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七年级册英语语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我(I)用am, 你(you)用are,is跟着他(he),她(she),它(it)。单数名词用is,复数名词全用are。变否定,更容易,be后not加上去。变疑问,往前提,句末问号莫丢弃。还有一条须注意,句首大写莫忘记。
其次要介绍的七年级上册 英语重点是this,that和it用法,这几个指示代词是学好 英语代词的关键,如果这三个代词都区分不好那么在 英语句子中都没法学习了。
(1)this和that是指示代词,it是人称代词。
(2)距离说话人近的人或物用this, 距离说话人远的人或物用that。如:
This is a flower. 这是一朵花。(近处)
That is a tree. 那是一棵树。(远处)
(3)放在一起的两样东西,先说this, 后说that。如:
This is a pen. That is a pencil. 这是一支钢笔。那是一支铅笔。
(4)向别人介绍某人时说This is…, 不说That is…。如:
This is Helen. Helen, this is Tom. 这是海伦,海伦,这是汤姆。
(5)This is 不能缩写, 而That is可以缩写。如:This is a bike. That’s a car. 这是一辆自行车。那是一辆轿车。
(6)打电话时,介绍自己用this, 询问对方用that。如:—Hello! Is that Miss Green?
喂,是格林小姐吗?
—Yes, this is. Who’s that? 是的,我是,你是谁?
注意:虽然汉语中使用“我”和“你”,但 英语中打电话时绝不可以说:I am…, Are you…?/Who are you?
(7)在回答this或that作主语的疑问句时, 要用it代替this或that。如:
①—Is this a notebook?
这是笔记本吗?
—Yes, it is.
是的,它是。
②—What’s that? 那是什么?
—It’s a kite. 是只风筝。
最后要介绍的七年级上册 英语重点语法就是There be句型,There be句型一直都是 英语考试的重点,也是贯穿整个 英语语法学习的重点。所以从七年级开始就要打好这个基础,把There be句型学好,对以后的 英语学习很有帮助。
(1)There be句型主要用以表达“某处(某时)有某人(某物)。”其基本结构为“There be+某物(某人)+某地(某时)”其中there是引导词,没有词义;主语是be后面的名词,be是谓语动词,在一般现在时中be只用is和are两种形式。下面这首歌诀可帮你
巧记there be句型结构:
There be放句首,主语跟在后。地、时放句末,强调置前头。如:
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有时为了强调地点,也可把介词短语放在句首。如:
On the desk there is a book.
(2)There be句型中的be动词如何确定呢?请先看看下面这首歌诀:
Be动词,有三个,am,is还有are。“There be”真特别,不留am只留俩,那就是is还有are。
要用is还是are,须看其后的名词是单数还是复数。若是单数或不可数名词用is,否则就用are。
如:①There is a tree behind the house.
②There is some water(水)in the bottle(瓶子).
③There are some pears in the box.
(3)注意:如果“be”后的主语是由and连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那么be的形式要遵循“远亲不如近邻”的原则。也就是说,“be”的形式是由与它最近的那个名词来确定的。若那个名词是单数或不可数名词要用is,是复数就用are。如:①There is a book and some pens on the floor.
②There are some pens and a book on the floor.
以上就是为大家分享的七年级上册 英语重点语法知识,除了以上的三大块之外还有名词+’s所有格、like词的用法、 英语日期的表示法、时间的表达法、these和those的用法等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新东方进行自行查询。对于中学生来说刚开始接触 英语语法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研究,认真对待打好 英语的好底子。对于一些语法知识还是需要大量的背课文,踊跃朗读 英语句子培养出的语感。所以在学习 英语的时候一定不要羞涩,要敢于表达。
七年级上册英语语法二
1.现在进行时:主语+am/is/are doing We are cleaning the room now.
现在进行时:am(not)/is(n't)/are(n't)+V.ing
2.过去进行时:was/were doing .We were cheaning the room at 5:00 yesterday afternoon.
过去进行时:was(n't)/were(n't)+V.ing
3.一般现在时:主语+do/does(现在分词) We clean the room every day.
一般现在时:do(n't)/does(n't)
4.一般过去时:主语+did We cleaned the room just now.
一般过去式:did(n't)+V.原
5.现在完成时: have/has done We have cleaned the room already.
现在完成时:have(n't)/has(n't)+过去分词(p.p.)
6.过去完成时: had done We had cleaned the room before he arrived.
过去完成时:had+p.p.
7.一般将来时: will do/ We will clean the room tomorrow.
一般将来时:will(not)+V.ing / is(n't)/are(n't)+going to +V.原
8.过去将来时: was/were to /would do He said he would clean the room next
过去将来时:would(n't) / was(n't)/were(n't)+V.原
动词不定式:to+V.ing
一、 一般现在时:
概念:经常、反复发生的动作或行为及现在的某种状况。
时间状语:often,usually,always,sometimes,every week(day,year,month...),once a week,on Sundays,etc.
基本结构:①be动词;②行为动词
否定形式:① am /is /are +not;②此时态的谓语动词若为行为动词,则在其前加don't,如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则用doesn't,同时还原行为动词。
一般疑问句:①把be动词放于句首;②用助动词 do提问,如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则用does,同时,还原行为动词。
二、一般过去时:
概念:过去某个时间里发生的动作或状态;过去习惯性、经常性的动作、行为。
时间状语:ago,yesterday,the day before yesterday,last week(year,night,month...),in 1989,just now,at the age of 5,one day,long long ago,once upon a time,etc.
基本结构:①be动词;②行为动词
否定形式:① was/were +not;②在行为动词前加didn't,同时还原行为动词。
一般疑问句:①was或were放在句首;②用助动词do的过去式did提问,同时还原行为动词。
三、现在进行时:
概念:表示现阶段或说话时正在进行的动作及行为。
时间状语:now,at this time,these days,etc.
基本结构:am/is/are +doing
否定形式:am/is/are +not+doing
一般疑问句:把be动词放在句首
四、过去进行时:
概念:表示过去某段时间或某一时刻正在发生或进行的行为或动作。
时间状语:at this time yesterday,at that time或以when引导的谓语动词是一般过去时的时间状语等。
基本结构:was/were +doing
否定形式:was/were +not+doing
一般疑问句:把was或were放在句首
五、现在完成时:
概念:过去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或从过去已经开始,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
时间状语:recently,lately,since...,for...,in the past few years,etc.
基本结构:have/has +done
否定形式:have/has +not+done
一般疑问句:have/has放于句首
六、过去完成时:
概念:以过去某一时间为标准,在此以前发生的动作或行为,或在过去某动作之前完成的行为,即“过去的过去”。
时间状语:before,by the end of last year(term,month...),etc.
基本结构:had +done
否定形式:had +not+done
一般疑问句:had放于句首
七、一般将来时:
概念: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及打算、计划或准备做某事。
时间状语:tomorrow,next day(week,month,year....),soon,in a few minutes,by...,the day after tomorrow,etc.
基本结构:①am/is/are/going to +do;②will/shall+do
否定形式:①am/is/are +not+going to +do;② will/shall+not+do
一般疑问句:①be放于句首;② will/shall提到句首
八、过去将来时:
概念:立足于过去某一时刻,从过去看将来,常用于宾语从句中。
时间状语:the next day(morning,year...),the following month(week...),etc.
基本结构:①was/were/going to +do;② would/should +do
否定形式:①was/were/not+going to +do;②would/should +not+do
一般疑问句:①was或were放于句首;②would/should提到句首
take sb sth=take sth to sb
play sports=do sports
a lot of=lofs of
want+名词 想要某物
当主语是人want to do sth想做某事
当主语是物want doing 意思同上
12个月及说出生年月的顺序
go不能直接跟宾语(除了副词外,如:go home,go here,go there)
play直接加体育运动,不能直接加乐器,要加上a或the,如:play a guitar
介词后跟名词代词动名词
at+时间,如:at 7:00
主语+谓语+宾语(my name is lin)
一. 词汇
⑴ 单词
1. 介词:in, on, under, behind, near, at, of
1). in表示"在……中", "在……内"。例如:
in our class 在我们班上
in my bag 在我的书包里
in the desk 在桌子里
in the classroom 在教室里
2). on 表示"在……上"。例如:
on the wall 在墙上
on the desk 在桌子上
on the blackboard 在黑板上
3). under表示"在……下"。例如:
under the tree 在树下
under the chair 在椅子下
under the bed 在床下
4). behind表示"在……后面"。例如:
behind the door 在门后
behind the tree 在树后
5). near表示"在……附近"。例如:
near the teacher's desk 在讲桌附近
near the bed 在床附近
6). at表示"在……处"。例如:
at school 在学校
at home 在家
at the door 在门口
7). of 表示"……的"。例如:
a picture of our classroom 我们教室的一幅画
a map of China 一张中国地图
2. 冠词 a / an / the:
冠词一般位于所限定的名词前,用来署名名词所指的人或事物。冠词有不定冠词和定冠词两种。不定冠词有两个形式,即a和an。a用在以辅音音素开头的词前,如a book; an用在以元音音素开头的字母前,如an apple.
a或an与可数名词单数连用,泛指某类人或某物中的一个。
This is a cat.
这是一只猫。
It's an English book.
这是一本英语书。
His father is a worker.
他的爸爸是个工人。
the既可以用在可数名词前,也可以用在不可数名词前,表示某个或某些特定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指上文提到过的人或事物。
Who's the boy in the hat?
戴帽子的男孩是谁呀?
------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classroom?
------ I can see a bag.
------ Where's the bag?
------ It's on the desk.
------- 你能在教室里看到什么呀?
------ 我能看见一个书包。
------ 书包在哪呀?
------ 在桌子上。
3.some和any
①在肯定句中用some.例如:
There are some books on the desk.桌子上有一些书。
Lucy has some good books露西有一些好书。
②在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用any。例如:
Is there any ink in your pen?你的钢笔里有墨水吗?
Do you have any brothers and sisters?你有兄弟姐妹吗?
There isn't any water in the glass.杯子里没有水。
⑵记住它们的特殊用法。
①some亦可用于表示盼望得到对方肯定的答复或表示建议、委婉请求的疑问句中,这一点我们不久就会学到。例如:
Would you like to have some apples?你想吃苹果吗?
②any也可用于肯定句中,表示"任何的"。例如:
Any one of us can do this.我们当中任何一个都能做这个。
some 和any的用法是经常出现的考点,希望大家能准确地掌握它们的用法。
4.family
family看作为一个整体时,意思是"家庭",后面的谓语动词be用单数形式 is ;如把family看作为家庭成员时,应理解为复数,后面的谓语动词be应用are。
My family is a big family. 我的家庭是个大家庭。
My family are all at home now. 我的家人现在都在家。
Family强调由家人组成的一个集体或强调这个集体中的成员。home指个人出生、被抚养长大的环境和居住地点。 house指"家"、"房屋",侧重居住的建筑本身。
His family are all workers. 他的家人都是工人。
My home is in Beijing. 我的家在北京。
He isn't at home now. 他现在不在家。
It's a picture of my family. 这是一张我全家的照片。
5. little的用法
a little dog 一只小狗,a little boy 一个小男孩。little常用来修饰有生命的名词。
*但little还可表示否定意义,意为"少的",加不可数名词。
There is little time. 几乎没时间了。
There is little water in the cup. 杯中水很少。
⑵ 词组
on the desk 在桌子上
behind the chair 在椅子后
under the chair 在椅子下面
in her pencil-box 在她的铅笔盒中
near the door 在门附近
a picture of a classroom 一个教室的图片
look at the picture 看这张图片
the teacher's desk 讲桌
a map of China 一张中国地图
family tree 家谱
have a seat 坐下,就坐
this way 这边走
二. 日常用语
1. Come and meet my family.
2. Go and see. I think it's Li Lei.
3. Glad to meet you.
4.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I can see a clock / some books.
5. Can you see an orange?
Yes, I can. / No, I can't.
6. Where's Shenzhen?
It's near Hong Kong.
7. Let me see.(口语)让我想想看。
see 在这是"明白、懂了",不可译作"看见"。例如:
8. Please have a seat.
seat表示"座位",是个名词。have a seat表示"就坐",也可以说take a seat, 和sit down的意思相同。
三. 语法
1. 名词所有格
名词如要表示与后面名词的所有关系,通常用名词所有格的形式,意为"……的"。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 一般情况下在词尾加"'s"。例如:
Kate's father Kate的爸爸
my mother's friend 我妈妈的朋友
(2). 如果复数名词以s结尾,只加"'"。例如:
Teachers' Day 教师节
The boys' game 男孩们的游戏
(3). 如果复数名词不以s结尾,仍加"'s"。例如:
Children's Day 儿童节
Women's Day 妇女节
(4). 表示两个或几个共有时,所有格应加在后一个名词上。例如:
Lucy and Lily's room Lucy 和Lily的房间
Kate and Jim's father Kate 和Jim的爸爸
动物和无生命事物的名词的所有格一般不在词尾加"'s",而常常用介词of的短语来表示。
a map of China 一幅中国地图
the name of her cat 她的猫的名字
a picture of my family 我的家庭的一张照片
the door of the bedroom 卧室的门
2. 祈使句
祈使句主要用来表示说话人的请求、命令、建议、叮嘱等意图。祈使句一般不用主语,读时用降调。为使语气委婉、礼貌,常在句首或句尾加please 。在句尾时,please前多用逗号。
(1). 祈使句肯定形式的谓语动词一律用动词原形。
Go and see. 去看看。
Come in, please. 请进。
(2). 祈使句的否定形式常用don't于句首。
Don't look at your books. 不要看书。
Don't play on the road. 不要在马路上玩。
3. There be 的句子结构
There be是一个"存在"句型,表示"有"的意思,
肯定句的形式为:There be + 名词(单数或复数)+地点状语或时间状语。
be动词单复数的确定,看be后边第一个名词,当所接主语为单数或不可数名词时,be动词形式为is;当所接主语为复数名词时,be动词为are;当be动词后接两个以上主语时,be动词与最临近主语保持数上的一致。意思为"某地有某人或某物"。如:
There is an eraser and two pens on the desk. 桌子上有一块橡皮和两支钢笔。
There are two pens and an eraser on the desk. 桌上有两支钢笔和一块橡皮。
(1)特殊疑问句:How many . . . are there (+地点状语)?"某地有多少人或物?"回答用There be . . .
There's one. / There are two / three / some . . .
有时直接就用数字来回答。One. / Two . . .
---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the classroom? 教室里有多少学生?
---There's only one. / There are nine. 只有一个。/有九个。
(2)如果名词是不可数名词,用:How much + 不可数名词 + is there + 地点状语?
How much water is there in the cup? 杯中有多少水?
How much food is there in the bowl? 碗里有多少食物?
(3)there be的否定句,即在be的后面加上not。
否定形式为:There be + not + (any) + 名词+地点状语。
There is not any cat in the room. 房间里没猫。
There aren't any books on the desk. 桌子上没书。
(4)there be句型的疑问句就是将be提到句首:Be there + (any) +名词+地点状语?肯定回答:Yes, there is / are. 否定回答:No, there isn't / aren't.
---Is there a dog in the picture? 画上有一只狗吗?
---Yes, there is. 有。
---Are there any boats in the river? 河里有船吗?
---No, there aren't. 没有。
七年级上册英语语法三
一. 动词be(is,am,are)的用法
我(I)用am, 你(you)用are,is跟着他(he)、她(she)、它(it)。单数名词用is,复数名词全用are。变否定,更容易,be后not加上去。变疑问,往前提,句末问号莫丢弃。还有一条须注意,句首大写莫忘记。
二. this,that和it用法
(1)this和that是指示代词,it是人称代词。
(2)距离说话人近的人或物用this, 距离说话人远的人或物用that。如:
This is a flower. 这是一朵花。(近处)
That is a tree. 那是一棵树。(远处)
(3)放在一起的两样东西,先说this, 后说that。如:
This is a pen. That is a pencil. 这是一支钢笔。那是一支铅笔。
(4)向别人介绍某人时说This is…, 不说That is…。如:
This is Helen. Helen, this is Tom. 这是海伦。海伦,这是汤姆。
(5)This is 不能缩写, 而That is可以缩写。如:
This is a bike. That’s a car. 这是一辆自行车。那是一辆轿车。
(6)打电话时,介绍自己用this, 询问对方用that。如:
—Hello! Is that Miss Green? 喂,是格林小姐吗?
—Yes, this is. Who’s that? 是的,我是,你是谁?
注意:虽然汉语中使用“我”和“你”,但英语中打电话时绝不可以说:I am…, Are you…?/Who are you?
(7)在回答this或that作主语的疑问句时, 要用it代替this或that。如:
①—Is this a notebook? 这是笔记本吗?
—Yes, it is. 是的,它是。
②—What’s that? 那是什么?
—It’s a kite. 是只风筝。
三. these和those用法
this, that, these和those是指示代词,these是this的复数形式,指时间、距离较近的或下面要提到的人或事;those是that的复数形式,指时间、距离较远或前面已经提到过的人或事物。
①This is my bed. That is Lily’s bed. 这是我的床。那是莉莉的床。
②These pictures are good. 那些画很好。
③ Are those apple trees? 那些是苹果树吗?
在回答主语是these或those的疑问句时,通常用they代替these或those以避免重复。如:
④Are these/those your apples? 这些(那些)是你的苹果吗?
Yes, they are. 是的,他们是。
四. 不定冠词a和an
a和an都是不定冠词,表示一(个,支,本,块……)的意思,但不强调数量概念,而是强调类别,用来限定名词。a用在辅音音素开头的单数名词前,如:a pencil(一支铅笔),a book(一本书);an用在元音音素开头的名词前,如an eraser(一块橡皮)。如果名词前有修饰语,用a还是用an,则以该修饰语的第一音素决定用a还是用an。如:
a clock 一座钟
an old clock 一座旧钟
a book 一本书
篇2
一、横向拓展法,击破语法知识枯燥乏味之“僵尸”
在记忆语法要点时,学生总是觉得枯燥乏味,记起来费时,忘起来飞逝。正如前面提到的,当人们手捧一颗颗珍珠时,一不小心就会从手中滑落,有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珍珠用一根结实的绳子串起来。同样,如何将这些珍珠般的语法知识要点长时间地记下来呢?学生可以通过思维的横向拓展,探寻这些语法知识要点之间的横向“联系线”,并用这条线将它们串起来。如:在教学英语七年级上册(注:本文所举实例均源自湘教版(仁爱版)教材)Unit 3 Getting together Topic 1 Does he speak Chinese?Section B时,这部分重点学习第三人称单数动词形式的变化规律。教师在学生自主发现第三人称单数动词形式的变化规律之后,启发学生运用横向拓展法将第三人称单数动词形式的变化规律与可数名词复数形式的变化规律进行联系、对比。学生认真比对之后,欣喜地发现这两种变化规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1)一般情况下,两者都是在词尾直接加上“s”;(2)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单词,两者都要变“y”为“i”再加“es”……但是也有诸多不同之处:以“o”结尾的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一般情况下要加“s”,如:photos,radios等。只有少数要加“es”,如:tomatoes,potatoes等。而以“o”结尾的动词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一般情况下要加“es”,如:does,goes等。在这样的一番横向比对之后,学生对照可数名词复数的变化规律这一旧知容易而又清楚地记住了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变化规律。横向的拓展,让枯燥乏味的语法知识也变得生动有趣了。
二、纵向延伸法,击破语法知识零星杂乱之“僵尸”
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挖掘他们的思维潜力,最大程度地将思维纵向延伸,努力找出零星杂乱的语法知识要点之间的“连接点”。以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Getting together
Topic 1 Does he speak Chinese ?Section C为例,这一课重点要学习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的用法。学生延伸纵向思维,想到了上一个单元刚刚学过的物主代词,即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的物主代词,很自然地将这些知识纵向联系起来。如:第一人称单数,主格I,宾格me,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my, 名词性的物主代词mine;第一人称复数,主格we,宾格us,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our, 名词性的物主代词ours;第二人称单复数,主格you,宾格you,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your, 名词性的物主代词yours……这样的纵向延伸,学生将已经学过的物主代词和本课所学的主格、宾格联系到了一起,达到了以旧引新,温故知新之目的。再如,在教学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Getting together Topic 1 Does he speak Chinese ?Section B时,本课要学习一般现在时态第三人称单数的疑问句及其答语。学生运用已经学会的纵向延伸学习法进行了复习回顾:(1)一般现在时态的定义是表示经常性、习惯性的动作;(2)表示一般现在时态的时间状语有:often,always,usually,sometimes以及与every相关的一些短语等;(3)在一般现在时态中,肯定句转换成否定句时,若谓语动词是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要借助于“doesn’t”,而当谓语动词是原形时,则要借助于“don’t”……学生就在这样的纵向延伸中,掌握了一般现在时态的结构以及用法等,使得零星杂乱的语法知识变得有章可循。
三、纵横交错法,击破语法知识易混易错之“僵尸”
横向拓展法使学生对英语语法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纵向延伸法使得杂乱无章的英语语法知识变得有章可循。学生在掌握了这两种方法之后,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灵活交替运用这两种方法去学习语法知识,努力寻找新旧语法知识之间的联系点,为易混易错的英语语法知识梳理出清晰的脉络。在学习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7 The Birthday Party Topic 3 We had a wonderful party.Section B时,这一课的学习重点是继续学习行为动词的一般过去式。学生首先横向拓展将一般过去时态和一般现在时态两种时态进行对比,发现:(1)两者所表示的意义完全不同:一般现在时态表示经常性、习惯性的动作;一般过去时态表示过去已经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2)两者动词的形式也完全不同:在一般现在时态中,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的时候,谓语动词要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而若是其他人称,谓语动词要用原形;在一般过去时态中,所有人称的行为动词都要用它们相对应的过去式。(3)表示一般现在时态的时间状语有often,always,usually,sometime以及与every相关的表示现在时间的短语等,而表示一般过去时态的时间状语有yesterday以及与last有关的表示过去时间的短语等,学生的思维也瞬间进行了纵向延伸,想到了一般过去时态动词的变化规律,分为两种情况: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规则动词即有规律可循,如:(1)walk,clean等直接在词尾加“ed”;(2)live,like等直接在词尾加“d”;(3)plan,stop等需要双写末尾字母再加“ed”;(4)study,cry等需要变“y”为“i”再加“ed”……不规则动词顾名思义就是无规律可循,需要把它们特殊记下来,如:take的过去式took,eat的过去式ate等,然后纵横交错,纵向延伸到一般过去时态一般疑问句的转换,再横向拓展到一般现在时态一般疑问句的转换。经过学生比对区别,发现这两种句型转换的共同之处是:都要借助于助动词,并且在借助了助动词之后,一定要把原句中的行为动词“还原”,也就是要把原来句子中的行为动词变成原形。不同之处则是:在一般现在时态中,若行为动词是原形,要借助于助动词“do”,若行为动词是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则要借助于助动词“does”;而在一般过去时态中,都要借助于助动词“did”……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新旧语法知识点之间的“焊接点”逐一凸现。此时此刻,学生应该迅速拿出笔记本,将这些“焊接点”标记下来,作为语法知识学习之路上的“航标”。在以后复习时,学生只需注视这些“航标”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语法知识的总体轮廓,然后随着思绪的扩展,学生就可以看清楚这些轮廓之中的一个个突兀的语法知识点了,正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
毋庸置疑,当学生掌握了这一学习方法之后,他们就会觉得学习英语原来如此简单、这般有趣。与此同时,学生惊喜地发现:用横向拓展法、纵向延伸法和纵横交错法来学习其他学科,竟然也会取得让他们完全意想不到的效果。鉴于此,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必须彻底颠覆一门心思只给学生教授语法知识的教学理念,要把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摆在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当学生熟练掌握了拓展延伸法这一简单有效的学习方法之后,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用这种方法学习新的英语语法知识,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在运用过程中,他们会惊叹于拓展延伸法这个其貌不扬的“豌豆射手”竟然会击退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顽固的知识难点“僵尸”。
篇3
二、从句的顺序
汉语的句子是非常依赖词语的顺序的。词语在句子里的顺序,代表了它的意义、功能。在英语中,词语的顺序并不是最重要的,词的本身就标志了词的意义。
九年级第六单元中涉及到定语从句的用法,在讲解新课时我会用幻灯片打出英文句子:That man teaches us English.然后找学生给出中文释义。毫无疑问,每位学生都能准确地给出答案。我顺势打出下一个句子:That is the man who teaches us English.这一次学生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诸如“那是一个人,谁教我们英语”,等等。在学生的讨论中,我对这个句子进行讲解,通过更多例子引出定语从句的概念及用法。并引导学生看到定语从句相当于形容词的作用,但在句中的位置却与汉语有所不同,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就应多采用英语思维。
三、对比学习语法
英语语法是针对英语语言的语法进行的研究,指英语中语言的结构规律。包括词法和句法。想学好英语,必须弄清英语与汉语的不同之处,也就是掌握英语的特色。
新目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同样涉及到确认物主关系的人称代词与物主代词的用法。针对孙老师的教学方法,我简单谈谈我的个人看法。孙老师采用了对比总结的方法,个人认为这种方式固然直接,但对于一些基础稍弱甚至是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来说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语法本身就是很枯燥无味的,那么本节课我会采用分组学习且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首先我会列举两个简单的例子This is my book. This book is mine.由学生来总结规律,熟悉用法。然后两组学生通过竞赛方式分别利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来造句。如有错误,则由对方组员进行改正。错误最少的一组即为获胜组。经过课堂实践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强化英语思维,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篇4
我们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交际,特别是跨文化交际,而跨文化交际就必须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正确认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关注中西文化的差异
语言专家邓炎昌指出:“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包含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灿烂文化源远流长,其语言由象形文字演绎而来;而英美历史短暂,美国还是个移民国家,其语言由字母组合而成。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文明历史不同,生活环境不同,风俗习惯不同,所形成的语言自然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文化差异,加上交际双方缺少跨文化交际知识,因而中国的谦虚,可能被英美人视为“虚伪”;英美人的干脆,可能被中国人视为“冷漠”;中国人的热情,可能被英美人视为“繁琐”;英美人的许诺,可能被中国人视为“骗术”……如果不关注英汉语言及其文化背景的差异,必然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会,引起尴尬,甚至导致冲突。所以,新课标要求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
纵观仁爱版初中英语《教师教学用书》,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后面呈现“背景知识”,这是为教师提供一些教材话题和文化意识的补充材料。其中提供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知识不少。例如,七年级上册Unit1 中,西方交往“七不问”:①年龄②婚姻③收入④住址⑤经历⑥工作⑦信仰。在西方,询问女士和长者的年龄是不礼貌的行为。在Unit2中,在西方,对人的外表进行描述时,经常会描述一个人的头发和眼睛的颜色,而在中国,描述人的外表是不区分其头发和眼睛的颜色的。在用颜色词的方面,亚洲人认为红色代表幸运、财富和吉祥如意,而在西方的观点里红色是血的颜色,表示冲动、革命、动乱,蓝色则代表冷静和沉着。在Unit3中列举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中西餐各具特色。在七年级Unit5中提出了中西方中学生交通方式、作息时间、课程安排等的不同。在 Unit8中,中西方传统重要节日的风俗习惯,特别提到英美人的忌讳。在九年级上册列举了英语国家语言特点及英美两国英语的差异……如此等等。英汉文化差异牵扯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家庭、学校、社会群体氛围观念的文化差异,有口语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有书面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等。要想在交际中,在教学中就必须采取文化背景教学与语言交际并举的教学策略,逐步缩小学生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做到得体地使用英语。
二、加深本民族文化的理解,拓展学生文化视野
新课标明确要求我们要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所谓跨文化交际,就是行为源(behavior source)与反应者(responder)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交往,必然产生不得体的言语交际。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加深对母语文化的理解,又要拓展文化视野,扩大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才能使跨文化消除障碍,减少摩擦,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跨文化交际研究专家林大津认为,个人本位与人伦本位是打开英美文化与汉族文化的一把钥匙。英美文化以个人本位为主线,因而他们在为人处事方面特重“私事权”,钱财你我界线分明,不管大事小事总忘不了“Thank you ”或“I’m sorry”。而汉文化民族则以人伦本位为主线,我们经常地把个人之事视为大家之事,做事总爱面子,总是戒骄戒躁,抑已扬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和深入,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由于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的方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在如今祖国大陆,一方面传统文化的影响处处可见,另一方面新的文化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在文化意识教育中,既要着眼传统的汉族文化,又要关注中国文化的动态发展,从而全面认识汉民族文化的全貌。这主要目的在于,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能够客观地描述当今中国文化,能够全面地对外介绍中国,能够顺畅解答外国人提出的种种疑惑。
综览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输入中国文化的内容也相当丰富,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背景知识,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例如:七年级下册Unit8 Topic3 谈论节假日,就介绍了如:Spring Festival、Lantern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等丰富的本民族传统节日。笔者在教学时,就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充分地全面地谈论了有关传统节日的各种习俗,并不时帮助补缺补漏,使学生不仅熟悉了本民族节日文化,而且能够用英语表达。
文化知识浩如烟海,光靠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文化背景知识去应付实际的跨文化交际,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来增加文化知识的积累。一是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文化知识的空间。二是引导学生从相关学科,如语文、历史、地理中获取中国文化及西方文化的信息。三、选择有关书籍和英汉简易读物,扩大学生英语阅读量,增加了解英美国家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名人轶事等知识。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跨文化交际中就有可能避免误会,消除障碍。
三、调整文化意识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得体地运用英语
1.结合话题,课题导入引关注
英语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的一环,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步。设计好新课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传授有关文化背景知识时,可结合教材中的话题,或介绍些文章的背景,或讲些中西方文化差异而发生误会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关注。
例如:教学九年级下册Unit6 Topic1 Section C时,我先向大家说:“Wang Lin is a lucky dog. Her mother loves her very much.……”话未落,马上引发哄堂大笑,王玲也满脸通红,学生诧异:我为何说她是“dog”?接着,我自然引入中西方关于动物文化的差异。
2.结合词义,领悟喻意要合理
研究表明,在跨文化交际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虽然使用同一词语,心里联想到的词语含义却不尽一致。比如《新英汉词典》在bottom词目下列有“底部“[口]屁股”等义项,接下来将固定词组“Bottoms up!”解释为“干杯”,可在一次招待会上,中国主人向外宾祝酒时劝大家“干杯”。译员译作“Bottoms up!”引起外宾哄堂大笑。因为bottom的外延既可以是“酒杯的底部”,也可以是“屁股”,如果是后者,那就是劝大家都“屁股朝天”,怪不得外宾大笑。因此,在词语含意上要注意中西方差异,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语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其含意。
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Unit3 Topic3 Section C时,学生对“blue Mondays”不理解,我就解释:不同颜色在中西方文化中有不同的文化内涵,“blue”在西方文化表示忧郁的意思。
3.结合语境,社会环境须理解
所谓语境,顾名思义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内部语境指一定的语言片断和一定的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外部语境指存在于言语片断之外的语言的社会环境。新课标指出:“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初中教材涉及的许多话题,对交际文化有着广泛的内容,包括人们在社交中的日常谈话、致谢、祝愿、禁忌等。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在社交礼俗、风俗等方面存在差异,对语言得体性要求也不一样。因此,结合社会语境,加强学生对交际文化的理解是十分必 要的。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Unit3 Topic3中,教学“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时,我介绍了中国人不管想吃还是不想吃,都会客气说“不用”。而在西方国家,有想要就说“Yes, please.”如果不想要,就说:“No, thanks.”这恰恰体现了中国人的含蓄,西方人的直率。
4.结合语法,讲清现象循规则
篇5
师生、生生互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相互表达自己的想法,训练基本句型,学会正确使用词汇,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语言运用技能。同时,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互动反馈,给予适当的引导,让教师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那么如何让师生、生生互动更加有效呢?首先,增加课堂的师生、生生互动,让教师的课堂提问、学生的相互交流更加频繁。作为一种最为便捷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正确使用句型、词汇。比如在教学八年级的“Gram-mar”用“HowtallisMillie?WhataboutSandy?”等问题将文章串联起来。并通过提问吸引学生注意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其次,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活动课堂教学方法,通过确立交流合作的主题,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去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也让学生通过多次的集体交流提高了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逻辑能力。在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时,教师可以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亲自体验学习活动的过程,引导他们如何开展合作交流。例如:笔者教学七年级下册《Unit3Findingyourway》第二课时的时候,这样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首先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准备一个简短“Findingyourway”的话剧片段,然后将成员组成合作小组,分角色表演自己负责的片段。在此过程中,将英语语法、词汇等学习的知识寓于剧本编写中。教师可以给他们一定的建议,检查剧本写作的质量,保证演出成功。这样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让英语课堂教学不再那么枯燥、无趣,而是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篇6
现在很多初一教师在抱怨学生在学了四年英语之后,反而比以前从初一开始学英语更难教,这些学生光会说,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却非常差,连名词复数这样简单的语法都理不清楚,更勿说动词的各种时态了。而且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已成了英语学习的“油子兵”。大部分七年级学生对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板书、语音语调、言谈举止等不适应。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实际上也就是如何做好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呢?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了解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特点。
中小英语教学的特点分析。中小学英语共同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小学英语教学侧重培养兴趣,初中英语教学侧重于夯实基础。小学强调听说,侧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到了初中后,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随之增大,教学要求从听说为主逐步向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阶段过渡。
那么,该如何有效解决衔接问题呢?
1.语音、音标和词汇方面的衔接问题与对策
牛津小学英语教科书的语音教学内容与要求是:在六年级学期结束时,学生已经学了26个字母的读音;5个元音字母的开音节和闭音节读音;一些常见的辅音和元音字母组合的发音,小学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能适当拓展,借机教学48个音标,将会为初中学习音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牛津初中英语语音教学内容与要求是:在《预备教程》阶段,学生要学会26个字母的读音和书写形式及认读48个国际音标及常见的拼读规则。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六年级不能按音标注音拼读生词,初一的词汇量很大,假如小学词汇掌握不好,势必会影响初中英语的学习效果。因而初一英语教师可适当调整教材的教学顺序,先进行国际音标的教学,做好语音、语调、拼读等方面的补救工作。让小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对语音进行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学习,为他们进入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打下更为扎实的基础。
2.语法教学的衔接问题与对策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从第一册至第四册学习一般现在时,简单的祈使句;五年级(上)学习情态动词(can)的用法,Therebe的用法;五年级(下)学习现在进行时。六年级(上)学习begoingto(一般将来时)的用法。六年级(下)学习形容词比较级,一般过去时。这些语法教学涉及到了七年级语法教学内容。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主要通过情景让学生体验语言,通过对语言的交际性运用归纳出语法规则,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主。而初中英语则要求学习较为系统的语法知识,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系统归纳语法规则,并能运用与语言交际。
3.注意教法的衔接和过渡
在了解初一入学新生所需的英语学习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初一老师可实现分层次教学。教师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学习进度,选择真实地道、活泼有趣、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材料,组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课堂活动。
4.注重学法的衔接
在小学阶段,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英语习惯的培养。如何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提醒或指导,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获得科学的学习策略。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能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5.注重评价的衔接
篇7
一、任务驱动,点燃初中生英语阅读的热情
长期以来,英语阅读课堂一直以教师为中心,侧重于具体知识点的讲解与练习。这种模式忽视了英语学科知识的语言特点,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实践性,与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有着不小的差距。对此,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实施任务型教学策略,以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积极创新,大力改革,尝试创建了英语阅读与任务型教学策略相结合的课堂模式,以任务驱动点燃初中生英语阅读的热情,取得了不俗的课堂效果。
下面,笔者以仁爱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We had a wonderful party”阅读教学为例,介绍一下自己在实施任务型英语阅读教学时的具体步骤。
(一)激趣导入。课前,笔者就让学生多方搜集生日聚会方面的词汇,为强化本课的词汇教学做好了准备。这个小组竞赛只是拉开本课任务型教学大幕的一段插曲,为后面的交流、阅读、写作课堂活动奠定基础。
(二)呈现新知。这个环节,笔者将本课的重点词汇,如recite,poem,magic,enjoy,rock,yesterday等与具体的语境一起,通过图片的方式进行展示,强化学生对于词汇的理解与记忆,夯实任务型阅读教学课堂的词汇基础。
(三)自主阅读。这个教学环节,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自己理清文章的思路与脉络,训练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运用能力,有效地突破了阅读课堂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四)巩固迁移。读写结合,将学生的英语阅读与表达能力结合起来,在共同的任务驱动下,学生们的英语意识与素养会大幅度地得到提升与加强。
二、任务驱动,挖掘初中生口语交流的潜能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口语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遗憾的是,在多年的应试制度影响下,学生口语表达与交际交流能力存在很多不足,“哑巴英语”现象严重。鉴于此,笔者在具体的口语教学课堂上结合任务型教学策略,极力挖掘初中生口语交流方面的潜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笔者以仁爱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You should go to see a doctor.”口语教学为例,介绍一下自己在任务型教学策略中进行口语教学的情况。
(一)任务前。根据课堂所学知识,播放一段关于看病的视频,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口语练习。
(二)任务中。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口语练习中来,充当一定的角色人物,与多名学生分角色进行口语交际。当然,所运用的材料、词汇、句型都可以在所学文章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改编与延伸。
(三)任务后。课堂口语练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将任务延伸到课下,围绕“a cough”“sore eyes”“a backache”等话题,进行分角色场景式口语交流活动,让学生们的课堂知识与口语交际能力一起得到升华。
三、任务驱动,提升初中生英语写作的技能
初中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层次较高,难度较大,涉及面最广,是课堂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多个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如词汇匮乏,语法错误较多,结构松散、表达汉化等种种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适时引入了任务型教学策略,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写作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英语写作兴趣。
(一)短语、句型写作。在讲授七年级下册“How do you go to school?”之后,笔者针对本文中出现的far、bicycle、subway、train、station、minute等单词,还有“How do you get to school?I take the bus.How long does it take?It takes 20 minutes.”等句型展开写作,有了一定的词汇、句型做铺垫,他们的写作过程极为顺利,为自由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模仿写作。笔者在讲授七年级下册“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时,组织学生模仿课文写作100字左右的话题作文。同时,笔者还给学生提供了若干篇同一话题的例文,引导学生写出我们地区的季节气候特征,达到了较好的写作效果。
(三)自由写作。与语文课相类似,每天笔者都会抽出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英文日记写作。话题自定,题目自拟,内容与情感范围不限。在长时间的积累中,学生不但强化了英语语法知识,更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意识与英语能力。
总之,任务型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将初中生的语言实践落实在每一个课堂环节,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创新意识,是课程改革过程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内驱力,让英语课堂迸发出强烈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篇8
本文从导入的重要性、导入的方法和举措等几个方面,论述独特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英语语法课趣味无穷,使导入成为语法教学的助推器和催化剂。
一、以说导入
“以说导入”简单说就是谈话法导入新课的方法。如对于七年级下册Unit5 Grammar Simple past tense的过去式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回忆课文The Ghost In the Park,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初步理解过去时的用法,对语法的集中学习,起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作用。
如让一位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快速做出反应,听到一个动词的过去式就写出一个,然后将写出的动词的过去式,按是否以-ed结尾而分为两大类后,教师点拨:动词的过去式的构成总起来就两类,规则和不规则,规则的以-ed结尾,不规则的做词形变化,要牢记,P106的不规则动词表,不规则中找到规则,如say--said,pay--paid等等,然后强化记忆,否则,运用时容易出错。
这样,从学过的课文的复述开始,到动词的过去式的关注和导入,使学生初步了解了过去时的概念、意义和用法,认识到这一时态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以物导入
以物导入,简言之就是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卡片等的直观导入法。这种导入法用于语法课,可以使抽象、枯燥的语法知识变得直观、生动、形象,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发展思维能力。
学习过去进行时时,用图片展示Timmy在经历台湾大地震前、中、后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以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过去进行时的导入,如When Timmy was sleeping,the earthquake happened. The walls are falling down,while the people were running wildly.等的回顾,通过这些情境交融的句子,教师讲was/were+doing这一结构进行板书,紧接着导入到新课中。这样的导入,水到渠成,为语法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也渲染了气氛。
三、以景导入
学习现在进行时时,展示运动会的情境画面,边展示边引导学生一起说...are running....is jumping等,再指着画面李雷和林涛在投掷场地进行拼搏的精彩镜头,而提出问题:Are they running? 学生对进行时的疑问句在情景轻松理解,无需点拨,学生会脱口而出而回答No,they aren’t.展示李萍在赛道上百米冲刺的精彩瞬间,而提问Is LiPing running?学生的回答Yes,she is.将不费吹灰之力。
四、以论导入
“论”即“讨论”之意,所谓“以论导入”就是以讨论某个话题、某件事、某个人的基础上而导入新课的主要方法之一。常规的语法教学一般特别安静,教师们有时也很无奈,面对学生的心不在焉,面对学生的一知半解,面对学生练习时的苦思冥想、束手无策,教师们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改变语法课堂的“微波不惊”为“一论激起千层浪”,独特的导入,为语法教学的乐学、善学埋下伏笔。
五、以趣导入
1.歌诀法导入。歌诀法是备受学生们喜爱的语言形式,之所以被喜爱,是因为歌诀有押韵、简短、凝练、句式整齐等特点。所以,用歌诀法导入新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级时,借助于Good better best,Never let it rest.Till good is better,and better best.这首“好”字歌,全诗虽然总共14个单词,可是,通过反复吟唱,good 的比较等级better、best使学生牢牢记住,并且,也揭示了人生观问题“世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中学生,不仅要“好”,还要“更好”,以这首小诗作为学生们的座右铭,对学习、对人生价值观等也都是一种激励和鼓励。
2.游戏法导入。在学习Numbers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词语接龙游戏”或者说是“报数”游戏。让学生从前往后,从左到右一人说出一个数字,从one开始,依次说出one two three four...,也可以加大点难度,女同学说基数词one three five seven...,男同学说出偶数词,依次说出two four six eight...同样,序数词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游戏的开展,构建了其乐融融的乐学氛围,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趣味教学方法很多,故事法、竞猜法、情境法等,都可以为帮助学生喜欢上英语,爱上英语,打造精彩课堂而效力。
英语导入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面对新的教材、新的要求、新的理念,在导入这个环节上,力从趣字入手,注重说、论、景等几个方面常抓不懈,在导入环节上“铺路架桥”,实现飞跃。
篇9
一、“公式”化记忆
将一些语法进行公式化归纳是我采用的方法之一,以下列举一二。
(一)现在进行时
look,listen, now, be doing. 在许多练习或考试中,经常会测试look,listen,now所在句子的时态。所以,我教会学生脱口而出这句话:look,listen, now, be doing。
(二)几个特殊词的将来时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几个词的进行时是表将来的。但学生趋向于把它们作为进行时对待。针对此。我简单的把几个常考词做了整理,形成“公式”:be going 要去.be coming 要来。 be leaving要走,be staying 要留。在一周内,要求学生每节课前做到脱口而出,熟能生巧,学生就不会忘记了。
(三)动词 -ing形式的构成
初一下册涉及到现在进行时,如何用简单易懂的方法让学生迅速掌握动词 -ing的形式,我做了简单的归纳:直接-ing, 去e -ing, 双写-ing,特殊-ing(lielying).
(四)几个常考介词的用法
在初中阶段,时间状语中几个介词的用法是考试的热点。如何让学生不易混淆,迅速掌握,且能举一反三,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于是,我将常见的这几个介词in,on,at,for后接时间的用法进行了归纳:月in,日on,点at, for后时间段。
(五)关于“三类”词或“提前词”
在初中阶段,句型转换是各类大小考试的必考题型。其变化规律是显而易见的。在万变不离其宗的过程在,如何让学生寻“宗”而变、依“律”而行,我经过整合,让学生牢记一句话“一定要抓'三类词',或称'提前词'。”当然,这三类词我是要求学生脱口而出:一类be动词:am,is,are,was,were。 二类情态动词:can,may,must, would,should,could might,三类助动词do,does,did。 其用法总结为:变一般,提前词。特殊问,三类跟。否定句,not加。
二、幼儿式顺口溜
对于刚刚步入中学的初一新生,对一个新阶段的知识的渴求是强烈的。在他们身上儿童的鲜嫩稚气还未完全褪去,所以儿歌似的顺口溜应该较适合他们。
(一)be动词的用法
be 动词的三种现在时形式am, is, are是初一乃至整个初中段的考试热点。如何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甄别并熟练掌握应用它们,也许每个老师的方法不一。笔者将一素材进行改进,并配以儿歌似的手势单数is ,复数are。我用am,你用are。is, is, 三个他(她,它。)。我们,你们,和他们,复数形式都用are。 学生们将其唱的朗朗上口。在以后的练习中 跟其有关的任何题型,他们都能熟练应用。初二段的过去式涉及的was 和were,学生自然就能套用。
(二)基数词变序数词
初一上册第七单元(how much are these pants?),第八单元(When was your birthday?)中,涉及到序数词的表达,乍一看,庞杂无序。若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仅事倍功半,徒增学生的负担,而且记忆的效果也是短期的。于是我经过查阅资料,整理收集,且尽量适合我自己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了如下化难为易的处理:
基变序,有规律,词尾加上-th。
一,二,三,特殊记,词尾字母-t,d,d。
八减-t, 九减-e, f要把-ve替。
整十变-y为-ie, 后加-th 别忘记。
若想表示几十几,只变个位就可以。
三、趣味记忆
学习语言有时是一件枯燥的事,对于十几岁的青少年更是如此,所以,有时我会在教授单词方面找点小乐子。七年级上册第八单元(when is your birthday?)涉及到十二个月份的单词。记忆起来的确是件难事。于是我经过查阅资料、改编、自创,将十二个词进行了以下处理:
一月火箭,箭,箭,January;
二月起飞,飞,飞,February.
三月妇女节,妈妻节,妈妻,March.
四月吃苹果,apple,April.
五月劳动节,劳动光荣,劳动美,美,May.
六月儿童节,小朋友聚一聚,聚,June.
七月暑假就来,就来,July.
八月立秋,autumn, August.
九月开学了,Students (go to ) School, S,S, September.
十月国庆,气球庆,两个O,像气球,October.
十一月要降温,No温,No温,November.
十二月到年底,底,底,December.
四、总结
篇10
一、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畏难情绪。
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词汇学习可能是最让人头疼的。英语语法结构尚有系统可言,如今大量的英文传播媒体也为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提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面对词汇学习时,许多学习者尽管明知其重要性,却常常觉得无从入手。由于没有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很难就词汇建立起一个系统, 在词汇记忆方面也是困难重重。
(二)课本阅读资源处理不合理
不少教师把课文中的所有阅读材料都作“精读”来处理。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等成为其教学的主线,把阅读材料作为传授语言知识的一种形式。例如,在教授Go for it 教材八年级下Unit 1 SectionB 3a 的阅读材料时,有的教师整堂课实行“满堂灌”,讲解操练fall in love with,live alone,keep a petparrot,probably 等生字、词汇、逐句翻译,整节课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英语知识。
(三)阅读时间不够充裕,阅读量不足
根据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七年级学生每天课外至少要阅读100~150词,八年级学生每天课外至少要阅读400~500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因忙于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作业,根本没有时间看课外书,繁重的作业并没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做的练习册一本又一本,试题集一套又一套,做得头昏眼花,兴趣全无,可英语水平并没有实质性提高”。
二、针对在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对策
(一)重视课外阅读材料的补充。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不同年龄的阅读速度、阅读量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中西方文化差异等因素,收集和编辑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具有时代特点、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教学。《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阅读的生词率不超过3%。常见的《英语辅导报》《学英语》《21世英语报》《学生双语报》等就比较适合学生,这些报纸有一些时事新闻、小故事、人物专访、每日一星等栏目,难度也较适中,便于学生阅读和培养英语阅读习惯。此外,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英语学习网站的资源,分主题或类别整理、印发,指导学生阅读。
(二)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现行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适当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阅读材料,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构建“教师启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的阅读新模式。这个新模式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发展师生之间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阅读过程,把阅读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
如Pre-reading: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参与。①Pictures talking:谈论各国图片,引出各国的地理位置、人口、语言、饮食和环境等情况,让学生了解世界,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同时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②Prediction:利用标题、插图,预测课文内容是关于新加坡的哪些情况。
篇11
新目标英语教材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更强调学生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教材本身也更能体现学科知识间的交融合。很多时候,英语学科的课程内容已超越本学科本身。所以,作为执教新课标教材的英语教师,我们有更多的必要去思考教材内容的整合问题。
整合英语教材是教师在教学内容中提炼教材精华、丰富教学内涵和升华教学精髓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形成高度综合思维、科学推理能力、分析能力等个人能力和多元智力的支撑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把越来越多的心思花在教材的整合上,而不是单单依照章节按部就班去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本身并不是一份能省心的差事,教学活动不能容忍无任何个性化创造或改良。没有创新就没有闪光的思维火花,学生不欢迎一潭毫无思想涟漪的课堂死水湖,而新课标下的英语教材整合就是要活化学生的多样性思维,让英语课堂变成学生思想驰骋的广阔空间。因此,对新课标教材的优化组合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要做好新课程标准英语教材的整合,笔者个人认为,可考虑以下策略。
首先,认真分析和推敲英语教材。
学生的英语教科书是由英语教育专家们精心编写而成的。由于编写出来的英语教材受地区、环境、时代、人员等因素影响,这种客观现状要求我们要认真分析和推敲教材,对教材的编辑思路、教材深广度、学科知识的网络结构及学科知识的呈现形式进行分析和推敲。在此,我以人教版七上英语教材为例。
1.将英语教材的编辑思路与当前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联系和分析。
我们清楚,每一套教材都有其编辑思路,我们在教学活动开展前有必要思考:编辑者为何按如此思路编写?这样的思路是否符合自己教学现状的实际?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是否有必要对其中某个思考角度进行调整或更改?之后我们进行适当的扬弃,这样的课程整合准备,针对性、可操作性是较强的。例如,在七年级英语(上)中,我们看到了4个Module(模块)的Starter(小学该学的主要内容)和10个Module的初一(上)学习内容。在内容的安排思路上,总体是出于“温故而知新”“软着陆”的考虑。这就充分考虑了两种学生实际:小学没学好的和未学过英语的。我们江门地区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开设英语,从此处可知本册英语教材比较符合本土实际。
2.评估英语教材的深度广度。
一套教材,在没有经过加工整合的前提下,它不可能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想让学生吃透教材,学到必要的学科知识,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和评估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七年级英语上册主要学了比较简单的打招呼用语、介绍人或物的常用语,及如何简单地描述天气,事物的颜色、数量、方位,如何表示习惯喜恶等,深度广度适中。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些内容老师理解起来已经不易,那么,这些内容在整合时就有必要灵活处理。如Module5 中的Language in use 部分,Past 6 中要求我们的学生谈论American food,老师和学生都不是美国人,能够展开谈多少呢?所以,通过对学科教材深度广度的评估,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模块或单元教学环节的整合。
3.分析英语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如果有些内容本应运用更直观更具体的手段呈现,而课程本身却有待商榷之处,那么这时教师就要改进其呈现形式,以提升教材的生动性可操作性。如英语课文对话内容可以采取角色扮演呈现;新的物品单词可以用真实影像呈现,如Module2中Part1 的简笔画图片太简单不好辨识,学生看了印象不深刻,假如用真实影像,效果就好多了。
4.用渐进思维对知识网络结构进行深入分析。
如果学科教材内部的知识结构不够明晰,其原因很可能是其不符合常人理解和接受新事物的渐进思维,教材的过渡可能出现了跳跃或多次冗复。这种情况我们在整合英语教材的过程中应给予高度关注并加以改良。所以有时我们可能需要调整教学顺序,也可能需要课时的整合,以提高教学的紧凑性。例如,我们讲授七年级英语(上)时我们也可以将Starter中的Module1 与新课中的 Module1进行整合,因为两者都是 to give personal information ,都运用到相同的介绍用语。Starter中的Module2与新课中的 Module3都运用到There is/are 的表达法,同样也可以考虑整合。
其次,认真筛选有效的英语组合素材。
通过认真细致的教材剖析工作,对于符合教学实际、吻合教学思路和体现教材活力的素材,我们应该发掘它们的整合潜质,进行初步整合。否则就要妥善处理。比如,在七年级英语(上)的教材中,笔者认为Pronunciation部分很容易干扰所在Unit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所以,笔者在整合过程中往往将其独立出来,另行加以重组。在整合的过程中,笔者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发挥所选素材的整体效能,如何增强教与学的互动,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如何调动学生的多元智力因素。只有这样的整合,才不会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初衷。
再次,提高英语教材整合的手段。
一方面,在教材的整合过程中,整合者应该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个人。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群策群力,教材整合才会是更优化的组合,才是有更强生命力的组合。平时我们集体备课比个人备课要好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另一方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今最好的教学手段就是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来整合教材上课。我们江门地区大部分学校都有了这样的物质条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进入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它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甚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变革。
篇12
一、中小学英语语音教学和词汇教学的衔接
在小学阶段,每学期只有100来个简单的、不作记忆要求的常用单词;而到了初中,仅初一上册单词量就增至400多个而且大多需要牢记。根据问卷调查,初中新生最怕的是记单词,小学时就掌握了记单词基本方法的学生很少。大家都知道地基对于建筑物的重要性,而构筑英语殿堂的基石我们认为则是英语音标。在初中阶段大多数英语单词的拼写和音标拼读非常遵循读音规则。我们将以外研社《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小学三年级、四年级的教材为载体,渗透音标教学,在低年级、中年级引入phonics教学法,通过音、形、义相结合的方法,教给学生一些英语拼写和读音的基本规律,通过把单词嵌入歌曲、歌谣、韵律诗中,配以图画、实物、情景等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所学单词的音、形、义;同时在小学高年级培养拼读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拼读规则,做到听音—辨音—识词、识词—辨音—发音;初中阶段进行复习和加深。由此带动学生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基本形成,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的形成,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二、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衔接
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县实现小学、初中教材“一条龙”,使用外研社的《新标准英语》,根据教材,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变换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的自然衔接。小学教师适时地安排些看图说话、值日生汇报或free talk的一些话题,或布置一些必要的口头、笔头作业,注重音标、拼读规则训练和语感的培养。七年级第一学期上半学期在授新课的同时进行以学习方法、初中小学衔接复习为主的教学,从下半学期逐渐过渡到以初中教学内容与方式为主的教学,并随时注意把小学的相关内容作为引入新知识的铺垫。初中教师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运用游戏、卡通图片人物、唱歌等有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采用活动途径,倡导参与体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依托课后的教学反思和研讨,中小学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归纳和总结适合我县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教学方法。
三、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衔接
明确目标,由浅入深,达成阅读教学的总目标,遵循学生的英语阅读心理规律。在小学阶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收集、摘抄身边的英语阅读资源,设立班级阅读角,利用教室的板报、墙壁张贴英语单词卡片,分期、分批张贴小学阶段学过的运动、四季、食物、交通工具等专题内容,配以色彩艳丽、生动活泼的卡通图片,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能阅读英语,感受英语学习的氛围。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图片、录像、英语词典、图表、简笔画等帮助学生阅读英语故事或短文,结合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中年级、高年级教材,传授基本的阅读技巧和策略,采用略读法(skimming)、寻读法(scanning),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同时注意阅读与写作结合, 以写作促进阅读。在年级段中开展制作英语单词卡片、英语板报比赛和英语朗读比赛,多渠道充实英语词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抓好初一过渡阶段,在“渐变”中顺利完成衔接,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把重心放在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上 。
通过泛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技巧和能力。另外,师生之间增强心得交流,以便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英语课外阅读的指导。
四、中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衔接
从语言学习的目的上看,具备一定的语法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以书面形式运用英语的能力,进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初中英语学习最大的障碍是语法和句型,而这些在小学阶段却并非重点,这就导致了初一新生学习困难。可组织中小学教师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和《新标准英语》一条龙教材, 找出初中第一册课本与小学课本内容的异同之处,有机地整合小学和初中的内容进行语法教学。在小学阶段,开展隐性语法教学,寓语法教学于听说读写教学活动中,激励学生大胆准确地表达;通过创设情景、创编儿歌,使语法教学形象化、趣味化;通过归纳整理,使语法教学系统化。在初中阶段,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优化语法教学,新授语法时让学生观察、发现,小组讨论并归纳语法规律,通过听说读写系列活动达到巩固和能够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
我们将通过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活动,开展衔接教学观摩课、教学经验介绍等教研活动,开展校本教材的编写如衔接单词,衔接语法对照表、词汇读本,开展教学论文交流评比,不断完善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实验和实践中总结教学策略,深化中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真正实现“师与生”的双向适应、“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夏侯富生.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与对策[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6).
[2]蒋建华.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行动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4).
[3]王茂礼.如何搞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6(7).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教育部.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13
下面选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日标)Goforit!七年级下册 Unit41wanttobe an actor.谈谈如何开展英语课堂中的合作学习。
1.教材内容分析:该单元分Section A、Section B、SelCheck三大块,Section A为目标句型提供分步示例和指导性练习,主要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来完成。SectionB使学生能够对已学过的目标句型运用自如,主要由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米完成。Self Check使学生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有明确的认识 ,主要 由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来完成,而教材起到呈现检测内容,教师起到对学生所做作业督导检查、纠正错误的作用。
2.课时安排:Section A是语言知识的认知、理解过程,依据我们学生和教师 自身特点,我认为该部分的教学难度较大一些,建议花两个教学课时来完成。而 Section B和 SelCheck各花一个教学课时就可完成。上述谍时分布应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阶段进行有机调整,而不应该一陈不变3.依照教材内容分课时进行合作类型的实施。第一节课,结合形象的图片,教学 Section A (1a)中的重点词汇,借助图片上所编排的自由、灵活的对话,学习英语语法结构与语法功能项目 (约占 15分钟)。(1b)的听力练习 (约占5分钟)、(2a)与 (2b)的听力练习 (约占 6分钟),这些主要以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为主,适当补充学生自我演练,而 (1c)结对核心对话练习 (约占 10分钟)、(2c)的结对对话表演练习 (约占 8分钟)主要以学生互相合作演练为主,教师组织、观赏并适当给予指导。剩余时间强调要点并布置课后作业。教师教学这一节时,虑结合生活实际,用较为丰富的词汇渲染、说明图片,这是后三节课顺利进行的关键。第二节首先回顾、强{{J上节课学过的词汇、GrammaFocus(约需 10分钟).运用上节课相同的方法教学 (3a)(约占 15分钟),(3b)与 Game,教师简要说明并进行组织,主要由学生互相进行大量的口头操练来巩固所学知识(约占l9分钊-),这一环节中学生与学生互助合作学习和不同学生组之间所形成的口语操练活动,良好的竞争气氛直接关系到下节课的进展状况。所以,教师应尽量做到让学生在课堂上情绪放松,自我组织,对照图片,畅所语言。最后 1分钟强调本节知识要点并对学生活动做出客观的评价,表扬突出,鼓励不足。
Section B的教学是基于 Section A,第一、二节培养的观察图片能力和在教师帮助之下自发组织进行学习、分组操练能力在这部分要得到很好的发挥 (1a)通过观察图片仍需得到教师的较大帮助,但 (1b)、(1c)、(2c)、(3a)、(3b)、(3c)和最后的 Group Work则完全由学生观看教材图片,通过自己的认识、理解,用英语与邻近同学谈论图片,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 (约用 37分钊t) 而 (2a)、(2b)需要教师提供听力材料,学生配合教师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 (约用 7分钟)。在最后时刻总结本节要点,同样表扬突出同学,鼓励不足同学。第四节实际上是对前 3节的有机补充,这节内容主要由学生认知、理解并完成,教师起到检查、纠正错误的作用。 SelfCheck(Part 1)、(Part 2)词汇知识的自我评价,可通过学生独立完成或学生互相听写来完成 (约用 8分钟)。(3a)、(3b)分组由学生互相帮助,运用思考、讨论、查阅资料等于段来完成,最后由教师评估学生成果 (约用 25分钟),指出不足,赞扬优点。然后由教师说明Just for fun游戏规程,并由学生互相组合进行表演 (约用 l2分钟)。
解读新教材,本文只是从教材内容分析、课时安排及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合作学习进行了表述,以期对同行特别是对新教材持困惑态度的英语教师有所帮助。
注释
1教材与学生的合作当中所提到的 “教材”是指编者的意图和设想,也就是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是否能够理解编者的意图,挖掘教材的深层知识,正是这一合作的重心,而这一点是基于教师与学生合作的突破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