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拔萝卜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重学习、善积淀,用理论滋养教学素养
青年教师是幼儿园的主力军,是园所扩大再发展的中坚力量。有效组织预成性教学活动,青年教师要加强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特别关注心理学、教育学、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个人教学素养。只有通过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的学习,教师才能较好地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接受理解能力,才能制订出合理的预成性教学方案。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教学要求融会贯通,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予以落实。如健康的目标是让幼儿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保持安定、愉快的情绪,有着健康的生活习惯,并且学会保护自己。比如指导幼儿《好喝的汤》时,除了对课程内容进行预设,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外,还要将爱干净、讲卫生等知识融入教学活动中。某个小动物将食材投入锅中,要清洗食材,保证食材的干净卫生,并引导小朋友在生活中注意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还要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此为指导,根据幼儿的发展规律制订科学合理的预成性活动方案,让幼儿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二、重分析、善借鉴,用案例引发教学研讨
组织青年教师观摩《好喝的汤》课例,并围绕课例展开对教学环境、教具、教育目标的讨论,讨论如何修改教案内容,才能将礼貌用语、德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原教学有三个基本环节,即一是教师出示封面,引导学生观察并模仿小猫、小兔等小动物的叫声和喝汤的方式,了解小动物共同煮汤的过程;二是指导幼儿自由阅读绘本内容,了解每个小动物将何种食物放入汤锅中,并引出不同小动物最喜爱的食物;三是师生共同完成绘本阅读,巩固绘本内容。针对教学三个活动环节,组织教师进行讨论,由小组组长进行总结,指出原教案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修改,并指出对原有教案内容进行修改的具体原因:第一,PPT中绘本封面的修改,在原有封面上只有五只小动物,但从绘本内容来看,整个故事是围绕六只动物展开的。将六只小动物全部放在PPT中,修改后幼儿对故事的小动物一目了然,加深认识和理解。第二,加入和小动物打招呼的导入环节。利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小动物,渗透礼貌教育,教师引导学生说“你好!小猪”,“你好,小鸡”等,在礼貌教育的带动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第三,在小猪将萝卜放入锅中煮汤的过程中,教师播放了《拔萝卜》的歌曲,通过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将幼儿带入音乐的世界,幼儿跟着音乐的旋律做出拔萝卜的动作,在歌曲结束之后,幼儿帮助小猪将齐心协力所拔的萝卜放入锅中。通过《拔萝卜》歌曲的引入,将幼儿带入角色,将音乐教育渗透到绘本教学内容中。第四,鼓励幼儿迁移相关经验,玩“煮汤”的游戏,从小动物互相帮助煮出一锅美味的汤,引申到现实生活中小朋友要互相帮助。在课程结尾部分加入游戏,让幼儿自主选择扮演绘本中的角色,围成一圈扮演“锅”或者戴上头饰即将下锅的“菜”,第二次扮演时交换角色,以满足全体幼儿的心理需要。通过学习和研讨教学案例,青年教师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修改之后,由我园优秀教师执教,向全体青年教师开示范课。多次实施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参与研讨,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相互启发,不断反思,认识逐渐深入,最终呈现出精彩的课堂。从刚开始的模仿其“形”,演变为领会其“神”,上课不再是一种机械的表达行为,而是根据课堂状况与幼儿需要的一种对话式、互动式行为。整个活动过程中,自然体现出与故事、音乐的和谐,与他人的和谐,以及多种思路视点的和谐。孩子们很自然地被吸引,并主动探索,给了观课者不同以往的新鲜感。
三、重反思、善总结,用规程引领教学行为
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预成性教案,需要不断反思教学得失。在预成性教学活动中通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教师全面理解教案,但生成缺乏个性。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虽然全面理解教案内容,但不注重知识的生成性,不能灵活应对幼儿提出的问题[1]。幼儿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经常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突发奇想,提出多种多样甚至不着边际的问题,或者依据教学内容,幼儿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话题。此时,教师依然按照预设教案的步骤,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活动,没有关注到幼儿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做出解答,灵活应对各种生成性问题。幼儿的行为和提出的问题没有得到教师的关注,幼儿会对教学内容失去兴趣。在《好喝的汤》教学活动中,某个幼儿对动物的叫声比较感兴趣,而此时教师的预设内容是不同小动物将食品放在锅中,共同熬出美味的汤,并没有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导致幼儿对课堂活动失去兴趣。在幼儿提出动物叫声问题之后,教师可以改变预成性教案中的内容,当不同动物添置不同材料时,教师可以模仿动物的叫声,然后引出放入锅中的物品。此种教学方式更加生动具体,幼儿对教师发出不同动物的声音充满兴趣,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二是教师基本能理解教学方案,教学执行时对教案理解不透彻,有生搬硬套的现象。我园要求青年教师采用预成性教案教学模式,教师使用现成的《好喝的汤》教学方案,但不能对课堂内容出现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预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照本宣科,机械地将课程内容灌输给幼儿,导致幼儿并没有在教学活动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和内容。为此,我们提出了相关教学规程,比如对现成预成性教学设计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备课,备课时尽量结合班级实际情况重新设计,要预留一定的时空,以保证教学实施时的教学生成。
四、重钻研、善实践,用行动证明专业成长
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青年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重视教学钻研,善于教学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语言表达能力、肢体的协调程度、对音乐、美术等艺术的认知程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充分挖掘幼儿的兴趣爱好点[2]。同时,教师要从不同角度着手,促进幼儿情感、态度、技能等方面发展。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幼儿的饮食习惯、运动量、兴趣爱好等内容,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的特点,明确知晓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接受理解能力、兴趣爱好及问问题的方式上存在较大的不同[3]。教师只有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明确该年龄段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才能制订既让幼儿感兴趣,积极参与的预成性活动方案,同时又在活动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青年教师每人选择一个预成性方案,实施预成性教学活动。有的教师侧重让全体幼儿参与到熬汤过程中,不同幼儿往虚拟的锅中放入不同的食材,体验共同劳动制作一锅鲜美可口汤汁的过程,并从游戏中体验到集体力量的强大性和分享带来的欢乐。有的教师则从小动物着手,讲述小猪、小猫、小兔子等小动物的叫声和喜欢的食物,并通过ppt设备展示不同动物的叫声,让幼儿分辨。活动结束之后,幼儿不仅学到不同动物的叫声具有的特点,还了解小动物喜欢的事物,培养幼儿的爱心。通过一对一的结对培训,青年教师接受有经验教师的指导,并倾听组长的点评,找出个人预成性教案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用教学行动证明自身的专业成长。
在预成性教学活动研讨过程中,通过对绘本教学《好喝的汤》的实践活动的案例研究,有效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篇2
一、教师教学语言要规范
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即既要发音准确,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又要用词得当,语句通顺。教师不规范的语言不仅会造成知识性的错误和逻辑上的混乱,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此,教师应当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榜样,不仅要注意积累词汇的数量,而且要防止差错和失误,讲究语言的质量。教学语言是师生的心灵之约,是传情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理应是学生语言的样板,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语感训练。所以,教师教学时必须使用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在语音、吐字、音量、语速、词汇、语法等方面符合要求,吐字清晰,表达流利。教师在运用语言“传道、授业、解惑”时,要充分驾驭课堂语言,善于发挥汉语优势,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讲课时,语言要有音乐节奏感,优美生动,当高必高,当急必急,当缓必缓。关键之处应有重音,重点之处应有反复,难懂之处应仔细咀嚼。教师应从讲课语言的声调变化之中显示出讲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深度和广度。要学生驰骋想象的地方,应以声传情,并辅以适当的手势。还要较为熟练地运用语言的“整齐美”、“错落美”、“节奏美”,使学生从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这也是语言的规范性和美感性的魅力之所在。
二、教师课堂语言要有趣味性
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语言丰富学生词汇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只有声情并茂、和谐动听的语言,学生听起来才感觉舒服悦耳,才能兴趣盎然,听得津津有味。例如,不少学生学在习生字时,往往容易把形近字、同音字等混淆在一起,如“拨”与“拔”、“厉”与“历”、“已”和“己”等,虽然多次提醒但收效甚微。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经过仔细分析研究,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识字课。在课堂上,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讲一个小白兔拔萝卜的故事。”学生自然非常欢喜。我在黑板上写了“拔萝卜”后,继续讲道:“有一只小白兔种了一只萝卜,秋天到了,萝卜长得很大很大的,它一个人怎么也拔不动。于是,它喊来了好多好朋友一起动手来拔萝卜,你们看,‘拔’字就是‘扌’加个‘朋友’的‘友’字多一点,那‘友’字上的一点就是那只大萝卜。而‘拨’字,是‘扌’加一根‘头发’的‘发’字,大家想一想,用一根头发能拔动大萝卜吗?”这节识字课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教师教学语言要有激励性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运用激励性的语言,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因为小学生向师性特别强,因此,课堂中,教师每一句看似无意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情绪,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随意性评语转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一句“你真棒!”这样简单一句评语,往往会使学生信心大增,尤其是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当学生的答案与教师意想的答案有较大距离时,教师断不可用讥笑的口吻斥责学生,而应亲切和蔼地对学生说:“你的思考很有见地,但与这个问题的正确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你会有新发现的。”学生在老师和风细雨地鼓励和引导下,自然会放下心理负担,全身心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当然,对于一些故意调皮捣蛋的学生,教师该严则严,批评不留情面,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
四、教师教学语言要充满情感
教学语言是师生的心灵之约,是传情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引“生”入情、入境,激起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获取知识,让他们尽快进入课文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事半功倍了。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整篇课文的基调就是对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的同情,以悲伤的感情讲解课文。当讲到“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我用低沉而悲伤的语调,随着小女孩的悲惨死去感情由弱到强,从而感染学生,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小女孩的可怜,从而体会到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幸福而言,只有死去才能解脱的残酷现实。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也对小女孩所处社会的黑暗表示愤慨。同时认识到自己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现在的生活。
篇3
一、给一些权利,让学生自己去选择
新《课标》允许音乐教师“从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教学要求的尺度,在教材的难易、深浅程度上有一定的弹性”。这就极大地拓展了教师选择教材的空间。我们不必再严格地按教科书的内容安排教学计划,而可以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求新、求异、求趣、求动、求乐的心理的内容。
指导学生选择一些健康的流行音乐、经典的传统作品、优美的民间小调,不仅丰富学生内容,更使学生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甚至在编写课时计划时,也让学生参与其中,一同确定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写好教案的同时,备好学案。
“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各学段的首要的共性目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初始动力。因此,在确定教学内容时,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音乐活动和学习方法,定能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音乐学习活动。
二、给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先示范,然后幼儿模仿,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反复地进行记忆和细化练习,只要掌握了音乐知识,形成了音乐技能就是完成了学习任务,而学习的认知过程则完全被忽视。这种填鸭式、一刀切的教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
“注重个性发展”是《课标》中明确的基本理念。它要求音乐教师“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自我发展的过程是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的过程。知识是“学来”的,而不是“教会”的。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体验和表现,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见解,产生不断探索的欲望。
三、给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那些带有探索性的问题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它能开启幼儿求知的心扉,激发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追求。新课程也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注重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科学探索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学习,新历运用知识、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情感,激发科学探索的欲望。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为幼儿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在课前、课中、课后布置给学生。当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就更好了。例如,在教学《拔萝卜》一课时,课前让学生以“拔萝卜”“贝多芬生平”“贝多芬作品”三个主题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资料,解决问题。音乐课上,教师组织幼儿交流、讨论、整理收集的资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在辩论中增长知识,在互教中获得知识。这样的探究学习,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完全是在开放的互动中展开的,学生由过去的打开记忆的容器往里面囫囵吞枣式地塞知识,变成学生主动地探究、理解、发现知识,学生通过亲历体验,躬身实践,所获得的知识印象更深刻,也会更有广度和深度。“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获得知识的突破口,是新知涌现的源泉。
四、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告诉我们“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我们要真正落实学生在音乐课中的主体地位,就要进行由“教”到“导”的角色转换,由“授鱼”到“授渔”的观念转变。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由探索,自主发现。正如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让学生自主地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
如新歌教学中的歌曲处理,我就经常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特征,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如何更好地表现歌曲情感,确定本小组的歌曲处理方案,并允许一个小组中存在多个处理方案,最后让他们以本组的处理进行演唱展示,通过欣赏、对比和讨论进一步确定最佳的一个或多个处理方法。这样使学生不仅明确了该怎样唱,更知道了为什么这样唱;不仅了解了本歌曲的处理方法,更明确了分析处理歌曲的方法。
五、给一些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创造
在以往“传授式”“训练式”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是一相情愿地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跟着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在被动的接受状态:老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老师教多少,我就学多少。他们无须多动脑筋,更无须创造性地学习。这种传统的接受式的学习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当前新课改下的音乐课堂中,我们应向“探索式”“即兴式”的教学方式转变,关注从“教”到“学”的转变,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学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学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创造了什么。
篇4
①、学会3个复韵母ai ei ui和它们的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准确书写。
②、练习声母与复韵母ai ei ui拼音。正确熟练地读准每一个音节,并练习直呼。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通过自我探索、发现,找到隐藏在插图中的字母形,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字母的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读准四声,学会本课音节。
教学难点:标调规则,复韵母的发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温故知新
师:同学们,还记得李老师教你们的健康操吗?(生:记得)想不想跳啊?(想)那快快起来,咱们一起来跳健康操吧。看谁最美。(课件音乐,师生齐跳)
师:咦!同学们,你们看,太阳都升起来了,单韵母们还在家里呢?
师:我们请单韵母一起做口腔操吧!(课件:单韵母出场)我们一起来喊:“喂!做口腔操呢!“1、2.(师生一起做口腔操)
师:真好,同学们的发音都非常标准,快快坐下吧!今天李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三位新朋友。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1、学习ai
师:图上画的有什么呀?(课件展示,出示姐弟挨着图)
生:大姐姐和小弟弟挨着站一起。
师:比较一下他们两人的个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大姐姐高,小弟弟矮。
师:高矮的"矮"和挨着的"挨"的音节中就藏着我们要认识的第一位朋友。(点击按钮,闪现ai )
师:我们在读ai的时候,先发a的音,然后很快滑像i,就像大家玩滑板车一样,嗖的一下过去了。请大家看老师的口型,听老师的发音。(教师范读)。(指名学生读)
师:所有男生一起(ai),女生(ai)
师:谁有好办法能记住它呢?(指名说一说识记方法)
师:李老师也有一个好办法,我们还可以编一句儿歌:a 在前,i在后,紧紧挨着是朋友。(课件出示:a+i=ai)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呀,我们已经和ai交上了朋友。那谁能帮他找到自己的家呢?我们应该怎样来写呢?
生:先写a,a写在中格。再写i,i的一竖在中格,点儿在上格。(生说师写)
师:请大家赶快翻开草稿本,写一个ai。(教师巡视并贴ai )
师:刚才李老师接到ai小朋友打来的电话,听说你们这么棒,他们一同四人(师贴卡片aiaiaiai)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了。
师:李老师给他们每人准备了一顶声调小帽子,到底该标在谁的头上呢?谁来帮帮我?(指名学生上台贴)
师:学生贴好后,指导多种形式朗读。(指导四声朗读)
师:(出示课件)你们的朗读把小动物都吸引来呢!瞧瞧谁来了?
生:小白兔
师:谁来拼读?(指名读)
师:小白兔最喜欢吃什么呀?
生:萝卜、白菜。(课件出示:白菜,指导读。)
2、学习ei
师:同学们学的可真认真,这时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吧!我们一起来玩个扳手腕的游戏,比比谁的力气大。谁想来?(生举手)这么多小朋友都想来呀!咱们同桌两人一组,先伸出自己的右手,紧紧握着对方的手,听老师的口令,谁先把对方的手按下,谁就是胜者!准备好了吗?开始(学生扳手腕比赛。)
师:(喊加油)刚才听到小朋友憋足了劲,拉长声音都发ei的音,如果声音再短点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韵母的发音ei(点击课件).
师:咱们在读的时候,先发e的音,再发i的音,请大家看老师的口型,跟我一起读。(师先范读,生跟读)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合作。我说上句,同学们连接三个ei、ei、ei。(全体起立,大家也可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拔萝卜呀──
生:ei、ei、ei
师:用点劲呀──
生:ei、ei、ei
师:齐心协力──
生:ei、ei、ei
师:加油干哪──
生:ei、ei、ei
师:同学们ei读得这么好,谁能来写一写呢?(指名学生上台写,其他同学请在草稿本上写,比一比谁写的好。)(老师贴标调好的ei)
师:大家瞧!咱们的ei小朋友戴着声调小帽子,排着整齐的队伍朝我们走来了!(谁来读一读呢?指名学生读,请小老师上台领读。)
师:大家读的真好!我要奖给大家一个甜甜的草莓!(课件出示草莓图)
师:谁来读一读?
师:(课件出示:草莓cao mei 刺猬ci wei 茶杯cha bei 飞机fei ji )(多种形式的读)
3、学习ui
师:一三班的小朋友今天表现的可真棒,我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校长!(师模拟打电话:喂,你好!请问是校长吗?一三班的小朋友今天表现的非常棒,您一定要表扬他们喔!嗯!好!再见!)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校长请我待会儿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发奖品!
师:老师打电话时,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指名学生说)(你真是一个善于倾听的好孩子)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第三个小朋友ui出场了。(直接点击课件出示ui)大家一起来打声招呼吧!(喂,你好!)
师:小朋友们好!你们看姐姐的围巾美吗?(生:美)它就像我们要认识的第三个小朋友ui。(点击:ui)ui小朋友可顽皮呢!它的发音和前面两个不一样,先发u 的音,然后再发ei的音。请大家听老师的发音。(教师指导读)
师:这时我们又一起来玩个“模拟山谷回声”的游戏,老师在大山中喊话,你们来模拟山谷回音。
师:准备好,老师开始了!ui—,大山你好!
生:ui—,大山你好!
师:ui—,我喜欢你!
生:ui—,我喜欢你!
师:ui—,我会念ui了!
生:ui—,我会念ui了!
师:谁来写一写顽皮的小ui呢?(指名学生上台写,其他同学在下面写)
师:顽皮的小ui 这时很不服气,也吵着要带帽子呢?谁来帮帮他!(学生说,老师示范写,然后学生在草稿本上写)
师:(师指导)大家可千万要记住喔,带在i的头上时, i上的点要(去掉)。
三、归纳总结、复习巩固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共认识了那三个小朋友啊?(课件出示)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复韵母)大家仔细看看复韵母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呀!(单韵母)为了更好的记住他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读一读吧!(课件出示儿歌)
师:国庆节快到了,百花仙子给小朋友们送礼物来了,看看是什么呀?(课件出示:梅花、桂花、葵花)(袋鼠、黑兔、乌龟 )(多种形式读)
四、表扬鼓励、激发热情
师:今天大家表现的都很棒,校长委托我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发奖品呢!(师发奖品)
师:下去后,请大家把我们今天认识的三个小朋友读给爸爸、妈妈、爷爷、 奶奶听,看谁读的最好。
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ai ei ui》一课时将指导思想定在“趣”字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最大
限度地开发课程资源,利用图片和各种游戏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生动、直观的活动情景,使枯
燥的拼音字母变成孩子们喜欢的“朋友”,激活了他们的兴奋点,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从
篇5
第一,过于注重乐理知识的讲授。在学前教育中,乐理知识是掌握节拍、节奏,开展高效弹唱教学的基础。但是部分教师将关注点过多地放在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上,严重忽视了对声乐演唱知识、演唱技能以及弹奏技能等知识的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内化与弹唱水平的提高。[1]第二,缺乏充分的弹唱练习。由于学前专业注重的是幼儿教育知识、技巧的传授,很多教师对学生弹唱练习的要求不高,只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将歌曲的编配弹出来即可,不注重音乐的细节。更未让学生做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这造成很多学生所弹唱的音乐都是断断续续、杂乱无章的。[2]第三,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要想学好弹唱,必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从而得到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目前高职学前专业的弹唱教育多是以课堂为中心,并没有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造成学生除了参加考试以外,并没有参与过其他形式的伴奏活动、歌曲谈场比赛,不具有任何丰富的经验。[3]第四,课堂教学缺乏变通性。高职院校学前专业弹唱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注重变通性,这种变通体现在教师不能过于照本宣科,而是应该在接受学生反馈的基础上,打造高效性、动态性的课堂,注重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弹唱教学的趣味性。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管理机制、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变通性教学无法实现。
三、改善学前专业弹唱教学的对策
第一,曲目分析,针对教学。学前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充分的儿歌弹奏经验,这样才能为未来幼教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弹唱教学中,教师不能选择过于复杂的音乐作品,而是应该结合实际使用需求,让学生尝试弹唱一些简单的儿歌,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另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主动分析儿歌作品,结合自己的认识畅谈弹奏的技巧、方法,让弹奏教学的整体效果更加深入。以《春天在哪里》的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进行弹奏练习之前,教师应该一边示范一边对这首歌曲进行分析:这首歌曲采用的是两段体结构,每个乐段皆是由四个4小节乐句构成,整体结构十分规整协调。在做整体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具体的乐段特色与风格作出细致的解读。例如在对第一乐段的解读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该乐段以明亮的色彩为主,在其中自然地糅入了柔和的色调,弹唱起来有一种明朗亲切的感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第一乐句为全曲的核心,把握儿歌的主题思想,形成一气呵成的弹唱练习。而在第二乐段,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旋律的重复与节奏的活泼,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把握歌曲中的思想内容,加强对春天美好景象的渲染。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指导教的经验,引导学生在把握幼儿声乐学习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儿歌作品进行弹唱,在歌曲分析中需以情感的感染与氛围的营造为关键,不宜过多插入复杂的结构与乐段分析。第二,基础奠定,多元练习。学前专业弹唱教学活动的开展需奠定稳定的根基,只有打牢弹奏的基本功,强化手指、练习曲的训练,才能开展由浅及深的弹唱教学。对此,教师应该巧妙设计教学的内容与环节,合理安排乐理知识、技巧技能传授等课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讲解,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学前弹唱教学。例如,在奠定钢琴弹奏基本功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先重点进行手指训练。这是因为很多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钢琴键盘,初学时会出现手指、手腕较为僵硬,容易产生紧张的心理,在弹奏时以“按、压”为主要方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先以欣赏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钢琴作品的美丽。随后,教师再以高抬指的手指练习开始,开展从音阶到琶音、到和弦等的基础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手指的灵活性,增强学生对钢琴的熟悉度。另外,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节奏上的技巧,让学生正确地了解儿歌弹唱中常用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等不同音符,并且加强对不同音符的组合运用,强调层次性的练习,夯实学生的弹奏基础。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在弹奏时能够准确把握技巧与概念,做到心理上的不紧张。第三,小组授课,把握层次。目前学前专业弹唱教学依然是以一对多的教授、一对一的考核为主要形式,这种教学方式实际忽视了学生在弹唱水平上的差异,不利于开展针对性、高效性的弹唱教学。因此,教师应该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以小组为形式,选择相似程度的学生加入学习小组中,开展落实“以学定教”的教学。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基础知识扎实、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小组;没有完全领悟弹唱方法、学习进度慢的学生小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的学生小组。对于第一类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观看音乐书记、音乐剧作品、多听节奏旋律鲜明的钢琴曲为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情感理解,充实弹唱过程中的感染力;对于第二种学生小组,教师应该选择一些旋律优美、具有趣味性的儿歌作品作为教学资源,从简单到容易,不断提高教学的难度,展开循序渐进的教学。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他们加强练习,逐步提高他们的弹唱能力;对于第三种学生小组,教师应该以端正学习态度为关键,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及时关注他们的弹唱练习情况、存在的问题,逐步培养这类学生在弹唱上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以同样的要求、目标拘束不同小组的学生,而是肯定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展开分层达标的教学活动。第四,互动评价,增强信心。学生之间的互听互评能让学生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聆听与评价他人看到自身的不足,形成一种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积极学习氛围。在学生进行互相沟通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意见与想法,结合具体的弹唱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让学生的感悟得到进一步的提炼升华,提高互动评价的价值。互动评价互动的开展需要借助生动有趣的活动,对此,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模拟舞台”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歌曲演唱、小组比赛等多种形式,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台下的听众细心聆听弹唱的音准、节奏、技巧、情绪与情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通过这种活动的开展,能够调动诸多表现不太积极的学生主动参与,维持课堂氛围的积极向上。另外,教师还应该将这种互动评价延伸到课外练习中,让学生组成小组或者进行多人陪同练习,在练习之后进行评价,增强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共勉的能力。而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教学的监督者,在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之后,可以通过征询陪练者的意见与想法,系统地把握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解决不能及时跟踪了解学生练习的问题。第五,体验教学,注重实践。学前专业学生弹唱技能的培养必须落实在“教学”上,即教师不仅将弹唱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将这种能力与幼教紧密结合,以幼儿教育情境为背景,锻炼学生的实际教学经验,避免学生在授课中出现紧张、无从下手的情况。对此,教师可以特别创设“体验教学”模块,引导学生上台试讲课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执教《拔萝卜》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模拟扮演“幼师”这一角色,自己设计教学的开场、教案与具体弹唱的过程。在此背景下,有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先以故事“拔萝卜”为开场,借此来吸引幼儿的兴趣,随后再进行反复性的学唱活动;还有学生则设计了角色扮演环节,让幼儿扮演小白兔、老太婆、小姑娘、小黄狗等不同的角色,加入边玩边唱的过程中,这种教学方式相对于简单的反复学唱更加有趣生动,能够让每个孩子主动加入教学过程中。除此之外,还有学生利用到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营造了丰富的课堂环境。
四、结束语
弹唱能力是幼儿教师必备技能之一,也是学前专业教学的重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竭尽全力、集中精神,掌握较高水平的弹与唱。但是在目前弹唱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素质水平与教学技能的局限、学生学习认识与弹唱练习的缺乏,对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对此,教师应该提高对弹唱教学的重视程度,根据学生的弹唱现状,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通过小组授课、互听互评、体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弹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作者:孙璐璐 单位:阜新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篇6
复习6个单韵母。
小朋友们,看!开来了一辆小火车。上面坐着单韵母宝宝,大家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2. 揭示新课
同学们真棒!在美丽的拼音王国里不只住着单韵母,还住着声母呢!声母家一共有23个兄弟,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汉语拼音第3课,认识4个声母朋友 。
【设计意图】
用儿童喜欢的童话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学习效果也会特别好。
创设情境,学习声母
(一)教学声母b
1.由图引出b
图上有谁?她在干什么?
我们每天在学校也听广播呢!“广播”的“播”读得又轻又短就是b的音了。
2.新授b的音,认识b的形
(1)老师示范b的读音,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发音时的口型变化。老师带领学生练习,强调一定要读得轻又短。
指导发音要领:先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让气流自己冲出来,很轻很短。
(2)领读、正音。(开火车检查)
(3)发散思维,记忆字形。
启发学生:请看,b像收音机,读顺口溜:“右下半圆bbb"。小朋友用你们的火眼睛睛找找看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像b?
(左手拇指向上的时候像b;6字也像b;吃饭的勺子也像b。)
你也能像老师一样,想个办法或用顺口溜记住它吗?
(左手拇指向上bbb;像个6字bbb;像个勺子bbb;吹哨子bbb)
(二)教学声母p
1.由图引入p
看!图上的小孩在干什么?
可以这样说:“一位哥哥爬在山坡上,他很高兴。”“山坡”的“坡”读得轻短些就是p的读音。
2. 新授p的音,认识p的形
(1)示范读p。强调发“p”音时,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把气送出口外注意也要读得又轻又短。
(2)领读、正音。(开火车检查)
(3)游戏对比b和p的区别。老师用一张彩色纸放在嘴巴前面,分别读这两个声母,让学生观察有什么不一样?体会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学生自己对着纸条感受不同。
(4)发散思维,记忆字形。
生活中你又发现什么东西和p很像呢?能想个办法把它记下来吗?读顺口溜“右上半圆ppp” (我吹泡泡的时候,手拿着圆圈时也像p;气球很像p。)
【设计意图】非常巧妙地将b和p的发音区别进行了无痕的处理,让孩子们知道b和p的区别,有了这样的课堂体验,孩子们会对它们印象深刻。
(三)教学声母m
1.由图引入m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也做过摸人游戏吗?
“摸人”的“摸”读得轻短些就是m的读音,摸摸你的鼻子,读m的时候,气流就是从这里出来的。
2.新授m的音,认识m的形
(1)示范读。发“m”音时,双唇闭拢,把气赌住,气流从鼻子里出来,声带有些颤动。
(2)领读、正音。(开火车检查)
(3)读顺口溜“两个门洞mmm”,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麦当劳mmm;门洞门洞mmm;两个门牙mmm。)
(四)教学声母f
1.由图引入f
从图上你看见了什么?请跟老师读“大佛”,佛就是f的读音。示范发音,上牙轻轻地放在下唇上,摩擦一下发出f音。
2.新授f的音,认识f的形
(1)示范读。
(2)领读、正音。(开火车检查)
(3)读顺口溜一根拐棍f f f。你有更好的办法记住它吗?
(雨伞雨伞fff;鱼钩鱼钩fff。)
(五)儿歌巩固
大家学习得真好!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四个声母朋友了,让我们用儿歌来记住它们吧! 看谁能先读出来。
1.出示儿歌。
1 1 5 5∣6 6 5-∣4 4 3 3∣2 2 1-∣5 5 4 4∣3 3 2-∣5 5 4 4∣3 3 2-∣
右下半圆 bbb,右上半圆 ppp,两个 门洞m m m, 一根拐棍 fff。
2.请小朋友自己先试着读,再跟着音乐唱。
【设计意图】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儿歌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习声母b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的声母。学习形式灵活多样,从熟悉的词语中领会声母的发音,降低了学生学习拼音的“门槛”;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学习效率高。
回顾新知,识字声母。
我们已经会读、会认四个声母宝宝了,并和它们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来学学怎么写好它们,好吗? 学习写字前我们先把桌子、椅子调整到舒服的位置。一起读《写字歌》“老大老二对对齐,两指中间留空隙。指离笔尖一寸远,一拳一尺记心间。”
指导书写b。
1. 首先我们来认识它的笔画,第一笔是上竖,第二笔叫右半圆。请大家跟老师说一说。
看看 b的家住在哪个格?请同学们看看书上四线格b 的位置.它占了几格?
2. 先在上格和中格写竖,再在中格紧接着竖写右半圆.要写满中格。
3.学生再次书空笔顺。
4.学生在书上描红。老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正确的及时表扬鼓励。
指导书写p。
1.认识基础笔画下竖。
2.请同学们观察书中“p”的书写,先写哪一笔?再写哪笔?它在什么格?
3.强调:第一笔竖从第二条线起笔写竖,到第四条线上面一点停笔,然后再写右半圆。
4.老师巡视指导,进行对照比较,修改。
(三)指导书写m。
1.认识基本笔画:右弯竖。
2.请同学观察书中 “m” 的笔顺: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
3.老师范写,强调左边和右边的门洞要一样大。
4.展示书写漂亮的、有进步的,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四)指导书写f。
1.认基本笔画:右弯竖。
2.观察书中的“f”的笔顺,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3.老师范写。强调第一笔在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写到中格第三条线停笔,第二笔横写在第二条线下边略低一点的位置上。
4.学生练习书写,老师巡视指导,个别辅导。
【设计意图】培养一种好习惯,收获一生幸福。在指导书写时,以观察——指导——范写——评价为主线,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
四、学习拼读音节。
(一)学习b和ɑ的四声拼读。
1.复习ɑ的四声,请谁来读一读它们?全班再读一读吧!
2.如果把它和刚刚学的声母b放在一起,你还能把它读出来吗?
3.你看b 、ā它们猛一碰就变成了猪八戒、8。(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自由拼读,指名、正音、领读。
4. 要注意它们在一起的时候前音轻,后音重。
5.看图引出bá的读音。图上画着什么?
对了拔萝卜的“拔”读的轻短一些就是它的读音了。
6. 看图引出bǎ的读音。
打靶的“靶”和火把的“把”都是它的读音。
7. 同法学习bǎ、bà的读音。
(二)学习b p m f和ɑ、i、u、o相拼。
1.游戏激趣。
老师这里有这些卡片,送给谁呢?(准备好韵母ɑ、i、u、o及声母b、p、m、f卡片,把韵母卡片发给学生进行拼读游戏。)
请大家仔细看,红色的是我们这节课新学的声母,蓝色的是以前学过的单韵母,它们是好朋友,在一起又怎么拼读呢?(请一个拿到声母和一个韵母的同学出来拼读游戏示范)
2.同桌拼读游戏、竞赛抢读。
3. 学生自由读书。
4.领读、正音。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手、口、脑的有机配合,学生在不经意间学会了拼读,最重要的是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时间短,见效快,从而树立起学好拼音的信心。
五、图文结合,学习生字。
(一)请看,图上有谁?在干什么?
(二)依次出示词“爸爸、妈妈、我”看!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开始认字了,学会了拼音用处可真大呀!
(三)认真看,会拼读的音节自己拼一拼、读一读。
(四)强调“爸爸、妈妈”第二个字读轻声。领读、范读、纠正。
学会了拼读音节,我们不只可以认字,还可以用拼音看课外书呢!
篇7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死板地教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学校的硬件设施。新课标也没有给体育老师规定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放手去选择一些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选择和搭配教学内容,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基础性
体育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课堂。因而选择教材内容时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把运动技能生活化,并用创设生活场景、游戏活动、竞赛表演等学生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在体育教学“割麦子”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在课的开始部分可以通过模仿挑担、打石头、拔萝卜、打气、扫地等这些学生很熟悉的,学生模仿起来比较容易,编成劳动模仿操,使学生逐步热身,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达到热身的目的,又体现了让生活融入体育,在体育中享受生活的主题。接着老师可以用废弃的雪碧瓶,设计以“农民伯伯种田”为主线,通过模仿农民伯伯“插秧——施肥——割稻——丰收”等动作,让学生在稻田中进行自我创编、演示、游戏比赛、评价等教学活动,使枯燥的体育问题变为活生生的体育现实,使抽象的动作知识变得具体有趣,从而拓展和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体育内容的亲切感,提高了教学的有效。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教学内容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有效教学能否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充分考虑学生以有的经验,并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据调查,学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一是怕累,二是缺乏喜欢的运动项目,三是没有养成锻炼习惯。为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发掘出更多更好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与学校的体育设施相结合
新课标突出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而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是客观存在的因素,每个学校的条件各不相同,加上学生的信息面较广,所选择的内容往往超过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首先得让学生对学校这些硬件条件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要结合学校实际来开展活动。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只能让学生根据内容所需要的器材,尽量让学生去发明、制作简易的器材来代替条件限制的器材,这样所选择的内容学习起来学生更有兴趣也更有效果,教学意义更加深远。
二、优化的教学方法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手段
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运用游戏进行教学
游戏是体育运动的组成部分,由于它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起来生动活泼,竞争性强,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 的年龄特点,灵活运用游戏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面达到有效教学。如我在课堂教学的准备运动中不限于单一的徒手操、也可以做些游戏。如采用“踩影子”、“抓尾巴”、“弹钢琴”等游戏,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又如我在教学生的投篮时,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投篮技巧后组织同学们进行“投人篮”游戏,投中“人篮”得一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投篮技术,而且培养学生对时间和空间的判断能力,增强学生的球感。同时投中“人篮”并不是容易的事,学生必须要认真地学习投篮的技巧,从而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听讲、大胆竞争。
(二)利用比赛进行教学
体育课教学中从准备到结束都有竞争。运用竞争,可使那些枯燥无味的单一动作的教学变得生动活力。如“报数”我利用“分组比赛法”,以组为单位进行报数。先报完且速度快的小组得获胜,然后根据名次进行奖励表扬。接着进行“叫号赛跑”比赛,这样,枯燥单调的队形、队列教学就有趣味了,自然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出学生主动性,教学效果也就达到了。
(三)利用差别进行教学
由于学生的生理特点、体型、性别、素质、接受能力的差别,我们应运用这些差别,引起竞争。如我在教立定跳远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多画几条线,A、B、C三个不同的等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自己想要完成的标准。这样做使更多的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整个课堂教学也活跃起来了。灵活运用差别,就会使我们体育课教学生动活泼,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就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了。
(四)形式多样,展开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教法单一、形式单一,就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变化多样,根据学生好胜心理特点、引入竞赛,效果就不同了。如教加速跑时,不利用多样竞争形式就叫学生分组跑、学生跑两次就厌烦了,就叫苦叫累了。于是让学生运用胸前贴报纸加速跑,从练习中学生知道为什么跑得快,跑得快报纸就不会掉下来的道理,然后利用分组比赛贴纸跑、纸掉下少的组为胜队。最后再次把快速跑的动作要领加以规范,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的提高。这样,学生就会从内心发出笑声,增强竞争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五)利用竞争模仿进行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每个动作的学习,特别是新、难动作学习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模仿,不光开动脑筋,而且获得成功的快乐感,促进学生的积极性,给课堂带来生机。如我上一年级“立定跳”时,先让学生自由模仿各种动物跳,如有的学袋鼠跳,有的学兔子跳,有的学青蛙跳……最后,我把正确的立定跳动作展示给同学们看,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到了立定跳远,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学习起来也并不觉得很难,而且对“立定跳远”的动作铭记深刻。
三、主动反思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如果教师能经常及时对无效、低效的课堂教学进行梳理,并把反思的案例积累起来加以分析和研究,在第二次教学中加以借鉴,提高教学成功的机会,促进有效教学,让教师在课堂上充满信心。因此在每次课堂教学后,进行反思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也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反思所写的内容可以是:
(一)反思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等等,详细地记录下来。
(二)反思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可为成为今后教学上的教训,少走弯路。
(三)反思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一些奇思妙想,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四)反思教学灵感: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
(五)反思教学中困惑的问题:无论教师如何地努力,难免存在缺陷与不尽人意的地方,有些问题不是立即能解决的,可以把这些问题先记录下来。
四、结论与建议
有效才是教学的生命。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质健康,我们年轻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更有信心的面对新课改要求下的体育教学,发挥出学生和教师在体育课堂上的共融、互补作用,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使体育课更加生动活泼的进行,使学生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真正地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在平实中见有效,在有效中见进步在进步中见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曼.提高农村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教改前沿.2004.4
[2]余立峰.体育课堂有效教学行为解析[J]. 中国学校体育.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