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电子与信息技术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电子与信息技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电子与信息技术论文

篇1

在这里我想重点谈谈防火墙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

一、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就是在网络边界上建立相应的网络通信监控系统,用来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它是一种控制技术,既可以是一种软件产品,又可以制作或嵌入到某种硬件产品中。从逻辑上讲,防火墙是起分隔、限制、分析的作用。实际上,防火墙是加强Intranet(内部网)之间安全防御的一个或一组系统,它由一组硬件设备(包括路由器、服务器)及相应软件构成。所有来自Internet的传输信息或你发出的信息都必须经过防火墙。这样,防火墙就起到了保护诸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在特定的系统间进行信息交换等安全的作用。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策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通过控制和监测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访问行为来实现对网络安全的有效管理。从总体上看,防火墙应该具有以下五大基本功能:(1)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2)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3)封堵某些禁止行为;(4)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5)对网络攻击进行检测和告警。

新一代的防火墙产品一般运用了以下技术:

(1)透明的访问方式。

以前的防火墙在访问方式上要么要求用户做系统登录,要么需要通过SOCKS等库路径修改客户机的应用。而现在的防火墙利用了透明的系统技术,从而降低了系统登录固有的安全风险和出错概率。

(2)灵活的系统。

系统是一种将信息从防火墙的一侧传送到另一侧的软件模块。采用两种机制:一种用于从内部网络到外部网络的连接;另一种用于从外部网络到内部网络的连接。前者采用网络地址转接(NIT)技术来解决,后者采用非保密的用户定制或保密的系统技术来解决。

(3)多级过滤技术。

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防护水平,防火墙采用了三级过滤措施,并辅以鉴别手段。在分组过滤一级,能过滤掉所有的源路由分组和假冒IP地址;在应用级网关一级,能利用FTP、SMTP等各种网关,控制和监测Internet提供的所有通用服务;在电路网关一级,实现内部主机与外部站点的透胆连接,并对服务的通行实行严格控制。

(4)网络地址转换技术。

防火墙利用NAT技术能透明地对所有内部地址做转换,使得外部网络无法了解内部网络的内部结构,同时允许内部网络使用自己编的IP源地址和专用网络,防火墙能详尽记录每一个主机的通信,确保每个分组送往正确的地址。

(5)Internet网关技术。

由于是直接串联在网络之中,防火墙必须支持用户在Internet互联的所有服务,同时还要防止与Internet服务有关的安全漏洞,故它要能够以多种安全的应用服务器(包括FTP、Finger、mail、Ident、News、WWW等)来实现网关功能。为确保服务器的安全性,对所有的文件和命令均要利用“改变根系统调用(chroot)”做物理上的隔离。在域名服务方面,新一代防火墙采用两种独立的域名服务器:一种是内部DNS服务器,主要处理内部网络和DNS信息;另一种是外部DNS服务器,专门用于处理机构内部向Internet提供的部分DNS信息。在匿名FTP方面,服务器只提供对有限的受保护的部分目录的只读访问。在WWW服务器中,只支持静态的网页,而不允许图形或CGI代码等在防火墙内运行。在Finger服务器中,对外部访问,防火墙只提供可由内部用户配置的基本的文本信息,而不提供任何与攻击有关的系统信息。SMTP与POP邮件服务器要对所有进、出防火墙的邮件做处理,并利用邮件映射与标头剥除的方法隐除内部的邮件环境。Ident服务器对用户连接的识别做专门处理,网络新闻服务则为接收来自ISP的新闻开设了专门的磁盘空间。

(6)安全服务器网络(SSN)。

为了适应越来越多的用户向Internet上提供服务时对服务器的需要,新一代防火墙采用分别保护的策略对用户上网的对外服务器实施保护,它利用一张网卡将对外服务器作为一个独立网络处理,对外服务器既是内部网络的一部分,又与内部网关完全隔离,这就是安全服务器网络(SSN)技术。而对SSN上的主机既可单独管理,也可设置成通过FTP、Telnet等方式从内部网上管理。SSN方法提供的安全性要比传统的“隔离区(DMZ)”方法好得多,因为SSN与外部网之间有防火墙保护,SSN与内部网之间也有防火墙的保护,而DMZ只是一种在内、外部网络网关之间存在的一种防火墙方式。换言之,一旦SSN受破坏,内部网络仍会处于防火墙的保护之下,而一旦DMZ受到破坏,内部网络便暴露于攻击之下。

(7)用户鉴别与加密。

为了降低防火墙产品在Ielnet、FTP等服务和远程管理上的安全风险,鉴别功能必不可少。新一代防火墙采用一次性使用的口令系统来作为用户的鉴别手段,并实现了对邮件的加密。

(8)用户定制服务。

为了满足特定用户的特定需求,新一代防火墙在提供众多服务的同时,还为用户定制提供支持,这类选项有:通用TCP、出站UDP、FTP、SMTP等,如果某一用户需要建立一个数据库的,便可以利用这些支持,方便设置。

(9)审计和告警。

新一代防火墙产品采用的审计和告警功能十分健全,日志文件包括:一般信息、内核信息、核心信息、接收邮件、邮件路径、发送邮件、已收消息、已发消息、连接需求、已鉴别的访问、告警条件、管理日志、进站、FTP、出站、邮件服务器、域名服务器等。告警功能会守住每一个TCP或UDP探寻,并能以发出邮件、声响等多种方式报警。此外,防火墙还在网络诊断、数据备份保全等方面具有特色。

目前的防火墙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包过滤型防火墙。它一般由路由器实现,故也被称为包过滤路由器。它在网络层对进入和出去内部网络的所有信息进行分析,一般检查数据包的IP源地址、IP目标地址、TCP端口号、ICMP消息类型,并按照信息过滤规则进行筛选,若符合规则,则允许该数据包通过防火墙进入内部网,否则进行报警或通知管理员,并且丢弃该包。这样一来,路由器能根据特定的刿则允许或拒绝流动的数据,如:Telnet服务器在TCP的23号端口监听远程连接,若管理员想阻塞所有进入的Telnet连接,过滤规则只需设为丢弃所有的TCP端口号为23的数据包。采用这种技术的防火墙速度快,实现方便,但由于它是通过IP地址来判断数据包是否允许通过,没有基于用户的认证,而IP地址可以伪造成可信任的外部主机地址,另外它不能提供日志,这样一来就无法发现黑客的攻击纪录。

其二是应用级防火墙。大多数的应用级防火墙产品使用的是应用机制,内置了应用程序,可用服务器作内部网和Internet之间的的转换。若外部网的用户要访问内部网,它只能到达服务器,若符合条件,服务器会到内部网取出所需的信息,转发出去。同样道理,内部网要访问Internet,也要通过服务器的转接,这样能监控内部用户访问Internet.这类防火墙能详细记录所有的访问纪录,但它不允许内部用户直接访问外部,会使速度变慢。且需要对每一个特定的Internet服务安装相应的服务器软件,用户无法使用未被服务器支持的服务。

防火墙技术从其功能上来分,还可以分为FTP防火墙、Telnet防火墙、Email防火墙、病毒防火墙等等。通常几种防火墙技术被一起使用,以弥补各自的缺陷和增加系统的安全性能。

防火墙虽然能对外部网络的功击实施有效的防护,但对来自内部网络的功击却无能为力。网络安全单靠防火墙是不够的,还需考虑其它技术和非技术的因素,如信息加密技术、制订法规、提高网络管理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等。就防火墙本身来看,包过滤技术和访问模式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人们正在寻找更有效的防火墙,如加密路由器、“身份证”、安全内核等。但实践证明,防火墙仍然是网络安全中最成熟的一种技术。

二、数据加密技术

在电子商务中,信息加密技术是其它安全技术的基础,加密技术是指通过使用代码或密码将某些重要信息和数据从一个可以理解的明文形式变换成一种复杂错乱的、不可理解的密文形式(即加密),在线路上传送或在数据库中存储,其他用户再将密文还原成明文(即解密),从而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加密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两大类。一种是对称加密。一种是非对称密钥加密。对称加密也叫秘密密钥加密。发送方用密钥加密明文,传送给接收方,接收方用同一密钥解密。其特点是加密和解密使用的是同一个密钥。典型的代表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DES。它是IBM于1971年开始研制,1977年美国标准局正式颁布其为加密标准,这种方法使用简单,加密解密速度快,适合于大量信息的加密。但存在几个问题:第一,不能保证也无法知道密钥在传输中的安全。若密钥泄漏,黑客可用它解密信息,也可假冒一方做坏事。第二,假设每对交易方用不同的密钥,N对交易方需要N*(N-1)/2个密钥,难于管理。第三,不能鉴别数据的完整性。

非对称密钥加密也叫公开密钥加密。公钥加密法是在对数据加解密时,使用不同的密钥,在通信双方各具有两把密钥,一把公钥和一把密钥。公钥对外界公开,私钥自己保管,用公钥加密的信息,只能用对应的私钥解密,同样地,用私钥解密的数据只能用对应的公钥解密。具体加密传输过程如下:

(1)发送方甲用接收方乙的公钥加密自己的私钥。

(2)发送方家用自己的私钥加密文件,然后将加密后的私钥和文件传输给接收方。

(3)接收方乙用自己的私钥解密,得到甲的私钥。

(4)接收方乙用甲的公钥解密,得到明文。

篇2

2多媒体中的外语电子资料库的信息构建和实践

多媒体信心的加工与表达上需求分析,规划,设计,作品评价,和人员安排等。实践的信息,电子教案中的工作培养中,人员上的教育等,信息构建的方式上才能很好的建设发展科学主义,补缺好好教育制度上的不足。教学活动中的电子表格有表格制作及数据输入统计与计算减少工作量的方法电子教案的制作这些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外语电子资料库中的事必须学习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外语数字化网络媒体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有针对性,具有较强的指导性,用于构建体系帮助。多媒体信息的处理、图片加工等能帮助我们学习和工作。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已经广泛应用于广告、音乐、艺术,教育体系,娱乐生活,工程建筑,医药,商业及科学研究等行业。多媒体还可以应用于数字图书馆中,用于学习和帮助我们学习,在培养各式各样的人才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3多媒体技术的外语电子资料库的应用

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中,广泛用于我们生活工作之中,这些应用说明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电子信息技术,能给计算机系统、音频和视屏带来了方向性的变革,将对大众传媒产生深远的影响。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外语电子资料库的音频处理技术,音频采集、语音编码/解码、文一-语转换等,由模拟声音经抽样(即每隔一个时间间隔在模拟声音波形上取一个幅度值)量化和编码,在多媒体计算机中语音的放出有录音,文一-语转换,音乐合成。而这种音乐合成方法,曾相继产生了应用调频(FM)音乐合成技术和波形表(wavetable)音乐合成技术。在信息外语电子资料库中有一定的基本地位(如下图2)。

多媒体手机应用在我们生活中已经到处可以看的到,已经融入了我们的学习工作中。手机的构造原理,应用了物理化学的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类和多媒体的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到了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行业和信息技术上的设计、应用开发,设计开发一些电子产品、通信器件;设计和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不同设备;在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要有很有经验;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手机的多媒体技术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要懂,有机会学习和研究。多媒体信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分析和设计,在实践中很有价值和利用,实现企业的综合实力和鸡舍我国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师外语电子资料库中的地基。

篇3

2优化电子信息企业的发展环境

该类产业作为一类新产生的行业,它的发展不能离开专业技术人员,所以一定要对电子信息的产业环境进行优化,培育高精尖的专业性人才,要充分地发挥出人才资源的优势,不断地进行新型项目的开发。公司可以建立完善竞争体系,开设我国高科技人才和外国人才学习交流的活动等,对专业性人才要重点的进行培训,对于公司的环境要加以优化,给人才的创新提供一种很好的平台,开阔他们的视野,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人才对于相关知识所应用的熟练程度。

3推动培育新的企业增长点

这项产业在所有的产业发展里,是换代更新较快的一类产业。目前,企业生存的一个必要方法就是对新型产业的增长点不断地进行研发。相关机构应该对信息技术的创新机制加以完善,对电子信息产品进行扩展,组建核心产业的开发平台;努力加强研发相关技术的力度;同时还要在开发的进程里,努力地寻找新型增氏点。除此之外,还要加大融汇相关产品与服务的力度,在这个过程里,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篇4

利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制作电视新闻节目,可以经常使用颜色调整、集合变换或马赛克等手段来提高电视新闻的画面效果。例如在字幕的制作过程中可以运用各种各样的字幕手法与特技功能,当然也可以运用阿尔法通道的方法来创作出半透明的图形,叠加在电视新闻的画面上,这样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唱词功能非常强大,它能够对采访人所讲的内容进行单独的调整,很大程度上为后期制作的工作人员提供了方便。对唱词制作和修改的工作来说,非线性编辑系统具备高速打包的功能。电视新闻后期编辑根据节目的要求对电视新闻节目进行后期制作,按电视新闻编辑的原则将新闻内容和形式制作成声画对位,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非线性编辑系统与电视新闻数字化的结合有利于加强数字化电视新闻的感染力。

非线性编辑系统与电视新闻数字化的结合,其工作人员不仅仅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精湛的编辑技术,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电视新闻制作人员在外场要了解现场的各种情况,在制作过程中对构图、色彩、节奏进行特技制作以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编辑电视新闻通常是由摄像、撰稿、制作组成的,由于电视新闻具有实时性、记录性、跟踪性和报道性,其制作不容忽视。非线性编辑人员不仅要完成编导的要求,还要对节目进行特技制作,为观众呈现最好的电视新闻节目,以满足观众朋友对电视新闻真实性、生动性的要求。

篇5

1.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新技术、新思维、新方法和新应用

(1)教育中的新兴技术

(2)ITLET标准的新趋势

(3)智慧教育系统架构与智慧教育环境建设

2.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理论探讨

(1)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等相关概念研究

(2)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应用的社会环境、创新观念与学习新理论

(3)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应用的学习环境和活动与学习资源的设计

3.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与技术

(1)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研究

(2)电子书包体系架构、学习终端、电子课本、虚拟学具、学习服务的研制现状与趋势

(3)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系列标准的应用与评价

4.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产业发展与应用

(1)国内外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产业发展

(2)基于不同设备(平板电脑、上网本、电纸书、手机等)的电子书包学习终端的设计与开发

(3)基于不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Android,IOS,微软)的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设计与开发

5.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教育应用创新

(1)国内外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示范应用项目研究

(2)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教育创新示范校应用实践

(3)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重要日期

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5月31日-2013年8月30日;

论文录用日期:2013年10月8日-2013年11月1日。

更多详情见http://

篇6

信息技术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市场交易提供了新的信息基础,其广泛应用促进现代经济社会进入了新一轮的变革与发展。我国的旅游市场处在转轨时期,信息技术为我国旅行社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科技论文。旅行社将信息技术的应用纳入到变革与发展战略之中是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也是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备手段。

一、旅行社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旅行社信息化是以旅行社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为战略资源,以人力资源及相应的组织模式为内容,大幅度提高旅行社信息服务能力,以增强旅行社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要。科技论文。

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由来已久,例如航空公司的订票系统和饭店的预订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主要存在于操作层面,是一种信息处理工具。科技论文。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引起重视是在互联网(Internet)以及3w(WorldWild Web),即所谓的信息高速公路发展起来之后。自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3w成为了互联网上成长最快的领域。基于互联网的3w技术集合了媒体、电信和信息技术,可以传输文本数据、图表、图片和声音,增加了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的互动,为有效地、实时地、适时地交换产品提供了平台。互联网与3w的广泛应用对旅游业原有的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了冲击,因而引起研究人员的重视。

信息化对旅行社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旅行社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但信息化包括的范围很广,除了电子商务,还有很多近些年出现的高新技术同样也可以应用在旅行社的发展中,使旅行社更好的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

现代信息技术是20世纪载入史册的重大科学成就,也是当代最具代表的新生产力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其前沿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如今人们已经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信息技术的世界将会成为什么样子。近几年,信息技术的成果有很多,而移动商务和网络电视是其中较典型的例子。

1.移动商务

因特网与移动通信技术的结合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通过移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便成了移动商务。在欧洲和日本,用户已经对手机购票产生了一定兴趣。停车场、公交车、电影院和剧院是手机购票的主要领域。在韩国,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移动用户通过手机实现购买地铁车票、进行汇款等服务。移动通信和无线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生活的方式和消费的习惯。据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预测,进入2010年,通过手机购票将是最主要的零售种类,其收入将达到390亿美元,而全球移动商务的收入则会达到88亿美元。面对一连串的预测数据和和当前厂商频繁的市场活动,一种现象正在凸现——移动商务即将沸腾。

2.网络电视

网络电视是基于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提供电视收看节目。接收终端包括两种:一是PC,一是传统的电视机。如果采用PC收看只需要接入互联网即可。但如果使用电视机收看,则需要额外安装一种IP机顶盒,接受来自互联网的电视节目。它的基本功能是让观众能在网上收看实时电视以及选择收看大量的电视节目。

三、新技术在旅行社中应用的设想

各种高新技术只有被应用到实际中,才能体现出其真正的价值。而对于移动通信和网络电视在旅行社中的应用,作者分别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设想。

1.移动通信在旅行社中的应用

篇7

主办单位:山东电子学会

出版周期:

出版地址:

种:

本:

国际刊号:1672-9528

国内刊号:37-1423/TN

邮发代号:43031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7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本刊从信息技术的研究、应用角度展现IT行业与科技发展与进步,是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发表信息科学研究、技术应用成果的园地。杂志内容以科技论文为主,并设有评论与综述、信息化论坛、网络通讯、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与探索、方案与应用等栏目。整个杂志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评论与综述,由政府职能部门和专家对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所做的前瞻性的论述和规划;第二个层次是电子信息科技论文,主要刊登高校研究生、科研院所的论文和理论研究成果;第三个层次是企业及各行业中IT技术的应用案例。

主要栏目:

综述

信息化建设

解决方案

网络与信息安全

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

篇8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呈现迅猛增长。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应用已经在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此相对应,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发展过程依赖于自身所处环境的资源供应,日常生产经营过程都离不开企业外部资源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承担着资源转换的功能,即输入资源并输出相应的产品或者服务,对于企业来讲其生产的产品或者服务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输入的资源的质量优劣,正是基于此有必要对企业自身所不能够控制的外部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以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不少企业管理者都认为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在所有方面都管理到位,只需要将关键环节――价值增值核心部分管理到位即可,只要在关键的价值增值环节具备核心竞争力就能够获得竞争优势,这些观念也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应用背景。尽管供应链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实践,但是就我国企业来讲实践过程相对滞后,其对于科学化管理的提升作用仍待于进一步加强。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电子商务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电子商务的应用进一步扩大了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外延,扩展了管理范围和管理内容,同时也对供应链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更高的要求。如何强化电子商务信息的整合运用,提升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成为研究的新课题。在电子商务以及信息化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成员应当密切协作,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提升信息数据的使用效益。通过合作管理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同步化,促进企业供应资金及物流的合理高效流动。与此同时,网上零售渠道的扩展等相关发展问题也对新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机遇和挑战,正是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需求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供应链管理涉及了供应链的四个环节,即计划、采购、生产以及产品配送等,包含了供应商、客户等一系列主体,也包含了产品生产、产品制造、产品供应、产品配送等环节。这些既表明了供应链管理的范围,同时也表明供应链管理在实际运行中涉及了多个企业、跨多个部门环节的综合管理活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电子商务就是企业在电子商务、信息化背景下,有效集成、整合整个企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有效提升企业服务和产品质量,跨部门、跨企业的整体优化管理过程。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历程

在供应链管理理念下,企业的采购活动、生产活动以及销售活动等都不再是相互孤立的环节,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管理者也应当突破相关的界限束缚,有效地将企业的生产、销售、供应等相关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关联,并将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等视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通过协调、整合各个主体之间的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等,将各个组织有效整合、集成。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企业以及组织就能够结合成为供应链的有机整体,实现良好衔接、渗透、依存以及互动,形成供应链网络,整个网络中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实现共赢。供应链管理的实质就是合作共赢,这一双赢的关系是建立在供应链网络中各个成员相互信任、相互发展的基础上的,能够将消费者的需求最终转化为整个链条群体的整体活动。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有了较大的发展和丰富,正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而且伴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客户需求的不断增加,供应链管理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在20世纪80年代,供应链管理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已经形成了基本的供应链概念,这其中就包含了企业资源的内部集成与企业资源的外部集成思想,并且在企业中初步实践,这都说明在初级阶段供应链管理模式基本成型。

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供应链管理模式逐步形成和提高,在这一阶段形成了供应链管理的框架,同时由于信息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的不断成熟,供应链组织中的各个成员尽管跨域部门,但是相互协调已经成为共识。不过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之间常常出现信息传递不顺畅、信息失真或者是难以有效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利用供应链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效率。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新世纪初至今,在这一阶段供应链管理处于全面发展和成熟阶段。这主要是由于新的供应链管理技术不断出现,同时伴随着电子商务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原来的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的流动方式和流动形态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都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创新,例如协同预测补给策略、供应商库存管理、协同计划预测补给等相关技术。上述创新管理技术能够起到促进供应链组织中的各个企业相互衔接、有效配合,积极适应市场变动,提升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积极作用。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联合管理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的贸易方式,作为商业贸易领域的新兴技术,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对贸易领域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电子商务是一种动态的商务模式,它将传统的经营理念以及新兴的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将市场的时间形态、空间形态以及虚拟形态等有效整合、能够把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汇集在一起,将市场作为连接纽带,以期发挥最佳效用、收获最大效益。总的来讲,电子商务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消费者对于产品或者服务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这都增加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因此企业应当将优化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合理流动,促进供应链管理的同步性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有效结合电子商务的营销方式,研究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的需求预测。明确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需求预测涉及多个方面因素,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此基础上强化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持续有效运转提供支持。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供应商选择与原材料采购、信息共享、分销管理、生产定制以及决策技术的开发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供应商的选择以及企业原材料的采购等相关问题是由电子商务拍卖市场所引发的研究课题。其管理目标就是企业在可以接受的风险条件下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原材料。在这一环境下,供应商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形成供应商联盟,这能够有效降低供应企业之间的交流成本,继而强化供应商的市场地位。

信息共享则是供应链环节中各个企业有效沟通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各个合作伙伴之间如果缺乏信息沟通或者信息沟通不真实都有可能导致企业之间发生目标冲突。如果是处于供应链管理中的组织属于同一家企业,则会导致企业生产部门以及销售部门在未来的需求预测上发生信息冲突,难以做到有效衔接,加大了生产管理成本。

供应链各环节的合作模式如表1所示。

电子商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现网上交易,电子商务活动包含了消费者行为、商务活动以及电子商务平台三部分内容,在电子商务下消费者可以实现网上购物,并把自身的特定需求和个性化要求及时发送给供应商,同时各个供应商之间也可以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来进行资源共享和互换,实现协作共赢。总的来讲,电子商务对于供应链管理的影响是深远的,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能够获得更多、更具有个性户的消费需求,但是也不能够摆脱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依旧需要缓冲库存来降低自身风险水平。另外,在供应链管理中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显得尤其重要,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就要积极引进电子商务平台,强化自身行业地位。

本文总结供应链不同合作模式的主要特征如表2所示,以期为电子商务环境下实施供应链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平台,可以有效降低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成本,不仅能够有效强化企业信息搜集和决策能力,同时也会使得企业决策更加可靠。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提升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效益及运营效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方式就是实现了网上销售,可以采取网上零售及网上直销方式,扩展传统的供应渠道,实现网络营销商品价格的最优定价,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营销渠道的运营成本以及消费者的消费偏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得企业在获取精准市场消息时成本更低,这提供了决策技术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决策技术的实用性。决策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企业供应链管理者及时发现需求及供应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

总的来讲,生产定制、网络营销等电子商务手段的使用都是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能够有效推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及研究,促进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演臣.广州市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9

2.孙德建.HT公司基于ERP的电子商务整合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6

3.王庆礼.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6

4.娄葱飞.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物流采购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

篇9

信息技术为我们走向外界,走向世界搭建了平台。文学社可以自己建设网站,在网站上放置丰富的教学资源,除了一些知名作家的文学作品以外,还有诸多的人文景观的影像视频供社员在闲暇的时光浏览。有很多好的纪录片是关于社会、自然的描写的,这些宝贵的资源既可以让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感受自然界中美好的东西,同样也可以让他们更加关注自己,关注自己周围美好的生活,如BBC拍摄的《美丽中国》纪录片,就将祖国的大好河山用影像的形式予以生动逼真地展现,用它特有的镜头与视角呈现了许多我们所不知道的自然风物与人文风俗,让我们作为中国人从内心获得了觉醒。我们的国家充满了许多未知的美好元素,而我们自己在平时的生活却忽略了这些美丽的瞬间。

二、触摸文学的旋律

文学作品丰富如海,徜徉其中目不暇接,有时很多喜欢的书囿于经济与其他原因,不能实现对其阅读,有了信息技术,我们既可以实现在文学作品中漫步,也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信息技术让我们实现了知识的海洋化、普及化。文学社可以借助图书馆的电子书资源以及电子检索系统,为同学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也可以为他们的科研课题寻找材料,让同学们从一个被灌输的容器变成一个主动吸取知识的吸尘器。

看别人的作品只是一种欣赏,而无法真正获得文学带给我们的快乐,只有自己去亲自尝试写作才能获得真正的滋味。文学社平时则鼓励他们进行创作,说准确一点叫习作练习,文学是很难教授的,只能通过对学生作品的修改,带着经验去逐步体会文学的规律。纸质写作是我们常用的创作模式,在纸上写作可以让人有一种厚重感与真实感,有写下去的冲动。但随着外界诱惑的增多,很多同学也在尝试用电脑写作,因为它便于修改,可以像设计电子杂志一般,给自己的作品设计封面、插图,不仅可以阅读,也是一种享受,此外还可以配上适合的音乐,让文字成为了一种愉悦身心的符号,可以观,可以品,甚至变成了可以触摸的屏幕,因为很多同学有了电子阅读器,走路都可以阅读了。还有一些文学作品被制成了录音,改变了以往通过眼睛观看的学习模式,可以听文学作品了,让走路都可以享受文学带来的快乐。有了电子产品,写作也成了一种随时的活动。在有了一些灵感之后,同学们就可以拿起手提电脑,将自己捕获的瞬间灵感变成文字,还可以从网络上搜索一些好看的物件来装饰自己的文字,我们的文字也可以积累了,写作会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

三、听那沉默的声音

理论与实践不可分割,尽管文学的规律并非可以轻易指导人的写作,但却可以让自己对文学创作方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也可以让自己在写作技巧方面有所提高,可以让文字有更多样的呈现模式。写作的娴熟是从技巧开始,然后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最终让文学作品看不到打磨的痕迹,实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信息技术的融入,让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文学发展的最前沿理论,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分析一些文学作品的特色,并可以读出名著的味道,经常还会在品味中回味,留下一抹青色的记忆。

信息技术的出现让写作教学发生了新的变化,尽管只是形式上的变化,从笔评到电脑上的点评,从单向交流到双向或多向交流。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它的使用大大便捷了我们的交流与学习,便于师生的教学相长。文学社的课堂上,教师将同学们的习作通过投影或者用WORD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大家通过阅读,将自己的意见打成文字,最后教师进行汇总,在课堂上予以呈现,大家针对同学们提出的意见进行讨论,并试着形成核心观点,并用具体的写作案例来辅证,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作品,或者是名家名作。网上因为有丰富的理论指导,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反复习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我们可以把同学们的作品提供给大家,让他们吸取好的部分,批判不好的部分,取长补短,为己所用。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一些材料试着撰写研究性小论文,通过一系列的论文来构筑自己的理论体系。笔者在指导撰写的过程中,初步总结了以下几点:(一)发现创作的小规律,可以是技巧,也可以是学习方法或手段,形成自己的初步理论构思,并试着结合自己或他人的创作进行比照分析。(二)寻找有关理论的阐述,可以通过平时的理论阅读,也可以通过电子论文数据库来检索,输入关键词,总结别人文章中的观点,并从其论文中找到引用的文献,自己可以在图书馆查找或者电子书来阅读第一手材料。(三)丰富并完善自己的理论,在完善的基础上,再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讨论,让同学老师反驳批评自己的观点,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四)在反复琢磨与构思的基础上,开始撰写文章,打磨润色文字,不要有语病的问题。(五)试着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出来,可以让这些成果激励自己更好地去写作。

总之,信息技术让文学社的运作变得更加有效便捷,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同学们可以有更多的途径来获得写作提升的能力,正是信息技术的融入,让写作变得更加可爱了。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1.

篇10

[3]罗式胜.文献计量学概论[M].广州: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

[4]张勤.词频分析法在学科发展动态研究中的应用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2011(2):95-98.

[5]马费成,张勤.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热点:基于词频的统计分析[J].情报学,2006(2):163-171.

[6]罗昭峰.文献管理与文献信息分析[EB/OL].[2009-10-16].http:///uping/endnote/infomanual.Pdf.

[7]何克抗,曹晓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五:“WEBQUEST”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8(11):5-12.

[8]何克抗,刘春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六:“JITT”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8(12):9-13.

[9]黄德群.十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09(8):86-89.

篇11

在教学之余,我也思考着教学与科研,尝试撰写教学论文。由本人撰写的论文《怎样说好一节物理课》荣获溧阳市职教论文二等奖。经过仔细修改后,论文《怎样说好一节物理课》又荣获20xx年常州市职教论文一等奖,之后本人陆续撰写了师德交流论文《红专并进、为人师表》和《浅谈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创新模式》等校级交流论文。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向有经验的老班主任学习,研究班主任工作方法,陆续担任0201班见习班主任和0116班见习班主任,两个班级都被评为校文明班级。在20xx年度本人被学校评为优秀见习班主任。从20xx年9月至今,本人担任0419电子商务专业综职班班主任,在20xx学年上半学期,班级被评为“保护财产先进集体”“值周工作先进班级”在首届校运会上,班级荣获“精神文明风尚奖”

通过学习本人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制作技术,能够灵活的运用Flash、PPT和Authorware制作教学课件以及网页制作技术。由本人制作的课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荣获校课件评比三等奖。由本人设计的网站《走进电子商务》在20xx年溧阳市专题页评比中荣获三等奖。在20xx年3月开通个人主页《教学与课件资源交流》(校主页七色彩虹教师空间曲长利个人主页)作为一个与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

本人积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培训,在20xx年9月本人参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被选为溧阳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骨干培训教师。

在毕业班教学中,所带毕业班0116班和0201班一次性通过了高中物理实验会考和理科综合考试。所带0217班一次性通过省单招技能考核。

篇12

一、B2B电子商务采纳①问题的研究概况

通过对EBSCO、ELSEVIER、Web of Science、IEEE、ACM、CNKI等数据库的检索,并结合Google Scholar的搜索结果,与本研究论题(B2B采纳/接受)直接相关的研究文献(会议论文、学术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及工作论文等)36篇,其中,会议论文10篇,学术期刊26篇。

这些文献的时间跨度为2002年至今,大量文献集中在06年之后,可见,虽然2002年以来很多学者开始关注电子商务的研究,但是对于B2B采纳问题的文献却是从06年开始才得到较高的重视,相关的文献年度分布见表1。

表1 相关文献年度分布图

年度 2002~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至今

期刊论文 4 2 4 6 4 3 3

会议论文 1 1 5 0 2 1 0

合计 5 3 9 6 6 4 3

以上搜索的文献以外文为主,主要作者为分布在欧美,其中包含少数台湾、新加坡和韩国等国家的研究。表2列出了相关文献较集中的期刊以及主要期刊,其中,只有少数杂志重复关注过B2B采纳问题,且期刊论文的时间间隔较久,其余杂志几乎是从2006年开始相关论文,且相似主题的论文很少。国际学术会议中相关论文比较集中的有:the Americas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AMCIS2006),the 35th Annu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HICSS’02),the 39th Annu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HICSS’06),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Business,Pacific Asia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PACIS)等。在所有搜索结果的相关论文中,大部分论文采用了定量或实证研究,共有35篇,占总论文数的97%,表3是研究主题的分析。

表2 主要期刊论文来源

期刊名 论文数 时间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Studies 2 2005,2010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 2004,2007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 2 2002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 Application 1 200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Business 1 2009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 1 2008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1 2007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1 2007

Business & Industrial Marketing 1 2011

Macquarie University Research Online 1 2006

表3 相关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 论文数

Influence factor 22

adoption models/framework/trajectory 5

adoption characteristic/standard/role 7

Comparison 1

Review 1

二、B2B电子商务采纳问题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模型

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很多学者对电子商务采纳问题进行了研究。目前,主要的理论基础包括Fishbein和Ajzen的理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Ajzen在TRA的基础上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Davis的技术采纳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等,其他早期的理论还包括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IDT)、Goodhue的任务技术适配理论(Task-Technology Fit Theory:TTF)等。

在模型方面,由于本文关注的是组织层面的采纳行为,发现使用最多的是Tornatzky和Fleischer于1990年提出T-O-E模型,这是一个较全面的创新技术采纳因素分析框架,框架中包含了三个影响组织技术采纳的主要因素,即外部环境、技术特征、组织特征。此外,有些学者也采用了整合的TAM模型,也有人提出一些比较特别的新模型。

对于采纳的过程,Cooper & Zmud等人[2]认为组织信息技术吸收本质上是一种变革过程,提出了企业信息技术吸收六阶段模型,分别是:启动、采纳、调试、接受、常规化与内化。Al-Qirim & Corbitt[3]在研究新西兰中小企业创新采纳时认为,企业在电子商务采纳过程中分为四个阶段,即尚未采纳、初始采纳、采纳阶段、持续采纳。

三、国内外对B2B电子商务采纳问题影响因素的研究

(1)国外的相关研究

Guvence等人[4]研究以IT为基础的设计特点对感知利益、感知成本、采纳这种交易意向的影响,并得出B2B交易网站的功能大小对公司意图采纳这种交易产生积极影响的结论。Mohammed和Glenn[5]在西澳大利亚的贸易交易背景下,以创新采纳扩散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研究模型指出中小企业对B2B交易态度的6个前提,分别是外部控制因素、外部因素、内部控制因素、情境因素、认知反应/信念、规范反应/信念,研究结果显示,外部因素会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意识,这种意识导致对直接和间接利益的感知,而积极的感知会形成对创新的积极态度,最终可引发中小企业采纳B2B贸易交易的意向。Al-Qirim和Corbitt[6]总结了技术、组织、管理者和外部等影响电子商务采纳的四个因素。Butler和Fitzgerald[6]认为,对于一个组织而言,成功采纳B2B的关键因素是区域或功能方面的事项必须正确运行,以确保提升其竞争绩效。Eid等人列出了二十一种影响因素并将其归为五类:营销策略、网站、全球性、内部、外部。Hope等人提出一些与B2B电子商务采纳有关的关键组织因素,例如组织准备、企业文化、营销策略、组织内部因素、信息技术和政府的支持。Lin和Huang、Lin等人提出一些其他的组织因素,包括IT评测、IT架构、管理层支持、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组织需要检查其目标的一致性以减少B2B采纳和实施的限制。

(2)国内方面的相关研究

蔡斌在比较影响基本B2B与深度B2B电子商务采纳意图的不同因素时,首先将这些因素按照技术因素(利益因素、匹配因素)、环境因素(规范因素、人为促进)、组织因素(资源状况、高层支持)进行分类。胡丽俊指出,企业准备(现有资源)、利用第三方平台、领导者重视、配套制度和人员培训等因素是影响徐州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实施的主要因素。王保林和徐博艺提出的B2B电子商务系统的技术接受模型,包含的影响因素有主观规范、工作相关度、不确定性规避、系统响应时间、易用认知、有用认知、可靠认知。

四、现有研究评述

研究现有文献可发现,IT采纳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且研究成果显著,而对于B2B电子商务采纳的研究虽然引起较多学者的关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在研究角度上,目前,国内对B2B电子商务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供应链环境下的关键影响因素、供应链伙伴关系与B2B电子商务发展的管理、从技术创新视角研究产业组织的B2B电子商务发展、比较B2B进一步划分后对采纳意图的影响因素、B2B电子商务实施阶段的影响因素、第三方平台服务、B2B电子商务运行模式等等,而关注中小企业的B2B电子商务采纳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特别是中国地域差异大,B2B在各省市的发展环境相差甚远,对于中小企业的研究倾向于关注B2C模式,也有个别学者对某地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的实施阶段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而较少提及采纳阶段涉及的因素。

在研究方法方面,大多数学者在研究B2B采纳问题时倾向于采用实证研究,这也为总结出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做出了贡献。然而,究竟什么样的数据收集方法客观且更具代表性,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针对中国中小企业的特殊特点,何种方法的效率更好,还有待研究。

此外,还可以考虑将文化因素引入其中,试图探讨地方文化或企业文化是否对采纳意图具有显著影响。同时,目前大多数研究关注的是电子商务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而对于经济水平和电子商务技术发展相对较滞后的西部地区,应该展开更深入、更具体细分的研究,才能帮助我国的B2B电子商务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

注释:

①采纳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组织吸收信息技术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史达.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97

[2]Cooper,R.B.and R.W.Zmud.Information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Research:A Technological Diffusion Approach[J].Management Science,1990,36(2):123―139

[3]Al-Qirim N.A.Y.and Corbitt B.J.Determinants of Innovation Adoption in Small to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New Zealand:An Electronic Commerce Capability Model.CollECTeR,2001:142-156

[4]Guvence-Rodoper,Cagri I.Benbasat,Izak;and Cenfetelli,Ronald T.,"Adoption of B2B Exchanges: Effects of IT-Mediated Website Services,Website Functionality,Benefits,and Costs"(2008).ICIS 2008 Proceedings.Paper 92

[5]Mohammed Quaddus and Glenn Hofmeyer,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doption of B2B trading exchanges in small businesses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07)16,202215

[6]T.Butler and B.Fitzgerald,Unpacking the Systems Development Process:An Empirical Application of the CSF Concept in a Research Context.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1999,8(4),p351-71

作者简介:

篇13

一、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络上实现,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割的制约,从而加强对政务运作的有效监管,提高运作效率,为公众提供高效、优质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政府是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处理者、最大的信息技术的用户,只有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极大地提高政府业务的有效性和效率。

二、实施电子政务发展的意义

1、电子政务的推行有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优化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提升政府的沟通效率和行政运作效率,简化行政运作程序,降低行政运作成本,从而节约政府经费与开支。

2、加强监管,促进政务公开。实施电子政务,能够电子政务,能够加强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各权力机构业务运行的监管,并可实现政府相关信息和业务处理流程的公开化。实施电子政府后,政府的业务流程通过电子政府平台自动实现,其处理的过程、处理的时间、处理的依据、对于上级领导、相关公众、政务工作人员都是公开的,从而减少了传统政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暗箱操作,实现了政务的公开化、透明化。

3、改善公众服务,提高政府形象。电子政务使政府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企业、公民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掌握和了解政府的方针政策,接受政府的管理。以我国为例,普通民众过去要办一件事,要跑很多路、进很多政府部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利用互联网进入电子政务平台,每个人都就可迅速了解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办事章程和各项政策法规。同时,政府也可过网络与公众进行进行信息交流,听取公众的意见与心声,从而使政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互联网络是没有国界的,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也将加强我国与世界的交流,树立我国政府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4、通过政务信息化,推动社会信息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由于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也是信息技术应用的最大使用者,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广域性,使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涉及面更广、影响更为深远。,在推动全社会信息化方面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实施电子政务还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九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年均增长33%,是我国GDP增长的3倍。2000年,我国信息产业总产值突破了1万亿元,成为我国第一大支柱产业,带动国民经济增长近2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9%。

三、电子政务存在问题

1. 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存在不少错误认识。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缺乏认识。

2.重视硬件投入,忽视制度建设和对公务人员的培训。电子政务建设既需要技术的支持,也需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和公职人员的能力建设。电子网络下的政府管理和传统的政府管理,其理念和手段上有较大差别。因此,对公职人员进行培训,不仅要使绝大多数公职人员都能熟练掌握电子政务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要转变他们的管理观念,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而这恰恰是我们目前工作的薄弱之处。

3.保障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电子政务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都制定或修改了相关法律。然而,我国在保护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的电子政务立法一直是滞后的。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政府信息化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如缺少政府信息公开法、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法。原有的一些法律已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法律法规的欠缺势必阻碍电子政务建设的进程。

4. 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也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国家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各地电子政务的建设是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各不相同。机构还很不健全,作用也很有限。各国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实施政府电子政务。论文大全。如英国在内阁办公室成立信息中心(GentralITUnit-CITU),美国成立了信息技术理事会(GovernmentInformationTechnologyBoard-GITB),爱尔兰政府成立了信息社会委员会(InformationsocietyCommission)等,负责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和实施。但是,现在普遍担负不起这个任务。即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和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服务等,尚无职能部门管理。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电子政务存在问题的对策

1、提高公务员素质。推行任何改革,思想解放是关键。应加强对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转变观念,从而在思想上接受这场变革,进而在行动上积极应对这种变革。要加大对公务员的培训工作,使得他们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以适应全新的信息社会工作环境,并且要把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考核纳入公务员综合考核范围之内。

2、制定发展规划,明确阶段目标,避免重复建设。作为政务活动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点,电子政务建设不单单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涉及到政党部门的工作程序、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方面的调整和协调。因此,国家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和组织协调,并根据国情,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论文大全。

3、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网络安全,促进电子政务发展。要加强政府信息的安全管理,不断提高反病毒,保证信息网络的安全,制定相应的管理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网络的建设、管理、维护、内容和形式的规范进行必要的规定和约束,保障政府信息网络的规范、安全运行。针对电子政务的安全特性,现阶段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应用层面,都有两种观点及操作方法。一是技术隔离,也就是政务完全搬上网,再利用技术的手段在网上保障政府的安全。如多级防火墙、网络分级授权、数字签名、数据库备份等。二是物理隔离,也就是不完全依赖虚拟网络,而是采用网上与网下联合完成业务,重要的审批、授权、决策等放在网下,还是依靠传统手段来执行。论文大全。很明显,两种隔离各有各的适用范围。

3.加快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据统计政府掌握了社会信息资源的80%,提高社会信息的价值,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关键。然而,在传统的行政模式下信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把信息看成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要实现信息共享,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信息资源,在原来离散、孤立的信息技术平台上构造一个开放的统一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信息最广泛的交换,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注得总体规划,先易后难,急用先行,协用推进。统筹规则,制定总体方案。各地区的电子政务总体规则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电子政务的总体规划,做到与国家电子政务总体规划全面衔接。同时,要将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衔接,下级部门目标与上级目标衔接,行业管理部门目标与同级其他机关建设规划相衔接。由于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工作基础相对薄弱,各地区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必须采取先易后难、急用先行的原则,密切结合国内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需求,来确定电子政务中应用系统建设工作的优先顺序。电子政务的发展,不可能全面开发,齐头并进,必须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

电子政务建设的实施是十分复杂和困难的,要加强对政府部门电子服务的协同研究,制定政府部门电子服务协作规范,使各级政府部门在管理和服务时协同一致,真正实现高效率的政府管理和服务。

参考文献

1、姬泊.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建设对策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05(2)

2 、张维迎,.中国地级市电子政务研究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 、金太军.论政府的网上责任[J].公共行政,2004(5)

4 、张维迎,.中国地级市电子政务研究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5 、宋军.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理论探索,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