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村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学生个人的英语基础差
由于教师水平普遍不高,欠缺必要的英语学习环境,硬件软件设施缺乏,导致在农村地区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许多学生没有学习英语的动力和信心,英语基础差,对后期的学习造成不利影响。
二、造成农村英语教学困惑的原因分析
1.教育资源投入不足
我国的教育资源投入与地区经济发展直接相关,在城市地区,由于经济水平发展较高,形成了资源的集聚,软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都较好,教育的投入也就较大,而在一些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集中程度低,优秀教师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英语教学的发展。由此间接造成了教师资源向城市集聚,加大了城乡英语教学质量的差异性。
2.农村的英语教学环境差
由于软硬件设施缺乏,没有适合英语学习的环境,甚至还存在着一些阻碍因素,导致农村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举步维艰。教师限于教学环境只能使用相当有限的几种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学生不能利用多种途径对外国文化形成一个直观的认识,对新事物的认识不足。
3.对农村英语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首先是学生家长由于受到长期的落后观念的影响,认为中国人可以不学英语,在这种观念诱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其次是社会上对农村地区的关注度不够,没有认识到英语教学是农村地区脱贫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其教育投入过少。
三、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新出路
1.增加教育投入
教育投入是一个地区教育得以发展的物质基础,通过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投入,使得农村地区的硬件软件设施得以发展,基本教学条件得到改善。首先,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教学投入,可以使教室环境,教师的住宿环境得到改善,使教师有着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来。其次,教育投入的增加必然会使得农村教师的薪酬相应增加,会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进入到农村地区,为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学提供新鲜的血液,促进农村地区师资力量的提升。最后,增加教育投入可以改变农村地区的教学硬件软件条件,一些较为先进的设备(如多媒体、计算机)可以运用到教学之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在一定时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想态度特征,它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农村地区,不仅是学生家长的观念是固定的,甚至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是固定的,因此要寻求农村地区英语教学的新出路,就是要创新教学观念。如笔者在用人教版英语教材《GoForIt》进行教学时,就认识到了这套教材必须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落实建构主义学生主体的观念,在具体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学生融入课堂之中,鼓励学生多发言,要求学生至少说一句话。通过这样的措施,学生对英语的畏惧心理渐渐减少,逐渐培养出了对英语的兴趣。同时,笔者针对那些表现不积极的学生,采用专门辅导的方式,与学生交朋友,融入到学生生活中,多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生了很大转变。此外,笔者还致力于做学生家长的工作,通过嘱咐学生沟通家长与家访的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明白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同时嘱托家长督促学生学习。
3.营造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学生不好的行为,促进其学习的进步。在农村地区,学习氛围还不够浓烈,特别是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学生不仅要完成学习任务,还要帮助父母承担一定的家务,使得学生的压力增大,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用走访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获得家长的理解与学生支持。同时,在课堂教学上,笔者通过师生互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部分,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篇2
在教学手段上,掌握农村教学环境,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尽管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有限,但是教师仍旧需要不断的进行教学探索创新,提升教学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善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将学生的参与性调动起来,通过分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学习小组,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农村教学的英语学习中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三、注重教学反馈的实现,深化教学效果
善于做好教学总结和教学反馈,注重教学效果的巩固和吸收,提升教学实践水平,促进教学活动的深入有效的开展。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通过课后复习任务的布置帮助学生更好的巩固课堂内容的学习效果,在考核的方式上体现灵活性的特点,注重在各个方面上对学生的引导,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侧重点的进行教学设计,实现对教学成果的长效性的保持。教学总结和教学反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调整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充分了解,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对课程设计进行丰富,具有针对性计划性的推动英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保障教学效果的深化推进。
篇3
1、开放、不唯一
2、重实践、轻理论
3、多动手、少强化
4、多观察、少硬记
(二)评价
1、看学生在解答中是否有新意
2、允许学生犯一些错误
3、考生中表现出准确的洞察力,要给予充分肯定
4、用等级打分
二、教育功能
学习的过程是通过智力活动,以及推动和调控这种智力活动的动力因素来完成的。在数学学习中,一些学生不仅表现得聪明,而且整个学习活动富有进取性,最后能取得优秀成绩;另有一些聪明程度一般,但学习有毅力,善于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对学习充满热情,结果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也有一些学生头脑灵活,但学习热情低落,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克服遇到的困难,学习效果不理想。这表明我们只重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是不够的,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主动性的调动,通过帮组学生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系统,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发挥,能力得到发展,学得有成效。简单地说,学了智力活动,还必须有心理因素的介入,才能有效进行。这种心理因素可以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引导和推动智力活动的作用,并能够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增减其智力能量。它的功能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心理因素
1、激励功能,它起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集中,努力程度加强,以一种内驱力保证学生处于积极状态之中,整个学习活动得以展开并持久地进行下去。
2、选择功能,它决定了学生对学习的反应倾向。如学习过程回避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等。
3、调控功能,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根据学习目标的具体要求,调控学习的行为。如注意什么,忽视什么,强化什么行为,制止什么行为,让学生自己总结得与失。
(二)激励因素
1、教学内容要体现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陈旧、空洞、抽象的知识和理论往往被学生心理排斥和拒绝,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了。现行的新教材的编写就体现了这一思想,每一章除了最后的研究性课题外,其开篇都有一个章节知识在现实问题中应用的例子。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人们总是倾向于关注富于变化的、新奇的、能够引起认知不协调的事物。数学本身就容易使人感到单调,教学过程的平铺直叙、波澜不惊更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善于创设一种氛围,合理设置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期待、困惑、愤悱的心理状态,才能有效激发并维持学习热情。如在函数教学中,《何时获得利润最大》可提问你能否用函数图象找到这一时刻,既避免了单一反复地对定义字面的强调,又使学生在问题中更深刻理解最大值概念。
3、教学评价中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尊重、成就、自豪等的心理体验,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但要注意①奖励的公正性,不能带上过浓的主观色彩,在奖励过程中过分奖励一部分学生,而忽视另一部分学生;②奖励的多样化,奖励作为积极的强化因素,形式应该多样。如较高的分数、赞扬的评语、亲切的微笑等都构成事实上的奖励;③奖励的针对性,对优秀的学生要求可严格一些,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适当放宽一些,分情况采用教师直接奖励或来自集体的间接奖励。
4、教学辅导中帮助学生科学寻找原因。学生在分析自己行为的成败时常常用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等一些原因加以解释。作为老师应从学生自身来分析,可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因素;从本人的学习态度、进去心、努力程度以及基础情况等,来解释说明。积极、科学、实事求是的寻找原因,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信心,促进差生的转化,帮组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课堂组织
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的高效来完成。在新课标的倡导下的开放学习,这里所谓“开放”,是指空间的灵活性,学生对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堂内容的综合性。而不是上课的过程的开放。现在正在进行的数学课改也是以此为目标的。开放的课堂的学生具有更出色的创造性,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更为高效。因为“开放”形成一种氛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这种课堂,给教师的教学和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对教师而言,备课要更高的要求,
1)数学问题、方法与思想的准备教师要更充分,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的数学方法,蕴含的数学思想要有预见,以及多角度认识教材内容,多方面分析学生的思维,预设多样的问题情境和考虑可能的异常情况。
2)课堂意外情形的及时处理课堂的全部过程都应该在教师的控制中,任何问题的发生都要有及时的应对措施,不能漠视和拖延。这些问题包括学生对所学内容与众不同的认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疏漏或错误,以及学生的一些不良表现等。
3)适当的课堂容量和教学进度保持一定的容量和进度不仅仅是教学任务的要求,从课堂管理策略来看也非常必需。如果教学安排过于缓慢,长时间停留在一个问题上,多数学生会越来越没有兴趣,以致无事可做。保持适当的进度对维持学生的热情很有必要,也使学生“没有时间做不相干的事”。
4)积极的交流与良性互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要素之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不能让学生有被忽视的感觉,包括言语、表情、姿势,都必须为师生之间和谐交流服务。当有学生就某个例子有其他解法,或就某个知识点有不同的理解时,要用交流探讨的方式进行处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只有当学生与教师间的情感互动起来,学生对课堂的破坏将大为减少,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2、对学生而言,更应该体现学生是主体
1)“问题”的提出。数学的学习,是思维活动与发展的过程。“问题”是点燃思维运动的火花,是认知结构得以不断发展的源泉。多让学生提出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学生参与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数学概念的形成,定理、公式、法则的发现过程。从传统听讲模式到把听讲与读书、研究、讨论、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应精心设疑,置疑,适时调控,让学生处在猜想、类比、推测和解答的思维活动中。
3)学生自行归纳。整理归纳是知识反思内化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各知识要点,并揭示它们在知识整体上的地位、作用,与其他知识的相互关系和结构上的统一性,特别要揭示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4)变式训练。为了提高训练效率,必须防止机械模仿,可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式开阔学生的思路。变式练习的思维要求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思维强度。如让学生自己编题目,自己解答。
5)注意学生反馈。数学教学是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教师要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提问。
三、教育优化
农村初中的学生家庭普遍存在对教育的不重视,学生一旦回家很少把时间用于学习上,他们的知识的获得主要在学校里。如果学校里课堂上没有高效,那么学生获得的知识那更少了。每一位教育者都有引导学生去“真正理解,达到课堂进行目标”的愿望。我们应该怎样去优化呢?其实我们教师可以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考试本身并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只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考核,一种评价。但通过试卷中的问题让学生朝着某个方向去努力,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
(一)提问的作用
提问本身不是目的,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必然为教学目标服务。
1、帮助教师正确评价学生,了解学生对所学任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否已经学会了指定的任务。
2、提问能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集中精神,积极应用思维的技能去解决问题。
3、提问能保持教师的注意力,只通过讲授的方式去进行一堂课的教学,很容易产生的后果就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去重组教材和设计提问,常常假设学生能及时理解,很少有机会获知学生的错误认识。
4、提问能使教师依据学生的答案,提供即时的反馈,即教师依赖提问使学生理解问题及相关的所有要素,同时利用学生的答案设计新的问题,使学生趋向于真正的理解。
高效的提问要求学生在每个问题上都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理解,教师以各种不同的提问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
(二)提问的要求
优化的课堂具有“开放”的特征。当然,课堂上的提问也应该是开放的。这里的“开放”并不是指随意提一些问题,而是要求问题本身和教学目标的联系方式上多样化。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做更多的脑力活动。教师的注意力应多集中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所反映的思维过程,而非问题的答案。
1、对有关问题的可能答案的宽阔度,要放大。学生在回答开放性问题时,其答案有助于表明他们在理解问题上的智力水平如何。如果一开始教师的提问范围较窄,这也许能更快地引导学生进行教师期望的智力活动,但其后果是它们经常使教师忽视学生现有的水平。
2、目的性提问本身是教师期望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什么,尽管问题是开放的,也希望学生的回答具备“具体、正确和完整”的特质。有时教师的提问不能诱使学生寻求到答案,或学生的回答离教师期望太远,教师应要求学生回答得更完整或更合理,回到有效的提问过程中来。
(三)提问的效果
提问的一方面是教师想引导学生做出特别的反应、回答或理解,另一方面是教师不想牵着学生走,以致使学生失去大量进行思考的机会。教师应寻求开放式问题与详细的、理由充足的回答,学生各种可能的解释。使学生感到一种心理的平衡,从而也获得了知识,达到优化的目的。
四、教育效率
对于教育效率的衡量,不能依据学生能否做几个题目、考试的成绩来衡量,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
(一)是否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发散性思维指的是,对某个问题提出多种独特答案的能力,它包括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精心推敲的能力。
特级教师魏书生有句名言:“每件事都有一百种做法。”应该强调: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道路通罗马”。这样有利于学生今后在学习中具有独创性。
(二)是否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发展指的是,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思维能力、解题方法、动手能力的提高。每个学生的基础都不一样的,个性特点也不相同,因此不能用相同的尺度来衡量每个学生,我们教师只要看到他们有进步,有发展,就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了,教学效率就好了。
篇4
3.教师的业务能力不强,导致教学行为无效性。农村生物教师大多数是由一些年龄大的、或者非专业的教师替代,因此对教学设计、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都是非专业化教学。
4.教师缺乏知识、能力的更新和提高,导致教学行为无效性。有些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开展的活动偏少,由于缺乏经费很少安排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特别是有些农村学校教师的视野更是狭窄,有的仍然采用自己上学时老师教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5.特别是有些生物教师的无效语言,导致教学行为无效性。教师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无效的语言,有些是辞不达意,有些是语病、废话或口误。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引出更多笑声,时不时地讲些自嘲式的幽默,但这笑声里并无智慧的启迪。
二、农村生物教师教学行为无效性的对策
当前,我区的建构式生态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和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建构、应用等实现内涵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因此,建构式生态课堂强调和关注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特长发展。
1.要从教师的教风抓起。一所学校的教风怎样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这个重要性,怎样抓好学校的教风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时刻要把抓好教风这项工作放在第一位上。
2.要从学生的学风抓起。一个班的学生学习风气不正,这个班的课就不好上,无论教师的水平有多高,都很难做好教学工作,因此班主任是个重要的角色,一个优秀班主任所带的班级学生学习积极性都很高,这就需要生物教师要经常与班主任沟通,了解学生的学情。
3.要从落实好教学常规管理抓起。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不外乎“备、上、辅、改、检”五个环节,可以说,这些环节如果真正落实好了,我们的课堂就一定是高效的。但要落实好这五个环节,也必须要在各个环节的管理上下工夫。
4.要从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抓起。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首先,要从教师的福利待遇、教学奖、各种表彰的评选、先进的评选等方面给予满足;其次,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研究,学校在对教师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老师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努力创造良好的条件来满足老师不同层次的需要,激励老师更热爱教育事业。
篇5
在农村初中,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对于初中美术教育重视不足,一直将初中美术作为副科,不仅分配给美术课程的课时不多,而且必要的基本教育教学设备也不齐全,造成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
2.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教学方法落后
当前,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上,对于美术教育的功能以及美术教育教学任务认识不清,在课堂教学中仅仅是以绘画作为教学目的,通过对一些艺术作品进行简单的临摹来追求技法训练。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与创新能力,对于农村初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创造是十分不利的。
3.师资紧张,设施缺乏
在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教学上由于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农村初中美术教学设备缺乏,而学生家长为学生购买颜料、水彩以及其他美术工具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基本环境条件较差,教师也难以根据课程需要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这些都是制约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水平提高的硬伤。
二、初中美术教育教学开展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上,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出能够独立思考与创造的空间,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对于初中美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创新原则
对于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必须强调创新,可以根据故事情景、生活现实、虚幻内容或者是自由发挥等几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能力。
3.启发性原则
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还未步入成年,因此视野范围相对较窄,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探索对于艺术的认识,对于各种美术表现形式的认识,重点在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
4.因地制宜的原则
由于农村初中教学资源有限,因此在农村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身边的各项资源,因地制宜的开展农村初中美术教学,注重利用当地的民间艺术资源,丰富美术教育活动,体现出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特色。
三、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可行措施研究
1.提高农村初中美术教育作用,增强师资以及硬件设施投入
国家一直提出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教育上更应该如此。首先,农村初中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在政策上应该向弱势的农村倾斜,重视美术教育,可以增加专业的初中美术教育教师,也可以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初中美术教育老师的能力水平。其次,对于农村初中,应该增加各种教学硬件设施,逐步改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不合理的现象,通过齐全的软硬件设施,尤其是多媒体教学设施,提高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水平。再次,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强化对于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的监督检查,重点掌握各初中学校的美术教育方面的课程是否齐全,美术专业的教师是否配齐,并对学生在美术教育方面的学习成效进行定期的摸底检查,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初中美术教育的学习效果。
2.激发学生对于初中美术学习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应该深入的了解学生,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按照不同学生在接受能力上的差异性,制定有针对性的美术教学方案,重点是要允许学生按照兴趣的不同方向来学习美术课程。其次,在美术教学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注意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结合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来创设生动灵活的美术教育课堂气氛,同时借助不同的初中美术教材,采取独特的美术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再次,由于美术教育是一项创造性与思维性很强的功课,因此对于初中美术教育教师应该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应该多鼓励,以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在农村初中美术教育中应该注意结合实际,适当的融入乡土艺术
在美术教育新课标中也明确地提出了,要尽可能结合自然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来开展美术教学。广大的乡土地区能够为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这些天然的素材为初中美术教育提供了较好的创作材料。因此,在农村初中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初中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积极地从身边寻找各种美术素材。同时,在农村初中美术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各种乡土艺术的融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美术教育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降低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学习的成本,拓宽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学习的资源,真正的做到就地取材。通过这种形式,逐步的让学生体验到地方的艺术特色,逐渐培养学生对于乡土艺术的喜爱,这对于传承我国不同区域的乡土文化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农村初中美术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农村初中美术教师对于美术教育课堂质量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高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水平,必须依靠提升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教师的素质与创造能力。首先,在农村初中美术教育教师的引进上,应该尽量在优秀的美术专业院校毕业生中择优选择,特别是有志投身于农村美术教育建设的优秀人才。其次,应该通过培训交流或者是学习等多种途径,尽可能的提高农村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
篇6
有的教师按“四会”要求,强调学生背诵教材中出现的所有词汇。他们认为英语学习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汇量的多少,词汇背的越多越好,根本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无论是课标内的,还是课标外的,一律要求学生会读、会拼、会写、会运用,这样势必大大增加了学生记忆词汇的压力,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对英语逐渐丧失了信心。对策: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求学生必须掌握重点词汇,即每单元中出现的“四会”词汇,学生不仅要知道这些词汇的意思、发音、拼写,还要熟知它们的用法,正确表达,我们通过如听写、翻译、习题等多种方法来巩固这些词汇。当然我们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词汇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譬如,基础薄弱的学生,带有“*”符号的词、较为生僻的词,只要能熟悉其含义,在文中能认读就行,可以不作拼写要求。总之,我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特别是在现代的社会交际中能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篇7
2、书写极不规范。“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字要认认真真地写,但我们的学生对此极不重视,把堂堂正正的方块字写得东倒西歪,叫人无法辨认,虽然有许多语文试卷中有抄写性的考察,把给出的内容抄写在方格内,白送分的题目,可真正符合要求的学生微乎其微。常言道:文如其人,字如其风。我们的学生,字写的不规范也反映出平时行为的不规范。因此,我觉得要求学生规规范范的写字也是认认真真做人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3、作文味同嚼蜡,作文如冬天的老树有枝无叶,枝枯水干,表现不出鲜活的生命力。作为语文教师看学生作文,心中泛出的是苦苦的、酸酸的感觉,因为学生在那里如坐针毡,抓耳挠腮,望本子兴叹,感叹作文难啊!
二、教师引导不力。首先是面对教学质量的压力,教师心中想的,双眼盯的都是质量,但对质量真正如何提高,缺少真正的思考,盲目地、过糟的拔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于是,基础的字不认真考查了,书写的规范性也不做严格要求了,最基础的用词造句也不管了,什么社会实践,体验生活更不用谈了,代之而来的是各种参考资料,成套的试题做了又做,结果是想象的空中楼阁与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教师灰心,学生死心。
其次是教师忽视了语文学习的细节,本身起不到示范作用,板书潦草,不规范,作业批阅大而化之。
三、课外活动匮乏。语文学习仅仅局限于两节语文课,扪心自问,有谁真正带领学生搞过语文读书活动,有谁真正带领学生面对广阔的农村田野抒心中的情怀。
面对以上的问题,笔者提出自己的想法,供同仁思考。一、夯实基础
语文学习如同小孩走路,来不得一点点的虚假架子,必须在无数次的跌倒、滚爬中反复的锤炼,以写好每一个字开始。规范汉字的书写,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认为“书法应成为青少年的必修课,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来选修,应该重视中小学的毛笔字课。”200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经“出炉”,在语文写作的“基础等级”中加了一个注释,即每错一个字扣一分。这一要求,体现出国家对我们“国字”的高度重视,对我们从事语文基础教育的教师来说提出了更明确的目标,严格要求教学生写好每一个字已不是口头上的事,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篇8
2.以变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广大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体会学习的快乐和幸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以利于其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技能。
3.以情导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
学习情感对学生上进心有强化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建立稳定的交流模式;要善于引导、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还要在思想和学习上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指导和关心,以使学生感知教师的关爱。笔者相信,当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创造力及思维行为得到充分发展之时,学生的天性与人性也必然得到极大的释放。
4.以“渔”授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笔者认为,好的初中物理教师应做到,对于一个物理问题而言,无须很快给出解题方法,而应培养学生自己找出方法和技巧,得出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规律。事实表明,仅凭大量的习题和作业只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对学习失去兴趣。而授之以渔的方式,恰恰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使教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的目的。
5.以“技”诱学,培养学生树立先进理念
教师还要学会使用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一方面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创新精神。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学习资源和信息,给予师生以更大的学习空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6.以动促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分析与论证等过程,使其切身体会科学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和运用各种实验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习惯、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篇9
(一)调动多方资源,增加投入,解决多媒体设备不足问题
资金短缺是农村中小学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根本问题。要彻底改变多媒体设备数量和质量不足的现状,需要政府部门和学校多方努力。农村中小学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盘活资源。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虽然只有一个语音室和一套远程教育系统,但是我们因地制宜,想出了“电脑+电视”的手法,即将电脑上制作的课件,通过电视输出,教师制作的课件素材不仅可从远程教育系统上获取,还可同步直接观看教育专家的讲课,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课件制作素材不足和多媒体设备不够的问题。同时,学校配备懂技术的专职教师负责多媒体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机器设备正确运作。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培训
教师是多媒体技术的直接使用者,教师掌握多媒体技术的程度决定着农村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的水平。但是对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固守传统教学方法,对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少有点畏惧心理。所以,加强教师这方面的培训成了当务之急。可采取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参加多媒体教学应用领域研究、撰写教学设计和参与听评课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展开培训,重点解决教师教学实践中在教学资源的整理和搜集、课件的使用和制作等方面用不好多媒体的问题。当然,农村中小学领导班子也要转变观念,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利用已有的多媒体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共同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网络资源辅助教学的应用,最终达到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
教育实践证明,仅仅靠多媒体手段的介入并不能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所以,农村中小学教师要真正理解教学过程与教学技术之间的关系,决不能单纯为技术而技术,要把教学技能的完善与多媒体技术水平的提高、教学观念的转变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首先,教师要适应在网络化学习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员的角色定位,尽快从单一传授型教师向教学科研型教师转变,要研究如何利用网络资源突破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让网络更好地服务学生。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最重要的是根据教学本身的特点和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展开设计,绝不能喧宾夺主,始终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违反教学规律。最后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找准多媒体课件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切入点,并不是每次课、每门课都要使用多媒体。某些教学内容不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反而更显得生动。例如,在小学数学中介绍立体形状时,实物效果一定比多媒体图片具体和直观。
篇10
1、开放、不唯一
2、重实践、轻理论
3、多动手、少强化
4、多观察、少硬记
(二)评价
1、看学生在解答中是否有新意
2、允许学生犯一些错误
3、考生中表现出准确的洞察力,要给予充分肯定
4、用等级打分
二、教育功能
学习的过程是通过智力活动,以及推动和调控这种智力活动的动力因素来完成的。在数学学习中,一些学生不仅表现得聪明,而且整个学习活动富有进取性,最后能取得优秀成绩;另有一些聪明程度一般,但学习有毅力,善于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对学习充满热情,结果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也有一些学生头脑灵活,但学习热情低落,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克服遇到的困难,学习效果不理想。这表明我们只重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是不够的,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主动性的调动,通过帮组学生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系统,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发挥,能力得到发展,学得有成效。简单地说,学了智力活动,还必须有心理因素的介入,才能有效进行。这种心理因素可以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引导和推动智力活动的作用,并能够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增减其智力能量。它的功能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心理因素
1、激励功能,它起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集中,努力程度加强,以一种内驱力保证学生处于积极状态之中,整个学习活动得以展开并持久地进行下去。
2、选择功能,它决定了学生对学习的反应倾向。如学习过程回避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等。
3、调控功能,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根据学习目标的具体要求,调控学习的行为。如注意什么,忽视什么,强化什么行为,制止什么行为,让学生自己总结得与失。
(二)激励因素
1、教学内容要体现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陈旧、空洞、抽象的知识和理论往往被学生心理排斥和拒绝,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了。现行的新教材的编写就体现了这一思想,每一章除了最后的研究性课题外,其开篇都有一个章节知识在现实问题中应用的例子。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人们总是倾向于关注富于变化的、新奇的、能够引起认知不协调的事物。数学本身就容易使人感到单调,教学过程的平铺直叙、波澜不惊更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善于创设一种氛围,合理设置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期待、困惑、愤悱的心理状态,才能有效激发并维持学习热情。如在函数教学中,《何时获得利润最大》可提问你能否用函数图象找到这一时刻,既避免了单一反复地对定义字面的强调,又使学生在问题中更深刻理解最大值概念。
3、教学评价中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尊重、成就、自豪等的心理体验,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但要注意①奖励的公正性,不能带上过浓的主观色彩,在奖励过程中过分奖励一部分学生,而忽视另一部分学生;②奖励的多样化,奖励作为积极的强化因素,形式应该多样。如较高的分数、赞扬的评语、亲切的微笑等都构成事实上的奖励;③奖励的针对性,对优秀的学生要求可严格一些,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适当放宽一些,分情况采用教师直接奖励或来自集体的间接奖励。
4、教学辅导中帮助学生科学寻找原因。学生在分析自己行为的成败时常常用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等一些原因加以解释。作为老师应从学生自身来分析,可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因素;从本人的学习态度、进去心、努力程度以及基础情况等,来解释说明。积极、科学、实事求是的寻找原因,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信心,促进差生的转化,帮组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课堂组织
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的高效来完成。在新课标的倡导下的开放学习,这里所谓“开放”,是指空间的灵活性,学生对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堂内容的综合性。而不是上课的过程的开放。现在正在进行的数学课改也是以此为目标的。开放的课堂的学生具有更出色的创造性,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更为高效。因为“开放”形成一种氛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这种课堂,给教师的教学和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对教师而言,备课要更高的要求,
1)数学问题、方法与思想的准备教师要更充分,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的数学方法,蕴含的数学思想要有预见,以及多角度认识教材内容,多方面分析学生的思维,预设多样的问题情境和考虑可能的异常情况。
2)课堂意外情形的及时处理课堂的全部过程都应该在教师的控制中,任何问题的发生都要有及时的应对措施,不能漠视和拖延。这些问题包括学生对所学内容与众不同的认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疏漏或错误,以及学生的一些不良表现等。
3)适当的课堂容量和教学进度保持一定的容量和进度不仅仅是教学任务的要求,从课堂管理策略来看也非常必需。如果教学安排过于缓慢,长时间停留在一个问题上,多数学生会越来越没有兴趣,以致无事可做。保持适当的进度对维持学生的热情很有必要,也使学生“没有时间做不相干的事”。
4)积极的交流与良性互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要素之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不能让学生有被忽视的感觉,包括言语、表情、姿势,都必须为师生之间和谐交流服务。当有学生就某个例子有其他解法,或就某个知识点有不同的理解时,要用交流探讨的方式进行处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只有当学生与教师间的情感互动起来,学生对课堂的破坏将大为减少,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2、对学生而言,更应该体现学生是主体
1)“问题”的提出。数学的学习,是思维活动与发展的过程。“问题”是点燃思维运动的火花,是认知结构得以不断发展的源泉。多让学生提出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学生参与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数学概念的形成,定理、公式、法则的发现过程。从传统听讲模式到把听讲与读书、研究、讨论、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应精心设疑,置疑,适时调控,让学生处在猜想、类比、推测和解答的思维活动中。
3)学生自行归纳。整理归纳是知识反思内化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各知识要点,并揭示它们在知识整体上的地位、作用,与其他知识的相互关系和结构上的统一性,特别要揭示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4)变式训练。为了提高训练效率,必须防止机械模仿,可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式开阔学生的思路。变式练习的思维要求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思维强度。如让学生自己编题目,自己解答。
5)注意学生反馈。数学教学是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教师要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提问
三、教育优化
农村初中的学生家庭普遍存在对教育的不重视,学生一旦回家很少把时间用于学习上,他们的知识的获得主要在学校里。如果学校里课堂上没有高效,那么学生获得的知识那更少了。每一位教育者都有引导学生去“真正理解,达到课堂进行目标”的愿望。我们应该怎样去优化呢?其实我们教师可以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考试本身并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只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考核,一种评价。但通过试卷中的问题让学生朝着某个方向去努力,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
(一)提问的作用
提问本身不是目的,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必然为教学目标服务。
1、帮助教师正确评价学生,了解学生对所学任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否已经学会了指定的任务。
2、提问能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集中精神,积极应用思维的技能去解决问题。
3、提问能保持教师的注意力,只通过讲授的方式去进行一堂课的教学,很容易产生的后果就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去重组教材和设计提问,常常假设学生能及时理解,很少有机会获知学生的错误认识。
4、提问能使教师依据学生的答案,提供即时的反馈,即教师依赖提问使学生理解问题及相关的所有要素,同时利用学生的答案设计新的问题,使学生趋向于真正的理解。
高效的提问要求学生在每个问题上都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理解,教师以各种不同的提问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
(二)提问的要求
优化的课堂具有“开放”的特征。当然,课堂上的提问也应该是开放的。这里的“开放”并不是指随意提一些问题,而是要求问题本身和教学目标的联系方式上多样化。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做更多的脑力活动。教师的注意力应多集中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所反映的思维过程,而非问题的答案。
1、对有关问题的可能答案的宽阔度,要放大。学生在回答开放性问题时,其答案有助于表明他们在理解问题上的智力水平如何。如果一开始教师的提问范围较窄,这也许能更快地引导学生进行教师期望的智力活动,但其后果是它们经常使教师忽视学生现有的水平。
2、目的性提问本身是教师期望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什么,尽管问题是开放的,也希望学生的回答具备“具体、正确和完整”的特质。有时教师的提问不能诱使学生寻求到答案,或学生的回答离教师期望太远,教师应要求学生回答得更完整或更合理,回到有效的提问过程中来。
(三)提问的效果
提问的一方面是教师想引导学生做出特别的反应、回答或理解,另一方面是教师不想牵着学生走,以致使学生失去大量进行思考的机会。教师应寻求开放式问题与详细的、理由充足的回答,学生各种可能的解释。使学生感到一种心理的平衡,从而也获得了知识,达到优化的目的。
四、教育效率
对于教育效率的衡量,不能依据学生能否做几个题目、考试的成绩来衡量,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
(一)是否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发散性思维指的是,对某个问题提出多种独特答案的能力,它包括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精心推敲的能力。
特级教师魏书生有句名言:“每件事都有一百种做法。”应该强调: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道路通罗马”。这样有利于学生今后在学习中具有独创性。
(二)是否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发展指的是,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思维能力、解题方法、动手能力的提高。每个学生的基础都不一样的,个性特点也不相同,因此不能用相同的尺度来衡量每个学生,我们教师只要看到他们有进步,有发展,就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了,教学效率就好了。
(三)是否能解决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衡量教育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如测量旗杆的高度、何时获得利润最大、药物的疗效时间等。如果学生能够解决了,那么就取得的了高效率了。这也是符合我们农村生活的需要,也是更好的体现教育的真正的作用。
总而言之,农村教育更具有艰巨性、复杂性,一方面要面临中考的压力,另一方面又要适应农村的需要。现在的社会又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弱者将被淘汰,而现在农村学校生源外流严重,农村弱势学校将面临着更大更多的考验......
参考文献:
《教学论》主编:李秉德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课标初中数学探索性教学实例》主编:王立嘉、张金飞宁波出版社
《探索足迹》主编:潘志新、郑正林婺城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主编:向鹤梅、叶尧城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评估和督导》主编:刘淑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际关系心理学》主编:林崇德郑全全、俞国良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11
“自我服务”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劳动喜好教育。
农村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7-9岁,他们知识水平低、自制能力差,因此,在劳动课的实践环节上,需要围绕“自我服务”(自我服务不只是为自己服务,还包括为自己生活的班集体服务,为家庭成员服务,为伙伴服务)这一主题进行教学活动,从学生身边的小事中选择一些他们易于感喜好的事开展活动,教育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以培养、锻炼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如学习《洗手帕》(《劳动》第二册)一课,可以设计出这样一些实践项目摘要:“洗手帕比赛”、“穿一件自己动手洗的衣服”、“做一件让妈妈兴奋的事”等。活动评选的原则是多鼓励、少指责。这样一来,既进行了劳动知识的教学,又对学生提出了劳动技能的启蒙要求,还能培养学生参和劳动的喜好。
二、中年级劳动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应侧重于培养学生
“自主”、“自制”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情感教育。
小学中年级学生由于已经接受了两年的学校教育,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自制能力,依靠性减少,许多事情都想“自己做”,这应该说是由低年级劳动教育培养成的“劳动喜好”向中年级阶段形成“劳动情感”的一个平稳过渡。因此,我们应抓住这一良好契机,在指导劳动实践活动时加强劳动情感教育,寓情感教育于劳动中。但是,学生在由“自我服务”向“自主”、“自制”的转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自主能力,应该说还是比较脆弱的。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不能包办代替,不能束缚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自主性,而应当大胆放手,真正发挥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自我教育的功能。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时,应侧重于引导摘要:①教师应注重低、中年级层次的衔接,有的放矢地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由“自我服务”劳动及时转到以“自主”、“自制”为实践主题的劳动制作上来。如开展“小小巧手赛”、“今天我当家”等主题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自立的信心,进而培养学生自主、自制的能力。②教师的指导一定要留有余地,把握好尺度,尽可能多一些“悬念”,这样才能既给学生更多动脑、动手的机会,又避免“扶而不放”、“越俎代庖”的现象。③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多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对一些哪怕是最粗糙的作品,教师也应给予肯定,决不答应用刺激性语言伤害学生制作的积极性。和此同时,教师还应注重通过劳动教育和实践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使每个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进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高年级劳动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应侧重于培养学生
的“自强”、“创新”能力,对学生进行劳动责任感教育。
篇12
有的教师按“四会”要求,强调学生背诵教材中出现的所有词汇。他们认为英语学习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汇量的多少,词汇背的越多越好,根本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无论是课标内的,还是课标外的,一律要求学生会读、会拼、会写、会运用,这样势必大大增加了学生记忆词汇的压力,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对英语逐渐丧失了信心。对策: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求学生必须掌握重点词汇,即每单元中出现的“四会”词汇,学生不仅要知道这些词汇的意思、发音、拼写,还要熟知它们的用法,正确表达,我们通过如听写、翻译、习题等多种方法来巩固这些词汇。当然我们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词汇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譬如,基础薄弱的学生,带有“*”符号的词、较为生僻的词,只要能熟悉其含义,在文中能认读就行,可以不作拼写要求。总之,我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特别是在现代的社会交际中能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篇13
(二)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学生就不能自主、创造性地去学习了。初中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大多数是被动的“跟着教师学”。尤其是在小学英语就不好的学生,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知识涉及面的增大,大多存在着词汇难记、遗忘率高的问题。随着日积月累,他们学习英语就更加困难,进而导致学习成绩逐步下降,失去学习信心,形成了自卑心理。另外,农村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辅助条件也跟不上。他们大多数人没有复读机、磁带和英语学习碟片,只能依靠早读课或课堂上教师有限的几次录音机播音来模仿学习。这样的英语学习环境,也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差
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交际工具,学英语的目的是获得听、说、读、写英语的能力。但是,很多学生不了解这门学科的特点,没有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只满足于听懂教师讲的内容,而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实践学习上,所以就会出现边学边忘,越学越困难,最终导致掉队的情况。此外,后进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接受信息和理解信息的基本能力,上课听讲如坠于云雾,效果很差。还有不少后进生不会制定学习计划,坐等上课,不预习,不复习,上课只听不记,有问题不问,课后作业抄袭应付,对批改过的练习或作业置之不理,就会出现学习越来越差的情况。另外,后进生普遍有自卑感,在思想与学习上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他们学英语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从性,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最终只得放弃对英语的学习。
二、转化措施
(一)转化家长态度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而英语又是一门语言,要进行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大量训练,没有家长的积极配合,后进生很难完成所要求的学习任务。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绝大多数父母平时根本无暇管教他们。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开家长会、打电话或邀请家长参与英语课堂观摩等办法,与家长进行沟通。此外,教师要常与后进生家长保持联系,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并争取和家长合作,督促孩子做作业、听磁带、背课文、默写等,共同关心孩子的进步,这样对后进生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农村学生胆子比较小,羞于说英语。后进生更是如此。对此,英语教师应特别注意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后进生明白“学习是一种劳动,而且是并不轻松的劳动”。此外,教师还要让后进生明白“学习愿望并不取决于学生的任何天赋才能,而是要在日常劳动中、在克服困难中逐步培养出来的一种品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给后进生创造参与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从而使他们自强、奋进,对英语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新课改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兴趣是获取成绩的催化剂,是克服学习障碍的动力。因此,要想转化后进生,教师就应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设情境。例如,我经常会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创设一些有趣的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诱使他们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增进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