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热电厂实习个人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热电厂实习个人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热电厂实习个人总结

篇1

近年来,中国五大发电公司先后进驻新疆,并且开发建设了多个火电项目,为新疆发电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但电力事业的迅猛发展背后,是大批电力人才的缺乏,这就迫切需要迅速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电力人才,以满足电厂发展的需要。乌热电厂远观这一形势的发展,在2011年初,本着“成就每一个人”的企业精神,为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畅通人才成长通道,促进生产运行人员岗位技能和整体素质的快速提升,满足企业安全生产、持续性发展的需要,积极创新培训手段,结合培训工作实际、企业员工特点,结合薪酬激励机制,在该厂发电运行部即“每月一考”、“每班5分钟,人人当老师”、“仿真机比武”、“事故大演练”等一系列的活动之后,又开展了“创建星级值班员”活动。

乌热电厂全厂集控炉、机、电专业及辅控燃、化灰专业,共108人,岗位都是固定。4个班长、8个主值。岗位一般不会变动,也就意味着在一个岗位上工作3年、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势必会造成人员思想的波动。热电厂发电运行部,在不断探索中发现了这一问题的存在,通过不断研究、深入基层和针对现场实际情况的了解,开展了“创建星级值班员”活动。通过“创建星级值班员”活动的开展,畅通了人才成长通道,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更高的岗位级别,得到更多的晋升机会,提高自身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使人才在没有空余岗位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成才和上升的空间,从而激发员工学习业务技术、苦练岗位基本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热情,进一步巩固全能岗位培训的成果,提高运行人员独立操作及事故应变和处理能力,全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控、辅控全能值班员。

形式新颖多样,实现动态管理考核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乌热电厂《发电岗位星级员工动态管理》,星级值班员评定每半年举行一次,实行动态管理考评,评定依据为员工半年综合测评成绩。正所谓“学好了上,学不好就下”,所有运行人员晋星都不受岗位限制,集控、辅控运行岗位均按十星级划分,基础星级最低为一星级,最高为十星级。集控星级为金色,巡操基础星级为一星,副值基础星级为四星,主值基础星级为七星;辅控星级为银色,值班员的基础星级一星,主值基础星级为四星,班长基础星级为七星。参加星级员工评定的人员,晋星期间必须完成发电运行部年度培训计划内容和部门规定的专业学习内容,从理论知识、实际操作、仿真机培训、现场考问等多个层面进行考评,结合“每月一考”、“人人当老师,每班5分钟”、“每月事故演练”、“仿真机技术比武”等,分别对集、辅控人员能否完成锅机电、燃化灰专业的日常独立操作、事故处理进行测评,判断能否晋星。

“发电岗位星级员工动态管理”活动一经全面开展,班前班后惊喜的发现——身边问问题的同事多了、翻规程的同事多了、跑现场的次数也多了……一个月一度的考试、专工的现场考问,就像是在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的阶梯,块块青砖砌地平平稳稳。半年学习期满后,综合测评成绩高于85分者,具备晋星资格,并进入下一专业学习;综合测评成绩在70分—85分者,保持原岗位星级,继续原专业学习;综合测评成绩低于70分者在原岗位基础星级上下调一星,继续本专业学习。同一岗位星级最高的人员优先推荐晋升更高一级岗位。达到晋升岗位对应的星级及培训积分时,如没有空缺岗位,推荐成为所晋升岗位的备员,当岗位空缺时,直接推荐上岗。每次评定晋星人员比例控制在15%范围内,80%的人员保持原岗位星级,5%的人员降星。员工评星结果需经厂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由人力资源部根据厂长办公会审议结果,对晋星和降星人员按相应的系数发放绩效奖。以此激发员工学习业务技术、苦练岗位真功的主动性、创造性。一时间全厂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培训意识和浓厚的学习氛围,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思想高度重视,实现“公平、公正、公开”

乌热电厂一直以紧抓员工基础培训为首要工作,在培训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此次《发电岗位职工星级员工动态管理》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即刻便成立以厂长为组长、生产副厂长为副组长、人力资源部主任、教育培训主管、发电运行部主任、副主任、各专业专工为成员的星级员工评定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对星级员工评定全过程的监督、指导,审查,最终确认评定结果,并经厂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发电岗位职工星级员工动态管理》中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坚决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星级员工评定领导小组成员中,发电运行部负责制定发电岗位职工星级员工动态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培训内容及细则并加以实施,并做好员工星级评定期间日常培训内容的制定、组织各类考试、阅卷、考试成绩及培训积分的统计、上报等工作。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对员工评星期间培训全过程进行监督、审核,对发电运行部上报的员工考试成绩、评定意见等进行审核、备案,提交厂长办公会列入议事议程,全程进行监督,将“公平、公正、公开”的精神贯穿全程。最后员工评星结果需经厂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由此看出,该厂对促进生产运行人员岗位技能和整体素质快速提升的高度重视,该厂深刻认识到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电力人才,是满足电厂发展的迫切需要。

做细评定内容,实现由点到面的结合

发电岗位职工星级员工动态管理以员工晋星期间的各类考试综合测评成绩为依据。其中各类考试包括月度考试、晋星理论考试、仿真机考试、岗位实际操作、现场考问等。晋星期间,每月出各专业学习计划,员工月度考试以培训计划内容为主,集控、辅控晋星理论考试包括炉、机、电和燃化灰三个专业内容,仿真机、实际操作考试为本岗位所学专业内容。

由发电运行部炉、机、电专工每月对集控主值、副值、巡操分别进行出题考试,燃、化专工每月对辅控班长、主值、值班员分别进行出题考试。考试试题理论部分从试题题库内随机抽取专业考题,仿真机部分为必考题和随机抽取考题。实际操作由部门各专业专工组织,设专业评审人员测评。

晋星期间的各类考试均由发电运行部负责组织,人力资源部全过程监督、审查。考试一般安排在每月25日后进行,15日内所有考试必须全部结束。考试阅卷工作由发电运行部负责,并将考试成绩在考试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上报人力资源部教育培训主管审查后予以公布。因各种原因3次未参加月度考试者,则取消该阶段晋星评比资格。

员工无论是否具备晋星评比资格,都必须参加部门每月组织的各类考试,综合测评成绩达不到70分者降一星。星级值班员评定工作的开展,调动了一线员工主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更加具体化,全体员工比学赶帮超热情高涨、全厂上下创争氛围浓厚。

奖惩多元化,“经济、安全、发展”多位一体

乌热电厂针对实际情况,以保障机组安全、稳定、经济的前提下,对做出突出成绩的给与奖励或优先晋级,对工作中安全存在失误等给以处罚和降星处理,还结合经济指标的评比,使全员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节能降耗、等全方位看问题,大大提高了全员素质,落实了创建“星级值班员”的实质。

《发电岗位职工星级员工动态管理》中指出参加华电集团、新疆公司及厂级专业技能大赛、技术比赛获奖的员工,在星级评定时给予一定的奖励。集团公司级一等奖晋升一星,二等奖综合测评成绩加3分,三等奖综合测评成绩加2分;新疆公司级一等奖综合测评成绩加3分,二等奖综合测评成绩加2分,等奖综合测评成绩加1分;厂级技术比武、知识竞赛,获技术能手综合测评成绩加3分,一等奖综合测评成绩加2分,二等奖综合测评成绩加1分。

评星期间员工若为人为异常、障碍责任人,予以综合测评总成绩减分或取消评星资格。异常综合测评成绩减1分/次,二类障碍综合测评成绩减4分/次,一类障碍综合测评成绩减8分/次,半年内发生2次一类障碍,取消评星资格。

创新培训模式,结出丰硕成果

篇2

我们依托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高浊高铁锰矿井水处理研究》,将环境工程专业传统的混凝沉淀、地表水过滤及反冲洗实验教学内容改为高浊度矿井水混凝沉淀、高铁锰矿井水过滤及反冲洗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讲授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教学原理和内容,还补充煤矿矿井水的产生、排放和水质污染特征等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对工业过程、工业污染特征以及工业污染防治有了初步的认识,不仅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打下了基础,也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2)在排水工程实验教学中

我们结合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电化学氧化-生物强化A/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研究》,将原来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实验教学内容改成SBR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实验。这个实验内容的改变,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在处理技术方面有较大的区别,防止了课堂教学和实际工程出现较大的偏差,特别是水力停留时间、活性污泥比增长速率、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等参数选择,为学生以后从事工业污水处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在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中

我们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纳米RuO2/ZrO2-CeO2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及废水中的POPs》,将原来的COD分析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污水换成煤化工废水。这一实验内容的改变,使得研究对象由生活污水变成了受氯离子干扰严重的煤化工废水,让学生系统深刻地体会到了消解过程中沉淀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分光光度法的干扰,以及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各自的优缺点,并引导学生从一个简单的COD测试实验思考到各种环境工程原理。此类教学内容的改变还有很多,比如,将矿井除尘装置、煤化工厂VOCs催化氧化分解装置和燃煤电厂脱硫脱硝装置引入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的演示实验中;将煤矸石简单制砖的内容引入到固废处理与处置实验教学中;将头发中汞含量的测定引入到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中;将煤化工厂受污染土壤的气提修复装置引入到环境土壤学实验教学的演示实验中。通过这些来自于科研课题的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他们将来开展实际的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开展与煤矿区污染控制相关创新性实验

我校环境工程中心积极开展与煤矿区污染控制研究项目相关的创新性实验室,并以此为基础,确立本科生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学生完成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型实验的重要基地。学生从大一开始进行查文献、写调研报告等基础训练,大二和大三开展具体实验,大四开展成果总结训练,学习撰写结题报告并。我们的创新实验基本来源于科研项目,但是为了不给学生造成难度,又对科研项目进行了大量的改变,基本都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面向本科生的创新性实验。先根据传统的混凝和沉淀实验,添加矿井水污染治理的内容,设计创新实验的第一个研究内容,即混凝沉淀处理矿井水。然后根据课堂讲授的混凝沉淀水力梯度(G值)的理论知识,将混凝部分扩充为多级搅拌混凝实验;根据浅池理论,将沉淀内容扩充为斜板沉淀池设计。最后将所有的内容合并起来,形成实验名称为多级搅拌+混凝+斜板沉淀处理矿井水的创新性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下达的科研任务要求,充分发挥个人智慧,设计系统的实验方案,并在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下,开发了用于实验过程的多套连续装置;独立分析整个实验过程所涉及的实验参数,完成了一个复杂的工艺实验研究,并提交系统的研究报告。这些改革既为教师和研究生完成科研任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技术基础,并充分调动了本科生学习和参加科研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素质,既促进了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又提高了本科实验教学的含金量。

3大力建设企业实践基地煤炭特色

高校培养的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将来主要针对过程污染控制和“三废”处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接触和了解相关专业的典型生产过程污染控制,然后让他们掌握全面的末端控制技术。这就要求本科生必须到生产第一线参加一个完整的生产管理周期,必须要到实习基地参加实习。实习基地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有效途径,同时为教师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造了条件;是增强学校科研活力永不枯竭的源泉;是推动科学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最佳途径。因此,我们先后同潞安集团司马矿、开滦集团、冀中能源集团、神华包头煤化工公司、华能高碑店热电厂、中关村环保科技园、北京市排水集团(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北京酒仙桥污水处理厂和北京清河污水处理厂)、邯郸东污水处理厂、邯郸西污水处理厂、首钢焦化厂、太原焦化厂、北京燕山石化总公司炼油厂、北京市垃圾渣土管理处和北京市鹫峰森林实习场等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创造有利条件。在实践基地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安排学生轮流开展相应的工业性生产实验。如在首钢焦化厂实习时,学生在指导教师和工程师的指导下,采集并分析焦化废水处理构筑物中水样和泥样的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悬浮固体(SS)和MLVSS等参数,在显微镜下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在工人师傅指导下,学会记录工艺参数、维护现场运行的工艺设备,调整水处理过程的药剂投加量、分析水处理装置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处理现场,充分了解污染防治工艺设备和单元构造,并进一步掌握污染控制过程工艺参数的基本取值范围和变化规律,帮助学生完成了“理论-实践-理论”的积累过程,全面提高了学生分析现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助于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环保工程师。

篇3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2011年度职业教育课题(课题编号:ZJJX11ZY006)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084-02

一、“过程控制装置”课程的定位

“过程控制装置”课程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讲授过程控制技术、控制仪表及装置等相关知识,与“仪表调修实习”课程相配合。2010年,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对本课程进行了颠覆性改革,将“过程控制装置”课程和“仪表调修实习”课程进行整合,课程改名为“控制装置安装与检修”,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各种热工控制装置的安装、校验、调试、运行维护与异常处理等操作技术,使学生达到热工仪表安装检修中级操作工技术水平。教学组织形式由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进行调整为理实一体的情境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操作实践,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经验并学习深入的专业理论知识,在自我设计和管理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及教学实施情况

1.企业参与,基于控制装置安装与检修工作过程重构课程

本课程开发的第一步是与企业共同分析确立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课程组教师通过以下形式与企业建立了密切联系:走访河北电力研究院、保定热电厂、保定石油化工厂、定州发电厂等多个企业,深入企业进行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调查;与控制仪表及装置安装与检修人员交流,共商课程标准,共同建立更能贴近和满足实际应用能力需求的情境教学体系;与企业一线从事仪表安装检修的毕业生进行交流,听取他们对本课程建设的意见,帮助分析以往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情境的构建提出建议。

上述几种形式的深入交流,确立了面向热工控制仪表及装置安装与检修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从系统化的学习情境设计入手,遵循“以职业行为获得知识”的认知规律,全面进行课程体系解构和重构,见图1。

通过典型的工作任务分析,本课程设计了6个学习情境。情境1:控制系统的认知,情境2:变送器的安装与检修,情境3:调节器的安装与检修,情境4:执行器的安装与检修,情境5:调节机构的安装于检修,情境6:控制系统综合调试。重构后的课程体系以控制装置安装与检修工在岗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确定学习领域。教学过程采用任务驱动,“情境、任务、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2.遵循认知规律,教学内容序化采用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

从认识控制系统与检定一简单仪表是否合格开始,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之后着手不同控制仪表及装置的安装、调试、投运、检修,每个情境中由单一的任务逐步递进到复杂的任务,有效激发了学习兴趣,最终在自我开发的过程检测与控制情境教学实训装置上完成大部分仪表设备的综合调试与检修任务。

3.在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中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过程控制装置”主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学生实践教学为主线,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由于本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六步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六步教学法”要求每个工作任务的教学均包括“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4.以评促学,建立了“过程考核与综合考试相结合”的课程评学模式

(1)考核依据。目标考核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考核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考核方式。为了实现课程的目标,也为了客观、全面、公平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水平和程度,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改变过去教师一人评价的一言堂制度,而是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教学评价,包括自我评价、成果呈现、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结合过程性考核成绩多元全面地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本课程采用工作过程考核、综合考核两种考核评价方式,分别占本课程总成绩的60%和40%,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过程考核包括课前资料的收集、任务工单的填写,实施过程的规范及团队协作,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等。采用多种方法形式,如提问、观察、抽查、教师对学习小组评价、教师对学生个人评价与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进行评价。综合考试是在完成全部学习情境后,依据所覆盖岗位对本课程的知识、能力要求,设计考核任务,编制试卷,采用技能操作、笔试、口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做到考核内容岗位化,与职业技能鉴定对接;操作过程规范化,与现场安装检修规程对接。

5.积极开展技能竞赛,引导学生自主深入学习

以控制装置安装与检修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通过竞赛,检验了各参赛学生的团队协作、计划组织、工程实施等能力,促进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6.引入企业文化元素以及6S管理,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最终目标

通过各种展板、宣传栏等方式引入企业文化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6S管理理念,培养学生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规范、认同意识。

三、课程资源建设

1.实训条件建设

由专业教师开发的“过程检测与控制情境教学实训装置”投入使用后,为学生提供了更接近生产现场的可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和实践条件。学生可以通过本实训装置,独立完成各种检测仪表、自动控制装置、过程控制系统的现场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检修等学习性工作任务,能够能较快掌握操作技艺,积累实践经验,提升竞争力,较快适应工作岗位。

本实训装置在满足教学需要的的同时,也可进行热工仪表检修工、热工仪表安装工、自动控制装置安装工、自动控制装置试验工和自动控制装置检修工等多个工种的专业技能鉴定和职工培训,对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课程资源建设

目前已建成的课程资源见表1。

表1 课程资源

序号 资源名称 资源内容

1 学习资源 课程标准、校本教材、实训指导书、多媒体课件、教师手册、学生任务工单、自测题库、理论试题库、技能鉴定题库、仪器仪表使用手册、职业技能大赛题库

2 拓展学习 参考书目、技术期刊、课外阅读资料、岗位职责、相关网站

(1)构建了适用的校本特色教材。结合高职高专教学的特点以及控制装置安装与检修工考证的需要,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合作开发了适合高职学生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该教材打破了传统教材以介绍原理性知识为主的学科式体系,完全以工作任务为核心,引进了企业标准和操作规范,学习内容与真实的校内实训环境相结合,便于开展情境化教学。教材中每个情境分别由9大版块构成,见表2。

表2 教材中学习情境的版块组成

教材组成 主要功能

职业能力特征 通过本情境的学习和实践训练,学生所要达到的专业能力目标

情境描述 描述本情境通过学习之后必须掌握的技能和知识

子情境描述 描述本子情境学习的主要内容

相关知识 叙述了完成任务必须知道的理论知识和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

学习性任务 给出基本操作步骤和技术要求,作为学生行动领域工作的指导性操作规程

请你做一做 下达操作任务,学生采用“六步教学法”完成任务,提交报告和成果

知识、技能归纳 对本情境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便于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点

工程素养培养 知识技能的拓展

课后思考题 帮助学生自我检查本情境内容的学习情况

(2)基于工作过程,适合六步教学法的教师手册和学生任务单。教师手册:任务实施的指导性文件,解决了教师怎么教和教什么以及如何评价的问题,是教师标准化教学应遵循的重要参考资料。教师以教师手册为指导,可以按着“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安排教学。根据教师手册上的评价标准考核学生的操作正确与否。

学生任务工单:解决了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工作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引导文法,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在学生任务单的指导下。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骤完成工作任务。

四、课程进一步改革设想

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完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教材和实训指导书;建设该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跟踪新技术发展,及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

五、结束语

“过程控制装置”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重点建设课程。该课程颠覆传统教学模式,以职业岗位需求为根本,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参考,实现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新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增强,促进了学生专业、方法和社会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7,(30):17-19.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

2006,(1).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二)[J].职业技术教育,

2006,(4).

篇4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247-02

一、背景

控制理论课程群包括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现代控制理论、智能控制技术等专业基础理论课,重点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规律,包括控制系统的模型建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其特点是概念多、抽象,理论分析和数学计算比重大。在讲授过程中,若不注重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就会让学生感觉似乎在学一门“数学”课{1}。特别是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作为电气信息类本科专业重要基础的控制理论类课程教育如何应对,如何讲授好“理论性强”的课程?让学生不仅仅学习、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更应该注重应用知识的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也成为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教育研究和改革的重点。

针对于此,国内外很多高校对控制理论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3}其中,将“项目驱动”引入控制理论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大胆尝试,“项目驱动”教学法也成为近年来控制理论课程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4}{5}

二、“项目驱动”在控制理论课程群中的教学改革实践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以项目任务为教学单元、通过完成项目来开展的一种教学方式。“项目驱动”教学法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和探究。{6}黑龙江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是黑龙江省重点专业,专业教学组历来非常重视控制理论课程群的教学改革。多年来教学组以“面向工程、项目驱动,夯实理论、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着力对控制理论课程群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核模式和成绩认定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深化改革。建立了现阶段符合本校特色的“项目驱动”模式下分层分类的控制理论课程群的课程体系,充分把学生转为学习的主动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在控制领域和相关工作中的工程应用能力,促进学生个人发展,为社会用人单位培养应用性和适用性人才。

1.科学合理地选择项目。项目要和生产或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具有探索的价值。项目所涵盖的理论知识要能够反映课程教学内容。项目的难度要适中。项目太简单,学生会感到乏味,没有兴趣;项目难度太大,不仅会超出课程教学要求,还将打击学生学习知识的信心和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学生通过翻阅资料、调查研究、总结分析等提出自己的观点,要求这些观点具有创新性,不能抄袭别人的观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最后要和该学科的考试成绩挂钩。授课教师要认真控制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和目标,并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精心选择合适的研究项目。例如,自动控制原理部分的教学,选择了“永磁式直流电动机PID闭环调速控制系统”项目设计。该项目要求利用电阻、电容等无源器件和运算放大器等有源器件搭接针对固定被控对象的PID控制器,并根据计算出的性能指标分析系统的控制性能。项目涉及了控制系统建模、系统分析及系统校正等方面的知识,完全可以覆盖教学内容,且难度适中,学生兴趣很大。

又如计算机控制部分的教学,选择了“毕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创新大赛题目――“自动循迹小车控制装置设计”项目,要求用数字PID、最少拍控制等算法完成控制任务。对大滞后被控对象的控制,我们采用“某热电厂二级锅炉汽包温度控制”项目,通过设计Smith预估补偿器、达林算法控制器等验证控制算法的有效性。为降低设计的难度,可将部分项目采用Matlab仿真的方式说明设计方案。设计较好地覆盖了课程教学内容。学生感觉通过努力可以完成工作, 应用效果较好。

2.优化构建“项目驱动”模式下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实施“项目驱动”教学必须合理调整现有的课程体系,构建从简至繁,从基础到应用的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否则学生会感觉无从下手。“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是将“项目驱动”按课程性质及学生类型分为三个层次,层次一:控制理论基础通识教育;层次二:面向专业的控制技术教育;层次三:拓展学习与创新能力教育。每个层次都有其基础教学内容和目标,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控制理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3.针对不同课程层次改革课程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探究式教学方法,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掌握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7}因此,必须改革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去构建仿真、实践系统开发的知识框架,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1)第一层次课程。第一层级课程主要针对刚入学的新生开展教学,因此教学中可采用“课堂理论教学为主,项目仿真为辅”的教学模式,重点内容精讲精练,目的是夯实控制理论分析和设计所需的数学基础,熟练运用控制理论分析仿真和设计工具,根据项目任务要求,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利用MATLAB仿真的形式完成项目的数学建模、性能分析、项目设计等过程,最后由教师对项目效果进行验证。

(2)第二层次课程。在教学设计上,把项目实验实习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导学+理论研究+仿真、实践助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所谓的项目导学,就是使学生接触一个典型的研究项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所需的控制理论,明确项目任务、设计方案后,循序渐进地过渡到实验仿真及实践操作过程中。例如,在现代控制理论教学中,可引入倒立摆控制案例,教学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控制器使一阶倒立摆能保持平衡?”在该项目驱动下学生将学习和理解建立状态空间模型,状态空间求解、可控性、可观性、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判据,极点匹配、状态观测器设计等相关知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MATLAB控制系统仿真工具箱LTI进行项目验证。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到国家级精品课教学基地――电气工程实践基地中现场设计和调试倒立摆控制器。

(3)第三层次课程。对于已经完成第一、第二层次课程的学习、具备了一定专业理论基础的学生,应将第三层次课程的教学由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可采用基于“课堂+机房+实践基地+网络”的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满足起点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的各专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应用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可进一步保障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改革课程考核与成绩认定方式。考核方式采用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成绩包括平时学习纪律、职业道德、学习情境考核、理论考试等方面。课程性质不同,考核方式也可以不同。

考试课:增加项目设计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课程成绩=笔试成绩+项目设计成绩;选修课:选择性考核,对于设计能力强的学生可采用“项目设计+答辩演示”的方式,“以评代考”;对于理论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可参考考试课成绩评定方式改革。课程免修: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科可将技能竞赛成绩、参与导师科研情况与课程成绩结合,采取自愿申请参加课程免修通过考核,以竞赛成绩、参加科研表现作为考核的依据。

三、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几年来,控制理论课程群课题组通过在授课过程中实施“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控制理论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以黑龙江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为例,课题组在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程中分别引入了“电阻丝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一阶倒立摆控制器设计”、“煤矿井下通风机变频控制系统设计”等十余项工程项目。在此过程中,学生自觉地参加到教学中来,从任务的理解,资料的收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而后再小组讨论拿出解决方案。学生从原来的不敢发言到现在的主动发言,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同时提高了搜索资料能力和自学能力。既巩固了项目研究所需的控制理论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钻研精神。在2013年“瑞萨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校自动化专业选送的参赛队伍共获国家奖3项,省一等奖8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竞赛获奖率在获奖的17所省内院校中排名第一,总成绩全省排名第二。在全校评选的10篇电类专业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中自动化专业优秀毕业设计4篇,占总数的25%。可见,这种教学模式不但使学生深刻理解控制理论的知识内涵,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毕业生提前进入科研或工作状态,直接独挡一面地承担科研或工作任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在黑龙江省一直处于首位。

四、结论

“项目驱动”教学法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在课程中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不但巩固了学生的控制理论专业基础,而且让学生接受工程和团队工作的实际训练,提高了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索出了控制理论教学的新模式。

[基金项目:黑龙江科技大学校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课题名称:“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控制理论课程群教学中的改革探索(项目编号:JY13-21)]

注释:

{1}李昌春,韩力.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建设的体会与思考.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2):74-78.

{2}赵可外.国外大学实践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国教育研究,2005(11):33-38.

{3}李东旭.对斯坦福大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0(4):81-82.

{4}梁晓明.项目驱动在《过程控制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科技信息,2010(28):215.

{5}张正强.现代控制理论课程的教学探讨.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31-32.

{6}傅四保.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项目教学法初探.中国大学教学,2011(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