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电工学习计划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电工学习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电工学习计划

篇1

参与系里的各项活动。处理、收集、整理工作。为宣传部,组织部做好材料准备。在同学中间积极获取对学院的各项意见和建议,及时向上一级反应。信息部各成员积极参与各个活动的调查与评论。配合院信息部及时以电子小报的形式向院反馈系内信息。并代表系学生会与其他系进行合作与交流。

三、部门间交流

加强与各部的交叉点和合作。由于信息部的特殊性,应积极参与系学生会的各项活动。在系部的安排下争取与学生会内其他部门共同组织一次活动。

四、建议建立系学生会Blog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学生会工作,加强与同学们间的交流,信息部欲建立系学生会Blog。以更流行的网络形式,在同学间系内消息。保证上传信息的正确性,即时性与可读性。(如:社会实事,专业发展,招聘信息)同时在同学间宣传Blog。

五、招收新干事

篇2

(1)做三次的社会实践调查,对长春市的各大商业网点进行归类和总结。

(2)活动的计划书让部员积极参与采纳他们提出的新颖和创新的观点。

(3)在寻求公司合作时,给充分的主动权给部员,让他们直接参与协商的过程。

(4)在各种活动中,让本部门的部员积极参与和组织,加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5)定时让他们写工作总结,从而进一步提高本部门的工作效率。

2、建立三网—友好校内网、友好高校网、友好企业网;

外联部定位在为我系学生创造有利的面向全院的,对外交往平台,展现我院艺术风采及寻求社会各界对我系各项活动、学生工作的支持与帮助。因此,我们应努力推出我系的优势,展现魅力品牌,在与校内各个学生组织沟通的同时与长春各高校的学生组织取得联系,建立学生组织交流与合作机制,为校际活动的推广与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学院建立友好往来关系。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可为我系的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方便学生与社会的交流,符合我系各项专业特色及外向型办学的整体要求。

3、本部门的特色活动

我们计划本学年将针对我系的各项专业特色,加大专业知识的在同学们之间的学习力度,寓教于乐!把课堂真正搬到生活正去!发动并组织在专业张已有一定认识的同学为大家提供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的专业性讲座。包括播音,编导,新闻采编等三大方向的专业性学习!学生会作为我系优秀学生的代表,更应该关注大家的学习方面的问题,我们本学期将把特色活动定位在专业性讲座上。一方面,我们会对一直渴望来学校讲座的单位进行筛选,严格审核其内容,为在校学生提供与大家切身情况息息相关,内容健康向上的讲座。另一方面,应广大同学的要求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将邀请一些知名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一系列的英语四六级及考研讲座,青春创业系列讲堂,出国留学,毕业生自我包装等内容的讲座。

4、明确本部任务,做到五多、四要、三打算

(1)、多与校外的公司、企业、兄弟院校进行联系、沟通,让对方互相学习,互相认识;

(2)、多组织系内的同学进行交流,同时加大广电形象品牌的推广,多与其他各系沟通合作!学习彼此的工作及学习经验;

(3)、多协助,支持各会,各部工作的开展;

(4)、多争取公司,企业单位资助,支持我校各项工作和活动;

(5)、多在校内宣传我系和重大活动和好人好事,成为我院的品牌专业!

如处理好本部的关系,做到“四要”

(1)、要调动大家积极性,为学院多拉赞助支持活动的开展;

(2)、要让大家共同做好部里的领导者,同时也是“劳动者”;

(3)、要采纳大家的意见建议;

(4)、要强调大家以学当先,工作在后。

本部的重要打算

(1)、组织学生干部每周一次学习,工作交流会;

篇3

二、纳新

等10届新生来到我校注册并接受军训后,我系学生会将举行纳新活动,为我系学生会补充新鲜血液。我们将制定一套详细而完善的纳新方案,为我系学生会招纳德才兼备、有培养前途的人才锻炼其才能,为我系贡献力量。

三、各部门工作计划

(一)秘书部

1、学生会各成员通讯录的重新制作。由于部分人员的联系方式有所改变,因此有必要制作一份新的通讯录;

2 、制定学生会章程和新的值班表;

3 、制作聘书,应聘xx级新学生会成员;

4 、确定各部门例会时间;

5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与道德修养,使我们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

(二)纪检部

1、不断加强对学生会干部的纪检监察与检查工作,保证一切工作的正常进行;

2、在迎新工作中,与学生会、团总支的各个部门合作,认真搞好xx级新生的迎新工作,并借此机会提升学生会与团总支的团结,更好的进行团学建设,并圆满完成系部布置的迎新工作;

3、关于各类活动的成员监督工作;

4、配合系部搞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三)保卫部

1、继续实行例会制和安全及财产清报制进,对发生的安全事故及隐患都必须进行调查和记载;

2、加强与女工部的合作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将安全只是工作贯穿整个学期;

3、我系学生会保卫部与我系学生科商议一同针对我系学生晚就寝、晚归等现象进行检查。上报方案、制作专门的登记表格,对晚归的学生姓名、班级、晚归时间及时进行登记;

4、对于班级寝室被盗现象及打架斗殴时间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管理;

5、配合学生会迎新工作,负责新生进校的安全只是宣传及整个迎新过程中的安全工作。

(四)劳动部

1、保留上学期工作安排,每周对普寝早查,每周二对教室及学生宿舍进行卫生大检查;

2、配合学院领导共同将“星级寝室”的评选活动落实到底,相应的还有“示范床铺”的评选;

3、让新生尽快适应我系的日常管理。卫生方面从寝室到教室、从每天的早查到晚查,我们都不会落下,也一定会让新生尽快适应。

篇4

4、培养外联部骨干成员,为学生会准备后续力量,我们学生干部应多与部内成员沟通交流,多了解同学们的心声,让他们能够很好的充分的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展示自身的才华,很好的为大家搭好这个平台,使外联部的成员能在部长的带领下学到更多的东西。也为机电系培养出一批更好更优秀的人才。

5、做到任务分配责任制,责任连带制,完善体制。将任务分配到个人,进一步完善我们外联部的体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认真及时完成学院系部老师及主席交给的各项任务。

篇5

(1)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课程标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组织、安排教学需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课程标准为组织实施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好前提准备。课程标准作为一种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需要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同时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将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项目,在理论、技能方面,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要求。

(2)项目式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师资

在综合素质要求方面,"教、学、做"式的项目式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对任课教师会更高,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具备极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驾驭课题,组织教学,更重要的是需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实施项目式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采用下厂锻炼、参加技能培训等方式,学校进一步帮助教师提高动手能力,借助"工学结合"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教师明确市场的用人要求,进而结合用工要求组织安排教学。

(3)设计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过程

在实现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设计富有特色的教学过程是关键。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任课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工作:①项目的提出与设计。围绕某一典型岗位,引出课题,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对整个项目进行设计。②项目的论证与实施。深入的分析项目,并设计流程,归纳总结项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等,同事制定应急处理方案,从而操作实践开始练习。③项目的分析与总结。通过总结分析,查找不足,进一步完善方案。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掌握操作技巧。

(4)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考核机制

借助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组织开展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时,需要采取措施,确保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之间的同步性,通过交替进行讲解与实际操作两个环节,使得学生能够现学现用,进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教学效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做"的模式进行教学,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抛弃传统的单一式考核机制,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考核评价。

3项目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取得的效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讲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师教学的热情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同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呆板枯燥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彻底改变,从根本上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创新意识、综合能力,为实现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篇6

0引言

计算机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教育。随着近年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计算机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育,也逐渐由应试教育向教学转变。我校的《计算机与办公自动化实践课程》正是以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实践技能为教学目的,采取师生模拟实验的互动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掌握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应用技巧的同时,能够将理论知识充分地应用在实践当中,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1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是实施教学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如果想在教学当中更好地实施教学,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是其实施之关键。办公自动化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帮助人们处理繁杂信息的辅助系统。因而,“办公自动化”要立足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某种技能。换言之,学生要具有技能、知识的组合能力,即在组合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校的《计算机与办公自动化实践课程》选择在中职学生第三学年上学期阶段开设,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所以,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面要更广、更新、更深,能够符合用人单位要求。而现有出版的办公自动化教材绝大多数都是技术成分过于浓厚,不能满足现实的办公需求。因此,经过我们多次对用人单位的走访调研,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课程组的全体教师根据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重组教学内容,自编了一本内部实践教程,本教程采用模拟办公情境的方式,将软件知识结合到硬件设备中综合运用。

2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教学要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是实施教学的重要条件

为了提供给学生一个现代化的教学环境,我校加强了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组合优化教学,投资构建了两个办公自动化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一流实践环境,包括:集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于一身的四位一体机,投影仪,数码相机,光盘刻录机,电话机,碎纸机等包含了现代化办公环境中所能接触到的大多数常见设备,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

(1)采用“模拟办公情境式”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有这样的疑问:现在学的这个以后什么时候用?学生的学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的情境下学习,可以让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形成自己的新知识。在课堂中适当地采用“模拟情境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拉近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采用“案例驱动,引导教学”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避免照本宣科,做到“精讲细练”;而对于书上重要而又非常实用的知识或技巧要通过实例演示说明,并在演示过程中,逐步引出各个相关知识点和概念。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抽象的概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教学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知识本身比较庞大,应用领域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微方面,为了提高学生步入社会后的生活素质和生存能力,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讲授及情境模拟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知识,也可以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这种自主学习的新模式,学生不仅可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而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以及独立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培养的学生也必然成为适应当今信息社会下的高素质人才。其次,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知识经济”的出现,社会对人才的创造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贯穿在培养学生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之中。此外,要注重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不仅仅是通过书本来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上机实践来热悉和掌握操作技能。因此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进行实践与操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4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教学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篇7

电工学课程是高校工科非电类专业学生所学的为数不多的电类课程,是其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不同于公共基础课程,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其对各专业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传统的电工学课程教学模式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独立判断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将混合式学习模式引进电工学课程教学中,着力构建一种由多种教学方法融合的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以提高电工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目前电工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电工学课程的教学重点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很深的理论,而在于培养学生将电工和电子的基本知识应用于各自的专业,继而创新性地发展各自专业的能力。[1][2]目前,电工学课程教学大多采用大班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讲解,学生大多数时间只能被动地听课,主动参与的机会不多。这种教学方式只能简单地灌输教材内容,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进而改善课程的教学效果。应改变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为提高电工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将混合式学习理论运用到电工学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分析和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整合课堂教W优势与网上学习优势,充分体现“先学后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以提高电工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电工学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电工学课程教学模式主要由课前初学、课堂教学、课后拓展、网上学习以及实验教学等部分构成,网上学习活动穿插在其他各阶段的学习之中,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先学后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电工学课程教学模式设计过程如图1所示。

(一)课前初学阶段

课前初学是后续阶段学习的必要准备。课前初学主要是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学习的内容。教师需要在网络教学平台中构建初学环境,将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大纲、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进度安排等内容呈现在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参照相关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对所学内容会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疑问,学生能带着问题进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样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课堂教学阶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集中讲授课程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学习资料,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与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积极探讨并提出各自的观点和疑问,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进行课堂评价,并在课堂表现评估量化表中(包括问题提出、参与讨论、问题解答)客观地记录学生的平时表现。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三)课后拓展阶段

在课后拓展阶段,教师在课堂上对课程的关键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并为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后作业或学习任务,划分学习小组,学生则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协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应明确各自的分工,进行查阅资料、协商讨论,必要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最终完成作业或学习任务。学生在这一阶段可以对自己先前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反思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实验教学阶段

电工学实验教学是电工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电工学实验教学采用实验室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实验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合适的时间和空间。开放实验教学既可使实验教师从“填鸭式”和“指导式”教学向“学习向导式”和“引导式”教学过渡,又可使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锻炼学生从“被动式”学习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式”学习过渡。学生实验流程如图2所示。

(五)网上学习

受课程学时的限制以及学生之间个性差异的影响,只依靠以上四个阶段的学习可能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实际需求。对于那些在课堂教学内无法解决的问题、适合开展深入探讨的问题以及学生还没有彻底理解的问题,需要在课后进行网上学习。网上学习活动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可以有效推动以上四个阶段学习的顺利进行。学生可以在网上查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其他辅导资料。我校电工学课程组建立的电工学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为课程教学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整体解决方案。

三、实践效果

我们在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中尝试开展了基于混合学习的教学模式。课题组选取我校18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开展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另外选取176名学生作为对照班,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经过一学期的学习,采用混合学习教学模式班级的平均成绩达到了77.78分,而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为69.54分。结果表明,混合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班的学生普遍认为混合式学习自由度高,可以自由安排网上学习时间,可以自由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而且在课堂上未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利用平台上丰富的学习资源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四、结束语

电工学课程是工科非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学时少而内容多,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寻求适合课程发展的教学模式。本文分析了目前电工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电工学课程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实现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上学习的融合,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这还能够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有利于教师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提高教学效果。当然,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今后应该继续加强对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关注,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教学方式,逐渐探索出适合当前高校开展的电工学课程教学的新方式。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新龙,胡国庆.电工电子层次化E-Learning的提出及其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 2010(1):82-83,86.

[2] 刘凤春,陈希有,牟宪民,等.面向卓越计划的“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5):10-12.

[3] 赵冬梅,尹伊.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教学实践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9):41-44.

[4] 金一,王移芝,刘君亮.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37-40.

篇8

一、电类专业电工电子英语课程改革思路及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意义

首先,通过开发校本教材,实行教材的分层递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培养目标,编写了适合于本校学生的自编教材。在普通英语的基础上,结合电类专业知识、语言知识,充分重视语言的“专业化”,能够有效且有针对性地提高电类专业学生在专业中应用英语的能力。其次,从趣味性入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使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方法辅助教学。中职学校电工电子英语的授课对象是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级的基础课程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基础英语及电类专业知识。这个年龄段的中职学生,大多数厌恶死记硬背,畏惧英语学习,但他们动手能力和好奇心较强,要想让学生转变对专业英语学习的畏难心理,就必须运用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对“信息化”教学方法的认识误区

一些老师常常认为多媒体课件就是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主要运用形式,这是一种误解。有些老师在制作课件上花费了不少心思,制作各种声效和动画,想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但是这种课件的本质只是再现书本知识的呈现式学习,课件是灌输性的,学生仍然是接受性学习,未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往往收效不佳。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教学系统除了课件外,还需要利用多种信息工具和大量的信息资源作为教学支撑。英语的信息化教学还可以利用文本书籍、光碟、软件、网上资料等资源为基础,强调以学生自学为主体,培养他们的检索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三、中职电工电子英语课程教学信息化过程设计实例

1.教师可查询外文网站,找出相应的专业知识点供学生辨析

维基百科是一个多语言的网络百科全书。教师可节选维基百科科学分支下的电工学、电子学内容,结合教材提炼专业词汇供学生进行辨认。这里需要注意,维基百科网页可随时在英文和中文间进行切换,对中职学生的要求,只需要能够识别出本课程中所教授的英文单词和简单的句型即可,其余部分可提前让学生进入中文界面进行通读。比如说讲到电子元件时,我们直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链接,得到各种各样的电子元件实物图片以及英文,因为这时候学生在专业课上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他们很容易就能认出是什么元件了。还可通过网络资源查找用电安全标识、视频及漫画,将德育教育、专业教育与英语教学进行趣味结合,以视觉强化学生认知,加深记忆。在向学生们讲解防触电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链接网站,利用里面很形象的漫画,让学生们很直观地了解到跟电打交道时应注意什么。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利用多媒体,加强学生听读能力

现在的中职学生大多数是90后,甚至00后。他们生活在信息发展的时代,经济条件允许的学生配备有个人手机。教师可将全班同学以4人为单位分成小组,组长读教材上的单词,用手机录音,组员听录音,猜词义,遇到困难,相互帮忙及纠错。教师可参考“沪江英语学习网站(http:///)”的练习模式,利用PPT制作测试小练习,随堂抽检各小组互助学习的掌握情况,也可利用PPT结合一些妙趣横生的听读趣味游戏,为学生建构充满愉悦的学习平台。

3.通过读懂英文软件的部分应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利用安卓手机软件进行展示,让学生可视化认知元件与英文的对应关系,找到界面中已经认识的英文单词,通过读懂英文软件的部分应用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基于Android平台可推荐的软件有“电工计算器(Electrical Calculator)”,这是一款专为电工设计的计算器软件。其他关于电工电子的安卓软件还有“Electronics Engineering ToolKit Pro for iPad”、“Spicy Schematics Free”、“Electronic Toolbox Pro”等。目前,许多电工电子类的手机软件仍然保持英文界面,将专业英语教学与手机软件相结合,既可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避免学生在上课时间沉迷于手机游戏当中,又可以激发学生将来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动性,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要做好教学任务分配和考核,教学过程既要放得开,也要收得回。

4.通过网络资源查找国外制作的儿童网络剧,向学生展示,让他们通过视觉认识电路

2013年3月,热衷于为DIY发烧友提供开源电子元件的Adafruit Industries公司推出了一部以各种卡通电子元件为主角的儿童网络剧,名为“电路们的游乐场”(Circuit Playground),以此来提高孩子们对电子器械的兴趣,传授相关知识。许多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可以算作是初学者,让学生们从儿童认知的角度入手,跟着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卡通电子人物由浅入深地学习,例如Circuit Playground 当中有一集A is for Ampere 片段,3分多钟的视频反复播放,把学生分成3组,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每组成员共同完成听并拼写出5个单词该视频学习即可过关,然后再评比哪一组听并写出的与电工电子专业相关的单词多,多的一组为胜,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对专业英语较难记的词汇印象深刻,从而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识点。

5.注重课后学习,组建英语学习专用BBS、QQ群和微信群,利用网络开展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学习模式

教师可教会学生在一些英语学习网站的BBS上留言,把自己的问题放到网上去,让同学或其他人为他解答问题,他也可以通过阅读、查资料等方法去解答其他人的一些问题。当他为别人成功地解答好一个问题的时候,心里就会充满欢乐和成就感。特别是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平时见到老师都会脸红,更谈不上向老师提问了。而在网上,他们就可以无所顾忌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为了便于交流,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在英语学习专用QQ群和微信群中用英语聊天,到一些著名的网站去和同学、网友用英语进行交谈。这样,学生既增强了运用英语的能力,还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聊天中也使学生对英语越来越感兴趣。这对于学生的协作学习很有好处。

四、小结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别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避免传统英语教学的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它在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核心思想。

篇9

机电一体化是将机械和电子技术集成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其发展直接推动了产品的工业生产的智能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国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实现机电一体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国家、企业关心的问题,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其一,要实现传统工业技术的高效性,持续发展;其二,研制人性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生产升级,产品换代,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机电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行业的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用人企业不但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更渴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为了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技工学校有必要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改革调整,建立一个科学而完善的、具有高级技工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

针对上述状况,本文分析了目前大部分技工学校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阐明了以岗位工作技能为知识目标、职业道德素养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部分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

目前,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课时主要分配于“电”与“机”,在仅有两年的课时时间内,还以机械类课程设置为重点,导致电类方面的课程时间安排不够,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培养标准。这与目前“机电一体”的教学目标不相符,很容易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脱节,不能有效地配合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与设备操作的教学需求。

其次,机电一体化教学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要求理论知识的传授与操作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相结合,且贯穿教学全过程。但部分技工学校却因设备或师资等方面不足而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没能理论联系实际。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睁眼瞎”,学过却不知其用途。大多数技校生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工作是安装、调试机床设备、电气线路等,对其进行日常维护和一般故障的检修等工作。学习期间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培训,走上工作岗位后,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将非常明显。

2.专业教学内容不够完善

第一,教学课程的整体设置远远滞后于当前机电技术的发展:教材内容更新慢,教学内容落后,教学设备陈旧等。部分技工学校仍然在用陈旧教材进行教学,学生学不到前沿知识。而与目前技术脱节的教学内容,学生不了解它的用途和学习的好处,感觉枯燥无味,难以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会导致课程教学陷入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的怪圈。

其次,教师讲授时仅停留于课本,教学方法单一,缺乏项目教学的涉入,学生不知如何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贯穿运用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如实践教学电力拖动中多以电路工作原理、快速准确接线为主,忽视了按图施工前元件的选择、检修及故障排除的学习,未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未按岗位群必需的能力为主线来合理设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直接导致学生知识面过窄,毕业后达不到用工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3.机电一体化教学设备落后、匮乏

部分技工学校的教学、实习设备落后,尤其缺乏具有专业特点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设备,仅有少数条件相对好的学校配备有车、铣、加工中心等数控机床,种类齐全的电力拖动与控制柜,PLC实训一体化等。

设备不足会影响机电专业学生的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机电一体化教学水平要想得到提升与进步,就必须拥有优良先进的教学设施。

4.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技工学校机电专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会进一步推动机电专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能人才。但是在当前的大多数技校里,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并没有达到既定的标准。很多年轻的教师都是“高校—技校”模式,没有在用工企业工作过,没有深入市场了解过,不清楚机电一体化在实操过程中的规范、标准,专业教学经验相当缺乏。

二、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1.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技工学校应构建中国式“校企双制”,从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和岗位标准出发,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对企业的用人需求和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或产品作为载体,重新构建出合理的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兼顾其可持续学习,因而课程内容从知识层面来说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教学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技工学校是用人企业技能操作岗位的大型人才储备单位,技工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用人企业的认可和好评,因此,技工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理应与企业要求一致,以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中心,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领域课程体系,从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到教学改革等方方面面坚持使教学内容符合职业能力需求,同时培养方案要体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以使学生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

2.完善教学场地、设施设备

教学场所、设备与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学校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就要加强教学场地一体化设施的建设。技工学校应努力建设模拟真实职业环境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逐渐完善集教学、培训、鉴定、生产“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另外,有些学校受场地、资金等影响,无法构建完善的一体化实训室,则可以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工厂企业的联系,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以满足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的需要。第一,聘请有实际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担任实习教师;第二,安排学生寒暑假到企业参观、实习,了解企业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最大限度地缩短技校生毕业后的试用期,提高竞争力。

3.通过多元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相关课程具有信息量大、抽象、理论性强等特点,内容比较枯燥。因此,在教学手段方面,课程教学很有必要实现从板书、挂图、模型教学向实训室、现场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教学模式的转变。

以电力拖动其中一个课题“按钮和接触器双重连锁正反转”为例,传统教学中,教师用直尺在黑板画出该电路原理图需要3~5分钟,这段时间学生很容易出现走神、聊天等违纪问题。但若将该原理图采用动画演示,结合教师对该电路图设计思路的讲解,并将电动机正反转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视频播放,对教师而言,不仅能节省画图的时间,而且能在短时间内直观地将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各知识点)讲解清楚,还能更好地掌控课堂的情况;对学生而言,其接受能力会更强,更能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加强重点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师要从观念上进行转变,必须学会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将多媒体教学、项目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2)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设计等。根据机电一体化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设计和组织综合性实践项目。比如根据西门子公司机电一体化课程特点和实际岗位的工作环境,创建西门子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设计开发机器自动化实训室、典型工作区实训室、机电一体化实训室等项目教学方案,学习常用的PLC S7-200、S7-300、S7-1200等系列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与维护、软件编程、网络通讯与诊断等内容,并根据实际生产线的工作要求进行程序编写和组态,培养学生专业岗位的应用能力。

(3)教师要做好示范操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中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带电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二是实际技能的规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和讲解,强调安全性问题。教师通过行为引导,辅助于教学讲解,督促学生通过互相之间的合作完成实践操作。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加强学生间的探讨交流,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促使学生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培养骨干教师,技工学校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薪聘用拥有专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定期对任教教师进行职业技能、教学能力的考核;设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鼓励教师进行技术钻研;定期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如教学方式、专业技能等;要求教师下厂实习,了解市场的需求、技术的更新。

总的来说,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改革需要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学习新技术,坚持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深入探究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的改革,如此,才能培养与时代步伐相一致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贾启升.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状况及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

[2]刘耀海.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信息系统工程,2012(10).

篇10

时间待定 广播操比赛

暑假 各年级学年终违纪通批统计工作

下学期始 完成本学期系级标兵宿舍评选

二、各部门本学期工作计划(包含各部改进措施):

办公室:

月评表:时间为每月最后一星期的周末。(以卫生早操部出本月最后一周成绩的时间为准)执行方案为由四名大二同学和四名大一同学,在周末完成月评表的制作,统一发到副部邮箱。然后由指定同学打印盖章(通知4份,成绩5份)。再将其中一份成绩交给张辉老师后,于各宿舍楼下张贴公示。

优秀宿舍长评选:第五周之后,由副部将评选方案交给张辉老师。经过老师审批通过后,在各宿舍楼下张贴优秀宿舍长评选通知。公示两周,并由副部向各班班长发送通知,鼓励大家积极申请。然后在办公室值班期间,值班人员收取申报材料,并交由纪检部按照标准进行打分汇总。最终结果于十八周交给张辉老师审查盖章后,在各宿舍楼下公示,并于下学期宿舍文明表彰大会时进行颁奖。

短信通知通知时间:

① 在自律会举行的各项活动前及有重要结果时都对班长进行通知。

② 节假日前以及工作发生变更的时候对班长进行通知。(取消每周发一次通知制度)

大例会:由大一同学分别负责点名、汇报、记录、会议记录的工作,并着情况进行人员调换。

办公室物品清单:开学后清点办公室的物品,并向张辉老师汇报。

通表及财务汇报 :学期末,将本学期的财务汇总情况同发票一起交给张辉老师。通表按照上学期的样式制作并交给主任,盖章后及时张贴公示。

各部门配合:配合宣传部做好微信公共平台,并将各部门反馈的工作情况及时记录汇总。送老晚会上,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并及时为各部门报销财务。

各年级学年终违纪通批统计工作:每周备份资料,于暑假完成,以备评优使用。

卫生早操部:

卫生:每周每天需检查部分宿舍卫生,保证一周之内电力系宿舍均被查到一次。具体检查时间安排根据个人的课表情况灵活变动。每天查完卫生后向老师汇报检查情况。每三周出一次卫生情况的通报表扬或批评。若检查方法有所改动再重新分配。

早操:等待本学期学生处及校自具体通知后再具体分工培训。

系级标兵宿舍:上学期系级标兵宿舍已上交给张辉老师,等校自星级宿舍的结果出来,就可完成公示等工作,预计前三周可以完成。平时做好卫生成绩的记录与收藏,方便本学期评选时减轻工作负担。本学期系级标兵宿舍第五周开始宣传收表,11-17周抽查普查,到下学期结合星级宿舍公布结果。

纪检部:

自习娱乐抽查:每周不定期抽查自习娱乐,时间周一至周四、周日不定夜不归宿检查:每两周抽查一次以及节假日放收假检查。

违章电器检查:伴随前两项工作同步进行。

检查结果:第二天交给老师及时跟进处理结果的公布。

协助优秀宿舍长评选工作。

宣传部:

篇11

一、引言

在供电系统中,输送电力的设备中最重要的是电力变压器,电力变压器一旦出现故障会直接影响设备的工作与区域用电,危害电力系统的安全持续运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电力变压器工作时一般都是二十四小时连续工作,工作强度非常大,通常会出现故障,尤其是大容量变压器出现故障,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影响更为严重。随着核电、水电等供电系统快速发展当今社会,对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好的多功能继电保护。因此,要增强电力变压器多功能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与功能,确保电力系统得以安全稳定运行。

二、变电站自动化供电系统

1.1 供电系统

以前变电站监控系统( RTU )采用二次电源供电模式, 即交流、直流经过滤波切换, 再通过开关电源隔离后给测控单元供电。这种供电模式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测控单元不受外部冲击电压的影响,但是从运行实际经验看, 开关电源一般四年就到寿命期了, 并且由于开关电源采用风扇散热方式, 在夏季容易由于风扇堵转而输出不稳定, 影响系统的可靠运行。

为了提高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并加强对供电的监视, 系统电源增加电源切换的信号输出, 便于及时有效的监视系统供电状态。在保证二次供电的基础上, 改变现在开关电源风扇散热的方式, 改为系统自循环散热, 减少电源故障几率, 提高系统供电的稳定性。

随着测控单元面向对象的模式出现以及电源变换技术的提高, 测控单元可以经过一个空开直接接220V 供电, 一个测控单元一个空开独立控制, 空开额定电流选择2A 即可保证测控单元不会受到冲击电压影响, 同时在交直流切换电源前端增加电源三级防雷可有效保证测控单元的安全运行。

1.2继电器:

与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但是也有不同点,因为接触器的主触头是可以通过大电流的,但是继电器的却只允许通过小电流。所以,继电器一般在控制系统中只能应用于控制电路里面进行延时,隔离,遥控检测电路从而实现自动转换调节线路以此保证安全性甚至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等功能(如图二、图三所示)。通常按照电气性质分为电气量(如电流、电压、频率等)和非电气量(如温度,压力、速度等),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工作原理分为:电磁式、固态式、时间控制式、温度感应调控式、环境风速感应式、以及其他光度声度加速的等感应式继电器。由于继电器兼具反应敏捷,工作性质稳定,结构经久耐用,占据体积小巧等特性被大量应用在日常生活的电力保护,自动化控制,遥控检测等机械装置中。

(图二:常见空气式时间控制功能及电气工作结构图)

(图三:延时功能继电器控制系统电路结构图)

三、多功能继电保护

(一)多功能继电保护的特点与要求

多功能继电保护装置是目前人们采用的最普遍的装置,自多功能继电保护装置应用开始,短时间内就得到广泛利用,主要是由其特点决定的。多功能继电保护的特点是可靠性高、

实用性强,并且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多功能继电保护应用的装置是配置合理并且科学技术含量高的多功能继电保护装置。多功能继电保护的信息管理技术采用方法库与数据库,整个信息管理系统由传统的分散式传输转变为集中式运输。各种新技术与新系统的使用使多功能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增强。多功能继电保护信息系统的应用,使供电系统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能够通过系统有效的对各个部分中的各类数据及时使用和共享,更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因此多功能继电保护的实用性也得到增强。随着电子技术与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推广与应用,供电系统也及时的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新的信息化技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对供电系统的电力变压器的运行状态,进行二十四小时无人监控。最先进的是通过运行状态分析,能够发现电力变压器的隐形故障,及时的在大的故障产生前把隐形故障排除,保障了供电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减少了经济损失。

现代的多功能继电保护虽然有着非常好的优势,但是对装置的要求更高,没有好的多功能继电保护装置,多功能继电保护的特点与性能就不能完全发挥。多功能继电保护装置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灵敏性与可靠性。供电系统一般要求多功能继电保护装置的设计原理、整定计算、安装调试等全部要正确无误,还要求组成多功能继电保护装置的各元件的质量可靠。多功能继电保护装置也需要定期的进行运行维护检查与保养,尽量提高供电系统变压器多功能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二)多功能继电保护措施

1.瓦斯保护

瓦斯保护是供电系统电力变压器油箱的主要保护措施,能够在变压器油箱发生内部故障的时候自动启动。变压器油箱内部发生故障一般会引起油面降低,瓦斯继电器的能够平衡锤的力矩会发生变化而降落,从而接通上下触点,自动发出报警信号。供电系统的电力变压器发生突发性的严重事故的时候,也会有相应应对措施。变压器的最严重故障为油箱漏油,油箱漏油会使变压器发生爆炸,导致整个供电系统瘫痪。漏油使电力变压器的液面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继电器的上下触点也能够接触,初步实现自动报警。随着漏油的继续,油位降低到一定数值,继电器能够自动跳闸保护整个供电系统,避免大的损失产生。供电系统的电力变压器大多在0.8MVA以上,都应该配备瓦斯保护装置。

2.差动保护

供电系统的变压器内部引出线短路,绝缘套管相间短路故障发生时,变压器内的匝间出现问题时,继电系统都会及时启动电流速断保护。电流速断保护的主要优势是能够准确的定位故障发生的位置,及时分析出发生故障的类型,然后马上调用内部已经编订好的程序,根据故障的情况发出相应的预警措施。如果故障程度比较轻,差动保护可以预警后并延长故障继续发生的时间,为专业人员的维修提供一定的时间差,同时差动保护还可以利用已经编好的程序,对小型故障进行自动的排除等。如果故障程度比较严重,差动保护会直接报警并且断电,避免短路后经济损失情况的发生。由于差动保护具有以上的优势,目前供电系统广泛采用该技术,它将成为未来多功能继电保护的一种趋势。

3. 过电流保护

过电流保护是作为瓦斯保护和差动保护后备保护,可以准确反应出变压器短路所导致的过电流。过电流保护装置一般是装在电力变压器的电源侧,并且根据变压器的要求装配不同的保护装置。升降压变压器处可以装配复合电压起动的过电流保护,大接地电流系统中,可以在变压器外部装配零序电流保护,作为主变压器保护的后备保护。过电流保护的具体启动方式应该根据相配备的变电器的相应数据进行合理选择,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根据供电系统的不同需求装配不同的 过电流保护装置。

4.过励磁保护

现代供电系统由与工作电压过高,电力变压器的额定磁密接近饱和。频率降低时与电压升高时,变压器都很容易出现过励磁,导致铁心的温度上升影响绝缘性能。安装励磁保护装置,可将变压器的过励磁引起的过电流反映出来,从而可防止变压器绝缘老化,提高变压器的使用效能。

篇12

电工学是当今社会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技术领域,在进行中职电工的教学任务中要明白,电工学的教学任务不只只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住此门学科的理论性知识、能够独自解决教材中所布置的教学任务,这样远远不能够达到当今社会建设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通过专业知识能够灵活动手处理现实当中的实际问题。电工学的教学大纲也明确的提出了这一点,所以电工教学的教学目标则是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在此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到的专业技能,是否在实践过程中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是电工教学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工厂实习背景下的中职电工教学,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真正的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消化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真正的使学生做到了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双丰收。

3工厂实习背景下的中职电工教学原则

在进行中职教学环节中的工厂实习教学,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兴趣性原则,在进行工厂实习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情感,不断主动开发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兴趣,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践教学中。

(2)、实用性原则,在进行工厂实习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学生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充分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真正的提高该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

(3)主体性原则,在进行工厂实习过程中,一定要将学生摆在正确的位置上,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核心。

(4)系统性原则,在进行工厂实习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有意识、的有计划的安排学生的实习内容,使学生能够有机的将所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整合。

篇13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036—02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是根据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的指导思想——以强电为主、强弱电结合,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宽口径培养目标的要求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偏基础课程。在该课程中几乎涵盖了有关电气工作的所有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与电气工程的各个方面均息息相关。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大院校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以此提高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效率。

一、电气工程基础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分析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的特点为:其一,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课程内容包括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每一章都是一个崭新的内容,并涵盖大量的理论知识点,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其二,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是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过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工程实训环节。

由于电气工程基础课程具备以上两个特点,所以对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电气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由于课程设置的教学学时数有限,即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无法全面讲授知识点以及与电气工程实践相联系,所以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以消化和理解较为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其次,课程教学没有把握住重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进度,加之教师缺乏对学生必要的课后复习指导,从而造成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效率偏低;再次,课程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没有将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导致教学效果完成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

二、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一)信息化教学具备开放性的优势

信息化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上,使其具备较强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开放课程资源,使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入教学资源系统,可以随时进行课程学习。同时,在教学资源系统中存储了大量的仿真实验、演示实验、虚拟实验等实验教学信息,可以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弥补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缺失,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其次,信息化教学方式是一个开放的课程建设平台,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数字化资源,还可以有效促进产、学、研三者相结合,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信息化教学具备创新性的优势

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系统能够为课程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研究专题,让学生进行课外研究,使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学。学生在研究专题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信息化教学具备建设性的优势

信息化教学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使教学场地和教学时间不受任何限制。由于网络信息实现了高度共享,所以学生可以学习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满足学生差别化的学习需求,从而使信息化教学更具可持续发展性。

三、信息化教学在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使用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现阶段,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电气工程基础教学的内容不再只局限于教材当中,而是要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完成教学。在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对教学进行辅助时,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的是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其通过各式各样、图文并貌的动画、音乐、图形和图像等,弥补了传统教学中感性材料不足的缺陷,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中声音和图像可以使原本较为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加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师能够将一些原本无法用语言描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进而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多媒体最强大的地方就在于其能够进行一些模拟操作,这样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由于多媒体的使用完全是教师在控制。为此,在软件的选取和课件的设计上应尽量贴近教学内容,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可将发电机调速器的动作过程、凝气式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一次设备及二次设备的调频过程、继电器保护器的分合闸过程、电气控制回路的动作过程、倒闸操作过程等等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这种课件不但能够重复播放、反复操作,而且还能够出现不同的界面,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这种教学形式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多媒体教学的有效应用,增大了课堂的信息量,课程的内容随之加深,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变得更加容易。

(二)构建实践教学资源系统

实践教学资源系统的构建应以电气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础,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为手段,以计算机网络平台为支撑,以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开发为核心。同时实验内容的设置应尽量以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为依托,以此来体现出工程教育、职业取向的先进办学理念。该资源系统由以下四个模块构成:

1、管理模块。在整个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教师既是教学的指导者,也是信息网络平台的管理者和各种实验项目的开发者。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并将这部分经验有效地融入到信息网络教学当中,以此来监控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并从旁引导学生,使之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2、实验与实践模块。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和具体实验时间,这样有利于开放实验室运行模式的顺利实施。教师可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设计必选和可选两类实验项目。学生则可借助信息网络平台,结合自己对各类实验的兴趣,合理选择所需的实验项目。当学生选好实验项目以后,教师按照实验项目的数目和具体参加人数,来编排实验时间表。对于一些教学以外的设计性实验,学生可自行组织成创新协作小组,然后进行提前预约,在获得相关负责人批准后,按照预先申请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时间完成相关实验。信息网络平台除了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实验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外,还能够按照相关的行业特点设置标准化的测试题库,这样便于学生在网上进行专业技能竞赛,进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实践教学资源模块。信息网络环境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获取便捷、各种资源丰富。为此,构建一个检索快捷、资源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库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基础保障,有利于学生随时获取电气工程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和信息资源。

4、协作交流模块。信息网络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以实时交互的形式实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不仅可以利用信息网路平台中的BBS及讯息等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讨论,也可以通过聊天室及视频会议等形式进行在线讨论,彼此间交流意见、答疑解惑。

(三)建设数字虚拟实验室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基础课程中原有的纯物理实验现已无法适应现代化电力系统的需要,这部分实验已经很难满足电力系统实验教学的要求。为此,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采用数字虚拟试验则可以有效地克服实验仪器方面数量和质量的不足,以及教学经费和实验场地等相关因素的限制。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对电力系统的各种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并且还可以在计算机上实现遥视、遥控、遥测和遥调,由于计算机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所以实验效率也较之以往有了极大程度地提升。原有的纯物理实验因为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要求,致使实验难以达到设计性和开放性的目的,而数字虚拟实验却能够真正实现实验的设计性和开放性,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文辉.信息化技术下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z1).

[2]马幼捷,安小东,周雪松.电气工程虚拟实验技术的研究[J].电测与仪表,2006,(5).

[3]林屹.叶小玲.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