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监测工作经验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公共场所监测工作经验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市卫生监督所认真贯彻落实的系列讲话精神,将践行“三严三实”狠抓作风建设和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盼,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新形势下卫生监督工作的方向和重点。积极探索创新举措,加速推进卫生监督转型升级,更好更快地服务发展、服务百姓。

一是坚持项目引领。将重大监管任务和重要行管要素实行项目化管理,以“全省争一流、全国有影响”为追求,全力攻坚,协力克难,全力推进。年初,各科室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大讨论、组织项目申报,经由专家组评估、办公会确认,最终确定了《争创档案工作省五星级项目》、《卫生监督智能化监管与在线监测项目》、《卫生监督执法质量全程控制项目》、《血液透析室感染控制规范化整治项目》和《涉医违法监测监控体系规范化建设项目》五个所级项目以及《卫生许可质效提升》等六个科级项目。为规范、有序、深入推进项目的实施,建立了动态评估体系与督导机制,及时化解困难,适时调整策略和方向,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二是及时转变思路。随着卫生事业改革走向深水区,卫生监督机构正面临着职能调整、转型升级和队伍整合。在这个改革的关键期,市卫生监督所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主动适应形势转变,在继续狠抓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的同时,针对公共卫生监管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强化公共场所、饮用水、涉水产品、消毒产品等监管,一方面拓展了公共场所的监管范围,将100㎡以上空调就餐场所纳入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范围。另一方面,加大了学校综合卫生的监管力度,以开展学校卫生综合评价为抓手,对学校落实传染病防治、教学环境与生活设施、卫生保健、饮用水卫生等进行全方位动态监督。第三,强化了医疗服务监管,对各类医疗机构在项目、技术、人员准入行为等方面落实监督执法,保障民众就医安全。这些领域的拓展为实现我市卫生监督总体保持省内领先、部分单项工作国内有影响,政府和社会满意,群众得到实惠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三是持续创新作为。汲取近年来的成功工作经验,分析总结了不足,力求今年在强化综合监督、加大行业监管、净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效能上实现突破。今年将在公共场所监管领域探索实施人群密集公共场所空气质量动态监测机制;在医疗市场监管领域将构建完善的打击涉医违法监测监控体系;在餐饮安全监管领域探索实施食品安全管理员计分管理制;在游泳场所监管将实现泳池水质在线监控等等。同时在日常监督与专项整治中做深做实做透,不断寻求创新点与突破点,打造亮点与示范点,形成品牌与特色,进一步提升卫生监督的影响力、贡献度和老百姓的满意度。

篇2

管理对象为辖区内5类公共场所,共781家,其中星级宾馆15家,普通旅店(招待所)249家,美容美发(≥100m2)265家,洗浴(桑拿)163家,游泳池(馆)42家。

1.2方法

按照危险性评估原则,综合考虑影响公共场所安全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根据每一监督项目的权重确定分值,对5类场所分别制定统一的量化评分表。用统一的量化评分表分3次对其进行量化评分,再在3次评分的平均分基础上,综合考虑行政处罚、公共场所健康危害事故发生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分析闵行区各类公共场所的卫生风险度、信誉度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制订监督频次和监督重点。整个评定过程分3阶段进行:第1阶段为宣传培训阶段,参与此项工作的监督员都经过相应的培训,能熟练掌握量化分级管理的操作方法。第2阶段为评定阶段(2005年12月―2006年8月),这一阶段对每一单位进行3次量化评分。时间分别是2005年12月―2006年1月、2006年2月―4月、2006年5月―6月;对游泳池场(馆)的评分于2006年7月、8月进行。第3阶段为抽查评估阶段(2006年9月―10月),分二级评估,由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对A级单位进行抽查,实施效果评估;区卫生局对本区量化分级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找出存在问题,撰写评估分析报告。

1.3统计方法

将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评分表内容录入ExceL表格,评定数据以相对数作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参与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的5类场所共781家,其中47家单位因关门歇业等原因未能全程参与量化评分。完成3次全程评分,进入综合评定的单位共734家,信誉度和风险度评级为B 级的单位最多,占67.03%;其次为C级,占18.94%;A级和差级单位,分别占8.45%、5.59%。星级宾馆和游泳池(馆)的卫生监督量化评分综合评定级别高于其他3类场所(表1)。

2.2不同级别场所的监管频率

根据各类场所的综合评定分值,确定不同的评定级别,分别作出优秀、良好、合格、差4种审查结论,同时确定不同级别场所的监管频率,以便于合理分配卫生监督资源,提高卫生监督效能(表2)。

2.35类场所主要扣分项目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5类场所的主要扣分项目不同。星级宾馆中的主要扣分项目为客用化妆品索证情况、专用消毒间及消毒设施设备、通风系统。有73.33%的单位不能提供客用化妆品的索证资料,80%的单位存在机械通风装置及送回风口有积尘,个别单位专用消毒间清洗消毒浸泡水池不足或标识不清。普通旅店(招待所)的扣分项目较多,几乎涵盖了量化评分表的所用检查项目,前5位主要扣分项目见表3。

洗浴(桑拿)业的量化评分表对该行业在卫生许可中涉及到的卫生管理、建筑与布局、卫生设施等7个环节设定了18个评审项目、45项评审内容,其中12项作为关键监督项目。在评审过程中,只要有1项关键监督项目不符合要求,则直接评定为差。从评分结果来看,洗浴(桑拿)业经营单位普遍存在客用化妆品、消毒产品索证、专用修脚工具、热力消毒柜等一般监督

项目不合格;此外,对12家被直接评定为差的单位统计结果显示,这些单位除了存在一般监督项目不合格外,还存在一些关健项目缺陷,如更衣室、消毒间等专间的设置、消毒设施的正常运转等问题(表4)。

美容美发业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根据该行业许可项目的9个环节,设定了16个评审项目、24项评审内容,其中8项作为关键监督项目。一般监督项目的前3位主要扣分项目为从业人员体检培训、配备防蝇、防鼠、防蟑螂设施、机械通风设施的配备及运转,分别占56.23%%、32.83%、22.26%;15家直接评定为差的单位除了存在一般项目不合格外,在消毒设施的配备及正常运转、理发美容公用具的配备、消毒、更换等关键项目上存在不足(表5)。

游泳场(馆)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针对卫生制度与管理、设施设备卫生要求、一般卫生要求、从业人员卫生要求、卫生监测5个环节设定了44项审查项目,其中13项作为关键监督项目。由于游泳场(馆)的量化评级集中在A、B级,故未出现关键监督项目扣分,一般监督项目扣分情况见表6。

2.45类场所评定过程中的处罚情况

闵行区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量化分级试点工作以来,参与3次全程量化评分的734家单位中,有114家单位受到行政处罚,处罚率15.53%。其中处罚率以美容美发业最高,为20.38%(表7)。处罚的案由主要是违反健康管理案,占84.21%。对信誉A、B、C、差4个级别的处罚率分别为8.07%、12.81%、23.02%、34.15%,信誉度级别越低,处罚率越高。

3讨论

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是卫生监督模式在制度和理念上的创新[1]。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对不同的公共场所设定了不同的量化评分表,评审内容按照经营环节的风险大小,将监督项目分为关键项和一般项,一般项目按照风险大小赋予不同的分值。此外,按照危险性评估原则,对卫生信誉度实行等级划分,根据不同级别确定相应的监督频率。监督项目的量化增加了监督检查的科学性、公正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2]。量化分级管理实现了卫生监督由定性管理向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动态管理转变,有利于卫生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有利于提高卫生监督水平和效能,是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要求的监督管理模式。

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是在全国开展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之后提出的全新卫生监督模式[3]。闵行区作为上海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试点区,于2005年11月正式启动,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积极探索。通过试点工作,对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推广和应用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好的工作方法;同时,也发现量化分级评分表在监督项目、评分标准的设定上存在一些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问题,尚需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闵行区星级宾馆、普通旅店(招待所)等5类场所信誉度和风险分级B级最多,占67.03%,评为A级的,仅为8.45%,以星级宾馆及游泳池(馆)居多,分别占40.00%及35.71%。5类场所主要卫生问题多少不一,但客用化妆品和消毒剂的索证、专用消毒间、消毒设施配备及运转、公共用品用具的配备、更换、消毒及人员的健康管理等几乎是共有的卫生问题,有的场所甚至出现多项关键项目不合格。提示卫生监督部门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强化技术指导,提高经营单位的责任意识,督促其加强自身管理,逐步提高卫生水平。

对照量化评分表,除了星级宾馆及游泳池(馆)不合格项目相对较少外,其他3类场所无论是关键项目还是一般项目不合格现象非常普遍,但卫生行政部门对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实施行政处罚的比例却很低,仅占15.53%,而且案由都集中在违反健康管理案上,占处罚单位的85%。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可操作性差,缺乏相应的处罚依据而不能立案查处。

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应与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有机结合,将量化分级的评审融入日常监督管理中,在经常性卫生监督中一旦发现关键项目不合格,则要降级或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其次,可开展卫生许可和年度校验量化评分工作,将卫生许可和年度校验量化评分与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相结合,在实施许可和校验审查时,严把许可准入关和校验关,任一关键项达不到要求,则不发放卫生许可证或不予验证贴花[4],督促经营单位整改,由卫生监督部门与经营者共同查找存在的卫生问题,共同制定对策,以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

4参考文献

[1]Guidelines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 Health criteria and other supporting information[S]. WHO, Geneva, 1984,84-87.

[2]邓明,李旭才,罗禅英,等.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模式实施效果评价[J].卫生软科学,2005, 19(1): 29-30.

篇3

二、制定措施,精心部署,落实职责任务

为了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推向深入,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和创卫进度,及时修改了工作方案,先后制定下发了《西安市卫生监督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施方案》以及公共场所卫生、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和传染病防治4个创卫项目的工作实施细则,成立了12个工作组。

为切实明确责任,落实任务,我们按照科室职能和创卫项目,所领导与10个业务科室签订了《创卫工作目标责任书》,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确定了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等相关项目的责任人,并对时间步骤、工作要求和责任追究做出了详细部署。各监督科室分别制定了具体达标实施计划,明确阶段性达标单位、时限进度及责任人,分街、分单位包干,集中时间和人力,逐街逐户逐项目进行宣传和落实。

三、严格标准,广泛宣传,加强学习培训

为了使创卫工作人人知晓,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我所多次召开创卫工作会议,强调创卫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要求全体卫生监督员要将日常卫生执法监督工作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密切结合,发挥卫生监督的专业优势,提出个行业卫生达标的详细分解指标,同时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计报酬、勇于奉献的精神为我市的创卫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作用,我们要求科室加大创卫宣传力度,每周轮流邀请新闻媒体,报道创卫工作。2005年,电视报道40次,报纸报道50次,编发创卫简报42期,制作创卫宣传展板8块,先后印发宣传单、宣传手册2000余份。

为了广泛宣传,全面动员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到创卫工作中来,我所分期分批相继召开了食品、公共场所、饮用水、医疗机构和学校食堂等行业的创卫学习培训会议10次,有近1000个经营单位,约1500人参加了学习培训。会上,我们组织相关单位认真学习了各项创卫标准,下发了规范性文件和有关资料,使创卫工作做到人人知晓。同时我们还在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将涉及到的创卫标准、创卫知识对经营单位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使创卫宣传逐步扩大,创卫水平逐步提高。

四、加强监督,全面提高,狠抓工作落实

(一)摸底排查,分类排队

为给创卫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按照创卫行业标准,我们对市直管单位分行业进行了全面排查和分类排队。对经营户概况、硬件设施状况和软件管理水平等进行了统计,掌握了经营户的基本情况,并按照合格、限期改进、不达标等分类排队,确定了限期整改达标的时间进程和重点整治单位清单,为做好创卫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做到了创卫工作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树立样板,全面提高

按照树立榜样,典型引路,抓点带面,全面提高的总体思路,我们在9区创建示范街工作上,选择了经营户集中、行业较齐全、影响较大的示范街,坚持“管理与帮助相结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连续多次深入街区,针对存在的不同问题,一店一策,因势利导,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通过管、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使各区的示范街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示范街,推动了“六小”创卫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我们协助市创卫办召开了示范街现场会,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及企业代表参加了现场观摩学习,起到了以点带面,推广经验,促进达标的效果。省级卫生城市检查验收中,我们创建示范街、餐饮单位、商场超市的做法得到了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三)服务指导,加强监督

我们按照“监管与指导结合,指导为主”的原则,牢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强化监管与服务相结合的意识,正确处理严格执法和为企业指导服务的关系,在加强监督管理的同时,维护经营者合法权益,在技术上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积极帮助服务对象排忧解难,加强宣传和教育,真正提高经营单位对创卫工作的热情和认识,减少消除抵触和消极应付情绪,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开展创建工作。

我们采取市区联动的方式,加大监督力度和频次,开展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等专项监督检查和创卫模拟检查,同时加大了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力度,全年共出动监督人员13168人次,监督车辆3509台次,监督检查单位4213户次,抽检餐饮具16615份,监测各项卫生指标77187项次,进行卫生行政处罚394起。

(四)分级管理,突出重点

结合卫生监督分级管理制度,在监督模式上,致力创新监管模式,探索长效机制。从200年起在我市实行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卫生管理先进企业,减少监督监测频次,维护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两年来已有57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率先获得了食品卫生管理a级称号,跨入了卫生管理先进和消费者放心企业的行列。200底,我市被卫生部选定为全国13个推行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的试点城市之一,将逐步开展公共场所单位量化分级工作。

篇4

按照“医卫分离”的原则,乡镇卫生院主要从事公共卫生管理与服务工作,不从事医疗活动,其职能为:

(一)制定实施乡镇卫生工作规划。制订实施本乡镇卫生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担负乡镇卫生业务工作和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职能;督促区域内医疗机构、村卫生室、防保员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卫生保健服务。

(二)强化基层卫生监督。受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委托,配合县卫生监督机构承担卫生管理职能,对农村医疗机构依法行医情况进行监督,加强传染病防治、职业病防治、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化妆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等监督工作。

(三)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做好传染病预防与控制、计划免疫、寄生虫病、地方病、结核病及其它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做好本乡镇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的监测工作。

(四)做好妇幼保健工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强化妇幼保健工作的程序化管理,开展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大力推行妇幼保健保偿制和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制;做好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幼儿保健工作。

(五)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活动,积极普及健康知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促进初级卫生保健等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加快“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实现。

(六)组织药品市场监管。督促、指导辖区内医疗机构做好药品、医疗器械的采购、使用和管理工作,做好药械质量管理和药械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工作,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药械质量管理信息和药械质量方面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三、完善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

(一)坚持“精简、效能、公开、择优”的原则,在每个行政村聘任1名村卫生员;按照不低于辖区人口万分之一的比例,配备卫生院工作人员;在全县或更大范围内以“公推公选”方式,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增配一名院长。担任村卫生员、卫生院工作人员必须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执业资格;卫生院院长必须懂业务、善管理,有中级以上医疗卫生技术职称及农村防保工作经验。

(二)卫生院院长由县(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考察,择优选聘,并实行任前公示、试岗制(试用期一年),对胜任工作的进行正式聘任(聘期三年);任职后由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目标逐年考核,按照一定比例,实行末位淘汰制,解除聘用关系。乡镇卫生院新进人员要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公开招聘;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对工作达不到要求的卫生院工作人员,解除聘用关系,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优胜劣汰、运转灵活的内部机制。

篇5

    管理人员相关知信行现状

    管理人员对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知识的知晓情况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有效方法相关调查中,知道应加强自然通风,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人员较高,达到84.21%;但是知道加强空调等机械通风,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仅占到38.60%;知道打扫卫生时要保持地面湿润,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知晓率最低,仅占8.77%。对于保持房间空气湿润、加强空调等机械通风、打扫卫生时要保持地面湿润,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知晓率不足50%。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对于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年龄因素与相关卫生知识的得分高低之间有关系。31~40岁年龄组段和20~30岁年龄组段的得高分的人数较>40岁年龄组多。性别、文化程度、所学专业等因素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知识得分的高低没有关系。对卫生管理工作态度的调查情况经过问卷调查,有77.19%的人非常热爱自己从事的管理工作。82.46%的被调查者认为加强培训管理和考核是提高本单位卫生管理质量最有效的方法。84.21%的被调查者认为卫生行政监督等监督机构,能够有效地改善本单位的卫生状况以及其他状况。63.16%的人认为每半年以内应该有1~2次的卫生监督指导。87.72%的被调查者认为本单位领导很重视卫生工作,会定期巡查,但只有80.70%的单位会因管理得当而进行奖励。对卫生管理工作行为的调查情况调查问卷显示,有89.47%的人会主动思考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并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在解决管理制度上的问题时,有84.21%的高级管理人员会主动提出解决方案,待老板同意后实施,只有5.26%的人会自己独立处理。遇到紧急情况时,有82.46%的高级管理人员会选择提出解决方案,待老板同意后实施,只有1.75%会自己独立处理。关于了解卫生管理行为相关知识途径行为的调查显示:通过“老板交代”途径了解规范卫生管理行为相关知识的比例仅5.26%,一方面可能是老板不重视相关卫生工作,也可能是老板不了解相关的工作,所以不能予以规范性的指导。通过自己定期学习相关的知识来了解规范卫生管理行为相关知识的占14.04%,通过相关行政部门培训了解规范卫生管理行为相关知识的比例最高为80.70%,说明当前情况下,加强相关行政部门的培训是了解规范卫生管理行为相关知识的最有效途径。

    讨论

    本次调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卫生知识的知晓率为82.64%,明显高于《珠海市食品行业管理人员卫生知识、行为调查》报道的食品行业管理人员卫生知识知晓率60.21%[1]。对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有效方法的卫生知识知晓率的调查,公共场所管理人员都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但是掌握的知识并不全面。比如,打扫卫生时要保持地面湿润仅占8.77%、知道加强空调等机械通风可以改善空气质量的仅占38.60%。这样提示我们,还要加强干预,进一步完善管理相对人员的卫生知识。在本次调查中,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31~40岁年龄组段的高分率较其他年龄组高。可能是因为这个年龄组的人不仅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所以对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有效方法相关知识以及其他卫生知识更加能够不断学习、全面掌握。性别、文化程度、所学专业、工作年限、现从事工作类别5个因素均不是相关卫生知识高分率的影响因素。可能是因为调查的样本量偏小,也可能因为宾馆、酒店的卫生管理工作并不受性别、文化程度以及严格的专业性限制,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工作经验的累积和不断地学习,都可以使管理人员充分了解相关卫生知识,从而达到更好地管理宾馆、餐厅的效果。这样更加提示我们,对管理相关人员加强后续的卫生知识培训、不断强化、更新卫生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了解规范的卫生管理行为相关知识的途径,有75.44%的人认为,可以从相关行政部门的培训来获得,且82.46%的被调查者认为,加强培训管理和考核是提高本单位卫生管理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与《泰州市超市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信行调查》得出的52.4%的人认为卫生部门开展的卫生知识培训是获取相关卫生知识的主要途径的结论相似[2]。使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认知程度和卫生行为合格率提高,必须加强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以及卫生行为的监测[3]。对于卫生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和需要紧急处理卫生管理遇到的问题时,大部分的高级管理人员会选择提出解决方案,待老板同意后实施,仅有少数会自己独立处理,制订相关制度或解决遇到的卫生问题。说明高级管理人员在处理问题时的自主权限和自主处理的积极性都不高,往往卫生行政监督相关指导意见都是直接传达给高管而不是老板本人,这样就导致在执行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滞后性,有时甚至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实施。掌握了一定的卫生知识不一定就能形成相应的卫生行为[4]。我们既要有针对性地抓好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卫生知识水平,更要从政策、环境、社会支持等方面促使良好卫生行为的形成。

篇6

当前,正值各类传染病高发季节,肠道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机率大大增加,我县传染病防治工作也将面临严峻形势,不容乐观,更不容忽视。我们要在重点环节预防、重点区域筛查和重点病种治疗上狠下功夫,做到“不留死角抓预防,不误时机抓送诊,不惜代价抓救治”。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各场镇和相关部门,特别是宣传、教育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要紧密结合“健康*、幸福人民”行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采取板报、明白纸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讲解预防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措施,使广大群众了解其危害、明白其传播途径、掌握其预防办法,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积极预防疫情的发生和扩散,避免不必要的恐慌。要组织开展以传染病防控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防病能力,保护身心健康。同时要加强正面舆论宣传和引导工作,县卫生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疫情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对外任何手足口病疫情,新闻宣传部门要严肃新闻纪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口径,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抓好舆论引导,并对社会上流传的谣言及其他容易影响稳定的因素,要及时澄清实事,以正视听。

(二)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疫情处置能力。各级医疗机构都要做好准备,尽快设立肠道门诊,做好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提高对手足口、霍乱、痢疾、伤寒、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的监测敏感性。对前来就诊的病人要逐例、逐项登记,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县疾控中心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和我县《夏秋季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加强对手足口病、霍乱等传染病疫情监测、分析和报告,认真做好病例登记,发现可疑疫情,立即按程序上报、及时救治。要对重症病例或聚集性病例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疫情变化做出科学的预测、预警,一旦出现暴发苗头,迅速采取措施,把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严防疫情发生和蔓延。同时,要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健全处置队伍,积极开展培训和演练,发现暴发疫情,及时报告并调查处置。

(三)加强医疗救治,保护患者生命安全。实践证明,重症病例的早发现和救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尤其是EV71肠道病毒所致的神经元性肺水肿不同于一般重症肺炎的治疗方案,时间和效率就是生命。一要建立健全医疗救治预案。各级医疗机构要依据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试行)》、《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和我县《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认真制定本单位的肠道病毒(EV71)感染医疗救治应急预案,并抓好落实。二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防疫救治水平。要分层次、分内容办四类培训:一是对医疗机构儿科、传染科主任、医生、业务院长、卫生院院长进行培训;二是辖区内医务人员特别是对乡村医生进行全员培训;三是对托幼机构进行培训;四是对幼儿家长进行培训。三要加强收治管理。卫生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医疗机构承担的医疗救治职责,规范传染病预检分诊、筛查登记、留观收治、重症和危重症病例的治疗和转诊行为,对每一例患者都要进行明确诊断,凡诊断为手足口病的,要及时报告,全力施治。要充分发挥专家组的作用,深入各医疗机构进行巡诊治疗,一旦发现重症患儿,要立即转诊到市级定点医院,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要加大投入,配齐配强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最大限度提高救治水平。要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和逐级分诊负责制,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做到不漏诊、不误诊,不能不负责任的转诊。四要严防院内交叉感染。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按照肠道传染病处理原则隔离治疗患者,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限制住院病人陪护和接触者人数,认真落实消毒措施,避免发生院内感染。

(四)加强重点人群防控,严防较大疫情发生。婴幼儿、学龄儿童是手足口病等夏秋季传染病易感、高发人群,也是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教育、卫生部门要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的传染病管理,制定应急措施,积极采取以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疫点终末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层层落实防控责任,发现疫情,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和学校要随时了解幼儿和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全面实行学生健康晨检制度,做好学生因病缺课的登记工作,做到校园不漏班、班不漏人。卫生、教育部门要指导各中小学校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为学生提供安全饮水,保证教室、宿舍经常通风换气和室内空气消毒,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患者,必须立即隔离,及早动员患病学生到医院接受治疗。要指导幼儿和学生家长搞好家庭室内外的环境清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经常消毒,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尽早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篇7

(一)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推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继续深入宣传、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江苏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发挥新闻媒体和《语言文字网》的舆论导向和宣传作用,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普及语言文字规范知识,使全社会进一步了解两法的有关精神,切实提高全社会规范用语用字的法律意识、法律水平和规范应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

(二)巩固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成果,深入推进全市语言文字法制建设

以今年省语委组织的“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回头看”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健全语言文字的组织机构、经费保障、管理措施、制度建设等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语委成员单位的语言文字工作职责,进一步完善语委统筹协调、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加强对重点领域语言文字应用的监管,强化依法管理,巩固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成果,深入推进我市语言文字法制建设。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场所中外文双语标志规范工作的通知》(苏政发〔2008〕99号)精神,为迎接江苏省第十七届省运会在我市召开,按照省语委有关要求,认真做好公共场所中文双语标志规范工作。

(三)创新活动形式,精心组织开展第届推普周宣传活动

今年月是第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和省教育厅、省语委关于开展第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在省语委的统一部署下,以活动为载体,精心策划,扎实有效地开展好第届推普周宣传活动。积极探索活动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宣传内容和形式,与辖市区合作、联动,广泛开展群众性中华经典诵读和“中华赞·诗词歌赋创作”活动,组织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组织大中小学生志愿者“推普宣传”社会实践活动,将推普工作向农村和城镇延伸。同时,发挥公共服务行业窗口的示范辐射作用,结合行业及岗位特点,面向公众深入开展“岗位推普”活动,不断拓展推普周社会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四)加强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深入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

加强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和检查,与市政府教育督导团联合对校园用语用字进行督导,规范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学生汉字书写。继续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组织开展第二批市级示范校评审认定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依法治校和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水平,更好地发挥学校在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倡导学校设立母语节,弘扬汉语言文化。引导学校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广大师生中开展诵读经典、书写经典活动,并将其列入校本课程,把提高师生语言文字素养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品质。举办全市中小学教师诵读培训班,提高教师的范读和辅导水平。

(五)继续做好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开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的试点工作。

篇8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简介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为了在火灾早期发现并及时通报火情,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扑灭或控制住火灾而设置在民用建筑内的一种自动消防设施。当某一探测区域内发生火情时,该处探测器采集现场信号,并立即把信号发给控制中心的控制器。控制器对此信号进行判断,确认着火后,向火灾现场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播放疏散指令,并向需要联动的消防设备发出控制信号,包括:点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器照明;启动消防泵和正压送风机;启动火灾现场的排烟风机,打开相关的排烟口和防火阀;迫降电梯停于首层,并使消防电梯处于待命状态;切断非消防电源,进行初期的火灾防范。

二、工程概况

某工程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地上5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23.8m,拟设计一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 9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 13955-2005;

2、设计方案

本工程按一级保护对象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控中心设于一层。经过研究与论证,为该工程提供以下方案: 智能型火灾自动报警/消防联动系统由设在消防控制中心的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设备、消防广播系统、消防电话系统、CRT彩色图文显示系统、打印机等设备及"119"专线电话组成, 本系统除由消防电源做主电源外,另设直流备用电源, CRT显示器、消防通讯设备等的电源,由UPS装置供电,并配置专用消防报警系统软件。现场设备由火灾探测器、监视模块、控制模块、手动报警按钮、声光讯响器、消火拴报警按钮等组成。彩色CRT应能显示保护对象的重点部位、疏散通道及消防设备所在位置的平面图等。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的容量和每回路的地址编码总数应留有15%~20%的余量。

3、系统运作模式

(1)监视模式

正常情况下,火灾报警控制器及现场设备(各类火灾探测器及监控模块)均处于监视状态。计算机显示各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的平面及现场设 备状态。

(2)报警模式

当判定现场发生火灾时,探测器将火警信息上传至控制器。控制器收到火警信号后,有两种确认模式:自动确认模式和手动确认模式。控制器在收到火警信号后,根据设定做出相应的反映。

①自动确认模式在控制器中预设定的火灾报警区域中,如果存在一个火灾探测器报警 ,则火灾报警控制器自动确认火警。火警确认后,火灾报警控制器将发出信号,并按照设定的联动逻辑控制相应的联动设备。

②人工确认模式当控制区域有一个火灾探测器报警时,值班人员通过人工方式(如通过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对现场的火灾进行确认后,可按下控制器上的“确认”键对现场火灾进行确认。控制器将发出信号并按照设定的联动逻辑控制相应的联动设备。

(3)消防联动模式系统采用的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是一种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一体化系统。正常情况下,系统可完成对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联动设备运行状态等信号的监测工作。当监控区域发生火灾时,本系统可通过自动模式或利用手动消防控制盘通过手动模式,控制联动设备启停,并接收各种联动设备的动作反馈信号,监视它们的运行状态。

4、消防设备及联动系统的设计

该工程的消防联动控制系统选用总线制联动系统与多线系统相结合的联动控制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是火灾隐患的先兆预警,漏电火灾报警系统是消防报警的预报警系统.在对火灾确认后,切断非消防负荷电源,点燃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器照明;向火灾现场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和火灾应急广播;并根据水流指示器、湿示报警阀、消火栓按钮的运作情况启动消防水泵、喷淋泵、正压送风机、火灾现场的排烟风机,打开相关的排烟口和防火阀,切换消防广播,迫降电梯并使消防电梯处于待命状态;控制防火卷帘下降、关闭常开式防火门,并接收其反馈信号;显示消防水池及水箱、消防水泵电源和备用动力等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显示气体灭火系统的手动/自动工作状态及故障状态、驱动装置的正常工作状态和动作状态,并能显示防护区域中的防火门(窗)、防火阀、通风等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和动作状态。

(1)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为了预防和减少电气火灾,应监测220/380 V供电线路的绝缘状态,可以使用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进行漏电检测并实施报警。报警但不切断电源,可以避免电源开关跳闸引起整个建筑物的停电,既保证了用电安全又保证了供电的不间断性。本工程属于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严格执行GB 13955-200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规定的防范措施,在建筑物的电源进线处及干线上安装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与消防联动系统

本工程商场、地下车库、设备房等设有洒水喷头、报警阀组、水流报警装置(水流指示器或压力开关)等组件,以及管道、供水设施,并能在发生火灾时喷水的自动灭火系统。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时应在报警总线上通过信号模块接收水流指示器、安全信号阀上接点发生的信号,传送至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上显示其工作状态。消防控制室内应设手动联动控制台,实现自动和手动直接控制喷淋泵,并显示信号。

(3) 消火栓系统

大楼内安装有多套室内消火栓,消火栓箱内设有报警按钮。水泵的控制及各种状态的显示通过控制模块接入位于消防控制室。平时消防泵的工作状态反映在消防控制室,火灾状态下系统可根据设定的软件自动或人工手动启、停消防泵。

(4) 防烟和排烟系统

大楼设有各类排烟风口、排烟防火阀及排烟风机以及设有防烟楼梯,其前室与消防电梯合用,设有正压送风机。报警控制器可自动或手动启动控制模块来打开加压送风口或排烟口,并接收其动作的返回信号;报警系统也可根据排烟防火阀的动作信号( 280℃)自动关闭排烟风机。联动控制台与防烟和排烟风机控制箱之间应设多线制联动控制线,在联动控制台能自动和手动控制防烟和排烟风机的启、停,显示风机状态信号和消防供电电源的工作状态。火灾报警后,应开启该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同时关闭排风口,联动开启排烟(排风)机。

(5)防火卷帘控制系统

在大楼设有普通钢质防火卷帘门,卷帘门的释放和归底信号通过总线控制模块来实现。卷帘门的释放可根据其周围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自动完成,也可由消防值班人员在控制室人工或现场手动完成。根据《报警规范》6.3.8条的规定,作为防火分区分隔的防火卷帘,当任一侧防火分区内火灾探测器动作后,防火卷帘应一次下降到底。本工程防火卷帘均用作防火分隔,在感烟探测器动作后卷帘应下降到底。

(6) 气体灭火系统

本工程在变配电房、柴油发电机室等重要设备房设置气体灭火系统,本工程采用气溶胶气体灭火系统,结构型式采用无管网型的自动气体灭火装置。目前规范没有规定无管网型的气体灭火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控制,笔者认为宜参照有管网的气体灭火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联动控制。从灭火柜的报警控制器引出联动信号线至消防控制室联动控制台(盘)显示灭火装置的状态信号,灭火的自动、手动控制应在灭火柜上控制。

(7) 火灾应急广播系统

当发生火灾时,火灾报警控制器通过消防广播切换模块将广播系统强制转入火灾事故广播状态。走道、大厅、餐厅等公共场所都是人员很集中,并且是主要疏散通道。故应在这些公共场所按“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部位到最近的一个扬声器的距离不大于25米”及“走道内最后一个扬声器至走道末端的距离不应大于12.5米”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针对前室(包括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是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必经之地,且有防火门分隔及人声噪杂。故应在这些前室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及对一般电梯前室也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

(8) 消防通信系统

针对各楼层的前室(包括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是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必经之地,应作为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首选部位。在公共活动场所的主要出入口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其次在主要通道内按“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距离不应大于30米”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消防专用电话分机的设置,应按与消防联动控制有关的且经常有人值班的机房(包括消防水泵房、备用发电机房、变配电室、排烟机房、消防电梯机房等)。消防控制中心设置一部直拨外线电话,可直接拨通当地119 。

(9)应急照明控制系统

火灾发生时,正常照明供电线路或者被烧毁,或者为了避免因电气线路短路而使事故扩大,必须人为切断全部或部分区域的正常照明。但是为了保证灭火活动正常进行和人员疏散,在建筑物内必须设置应急事故照明和疏散标志。火灾事故照明及疏散标志应在消防控制室内进行电源强制切换控制。

(10) 电梯控制系统

本工程为多层公共建筑,电梯均为客梯。客梯在火灾状态下可自动或人工手动,通过总线控制模块迫降到底,且其归底信号也通过该模块返回到火灾报警控制器。

三、结束语

消防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工程设计,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如《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以及公安消防管理部门的有关法规规定。选用的系统产品必须是通过国家有关消防产品质量认证的产品。本系统在电路设计方面采用了冗余技术,从器件的选用、参数的设置方面充分考虑产品应用的可靠性;本系统各组成部分均具有完备的自诊断功能,能够定期对系统内的重要部件及数据存储区进行故障诊断。系统提供图形、文本的编辑能力,并设计有多种配置功能,保障用户按照需求灵活设置系统功能,并对显示及记录进行编辑整理。

篇9

我院按照卫计委有关文件要求,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的小屯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并按照各自的分工明确了责任,做到责任到人。加强对辖区内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学习了第三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针对省市县有关公共下发的问题,逐一进行比对整改。

二、十四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情况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我院辖区现有8874人均已全部完成建档及档案更新工作。建档完成后,为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组织全院职工对健康档案进行自查,对找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整改。

2.重点人群管理工作。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及重性精神病等慢性病,按卫计委要求,我院对我辖区居民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重性精神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随访管理,掌握我辖区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死亡和现患情况。

(1)高血压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血压;健康体检测血压;和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询问病情、测量血压,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

截止2018年12月我院共登记管理高血压患者764人,提供随访高血压患者743人,完成高血压体检657人,体检率86%。 

(2)Ⅱ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健康体检和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每年一次体检。

截止2018年12月我院共登记管理糖尿病患者262人,提供随访的糖尿病患者为252人,已体检216人,体检率82%。

(3)重型精神病管理。对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型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随访和康复指导,辖区内重型精神病患者共计32人,已全部建档,建档率100%;已体检25人,体检率78%。

(4)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

2018年12月我院登记建档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人1166人,按照工作要求进行体检已体检842人,体检率72%。

3.健康教育工作。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县卫计委的各项健康教育项目工作。制定了《临泽县小屯卫生院2018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开展以“碘缺乏”、“母乳喂养”、“儿童预防接种宣传”、“高血压”“艾滋病”等专题健康宣教活动,采取了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健康宣教、设置宣传栏的各种方式,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我辖区主要卫生问题和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截止2018年12月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15余种,共计2000余份,张贴宣传横幅8条,接受公众咨询500多人次,开展大型义诊服务2次,健康教育讲座53场次,工具包培训55场次,健康沙龙活动77场次,受教人数2000余人次。

4.妇幼工作

(1)0-6岁儿童管理:儿童出生数为59人,儿童活产数59人,新生儿建档建册58人;新生儿访视次数58人;高危儿管理人数4人,死胎死产1人,婴儿死亡1人;0-6岁儿童系统管理510人;并对6个月以上的儿童做中医保健指导。

(2)孕产妇管理:产妇60人,住院分娩活产数59人,产妇建档建册人数59人;产妇产后访视60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8.3%;高危孕产妇管理人数25人。

(3)卫生院妇幼黑板报宣传更换6次;大型健教活动2次,村医培训7次。

5.免疫规划

(1)传染病管理:截至目前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法定传染病12例,并按时开展传染病查漏工作,1-12月漏报传染病0例。

(2)AFP监测工作:每月按时开展AFP监测工作,已全部上报报告率100%。

(3)常规免疫:1--12月冷链运转11次,每月按时接种疫苗未发生疫苗接种副反应,各类疫苗接种率均在96%以上。

(4)儿童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3月及9月分别对全乡6所小学和6个幼儿园开展了春秋学期接种证查验工作,查验中漏种儿童,补种工作均已完成。

6.卫生监督工作

我院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在县卫生监督局的指导下顺利开展,紧紧围绕以保证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医疗机构及传染病巡查工作为重点,加大检查力度,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计划,确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止2018年12月,其中学校卫生巡查次数:2次;公共场所巡查次数:4次;医疗机构及传染病巡查次数:11次;居民生活饮用水巡查次数:2次。

7.肺结核管理

1-12月份我院登记管理肺结患者7例,全部按照规范要求开展随访及全程规律服药。

三、2019年工作计划

1.加强组织管理,强化落实责任。狠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项工作的落实,统筹安排,并落实到个人。按照工作进度情况调节工作方向、方法。相关负责人必须经常过问工作进度与成效,对重点工作进行提醒约谈,必须把指标、标准扛在肩上,勤督导、勤通报、勤培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督促整改问题;必须亲历亲为,精心组织,带头落实任务指标,切实把项目工作做实做细。公卫科人员还要切实加强对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及时分析汇总上报项目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确保项目工作全面有序健康发展。

2.加强公共卫生包村人员管理。要求公共卫生人员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积极性,不断探索更有效的工作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沟通方式,积极做好项目间的协调与衔接,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力争以最少的人力投入高质量的完成公共卫生项目工作任务。协助村医各负其责,量化各项工作任务,积极与县级业务部门沟通,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3.加大村医管理。加大村医培训及管理力度。利用村医每月例会的时间及每周上班时间,安排专人开展公共卫生工作规范化培训,对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薄弱环节进行多次全面的培训,直至村医掌握,进一步细化村医目标管理责任书,规范各项工作,充分调动村医工作积极性,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公共卫生工作。

篇10

(一)气象业务和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气象业务基本实现现代化

综合气象观测网更加完善。到2020年,全县新(改)建15个7要素以上区域自动站,平均分布密度达到5公里,重点区域达到1-3公里,实现乡镇和气象灾害多发重点村全覆盖,确保常规气象要素及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等实现自动化观测,区域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90%以上。建立布点合理、探测要素齐全、基本覆盖全县特色产业区的为农服务自动化观测体系,新增8个农业气象监测站、30个土壤水分观测站。开展雷电监测预警业务,全县建设10套大气电场仪、2套闪电定位仪,并做好雷电监测网组网工作。完善县级气象现代化设备运行保障体系。加强对气象探测设备的运行监控,提高气象网络通信、探测装备维护维修能力,实现自动气象站等气象探测设备计量标校和检测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明显提高。数值预报产品使用与气象卫星、天气雷达、气象观测站等综合探测资料的分析应用能力明显增强,气象预报预测的准确性、时效性、针对性和精细化水平全面提高。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平均提前15—30分钟,并实现全程滚动和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3天乡镇天气预报、7—10天城市天气预报和10—30天延伸期天气趋势预报,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5%,预警准确率达到80%,温度预报准确率达到90%,一般性降水预报准确率达到80%以上。预报预警信息体系更加健全。建立健全全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体系,充分利用全县突发事件预警平台,综合利用各部门信息传播资源和现代通信手段,理顺预警信息与传播流程,建立预警信息快速“绿色通道”,实现气象预警信息统一运行和管理。

(二)公共气象服务与决策服务能力明显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基本实现社会化

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显著加强。初步建成机构健全、管理规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决策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公共服务敏感性显著增强,气象公益服务受众面明显增大。气象产品供应和气象信息传播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种类增加,广泛推出决策气象、公众气象、农业气象、旅游气象、交通气象、电力气象、城市气象、气候与气候变化、气象预警信息等气象预报服务产品,拓展环境气象、生态气象服务领域。基本气象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达90%以上,实现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拓宽社会公众接受气象信息的渠道,山洪地质灾害预警和“三农”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明显增强。

(三)气象业务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建立气象现代化建设与运行的稳定投入机制

结合全县农业产业布局,开展椪柑、红心猕猴桃、烤烟、蔬菜等特色支柱产业的农田小气候研究和生产过程中的气象服务保障;以人工增雨抗旱和烟叶防雹为重点,全县建设4个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炮点,建立一套人工影响天气三级指挥平台,推进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监测站网,在吉凤高速、吉怀高速、凤大高速等新建6个交通气象监测站,构建交通气象信息处理共享平台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交通气象预警服务系统,重点加强大雾、风暴、积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预警;进一步完善旅游气象服务领域,强化旅游气象服务气象设施建设,在古城景区、景点,建设2套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向游客气象信息;开展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尾矿库的监控与气象灾害预警,建立完善动态数据库;大力推进生态气象业务建设,新建2套大气负氧离子监测站,开展大气负氧离子站观测和数据应用研究。

(四)以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为重点,着力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业务化

建立气候与气候变化监测系统。提高基准辐射与气候系统多圈层综合观测能力,建立温室气体、气溶胶等大气成分的长期监测分析,构建高分辨率气候系统资料数据集和极端气候事件数据库,准确反映我县基本气候状态和气候变化事实及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建立和完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指标体系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数据集,开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系统。研究极端气候事件预测关键技术,开展延伸期天气气候预测,提高月、季、年气候趋势预测能力。增强灾害性、极端性气候异常期的基本气象要素定量评价能力。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评价)业务。加强气象灾害风险发生规律研究,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定量模型,开展气象灾害的早期分析识别、预测预警、滚动展望和风险评估业务,健全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机制,完善气象灾害风险评价制度,建立集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评估和风险分担策略于一体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夯实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基础。完善气象灾害影响评估系统,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及灾情的收集上报工作,建立以社区、乡村为单元的气象灾害调查收集网络,加快推进气象灾害风险普查,重点加强高风险区域、公共场所、人群密集场所的气象灾害隐患排查。深化政策性保险气象服务。编制以暴雨、洪涝、雷电、冰雹、干旱、冰冻等为重点的分灾种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加强气象灾害风险信息的综合应用,为政府组织防御气象灾害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建立健全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规范,发展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和气象灾害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的综合评估方法,在城乡规划编制和重大工程项目、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建设前,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避免、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

三、时间安排

全县气象现代化建设分为三个阶段。

(一)方案制定和上报(2015年1月底前)。

主要工作任务为:制定下发《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成立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组织工作机构,分解建设任务,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建设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5年2月—2019年12月底)。

主要工作任务为:全面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交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旅游气象服务、雷电预警监测、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等气象重点工程建设。

(三)总结验收阶段(2020年6月底前)。

主要工作任务为:组织开展气象现代化建设项目总结验收,编写建设总结报告,评估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效。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加强气象现代化工作领导,成立包括气象、发改、财政、水利、国土资源、民政等部门参与的气象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本地区气象现代化建设,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大力支持、协调配合,确保我县气象现代化建设有序推进。

(二)强化气象事业公共财政保障。

县人民政府将气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安排财政预算时,统筹考虑气象事业发展所需的基本建设投资和事业、人员经费,并随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加大气象事业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人工影响天气、防灾减灾财政投入,保障各项气象业务服务的正常运行。

(三)强化气象台站建设。

要进一步改善本地区气象台站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满足各项业务功能需求;完善气象综合业务体系,建设县级气象预警分中心,进一步提升县级防灾减灾能力。

(四)强化气象人才队伍建设。

篇11

二、明确任务,落实措施

1、成立领导专班。县政府及时调整充实指挥部成员,以政府主管领导为指挥长,实行政府负责制,公安、财政、畜牧、工商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专班成员。

2、落实防疫经费,及时采购疫苗。去年我县省级财政下拨的防疫经费,我们做到专款专用,县政府就禽流感的防控工作先后解决经费6万元也全部用于防控工作,全县各乡镇就防控工作都克服了财政困难,拿出了一定的经费,解决防控工作所需的费用,如:黄梅镇、下新镇克服困难挤出5000元的经费,用于防控工作,蔡山镇专业大户防疫经费由财政负担,其他农户防疫经费由村民小组承担。大河镇1000人以下的村拿出200元,1000人至2000人的村拿出250元,2000人以上的村拿出300元,解决防疫注射人员工资报酬等问题。

3、组建防疫注射专班,按时完成注射任务。去年,我县正处乡镇机构改革之中,为了扎实抓好禽流感的防疫注射工作,我县各乡镇选调了品质好、业务精、责任心强的同志,组建36个防疫注射专班,由乡镇领导带队,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天晴下雨,钻鸡舍、到鸭棚,不怕脏臭,不怕苦累,认真开展防疫注射工作,全县做到了乡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同时做到村组干部、免疫注射人员登记签字,确保防疫密度,确保防疫质量。去年我县共计注射禽流感疫苗185.6万只,免疫密度为92.8%,其中老疫区和规模养殖场(户)及交通要道免疫达到100%。去年在防控禽流感免费注射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防控工作,如:小池、分路两镇原是老疫区,为了控制禽流感的再次发生,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抓防控工作,克服各种困难,集中一切力量,做到了免疫密度达100%;黄梅镇、蔡山镇、大河镇、下新镇等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和支持防控工作,禽流感的免费注射工作做到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免疫注射任务。

4、加强动物检疫。检疫和消毒是控制扑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我们对家禽饲养环节、运输环节、销售环节实行强制消毒,重点环节不留隐患,同时,加大检疫力度,确保产地、运输、屠宰检疫率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篇12

一、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控制的特点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控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安全生产预控管理体系的实效性。详细来讲:其一,预先性,也就是说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在事故发生之前就已经形成,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对安全事故的预防,保证将损失降到最低;其二,系统性,这是由于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往往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在开展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时候,往往需要站在全面的角度上去思考,保证实现人、机、环、管全方位的预控管理局面;其三,动态性,由于风险危险源是随着建筑工程的开展发生变化的,在进行日常危险源的监控过程中,要保证动态化的工作方式,一旦发现其出现异常,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从危险源辨识入手,强化岗位操作人员岗位职责和风险预控

以机电安全管理为例,机电事故经常发生在搬迁、移动或者检修、大修作业过程中,如果我们在每一项工作任务中能够进行危险源辨识,弄清楚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危险,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让任务中的每个人都能够知道危险所在,那么事故是不是就能够避免呢?我们对所有岗位、设备、任务按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进行管理,每个岗位,每台设备、每个作业环节都辨识清楚其潜在的危险源,再根据这些危险源制定岗位标准和管控措施,所有职工都清楚干好自己本岗位工作的标准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危险源,如何防范这些危险源不成为事故,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就能够轻而易举的把事故扼杀在摇篮中,不让事故有可乘之机,全面实现事故的可知、可防、可管、可控。

2、提高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

深入开展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煤矿企业的基础工程、生命工程和效益工程,是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措施,质量标准化水平的提高,使矿井各生产系统和环节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确保生产活动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保证了矿井安全稳定发展。

同样,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管理以及危险源监测、预警过程,对每个步骤的实施,进展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样的方法、管控及预警到哪种程度能够达到消险危险源风险的最低要求,同样需要国家有关的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进行活动。

3、加强培训,使员工掌握本岗位危险源、岗位标准和风险管控措施

加大职工的培训,开展各种途径学习、灌输体系,全员参与体系建设、实施和执行,加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宣讲,让体系深入人心,让每个岗位人员都能感觉到真的对自身安全有用,按照标准做就能够确保安全,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转变。

3.1危险源辨识的过程中,要做到全员参与,从职工自身工作经验说出自己工作中存在哪些危险因素,上岗时注意事项,各岗位、工种进行总结汇总,并通过分析发现工作经验中没有发现的危险源,经验加理论,让每个职工轻松知道,以前的工人需要花很多年通过泪、血才发现成的各种危险源。自己的亲身参与,再结合有经验的老工人对自己亲身经历的危险讲解和示范,让各岗位的危险源能够深入每个职工的内心,避免事故的发生。

3.2强化员工的认知,开通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进行全员培训,不间断培训,每周学习,每月考试,班前会提问,老工人自讲,为每位员工印发《岗位危险源管理卡》,在作业现场设置了危险源管理标识牌,从各个方面各种渠道,让每位员工随时随地学、看、听、讲,自己所从事工作任务的危险源及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及措施。

3.3各级管理人员不定期抽查现场作业人员对本岗位危险源、作业标准和安全要点的认知程度,以及管理标准在现场的执行情况,保障管理标准的有效执行。

3.4强化标识标志管理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标识标志管理程序,以规范标识标志的使用、设置、检查与维护。标识标志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全体员工培训标识标志的含义,并建立标识标志公示牌板;

(2)井巷标识牌板的安装不应妨碍人车通行;

(3)工作和作业场所标识标志的设置应便于作业人员观看;

(4)消防器材和急救设施存放点有明显的指示标志;

(5)噪音超标区、有毒有害区域、危险区域及受污染区域应有警示标识,并保持完好;

(6)所有工业管路均有介质色标和介质流向标识;

(7)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车辆和储存场所有符合标准要求的标志;

(8)固定管路和有害介质管路上的阀门有标签,并在管路布置图上有识别标识;

(9)地面公共场所和井下巷道有避灾路线指示标志;

(10)仓库、车间、道路、露天场地按功能要求进行划线分区管理,并有功能分区标识;

(11)设备有标有最大载荷(负荷)的标签,大容量的储罐要加标签说明介质和危险性。

4、加大监督检查,以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强化机电管理和考核

业务部门和专项技术人员加大对现场各区队和作业人员检查、考核,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期和动态的检查、监测。利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的考核功能,对于检查出的问题,及时录入本安管理信息软件进行预警,录入时要根据存在问题的性质合理选择整改类型(限时整改、立即整改),并现场追踪复查。各区队在每日班前会利用信息系统调出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及时安排进行改造,有效的消除或控制各类安全隐患。并在每日调度会上将问题整改落实的情况进行通报,形成闭环管理。同时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出现的频次,可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和技术补充措施。每个月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录入的问题,进行汇总、通报、打分,并作为各区队考核的得分和效益工资挂钩。

5、通过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加强岗位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管控

加强煤矿岗位人员的行为安全管理一直是煤矿安全管理中十分重要的问题。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从员工准入管理、不安全行为分类、岗位规范、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培训教育、行为监督、员工档案等全过程进行管理。煤矿管理部门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制定各岗位的规范,明确其安全管理职责和安全行为标准,并严格落实在各类安全生产活动中,达到减少甚至杜绝事故的发生。安全检查人员对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把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和汇总,作为考核依据,实现对不安全行为的严格管控。煤矿通过在一段时间内查处的不安全行为,根据发生的行为痕迹、频次、风险等级等重要指标,进行梳理和分类,在次基础上针对岗位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落实,达到控制不安全行为的目的。只有分析清楚不安全行为的致因,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和彻底消除不安全行为,从人的方面彻底控制主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其不仅仅关系到施工人员的安全,还牵涉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不断学习先进的预控管理方式,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应用,实现在风险预控管理上的创新,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篇13

公司从成立以来,为了提升实验室能力,从“人、机、料、法、环、测”6个方面着手,每年年初都制定公司的年度计划,根据公司的年度计划进行人员引进、培训、新检测项目开展,购买先进的仪器设备、药品试剂,并进行检测标准查询和有效性确认,建设需要的实验室场所。

经过6年的发展,公司实验室现有检测和技术质量管理人员120多人,其中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学历占90%以上,高级职称有5人,中级职称有14人;实验面积900m2,设有放射实验室、药品室、气瓶室、剧库、分光光度室、原子吸收室、气相色谱室、气质联用室、离子和液相色谱室、化学分析室、样品处理制备室、原子荧光室、标准品间、天平室、样品室、高温室、微生物实验室、电化分析室等专业实验场所;现有仪器设备500多台(套),主要检测设备有:气质联用检测仪、离子色谱分析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职业卫生采样作业现场各类采样仪器、气体检测仪、物理因素检测仪器、电磁辐射检测仪器和实验辅助仪器、X射线机多功能质量检测仪、CT性能检测模体、CT剂量模体、CT检测装置、三维水箱、剂量当量仪、医用加速器剂量检测仪、X射线个人剂量计、γ射线个人剂量计、测氡仪、低本底αβ测量仪、γ能谱仪、环境Xγ剂量率仪、α表面污染监测仪、β表面污染监测仪等检测仪器设备;配备各类标准物质和质控物质180多种;通过5次计量认证及扩项评审,目前共计322个检测参数获得批准,包括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生活饮用水卫生指标、室内空气质量、公共场所卫生指标、放射防护、放射诊疗设备防护性能、水和土壤及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生物样品中金属元素等参数的检测。

加强技术服务能力建设

为了提升评价能力,公司从人员引进和培训着手,本着“多学科引进人才、多渠道培养人才”的原则,引进、聘用高学历、有经验的人才,确立学科带头人。公司把人才的培训作为公司的重点工作来抓,根据不同岗位的人员能力要求,给每个岗位的人员确定了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安排员工接受外部和内部的专业培训。

6年来,只要外部有适合技术人员能力提高的培训机会,公司都会不惜成本派人员参加,比如多次派评价技术人员参加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组织的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班。内部培训方面,结合公司从事评价工作的特点,评价部门确定了“传、帮、带”的新员工培训原则,每位新员工入职,先分配一名具有多年工作经验,技术能力强的老员工作为师傅,对新员工按照培训计划进行上岗前培训,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评价工作内容、职业卫生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解读、资料收集、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类比的选择、评价方案编制、采样方案制作、汇总分析资料编写报告和专家审查等步骤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持续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此外,评价技术负责人还定期跟踪职业卫生评价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变化,总结不同行业职业卫生评价技术要求、注意事项和专家评审会上评审专家提出的意见,对评价人员进行不定期的针对性培训。

通过内外部的培训,目前,公司有职业卫生和放射防护专业技术人员58人,都为本科学历或是硕士学历,其中高级职称有10人,中级职称有1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卫生部放射卫生专家库专家2人,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卫生专家库专家1人,省级职业卫生专家库专家2人,评价技术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通过不断的人员引进和培训工作,公司的技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2009年经卫生部批准获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甲级资质(职业卫生)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甲级资质(放射防护),并于2012年1月份在国家安监总局完成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甲级资质(含放射)换证工作。目前公司已在全国28个省(直辖市)开展评价工作,听取各地专家意见和建议,取长补短,形成建安评价特色。

截止2011年,公司已经完成300多个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项目(含放射),所完成的评价报告涉及石油、石化、能源、矿产、机械、电力、电子、化工、医药、医疗等10余个行业,积累了大量的评价经验,评价报告均一次性通过专家评审,获得各地审查主管部门及专家的一致好评。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产品质量是生存的根本,因此公司成立初期,就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作为大事来抓,依据《ISO/IEC 17025:200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了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管理评审、内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修订、质量监督、实验室间比对和盲样考核、标准有效性确认、仪器检定、标准和质控物质使用、评价报告审核、客户回访等形式对公司服务质量进行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管理,确保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适合公司的情况并能够有效运行。

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性、适宜性和有效性,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地实施,公司每年开展一次或一次以上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并对管理评审和内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每年还会根据管理评审、内审和质量管理中发现的其他问题结合公司实际状况的改变对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进行一次或是多次修订或改版,使其更适合公司现状,每次的修订或改版都对全公司的员工进行宣贯和考核,为保证工作质量打下夯实的基础。

质量控制

随着新员工的加入,技术服务专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为了确保工作的质量,公司每年都派遣人员参加浙江省质量合格评定协会组织的监督员培训,监督频次逐年增加,从2007年的9次增加到了2011年的45次,质量监督进入日常质控计划。公司每年年初制定质量跟踪监督计划,对检测、评价、档案管理和设备管理等工作的关键环节及新进员工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员工的不当操作,为避免错误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检验和提高实验室的准确检测能力,2007年至2011年间,公司共派员参加国家CDC、浙江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审定办公室、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省环境监测中心的实验间比对和检测盲样考核17次,计43个项目。其中 39个项目考核结果合格,4个项目不符合。此外,公司内部16次组织对实验室在岗人员和新上岗人员的检测盲样考核共60余个样品,结果均合格。

为了确保公司使用的技术标准现行有效,公司每年都会根据公司使用的技术标准的变化情况委托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进行标准有效性确认,2007~2011年共计委托标准确认12次,对379项标准进行了有效性确认。

公司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规定,在检测过程中使用标准物质和质控物质对检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每次实验室检测样品前都必须使用标准物质进行定标,对有质控物质的检测项目,还定期使用质控物质对检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此外,公司还每年制定仪器设备的检定计划,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定。

评价报告编制严格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初稿形成后,需经项目负责人、评价负责人审核,形成审核意见,根据审核意见进行修改定稿。

信息的反馈

为使质量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采取了对客户回访(发送客户满意回访单)、公布申诉、投诉和咨询热线等有效手段反馈服务信息,从而提高公司的服务质量,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从2007年至今,公司无一例检测和评价事故,每年客户满意率都在98%以上。以2011年度为例,公司共发送客户满意度回访单1578份,收回客户满意度调查表173份,客户满意率达到了98.3%;收到了3份投诉记录,均为对检测结果超标不满意,涉及3份日常检测和评价报告,公司坚持客观检测的原则,跟客户进行了解释,并给客户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整改建议。

通过上述的质量管理措施,公司每年都保证了各项质量目标的实现,即检测事故率小于0.1%,检测报告和评价报告出错率小于1%,客户的满意率达到98%以上,使得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保持了良性有效运转。

履行社会责任

在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时,公司始终坚持 “公正、诚实、可靠”的工作原则,尊重事实,坚持检测结果的独立性,坚决抵制来自于委托方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和压力,对于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的监测点如实报告。在签订业务合同时严格执行“四不原则”,即:不答应客户不合理要求,不承接能力之外的业务,不泄露客户机密、客户资料,业务部不得以主观想法影响技术人员的客观检测、评价结果。

作为一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公司始终致力于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工作过程中人的价值,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承担对员工、客户、环境和社会的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你好,需要期刊咨询服务吗?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8:00-24:00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客服服务
期刊咨询
订阅咨询
投诉留言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