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造型设计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调研过程
本调研的路线如图1所示,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设计调查框架。具体的调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预备访谈。它为正式访谈做准备,对正式访谈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模拟,发现问题,从而完善访谈提纲,使正式访谈能够顺利地进行。第二阶段为正式访谈。电话预约访谈人员,确定访谈时间(90-120分钟)和地点,并将访谈提纲提前发给受访者,使之提前做好准备,提高访谈效率;访谈时全程录音并做笔记。第三阶段为参与机床造型设计方案讨论会。其目的是通过参与设计师、工程师、管理者之间的直接交流,深入分析影响机床造型设计方案可行性的主要原因。
(3)访谈提纲
本调研的访谈提纲有两种,分别是针对设计师和工程师拟定的,如表一、二为访谈提纲的主要问题。
(4)调研结果
在对设计师的访谈中,他们提到在设计机床造型方案时,一般不考虑机床的结构,他们认为成本足够,结构都能实现。但企业从经济性上考虑,会限制生产成本,从而改变机床的结构或造型去实现设计方案。最终样机与设计方案不同点主要是结构上不能完成的部分。在对工程师的访谈和参与设计方案讨论会中,了解到他们与设计师在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后进行交流,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当遇到难以完成的结构时,设计师在讨论会后对方案进行修改。工程师认为设计师的方案都很美观、新颖,但结构上难以实现,为了考虑成本,只能放弃。他们认为最终样机与最初方案差别不大,因为他们会去用其他工艺替代不能完成的工艺,尽可能实现最初设计方案。
2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机床造型设计方案讨论会,获得机床造型设计方案可行性的原始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了解到影响可行性的主要因素是造型、结构和成本。
(1)造型的美感因素
当今时代,人们非常重视产品带来的感觉体验。具有良好美学品质的产品,在使用中可以让用户心情愉悦,在展览会上可以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视觉感受,对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很有帮助。企业引进工业设计的重要目的就是提高产品的美学品质。因此,机床造型设计方案在美学品质上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是一定不会被采纳的。图2是设计师为某机床企业设计的磨床造型方案。该方案给人的视觉感受是笨拙、缺少美感,且体现不出磨床的特点,在方案初步评审中遭到淘汰。因此,造型的美感是决定设计方案是否可行的首要因素。
(2)造型的结构因素
机床的造型不能脱离结构而存在。结构是造型的基础,造型是结构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的结构布局会影响产品外观的形式表现。造型的实现必须要以结构作为支撑,合理的结构能提高机床造型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所以设计师在设计机床造型时必须考虑它在结构、工艺、装配上是如何实现的,不能效果图美观,而缺少可加工性,这样的方案是不可行的。如图3所示,该机床的造型设计方案底边切角成菱形,这种造型的内部结构很难实现,钣金折弯或焊接工艺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尽管该方案的美学品质受到肯定,但最终还是被放弃。
(3)造型的成本因素
产品成本是衡量生产消耗的补偿尺度,企业必须以产品销售收入抵补生产中的各项支出,才能确定盈利,因此生产成本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设计师在设计机床造型方案时不能盲目地追求时尚、高端,而要在生产成本限制内,展开设计创意,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案。图4门把手的中间设计了一条蓝色彩带,给人以精致的感觉,加工工艺也是可行的,但提高了造价。在设计方案评审后,将把手更换成市场上价格较低的标准把手。
篇2
(二)素描的发展现状
素描现在已作为高等艺术设计院校开设的一门绘画基础课程,素描深度研究也被放在造型基础课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扩展他们的思维空间,达到从基础教学到设计教学转变的目的。
二、素描造型设计的研究方法
(一)二维体现画面感
二维也就是属于平面空间。在创作中,画面中物体的立体感只能利用二维平面中虚构出来的三维假象来体现。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大、小、虚、实、明、暗关系在二维平面空间中的表现来制造物体的现象、体积和空间的假象,从而加强物体的真实感。
(二)三维体现立体感
素描造型设计中的三维立体感是以二维平面为基础的,是一种虚拟的视错原理。绘画空间的平面体验与现实中的真实体感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绘画中的立体感只是通过视觉错觉虚拟出来的,例如,对比关系、透视原理等的运用。对比关系是指素描造型设计中通过大、小、黑、白、灰的强烈区分来体现物体的真实感。空间的透视原理是体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表现方法则是利用视错原理在二维平面上虚构出三维的空间感。另外,物体的虚实关系也是我们分清前后、主次关系的表现。虚实的对比关系是画面更好地表现真实感的重要手段。
三、素描造型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构图
在确定画面构图时,我们必须选定构图的方法,例如,中心构图。要安排好主体物和其他物体的大小、比例、位置关系。画面做到既完整又要透气。主体物不能太大,应保证视觉效果的舒适感。整体关系要明确。
(二)形
大体的构图出来之后,应考虑物体的形状特征,进行细节的刻画,造型要精准,不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否则会破坏画面效果,例如,石膏头像,它的立体感特别强,只要有点问题就显得比较明显。所以我们在绘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物体的形状,加强自己对造型的把握能力。
(三)立方体意识
物体的形状与画面自身存在的状态,我们都应该注意不能画成平面的,要具有立方体意识,表现出生动的画面。
(四)黑白灰控制
在绘画中,画面物体效果不能简单,因为它能够体现整个画面的完整与否,应延续黑白灰的主色调,以精准的造型、完美的细节,营造出物体的体积感觉,强调画面的空间关系。
(五)画面整体效果以及深入刻画的能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句话时常出现在耳边,即细节决定成功。绘画也是同样的,少了细节的刻画,整幅作品就称不上完美之作。所以,我们在绘画时应反复观赏自己的画,没有感觉的时候,可远距离地观看画面效果,做到精益求精。
(六)表现手法
笔者认为在现代绘画上应该摆脱一切手法和技法,还有概念,完全地把自己的原始情感激发出来,无控制地把自己的意图表现出来。
篇3
机床设计、美术设计与机床造型设计三者性质和着重点不同,但有着密切的关系。机床设计着重机床的性能,合理布置各部件位置,以满足用户对机床的性能要求为首要目的。美术设计着重于艺术性美感的体现,重要通过外形结构、色彩和材料等来体现。而机床造型设计需要应用艺术表现法则和美术设计技能,来为机床服务,将机床设计的部分与美术设计部分相结合,在保证机床性能的基础上合理的解决产品造型的有关技术问题。现代机床要求在机床结构设计时就要对造型设计有一定的考虑,因此技术设计与造型设计时同步配合进行的创造性工作,贯穿于机床设计制造的全过程。
三、现代机床造型设计的原则
经过对国内外机床造型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一些造型设计的原则如下。
3.1全局设计机床是一个由若干个复杂的系统构成的集合体,为使造型设计的优势最大化,在设计之初就要对机床的机械结构、界面要求、零部件材质及布局、人机构成等设计部分做到全面的了解。并与机床设计阶段提出全局化的设计规划。以保证机床经过造型设计后具有独特品格和特征。
3.2功能第一机床的根本功能是对零部件进行加工,其最主要的性能指标为加工精度。造型设计中重要采用艺术的形式体现机床的科技感并且结合使用环境调节操作者的精神和心理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不能以造型需求而对机床的性能造成影响。
3.3工业工程工业工程作为精益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产品批量生产时的品质与成本。因此在造型设计时要考虑到工业工程性,应对部件进行工艺性的审查,所涉及的部件应具有易于加工和一致性的特点,同时要提高零部件的通用型和标准化程度。以适合批量生产的要求。
3.4以人为本机床造型设计不仅要对已操作性和思考习惯性还应心理、生理、工效和安全健康方面有所考虑。所使用的材料应具有环保性,机床视窗应采用安全玻璃等不易碎材质制成。
3.5精神功能人在零部件加工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现代机床造型设计还需要特别重视产品对人的精神功能。研究显示人的心理和生理会对色彩产生相应的反应,通过认识和掌握色彩规律,利用机床造型设计中色彩的微妙变化来调节操作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有助于提供操作者的效率。
3.6简约原则现代机床造型设计要符合简约的原则,不应使用过多的装饰性部件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成本。以实用、美观、经济的设计方案,达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的目的。
3.7绿色环保造型设计所应选用对环境友好,无毒无害的材料,兼顾节能降耗的要求。使得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
篇4
兽形熏炉在宋代最为常见和典型的造型即是狻猊(即狮子)。安徽宿松北宋元祐二年墓出土一件瓷质狻猊出香,高32cm,炉身是附有底座的莲花,炉盖为莲花中间的莲蓬,盖顶坐有一只戏球的狮子,侧头并张口,用以出香。狻猊出香在诗词古文中十分常见: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曰“故都紫霞殿有二金狻猊,盖香兽也”;南宋范成大《揽辔录》记金中都宫殿曰“两楹间各有大出香金狮蛮”;南宋周麟之《破虏凯歌二十四首》中云“七宝为床坐殿衙,金猊双立喷飞霞”,并自注:“其御榻以七宝为饰,夹坐有金狻猊二,高丈余,飞香纷郁”。
(二)香鸭
香鸭即鸭形熏炉,它与出香类似,但尺寸要小一些,功能也不尽相同。芝加哥美术馆藏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香鸭是其中的一件精品:熏炉通高18.8cm,下有承盘,承盘之上为一朵盛开莲花,中间莲蓬处托举一只张口小鸭,鸭口出烟,莲蓬台处设有小孔用以进气。南宋周端臣《青铜香鸭诗》:“谁把功夫巧铸成,铜青依约绿毛轻。自归骚客文房后,无复王孙金弹惊。沙觜莫追芦苇暖,灰心聊吐蕙兰清。回头却笑江湖伴,多少遭烹为不鸣。”宋代的香鸭多用于帐中,用以熏衣熏被,其功能如同当时的薰球,北宋秦观《木兰花》云“红袖时笼金鸭暖”即是。
(三)莲花熏炉
宋代以植物为造型的香炉基本见于莲花形制,其来源于唐代的莲花式香炉。唐代莲花炉原是装饰莲花的炉盖与多足炉的合身,炉盖上镂空着若干个花式的出烟孔,如出土于浙江的唐天复元年的越窑五足炉;又见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件银鎏金香炉,在盖顶装饰有可以出烟的莲花。宋代沿袭唐代式样,并无太多改变。
(四)香球
两宋时期有一种球体的小巧香炉,被宋人称作“香球”。香球一般由银等金属制成,外壳为镂空的雕有花鸟等图案的球体,可打开,内里设有数个轴心线相互垂直的圆环,圆环大小相互嵌套着支撑一个盛装香料的小香碗,通过两个圆环轴的彼此制约以及小香碗自身重力的作用,使得小香碗在转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自身平衡,香料不倾洒。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有云:“香囊者,烧香圆器也,巧智机关,转而不倾,令内常平。”又有:“香囊者,烧香器物也,以铜铁金银昤昽圆作,内有香囊,机关巧智,虽外纵横圆转而内常平,能使不倾,妃后贵人之所用之也。”这种香球因为内部球体如何转动,里面的香灰或火星都不会洒落出去,所以常被置于卧帐之中,即《西京杂记》中所称的“卧褥香炉”。
二、香炉造型
无盖的敞开式香炉在宋代大致分为两种造型,高足杯式和仿古式,而仿古式则又有鱼耳炉、鬲式炉、奁式炉几种造型。
(一)高足杯式香炉
北宋时期,北方最为常见的瓷质香炉是高足杯式样,敞开无盖。炉通高常在10cm以下,上有宽平的边缘,下接直筒炉身,也见斜壁的正梯形炉身,底座大致呈椎体,有白釉、青釉、黑釉的,炉上有些也有刻花,常见莲花。此类香炉成型完成于唐代。陕西黄堡窑址出土一些高足杯式香炉,按照器型整理排序,可由初唐至中晚唐,下顺五代,直到宋金耀州窑,可见宋代的高足杯式炉是由初唐起一脉相承不断发展而得到的。
(二)仿古式香炉
仿古式样的小型香炉可以说是南宋最具特色的香炉,最初很可能是直接取用了诸如秦汉的铜鼎、铜鬲、铜簋等容器,用以焚香。可见,好古是这一类香炉出现的时代背景。宋郑刚中《焚香》:“五月黄梅烂,书润幽斋湿。柏子探枯花,松脂得明粒。覆火纸灰深,古鼎孤烟立。”古鼎即是。又有范成大《古鼎作香炉》:“云雷萦带古文章,子子孙孙永奉常。辛苦勒铭成底事,如今流落管烧香。”南宋舒岳祥在《古铜炉》诗中曰:“殷彜周鼎几千年,土蚀苔封洗涤全。且与道人烧柏子,不须公子爇龙涎。”两宋名窑所出的仿古香炉尺寸一般较小,通高约10cm左右,宋人多将此类型的小型香炉作日常焚香使用。其形制有鱼耳炉、鬲式炉、奁式炉几种。
1.鱼耳炉鱼耳炉造型仿自古铜簋,根据器铭宋人将其称作“敦”或“彝”。铜簋本是厚重有分量的器物,传承其曲线简洁的造型特点并将材质改变为瓷以后,使得鱼耳炉变幻出一种优雅的气质。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南宋哥窑鱼耳炉,通高8cm,即是其中常见的式样。
篇5
生态环境是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由气候、土壤、山脉、河流和矿物、动植物等构成,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形成和生活方式都受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服饰无疑涵盖其中。从气候条件上说,东方大部分国家均笼罩在季风性气候之中,当然也有很大差异性。中国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日本为海洋性季风气候,朝鲜为温带季风性气候,韩国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大多为热带季风性气候。季风性气候的特点是季风环流情况复杂,易形成明显的季节变化。可以想见,处于季风条件下人们的服装造型应具有多样性、灵活性、适用性,以符合人们的生理需求。不仅是气候影响着服饰造型的各种性能,地理、物产条件等对其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每个岛都有各自的服饰特色却又有异曲同工之妙。爪哇岛上的男女在盛装时穿用的包缠式“卡因”“潘将”是具有代表性的服装。泰国人在生活习俗与服饰传统方面与中国傣族、壮族,缅甸掸人等同源,男子一般都是以长条形布包缠腰臀部,然后再从两腿之间穿过塞到腰背处的服制,外观形似灯笼,名为“纱笼”;泰国女子则是上着短衣,下装为筒裙。马来人的足服以单鞋、拖鞋为惯例。这些处于热带的国家在服饰造型的选择上均简单朴素,特别是男子的下装以其物产中盛产鱼类而形有所用、凉爽便捷。这都是与自然条件相适应的服饰造型选择。生态环境影响了东方人的衣着习惯和服装形制,进而影响到东方人的人体美观念,那就是对服饰“遮蔽”躯体以避害的本原意识的认同。同时我们还看到,服饰造型手段一旦被确立并且开发到位,会因东方各国地理位置的相对封闭性而进入稳定状态。
三、从文化特征出发的服饰造型设计规律
(一)农耕文化——形制稳定、造型方法统一。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总是与生态环境和物质生产方式息息相关。学术界一般将世界范围内的民族文化划分为三类:一是以土地种植与动植物再生产为主要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农业文化”,二是以商品生产与交换为主的“海洋(商业)文化”,三是依赖畜牧业的“游牧文化”。其中,“农业文化”与“海洋文化”是代表东、西方分野的两大对立的文化形式。自然环境通过对民族物质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决定作用——农耕文化影响着东方服饰造型“尚文”特质的产生。这是因为农耕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农作物和牲畜是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用对象。耕种对季候和气候的依赖性使农耕民族对自然产生了被动、顺应、依赖的民族心理。加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农业生产生活,安逸的环境避免了许多矛盾冲突,文化方面也更注重情感和思维的交融,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农业生产的连续性导致长时间离开耕地会导致农事荒废,由此农耕文明活动区域的稳定性不言而喻。相对封闭的环境、自给自足的生活,使安定平和成为一种农业社会关系的写照,映衬出尚文求稳的东方式心理特征。表现在服饰造型上较为明显的就是上衣下裳与上下连属制服饰造型的稳固性与长久性。这同时也说明,东方人对服饰的样式和结构并不看重,反而更在意衣料图案分布和各种装饰点缀,这尤其反映在中国传统服饰上。不论是哪朝哪代都不厌其烦地将图案作为设计重点,或着眼于服装的开襟、衣领、袖边等部位的装饰。又如日本的和服,到了室町时代,这种带有隋唐服饰特点的日本独特的民族服装完成了演变并最终定型,在之后600余年中几乎再没有较大的变动。而其和服纹样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却不断融入新元素贯穿于日本各个历史时期。
篇6
褶裥常被连在一起说,其实无论在视觉造型还是在工艺处理上都不尽相同,所以实际上应该分开说。褶是指符合人体形态、造型需要,将部分衣料缝缩而形成的自然褶皱,它由省道转变而来,但比省道形式自由、宽松、灵活,可以看做是很多小的褶裥组合,褶可以用于服装的特定位置以水平、垂直的形式运用。按照表现特征可分为叠褶、波浪褶、抽褶、垂坠褶和堆褶等形式;按变化形式可分为规律褶和自由褶,而服装产生褶量的多少,区域部位以及控制的尺寸量,由服装特定造型和面料特性决定。褶的形式很自由多变,没有固定的数据和定量计算,因此可以产生变化多样的美感造型,设计者在立体裁剪过程中可以根据审美和造型需求自行定义和创新。裥是适合体型及造型需要将部分衣料折叠之后熨烫而成,由裥面和裥底组成,它既满足了省道功能,也达到了艺术审美效果。它的基本构成元素是衣裥的方向、位置以及衣裥的个数及大小。裥按形态线条类型可分为直线裥、曲线裥、斜线裥;按形态可分为顺裥、箱型裥、阴裥、风琴裥等。相较于褶,裥更为规律工整;相较于裥,褶更加自由灵活。而褶裥是围绕人体突面形成的,将省转化为褶裥的形式,有强烈的塑形作用。而与省相比,又不像省那样完全与突面贴合,它在指向突出点的时候不固定,因为突面会有松量。除了余量这一部分,要在这个基础上再多加量可以形成宽松效果,有扩张造型的作用。
3波浪
波浪指利用面料本身的特性在服装上营造和打造出的立体起伏状态,形态与海面上的波浪相似,所以称为波浪式造型效果。它根据位置、大小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因而可用于人体的不同部位。在面料选择上,如果用较软的、悬垂性好的面料,它就会展现出飘逸、轻盈、宽松随意的感觉,可以制造出若隐若现的别致效果,能突出女性优美的曲线;如果使用较硬的或是挺括的面料,会形成夸张曲线度强烈的线条,造型感突出,所以在表现大效果的服装中也常常被使用,例如婚纱、尼龙大衣上,可以充分地展现设计师所追求的不同廓形,因此广泛应用于现代服装中。波浪裙可以增加人体活动松量,腰省这时全部转化为波浪量存在,省道就消失了,使服装线条更连贯,整体效果更佳,同时装饰作用很强。波浪细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称为波浪,是指从一端向另一端发散而形成的造型效果,宽窄的变化在这样的衣身上效果变化明显;另一类称为垂荡,是指波浪两端固定住,中间自由散开,形成一种特殊的垂荡效果,一般常用于领口处。这样的造型自然和谐,由于形态流畅具有动感,在一些优雅端庄的现代晚礼服中常被运用,表现出一种典雅,高贵的气质。它的变化体现在量的大小及位置,常见的两种是与衣身相连的和与衣身拼合的垂荡造型。如果放在衣身前部,造型会更为巧妙;假使放在衣身后部,则造型能力更强,视觉冲击力更大。两者各有优势,被用于不同风格的服装中。
篇7
消费者消费某种产品,首先考虑的是产品的功能,其次才会考虑产品的造型。由此可见,产品的造型形式是服从于产品的功能的。不管款式、色彩如何“流行”,造型决不能阻碍产品功能的发挥,这是产品设计的总原则。例如:灯饰发展到今天,造型已经是千变万化,它不光被用来照明,同时还因其美观的造型被人类当做艺术品来欣赏,然而设计师在设计灯饰时,首先考虑到的依然是它的照明作用,它的各种造型都不能阻碍它的照明功能,同时还要使灯光更加柔和以满足人类更高层次的需求。在周星驰的喜剧电影《国产零零漆》中有一片段是零零漆不断拿出各种造型的剃须刀,有大哥大外形的,吹风机外形的,皮鞋外形的,我们看到这个片段时都会忍不住发笑。这个片段之所以让人发笑就是因为这些剃须刀的造型违背了它的功能。剃须刀的功能就决定了它的外形必须是便于手握的。如果造型过度违背功能,那么它就只能成为一个笑话。产品的功能是产品的灵魂,如果产品失去了功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消费者因为需要某种确定的功能而去市场上选购产品,这些产品中能夺取消费者眼光的造型才是成功的造型。产品的功能制约着产品的造型,如何在这种制约中找出一个平衡点是每个产品设计师都在努力的方向。
3制约中的平衡-功能美
造型与功能的发展经历了融合、分离、再融合的过程。在生产能力低下的手工业时代,产品的生产者就是产品的造型师,这一时期产品的造型与功能是密不可分的,而且这一时期的产品有着丰富的个性和特征。造型首次脱离功能是因为贵族为了奢华的生活而垄断了一些优秀的手工艺者,这使得贵族用品多华而不实,而平民产品则是粗制滥造。到19世纪初西方进入工业社会,大批的艺术家加入到家具、建筑、日用品等方面的设计活动中,使得这一时期的产品造型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一种是繁复华丽的装饰纹样的登峰造极-洛可可及古典浪漫主义等;另一种是机器生产的廉价的大批量的以几何形态为主的产品。产品设计发展到今天,功能与造型已经完全融合,随着人类需求的扩展,造型不仅服务于功能还能成全功能使产品满足人类精神层次的需求,这就是现代设计师提倡的“功能美设计”。
篇8
2嫁接法。嫁接法是指在动画造型设计中将人物与动物、人物与其它物、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或与其它物相互组合在一起而创作出来的一个全新的形象。这种方法是在动画造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如迪斯尼中的动画作品中的“米老鼠”“高飞狗”以及“怪物史莱克”等很多形象都是采用嫁接法进行设计的。这种通过把不同物结合在一起的方法总能创作出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形象和效果。
3偶然形态法。偶然形态法是利用动画创新、夸张的特点,造型设计时往往可以利用设计师的“瞬间灵感”将随手的涂鸦等草稿中寻找出一个新的形态,再加以整理、修饰创作出来的造型。这样的方法都是不经意间创作出来的,具有较强的偶然性。因此在造型设计中不受造型结构的限制,因此设计及出来的造型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我们平时随手而画的草图可能中间就蕴藏着一个经典的形象。
篇9
2.1选择系统首先Maya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主要是将骨骼作为系统支架,每个由骨骼组成的骨架,最终都形成了一个个网格,按照顺序排列好,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动画人物系统,我们在设计人物时,都是通过网络动画平台根据先关的动画帧定义来确定每个网格的具置,例如,如果一个手的模型是由一百个帧组成的,就有两百个顶点,那么动画则只有五帧,内存则要占用两百个位置,对颜色和组成信息都要进行严格准确的记录和描绘,每个骨骼都跟顶点有关系,这样在移动骨架的过程中对相应顶点的感应也是动画的一个优点,其次,在塑造角色框架时,应该与我们水平的地面保持一致,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更能突出动画外部形象的视觉效果。
2.2设置动画参数
动画在播放之前都要根据相关的要求对播放和制作参数进行调整,并根据不同的展示平台,转换不同的动画格式以保证播放的流畅性,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
2.3材质
为了增加动画的任务真实感,给用户一种人物形象的情感共鸣,在动画人物的皮肤材质选择方面通常都是运用图片的方式,其中主要用人类的皮肤材质图案,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图片逼真的效果,应该建立一个Maya球,并用Maya球建立一个材质模式,在颜色属性平台中点击后面的文件夹,并将已经做好的动画人物材质图片放入其中,赋予Maya动画人物形象。
2.4提取轮廓
在提取动画任务轮廓的过程中,在最快的速度下尽量减少图片的失真程度,并根据具体的实物轮廓建立模型,从中获取具有利用价值的信息数据,同时将原始图像具有针对性的入进Maya工作区域内,开始作业。
2.5绑定骨骼
为了提高人物造型设计的真实感,应该根据人体真实的骨架来构建模型,拉近真实物体与Maya骨骼活动的距离,并分为先后顺序制作头骨,四肢和胸骨等,在建立好大体支架后,添加骨骼,尽量方便角色可以随着骨骼的移动而改变动作,还要进行蒙皮操作,让骨骼不用特地的进行动作设定,也能方便设备对动画角色进行灵活的控制。
2.6调节权重
通过以上的步骤操作后,应该将动画骨骼模型进行适度的调节,对不合理的部分通过刷全冲的途径进行调节,避免因为骨骼过大问题,出现与模型不符合的情况,影响动画人物外形的美观和动作的连贯性。
2.7设置动作
在设置动画人物动作的过程中,应该对人物模型关键帧进行统一设置,并将同一时间段表现的任务参数,进行准确的记录,即使在动画设置完成后,也要根据变色的参数,随之记录关键帧的变化。
2.8动画渲出
动画渲出是完成Maya动画任务设计的最后一步,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关键的一步,完成以上步骤之后,通过渲染将动画制作成完整的视频,可能是我们在观看动画电影中的某一个镜头片段,在后期的视频软件制作过程中,将分段的视频进行合成,并进行剪辑和配音,完成整体的动画人物设计制作。
篇10
工业产品设计中的产品比例、材料、质感、产品色彩、产品结构是产品造型设计的主要关键设计要素,这些要素的表达,无疑是设计深入阶段的表达重点,表达比例更准确的方式是辅助工具(标尺、网格、参考线)的应用及相关参数设置。例如在做鼠标设计效果图时,先打开标尺,定义和文件一致的设计单位,打开网格及其设置,单位也调到一致,子网格调校为整数,可以借助辅助线找准中心、边界及出血位置,这样做好辅助设置后再打开吸附参考线、网格功能,可以开始精准绘图。工业设计的五大材料分别是金属、木材、陶瓷、玻璃、塑料。以金属为例,在表现的时候,常规方法就是添加杂色和动感模糊配合使用,具体数值要根据文件及材料粗糙程度而定,也需一定实践经验。同时,质感区别于材料,是人为赋予产品的表面肌理感觉,例如铝合金材料就可以有喷砂(哑光珍珠银面)、抛光(形成镜面)、拉丝(形成类似缎面效果)、电镀(覆盖一层其他金属)、喷涂(覆盖其他非金属涂层)等不同的肌理。每种不同肌理的表现是没有固定模式的,要靠平时经验积累,但基本方法是离不开各种滤镜的使用,包括内置和外挂滤镜,例如其中的拉丝肌理可以用杂色加动感模糊完成,喷砂可以白像素上填充杂色再光照通道再模糊。产品色彩可以通过拾色器赋给。最后还有结构设计方面,因为是三视图的效果图,涉及到结构问题可以参考产品造型设计初期效果图表现内容。
篇11
(2)人与机器之间的沟通设计是工业造型设计的新课题当今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微电子领域,使产品的物理结构产生了使人不曾料想的变化。作为以研究与协调人与产品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工业造型设计,必将重新考虑在高科技时代、微电子时代及未来的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问题。未来产品造型设计不仅仅是为使用者提供方便舒适的功能,更要设法使产品成为使用者所希望的有意义的事物。人机界面自我明示产品的功能,使用者能在尝试中学会操作,并能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人机交流,甚至自行决定物品的长相,增加额外的使用内容。有的学者从系统论的观点提出了工业造型设计的“界面说”,即认为工业造型设计就是产生人-机(人)界面的创造性活动,一语道出了信息时代工业造型设计的内涵。
篇12
(二)人物造型的图案化
图案化是皮影艺术的鲜明特征、也是其艺术魅力的突出展现。首先,影人的头部具有明显戏剧脸谱特征的图案,头饰以其形状变化而组成不同的图案。其次影人的身段呈喇叭形,服饰图案依据人物身份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身份标示性。身段设计同样是正侧面,但是这种设计并不影响其中的纹样,并形成完整的,富有衣饰特有质感特质的图案。
(三)人物造型的夸张性
皮影是一种十分强调装饰的艺术形式,其造型特点不仅要符合剧种需要,同时还要符合观众的审美情趣。首先,皮影要以平面特征去展现和适应人物的性格和形象特征,因此人物造型必须要由夸张和变形的特点。例如小生、小旦的写意性镂空脸和由通天鼻梁进行概括的侧视脸线,眉与脸连成环状,嘴被简化成一条小红线,所有这些脸部造型特征无不体现了夸张概括性和夸张下的真实性;再比如影人的衣着采用上窄下宽的设计,再配以放大的头部,也是为了突出最能代表人物性格的头部。总之,民间艺人在皮影人物形象塑造上采用了一种看似不合理的错综复杂的艺术透视方式,但是从求全表现的传统人物造型观念下来看,则有利于形成既丰富多彩又和谐优美的艺术效果。发式和帽子大都为阴刻,其线条疏密有致,简而不空。尤其是阴刻的发式和帽子与配以阳刻的镂空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显得和谐统一。
二、皮影人物造型设计的角色特征
(一)旦角造型特征
旦角是戏剧艺术中妇女形象的统称,还可以细分为小旦、正旦、武旦、老旦等,不同旦角在性格、形象、装束和做排上有明显差异。在皮影人物形象的旦角造型中,小旦造型,辫尾稍作修饰,无刘海造型,因此面庞更显得富态和大方。身态窈窕,举止纤柔,并著以彩衣短裙,衣袖宽大、可动春风,展示出东方女性的善感多思和端庄秀丽。旦角中的武旦造型头饰非钗非帕、若盔若帽,展现出阴柔之中的英武,给人一种红妆中的别异之感。周身的服饰花色显示出青春气息,短裙露脚显现出一种利索,从而烘托出一个巾帼英豪的形象。在皮影人物的面部造型中,旦角的面部造型最为细腻,以弯眉眼线描绘出秀丽文静的女性神韵,在雕刻手法上,以阳刻空脸为主,这与头饰部分的大面积阴刻产生强烈对比,再配合表演时的灯光,将女性温柔恬静、妩媚动人的神态展示的淋漓尽致。
(二)生角造型特征
生角是除去净、丑角之外的所有男性角色的总称,可以大致分为老生、小生、武生和娃娃生。皮影人物的生角男性多是浓眉大眼。平眉,以表现文人雅士的清秀和儒雅。其面部与发式和帽子相连,面部大多是五分侧脸,而发式和帽子一般为七分或更多。并有正面、背面和俯视角度等不同区分,这种构图方法可以将生角的男性之美尽量展现出来。
(三)净角造型特征
“净”行俗称花脸行当,分为铜锤花脸、架子花脸和武花脸。脸谱的勾画,服装的扎扮,几乎各个人物形象互不相同。在服装颜色设置中,以“十靠”的十种颜色代表了服饰中的全部颜色,被进一步分为上五色和下五色。这些服装颜色搭配下的裙子和箭衣都与花脸行当有密切联系。皮影中净角的头茬大多以大面积的阴刻为主,却单独在眼部以阳刻的方式进行眼球的刻画,这种对比凸显出目光的传神,并衬托出整体形象的浑厚和饱满。此外,花脸人物多以实脸皱眉的形象表现其威武强悍,因此多做张口处理,这种狮鼻豹眼下的夸张变形的阔口,加以赤眉虬髯的衬托,以彰显出人物的万夫不当之勇。皮影净角造型出于揭示人物性格的需要,在服饰上往往采用镂线分色的方式,在形象上施以强烈的性格装饰色彩,以强化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红脸象征忠勇、黑脸象征骁勇、黄脸象征狡猾、白脸象征奸诈等,每种色调都有自身的处理手法和象征意义,在色彩运用上看似杂乱,实则经过了仔细的斟酌与选择。
(四)丑角造型特征
皮影中的丑角造型最为奇特,多用圆眼、吊眉、冲天鼻,并辅以半张口,塑造出人物形象的滑稽诙谐的神态。这种神态塑造是赋美态内涵与丑态的表象之中,给人的感觉是面貌虽丑但是并无丝毫厌恶之感。为强化个性特征,丑角的造型特征侧重于强烈的对比之中产生呼应、俗中见雅,使人物形象生动有趣同时又耐人寻味,从而产生一种刚柔与雅俗交融的和谐美感。在色彩运用方面,丑角以红花绿叶相互杂托,利用冷色与暖色互衬,以产生一种不安定的色调,给人以浮躁感,再利用浓墨镂线进行调和统一,使浮躁的色调重新稳定下来,以获得燥而不浮,妖而不炫的色彩基调,使色彩对于人物性格表达起到准确的衬托作用。
(五)神仙、妖魔造型特征
神仙、妖魔形象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变幻莫测的,这些形象一般都与久远的传说故事有关,在历代相传的过程中,这种玄幻色彩变得愈加浓厚。因此,皮影中此类形象的塑造原则是介于似与不似之间,以线条的丰富变化,体现出形象的具体特征。皮影中的神仙与妖魔形象,皆赋予其人形,其异与人类的特征一般通过“寓意”手段来实现,以显示出他们的神气和鬼技,皮影的这种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使皮影中的神仙妖魔形象,善恶分明,变得更可爱了。
三、皮影人物造型设计的地域特征
(一)秦晋影系
陕西皮影作为秦晋影系的代表,在人物造型上具有自身的独特艺术魅力。在人物造型上,受到汉唐碑刻和陶俑风格形态的影响较大,人物造型的轮廓清晰概括性强,线条较为生动又不缺乏力度,使整个形象中体现出韵味下的气势。人物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能够做到虚实结合、繁简得宜,人物象形设计一般较为饱满,并具有强烈的装饰风格。人物面部线条的处理比较洗练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二)滦州影系
以唐山皮影为代表的滦州皮影体现出我国东北部传统皮影的特点,在人物造型上体现出淳朴、粗犷的特色,但是淳朴、粗犷之中又不失典雅。人物的身条浑厚,手指若伸若握,整体形象抽象而简洁生动。人物阳刻空脸为六字形通大鼻,嘴唇呈红并向上尖翘,环眉凤眼,面部的轮廓线色,给人一种清晰透亮的额感觉。
(三)湖北影系
湖北皮影以江汉平原的门神谱代表当地的皮影主流。江汉皮影的人物身高一般在72厘米左右,面部造型与四川皮影有相似之处,上额下颌比较浑圆饱满。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江汉皮影的下颌略往前翘,而四川皮影人物的下颌一般稍往后缩。相对于北方皮影来说,湖北皮影的写实性更强一些。粉脸、女旦、须生等头像一般比较讲究整体上的清秀、干净,没有细枝末节的干扰。其余的花脸和丑角形象则相对比较夸张,尤其是奸白脸一般代表的是反面人物,经常用夸张的形象来塑造其心术不正和虚伪阴险的形象。
篇13
课程学习的目标是明确的。但在具体教学操作中,存在很多不够理想的状态与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课程练习过程中作业应付。每次进行训练时,为了能使学生多动手做练习,都会有一个数量上的要求,如某次练习要完成十个方案。学生都能完成要求,如数交来十个方案,但是大多数学生早已习惯只关心交作业的数量,做完这个数量就算完成今天的任务,只有少数同学在认真地练习。有些同学甚至随便找几个造型,或者到网上抄两个造型,交上来完成作业任务,也没认真地画好。从来不关心这个作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做这个作业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训练目的。
2)学生练习中缺乏主动积极的思考。学生在练习时,不去多方面思考与分析,想到什么就是什么的态度。如在做仿生设计的练习时,大多数同学都不去思考如何简化仿生的对象,抽象仿生的对象,找出仿生对象的主要特征,最后再来设计等问题,缺乏这个思考过程,而是直接去仿表面形态,这样导致仿生设计停留在表面,未抓住对象的主要气质特征,最终出来的形态也是形似而非神似。
3)忽略理论知识。学生对课程的理论知识有些忽略,不重视。每次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就是抱着“听听而已”的态度,没几个同学主动去作笔记、作记录、整理上课知识的。这似乎是所有艺术生易犯的“毛病”。实际上,学习理论,可以使我们掌握整个课程的学习目标,明确每次练习所要达到的练习目的和练习意义,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练习,可以使练习找到一条通往到达练习目的地的捷径。在练习的过程中,将熟悉、理解透彻了的理论知识与练习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练习的目的,提高设计的能力。
3教学改革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老师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学生纠正学习态度,并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最终提高学生本课程学习的能力。具体有下列几点建议:
1)对于作业应付的问题,应采取相应措施,杜绝此种学习恶习。老师在收取作业时,应严格把关,对于“应付式的作业”,应返回让其重新修改,再次不认真则再次返回,直到认真完成作业为止。
2)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老师应主动提出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思维,让其积极思考。每次作业练习前,设置些小的思维训练来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或者分解每次练习的任务,如在做仿生设计的训练时,可以给定学生一种生物,先让学生简化这个生物,抽象出此生物的主要气质特征,然后才让学生把抽象出来的特征应用到产品设计当中去。这样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最终养成一个好的设计习惯。3)对于理论知识,在讲授过程中,应多强调其重要性。并且,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多增加点趣味性的东西,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与记忆。同时,在指导学生做对应的练习过程中,要多提到理论知识在其设计中的应用,练习中存在哪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理论中已经提过的问题,多从理论上去指点学生,这样来回反复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理解透彻,从而更好地让理论指导练习,指导设计,做到真正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