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进程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我国于1997年12月通过并于199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价格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并逐步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2001年我国又出台了《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对公用事业价格、公益价格和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实行价格听证制度。毫无疑问,以价格市场化为标志的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办公厅《关于2000年三种价格形式测算结果的通报》,经过20年努力,工业消费品市场、农产品市场以及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80-90%是由市场和供求关系决定的。国家管制价格的商品只限于少数基础工业产品和生活必需品。
我国各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虽然不平衡,但市场化的整体进程也在加快。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货币化达到了较高的程度;证券市场发展较快,经济的资本化程度有很大提高。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迈出重要步伐,主要是:全国同业拆借市场初步建立,同业拆借利率越来越真实地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成为金融市场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指标;国债进行市场化的招标发行。当然,我国专业银行的商业化还刚刚起步,经济的证券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综合起来看,金融市场的发育还是相对滞后的,但我国的金融市场已经有了一个大的框架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规范化改制力度不断加大,垄断行业改革与重组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非国有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总量中来自非国有经济的份额逐步上升。1978年至2001年,非国有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由42.2%提高到67.2%,年均提高2.04%;工业总产值中非国有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由22.4%提高到76.8%,年均提高5.5%。198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占81.9%,集体经济投资占5%,个体及其他经济投资占13.1%。到2001年,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占50.12%,下降了近32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占14.58%,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个体企业及其他经济投资占35.29%,上升了22个百分点。城镇从业人员中非国有部门所占比重从21.7%提高到68.1%,年均提高2.1%;财政收入中非国有经济的贡献率由13.8%提高到52.9%,年均提高1.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国有部门投资所占比重由1980年的18.1%提高到2001年的49.8%,年均提高1.5%。到2000年底,全国注册的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达3000万户,从业人员达7000万人。其中私营企业发展尤快,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统计报告,截至2001年度,全国私营企业已达2002.85万户,从业人员2713.86万人,注册资本达18212.24亿元。
(三)政府与市场关系趋于改善
第一,政府逐步取消了生产的指令性计划,让市场导向生产,让企业决定产量。现在,我国工业品生产的指令性计划只局限于木材、黄金、卷烟、食盐和天然气5种,其中木材、天然气和黄金只是在某些环节或部分产品上实行指令性计划。中国农产品生产的指令性计划已全部取消。第二,全面放开了对价格的管制,市场价格成为基本价格形式。第三,在放松对一些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方面,近年取得很大进展。我国在电信、航空、铁路、电力等自然垄断产业的进入管制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放松。第四,政府对各类国有企业的财政性补贴基本取消。第五,企业商贸具有了市场环境和条件。我国内外贸体制逐渐从高度集中的、以行政管理为主的国家管理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的内外贸体制。对商贸企业以政策指导取代了原来的直接管理,而更多的协调职能已由行会组织所取代。在外贸方面,关税和规范的非关税壁垒的作用逐步代替了行政管理。连续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税率,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基本一致,实行许可证管理和配额管理的进出口商品品种也大幅度减少,多元化的内外贸主体已成长起来。第六,中介组织的发展弱化或取代了政府的行政干预。我国现有会计(审计)师事务所近万家,资产评估机构近4000家,律师事务所5万多家,公证机构3000多家,仲裁机构6000多家,税务中介机构大约4000多家,土地估价机构500多家,产权交易机构近200家,行业协会近5万个,县级以上的商会3000多家。中介组织充当着微观经济主体和政府宏观调控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促进着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规范的发展,使政府与市场关系更加弹性化、间接化。
(四)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已基本建立
通过三次修改宪法,已明确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了各种市场经济主体的平等地位。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确立了市场规则,规范了市场主体行为,明确了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根据WTO规则和我们的承诺,最高人民法院对有关的1200件司法解释或答复进行了清理。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单独制定或与有关部门联合制定的780多件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废止了140件。2001年国务院批转了《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重点对国务院各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有关经济事务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彻底清理。这项改革对最终解决计划经济的弊病,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五)入世使我国市场改革取得了新进展
首先,中国以负责任的态度认真履行了承诺。关税降低方面已完全兑现了承诺,减少了受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商品范围,同时还认真履行了向世贸组织通报情况的义务。其次,作为世贸组织的一员,中国以全面、积极、建设性的态度参与了各项活动,并开始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和规定,在遵循法律框架基础上,实施和运用了经贸纠纷与争端的调解机制。再次,进一步对外开放,扩大对外贸易,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根据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2002年初我国又颁布了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标,放宽了外商投资限制,扩大了开放领域。
论文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现状、问题与前景来自免费
二、我国经济市场化的问题与前景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市场机制已经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但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市场化进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篇2
(二)落后的管理体制
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中,学校教务处掌握了绝大部分的教学资源信息,导致院系二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直接抑制了教学信息化管理水平。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和教师在资源调度时,流程多而复杂,使教学管理者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重复的工作中,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多麻烦,教学管理工作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大大降低了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另外,各教学管理岗位相对较独立,教学资源、数据和信息没有实现共享,这些重复数据由不同管理岗位发放和使用,难以确保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直接阻碍了教学信息的有效处理。
二、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进程中教学管理的思考
(一)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若想有效地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转变和更新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内容,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因此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应更新教学管理理论,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认识到现代化信息教学管理的重要性,为其创设出一个人人都会用的管理氛围,促进我国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教学管理工作,实现高效、科学的教学管理目标。
(二)转变教学管理职能和制度
在传统教学管理体制中,教学基层单位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加上教务部门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中,大大降低了教学管理质量与水平。因此,应建立以院系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体制,将教学资源、信息数据等管理权限下放到各基层中,扩大院系部教学和管理的自,完善相关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日常教学活动信息的反应和监控能力。通过教学管理职能的转变,教学管理部门从原来全方位、全程式计划管理转变到宏观调控上来,大大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
(三)建立教学管理系统和信息化平台
近年来,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加上计算机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高校深刻地认识到了信息化教学管理是高校发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的必然之势。因此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学校教学信息管理网站为基础,从教学信息管理平台出发,扩展应用功能,建立教学管理系统和信息化校园平台,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在管理方式方面,利用计算机软件处理、保存、传递等功能代替传统笔写纸记的落后管理模式。同时分配设置多级用户模板使用权限,真正实现学校和学院的二次管理,以便教师和学生能及时获取教学的动态信息。
(四)提高教学管理人员信息处理能力
在现代化高校教学管理中,教学管理人员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懂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还要求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这是确保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因此学校应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抓好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定期组织他们进行系统操作、系统管理、系统维护等知识的培训,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系统操作指导,编制和印发系统使用手册,重视教学管理人才的引进,确保管理机构反应灵敏、工作高效,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篇3
(二)承包工程外汇收支真实性审核难度较大
由于对外承包工程都在境外,无法实地考察,对真实性判别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对服务贸易外汇收入法规中没有明确所审核的单证类型,且因部分工程款由境外收入直接支付,承包合同中可对外支付金额明显虚增,企业可操作空间巨大。
二、相关建议
(一)协调统一境外承包工程的外汇管理政策口径
建议总局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管理部门加强沟通,协调统一境外承包工程的外汇管理政策口径,以增强境外承包工程外汇管理政策的统一性和可操作性。具体有以下两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统一按照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对境外承包工程按期限划分的标准进行管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规定不变,即一年以下的承包工程,申报在贸易及服务项下,收付汇的管理纳入经常项目货物进出口核查、核销及服务贸易收支真实性审核管理范畴。一年以上的承包工程,无论是否在境外工程地成立企业,除申报为对外承包工程货物出口收入(101050)、利润汇回(302011)的收入纳入经常项目管理外,其他申报在资本项目的收付汇均纳入资本项目管理,由资本项目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二是统一按照资本项目对境外直接投资的划分标准进行管理。资本项目管理规定不变,即只有在工程地成立企业的承包工程业务才视同境外直接投资行为,才纳入资本项目监管范畴。在申报与管理相一致的原则下,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管理规定作相应调整,未在工程地设立企业的境外承包工程业务,统一申报在经常项目下,并执行货物及服务贸易外汇管理相关规定;而对于在工程地设立企业的境外承包工程业务,则统一申报在资本项目下,执行资本项目境外直接投资相关管理规定。
(二)完善对境外承包工程的监测统计制度
对境外承包工程的收支情况纳入统计监管,建立与其他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目前商务局对各境外承包工程企业的经营情况有统计,通过将外汇部门与商务部门的相关数据比对,结合企业上报的资金留存境外和境外资金使用情况,建立对境外承包工程外汇收支的监测指标,实现对境外承包工程的非现场监管体系。
篇4
在实际工作中,进度也称计划,进度管理也称计划管理,并将二者合在一起称进度计划。不过二者还是有细微的差别。
计划,英文称作plan,是指对一个工程项目按系统、标高、区域、合同类型、作业类型、工作层面、工作包、房间号,责任部门等要求进行分解,并对分解后的工作(通常称为“作业”或“工序”,英文为activity)规定相互之间的顺序关系(通常称为“逻辑关系”,英文称activitylogicrelationship)以及工期,通过进度计算(schedulecalculate)在时间上对作业进行排列,规定哪些作业何时开始何时结束的一种过程。这种过程以后的结果或过程以后的作品称之为一份计划或一份进度计划。
进度,英文称为schedule,有计划的涵义。是指作业在时间上的排列,强调的是一种作业进展(progress)以及对作业的协调和控制(coordination&control)。所以常有加快进度、赶进度、拖了进度等称谓。
对于进度,通常还常以其中的一项内容“工期”(duration)来代称。讲工期也就是讲进度。进度管理的目的是对工程项目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其具备了管理的全部职能,而计划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讲计划,讲进度或讲工期,其实质都是“对工作进行计划,并按计划来做工作”(planyourwork,workyourplan)。
2.进度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工程项目管理集中反映在工程的成本、质量和进度三个方面,这反映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质,这三个方面通常称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三要素”。进度是三要素之一,它与成本、质量二要素有着辩证约有机联系。对进度的要求是通过严密的施工进度计划及合同条款的约束,使工程项目能够尽快地竣工。
工程实践的经验表明,质量、工期和成本是相互影响的。一般地说,在工期和成本之间,施工速度越快,完成的工作量越多,则单位工程量的成本越低。但突击性的作业,往往也增加成本。在工期与质量之间,一般工期越紧,刚采取突击快速、加速施工的方法,这样工程质量就差。
施工进度的合理安排,对保证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和成本有直接的影响,是全面实施“三要素”的关键环节。科学而符合合同条款要求的施工进度,有利于控制工程成本和工程质量。仓促赶工或自流拖拉,往往伴随着工程成本的失控,败坏承包商的声誉,给承包商造成重大亏损,亦容易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以及中标授标之后,合同条件都要求承包商编制切实可行的“细化的施工进度计划”(detailedconstructionschedule),使工程项目各关键部位的施工形象进度符合总体施工进度的要求。
承包商“细化的施工进度计划”得到业主、监理工程师和总承包商的批准后,就作为施工过程中合同各方共同遵守的合同条件。从此以后业主、监理工程师和总承包商应按进度计划及时提供施工图纸、供应设备、材料等,承包商则应按它组织施工,以达到按合同规定的日期完成工程建设的目的。从工程实践来看,合同条件一般规定,假如非承包商自身原因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时,承包商对延迟的相应工期及增加的工程成本有向责任方索赔的权利。如果是承包商自身原因延误施工进度,承包商就应自费加速施工以挽回延误的工期,否则它就应承担拖期损失赔偿费(liquidateddamagefordelay)。
工程实践表明,承包商若在工期上造成延误,往往造成一系列的问题。如施工成本增加,质量难以保证,甚至引起合同争端,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从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开始,以至中标授标以后进人工程实施阶段,合同各方尤其是承包商应充分重视施工进度问题,不断解决影响施工进度的难题,为工程按期建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3.进度的分类
进度按其作用,作业划分的粗细以及使用者的要求不同分为三个层次的进度。
第一层次是业主、监理工程师、总承包商和其他经理级人员使用的进度。其是一个里程碑进度和主要施工作业的形象进度,通常称为一级进度(level1schedule)或主进度、总进度(masterscheddule)或里程碑进度(milestoneschedule)。它是一个工程项目的骨架,从中可看出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总体走向,从主要工程项目的关键部位(节点)上可看出具体的施工状况。它对其它层次的进度计划起指导和控制作用。一般而言,这一层次的进度是不可变的。
第二具层次是监理工程师或总承包商使用的进度。它是对一级进度的一种保证、一种落实,是对各承包商从设计、采购、预制、土建、安装、调试等各环节进行协调和控制的一种进度,通常称为二级进度(level2schedule)或C&C进度(coordinationandcontrolschedule)。
第三层次是承包商的进度,是承包商按照一、二级进度自己编制的具体指导施工的一种进度,通常称为三级进度(level3schedule)。三级进度是按照具体的施工条件对二级进度的一种细化,往往又称为“细化的施工进度计划”(detailedconstructionschedule)。它是一个具体的施工作业计划。
二、三级进度按具体的施工条件、施工状态以及确定的作业之间的逻辑关系,只要能保证主进度不受影响,各作业之间的时间排列是可以变动的。
从目前的工程实践来看,由于先进的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软件的应用,过去的四级、五级甚至六级进度都已淡化在“细化的施工进度计划”中。四、五、六级进度是对于三级进度在时间上的一种划分,详细的程度是一样的。四级为季进度,五级为月进度,六级为天进度。
进度计划的核心是现场施工作业计划。它的本质就是表明现场施工作业在某个时期区间的起止状况以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除此之外的要求可看作是一种对现场施工作业计划的一种支持、一种准备,如劳动力计划、材料设备供应计划、预制计划、机工具配备计划、测量计划等。这多种计划组成了以现场施工作业计划为核心的全面的施工作业计划。明确这一点,可避免把进度看成是一种包罗万象的工具,以至对进度管理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过宽的要求,从而影响到现场施工作业计划的组织实施。
全面的施工作业计划应是以现场施工作业计划为核心的各计划的分类管理。进度管理的侧重点就是对现场施工作业进度计划的管理。以它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做好自己的支持准备工作,完成自己相应的计划。
4.进度管理的方法与工具
4.1方法
进度计划的方法主要有横道图法、网络图法、关键路径法等。它们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实质上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将工程项目按一定要求(如系统、标高、区域、合同类型、作业类型、工作层面、工作包、房间号,责任部门等)划分成作业或工序,然后确定作业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各作业的起止时间和工期等。随着电子计算机和高级项目进度管理软件的应用,进度管理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到管理技巧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4.2工具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电子计算机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大显身手。
P3(PrimaveraProjectPlanner)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流行的进度管理方面的工程项目管理电脑软件,被认为是项目管理软件的标准。它是在WINDOWS下运行的,界面友好,与其他软件兼容性强,运行速度快,与其它WINDOWS软件一样具有所见即所得的功能。它将上述几种进度管理方法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特别适合大型工程、多个工程、有主工程子工程的进度管理。
P3软件最基本的方面还是进度管理。它借助作业之间的逻辑关系、限制条件,通过进度计算,在时间上对作业进行排列,并且赋予每条作业各种信息(这个过程称为“加载”,英文为loading),如系统、标高、区域、合同类型、作业类型、工作层面、工作包、房间号,责任部门等,我们可以按需要进行随意定义。通过这些加载的信息,可以按需要、按要求对作业进行筛选、分类、组织、汇总。
P3软件有过滤筛选功能。它可以按要求进行多个层次,多种格式的筛选过滤,将我们要求的作业信息筛选出来。一个大型工程项目的作业数目可达上万条,一个承包商的作业数目也可达数千条,在一个时间段内,我们并不需要全部的作业信息。通过过滤,可以按照工作性质、工作区域、工作包、时间跨度(如一天,一周、一个月、一个季度等)等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作业信息。
除了最基本的功能外,P3软件还可以在作业信息上加载资源信息,如每一个作业要耗费的人、机、材等,还可以进行工程量的统计工作。P3软件与WINDOWS下的其他软件如数据库软件、Excel软件等具有高度的兼容性,我们可以将过去独立的人事管理、物资管理、机工具管理、g工程量清单等计算机信息按P3要求调整后直接转入P3软件,为我们在P3软件上进行资源加载、资源平衡、资源优化节省了大量人力,同时也为其它职能部门使用P3软件的相应功能创造了条件。
此外,P3软件还可以按照节假日的情况进行日历定义,不同的作业可适用不同的日历,还可对各种作业加载我们需要的限制条件,并且可以生成直观的各种曲线、直方图、报表等。
利用P3软件按各种要求做出进度计划后,可以以某一天作为数据日期(datadate)进行进度计算,通过作业之间的逻辑关系、限制条件去推演各作业的预期进展,并展示关键路径,通过平衡、修改,反反复复后最终得到我们期求的进度计划,这样的进度计划就作为我们的目标计划。以此目标计划作基础,在工程实施中,通过跟踪实际的作业进展,更新作业数据,并与目标计划作比较,可以发现施工中的不足,评估部分作业的提前、延误对整个进度计划的影响,这样可以及早采取措施,保证目标计划的顺利实现。
P3软件还具有各种强大的功能,它本身就值得去认真钻研,在此就不作详细介绍了。
总之,P3软件作为工具,能做进度管理方面我们想要做的一切事情,而且从上面的介绍来看,P3软件能做的事情远远超出了纯粹的进度管理的要求。P3软件可以说是一个以作业为载体,加载各种信息,各职能部门可以一起使用的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
5.进度管理的模式
从工程实践来看,光有对进度管理方法和先进进度管理软件的掌握,哪怕是非常熟悉,如果没有相适应的进度管理模式,进度管理一样会引起混乱,达不到应有的要求。大型工程项目的施工,从设计、采购、土建、预制、安装、调试等各环节,分成若干工作包(称lots或workpacrage),由若干个承包商实施。进度管理从职能方面来看有进度计划的编制、修改、更新、下达、反馈、控制、对外协调等。各个承包商之间、各工作包之间进度的紧密衔接配合以及各职能之间的顺利实施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展和按期竣工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进度管理模式指的是各承包商的施工作业进度以及支持计划的编制、更新、修改,各计划彼此之间的衔接,以及与一、二级进度计划的比较对照,各相关作业数据的交换,承包商自己进度计划的下达执行,作业数据的反馈的一种方法、业务流程和组织形态。
进度管理的模式可以是多种多样,没有一定之规。只要整个工程能按计划有效地实施,进度计划能实时地反映工程的实际施工现状,就是好的进度管理模式。
5.1业务流程
从工程实施来看,图示的进度管理业务流程能很好地使进度管理良性运行。
在承包商之间有关联的交叉作业通过监理工程师或总承包商建立相应的逻辑关系,交换彼此之间的作业信息,如物资供应与施工、设计与施工、土建与安装等等。承包商各自的进度计划构成了全面的细化的三级进度计划。
承包商按确定的三级进度计划,以月(或季)为基础按周(或天)进行滚动,下达责任部门组织实施,责任部门在滚动周期(数据周期)期末(如周末)反馈作业数据到进度控制部门。进度控制部门在进行相应的数据更新、交换后,于下一个周期期初(如周一)下达新一周期的进度计划。
5.2进度管理的职能部门
鉴于进度管理的重要性,应该设立独立的进度管理职能部门。该部门的职责按对进度的理解不同可分为二种情况。
5.2.1从广义来看。认为进度是整个工程项目实施中的核心环节,它应包括作业进展、工程量统计、资料等几乎所有的工程信息。设计、预制、制作、土建、安装、调试等各个环节,全由进度部门来反映;进度计划的编制、下达、调整、更新、控制、对外协调等各职能,全由进度部门来实施。这样的进度部门无论从工程技术上,还是商务上都需汇集一流的称职人才,而且它还是一个相当庞大的业务部门。大型工程项目的实施需要这种形式的部门。
5.2.2从狭义来看。认为进度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将作业借助逻辑关系在时间上进行排列,并在数据周期内实时反映现场施工状况。进度计划侧重于现场施工作业计划,职责上侧重于计划下达、调整、更新和对外协调。进度部门的主要职能就是反映施工状况及对外沟通。这是对上述广义上进度部门的一种简化,它的正常运转需其它职能部门如技术、供应等的协助。
6.进度管理的技巧
有了好的工具、好的模式、还需有好的技巧。下面介绍P3软件应用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供参考。
6.1各承包商共用一个工程项目,并与一、二级进度计划具有相同的作业分类码字典。在监理工程师或总承包商的主持下在三级进度方面所有承包商在P3上共用一个主工程项目,各承包商的工作作为此主工程项目下的子工程。每个承包商按区域、系统或性质等可有若干个子工程。相关的作业在监理工程师或总承包商的主持下建立或修改逻辑关系。这样有利于进度计算和进度控制。为避免承包商彼此之间对作业数据的篡改,各承包商对于自己的工程可设置相应权限。具有相同的分类码字典是为了便于一、二、三级进度计划之间、各承包商之间作业数据的交换及比较对照。作业分类码字典一般由业主或监理工程师、或总承包商综合各方面求来定义、修改。如果是承包商单独应用P3软件,则该字典承包商可自己定义、修改。这样一来,P3的应用也就局限于承包商自己,与本文所要论述的全面统一的进度管理有较大的区别。不过其中的部分管理思想也适用承包商独立的进度管理。
6.2承包商建立二个工作目录,一个为存放数据周期内返回的作业数据的“历史目录”,随后复制该作业数据存放于另一个工作目录(当前目录),供在数据周期内作跟踪、修改、更新用。工作目录每年需建立一次,如“1999历史”、“1999当前”。如此循环往复。
6.3工程取名。进度管理是动态的,随着作业数据的交换,工程名也需随着数据周期改变。以一周为例,在当前目录下以下周一所指的月日如0419,作为本周使用的工程名。本周末以下周一4月26日为数据日期作进度计算并以0419工程交换作业数据,返回后以0419工程存于历史目录,复制0419工程到当前目录,取名为0426。如此循环往复。
6.4制作中英文版。P3软件已完全汉化,但如工程有外国人参与,作业数据是英文版的,在数据交换后;相应的中文信息就有可能丢失。可以考虑用P3数据输出功能将作业数据以文件形式输出到Excel软件,在Excel软件中用数据库格式(如Dbf)打开该文件,在该文件中在记事(LOG)栏输入中文,完成后关闭该文件,然后利用P3数据输入功能将中文信息转入。如果是在汉化的P3软件之间交换数据,则可通过增加栏位的方式直接输人中文。对于中文版的作业数据,用同样方法也可反映英文信息。
6.5滚动进度计划的制作。在当前目录下,在作业数据返回后,在数据周期期初如周一,在作业数据更新、修改后。利用P3软件的过滤功能筛选出数据周期的作业信息,然后制作合适的标题,调整打印日期的范围,就形成了读数据周期内的进度计划。如此循环往复。
6.6近细远粗,滚动编制三级进度计划。细化的三级进度计划不是一蹴而就的,显然招投标阶段的“细化的施工进度计划”不是最详细的,也不是最后的版本,它是承包商在当时条件下所能作出的最详尽的进度计划是承包商对未来所要从事工程的一种设想。由于大型工程的工期长、环节多,近期远期承包商能知道的施工前提条件的详细程度不一样,整个三级进度计划在近翔远期的细化程度上也会有差别。近期的施工前提条件充分,三级进度计划就可以细化到具体指导施工的地步。远期则可作为一种展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再逐步细化。
7.进度管理中容易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发现在三级进度管理方面最容易存在下列问题。
7.1忽视进度计划。认为进度计划是一种摆设,可有可无。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这些工作我非常熟悉,该做什么我脑子非常清楚”。对于小工程,或许可以这样。但大型工程工期长,环节多,意外情况也多,没有很好的进度计划,承包商很难在一个长的时间跨度内向业主、监理工程师或总承包商以及其它承包商表明自己的施工组织状况,同时对于承包商而言也很难指导自己的施工并在资源上从容调度和平衡优化。
7.2对于计划还算重视,但计划与实际工作脱节。这有多种原因,可能是进度计划水平低,不能如实反映施工状况以至失去指导作用;也可能认识上有误区,因为进度计划中的施工顺序与实际工作的施工顺序有一定的差别,在具体的施工组织以及作业数据的反馈上嫌麻烦,不愿意受约束。
7.3进度计划过粗或过细。过粗的进度计划难以控制作业进展,不易发现问题,一旦发现作业延误,将有可能为时已晚,难以挽回;过细的进度计划容易人为割断施工工艺之间的自然联系。如接地线安装包括放线、安装、检验等工序,安排一个作业就比分成三个作业好。从工程实践来看,进度计划的粗细没有一定之规,相当难以把握。在实践工作中三级进度计划的细化一般把握三个原则。一是作业工期要短,如一般要求14天以内,这样有利于控制作业进展;第二是尽量符合施工工艺的自然流程;三是以工作量的大小决定是否细化。如混凝土浇注有钢筋、模板、混凝土三道工序,如果工作量大,工期长,则可细分为三个作业,否则一个作业就可以了。实际工作中对于进度计划有越细越好的倾向,这显然不是一件好事情。总之,三级进度计划是能粗则粗,要细则细,只要能控制、指导施工就行。
7.4进度计划包罗万象,像大杂烩,没有重点。P3软件的应用在理论上能反映所有的作业信息。从设计、预制、材料供应到土建、安装、测量、调试等全部包括在内,并尝试在每条作业上加载资源,连螺栓螺帽等小物项都不放过。这样作出的进度计划过于庞杂,极不利于进度计划的跟踪控制。从工程实践来看在P3上只做现场施工进度计划,加载主要的资源和工程量,以此为中心各相关部门做支持准备计划,这些计划可以不在P3软件上做,以文字形式描述即可,如要在P3软件上反映,则以子工程形式存在为宜。
篇5
地产工程项目中进度管理系统以《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为主要依据,充分结合了地产工程的具体情况,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通过不断的分析、计划、统计,显著提升了地产工程进度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全面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系统性,有利于项目管理者及时掌握项目的最新动态,做出正确的决策,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工程进度管理系统为我国工程进度管理提提供了强有力的服务于支持,有利于促进工程项目顺利推进,促进工程按时竣工。
3进度管理中系统的技术分析(P20)
3.1ASP技术
ASP技术是服务器脚本编写环境,能够实现动态网页或窗体应用程序的有效创建。ASP技术所有程序都会在服务端执行。因而,不用考虑所用浏览器是否能够有效运行缩写代码的问题。服务器会在程序执行完成之后把执行结果反馈到客户端浏览器,从而显著降低浏览器压力,有效提升交互速度与效率。在语言编译技术运行程序基础上,可以将ASP技术成功升级成ASPNET技术(NET运行环境下的ASP技术),从而大幅度提升原有ASP技术的适应性,当然,其功能也日趋强大。
框架
是一种开发平台环境。它面向网络,能够支持各种用户终端,从而让用户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任意相关设备均能得到所需信息。在其正式之前,程序对象接口为Win32和COM,ASP网页接口为asp.dll所提供对象。在.NET正式之后,所有程序和网页都开设使用.NETFra-mework的相关类库作为接口。.NET开发平台为在IISWeb服务器上创程序和在做面上创建应用程序提供了便利。
3.3B/S结构
B/S((浏览器/服务器)是目前较为普遍的开放模式,该模式立足于C/S结构,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提升。B/S结构工作界面是WWW浏览器,具有广阔的适用范围。B/S结构主要优势有以下两点:维护与升级相对简单。节约成本,选择空间显著提升。与此同时,由于服务器运行的时候,数据负荷相对较重,一点细小的错误就会引发服务器“崩溃”,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企业都会采用数据库存储服务器作为备用选择。
3.4ODBC技术
ODBC技术即开放数据库互连,其英文全称为OpenDat-abaseConnectivity。它是微软公司开放服务机构相关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确的规范以及数据库访问标准(API)。API通过SQL完成绝大部分工作。ODBC也能对SQL提供语言支持,也就是说用户能够直接把SQL语句转送给ODBC。
4工程进度管理系统模式
4.1工程进度管理系统模式的流程
工程进度管理系统的本质是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监控进度状况。一旦发现偏差,应当及时找出原因并尽快予以调整和改善。若能有效控制、协调相关影响因素,科学合理的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方法和措施,能够大大提升工程进度,促进工程顺利竣工。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有时候会根据设计进度对计划进度进行一定的调整,其具体流程如下:首先,应当及时发现进度偏差,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其次,明确对后续工作产生影响的相关限制条件。接着,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和措施并形成有效的进度调整计划。然后,做好相关经济、合同、组织的调整。最后,严格实施调整后的进度和计划并做好相关检测工作。
4.2工程进度管理系统模式的特点
工程进度管理系统模式包含了进度分析、报表管理、基本信息、计划管理和工程量管理等相关模块。这些模块共同影响,相互作用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工程进度管理系统。该系统处理具有提示、确认操作弹出框、恢复错误、验证数据、缺省默认值、数据复制等基本功能之外,还具有登录功能、管理项目基本信息、管理项目工程量、管理各计划、进度分析等重要功能。这些功能决定了工程进度管理系统能够充分满足相关事务处理的需求,能够让工程进度管理流程更加清晰与简化,从而显著提升工程进度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篇6
在建筑工程项目投入建设之前,一般都是由建筑施工单位工程管理部门根据施工的难易程度和工程规模大小,并对企业自身技术、资金、人力资源等进行科学准确评估后安排工程工期。但是原定计划总会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比如天气、建筑材料供应不足、施工人员操作不当等,以致施工阶段的某些环节不能按照原定时间计划完成。这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做好施工工期安排工作,提高应对各种影响工期突发事件的能力,统筹兼顾施工工程全局,以缩短工期的方式保障填补施工空缺和延误的状况,以免为建筑施工单位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1.2合理控制工程施工成本
做好工程进度管理工作,可以在保证施工项目质量的同时降低工程成本。施工方常常通过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来加快工程进度促进工程尽快完工,这使投资成本大量增加,而且工程项目的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质量不合格时,还需进行返工。这样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成本增加后而工程进度的管理容易失控,使施工单位遭受损失。加强施工进度中的资金管理有利于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
1.3保障施工单位投资效益
一般来说,施工单位的投资效益主要受施工期的长短、工程规模大小和施工难度的影响,在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期间加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可以有效应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客观困难,合理安排工程日期,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促进工程按照原定计划日期完成,保障投资效益。
1.4提高施工单位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是建筑施工单位工程管理的重点难点。紧抓工程项目进度的每一个细节,实现有效的管理控制,可以整体提升单位工程管理的水平,让管理方式最终服务于企业效益,促进企业盈利和可持续发展。此外科学合理的工程进度管理还可以提高施工单位的管理形象,提升建筑市场竞争力,传播企业知名度。
2施工进度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2.1施工进度管理方法
施工进度管理方法就是参考事先制定的合同工期,在对工程项目各项程序和细节明确考察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一套适用性较强的管理方法。施工单位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单位自身技术能力来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管理方法。施工进度管理方法制定期间做好与相关单位和企业底层工作人员的协调沟通,广泛征集意见,确保进度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具体的方法包括对施工中所需材料的采购、调度和运转进行统计和记录,对施工工人的工作时间进行严格的规定,对施工时间和施工进度进行周期性审查,宏观分析工程进度和剩余工作量,控制资金周转,节省开支等。
2.2施工进度管理途径
建筑工程项目是一种空间涵盖量较大的工作项目,种类多样,内容复杂。每一项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施工方法和施工人员的工种都存在较大差别,这些情况为施工进度管理带来诸多困难。施工管理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建筑工程项目中核心部分的进度管理,虽然各种建筑工程项目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均具有可以被把握的工程核心部分,把它当做整体管理的重要依据。然后是加强对工程施工材料配制的进度管理,建筑工程一般规模较大,所使用的材料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加强对这些生产要素的管理,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节省材料成本。这在整个进度管理工作中是比较基础的工作,管理项目繁多,需要增派人手。最后是加强建筑施工工作程序的进度管理。在参考原定工作流程计划的同时,实地考察施工地的工程进展速度和质量,为整个工程的工作进程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和变动措施。
2.3施工进度管理措施
(1)提高对工程进度管理的重视程度。
对施工单位各方工作人员进行工程进度管理有关常识的教育,提高施工单位全体工作人员的施工进度管理意识,鼓动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工程进度管理的各项工作,设立工程进度管理奖励制度,提高工作人员参与工程进度管理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升建筑单位整体工程进度管理素质。
(2)采用严格分工制度,落实工程进度责任制度。
对工程进度管理工作进行细部划分,将每一项进度管理工作指派给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实行工程进度责任制,敦促各个部门落实进度管理各项内容。
篇7
一、标准成本的定义
标准成本是指根据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在正常经营条件下应当发生的成本。因而是一种预定的目标成本。以标准成本为基础。把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揭示出成本差异。使差异成为向人们发出的一种“信号”。以此为线索进行分析研究。企业可以进一步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并据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
其基本内容是:依据材料、人工、费用消耗标准和价格标准,制订各生产阶段的标准成本,并用于成本管理的全过程。在企业内部,它是各车间实现“等价补偿”的价格尺度;在企业外部,它是制订产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线。
标准成本是由会计部门会同采购部门、劳动工资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及具体生产经营部门等有关责任部门,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条件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共同制定的。在制定过程中。应吸收负责执行标准的职工参与各项标准的制定。在制订标准成本时。一些成本项铟需要确定其数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者相乘后得出成本标准。即:成本标准=用量标准X价格标准,用量标准包括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消耗量,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等标准用量。在制订时,主要由生产技术部门主持制订。并吸收执行标准的部门和职工参加。价格标准,包括原材料单价、小时工资费、小时费用率等。在制订时,应由会计部门和有关部flt一,-同研究商定。采购部门是材料价格的责任部门,劳动部门和生产部门对小时工资率负有责任,各生产车间对小时费用率承担责任。总之,标准成本的制订,是一件十分细致的工作,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不能草率行事,力求使所制订的标准成本具有科学性、现实性、稳定性和目标性。
标准成本的制定方法有制订原料、辅料、配件、燃料、动力、人工消耗标准,制订价格标准,制订标准成本。制订原料、辅料、配件、燃料、动力、人工消耗标准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消耗人力、物力数量,并与所产出的产品、劳务数量相适应。基本生产的标准成本,按产品或零部件(指装配式生产,下同)。沿着工艺路线制订。辅助生产的标准成本,分别按照水、电、气、风、机修、运输等种类制订。在制订价格标准时,这一标准通常有三种。首先是原料、辅料、配件、动力、燃料价格标准.由买价、运杂费以及入库前挑选整理费用构成。实践中通常以账面实际加权平均成本为基础。考虑市场情况而定。其次是各车间小时工资价格标准。其计算公式为:各该车间小时工资价格标准=各该车间月份在册工人工资总额÷各该车间月份在册工人制度工时总数。最后是各车间制造费用价格标准,这一标准分两步制订。第一步是按基本和辅助生产车间。依照原料、辅料、配件、燃料、动力、人工等消耗标准和有关价格标准。制订各该车间制造费用总额标准。第二步是计算各该车间小时制造费用价格标准。在计算公式中,分母为“该车间制造费用总额”。分子与“小时工资价格标准”公式相同。在制订标准成本时。利用上述诸标准,基本生产各该车间按产品或零部件制订标准成本。计算公式为:原料、辅料、燃料、动力消耗标准成本=原料、辅料、燃料、动力消耗标准X各自价格标准:工人工资标准成本=工时消耗标准×小时工资价格标准;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工时消耗标准×小时制造费用价格标准。辅助生产的标准成本制订方法与基本生产的标准成本制定方法相同。
三、标准成本的运用范围
标准成本的运用范围包括用于划分成本责任、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及成本奖罚。一个大型生产企业。通常在较大的生产经营领域里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标准成本的特殊功能,就在于能够把这些生产耗费,按不同生产阶段分别制订合理的定额,划清成本责任。标准成本的制订,实行哪里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就在哪里制订标准成本的“属地原则”。职工群众为维护自身利益,就要在自己的生产经营岗位上按既定的标准投料、用工支出费用,将成本控制与生产经营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取得良好的成本控制效果。不论哪个车间的在制品,都按累进的标准成本,以“前阶段成本”项目逐步转移,直至产品完工,这体现了成本核算的过程。标准成本分析,分为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两种。计算公式为:数量差异=f标准价格×(实际消耗数量一标准消耗数量)】×实际产量;价格差异=[实际消耗数量x(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1×实际产量。当这两个公式用于分析材料消耗时.只有数量差异,没有价格差异。因为标准成本中的材料价格.与从仓库“购买”价格相同。用于分析工资和制造费用,两种差异同时存在。实践表明,执行标准成本时只有按成本的执行结果进行经济奖罚,才能使标准成本与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才能推动他们关心成本,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
四、标准成本制度管理体系在生产中的运用
2007年4月28日宝钢集团增资重组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八钢以加入宝钢集团为发展的新起点,认真学习宝钢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管理,降低消耗,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活力。宝钢在1993年提出推行标准成本制度,199年正式实施标准成本制度,经过几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标准成本制度在宝钢的应用己逐渐趋于完善.并且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宝钢成立了“标准成本管理委员会”,由会计主管、副总经理或副主任担任委员。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是检查标准成本制度的推进情况.协调解决有关成本的重大问题,各生产厂相应成立了“标准成本推进小组”,组长由生产厂厂长担任。副组长由驻厂成本组组长担任,组员由技术人员、作业长和成本管理人员组成。其中,作业长是降低现场成本的主要责任者,财务人员是降低成本的主要组织者。财务部门成立标准成本推进网络,以高效快捷地反映成本信息。各工序设立兼职成本员与分厂成本负责人、作业长一道,及时反馈成本信息,定期进行成本分析.有效地控制成本成本标准是用以控制原料、人工、燃料动力、劳务等的数量与金额,因此必须针对这些项目分别设定标准。宝钢的成本标准是以成本中心及其所生产的产品为载体制定的,它分为基本标准和价格标准两个部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称为成本差异。成本差异是反映实际成本脱离预定标准程度的信息。“差异=实际成本一标准成本”,负差为有利差异,正差为不利差异。为了消除这种偏差,要对产生的成本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和对策,以便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宝钢在实践中总结出来并遵循的标准制定原则主要有:以追求完成率100%为目标,客观、公正、合理、不留余量,体现精细管理思想:考虑生产条件的变化及生产工序、操作技术改善、技术开发成果的应用、质量改进、设备改进等所带来的标准改善:考虑对象期内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可能产生的成本改善:致力于科技、管理水平的提高,实施对成本标准的改善;标准的表达与应用,应简洁明了,并具有可操作性。
(一)挖掘成本潜力的重要环节即成本分析
宝钢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标准成本管理的推进,成本分析模式日渐完善,成本分析质量不断提高,并直接应用于各项经营决策、成本管理活动中。
宝钢的成本分析具有以下特征。
1.成本分析呈现出明显的层次,即由班组成本分析、作业区成本分析、生产部门成本分析、公司成本分析构成多层次的成本分析组织体系。
2.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成本差异分析、主要指标变动对成本升降的影响、成本升降对总成本的影响、产品成本分析、产品效益分析、成本趋势分析、与国内外同行业成本对比分析等。
3.举行成本分析会是成本分析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成本分析工作中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经济与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民主、协调各部门关系、相互取长补短的良好形式。成本分析会按空间划分为班组、作业区、分厂、区域、公司成本分析会:按时间划分为定期和不定期成本分析会。
实践证明.宝钢推行的标准成本管理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几年来宝钢年平均成本降低率为3.5%,通过推进标准成本制度,广大员工不仅学习和掌握了许多标准成本管理的知识,并且更加注重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控制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加强标准成本管理工作己经成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每一个员工的自觉行动,上至公司领导.下至普通员工均积极参与,一个运作精于高效、响应灵敏快捷的成本管理体系己经形成。
(二)在标准成本制度下宝钢降低成本的方法
1.作业长是降低成本的主要责任者。多年来推进标准成本的经验表明,作业长是降低现场成本的主要责任者,应创造条件使作业长成为降低成本的主力军。实施标准成本制度,涉及到的人员有分厂厂长,兼职成本员、财务人员及作业长等,他们的工作各有其责。分厂厂长可以做到的是部署各作业区成本管理的方案,检查作业区降低成本的措施及效果。对于兼职成本员来说,因为是兼职,他们大部分的精力是放在自己的岗位职责上。财务人员对成本管理起的作用是通过作业长传递下去的,而并非直接参与降低现场成本。而作业长相当于作业区的管家,即“小厂长”,直接管作业区的产量、质量,并且还管理班组长、岗位职工,作业长有奖金的分配权。作业长必须对作业区成本中心各产品的各成本项目标准设定的方法、状况、修订标准等作到心中有数.把成本标准与计划值有机结合,按成本标准、计划值控制各项消耗。必须看懂成本中心成本差异报表及数据来源。首先应该了解成本核算中成本区域所包含的所有明细成本项目,应该了解物料领用、生产备件领用的途径并做到核对账实。从物资部领用的物料.按财务部门预先设定的规则有些计入直接辅料有些计入制造费用的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作业长必须知道应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制定降低消耗的计划,并把指标分解到岗位。应该制定本成本中心降低成本的重点控制项目。作业长应该在本作业区找出用量大或是单价高或是浪费严重的项目作为成本重点控制项目.也就是讲抓住大头.确保降低成本目标得以实现。应该下大力气增强全员成本意识,调动作业区降低成本的积极性。为了使全员具有成本意识,作业长进行成本指标分解,做到“人人有指标”的同时,应根据指标制定一系列奖惩制度。
篇8
1.2进度计划相关理论依据
项目工程进度计划控制的相关理论有四种,分别为分工协调控制理论、弹性控制理论、系统控制理论、循环控制理论。第一种,分工协调控制理论,指通过将整个工程系统分为两个层面:横向系统和纵向系统。纵向系统由监理员等项目进度监理人员构成,主要负责工程的质量情况。横向系统由技术人员组成,控制项目的进度。两个系统有机配合,保障工程的运行。第二种,弹性控制理论,指在工程项目进行开展前,将项目的进度保留一定的弹性空间,防止出现突况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第三种,循环控制理论,指将整个电力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分为计划、实施、调整和协调四个步骤,组成一个封闭性的控制系统,及时发现每个步骤中的问题并实行相关的调整。第四种,系统控制理论,指将整个项目进度看作一个系统,做好每个阶段的进度计划,并有效地实施。
2影响工程进度计划的因素
2.1施工地现场环境的影响
由于电力工程项目施工时会占据较大的土地面积,所以为了避免对市区居民生活的影响,大多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位置都比较偏僻,其地理环境较为恶劣。如果不考虑所处地的地质、天气因素和土质情况对其的影响,会严重影响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甚至会被迫终止电力工程项目。例如,2004年在贵州省的某水电站工程项目,就是没有考虑当地的气候和环境因素,导致施工不得不取消原施工计划,延迟了整个工程的竣工时间。
2.2电力工程项目主线
在整个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主线花费的时间最多。如对于变电站工程项目来讲,其主控楼就是一条主线。在实际现场施工时,从工程的挖基到最后内外墙的粉刷过程里,都会实施电气的安装工作,假如没有控制好进度的话,会使得整个变电站工程项目竣工时间延长。
2.3电力项目相关方面对其的影响
相关施工单位影响整个电力工程项目的进度。除此之外,为施工项目提供材料、运输单位及设备供给单位也会对整个项目的进度产生影响。且在众多的非直接影响因素里,工程项目方案设计的科学合理与否,最大程度的影响了电力工程的进度。
2.4人员分配和施工技术方面
在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一般由农民或者教育程度不高的人员组成,由于其专业技术水平受限,在某些专业技术环节,施工人员不能进行正确的操作。此外,在面对新型的作业设备时,由于操作经验或者理论知识的欠缺,不能合理的使用新型设备等,导致现场施工事故的发生。我国在电力工程项目施工时,也存在人员任务分配不合理、工作职位不清的现状。这也导致了电力工程项目进度的延误。因此,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时,必须对现场施工人员的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明确各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降低对工程进度计划的影响。
3保证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有效开展的措施
3.1做好项目开展前的准备工作
在电力工程项目开展前,应完善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明确施工人员的工作制度。在施工方案设计前,要对电力项目工程所处地进行认真的勘察,明确当地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且应提升现场相关作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3.2科学合理设计进度方案
由于工程项目的实施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需要在设计方案时,不仅要考虑影响进度的影响,而且要合理的保持一定的弹性空间,利用弹性空间,防止出现计划不全面的情况。
3.3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过程的进度计划管理
在实际施工时,监理人员应对工程项目的进度随时进行跟踪,了解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并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进行相应程度的调整,保证项目的进度。如果出现实际施工进展和项目进度计划进展不一致时,应以实施施工进度为准,调整项目进度计划中的实施方案。
3.4有效管理电力施工顺序
施工顺序的良好进行保证了进度进化的正常开展。只有将各项工作开展的先后顺序落实,才能保证各施工阶段的紧密联系,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
3.5清晰造价师的权力和责任
因造价师对项目的管理有重大的影响,其影响涉及报价决策、造价分析、成本管理以及进度管理等工作,其造价决策的科学与否决定了项目能否正常开展。因此要清晰造价师的权力,并确定其职责。在施工前,应成立相应的造价部门,确定各人员职责,并在造价决策方案设计时,让所有造价师都参与其中,成立造价方案组,选择最优造价方案。
4进度计划对电力工程项目的重要意义
进度计划管理是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进度计划对电力工程项目的重要性,是保证电力项目正常进行的关键要素。编制一个实效合理且经济的进度计划,不仅关系到电力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可以有效提高供电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同时,进度计划是对一个电力工程开展负责任的表现,能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影响国家经济效益情况的发生。
篇9
1.2项目进度计划的特点
①全面性。即编制的工程进度计划其内容应包括工程施工中的所有具体事项,并以此为依据具体详细的分析整个项目工程。②层次性。管理机构的层次不同,编制的进度计划也就应具有相应的层次性。③严肃性。在完成进度计划的编制后,进度计划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后才能形成最基础的项目进度计划,同时工程的施工也应依据项目进度计划严格地执行,以实现工程管理中对进度偏差的有效控制。
2电力工程中项目进度计划的影响因素
2.1施工场地的地理环境
电力工程的占地面积较大,为避免工程施工对市区生活造成影响,电力工程多建设在与城市距离较远的地方,且其地理环境较为恶劣,气候因素也比较复杂,给工程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2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多为农民出身,其教育水平较为有限,而工程施工中的一些环节是需要专业的人员来操作控制的,在实际的施工中由于受经济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专业技术的环节只得由民工代为操作,由于民工的技术水平有限,在具体操作中难以避免的就会有问题或是事故的出现,进而影响到电力工程的进展程度。
2.3项目相关单位的影响
作为电力工程的建设方,施工单位对项目的施工进度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作用,然而在一些情况下,为工程提供材料及设备的供应方以及运输单位等与工程项目开展相关联的单位,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工程的施工进度带来影响,而项目的方案设计则是这些间接影响条件中对工程进度影响最大的因素。
2.4施工中的分配问题
在项目进度计划管理中,若施工人员以及相应设备的分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不仅会造成施工速度的降低,还会对项目的整体进度带来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出现工程延期交工问题。
3电力工程中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实施
3.1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施工人员应明确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问题,并切实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依法开展电力工程的建设工作。
3.2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是决定项目质量的关键因素。因而,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以及专业技术的培训,切实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切实保证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3.3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
项目施工前,应系统分析编制的工程进度计划,并结合对项目的具体情况、工程工期、质量标准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及时调整工程计划中不合理的地方,以确保项目进度计划的科学合理性,进而推动工程施工的正常开展。在项目施工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做好工程进度的跟踪调查工作,依据工程关键程序的施工事宜进行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
3.4合理规划工程方案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突发事故或其他事情的影响,在制定电力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时,应留置一些弹性空间,这样一旦发生不可预期的事故时,弹性空间就可以发挥出其作用,避免了因计划的不够周全而造成工程进度的延误。
3.5确保工程进度的同时提高工程质量
在电力工程的实际施工中,工程进度往往与工程质量不相符合,部分施工单位过分追求施工的进度,而忽略了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为避免这种情况,工程的监控人员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出工程质量的恒定标准,并依据此标准,规范电力工程的质量,使电力工程有序的开展进行,进而确保电力工程的项目质量。
篇10
1.1.1需要明确设置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点设置的是否合理对配电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全面分析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是开展质量管理的前提。
1.1.2准备基础设施,即人员配备和材料、机械配置,严格筛选专业技术人员,普通操作人员可就近雇佣;准确统计材料的数量和种类,加强对电气设备和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选择性能良好、质量可靠的设备和材料是提高工程整体质量的基础。
1.1.3确保施工技术参数和施工程序的科学合理,如需应用新施工工艺及技术时,必须对其可行性进行详细分析研究,从而保证顺利进行工程施工。
1.1.4严格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工作的质量是保证配网电力工程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工程施工具有指导作用,是施工人员树立质量意识、充分掌握设计图纸、把握关键技术的前提和基础。
1.2施工阶段。
配网电力工程的整体质量取决于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根据国家规范和相关标准及质量管理要求,对施工工序进行重点管理,明确执行质量控制标准。具体可将质量管理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管理人员编制质量控制点设置表,在勘查设计部门、施工部门和业主会审批准后,将其作为质量管理和验收的主要依据;在对应阶段完成所有质量控制点的抽检和评价,实时控制正在进行和已结束的工作,在施工单位自检后,由监理人员负责现场监督、检查,并形成文字记录和数码照片;最后,根据统一的标准严格执行验收工作,将电力工程分为单位工程、分项目工程和分部分工程实施分层检查。
1.3验收阶段
1.3.1根据施工图纸严格对配网电力工程中隐藏工程和中间工程进行验收工作,验收范围包括接地装置的敷设、铁塔基础、电缆管土建、制作电缆头、电房土建,对隐藏工程验收过程和内容准确记录。
1.3.2加强对竣工验收的管理。工程竣工时进行质量验收是电力工程建设的最后一环,对配电网的投入使用和运行具有直接影响。由施工单位、施工班组和项目管理部门分别进行自检,在验收合格后由现场监理实施复检,即初检;后由业主项目部和启委会共同竣工验收,对电力工程中的遗留问题或质量缺陷逐一记录,明确工程施工限期和责任单位。
1.3.3配网电力工程的建设目标是零缺陷,需要对建设全过程的质量问题进行管理和验收,确保及时发现并消除设施设备的质量缺陷,根据工作责任制处理,并对缺陷记录消缺处理,实施闭环质量管理。
2配网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
2.1加强对人身安全的管理。
为了防范配网基建工程中的人身安全事故,要建立完善的电力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措施,考察配网电力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建立巡检、验收、运行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对电力工程的施工制定标准化施工方案,执行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和措施进行考核,对不履行安全制度的人员予以一定惩罚。
2.2做好安全标识管理工作。
主要内容包括标识彩砖、防撞警示牌或标识、电缆走向图等,通过安全标识,便于日常巡视工作和避免外力破坏。
2.3强化工程安全隐患管理。
电力工程的安全隐患主要是设备隐患,严重影响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因此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处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合理制定巡检人员值班表,增强日常巡检和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对电气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进行严格的把关,以提高施工安全系数。
2.4防治处理外力破坏。
配网电力工程在建设和投入运行过程中,会直接受到外力破坏,包括雷击、撞击、鸟害、树障、高空挂物等。通常,安装防雷击设备能够避免雷害;应用风车反光镜和防鸟刺等驱鸟装置能够减少鸟害;加大保护电力设施的宣传力度可以防治高空挂物;电力企业与政府联合治理有利于消除树障。
3配网电力工程的进度管理
3.1准备阶段
3.1.1制定严格的工程进度管理制度,避免违规操作对施工进度的影响。根据电力工程现场管理的要求,明确进度管理的内容和措施。
3.1.2配网电力工程的建设规模庞大,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在施工前解决好占地赔偿问题,避免征地延误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3.1.3要制定明确项目审核进度计划,对配网电力工程的各个项目进行分析,对工程质量、工期、材料供应等进行评估,分解进度计划,确保进度管理的顺利开展。
3.2施工阶段
3.2.1在具体的施工阶段,由监理人员对施工过程根据跟踪监督和调查,随时掌握工程施工进度,把控整体进度。
3.2.2针对施工进度做好现场安全管控,对安全防护措施加强现场检查,确保警示标志和安全网明确设置,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帽佩戴、安全标语、警示牌悬挂、消防设施配备等进行检查;加大对主要施工机械、安全器具、特殊工种、特殊作业人员的检查力度。
3.2.3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应急预案,根据可能突发险情的性质、后果,工程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现场工程设施,设备抢险和安全保障工作;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可能出现事故的特点,选择合理时机进行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演习,以有效应对拖延施工进度的紧急情况。
篇11
金融中心的主要活动是借贷、证券(包括债券、股票和金融衍生产品)发行和交易、资金管理和保险。衡量金融中心的典型指标是银行数量、银行资产、国际间银行债务、交易所资产估价、交易的合约数量、上市公司数量、会员数量、证券发行量、国外股票交易比重、管理的资金数量、外汇交易量以及衍生物在所有交易产品中所占的比重等。可见,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与金融体系的发展过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表明,在金融发展的过程中,金融发展不但具有“供给推动型”和“需求引导型”两种发展路径,而且这种因果关系还存在互为因果联系。金融发展路径依赖的这种规律性反映到金融中心形成的路径上,就表现为金融中心形成的两种模式:自然形成模式和政府主导模式。
(一)自然形成模式。金融中心的自然形成模式指随着经济的增长,国际贸易和区际贸易及投资的不断扩展,实体经济对金融的需求必然增加,进而产生新的金融需求。因而,金融市场得以扩张,国家的金融制度和金融法规也随之发生变化。通过金融机构的空间集聚,金融机构集聚状态中各市场主体相互作用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和“稠密市场效应”,伴随着规模经济效益,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体系,金融体系不断发展,使金融机构在空间上进一步集聚,逐渐形成金融中心。
(二)政府主导形成模式。金融中心的政府主导形成模式指金融市场在独立于实体经济发展规律的作用下,在实体经济及其规模相对弱小的条件下,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刺激金融市场的发展,从而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增加储蓄,刺激投资,推动经济发展。在这种模式中,金融体系的扩张通常是在政府的扶持下,通过政府部门的设计、强力支持而产生,金融体系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超前性。政府通过制定经济和金融政策,吸引金融机构集聚。通过金融机构空间集聚,以及金融机构集聚状态中各市场主体相互作用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和“稠密市场效应”,伴随着规模经济效益,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体系,金融体系不断发展,使金融机构进一步在空间上集聚,最终形成金融中心。这种金融中心形成模式在本质上是通过金融体系的超前产生和发展刺激经济增长,发挥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先导作用。
金融中心两种形成模式之间的关系如何呢?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理解金融中心两种模式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一方面。经济增长决定金融发展,金融发展是实体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经济增长是“因”、金融发展是“果”。另一方面,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反作用,金融发展可加速推动实体经济增长,这种情况下,金融发展是“因”、经济增长是“果”。同时,金融发展路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表明,在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发展不但具有路径依赖的因果关系,而且这种因果关系还具有复杂的互为因果联系,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表现出“低均衡”、“高均衡”和“多重均衡”的特征。因此,在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及其复杂性和多样性。金融中心两种发展模式之间的区别不是绝对的,政府主导模式不能完全独立于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发达的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具有反作用,可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是说,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政府主导模式归根到底要以自然形成模式为基础,而政府主导模式对自然形成模式有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加速促进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模式选择
从金融中心两种形成模式和两者间的关系看,金融中心的自然形成模式与“需求引导型”的金融发展路径相对应,强调金融中心是实体经济增长和金融体系自身发展的结果;政府主导模式则与“供给推动型”的金融发展路径相对应,强调金融发展在先于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政府通过有关金融政策,优先发展金融,并把金融作为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增长的手段。这两种金融中心产生的模式存在着本质区别。自然形成模式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通过市场机制而自发产生;政府主导的金融中心形成模式则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甚至不能在资源配置中全面发挥作用时,在政府的引导下被动形成的。金融中心两种形成模式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上海只能选择政府主导型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模式。原因如下:
(一)未形成成熟的市场机制。中国经济目前总体上处于转型时期,原有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与市场经济发展和运行不相称的机制尚未完全消除,市场体系尚待完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使中国目前还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地方政府实际上对各地资源有较强的控制力,甚至由于政府的干预使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过程中断等等。这是目前我国经济所处的客观整体环境,只有不断加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才可能最终改变这种状况,逐渐形成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因此,这一环境是我国在金融发展和金融中心形成路径上必须走“政府主导模式”的最根本原因。
(二)缺乏完善的金融体制基础。目前,上海的国有商业金融机构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历史原因,尚未形成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仍不能称为真正的金融企业,缺乏足够的竞争力。有的金融机构虽然规模较大,但综合实力不强,而且金融创新机制不顺,使金融创新尤其是在金融衍生产品创新上,处于不利地位。同时,中小金融机构比较分散,整体抗风险能力不强,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整合和治理。这一系列金融体制方面的不足,使国内金融机构创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都不够,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缺乏健全的金融法规体系。上海还存在法律和法规不健全、监控和法规的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法规和监控有多方面的内容,如汇率和利率调控、央行储备金、银行的最低资本金比重、强制性保险计划、资本收益、收入和利润的直接税收和间接税收、信息披露制度等等。由于金融体制和金融法规体系不健全,再加上行政和执法随意性的存在,使金融机构在金融创新方面除面临市场风险外,还可能面临一些非市场风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创新。在这些问题上,上海市一方面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可利用“先行先试”的特殊地位,加快制度建设。克服金融机构集聚的制度障碍。
(四)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和金融机构集聚力度不够。从金融市场环境上看,上海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偏低、透明度较低,货币市场建设相对落后,金融信息化发展不快;从金融市场参与者方面看,上海过分重视金融机构有关业务的扩张而弱化了功能开发,使金融机构大而不强、创新力不足、内部控制水平不高,金融专业人力资源密集度不足;从金融市场深度方面看,目前上海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如,外汇交易量较小、金融产品种类较少、居民的投资机会不多,金融市场对周边腹地的影响力差,甚至存在一定的地区保护主义倾向和金融资源配置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上海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不足,严重制约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金融机构是金融中心的细胞,金融机构集聚是金融中心的一个重要特征。国际金融中心通常集中了大量的银行。从国内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部及其结算和大宗业务都不在上海;上海的外资银行虽然占银行总数的70%,但其规模和结构都受到较大限制,外资银行和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数量仍不多。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和现状表明,金融中心如果仅有银行是远远不够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是金融中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上海的金融机构比较单一,银行占主要地位,非银行金融机构不发达,这种状况不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这种情况不是单纯依靠市场力量就可解决的,政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激烈的外部竞争迫使上海必须加强政府对金融中心建设的主导作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面临着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挑战,同时还面临国内一些城市的挑战。从国内看。中国政府虽然已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放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但这个战略在地区相对分割和地区保护主义的作用下,实行起来却受到一些阻力。从国际上看,一些国家金融业的崛起,客观上都与上海形成了一种竞争关系。这些因素使上海不仅面对资金、市场、客户和人才方面的争夺,而且使上海获得中国金融改革和试点的优先权和特许权也受到挑战。
总之,政府在促进金融发展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不可替代。上海只有走政府主导型的金融中心形成模式,才有可能尽快地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三、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措施
(一)加快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发展。采取多种方式促进上海全国性票据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以抓紧落实国务院9条意见为中心,以上海证券市场改革与发展为重点,争取使上海证券市场尽早成为中国的主板市场;推动各金融市场之间的创新与联动,进一步完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机制。
篇12
(三)黄金矿山企业的成本控制措施不合理当前,我国一些黄金矿山企业在成本控制管理上,方法非常的简单粗放,往往是采取不合理的强制措施降低成本来节省费用支出,甚至是通过缩减黄金矿山企业的技术革新以及设备升级来实现成本的降低,这种成本控制管理模式,虽然表面上会降低黄金矿山企业的成本投入,但是往往会导致企业生产能力的下降,更不利于企业通过技术实现自身的发展。
二、黄金矿山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措施
(一)提高对于成本控制管理的认识,明确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关键对于黄金矿山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首先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黄金矿山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将成本控制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按照《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矿山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对于黄金矿山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点是明确矿山企业的成本支出范围及标准、进行黄金矿山企业的成本预测、积极参与涉及到成本管理的生产经营决策、制定成本控制管理目标、执行措施以及开展成本控制管理目标的考核工作。只有深刻的认识到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并明确工作的关键要点,才能确保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二)明确成本控制管理职责,形成矿山企业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管理的局面为了提高黄金矿山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效果,在成本控制管理体系的构建上,应该采取管理责任制的方式,动员黄金矿山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积极的参与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由企业的经理部门负责黄金矿山企业成本管理的组织以及部门协调工作,财务管理部门则作为主导负责成本的记录分析、核算反馈以及费用目标制定等工作,物资采购管理部门则重点负责降低人工、材料、机械设备以及动力成本,技术管理部门则主要通过技术引进以及升级来降低开采生产工艺成本。通过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积极参与,确保成本控制管理措施在企业内部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进而来实现黄金矿山企业经营成本的整体降低。
(三)细化成本核算内容,优化企业成本核算控制管理对于黄金矿山企业的成本核算,应该遵循实际成本计价、分期核算、合法性、一贯性以及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成本的核算。成本核算方法以及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应该根据矿山企业的生产特点、工艺流程以及成本支出科目,合理的确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应该强化对于黄金矿山成本费用的审核和控制,确认各工艺指标及产品数量计算结果的真实可靠性,按照成本项目进行生产费用的分配和归集,并进一步的计算明确产品成本。同时对于矿山企业的通风、排水、卷扬、运搬等辅助作业成本应该注意分配到采矿、掘进等主要生产作业成本中去。通过准确的成本核算,完善黄金矿山成本核算管理体系,为黄金矿山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准确的依据。
(四)合理的制定成本预算管理措施,强化成本控制目标考核管理成本预算管理是当前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黄金矿山企业的成本管理也应运用好预算这一工具,通过对成本支出费用的分析、预测,总结成本费用的变化影响因素以及变动情况,合理的制定成本费用管理预算,通过预算管理的手段对成本控制进行精细化的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在预算计划的编制上,应该将人工费用、能源消耗、管理费用以及材料费用作为成本控制管理的关键,确保技术以及设备管理费用支出,以确保矿山生产的正常。同时,对于成本控制采取目标成本管理的方式,将成本管理目标细化分解到矿山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采取分级归口管理以及定期考核的方式,确保成本控制管理目标的实现。
篇13
目前,项目进度管理监控主要采取规划、控制与协调三种方法。项目设计过程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此其监管内容应包括对项目的实施跟踪,并对影响项目进度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合理的设计计划,使工程设计更加合理化。其监控和实施过程如下:(1)推行设计工作技术经济责任制,即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其绩效结合在一起,从而激发及工作积极性,确保施工质量。(2)构建以施工质量为前提的,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施工任务。(3)执行并逐步完成工程施工计划,控制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使其在稳步走得意发展和建设。(4)施工应具有明确的计划性,并且致力于提高企业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3通信工程建设项目中进度管理
基于通讯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的诸多管理因素,文章仅针对成本管控、项目质量管理和团队组织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如下:(1)成本管控。通讯工程建设进度管理的成本控制主要问题在于缺少切实有效的管理人员,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应推选好的项目管理人员,并建立相关规则和施工原则。项目经理应明确成本管控的重要性,并且建立和推行完善的责任管理制度,严格监控施工中的成本浪费,控制成本脱节现象。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对通讯工程造价持有明确的发言权,并能够提出多种合理的措施进行成本控制。项目管理人还应以自身为核心,组建通讯成本管理团队,并将管理者责任下发到人,从而制定合理地施工管理方案,并确保施工质量。使施工能够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顺利完成。(2)质量管控。项目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施工技术,因此对于通讯工程项目来说,应聘用高技术人才。同时对企业施工人员进行合理的培训,使施工人员明确质量第一的观念,在建设过程中能够坚持严把质量关,绝不偷工减料的原则。培养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项目质量的提高,无论是通讯施工的哪个时期,都应安排合理的管理方式,实现项目质量的严格把关。项目经理应对文件进行合理的审核和检查,确保现场施工质量。当然,施工工程中的风险也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进行风险预测,将风险降到最低也通讯企业项目质量管控的关键。企业管理人员应依据风险管理的特征,重视合同签订的风险管理,降低由于项目风险而导致的项目质量受损。(3)团队组织管控。团队组织管控实际上就是建立完善的企业施工进度管理团队,其中包括:实现团队资源与设备资源的合理利用,将其最优化;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团队内部各个人员的沟通,明确个人的职责与义务,从而确保通讯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