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统计工作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统计工作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统计工作论文

篇1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作为生产信息产品的统计部门,具有着实现统计跨越式发展的极大优势。缘何此说,其一、具有社会经济内涵的数据是统计工作成果的特征,而数字科学也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数字”把二者联系的如此之近,更何况统计信息也是信息产品的一部分;其二、计算机、应用软件、网络等是具有代表性的信息产业产品,而统计用户是这些产品最稳定的用户之一,统计工作为这些技术领域的发展不断提供着新的市场需求;其三、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具有完善的标准体系,而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构成统计报表制度的诸因素无一不是建立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之上;其四、统计自身也是生产信息产品的部门,信息产业发展的总趋势必将带动统计事业的不断前进,而统计信息产品的逐步升级也将促进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统计工作全部在网络环境下运行,实现统计政务电子化、统计工作流程电子化、统计办公电子化,统计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统计政务电子化

统计政务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组成内容,它包括统计工作人员的资格认定、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统计政务电子化是电子政务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这些统计政务项目的性质,应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政府统计机构审批备案事项纳入电子政务的范围。在实现形式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可以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可以通过网络报批。统计调查单位登记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将是统计政务迈出的重要一步。

电子政务就是在现代网络环境下,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构建一个政府办公平台,使用户只要持有一台电脑,即可在任何方便的时间和方便的地点获得政府的信息和服务。这种减少环节、提高实效、方便用户的政府对社会办公系统是对传统办公模式的根本变革。

企业办理一项政府审批事项曾经历了多点多次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多个衙门,才可获取多种批准证书)到多次一点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一个大厅可以获取多种批准证书)。而未来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则达到一次一点式(即政府各部门的登记审批以及备案手续均在网上进行,只需一次光顾一个大厅即可获取所有审批证件)。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至少可以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一是规范政府行为,促使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网上审批和登记内容必须是具有法律依据或政府批准的行政审批事项,除此之外企业将不予办理报批;二是有利于增加政府行政透明度,做到政务公开,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有效监督,促进政府部门的勤政廉政建设;三是减少企业申报程序中的重复工作量,避免技术性差错;四是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总之,这种政务办公模式将促进政府由单一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促进政府真正成为廉洁高效的政府;同时也促使企业和生产经营者通过依法办理登记报批,对政府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经营纳税。

实现登记审批网络化的五个前提条件:一是政府要确定一个部门,赋予其网络办公总策划、总协调的职能,促使政府各职能部门消除部门利益,形成政府办公“一盘棋”的格局;二是要有电子政务的统一标准,例如:统一的企业(单位)编码(即企业(单位)身份号)、统一的登记注册类型、统一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等等,避免用户在使用公共信息中由于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混乱;三是要有一个科学的、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服务管理职能程序的、方便企业操作的电子政务办公流程,例如北京西城区政府“一站式”服务大厅的新办企业审批项目流程是这样的:企业名称预先登记领取工商注册登记表办理前置审批开据房产证、入资、验资企业审批、发法人执照或营业执照刻章审批开设银行账户办理机构代码登记办理国税登记办理地税登记办理统计登记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办理户外广告审批办理旅店业审定价办理商委粮食审批办理科技企业认证当地工商所备案。(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以上部分政府审批登记项目可以逐步移交给行业协会,发挥中介组织规范企业市场行为的作用。)科学的运行流程一环扣一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同信息只取一次,避免重复和差错。四是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系统。网络安全一直是困扰电子政务的难点问题之一,包括建立网络防毒、安全认证、信息资源分级分层使用的安全体系,这些在技术上都应得到解决。五是要统一电子操作系统,要编制一个科学统一的流程软件。而以上五个方面都是建立在政府是一个有机的工作整体的基础上,其工作出发点统一在服务基层,依法行政上。统计登记是政府统计部门依法行政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政府统计掌握调查对象,建立统计渠道的重要途径,随着政府登记审批电子系统的建立,统计登记网络化将得以实现。

二、统计工作流程信息化

统计工作流程的信息化是统计系统内部实现的,它是指统计信息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的电子化,即统计基础数据的采集统计数据的加工处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统计初级产品的开发统计信息产品的统计信息资源管理等统计工作的全过程。

统计数据采集实现由以统计报表、软磁盘为主转变为以网络传输为主。加强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基层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化水平,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国家、省(直辖市)和地(市)级政府统计局之间、限额以上统计调查企业(单位)与各级政府统计局之间应具备网络快速传递的硬件和设施水平;实现政府统计局对企业、上级政府统计部门与下一级政府统计部门之间统计制度、统计培训、电子程序的网络传递;实现基层企业(单位)统计数据信息的网上直报。最大限度地减少统计报送环节,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

篇2

1.1为国家宏观管理提供基础统计数据

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宏观管理层面,其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就是准确、及时的各类统计数据。统计工作是各级政府实施宏观管理、加强科学决策的一项基础工作,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个国民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准确性和制定各项经济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我国中小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作为反映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数量方面的统计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小企业统计资料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内容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统计工作能够通过完成国家、部门和地方各级统计行政机构布置的统计任务,为国家宏观管理提供基础统计数据。

1.2为中小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众所周知,统计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企业统计是从数量方面研究企业总体情况的,它涉及到供、产、销,人、财、物,生产、经营、分配等多环节、多领域。通过统计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研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预测未来、企业的规划和结构、企业的发展速度、效益与效率等。尽管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并且每年的绝对总量还在不断地增长,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小企业抵抑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其寿命一般都比较短。因此,为了建设长青型中小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必须对其生产经营进行合理规划、科学管理、科学决策。而统计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能为中小企业微观经济发展提供有用的数据,为本企业领导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当好参谋,从而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加强,推动生产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2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尴尬境况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因各种原因,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境况目前比较尴尬,主要表现在:

2.1准确性要求与虚假性数据

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是企业统计工作的应有之义。但在部分中小企业中,统计数据的虚假成分比较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各级统计部门与中小企业的统计重点不统一,为了应付统计行政部门的数据上报需要,部分中小企业往往采取虚报数字以应付各种检查;二是部分中小企业为了保密或某些既得利益,不愿如实提供统计资料,统计数据的随意性较大且缺少依据;三是一些中小企业受功利主义影响,利用企业统计部门职能和政府统计管理部门职能的缺位,把统计数据作为经济“发展”、领导“政绩”的工具和武器,从而弄虚作假、虚报数据。

2.2国际化趋势与封闭式操作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更加严峻,为了与国际市场接轨,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其经营管理的决策与活动必须置身于国际化大环境下。因此,作为中小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的统计数据,其指标体系也必须含有国际化比较的因素。然而,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对国际化反应迟钝,其统计指标还是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设置的指标体系,没有参照国际上成熟的统计指标与统计口径,指标单一,封闭操作。可想而知,这样统计出来的数据可比性比较差,参考价值也就比较小了。

2.3专业性岗位与兼职化人员

企业统计工作岗位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岗位,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是不能胜任统计工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国家对其统计工作的投入几乎微乎其微,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对统计工作投入不足,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也不足,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减少人力资源投入,高达80%的中小企业都没有设专职统计人员,而是以会计人员代替或兼职。就算是专职的统计人员,也有大部分人的专业素养比较低,无法适应新时期的企业统计工作。

2.4信息化环境与手工式作业

世界已进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向前发展的主导力量。从适应社会潮流的角度来说,中小企业理应运用先进的统计科学和信息技术来改进和完善统计工作,进一步做到统计信息准确、快捷、丰富和共享,以适应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资不足,再加上思想上对统计工作的轻视,因此,这些企业的统计工作没有既没有专用统计管理系统,也没有统计专用计算机,还是靠“一支笔、一张纸、一个算盘或计算器”进行手工操作,统计质量与效率令人担忧。

2.5统管性规则与非限性工作

我国的统计管理体制是“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必须“组织、协调本单位的统计工作,完成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搜集、整理、提供统计资料”。不可否认的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统计的影响力进一步削弱,特别是对于那些“三资”与私营中小企业的统计工作约束力下降。中小企业按规定向政府填报相关报表后,其它方面的问题便可不受政府统计机构的限制,其统计内容、统计方法、统计结果都有可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2.6重要性资源与虚无性角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党和政府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统计信息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已成为共识。但对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统计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被轻视的现象,统计工作人员在企业中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角色。由于得不到企业领导的重视,统计部门或人员岗位在企业改制和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常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人员流失时有发生,人员素质也不能得到保障,往往存在着在编不在位、在位不在编的现象。

3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完善措施

如何改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尴尬状况,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是当前摆在各级政府和众多中小企业的一项紧急任务。从宏观的角度看,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统计工作已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探讨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问题,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对策、措施。这对于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完善无疑是一次契机。从微观的角度看,众多中小企业对统计工作的重视还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也没有制定系统措施、方法来完善企业统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统计工作作用的发挥。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从中小企业自身的角度来完善其统计工作的措施。

3.1强化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

领导重视是任何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中小企业统计工作也不例外。因此,要强化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就是要想方设法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让他们认识到统计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视,已为中小企业统计工作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受重视的氛围;更重要的是企业统计工作要与中小企业经济高速发展相适应,为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提供依据,满足内部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和职工的需要。因此,企业管理决策者必须转变观念,认清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重视统计工作和统计人才的作用,加大对本企业统计工作资金、设备、人才的投入,建立健全统计工作队伍,构建适应本企业的统计人才系统。另外,中小企业统计人员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统计宣传,让统计工作和统计形象深入企业领导和职工的脑海,也有利于强化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

3.2稳定统计工作的人员队伍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系统性、连续性很强的工作,如果没有一个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很难把统计工作做好。从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想通过统计数据来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没有一支稳定的、专业的统计工作队伍是万万不行的。就算是中小企业因规模和资金问题,暂时不能单设统计机构,也应配备精干而有一定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的统计人员担任企业的统计工作,即使附设在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必须明确授予独立行使职责的权力。中小企业统计队伍的建设与稳定,既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根据自己实际发展的需要,确定统计人才引进的类型、层次及数量;又要注重现有人才的培养投资,建立完善的留人、用人机制,对他们给予必要的财力、物力的支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3加快统计人员的知识更新

如今中小企业竞争的环境已大为变样,不仅要面对国内企业的激烈竞争,而且要面对国外企业的强势冲击,企业统计的范围扩大、任务加重,中小企业统计人员的知识技能直接决定了统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在当前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统计人员的知识更新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企业本身要有加强人员培训的意识,应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举办各种各样的统计知识讲座和培训班,聘请统计专家或有实际经验的统计工作者进行现场教学,对统计人员的统计基础知识、统计法律法规知识、文字综合知识及现代化办公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切实打牢统计业务基础。二是企业统计人员要有危机感,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尤其是加强统计业务、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3.4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水平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如果不能得出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告,不能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这将是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中小企业统计部门必须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与水平,增强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实践证明,企业的发展靠决策,决策的正确要以信息为先导。中小企业统计人员要有时代的紧迫感和对事业的责任心,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主动出击,积极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科学决策,搜集相关企业、相关行业所需的其他资料,经常研究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和新对策,坚定确立以企业为中心做好统计工作和咨询服务工作。利用这些内容丰富、实用有效的统计资料,做好精深加工和综合分析,并能写出一定水平的分析报告,使中小企业统计真正成为企业领导的耳目和参谋,为加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5维护统计工作的法律权威

篇3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作为生产信息产品的统计部门,具有着实现统计跨越式发展的极大优势。缘何此说,其一、具有社会经济内涵的数据是统计工作成果的特征,而数字科学也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数字”把二者联系的如此之近,更何况统计信息也是信息产品的一部分;其二、计算机、应用软件、网络等是具有代表性的信息产业产品,而统计用户是这些产品最稳定的用户之一,统计工作为这些技术领域的发展不断提供着新的市场需求;其三、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具有完善的标准体系,而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构成统计报表制度的诸因素无一不是建立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之上;其四、统计自身也是生产信息产品的部门,信息产业发展的总趋势必将带动统计事业的不断前进,而统计信息产品的逐步升级也将促进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统计工作全部在网络环境下运行,实现统计政务电子化、统计工作流程电子化、统计办公电子化,统计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1统计政务电子化

统计政务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组成内容,它包括统计工作人员的资格认定、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统计政务电子化是电子政务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这些统计政务项目的性质,应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政府统计机构审批备案事项纳入电子政务的范围。在实现形式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可以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可以通过网络报批。统计调查单位登记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将是统计政务迈出的重要一步。

电子政务就是在现代网络环境下,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构建一个政府办公平台,使用户只要持有一台电脑,即可在任何方便的时间和方便的地点获得政府的信息和服务。这种减少环节、提高实效、方便用户的政府对社会办公系统是对传统办公模式的根本变革。

企业办理一项政府审批事项曾经历了多点多次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多个衙门,才可获取多种批准证书)到多次一点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一个大厅可以获取多种批准证书)。而未来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则达到一次一点式(即政府各部门的登记审批以及备案手续均在网上进行,只需一次光顾一个大厅即可获取所有审批证件)。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至少可以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一是规范政府行为,促使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网上审批和登记内容必须是具有法律依据或政府批准的行政审批事项,除此之外企业将不予办理报批;二是有利于增加政府行政透明度,做到政务公开,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有效监督,促进政府部门的勤政廉政建设;三是减少企业申报程序中的重复工作量,避免技术性差错;四是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总之,这种政务办公模式将促进政府由单一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促进政府真正成为廉洁高效的政府;同时也促使企业和生产经营者通过依法办理登记报批,对政府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经营纳税。

实现登记审批网络化的五个前提条件:一是政府要确定一个部门,赋予其网络办公总策划、总协调的职能,促使政府各职能部门消除部门利益,形成政府办公“一盘棋”的格局;二是要有电子政务的统一标准,例如:统一的企业(单位)编码(即企业(单位)身份号)、统一的登记注册类型、统一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等等,避免用户在使用公共信息中由于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混乱;三是要有一个科学的、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服务管理职能程序的、方便企业操作的电子政务办公流程,例如北京西城区政府“一站式”服务大厅的新办企业审批项目流程是这样的:企业名称预先登记领取工商注册登记表办理前置审批开据房产证、入资、验资企业审批、发法人执照或营业执照刻章审批开设银行账户办理机构代码登记办理国税登记办理地税登记办理统计登记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办理户外广告审批办理旅店业审定价办理商委粮食审批办理科技企业认证当地工商所备案。(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以上部分政府审批登记项目可以逐步移交给行业协会,发挥中介组织规范企业市场行为的作用。)科学的运行流程一环扣一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同信息只取一次,避免重复和差错。四是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系统。网络安全一直是困扰电子政务的难点问题之一,包括建立网络防毒、安全认证、信息资源分级分层使用的安全体系,这些在技术上都应得到解决。五是要统一电子操作系统,要编制一个科学统一的流程软件。而以上五个方面都是建立在政府是一个有机的工作整体的基础上,其工作出发点统一在服务基层,依法行政上。统计登记是政府统计部门依法行政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政府统计掌握调查对象,建立统计渠道的重要途径,随着政府登记审批电子系统的建立,统计登记网络化将得以实现。

2统计工作流程信息化

统计工作流程的信息化是统计系统内部实现的,它是指统计信息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的电子化,即统计基础数据的采集统计数据的加工处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统计初级产品的开发统计信息产品的统计信息资源管理等统计工作的全过程。

统计数据采集实现由以统计报表、软磁盘为主转变为以网络传输为主。加强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基层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化水平,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国家、省(直辖市)和地(市)级政府统计局之间、限额以上统计调查企业(单位)与各级政府统计局之间应具备网络快速传递的硬件和设施水平;实现政府统计局对企业、上级政府统计部门与下一级政府统计部门之间统计制度、统计培训、电子程序的网络传递;实现基层企业(单位)统计数据信息的网上直报。最大限度地减少统计报送环节,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

统计数据处理应用程序由专业各自开发转变为集中统一研制。统一数据处理操作平台、应用软件、文件格式;统一实行统计“一套表”制度,统一单位属性标识代码、统计指标代码;统一数据处理和审核程序;实现准确、高效、方便的数据处理模式。

篇4

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宏观管理层面,其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就是准确、及时的各类统计数据。统计工作是各级政府实施宏观管理、加强科学决策的一项基础工作,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个国民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准确性和制定各项经济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我国中小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作为反映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数量方面的统计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小企业统计资料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内容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统计工作能够通过完成国家、部门和地方各级统计行政机构布置的统计任务,为国家宏观管理提供基础统计数据。

1.2为中小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众所周知,统计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企业统计是从数量方面研究企业总体情况的,它涉及到供、产、销,人、财、物,生产、经营、分配等多环节、多领域。通过统计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研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预测未来、企业的规划和结构、企业的发展速度、效益与效率等。尽管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并且每年的绝对总量还在不断地增长,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小企业抵抑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其寿命一般都比较短。因此,为了建设长青型中小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必须对其生产经营进行合理规划、科学管理、科学决策。而统计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能为中小企业微观经济发展提供有用的数据,为本企业领导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当好参谋,从而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加强,推动生产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2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尴尬境况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因各种原因,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境况目前比较尴尬,主要表现在:

2.1准确性要求与虚假性数据

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是企业统计工作的应有之义。但在部分中小企业中,统计数据的虚假成分比较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各级统计部门与中小企业的统计重点不统一,为了应付统计行政部门的数据上报需要,部分中小企业往往采取虚报数字以应付各种检查;二是部分中小企业为了保密或某些既得利益,不愿如实提供统计资料,统计数据的随意性较大且缺少依据;三是一些中小企业受功利主义影响,利用企业统计部门职能和政府统计管理部门职能的缺位,把统计数据作为经济“发展”、领导“政绩”的工具和武器,从而弄虚作假、虚报数据。

2.2国际化趋势与封闭式操作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更加严峻,为了与国际市场接轨,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其经营管理的决策与活动必须置身于国际化大环境下。因此,作为中小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的统计数据,其指标体系也必须含有国际化比较的因素。然而,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对国际化反应迟钝,其统计指标还是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设置的指标体系,没有参照国际上成熟的统计指标与统计口径,指标单一,封闭操作。可想而知,这样统计出来的数据可比性比较差,参考价值也就比较小了。

2.3专业性岗位与兼职化人员

企业统计工作岗位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岗位,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是不能胜任统计工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国家对其统计工作的投入几乎微乎其微,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对统计工作投入不足,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也不足,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减少人力资源投入,高达80%的中小企业都没有设专职统计人员,而是以会计人员代替或兼职。就算是专职的统计人员,也有大部分人的专业素养比较低,无法适应新时期的企业统计工作。

2.4信息化环境与手工式作业

世界已进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向前发展的主导力量。从适应社会潮流的角度来说,中小企业理应运用先进的统计科学和信息技术来改进和完善统计工作,进一步做到统计信息准确、快捷、丰富和共享,以适应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资不足,再加上思想上对统计工作的轻视,因此,这些企业的统计工作没有既没有专用统计管理系统,也没有统计专用计算机,还是靠“一支笔、一张纸、一个算盘或计算器”进行手工操作,统计质量与效率令人担忧。

2.5统管性规则与非限性工作

我国的统计管理体制是“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必须“组织、协调本单位的统计工作,完成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搜集、整理、提供统计资料”。不可否认的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统计的影响力进一步削弱,特别是对于那些“三资”与私营中小企业的统计工作约束力下降。中小企业按规定向政府填报相关报表后,其它方面的问题便可不受政府统计机构的限制,其统计内容、统计方法、统计结果都有可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2.6重要性资源与虚无性角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党和政府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统计信息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已成为共识。但对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统计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被轻视的现象,统计工作人员在企业中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角色。由于得不到企业领导的重视,统计部门或人员岗位在企业改制和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常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人员流失时有发生,人员素质也不能得到保障,往往存在着在编不在位、在位不在编的现象。

3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完善措施

如何改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尴尬状况,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是当前摆在各级政府和众多中小企业的一项紧急任务。从宏观的角度看,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统计工作已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探讨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问题,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对策、措施。这对于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完善无疑是一次契机。从微观的角度看,众多中小企业对统计工作的重视还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也没有制定系统措施、方法来完善企业统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统计工作作用的发挥。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从中小企业自身的角度来完善其统计工作的措施。

3.1强化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

领导重视是任何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中小企业统计工作也不例外。因此,要强化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就是要想方设法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让他们认识到统计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视,已为中小企业统计工作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受重视的氛围;更重要的是企业统计工作要与中小企业经济高速发展相适应,为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提供依据,满足内部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和职工的需要。因此,企业管理决策者必须转变观念,认清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重视统计工作和统计人才的作用,加大对本企业统计工作资金、设备、人才的投入,建立健全统计工作队伍,构建适应本企业的统计人才系统。另外,中小企业统计人员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统计宣传,让统计工作和统计形象深入企业领导和职工的脑海,也有利于强化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

3.2稳定统计工作的人员队伍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系统性、连续性很强的工作,如果没有一个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很难把统计工作做好。从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想通过统计数据来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没有一支稳定的、专业的统计工作队伍是万万不行的。就算是中小企业因规模和资金问题,暂时不能单设统计机构,也应配备精干而有一定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的统计人员担任企业的统计工作,即使附设在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必须明确授予独立行使职责的权力。中小企业统计队伍的建设与稳定,既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根据自己实际发展的需要,确定统计人才引进的类型、层次及数量;又要注重现有人才的培养投资,建立完善的留人、用人机制,对他们给予必要的财力、物力的支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3加快统计人员的知识更新

如今中小企业竞争的环境已大为变样,不仅要面对国内企业的激烈竞争,而且要面对国外企业的强势冲击,企业统计的范围扩大、任务加重,中小企业统计人员的知识技能直接决定了统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在当前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统计人员的知识更新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企业本身要有加强人员培训的意识,应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举办各种各样的统计知识讲座和培训班,聘请统计专家或有实际经验的统计工作者进行现场教学,对统计人员的统计基础知识、统计法律法规知识、文字综合知识及现代化办公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切实打牢统计业务基础。二是企业统计人员要有危机感,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尤其是加强统计业务、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3.4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水平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如果不能得出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告,不能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这将是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中小企业统计部门必须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与水平,增强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实践证明,企业的发展靠决策,决策的正确要以信息为先导。中小企业统计人员要有时代的紧迫感和对事业的责任心,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主动出击,积极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科学决策,搜集相关企业、相关行业所需的其他资料,经常研究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和新对策,坚定确立以企业为中心做好统计工作和咨询服务工作。利用这些内容丰富、实用有效的统计资料,做好精深加工和综合分析,并能写出一定水平的分析报告,使中小企业统计真正成为企业领导的耳目和参谋,为加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5维护统计工作的法律权威

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发挥统计职能的根本,是衡量统计工作的重要指标。这就要求中小企业统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国务院关于“发展非公经济36条意见”、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关于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等规章制度,按照《统计法》和《统计法实施细则》的要求,从法律的角度保障统计信息的真实与准确,如实提供各种统计资料,把住数据质量关,增强抗干扰的能力,防止弄虚作假、虚报、瞒报,让统计工作真正成为反映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一面明镜,从而树立统计工作的权威性。

篇5

企业办理一项政府审批事项曾经历了多点多次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多个衙门,才可获取多种批准证书)到多次一点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一个大厅可以获取多种批准证书)。而未来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则达到一次一点式(即政府各部门的登记审批以及备案手续均在网上进行,只需一次光顾一个大厅即可获取所有审批证件)。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至少可以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一是规范政府行为,促使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网上审批和登记内容必须是具有法律依据或政府批准的行政审批事项,除此之外企业将不予办理报批;二是有利于增加政府行政透明度,做到政务公开,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有效监督,促进政府部门的勤政廉政建设;三是减少企业申报程序中的重复工作量,避免技术性差错;四是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总之,这种政务办公模式将促进政府由单一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促进政府真正成为廉洁高效的政府;同时也促使企业和生产经营者通过依法办理登记报批,对政府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经营纳税。

实现登记审批网络化要具备五个前提条件:一是政府要确定一个部门,赋予其网络办公总策划、总协调的职能,促使政府各职能部门消除部门利益,形成政府办公“一盘棋”的格局;二是要有电子政务的统一标准,例如:统一的企业(单位)编码(即企业(单位)身份号)、统一的登记注册类型、统一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等等,避免用户在使用公共信息中由于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混乱;三是要有一个科学的、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服务管理职能程序的、方便企业操作的电子政务办公流程,例如北京西城区政府“一站式”服务大厅的新办企业审批项目流程是这样的:企业名称预先登记领取工商注册登记表办理前置审批开据房产证、入资、验资企业审批、发法人执照或营业执照刻章审批开设银行账户办理机构代码登记办理国税登记办理地税登记办理统计登记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办理户外广告审批办理旅店业审定价办理商委粮食审批办理科技企业认证当地工商所备案。(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以上部分政府审批登记项目可以逐步移交给行业协会,发挥中介组织规范企业市场行为的作用。)科学的运行流程一环扣一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同信息只取一次,避免重复和差错。四是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系统。网络安全一直是困扰电子政务的难点问题之一,包括建立网络防毒、安全认证、信息资源分级分层使用的安全体系,这些在技术上都应得到解决。五是要统一电子操作系统,要编制一个科学统一的流程软件。而以上五个方面都是建立在政府是一个有机的工作整体的基础上,其工作出发点统一在服务基层,依法行政上。统计登记是政府统计部门依法行政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政府统计掌握调查对象,建立统计渠道的重要途径,随着政府登记审批电子系统的建立,统计登记网络化将全面得以实现。2统计工作流程电子化

统计工作流程电子化是统计系统内部实现的,它是指统计信息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的电子化,即统计基础数据的采集统计数据的加工处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统计初级产品的开发统计信息产品的统计信息资源管理等统计工作的全过程。

统计数据采集实现由以统计报表、软磁盘为主转变为以网络传输为主。加强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基层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化水平,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国家、省(直辖市)和地(市)级政府统计局之间、限额以上统计调查企业(单位)与各级政府统计局之间应具备网络快速传递的硬件和设施水平;实现政府统计局对企业、上级政府统计部门与下一级政府统计部门之间统计制度、统计培训、电子程序的网络传递;实现基层企业(单位)统计数据信息的网上直报。最大限度地减少统计报送环节,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

统计数据处理应用程序由专业各自开发转变为集中统一研制。统一数据处理操作平台、应用软件、文件格式;统一实行统计“一套表”制度,统一单位属性标识代码、统计指标代码;统一数据处理和审核程序;实现准确、高效、方便的数据处理模式。

统计信息资料的开发利用由传统单一模式转变为现代多元模式。笔者认为,统计信息可以形成8个系统15个数据库:一是统计法律法规系统(统计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二是统计调查单位管理系统(统计法人单位数据库、统计产业活动单位数据库)三是地理信息系统(统计调查单位地理分布数据库、人口地理分布数据库);四是统计调查项目管理系统(政府统计调查项目库、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数据库、基础统计指标及指标解释数据库、派生指标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数据库、统计标准数据库、统计调查方法数据库)、五是专项统计调查信息系统(国民经济各行业统计调查数据库);六是统计质量评估系统(统计指标数据逻辑关系库、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库);七是统计分析系统(统计分析模型应用软件);八是统计新闻系统。

篇6

一、当前县级统计工作环境的现状

1.办公条件更加改善

当前,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不再是以前的人工调查、手工操作汇总,更多的是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报表不再靠人工报送,基本上实行网上报送,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实行电脑办公和网络办公,实现了办公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从而大大提高了办公速度,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数据的及时性,也提高了统计对国民经济运行监测的能力。

2.人员素质更加提高

统计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主要表现为:一是文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在当前县级统计工作人员队伍中,全部是中专及以上学历,本科学历的也为数不少,这为他们从事统计工作提供了扎实基础;二是专业水平有较大提高。从业人员全部拥有统计初级及以上职称,统计师职称的也有一半多;三是计算机操作能力有较大提高。全部人员都能有效运用计算机进行程序处理,都有一定操作能力;四是组织协调能力有较大提高。

3.工作作风更加优良

统计人员自觉以为领导决策和经济建设服务为宗旨,努力提供“领导会想、文章愿看、参谋能用”的高质量的统计报告和文章,不断创新思维,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四是更加注重服务宗旨。一改过去坐在办公室等报表,被动统计数据,改为积极主动的关注分析经济社会现象——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不断提高业务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业务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践行服务宗旨。一支作风优良的统计队伍为统计工作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4.社会各界更加重视

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越来越重视。一是在经费上尽量保障,办公经费及时划拨,各项普查经费尽量满足等;二是在岗位人员设置上尽量到位,设立专门统计岗位和统计人员;三是在工作协调上尽力支持。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及个体私营企业等都能自觉地设置统计岗位,报送统计报表,他们对统计工作及其作用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给予了统计工作大力的支持和配合,全社会对统计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促进了统计工作的大发展。

5.法治社会更加发展

随着社会法治进程进一步加快,公民法律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法治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有关统计法律法规的深入人心创造了良好条件。一是普法工作的发展。通过近年来加大对《统计法》及各项统计法规制度的宣传力度,社会公众的统计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增强了他们依法统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依法统计的发展。

二、当前统计工作环境存在的问题

1.统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与他们所担负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一是知识面不宽。统计工作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要求统计人员不但懂得经济学、政治学、统计学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文史哲方面的修养和宽广的国际、国内视野,对经济事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等,现在统计人员在这方面显然是不足的;二是专业知识不深。对统计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水平不高,存在着只懂本专业业务知识而不懂本专业经济工作实际情况的弱点,如搞工业统计的不懂工业,搞农业统计的不懂农业,阻碍了他们科学统计和专业统计的进步和发展;三是组织能力不强。统计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统计人员去组织协调,去调查分析,这方面对统计人员的要求是较高的,大多数人不愿去开拓工作,满足于现状,满足于应付和过得去,组织协调能力不强;四是操作能力不强。统计人员借助现代先进科技开展即在熟练操作和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方面是有一定差距的,一定程度上使统计工作效果打了折扣,效率不高。

2.统计工作的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与工作高要求不够协调。真实的数据是统计的生命,品质服务是统计的价值。当前,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存在,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这对统计工作来说是一个动摇自身地位的致命的问题。一是存在系统性误差。二是存在登记性误差。如由于资料登记和计算工作差错导致的登记性误差;三是存在主观性误差。这是由于主观或人为原因,出于人的各种目的而对统计数据进行干扰,导致数据失真。

3.统计的指标体系和调查制度与工作高要求不够协调。一是指标过多。现行的统计报表种类太多,指标繁杂,如农业统计指标就过细,工业统计产业交叉存在数出多门的情况,有的指标如综合性的人口、文教、卫生等数字,既在综合平衡报表中出现,又在农业、乡卡中出现。指标设置出现重复现象,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精力;二是指标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没有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指标的盲区。如综合核算GDP数据来源不足;三次产业资料不全等;三是指标无用。有些指标数据结果对调查对象、基层单位无多大用途,理论与实际脱节;四是报表时间不合理。有的专业报表时间与基层单位财务核算时间不衔接,造成统计与会计核算脱节,只能预计或估计数据,与实际数据不一致;五是专门调查过多。

.统计的管理体制和工作体系与工作高要求不够协调。一是统计受行政干扰较大。县级政府统计人员的人事权在当地政府,办公经费由当地政府划拨。政府为完成目标考核任务,往往会给统计施加有形、无形的影响,导致数据失真;二是基层统计力量不足。

5.社会各界对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工作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与工作高要求不够协调。一是社会各界对统计法律法规的了解不深,报送数据资料及报表的自觉性不强;表现在不知道有《统计法》,不知道有报送义务,不知道不报送报表是违法行为等;二是社会各界存在“重会计、轻统计”现象。表现在有些单位负责人只重视会计,忽视甚至取消统计工作,拍脑袋出数字;一些企事业单位频繁更换统计人员甚至取消统计岗位;一些乡镇及单位统计人员兼职过多;一些报送单位拒报、迟报、瞒报统计资料等。所有这些都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对优化县级统计工作环境的思考

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计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打造高素质的统计队伍,实事求是,依法统计,以不断提供高质量的统计数据,高水平的统计服务,推进统计科学发展,在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的统计工作环境,实现统计发展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

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一要完善干部管理考核制度。干部的任用选拔不能光看经济发展,还要看社会发展,不能光看统计数字,还要看老百姓感受的社会变化状况;二要改革统计管理制度。统计部门隶属于当地政府,人事财政都受到当地政府管理,不利于统计工作独立开展。可实行垂直管理,使统计部门统计工作不受任何干扰,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职责。

3.加快统计制度改革。一要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在充分联系实际和多作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报表进行整理,统一指标解释、范围、口径等,对所有指标进行清理,清除重复指标,增加一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的指标,如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节能减排等,使其更贴近实际,反映实际,从而更合理更实用;二要改革统计调查方法。

4.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一要加强规范管理。县乡要设置足额的统计岗位,配置相应的专职人员,要建立健全台账和其他一系列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切实做到一切工作合乎规范;二要实行人员专职统计。用合格的统计人员专职从事统计工作;三要切实提高统计人员的工资待遇。通过保障他们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四要加强培训和指导。对基层统计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培训和经常的业务指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统计工作能力;五要成立县级调查中心。适应各种专项调查繁多的形势,专门成立一个县级的调查中心负责县乡的调查普查工作,进行各种专项调查,以减轻县级统计局工作负担。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要提高统计人员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培训、交流、自学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素质;二要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在工作中培养调查分析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电脑运用能力等;三要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树立爱岗敬业、拼搏创新的职业精神,增强他们从事统计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四要形成良好的监督激励机制。制定科学的考核任用干部办法,对统计人员进行科学的评价和激励。增强工作动力,激活人才,形成良性循环;五要大力培养锻炼人才。大胆提拔人才,大胆使用人才,使人才在工作中成长,成长中成才。

6.加强全民统计意识建设。一要加强普法教育。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使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营造每个调查对象自觉遵守统计法、自觉履行统计义务的良好氛围;二要加强统计执法。对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违法问题,要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处罚,加大执法力度,维护统计权威;三要加强部门协调。统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统计部门的统计人员应在信息沟通、部门协调上下工夫,积极主动地取得各个部门、起报单位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四要在全社会建立信用档案。对信用不佳的公民或法人给予各种形式的惩戒,促使全社会树立诚信统计意识,促进诚信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徐国强.统计预测与决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篇7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作为生产信息产品的统计部门,具有着实现统计跨越式发展的极大优势。其一、具有社会经济内涵的数据是统计工作成果的特征,而数字科学也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数字”把二者联系的如此之近,更何况统计信息也是信息产品的一部分;其二、计算机、应用软件、网络等是具有代表性的信息产业产品,而统计用户是这些产品最稳定的用户之一,统计工作为这些技术领域的发展不断提供着新的市场需求;其三、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具有完善的标准体系,而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构成统计报表制度的诸因素无一不是建立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之上;其四、统计自身也是生产信息产品的部门,信息产业发展的总趋势必将带动统计事业的不断前进,而统计信息产品的逐步升级也将促进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实现统计全方位的电子化战略目标。将预示着统计信息产品的技术含量大幅度提高。

一、统计政务电子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迫在眉睫,要求政府职能尽快地转移到搞好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公共服务上来。“服务式”的管理是市场经济体制国家通用的政府管理模式。电子政务将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正是“服务式”管理模式的具体体现。

统计政务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组成内容,它包括统计工作人员的资格认定、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统计政务电子化是电子政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应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政府统计机构审批备案事项纳入电子政务的范围。在实现形式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可以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可以通过网络报批。统计调查单位登记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将是统计政务迈出的重要一步。

企业办理一项政府审批事项曾经历了多点多次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多个衙门,才可获取多种批准证书)到多次一点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一个大厅可以获取多种批准证书)。而未来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则达到一次一点式(即政府各部门的登记审批以及备案手续均在网上进行,只需一次光顾一个大厅即可获取所有审批证件)。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至少可以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一是规范政府行为,促使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网上审批和登记内容必须是具有法律依据或政府批准的行政审批事项,除此之外企业将不予办理报批;二是有利于增加政府行政透明度,做到政务公开,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有效监督,促进政府部门的勤政廉政建设;三是减少企业申报程序中的重复工作量,避免技术性差错;四是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总之,这种政务办公模式将促进政府由单一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促进政府真正成为廉洁高效的政府;同时也促使企业和生产经营者通过依法办理登记报批,对政府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经营纳税。

实现登记审批网络化要具备五个前提条件:一是政府要确定一个部门,赋予其网络办公总策划、总协调的职能,促使政府各职能部门消除部门利益,形成政府办公“一盘棋”的格局;二是要有电子政务的统一标准,例如:统一的企业(单位)编码(即企业(单位)身份号)、统一的登记注册类型、统一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等等,避免用户在使用公共信息中由于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混乱;三是要有一个科学的、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服务管理职能程序的、方便企业操作的电子政务办公流程,例如北京西城区政府“一站式”服务大厅的新办企业审批项目流程是这样的:企业名称预先登记领取工商注册登记表办理前置审批开据房产证、入资、验资企业审批、发法人执照或营业执照刻章审批开设银行账户办理机构代码登记办理国税登记办理地税登记办理统计登记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办理户外广告审批办理旅店业审定价办理商委粮食审批办理科技企业认证当地工商所备案。(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以上部分政府审批登记项目可以逐步移交给行业协会,发挥中介组织规范企业市场行为的作用。)科学的运行流程一环扣一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同信息只取一次,避免重复和差错。四是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系统。网络安全一直是困扰电子政务的难点问题之一,包括建立网络防毒、安全认证、信息资源分级分层使用的安全体系,这些在技术上都应得到解决。五是要统一电子操作系统,要编制一个科学统一的流程软件。而以上五个方面都是建立在政府是一个有机的工作整体的基础上,其工作出发点统一在服务基层,依法行政上。统计登记是政府统计部门依法行政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政府统计掌握调查对象,建立统计渠道的重要途径,随着政府登记审批电子系统的建立,统计登记网络化将全面得以实现。

二、统计工作流程电子化

统计工作流程电子化是统计系统内部实现的,它是指统计信息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的电子化,即统计基础数据的采集统计数据的加工处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统计初级产品的开发统计信息产品的统计信息资源管理等统计工作的全过程。

统计数据采集实现由以统计报表、软磁盘为主转变为以网络传输为主。加强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基层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化水平,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国家、省(直辖市)和地(市)级政府统计局之间、限额以上统计调查企业(单位)与各级政府统计局之间应具备网络快速传递的硬件和设施水平;实现政府统计局对企业、上级政府统计部门与下一级政府统计部门之间统计制度、统计培训、电子程序的网络传递;实现基层企业(单位)统计数据信息的网上直报。最大限度地减少统计报送环节,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

篇8

一、各级管理部门对统计工作的重视

然而近几年来,一些企业统计工作不但没有加强,反而明显减弱,企业管理者重生产、经营,对企业统计不重视,企业统计机构被撤销,统计岗位被合并,统计人员精简较多,许多企业专职统计人员减少。但统计工作并没有减少。统计的主要仟务,一是为工程项目决策和检查执行情况提供依据;二是为编制工程施工计划和检查施工进度完成情况提供依据;三是对工程动态提供分析依据。因此,除了统计部门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国家规定的统计制度,根据统一的统计制度要求,结合本单位(项目)管理实际需要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统计制度外,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许多领导往往只关心已完工程进度和工作量(工程量)的统计,而对原始记录不齐全,计量方法不当,报表填写不规范等现象,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致于出现统计的数据前后不一致,报表填写一人一个样式,由此造成的对工程施工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决策,对检查工程计划的完成不能提供可靠依据,甚至于工程成本无准确核算而不能如实反映施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统计人员的设置要有相对的专业性和稳定性

许多人认为统计工作就是抄抄写写、加减乘除,填几张报表,没什么专业性和连续性,把统计工作简单化,这是不对的。《统计法》第24条规定:“统计人员应有执行统计任务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建筑专业统计指标是围绕建筑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管理而设置的一套相互配套的指标,即建筑产品的统计,包括用实物数量反映的产量值统计;用价值量反映产值统计和建筑产品质量统计;因此现代化的统计工作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是难以胜任的。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就不可能如实的反应产量完成情况;就不可能对产品质量有正确的统计,导致产值统计的不准确性。土木工程施工通常具有规模大,工期长、施工人员流动频繁的特点。因此,需要工程统计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衔接性,而统计人员的频繁调动,显然对统计工作不利。

三、要切实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指将基层统计工作中的一般规章制度管理转变为规范管理的形式,形成一个科学的工作流程。其基本特点为原始记录、台帐和报表的形成必须有严格的工作程序;企业内部业务部门的统计核算与综合统计机构必须有资料供应和反馈关系。

3.1原始记录是基层单位利用一定的表格或文字形式对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做的直接登记和最初记载,是指未经过加工整理的各种表格、卡片、帐册单等第一手材料,其内容反映了施工管理经营和工程技术管理方面的实际情况。因此填写时要按规定要求内容如实填写,数据真实可靠,各类人员签字齐全,使其具有可追溯性。

3.2统计台帐是基层单位根据经营管理和核算工作的需要,用一定的表现形式将原始记录资料按时间顺序进行登记,系统地积累资料,并定期进行总结的帐册。其作用一是能使建筑业基层单位的统计资料系统化、条理化、档案化;二是能清楚地反映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有利于领导研究施工趋势和规律,以便随时进行指挥调度;三是有利于检查建筑施工企业各类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

3.3统计报表是收集统计资料、进行统计调查的一种形式。即由基层企业通过表格的形式,按照同一规定的指标和内容、上报时间和程序,定期地向上级报告计划执行情况和重要经济活动情况特定的统计报告制度。

篇9

1.利用统计信息,加强医院成本核算

医院成本核算是对医院人力、财力及物力的成本核算,加强医院成本核算,能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效率。医院统计信息能为医院成本的划分提供依据,为医院病种的成本核算提供依据,且医院各科室的成本核算也应由统计人员提供相关资料后方可进行项目的成本核算。因此,医院要充分利用科学的统计信息,以此为依据加强成本核算,不断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应该积极利用统计信息进行医疗服务的成本效益分析,分析其成本支出与效益获得的比例,促进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

2.利用统计信息,加强医院各要素的科学分配

医院统计信息具有准确性、完整性、可追溯性等特点,医院要想利用统计信息为其要素分配提供保证,就必须充分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尤其重视数据采集时的准确无误。在医院各要素分配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统计人员提供的统计数据来确定医护人员工作职责、技术标准、科室风险程度及管理标准等,以调动医院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与工作责任感,按劳分配的同事兼顾公平原则。另外,医院还要根据统计信息与数据改变单一的依靠经济指标来考核科室与个人的管理模式,要增加各科室及个人诊疗人次、科室占用床日、住院人次、年度新业务技术等指标来客观反映各科室及个人的劳动强度、风险及技术水平信息,以此促进医院分配与工作业绩考核科学性的提升。

3.统计工作参与医院决策、分析及计划制订

医院统计工作贯穿于医院管理的始终,是医院综合管理的主要依据,更是医院管理者决策制定的基础。为了提高医院决策制定的科学性,必须强化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与决策中的参与作用,使其参与医院决策、分析与计划制定的环节中。为此,医院统计工作人员应该规范其日常工作行为,积极将统计与掌握的门诊量、住院变化情况、诊断质量情况、病房使用情况、医护人员配备情况等医院多种信息与资料在论证后上报给医院领导,使医院领导及时掌握医院的整体运行情况。与此同时,统计人员还应该积极对医院的各项资料进行前后期纵向对比与行业横向对比,找出差距或问题,以此为领导的决策与计划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4.统计工作参与医院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从以上内容了解到,医院管理是多知识结构的综合学科,医院管理的实效性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整体运行。因此,医院管理者的管理行为的规范与否显得极为重要。而统计信息可以验证医院管理行为,对其计划执行情况等进行监督,医院应该积极发挥统计信息的这一职能。为此,医院统计人员要经常检查和反映医院计划的执行情况,对日常医院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并将关系到决策制定的重点内容如门诊人次、病床使用率、手术人次等经济指标和病人满意度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此规范领导者和工作人员的管理行为,提高医院管理的实效性。

篇10

一、统计的作用

在偶然中寻求必然是应用统计的核心。所谓统计,就是通过有效收集、整理有用的数据信息,运用数理统计推断的原理,以部分(样本)推测全体(总体)的特性。通过测量、描述、分析产品特性的变化,形成数学模型,从而对产品过程进行监控,对质量变异提前预防,为降低产品缺陷和预防不合格的产生,特别是为质量改进指明方向。正如恩格斯所说,任何偶然性存在的场合,都受客观规律所支配,问题是如何发现并利用这些规律。统计方法作为一种为决策提供依据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数据分析,了解社会状态的分布情况,找出问题、缺陷及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服务的质量。原始数据不经过整理和分析,只是一堆“资料”,而有用的信息往往蕴藏在大量的数据之中,所以数据的应用是统计的前提,统计是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工具。

二、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调查对象的认识偏差导致配合程度偏离。我国政府统计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而这一体制也在市政行业中得以体现。其缺陷是:统计工作量大,质量低,可利用资源低。在市政行业中,市政综合统计的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加强,致使与各业务部门统计之间沟通不够、协作不充分,没有建立规范的统计信息共享机制,缺乏长期协作的信息互补。一方面存在“七分统计,三分估计”的陈旧观念依然在某些统计对象的脑海里存在,调查对象为了某种利益的驱动,使他们对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产生偏见,或者怕泄露自己的实底有意虚报或瞒报,故意不提供真实的第一手统计资料,人为地造成了统计基础资料来源的渠道受阻。另一方面基层单位报表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比较差,基层源头数据搜集难度大。每当临近报表送审时间,县(区)级统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就开始电话催表,一两次还不行,得反反复复才能把报表催到手,无论是定期的报表还是抽样调查表,催报难度及花费时间和精力远远大于报表录入处理分析过程。

2.基层统计机构力量薄弱,特别是县(区)、乡镇两级统计机构承担的统计任务与人员力量过分悬殊。目前县(区)、乡两级统计机构承担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任务,特别是上级统计机构局、队分设后,县(区)级统计局在原有的在职人员和工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必须同时承担上级局、队安排的统计业务和调查任务,人员配备和力量与统计工作量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3.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使基层的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影响。按照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要求,真正达到会统计、会调研、会分析、会微机的“四会”标准的人员为数很不乐观,而懂政策经济、知法规、能统计、会预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少缺乏。

4.基层经费紧张成为制约基层统计事业发展的“瓶颈”。除上级业务部门仅有的一点业务经费外,统计部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县(区)级财政以保人员工资为根本,而满足统计基础设施及网络化建设的需要举步维艰。

5.统计执法举步维艰。统计违法行为多发生在为单位工作的行为上,一般都是对单位进行处罚,如果某单位受到违规处理,势必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三、对基层基础规范化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统计工作有了很大进步,但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得出的数据,反映了当前我国常规统计制度方法还不够完善,特别是第三产业、非公有制单位的常规统计方法亟待改革。所以笔者认为应从下几个方面加快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强化常规统计管理。

1.强基固本夯实统计基础。健全机构和人员是夯实统计基础的关键。一是不断完善壮大县(区)、乡统计机构,充实、培训县(区)乡统计人员,在筹备成立市级调查总队的基础上,应尽快考虑成立县(区)级相应的调查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加大对基层工作的督导力度,提高局、队统筹组织协调和统计业务能力,确保基层各项统计任务的顺利组织实施。二是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和管理,理顺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使部门统计成为统计部门依靠的重要力量;三是搞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统计职业道德意识,强化统计法律意识,提高统计从业水平,为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四是建议上级业务单位要加强统计报表的管理和各专业报表间的衔接,杜绝统计报表指标重复统计,不随意增加基层工作负担。

2.质效并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统计人员完成了大量的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统计报表的汇总上报,并不等于完成了统计工作,它只是完成了统计工作“量”的一部分。统计工作的根本是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完成统计工作“质”的部分,以揭示其“量”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重点从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简便性和适用性等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采集范围和内容含量上的完整性。要求统计调查覆盖的范围要完整,被调查对象的报表起报要完整。二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准确性。对基层报来的各类报表必须严格审查,是否按统计制度规定的指标填报,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统计数据是否符合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等,从数据采集的源头把好质量关。三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时间价值上的及时性。以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统计工作的手段和方法,缩短统计调查与数据结果的间隔时间,以最快时间统计数据,建立和规范统计信息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四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使用过程中的简便性。一方面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部门统计资料,减少重复统计,最大限度地减轻社会调查负担。另一方面对外公布的各种统计数据、统计图表和统计分析文章,力求简洁、清晰、明了,要把枯燥的数据、专业的图表和术语转化为贴近现实、贴近大众的表达方式,便于各级领导、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理解。五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价值实现上的适用性。及时了解、掌握各级领导决策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情况,在调查之初就要考虑收集的统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从而缩小统计信息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统计产品,才能使统计数据发挥最大的效益回报。

3.转变理念提升统计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主动性。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紧扣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主动搞好服务,及时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服务的同时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二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在开展统计服务和统计分析时,除要满足一定的数量要求的同时,更要注重分析的质量。服务的角度要准确,服务的内容要充实。对社会、经济方面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认真选题,做到分析问题透彻,提出的建议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三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实效性。把握经济趋势、科学预测,由事后分析为主向事后分析与事前预警预测并重转变,改变过去单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的做法,在深入研究问题、提供实用有效的产品上下工夫。

4.加强统计执法规范基础工作。坚持依法办统计,依法治统计,依法兴统计。要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要在开展一年一度的市政统计执法大检查的同时,大力开展《统计法》的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大处罚力度,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一是以“五五”普法为契机,营造以法治统的良好氛围。借机造势,大力宣传《统计法》和统计工作,加大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为依法治统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是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条件。严格执行统一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继续理顺局内各专业业务关系,理顺与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业务关系,理顺上下级统计机构间的业务关系,增强统计业务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互补性,逐步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审核、加工、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化管理,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的规范化、档案化管理,促进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5.多方培训强化统计人员素质。目前许多统计人员理论知识欠缺,不会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决策者考,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这也充分说明了他们对统计工作的内容了解不够,或是对统计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基层统计部门统计基础薄弱,既懂统计管理又懂统计业务和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相当少。统计人员的素质如何,对统计信息的质量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制约关系,人员素质高,统计信息的质量就会提高。作为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工作的职责要求应该了解和掌握现行的方针、政策、经济发展的重心、核心和趋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统计工作方法,知道怎样收集数据、怎样计算指标、怎样分析整理资料;了解和掌握统计信息网络技术。因此,全方位加大培训教育的资金、技术、人力投入和工作力度,造就一大批懂统计专业、会经济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请进来教与送出去学相结合等方式,使基层统计人员能够接受多层面的培训和交流,不断强化职业道德,形成依法统计理念,不断更新、拓展专业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能够比较准确分析和把握经济运行的趋势,熟练运用网络系统传递信息,才能保证源头数据不受干扰,做到准确、及时和到位,才能为提高数据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6.加快信息化提升统计服务手段。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未能应用于实践。长期以来,市政综合统计和各业务部门统计一直使用全面报表统计方法,一表统到底,在统计的调查方法上,形式单一,难以及时反映新时期的新要求和新变,所以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统计现代化建设必要保障和手段,同时加快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也是提高统计系统整体功能的物质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依托现有的硬件和网络资源,坚持统一、开放的原则,整合统计信息网络资源,构建统计信息服务网络互动平台,为领导决策、企业发展和公众需求服务。逐步向“统计信息标准化,数据传输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目标稳步迈进。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形势下加强常规统计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建立健全统计管理体系。加强统计人员培训,加大统计工作投入,确保常规统计工作正常开展;深化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完善统计体制,健全指标体系,理顺数据采集渠道,进一步改进统计手段和方法,使常规统计工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篇11

1.1为国家宏观管理提供基础统计数据

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宏观管理层面,其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就是准确、及时的各类统计数据。统计工作是各级政府实施宏观管理、加强科学决策的一项基础工作,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个国民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准确性和制定各项经济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我国中小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作为反映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数量方面的统计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小企业统计资料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内容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统计工作能够通过完成国家、部门和地方各级统计行政机构布置的统计任务,为国家宏观管理提供基础统计数据。

1.2为中小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众所周知,统计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企业统计是从数量方面研究企业总体情况的,它涉及到供、产、销,人、财、物,生产、经营、分配等多环节、多领域。通过统计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研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预测未来、企业的规划和结构、企业的发展速度、效益与效率等。尽管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并且每年的绝对总量还在不断地增长,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小企业抵抑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其寿命一般都比较短。因此,为了建设长青型中小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必须对其生产经营进行合理规划、科学管理、科学决策。而统计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能为中小企业微观经济发展提供有用的数据,为本企业领导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当好参谋,从而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加强,推动生产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二、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尴尬境况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因各种原因,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境况目前比较尴尬,主要表现在:

2.1准确性要求与虚假性数据

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是企业统计工作的应有之义。但在部分中小企业中,统计数据的虚假成分比较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各级统计部门与中小企业的统计重点不统一,为了应付统计行政部门的数据上报需要,部分中小企业往往采取虚报数字以应付各种检查;二是部分中小企业为了保密或某些既得利益,不愿如实提供统计资料,统计数据的随意性较大且缺少依据;三是一些中小企业受功利主义影响,利用企业统计部门职能和政府统计管理部门职能的缺位,把统计数据作为经济“发展”、领导“政绩”的工具和武器,从而弄虚作假、虚报数据。

2.2国际化趋势与封闭式操作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更加严峻,为了与国际市场接轨,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其经营管理的决策与活动必须置身于国际化大环境下。因此,作为中小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的统计数据,其指标体系也必须含有国际化比较的因素。然而,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对国际化反应迟钝,其统计指标还是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设置的指标体系,没有参照国际上成熟的统计指标与统计口径,指标单一,封闭操作。可想而知,这样统计出来的数据可比性比较差,参考价值也就比较小了。

2.3专业性岗位与兼职化人员

企业统计工作岗位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岗位,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是不能胜任统计工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国家对其统计工作的投入几乎微乎其微,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对统计工作投入不足,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也不足,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减少人力资源投入,高达80%的中小企业都没有设专职统计人员,而是以会计人员代替或兼职。就算是专职的统计人员,也有大部分人的专业素养比较低,无法适应新时期的企业统计工作。

2.4信息化环境与手工式作业

世界已进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向前发展的主导力量。从适应社会潮流的角度来说,中小企业理应运用先进的统计科学和信息技术来改进和完善统计工作,进一步做到统计信息准确、快捷、丰富和共享,以适应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资不足,再加上思想上对统计工作的轻视,因此,这些企业的统计工作没有既没有专用统计管理系统,也没有统计专用计算机,还是靠“一支笔、一张纸、一个算盘或计算器”进行手工操作,统计质量与效率令人担忧。

2.5统管性规则与非限性工作

我国的统计管理体制是“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必须“组织、协调本单位的统计工作,完成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搜集、整理、提供统计资料”。不可否认的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统计的影响力进一步削弱,特别是对于那些“三资”与私营中小企业的统计工作约束力下降。中小企业按规定向政府填报相关报表后,其它方面的问题便可不受政府统计机构的限制,其统计内容、统计方法、统计结果都有可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2.6重要性资源与虚无性角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党和政府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统计信息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已成为共识。但对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统计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被轻视的现象,统计工作人员在企业中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角色。由于得不到企业领导的重视,统计部门或人员岗位在企业改制和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常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人员流失时有发生,人员素质也不能得到保障,往往存在着在编不在位、在位不在编的现象。

三、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完善措施

如何改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尴尬状况,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是当前摆在各级政府和众多中小企业的一项紧急任务。从宏观的角度看,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统计工作已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探讨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问题,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对策、措施。这对于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完善无疑是一次契机。从微观的角度看,众多中小企业对统计工作的重视还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也没有制定系统措施、方法来完善企业统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统计工作作用的发挥。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从中小企业自身的角度来完善其统计工作的措施。

3.1强化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

领导重视是任何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中小企业统计工作也不例外。因此,要强化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就是要想方设法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让他们认识到统计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视,已为中小企业统计工作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受重视的氛围;更重要的是企业统计工作要与中小企业经济高速发展相适应,为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提供依据,满足内部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和职工的需要。因此,企业管理决策者必须转变观念,认清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重视统计工作和统计人才的作用,加大对本企业统计工作资金、设备、人才的投入,建立健全统计工作队伍,构建适应本企业的统计人才系统。另外,中小企业统计人员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统计宣传,让统计工作和统计形象深入企业领导和职工的脑海,也有利于强化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

3.2稳定统计工作的人员队伍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系统性、连续性很强的工作,如果没有一个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很难把统计工作做好。从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想通过统计数据来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没有一支稳定的、专业的统计工作队伍是万万不行的。就算是中小企业因规模和资金问题,暂时不能单设统计机构,也应配备精干而有一定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的统计人员担任企业的统计工作,即使附设在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必须明确授予独立行使职责的权力。中小企业统计队伍的建设与稳定,既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根据自己实际发展的需要,确定统计人才引进的类型、层次及数量;又要注重现有人才的培养投资,建立完善的留人、用人机制,对他们给予必要的财力、物力的支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3加快统计人员的知识更新

如今中小企业竞争的环境已大为变样,不仅要面对国内企业的激烈竞争,而且要面对国外企业的强势冲击,企业统计的范围扩大、任务加重,中小企业统计人员的知识技能直接决定了统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在当前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统计人员的知识更新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企业本身要有加强人员培训的意识,应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举办各种各样的统计知识讲座和培训班,聘请统计专家或有实际经验的统计工作者进行现场教学,对统计人员的统计基础知识、统计法律法规知识、文字综合知识及现代化办公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切实打牢统计业务基础。二是企业统计人员要有危机感,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尤其是加强统计业务、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3.4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水平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如果不能得出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告,不能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这将是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中小企业统计部门必须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与水平,增强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实践证明,企业的发展靠决策,决策的正确要以信息为先导。中小企业统计人员要有时代的紧迫感和对事业的责任心,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主动出击,积极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科学决策,搜集相关企业、相关行业所需的其他资料,经常研究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和新对策,坚定确立以企业为中心做好统计工作和咨询服务工作。利用这些内容丰富、实用有效的统计资料,做好精深加工和综合分析,并能写出一定水平的分析报告,使中小企业统计真正成为企业领导的耳目和参谋,为加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5维护统计工作的法律权威

篇12

企业统计是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发展,企业统计工作愈来愈重要。施工统计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工程管理的重要手段,而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各项工作的核心。搞好统计工作,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各级管理部门对统计工作的重视

然而近几年来,一些企业统计工作不但没有加强,反而明显减弱,企业管理者重生产、经营,对企业统计不重视,企业统计机构被撤销,统计岗位被合并,统计人员精简较多,许多企业专职统计人员减少。但统计工作并没有减少。统计的主要仟务,一是为工程项目决策和检查执行情况提供依据;二是为编制工程施工计划和检查施工进度完成情况提供依据;三是对工程动态提供分析依据。因此,除了统计部门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国家规定的统计制度,根据统一的统计制度要求,结合本单位(项目)管理实际需要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统计制度外,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许多领导往往只关心已完工程进度和工作量(工程量)的统计,而对原始记录不齐全,计量方法不当,报表填写不规范等现象,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致于出现统计的数据前后不一致,报表填写一人一个样式,由此造成的对工程施工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决策,对检查工程计划的完成不能提供可靠依据,甚至于工程成本无准确核算而不能如实反映施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

2.统计人员的设置要有相对的专业性和稳定性

许多人认为统计工作就是抄抄写写、加减乘除,填几张报表,没什么专业性和连续性,把统计工作简单化,这是不对的。《统计法》第24条规定:“统计人员应有执行统计任务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建筑专业统计指标是围绕建筑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管理而设置的一套相互配套的指标,即建筑产品的统计,包括用实物数量反映的产量值统计;用价值量反映产值统计和建筑产品质量统计;因此现代化的统计工作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是难以胜任的。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就不可能如实的反应产量完成情况;就不可能对产品质量有正确的统计,导致产值统计的不准确性。土木工程施工通常具有规模大,工期长、施工人员流动频繁的特点。因此,需要工程统计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衔接性,而统计人员的频繁调动,显然对统计工作不利。

3.要切实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指将基层统计工作中的一般规章制度管理转变为规范管理的形式,形成一个科学的工作流程。其基本特点为原始记录、台帐和报表的形成必须有严格的工作程序;企业内部业务部门的统计核算与综合统计机构必须有资料供应和反馈关系。

3.1原始记录是基层单位利用一定的表格或文字形式对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做的直接登记和最初记载,是指未经过加工整理的各种表格、卡片、帐册单等第一手材料,其内容反映了施工管理经营和工程技术管理方面的实际情况。因此填写时要按规定要求内容如实填写,数据真实可靠,各类人员签字齐全,使其具有可追溯性。

3.2统计台帐是基层单位根据经营管理和核算工作的需要,用一定的表现形式将原始记录资料按时间顺序进行登记,系统地积累资料,并定期进行总结的帐册。其作用一是能使建筑业基层单位的统计资料系统化、条理化、档案化;二是能清楚地反映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有利于领导研究施工趋势和规律,以便随时进行指挥调度;三是有利于检查建筑施工企业各类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

3.3统计报表是收集统计资料、进行统计调查的一种形式。即由基层企业通过表格的形式,按照同一规定的指标和内容、上报时间和程序,定期地向上级报告计划执行情况和重要经济活动情况特定的统计报告制度。

篇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WTO的临近,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迫在眉睫,要求政府职能尽快地转移到搞好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小平同志讲过: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式”的管理是市场经济体制国家通用的政府管理模式。电子政务将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正是“服务式”管理模式的具体体现。

统计政务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组成内容,它包括统计工作人员的资格认定、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统计政务电子化是电子政务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这些统计政务项目的性质,“十五”期间,应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政府统计机构审批备案事项纳入电子政务的范围。在实现形式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可以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可以通过网络报批。统计调查单位登记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将是统计政务迈出的重要一步。

电子政务就是在现代网络环境下,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构建一个政府办公平台,使用户只要持有一台电脑,即可在任何方便的时间和方便的地点获得政府的信息和服务。这种减少环节、提高实效、方便用户的政府对社会办公系统是对传统办公模式的根本变革。本文将以电子政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棗政府各部门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生产经营者办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网络化为切入点,对电子政务谈谈己见。

企业办理一项政府审批事项曾经历了多点多次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多个衙门,才可获取多种批准证书)到多次一点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一个大厅可以获取多种批准证书)。而未来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则达到一次一点式(即政府各部门的登记审批以及备案手续均在网上进行,只需一次光顾一个大厅即可获取所有审批证件)。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至少可以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一是规范政府行为,促使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网上审批和登记内容必须是具有法律依据或政府批准的行政审批事项,除此之外企业将不予办理报批;二是有利于增加政府行政透明度,做到政务公开,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有效监督,促进政府部门的勤政廉政建设;三是减少企业申报程序中的重复工作量,避免技术性差错;四是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总之,这种政务办公模式将促进政府由单一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促进政府真正成为廉洁高效的政府;同时也促使企业和生产经营者通过依法办理登记报批,对政府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经营纳税。

实现登记审批网络化要具备五个前提条件:一是政府要确定一个部门,赋予其网络办公总策划、总协调的职能,促使政府各职能部门消除部门利益,形成政府办公“一盘棋”的格局;二是要有电子政务的统一标准,例如:统一的企业(单位)编码(即企业(单位)身份号)、统一的登记注册类型、统一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等等,避免用户在使用公共信息中由于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混乱;三是要有一个科学的、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服务管理职能程序的、方便企业操作的电子政务办公流程,例如北京西城区政府“一站式”服务大厅的新办企业审批项目流程是这样的:企业名称预先登记领取工商注册登记表办理前置审批开据房产证、入资、验资企业审批、发法人执照或营业执照刻章审批开设银行帐户办理机构代码登记办理国税登记办理地税登记办理统计登记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办理户外广告审批办理旅店业审定价办理商委粮食审批办理科技企业认证当地工商所备案。(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以上部分政府审批登记项目可以逐步移交给行业协会,发挥中介组织规范企业市场行为的作用。)科学的运行流程一环扣一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同信息只取一次,避免重复和差错。四是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系统。网络安全一直是困扰电子政务的难点问题之一,包括建立网络防毒、安全认证、信息资源分级分层使用的安全体系,这些在技术上都应得到解决。五是要统一电子操作系统,要编制一个科学统一的流程软件。而以上五个方面都是建立在政府是一个有机的工作整体的基础上,其工作出发点统一在服务基层,依法行政上。统计登记是政府统计部门依法行政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政府统计掌握调查对象,建立统计渠道的重要途径,随着政府登记审批电子系统的建立,统计登记网络化将得以实现。目前,中关村海淀园区管委会正在作“一网式”办公的尝试,但受其职能限制,服务对象仅限于入区企业。政府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应尽快在地、市级政府推开。目前的难点不是业务、技术问题,而是统一认识,组织协调问题,因此政府决策者应在此点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二、统计工作流程电子化

统计工作流程电子化是统计系统内部实现的,它是指统计信息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的电子化,即统计基础数据的采集统计数据的加工处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统计初级产品的开发统计信息产品的统计信息资源管理等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实现从“九五”时期的人工作业或部分电子化向“十五”的全过程电子化跨越。

统计数据采集实现由以统计报表、软磁盘为主转变为以网络传输为主。加强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基层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化水平,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在“十五”时期,国家、省(直辖市)和地(市)级政府统计局之间、限额以上统计调查企业(单位)与各级政府统计局之间应具备网络快速传递的硬件和设施水平;实现政府统计局对企业、上级政府统计部门与下一级政府统计部门之间统计制度、统计培训、电子程序的网络传递;实现基层企业(单位)统计数据信息的网上直报。最大限度地减少统计报送环节,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

统计数据处理应用程序由专业各自开发转变为集中统一研制。统一数据处理操作平台、应用软件、文件格式;统一实行统计“一套表”制度,统一单位属性标识代码、统计指标代码;统一数据处理和审核程序;实现准确、高效、方便的数据处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