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篇1

1、疫情报告人在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2小时内,农村于6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

2、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报告。

篇2

如今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使社区卫生所成为社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最基层单位,承担了所辖街道的社区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日常指导、传染病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及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和预防、协助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等工作。近年来不断有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如SARS、甲型H1N1流感、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等均易在社区传播,加强社区传染病管理成为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管理专职人员偏少,且大多兼职,要做好社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就需要有完善的传染病防控组织网络、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应急反应机制和具备良好综合素质及应急反应能力的传染病管理工作人员。从2003年我国为有效应对SARS而实施了一系列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措施以来,我们按要求不断强化传染病管理,健全防控网络,完善各项制度,基本杜绝了传染病疫情的漏报、迟报等现象,大大提高了应急反应能力,在此简单谈谈我们的几点做法。

1 完善管理制度,健全防控网络,提升应急反应能力

1.1 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我们根据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文件要求制定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首诊医生责任制》、《疫情网络直报保障制度》、《疫情报告培训制度》、《疫情报告资料使用和保存》、《疫情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流程》等相关规定,将疫情报告管理、登记、核对与自查、奖惩制度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内容细化为具体的工作要求,发放到卫生所和辖区社会医疗机构,相关制度张贴上墙,告知相关人员必须熟记报告病种、填报要求、报告程序与方式、报告时限等内容。

1.2 健全传染病防控组织网络。

根据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需要组建由社区卫生所长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传染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处置、监测报告、医疗救治、疫点消毒及后勤保障等职能小组,分工明确,职责到人,负责辖区内的各种传染病疫情报告及处置。结合工作实际,定期召开社区传染病防控工作例会,形成由各职能小组与中心各科室及社会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传染病防控网络。

1.3 建立应急反应机制。

为有效快速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及《演练方案》,成立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小分队。

2 强化知识培训,做好社区宣教,增强传染病防控意识

2.1 强化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重点传染病防治专题培训,增强大家特别是临床医生的业务知识水平和疫情上报意识。每年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处置模拟演练,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突发疫情快速反应能力,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对新调入或聘用的医务人员,及时安排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专题培训。

2.2 做好社区宣传指导。

要求社区责任医生和社会医疗机构医生配合社区居委会利用黑板报、宣传单、健康咨询及讲座等形式在社区、学校、托幼机构、工厂、企业、建筑工地等处广泛开展传染病防控与干预的知识宣传和指导,提高社区居民对传染病危害及预防知识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有效预防相关传染病的效果。在传染病流行期间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从而迅速控制疫情的蔓延和扩散。

3 信息规范上报,疫情及时处置,有效防控相关传染病

3.1 传染病监测信息规范上报。

信息上报工作必须耐心细致,要求辖区所有社会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体诊所、卫生室等)的医务人员认真执行疫情报告管理制度,门诊日志登记项目齐全,发现传染病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按规定做好登记,填全传染病卡片必填项目,文字要工整、清晰,临床诊断明确、合理,并及时上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防保科有传染病总登记簿,配备疫情报告专用电脑,收卡后疫情上报人员要逐项审核报告卡,更正填写中出现的错误、漏项、逻辑错误等,有疑问及时与填卡人核对,并完成登记、网络直报和卡片编号归档保存。传染病报告卡填报的质量如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和一致性要达到标准,需要各部门间工作人员在登记、收卡、查对、签收和上报的各个环节认真负责,密切配合。为防止个别患者取回检查报告单后因个人原因未能及时复诊而导致的传染病迟报现象,要求检验科和放射科医生在查出传染病阳性结果时按《随时反馈制度》的规定以最快方式通报接诊医生和疫情报告人员,做好反馈记录。

3.2 做好社区传染病疫情处置。

疫情报告管理人员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上查询或临床医生上报等途径获得本辖区的新发传染病病人信息后,发现有需要传染病疫情处置的要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完成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针对性开展疫点消毒处理,追踪调查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和预防,力争不出现传染病扩散或二代病人。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暴发疫情时,要及时上报分管领导和疾控部门,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小分队来共同协助疾控部门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4 加强监督管理,落实奖惩措施,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4.1 加强日常工作监管。

篇3

1、领导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的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对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医院成立有传染病自查小组,自查成员由分管院长及各临床科室主任及预防控制科负责人组成。自查组成员严格按照我院传染病自查制度开展工作;成立重大传染病后勤保障组,具体负责各类防护用品、消毒用品、各种治疗药物、诊疗设备、车辆等的后勤保障工作。

二、制度健全

医院制定有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传染病消毒制度、传染病隔离制度、传染病报告知识培训制度、门诊日志登记管理制度、发热门诊管理办法等。做到了对传染病的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会议、通知精神,我院认真开展预防传染病工作,现将我院传染病工作自查情况汇总

如下:

(一)、高度重视,成立组织。

认真落实上级预防传染病有关会议、通知精神,做到上行下达,不折不扣。我院根据情况及时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制定了预防传染病应急预案,成立了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组长:朱兰,副组长:李红群,成员:王华清、黄贯松、罗巡、吕兴涛、罗桂芝及各科室负责人。领导小组对各项应急工作以及各项管理制度及时监督落实,切实做到对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转诊、”的原则。

(二)、建立健全制度,认真检查落实。

1、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在我院一旦发生流行性疾病时,就必须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及时有序地把疫情报告上级,力争把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之中。不瞒报、不谎报、不漏报、不迟报,确保疫情准确无误地上报,并做好记录。

 2、建立和加强检查制度。首先检查有无发热现象和其他异常症状,认真执行检查制度,并作检查记录和疾病记录。

 3、进一步做好社区传染病预防工作,确保预防措施落到实处,掌握居民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有发热等症状的患者,防止传染病蔓延。

 4、加强我院的消毒隔离工作,制定消毒隔离制度,社区所有需要消毒场所都要专人负责。

三、人员职责

从领导到传染病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具体的分工,作到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职责分明。对疫情报告、疫情登记、传染病管理、传染病疫情管理检查、传染病疫情资料建档、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均有专人负责,对疾病预防控制科及其相关人员、发热门诊、医生制定了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2010――2011年传染病出院病人12485份病例。

1.2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诊断标准为依据,由专职疫情责任人查阅12485份病例,凡患者在住院期间确诊为法定传染病的病例,在法定时限内,相关医生仍未上报的为漏报。

2 结 果

在12485份病案中,确诊传染病1864例,已报1842例,漏报22例,漏报率为1.2%。

3 漏报原因讨论

3.1 综合医院的领导及全体医务人员传染病疫情管理的意识淡薄,重治轻防。个别医生不能熟练掌握各类法定传染病的诊断标准、病种及报告时限,以致造成漏报。

3.2 首诊医生对传染病疫情不够重视,报卡意识不够强 ①对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报告时限模糊不清,造成漏报、迟报。②有个别医生即使已电话通知其补报,医生仍存在迟补现象,造成个别传染病报告卡难以在传染病防治法所规定的时限内上报。③由于医生临床工作太忙,个别医生有忘报、误报或字迹填写潦草,项目不完整等现象,造成漏报、误报。④有些医生在开检查报告单时,忘记填写“初诊”,造成初诊为传染病的病例漏报。

3.3 某些医务人员法制观念不强,发现传染病即转入专科诊治,将疫情报告的工作随之推向专科。既不能执行首诊报告负责制,也不能认真履行法定报告人的义务,造成传染病报告卡漏报。

3.4 医生对需要专科的病人,于转入科室相关医生病例交接不够完整,初诊医生开检验单,待检验结果呈阳性时,接诊的医生不是初诊的医生,报卡的责任未能明确由谁执行,造成漏报。

3.5 个别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字迹不清,缺项、漏项,工作单位现住址填写不详细,14岁以下儿童没有填写家长姓名,发病日期和诊断日期填写不符合逻辑等,造成传染病报告卡误报、漏报。

3.6 相关辅助科室(医学影像科、化验室、放免室)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主要表现在漏登阳性报告单或报告单填写项目不全,使查对困难。造成传染病漏报无法补报。同时未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单交接制度,造成个别阳性报告单遗失或报告单因字迹不清晰等原因退回重写后,未能及时送回科室,造成漏报。

3.7 专职疫情责任人员对医院制定的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奖罚制度不兑现,不能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4 对 策

4.1 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领导重视 医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传染病疫情领导小组,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定》、《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定》、《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定》,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2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对各科室医生、新上岗医生、进修生和实习生进行定期传染病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培训,了解掌握各种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报告要求和报告流程。邀请疾控中心专家或科室主任讲解传染病的诊断标准、诊断依据,加强医生对各种传染病的认知。每次培训后进行书面考试,通过多种形式强化业务知识,增强报告意识,提高疫情报告自觉性[2]。

4.3 加强对化验单的管理 由医务科和感染管理科共同参与,做到化验单填写和登记规范化。凡对传染病诊断阳性的化验单由专人送到专科诊室,收发签字,弥补了因化验单项目不全和流失而造成的无法补报的状况;同时首诊医生要做好此类病人转诊的导诊工作,以防出现无主化验单而转向无法补报的另一局面。

4.4 增加监督检查频次 医院传染病专职疫情责任人每日定时核对阳性化验单,堵塞漏报,监控检查全院住院及门诊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做到奖报罚漏。

4.5 定期反馈 疫情报告责任人采用简报、网络及张贴公示等多种方法,将每月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情况反馈给临床医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提高医生的报告的准确性。

4.6 法律意识宣传 提高认识、增强疫情管理的意识,做到人人参与,防止结合。配合健康教育,利用板报、咨询等做好传染病的宣传,以充分认识疫情管理的必要性。

4.7 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

切实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管理人员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如整改不力,经核实,通过医院的局域网向全院通告批评,同时建立严惩的奖惩制度,与经济挂钩,如:每漏报1例甲类传染病扣罚当事人奖金200元,每漏报1例乙类传染病扣罚当事人奖金100元,每漏报1例丙类或其它传染病扣罚当事人奖金50元等,并且年底表彰传染病报告优秀者,做到奖罚分明。

4.8 在门诊医生和住院医生的工作平台,嵌入传染病报告卡,让医护人员在第一线可以及时上报。

4.9 利用医院设立的传染病发热、肠道传染病专科门诊室,对可疑患者进行化验检查,以防止传染病的漏检漏报。

5 效果与讨论

5.1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奖罚方案经过实施,我院传染病登记漏报无法补报的现象已降到历史最低点。医生传染病报告率由实施前的90.12%提高到97.25%,漏报的传染病可补报率由86.13%提高到99%,实际登记漏报率由3.6%降为0.41%,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5.2 我院实施传染病管理的实践证明,在综合医院完善传染病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力度,增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法制观念和定期对医务人员培训是做好疫情管理的基本保证[3]。所以只要真抓实管理,疫情漏报现象是可以消灭的,其中感染管理科的监督检查指导起了重要作用。但要提高临床医生报告的自觉性,降低其漏报率,还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

参考文献

篇5

2019年是全镇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直报,由于报告方式的改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已大幅度提高了。2019年古城镇卫生院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2例(水痘5例,肺结核1例,乙肝5例,疑似麻疹1例)。

二、成绩与经验

1、领导重视。由院领导、公卫办、村卫生所负责人及疫报人员组成。建立有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并上墙,配备有网络直报的设备和专职人员。

2、村卫生所使用玉林市卫生健康局制定的统一表格,登记项目基本完整。医院使用玉林市卫生健康局制定的统一电子表格,登记项目基本完整。

3、多次对医生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使医生及时掌握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新病种及报告方式和时限等,对报告卡的填写要求多数医生能掌握。

三、存在问题

1、传染病仍有漏报。部科室无登记传染病病人,传染病漏报调查中漏报率较高。

2、部分医务人员对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个别科室有门诊电子日志但形同虚设。住院电子登记不齐,造成传染病报告情况无法查询,影响正常传染病管理工作的开展。

3、部分临床医生传染病报告法律知识淡薄。不定期抽查中,发现个别医生不懂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新病种,以及某些传染病在乙、丙类中的调整。相当部分医生对传染病报告程序、报告方式和报告时限不掌握。

篇6

关于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已有许多文献报道,为了进一步提高和规范县、乡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管理水平,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要求,凌云县每年都组织开展县、乡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现将2007~2008年凌云县县、乡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

凌云县共调查十个医疗卫生机构。县直医疗卫生机构2个,乡(镇)卫生院8个。

2.调查内容

县、乡各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情况和疫情资料管理、疫情的报告登记制度及执行情况。

3.调查方法

按照《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的要求,对县、乡各医疗单位2007~2008年1~9月份登记的全部门诊日志(内、儿、急诊、呼吸、皮肤性病等科)、全部出入院登记(内、儿、传染科)和化验室登记薄进行全面检查,将被查出的传染病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和化验室传染病确诊阳性结果的病例(病种包括病毒性肝炎、甲肝、乙肝、痢疾、淋病、梅毒)与该院传染病登记本核对,同时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查对,凡没有排除的或网上没有报告的病例均属于漏报病例。

4.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疫情报告管理情况

各医疗机构均设有疫情管理领导班子和保健科,有专人负责疫情登记、报告、统计和自查等工作,制订有较完善的疫情管理制度及保健科工作规范等。

2.漏报情况

2007~2008年共查出传染病447例,漏报180例,漏报率为40.27%,其中2007年和2008年的漏报率分别为43.55%和36.18%,年度漏报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2.49,p>0.05),漏报率相当。见表1。表1 2007~2008年凌云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略)

3.各种传染病漏报情况

本次调查中没有发现甲类传染病,查出乙类传染病9种,漏报率为29.41%,丙类传染病4种,漏报率为49.38%。各类传染病中,漏报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第1位是梅毒(100.00%),第2位为感染性腹泻(63.24%),第3位为出血性结膜炎(51.46%),第4位为风疹(43.75%),第5位为病毒性肝炎(40.00%)。见表2。表2 2007~2008年凌云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略)

4.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漏报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县级医疗机构漏报率为49.22%,乡级漏报率为36.6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97,p<0.05),县级漏报率较乡级高;报告及时率县级为100%,乡级为70.29%,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23.23,p<0.01),县级报告较乡级及时。见表3。表3 2007~2008年凌云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略)

讨 论

调查结果表明,凌云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两年共查出447例,漏报率为40.27%,高于广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的13.20%[1],也高于2005年全国250家医疗机构平均漏报率的23.14%[2]。从漏报的病种看,主要是乙类传染病梅毒、病毒性肝炎及丙类传染病的感染性腹泻、出血性结膜炎和流行性腮腺炎,与刘丽华等报告[3]柳州市法定传染病漏报的病种相一致。漏报比较严重的是梅毒、病毒性肝炎,前者为检验室检验发现,检验室检验员根本不知道需要报告疫情,而检验室检验员与临床医生又沟通不够而造成漏报。后者是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法制观念淡薄所致。感染性腹泻、出血性结膜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肺结核、乙型肝炎、甲型肝炎等,漏报的主要有3个方面原因:①感染性腹泻、出血性结膜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是按照丙类管理的传染病,临床比较常见,医生意识淡薄,认为不足为奇而不报。②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为慢性传染病,存在同一病人反复就诊的现象,加上门诊病人较多,病人流动量大,易被临床医生所忽视。③乙型肝炎、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主要是检验室与门诊医生相互之间没有衔接好,门诊医生给患者开具检验单后,患者从检验室直接将检验阳性结果带走,而检验室也未将阳性结果及时反馈给门诊医生造成漏报。

从县、乡医疗机构漏报情况看, 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漏报情况反而少于个别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主要是这些单位的领导比较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有健全的传染病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有熟悉业务的专业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漏报率较高的县直医疗卫生单位由于传染病管理报告制度不够完善,落实不到位,临床医生对传染病报告管理不重视,领导督促检查不到位,加上传染病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抓传染病报告和开展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学习。为此,今后必须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传染病防治法的普及,提高其对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意识。

通过传染病漏报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为搞好县一级法定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应建立健全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和检验室登记的管理制度,统一制订各种表格,并认真做好各项登记工作,同时应建立检验室与门诊沟通制度,使检验室传染病阳性结果能及时反馈到门诊临床医生。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卫生监督机构和疾控机构联合起来对本辖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迟报、漏报、不报)进行处罚和责任追究,确保《传染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黄丽华,林桂新,卓家同,等.广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管理及报告质量情况调查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8,12(2):177-179.

篇7

1 构建防控平台。提升应急反应能力

1.1完善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文件要求制定了《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疫情报告培训制度》、《疫情报告资料使用和保存》及《疫情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流程》等相关规定,将疫情报告管理、登记、核对与自查、奖惩制度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内容细化为具体的工作要求,发放到中心各临床诊室和辖区社会医疗机构,要求相关制度张贴上墙,医务人员必须熟记填报要求如报告病种、程序、方式、时限等内容。

1.2健全传染病防控组织网络

组建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为组长的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下设监测报告、医疗救治、应急处置、疫点消毒及后勤保障等职能小组,其成员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会医疗机构的各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共同负责辖区内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及处置。

1.3建立应急反应机制

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立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小分队。门诊常年实行预检分诊,腹泻病门诊、发热门诊按规定配备相应的急救、消毒、防护药械及物品。

2开展宣传培训。增强传染病防控意识

2.1强化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重点传染病防治专题培训,增强大家特别是临床医生的业务知识水平和疫情上报意识。每年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处置模拟演练,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突发疫情快速反应能力。对新调入或聘用的医务人员,及时安排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专题培训。

2.2做好社区宣传指导

积极配合社区居委会利用黑板报、宣传单、健康咨询及讲座等形式在社区、学校、托幼机构、工厂、企业、建筑工地等处广泛开展传染病防控及干预的知识宣传和指导,提高社区居民对传染病危害及预防知识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有效预防相关传染病的效果。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从而迅速控制疫情的蔓延和扩散。

3疫情规范处置.有效防控相关传染病

3.1监测信息规范上报

要求辖区所有社会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体诊所、卫生室等)的医务人员认真执行疫情报告管理制度,门诊日志登记项目齐全,发现传染病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按规定做好登记,填全传染病卡片必填项目,文字要工整、清晰,临床诊断明确、合理,并及时上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防保科有传染病总登记簿,配备疫情报告专用电脑,收卡后疫情上报人员要逐项审核报告卡,与填卡人一同补全漏项、更正逻辑错误等,完成登记、网络直报、卡片编号并归档保存。工作人员在登记、收卡、查对、签收和上报的各个环节要认真负责,保证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质量(如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和一致性等)达到标准。为防止个别患者取回检查报告单后因个人原因未能及时复诊而导致的传染病迟报现象,要求检验科和放射科医生在查出传染病阳性结果时按《随时反馈制度》的规定以最快方式通报接诊医生,做好反馈记录。临床医生报卡时在《收卡登记本》上登记,并由防保科报卡人员确认签名,防止在出现传染病漏报或缓报时双方互相推诿责任,达到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的目的。

3.2传染病疫情及时处置

疫情报告管理人员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上查询或临床医生上报等途径获得本辖区的新发传染病病人信息,如需疫情处置的要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完成流行病学调查、疫点消毒,追踪调查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和预防,力争不出现传染病扩散或二代病人。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暴发疫情时,要及时上报分管领导和疾控部门,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小分队赶赴现场共同参与落实相应的处置措施。

4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4.1加强日常工作监管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院是一家综合性甲等医院,选择2010――2012年内传染病报告(共2000份)为调查对象,根据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展开调查。

1.2 调查内容 ①漏报情况:对2010――2012年内所有病例档案进行调查,将符合传染病病例进行总结,并与上报情况进行核对,未上报者为漏报病例。②错报情况:调查上报报告的书写规范程度,以及所填资料是否准确、完整。③迟报情况:调查上报者的诊断时间与上报时间差距,是否超过规定报告时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漏报率、错报率、迟报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t检测计量资料。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调查结果显示2010――2012年共有传染病例2085例,漏报85例,漏报率为4.08%,错报65例,错报率为3.12%,迟报46例,迟报率为2.21%,见表1。

3 讨 论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防控情况以及报告质量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医疗水平的具体体现。院内传染病情况直接关系到患者住院以及就诊安全,应得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广泛关注,及时准确掌握本院传染病趋势,是控制疫情的关键所在[2-3]。地方医疗机构院领导应深入了解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加大院内对传染病防控的宣传力度,完善管理制度。从本文研究分析显示本院2010――2012年共有传染病例2085例,漏报85例,漏报率为4.08%,错报65例,错报率为3.12%,迟报46例,迟报率为2.21%;门诊部漏报39例,住院部漏报46例,门诊部漏报率低于住院部,P

参考文献

[1] 刘玲琳,脱军运.综合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体会[J].卫生行政管理,2012,8(8):140-141.

篇9

二、规章制度

在组织机构成立以后,以《传染病防治法》为依据,建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疫情报告制度”、“疫情登制度”、“门诊病历日志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检査制度”、“传染病疫资料建档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疫情保密度”、“分诊台工作制度”、“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制度”、“热门诊工作制度”“发热门诊就诊病人登记制度”、“隔离

染病的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三、人员职责

从领导到传染病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具体的分工,作到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职责分明。对疫情报告、疫情登记、传染病管理、传染病疫情管理检査、传染病疫情资料建档、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均有专人负责,传染病管理科还对传染病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检査、访视、督察、死亡病例调査等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作到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工作有条不紊。

对传染病管理科及其相关人员、发热门诊、医生制订了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

四、人员培训

我们为了规范传染病的管理,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组织全体职工反复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并组织学习了“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传染性高致病性人禽流感”“肺结核”、“脊髓灰质炎”、“麻疹”、“爱滋病”、“流脑”、“乙脑”等传染病

相关的理论知识,反复学习了我院有关传染病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专业水平。

<!--[if!supportlists]-->五、<!--[endif]-->疫情管理

根据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报告疫情有专人负责,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爱滋病、肺炭疽、“非典”、“禽流感”等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两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于6小时内向区cdc报出传染病疫情报告卡乙类传染病病人和/或疑似病例,2小时内网络直报,同时于12小时内向区cdc报出传染病疫情报告卡;丙类传染病病人和淢疑似病例,于24小时向区cdc报出传染病疫情报告卡;门诊各科、急诊室,均填写了门诊日志,若发现传染病人或可疑传染病人,填写在传染病登记本上,并填写疫情报告卡,送本院保健科,各登记本均已逐项详细填写,便于查询。各门诊日志,每月统计一次,于26号前将统计数目送保健科,保健科由专人负责统计,并报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每年5月、9月接受岳麓区防疫站或市防疫站对我院的疫情管理及报告质量分别检查一次,接受主管部门的批评指。保健科负责疫情的医师,随时进行了督促、检査、指导本院各科室医师做好疫情报告。每月对肠道门诊及有关科室

进行检査,核对疫情一次,将査对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存档备查。每月2号以前,将肠道门诊上月的月报表和疫情检查月报表一起送岳麓区防疫站。业务院长、保健科主任对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进行了不定期检查。

规定符合下列条件者给予表扬、奖励:

1、疫情管理做到四有:①有领导分管;②有专人负责;③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报告、检查、奖惩等);④有传染病及疫情访视等的登记制度疫情报告做到三不:不漏报;不迟报;不错报

3、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字迹清楚,合格率达100%

4、疫情月、年报表上报及时,数据准确、全面、报告率达100%。

5、处理疫情及时,疫访登记记录详细、完整、个案调査填写真实、归档及时,访视率达100%。

对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制

度,根据其性质、情节和对学校危害的程度给予惩罚

1、违法行为情节轻者,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

2、改进不力,继续违犯者,除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外,给子放,款额根据法性顾危请程度扣除当月奖命的20~50%。

3、行政处分: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造成传染病流行,给予当事人直至开除公职的处分。

4、追究法律责任,对玩忽职守造成甲类传染病、爱滋病、肺炭疽的发生和流行及乙、丙类传染病的暴发流行者,追究法律责任

七、重大传染病管理

医院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甲类传染病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爱滋病、肺炭疽、“非典”、“人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制订了处置予案,成立了医疗急救小组并随时处于戒备状态,必要时可立即启动予案,如2004年的水污染事件,我们发现疫情后果断地启动了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予案,采取了有力措施,使疫情及时得到了控制。

八、消毒管理

医院成立了以门诊主任和护士长牵头的消毒管理,与各科室部门密切配合,使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到位。定期进行消毒监测和科室部门的台面以及医务人员的进行,保证了消毒效果。

九、传染病管理措施

医院将传染病防治工作到管理与发展计划。传染病流行趋势,确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救治、监测、预测、预警等对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现场处理疫情的人员,以及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其他人员,采取了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并给予适当的津贴。

每年在新生如学时对全体新入学的学生进行了甲肝、乙肝疫苗注射,并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组织了对整个社区群体流感、麻疹、结核、脊髓灰质炎、流脑、乙脑等疾病的预防接种

对于疑似传染病的病例,在本院进行隔离留观,确诊以后通过正规途径,转入对口医院。根据传染对疫区来的学生进行了“二号病”、“疟疾”等疾病预防药的发放。

十、科普宣传转载于:(xxxx疫情自查报告)

我院由防保站主办传染病宣传板报,每年6~8期,宣传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十一、不足之处

1、人员学习不够;

2、制度还需进一步落实

篇10

2 学校食堂:所以学校皆无食堂。

3 卫生设施:无卫生设施。

4 建筑布局:无相应布局。

5 超市、小卖部:学校内部无超市和小卖部。学校周边摊点绝大部分属无证经营。

6 生活饮用水

(1)供水形式:中心学校属市政供水,学生饮水是桶装水,其他学校无供水,个别学生自带水。

(2)卫生管理:学校都制定了卫生管理制度,但卫生实施基本全无。

7 传染病管理

(1)传染病报告:建立相关管理制度,能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传染病报告,但大部分无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本或日志。

篇11

1.2 调查对象:按照《性病疫情漏报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抽取鄂尔多斯中心医院、鄂尔多斯第二人民医院、东胜区人民医院、鄂尔多斯市妇幼保健院、鄂尔多斯市广厦医院为调查对象。

1.3 调查方法

1.3.1 按照医疗机构性病疫情漏报调查记录表,对被调查单位的皮肤性病科、泌尿科、化验室、妇产科、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进行一一检查,将查出的性病病例与该院防保科和东胜区疾控中心疫情网络报告进行核对,凡无报告者视为漏报病例。

1.3.2 凡无门诊日志的医疗单位,采用核对相关科室的化验记录进行登记。

2 调查结果

2.1 性病疫情管理调查

被调查的5家医疗单位均有传染病、性病管理制度、疫情报告惩罚制度;各科室有传染病疫情登记本、门诊日志、传染病报告卡、实验室登记本。

2.2 性病漏报调查

共调查5家医疗单位,除鄂尔多斯市妇幼保健院无性病病例外,其它4家医疗单位共查出性病病人202例,其中梅毒158例、淋病34例、尖锐湿疣4例、HIV感染者6例。以上性病病例经与东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网络报告核对无漏报病例。从调查结果看梅毒占调查病例的78.22%,淋病占调查病例的16.83%、尖锐湿疣占调查病例的1.98%、HIV感染者占调查病例的2.97%。

3 分析

全市各类法定传染病经过几年的努力,传染病漏报率逐步下降,经5家医疗单位2010年1至10月份性病报告调查无漏报病例。各医疗单位有门诊日志,有疫情登记本,有传染病报告卡,有各类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篇12

二、加强疫情报告规范化管理,提高疫情报告质量

1.各医疗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执行。及时,准确的上报各类疫情资料,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2.加强对辖区内各网络直报点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督导。疾控中心按照每季度对上季度存在连续3个月未报告传染病的医疗机构督导,督导覆盖率100%;按照《州2015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督查方案》每年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至少开展一次督查,督导覆盖率达100%,并写出总结报县卫生计生局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3.凡有重大疫情发生,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条例》规定的时限将发病时间,波及范围,发病人数,发病原因,已采取的措施,发病趋势等以最快方式上报,并及时录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及时完成初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要求初次报告:①在确认事件2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及时审核;②有报告单位,报告人及通讯方式等记录资料(传真记录,电话记录)。进程报告:①写出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及可能因素;事件的发展态势和危险性评估;②落实控制措施情况;③资源使用情况。结案报告:①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影响因素;②事件的危害与损失及其补偿建议;③评价措施效果;④事件处置成本效益分析;⑤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建议。

4.加强组织建设,巩固疫情报告网络,完善县对乡镇每半年进行一次培训考核制度,不断提高疫情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保持疫情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

三、疾病监测

1.每日监测。传染病网络管理人员必须每日随时(至少四次)上网审核,监测辖区内疫情动态,发现新发,暴发疫情及时请示上级和预警,指导和参与疫区的现场调查,疫源检索,正确处理暴发疫情。

2.重点疾病的监测。凡有脊灰,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百日咳,白喉,炭疽病例报告的乡镇必须做个案调查和采样并送检。如有暴发疫情发生,需在当月的疫情分析中简要描述,内容包括: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发病原因,疫情发展及防治措施,控制情况等。并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并上报。

3.传染病自动预警。收到传染病预警信息后应及时调查核实,并在24小时内完成异常卡片的填报工作,如是疑似病例应及时到现场进行防控处置。

4.流感的监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对哨点医院(县人民医院、县藏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班佑乡卫生院)流感监测工作的督导和技术指导,严格按照《州流感监测方案》(阿州疾发〔2016〕25号)的相关要求,做好流感样病例登记和标本采集(每周5-15份),同时按照要求做好标本保存,运输工作,进一步提高流感监测工作质量。州疾控中心负责标本的检测工作。

各医疗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流感病例监测工作。特别是对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要高度关注,严格按照要求,加强对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每一起暴发疫情应采集10份左右咽,鼻拭子标本(如果现症病例在10例以下的,应当尽量全部采样)。对不能明确诊断的可酌情增加采样批次和采样数量。标本采集后应当在4摄氏度条件下,于24小时内运送至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州疾控中心)。进行流感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实验室监测工作。县疾控中心按月完成辖区内流感病例月分析。

5.手足口病的监测。凡有重症手足口病和死亡病例报告的必须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和采集标本,送样检工作,检验结果反馈及时订正。

四、编码维护

每年11月完成辖区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标准编码的维护工作。

五、各类报表及文字资料的上报

1.传染病月报表。每月3日前向县卫生计生局报告上月辖区内发生的传染病发病,死亡数(即月报表),全年共12期。年报及半年时间另行通知。

2.疫情分析。每月6日前报出上月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月分析(共12期),7月15日前报出上半年疫情分析,疫情年终分析时间另行通知。分析内容包括:总体发病,死亡情况,重点疾病发病分述,防治对策及建议。

篇13

负责监督、检查、指导传染病防控工作。

2 制订传染病管理制度

明确有关医务人员的分工、职责,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

3 职能科室设专职疫情报告员

明确责任,负责每天向国家疾病报告系统网络直报医院发现的各类法定传染病,各临床医技科室每科设一负责人,负责本科室的疫情报告登记,每周自查,每月汇总后与医院专职疫情报告员核对,查漏补缺。

4 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

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和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健全疫情管理规章制度,提高各科室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意识,这是减少迟报漏报现象、提高疫情报告质量的关键。

5 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

要求门诊医生对所有就诊患者按登记项目逐项填写门诊日志,不得漏项缺项,对不能排除传染病而进行相关检查和化验的患者,在日志登记的备注栏做特殊标记,如有阳性结果,及时报告[2]。各住院病区设传染病登记本,经治医生对有关传染性疾病检查的结果进行核实,明确传染病诊断后及时进行登记,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给专职疫情报告员。

6 建立阳性报告制度

检验科、放射科发现阳性报告,除做好专门疫情登记外,还要将阳性报告直接送达开单医生,如开单医生休息,则由科主任负责签字接收,并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防止迟报,漏报的发生。

7 建立疫情搜索制度

专职疫情报告员每日主动到各门诊、放射科和化验室搜索疫情,将与传染病相关的检查检验阳性结果,收集并登记,核实上报的传染卡,对未及时上报的立即与相关科室医生联系,要求医生核实检查结果,及时诊断,诊断为传染病的,及时做好登记、报告。

8 规范传染病管理

提高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意识,对就诊病人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普通病房的患者一旦确认为传染病,及时转入传染科隔离治疗。加强医疗废物处理,传染病区污水经处理系统处理后再进入医院处理站。

9 建立消毒隔离制度

综合医院的门诊、急诊就诊量大,病种复杂,大部分就诊的传染病人先经过门诊、急诊处理,因此,加强门诊急诊的传染科的消毒管理,是综合医院控制传染病在医院内传播的重要措施。传染病门诊空气每天消毒一次,桌子、病人座椅、地面每天清洁、消毒二次,遇污染随时消毒,传染病室要做好终末消毒。

10 做好宣传工作

通过座谈会、板报、宣传栏、健康教育、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提高人们对传染病的认识,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11 严格实施传染病报告奖惩制度

专职疫情报告员每半个月对全院各科室进行1 次巡查,检查疾病的诊断是否与传染病登记相符,有无漏登漏报情况。每月对当月搜索、巡查结果进行汇总,一式3 份,一份上报医院,一份反馈至科室,一份疫情报告员存留,对迟报、漏报者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对全年无漏报的科室,在年终考评中加分奖励。

经过实施上述措施,传染病迟报漏报率明显降低,有效预防了传染病的医院内传播、流行和暴发,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