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医药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遂宁市县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运行情况及现状 马敬龙,张耀辉
浅谈医院绩效考核 段华汛,胡毅,李志明,杜国兵
中医医院经济补偿机制探讨 张晓玲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动医院工作全面发展 王意诚,程永进
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医院发展 李瑞银,王保友
浅论满意度调查在医院服务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吴红卫
『先进的量化考核方法与实践 王珂月,赵雨珠,王小才,袁汉丽
适应市场需求拓宽竞争思路促进医院发展 高文庆
浅谈医院项目投资财务可行性分析 黄少瑜
主要诊断的选择对单病种费用统计的影响 韦云,章蕴,穆芳洁
收支平衡点分析在医疗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王萍桂,胡文俊,杨春霞
浅议医疗质量 聂天义
《中医内科学》课堂拟临床教学法的探讨 罗月中,李思宁,黄衍寿,陈亚发
我院中医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赵国梁,程剑影
医院中药制剂的剂型选择 靳子明,杨锡仓
远程预约挂号系统的应用与效果 洪灵,李穗华,黄志萍
浅谈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王晓英,衣晓燕,初成刚,毕晓文
发挥"龙头作用"促进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建设 宋明丽
强化专科专病建设努力突出中医特色 姜华琦
奉化市中医院开展ISO9001:2000质量认证工作的体会 王建康,唐明彪
适应新形势重塑新形象 李淑欣,曹林
拓宽办院思路创建"三个优势" 张辉华,周兴强,王亚平
改革促发展服务出效益 尹国佑
基层中医院实施整体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迟金云
控制医院感染必须加强护理管理 谢肖桃,汤雪英,林燕玲
加大医院宣传力度推动医疗改革进程 刘卫红
病人选择医生是提高医疗服务的有力措施 史明华
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设计和运作 王小才
以病人为中心,构建优质服务体系 高翔
"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在中医医院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赵丽娟,王志伟,宋代莹
浙江省农村中医药服务需求与利用调查 俞志新,李水根
中医院质量管理的基础质量及评价 侯会周,朱天林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潘智明,周继刚
规范医护协作减少医疗纠纷 夏清轻
树立法律观念积极适应《条例》——谈《条例》和举证责任中的医疗文件 楚延春,刘素娥,卢桂珍
确立创新经营理念加强质量管理推动医院持续发展 张治祥,杨培君
转变职能依法行政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刘海波,张晓静
抓学科建设,促医院整体水平提高 俞兴祥
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院整体发展 王学军,孙伟义,冯凯,刘晓滨
关于中药复方产业化发展探讨 刘亚明,牛欣
关于构建中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平台的几点思考 周英豪
建立中医药水平等级考试的建议与初步构想 刘友章,刘安平,王茵萍,邓铁涛
"能力本位"培养21世纪中医高素质创新人才 吕志平,李鲲
中西医结合人才资源分析 卢传坚
中小医院预防人才流失的对策 高军,李朝霞
"医院诚信、医生诚信"——从另一个角度看医药费用 黄少瑜
青海省藏医药事业发展与展望 王炼
推进新疆中医、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思路 冯国俊,王北疆,才万
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走入社区大有可为 金辉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医院发展 马洁敏,张辉华,马晓静
浅谈医院的分配制度改革 王亚文
区(县)级中医医院调整发展思路的探讨 张文兰,林培顺
加强立体化宣传,树立中医院品牌 方宁,张伟程,麦东行
重庆市中医院经济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方明金
医院建立"病人生活服务中心"的探索和思考 潘整中
安阳市中医院在医保改革中的两点体会 郭爱荣
浅谈医院的民族医药管理 彭芳胜
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 孔凡利,颜景琏
巩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区)建设成果的做法、问题及对策 郇宜进,尚宪和,刘玉明
新世纪农村中医药(全科医生)人才需求培养模式探讨 黄永东
试论新形势下提高临床医生处理医患关系技能的培养 赵鹏图
北京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建设成效与体会 刘迪谦,田润萍
浅谈实验室建设的新模式 段长春,唐日晶
加强成本核算,促进医院经济管理 汪秀琴
"本、量、利分析法"在医疗设备投资中的应用 赖春梅
综合医院中医科发展模式浅议 王利军
高校科研设备管理之我见 倪荷芳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加强重点专科建设 杨振华,居文俊
护理管理中必须强化法律意识 王雪文
浅谈『慎独在护理实践中的意义 赵凤梅,魏静辉,王慧平
中医院急诊科留观病房三种护理模式调查 邓秋迎,陈惠超,黄见平,黄丽,骆金英,李彦丽
基层医院护理科研现状分析与对策 柳春青
医院后勤管理改革方式的思考 王向松
浅议医院档案基础工作改革 曲卫华,王海英,柳兴蓬,衣晓燕
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建设现代化中医药学术团体 李俊德,Li Junde
关于中医药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SARS事件引发的启示 桑滨生,Sang Binsheng
我国中医医疗、教育、科技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分析研究 李宗友,李琳
传统中医秘方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黄水清,Huang Shuiqing
江苏省中医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章亚成,梁宁生,胡钢
加强人文精神建设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 李志明,王小才,段华汛
医院实行分配制度改革后加强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谢晓辉,李秀瑛
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中有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周宜强,仝选甫
中医医院医疗费用控制探讨 洪景远,许松,刘松苎,王文霞
中医医院改革运行机制的思考 黎建,Li Jian
医院开展ISO9001:2000质量管理工作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丁世幸
遵循《条例》挖掘内涵规范管理促进中医医院发展 王阶,Wang Jie
实施人才战略是加速改革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陈立新,Chen Lixin
论入世后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 柴可夫,钱俊文
提高中药国际市场份额的策略分析 汤少梁,王高玲
中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探讨 劳汉生,Lao Hansheng
适应卫生服务需求加强中医医学教育 马堃,王阶
医院中层干部竞聘上岗任后教育与管理的思考 卢广州
PBL教学法在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徐利仙,赵秋月,张晓梅
浅谈医院文化与医院管理 姚红
公立医院如何应对民营医院的人才竞争 唐明彪,王建康
『非典病房和隔离区后勤保障的两个问题 王迪,阎桐,于佳辉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探讨 邹伟
提高期刊编辑质量促进中医学术发展 闫志安
认真学习贯彻《中医药条例》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周雷,Zhou Lei
内蒙古中蒙医药防治SARS工作情况、问题及对策 于连云
以非典防治为契机,加快中医医院文化建设 刘靖,黄少瑜,Liu Jing,Huang Shaoyu
我院防治非典型肺炎岗前培训的措施与体会 许耀芳
入世后中医药发展策略浅议 杨卫彬,王阶,Yang Weibin,Wang Jie
以创建活动为载体推动农村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 褚秀军
浙江省中医医院ICU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倪淑红,张庚,Ni Shuhong,Zhang Geng
加强门诊管理提高患者"信任度" 李穗华,梁建玲,周燕萍,Li Suihua,Liang Jianling,Zhou Yanping
医院信息系统(HIS)建设的几点思考 仝选甫,王海东
中医药科研要重视专利文献的利用 刘子志,陈朝晖,Liu Zizhi,Chen Zhaohui
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实践与思考 王贞,曹林
规范服务树立形象开创中医工作新局面 孙来齐
学条例抓管理促规范严自律 唐建君
加强医疗欠费管理的几点探讨 夏文彬,游晓红
对医院改革的几点认识 王向松,吉斌,才万
我院中医科发展之浅见 师宾
对中药现代化发展几个问题的认识 李健,Li Jian
护理质量管理实施ISO9000标准的意义与方法 刘香弟
关于中医临床国际交流实行统一考试的探讨 葛蓓芬,Ge Beifen
论提高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必要性与措施 王晓冰,吴小婉,卢咏梅,Wang Xiaobing,Wu Xiaowan,Lu Yongmei
我院医德建设的措施与体会 陈秀丽,宋云萍,周兴强
加强医德教育的思路与方法 周云霞
浅议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 曲卫华,王海英,衣晓燕,王钦璞,柳兴蓬
护士长管理艺术浅谈 张碧莲,符东辉
当前医院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分析 苏庆民
著名医家施今墨先生教育思想的初步研究 高益民
威海市中医事业五年回顾分析 刘新波,鞠立民
中医临床路径构建思路与方法 张敏州,程康林,乔志强,曾影红
浅谈医院文化品质与精神内涵--兼论CI、CS、CL战略的导入 曲堂清,臧力学
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实现医院快速跨越 纵亚雯
浅议医疗营销与售后医疗服务 李朝霞,高军
《中医药管理杂志》征订启事
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竞争力 戴谷音,江琦
试论提高中医医院在中医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陕黎明,章先斌
重点学科建设和评估与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高琳,刘迪谦,孙明瑜,王欣
创新临床医学院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方熙茹,冼绍祥,张勇,陈茂珍
《中医药通报》杂志2005年征订、征稿启事
医院新管理体制下的医疗人才资源管理初探 任小巧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与团队建设 黄晓兰
浅谈医疗成本核算与控制 李志明,杜国兵
信息时代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陆大忠
发展"回药"生产壮大区域财源--兼谈政策税收支持 姚巨才
欢迎订阅《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谈医院管理中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王,许桢惠
基层中医院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体会 陈小萍
中医处方规范与否直接影响临床疗效 魏豪
篇2
第三条 国家医药管理局归口管理医药行业标准的范围:
医疗器械类:
(一)医疗器械通用性标准和综合性标准;
(二)普通外科与专科手术器械;
(三)普通诊察与注射穿刺器具;
(四)医用电子仪器设备;
(五)医用光学仪器设备与内窥镜;
(六)医用超声、激光、高频仪器设备;
(七)理疗与中医仪器设备;
(八)医用射线、高能和核设备;
(九)医用生化仪器及化验设备;
(十)体外循环设备、人工脏器及其功能辅助装置;
(十一)医用卫生材料及用品;
(十二)医用高分子制品(如:输血输液器、一次性注射器等医用高分子器具);
(十三)手术室设备;
(十四)公共医疗设备。
制药机械类:
(一)制药机械与设备;
(二)药品包装机械;
(三)制药用监测及药品检验仪器。
医药包装类:
(一)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及相关的生产设备(包括玻璃、塑料、橡胶、金属、胶囊等制品的生产设备)及药品包装检测、试验仪器;
(二)药品包装标准。
制药用原料、辅料类:
(一)制药用原料(中间体);
(二)制药用辅料;
(三)食品添加剂;
(四)饲料添加剂。
医药工业环境保护类:
(一)产品生产过程中废弃污染物限量标准;
(二)污染物排放标准;
(三)新工艺技术的污染物控制及治理标准。
医药能源管理类:
(一)医药行业能源管理标准;
(二)产品用能标准;
(三)节能技术标准。
医药工业、商业质量管理标准类。
第四条 医药行业制定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质量技术指标;
(二)产品规格,生产工艺,检验规则,仓储保管,产品养护;
(三)安全要求,通用试验方法,生产、销售、使用规范;
(四)术语、符号、代号、通用技术语言要求。
第五条 医药技术标准是从事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共同技术依据,凡作为商品出售的医药产品,其安全要求,生产中应当统一的技术指标、方法都必须制定标准。
第六条 医药标准化的规划、计划、科学研究、机构建设、人员配备要纳入各级医药部门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七条 制定医疗器械、制药机械、医药包装材料及容器、制药用原料(中间体)、辅料等医药标准要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国际标准,以及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或先进样机。
第二章 标准分类
第八条 医药国家、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主要是指由于技术性能、制造质量的原因会直接或间接危害人身安全的产品标准及指导正确生产、使用以保护生命的通用要求,重要的技术管理规范,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下列产品或标准应当制定强制性标准:
(一)代替和修复人体脏器、肢体的产品;直接参与人体生理功能的人工脏器;急救设备;用于治疗、诊断的医疗设备及器具;直接用于手术的设备和器具;计划生育器械;直接作用于人体的医疗器具和材料;重要的医用检验和辅助设备;
(二)直接与药物接触的包装材料及容器;
(三)直接与药物接触的机械设备、药检仪器、医药用压力容器;
(四)医药工业环境保护标准;
(五)节约能源、资源标准;
(六)国家需要控制的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七)法律、行政规章规定必须执行的标准。
下列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一)技术指标高于国家、行业强制性标准的产品标准;
(二)产品质量分等细则;
(三)一般技术管理规范;
第九条 进口或出口转为国内销售的产品,必须符合我国标准的要求。出口产品的技术要求由合同双方商定。
第三章 标准化工作的管理
第十条 国家医药管理局负责管理医药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定医药行业标准化工作的具体方针、政策和管理办法;
(二)组织编制和实施医药行业的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
(三)审批、医药行业标准,审核医药国家标准(报批稿)并办理报批手续;
(四)指导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行政主管部门的标准化工作,协调和处理行业有关标准化工作问题;
(五)组织实施标准;
(六)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七)经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管理医药行业的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八)组织重大医药新产品和引进项目的标准化审查工作;
(九)组织管理与医药行业对口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十)组织标准化科技成果奖评选,负责医药标准化工作的表彰奖励;
(十一)管理医药标准化工作经费。
第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部门分工管理地方的医药标准化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并制定实施的具体办法;
(二)制定地方医药标准化工作的规划和计划;
(三)承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下达的草拟地方标准的任务;
(四)组织本行业行政区域内的医药企业、事业单位实施标准;
(五)对医药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受理医药企业标准备案工作;
(七)审查、监督地方科研产品执行强制性标准。
第十二条 国家设立上海、辽宁、武汉、天津、广东、山东、北京、浙江、北医口腔医学院九个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设立天津制药用原料(中间体)、辅料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设立上海药用包装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设立天津制药机械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全国、行业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按专业分工设立在各技术归口单位。
第十三条 各归口单位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国家、行业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
(二)负责提出本归口范围内的标准制定、修订及科研课题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建议;
(三)承担医药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任务,进行医药标准化科学研究工作;
(四)承担医药标准化业务的技术性指导,协助起草单位贯彻有关基础标准和相关标准;
(五)承担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
(六)承担医药标准(报批稿)的整理校核、编辑修改工作,负责向国家医药管理局办理标准报批手续;
(七)协助行政主管部门处理标准执行中的技术问题;
(八)负责收集、研究和交流国内外医药标准情报资料工作,建立医药标准化技术档案;
(九)组织医药标准化的宣传、普及、学术交流活动,协助行政主管部门培训标准化技术人员。
第十四条 标准化工作人员属专业技术人员,其工作成果视同其他科技成果。标准化专业人员享受与其他科技人员同等的经济及技术职称待遇,工作成绩显著或做出重要贡献者,应予以奖励。
第四章 标准的制定
第十五条 根据全国医药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时地编制医药行业标准化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医药标准化工作按年度计划实施。
第十六条 制定标准项目由年度计划正式下达,负责起草单位应对所定标准的质量及其技术内容全面负责。按《标准化工作导则》(GB1)的要求起草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写《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其内容应包括: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参加单位、起草人及所做主要工作;
(二)标准编制的原则,确定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标准应增列新旧标准水平的对比;
(三)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经济效果、技术经济论证报告;
(四)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水平对比,国外样机测试数据对比;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依据和经过;
(七)作为强制性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八)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第十七条 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其有关附件,经起草单位负责人审查后,印发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为两个月,逾期不复函者,按无异议处理。
第十八条 负责起草单位应对征集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填写《意见汇总处理表》(格式与国家标准管理办法所列一致),同时附修改后的标准预审稿,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技术归口单位审阅确定后,可以组织正式审查。
第十九条 国家、行业标准要经过预审和正式审查。审查会由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没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由医药行政主管部门或委托技术归口单位组织。送审稿及有关资料应在审查会前1个月(函审须提前2个月)发送给参加审查单位。
第二十条 会议审查标准,原则上应协商一致。如需表决,必须有不少于出席代表人数3/4同意为通过。会议出席率和函审回函率应大于2/3审查才有效。
第二十一条 审定后的国家、行业标准由标准起草单位按GB1的要求修改、整理。报送相应专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进行校核、修改、编辑整理。
第二十二条 国家标准报送国家技术监督局审批、。行业标准由国家医药管理局审批。
第二十三条 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部门根据医药行业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查,以确定现行标准继续有效或者予以修订、废止。标准复查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
第二十四条 地方、企业医药标准的制定,应执行相应的有关规定。地方医药标准由地方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编号、,企业医药标准送地方医药主管部门和地方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章 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第二十五条 强制性标准一经批准,就是技术法规。各级医药主管部门、企业、事业单位都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不得擅自更改和降低标准。对因违反标准造成不良后果以致重大事故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四章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国家、行业级医药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承担贯彻标准的检测工作。受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处理有关产品是否符合标准的争议。
第二十七条 贯彻强制性标准时,除涉及产品主要性能和会造成人身危害的技术要求以外,对执行其他技术要求确有困难的,要说明理由,提出暂缓执行期限,贯彻措施报告,经医药行政主管部门逐级同意。国家标准报请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复,行业标准由国家医药管理局批复。
第二十八条 医药科研新产品试制、鉴定前必须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并进行标准化审查。未经标准化审查的新产品不准组织技术鉴定,不准组织批量生产。
第二十九条 国家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医药行业标准实施的监督。
(一)配合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医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
(二)编制全国医药行业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在组织医药行业评优、认证、发放生产许可证和企业升级中,负责产品符合标准情况的审查;
(四)根据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情况,定期或不定期标准实施监督检查公告,通报监督检查结果,对实施标准情况好的予以表扬,对实施标准情况不好的予以批评和限期改进;
第三十条 医药行业首先在医疗器械产品中实行质量和安全认证工作,各种安全标准是进行安全认证的技术依据。
第六章 附 则
篇3
(三)能够对药品会计的业务素质进行提高良好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是药品会计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同时应向管理者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并要善于总结经验。药品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对药品管理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对工作人员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及财务管理的技能培训。药品会计因熟悉工作时间较长,工作技能与工作经验关系密切的原因,所以应适当延长轮岗周期。
二、现阶段医药药品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药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医院的各科室经常会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产生结余的药品,药品的流通会因此出现阻碍。即使有相关部门的药品管理规定,也无法从根本上遏制这种现象的发生。
(二)药品收入方面的问题医院收费处收费员的编制报表与药房的统计在时间没有同步,会形成药品的收入形成不确定性。如果这个医院住院部的电脑程序与门诊部的电脑程序使用了不同电脑公司的电脑,电脑的管理员如果也不一样,会形成住院部的电脑程序与门诊部的电脑程序造成脱节现象,收入的确认会因此而复杂起来。
(三)药品价格存在问题老百姓看病难与看病贵的问题,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是药品价格虚高导致的原因。即使所有药品都在网上招标,也避免不了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同时医疗保险目录的药品也存在价格问题。医疗保险的药品价格高成了不成文的暗规则,即使媒体报道了这方面的药品价格,仍避免不了。药品的流通环节是药品价格虚高的根本原因,医院不过是药品流通的一个中间过程罢了。
三、会计管理信息化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需发挥信息系统整体优势
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医药会计管理信息化,对医院的医药资金、成本及利润进行预算、控制欲评价。它不仅为医院的经营提供管理活动过程中的信息,也为医院决策提供相关的信息。会计管理信息化与会计核算信息化是相对而言的,它们在内容上不同。会计管理信息化从微观经济层面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并与以后的变化相适应,从宏观层面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信息化和对会计信息的管理。医院的管理系统是全面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包括了预测与决策、规划与控制及核算与分析等相关功能,而且通过系统集成技术形成数据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有机整体。会计作为医院全面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挥信息系统整个优势。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学的一种,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上来,进而发挥信息系统整体优势,需要医药药品会计有灵活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用计算机来处理一些会计事务。医药药品会计管理信息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必须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进而提高会计管理信息化的水平,从而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四、会计信息化实践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计算机软件的问题医院在推广使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因为软件的价格及售后服务费用较高,医院难以承受,以致软件在医院的推广受到影响。国家颁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视则》等一些规章制度,对财会软件的管理和应用进行约束。
(二)区分“电算化会计系统”与传统会计的关系1.药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对医院的医药药品从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到传输使用的整体即信息系统。对医药药品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与报告使用会计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即电算化会计系统。2.数据集中存放和管理的特征电算化会计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技术,对统会计数据重复记录分散存放的方式进行改变,实现数据分类集中存放,既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又能完全取消各种会计明细分类账和对账操作,进而实现数据共享。
(三)处理好会计电算化与审计的关系会计信息系统形成网络化、智能化,内部控制的模式非常重要,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也应细致。对内部控制中时间控制的研究,不仅能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正确运行,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也能在减少系统的风险、保证系统的安全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也可以作为对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审查线索。
(四)加强会计信息的系统化管理医药药品会计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必须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在社会诸多领域处理各种信息方面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计算机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在会计中得到了应用,对医院的医疗情况中的数据进行采集、汇总成各种信息。会计工作者为决策者提供提供准确、真实、切实可行的信息。对药品的调价、日常对帐、药品的库存情况、月底的盘点打印报表等通过计算机完成,实现了药品的动态管理与管理的透明度。
五、提高会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措施
篇4
相对于其他商品而言,药品较为特殊,其销售渠道具有以下特点:(1)不存在零阶渠道。我国医药管理法有明确规定,药厂不能将药品直接销售给患者,必须通过医药商业企业才能进行销售。这种销售形式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药品销售成本,抬高了药价。(2)药品销售渠道行业门槛较高。任何药品销售企业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获取GSP认证后才能进行药品销售。(3)药品销售限制较多。处方药需经过医师处方才可获取,特别是麻醉类、精神类药物。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药销售渠道范围。
二、当前医药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医药行业发展给予了密切关注,通过各种政策扶持,为医药市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在医药营销渠道管理过程中依然暴露了一定问题,具体如下:(1)营销渠道结构存在缺陷。从医药营销渠道构成来看,主要包括了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药品商,三者密切相关,环环相扣,是我国医药营销渠道的主要构成。在医药营销过程中,商机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制度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药品生产企业销售能力的不足,让销售渠道得到了有效扩充,增加了药品生产企业所获得利润。但商制度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商之间存在明显的过渡竞争,造成整体效益受到压缩,导致销售渠道过长。很多大型商下面还有次级。换句话说,药品到达患者手中时,需经过层层。这不仅让渠道成本有所增加,也加大了渠道管理难度。部分渠道成本费用变相为药价升高,使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2)医药渠道范围相对较小。目前,我国医药渠道整体规模较小,覆盖能力有所不足,导致营销深度不够。上述情况给医药渠道建设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降低了医药营销渠道的运行效率。(3)商品名混乱。部分医药企业过度强化产品商品名,导致药品通用名弱化,造成了“一药多名”现象日趋严重。这给医药市场规范化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影响。(4)医药招标采购风气不正。实际招标过程中,部分医药营销企业会相互压价,造成低价投标,给市场规范运作带来了极大影响。甚至部分招标采取“暗箱操作”,收取高额投标费,增加了医药企业的经济负担。
三、完善医药营销渠道管理相关策略分析
(一)实施渠道战略设计
随着我国新医疗制度的出台,让医药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也给医药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渠道建设是医药企业战略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关系到企业未来成长。有效的渠道战略设计可让医药企业营销渠道保持长期稳定性,为企业带来稳定盈利。渠道设计过程中,要保证企业能够应对市场未来变化,尽可能发挥医药企业自身优势,使得企业本身始终保持竞争力。同时,渠道战略设计可赋予医药企业营销渠道特征性,使其不易被模仿,避免药品同质化问题。有效的渠道战略设计将能够创造出一个高效率、高管理水平的营销渠道,让医药企业的核心力得以增强。
(二)加强渠道人员管理
首先,要对营销渠道成员进行合理筛选,通过综合考查,包括财务及偿付能力、公司管理能力、销售能力、产品情况及企业文化等要素,来筛选出理想的合作对象,以降低渠道运营成本,提升渠道利润。其次,要对渠道成员管理进行强化。建立专门的渠道成员档案,结合渠道成员所在地的经济环境及销售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分级,以促进医药企业相关资源合理配置。对经销商进行动态化管理,通过进销存管理,保持合理的供货频率;通过定期销售分析,对产品流向、价格定位等进行全面把握;通过回款管理,促进回款速度,以降低贷款风险。此外,要加强渠道成员评估。通过定期评估,可有效反映出渠道成员的销售能力,将实绩与定额进行对比,并实施奖惩制度,若实绩与定额差距较大,则要考虑是否更换渠道成员。
(三)完善物流体系
对医药物流体系进行完善,可促进渠道建设,对于降低渠道成本及提升利润具有重要的作用。医药企业可联合构建物流配送中心,并建立合作伙伴,以实现资源共享,达成共赢。渠道成员对流通环节进行整合,以降低渠道内耗,共同来降低物流成本,并促进渠道运行效率提升。同时,可加强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合作。借助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构建出一个良性的物流平台,以促进物流资源合理配置,从而实现规模化经营。将传统物流也与医药营销渠道进行整合,得到新的商业途径,以提升合作成员的综合效益。
(四)提升管理技术
医药企业需提升管理技术,善于应用现代经营理念。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渠道运作效率提升。同时,医药企业应该建立专属内部网络、零售网路,对门店计算机网络进行完善,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系统,扩充渠道覆盖范围,将医药渠道打造成一个信息化平台。
四、结语
加强医药营销渠道管理是促进医药企业发展的必然途径。从大环境来看,我国医药行业正处于发展瓶颈期,很多医药企业都面临着市场及同行竞争对手的考验。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医药市场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并给医药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及挑战。通过实施渠道战略设计、加强渠道人员管理、完善物流体系并提升管理技术,以促进医药销售渠道高效率运行,让渠道管理更为规范化。基于营销渠道的升级,让医药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得以提升,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忠康,迟桂华.我国医药营销渠道模式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J].物流科技,2012,06.
篇5
一、医药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目前,时代在不断地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也在供应链的环境下更为突出。但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也随之增加,国家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对医药企业的支持政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药企业的规模还较不完善,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由于我国的医药企业起步较晚,存在综合实力不强且经营规模较小的特点。其次,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成本费用控制体系,导致经营效果不佳。因此,医药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将加强成本管理作为工作的首要目标,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二、医药企业传统成本管理方法中存在的弊端
(一)成本管理简单粗放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药企业管理者均缺乏成本费用控制意识,少数管理者认为进行成本费用控制就是降低原材料的价格与节省流程成本,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期内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生产的产品的质量下降,更严重的可能导致客户大量的流失,反倒使企业的盈利降低。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实际上就是过去简单粗放的成本管理模式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因此根本无法满足医药企业成本管理需要,对成本管理产生严重制约。
(二)资源整合效率差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医药企业都将产品的研发及市场的销售渠道作为工作的首要目标,企业的成本控制方式比较落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以核算为主,没有针对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财务分析。医疗企业的成本控制方式较为落后,因为其主要内容就是针对报销工作及基本流程进行成本管理,财务工作人员没有充分发挥其工作职能,对于成本的核算工作没有统一的平台进行存储,没有有效的结合ERP系统进行整合,导致企业对资源消耗的问题无法实时跟踪,进而造成成本费用的浪费。
(三)成本管理缺乏保障机制
目前大多数医药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进本都是进行事后的控制,没有对企业的发展目标进行事前的评估,在经营过程中也缺乏延伸管理,导致企业的收入与支出不符。与此同时,由于缺乏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支持,导致其无法为企业整体利益服务。即使部分企业重视供应链的实际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未能将供应链中每个节点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以物流成本控制为例,如果不能立足于供应链管理角度,则无法对物流供应链流程进行改进,必然会显著增加成本支出。
三、基于供应链视角,完善医药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策略
(一)构建成本供应链,转变粗放成本管理模式
目前,医药企业相关管理人员除了要做到对成本费用有充分的认识,还要将成本管理工作作为重点,以供应链构建为视角,利用供应链自身价值,不断对自身成本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上,还要融入现代化管理手段,在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管理的同时,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另外,还需要注意对供应链上的各个控制点进行监督把控,如:(1)采购订单(2)采购收货(3)采购验收(4)付款收票的监督(5)形成库存(6)销售发货(7)开票收款的监督流程这7个流程进行管理。通过供应链引导作用,将其与资金管理充分结合在一起,从空间、时间等多个方面对供应链进行构建,从企业战略发展角度对其进行整改,发现内部供应链存在问题,及时对其进行分析和重构,节约运行成本,使成本控制更加合理。如此,不仅能够在时间上为企业成本控制提供帮助,还能在空间上对资金预算情况开展必要监督,是粗放的成本管控逐渐转变为精细化管理方向。除此之外,在对供应链闭环进行完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进而对产品开发等环节进行升级管理,其中还包含六大核心模管理模块进行优化,如:市场与客户管理、产品开发管理、计划与需求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生产与运营管理、仓储与物流管理者六大模块。
(二)完善成本供应链,促进企业资源整合效率提升
医药企业的管理人员首先应当将内部的报销制度及控制费用进行规范化,对于企业的重大开支进行深入的分析,分析产品活动的可行性。同时,加强对企业供应链的科学分析,通过结合上下游的实际情况,结合上下游企业进行成本费用的管理,通过加强成本费用的核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在采购过程中进采购当下生产所需要的,从根本上减少库存材料所占用的成本资金;不断对成本供应链进行完善,通过科学的成本管理将企业的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对整个预算流程进行规范化,通过完善的预算编制,促进医药企业进一步实现战略性发展目标,将企业的成本费用与战略性发展目标的规划收入进行匹配,通过完善成本供应链,将各个生产活动所需的成本费用制定相应的标准,进一步促进医药企业资源整合效率提升。
(三)深化成本供应链,为成本管理提供保障机制
以供应链为主要视角,开展成本管理,还应该充分重视整体管理效益的提升,对各项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问题,采取措施进行集中解决。在供应链的中心思想下,医药企业的成本管理不应当仅作为某个部门的工作职能,要将客户、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等成员归纳到同一个管理体系当中,为成本管理提供有效的保障机制。与此同时,医药企业要想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首先就必须要明确供应链下的成本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管理方式有较大的区别,供应链下的成本管理对于协同合作的要求较高,若成本管理失败,则必须由合作的双方共同进行风险的承担,同理,若成本管理成功,则由合作双方共享利益。因此,在医药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中,要将传统的成本控制方式作为核心思想,注重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另外,医药企业要通过构建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协商机制、以保证供应链管理能够顺利实施,实现风险共同承担,利益共享的管理机制。医药企业可以借鉴网络技术的成果,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成本信息的共享,保证基于供应链视角下的医药成本透明化。企业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内部信息在供应链之间的共享,相关的采购人员应当对供货商的产品价格、质量、信誉度等不同方面的情况有足够的了解,根据业务的实际需求,对同类商品进行比较,采购质量最优,价格最低的产品,对于物流的成本也要加以控制,实行有效的招标采购的工作,加速资金的周转问题,进而保证医药企业的库存最佳。在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过程中,要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原材料采购、销售等方面入手,构建合理的供应链,开展多方面成本管理,将产品线与业务组在供应链下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有效的业务协同工作,将分岗制单审核质检分责任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录入信息工作量较大的问题,有效地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同承担等方式深化成本供应链,进而为医药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保障机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供应链视角的医药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已经逐渐得到了大多数行业的认可,医药企业应当有效的通过成本优化方式,从供应链下产品的基本制造过程中寻找空间,有效地加强成本管理,对基于供应链下医药企业存在的成本管理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以降低医药企业成本为基础目标,从最大程度上促进医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深化成本供应链,为成本管理提供长效的保障机制,改变医药企业的整体运营效果,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篇6
1 医药企业进行产品管理的必要性
1.1 产品管理的内涵
产品管理是将企业的某一部分(可能是产品、产品线、服务、品牌、细分等)视为一个虚拟公司所做的企业管理,目标是要现实长期的顾客满意度及竞争优势。简言之,产品管理是从产品概念直到产品上市,包括后期跟踪,提高产品竞争力,把握市场风险,控制成本的一系列活动的管理思想。职能上贯穿公司所有业务部门,周期上覆盖产品所有生命历程。
1.2 产品管理与一般营销管理的差别
(1)产品管理与营销管理二者责任范围不同。
产品经理一般只是负责单一产品或一条紧密关联的产品线,并不关心他们所在的业务领域的日常运作状态。而营销经理负责的是一个部门或战略业务单位,所以他更关心产品“组合”的管理工作和他所在业务团体的长期战略方向。
(2)产品管理与营销管理二者做出的决策性质不同。产品经理只为他们的产品制订营销组合考虑:该花多少钱去做广告?怎么应付竞争者的折价促销活动?什么样的分销渠道才合适?诸如此类。而部门营销经理通常要为下面这些问题作战略决策:增加何种产品?撤出何种产品?怎样管理才能实现整个部门的财务目标?
(3)产品管理和营销管理使用不同的时间尺度。
产品经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要求他们尽快获得成功,所以他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短期内的市场份额、业务量以及利润目标上。营销经理也关心这些短期目标,但他们会更多地从长远角度考虑整个企业的走向。
如下表所示:
1.3 产品管理在医药企业的导入与发展
我国的医药行业是国内比较早地引入产品管理体系的行业。上世纪80年代,西安杨森、中美史克等外资企业在国内率先引入了产品管理体系,即其在中国上市的每一个产品均由专门人员负责管理,每一个产品均设计了清晰的产品定位和品牌形象,此举实施后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涌现出一大批诸如“吗丁啉”、“康泰克”、“扶他林”、“络活喜”等家喻户晓的“品牌”产品,可以说产品管理制为这些外资制药企业在中国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中国国内的制药企业也开始尝试引入这一体系,塑造出一批熠熠闪光的产品品牌,到90年代中后期,众多国内制药企业纷纷加入这一行列,开始设立产品经理的职位,推行产品管理体系。
1.4 产品管理是医药企业迫切需要的内在管理要求
产品经理的职责是管理与其产品服务线有关的大小事务,并整合企业各部门,凝聚焦点以使策略完整一致,在充分掌握市场需求的背景下协调产品上市的过程,使产品达到其最大价值,为企业带来长远的获利。这一领域的管理需求对于中国医药企业显得愈加迫切,成熟的规范、流畅的产品管理成为众多国内药企发展壮大的门槛。
2 医药企业在产品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高层对产品经理制度认识不足
国内的产品经理制度经历的时间较短, 它对国内很多企业而言还是一个新型管理制度, 习惯于部门职能“纵向管理, 老板协调”的国内企业对这种职能分配几乎无法下手,最终实现的产品经理制度也是一种“中外结合”的畸形形式。职能部门实行的是纵向管理制度,部门的管理者不但管理行政事务,而且也管理部门工作的内部安排。而产品经理制度强调纵向的协调管理, 部门绩效管理几乎没有包含对产品经理制度的支持。在这种状况下, 产品经理的真正职能很难发挥。
2.2 制药企业在产品管理方面缺乏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1)缺乏明确的产品发展战略。
国内医药企业的产品发展战略主要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产品结构涉及多个治疗领域,营销资源分散,重点产品不突出,形成“一品不大”的局面;二是产品结构偏重某个治疗领域,营销资源过分集中,重点产品销售比例过高,而其他产品则难以为继,形成“一品独大”的局面。
(2)缺乏新产品上市的策略性思考。
大多数企业家迫于经营压力,对新产品提出当期销售、当期盈利的目标,市场部缺乏周详的市场调研和上市策划,销售部门只能按着自己的理解进行市场开发和销售,目标市场不明、产品定位不清、营销组合策略不到位,销售及市场脱节,导致新产品上市失败。
(3)缺乏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科学管理。
一个正常销售的药品一般经历市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几个发展阶段,由于企业缺乏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策略和手段,致使一个很有市场前景的产品进入市场不久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被淹没,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对于大多数的仿制药品而言,就更难逃脱中途夭折的命运。
(4)缺乏产品评估和科学的组合策略。
科学有效的产品组合能够带来持续的销售增长和利润回报,国际著名的医药企业在产品开发方面往往是上市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形成良性的产品梯队,而在上市产品中通过有效的市场运作又会形成金牛产品、明星产品和问题产品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了研、供、产、销一体化高效协同运作,统一竞争目标市场,而中国大多数制药企业都或多或少面临着产品接替不上的尴尬局面,上市产品又往往表现为金牛产品和明星产品过少,而问题产品和瘦狗产品过多的现象,企业的产品结构及市场表现另人担忧。
2.3 缺乏系统的产品管理体系
对于产品的管理,是企业的头等大事。产品线的确定、产品梯队的构建、产品策略的执行等,都是一个系统工程,许多医药企业在产品培育的过程中,缺乏系统的产品管理体系,常常是已经上市的产品缺乏系统管理,没有上市的产品缺乏长远规划,追求面面俱到,没有一个层次清晰的产品管理体系。
2.4 对产品管理团队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产品经理是直接面向客户、带领团队创造价值的领军人物,因此产品经理个人及其所率领的团队的能力往往决定了该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能否调动整个产品管理团队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医药企业大都缺乏对产品管理团队的较为健全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因而导致产品管理团队成员的潜能不能得以充分发挥。
2.5 忽视对产品经理的培养
产品经理是产品管理体系中最为关键的要素。一个卓越的产品经理应该具有如下职能和作用:全面管理产品,从营销策略的制定到推广活动的策划及组织实施;为产品的销售目标、市场份额、利润指标的同步增长负责;为公司业务的发展寻找新的市场潜力和机会;在公共关系、财务、预算、生产计划、销售预测、规章制度、销售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系统的管理流程。培养一个成功的产品经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内药企的产品经理在素质培养、专业性水平方面与外资企业尚存在一定的距离。忽视对产品经理的培养必将对企业整个产品管理的有效进行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3 医药企业有效进行产品管理的对策研究
3.1 营造良好的产品管理环境
产品管理是营销导向型公司最复杂的管理职能之一。争取高阶经理的支持会成为决定某个产品管理成败的决定要素。大凡创业企业的产品往往很成功,从立项到上市都是以最佳姿态运作,其原因是老板把产品和产品过程当作身家性命来看待。只有让企业高层倾力参与和支持,营造产品管理的良好环境,才能使产品经理的职能真正得以发挥。
3.2 明确产品管理的目的和范围
产品管理的目的就是让企业的产品更好卖,产品管理的范围/内容可划分为产品战略管理、产品线规划、产品规划、产品开发、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五大模块。这五大模块之间是彼此关联、相辅相成的。其中,产品战略是解决产品发展方向的问题,它为其它四个模块提供了方向指导,使其不偏离公司的战略和产品战略;产品开发是在有规划的进行开发,而非投机或随意式的开发;同时,产品上市后并不是一起任其发展,直至没有人买为止的,而是主动的进行生命周期管理的。企业只有将产品管理的这几大模块高效、顺畅的衔接起来,才能让企业在市场上表现出持续发展的活力,才能源源不断地、有序地推出符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
3.3 建立一套系统的产品管理体系
产品管理体系应包括产品管理的流程、组织、工具等。产品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产品战略制定、实施及考核流程,产品线规划流程,产品规划流程,产品开发流程,产品生命周期流程。同时这些流程还必须与公司的市场管理流程、供应链流程衔接起来,否则很难发挥产品管理的效果。有了产品管理的流程体系,就需要设置相应的组织去执行这些流程。组织设置的是否恰当,会影响到流程的执行效率和效果。有了流程,就知道做什么,如何做;有了相应的组织,就知道由谁来做。但要知道怎么做,还需要一些专业的工具和方法。所以建立与产品管理流程相适应工具与模板是十分必要的。
3.4 制定和明确对产品管理团队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产品管理团队/产品经理要对产品在市场上的成败负责,所以就应该明确他们的职责、任职资格,在此基础上明确对他们的考核办法、考核指标和激励措施(如奖金、股票、迁升等)。
3.5 重视对产品经理的培养
建立产品管理体系对产品经理的要求很高,因此,医药企业对产品经理的系统性教育和上岗后职业化培训对于产品管理的有效和可持续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国家对医药市场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一种全方位的竞争。国内制药企业只有不断加强产品管理才能提升企业整体营销水平,从而应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哥乔斯.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大卫•A•艾克.品牌领导[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篇7
接下来,对于初步选定的项目应编制一份详细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报告中应详细描述项目的立项依据、实施方案、投入预算以及预期收益,提请高层管理者审批。
在可行性分析报告通过审批以后,应编制一份详尽的项目实施计划书,列出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对项目所做的支持、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以及将达到的目标、具体的支出预算,详细的经济效益分析、项目完成后对企业的意义、检验项目是否成功完成的具体方法和指标,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经过立项审批程序被确定下来以后,应按照项目计划书开始着手进行项目的实施。医药企业要成功地对项目进行管理,还应建立一套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控的程序,以保证项目的实施始终同企业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信息”与“人”:项目管理两要素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项目的实施进度应每月进行回顾总结,每年应组织专家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以保证企业投资的项目健康、有序地发展,始终同企业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篇8
笔者认为,战略成本的特点就是其区别于传统成本之处。在战略思想指导下,该种成本管理方式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避免了以前成本管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缺陷,没有陷入“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片面思想误区。也正是因为战略成本管理以创造企业竞争优势为宗旨,具备上述所提及的长期性、全局性、外延性、竞争性等优势,从而能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成本管理的束缚,将踯躅不前的传统成本管理带出困境。
二价值链的相关概念以及应用
价值链的概念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首先提出。波特认为,公司通过完成一系列作业而产生价值,每一个企业都是通过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产品生产等种种活动系统地连接成的链状集合体。价值链的各项业务活动间的联系不仅存在于企业价值链内部,而且存在于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和渠道之间。简而言之,价值链是从供应商开始直到顾客价值实现的一系列价值增值活动的业务流程。
国内学者纷纷撰文介绍价值链的概念以及优点,一些学者也在文章中对价值链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何存花,姚晓民(2003)认为,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关注成本驱动因素,运用价值链分析工具,明确成本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功能定位。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战略定位分析构成了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框架。聂晶(2002)认为价值链分析是决定顾客价值能否提升或成本能否降低的核心,是从战略性相关角度对企业成本空间的合理分摊与有机联接。刘彦(2001)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价值链分析是战略成本管理创造和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价值链分析主要分析从原材料供应商至最终产品的消费者相关作业的整合,包括与外部供应商和顾客的整合,按其分析范围又可分为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行业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分析的一般步骤为:(1)识别价值链,判断价值作业的内容;(2)判定每种价值作业的成本动因及它们的相互作用;(3)通过控制成本动因重构价值链,制定降低成本的战略;(4)检验成本削减战略的持久性。本文的后续研究中,就是部分地参考了上述步骤。
三战略成本管理在DS公司的实施
通过回顾文献,笔者认为国内研究大部分停留在介绍方法的层面上,没有深入企业进行调研,缺少难以让人信服的案例研究。即使在一些结合企业实际的文章中,也很难看到战略成本管理在企业中全面整体的规划。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支持下,本文利用对DS公司调研的资料进行基于价值链的战略成本管理分析。希望通过这次尝试,可以解决一些现有文献缺乏直观性的弱点,增强价值链的运用价值。
DS公司现有主要业务为各类医药产品的生产、批发、零售及新药研制,目前其战略思想是以高增长带动高利润,一定程度上缺乏对战略成本管理的全面认识。针对以上情况,本人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思想进行系统改善:(1)利用优势提高医药研发;(2)与供应商、销售商之间要诚信合作;(3)放弃低效或无效的供应、销售渠道;(4)原有产品和新产品的战略成本管理。
企业的价值活动可以分为“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两大类,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运行可以被称为“上游环节”;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可以被称为“下游环节”,二者同属企业外部价值链。除此之外便是企业内部价值链。下面就DS公司内、外部价值链分别进行具体规划。
(一)DS公司外部价值链分析
(1)DS公司与原材料供应商
一个企业首先需要供应商为它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服务等各种投入,这是整个价值链的开端。优秀的供应商供应不仅提高产品质量,也降低产品成本。药品生产过程复杂,即便最普通的常见药也需要经过多重提炼与加工。特别对于以中药为原料药的药品,其药效更会因原料产地和采摘时节不同而不同。为保证药效,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减少供应商数量;②降低采购费用;③提高采购质量;④同供应商建立诚信的合作伙伴关系。
(2)DS公司与药品研发
我国化学制药行业中,重原料药、轻制剂药的思想根深蒂固,从而导致医药企业创新能力普遍较低,许多企业根本没有能力进行研发。当市场上需要新药时,这些企业自然就会失去大好的市场契机。面对这一局势,许多专业研发机构相继产生,特别是大专院校中的研究机构,更是深受企业信赖。一般对于生产能力较强,产量较大的企业来说,采取与研发机构合作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收益;而对于小企业,就适宜选择与大专院校的科研机构合作,不仅可以在技术、质量上得以保证,其较低的收费标准更是降低了企业的整体成本。DS公司有自己的医药研发队伍,研发能力比较突出。但考虑到一般药品从研发到正式生产会经历一段很长的时期,所以仅仅依靠企业内部药品研发是绝对不够的。DS公司应在建立好内部研发队伍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与专业研发机构的合作,比如与研发商或大专院校研发机构达成协议,双方各出部分研发人员合作研发,产品生产权归DS公司;或者采用最接近于消费者的方式:与医疗机构合作研发,这样一来研发出来的药品更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其结果不仅降低成本,更能增强企业产品占有率。
(3)DS公司与下游销售商
在医药企业的下游价值链活动中,由于大多数企业采取直接向医院、地级批发商销售产品,造成了恶性竞争,其结果是使整个行业用于这一环节的成本大幅提高,要改变这一现状,建议DS公司从以下几方面做起:①舍弃无收益的销售渠道;②与下游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4)DS公司与其终端市场
药品流通终端市场是指药品离开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交易环节,其严格意义的终端市场单位主要包括药品零售企业、医疗单位和其他医疗网点(如门诊、个体诊所、医务室、卫生室等),而不包括直接向消费者供应药品的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及其他非法经营药品的单位。
近年来,经过医药纠风,药品的价格不断下降。但是总体来说,医疗单位及乡村药品市场药价仍然居高难下,一部分药品零售企业和基层医疗网点的药品质量令人担忧。DS公司作为一家大型制药集团企业,应该狠抓这一市场漏洞,实施下列措施:(1)自建销售网点。如果DS公司在城市中建立起自己的销售点,有内部直接供应药品,不但使销售价格大幅降低,更会增加销量,间接实现低成本。(2)设立医院。为建立一个从产品研发到最终消费者使用的更加完整的价值链体系,DS还应利用自己的优势建立下属医疗网点,除达到降低售价扩大销售的目标之外,还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建立竞争优势。
(二)DS公司内部价值链分析
(1)DS企业集团内部研发
好的研发机构可以使企业迅速占领市场。DS也于2004年建立了“博士后科研站”,从内部价值链角度来看,省去了与商业研发机构合作环节,节省时间和资金。
(2)内部产品设计
①面向不同需求的产品设计
不同群体对头医药品的满意程度是不同的,目前DS公司的某些药品已经成为国内名牌,但还应继续细分产品,以达到最优的产品定位,从战略层上降低成本。可以适当考虑易于儿童服用的产品以及适合出门旅行的人使用的不需要水吞服的药片等。
②企业对现有产品和未来产品的成本管理
企业对现有产品进行成本管理,着重在于运用作业成本法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建立责任中心,进行差异分析,不断完善自己的成本计划。对未来产品的成本管理,可以采用目标成本法保证投产后的低成本,运用价值工程以保证未来的产品质量、性能和成本配比。最后,还要确定现有产品与未来产品的合适组合。
(3)产品生产作业工序
在产品生产作业方面,可以运用价值工程方法,将每项作业或工序的功能、成本分成细目,找出降低每一环节成本的因素;可以运用工业工程改造和重组流程提高效率;可以运用质量工程保证各环节的产出在进入下一环节之前符合质量要求,从而大大提高各项作业或工序的价值。
(4)产品包装
篇9
三、 签回联:销售人员应当及时将签回联交给部门内勤,由内勤在每月月底进行整理,于次月12日交到财务部,由财务部统一进行保管。
四、 各销售员应按公司规定的格式建立自己的销售台账,每月10号前与财务部相应分管人员对账。
五、 销售员对客户与公司间的往来帐要做到每月对帐,医院部,快批部每半年收回经双方确认的对账函,器械部每一年收回经双方确认的对账函,账账不符时配合财务人员和客户直接对帐。
六、 分析销售员的月报表并做出指导性批示,在月销售分析会的两天前做出部门分析表上报主管上级。
七、 每月跟踪分析辖区销售员和自己的任务完成进展并讨论制定下一步措施方案。
八、 每天填写销售日志,明确年、季度、月、周的工作计划、销售任务、销售回款任务等。
九、 内勤建立客户档案,并报部门负责人。
十、 分析销售员的月报表并做出指导性批示,在月销售分析会的两天前做出部门分析表上报主管上级。
十一、 每月跟踪分析辖区销售员和自己的任务完成进展并讨论制定下一步措施方案。
采购部流程文件
一、 对实行库存上下限管理的品种,品种负责人不仅保证所负责的品种上下限满足需要,还要考核在库时间。采购部必须与销售部门密切配合,按《滞销商品管理办法》控制品种在库库存。
二、 对系统内无资料的新品按《新品采购申请表》报送,必须按表上要求注明标准通用名、规格、产地、数量等;缺项的,采购负责人可退回。申请通过后质管部留档,并将基础资料录入到业务软件中。
三、 除常用品种日常备货范围内,销售部门一次性大宗采购计划,即大输液在100件以上、小针剂(含水针及粉针)与外用口服制剂在10件以上、或一次性采购货物价值在10万元以上,必须填写《大宗商品采购计划》,经需货部门经理在采购计划上签字确认并承诺销售时间,由运营管理部、常务副总或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办理后续手续。
四、 对常用品种需要采购的,由销售内勤在两个小时内通过业务系统将采购计划登记报送给品种负责人,品种负责人在四个小时内提取采购计划登记并下采购订单。
五、 亏损采购及未能采购到的品种,品种负责人必须事先向需货部门内勤说明,由需货部门决定是否采购,上述工作完成以一个工作日为限。
六、 采购数量超过上月销售数量的及现金采购的计划,需销售部负责人、运营部负责人通过业务软件审核后,品种负责人方可下采购订单。
七、 采购计划经确认后,在本地采购的,必须在48小时内到位,需要省外采购的,要求9天内到货,采购部全程负责,需要预付款的,从付款之日起计算。预付款采购,如果到货数量不足付款数量的,视为采购不到位。
八、 急需商品请计划报送人特别说明,在本地有货情况下,在24小时内完成采购和配送。
九、 与供应商交易达成后,品种负责人在业务软件中做采购订单。到货后一个月内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到位。
十、 各品种负责人应按公司规定的格式建立自己的采购台账。
十一、 供应商提出对账时,由品种负责人向财务人员预约,除每月前后五天,三天内财务人员应安排对账,对账周期不得超过三天,对账后双方确认对账函。
十二、 库存商品中同品种不能超过三个生产企业,特殊情况必须由需货部门按新品采购流程执行。
十三、 配合质量管理部门,按照GSP要求索取合格的供货商资料。
十四、 向供应商办理付款时需符合《合同管理制度》之规定。
十五、 签订采购合同,包括以下最有利的条件(质量、包装、品牌、折扣、价格、进货奖励、广告赞助、促销办法、订货办法、订货数量、交货期限、付款方式及送货地点等)。经运营部审核后方可签订。
开票组一般程序文件
一、 开票员开票后,出票员复核并打印出库单,开票员开票的最小单位可以为最小包装的1/2,除近效期催销产品,按先产先出原则开单,否则仓管员有权不发货,并在半小时内通知开票员。出库单开出后次日前必须提货,系统以开票为准挂应收账。
二、 关于零货的开票规定:不足一件的拼箱允许两个批号开单。
三、 商品资料内的销售价由销售内勤及时维护,维护时在价格调整单内调整。开票价格不能低于含税进价,如遇特殊情况,销售部门可与采购部、运营部沟通解决。
四、 开票员恶意拆单与销售员恶意开整件货后拆零退回的,视为情节恶劣的三级错误,按三级错误规定处理。
仓储操作处理程序
一、对于本地采购,货物采购完毕后,由司机配合采购员安排送到仓库,验收员在半个工作日内按GSP规范完成验收。对于外地采购,货物到达本地后,由采购内勤电话通知司机在半个工作日内提货并检查包装是否完整,送至仓库进行验收入库,验收员在接到货物后半个工作日内按GSP规范完成验收。五十个品规以上的复杂来货按上述流程,但验收入库与系统录入工作时间可以视品规数计算延长。
二、验收员根据预到货日期从业务软件中提取采购到货通知单,照单验收实物,验收完毕后做系统入库。出现以下情况验收员必须在到货后一个小时内通知采购品种负责人,验收员根据采购品种负责人反馈的信息决定是否继续验收:
1、到货数量超出采购到货通知单的数量;
2、缺少随货同行、质检报告等其它资料;
3、业务软件中没有相应的采购到货通知单。
三、质量管理员在一个工作日内打印入库单,所有入库相关单据交予财务部记账,不能跨月。
四、仓管员凭出库单按商品品名、规格、生产厂家、批号、数量准确发出货物,仓管员发出货物的同时由复核员照单复核,按销售单位或区域分类打包封箱,按复核员备货库库管储运员的顺序点清交接。所有的发货手续必须清楚,仓管、复核员、储运员与收货人必须在相关单据上签字确认。
五、17:00以前开的出库单,仓库必须在当天下班前将货物备好,放在发货区。17:00以后开的出库单,在次日12:00以前备好发货。备货时新开的单据放在下一轮备货,不得插队。
六、客户或业务员收到货后,如有疑问须在三个工作日内向部门反馈。
七、新增供应商信息、产品信息和客户信息必须由质量管理员处理。
八、质管仓储部必须每周实行动态盘点,每个月进行一次盲盘,必须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发生货物短少的,库管员承担相应损失,必要时承担法律责任。
退货处理规定
一、因商品质量问题及其它政策性原因销售退货,由公司承担相应费用,其中因破损退货不得超过总销售额的0.2,超出部分参照失效商品管理规定。
二、因销售部门转销售、采购错误、客户报错计划(无证据证明的)等情况下退货,
由申请人或责任人承担相应10元/件的费用并在绩效考核中体现。
三、所有销售退货,须由退货人填写《销后退回申请表》并按表上程序审批后办理退货手续,退货三个工作日内完成,以退货送到仓库为起始。若不按手续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公司有权收取50元/天的保管费并按50%比例留给仓管员分配。审批程序如下:
销售退回通知单(开票组必须提取原销售单据)采购部审核质管部审核运营部审核验收员对销售退回品种确认记账并将实物交与库管
四、采购退货由采购部与供应商联系后开具打印《购进退出通知单》,并提供退货相关单据给财务,由供应商或储运员持票据到仓库办理退货,采购部对此全程负责。
五、上述退货流程单据办理程序与采购入库、销售出库相同。退货手续办理完毕后,所有退货单据由内勤和仓储部门按财务要求交予财务会计。
员工奖惩处理规定
错误的划分标准:
一、 违反本职工作范围内的流程执行或操作程序,或造成损失在200元以下的,视为一级错误。
二、 违反本职工作范围内的流程执行或操作程序本年累计三次以上,或出现错误且损失在1000元以下的,视为二级错误。
三、 违反本职工作范围内的流程执行或操作程序本年累计五次以上,或出现错误且损失在3000元以下的,视为三级错误。
四、 出现错误且损失在3000元以上(含3000元)的,视为重大错误。
处理办法:
一、 一级错误未造成经济损失的,予以批评警告;造成经济损失的,除弥补全部损失外,另上交520元到快乐基金。
二、 二级错误未造成经济损失的,上交20--50元到快乐基金;造成经济损失的,除弥补全部损失外,另上交50100元到快乐基金。
三、 三级错误未造成经济损失的,上交50--100元到快乐基金;造成经济损失的,除弥补全部损失外,另上交100200元到快乐基金。
四、 重大错误除弥补全部损失外,必要时公司追究法律责任。
奖励:见员工手册。
关于发展基金的规定
发展基金标准:
一、销售部门经理:5万元,销售部门主管:2.5万,销售部门销售员:1.5万;
二、行政部门经理:5000元,后勤主管及员工:2019元;
篇10
然而深圳市金活医药有限公司对大客户却有着不同的见解,大客户是隶属于关键客户范畴。事实上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中国医药市场,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的寻找蓝海,然而我们更应该立足于现有的红海,在红海中做的比竞争对手更好更扎实,才能保证通过红海领域获得更大的利润,为蓝海的开辟贮备更多的资源。
我们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对客户进行分类筛选,如按销售贡献比例划分的大客户,按是否配合企业市场品牌推广划分的友好终端客户和跳蚤终端客户,也有按稳定价格态度划分的价格忠诚客户和价格跳蚤客户,经常拿制药企业的品牌产品价格、形象开涮的跳蚤客户就应该成为企业的关键客户之一,因为他们对产品品牌和市场有着不可忽视的干扰作用,通过合理的管理,往往能够将他们争取为友好配合客户,产品可以朝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
关键客户的部分评选标准:
评选标准 关键客户 非关键客户
制药企业利润贡献率 大 小
客户业务成长速度 高 低
与制药企业合作时间 长 短
配合制药企业品牌形象传播 配合 不配合
扰乱价格严重程度 大 小
二、医药关键客户的管理
1、制药企业与商业互为大客户
医药营销者都知道“二八规则”,即20%的客户可以带来80%的收入。从“二八法则”出发,我们会想方设法扩大对这20%的客户的影响力。
大客户容忍产品品质一般、供价高以及没有服务的时代已经过去,制药企业要拓展工商关系、建立工商信任、提高客户认可、为客户创造价值、参与大客户的企业文化建设,最终客户盈利企业才会盈利,和大客户共同建设和管理大市场成为中国医药企业的重中之重。
激烈的医药红海领域,争夺大客户是各制药企业的战略工作中的一部分,事实上抢夺大客户本身就是产品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抓住大客户即抓住了资金流,没有大客户的支持制药企业的资金流将会出现断层。同时抢夺大客户的资金也是拦截竞争对手的有效手段,在产品销售达到一定规模后,制药企业也自然成为商业的大客户,双方达到一定的平衡。高效的大客户管理会给制药企业带来不同层次的回报、有充足的资金流、良性的产品价格流、更加广泛的产品覆盖以及更加强大的渠道竞争优势等。
2、微利时代的利润转移
然而随着博弈双方的壮大,大客户与制药企业存在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中国医药界的商业或者大型连锁药店的利润来源通常有正常的产品价差利润、制药企业的销售奖励、赞助、赠品、季度或年度返利。随着中国医药市场进入微利时代,产业链中的每一个企业都为利润苦思冥想,千方百计的赚取最大利润。
作为品牌药或者二线品牌或者新产品的制药企业与商业通常互为各自公司的大客户、中性客户、小客户,笔者恰恰管理着三种类型的产品,品牌药、二线品牌药、新产品,在与客户的交流过程中接受了不同的礼遇。
山西太原一家老牌药品批发配送商业在与笔者沟通中频频诉苦,你们的产品卖了十几年,前几年还好,这几年平进平出,不赚钱,已经成了你们的搬运工了,不过不卖还不行。笔者在年初就一个高血压用药二线品牌与各商业签署年度合作协议时,北京的两个大型流通商业提出你们的产品不太好卖啊,任务太重了吧,完不成任务就没有返利的,还是少签点任务。前段时间笔者去江苏,为了一个有着极大市场潜力的新产品上市做准备,拜访商业,提出75扣供货,被商业婉言推辞了。
事实上,企业的各种市场行为都是利润导向。大客户频繁的向厂家提出这个赞助那个赞助,连下属某员工结婚都要搞一个赞助!不给点好处就是不进货或者少进货。海王星辰凭借着全国1000多家终端门店的实力向各品牌产品要更低的供货价格,对新产品要更多的进场费,向形象陈列要更多的费用等。所有这些都是一个利润转移的过程,然而中国医药市场真的到了需要利润重组的时代吗?好像未必!海王星辰与多家品牌企业叫板,感康在海王下柜了,但不久又悄然的上柜了;葵花胃康灵和护肝片在海王下柜了,但不久又悄然的上柜了;看来这场抢夺利润的大战役以海王失败而告终。
然而,海王却向整个中国医药界了一个信息,医药产业链的利润需要转移、需要重组。
3、价格跳蚤客户
价格稳定永远是一个产品常盛不衰的基石。广州白云山和黄药业采取亮剑行动,与各地区的重点终端签署价格稳定协议;葵花药业有专门价格维护的基金;所有这些都说明产品需要价格稳定才能渠道通畅!
但商业永远都在和工业博弈,商业通过最低级的降价战术吸引消费者,而工业却会因为价格混乱而导致渠道阻塞。对于那些喜欢玩价格游戏的跳蚤客户,制药企业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
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同样跳蚤客户就是这只蝴蝶,它们的价格将会引起产品的整体价格滑落。海王星辰虽然凭借着整体品牌优势吸引消费者,然而在某些平价药店旁边的海王星辰门店却必须与平价药店的价格持平,将价格拉低,以便消费者的流失。
篇11
就规范我国民族医药药材市场管理问题,菊红花委员建议:国家在现有政策支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督促并以资金扶持民族药材资源丰富地区建设一头连着基地,一头连着药厂的集中药材种植、生产、灭菌、加工、销售、保健品开发为一体的产业聚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具有多功能的特色产业园区,使民族药材生产、加工、销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把当地没有或无法种植生产的民族药材和野生药材,由该基地统一收购或采集后进行初步加工、炮制,供给制药厂和各级民族医院制成所需的民族医药制剂。这种经营体制有利于标准化生产加工,又有利于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各级民族医医院民族药制剂的质量,并且有利于有效保护利用脆弱的野生药材资源。同时,国家应尽快制定《民族药材质量标准》,对地方习用民族药材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澄清国家标准与各地区地方习用药材标准、名称的混淆现象,解决民族药材的同物异名和异物同名问题,为药材生产、流通、使用和药监等部门监督和检验提供法定依据。加强对中药材及民族医药药材市场的监管力度,减少并规范药材的流通环节,遏制价格虚高现象。通过以上措施,改进各级民族医疗机构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可控性,从而保障老百姓用药安全,促进民族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篇12
1.2 医药卫生档案在维护医院权益中起重要作用
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的规定正式实施以来,关于医疗纠纷事件,可以通过医药卫生所建立的档案进行相关医疗纠纷的鉴定和参考,通过“举责倒置”的原则得以解决。“举责倒置”原则,就是指受害人提出自己被医疗单位的不正当行为所害,而医疗单位需要拿出没有致人受害的证据。如果医疗单位得不到有效的证据支撑,往往就会对于医疗纠纷承担主要?任。这就显而易见,医药卫生档案在保护医疗纠纷案件中所发挥出的正确真实的医药卫生档案,在维权中显得格外重要。
2 目前医药卫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意识薄弱
当前,有很多医药卫生档案管理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人员缺乏最基本的卫生档案管理观念。不仅如此,更有甚着是档案管理高层集体缺乏医药卫生档案管理观念,没有正真认识到医药卫生档案发挥的重要的作用,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更加谈不上要把医药卫生档案管理放到部门工作的长久战略中去。有大量医药相关人员认为卫生档案可有可无,没有人会去翻看,不建立卫生档案对自身工作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存在这些淡薄的档案管理思想使得医药卫生档案管理中存在很多漏洞,不利于后期查证和科学调研,不利于医药卫生档案的后期开展工作。
2.2 难以落实档案管理制度
尽管很多医药卫生单位或群体建立了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也把档案管理工作落实到自身的发展战略中去,但是实际上这些相关制度并没有真正在的工作中得到印证,没有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另外,还有很多部门没有依据相关制度及时归档,也没有依据相关的立卷要求进行立卷,或者把很多重要的档案材料放在不安全的地方,对于岗位的职责和义务设定不明确,常常会出现档案丢失的现象,没有规范档案整理工作,所以导致归档单位完整率比较差,同时案卷的质量也比较低。
2.3 医药卫生档案开发利用率不高
对于很多医药卫生部门来说,其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忽视了对档案的开发利用,所以难以把档案的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通过分析原因可以得知,由于档案管理的水平比较低,加上档案收集工作没有做好,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把握对档案利用的规律,所以导致医药卫生档案的利用率不高。由于忽视了用户的需求预测,对用户所需要的医药卫生档案信息获取不积极,进一步阻碍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3 如何做好医药卫生档案管理与发展的措施
3.1 贯彻落实国家和卫生部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优秀的档案管理队伍
通过贯彻落实国家的《档案法》,还有国家卫生部和国家档案局的《医药卫生档案管理暂行办法》,设置合理的档案机构,进一步推动档案管理体系形成,同时还要认识到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地位,进一步提高员工和干部的档案意识,要发挥其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另外,要想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就要确定专门的负责档案工作的人员,把档案工作提到领导的议事日程,及时解决好在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配备、经费不足和库房建设不合理等问题,培养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建设档案管理的优秀队伍,使档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3.2 加大管理力度,落实档案工作规章制度
篇13
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我国企业间的竞争愈加剧烈,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位面临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运营资金的有效管理将会成为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点。在我国,运营资金管理无论是从观念还是理论方法上,与发达国家相比都还有很大的差距。一家企业要维持正常的运营就必须有适量的运营资金,运营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我国的医药销售企业现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营运能力较差、缺乏资金,这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甚至是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因此,企业必须转变观念,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研究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求得自身的持续发展。
二、运营资金管理概述
理解营运资金管理首先需要理解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这两方面的问题,我们常用二者的差额来反映一家企业的偿债能力。运营资金管理的关键在于如何管理好企业资金的运用和筹措。其中,资金的运用指的是企业该投多少资金在流动资产上,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的管理。资金筹措指的是企业该用什么方式来进行流动资产融资,包括短期借款和商业信用的管理。企业持有运营资金的风险与收益是成反比的关系,因此,企业要严格控制好运营资金的持有量,既要保证日常需求量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又要注意不能过多持有降低收益,即通常所说的稳健型或激进型运营资金管理。
三、我国医药销售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存货资金占用的不合理性
目前我国的医药销售企业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其购销并未真正的完全实现现代化,也就不能进行有效地管理,科学合理的安排相关药品的存储购销。在医药企业这个特殊行业中,销售的好坏与相关政策、季节及产品特点有效期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采购前不能详细掌握库存市场状况,加之企业缺少必要的宏微观调节,导致无效的采购存货不必要的占用了过多的运营资金,同时部分药品又未及时采购而失去销售机会。存货资金过多不合理的占用是目前我国医药企业运营资金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应该重视并有效避免其发生。
(二)信用政策的不合理性
面对日益激烈的医药竞争市场,大多数企业为巩固现有的市场,进一步挖掘潜在客户都会不约而同的采取放宽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的措施,不断增加的应收账款不断吞噬着企业的运营资金持有量。呆账坏账的风险不断加大,这只是会带来短期表面上企业的盈收和繁荣,长久下去必将成为其失败的导火索。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企业的运营资金有限,急于销售以换取市场占有率以及期望快速将产品转化为现金,缺乏对赊购方基本的信用调查,给予信用不达标的企业赊销权;一是企业的收账政策不积极,对赊销方即便是到期了也不敢过于频繁催促。同时,部分赊销方已无力还款。
(三)费用无预算或其执行不力
基于我国的医药销售企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的实际,现在大部分的企业还未拥有完善的费用预算系统。所以,医药销售企业现普遍存在着无费用预算或预算执行不严的情况。具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一是对进货的费用缺乏应有的预算。事前没有对相关产品的价格进行市场调查比较和有效的控制;二是对日常费用支出缺乏应有的预算。医药销售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着许多无效费用支出的情况,如采购中的舍近求远、采购价格较高的产品等。目前我国的医药销售企业并未将这些无效的费用支出进行有效地预算,长久发展必将给企业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三是对重大支出缺乏应有的预算。通常所说的事前科学预测、事中有效控制执行、事后严格监督评价,这整套的体系在医药销售企业的重大支出的并未看到,由此造成了企业资金不必要的严重浪费;四是资金管理机制的缺乏。完善的资金管理体制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力,目前我国的医药销售企业普遍缺乏。
(四)缺乏融资渠道
医药销售企业在采购产品和开拓市场等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而股本是我国的医药销售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就是依靠银行贷款。一旦国家的宏观政策发生调整,企业的资金就不可避免的出现问题,企业过分依赖于单一的银行贷款承担高额的利息费用。同时,企业过分利用了应付账款进行融资也是问题之一。应付账款的周转天数越短,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大,应付账款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利息增加收益,但增加企业应付账款的周转天数会降低企业的信用度。因此,应该适当地运用此方法提高收益。
(五)现金管理比较混乱
最强的流动性、最低的获利能力是现金的最大特点。过多或是不足的现金储备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现在我国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其财务管理机构及措施不健全,没有指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意愿和能力,缺乏有效地现金持有量的预算和现金收支的管理。这种随意性的现金管理机制,导致企业较常出现现金过剩或不足,无法达到最优的成本效益。这也是企业运营资金管理中应充分重视的问题之一。
四、运营资金有效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库存管理
随着经济发展竞争加剧,库存管理已经得到了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零库存的理念及适时管理机制正得到迅速的推广,被认为是现有的节约存货流动资金较有效的方法。但在我国现有的环境条件下,还较难实现零库存的管理目标。但可以吸取其中的基本理念和做法应用于企业实际中,企业的存货流动资金也将会得到有效地利用,资金紧张情况也将得到较大地缓解。因此,企业应采取的措施应是加强对产品采购的预测性和计划性,充分考虑市场、政策等相关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安排,注意采购的数量和时机,尽可能的缩短其中的时间差,节约存货的资金占用,实现库存的有效管理。
(二)合理利用商业信用
赊销作为企业应对越发激烈的竞争环境不得不采取的营销手段之一,其在销售总额中的比例也是不断的上升。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借鉴国外的做法,尽快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将应收账款的控制重心由财务方面转向商务方面。具体由以下几方面构成:一是理清管理责任。绝大多数的企业都认为是由财务部门来负责货款的催收,无销售部门的责任。但事实上,若是由销售部门负责账款的收回工作,且将其列为考核指标之一的话,那么销售部门在面对赊销问题时,就会更加谨慎认真地对待,这样就可以避免为业绩而随意赊销的情况发生,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有着更加直接有效地促进作用。二是权衡比较因赊销带来的收益及成本费用,科学合理地预测赊销的最佳规模,控制应收账款的金额。三是科学的确定赊销的对象。企业应实时建立客户的信用档案,在提供赊销方案之前,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评估相应的风险等级。通过实时收集的信用资料,对客户进行等级设置,相应地对不同等级的客户实施不同的信用政策,以减少呆账坏账的损失风险,有效回收账款。四是对信用期严格控制。以合同的形式来严格规定信用期限。五是充分利用信用折扣吸引客户及时还款。六是尽量减少挂账现象,加大票据的使用,以便获取索债凭证。七是科学建立坏账准备制度,减轻企业呆账坏账负担。
(三)加强预算管理
及时掌握企业的现实状况,加强预算的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控及考评。整个预算的过程要按控制流程严格办事,以事实为依据,及时分析原因调整政策。做到大小事务了然于心,对各种状况都有较好的应对措施。
(四)拓宽融资渠道
目前有限的融资渠道成为医药企业发展的阻碍之一。因此,要努力建立企业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例如加大吸引国外资本的投入、建立有偿使用资金的多种形式等。
(五)借鉴国外管理经验
我国传统的运营资金管理模式属于内向型的管理,强调节约资金的占用,强化管理责任制。而西方的管理模式是内外结合型的管理,强调优化资金的结构,进行定量控制。因此,我们今后一段时间的任务是注意开展对运营资金的定量分析,注意内外结合优化资金结构。
五、结论
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受企业日常财务控制水平高低的影响程度较大,特别是企业运营资金管理水平的高低。运营资金的有效管理一直是企业财务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成败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分析企业运营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建立有效的运营资金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