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护理实训课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护理实训课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护理实训课总结

篇1

要提高实训课质量,首先要结合本堂实训课目标复习相关理论课内容。现在的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课后很少复习,如果教师不帮他们复习理论课所讲授内容,学生往往忘记相关理论课内容,直接影响实训课质量。如上“产前检查”实训课时,教师要帮学生认真复习产前检查的时间和内容,四部触诊和骨盆外测量的方法,并告诉学生以上复习内容即本堂实训课实训目标。

二、利用电视录像片进行教学

电视录像片能展示相关实训课内容的典型技能技巧及标准示范操作,可提高学生自我训练、自我矫正的能力。电视教学具有生动、直观性强、感染力强的优点,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上“分娩机制”实训课,电视录像能将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肩及胎体的娩出七个环节以动画形式生动形象呈现在学生眼前,同时配合悦耳的音乐和动听的解说,学生既新鲜又好奇,兴趣很高。电视录像片还可以将上面七个动作重复播放,让学生加深印象,并可适时停放让教师加以讲解,使学生更加清楚。

但在临床教学中,我们发现个别学生在看电视录像时常常玩手机、讲小话注意力不集中,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放电视录像片前先将电视录像片的重要内容以问题形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电视录像片,看完后教师抽学生回答问题,并将回答问题的情况现场计分纳入平时成绩。如上“妇科检查”实训课,先在黑板上提出以下问题:①妇科检查的注意事项是什么?②阴道窥器检查、双合诊检查、三合诊检查、直肠―腹部诊检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样学生往往能更加认真观看电视录像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模型教具(或真人)进行示教

模型教具的形态、大小、质感与真人相仿,教师在模型教具上将实训步骤边讲解边演练,可适当放慢节奏并加以分析,学生能更加直观地了解所学内容。如上“产前检查”实训课四部触诊内容时,教师每示范一步检查方法,不但要告诉学生每一步的具体手法,还要告诉学生操作完每一步要达到的目的。如四部触诊第一步的具体手法是:双手置于宫底部,了解子宫的大小并测得宫底高度。然后双手指腹相对轻推,判断宫底部的胎儿部分,若为胎头则硬而圆有浮球感,若为胎臀则软而宽且形状略不规则。操作完第一步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操作所得子宫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孕周是否相符,通过双手指腹的触感判断出宫底部的胎儿部分是头还是臀。有些实训内容还可让学生作患者能更与临床相接近,如上“骨盆测量”实训课,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作被检查者按骨盆测量要求在检查床上摆好,教师用骨盆测量尺在学生身上边演练边讲解骨盆测量的方法和各条径线的正常值,其他学生由于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而学习积极性倍增。

四、学生动手操作练习

学生动手操作练习是实训课的重要环节,光听光看不亲自操作是掌握不了实训内容的,正如黑板上是学不会做手术的,故一定要留足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模型上认真演练,教师在同学们演练时千万不要离开教室,让学生自己练习,这样个别学生就会不认真练习并高声喧哗,不但自己掌握不了学习内容,还影响其他学生学习。为了让学生更认真地操作,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教师示教后,让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循环指导,每组指定一名成绩好的学生当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练习,不明白之处既可查找书本互相讨论又可随时请教教师。

五、总结归纳

实验操作完毕后,教师一定要留10分钟时间对本堂实训课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如上“妇科检查”实训课,要将妇科检查的注意事项及阴道窥器检查、双合诊检查、三合诊检查、直肠―腹部诊检查的具体内容进行总结,并随机抽查学生在模型上进行演练,并将演练情况现场计分纳入平时成绩。

六、布置实验报告并认真批阅

下课前布置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训目标、评估患者、实训准备、实训步骤、健康教育,要交待学生将本堂实训课操作所得如实地记录在实验报告中。如上“骨盆测量”实训课,就要交待同学们将实训课中所测量的骨盆径线值记录在实验报告中。通过实验报告的书写,学生将本堂实训课知识进行了系统复习。教师在课后通过认真批阅实验报告,能够及时发现每个学生对该堂实训课的掌握程度,普遍没掌握的知识点进行集体辅导,个别没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个别辅导。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在学习的全过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由于妇产科患者隐私性强,自我保护意识也日益增强,临床完全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实训课非常重要。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在《妇产科护理学》实训课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学生对专业实训内容的理解和专业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

篇2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要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护理专业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要求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要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好习惯,具备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

病原微生物学是护理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1病原微生物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与临床医学中感染性疾病密切联系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防治措施。实训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病原微生物学实训课不仅是学生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的一个学习过程,同时也是锻炼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护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实训课,可以更好的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形”,对病原微生物具备感性的认识,在理解和巩固微生物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和实训基本技能。增强无菌观念,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因此,开展好病原微生物学实训教学对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病原微生物学实训课主要以细菌学为主,其系统性不强,内容零散繁多,例如:细菌形态和结构的观察、革兰氏染色、培养基制备、细菌接种、消毒灭菌、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等。各试验之间相对独立,似乎都没有直接的联系,学生对这样的实训不易感兴趣,不利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传统的病原微生物学实训教学模式为:课前预习—课堂实训—提交实训报告—教师评阅。先由教师向学生介绍实训原理、方法,以示教为主,然后,学生被动地按照要求去做,往往是用已知的标准菌株来验证理论,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忽视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主体的学生在这种旧的教学模式中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常出现学生不重视预习、实训时不动手、课后不认真总结,抄袭实训报告、有些学生在微生物实训课上,无菌观念不强,取菌液时滴在实训台上也不消毒,工作服随意放置,上完实训课不消毒洗手就直接到食堂吃饭,对实训室的生物安全重视不够等不良现象。

2基于护理职业岗位的病帮派微生物学综合实践教学改革

针对当前的情况来看,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实训教学活动的主体,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护士职业岗位的要求,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院病原微生物学课程组开展了基于护理职业岗位的细菌学综合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从病原生物学实训中较为散乱的细菌学各论入手,把细菌学总论及各论的实训内容有机地合为一体,将以往总论教学中“细菌形态观察、革兰染色法、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接种与人工培养、细菌生化反应、细菌生长现象的观察、药物敏感试验、消毒灭菌”等实训与各论中“化脓性球菌及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实训项目重新整合为两个实用性强的综合性实训项目,改为“临床标本病原性细菌的分离鉴定”和“环境中细菌的分布调查与消毒灭菌”。更方便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微生物学基本的实训技能。

2.1临床标本病原性细菌的分离鉴定

教师针对某种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防治给出典型的临床病例,如皮肤的化脓性感染、感染性腹泻、败血症等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学生可选择感兴趣的病例以小组为单位,从标本的采集与处理、培养基的制备、微生物分离培养开始对所分离到的微生物进行形态、生化、及毒力方面的鉴定,测定所分离到的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性,要求学生自己准备,自己操作,自己总结,自己分析。实训全过程教师只作引导,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训围绕病例进行,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加强与临床的紧密联系,缩短基础与临床之间的距离,为学生以后临床学科的学习和从事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2.2环境中细菌的分布调查与消毒灭菌

老师带领学生做关于手、实验室地面、桌面和空气中细菌的调查,在采取各种消毒措施后进行对比,验证消毒灭菌的效果和影响因素。通过实训,使同学们认识到细菌无处不在,加强学生的无菌操作观念。

实训结束后,学生还要完成详尽的实验报告,包括实训设计方案、实训操作程序、实训材料及预期的实训结果、正式实训的实施步骤、实训结果的观察和记录、对实训结果的整理和分析等。实训报告的撰写也可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为将来科技论文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综合性实训项目中,始终注重强化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如显微镜油镜的正确使用、接种针的使用、细菌的培养法、各种无菌操作方法等基本操作技能。

3结语

通过综合性实践教学,可使学生把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与技术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帮助学生完善护理职业素质所要求的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从事护理工作的使命感、责任心,全面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丽华.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全科护理,2009,7(10):925-927.

篇3

涉外护理专业,主要是培养能适应国际卫生保健需要的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与扎实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且熟练掌握外语(以英语为代表)听说读写的国际型涉外护理人才[1]。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国内许多高校开始了护理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授课范围主要局限在理论课程或《护理学基础》技能训练项目,主要采取的是保持式或过渡式双语讲授法,即母语教学为主,外语教学为辅,该模式由于存在有母语干扰,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难以控制,给外语的学习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由于双语课程基本限于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程几乎尚未开展,学生的英语学习语境存在有脱节的现象,由于缺乏练习环境,教学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2]。纵观现状,涉外护理专业的双语教学改革还有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英语沉浸式教学:是指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中全时间段只能使用英语,使学生形成英语思维习惯,达到灵活运用该语言的目的。该教学模式源自加拿大,自引入我国后主要在幼儿园及中小学教育中使用,该手段能营造外语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3―4]。

通过参考文献、借鉴成功经验、课题组研讨和专家论证,设计一套英语沉浸式实训课程及评价体系。拟定《护理英语》课程的实训课设计为英语沉浸式双语教学课,课题组老师根据专业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参,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控制教学手段和过程,训练学生专业英语听说能力和和护理操作能力;构建多元化考试评价体系:(1)考试内容多元化:考核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临床思维能力、学习态度、人际沟通等能力:(2)考试方式多元化:有英语会话、英语笔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技能操作、临床思维等;(3)评分对象多元化:由教师评分、自己评分、他人评分等方式结合给予最后的分数;(4)成绩评价多元化:采取平时测试、阶段性测试、期末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课题组成员共同编写整合式双语实训项目指导书,制作全英文多媒体课件及操作视频,建立网路学习平台,构建双语实践考核评价体系。

英语沉浸式实训课程的开展 ① 实验前,向学生解释课程改革的意义和方法,交代师生的注意事项和配合内容;②在开学前制定好教学计划和安排,课题组编好讲义和教材,授课前课题组老师通过集体备课或说课进行教学环节和效果的控制;③授课前将相关讲义和可利用资源分发给学生预习;④授课时,教师采用沉浸式教学法授课,即便是和学生交流及解答疑问均使用英语。迫使学生在脱离母语的情况下,专注于英语的学习;⑤授课形式多样,如 “无菌术”可以采用演示法, “模拟手术”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 “接生”可采用情景模拟, “临床思维训练”采用PBL及情景训练;⑥多元化阶段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在英语实训课程结束后,就所学生的内容进行阶段性考核,要求考试内容多元化、考试方式多元化及评分对象多元化;教学期末时,进行整合式总结性考核,采用多站式考核法,如考试时给予考生一个案例,再根据案例的护理需要,逐一完成多学科的多考点的轮转式考核。以糖尿病病人护理为例,先考核病历的收集,考察学生专业英语交流能力和护患沟通能力,再考核 “皮下注射”胰岛素,考察护士的操作能力和英语沟通能力,最后考核“糖尿病健康教育”,考察学生的健康教学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在涉外护理专业开展以英语沉浸为背景的实训课程,可满足教育国际化的迫切需要和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需要。通过在实训课程教学中开展沉浸式双语教学,营造专业英语的使用环境,改变“哑巴英语”的现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英语交流沟通能力,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护理人才做准备。

篇4

二、教师管理与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

由于护理学实训课学生是在操作中完成的,教师又需兼顾教学、指导和管理等职责,往往存在管不过来的现象,课堂纪律会比较混乱。改革后将班级人数分为10~12个小组,每组大概4~5人,按学习和动手能力强弱合理搭配,每组选择责任心强、操作水平高的成员为小组长,对其他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班长和课代表负责管理各小组长,教师管理班长和课代表。这样就形成了“教师—班长(或课代表)—小组长”三级管理体系,各个负责人各司其职,管理好自己的人员,课堂纪律就比较有序。

三、传统实训课

由实训管理员安排实训,上课前实训管理员将操作用物准备好,学生对于某些用物的使用目的都不知道,更不会自己准备用物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学生在开课前预习操作项目,熟悉操作相关理论知识,课前学生自行根据课程内容准备用物,实训管理员给予指导,而且小组内成员轮流准备用物,将学生角色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管理者,使学生向主动学习、手脑并用型转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有较大帮助。

篇5

1强化自身素质做好实训准备

在实训课教学中,要求教师理论扎实,技术熟练,对于各项操作能够融会贯通并进行有效地整合、分解和传授,能够很好地为学生正确答疑解惑,使学生有信心并能迅速掌握各项操作的要点。在授课中,由授课教师与实验员共同完成。课前,教师与实训准备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就实训内容、实训器材等应该注意的事项要详尽列出,合理安排,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才能确保实训教学高质量的完成。

2改进实训教学提高学习能力

2.1开设综合实训

在以前一次理论一次实践的基础形式上,变成了几次理论后阶段性几次综合实训课学习。如在学习“患者的清洁护理”这一章时,过去一次课学习一个操作,如口腔护理、床上洗头、床上擦浴等操作,只是孤立地对护理操作进行单项学习。这样,内容比较单调、分散,学生学习完后不能很好地把各项操作自行联系运用于患者的生活护理。调整后,把前面阶段性学习的操作集成几次综合实训课,把各项操作整合在同一个案例,进行连贯整体地学习。这样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患者生活护理的各项内容,树立更好的整体护理概念,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2.2课程间相互融合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要求的提高,对培养护理人才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仅仅护理学基础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满足培养社会护理人才的要求的。因此,在护理实训教学过程中,融合了护士礼仪、人际沟通、法律法规、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等多门课程的内容,从而让学生能够更直观有效地学习专业技术,更重要的是养成好习惯,培养护理人文关怀的精神。

2.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护理各项操作非常重要。多年来采用的实训方法教师直接示范,学生模拟练习。学生只看教师的示范,很少学生会独立思考,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时间长了感觉单调枯燥,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验室条件,我们做了一些改进尝试。增加了情景模拟教学法,这种创设一些临床模拟情景,先由学生讨论分析问题,然后由教师总结示范,再由学生自己操作练习巩固的教学方法。学生表现积极,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发挥了主人翁的精神,真正地参与到课程,使实训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4联系实际提高对护理实训课的重视程度

目前,有些学生认为护理操作都是在医院用于患者,离我们的实际生活比较遥远。针对此情况,在授课中联系生活实际,把一些护理技术融入生活,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并非只能用于护理工作,而是对自己对家人都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如高热患者在家可以采取的物理降温技术、扭伤脚后的冷疗方法等就是非常实用的生活经验。这些生动的事例使学生们认识到护理操作技术贴近生活,能够学以致用。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网络教学手段,通过与本学科相关的网站,从中获取大量相关的最新资料,使教学能够不拘泥于教材,学生也能获取最新的知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大量的彩色图片、动图、视频应用于护理实训操作的教学。整个护理操作的动态过程,多媒体模拟动画、教学视频可给予充分的展示,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由于近年来学科调整,教学损耗与补充困难,加之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学器材用物不足的矛盾显现出来,而现代化的网络资源就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目标,把握实训教学紧扣实际与临床,逐步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一定不要忽视教学基本功的培养,加强最基本的实际能力锻炼与提高,认识到教师的素质的提高是实训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另一方面,虽然多媒体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代替不了学生动手练习。教师的示范与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练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条件,提高护理实训教学质量,以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教学内容单调乏味,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利用多媒体教学,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形象、生动。在护理礼仪这一部分教学中,教师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如在讲解“仪态礼仪”时,可以将站姿、走姿、坐姿、持病历夹、端治疗盘等标准仪态的图片展示出来,同时将不雅的姿态对比鲜明地展示出来,以加强学生的印象。组织学生观看学校自编自录的《护理礼仪规范》教学视频,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理解和记忆。

二、护理礼仪实训教学与考核

护理礼仪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教学的目标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上的内容,而是要求学生将护理礼仪知识正确运用到整个护理程序的过程中,为患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因此只是通过理论教学很难达到让学生熟练掌握护理礼仪规范的要求,我们为此开设2个学时的实训课和2个学时的实训考核,在实训课上,指导教师边示教边讲解,学生分组练习,指导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传统的试卷考试方法不适合护理礼仪实训课程的考核。护理礼仪实训考核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即一位教师监考一个学生,考后及时点评。通过点评,教师指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加深学生对护理礼仪规范的理解与掌握。实训教学与考核均在形体训练室进行,形体训练室的墙壁设置镜子,学生在四面环绕的镜子中可从各个角度看到自己优美、规范的礼仪举止,及时准确的纠正不良姿态,练习姿态动作的美感、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在护理技术操作实训与考核中贯穿护理礼仪

1.在护理技术操作实训中贯穿护理礼仪

在护理技术操作实训课上,对学生的仪表礼仪、语言礼仪、行为礼仪等严格要求。上实训课之前,老师首先检查学生是否按照要求穿戴护士服、护士帽、护士鞋,学生的头发、指甲等是否符合要求,学生在操作练习中,持病历夹、端治疗盘,推治疗车、下蹲捡拾东西等是否能体现护理礼仪规范。学生能在模拟病房,学会运用恰当的护患沟通技巧,做到操作前解释清楚,操作中正确指导,操作后诚恳的致谢和嘱咐。

2.在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中贯穿护理礼仪

在制定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时,加入护士礼仪的项目分值,如在铺被套法麻醉床考核中,首先检查学生的仪表是否符合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扣掉相应的分值,在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中贯穿护理礼仪教育,提高了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情景模拟教学,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在模拟病房里设置真实的情景,学生分角色扮演护士与病人。教师提前准备好情景案例,内容涉及有入院宣教、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前后、手术前后、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如一位主班护士,接待一位新入院的病人,要求运用护理礼仪进行接待,并运用规范的语言为其做入院宣教和健康教育。学生可自由组合,每组5~6人,对情景案例进行分析,分配角色,如谁扮演病人,谁扮演家属、谁扮演护士等,设置好“台词”,讨论整个步骤,最后表演。在这个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情景剧编写实施的过程中,发挥学生创造力、临床思维判断能力,充分锻炼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通过角色扮演,学生的职业意识得到强化,也使学生能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所学知识,而且这种有意义的和参与性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便于激发其创造性的火花和评判性思维,增强其今后临床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举办护理礼仪风采大赛

我校在重视学生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教育的同时,重视学生的礼仪修养,举行隆重的护理礼仪风采大赛,学生都踊跃报名参加。通过护士礼仪大赛,使同学们“学礼、知礼、讲礼、守礼”,能更加关注护理礼仪,更好地塑造护士职业形像,使内在美通过外在美表现出来,在比赛过程中,无形增加了学生护理礼仪的学习与训练,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通过护理礼仪风采大赛,使同学们感悟到护士职业的神圣与责任,在社会生活实践乃至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六、注重护理男学生的教学效果

在讲解护理礼仪内容时,突出一个问题是护理男学生缺乏学习护理礼仪的积极性。这可能与护理专业男生较少和礼仪规范与男生联系不紧密有关。就这个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改革,无论理论课还是实训课都特别注重男生学习反应,格外强调男护士的标准,角色扮演过程中也请男生参加,从而使男生也对护理礼仪有了学习积极性,甚至踊跃参加护理礼仪风采大赛。

七、结论

通过护理礼仪的学习,不仅规范了学生的礼仪举止,使之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而且还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使每一位学生在未进入临床实习前就掌握护理礼仪规范,适应了现代医院护理服务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合乙.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护理礼仪》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1,(2):581-582.

[2]王晓莉.寓护理礼仪于《护理学基础》中的教学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2):2749-2750.

篇7

一、外科护理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护生在实训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对于考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不做考评,护生中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操作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对于实训课学习重视度不足。且部分护生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按照临床操作流程操作的情况频发,这些都不利于护生对于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的掌握,实训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2.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部分教师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训教学的思想,甚至是为提升本校的护士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将原本实训课的教学时间也用来加强对护生的理论教学,即使是开展了实训教学,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只是单纯的通过示教和视频播放护理操作过程的方法进行教学,而忽视对护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一直单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实训教学,将影响对护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临床思维的培养。

3.实训教学条件受限。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实训场地面积小、实训设备陈旧且缺乏,不能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临床对于护理实训教学的需求,实训教学的效果差,护生没有足够的场地及实训设备对相应实训项目进行操作和练习,护理操作技能欠缺,实训教学与临床护理实际不符,直接影响实训教学质量的提升[2]。

二、提升高职院校外科护理实训教学质量的策略

1.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外科护理实训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实训教学的有效性。具体可以尝试应用的教学方法如下。(1)真人模拟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情景化教学方法,通过真实情境的模拟,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实施过程如下: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如外科护理中的外科洗手、伤口换药、绷带包扎等护理操作技能,将教学情境课前设计好,并准备相应的图片及视频等。具体的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播放护理操作视频及示范的方式展开教学,然后组织护生两人一组,进行模拟练习,一人扮演护理人员,一人扮演患者,组内成员可进行角色互换,如更换敷料就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护生在实际的练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更换敷料的具体方法,也能亲身感受到身为护理工作者的责任意识[3]。(2)随机指导法:护生在独立操作练习时,教师应加强巡视,及时给予护生正确的指导,如护生换药时,不慎将镊子掉落,这时应提醒护生更换无菌镊子,以此提升其无菌意识;如在缝合的练习中,护生不慎将手指刺破,教师这时应及时帮护生处理伤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向护生讲解伤口的处理方法及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相关知识,提高护生的自我保护能力。(3)角色扮演法:首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组,合理创作剧本,将教学内容合理地贯穿到剧本内容中,可以放手让护生自行进行角色的分配、场景的布置及物品的准备,如在骨折病人的固定与搬运、换药护理、结肠造口等实训护理内容中就可以采用这一教学方法,护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不仅熟练掌握了相应操作技能,提高了护生的护理操作能力,还可以提升护生的沟通交流能力。(4)拓宽课外实训渠道:高职院校应通过多种方式为护生实训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渠道,一方面可适当延长实训室的开放时间,确保护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护理操作的练习。另外,学校应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护理操作技能竞赛,并鼓励护生积极报名参与,设置相应的奖励,激发护生的参与热情,护生在准备护理操作技能竞赛的过程中,可以收获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5)床边教学法:建立由本校护理专职教师与临床护理人员一同带教的实训教学模式,借助案例教学法提升教学质量[4]。如在急性肠梗阻的护理教学中,教师可到医院选择相应的病例资料,取得患者和家属配合后,到医院进行实地训练,教师首先向护生讲解相关护理理论知识,介绍病例资料,护生亲身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教师示教护理操作,鼓励护生与患者进行交流,以训练护生的沟通能力。最后,小组讨论总结患者潜在及存在的护理问题,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护理目标,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护理小结,让护生真正地深入到护理实践工作中有所体会、有所收获。

篇8

1学生在外科护理学实训中常见的问题

1.1理论基础差,缺乏创新性

对书本知识掌握不扎实,造成思维的封闭性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整合融会能力差,对患者护理分析比较局限,无法实施全面的整体护理。

1.2思想上不重视

在实训课上对教师的示教观看不认真,练习时缺乏主动性,甚至老师不督促,有的学生就不练习。

1.3心理素质差

学生大多数是女生,自尊心较强,在实训课缺乏自信心,有时在教师面前甚至不敢动手,主要是因为心态没有摆正,练习不足造成的。

1.4手机控低头族严重

随着电子科技变得越来越发达,手机的功能日渐强大,马路上、车上到处都是低着头专注于手机屏幕的人,这群人被称为“低头族”“手机控”,这种现象在实训课中尤为明显。

1.5逃课率高

现在高校普遍存在一种“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说法[5],这种现象在外科实训课中尤为突出。

2对分课堂的由来

面对网络和新媒体的冲击以及近年来中国高校课堂出现的很多问题,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系教授张学新提出了对分课堂新思路,其核心理念[6]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这样,在讲授和内化吸收之外,突出了课堂讨论过程。实施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把讲授和交互式学习在时间上分隔开来(相隔1周),让学生在这两个过程之间有充分的时间按自己的节奏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这样,对分课堂把教学刻画为时间上清晰分离的3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也可简称为PAD课堂。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使得教师的教授、学生的理解与吸收取得很好地效果。教师重点点拨,给学生留出探索学习的时间,机械性成分在教学过程中降低,指导性成分有所提升,学生学习目的增强[7]。在对分课堂教学的模式中,教师摆脱了演员的身份,做回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帮助者”[8]。

3对分课堂在护理学实训课的实施情况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护理内涵的不断拓展,临床护理实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医院对护理学生的实践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我国护理专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注重理论与实践向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能够有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本研究对平顶山学院医学院2014级护理学(专升本)2班外科护理学实训课中实施对分课堂。实施对分时每位学生需要把实训课的技能操作拍成视频上交。在讨论环节引用“亮考帮”,分为(1)“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你认为自己最得意的地方是哪些?你最想挑战的同学是谁?”;(3)“你最大的困惑是什么?你最想求助的人是谁?”

4对分课堂的问卷调查

向参与对分课堂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我觉得课堂有意思;我能够积极讨论;我认为能调动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动手能力;我的作业能够及时完成;我觉得拍视频很有意思,上课看手机的时间和次数减少,结果显示:学生对问卷调查内容的认可程度达到85%以上,普遍认为此种教学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实训课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加了教学效果,护理院系的女学生偏多,把作业拍成视频的形式上交,符合女学生的爱美之心,每位学生都想把最完美的一面展示给大家,认为像拍微电影充满兴趣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95%的学生认为此种教学方法提高了他们对实训课的认识程度,与传统的实训课相比,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从试点效果来看,教师负担减轻,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课堂氛围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良好。同时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活动可以增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合作、信任的人际关系的建立,通过初步应用了这种模式,力求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有机结合,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进其个性发展,通过拓展教学时空、增强教学吸引力,更好满足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要求。结果表明引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比传统模式教学效果有明显提升,有助于理论性较强的护理学课程教学的实施。

5对分课堂的实施效果

自实施对分课堂以来,学生对实训课的态度及认识程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总结如下:(1)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实训课的兴趣增加,动手操作能力提高。(2)学生带着问题而来,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实训课使学生由被动操作变为主动实践。(3)通过组内、组间的讨论,增加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了借鉴他人视角,互相启发、促进,深化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进一步加深。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增加了彼此之间的情感和友谊,有助于建立起和谐的师生环境。(4)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交流、互动,据调查显示学生上课期间看手机的人数有原来的20%下降为5%、时间由原来的一节课20分钟逐步下降为3分钟,更多的时间融入到课堂当中。(5)学生的作业不再是传统的书面的实验报告,而是拍成视频的形式,迎合了当今互联网的优势,从而也避免了学生相互抄袭的现象。(6)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提高了学习的效果。(7)学生进行“亮考帮”技能的展示,是对自身的挑战,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最后教师进行指正,再让学生进行练习,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果。(8)学生有时提到的问题是教师平时没有注意到的,教师最后的点评及回答学生的问题,对教师的理论及实践技能能力也是一种提高。(9)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也会涉及理论知识,从而为理论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0)学生上课缺课情况逐步改善,不再出现上课上到一半就逃走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十分珍惜课堂时间,他们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高的效率,因为如果上课不注意听讲,就无法完成视频作业。

6总结

对分课堂在护理学专业的改革有了充分的体现,为教师的课程改革创造了新的道路,对以后在临床中的发展有着启动和导向的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共同协作精神,合作精神和自身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建铁.基于“对分课堂”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教育观察,2015,4(21):93-95.

[2]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5):653-658.

[3]常玉兰.高职高专外科护理学实训课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14(19):183.

[4]安顺英.加强外科实训教学培养实用型人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96-97.

[5]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6]谢丽明,甘泉.“对分课堂”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民营科技,2017(1):259.

篇9

近些年高职高专院校扩招,导致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学生上实训课时态度散漫。需美容犬到达实训室后,学生们常常忘记自己的身份和上课的目的,在操作过程中抱着宠物犬玩闹。犬只洗完澡吹干拉直毛后,很多学生看着宠物犬可爱的外形,伸手就抚摸,把吹干拉直的毛发再次压下去,欠缺基本的美容常识,对犬造型修剪不利。还有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过度抬高犬只的腿,使犬站立不舒适,不配合美容修剪,脾气急躁的学生甚至有动手打犬的动作。以断中种行为都是欠缺职、llt素养的表现,不利于其日后的职、生涯发展。这些不良行为需要实训教师在操作之前反复强调,在操作中注意提醒。

1.2学生分组操作不合理    

由于宠物护理与美容专业发展迅速,而宠物护理与美容专业的实验器材准备没有及时补足,实训动物严重欠缺,宠物美容与护理实训课程常年以来一直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常常5-8人一组。对于某些简单操作比如眼睛与耳朵护理、修剪指甲等课程教学,分组使学生们能互相讨论,帮忙保定犬只,有利于课程的开展。但造型修剪专业决定了这是需要个人独立完成的工作,一直分组不利于学生美容技能的提高,有些学生因主动或被动的原因未动手操作,浑水摸鱼的更是有之,不利于教师全面正确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分组学习影响学生独立完整地完成一只犬的造型修剪的时间以及能力培养,实训操作课程需要每一位学生能够充分动手操作,才能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1.3教学方法单一    

宠物护理与美容实训课程教学延续着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通常方式是教师拿书本或PPT讲授,学生坐在座位_卜听,听好后实训教师演示,学生操作。造型修剪是一门技术课程,教师的掌握程度和学生不在同一水平线,教师熟练操作中觉得很简单,学生却不能理解,机械重复却做不出相同的效果。以贵宾犬的运动装为例,运动装讲究各种线条的结合,整体的和谐程度要求很高,是各种造型的基础,如果单靠教师讲一遍,再操作一遍,学生掌握不好,需要通过画图、泥塑、动画等各种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强化线条的概念,理解运动装的整体效果

111.4实训课操作完成后教师点评不够    

宠物护理美容与实训课程时间安排比较紧张,学生们操作后经常就临近下课,有的安排在第一、二节课,学生们赶着_卜接下来的课程,教师就来不及点评,实训周时间来得及点评时,由于分组的关系,教师只点评到一整组,点评的内容笼统,对于学生掌握修剪技能帮助不大,学生们不能清晰地明白当天学习的效果,比如进步在什么地方、哪些部位还需要修改、修改成什么程度等。点评不够就不能最大程度发挥美容专业教师的最大功效,不利于专业的发展。

2宠物护理与美容实训课教学改革措施

2.1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牢固树立专业人员该有的态度,包括对待宠物犬的态度、正确的操作方式、行之有效的与客户沟通的方式,对待犬产生排泄物,不能大呼小叫,更不能置之不理,应快速并且主动地处理问题。美容前进行用品的准备、测量水温,美容过程中对犬皮肤进行检查,操作过程中时刻关注宠物犬是否舒适,从让犬站桌开始,以理解和体贴的心意对待美容犬。时刻以一名专业人员的素养要求自己。

2.2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院领导应在宠物护理美容实验室建设中增加经费投人,另外需联系周边宠物繁殖场以及私人宠物养殖,保证充足的宠物护理美容的动物储备,保障学生实训课的需求。上课过程中注意分组,除却基础部分学习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动手,尽量每人负责一只犬,包括从梳毛到最后修剪的完成,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了解美容的整个环节,对自己的技术薄弱环节有所了解,最后能够有钊一对性地练习。

2.3改革实训教学方法,产、教紧密融合,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宠物造型    

宠物美容专业是一门技术要求较高的课程,需要学生理解造型的特点.灵活运用剪刀完成各个环节的处理由于犬种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也不同,同一品种的犬修剪方法也不尽相同,留下必要的毛发,去除不必要的部分,表现犬的品种特征和美感,掩饰犬的个体弱点。为此,必须首先对犬种标准做充分的了解,让学生看图看文字去了解,通过绘图了解犬品种结构,通过观看犬模型、自己动手泥塑塑形等方式进一步掌握犬的结构特点,增强学生的空间感,采集不同犬的毛发让学生了解不同犬的毛质,通过羊毛毡等方式练习泰迪犬头型的修剪。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熟悉犬的造型,掌握犬造型的特点,才能修剪出合适的作品。

2.4加强点评,授课过程中合理安排学生助教    

篇10

1 对象

在我校2010级大专护理11个大班中,随机抽取一个大班为实验组(116人),一个大班为对照组(120人),两组学生均为经过高考录取的应届生,女性,年龄19-21岁,平均20.5岁,在课程安排,已学科目成绩等方面均无差异。

2 教材

《护理学基础》课程使用陶莉等[2]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系列教材《护理学基础》。

3 教学方法

两组授课内容、老师、总课时均相同,但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不同。

3.1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即理论内容由教师在教室讲授理论内容约1学时;实验内容由带教老师在模拟病房演示操作,然后学生分组练习,带教老师进行指导,最后进行教学总结,布置复习与预习,约2学时。

3.2 实验组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理论和实训均在多媒体实训室进行,理论课授课约1/2学时,实训课授课约5/2学时。

4 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进行集体备课,统一授课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编写教学案例,设计临床情景,明确护理工作任务,制定规范工作流程。集体备课邀请附属医院临床护理专家参与,将临床护理新进展带入到学校并融入护理教学中,努力使教学与临床零距离接轨。

4.1 确立教学目标

依据学情,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知识程度划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态度目标。

4.2 确立教学重、难点

皮内注射的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按护理程序正确、熟练地完成皮内注射,操作一次成功。故将学习重点确定为注射部位的确定、注射手法、和注射注意事项。

由于此项操作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注射操作,很多同学对操作有恐惧感,不敢进针或者进针犹豫,导致注射失败,给患者造成损害,故将皮内注射的手法作为难点

4.3 编写教学案例

皮内注射法教学案例如下所示:

祝韵,男,23岁,因淋雨后出现发热、头痛、呼吸困难、咳嗽、咯铁锈色痰等症状来医院就诊,体查:T39.0℃,P100次分,R30次分,BP9060mmHg,双肺部湿音,神志清楚。诊断:“肺炎球菌肺炎”。医嘱:青霉素抗炎治疗,给予青霉素药物过敏试验。

提问:(1)患者出现了什么问题?

(2)作为当班护士您如何为患者解决这些问题?

(3)请确立工作任务,并列出工作流程。

4.4 明确护理工作任务

确立本次课护理工作任务为:正确为患者实施皮内注射。

4.5 制定工作流程图

规范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4.6 精选课后思考题,如下:

(1)皮内注射的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2)皮试结果该如何判断?如果皮试结果为阳性,该如何处理?

5 授课

5.1 课前

教师将相关临床情景及案例告知学生。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预习下次上课内容,分析案例,找出护理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确定工作任务,并按照护理程序列出工作流程。

5.2 授课

5.2.1 导入新课

授课在模拟病房运用多媒体进行,回顾发放的案例,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5.2.2 讲解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5.2.3 讲解理论内容

授课中教师灵活多变的采取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反思等各种教学手段。通过提问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后,针对性详细讲解其知识掌握薄弱点,讲解时要注意将书本知识点与案例有机结合。

5.2.4 演示皮内注射

按照护理工作流程进行操作,操作演示可通过角色扮演形式进行,教师扮演护士,请学生扮演患者和家属,以增加情景的真实程度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2.5 知识总结

演示完成后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强化知识点的记忆。

5.2.6 手法练习

为了减轻学生对注射的恐惧感,在真人实做前先练习皮内注射手法,提供注射器、棉签、消毒液和高仿真臀部模型。

5.2.7 学生分组练习

学生每2-3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小组固定一个床单位,要求每组学生按照所操作病床的案例和情景进练习操作,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操作案例的特殊之处,并针对这个案例找出操作过程中哪些地方需要做出调整、如何调整,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练习期间教师巡回指导,课尾进行课堂总结。

5.2.8 课堂总结

教师结合带教中学生失误较多出对本次课重难点进行总结,强化掌握知识点。

5.2.9 布置作业

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复习本次课所学知识,将下次课所学案例发放。

5.3 课后

授课老师根据本次课授课情况做好教学自评,找出授课中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方法。

6 教学效果评价

6.1 期末成绩

将两组同学理论考试与技能操作成绩输入电脑,应用spss11.5软件包进处理,成绩见表1。

6.2 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问卷,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评价的调查。以无记名形式共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16份,回收有效问卷116份,回收率100%。问卷回收资料应用SPSS13.0处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7 讨论

7.1 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方法丰富

每次课前进行集体备课,课中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由表2得知100%的学生认为这种授课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

7.2 解决了学生课堂练习时间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各项综合素质

本次课在总课时未变的前提下,提高了实验课学习比例,增加了学生实际动手实践时间,但授课效果未打折扣。通过表一可以得知,实验组的理论知识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要优于对照组(P

7.3 符合现今的职业教育理念

医学高职高专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专门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教学重点是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3]。本次课教学设计使教、学、做有机融为一体,达到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引导学生以临床护士身份进入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加强对临床护士的职业认知,培养其职业素养。通过表三得知100%的学生认为感受到了临床气氛,能够培养护士的职业情感。

【参考文献】

篇11

2.1教学方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实验授课模式,理论课采用讲授法,实验课采用示教练习法。实验班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即重点病剖析、简单病自学、理论压缩、实践增强、综合实训强化,以护理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将评估能力、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培养融入理论与实践教学中,采用先单项后综合、先理论后实践、先知识后应用的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培养方式。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实验班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2.1.1理论教学方法

(1)巧妙引出课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较多,内科患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只要留意、认真观察,均能找到真实素材,课堂上通过视频、电影场景、语言及学生的亲身感受等途径引出课题,巧妙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2)加强知识和方法引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内科护理学的特点是内容繁杂,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规定了十二大类60多个疾病的内容,其理论性强,深奥难懂,缺乏直观性。但内科疾病的诊疗和护理有规律可循,每一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有普遍的方法,教师加强引导和总结,可使学生在掌握一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某个疾病的特殊性。加强学习方法指导,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例,详细讲述疾病相关知识,提供临床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评估方法开展有针对性评估,找出护理问题,分析相关因素,应用已有知识完成护理任务。在掌握基本的学习和思维方法后,教师提供学习资源(网站、图书),提出核心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达到触类旁通、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目的。(3)总结梳理知识线条,培养分析应用能力。基础课上学生学到的知识常常是一个个的知识点,而临床患者是一个整体,如何引导学生将点串成线,将线围成面,将面组成体,是临床课教师的责任。在了解疾病病因和诱因后,引导学生制定防治措施;在熟悉疾病表现后,要求学生明确护理诊断及依据;掌握疾病治疗要点后,结合药理学知识,引导学生总结该病常用药的用法、疗效判断和副作用观察;在熟悉某疾病常用的检查项目后,要求学生结合标本采集技术,做好各项检查的标本采集和检查前准备工作。在学习各常见病、多发病后,教师引领学生理清3条主线:①疾病知识主线,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检查项目—治疗措施。②临床思维主线,护理评估(问病因、诱因、病史、主要症状及病情变化、入院前的诊疗情况)—护理诊断(主要不适及其原因)。③知识应用主线,消除病因、诱因—减轻不适症状—采集标本、协助诊断、监测病情—预防保健。我们常常采用小结、结构图、线条图、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线条,培养知识应用能力。

2.1.2实践教学方法

(1)强化专科技能训练,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制定统一的实验教学计划。保证实训岗位:增加实训教师,保证一位实训教师所带学生不超过30人;学生合理分组,每组不超过6人;实验仪器设备配备到位,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教师利用多媒体、标准化病人、模型、临床综合技能训练室等资源示教,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练习。实验课结束时,随机抽取学生测评练习效果,根据测试达标情况进行反馈矫正。在单项训练中不仅要求操作熟练,还强调操作前的核对、解释,操作后结果的告知和注意事项的交代,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实验班增加实训学时,鼓励学生通过录制视频、观看视频完善自己的操作。(2)增加综合技能训练,培养岗位适应能力。实验班在理论课和实验课结束后,增加综合实训30学时。由临床护理专家和专业教师围绕医院典型病例,结合常见病临床护理路径,设置入院接诊、入院介绍、入院评估、采集标本、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病情监测、抢救配合、出院指导、慢性病管理等情景,提出护理任务和具体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途径完成任务,不仅强化了单项技能,还培养了沟通交流能力、评估能力、诊疗技术配合能力、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健康教育等核心职业技能。(3)强化课外见习和社会实践,培养职业素养。除学校安排的课间见习外,实验班根据教学进度,在完成每一系统的理论学习后,教师布置任务,提出见习内容,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等课余时间深入医院、家庭,调查人群对护理的需求,感受百姓疾苦,以便对医院环境、护士工作内容、患者、疾病有初步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对亲人进行疾病知识教育,学以致用,体现自身价值。见习和社会实践后书写报告,汇报自己所见、所闻和感受、感想。教师通过阅读见习报告和实践报告,肯定学生成绩,指出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2教学安排

对照班严格按照省指导性教学计划安排理论与实践课学时,按照我院一贯的管理方式组织期中、期末两次理论考试,实验课成绩由学生从训练项目中抽取一项,现场操作,教师现场打分。实验班采用压缩理论、强化实践、增加综合实训的模式,除了与对照班一致的理论、实验考核外,理论教学中增加两次阶段性考试作为平时成绩,实践教学中增加学生自我矫正反馈的机会,由学生将自己每一项最理想的操作录成视频并转交教师评阅。在最后现场抽考时,除了教师评价外,学生本人、同学和标准化病人均参与评价,评价成绩供教师参考。

3结果

3.1理论成绩评价

期中、期末均采用教考分离方法,在内科护理学试卷库中随机抽取试卷,对两班统一命题,集中阅卷,统一评分标准。考试题型中名词解释、填空和简答题(识记类)考查学生对专科知识的识记,期中、期末试卷各50分,共100分;选择题和病例分析题(应用类)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期中、期末试卷各50分,共100分。

3.2技能成绩评价

两班期末均采用抽签方式,从内科护理专科护理操作13个项目中抽取一题,在标准化病人身上操作,教师当场从基本素质、沟通解释、评估判断、操作水平、结果判断和健康指导等方面进行考核。

4结论

统计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识记类试题成绩无显著性差异(t=0.90,P=0.37),而应用类试题成绩有显著性差异(t=2.19,P=0.03)。实验班与对照班技能考核总成绩无显著性差异(t=1.26,P=0.21),但在各项素质、能力评价中,除基本素质(t=0.16,P=0.87)无明显差异外,两班在沟通解释(t=10.92,P=0.00)、评估判断(t=11.18,P=0.00)、操作水平(t=7.10,P=0.00)、结果判断(t=10.84,P=0.00)、健康指导(t=10.70,P=0.00)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在知识应用、沟通解释、评估判断、结果判断和健康指导方面均优于对照班,而对照班在操作方面优于实验班。

5讨论

5.1高职生基础下降与人才标准增高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

近年来,随着考生人数的下降和本科院校的扩招以及人们对职业院校的偏见,高职院校的生源愈发紧张,学生入学成绩越来越低。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技术、新药物的应用,人们对护士的要求日益增高,行业对护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这种认知基础与目标要求相矛盾的情况下,如何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突出护理特色和职业教育特点,以基础为临床服务、疾病知识为护理措施服务,强化技能训练,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等成为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5.2护理专业特点与现行制度影响了工学结合

护理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职业教育,面对的是人,研究人的生理、心理、精神、社会等需求;而人不同于机器,其各项指标会随着环境不断变化。为保证人的安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模拟病房和模拟人上进行训练。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医疗纠纷的增多,临床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少。由于制度建设的滞后,医院对医学生培养职责不明确,提供给学生的训练岗位有限,因此,护理职业教育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较为困难。而加强综合实训,培养岗位适应能力是护生向护士转变的必由之路。

篇12

1.课程设置

1.1课程定位

《五官科护理》是临床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阐述眼科、耳鼻咽喉科和口腔科整体护理规律的专业学科,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在五官科护理岗位所需的专科护理操作技能和基本知识,具备运用护理程序对五官科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该课程具有专科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是培养学生具备专科护理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

1.2课程教学目标

《五官科护理》按照“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联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能力结构和心理特点,确立课程目标。

1.2.1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五官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熟悉五官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1.2.2能力目标。学生能将掌握的《五官科护理》理论和技术转化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职业本领。

1.2.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临危不惧、从容应对的心理素质,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科学的五官科专科护理工作作风。

2.课程设计

2.1课程设计理念

从岗位能力需求出发,确定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过程为导向,创设教学情境。

2.2课程设计思路

组织五官科护理行业专家及专任教师,对护理行业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从本专业的专科工作岗位出发,总结该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并对典型工作过程中的任务进行分析,找出与本课程对应的职业能力,然后,根据所需的职业能力确定教学内容,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融教学做于一体的学习项目。

3.课程内容

3.1内容的选取

在内容的选取上,通过专家研讨,从典型职业岗位出发,根据从事临床五官科护理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选取教学内容,并拟定内容标准。内容中无“章节”,只有“项目化的工作过程”。每一项工作任务对应相应的职业能力培养,使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工作过程的能力要求相一致。

3.2内容的组织

本课程以五官科护理实际工作流程为依据,选取序化教学内容,并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及学生认知规律,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并按实际工作任务过程进行“学习情境”的编排。所有的学习均在真实和模拟仿真的工作情境中进行,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室、实训室一体化,课堂、实习地点一体化,充分利用校内模拟环境及校外行业资源,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的顺利对接。

4.教学方法与手段

4.1教学方法

4.1.1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首先提出相关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授课前1―2周将问题发给学生自学,学生自行查阅有关资料,进行思考分析,上课时以学生主动、互动式讨论为主,老师启发引导,最后进行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交流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1.2情境教学法。营造高度模拟仿真的医院职业环境,学生根据教师讲授、演示,模拟医院工作过程严格训练,按操作规程完成各项护理技能操作。

4.1.3案例教学法。展示真实病例,引发学生思考,针对具体病例,分析病情,明确护理问题,制订护理计划,锻炼学生思维,形成常规工作模式,提高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

4.2教学手段

4.2.1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购买教学光盘,将多媒体与校园网相连,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的教学资源。

4.2.2采用仿真软件进行综合能力模拟训练。实训室配备包括常见护理项目综合训练的各类模拟操作软件,可以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该软件系统还配置学生进行模拟技能训练操作考核反馈系统,为学生课后自学提供教学保障。

4.3.3网络教学手段。在校园网上建立教学网站,教学资源包括电子图书、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课程组老师定期对网页进行补充、更新,确保网络教学资源的良好利用。

5.教学条件

5.1师资队伍

有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专职教师均取得了护士执业证书和高校教师证,每年定期到医院上临床班,保证专业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兼职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使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2实训条件

校内具有配套齐全的实验设备和完善的实验室建设及管理。除了校本部实验室,还可到附属医院的诊疗室进行操作练习,实现教学环境的立体化。在校外广泛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与多家医院签校企合作协议,制定巡回检查制度并制订计划,密切学校与医院的联系,保证实践教学计划的落实,满足学生实践训练的需要。

6.课程评价

《五官科护理》课程结合高职高专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特点,采取“四阶段,四级考核”模式。“四阶段”,即课程分项目考核、课程结业考核、实习前培训考核和出科考核;“四级考核”,即小组考核、教师考核、系级考核及医院考核。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通过对整个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改变了学生以往突击学习,知识不扎实的现象,院校双考也实现了医院和学校的深层次合作,将学校考试与用人单位考试相接轨。

篇13

1.心理素质差,无应变能力。

在选拔考试中,有的学生平时练习时操作流程娴熟,可轮到她比赛时,脸部肌肉僵硬,有的表现为说话声音颤抖或者不连贯,有的表现手抖,导致失误频发;或者手忙脚乱,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经常出现犯低级错误,如忘扎止血带,没有评估环境、治疗台,消毒棉签脱落,针头掉地,持物钳触碰无菌罐发出噪音等。究其原因,一是心理素质不稳、应变能力不强;二是基本功不踏实;三是经历比赛次数不多等。

2.无菌观念不强。

在无菌技术操作中,跨域无菌区,无菌溶液塞子掉落不处理,无菌持物钳倒置,无菌包的折痕未对齐;在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中,穿刺不成功拔出的针头暴露时间过长或者不消毒直接再次穿刺;接触患者和非无菌物品后不洗手及医用垃圾处理不规范等,这与临床护理实习生存在的报道是一致的[1]。

3.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论知识欠缺。

由于参赛的学生大多是三年级的学生,没有学过临床的专业课,同时医学基础课(解剖、生理)已经学了两年,很多知识点已遗忘了。在理论测试中,很多学生理论知识匮乏,表现在操作中理论不能指导实践,在解剖学中学生学过体表肋骨、肋间隙的定位方法,在健康评估中学过心电图的使用技术,但在考核中出现电极片放置错位;髂嵴最高点、骶尾骨等标志不清楚,只能背出,而真实的人身上肌内注射定位不准确;在基础护理学学习过血压的测量方法,肱动脉的解剖位置,血压袖带缠的部位不准确,听诊器探头放置位置不对等。不能根据案例中临床表现列出具体正确的护理问题,确立哪些护理措施等,这些都表明基础知识不扎实或者不能学以致用。

4.沟通贫乏或人文关怀欠缺。

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始终不与病人交流,有的学生有交流,但是不与现场情景贴切,背书痕迹重。因为在比赛中大多用的是仿真模拟手臂,手臂在被子外面或者枕头始终在盖被上面,止血带有的扎得很紧,针刺的角度不对或者速度慢,有挑皮肤的动作,穿刺时有回血而输液中发生故障均无法体现,或穿刺成功固定后,发现止血带还没松开;有的选手在心肺复苏按压过程中,胸骨下陷深度过深。这些问题的出现,体现了选手对病人人文关怀的缺失,对病人缺乏同情心,不能体现目前的护理理念“以患者为中心”。

5.操作缺乏连贯性、真实性,表演性强。

很多选手在操作中倾向于表演,护理技能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有的选手妆很浓,白得不自然,操作中过多考虑如何把姿态优美,动作做美,却忽略了操作本身的实际意义。

二、进行切实有效的整改,提升护理实训教学水平

1.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应变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实际工作中的得心应手是成正比的。学校课程开设选修课,培养选手和志愿者,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护理技能练习。在选手的初次筛选时,由班主任从身高、外在气质、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方面进行举荐,再由专业课老师从学生的动手能力、协调性等方面挑选,选中的学生给予开设心理辅导课程,传授心理调节相关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护理技能练习或比赛形式,在校内放置在大厅进行多项操作练习,使学生在心理不备的情况下随时有老师学生进行观摩;去每个班级进行操作演示,增加模拟比赛次数,定期或不定期由校领导、护理专业老师和学生作为评委观众;请进同城医院专家团,对其进行比赛考核,既锻炼了其心理应对能力,又吸取了临床的最新护理技术;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可以去各大医院、兄弟院校进行演示比赛、交流;各种比赛时由专业录像师跟踪拍摄,以适应不同的环境、用物,听取各种不同的建议,提高选手的应变能力。平时训练可以使用不同的案例,或者故意污染治疗台、拿掉一些用物,以提高选手的临场应变能力。总之,通过多元化的心理素质训练,提高了选手的应变能力,最终达到了以赛促学的作用。

2.在课内外强化无菌观念。

不管在校内还是院内,无菌技术都被列为重点护理技能进行培训和考核。护理老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案例法、角色扮演、多媒体等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使学生从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增强课堂练习的课时;开放实训室,增加课外练习次数,在练习中两人为一组,互相找出操作中存在的细节问题,或者拍成视频进行回放,一起找出错误动作,然后经过如此反复地多次练习,让无菌观念深深印在脑子里,落实到操作中。再次让选手进入临床,亲眼看到治疗室各种无菌操作,比如输液核对加药、消毒、进针、固定;输血核对消毒;导尿中的重复消毒,铺洞巾等都有无菌操作步骤,通过见习,体会病人的痛苦,使选手的无菌观念有感官上的认识和思想上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