资与房地产总投资的大概比例,这样将统计工作的可行性分析运用其中,才能为企业赢得更多更可靠的发展项目。

三、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统计工作认识上的问题

1.企业单位对统计工作的不够重视。在当今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统计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在一些基层企业当中却未出现这种状况,统计员工的存在可有可无,因为统计工作只适用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工作,对于小企业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即使做一些统计工作,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统计部门,并未真正将统计工作提上工作议程。统计工作在基层企业难以健康存活,导致统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无法调动起来,慢慢便形成了难以改变的恶性循环。

2.统计法律意识薄弱,无证上岗现象偏多。虽然有国家《统计法》对个企业和单位统计工作的监督,大多企业也因此提升了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但是仍有些单位或个人存在着无证上岗的现象。

3.兼职统计人员数量偏多,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在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并不存在专门的统计工作者,统计工作多是会计兼任。会计主要负责财务工作,统计工作也只是必要时为了应付而兼带的额外工作,且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统计工作。另外,统计工作与会计工作的知识也存在许多差异,社会上也缺乏针对统计业务的培训机构,因此兼职统计人员与专职统计人员毕竟存在很多工作精力和业务水平上的差距,不合格的兼职统计人员影响着整体统计工作的质量。

(二)企业本身特点决定的问题

1.统计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影响企业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为了发展,多出现些改制重组、岗位调动、单位转型或合并的调整工作,这便使得统计人员也频繁调换。统计岗位由老人变新人,统计工作也由熟悉变生疏,业务水准参差不齐,不断轮回,统计工作很难长期依照正常轨道进行下去。

2.企业变换经营地址容易产生重报和漏报房产单位的现象。

依据《房地产开发、经营统计报表制度》总说明第三条的规定,房地产企业开发经营法人单位按照在地统计的原则进行统计。对于有项目开发经营的企业,按项目开发建设经营地报所在区县政府统计机构;对于无项目开发经营的企业,按企业办公经营地报所在区县政府统计机构。可是存在部分房产项目在半道对项目转入或转出,或者突然变换房产开发项目办公经营地的状况,而没有同时告知当地统计局。使当地的区、县统计局无法准确统计出辖区内房产企业的数量,出现数据漏报或重报的情况。

(三)统计制度不完善导致统计数据准确性不高的问题

1.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未能及时汇总解决。累计完成投资额指的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一个项目从实施开始至项目实施结束的一个周期内统计的全部投资总和。它是企业在一个周期内将各项工作量和相关费用集结成工程实体的一项实物量化指标。按照统计的角度来说,需要从两方面入手获得数据。

首先是通过财务报表取得相关土地征用和拆迁补偿费、公共设施配套费、前期各项工程费和其他一些相关费用等。其次通过对前期房产项目施工单位预算的建筑安装量与工程实际形象进度进行对比,根据实际情况而制定出相应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这两项数据相加之和基本就是房地产开发的投资额。从这项数据最重要的便是准确性,无论是项目实施开始至结束形成的投资数字,还是本年或者历年的投资,都应准确的通过统计体现出来。然而事实情况却是:因为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项目涵盖种类多,影响了投资统计的质量和工程申报数量的准确性,尤其在一些由会计兼职统计人员的单位中,为了减轻工作量,统计人员并不按项目进度统计投资额,也不去仔细核对实际工作量,使得统计工作未将一些前期必要投资额计入当期统计额内,例如土地土地开发投资额、房产设计费、勘测费等一些前期必须投入的费用。有些情况下也因财务部门未按时支付款项,统计人员便将此部分费用漏掉。工程竣工决算、财务账款结算和工程竣工交付三个过程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性,这也影响了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统计工作。2.房屋实际施工面积与统计上报的施工面积不一致。房屋施工时未按统计上报面积进行施工。房屋施工面积指的是报告期内施工的全部房屋(包括地配套和房屋地下室)建筑面积,以及本期新开工的面积以及去年开工跨入本期同时继续施工的房屋面积,包括上期已停建在本期恢复继续施工的房屋面积。

为了更清晰看清房地产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以上因素整理成表格如下表1所示。

表1 房地产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表

主要原因 对统计认识不够 企业本身的问题 统计制度问题

原因明细 企业不重视 统计员流动大 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信息滞后

统计法律意识淡薄 企业重报漏报 上报施工面积有误

兼职统计人员过多

四、房地产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一)转变服务方向

应该改变过去统计工作只应为政府或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服务的观点中转变过来,逐步提高统计工作在基层企业的重视程度。加强统计职能团队及统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认清发展形势,根据企业改革需求,将统计工作的分析和预测作用发挥其中,为企业的各项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性信息。

(二)更新知识,端正态度

为了顺应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方向,统计人员急需对信息化技术知识的补充,应熟练掌握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搜集、处理和运用,积极有效的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让统计分析、预测、咨询、监督和调控等职能充分发挥,稳固统计工作在房地产业当中的基石地位。

(三)实现企业统计网络化

篇8

二、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完成上半年各项统计工作任务。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分析各项经济指标,对全县各项经济指标加强分析研究。面对我县总体发展目标、任务和要求,我局确定了统计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加强对全县宏观经济形势和重大经济问题的分析研究,及时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和分析资料,以增强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见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为县委、政府能准确地把握各个阶段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情况,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1、注重质量,全面完成年报任务和各项常规统计报表。一年一度的统计年报工作,是综合检验全局业务素质的重要工作,把握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我局各股室的相关专业分别参加市的年报工作会后,结合我县和我局实际,局领导采取听汇报、抓协调,迅速布置落实到基层,通过股室和专业人员的共同配合努力,从元月到五月,分别完成了工业、农业、餐饮业、投资、劳资、科技、综合等专业的年报数据的搜集上报、查询、评估工作和各项常规月、季度统计报表,努力做好数据采集、整理及上报。

2、努力做好统计资料编印,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服务功能。统计资料是统计部门为党政部门领导决策服务的主要载体,统计工作的成果体现在统计资料上。为了做好服务,我局每年1月开始每15日前向县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编制印发《统计月报》月度小册子,每季度印发各统计专业分析资料。积极做好社会各界数据信息查询服务工作,半年来,来电、来人查询、咨询、索要数据100多人次。

3、加强经济运行监测,积极参与政府决策。今年1—6月份,我局利用掌握的大量统计信息,对全县一、二季度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在两个季度的经济分析会上,统计部门都作专题发言,强化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4、深入推进统计法制工作。今年是新《统计法》实施的第二年,首先我局加大对新《统计法》的学习宣传力度,制定了《县统计普法工作计划》,明确了普法工作目标。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律意识和统计法制观念,为依法统计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全社会依法统计的意识。实行了统计报表签收、签领、催报工作制度,完善了专业法制基础工作。

二、认真完成上级部门部署的各项调查

今年上半年我局认真完成了省、市部署的劳动力调查和文化产业调查等各项调查,特别在文化产业调查中,局里经费、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依旧按照“全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做好文化产业调查的培训工作,文化产业统计数据的汇总、加工、整理和资料开发。真实反映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总量规模和发展水平,为县委、县政府准确及时提供详实文化产业统计资料,对推动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将奠定重要的基础;对全面、系统、及时、准确地监测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程度、进一步繁荣我县文化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切实为建设开发的、生态的、和谐平安小康的提供有力的决策服务。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1、经费、人员不足与繁重的统计工作任务矛盾比较突出,不能更好地对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影响了统计服务质量的提高。

2、依法统计能力不足,统计调查对象配合程度低,统计渠道不畅通,统计抗干扰能力较低,影响统计的数据质量。

3、统计创新能力不足,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够,开展工作有一定的难度。

三、下半年工作要点

下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加强学习,努力搞好调查研究,加强对全县各项经济指标的研究和分析。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好我县的统计工作:

(一)继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的学习,提高统计干部调查研究、数据解读、分析研判等能力;加大统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创新培训方式,实现网络培训与传统培训的有效结合,提高培训层次,扩大培训覆盖面,强化培训效果;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完成重点统计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动员和组织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工作,竞相争创、比学先进、互相赶超,出色完成好各项统计工作任务。

(二)继续做好人口普查后续工作。完成人口普查数据资料汇总、公报和数据资料开发等后续工作。按时完成省局分配人普课题开发任务。认真做好人口普查前期工作总结,表彰人口普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3、进一步加强统计法制工作。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及有关统计法律法规,全面推进依法统计工作。

4、加强对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继续组织有关股(室)人员到乡(镇)开展培训活动,重点开展乡镇(街道)统计员的综合、业务知识和计算机实务等培训,努力提高基层统计员的业务水平。

(三)按时按质完成月报、季报及其它常规统计报表上报工作。

篇9

1农经统计工作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农经统计工作来收集相关农业数据,整理出正确的农业数据资料,做出准确的财务资料表,为农经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工作思路和方法,进而为党和政府研究制定农业政策和解决农业运营中的问题提供数据支持,有效缓解或规避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各项风险,从而达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2]。因此,农经统计工作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1.1提高农业经济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农业经济活动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使得农业人口的流动量不断增大,农产品的销售方式也各不相同,使得农业收入来源也越来越多。但是,要避免农业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和不必要的损失,开展农经统计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农经统计工作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对比,优化升级农业活动,使各项农业经济活动的效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农经统计通过逻辑思维和数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经营中的风险[3]。1.2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更准确的数据依据。农经统计的工作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农业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减少损失和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方面,完善的信息统计系统可以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定量分析;另一方面,通过数据的纵横对比,总结历史经验,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数据依据。1.3农经统计工作可以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提供有效的途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一直在进行改革创新。创新、改革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才可以促进农业和其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机制的创新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通过农经统计数据,可以了解当地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也可以及时发现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通过对比和调查,提出针对性的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途径,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当前农经统计工作存在的不足

2.1对农业经济统计工作缺乏科学的认识。首先,基层部分统计人员业务能力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统计意识不强;其次,农业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人员衔接不上,导致统计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再者,个别领导固有的传统思想,没有认识到农业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对农经统计工作不够重视。2.2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当前我国的农经统计工作没有一个完整合理的管理体系或者有体系却没有正常运行,无法对农经统计工作有良好的保障作用。数据证明,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经统计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和统一领导的模式。这种模式很容易出现经费花销作弊的情况,而且在人事使用上也很难做到人尽其用,甚至会出现一些身兼多职和挂职的情况。此外,管理体系中缺乏监督机制,无人监督使得农经统计数据信息很容易被人为篡改,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做好农经统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3.1提高对农经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各级农经统计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农业经济统计的重要性。各级政府部门也要充分认识到农经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管理,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做到科学管理、记录真实,为农业的宏观决策和科学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促进农业健康发展[4]。3.2建立基层农经统计中心。建立基层农经统计中心是为了提高农经统计工作效率,保证农经统计工作的合理性和稳定性。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将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农经统计工作进行集中管理,如对经费和人力资源调配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各个农经统计中心要建立信息化制度,一方面可以使得繁杂的数据信息得到简化,进而使得农经统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各个农经统计中心的合作和交流力度,从而达到互相监管、互相合作的目标,进而为促进农业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5]。

4结语

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其中,农经统计工作在农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统计数据为农村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对国家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作者:刘艳华 单位:封丘县陈桥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车德彬.浅谈农经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4(11):134-135.

[2]廖兵.做好农经统计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大力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2014(12S):133-134.

篇10

一.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统计工作就是指通过收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在统计信息工作上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是指数量性。它是通过数字来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是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作出正确的决定。这样看来,统计信息正在逐渐和其他信息结合在一起,都是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的,可利用程度也大大提升。另一方面是指综合性。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性,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了国民经济各种行业、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以及人民生活的每个方面,同时,也涉及了宏观与微观的每个环节和每个领域。利用统计信息的特点,不仅可以对事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而且还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可以总结历史和探测未来。 

(二)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的建立,是以完善一套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为基础的,那么,这套制度对于企业而言,就具有一定的作用,它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动态性。①从现状上看,一方面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它反映企业的机构、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②再从动态观察,它既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反映企业的规模和结构。③结构上,它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反映企业的速度,也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④从规模上看,它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和营销规模等。 

(三)长期以来,企业主营业务统计大都是由计划部门所负责的,而生产型企业和流通型企业,统计信息运行方式都是从下至上的单向或纵向运行,则统计数据由班组到车间再到计划部门,最后再经计划部门汇总后呈现给企业领导,并对外报出。而在一些劳务型企业工作当中,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其非主营业务的统计,如基建技改统计、人员工资统计以及科技开发统计等,都是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并分别向主管领导呈送并对外报出。

但这种管理体制的运行方式有三个不利因素:①目前对企业收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分析,这就使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初级阶段。②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和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业各个方面所需要的统计信息,以及收集这些信息的有效方法。③企业各部门之间很难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使信息的可利用范围缩水。在当前的企业体制下,仍有部分企业重视统计工作,支持业务统计部门负责设计本企业统计制度以及综合各种统计信息工作。 

二.统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企业经营活动的表现形式就体现在统计工作上,而且也是市场检测企业的主要科学依据,能够有准确、科学的数据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作出准确的判断,也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目前企业的统计工作仍未彻底摆脱传统的统计模式,统计在企业管理中未能充分发挥其基本职能,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企业统计不够完善。在当前的企业工作中,统计机构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统计机构管理体系。现如今,有一些企业还没有设专门的统计机构和专职统计人员,特别是中小企业大多仅隶属一个科室,像生产科中设一个综合统计组。这种综合统计,事实上只不过是一种生产记录,对企业各方面如产品质量、技术进步、计量、能源、环保等的统计工作仍无专职统计人员负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企业平常对上级下达的专业统计报表不求质量,只是敷衍而已。 

(二)统计方式不够健全。当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发展在不断的进步,因此,需要不断充实统计内容和完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统计指标体系,这就需要掌握先进的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进一步发挥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检索、传输作用,为企业科学、客观的经营决策提供适用的统计信息。而在实际中,企业统计工作手段虽然已做到人机结合,但基本上还是以手工为主,使用计算机的水准还只限于利用上级部门下发的现成软件来完成数据汇总、计算和报表生成任务。对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应用能力的严重不足,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和进一步发展。 

(三)企业统计不够科学化。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造成统计数据质量的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多样化,许多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填报。

篇11

[中图分类号]F22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1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制度日益趋于完善,企业发展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当前,我国的很多企业已经从传统的人力模式转变成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产业为标志的知识经济发展模式。这样的背景下,为企业的生产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的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需要跟随时展的脚步进行改革与创新。如何基于创新的视角,做好企业的经济统计工作,进一步推进我国现代企业的经济统计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就成为了当前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人员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新课题。

1 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1.1 企业管理的完善推动企业经济统计创新

近年来,我国企业正在向着现代化企业的目标迈进,企业的制度不断完善,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企业经济统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企业发展决策所需的大量信息。可以说,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是引导企业作出正确的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和保障,此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是否正常运行。现代化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信息化水平则依赖于企业经济统计工作所提供的数据与信息。因此,传统的企业经济统计,将不再适用于新形式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必须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以此来建立一套具有前沿性、科学性、针对性的统计指标体系,从而得到更加客观、科学、准确的数据,提供给企业管理者,进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与企业的后续发展。

1.2 企业经济统计工作存在的缺陷呼吁创新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所采用的经济统计方法,都是借鉴国外的统计模式和统计方法。近些年来,虽然许多企业在经济统计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改革,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但经济统计的模式和方法等并没有实质性的得到改变,旧的传统统计制度仍然沿用,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和需求。这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人员思想意识不弱,思维落后,对创新精神及改革意志严重缺失;②一些企业的经济统计信息的设置不够合理、不够科学,与现代企业的经济运行实际情况脱节,企业现状得不到真实反映;③企业经济统计方法与企业管理水平的发展严重脱节,落后于管理。

2 企业经济统计人员的思想观念创新

为了做好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创新,首先要改变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人员的思维现状,从思想上进行创新。

2.1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现代企业想要做好经济统计工作的创新,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时念,做好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以人为本,首先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对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同时要制定相关措施,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还要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规范企业经济统计人员的职务行为。其次,企业在进行经济统计时,要基于人的影响制订科学的工作计划,充分考虑经济统计工作人员实际情况,简化经济统计工作流程,做到经济统计工作协调有序、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

2.2 树立风险意识

经济统计得到的数据,很难保证100%的真实性,要注意防范统计数据失真现象的发生,同时,在进行经济统计预测与制定企业未来战略决策时,也要注意防范风险,要树立起牢固的风险防范意识,重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及时快速化解这些风险。

3 经济统计工作内容的创新

做好新时期的现代企业经济统计工作,需要进行统计内容的创新。以往,企业经济统计的内容主要是企业的投入与产出、企业的运行情况、企业的经济效益等。这些数据指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发展变化而改变,比如:一些已经很少使用的原始凭证、一些过时的没有衡量价值的指标等,基于内容创新的思维,做经济统计工作时,就要果断和理智的舍弃这些内容,拓展和添加其他体现经济信息的指标。又如:加入反映企业科技含量的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周期、企业的设备科技水平等的统计数据;加入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企业电子商务方面的统计等。总之,企业经济统计的内容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改进。

4 统计手段与方法的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企业经济统计手段与方法是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了企业经济统计工作中来。比如:运用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可以对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整合,改善企业的工作流程。ERP软件具有查询功能,企业在进行经济统计工作时,可以结合各种统计方法来分析信息的形成趋势、各个统计内容直接的发展联系等,根据分析结果对企业的发展情况作出预测。

5 结 语

现代企业经济统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所需的数据支持。新时期做好企业经济统计需要有创新思维,才能让这项工作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篇12

1农经统计工作的积极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农经统计工作是基于农村经济现状,通过相关数据的统计、整理来反映当地农村经济运行状况,了解和掌握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特点,为制定农村经济政策,引导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参考。因此,农经统计工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1有助于为农村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农经统计工作实践中,结合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单位要求,通过深入当地农村实际,了解相关数据信息,将之作为判断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料。比如,开展农村农民负担调查与统计工作,来分析当地农村农民负担构成、负担水平及发展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减负政策提供依据。1.2有助于为当地农业经营体制完善拓宽发展途径。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农业经营体制建设与完善,真正促进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了解和获得农村农业经营体制信息是农经统计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当地农业发展成效,针对存在的问题,梳理和发现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比如,在农村土地流转调查统计中,通过土地流转给企业的统计数据,来反映土地流转政策的执行情况,再结合这些问题,挖掘相关部门的政策机制是否合理、有效,并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路径,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有序发展。1.3有助于完善和补充国家统计相关数据。农经统计工作是国家统计局对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状况的获取渠道,担负着国家统计局的工作使命。通过细化和深化农经统计工作,从具体的调查统计工作中来完善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比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状况、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状况、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状况,并未包含在国家统计局的工作内容中,但这些内容又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紧密。因此,需要开展农经统计工作来梳理相关统计工作任务,完善相关数据信息,补充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料。

2当前农村农经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农村农经统计工作实施现状来看,尽管在统计调查制度建设、统计方法上进行了完善,引入了检验、评估和论证环节。但是,在实际统计调查中,因人力、物力束缚而影响统计结果真实性、准确性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2.1农经统计制度不完善,缺乏长效机制。当前,在基层开展农经统计调查工作,其管理机制仍以统计部门、各业务科室主管部门协同参与为主。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对相关统计指标、统计要求、统计内容缺乏深入关联性分析,使得交叉、重复统计问题突出,影响了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另外,缺失农经统计长效机制,导致不能及时解决农业调查统计中遇到的问题,也影响了统计记录的有效性。2.2农经统计数据有失准确性。关于农经统计工作的数据,必须要做到客观、真实、准确。而当前农业统计制度、统计方法的选择,很容易导致记录数据不准确。比如,一些统计数据不完整、记录不准确、误报率和误填率较高,对统计记录未能引入核算制度,对统计工作方法未进行优化,导致带来统计误差偏多。2.3缺乏完善的农业统计网络。农经统计工作在实施中,往往通过乡镇、村组的分级机制,分段收集和汇总,最后统一填报上缴县区统计局。理论上讲,分段统计有助于充分发挥各统计部门、各农业管理部门的优势,便于提升统计工作效率。但事实上,由于各部门、各业务侧重点不同,对相关统计数据的收集、测算存在差异性,也影响了农经统计资料的全面性。比如,在农业部门基础统计报表统计中,因缺失基层统计网络,未能明确各领域统计记录、数据的关系,使得统计信息难以反映农村经济建设实际情况。另外,由于统计部门、农业部门间的业务差异性,对相关独立的统计记录,因参照标准不同而无法进行有效综合。比如,农作物统计数据因品种、规模、生产方式的不同,无法进行有效整合;各乡镇、村组的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业等基础性数据,无法反映其本地实际情况。

篇13

制定本实施方案,目的在于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体系,健全服务业统计工作网络。在原有的统计调查制度基础上,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促进服务业各行业统计信息交流,建立健全共享机制。做到政府综合统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制度、统一口径、统一方法,及时交流、完善、丰富统计信息,从而全面、及时、客观地反映我市服务业发展情况,提高国民经济核算质量,预警和监测服务业各行业发展进程,制定服务业发展政策和规划,提升宏观经济科学管理和决策水平,为促进我市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统计服务。

二、工作机制

(一)分工负责制度。由市级相关部门分工负责,采取整体设计、条块结合、分步推进的原则协同实施。各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的业务统计,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服务业统计工作的要求,完善相应制度,规范工作流程,配合市统计局开展所管理行业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财务统计调查,及时向市统计局报送服务业统计资料。

(二)统筹协调制度。根据工作需要,由市统计局或视情由市政府办公室召集市级相关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议,研究解决服务业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指导、督促、推动服务业统计工作。

(三)数据共享制度。统计部门要做好统计调查实施方式和数据交换等方面的协调工作,各相关部门与统计部门要共同做好主要业务报表数据以及服务业限额以上单位财务统计调查数据的衔接、交换工作,确保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案顺利实施。

(四)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对各镇(街道)和市级相关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各镇(街道)和市级相关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列入服务业发展工作考核内容。

三、实施办法

(一)统计范围及调查对象

服务业包括以下15个门类: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批发和零售业;4.住宿和餐饮业;5.金融业;6.房地产业;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1.教育;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5.国际组织。

调查对象为从事服务业活动的各类经济组织,其中包括从事服务业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二)统计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财务统计及方法。根据*市统计局制定的《*市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制度》,将调查对象划分为限额以上单位和限额以下单位及个体经营户两大类;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配合实施统计调查。

2.业务统计及方法。市级相关部门制定本部门业务统计制度并组织实施。

(三)调查频率和上报时间

限额以上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实行月报制度。1月免报,自2月起报送当前累计数,报送时间为次月15日前,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试行,2010年正式实施。

限额以下和个体抽样调查建立错季报制度。报告期为1――2月、1――5月、1――8月和1――11月,报送时间分别为3月、6月、9月、12月的15日前。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试行,2010年正式实施。

业务统计调查频率和上报时间由各部门自行决定,主要业务统计报表在上报本行业主管部门的同时抄报同级统计部门。

(四)组织模式

市统计局负责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开展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及统计业务培训,审核、汇总、评估和全市服务业统计数据。各镇(街道)负责指导开展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数据质量评估等工作,负责相关行业的限额以上单位财务调查和限额以下单位及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审核、上报本地区服务业统计报表。

市级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本部门业务统计调查,配合市统计局组织实施所管理行业限额以上单位财务调查和限额以下单位及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数据评估分析等工作,及时向市统计局报送相关业务统计报表。

四、工作要求

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涉及范围广、调查难度大、业务要求高,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服务业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把完善和规范服务业统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相应的服务业统计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服务业统计工作。

(二)落实统计保障。各镇(街道)要充实服务业统计力量,落实工作责任。各相关部门要明确统计职能单位,落实人员负责本部门统计工作及资料报送。年度财政预算要保证开展统计工作所需经费,确保服务业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三)完善分工协作。统计局作为政府的综合统计机构,要切实履行好统一组织协调服务业统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在明确部门行业统计与政府综合统计职责分工的同时,加强沟通协作,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本着“整体、协调、互补、共享”的总体要求,实现统计信息资源共享。要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确保服务业统计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