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美术师范生实习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今年,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师范生开始了为期六周的实习生活。我们实习的学校是现代中学。在学校领导和带队老师的关心和认真指导下,我们很快熟悉了自己的工作,并投入角色。
第一周我们的工作任务是听课,向任课班级的学生做自我介绍,和准备下周的上课教案。一周的实习下来,感慨颇多。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从老师们身上,我看到了为人师表散发出的耀眼光芒,给了我实习生活带很多启发性的思维,每次上完一堂课我都有深的感触:想要当好一名好的老师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一名教师也是一件最幸福的事!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发展处于转折期,情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常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很大的易动性,冲动性。情感内容日益丰富,深刻。因而初中美术教学应切合初中生的身心特征。师生间应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学生信任老师,老师喜欢学生,教学活动才能进行得顺利完满。
我利用课堂上观赏学生作业的机会和他们做了一点沟通发现他们大部分对美术是很感兴趣的,觉得美术是具有趣味性的学科。对于初到美术海洋的学生们,对于美术方面的知识似懂非懂,如果把太多理论注进他们的脑袋里,他们会对美术产生厌恶和憎恨,如果把美术知识化为游戏和故事,并且还能让他们亲自接触实物,他们会对美术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处理这些细节,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应准备好教案和教具。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是非常强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规范自己的言行,给学生起到榜样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美术教学,我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这次的实习机会令我彻底改变了很多死板,上美术课很轻松等观念,懂得了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灵动性,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在我的指导老师身上我学习到很多东西,我们会不断完善自己,准备全身心投入将来的教育事业。
篇2
每年金秋十月,学校都会迎来一批不同学科的实习生。作为历史实习生指导教师,笔者被他们的活力所感染,他们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各种各样的历史图片、音频、视频,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弥补传统课堂的缺陷;但对他们的不足略带一点儿遗憾: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并将多媒体技术课堂归结为“多、快、好、省”四个特点。“多、快、好、省”这四个字不禁让笔者想到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多、快、好、省”分别指的是“数量多,速度快,质量好,成本省”,实践证明,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多和快,而忽略了好和省,忽视了客观规律,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损失和挫折。作为历史教育者应明白“以史为鉴”,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吗?多媒体技术课堂真的有如实习生所认为的具有“多、快、好、省”四个优势吗?
2“多、快、好、省”误区分析“多”的分析
“多”即多媒体技术课堂幻灯片“数量多”,课堂容量大。听了实习生的课,发现幻灯片数量多,文字量惊人。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讲述面面俱到,区分不了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只是埋头苦干,不断机械地抄写笔记,完全没有个人思考的空间。这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更不能培养学生进行历史分析、比较、概括能力,甚至使得历史教学的内容泛,没有侧重点,没有层次感,致使历史教学效果无法实现。课后,笔者特意找学生了解,学生反映刚开始时觉得很有兴趣,上课专注度高,但是坚持了半节课后,便无法再坚持。心理学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专注度仅为30分钟,“数量多”致使讲授时间过长,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应该在于“精简”而不在于“多”。任何一节历史课,在课程设计中都有自己的三维目标、重点与难点,在教学实践中围绕这些目标、重点、难点选择有效手段,有的放矢,才能使得历史知识点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形成“课魂”;在有效的时间内高度吸引学生的专注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轻易将课本复杂、繁多的知识点串成一条条具有一定逻辑性的线条,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情感的升华,领悟历史人文精神。为此,历史课堂教学的简洁、层次分明很重要,不能面面俱到,而应把握好学生的专注度,做到一张一弛。“快”的分析“快”即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课堂训练的“速度快”。练习节选了不同类型的选择题、主观题,满足当前高考“新材料、新情境”的需要,正因为这一优点,让实习生错误地认为,量多才能使课堂充实,于是投影过多练习,不自觉地将放映幻灯片的速度加快。如此,中下层学生目不暇接,来不及思考,就下一张幻灯片了;教师的解析也是蜻蜓点水,分析不到位,甚至材料解析题都是简单地带过去。一节课下来,中下层学生只知道练习多、速度快是本节课的特点,突破了哪些难点、重点,没有太深刻的印象,巩固教学效果的训练意图大大减弱,违背了个体差异性的规律。对于巩固练习应该精练精讲,练要有代表性、典型性,解析要透彻、简洁,不要拖泥带水;不能刻意追求练习的“数量”,而是把握好“质量”,这样才能给予学生相应的思考时间。讲解要从学生易出错的点着手,承认个体的差异性,才能真正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提升理解能力。否则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打着“先进技术手段”复古,又回到传统的题海战术,不能发挥多媒体技术这一有力武器的作用。“好”的分析“好”即多媒体课堂师生互动性“质量好”,课堂气氛好。多媒体技术课堂利用图文、视频与音频等辅助物,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来说更利于师生互动。实习生通过新颖的图片、视频,创设一些情境模式,这种做法互动性好,一问一答,首尾呼应;但问题的设计属于低认知水平,不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后,部分学生反映该课的确很新颖,问题的回答很流畅,但一做作业就发现很多问题没有完全理解。可见,气氛好,并不完全意味着有效地调动学生思考、深入历史现象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课堂中要重视师生的互动性,要重视课堂气氛。在引导方面要合理精选各种资源,问题设计要由浅到深,难度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追问,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不断完善历史思维能力,实现“授之以渔”。不能为了“表面”活跃的气氛而舍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否则是打着“先进技术手段”的招牌进行各种“作秀”。“省”的分析“省”即多媒体技术课堂“成本省”,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省去传统课堂的复杂板书。部分实习生粉笔字缺少训练,书写较差,于是主观认为多媒体技术可以使他扬长避短,认为不黑板板书无伤大雅,实际上刚好相反,这使得他的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板书,不但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也是其教学水平高低的一种具体反映[1]。黑板板书内容是本节课的“灵魂”,为此必要的黑板书不能省,要突出简洁性、系统性、层次性。黑板板书有着自己的优势,保留时间长,在授课过程中随时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必要补充、标识。而多媒体板书设计这点就比不上传统黑板板书,黑板板书设计是多媒体技术无法取代的内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只是起辅助作用,不能简单认为课件包含了板书,就可以省去黑板板书。实习生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工作态度固然好,但不能蛮干,不能脱离实际地苦干,要讲究技巧,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学生的学情、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不能简单地将多媒体技术课堂归结为“数量多、速度快、质量好、成本省”,在视频、音频、图片的选择上要坚持最优化原则,少而精、精而准;课堂中讲究“质”而不在于“量”;明“理”速度在于适合学生,而不在于“快”,戒华而不实;要明确多媒体技术运用只是一种教学手段[2],其服务于历史教学,而不能让多媒体技术牵制历史教学的发挥;在教学中应综合多种教学手段,取其所长,才能上“好”一节完美的课。3问题的思考在短短的六周内,实习生存在这种误区可以理解,教学基本功的成熟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师范生在校期间要注意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1)加强心理学理论的学习,不要单纯学习理论,要偏重于实践,适当地进行各种实地调查活动,在实践中领悟学生个体的差异性;2)加强教育学理论的学习,明确各种教学理论的利与弊,多参与师范院校的各种微课、说课、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粉笔字比赛,在这些活动中验证教学理论,为今后从事教育行业打下扎实的基础;3)强化专业的学习,拓展个人视野;4)戒骄戒躁,不断进取。另外,师范院校应发挥其地区资源优势,多提供各种教学理论的实践活动。如在地区性的中小学教研活动中,让师范生实地参与听课、评课等活动,甚至是延长实习期,使得他们的基本功更为扎实点,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优势。
参考文献
篇3
吉林师范大学秉承“好学近知,力行近仁”的校训精神,努力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以基础厚、能力强、潜力大、素质好而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和好评,在基础教育界享有较高声誉;非教师教育专业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注重学生职业品格与专业技能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不断生成。毕业生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一、招生专业、拟招生计划数以及合格数
吉林师范大学全部招收本科专业,美术学(师范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绘画、动画、数字媒体艺术7个专业共招生45人左右。
学校根据报名情况,会酌情调整招生计划,最后按计划数的4倍确定合格数。
二、报考要求
凡符合国家高考报名有关规定,经所在学校批准均可报名,文理兼招。动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只招英语考生,其他专业外语语种不限。考生必须按生源地到指定考点报考,报考时须持当地招生办公室提供的《2016年高考艺术类专业考试报名资格证》和本人身份证。考生参加专业考试时,物品考生自备。美术类专业考生进行专业考试时,不分专业,统称为美术类,高考填报志愿时再分专业报考。
三、学费标准
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教育厅、财政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物价局的相关规定进行收费,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绘画专业5940元/学年;动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6820元/学年,如有调整按新规定执行。
四、录取原则
文化课成绩在考生所在省最低控制线上且专业课成绩合格,在所在省投档的考生中,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成绩=文化课成绩总分的60%+专业课成绩总分的100%。
五、考试科目及分值
素描(头像默写150分钟,黑铅笔或炭笔,200分);色彩(静物默写150分钟,水彩、水粉不限,200分)。
六、报名考试时间、地点
山西省太原市考点(山西省美术类专业考生)
报名时间:2016年1月24日—25日
考试时间:2016年1月27日
报名地点:太原师范学院(晋中市榆次区山西高校新校区大学街319号)。
七、合格成绩及报考高考志愿
所有参加专业考试的考生,均可到我校本科招生信息网查询专业考试成绩(网址:zsb.jlnu.edu.cn/);专业考试成绩合格者,我校将发放专业考试合格证,同时将合格名单报送到考生所在的省招办备案,合格考生可在当地招生办公室填报吉林师范大学艺术类专业志愿。
八、联系信息
四平校区: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海丰大街1301号
长春校区: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卓越大街399号
篇4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示范中,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吃透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使学生的想象得到发展是教师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学生缺乏相应的技能,就会束缚想象能力。一切想象成果都以实际事实和观察资料为基础。观察资料积累越多,在想象活动中,使用它们的可能性越大。如果学生不能及时地得到必要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就不会作画造型和美术设计。因此,在课堂上积累各种各样的印象和培养观察力是发展想象力的必要条件,而课堂教学示范正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最有效手段。
其次,认真备好课,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示范“成竹在胸”。在进行教学时,对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能力也应有一定了解,并注意讲解的速度、方法等,才能使课堂教学示范“因材施教”。
再次,要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按部就班,正确示范。如以画轮廓线为例:一幅画开始画,画准轮廓是关键,是最基本的知识。但要画好却不容易,即使在这方面有一定专业经验的人,也往往会出差错。作为高中美术班学生,美术基础知识还不扎实,要画准轮廓线很不容易。不作示范或少作示范,学生便会乱画一通,达不到教学要求;即使教师讲得最多,效果也不理想。尽管教师绘有步骤图,但学生实践经验少,没有亲眼看到教师是如何画出来的,感觉会很陌生。要靠学生自己去摸索,费时且效果差。而教师示范,每一步都讲解清楚,示范正确,学生易懂易学会。
我认为,课堂教学示范有如下优点:
1、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示范使学生上课注意力高度集中,对绘画始终保持兴趣,而兴趣的保持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学生从教师的示范中得到启发,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学生效率。
篇5
目前,三年制高中起点和五年制初中起点美术教育专业同时并存,它是在师范学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面对广大农村中小学和农业地区县级小学开展教学,培养师资。
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学历层次美术教育在全国一定范围普遍存在,且具有发展空间和意义。就此而进行研究很有必要。这里,就我们课题组近年来研究的情况和成果与各位同行交流,愿有所益。
一、初中起点美术教育专业生源特点(概要)
1.入口的生源质量较低
我们对03、04、05、06、07级548名新生进行接受美术教育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 33%的小学和23%的中学没开过美术课;43.4%的小学和39.4%的中学开课不正常;96.2%的小学和58.1%的中学没有专业或专门美术教师。只有2﹪的入校新生进校前接受过初步的美术基础训练(考前训练)。
2.对自己前途不明朗
在对入学后美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状况调查中,90%以上的同学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其中学历问题,就业问题是最为焦虑的事;80﹪以上的同学没有考虑过将来要当一名教师。其中一个班30名学生,表示愿意做美术教师的8人,不愿意的9人,处在两可之中的13人。
二、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及主要课题
1.改革美术教学,确立美术课堂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从教能力;
2.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实现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实践课的有机结合;
3.加强教育实践活动指导,探讨全程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三、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及主要做法概要
1.调整课程结构,“四大模块’交会融通
专科层次师范学校的美术教育专业的任务就是要为基础教育培养适应、胜任课程改革需要的美术教师,为此,我们将课程设置为“四大模块”,即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实践课程;调整课程结构:1、五年制课程模式采用2+3,即前两年完成高中课程的学习任务,后三年完成高师专科层次课程的学习任务。2、提高教育专业课程的比例,约占总课时数的15%,同时降低理论难度,加强教学技法的训练,设想学生“出口”时,既要美术专业学历合格,又要教师资格合格。3、增设选修课,使课程更加适应学生。4、加强教育实践课程,教学时间由过去的6周提高到14周,占总课时的15%,并且明确了课程标准,建立了全程、有序、科学的教育实践活动制度。加强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加强职业生活方式的熏陶、演练,使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产生职业情感,热爱儿童,热爱教育。
2.学科专业课程,突出教育性
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要具有示范性,教会学生会学会教。
在素描、色彩等绘画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素质差异分为若干个小组,为其提供交流、研讨的机会,并促使其形成探究、互动的习惯。成绩好的同学有义务,帮助后进生;成绩差的学生有压力,主动钻研。每次写生或专业课结束前,要求学生谈个人体会,总结自己本阶段或本次活动中的收获,并提出未能解决的问题。问题提出之后,引起全体同学的思考,引起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调整,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合力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之后还要求学生写绘画学习日记,谈自己学习的感受,谈自己的想法和未来目标。当学生完成绘画作业之后,我们又开展评画活动,学生互评,教师参评,鼓励推出不同观点和个性的评论。在绘画、质疑、讨论、评价等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
专业课上,在对学生进行绘画技法、技巧的训练过程中,我们指出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作为学生学习的参照,使其学能为了教。如色彩课,我们在技法训练上更趋向服务于小学美术教学,更倾向适应儿童绘画的学习;强调儿童美术的特点,充分理解儿童审美心理。比如,不过分强调比例、结构、透视,而提倡个性的张扬,色彩的夸张。
其次,把教育实践活动直接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观摩、评价中发现教育理论知识,运用教育理论知识,进而学会教。主要做法是:1、观摩、评价成功与失败的教学案例;2、模拟教学;3、请小学特级教师上示范课,了解课改的新理念、新方法。
3.活动课程,苦练基本功
基本功分教师基本功和专业基本功两类:前者包括三字(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一话(普通话)、简笔画、教学挂图制作等活动;后者包括速写、素描、色彩等。各项基本功都要在第二课堂上由教师指导,自主训练,学期考核,计核学分。学生掌握了基本功,还要鼓励他们美化校园、美化教室和寝室,为学校及其他系科设计、布置墙报、黑板报、橱窗、海报等,锻炼其美化校园和生活环境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美术系列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运用美术服务教学、服务社会的能力。
4.教育实践活动与时俱进
我们认为,教育实践活动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观照下进行的旨在促进师范生专业成长的现实活动。就活动范围说,有校外校内之分;就活动内容说,有教育、教学之分;就活动形式说,有参观访问、教育调查、教师基本功训练、模拟教学、见习实习;既有个体独立的实践活动,也有以小组、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性实践活动。
教育实践活动全程化,分三个步骤进行,即:校内实践、阶段见习、集中实习。教育实践的整体构思、布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经过“实践一体会一再实践一再体会”这样一个不断实践和反馈的过程,使学生更加明确作为一名未来教师将过一种怎样的职业生活。校内教育实践是职业生活的积累阶段。通过入学教育,教材演习、观摩国内外优秀的美术教学资料、模拟教学、举办学生的教学技能竞赛(书画比赛),组织各种学术报告、毕业生座谈会等活动,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
教育观摩、教育见习。教育观摩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教师职业,了解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实际,在观摩中学生可进行参观、考察、访谈等个体活动并初步验证教育理论。
具体操作:每学期进行一次“一日见习(教育观摩)”,分散到各学期中。要求学生及时总结,写出体会、反思。
教育见习是教育实习的重要过度和准备。见习时间大于4周,分阶段进行,贯穿于职前教育的全过程。学生见习的主要任务:协助教师进行课外辅导、课外艺术活动、批改作业、班级日常管理和组织工作、听见习指导老师的课等。通过教育见习,理论联系实际,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实习。课堂教学实习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以及绘制教学挂图、幻灯片、课外辅导、批改作业等等,使实习生得到全面、严格的专业训练,使其具备小学专业美术教师应有的业务知识、技能及教学能力。
关于课堂教学,我们的做法是分阶段进行,抓问题解决,稳步推进。
第一阶段的主要课程内容:1、组织实习生听示范课(示范教师主要由校内指导教师、实习学校同科教师担任)、观看优秀教学录象资料:2、模拟教学,试讲、试教,听课、评课;3、进行微格教学培训。
第二阶段进入实地上课阶段。我们的做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开展问题研究。如,针对实习教师面临的第一个障碍----心理障碍,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站住讲台,引起注意、调动学生。这个问题三周后基本解决。又如,小学生班级人数多,课堂秩序混乱,而实习教师又年轻、没经验,往往上课无法进行。我们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课题来研究。具体做法是:1、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助寻找内在原因,2、树立教师形象,外严内温,3、精练课堂导入方式,精彩课堂内容,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阶段:教法研究阶段。主要课程是:研究多种教法和学法;研究教学挂图制作和教具的使用;研究教师语言表达技巧;研究板画和板书设计。同时有计划地集中听课、评课,开展案例研究。
第四阶段:集中总结,个体反思。集体诊断教学疾病,个体反思教学行为、教学实践中的体察、体会、体验,将经验升华为个体化的理论知识。
篇6
主题网站是网站内容、网站功能都相对有较明确受众的网站,也可以称为主题资源网站,是围绕特定的主题,完成特定信息的搜索和提供、组织与的网站。它是一个基于网络资源的主题研究、学习的平台。
自主学习(selfaccess learning或autonomous learning)又叫自我定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或自我指导学习,它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学习者能够对学习负责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地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评价、调控学习过程,并自主地进行观察、思考、想象、创造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过程。
1自主学习对于小学教育师范生美术技能培养的意义
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于全国首开的专业,从培养方式(以2+4的方式,前2年综合培养,后4年分科培养)、生源(农村初中毕业生)上说与其他高校普通的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尽管如此,自主学习对于培养他们的美术技能的意义是一样的。
2主题网站在师范生自主学习美术过程中的定位
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引入主题网站可分二步。第一步:前两年,在重视师范美术基础教学与兴趣培养的同时大力引导其运用主题网站,形成良好习惯;第二步:后四年,在完全由师范生自主性选择学习美术时,通过主题网站的优势,持续激励师范美术学习的兴趣,并以多种教研活动间接发展师范生的美术教学技能。简言之,主题网站在师范生自主学习美术过程的定位是:以师生间桥梁的角色,激发师范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师范生的信息资源素养,帮助师范生形成自主学习美术的习惯,促成师范生自主学习美术的良性循环――美术自主学习的模式。
有了良好的定位,构建主题资源网站(主题网站即主题资源网站)通常不是难题。因为目前的网络平台中不管是空间、博客、还是论坛或微博都有良好的资源上传、收集或功能。具备相应功能的平台与针对性创建的平台相比,只有运用得习惯、熟练的区分,并无可用与不可用的差别。
合理利用主题网站资源的“”与“获取”两种渠道,分步构建对师范生自主学习美术的有效激励机制,以引导师范生完成自主学习美术模式构建。
3强化师范生自主学习美术的意识――充分利用主题网站的互动性形式
师范生通过入学前的教育经历,普遍具备了一定的网络信息素养,他们或多或少具备了不同程度的信息搜集技能,只是对运用主题网站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较弱。利用课堂教学,分阶段、有侧重地开展丰富的线上线下交互,提高师范生与主题网站的粘度,是强化师范生与主题网站间粘度的有效方法。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艺术教研室针对师范生们的这一特点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强化师范生通过主题网站自主学习美术的意识。
(1)前期,以参考资料形式,要求师范生养成向主题网站找资源的意识,逐渐强化师范生对主题网站的粘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艺术教研室2010年建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美术博客(以下简称美术博客)”(http:∥/),并以大量专业图、文资源营造了一个实用性极强的主题性网站平台,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师范生在美术博客中查找相应的图文作参考,并在课堂对表现较突出的班级与个人进行表彰。以此不仅让大批师范生作业效果得以提升,并且在师范生的心里种下了一颗向主题网站找资源的种子。
(2)中期,以比赛、校园事件报道等美术活动的形式,引导师范生主动关注主题网站的资源更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艺术教研室每学期都开展了丰富的教研活动,其中有大部分活动是以主题网站为载体,重在培养师范生美术学习兴趣。
(3)后期,以学生社团、主题论坛的形式,帮助师范生完成对主题网站的情感投射。当师范生对美术学习有了兴趣,下一步则要引导师范生对主题网站产生主人翁的经营意识。学生社团活动与管理的网络化、网络讨论的生活化是较好的切入点。
经过上述三个阶段,资源网站与师范生的美术学习建立起了良好的互动粘度,下一步则需要以“资源”入手强化粘度,引导师范生完成自我激励的循环。
4设计师范生自主学习美术的良性激励――紧扣主题网站的资源性形式
引导师范生通过主题网站建立自我激励机制,可分两个步骤:一是利用现有的主题网站使激励效果最大化;二是根据激励客体的需求创建有针对性的主题网站,使激励效果深入化。
(1)利用现有主题网站,使激励效果最大化。现有的主题网站,通常是指博客、论坛、微博等资源型平台。以资源为主体的主题网站,要达到激励效果最大化,一般需要扩大资源类型、提高资源数量与原创性。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艺术教研室在美术博客中通过日志、相册功能为师范生提供了大量原创资源,这些资源紧扣培养方案与师范生的年龄特征,且拓展了资源类型(如加入动漫、插画资源等),因此师范生对美术博客的依赖性得以增强,以致毕业后的师范生也会经常访问美术博客来获取资源。
篇7
《美术教育实习》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以下简称美术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既有教育实习的—般特征,又拥有本专业特有的学科特点: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等。这就要求本专业的实习生(以下简称实习生)在面对实习学校的学生进行教学实习时,不只是美术教科书的说明者,更应是本学科的认识态度、课程内容、学习方法的引导者。由于实习生长期进行的是技法训练,所以,在美术教学实习时相当部分的学生容易在口头表达、理论知识、教学技能方面出现一定的“先天不足”,进入教师角色或适应教师角色的时间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要慢。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认识太简单,觉得只要能在课堂上完成美术教学任务就行了,主观上忽视或轻视“教学反思”活动环节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教育实习的课程目标是完成由实习生向准教师的“过渡”,这种“过渡”是指—个实习生在知识上有了一定储备、能力上已有一定提高后,在心理、气质、精神状态上向教师的跨越。通过实习,提供学生熟悉中小学,接触社会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从基本能力准备上为他们顺利进入教师角色做铺垫。而要尽早地进入教师角色,实习生如果仅注重课程内容教学的完成而不进行课前或课后的教学反思活动,实现教育实习课程的目标显然是困难的。现在的实习生往往忽视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致使他们实习期间的课堂教学能力难以有效提高或教学质量很不稳定,也滞缓了进入教师角色的时间。
二、课堂教学反思的重要作用
教学反思,即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目的地回顾、总结、思考或与他人共同研讨的一种自我学习方式;它是实现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师素养的重要而有效的教研途径。有的学者认为,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等教学活动本身的深入思考;有的学者则认为,教学反思是—种批判思维的活动,是在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更有学者认为,教学反思是一种协作活动,是由授课教师和他的同事、学生—起,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不妥之处共同进行回顾,通过讨论、分析、研究,达到互相交流、共同分享、整体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研活动。
可见,作为美术教学实习必要环节之一的教学反思活动,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实习生的课堂教学技能水平、促进其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它是加快实习生进入教师角色的必由之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对于实习生来说,其作用着重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前的教学反思活动
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课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谨性。课堂教学前的反思活动包括对学情、教学程序及教学目标的反思,它是教学前准备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具有—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学情反思是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展开和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保障,在美术教学中,具体包括对学生的美术基础、艺术兴趣、审美倾向,甚至是对家庭环境的了解,等等。只有熟悉了这些,一堂美术课的教学亮点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充分展开,精彩部分才能有序深化;否则,弄不好还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遇。如,要上一堂泥雕课,实习生就应当事先通知学生上课带橡胶泥,如果遇到班上有少数的贫困生,还要课前多准备几套橡胶泥以备他们上课使用,或者是组织学生以分组的形式来完成课堂作业。否则,再好的课程教学设计和目标设定,均难以实施与实现。
对教学程序的反思相当于教学前的“整体构思”,其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备”与“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尽管目前的教师用书对于教科书中的每—个课题均有相应的分析,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程的延伸等,甚至还提供了现成的教案参考,但由于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再加上实习生所积累的教学经验非常有限,导致他们“照猫画虎”的教学现象较为普遍。实施也是如此,同样—个课题,因实施的教学程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我们姑且将教学程序分为三种——顺叙教学、倒叙教学和插叙教学。实习生在课前就应当凭借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针对学生的发展规律反复思考哪种教学程序更适合学生的实际。例如,湖南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以下简称湘版教材)七年级的《你,我,他》—课,实习生在分析、掌握了学情的基础上,便可设计用“倒叙”的教学程序,特意把准备好的范画(自画像或画的学生的头像)第一时间向学生展示,或是设置悬念,或是目标引领,或是任务驱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这堂课的前期教学情境,然后再按—般的“顺叙”方法实施教学过程。如果实习生在备课时对于哪种教学程序更加适合学生并未进行思考,而—味采用传统的顺叙程序,照本宣科,课堂很可能就变成了学生“干私活”“忙副业”的场所,教学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课前对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再进行反思,是为了发挥好它的导向功能。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路标”,规定着整节课的方向。《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目标要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进行设定,其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可见,之所以要求实习生课前要对备课中设定的教育目标进行反思,关键就是要反复审定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目标是太多还是太少、太难还是太易,是否有层递关系,等等。若教学目标模糊,则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就会不清楚,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更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学水平。
(二)课堂教学后的教学反思活动
课堂教学后的反思活动,是对自己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或是对教学不足之处的理性分析。它有利于对教学提出改进的策略和引发教学的新思路、新构想,有利于培养教师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钻研与创新精神,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条捷径,也是完整的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反思活动等。
其一,对于教学内容的课后反思活动。实习生要依据美术教科书,紧扣课程内容的教学来反思。例如,湘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标志设计:卜课,是围绕如何进行标志设计来展开教学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实习生往往是先引入一批标志设计或插入一段与设计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揣摩这些设计者的设计用意,再讲述标志设计的—般方法和要求,最后让学生尝试着设计—个自己喜欢的标志,并用一两句话概述自己的设计意图。可是,当课后批阅学生作业时,实习生却会觉察到,这节课并未达到他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是为什么?实习生通过课后反思就会发现,原因在于设计的教学内容过多,没有教学重点,偏离了最初设计的教学任务;而将这些“败笔”记录在“案”,实习生就能避免下次课堂教学在内容设计上的失误。
其二,对于教学方法的课后反思活动。实习生如果能够以自已的亲身经历,从个案分析的角度来小结,所获得的经验就会具有实效性。例如,湘版教材七年级《向日葵卜课,教学重点是学生学习颜色的冷暖和配色。实习生就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将整个课堂想象成—个药店,告诉学生:每种颜色的药水有着不同的作用,如紫色的治头痛,绿色的治肚子痛,橙色的治牙痛,等等,然后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病情调配色彩,对症下药。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实习生如能将这些教学反思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在此基础上“举—反三”,就能使自已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推陈出新。可见,课后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其目的是为了找到更加适合学生实际和特点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有效学习。
其三,对于教学效果的课后反思活动。实习生要依据课堂的实效和学生的反馈信息来进行总结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满足程度和教师的价值感受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通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受益程度来衡量的;后者则主要反思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状况、个人经验的提升状况,以及对教书育人的职业认同状况等,从而判断自己的教学是高效的还是低效的,进而对教学全面进行二次设计,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方案,做到精益求精、扬长避短,在肯定自我的同时不断超越自我,以尽早完成从实习生到准教师的转型。
三、课堂教学反思多种形式的不同作用
课堂教学反思活动不只是针对一节课本身,它对实习期间的整个教学实习阶段乃至未来的教书生涯都有着指导意义,不同形式的教学反思,作用也是不同的。
—是实习生的自我反思。其过程虽是—般的教学回顾,但要探索和解决的却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实习生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环节,是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对话,更是实现由实习生向准教师转变的重要桥梁。实习生这种自我教学反思活动的形式,最常见的是每一节课后的教学小结,或是以教学日记的形式来小结自己或他人的教学活动,如同学中上得好的课、实习基地校的老师上的示范课等。随着这种反思活动的不断增多,实习生的教学自信心和作为教师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
二是师生交流反思。这里指的是实习生与所教班级学生在课后或业余时间—起讨论,进行教学交流,这也是—种有效的教学反思活动。在美术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体教学任务的实践者。他们是实习生课堂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他们的亲身感受和反馈意见,常常能为实习生的反思活动带来意想不到的见解或认识,所以,实习生的这种反思活动,既能拉近师生的感情交流,调动所教班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也在—定程度上拓宽了实习生教学反思的路径,使实习生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获得一种既真实又清晰的认识,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相长。
篇8
一、就业情况调查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分美术教育与艺术设计两大专业。2009年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毕业人数为56人(此年只有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81.82%。2010年美术教育专业毕业人数70人,艺术设计专业毕业人数57人,2010年美术系就业率为87.27%。2011年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人数为153人,两个专业平均就业率为86.31%。
以上数据为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美术系毕业生就业情况,包括师范类(美术教育)与非师范类(艺术设计)学生。
二、就业特点分析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加,这与目前全国大学扩招的趋势也大致相符,每年的就业率虽然保持相对平均,但还是有下降趋势。虽为师范类学校,但学校也开设了非师范艺术设计专业,而且招生人数与美术教育相当。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师范生毕业后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去学校当教师或者去企业公司等工作;非师范学生主要去设计公司或者自主创业。美术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企业公司”与“自主创业”人数较为接近,而且为就业的主要方向。可以看出师范类学生与非师范类学生的就业大方向逐渐靠近。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生从事非教育的人数也超过了从事教育人数,打破了就业教育岗位一统天下的局面,呈现出就业岗位选择的多样化趋势。
在就业选择中,大部分毕业生个人意向上还是偏于发展前景较好的公办学校任教,或国家机关及效益较好的国有企业。由于目前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实际上大部分毕业生最终是去设计、广告公司等私业去工作,并且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考虑自主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就业形势形成的原因
在当前形势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美术专业毕业生找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外部因素
(1)我国教育体制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全国大部分高师美术类的专业设置无差异化,基本为美术教育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两大类,美术教育专业还是开设国画、油画、版画传统方向。部分学校专业设置过于细化,培养出的学生知识面过窄,学习及适用能力都较差。另外一些学校设置课程陈旧,课程从内容到教学上与社会对人才能力要求相脱节。专业开办与课程设置的存在问题形成无业可就情况。另一方面企业需要的动漫设计、游戏艺术设计、影视美术领域的新媒体艺人等人才却没人培养,形成无人可就的局面。在新的形势下,学校要科学分析形势发展,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更新观念,培养实用性人才。
(2)用人单位需求与毕业生自身素质之间的差异性矛盾。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是――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及人际关系方面要好,专业基本功也比较扎实,能够吃苦耐劳,有上进心。根据对用人单位反馈,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现在的毕业生知识结构、工作能力与技能方面还存在不足,理论水平及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部分用人单位反映学校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人才,用人单位只能增加投入,根据工作特点重新培养招录的毕业生。
2.内部因素
毕业生质量在下降。我国大学中除十多所专业性美术院校外,开设美术与设计相关专业的院校有700余所。由于美术专业自身的特殊性,高考文化课要求较低,许多学生为了升学,选择美术高考这个捷径。在扩招背景下,高师专科院校招录了大量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或者本身对美术没兴趣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无心也无力学习,大多只求混个文凭,直接影响美术教育质量。而美术创作本身的高品位、高难度和高要求,就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文化和专业素质,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这些就对生源的选拔提出更高的要求。
毕业生对于工作的期望过高。由于美术专业培养的成本较高,所以大多数毕业生把高薪单位(社会地位较高单位)的作为首选单位。据一项调查数据,75%的毕业生把公务员、国有大型企业作为自己工作的首选,22%的人选择中小学校,极少有人选择乡村小学。但进入社会之后,他们发现竞争比想象更激烈,很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导致好的工作干不了,低收入工作没人干的尴尬局面,这主要还是需要毕业生自己调整就业态度,端正自己的心态,放下架子,从基层做起。
四、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类学生就业策略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我国的文化事业也处于大发展阶段。作为师范高等专科院校,要结合当前的有力条件,利用学校自身的办学优势,形成高师美术类学生的新型就业体系,培养合格学生,提高就业率。
1.找准自身定位。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要找准自身的办学条件,科学定位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法。要对于社会的人才需求进行可续的调查,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人才。要结合当前文化发展的新特点,学习借鉴其他院校或者国外学院的先进做法,制定高师专科院校自身的美术发展路线,科学设置专业。可以设置定点见习单位,让毕业班的学生到指定的艺术馆或者美术馆等进行毕业实习,根据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时整改。
2.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国的创意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的距离。国家正大力支持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且近年来创意产品和市场发展迅猛。创意产品领域基本上都与美术学科有联系,如动漫、广告、艺术设计等。学校要积极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大力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3.学校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教学要走出教室,走进广告公司和艺术设计院。室内环境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装饰与绘画,舞台美术等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学校在培养学生时要高标准、严要求,让学校在校期间积累丰富的时间经验,做到专业知识与实际技能的结合,让学生毕业就能搞设计,尽快融入社会。
4.做好学生创业体制机制建设。目前我国对于毕业生创业问题,从资金到税收个个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要抓住这个有利的契机,建立健全学校的美术创意创业基地,向学生宣讲政策,设置专门的美术创意奖学金,对于优秀学生给予表彰鼓励。
总之,随着国家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师范学校只有积极主动制定措施,形成美术生教育就业体系,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朝霞,李伯枫.《美术类毕业生择业观现状调查与对策探究――以山东某高校美术学院2007届应届毕业生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07,(9):113-114.
[2]潘尚河.《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对策探析》[J].高教论坛.2009,(7).
[3]梁淑艳,王朝霞.《高校美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2):85-86.
[4]蒲宏伟.《高职艺术类学生就业市场现状研究》.职业时空.2008,(2).
篇9
一、美术师范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理解不够
从现状分析,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担任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师除了个别教师从事过中小学教育工作,对中小学美术教师教育现状及新课程改革了解外,其他担任美术教育课程的大部分都是纯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教授过程中更多是对专业技法的单一传授,对课程改革的目标、性质、内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学观、学习观等了解得不够。
2.高校美术教育课程设置及实施不尽合理
课程在学校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普遍重视美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在美术课程性质中要体现人文性质、多元文化性、科学性,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前,新疆师范大学也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了调整,美术教育专业共开设了30门课程,但主要以技法课程为主,专业理论课程较少,主要有中外美术史、课程与教学论、艺术概论等几门课程。构建学生人文素养的其他主要课程,如美术批评、美学、美术教育史、视觉心理学、色彩心理学等尚未开设。
另外,在美术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弱化了美术创作的教学过程。师范专业的学生进行美术创作一般是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学期进行,也就是所谓的毕业创作,在其他时间及课程教授过程中,没有美术创作环节,这使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作意识不高,使美术创作的实践功能未得到充分体现。在基础美术教育中,美术创作贯穿于小学到高中的整个教育阶段,需要引导学生从儿童到成人从事不同形式的美术创作活动。
3.美术“双语”教育基础薄弱
“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素质教育提高的重中之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民族班的学生在进校后先上一年的预科班,之后才正式进入四年的本科专业学习,在本科四年的专业教育中,开设了专门的一学年144课时的专业汉语课程,其他专业课程的进行除了较少的民族教师用民汉双语进行授课外,汉族教师担任大部分课程,但在语言上几乎没有能用双语授课的汉族教师。民族班的学生经过一年的预科班,双语基础相对较好,但是大部分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在授课过程中,民族班学生对专业知识还是不能够深入理解和准确表达。而汉语言班,从2011年也开始了民族语言课程的学习,一方面由于课时量少,另一方面,汉语言班不像民族班有一年的预科系统学习,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同时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又没有民族语言等级考试的规定,在进入岗位时也没有语言的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期间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其课程结束后,汗语言班水平只达到会用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交流的水平,使美术“双语”教育出现一边倒的状况,不能从根本上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4.高校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单一
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是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目的是否实现的一种手段。现代美术教学评价除了为学生学习结果做评价外,还注重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评价,注重其评价的反馈功能、调节和激励功能、导向功能,而在当前高师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中,主要运用终结性的评价形式,即在一门课程结束后,按作业质量给出相应的分数,这种单一性的评价形式无形之中导致学生单一的美术评价观,不符合新课程倡导的多样性美术评价观的要求。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加强师范院校美术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中小学教师培养是一个动态的、完整的体系,如果高校教师不关心和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就不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策略地去培养合格的师范生从事基础教育教师的相关培训工作,鉴于目前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师范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笔者认为,担任师范教育专业的教师应系统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文件与指导精神,充分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性质、内容等。首先要建立新的教学观、评价观、课程观以及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结构和特点。其次,在理论层面的基础上,还应分批组织教师不定期到中小学进行了解,对其教学情况、教学环境及新课程与高校教学的适应性方面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亲身感受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现场。不仅是从理论层面,还要从实践层面加深自身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2.深化高校课程体系,凸显美术教育的师范性特征
深入到高校教学实际,我们会发现高校美术教育脱离基础美术教育的情况较严重,课堂上很难听到关于中小学美术的话语,听到的大多是如何画好画的问题,在教材里极少看到涉及基础美术教育的内容,看到的大多是国画、油画等“纯艺术”的内容。
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看到,美术教育的师范性未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在现有基础上补充美术批评、美学、审美心理学、视觉心理学、美术教育史及美术创作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审美能力,建立批判反思精神,加深学生对美术的理解,体悟和掌握相关的技巧与手法,提高对美术的敏感性。
因此,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现了整个教学目标的实施效益,也是师范生素质整体提高的有效途径,要根据多学科美术教育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其课程设置就要遵守循序渐进与综合汇通的原则上,凸显美术教育师范性特征。
3.加强“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提高汉族教师及学生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积极性
提高“双语”教育,一是要加强少数民族语言师资队伍建设,并吸收兼通维吾尔语的汉族教师,其次,强化汉族学生学习维吾尔语的意识,为学生营造民族语言的使用环境,例如,可以开展维吾尔语角,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交流和沟通。第三,维吾尔语学习不能仅仅体现在专门的维吾尔语课程中,要在所有课程以及整个教育阶段都应有所体现,应扩大学习范围,除了学习基础专业词汇外,更多是让学生了解彼此的文化,在走上有“双语”教学需要的中小学岗位后,可以更快地融入当地文化,更好地与当地学生及家长进行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传授和有利于专业的发展。最后,可以借鉴民族语言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各种形式和有效体制对讲汉语言的学生进行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
4.加强高师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多样性
传统美术教学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今天我们的评价更应侧重素质教育的精神,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要通过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美术学科的独特属性,体现出美术的多样化、个性化与创造性特征。因此,我们的评价应依据这一学科特征,采用相对量化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使教学评价合情合理。评价不能仅限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单一评价,要让学生学会评价教师的教学,让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并让学生学会自评、互评。教师的自我评价,可以形成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学生自评、互评,可以学会学习和自我
教育。
欧美一些国家,在教师培养上要求职前学生能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能描述一件艺术作品中的形式要素,评价不同美术团体的作用,能对美术作品写评论性的文章,能找出和识别美术评论的作用,评价多种审美价值,也就是主张在宽松的环境中促进教师自身主动发展,因此,高校美术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评价观,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
总之,美术师范生培养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结构形式。从纵的方面看,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奠定,以及教学、实习、科研等构建,是实现师范生培养的总体目标;从横的方面看,校内合理的教育类课程安排、基本功培养和校外的教学实习等相互渗透、相互联系,才能有效促进美术师范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注:本文为“新疆师范大学双语教师培养培训”专项研究课题资金资助,项目编号:XSJY(S)2012015]
参考文献:
[1]藤守尧.美国艺术教育台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2]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10
人物半身像素描写生教学是高校美术师范生素描基础训练的延续与提升,同时也是高校素描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课程有着丰富而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在满足学生对于素描问题深度探索的同时,还使学生能够不断地积累和拓展自己的造型经验,并且实现了从基础训练模式向艺术创作模式的重要观念性的转变。由于大部分师范生以后从事的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对于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训练的重点应有其独特的教学理念。
一、美术师范教育专业应高度重视造型能力的培养
在当今多元化美术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师范生的绘画观念总是向绘画专业的学生看齐,对于造型能力较为轻视,有些学生甚至认为造型能力的欠缺是自己绘画特色的一种体现。这种对于艺术的肤浅理解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不但使师范生在自己艺术的道路上走了不少的弯路,还给其未来的教学工作无形中造成了许多障碍。对于这些未来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而言,艺术造型上的欠缺是其他任何能力所不能弥补的,因为中小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对教师的造型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所以,对于造型能力重新给予高度重视,应是美术师范教育专业鲜明的特色之一。
有效解决师范生造型能力欠缺的主要途径就是素描教学,在素描教学中人物教学占有很大比例,半身像教学又是人物教学的基础学科。因此,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是对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应重新确立其主导地位。
二、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的地位与作用
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是人物素描教学及色彩人物教学的基础。在四年制高校美术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中,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一般是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的下学期,它上承素描头像教学、下启色彩半身像教学,是一个带有过渡性质的课程。学生如果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的造型和深入刻画能力无法深入,那么后面的全身像教学将无从谈起。因此可以说,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在师范生的专业课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造型能力的缺陷一直是师范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究其原因,是由于在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中,学生所接受的造型训练的时间有限,加上一些师范生本身的绘画基础相对较弱。人物绘画相对于静物画来说,对学生在造型上有着更高的要求,师范生在人物绘画造型把握方面出现的问题就较多。因此在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中,解决学生造型能力是课程的重中之重。
三、在素描半身像教学中提高师范生综合能力的策略
经过头像素描教学训练后的学生,对于人物头部的比例有了大概的了解,但是对于其他方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前,应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上身骨骼、肌肉的解剖基本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际绘画之前对于人物绘画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对于人物素描来说,人物的运动虽然有衣服的掩盖,但身体内部的基本体块结构以及相互的牵引变化却是表现人物半身像的基本依据。
在学生了解了基本的人体解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重点提高学生的造型表达能力。半身像的课堂教学应区别于画班式的训练模式,学生的作业应长期与短期交替进行。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深入刻画的能力,同时能够防止学生丧失对绘画对象的新鲜感受。
此外,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师范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除了要解决课堂本身造型能力的培养外,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对于现代艺术的片面理解的这种普遍现象,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欣赏现代艺术家各个时期的作品,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现代艺术,更深切地体会到造型能力的培养是艺术创作的必经之路,是一切艺术形式的基础。这一点也是素描半身像教学对学生“隐性能力”的一种培养。例如,我们熟知的立体派大师毕加索,他早期的绘画体现出了对于造型能力很好的掌控性。他的蓝色时期和粉红色时期都是以写实绘画为主的,在1905年创作的成名作《拿烟斗的男孩》也是以写实手法为主的一幅作品。这幅画使毕加索在艺术界站稳脚跟,并逐步开始了他的立体主义时期。教师可以从毕加索或其他现代艺术家的不同时期的半身像作品入手,使学生理解造型对于半身像教学乃至于整个绘画教学的重要性。
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应以课堂写生为主,还应配合课后的速写练习。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并且可以有效地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短这一不利因素。学生在造型准确的基础上,应掌握人体骨骼与形体的关系,以及人体肌肉与结构的联系等多方面的知识,从而为今后的人物色彩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专业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的确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与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美术教学改革的深化,师范教育的基础性趋势日益明显,对师范生的造型能力及对现代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学美术教师在培养美术师范生造型能力的同时,更需努力培养学生的全面分析绘画作品的能力。素描人物半身像教学是一个具有复合性的教学课程,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师范生的绘画水平,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地参与和努力,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水平,而且对于培养师范生的综合能力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篇11
2011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将“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等美术专有特点加入到美术课程性质中,这说明美术课程的性质更加明确。同时,新课标针对以往美术教学大纲过于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等问题进行了改革,并注重美术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拓展,将美术课程内容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领域,根据学生年龄,又将该内容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样的课程内容既关注学生本身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面对基础教育的改革浪潮,高师只有及时调整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才能适应当下的基础美术教育。国家教委师范司2001年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规定,高校师范生的基本职业技能包括5部分:教学技能、语言表达技能、文字书写及表达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班级管理能力。然而我国现行的高师美术学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在实际教学中,高师美术学专业大多沿袭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见图1)在高师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大方向影响下,美术师范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美术专业知识上,我国美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远远高于世界许多国家的平均水平,而教育理论课程的比例微乎其微,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教育理论课程无外乎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法课,毫无新意。然而,有关新课改后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纷纷出炉,因为没有落实到教材,所以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仍沿用原有的内容,使得美术课堂如同走过场一样,仅存在形式,缺乏活力。因此,将现代教育的新成果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发达国家,人们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美国,在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比美国早了83天,这件事情极大地挫败了美国的嚣张气焰,究其原因,是两国科技人员艺术素质不同,导致美国空间技术的落后。文学方面:苏联有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音乐家中的柴可夫斯基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辈;美术方面:当时的巡回画派震惊世界,如:列宾、列维坦、谢洛夫等。这一时期,美国只有德莱塞和杰克—伦敦等少数作家,音乐家有拉赫玛尼诺夫,美术上寥寥无几,然而根据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美术最能开发人的空间智能。这样的文化艺术背景决定了苏联的文化艺术素质超过了美国人。因此经过《零点计划》几十年的研究,美国人在他们的师范教育中,教育类课程不仅课时比例大,而且还开设门类众多的美术相关课程。如美国的迈阿密学院艺术教育系教育理论课程占总课程比例的37.5%,中国占6.87%,单从这样的对比,我们就能发现我国高师美术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的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构建高师美术学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摆脱传统意义上的一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贯穿于师范生4年的培训系统。
2主要原则
2.1贯穿性原则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作为一个贯穿师范生4年大学生活的系统,必须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努力探求最佳结构,实现“齐抓共管”、“环环相扣”,使教师职业技能模式发挥最佳功能,取得最佳效果。2.2阶段性原则应该说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有两个目标,近期目标是为了师范生更好的教育实习,远期目标是为师范生将来从事基础教育打基础。两个目标的前提就是使师范生在教育理论、教育技能、职业素养等诸方面“准教师化”,但是对这些方面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按照一定的阶段,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完成。只有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划分的4个阶段,放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整体”之中才能显示出各阶段的价值和生命力。2.3实效性原则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必须注意实效效果。根据这个原则,师范生只有通过每一阶段的考核才能继续学习,从实际出发,制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指导计划,并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预测它的实际效果。
3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各个阶段的划分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的要求。[1]为了达到此要求,解决高师人才培养与中小学美术教育脱钩问题,围绕高师美术学专业教学计划,必须对美术师范生进行系统的专业技能培养,将美术学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纳入大学4年不间断的培养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侧重不同的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
4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构建的意义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将教育理论和其他相关教育实践课程贯穿于4个学年,在不同阶段设置相应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如:他们的实习工作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听课、观摩的基础上象征性地讲几节课,而是全方位地参与学校的全部活动,很好的促进师范生在活动中感知、思考和深化对美术教育教学的技艺性、专业性、复杂性的认识。[2]使师范生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这是中小学教学的需要,更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篇12
新课程改革通过吸收当代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认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教与学的新方法,要求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要他们学会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换句话说,新课程改革也就是要实现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法从“教什么”到“怎么教”的转变。因此,新课程改革对高师美术师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新要求就是建立在对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重新认识与掌握之上。但是,由于我国高师美术教育长期仿效美术院校教育体制,重专业训练、轻师范教育的现象十分普遍。以南阳师范学院美术学专业(师范类)为例,其美术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美术史、艺术概论、技法理论、素描、色彩、油画、国画等)占总学时的55.5%,公共必修和选修课程(政治理论、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占总学时的36.1%,教育类必修课(中学美术教材教法、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等)只占总学时的8.4%,而涉及基础教育实践的教育实习课程在大学本科四年中只有短短6周时间[2],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设置的不均衡状态。这种不均衡导致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课程被边缘化,使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师范专业性质缺乏足够的认识,更使他们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基础教育工作难以产生足够的热情和信心。新课程改革对现代教育理念与教育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促使高师美术教育必须认真研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内容,密切联系基础美术教育的实际状况,适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合理安排课程结构,把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合格师资作为自己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工作。
三、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程变化要求,加强美术师范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篇13
一、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定位和特色体现
高师美术教育是依托美术学科教育学理论的美术专业教育,从属于美术专业教育的师范职业性教育,在教育性质上更加具备美术专业性与学科教育性,具有区别于其他教育学科的根本属性,具体体现在师范职业教育和美术学科专业教育的双重特性上。其培养目标是中小学美术教师,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具备较高艺术素养和审美素质的教育人才而非艺术家,这个定位是师范教育意义下的高师美术教育特色的体现。
从教育实践过程看,高师美术教育是师范职业性专业教育,这种专业特性是由受教育者未来的教育实践所决定的。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方针,以师范教育为目的,突出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功能体现和职责所在。高师美术教育针对受教育者的教育实践,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估等方面形成了适应性、教育性、专业性相统一的教学格局:适应性规定了高师美术教育必须以基础教育为对象进行研究和教学,否则怎样培养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无从谈起;教育性确立了高师美术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专业性则是高师美术教育特有的面向基础教育素质培养需要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以师范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是充分体现师范教育为主的教育实践,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是专业美术教育向教育性专业美术教育的改变和美术学科教育性功能的全面凸显。
二、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是高师美术师范生掌握教育技术的根本手段
师范教育是专门培养学校教师的专业教育,其社会功能、素质要求、职业劳动特点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演变和发展。进人现代社会以来,随着教育的普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丰富与发展,教师工作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科学的职业,并逐步形成专业化的特征。为了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高师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问题,原国家教委曾经先后颁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及《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稿)。其中规定将教学表达能力(普通话和三笔字)、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列为高师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必修课程。但是,我国的师范教育特别是师范美术教育,由于受过去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和管理体制的影响,加上缺乏与之配套的管理措施和目标体系,在贯彻这些要求时,教师职业技能教学计划无法完全实施,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未步人正轨,严重影响了学生师范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师美术教育格局要应对社会发展需求,努力与基础教育改革相适应,不断更新学生师范职业技能培养。在有限的三四年学习时间里,高师美术教育的学生不但要与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一样学习丰厚的专业知识,提高人文素质,更要具有综合性大学不要求学生掌握的从师任教之职业技能。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术性的同时,应突出师范性,充分重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研究,依据教育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通过练习完成并掌握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需的、比较稳定而系统的教师教育技术。随着竞争的加剧,学生就业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而学生的就业率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高师美术教育只有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加大力度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才能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和范围,才能有力地促进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实现美术师范教育专业化发展目标。
三、高师美术教育学生师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一)开展“教育性教学”,构建高师美术教育师范职业训练课程体系
高师美术教育是师范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适应基础美术教育的高级人才,需要学生在教育技术方面有所把握,首先是师范教育方面的培养,然后是美术知识、技能的培养。因此,高师美术教育从本质上理解是以教师为取向的美术教育,是建构在美术专业教育下的师范职业教育,要把美术与教育真正结合起来,让学科教育功能伴随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标是构成课程任务的核心,高师美术教育课程应穷出师范特色,强化师范性课程中的职业技能训练心理学、教育学、美术教育学是体现高师美术教育师范性的课程,其课程培养目标就是教育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学生不仅要学习教育理论知识,还应进行教师素质与技能的历练。因此,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科教育功能,挖掘心理学、教育学、美术教育学这三门课程中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因素,制定完备的、可操作的训练方案,突出每一门课的训练重点。心理学课重在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锻炼学生的勇气,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坦然登上讲台。教育学课程以基本教学技能训练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环节训练为重点,让学生依据教学规律,掌握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结果反馈的能力。美术教学法则侧重于专业技能教学的训练,结合中小学美术教学实际,通过说课、微格教学、模拟试教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教材分析能力、完整进行一堂美术课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能力,为学生的教育实习奠定基础。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增设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大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能否系统掌握CAI课件制作技术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关系着学生能否适应未来的教学工作。教学计划设置上应以必修课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并进行严格考核,实施合格证书制度,以教师职业技能必备的硬件指标来要求学生。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不仅要渗透于各科教育课程,同时还应结合专业美术学科教学应在每一门专业课中都渗透美术教法的内容,以使学生在掌握该门学科技能、理论的同时了解该门学科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画”,还要教会学生“教画”,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学生向教师角色逐步转化。以“教育性”教学观念来开展高师美术教学工作,才有助于学生师范职业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多渠道开辟教师职业技能培训途径,全方位培养学生师范职业素质
树立大教师职业技能观,构建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大教师职业技能包括作为显性技能的教师口语、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学科专业素质、现代教育技术,还包括作为隐性技能的教师心理素质、教学基本技能、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学科教学技能。为了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师范职业素质,我校在师范生中实施了“四个一”工程(一份标准文档教案、一个电子课件制作、一段5分钟说课录像、一个体现自身素质的才艺展示),并设立了素质专项学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确保一定的锻炼时间和机会,以充分重视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和研究,突出师范性,达到促进师范教育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之目的。
构建多元化教育内容与开放式教育实践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师范职业素质要求统筹安排教学计划,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教学环境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和素质。教学内容多元化包括:教师职业价值观教育、就业竟聘常识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操作技能教育、教育实习指导教育。在具体的组织形式上采用开放式教育实践模式,以优秀教师报告会、就业竞聘讲座、案例教学、微格教学、教学实习等方式进行。另外,开发、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聘请中小学美术教育界特别是本校毕业生中的优秀教师、教研员为客座教师,与地方美术教研机构建立信息沟通渠道。教师可根据地方教研活动计划随时调整教学计划,适当参与一些教学教研讲座、现场教学观摩、少儿美术作品展览等;鼓励、推荐师范生业余参与社会美术教育实践活动。
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重视美术教育实习环节教师教育具有典型的应用性与实践指向性,强化高师学生的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能力培养,不仅要强调教育理论的指导,更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传统的高师美术教育重专业学科教学轻师范教育,而师范教育又重教育理论轻教育实践。临毕业才开展教育实习的传统做法已不适应基础教育的新形势。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高师美术教育可从一年级就开始教育见习,教育见习与实习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形式。学校要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投人,把教育实习基地与就业基地放在一起建设。大力加强美术教育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根本上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