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农业种植生物技术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业种植生物技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农业种植生物技术

篇1

随着生物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应用到农业种植领域中,即通过将某一农作物的优良基因转移到另一农作物上,以达到提高农产品产量、产品质量的目的。转基因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某一农作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并重新组合,最终将其导入到生物体内,其中,目的基因的提取是转基因技术的核心,据调查了解,当前农业种植中应用最多的生物技术则属于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对农业种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农业种植领域中,常用的基因有种子贮藏蛋白质基因、苏云金杆菌抗虫基因等,由于植物中提取的目的基因具有良好的性能,因此,利用转基因技术提取植物中的目的基因,并将其转移到另一农作物上,不仅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也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因此,转基因技术应用在农业种植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对生物技术的不断研究,转基因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且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规模也会逐渐扩大,据资料表明,当前转基因类植物的种植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在我国农业种植中,利用转基因技术种植的植物面积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除此之外,在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最为突出的则属于杂交育种技术,杂交育种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相比,其操作更为简单,在农业种植实践中,杂交育种技术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主要工作原理是在细胞全能性的基础上利用人工诱导的组织培养技术,这就要求植物细胞需要处于无菌的状态下,才能确保植物细胞得到良好的发育,最终生长成完整的植株。将组织培养技术应用到农业种植中,既可以加快植物繁殖的速度,也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内培育出满足符合当地农作物生长优良品种,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止病毒对农作物幼苗的侵害,因此,针对组织培养技术对农作物生长的有利条件,在今后的农业种植中,应大力推广和运用组织培养技术,但是,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在植物组织培育中,培育植物的阳光温度、湿度等应满足植物组织培育的条件,并且培养基组成结构、pH值等化学条件也应符合标准要求,有效控制外界因素对植物组织培育的影响,为植物组织培养发育提供优质的条件,并且在初代培养外植体过程中应做好外植体褐变处理工作,由于外植体在接种过程中容易发生褐变现象,然而,褐变现象的出现将会影响植物外植体的培育,所以,做好褐变处理工作,以保证植物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篇2

1生物技术应用的重要作用

(1)对农作物抵御病虫害、节约资源有积极作用。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就必须使农作物免于虫害及自然灾害,其应对对策便是农药,农药的大量使用使我国可耕种土地污染十分严重。在此背景下,生物技术应运而生,生物技术的应用可改善农作物抗旱抗虫抗灾等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及存活率。其从根本上使农作物基因发生有利改变,使农作物本身具有防治虫害的本领,这从根本上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极大地保护了我国的耕地。

(2)解决我国人口温饱问题。

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基数大,现存可耕种用地难以满足人口的巨大需求,这需要我们在农业种植技术上不断创新,以提高产量。而生物技术可通过改变农作物基因的方式,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升,真正解决我国人口的“吃饭问题”。

(3)对我国食品安全的保障有积极作用。

近些年,地沟油、瘦肉精、催熟剂等引发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引起普通大众、国家机关的高度重视,这对农作物种植要求更加严格,从农作物的种植、生产、运输等各个环节都需绝对安全,“无公害”蔬菜、食品受到普通大众的高度追捧,农产品不仅要具有高营养价值,还应安全无害。生物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农产品低质量的源头,为我国食品安全提供了一道天然屏障,我国农业种植中应广泛应用生物技术。

2生物技术的应用

2.1转基因技术

将基因进行人工修饰和分离后,导入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使生物发生变化的过程,就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种植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其能将一种作物的优良基因转移到另一种作物中,例如,一种作物抗倒伏力强,可将其抗倒伏基因转移到其他抗倒伏能力弱的作物中,使这种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充分结合自身优势与外来抗倒伏能力,产量会获得大幅提升。此外,还能加大社会经济效益成长力度。ISAAA的年度报告指出,早在2012年,发展中国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就超过了发达国家,中国位于世界各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第四。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节约了大量耕地,减少了大量杀虫剂的使用,降低了燃烧秸秆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尽管如此,人们对转基因技术还是存在疑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可靠。

例如,“华恢1号”和“Bt汕优63”这两种转基因水稻,虽于2009年获得安全证书,但由于转基因技术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且农业部颁发安全证书的过程并非透明,这加大了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疑虑,转基因水稻是否可放心食用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2)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是否会破坏环境。

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作物,可视为一种新的物种融入当地环境中,会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例如,“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油菜”,其抗除草剂的基因在油菜的整个生长过程中会流入其近源物种之中,打破整个农田的生态平衡。其产生的破坏可能在短时间内难以发现,但其危害确是真实存在,其解决途径需要技术的不断革新。虽然转基因技术遭受公众质疑,但其优势也是有目共睹的。转基因技术在未来应用中不断得到革新、优化,其终将深入到各个领域中,为人类发展带来更多的便利。

2.2组织培养技术

农作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在无菌、适宜的环境下,对农作物细胞进行培养,使农作物细胞良好发展并生长完全。其可以加速农作物的生长,降低病毒对农作物的侵害程度,并且能够快速的培养出符合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因而组织培养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未来农业领域。首先,在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中必须拥有良好的培育环境,光照时间、室内温度、湿度等都会影响培养效果;其次,创造符合标准的培养基,培养基内需加入矿物质成分,矿物质成分可提供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促进作物的生长。最后,科学处理褐变现象也是组织培养技术的关键,褐变现象直接影响作物培育进展,需及时科学处理。

2.3生物农药生产技术

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使生物农药也得到应用,生物农药主要利用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将其制成农药。生物农药的应用可逐渐替换现阶段的普通农药,达到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但生物农药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技术难度大,且生产成本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物农药的应用进程。针对此种情况,可将具有产生药物作用的生物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中,使其产生药物,这不仅减少了材料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优化了制作过程,可进行大批量的生产。

3应用前景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生物技术也不例外,其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可小觑。由于我国科研水平的限制,对转基因技术掌握的还不够透彻,其对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等都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都是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我们必须加大生物技术的研究力度、强化科研技术,以求提高我国综合科研水平。例如,进行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研究,强化植物固氮能力等,使植物生长突破环境的制约,利用可造优势快速生长,提高产量、质量等。使生物技术能够全方位、多层次的渗透在农业种植领域的各个方面,真正为人类的发展谋福祉。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农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农业种植技术高速发展才可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生物技术得到较好的发展,在农业乃至其他许多领域中都被应用,其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我们必须持续发展生物技术。

[参考文献]

[1]陈继侠.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5(09):122-123.

篇3

2.1通过该技术提高粮食产品的产量。在我国,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就是人口总数多,人均占地面积很小,而粮食分布不均,这就使得很多地区的粮食储量都无法达到其实际的需要,这也成为了阻碍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杂交水稻的成功就是生物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的成果。

2.2应用生物技术,改进农产品自身的品质。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当前人们更加关注的是食品自身的质量和营养价值等。生物技术的应用就很好的满足了这一要求,举例来说,转基因技术就是通过对产品的基因进行改良和重组来提高产品当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产品自身的抗病能力,减少了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

2.3生物农药方面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农作物的产量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影响因素当中,病虫害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在传统的种植活动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农药,这样不仅会给产品自身的性能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农药的使用也会对环境造成非常大的污染。而生物农药主要就是利用生物新陈代谢出来的产物经过有关技术的提取,最终制成的农药,这种农药和以往使用的农药相比要具备更大的优势,生物农药具有非常强的多样性,所以农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适合的农药类型,而且生物农药在研制和生产的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成分非常的少,这就使得这种农药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农作物本身和种植环境的负面影响就更小。以往的农药都是通过生物组织而生产出来的,而且这种农药在使用的过程中有着十分明显的范围限制,同时因为其制作的成本较高,所以其售价也比较高。但是生物农药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使用生物农药可以使得农作物生长的更快,同时使用范围也不会受到像传统农药那样严格的限制,同时它也大大的减少了生产过程中需要的资金。

2.4通过生物技术提高了农作物的抗病性和抗虫性。在我国,除了水稻等极少数农作物的产量高以外,大部分农作物产量低,其中很大原因就是我国农作物抗病性和抗虫性差。农作物抗虫性和抗病性差不仅仅影响农作物的产量,甚至可能导致农作物的死亡。要想提高我国农作物的产量就必须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和抗虫性。生物技术的引入,给解决这种难题带来了契机,如利用马铃薯自身分泌的一种蛋白物质来抵抗科伦那多甲虫对其的伤害。长期利用生物技术防虫害,可以使农作物产生一定的抗虫性和抗病性,这也会减少传统农药的使用。2.5通过生物技术来提高农作物的抗金属性。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工业经济所占的比重很大,而工业发展离不开对金属的利用。由于对金属的广泛运用,使得金属微粒无处不在,甚至于我们呼吸的空气中也含有这些金属微粒。有些重金属本身是有毒性的,它们被植物所吸收后,生长产生的农作物产品中就会带有这些重金属元素,这就会给食用者带来身体上的危害。土壤中也会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由于这些土壤一直生长着农作物,所以这些土壤中的重金属不易移除。如今,通过生物技术,提高了农作物自身的重金属抗性,含有重金属元素的土壤,在经过改良后农作物的循环种植,重金属被逐步移除。

3对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前景的展望

3.1利用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进行生物利用的研究.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对光源的利用,达到植物产量的增收。在生物技术方面,就是要通过对光合作用的深入研究,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率,从而在农业领域大展拳脚。

3.2生物固氮技术。传统的化肥虽然能起到一定的养料作用,但是也对农作物及土壤有着很大的伤害。氮肥是对农作物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化肥,传统的氮肥基本上都是化学肥料,伤害土壤和农作物本身。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生物固氮,提高了氮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氮肥的成本。

3.3通过对农作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提高农作物产量。目前,对于菌类的生物反应器的掌握难度较大,技术要求比较高,成本也相对较高。但是植物农作物的反应器就相对容易掌握,便于管理,对操作技术要求低。合理利用农作物的生物反应器,必将会取得不凡的成就。

4加强对农业生物技术的推广和宣传

目前农业生物技术还没有被广泛的应用,这就应该加大推广力度,丰富宣传手段。农业生物技术如果被全面的推广应用,必将成为农业史上又一次伟大的革命,它必将引领农业生产潮流。政府应该加大农业生物技术扶持,加强宣传投入。

篇4

将生物技术广泛推广到农业种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一定要加大对生物技术的应用。如今,经济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生物技术的完善以及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进作用[1]。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农业种植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今,我国加大了对农业种植的推广与应用,相关政策更加完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为农业种植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发展条件。近年来,我国的农作物产量不断增加,其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程度地提升,种类也不断增多,进而提升了我国的竞争力以及综合国力。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虽然我国的农业种植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而发达国家的生物技术也领先于我国。虽然我国生物技术的应用时间较晚,但是我国加大了对生物技术的推广以及支持,使我国的生物技术得到了较大发展并获得了不小的成果,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了先进水平[2]。

2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应用的意义

2.1提升农业产品的产量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虽然我国的土地面积较大,但是实际的农业种植面积却十分有限,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所以,提升农业种植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农业种植中应用生物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生产质量,而且能够较为显著地提高农作物的生产产量,满足人们对粮食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我国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

2.2提升农作物的质量

随着现今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粮食作物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农业作物不仅要满足人们对于营养的需求,而且必须保证农作物的安全以及产品质量,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所以,在农业种植中应用生物技术不仅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营养需求,同时也能提升农作物的产品质量以及食用的安全[4]。

2.3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对农业种植的影响非常大,其会对农作物的产量以及质量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农业种植中加强对生物技术的应用就可以对病虫害进行有效地控制,进而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同时,生物技术也可以显著提升农作物的存活率。由于生物技术是通过应用转基因的方法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进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食用安全。

3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应用

3.1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所谓的转基因技术,就是指使用人工技术将生物的遗传基因进行相应地剪切、加工和改造,再将其注入到需要改变基因的生物中,达到改变生物遗传特性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主要在于对需要基因的提取,对多生物的细胞进行相应地检测。转基因技术不会受到生物种类的限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2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还在不断增长,所以一定要提高粮食的产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但是,由于我国的耕地面积有限,所以想要在有限的土地中种植更高产量的粮食作物,就要加强对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其中,分子育种技术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就是运用了分子育种技术,这对我国的粮食产量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技术中的转基因技术有可能会对人们造成影响,但是尚未明确。所以,分子育种技术就得到了非常快的发展,与以前传统的育种技术相比,分子育种技术更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安全性及质量。所以,推广及应用分子育种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5]。

3.3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所以,现如今人们对于粮食作物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温饱上,而是更加开始重视食品的质量以及食用的安全性。生物技术的应用就很好地提高了食品的质量以及营养价值,同时在食用的安全性方面也有较明显的提升。组织培养技术能够保留并提高作物的营养价值,同时提高其抗病的能力,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其主要是以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为基础,使植物组织能够顺利地在无菌环境中生长,并且可以加快植物的生长速度,保证作物的品质及安全,对于农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6]。

4结语

现如今,生物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及抵抗力,从而改善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所以,大力推广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能够为我国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道雷.我国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2]张平平,刘大为.探讨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和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277.

[3]麻李祥.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2015(12):174-175.

[4]王洪波.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与应用概论[J].农业与技术,2015(14):11.

篇5

2 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2.1促进了我国农作物产量的提升由于我国人口数量较大,土地耕种面积不足,使得粮食产量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有效促进了我国农作物产量问题,改善了我国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状况,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生物技术在水稻种植领域的应用效果最为明显,实现了水稻产业的倍数增长,有效的提升了我国水稻年产量,缓解了我国粮食压力,加快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升速度。

2.2促进了我国农产品质量的提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居民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使得居民消费方向由数量消费逐渐演变为质量消费,强调农业产品数量的同时,更加强调农业产品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领域的利用,有效提升了我国农产品综合质量,解决了我国农业产品优质和高产的矛盾,提高了我国农本文由收集整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中,中单3701、中单9409、以及云优19等转基因蛋白玉米品种,在普通玉米产量基础上增产8%~15%,籽粒的硬度达到3.5以上,赖氨酸的含量达到0.4%以上,蛋白质含量维持10~12%,使得蛋白玉米营养丰富,产量逐渐提高,有效的提升了我国玉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我国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2.3促进了我国农作物的抗虫性和抗病性病虫害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是病虫害问题,造成了农作物产量的快速下降,造成了农作物的大量死亡,因此,提高我国农业作物产量,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便是对病虫害问题的解决。通过先进的生物技术,我国部分转基因作物已经成功具有良好抗虫性和抗药性,确保了我国农作物产量的稳步提升。如新型转基因马铃薯的成功研制,使得马铃薯作物在受到克伦那多马铃薯甲虫的侵害时,能够自身分泌水晶蛋白这一物质,从而对克伦那多甲虫进行毒害,避免病虫害问题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同时,农作物抗虫性和抗药性的提升,有效的降低了农药及杀虫剂的用量,降低了农药和杀虫剂残留物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降低了农药和杀虫剂对水资源的污染,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确保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篇6

1.生物技术在有机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生物技术是新兴的科技产物,近些年来才被真正投入到实际生产中。生物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投资成本低、产量大,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体现十分显著,并且能够有效促进农业产量的提高。在实际的使用中,不但能够有效增加作物产量,且投资成本低,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推进可持续发展农业上也有着明显优势。因此,在推广应用中得到了一致的肯定,能够进一步推进绿色可持续农业发展。

2.生物技术在有机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发展,其在农业种植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生物技术主要被应用在下面几个领域中:

2.1转基因

转基因技术应用到农业种植领域中,即通过将某一农作物的优良基因转移到另一农作物上,以达到提高农产品产量、产品质量的目的。转基因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某一农作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并重新组合,最终将其导入到生物体内,其中,目的基因的提取是转基因技术的核心,据调查了解,当前农业种植中应用最多的生物技术则属于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对农业种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农业种植领域中,常用的基因有种子贮藏蛋白质基因、苏云金杆菌抗虫基因等,由于植物中提取的目的基因具有良好的性能,因此,利用转基因技术提取植物中的目的基因,并将其转移到另一农作物上,不仅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也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因此,转基因技术应用在农业种植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对生物技术的不断研究,转基因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且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规模也会逐渐扩大,据资料表明,当前转基因类植物的种植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在我国农业种植中,利用转基因技术种植的植物面积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除此之外,在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最为突出的则属于杂交育种技术,杂交育种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相比,其操作更为简单,在农业种植实践中,杂交育种技术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组织培养

通过人工诱导技术,在组织细胞全能性基础上进行组织培养,以此实现通过某组织得到完整植株的技术便是组织培养生物技术。该技术实现的基础要求便是植物细胞在操作时需要处于无菌状态,从而保证植物细胞发育能够正常良好,最终得到的植株也完整。该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不但能够提高植物的产量,并且还能在提高生长速率的同时,获得优良的植株品种,这是因为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处于无菌状态,因而有效避免了外界病毒对植株幼苗的侵害。基于这一点,该技术对于作物产量的提升、优良品种的获取具有积极作用,并且在实践应用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是值得大力推广的生物技术之一。但是,虽然该技术的优势明显,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植物组织的培育条件十分严格,阳光、温度以及湿度条件必须满足组织生长需求,并且培养基的成分、pH值等也必须严格依照组织生长规律进行调节,对外界因素的控制也是影响植物组织培养效果的关键。除此之外,在为组织发育提供优良条件的基础上,还应当在初代培养过程中处理外植体褐变问题,这是因为接种外植体时极易产生褐变,这会直接对组织培养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外植体褐变预防工作也是组织培养工作的重点。

2.3制作生物农药

生物技术的出现、发展给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由于生物技术的环保性高,可持续发展性强,因而在农业生产中,尤其是农业种植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效果。生物农业作为新兴的生物技术在种植领域也开始得到应用,生物农药是通过生物代谢产物达到杀灭农业害虫的效果。该技术的应用不但有效保护了农作物免受害虫侵袭,同时还避免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破坏,是绿色农业发展的又一保障,因此生物技术被应用在农业制作商具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基因工程中,很多药品都来源于生物组织,但是这种材料提取工艺较精细,且提取困难,因而成本较高。但是生物农药的制作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这种大规模的生产制作可以利用微生物进行生产,通过在微生物中导入需要的生物基因,利用该基因产生需要的药物,这种生物制药模式不但能够降低生产难度,解决原料来源问题,还可以形成规模化生产,降低生物农药生产成本。这种通过生物技术制造的生物农药虽然目前没有得到推广,但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完善,生物农药的制造水平将会越来越高,生物农药也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结语

农业种植是有机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生物技术作为新兴技术被应用在农业种植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因此在未来,生物技术在有机农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较为常见的生物技术主要包括转基因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生物农药技术等,其中转基因技术是目前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领域影响最大的技术。而其他生物技术研究例如生物固氮技术、光合作用研究等是未来生物技术研究的攻关重点,对于突破科研瓶颈具有重要意义。其技术的突破也为未来有机农业发展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不断推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7

21世纪的中国,科技的发展非常突出,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方面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如生物技术中的转基因技术、现在的生物农药、组织培养技术等在农业的发展中也占有很大的突出地位。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中,保护了土壤的肥沃程度,节约了一定的资源,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生态保护的作用,并且,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中,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保证了农产品的高效增收和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发现农业生物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在农业中也越来越重要,作为第三产业,自身具有产量高,投资小等特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对农业的需求非常大,并且我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就意味着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很大,我国的耕地面积大,这样就要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产量,以及田地自身的状况,利用生物技术可以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情况下,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产量,土壤肥沃,生物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技术。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中,会出现种种问题,如病虫害多,需要用农药去除病虫害。在用传统的农药过程中,化学因素很多,不仅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土壤的肥力,降低农作物的产量,而且不能从根部去除病虫害,只能局部除害,局限性大,而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的新陈代谢等来去除病虫害的,不仅减小了对农药的使用,可以保护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而且还可以从根部去除病虫害,不会在使病虫害复发。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可满足我国人民的需求,带动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加快经济的发展。

2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2.1抗病虫。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中,有时候农作物的产量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高,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因为大量的病虫害侵害农作物,粮食的产量因农作物侵害造成的损失占有大约六分之一,导致农作物的产量急剧减少,人们往往采用化学药剂进行灭虫,这样不仅不能对病虫害完全消灭,而且对农作物自身也具有不良的影响,影响农作物产量,利用生物技术配制的生物药物,可以将病虫害完全消除,提高农作物的产量。2.2抗寒。在寒冷的冬季,有些植物往往熬不过冬季便已死亡,特别是在东北这种超冷的地区,大部分植物都过不完冬季都已死亡。种种迹象表明在寒冷的冬季大部分植物的抗寒性较差,而利用生物技术,可以产生抗寒能力的转基因作物,可使在寒冷的冬季,提高农作物的抗寒能力。2.3抗金属。越来越多的人挖煤矿,挖铁矿,采各种各样的矿类,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空气污染严重,水污染严重,土壤破坏严重等问题,而且采各种各样的矿类会造成金属污染,大量的重金属会造成各种环境问题加剧。重金属的污染,会破坏土壤的肥力,导致农作物植株矮小,生长周期不正常,导致生长周期比其他植物生长周期长,从而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从而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并且重金属还会危害人类的健康,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巨大,利用生物技术改良农作物对重金属的抗性,可提高农作物对金属污染的抗性,促进农作物恢复正常生长。2.4促进其他技术领域的发展。生物技术的发展,不仅在农业种植方面有很大的贡献,还会促进其他技术领域的发展,如促进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技术是通过一种优良的农作物基因,转移到一种与其毫无关系的农作物身上,从而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推动其他技术领域的发展。2.5制作生物农药。通过利用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制作出与传统农药完全不同的生物农药,传统的生物农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传统的农业不能将病虫害完全的消灭,并且化学因素较多,降低土壤的肥力,破坏环境,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而生物农药则不同,生物农药不仅减少对农药的使用量,而且还能完全消灭害虫,不污染环境,不对土壤造成伤害,不会降低土壤的肥力。

3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策略

3.1加强宣传。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和宣传力度,可利用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通过微博、微信、新闻、报纸、电视等手段进行传播,让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生物技术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用,对农业种植方面有什么巨大的贡献,让生物技术引领农业的发展,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生物技术,才能更好的促进生物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方面的发展。3.2政府加强政策扶持。政府应该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支持,对农民进行补贴,出台相应的惠农政策,建立培养基地,让更多的农民进行学习,使更多的人了解生物技术,这样可以保证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也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技术设施保障,建立农村合作根据地,与一些生物技术公司合作,建立生态技术农业技术,提高专业人员的技能,加强培养专业人员,让专业人员带动农村人员,从而培养农村人员的专业技术技能。3.3改革创新。生物技术的发展,不能死搬硬套,要有创新意思,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要与当今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生物技术的发展,要适应农业的发展,要与当今农业道路相适应,只有进行了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很好的促进生物技术的发展。总结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当面具有很大的贡献,使农业得到很大的发展,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居民的收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经济的发展,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双;浅议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与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1,(10):157

[2]张仰峰;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运用初探[J].科技信息2013(23)

篇8

一、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运用的意义

(一)促进了我国农作物产量的提升。由于我国人口数量较大,土地耕种面积不足,使得粮食产量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有效促进了我 国农作物产量问题,改善了我国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状况,促进 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生物技术在水稻种植领域的应用效果最为明显,实现了水稻产业的倍数增长,有效地提升了我国水稻年产量,缓解了我国粮食压力,加快了我国农业生 产力的提升速度 。

(二)促进了我国农产品质量的提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居民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使得居民消费方向由数量消费逐渐演变为质量消费,强调农业产品数量的同时,更加强调农业产品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领域的利用,有效提升了我国农产品综合质量,解决了我国农业产品优质和高产的矛盾,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促进了我国农作物的抗虫性和抗病性。病虫害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是病虫害问题,造成了农作物产量的快速下降,造成了农作物的大量死亡,因此,提高我国农业作物产量,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便是对病虫害问题的解决。通过先进的生物技术,我国部分转基因作物已经成功具有良好抗虫性和抗药性,确保了我国农作物产量的稳步提升。如新型转基因马铃薯的成功研制,使得马铃薯作物在受到马铃薯甲虫的侵害时,能够自身分泌水晶蛋白这一物质, 从而对甲虫进行毒害,避免病虫害问题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同时,农作物抗虫性和抗药性的提升,有效地降低了农药及杀虫剂的用量,降低了农药和杀虫剂残留物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降低了农药和杀虫剂对水资源的污染, 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确保了环境保护 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促进了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农作物的生产离不开养分的有效供给,作物缺少必要的生长元素,就会造成作物生长效率的降低,导致农作物产量的降低。为确保农作物产量,氮、磷、钾肥的使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就相关数据显示,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作物能源的来源 50%依靠肥料。由于肥料的过度使用,导致温度气体的大量排放,加剧了地球温室效应。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中肥料的大肆应用,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生物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农作物对土壤养分 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农作物对肥料的依赖,从而有效降低了种植过程中肥料的使用,降低了肥料对环境的危害。如部分转基因作物,能够通过根部相关结果加强对营养元素的固定和收集,提高了对土壤养分的应用,促进了植物的快速生长。同时,通过对特定真菌的研究和应用,加速了种植区域内土壤养分的生成,提高 了土壤中养分含量,有效减少了对人造肥料的应用,减少了人造肥料对环境的破坏。

二、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运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逐渐被运用到农业种植领域, 目前在农业种植中运用的生物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对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再导入到生物体内,其核心技术是提取目的基因。在当前农业种植领域,转基因技术是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生物技术,对农业种植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将某一作物的优良基因转移到另一种作物当中,进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当前,在农业种植领域,经常被提取使用的植物目的基因有苏云金杆菌抗虫基因、种子贮藏蛋白基 因、植物抗病基因等。这些基因具有良好的性能,通过提取使用更好的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总之,在农业种植领域,通过利用转基因技术,能够改良农作物的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品质量,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转基因技术也会取得新的发展。在农业种植的应用范围也必将扩大,将在农业种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调查显示,目前转基因类植物的种植面积在不断的扩大,有调查研究指出,目前在全球所有的农业种植当中,采用转基因技术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全球耕地面积的16%, 并且种植面积呈进一步扩大趋势。此外,在农业种植领域,还有一项技术值得提及的,那就是杂交育种技术该技术是一项极为常见的生物种植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相比而言,其操作更为简单,并且该技术的推广也更早,在农业种植实践中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在农业种植中杂交技术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该技术会取得更大的进展,会在农业种植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组织培养技术。

组织培养技术的运用,主要是建立在细胞全能性的基础上, 通过人工诱导的方式,使植物组织在无菌状态能够良好发育,最终发育成为完整的植株。在农业种植中,通过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它不仅能够使得植物繁殖的速度加快,还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培育出更多的优良植物品种。还能够有效地防止病毒对作物幼苗的侵害,保证种苗无病毒,进而有利于推广良种经济作物的种植。所以,今后在农业种植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和运用,为了达到更好的运用效果,在农业种植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在植物组织培育中,要保证适宜的温度、光照、温度等条件, 培养基组成、PH值、渗透压等化学条件也应该满足条件,为组织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在进行初代培养外植体的时候。要做好褐变处理工作。有时候外植体接种后,表面会出现褐变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会影响整个外植体的培养,因此,必须做好处理工作,保证组织培养的质量。

(三)生物农药的制作。

生物农药也是伴随着生物技术的运用而出现的,它是利用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作为农药制品的有效成分,改变传统的通过化学手段制作农药的方法,既能够达到杀虫保护农作物的目的,还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损害,有利于环境保护。此外,生物农药的运用,还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能够提高植株的耐药性。因此, 在农药的制作上,采用生物技术具有良好的效果,对农业种植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在基因工程药品当中,许多药品是从生物组织中提取材料生产的,但是材料提取困难,因而药品的价格也比较昂贵。而微生物能够迅速生长,并且容易控制,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因此,在生物制药实践中,可以将生物合成相应药物成分的基因导入到微生物细胞当中,使其产生相应的药物,这样不仅能够解决材料来源困难的问题,还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总而言之,在农业种植中运用生物技术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加强生物技术研究,进行相关试验,使其在农业种植中得到更好的运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参考文献:

篇9

1 发展农业生物技术的意义

农业生物技术是高新技术中应用最广、最直接,最具现实意义的领域。生物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它具有投资少、产量高、回报率高等特点。它可以利用自然界的再生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它的发展对于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人口中、资源、环境等问题具有重大作用。大力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对于改变农业生产现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加快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良性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

2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1 良种选育,品质改良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把一个品种、品系的理想遗传性状转入另一品种、品系,以提高植物的价值、产量和质量。Calgene公司的科学家分离到一种控制植物纤维素形成的酶的基因,将其转入特定的树种可培育出纤维素含量高的、对造纸业更有利的植物。在番茄中导入编码EFE酶的反义基因,可以限制乙烯的生成,酶活性降至正常的5%以下,果实生理成熟后长期保持坚硬,仓贮1个月以上不软化、不腐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番茄的耐贮藏性能和经济效益。

2.2 提高植物的抗性

2.2.1抗虫。全世界粮食产量因虫害所造成的损失占14%左右。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采用化学杀虫剂来控制害虫,全世界每年用于化学杀虫刹的总金额在200亿美元以上。但化学杀虫剂的长期使用会造成农药的残留、害虫的耐受性、环境污染等严重的问题,而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培育抗虫植物新品种除可以克服以上缺点外,还具有成本低、保护全、特异性强等优点,从而倍受关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2.2.2抗病毒。传统的抗病毒作物,是将植物天生的抗病毒基因从一个植物品种转移到另一个植物品种,然而抗病植株常会转变为感病植株,而且作用范围较窄。最近,研究人员采用基因工程的技术培育有别于传统方法的转基因抗病毒植物,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导入植株获得抗病的工程植物。

2.2.3抗寒。低温对细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是造成细胞内膜结构中的脂质双层流动性降低,导致膜结构损伤,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生物膜中双层脂分子保持流动性,主要依靠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多则抗冻。通过分离能催化形成高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3-磷脂酰转移酶的基因,并将其转入植物而获得有具有抗寒能力的转基因作物,这方面的工作已见报道。同时人们从一些生活在高寒水域的鱼类分离出一些特殊的血清蛋白,即鱼抗冻蛋白及其基因,可以降低在低温下细胞内冰晶的形成速度,从而保护细胞免受低温损伤。

2.2.4抗除草剂。除草剂全世界目前约有2000多个品种,在农药市场占有最大的份额。然而除草剂的使用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如很多除草剂无法区别庄稼和杂草,有些除草剂必须在野草长起来以前就施用,而且由于抗性草类群落的出现导致使用量增大对环境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制造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是克服这些缺点的理想途径。采用将靶酶基因导入作物细胞,1987年美国科学家成功从矮牵牛中克隆出EPSP合酶基因转入油菜细胞的叶绿体中,使油菜能有效地抵抗草甘膦的毒杀作用。另外,有人把降解除草剂的蛋白蛋编码基因导入宿主植物,从而保证宿主植物免受其害,该方法已成功用于选育抗磷酸麦黄酮的工程植物。

2.2.5抗重金属。由于人类活动、矿山的开采,工业化进程的加剧,空气土壤、水体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重金污染,不但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更重要的是通过植物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有Cd、Cr、Hg、Ni、Pb、Zn、As等。20世纪80年代,提出植物修复、超富集植物。但由于自然界中已发现的绝大多数重金属富集或超富集植物往往生长周期长、生物量低、植株矮小,因而限制了其对污染土壤重金属的移除效率。通过基本工程技术改良植物对重金属的抗性,增加或减少重金属的植物体内的累积量被认为是进行污染土壤的生态恢复以及减少食物链重金属污染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富集重金属的相关基因不断克隆,应用转基因技术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已取得一些重要进展,一些转基因植物地上部分表现了较高的重金离子富集量,并在污染土壤的生态恢复中进行了初步应用。

2.3 现代生物农药

随着人们对化学农药危害性、局限性的逐步认识,生物农药在植物生产中的地位逐渐突现出来,成为绿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微生物农药有对人畜安全、不破坏生态平衡、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药效速度慢、专一性强、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的缺点。而利用基本工程改造微生物菌种,创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新型菌种就可以克服这些缺点。

3 现代生物技术的未来发展

3.1 光合作用机理研究

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有助于增加植物产品的产量,有效利用能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通过这一过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固定CO2。叶绿体的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即可通过羧化反应固定CO2还可催化底物加氧反应。为提高固定CO2的速度,可同Rubisco的羧化酶活性,降低加氧酶活性。现在许多科学家对Rubisco的大小、结构、功能及调控做了许多工作,为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果找到一些新思路。

3.2 生物固氮

氮肥是肥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维持全球的粮食产量,每年至少需要1.0×108t以上的氮肥,其中一半来自化学肥料,而另一半则由固氮细菌完成。随着化学肥料生产成本的逐渐提高及对土壤的破坏,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将目光集中在生物固氮上。一方面,人们试图通过研究生物固氮的分子学基础,以提高微生物的固氮水平;另一方面,通过DNA重组技术改造共生细菌,提高其竞争力,使之能超过天然共生细菌,促进根瘤的形成。

3.3 植物生物反应器

篇10

一、农村中学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农业技术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必要性

农村中学肩负着双重任务,既要为上级学校输送人才,又要为农村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对于农村学生而言,中学毕业后,大部分的青年要进入社会生产与服务之中,并且,大多数人要从事农业生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地区多数以农业为主,依靠种植业、养殖业来发展区域经济。所以,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的兴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农村中学的办学方向之一,就是为本地区培养发展经济的实用型人才,而生物学科与农村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现行的中学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有一半以上是动植物、环境保护、生态及人口知识,这些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在接受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生活常识、传授一些现代农业生产的实用技术,推广和普及农业科学新技术,生产绿色食品,显得十分必要。

二、农村中学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农业技术和食品安全知识的有利条件

1.农村学生对生物和农业具有丰富感性知识

农村学生从小就接触到动、植物及大自然,对农业生产及动植物比较熟悉,而且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具有丰富感性知识。在生物教学时可利用这一优势,渗透农业技术知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生物教学中,有便利的实验和实习条件

在农村,有广阔的农田、果园、畜禽养殖场,为生物教学便利的实验和实习条件。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如农作物的栽培技术、田间管理,动物及家禽的习性观察和饲养等),都需要学生亲自操作、体验、感受才能形成较牢固的知识体系和技能。若将与此内容有关的课安排到实验场地去上,效果会更好。

3.各种实验材料和一些简易直观的教具容易得到

凡是涉及到动、植物方面的实验材料,在农村很容易得到,而且有些比较简单的动植物材料,稍加整理就可以制成直观教具,还能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4.有利于学生开展农业实验探究和老师进行教法、学法研究

农村中学附近大都有很多生态系统、食物链、环境污染的实例;学生家中有农田、果园和各种畜禽养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研究教法学法改革,并指导学生开展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中渗透农业技术和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教学实用性的途径

教师结合农村学生实际,采用“学以致用”的原则渗透农业技术和食品知识。

1.通过分析农业生产中的一些现象,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种子萌发时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时,可以列举当地喜温性作物玉米、瓜类等在春季播种过早时,会出现“种子霉烂”现象。用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种子萌发时,需要的外界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充足的氧气”。造成“种子霉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早春地温达不到喜温性作物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要求(10摄氏度),种子受霉菌浸染而造成“霉烂”。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种子萌发时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的理解。

2.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去分析思考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师可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例如,平时有些同学爱喝一些饮料,这些食品往往是添加了人工合成色素,虽然喝下去没有什么副作用,但色素本身又没有营养,不如喝白开水对身体好。又如,市场上烧烤的食品对学生也很有诱惑力,然而,烧焦的食品含有的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比较多;炒菜时不要放加碘盐太早,以免碘升华而使人缺碘,易导致大脖子病等。通过拓展和分析,让学生感到学习生物学知识很有益处,又富有生活情趣。

3.关注与生物相关的社会热点、食品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1)社会热点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人口、粮食、能源问题、生物技术等与人类生存质量密切相关的生物类热点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例如,1996年英国爆发的疯牛病、1997年香港禽流感、1998年东南亚猪脑炎、1999年比利时等国二恶英、2001年欧洲爆发口蹄疫以及2003年发生在我国的非典型性肺炎等。这些都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并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性问题。

(2)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也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表现为:化肥、农药过量施用,使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在养殖中乱用激素和其他药物以增加产量却使农畜产品却受到污染;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添加有毒物质的情况屡屡发生;此外: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引起的食物中毒;生物技术产品的出现、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造成了食品安全性问题。

通过对热点问题的引入,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了知识面。

4.找准生物教学内容与农业实用技术间最佳的结合点,加强实用技术教育

找准最佳结合点,不仅传授的农业实用技术易被学生接受,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生物教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加强理论知识渗透。教师应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尽量将农作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等实用技术渗透到生物课理论教学中去。

篇11

1.1对害虫实施诱杀技术

频振式杀虫灯。依托害虫喜好的光线、颜色以及光波,促使其集中至设定的区域内,随后将其消灭。这种方式属物理处理手段,省去药物使用,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黏虫黄板。主要利用害虫的趋黄属性,属于物理防治手段。在使用中,需要将其置于田间,设定一定高度,多为东西走向,以便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性诱杀剂。需要保障使用时间准确,一般选择在害虫性成熟阶段释放性激素,发挥诱惑害虫、搅乱其性激素信息接收状态的作用,以便有效减少幼虫出生率。这种方式立竿见影,操作便捷,负面影响较小。

1.2结合害虫类型,合理应用防虫网阻隔技术

结合农作物生长区域,在其外部设置防虫网,在害虫进入农作物种植区域之后,就能够对其进行集中处理,属物理杀虫手段。采用这种方式可使害虫规模减小,农作物产量增加,质量提高,此时可对区域内的温度进行合理调整,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病率,这与生态农业理念相一致。具体在应用过程中,防虫网一般设置为22目规格,如果遇到特殊害虫,如烟粉虱,也可适当增大,以30目为最佳。

2生态农业发展中植物保护核心技术的管理措施

2.1改变传统植物保护措施,全面实施综合防治模式

传统农产品生产中农药与化肥不可缺少,而且使用量较大,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量,但是也会出现植物病虫害问题加剧的情况,从而降低农产品安全性。为此,对于新时期农业生产,要综合使用多种治理手段,有效降低农药与化学药品使用量,应用更加安全与科学的植物保护技术。

2.2加强植物保护宣传,做好农民培训与教育工作

在农业生产中,产量是根本,但更多农业工作者将其归功于化肥与农药,这在根本上会污染环境,对植物造成危害,同时也无法保障食品的安全性,且在时间的影响下会形成恶性循环。这主要是因为植物保护宣传工作不到位,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薄弱,对植物保护工作认识不足。因此,要加强宣传力度,引起全社会对植物保护的重视,提升农民的植物保护观念,并形成理念。此外,为了维护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保障产量与质量的同步提升,需要重视对植物保护技术的充分研究。

2.3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构建科学高效的病虫预测系统

在农业生产中,自然灾害很难绝对避免,但是,针对植物病虫害可以进行有效预防,使病虫害数量大幅降低。当前,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依托技术检测手段实施。因此,为了达到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精准化控制,需要因地制宜,构建科学高效的病虫害预防系统,依托多种手段,强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管控。

3生态农业思维以及植物保护价值分析

3.1生态农业的发展意义

生态农业倡导的理念是绿色与环保的经济观念,即在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前提下,维护生态均衡,实现对环境的有力保护。从理论上探讨,生态农业主要依托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措施来促进农业生态化进程,从而获取更加可观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收益。从结构上分析,生态农业需要进行系统设计,综合农业内部多个产业的具体情况,实现优化与整合,以便获得生态效益。只有落实生态农业,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构建更加科学与高效的生态农业系统。

3.2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价值

篇12

一 、运用生态技术,实现生态养殖,改善生态环境

据测算,一头猪每天排放的污水相当于七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这些没经过处理的废水如果直接排放会污染土壤和地表水、地下水。养殖场还会产生大量恶臭气体,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而且,养猪场产生了大量的粪便,成为污染周围环境最大的凶手。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还会使得养猪场疫病频繁,最大的特征是老病抬头、外病传入、病源混感,防治更加困难。由于饲养环境较差,病原污染严重,消毒不严格,致使养殖场大量使用抗生素,而这些抗生素又会对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是生态养殖。生态养殖就是利用良好生态环境,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投放无公害饲料,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态养殖的猪肉因其品质高、口感好而备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供不应求。于是一些生猪养殖企业开始着眼于未来,发展生态养殖。那么,生态养殖有哪些好处或者优势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能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大家都喜欢吃土鸡,哪怕价格贵也愿意掏腰包。我们经常看到打针、吃药不见效、少儿早熟等现象,几乎都和这些动物食品残留在人体的激素有关。 时下,许多养殖户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人工合成生长激素来喂养经济动物,虽然达到了动物长得快、成本降低的目的,但所养殖出来的动物品质却大幅度地降低,肉质疏松、粗糙、缺乏原有的甜香味。特别是靠人工合成激素养殖出来的动物,人类吃了后会残留在人体里,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那么,怎样不用或少用人工合成生长激素和抗生素等药物呢?我认为,人工生产动物蛋白饲料如蝇蛆和蚯蚓等是切实可行的。众所周知,蝇蛆和蚯蚓等体内含有极高的蛋白质,还含有极为丰富的动物所需要的各种天然的氨基酸和生长激素。而采用生态技术生产的动物食品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前景将非常广阔。

(二)养殖原料来源丰富人、畜、禽的粪便和一些有机垃圾就是最好最廉价的原料。通过生态养殖,不断地循环利用这些原料,整个过程无废物生产。

(三)能生产出大量供各类养殖利用的优质的活体蛋白养殖动物都离不开一些动物类的饲料,如鱼粉、肉粉等等。如果把它们等按一定比例添加到动物的饲料中,经济动物的生长就会加快,肉质也好。但是鱼粉、肉粉价格较高,因此养殖的成本会增加。有什么办法能生产一些廉价的东西来代替鱼粉、肉粉呢?蝇蛆和蚯蚓就能完全代替,并且比鱼粉和肉粉效果更好。猪、鸡、鸭、牛、马等的粪便能生产出大量的蝇蛆和蚯蚓。这就是农业生态技术中,物质能量多级利用及有机废物转化再生技术。

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养殖,完成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同步发展

农业生态技术是农业生态工程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是从农业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环境特点出发所采用的改善生态环境,调节系统能流,物流结构与途径,以及协调系统组分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技术。它着重解决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资源利用的持续性,各种农业生物之间的量比关系,功能关系和结合方式,以及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生产有机结合,保证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提高系统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同步发展。

物质能量多级利用及有机废弃物转化再生技术是利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原理,采用食物链加环的办法组建新食物链,使物质能量通过食物链中的不同生物得以多级转化利用,从而形成无废弃物的生产体系。

一般农作物产品中,人们可以直接利用的仅占20%-30%,其余人们不能直接利用部分,仍然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潜能,如将它们直接作燃料,则大部分被挥发掉,能量效率也不高,如用作畜禽饲料,则可提高转化效率,提供动物产品。畜禽的粪便直接作肥料,利用率仍不高,如果在食物链中加入新的环节,使有机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和转化,则利用效率可大大提高。根据食物链环节的主要功能不同,分为直接生产环和功能加强环。

直接生产环的主要作用是生产农畜产品和提供生物能源,还进一步细分为副产品转化生产环,废弃物转化生产环,生物能生产环。

功能加强环的生物主要用作其它生物的优质饲料,从而增强整个食物链的功能。食物链中增加生产动物蛋白的功能强化环,有利于解决动物性蛋白的短缺,如蚯蚓和蝇蛆都是鸡食物链上的一个很好的功能强化环,100公斤蚯蚓相当于150公斤鱼粉或180公斤大豆或750公斤稻谷的蛋白质含量。蝇蛆不仅生长快(从卵孵化到幼虫长大仅4天时间),而且培养料来源广,培养容易,成本低,2公斤干猪粪加10克红糖可收获鲜蛆哦0。5公斤。蝇蛆营养丰富,粗蛋白质59。39-65。43%,脂肪10。55-12。61%,钙0。47-0。71%,磷1。71-2。52%氨基酸较完全稍优于豆饼,可与秘鲁鱼粉媲美。

物质能量多级利用及有机废物转化再生技术,目前多将农副产品利用,废弃物转化再生和生物能生产结合在一起,形成多种形式的食物链。

通过农业生态技术,物质能量多级利用及有机废物转化再生技术,提高经济效率,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药物使用,预防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实现生态养殖,完成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留芳等.农业生态学 西北农业大学教材 1991

篇13

利用转基因技术提取植物中的目的基因,并将其转移到另一农作物上,不仅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也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因此,转基因技术应用在农业种植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对生物技术的不断研究,转基因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且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规模也会逐渐扩大,据资料表明,当前转基因类植物的种植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在我国农业种植中,利用转基因技术种植的植物面积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除此之外,在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最为突出的则属于杂交育种技术,杂交育种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相比,其操作更为简单,在农业种植实践中,杂交育种技术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组织培养技术

组织培养主要工作原理是在细胞全能性的基础上利用人工诱导的组织培养技术,这就要求植物细胞需要处于无菌的状态下,才能确保植物细胞得到良好的发育,最终生长成完整的植株。将组织培养技术应用到农业种植中,既可以加快植物繁殖的速度,也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内培育出满足符合当地农作物生长优良品种,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止病毒对农作物幼苗的侵害,因此,针对组织培养技术对农作物生长的有利条件,在今后的农业种植中,应大力推广和运用组织培养技术,但是,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在植物组织培育中,培育植物的阳光温度、湿度等应满足植物组织培育的条件,并且培养基组成结构、pH值等化学条件也应符合标准要求,有效控制外界因素对植物组织培育的影响,为植物组织培养发育提供优质的条件,并且在初代培养外植体过程中应做好外植体褐变处理工作,由于外植体在接种过程中容易发生褐变现象,然而,褐变现象的出现将会影响植物外植体的培育,所以,做好褐变处理工作,以保证植物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1.3生物农药制作技术

随着生物技术的出现,生物农药在农业种植中也得到了应用,其主要是将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来制作农药的方法,以达到杀虫保护农作物的目的,利用生物技术制作农药,不仅可以有效防止农药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也可以保护环境,因此,生物农药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生物农药制作上,应采用生物技术进行生物农药的开发,由于基因工程中的许多药品都是从生物组织中提取的材料,但是,该工程的提取比较困难,并且药品的价格也非常昂贵,然而,微生物可以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所以,为了加快生物农药的制作,在生物制药实践中,应在微生物细胞中导入生物的基因,使生物基因产生相应的药物,采用这样的制作模式,不仅能有效解决材料来源困难的问题,也可以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同时也可以降低生物农药制作的成本,因此,生物技术在生物农药制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