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医学生毕业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护理医学生毕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护理医学生毕业论文

篇1

1.1调查对象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4月在4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实习的本科生52人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在医学院校学习医学知识3年或者4年,最后一年在临床实习中需撰写毕业论文的本科生;(2)被调查时正在从事医学院校临床实习;(3)愿意参与本项调查。其中男2人,女50人;年龄22-25(23.2±0.8)岁。专业:护理专业33人,占63.5%,其他专业19人,占36.5%。实习医院等级:三级医院42人,占80.1%,二级医院10人,占19.2%。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1.2.1通过参考有关文献及与本科生座谈资料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包括四个部分:①本科生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专业及实习医院。②学生所属院校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所做工作、实际效果与学生对学校的期盼。③实习医院对毕业生论文撰写的影响以及实习生对医院的期盼。④学生对撰写论文的认识以及实际撰写论文的能力。问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多选题2题,有专门标注。

1.2.2由调查者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并逐条讲解调查内容,让他们在充分理解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填写,填写完毕后调查者逐项检查,确认没有遗漏后回收。共发放调查问卷52份,回收52份,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

调查所得资料用Microsoft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与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得知,影响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2.1学校方面本次调查显示:①82.7%的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论文撰写方面的课程,但有63.5%的学生认为院校开设的此类课程少。②在实用性方面,有65.4%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对实际论文撰写的帮助不大,只是知道了论文的撰写格式。③只有7.7%的学生掌握了数据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方面的知识。因此,学生希望学校做如下改进工作:①学校在优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建议提高教师授课技巧。如在学习统计学课程时,老师应侧重实际应用方面的讲解,教会学生不同的数据资料该用哪种相对应的统计方法?具体意义是什么?②在撰写论文实际需要的能力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论文选题的指导,以纠正在以往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选题过大、查新不准、设计不够科学等问题[2]。③笔者建议学校安排学生参加论文撰写讲座和模拟演练。

2.2实习医院方面

2.2.1指导老师本次调查表2显示:①86.6%认为医院非常有必要为实习生提供论文指导老师。②80.8%表示需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这说明了医院提供论文指导老师对实习生毕业论文撰写的重要性,这与某些文章的见解相一致[3]。

2.2.2实习科室的合理安排调查显示:①73.1%的学生认为进入临床实习初期即要求学生确定论文题目感到迷茫。②82.7%认为医院实习科室的安排对论文定题有影响。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学校纯理论性教育与临床实践有一定的差距所致,实习医院可以在统一安排科室轮转的基础上增加一点学生的自主性。比如在接近论文选题那段时间,通过让实习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科室进行2-4周的专科实习,配合临床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进一步熟悉该专科,了解本专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增加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兴趣,以明确毕业论文撰写的方向。另外,还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实习医院举办的论文撰写相关讲座、论文汇报会和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会等,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实习医院部分科研工作。

2.3学生个人方面调查显示:①只有26.9%对撰写论文感兴趣。②53.8%觉得撰写论文非常难,30.8%不知道论文的选题,觉得无从下手。③有40.4%的本科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统计分析。笔者建议:学生在大学三年级起可以梳理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专科,着重了解和掌握该专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便为最后一年临床实习毕业论文定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早期就应勤观察、勤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以便早日选好、选对论文题目;并充分利用实习医院现有的资源,例如临床指导老师、医院的图书馆等,要积极主动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得到老师的指导,使大家不再感到撰写论文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3小结

通过对52例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在毕业论文撰写上,学校、实习医院、学生个人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改进,实习医院、学校应该为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提供更多的帮助,如实习医院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专科实习2-4周来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个人应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努力提高与撰写论文有关的各种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等。

参考文献

篇2

3.提高中医毕业实习生综合素质的尝试及思考 

4.对西医院校毕业护理人员进行中医传统技术培训的效果

5.中医临床型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电子病历与中医毕业实习生病案书写问题刍议

7.中医院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改革在毕业考核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8."导悟式教学"在西医院校毕业新护士中医理论与技能培训中的运用效果研究 

9.高职高专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思考——毕业顶岗实习生及其实习单位问卷调查分析

10.加强过程管理,提高中医专业七年制毕业论文质量

11.中医妇科毕业实习带教方法探讨

12.中医本科生毕业临床考核方法的改革与效果实践分析

13.中医院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及建议

14.中医护理本科生毕业实习模式的构建

15.OSCE考核模式在中医内科学毕业考核中的实施 

16.中医儿科毕业实习带教探讨

17.世界针联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首届国际传承班在京毕业

18.对中医函授生毕业临床实习之管见

19.关于中医儿科本科学生毕业实习的几点建议

20.中医专业七年制毕业临床技能考核的改革与实践

21.“中医针灸”首届国际传承班学员毕业

22.中医儿科毕业实习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讨

23.我们是怎样带教中医护士毕业实习的 

24.振兴中医事业 广开人才之路——天津市首批高教中医自学考生毕业

25.辽宁中医学院函授大学中医医疗专业八七届毕业典礼在沈阳举行

26.我校中医专业毕业考核实践探索 

27.中医研究院83名毕业研究生首批获得医学硕士学位

28.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2014年博士毕业盲审学位论文查新项目统计分析

29.《中医内科学》毕业考核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30.中医专业学生的毕业考核指标和方法

31.85级中医班中医诊断学毕业考试试题质量和成绩分析 

32.586例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聚类分析及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33.从辩证的视角看中医科学性问题争论  

34.关于改革中医专业本科生“毕业综合考试”的构想 

35.浅析中医跨文化传播 

36.本院中医专业78级学生开始毕业实习 

37.中医药浴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38.中医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39.中医住院医师毕业后教育初探

40.名老中医经验共性规律及个性差异比较研究 

41.中医研究院首届中医研究生举行毕业论文答辩 

42.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骨伤科专业毕业典礼大会上的讲话

43.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奋斗到底

44.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骨伤科专业毕业典礼大会上的讲话

45.我院召开首次中医系专科定向毕业实习工作会议

46.新疆首届盲人中医函授大专学员毕业 

47.我院运动医学系中医骨伤科专业举行医学士毕业论文答辩会

48.南京中医学院中医专修科毕业 

49.省中医学校举行教学研究班、医科进修班毕业典礼

50.中医系中医专业七七年级学生毕业  

51.辽宁中医学院八六届中医函大毕业

52.中医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分析——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

53.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技能考核模式探索 

54.中医院校医学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

55.深化毕业考试改革 培养高质量中医人才  

56.中医儿科本科毕业实习阶段的现状及对策  

57.从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看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本科生毕业考试

58.中医儿科毕业实习教学的难点与对策

59.中医类学生毕业综合考试改革的初步探索

60.中医专业护生毕业实习现况调查与分析

61.加强毕业后教育及继续医学教育 促进中医人才培养

62.中医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63.中医妇科学毕业实习教学方法探讨

64.中医院校研究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查与分析──67名毕业研究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报告

65.五年制中医本科生毕业考核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66.中医七年制妇科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方法探讨

67.试论中医临床医学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设计与要求 

68.浅谈中医医学生临床毕业答辩 

69.“高等中医教育毕业实习评估体系”研究

70.试论中医专业毕业实习提前的教学配套改革

71.大肠癌中医辨证及治疗概况 

72.中医护理大专生毕业实习质量调查分析

73.设立答辩考核环节 确保自考教育质量——中医自考本科毕业答辩考核规范化研究

74.基于临床病历数据化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方法学研究 

75.难治性癫痫中医证候的判别分析 

76.加强大专毕业护士再培养 造就高级中医护理人才  

77.我校中医专业毕业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78.中医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管理初探

79.转变观念抓改革 适应需要求质量──试谈中医高校毕业实习的改进与提高

80.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吴克清在光明中医函大骨伤科学院毕业典礼大会上的讲话

81.为培育中医新苗贡献力量——介绍我院指导毕业实习的一些做法

82.继续发展中医药成人教育事业 

83.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本科班79级毕业综合考试 《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

84.天津市93名考生获得中医大专毕业文凭

85.福建中医学院第四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毕业

86.杰出校友屠呦呦荣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87.上海中医学院首届中医专业生毕业

88.中医护理培训小组的设置与管理

89.中医院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效果评价 

90.东北地区银屑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91.多项措施并举 提高中医妇科临床实习质量

92.中医临床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93.补泻兼施 以气为先——朱南孙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经验 

94.中医内科实习中加强急症教育的做法和体会

95.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医医院的应用研究 

96.中医胃肠病病机与防治研究的新思路——访中医内科学专家白兆芝教授

97.我院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知识及技能现状调查与培训对策 

98.浙江中医学院恢复中医函授教育  

99.浅谈中医实习生急救能力的培养 

100.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班(西苑班)招生通知  

101.中医养生保健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102.原发性肺癌中医证型规律与化疗及靶向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103.关于构建中医恶性肿瘤疗效评价体系的思路和问题  

104.定性访谈法在名老中医传承研究中的应用:思路与体会 

105.肥胖、超重与正常体质量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比较研究

106.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分布及证候特点研究

107.中医辩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网状Meta分析

108.人类基因组学及基因芯片技术与中医体质学

109.近30年大肠癌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分析

110.新疆冠心病患者(汉、维)中医体质特点分析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111.基于文本挖掘探讨中医外治法和食疗在糖尿病中应用规律

112.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进展 

113.中医护理工作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114.《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修改建议及分析

115.8448例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与健康状况关系的分层分析

116.中医养生探幽

117.中医健康体检在“治未病”中的作用

118.中医体质分类判定与兼夹体质的综合评价

篇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181-02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各个领域开始注重对人才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高职高专对学生的培养重心偏向于对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及熟练度。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医学专业领域对人才素质需求的转变,缺乏科研创新能力的人才将逐渐被淘汰。现阶段,医学本科专业就对学生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专科毕业生若继续深造则离不开对科研能力的培养。到了更高层次的专业研究领域,科研能力越发重要。提高对高职高专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方式的创新与突破,成为必须重视的课题。

一、培养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1.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变化。跨入21世纪以来,国家对教育体系提出的要求更加具体、符合国情,2010年7月29日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可见,教育必须要紧随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创新,才能真正逐步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结合要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着重强调了“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培养卓越医学人才”。党和政府对医学教育的重视更体现了社会发展对教育事业与卫生事业提出的新要求。科研能力作为医学学科领域重要的素质,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是需要高等教育重点培养的方面。

2.医学专业领域学术培养的要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讲话中也重点强调:“医学发展新趋势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挑战。”落实到高职高专医学专业教育领域,培养医学生的科研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继续深造,而且能够提升医学理论研究领域的科研水平。现阶段,人们对于医学的社会需求正逐渐由防病治病转向对生命质量的提高。在这个趋势下,专业学术领域不仅需要更多具备科研创新能力的人才,更需要科研应用型人才。传统的纯技能型人才和纯理论性人才培养方式不再满足社会的需求。医学专业领域需要的学术型人才必须拥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探索精神。在服务于社会的过程中,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拥有创新精神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激情。

二、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突破方向

1.创新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方式。在我国高职高专医学教育中,基础医学课程主要有病理学、药理学和生理学等。教学方式主要有理论讲授与实践指导,其中理论讲授主要是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的方式,讲解基本的概念、原理和应用知识;实践指导主要是在实验室进行试验演示和主要要点的强调。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学到已被证明的知识和原理,可以很好地传承已有的医学知识。然而,对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却是欠缺的。经过理论课的学习,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么自行通过理论推导,完成实验报告;要么敷衍实验过程,欠缺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最后为了呈交的实验报告显得完美,即使是实事求是观测到的实验数据也轻易篡改,将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抛到脑后。

为了改变理论与实践脱离的教学状况,教育领域尝试将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调换。先尝试引导学生自行实验,并认真将数据记录下来。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动手积极性,将学生分成实验小组,每个小组进行不同的实验。如在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中,有一门药理学,以镇痛药的镇痛效果为例,学生实验是以生理盐水为参照,测试吗啡的镇痛效果,同时以安乃近溶液做对比。若是学生事先已经在理论课上学习过药理的经典实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就不存在求知的欲望了,最多只是求证的过程,然而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并不多,有时候实验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的结果大相径庭。此时部分学生要么放弃实验,要么照着教材的实验数据操作,使得教学的过程无效。

鉴于此,教育工作者经过尝试性引导,增加学生的实验时间,开放公共实验室,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在得到实验结果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研究,改变传统的教师讲述或者演示的教学方式,让已经获得成功实验的学生代表进行总结和讲述,最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这个教学过程的改变是培养学生科研探索能力的一个突破点。

2.激发并维持学生撰写小论文的积极性。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注重激发并维持学生撰写小论文的积极性也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一个突破点。科研能力的主要培养方式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动手做实验,将自己的学术观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以论文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仅能够让学生拥有成就感,更有效带动了整个专业的学术氛围。在医学专业的教学规划中,合理调配学生的课堂教学时间与实践教学时间,留给学生充足的实验空间。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提出论文的课题,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可以每个学生派发一个论题,或者将学生分组后,一组派发一个课题。在一学期内,引导学生将论文完成,并根据论文完成的状况进一步规划。

学生的科研能力需要持久培养,不仅需要学生的坚持,更需要教师的持续指导。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刚开始会遇见困难,无从下手。我国的地方教育各有差距,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处于同一个水平,因此重点培养在所难免,这与精英教育不矛盾。在高职教育中,教师将论文写作的过程教导给学生,首先根据论题做实验,整理出实验数据,即数据统计、绘图、制表等;其次搜集资料,确定并阅读参考文献;接着撰写论文。论文完毕后,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审核与评估,若是优秀的论文,可以推荐到校报或者地区学术杂志上发表。这是对学生莫大的肯定,也是维持学生撰写论文积极性的最有效方式。

3.扩增院校科研项目的学生参与度。医学教育中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系列相关的过程,在上述培养学生论文撰写能力的过程中,可以为学校的相关科研课题提供一定的基础。学生撰写论文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同样,学生的成长过程也是学校科研项目成形的过程。学校教师的科研项目是高层次的项目,让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什么是高层次的科研项目,也能时刻提醒学生不骄不躁,认识到学术研究是没有底的。

三、创新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具体方法

1.整体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在注重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战略层面,把握整体课程设置的方向是重中之重。医学教育的思想、观念和管理理念都需要融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思想;医学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结构体系、教学内容具体甄选、教学方法的具体选择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均要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为宗旨。不同的医学细分专业,在相关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差异。因此,高职高专医学专业的教育研究团队,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所有细节、方面。

2.培养学生获取科研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以实践和运用为目的的医学专业不仅需要学生懂得所学的知识是什么,更需要明白如何运用知识,如何探索知识。与从事纯理论研究的学科相比,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将所有获得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理论到临床,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需要展现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是较高的。医学专业的大量专著与文献的阅读,是学生获取理论知识的主要方式。其中有效地提取知识也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医学分析根据其发展的深度,非常细化,也具备相关性。在大量的文献中,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是需要一定技能的,如电子文档的检索速度就关系着学生获取知识的速度,进一步说,关系着学生的学习进度。经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提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形成文献综述,是完成科研论文的重要步骤。通过开设专门的文献检索课程,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是十分有效的方法。现今,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速度令人叹为观止。在这个背景下,信息的膨胀是十分巨大的,这加大了学生获取所需要知识的难度,增强学生捕捉事实、数据和关键性案例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另一重要方法。

3.创新实验课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医学领域所有的科研成果,均需要实践的证明。从课堂教学开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十分重要的方法。实验课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索精神,这是有效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方式。如解剖学课程中的解剖实验是考验学生的实践课程。这个实验是综合性的大型实验,在解剖过程中,学生对生物体所有器官的认知是一个立体的画面,需要根据实践,将解剖过程中的重要部位进行图解和标示,并将所研究的器官制作成标本。所涉及的细微步骤均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技巧与专注力。实践的过程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如生物体各个器官的功用、药物的效用等。在医学解剖实验中,并非一开始就开始解剖人体,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科研能力,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有效规划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路径。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时间只有三年,是相对较短的,需要有效规划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路径,这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校园学习与实践有效性提高,更能有效与工作岗位接轨。毕业设计的有效规划是整体教学规划的一部分,经过教学实践的尝试,在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年,基础的理论与实验为学生的入门认识打下基础。在第二年,学生需要确定自己的毕业设计研究方向,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大量阅读论文研究方向的相关文献,形成初步的论文综述。第三年是临床的时间,专科生的学习时间短,理论知识较浅,在临床上接触的必定是常见的病例。因此,关键的任务是最大化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并从临床获取理论知识的反馈。教师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列出论文题目,与学生一起确定毕业论文的最终课题。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获得的文献资料,撰写论文,并从临床获取辅助数据资料。如此的规划将有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最终使学生能通过毕业论文巩固和强化知识与实践。

科学研究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医学研究与实践更是充满了坎坷和波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领域,更体现在临床上。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科学态度与科研能力是相辅相成的,都是现代医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华危持.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5).

篇4

篇5

一、影响医学院校学生幸福感的几个因素

(一)医学专业学制相对较长,在个人经济方面是一种压力。如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学制五年,临床医学学制从五年到七年、八年不等。相比于其他同龄综合性大学专业学生,在其他学生已经工作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医学生奔忙在教室、实验室、医院等卫生部门实习、见习,学费和其他生活费用开销巨大。普通医学生大多还是靠奖学金、研究生生活补贴及家庭资助,与之相对应的是医学生就业后收入与其他专业同龄人并无太大差异。经济上的压力与幸福感知碰撞,徘徊于理想与现实之间,正如歌曲所唱:“有时会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二)医学专业词汇晦涩难记,内容与形式繁杂,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医学生低年级主要以学习高等数学、物理、化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疾病概要等医学基础课为主,随着学习推进,药理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医学专业课动则上千页,不但要理解,更要记忆,专业医学词汇夹杂医学英语对医学生的学习技巧提出很高的要求。另外,不少科目要求学生在小白鼠、蟾蜍、小白兔等动物身上进行相关操作,对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这些困难恰恰跟医学生幸福体验密切相关。

(三)医学院校考试月的“齐加尼克效应”对学生心理素质是一种考验。医学院校学习科目内容繁杂,所以考试前温习周期必然很长,校园常常可见医学生几个月埋头在教室、图书馆准备期末考试。这段时间被约定俗成地称为“考试月”。“考试月”期间,大多学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烦躁、忧郁等,行为上出现抱怨、争吵、失眠等现象。毋庸置疑,医学生这段时间的幸福感知不高。

(四)医学院校学生性别比例相对失衡,学生社会交往需求满足度较低。由于医学院校入学门槛及投入产出比等因素,学生男女比例差距较大,临床医学专业相对比较平衡,但是其他几乎各专业学生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如护理学男生人数屈指可数。在此基础上,医学院校女生的社会交往受到很大限制。尽管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发展,似乎可以淡化这个问题,但毕竟网上社交资源繁杂难辨,以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得医学院校学生社会交往需求满足上处于较低水准。

(五)卫生行业单位招考制度,对毕业前医学生来说又是一场攻坚战。医学生寒窗苦读,能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是对艰辛求学之路最好的慰藉。但目前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机构、单位在招收员工时,都会进行省市区统考。因此,穿戴整齐的医学生穿梭于图书馆、课堂、实习单位、面试单位,成为医学院校毕业季独特的风景。他们需要在完成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间隙准备求职笔试、面试,是医学生艰苦医学生涯的集中汇演,对就业单位的满意度在此几乎可以等同于幸福感。

二、医学生幸福感提升策略分析

(一)提高专业认识,稳定专业思想。入学开始,要加强对医学生灌输医学事业的神圣性,体现在人们对健康事业的奉献精神,对医术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对有志于医学事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人类健康事业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成为合格的医务人员,必须花费多于常人的时间与精力学习与探索实践,从而从事相关职业。否则,非但不能提高社会健康水平,反而会因此制造悲剧。同时,医学院校教育者应该注意:物质第一性是永远不变的法则。对于立志于医学事业的大学生来说,学校应该设立针对不同人群的奖学金制度。由于生源不同,教育基础差异造成的大学期间,尤其是大学初阶段学习成绩差异,要根据不同学生类别设立奖学金,如对于新疆、等少数民族设立单项奖学金,鼓励他们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坚持不懈,学有所成。对于其他医学生要增加奖学金受众比例,在经济上适当、及时给予鼓励,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减轻他们在经济上与其他院校学生的落差与专业前景的正确认识形成合力,促进医学生医学之路的幸福感提升。

(二)加强学业指导,改善教学计划。医学生学习的最大困难在于对超量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尽管记忆、推理、演绎等学习能力具有先天遗传因素,但通过科学的强化教育,却可以提高到一定水平。因此,入学开始应组织高年级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讲授学习技巧,邀请专家开设医学启蒙讲座,让他们潜移默化地慢慢熟悉医学术语,产生探索医学的兴趣。对于医学基础课,可以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开设不同进度与学时的教学计划,让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为医学专业课学习具备类似的学习基础。在专业授课中,专业教师要注重随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不断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学生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未来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医学学习技能与医学课程教学效果。

(三)变革考察方式,加强心理疏导。目前医学院校对学生科目考察的方式仍然以笔试为主,所以除选修课外每门课的成绩都关乎奖学金评定及其他资格选拔。通常每学期十门左右科目的复习迎考让学生身心俱疲,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对于主干课的学习效果考察可以和非主干课考察形式区分开来,采取多种途径与形式,如PBL教学过程中的发言记分、实验操作中的现场打分及随堂测试成绩结合评测教学效果。另外,注意监测学生心理变化,根据监测情况针对性开展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及时解决医学生郁结心理,让阳光照进心灵。

(四)创新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素质。医学院校性别失衡现象客观存在,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所改观。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不仅可释放医学生的压力,而且可以增强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及获得社会支持的能力,个体感受到的压力和社会支持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3]。学校团学工作部门应该大力弘扬校园文化,创新开展普及性广的文体交流活动、与专业技能训练结合的竞技比赛,扩大学生参与面,努力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社会交往对于医学生来说,归根结底是锻炼他们的组织管理、语言表达、理解沟通、团队合作能力。这些是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进行幸福感知、幸福创造、幸福传递的基本前提。

(五)注重职业规划,强化职业指导。对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从新生入学开始,自他们步入神圣医学殿堂那刻,对于自己未来要从事的工作性质、内容、标准就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对于自身与未来从事工作必备素质之间存在的差距必须有清楚的认识,从而清楚地认识在校期间从哪些方面提升自己。将职业指导贯穿始终,让他们从理论到实践循环往复,螺旋式提高。医学生增进职业认知、提升职业技能的同时是增强医疗卫生事业的职业认同感与幸福感。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篇6

3.TBL教学法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整合中的改革与应用 

4.推动卫生学教学改革,培养实用型基层卫生人才 

5.对氟作业现场进行的职业卫生学调查的分析 

6.设计性实验在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7.新生儿洗浴游泳中心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措施 

8.分子生物学技能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分析 

9.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10.赣南医学院重点建设学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学科 

11.全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人力资源调查分析 

12.治疗室血液透析室环境卫生学标准的探讨 

13. 浅议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育 

14.南极劳动卫生学考察 

15.全科医生小词典——预防医学与临床预防 

16.八十年代军队刊物发表的部分卫生学文献题录索引 

17.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 

18.关于开展食品安全与卫生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构想 

19.环境卫生学的内容和当前的任务 

20.斗山覆铜板工厂职业危害因素预防情况调查 

21.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现状及预防控制措施 

22.济宁市城乡中小学校新建校舍及设备的卫生学调查 

23.1998~1999年黑龙江省出口鸡肉卫生学分析 

24.医学专业卫生学现场实验教学 

25.现代苏联的环境卫生学 

26.中日劳动卫生学专题讨论会简况 

27.苏联放射卫生学的基本总结和发展远景 

28.加强中等卫校预防医学教育的设想 

29.苏联对培养未来的卫生学家和流行病学家专业素质要求

30.贵州省首例人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31.我国环境卫生学核心期刊初步调查 

32.俄学者论现代军队卫生学的方法学问题 

33.以案例为中心,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思维的教学实践 

34.地下汽车库空气质量的调查与预防性卫生监督探讨 

35.加强护理管理有效控制与预防医院感染 

36.基于“标准预防”的维和二级医院职业防护 

37.苏州工业园区托幼机构的预防性消毒效果 

38.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39.加强院感知识培训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40.关于预防性职业卫生监督 

41.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科人才建设实践与思考 

42.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进行预防医学考试反映出的问题初探 

43.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卫生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44.任务教学法在军队环境卫生学教学中的实践 

45.PBL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46.关于多重耐药菌患者感染现状及预防控制措施 

47.某酒店客房层空调系统竣工验收卫生学评价 

48.启发式教学在卫生学课程中的应用 

49.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三个基础 

50.卫生学预评价在某医院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分析 

51.预防医学、卫生学核心期刊互引分析 

52.针对预防医学本科生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考 

53.构建预防医学与放射卫生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探讨 

54.校园暴力和公共卫生学预防 

55.2006年-2010年中国部分地区高校预防医学、卫生学二级学科科技论文统计分析 

56.预防医学专业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与思考 

57.省级精品课程《环境卫生学》建设对提高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58.从期刊的文献计量指标变化看预防医学和卫生学期刊的进步 

59.PBL教学模式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 

60.预防医学中环境卫生学教学实践与体会 

61.预防医学专业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初探 

62.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和科研中培养预防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63.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预防医学学会儿少卫生学组成立 

64.预防医学专业“儿童少年卫生学”本科教材建设历程与新版教材特点 

65.浸取硫酸锌预防砷化氢中毒措施的卫生学评价 

66.预防医学、卫生学核心期刊及检索工具介绍  

67.施工监督在预防性卫生监督中的卫生学意义 

68.预防医学卫生学英文文献中有关词语的汉译探讨 

69.非预防医学专业卫生学设计性实验的实践及效果分析 

70.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71.用循证医学思想指导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卫生学教学 

72.200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类期刊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排序表” 

73.预防医学、卫生学 

74.预防性卫生监督信息管理与卫生学评价可视化系统的研制 

75.南昌市建设项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预防性卫生学评价分析 

76.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被引量分析 

77.大连市某大型超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竣工验收预防性卫生学评价  

78.启发式教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卫生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  

79.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审核及卫生学评价要点分析 

80.《环境卫生学杂志》编辑部与《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编辑部合作交流 

81.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专利申请报导 

82.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环境卫生学》实践技能考核指标设计 

83.关于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的探讨 

84.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进展 

85.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86.联黎临时部队卫生学和野战预防医学的组织和实施 

87.分析儿童少年卫生学在学校常见病预防中的重要性 

88.预防医学长学制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 

89.预防医学本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 

90.谈如何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兴趣 

91.非预防医学专业《卫生学》教学效果的调查报告

92.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需求与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 

93.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选修课教学及课程优化研究 

94.公共场所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学评价审查的政策环境分析 

95.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96.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环境卫生学》专业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97.轨道交通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相关技术的研究 

篇7

厦门大学新招

医学专业学生免学费

从今年9月开始,厦门大学所有新招的医学生免除学费,学校希望借此吸引更多优秀的医学生源,改善学校医学学科生源质量,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该校欢迎有志于报考学校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以及护理学院,准备投身医药卫生事业的同学们报考。

据武书连2011中国大学医学专业排行显示,厦门大学医学专业排名第45位。排在前十位的高校分别为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

高校专家评说

作文网络语言

多年从事高考作文阅卷工作的专家、华东师大中文系周宏教授提醒考生和家长,高考作文的评判标准是非常开放、非常宽容的,但没有个性、思想、真情的文章不可能在高考中获评一类卷。

“对待网络语言,我们持宽容的态度。”周宏介绍道,“‘网络语言’需要更清楚的界定,在网络上所使用的语言并不等于‘网络语言’。比如,‘浮云’一词只是在网络上出现得比较多而已,而其实‘浮云’一词早就有了。再说,网上‘打酱油’这样的词汇也很好,它不过是赋予了这个词以新的涵义,而不是错别字。”

曾经有中学老师表示,一些已被实体媒体使用的“网络语言”,如“神马都是浮云”,运用到作文中去,是可以接受的。对此,周宏教授表示了不同的意见:“浮云”是可以的,“神马”是不可以的。因为“神马”是汉语拼音输入法打错之后出现的错别字。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是不应该在我们主流语言的阵地中出现的。

周宏说道:“如果想表达‘今天,我很激动’,可以把‘激动’写成‘鸡冻’吗?它在网络中确实可以生存,但是要想到主流语言的阵地里来走一走,对不起,不可以!我们反对的是这种网络语言中的错别字。比如说‘灰机’,这是错别字+读音错误;再比如说‘杯具’,‘杯具’是悲剧,这个‘杯具’会成为将来中国的语言吗?作为一名大学老师、语文老师,我态度很鲜明,坚决反对这种错别字。”

湖南师大获批

自主招生资格

继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之后,湖南师范大学成为湖南省第三所经教育部批准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

今年该校自主招生面向湖南省应往届毕业生,明年将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自主招生。自主招生人数控制在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2%。

参加今年该校自主招生的考生,高考总分须达到湖南省本科一批文史或理工最低控制分数线,在此基础上,取得该校自主招生合格证且在自主招生志愿栏中填报该校志愿的考生,该校将予以录取,并加5分参加专业志愿录取。

湖南高考报名人数

较去年降2.6万

湖南省2012年高考报名人数为35.2万,相比去年又减少2.6万人,相对生源高峰的2008年下降了34%。

2007年湖南省高考报名人数51.8万,2008年53.4万,2009年50.8万,2010年41.3万,2011年37.8万。

上海高校新增

14个本科专业

教育部日前公布2012年审批同意设置的高校本科专业名单,其中,上海11所高校新增14个本科专业,均为当前的紧缺、热门专业,从今年开始招生。

新增的专业分别是:同济大学的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华东理工大学的景观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汉语言和印地语,上海电机学院的物联网工程,上海建桥学院的网络工程,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通信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上海电力学院的应用化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酒店管理,上海商学院的朝鲜语,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公共艺术。

清华网络机器人

说黄段子被停用

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设计的一款网络机器人小图备受关注。在网上,小图能够在线自如地与网友交流。设计者称制作小图的目的是让其更好地服务于图书馆。学生及网友可以在图书馆下班时间在网上与小图交流,咨询在图书馆遇到的问题。

但由于小图具有学习功能,对网友教它的话能够记忆,日前,小图被“教坏”,甚至在与网友交流时频出黄段子,不得已,设计者将小图暂时“停职”。

天津工大今年首招

篇8

等,使得患者得以早日康复,基于此,我院尝试在妇产科临床实习带教中使用CP结合TBL教学,并选取近年来我院实习的90例学生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开展相关临床研究,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8年8月-2019年7月我院实习的90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方案分成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所有研究对象都是专业许而生,其中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30例,年龄19-24岁,平均(18.24±0.45)岁。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0-23岁,平均(21.24±0.04)岁。学生来自的大专和本科学院,对两组学生的基线资料以及文化程度等各方面进行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可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传统临床带教方式,专业教师针对妇产科理论知识讲解后,引导学生进行查房实习工作,主要过程是,专业教师针对妇产科内容进行讲述,然后分配学生和患者进行沟通,掌握病史后进行妇产科检查工作,为孕妇书写病例、产程等。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依据实习具体情况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决,最后以试卷测试形式针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检测。观察组采用CP结合TBL教学形式,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组划分,结合实际情况以每组3-5人不同成绩进行混搭【1】。第二,做好实习准备,教师为学生提供CP文本,简单接受后提出简单问题,实习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其中,对病情掌握后以自学形式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第三,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基于教师引导下,做好治疗干预工作,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观察分娩过程,判断宫缩等。第四,个人发言时间,小组学生逐个提问进行解决。第五,总结点拨提升效果,依据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判断,做好重点讲解工作,做好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2】。

1.3观察指标

课程接受,组织学生进行考试,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方向,以百分制形式进行,理论为60分,而实践则为40分,以调查问卷形式,收集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实践能力等,针对结果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实习学生进行成绩考核,做好统计分析工作,成绩差异性对比可以采用t值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实习结束后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考核,针对考核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最终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学习兴趣优于对照组,理论实践能力高于对照组,系团结协作能力也高于对对照组,并且独立查阅资料能力和创新意识也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3讨论

妇产科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内容,此科學是结合了内外和儿科学科知识内容,需要学生具备深厚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要具备熟练临床操作能力,以及和其他医师合作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良好沟通能力。TBL教学结合CP教学形式和常规传统教学模式对比,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更加自主学习,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合作能力和沟通意识,进而使得学生综合素养得以提升【4】。TBL和CP教学形式在妇产科临床带教中使用,以小组形式进行教学,在整个过程中,会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进而使得学生综合素养得以提升。研究结果显示,TBL结合CP教形式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促进实习学生发展。

妇产科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浅谈留学生妇产科学教学心得论文

摘要:留学生教育现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一所高校开放程度的标准之一。但由于留学生在语言、文化及学习经历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留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和知识的理解上面临不同的困难。为了提高留学生妇产科学的教学质量,该文阐述了在妇产科学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

关键词:妇产科学留学生教学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0(c)-0246-02

当今留学生高等教育现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其教学工作已成为国内各高校一项新的任务和挑战。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国际化程度,是高校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方面,也更是体现当代中国正不断由生产经济和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重大转变。妇产科学作为临床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旨在研究女性特有的生理、病理变化及生育调控,是集专业性、技术性以及操作性为一体的学科,所以课堂上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充分发掘留学生的潜能,并令其逐步掌握各种常见妇产科疾病的诊疗方法。在多年留学生妇产科学教学过程中,笔者有以下几方面心得体会。

1留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

笔者学校临床医学5年制临床本科专业留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东南亚国家。这些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口语基础,大部分学生英语口语相对流利,但部分学生英语口语带有较浓重的地方口音,并且汉语水平程度也参差不齐,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交流是教师面临的问题之一。并且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其国家的文化、信仰及教育背景也不同,所以对专业课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困难[1]。留学生课堂学习习惯与中国学生课堂学习习惯也有较大区别,留学生课堂学习气氛较为活跃,学生主动性强,与教师之间互动良好。但同时,课堂纪律相对比较难把控,因为上课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打断老师的讲课随时提问,所以课堂上教师需积极引导学生,争取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有所收获。

2教学方法的实施

2.1理论课教学

因为考虑留学生未来毕业后虽然可能回国工作,但在中国留学实习阶段,面临的患者大多为中国患者,所以尽量让学生适应中国的医疗环境,在课堂上采取中英双语式教学。课堂首先先用传统多媒体课件展示全英文理论课程内容,但摒弃传统课件中冗长、繁琐的文字描述,课件中采用形象的图片、多彩的动画以及部分原版英语声音影像,形象生动地为学生展示该堂课的教学目的,通过生动的讲解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课堂采用启发式及点拨式教学,在理论知识讲授完毕后,以“角色扮演”和“情景虚设”的方式对所学疾病总结,通过案例让留学生融入角色,并参与到情境模拟中,使其更切身感受到课堂的精髓所在,教师同时予以指导,培养留学生的临床思维,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教师事先选择一中国名学生,其作为“患者”经过课前简单的培训,以便于课堂上能轻松应对留学生的发问,并且尽量向标准化病人(SP)靠拢。然后,让学生分别对其进行病史采集、口诉体格检查项目及应实施的辅助检查名称。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临床实习环境,要求学生需用中文依次询问病史,无法用中文准确表达者,教师在旁边进行解释说明,并鼓励课堂上其他同学用中文进行补充提问。若学生提出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项目有误,教师在其旁询问选择该项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的目的,进行解释说明错误所在,并回放课件中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深刻意识到错误的原因;若学生提出检查项目正确,教师应积极地对其进行下一步的引导,并以多媒体的方式展示该“患者”的检查结果,引导其针对性地探索该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及同时回答出鉴别诊断名称。在这一模式中,有的学生可能因性格原因不愿意参与其中,或者对此表现得漠不关心,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应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并且授课教师在补充和解答问题过程中对于重点中英文词汇做反复提醒、强调,进而加深学生对该堂课程的印象。

2.2实践课教学

因妇产科学其本身的特殊性,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很可能涉及患者个人隐私问题,且基于目前中国医患关系紧张,实践课对于教师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实践课前教师事先准备典型病例,要求学生应在课前温习相关理论课知识,鼓励并提倡学生收集理论课堂上有所困惑的知识点。虽然理论课上有“角色扮演”和“情景虚设”环节,但牵涉到与真实患者沟通和相处的方式方法,也是医学生所必备的技能之一,在问诊过程中能让留学生深刻体会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旨在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病例对象选择能配合的典型病例为主,教师采用学生与患者“零距离”接触模式,事先与患者充分沟通,在取得其同意和理解后,带留学生走进病房。

然后采取将学生自由分组模式,一般分为4~5个学习小组为宜,每组选择一个学生作为代表向患者询问病史,同样使用中文式提问,再由组内其他成员补充提问。留学生代表可对患者进行简单查体,模拟式提问辅助检查结果,然后由教师在旁边给予辅助检查结果的回答。教学实践过程中组内同学可以随时讨论,尽可能完善病史采集。询问结束后再进行组间的补充回答,探讨在问诊及查体时的疏忽遗漏之处,然后进行弥补和纠正,并对该病例的体征、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提出诊疗方案。最后环节再由带教老师对各组讨论结果进行补充及点评,并结合具体病例解答实践课前学生收集的有困惑和争议的问题。因留学生相比中国学生性格更加活泼、自信,且思维活跃,这种“分组式”的病例实践课,最大程度上采用了合作式、互助式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学生的反响普遍良好,同時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教师与同学之间的完美互动及配合,增加了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交流。并且让学生通过与患者的切实接触,了解中国医疗现状,适应中国国情,让他们在案例学习过程中更深切地感受到“团队式”医疗,增加团队合作精神。

篇9

本文以昆医海源学院为例,探讨提升高等医学“精英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些路径。

一、竭力改善办学条件

在昆明医科大学和昆明富达发展实业集团及海源学院董事会的领导、支持、帮助下,海源学院依托昆医的品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党政管理,得益富达集团的大力建设,已走过了12年的办学历程。

海源学院现拥有昆明市嵩明“杨林校区”和高新开发区“高新校区”两个校区(“一院两区”),“杨林校区”为主校区。两校区已投入使用的办学用地698.2亩,建筑面积29万多平方米;拥有图书馆大楼、科技实验大楼、容纳5000余人的多功能“文化艺术中心”和校园网、计算机室、电子阅览室、100多间多媒体教室、两块塑胶田径场等一系列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

学院建立了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和比较完善的院、系(专业)、室(教研室、实验室)教学组织系统。设有一馆(图书馆)、两部(人文社科部、基础医学教学部)、八系十四专业(临床一系、临床二系、临床三系、护理系、口腔系、药学系、公卫系、文理系等),拥有13个公共课教研室、13个基础医学教研室、11个专业综合教研室,17个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40万元,生均5250元;共享昆明医科大学16个专业、10所附属医院、40多所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实习基地优质的教学资源,并拥有海源学院附属医院――石林天奇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健教所等多个实践教学基地。

学院设有十四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医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等5个学科。其中,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口腔医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学院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7363人。

二、突出营造浓厚的“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办学工作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具有办学及其教育价值的导向、熏陶、凝聚、激励、认识整合等功能,对学生成长成材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海源学院建院以来就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尊师重教、热爱学生,倡导“公道、正派、正气、务实、敬业、勤奋、追求卓越”的作风,努力让师生员工在主流社会价值导向和舒畅愉快的人员“生态环境”中工作、学习、生活。

11年来,学院通过“制式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并加强《海源学院简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和各类宣传橱窗、视觉标识系统的建设,有序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报告、政治理论讲座、文化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塑造“海纳百川,博极医源”的校园精神,营造浓厚的高等医学院校文化氛围。

文化建设中尤其注重尊师重教文化的点滴具体养成。学院从大一新生入学教育起就不断教导学生尊师长、有礼貌,“要从见到老师就主动喊老师好!从上课排山倒海般地喊老师好,下课整齐地喊老师再见”做起;不断培育“学生尊重老师,老师喜爱学生”的优良师生关系。

全院“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倡导党政工团学各部门学习教学、研究教学、关心教学、支持教学、服务教学;经常强调“不为教学操心的院、系领导,不能算好领导!”日常工作中叫响:教学工作是“推上坡车”,“不推即滑”!旨在不断地“推”教师,“推”学生!

三、“推教师”:以教师为办学第一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凸现教学工作中“以教师为主导”

院校教育中,教师承担着组织教学、培育人品、教授知识、带训技能等不可替代的重任。所以,教学必须“以教师为主导”!这就要求不断加强师资建设、提升师资水平。

三本院校的教师多是“爷爷奶奶带着一群孙子孙女”,普遍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急需提升、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如海源学院有专职专任教师222人,占全院专职专任教职工数的55%。其中20~30岁的154人,占69.4%;31~40岁的42人,占18.9%(40岁以下的占88.3%);41~50岁的7人,占3.2%;51~60岁的6人,占2.7%;60岁以上的13人,占5.9%。

根据学院的特点和实际,采取了如下主要措施:退休的赶快请来!年轻的抓紧招来!社会的主动聘来!

(一)积极遴选优质教师。学院积极面向社会招聘专职专任教师,硕士及以上学位者、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同时,面向合作办学单位聘任了1300多兼职专任教师。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学期分两批组织专职专任青年教师试讲,一般是7名及以上专家评委,2/3评委通过者才可以上课。

(二)切实开展师资培养。学院建立了青年教师三年师资培养制度、骨干教师评选制度、讲课(实验技能)比赛制度、科研奖励制度等,设立了师培、科研、进修学习、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等专项经费(在职获得硕士学位一次性补助学费2万元,在职获得博士学位一次性补助学费3.5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师培和师资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坚持开展集体教研教改活动。学院每两年各组织青年教师、实验技术人员“课堂教学比赛”“实验技能比赛”1次。教学及教研教改的成绩与分配、表彰奖励、晋升挂钩。各教学部、系(专业)、教研室、实验室,按学院要求,每月均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认真研究教学理论和方法,经常备课、说课、试讲等,并根据专家、领导、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不断地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强化教学过程监管

我们坚信:只有过程的高质量,才会有成果的高质量。

1.抓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长期坚持了教研室、系、院三级领导、教指委专家教授听课制度和每月学生评教制度,制作了规范、统一的听课表。听课意见、建议和学生的意见,原汁原味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促进教师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

2.实行了课后基本作业量制度。为保持一定的学业压力,“拉动”低年级学生课后上自习,学院规定公共课、医学基础课各门课程,每月至少各布置两次课后作业,教师必须认真批阅并计入“教学基本工作量”,既有效促进了学生上晚自习,又促进教师及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

3.有量、有质的要求,抓好实验课、见习、毕业实习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学院对各实验课编写了实验教学大纲,完善了基本实验内容(教学实验项目设置及次数)的设计,对各实验室课有了基本的内容、次数和质量要求;对非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专门安排时间,提前安排学生到医院、药厂、卫生管理部门、疾控中心、医保机构、医药研发销售企业单位等参观、学习,扩大学生的视野,超前增强理论知识和感性认识的结合,并撰写见习报告,计入学分;毕业实习有专门的“毕业实习规程”,如要求每位医学专业学生完成规定数量的“病种”和“操作”次数,严格各科目实习轮转和出科考试(政治思想、理论、技能操作等),定期组织大小讲课、讲座、教学查房、病案分析,并经常组织专家教授到各医院巡查、指导等。

(五)严格考试,认真分析考试成绩,查找“教与学”的问题

1.坚持期中考。一些高校早已不进行期中考了,我们认为针对“三本学生”,坚持期中考,“敲打”一下,促进学生“经常抱佛脚”,总比“从来不烧香”好的多。所以,海源学院一直坚持期中考试。考后,组织专家教师对学生考试情况质量分析,及时组织召开全院师生座谈会,师生面对面交流,互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很有利增进师生了解,促进教学相长。

2.坚持期末考试后教学分析制度。各课程期末考试后,均认真组织专家教授和教师对期末考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向教务部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写出分析报告。

四、“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以加强学风建设为基点,突出“自觉、刻苦、坚韧、诚实”学习习惯的“教育和养成”

办学,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教与学”是教学工作不可偏废的两个重要方面,相辅相成,必须“两手都要硬”;只有教师的热心,没有学生的用心,何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毋庸讳言,三本医学生与“一本”“二本”的学生是有较大差距的。这个差距不仅是表现在“高考”分数少几十分至百多分的差距上,更重要的是一种“自觉、刻苦、坚韧”的学习习惯的较大差距。因此,我院一直强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功夫,首先要体现在学生学风上;要围绕学风,抓教育、抓管理、抓良好学习习惯的点滴养成。

针对当代青年学生,尤其是90后三本医学生的实际,我院着重:

抓教育:促进学生认识、醒悟学习的意义,激起内心的学习愿景。

养习惯:创建集体学习行为和规章纪律约束的外界影响和压力。

行措施:学习表现、成绩与助困、评优、入党、提干、入选社团、就业推荐挂钩,学习不好的学生不能评选优秀学生;各学习阶段筛选进入。

(一)抓三早(早起、早操、早读)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多年来,院学生工作部和团委、各系学办和党、团总支、值班辅导员,按学院要求每天检查“三早”情况,促进学生养成早起、早操、早读的好习惯,起到了较好的成效。

(二)查上课、查晚自习。海源学院建立了教务部、学工部、系学办每月至少两次随机抽查学生上课和辅导员(班主任)每晚抽查学生上晚自习的制度,并把抽查书面记录全院传阅,对旷课学生进行全院通报批评,对到课率低的班主任进行“约谈”,促进了各系、各专业、各班主任加强学生管理,督促广大学生养成按时上课、上自习的良好习惯。

(三)注重发挥学生家长的作用,共同促进学生刻苦上进

家长最关心孩子,学生也最听家长的话。学院注重发挥学生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规定班主任(辅导员)定期电话联系家长,每学期给家长一封信,向家长报告学生的各科成绩、思想表现和政治进步等,保持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听取他们对学院的意见和建议,增进学生家长对学院的认同、理解和情感,促其关心和督促学生学习。新生报到时,邀请新生家长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和入学教育,参观校园、教室、宿舍、食堂、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等教育教学设施和环境;邀请家长参加表彰大会和毕业典礼。对于成绩较差或者严重违纪的学生,由班主任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共同寻找帮助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办法;学生延长学制、毕业实习等大事注意听取家长意见等,构建了“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

(四)维护高等医学“精英教育”声誉,学籍管理中严格实行“各学习阶段筛选制”

1.择优转专业。通过高考招生进校后,不少学生及家长“热衷转专业”。学院因势利导,努力把学生转专业的希望转化成刻苦学习的动力。在省教育厅帮助下,学院实行,新生入校就读一年后,考试成绩平均在85分及以上者,可申请转专业。

2.公共课、基础课补考后“挂科太多”,不能进入临床及专业课学习。学院主校区迁杨林后,高新校区用作临床及专业教学,学院据此实行了两段式教学组织管理体制。各专业在杨林校区学习公共课、基础课2学年左右后,再到高新校区学习、见习和毕业实习。学院就势规定:公共课、医学基础课,期末考及补考后,仍有3科及以上不及格者,暂不进入高新校区学习,留在杨林校区重新学习。挂科降至2科及以下,才可以进入高新校区学习。

3.临床暨专业课补考后“挂科太多”,不能进入毕业实习。临床暨专业课,期末考及补考后,仍有3科及以上不及格者,暂不进入毕业实习,留在高新校区重新学习。挂科降至2科及以下,才可以进入毕业实习。

4.毕业实习、毕业考、毕业论文不合格者,暂不能毕业。

五、取得的初步成效

很多学识和技艺的成就取得,多不在于有多少“高新”的举措,更在于对教育规律中重要基本点的坚守、平凡地不断重复与改进、持之以恒地努力!

经学院长期坚持从“教与学”两大方面各关键环节上,重过程,抓具体的一系列认真管理,加之学院多年来不懈开展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科技及社会实践活动、就业指导等,有力地保障了学院教育质量和水平,人才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篇10

2.信息素养现状

2.1学生信息意识淡薄

学生对“信息素养”概念并不清楚,有些甚至完全没有听说过。有些学生不知道图书馆在高校信息素养课程中的服务内容与作用,认为图书馆就是借还书的地方。大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缺乏需求,对医学专业信息的敏感程度较低,还未及时认识到掌握知识信息的重要性。获取知识信息的主动性较差,不善于捕捉、利用已有的最新知识信息,即使有了信息的需求,常常停留在信息感性认识的阶段,认为信息素养就是能够操作计算机网络和能够借阅图书期刊资料等。

2.2学生信息能力薄弱

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的研究方法、搜索策略、信息组织和评价,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内容。目前学生通过文献检索课程只是在检索技术上有所学习,对于如何选择适合的信息源、制定正确检索策略有待提高,对于信息的筛选、评价和分析知之甚少,更谈不上信息的创新与开发。也就是说学生不知道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即使找到了却不知道如何使用。

2.3信息道德教育匮乏

信息道德就是在获取利用信息过程中,每个人都应循序的社会伦理和道德准则。现代社会的信息已是非常丰富,不少大学生在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时,出现道德缺失,在接受良莠不齐信息时,失去了甄别能力,致使很多学生受到不良影响,甚至利用不良信息出现犯罪行为,造成社会负面影响。这就要求高校应当把德育放在一切教育的首位,重点培养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就目前而言,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有三种模式:独立课程教育、课外通识教育、嵌人式教育。

1.独立课程教育

我校主要由图书馆承担的本科“文献检索与文献分析”、研究生“医学信息检索”课程来完成,它们都是一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课,通过大课理论讲授和上机操作实习,传授文献检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了解医学专业的文献知识、特点和用途,掌握常用医学文献检索工具的操作使用方法,学会利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对医学文献资源进行检索分析,提高获取和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使大学生具有前期初步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为将来的科研课题相关工作与学习创造基础。另外我校还开设了网上在线课堂,同学们能够随时下载PPT、观看微课进行自主学习。目前本科“文献检索与分析”、研究生“医学信息检索”课为27学时,本科生为限选课,研究生为选修课。都由信息部兼教研室老师承担教学任务,他们都能够较全面系统地讲解文献检索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内容,这使得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相关内容,但是因为学生基本都是大一大二新生,专业知识不足造成学生对此课程不感兴趣,而且目前学校对本科生大部分专业取消了毕业论文写作,使得学生认为此门课程近期学而无用。研究生为研一选修课,随意性比较大,很多学生认为专业课比较重要,因而没有选择此门课程,造成研二做课题时不会检索文献。

2.课外通识教育

是指图书馆以讲座培训方式为主,开展的包括常规数据库讲座和新生人馆教育培训。新生入馆教育培训可以帮助大一研一学生快速全面了解图书馆资源和各类服务,我校在每年开学周都会对全体新生进行集体培训,后期安排学院各班级来我馆各楼层参观讲解。常规讲座由信息部统一安排学科馆员到各学院及附属医院进行图书馆资源宣讲,也会邀请数据库培训师来馆作专题讲座,用户根据需要任意选择。培训讲座多为数据库专题培训,由具有专业背景的学科馆员或者数据库培训师来讲授,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自由选择是否来图书馆听课,这种方式可以达到快速了解相关数据库使用及相关产品的目的,但因为前期宣传不到位、读者信息需求意识不强,培训现场略显冷清,没有完全达到培训预期效果。

3.嵌入式教育

根据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QlL)的界定,嵌入式教学是指把图书馆及其资源的利用教学作为(学科)课程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基本要求是既要教授专业学科内容,又要培养成功完成与图书馆有关的作业的能力,而且对两方面的学习结果都要进行测试。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将信息素养相关知识通过“馆员-教师”合作模式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与专业相关的文献检索等医学信息素养知识融入到课堂中,侧重医学生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培养,对大学生其专业学习能力水平提高很有帮助。但想要融入课堂中,前提是建立在完备的信息素养标准体系、系统化的信息素养培养计划及激发专业课教师与图书馆员合作的专业课教学改革等一系列外部政策环境的基础上。如今,在某些专业课中嵌入3-4个课时的有限的文献检索教学内容,是无法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信息素养教学。

三、我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

我馆目前从国内的嵌入式教学改革实践出发,开展了适合我校实际教学环境的两种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模式。

1.嵌入式:护理本科专业在大二时已经开设“文献检索与分析”课程,对数据库等检索知识进行了系统化学习,但由于课时有限和专业知识欠缺,许多学生只是学会检索技术,应付完考试。护理本科专业在大三下学期开设“护理研究”课程,此门课程中有4个学时的“文献查询与利用”章节,护理学院老师文献检索能力有限,因而来图书馆寻求合作。在学生有了相关专业基础,专业课老师主动合作的基础上开展嵌入式教学是最好的方式。我们对近3年15个班级开展嵌入式教学,通过与专业课老师前期沟通,采用学生分组选择护理专业题目、检索相关中外文文献、个人撰写综述、小组撰写课题申报书等手段,使该课程文献检索环节内容更加充实,在有限教学时间内使学生将专业课与检索知识融合,达到了老师教学效果满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目的。

2.反嵌入式:结合实际现有条件尝试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的反嵌入式教学,即保留“文献检索与文献分析”课独立讲授的模式,将不同医学学科或专业内容要点嵌入到该信息素养课程中,创设出相应情境,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整合。针对不同层次及专业班级采用不同实践操作练习,并增加相关专业数据库讲解。本科生重点要求掌握中文数据库检索,结合不同专业开展操作练习。由于研究生课程学习压缩,“医学信息检索”课程由原来的必修课变为了选修课,这势必引起研究生对此门课程的不重视,加之研一专业课程较多还未涉足科研课题,不能及时知晓文献检索课程与今后课题开展的密切联系性。因此针对研究生重点掌握中外文数据库使用,外文全文、学位论文、综述等查找,文献管理软件使用等,以个人导师研究方向及课题为检索需求,有针对性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与分析,真正做到检索策略的调整与文献内容的甄别分析。

篇11

(二)研究对象

在本科护理专业中随机抽取1个班共41人为实验组,实施CDIO教育改革;2个班共86人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育模式。

(三)研究方法

1.实验设计。

实验组开展CDIO模式的教学活动,创造性地解决具体问题,对实践的结果做出总结和反思。根据情况,分析概括,找出实践经验中的规律,科学的理论分析,持续性改进。实施一年后,对比性分析两组学生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学成绩。安排两组学生参加学院内外举行的各类服务活动,每次安排20名学生参加周末和暑期的医疗扶贫服务学习活动,推选学生应聘学院各部门秘书和干事等志愿服务岗位,要求每位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次数不少于4次。对比性评价两组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力评价主要包括终身学习能力(20%)、沟通能力(20%)、知识应用能力(50%)、团队合作交流能力(10%)评分。

2.模块运行。

对于实验组的学生,我们全面采用CDIO模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情景导入、角色互换、服务学习、朋辈带教以及博客网络互动这五大模块来实现,每个模块都经过构思与策划、培训与指导、运作与实践、检查与反思、总结与分享这五个环节,把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医德教育和能力培养渗透到这五大模块的每一个环节。模块的运作过程有强有力的ISO质量管理体系作保障,有网络辅助教学系统作支撑,所有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都在这个体系中主动地、相互联系地、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教与学的活动,将PDCA质量管理工具与CDIO工程教育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持续性改进,螺旋式上升,促使学生“学中思”、“思中悟”、“悟中做”、“做中学”,从而有效提高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的成效。情景导入模块。在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中,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对实验班的学生指定相关内容并描述病例,由学生按照构思-设计-实施-运行模式分组进行案例临床情景再现。学生必须自主地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自行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分析病案,收集数据,整合信息,查找依据,设计诊治方案,最后由全组同学进行模拟演绎,教师进行适宜地点拔指导和总结评价。整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持续改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更加关注各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承接、融合与渗透的过程。服务学习模块。课题组成员每月2次带领实验班学生(每次20人)到农村或社区开展医疗义诊、社会调研、卫生健康知识宣传、重病案例家庭走访以及“创意公益InG”等特色主题活动项目,学生分团队自行构思服务项目、设计活动整个过程、在实现活动中解决问题,运作过程中达到目标,并进行成果展示和相互评价,从中完成CDIO医学教育模式的全过程,并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在服务学习的过程中,医学生们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把课堂搬到农村,并通过有计划的为村民和患者服务,接受直接生动的医德教育和专业技能传授,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对学习和生活不断产生新的理解与感悟。它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磨励意志,提高专业技能,又增强与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不断提升医学生的组织、沟通、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自觉的学习态度、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有效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实现“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朋辈带教模块。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将实验班的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由教师从每组中挑选一个责任心强、领会快、操作熟练的学生担任“学生教员”,让“学生教员”对本组学生进行技能操作的辅导。“学生教员”角色不断轮换,每个学生都按照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模式进行技能操作的辅导,从中使每个学生都收获到仅作为一个听课学生所收获不到的能力、进步与成功。博客网络互动模块。建立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师生通过班级博客进行探讨、沟通、答疑等,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即时联动,教师可利用“博客互动平台”了解学生对项目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全过程,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和效果的依据之一,从而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问卷调查设计。

问卷主要内容:对CDIO教育模式的满意度;对CDIO提高核心能力的作用评价,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竞争能力、传播知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临床发挥能力;开展CDIO教育模式的必要性评价;对CDIO提高团队精神的评价;CDIO模式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重要性评价。(四)数据收集和分析将考核融于整个教学过程,采用百分制,主要考核指标为:团队合作(10%)、课堂表现(10%)、任务质量(20%),期末成绩(60%)。发放问卷调查表41份,回收41份,回收率100%。结果用Excel2003、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学习成绩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学习成绩间的比较用t检验。

二、研究结果

(一)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成绩的结果比较

第一学年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未实施CDIO教学模式,从第二学年开始,实验组实施CDIO教学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结果发现,实验组在实施CDIO教学模式之后(第二学年)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实施之前(第一学年)的学习成绩。未实施CDIO教学模式前,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实施CDIO教学模式一年之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成绩无统计学差异,即实验组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提升;实施CDIO教学模式后,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提高了3.22分,但对照组的平均成绩只提高了0.26分,成绩上升幅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如表1和图1所示。

(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综合能力评估比较

通过参加综合实践,把在学校里获得知识的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积累实践经验,充分体现学与做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依据CDIO大纲制定学生能力评估项目,结果发现,实验组的终身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团队合作交流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综合能力总分远远高于对照组(76.29±8.75比70.31±8.82分,P<0.05),详见表2。

(三)对CDIO教育模式的满意度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受调查者中,对CDIO教育模式的满意度为100%;认为CDIO模式教学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竞争能力、传播知识能力的学生均达100%;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CDIO教育模式的学生占77.5%;认为能提高团队精神、解决问题能力及临床发挥能力的学生均达97.5%;100%的学生认为CDIO模式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重要。

篇12

一、过度医疗的具体认定

认定过度医疗行为,应该主要从实施主体,行为、损害后果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行为是否存在过错等方面加以把握。

(一)具有合格的行为主体

过度医疗的实施主体应该具体包括经登记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服务机构、医疗保健机构、个体诊所和依法取得执业证书的医生和护士。因此,未取得职业证书的非法行医者和药店服务人员不属于过度医疗的实施主体。

(二)医务人员须对患者采取了不必要的医疗行为

不必要的医疗行为,是指医方违反法定及约定义务,对患者提供不必要的诊疗服务活动,超出诊疗患者病情的实际需求,甚至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二次伤害的医疗服务行为。主要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和过度手术。过度检查,是指医务人员使用先进、高端、新型的医疗检查设备对病人进行超过诊疗限度的检查。我国侵权责任法对此有规定。过度治疗,是指医方违背医疗伦理道德,对病人实施超出病情实际需求的治疗行为。过度手术,是指医生借患者的信赖感和追求治疗效果的心理,过分宣髦瘟菩Ч,甚至不与患者商量而私自为患者做手术。

(三)医疗行为须对患者造成实际损害

实际损害,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对患者造成了实际的损害后果[7]。实际损害后果主要包括:第一,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第二,患者的财产权益受到损害,包括高额的医疗费和因身体健康权受到损害后而实际减少的收入;第三,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精神损害是无形的,但其对患者的危害性甚至比其他伤害更加严重。

(四)医方的医疗行为与患者的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指医疗行为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客观的联系,即特定的损害事实是由医方提供的医疗活动引起的。医疗活动本身具有风险性,损害后果的产生与患者体质特殊、病情异常或者不可抗力、意外事件以及有限的医疗水平也存在复杂的联系。因此,此处的因果关系并不是必然存在的,只要医务人员实施的诊疗行为有可能对患者造成损害或者促使该损害结果的形成,就可确定与过度医疗行为具有因果关系。

(五)医方须存在过错

医疗过错,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的医疗行为违反了法律或者与患方的约定,或者违反了合理诊疗、告知及注意义务,或者违反了医疗伦理道德。过错是医务人员主观上的心态,即医务人员是故意的,如明知患者不需要做某项检查或手术却仍然劝导患者接受这些检查或手术。但这种主观心态是难以确认的,目前一般采用客观认定标准,即通过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加以认定。医务人员的行为具有过错是指违反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

二、过度医疗的成因分析

过度医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应从立法、医疗体制、医方和患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医疗机构市场化和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

医疗机构日渐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和医务人员的素质低下是过度医疗产生的重要原因。第一,医疗机构逐渐市场化。医院从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逐渐演变成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医务人员的收入与医院的经济收益存在直接关系,促使医务人员通过大量开药、全面检查、提高检查费等不正当手段,赚取额外的收益。目前,公立医院运营成本中,国家补贴只占很少一部分,剩下的大部分要靠医院自身的医疗服务来支撑,促使了过度医疗的产生。第二,医务人员采用诱导式的治疗方法。医疗机构为了降低检查仪器的闲置率,使仪器创造更多的收益,医生私自为患者多做检查。第三,医疗机构服务水准低下和职业素质缺失。

(二)患方的经济承受性和医疗观念非理性

从患方角度来看,过度医疗主要与患者对自身健康的刚性需求、经济承受性和医疗观念有关。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患者“点名式”的医疗消费。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患者可支配财产逐渐增多,为了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治疗效果,部分患者或者其亲属主动要求医生为患者进行多方面的检查。第二,患者存在非理性的医疗观念。患者认为药品价格越高治疗效果越好,主动要求使用先进高端的诊疗设备和仪器。第三,患者过分相信医疗广告的宣传效果。医疗广告过分夸大疗效,患者要求医生为他们开广告宣传的药物、使用广告上宣传的诊疗设备。第四,患者缺乏相关的医疗卫生常识而被动接受不必要的治疗。第五,患者缺少维权意识。

(三)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立法不完善是造成过度医疗的制度原因。第一,缺少相关立法界定过度医疗。我国仅在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三条中对过度检查作出规定。由于法律运行中缺乏有效限制,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中有很大的自由处置权,而患者却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第二,过度医疗侵权损害赔偿责任采用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和举证责任倒置的举证责任。医务人员为了避免陷入医患纠纷和诉讼,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采用初步询问病情加多种医疗设备检查的方式对病人进行诊断,主要靠仪器的检查结果增强诊疗结论的说服力。第三,过度医疗侵权损害赔偿的方式和数额没有明确的规定。患者的健康和财产等权利受到损害后,缺乏有效的救济。

三、过度医疗的解决途径

我国对过度医疗的法律救济途径还不完善,立法机构应当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救济手段。

(一)过度医疗的责任追究

我国法律应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由于医疗活动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患者很难对医方在医疗活动中存在过错进行举证。实行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可以减轻患者维权时举证的困难程度,有利于患者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可以对医疗机构进行法律监督。

(二)过度医疗的预防

1.规范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

过度医疗与医务人员的医德素质没有达到应有要求有关,因此,增强对医务人员的医学教育对过度医疗的预防起着重要作用。教育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先教育医务人员如何做人,然后教育其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坚持以患者为本。

2.纠正患者错误的就医观念。

一是普及医疗检查常识。把各种检查仪器的作用面向社会推广,引导患者主动减少不必要的检查。二是加强普通药物和高价药的治疗效果无差别的宣传。引导患者减少^度用药,从而降低医药开支。

3.改革医疗机构的运行体制。

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第一,严格把关医疗机构的开设程序。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管理水平和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以患者的健康和财产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对医疗机构大型检查仪器采用严格的批准制度和登记原则,对使用者的资质严格要求。第三,完善第三方制约机制。如采取有奖举报的方式,提高大家对过度医疗行使监督权的积极性。第四,建立检查和治疗分开的医疗运行机制。切断医疗机构与医疗器械商家的利益链条。第五,医疗机构定期举行免费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公益活动,如医术精湛的专家走近乡村为患者义诊,开展医疗自救知识讲座等。

4.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为了遏制过度医疗,立法机关应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侵权责任法,完善过度医疗立法。政府部门应增加对医疗机构的财政补贴,降低大型检查仪器的收费价格;实行健全的医疗保险制度。一是将医务人员的职业保险与医生的职业责任联系在一起,减少过度医疗行为的产生。二是推广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全民参保后患者大部分的医疗费由保险公司承担,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看病就医的经济压力,缩小医疗机构对患者的差别对待,有利于患者平等接受诊疗。

参考文献:

[1]周士逵,曾勇:过度医疗行为的法律研究,载《川北医学院学报》,2007年第22期.

[2]展波:《过度医疗行为研究》,烟台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