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规划管理制度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规划管理制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规划管理制度论文

篇1

2.1土地规划实施监督政策管理目标成效分析

江西省于2012年4月编制《江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衔接后的调整方案》(以下称《规划衔接方案》)对《江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进行补充完善。《规划衔接方案》对部分县、乡级规划主要控制指标或布局进行了局部调整。一是优先安排结构性调整。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对部分地区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进行结构性调整,将部分节余且暂不使用的交通水利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指标调整到城乡建设用地。二是市域范围内县与县之间局部调整。在本设区市范围内,允许矛盾突出的个别县(市、区)耕地保有量或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作微调,县级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在县与县之间作适当调整。显然,江西省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修改次数为一次,修改原因是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衔接。说明江西省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非擅自修改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和改变建设用地布局,降低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而规划调整修改符合法定条件,调整修改程序符合要求,严格按江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或调整审批政策执行。

2.2土地利用发展战略政策管理目标成效分析

江西省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取得的经济效益明显。向莆铁路、沪昆客运专线(江西段)、德兴至南昌高速、济南至广州高速瑞金至寻乌段等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得到切实保障。城市建设有序进行,经济水平快速增加。(1)GDP、固定资产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2006~2012年江西省GDP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4.05,固定资产投资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6.39。(2)GDP、固定资产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2006~2012年江西省GDP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3,固定资产投资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4.73。

2.3新增建设用地管理政策目标成效分析

(1)计划管理。规划实施以来,江西省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为全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提供了良好的土地资源保障,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近5年统计数据显示,江西省新增国有建设用地的供地率达70.48%,利用率达58.41%,新增建设用地的供地率和利用率水平总体较好。计划管理目标实现程度较好。(2)规划管理。江西省有效控制了11个设区市、100个县级、1493个乡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各项指标,指导了《江西省土地整治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引导城市、交通、村镇、能源、水利、旅游和生态建设等相关规划的编制,规划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2.4耕地补充政策目标成效分析

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实施期间(2007~2011年),全省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建设规模16.9×104ha,新增耕地4.6×104ha,总投资43.1亿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实施4年来,全省共批复11个设区市80个县(市、区)250个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批复拆旧区总规模9300ha、预计补充耕地8100ha;建新区总规模8873ha、拟占用耕地5893ha,可净增有效耕地面积2206ha;2012年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12个项目区复垦区,总面积704.7ha,可新增耕地150.4ha;2012年,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年均控制规模为2000ha。显然,江西省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的耕地补充政策中各试点政策效果好,示范效果明显。

3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存在问题

(1)新的试点政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未体现,造成试点政策实施较难,如: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的项目区,未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布局,在报批时往往会因为不符合规划而被搁置,导致新的试点政策在规划实施中较难开展。(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对中央重大发展战略预计不足,无法满足中央重大发展战略政策对土地利用的需求。(3)差异化土地管理政策不明显,建设用地指标使用空间分布不均衡。(4)建设用地管理政策中缺乏建设用地管理与相关用地管理人员的切身考核体制,致使实际用地超出规划目标规定。

3.2对策

(1)增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条件,使试点政策和土地利用战略政策变化成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条件。(2)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定期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及时了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3)建立并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调整动态机制,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结果及时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改/调整。(4)参考耕地保护责任体制,建立建设用地管理与相关用地管理人员的切身考核体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

篇2

科研成果的认定与管理工作是科研管理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整个高校科研工作的核心内容,它以科研管理制度为依据,同时以科研管理系统为信息化的工具。高校是我国科研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人才库、思想库、知识库,承担着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与历史重任。科学、公正地对高校科研进行评价直接关系到我国科学研究的发展导向,以及国家杰出人才的培养,应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开展高校科研评价工作尤为重要。

2 高校科研成果的含义

高校科研成果通常是指由高校教师承担的,通过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完成的各种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等所产生的具有一定科学价值的知识产品或者应用价值的技术和产品等,科学研究成果一般应具备科学性、创造性、新颖性、先进性等主要基本特征,能够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或者能够带来一定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1],科研成果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根据高校科研成果所在领域的不同总体可以将其划分为三大类:基础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以及软科学研究成果。

基础研究成果主要指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为了阐明自然现象及其特征与规律的新的发现与新的理论且以学术论文、学术专著等形式发表的成果形式,旨在基础研究领域科学问题的突破与解决,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的重要成果形式,基础研究成果常常代表科学研究领域的共性问题,能够带动诸多学科领域的发展与进步,具有很强的科学探索性。

应用研究成果主要指为发展生产力水平而开展的科学研究、技术苑、后续试验以及应用推广而产生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技术标准等[2],应用研究成果应治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以及技术福射能力,能够带来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软科学研究成果为政府等有关部门决策科学化、制度完善化、管理现代化而开展的发展战略、规划、政策、预测、立法等科技管理及其决策等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软科学成果形式主要涉及研究报告、学术研究论文、专著以及各种建议等,可以为相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可靠的依据,属于人文科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形式。

根据以上定义,科研成果的核心与主体是一种创新性的技术,这种技术具有很强的科学价值,能够用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难题,对推动人类进步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3]。

3 高校科研成果的组成及分类

高校科研成果通常采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根据天津某高校科研管理制度规定,科研成果的体现形式主要包括学术论文、学术专著、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奖励等。

(一)学术论文

论文是高校教师发表科研成果的重要形式,也是目前对高校教师考量的主要指标,其中可凝聚理论性、实验性、实践性、产业化等诸多的研究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原创性的基本特征[4]。一般而言,论文的水平与质量通常与期刊的质量、影响因子及其被引次数具有密切关系,高质量、高影响因子、高引用率的期刊所发表的也自然是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因此,论文的水平往往与期刊的级别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常常将期刊的质量作为考量论文质量的间接方式。

某高校现行科研管理制度在认定学术论文时分为A、B、C、D四个级别,分别规定了中文学术论文等级分类标准和外文学术论文等级分类标准。中文学术论文等级分类标准,体现了我校对中文学术论文评定的等级及分类,详细规定了四个级别论文的具体范围,这种规定体现了我校对学术论文的导向,高级别的期刊基本上包括了某学科领域内最顶尖和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期刊,例如A级期刊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顶级的学术期刊,包括《中国社会科学》和《经济研究》,另外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的期刊论文也属于于A级论文;B级分B1级和B2级,B1级期刊包括各学科领域最具代表性、水平最高的学术期刊,包括《中国科学A辑:数学》、《计算机学报》、《研究》、《文学评论》、《经济学动态》和《财政研究》等,B2级则主要是指被CSSCI来源期刊和CSCD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论文。另外,从实际情况来看,C类论文主要是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揽》来源期刊上的学术论文、入选天津市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年的论文和由全国一级学会和985高校等举办的会议公开出版的会议论文,D类则为一般期刊论文和各类期刊扩展版、集刊、增刊和专刊上的学术论文。

外文学术论文等级分类则主要依据为是否被SCI、SSCI、EI和ISTP等国际检索工具检索。例如被SCI和SSCI收录影响因子大于2的期刊论文属于A级;发表在A级以外期刊,被SCI和SSCI收录的期刊论文属于B1级;被SCI、SSCI、EI和ISTP等检索的会议论文和期刊论文属于C1级,未被进入上述国际检索、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外文期刊上发表的会议论文和期刊论文属于C2级;除依据是否被SCI等检索工具检索外,B2级外文学术论文是指在《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目总揽》和《国外科学技术核心期刊要目总揽》来源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未列入上述类别的公开发表的外文论文则属于D类。

篇3

企业存续的目的在于获取最大的利润,在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政治环境,以及日新月异的产品市场,企业如何能达成此一目的,则端赖企业组织是否对未来勾勒出明确的营运方针而定。有了具体的营运方针,还需拟订一套短、中、长期计画以及实施步骤,作为完成企业各阶段目标的指示灯。企业未来的远景,透过企业总目标、政策、方案的设定,使各部门根据总目标,具体规划该部门所应担负的责任范畴并予以数量化;该项规划过程即为预算管理制度的基本概念。 

 预算管理制度在大型企业实施已久,并蔚为企业内部经营绩效考核重要的一环。近年来更有企业将”全面品质管理”的基本概念注入预算管理制度中,融合方针管理、预算管理、日常管理的精神于一体,经由一套科学分析方法,来编制年度预算,并透过财务体系确认绩效的达成。中小企业因限于规模、人力,实无法也不需依样划葫芦,但是,基本的预算管理观念则应贯彻至每一员工,使企业内有限资源,经由沟通协调,按事件之轻重缓急,作有效运用,以提升企业经营效率。 

 

 一、预算管理制度之功能 

 

 中小企业多属于家族型企业,由于是自家人的关系,平日对于费用的管控即稍嫌松散,若能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当可驱除此弊端。然而纵然执行了预算编制,但缺乏后续监控,仍会使预算制度流于形式,演变为怨声载道的扰民政策。因此经营者应先了解预算管理制度的功能,始能规划一套量身订做的预算管理运作流程一般说来,预算管理制度的执行,可达到四项功能——宣示政策功能、交付责任功能、强迫规划功能,及评估绩效功能。宣示政策功能是透过损益预算与投资预算的结果,向全公司宣告未来经营的方式,比如销售预算的拟定,即传达公司未来一年核心产品、市场区隔以及价格定位等策略;第二项功能为交付责任功能,在预算拟定完成后,在公司既定总利润目标的前题下,透过损益预算来确认各部门所应担负创造营收或控制费用的责任范围;各部门主管于获知公司政策与部门所属责任后,应会同部门内主要人员共同拟订具体实施计画,以确保预算的达成。拟订计画的同时,除需检讨过去,研拟改善对策外,更应订定对策实施时程表,以定期追踪进度。此外若有需要其它部门配合的事项,应尽速与该部门协调沟通,以利计画进行,此即为强迫规划功能的真义;评估绩效功能系基于各部门对企业总目标均负有责任,因此以各部门实际运作结果的达标率来评估成绩,当属客观而公正的考核方式。当然绩效评估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做为奖惩之依据,而是藉由绩效评估结果来了解预算执行之状况,随时检讨修正,以达成公司的总目标。 

 

 二、预算管理模式 

 

 预算管理制度之执行,除了妥善规划为首要步骤外,其间由上而下、自下至上,及各部门间平行沟通、协调的过程,更独具其重要性。如此经过群策群力,始能完成一套完整的预算,作为企业经营活动之评估基准。一般而言,预算管理制度之建立可分为二部分,即为预算管理模式与预算管理架构。预算管理模式系指预算管理制度运作的过程,又可分为预算规划基础、预算规划内容、预算实施检讨等三大阶段。预算在规划基础阶段应是针对企业所处环境,加以剖析企业所具有的优劣势与整体环境衍生出之潜在机会与威胁;企业经swot分析,结合企业愿景,据以拟订短、中、长期计画、实施方案及相关之营运预算,此短、中、长期预算即为预算规划内容;预算经实施后,应定期予以检讨,并经由回馈系统进行修正。 

 三、预算管理架构 

 

 企业之营运系以产销作业为血肉,而以财务作业为骨干,因此预算管理架构亦依此划分为营业预算与财务预算二大体系;举凡销售预算、销货成本预算、销售费用预算及管理费用预算等均囊括在营业预算范围内;而财务预算则包括现金预算、资本预算等二项目。预算制度规划要点如下。 

 一套完整的预算制度应包括了预算编制、预算控制及预算检讨三个环节;其规划是否严谨,串连运作是否得当,则是企业目标是否能达成,预算制度是否落实的重要关键因素。 

 (一)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是企业的年度大事。每到下半年度开始,企业就必须为次年度的预算编制做热身工作,将公司政策解读成各个不同的预算科目及数字。 

 1.订定预算编制时间表预算编制首应订定预算编制时程表,以确定在新年度开始时,所有业务运作均有所依循。 

 2.搜集资料预算编制准备之首要工作应为搜集当年度资料,并予以分析统计,作为次年度政策布达之参考。 

 3.订定各项政策与目标透过经营管理会议,参考过去统计资料,订定来年方针与目标。 

 4.制定预算编制表格财务人员应汇总公司来年政策与目标,据以制定各类预算编制表格,并召开说明会,说明预算编制之方法与注意要点。预算编制所使用之表格,应力求与日常管理报表格式一致,以利未来汇总、比较。 

 预算编制过程中,各级主管及各部门间之争议在所难免,预算修改次数之频繁自不在话下,然而良性的沟通与检讨以及合理预算之订定,对于预算编制过程及企业目标之达成均有极大助力。 

 (二)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应落实于日常管理工作上。因此为便于预算控制,最好能将年度预算分割成月预算,并于月报表中设计本月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字段,以便于将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作比较,遇有重大差异,应要求该部门主管解释差异发生原因,提报因应对策,由管理者指派专人定期追踪该对策之落实性与有效性。 

 (三)及时进行预算检讨 

预算检讨预算编制完成后,也并非不能修改,但是必需经过检讨过程,若为外在因素的变迁,致使原始预算数为一不合理目标时,应透过预算编制流程,免得做大幅度修正。一般而言,通常一季做一次预算检讨,是预算制度中不可或缺的过程。 

 在今日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下,如何能在不可知的未来,掌握绝佳契机,其成功关键因素就在于企业营运规划是否具有前瞻性,而预算制度为营运规划的一环,其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预算也并非万灵丹,有了它就保证企业经营成功;但不可诲言的,透过预算过程,使企业于平日就做好应变准备,藉以提升成功机会的实力;因此预算制度的规划与落实,应为中小企业强化其内部管理的重点工作。 

 

篇4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产物,近十年来像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是由于其办学时间不长,实验仪器设备比较缺乏,毕业论文经费紧缺,学生的就业压力大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独立学院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普遍较差。如何才能提高独立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这也是许多教育专家关注的焦点[1],本文就如何提高独立学院化学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进行一下探讨。

1.结合实际,合理选题

毕业论文选题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环节[2]。独立学院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不仅要充分体现化学的特点,而且要考虑到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办学宗旨,合理的选题。因此,就选题来说要注重以下几点:首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让学生自主命题、也可以让学生和指导老师一起命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以积极心态、高质量、高标准地去完成毕业论文。其次,选题要合理,论文题目不能过大或太小,题目过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成,题目过小,学生容易从网上抄袭。因此,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选题的大小和难易程度应与学生所掌握的理论基础相适应。对于想考研的学生,鼓励他们参与一些研究性较强、且有延续性的课题;对于想就业的学生,则鼓励他们选择一些应用型、且和农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课题,同时也可以准许他们自己找合适的工厂去做实验,然后回来写毕业论文;第三,支持一部分对其他学科感兴趣的学生跨学科、跨院系选择导师,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

2.合理安排毕业论文时间

目前,大多数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都是安排在大四,这个时间同时也是毕业生考研和求职择业的高峰期,在当前就业压力下,许多大学生刚进大四就开始到处求职,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全力以赴考研,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实验,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如果不做实验,毕业论文就无法写,有些学生到最后没有时间做实验,就全文抄袭别人的文献来糊弄老师。因此,学校需加强学生的管理工作,协调好毕业论文工作与学生的就业工作,做到早部署早安排早协调,统筹规划。可以让学生把毕业论文提前做,由原来的第8学期提前到第6学期去做,对于考研和想找工作的学生都不影响,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因为时间和精力上的冲突而顾此失彼。冲突较少,同时可以使学生尽早地进入课题或论文实验的研究和探索,积累素材,为论文的质量提供基础。

3.充足的经费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

独立院校由于办校时间不长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3],导致办学经费紧张。毕业论文经费紧缺是目前大多数独立院校存在的问题。由于经费紧缺,实验无法正常进行,严重影响了指导老师带学生和学生做实验性、设计型论文的积极性,限制了化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开展,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为了更好的解决经费问题,独立院校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学校应适当增加对化学专业毕业论文的经费投入,这是提高完成化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水平和质量的保障。其次,要提倡毕业论文与导师的科研相结合,这不仅是缓解当前很多高校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实验设备紧张的有效途径,还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而且也解决了有些导师有课题而人手不足的问题。第三,搭建地方企业与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联合的平台,立足和依托地方,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主线,坚持体现地方特色,发挥地域优势,与地方企业联合,利用企业的经济优势共同研究和开发科研课题,为学生毕业设计提供素材。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通过毕业论文的训练得到锻炼,学到实际的本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4.建立完善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优化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的考核评价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非常重要[4]。首先,学校应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化管理,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规范毕业论文过程各个环节的管理,使之具有导向性、可操作性。其次,要认真做好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工作,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控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对论文指导老师的考核,严格论文答辩的考核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成绩评定。不允许出现普遍高分或低分现象,成绩应呈正态分布。对优秀的毕业论文(设计)加大奖励力度,对毕业论文中出现的抄袭、剽窃他人成果,或编造数据、实验结果等现象要从严查处。毕业论文不合格可以让学生延长时间毕业。以刺激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投入和重视。

总之,独立学院作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产物。要提高其化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独立院校应从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要与教师科研相结合,要体现出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确保毕业论文经费投入到位,使毕业论文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构建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与学生就业“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有效的解决大学生就业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之间出现的矛盾;建立完善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几个方面来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建云,夏凯,王庆亚.农业院校理科类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环节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1:84-92.

[2]李学琴.化工类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的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2009,11:30-92.

篇5

1.1 重视程度不够,内在动力缺乏不少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程度不够。①认为毕业论文对自己学业不会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不想也不愿去做,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②认为毕业论文主要是老师做,和自己关系不是很大。③认为毕业论文的成绩对找工作和考研没有直接影响,不想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④在经历十几年应试教育后,很多学生耳濡目染了一些不良习惯,如抄袭等,在毕业论文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派上了用场。认为答辩前只需搜索、复制、粘贴就可大功告成。

1.2基础不扎实,准备不充分

1.3制度不落实,监管不到位

1.4毕业设计与求职、考研相冲突,投入精力不足

1.5教师把关不严,失察失误

2措施

2.1正确认识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2.1.1完成毕业论文,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2.1.2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是教学相长的一种重要手段,这对教师自己的科研工作也会带来帮助。

2.1.3毕业论文也能检验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体系、科研质量体系的真实性和信誉度,是留给学校的一份宝贵财富。通过毕业论文向学校交上一份教学成果的答卷,为教学改革、教学发展提供宝贵的信息和资源,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学校可以筛选这些信息,为教学科研服务。

2.2注重毕业论文的基础工作,加强基础训练

2.3严格制订毕业实习有关制度,加强系(部、院)与实习单位的联系与配合,确保监管工作有序进行

2.3.1制定符合药学实习教学的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为保证有效的实习管理,需要制订毕业实习管理制度,形成完整的毕业实习管理体系。如实习文件汇编、实习管理规章制度、 实习基地资料、实习生情况资料,便于指导和解决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保障实习顺利进行。

2.3.2建立信息反馈制度,保障信息畅通,保证实习效果。

2.3.3加强对实习基地的评估。要成立评估小组,采取巡视检查、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及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实习基地进行评估,以掌握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1]。

2.4合理分配毕业设计与求职、考研的时间,提高实验效率毕业设计进程计划作适当的机动调整。比如允许学生从毕业实习开始提前进入毕业设计,让有条件的学生提前开始做毕业设计等等。这样的做法配之以务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就能够在较大范围内为毕业生求职、考研提供必要的机动时间,同时又可以使毕业设计的质量有必要的时间保证[2]。

2.5抓好关键点

2.5.1把好选题关选题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学生能否按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并保证其质量,以及在毕业论文中能否对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及基本技能进行充分的训练和培养,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等问题。毕业论文选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考虑完成课题的可行性。②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③要注意选题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2.5.2把好设计关设计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毕业论文的总体规划,相当于工程中的设计图,必须明确本课题要完成的任务和需达到的目的,具体技术要求和写作规范,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参考文献目录,具体时问安排(包括开题报告完成时间、初稿和定稿的时间、答辩时间、约定指导学生的时间安排以及联系方式等)[3] 。

2.5.3把好指导关

2.5.4把好数据关

2.5.5把好审阅关

3讨论

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大学期间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一次综合训练。毕业论文的质量优劣是对学生是否学有所得的一次综合评估,是对教师素质的一次综合检验,夯实基础,完善制度措施,抓好毕业论文中的各个关键环节,就能有效地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为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药学毕业生。

参考文献:

篇6

二、线损专业管理工作

96年至98年9月,作为分公司线损专责人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完成了线损统计计算的微机化工作,应用线损计算统计程序输入表码,自动生成线损报表,并对母线平衡加以分析,主持完成理论线损计算工作,利用理论线损计算程序,准备线损参数图,编制线损拓补网络节点,输入微机,完成35kV、10kV线路理论线损计算工作,为线损分析、降损技术措施的采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编制“九五”降损规划,96-98各年度降损实施计划,月度、季度、年度的线损分析,积极采取技术措施降低线损,完成贯庄、大毕庄等35kV站10kV电容器投入工作,完成迂回线路、过负荷、供电半径大、小导线等线路的切改、改造工作,98年关于无功降损节电的论文获市电力企协论文三等奖,荣获市电力公司线损管理工作第二名。参与华北电力集团在天津市电力公司试点,733#线路降损示范工程的改造工作并撰写论文。

三、电网规划的编制工作

98年3月至98年11月,作为专业负责人,参与编制《东丽区1998-2000年电网发展规划及2010年远景设想》工作,该规划涉及如下内容:电网规划编制原则、东丽区概况、东丽区经济发展论述、电网现状、电网存在问题、依据经济发展状况负荷预测、35kV及以上电网发展规划、10kV配网规划、投资估算、预期社会经济效益、2010年远景设想等几大部分。为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提供了依据,较好地指导了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工作,并将规划利用微机制成演示片加以演示,获得了市电力公司专业部室的好评。

四、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

96年3月至现在参加了军粮城、驯海路35kV变电站主变增容工作,军粮城、驯海路、小马场更换10kV真空开关工作,参加了贯庄35kV变电站(96年底送电)、东丽湖35kV变电站(98年12月送电)、小马场35kV变电站(99年11月送电),易地新建工作,新建大毕庄35kV变电站(99年12月送电、2000年4月带负荷)、先锋路35kV变电站(2000年8月送电)。目前作为专业负责开展么六桥110kV变电站全过程建设工作,参加了厂化线等5条35kV线路大修改造工作,主持了农网10kV线路改造工程,在工作中逐步熟悉设备和工作程序,完成工程项目的立项、编制变电站建设及输电线路改造的可行性报告,参与变电站委托设计,参加设计审核工作,参加工程质量验收及资料整理工作,制定工程网络计划图,工程流程图,所有建设改造工程均质量合格,提高了供电能力,满足经济运行的需要,降低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满足了经济发展对电力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专业运行管理

参加制定专业管理制度,包括内容是:供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技改、大修工程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供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运行分析制度;外委工程管理规定;生产例会制度;线路和变电站检修检查制度;技术进步管理及奖励办法;科技进步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计算机管理办法、计算机系统操作规程。技术监督管理与考核实施细则;主持制定供电营业所配电管理基本制度汇编。参加制定生产管理标准,内容是:电压和无功管理标准;线损管理标准;经济活动分析管理标准;设备全过程管理标准;主持制定专业管理责任制:线路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防污闪工作管理责任制;防雷工作管理责任制;电缆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反措实施细则。主持制定工程建设项目法人(经理)负责制实施细则及管理办法;城乡电网改造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城乡电网改造工程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等。

积极开展季节性工作,安排布置年度的重要节日保电工作、重大政治活动保电安排、防汛渡夏工作,各季节反污工作安排。

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六、科技管理工作

篇7

二、线损专业管理工作

96年至98年9月,作为分公司线损专责人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完成了线损统计计算的微机化工作,应用线损计算统计程序输入表码,自动生成线损报表,并对母线平衡加以分析,主持完成理论线损计算工作,利用理论线损计算程序,准备线损参数图,编制线损拓补网络节点,输入微机,完成35kv、10kv线路理论线损计算工作,为线损分析、降损技术措施的采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编制“九五”降损规划,96-98各年度降损实施计划,月度、季度、年度的线损分析,积极采取技术措施降低线损,完成贯庄、大毕庄等35kv站10kv电容器投入工作,完成迂回线路、过负荷、供电半径大、小导线等线路的切改、改造工作,98年关于无功降损节电的论文获市电力企协论文三等奖,荣获市电力公司线损管理工作第二名。参与华北电力集团在天津市电力公司试点,733#线路降损示范工程的改造工作并撰写论文。

三、电网规划的编制工作

98年3月至98年11月,作为专业负责人,参与编制《东丽区1998-2000年电网发展规划及2010年远景设想》工作,该规划涉及如下内容:电网规划编制原则、东丽区概况、东丽区经济发展论述、电网现状、电网存在问题、依据经济发展状况负荷预测、35kv及以上电网发展规划、10kv配网规划、投资估算、预期社会经济效益、2010年远景设想等几大部分。为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提供了依据,较好地指导了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工作,并将规划利用微机制成演示片加以演示,获得了市电力公司专业部室的好评。

四、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

96年3月至现在参加了军粮城、驯海路35kv变电站主变增容工作,军粮城、驯海路、小马场更换10kv真空开关工作,参加了贯庄35kv变电站(96年底送电)、东丽湖35kv变电站(98年12月送电)、小马场35kv变电站(99年11月送电),易地新建工作,新建大毕庄35kv变电站(99年12月送电、2000年4月带负荷)、先锋路35kv变电站(2000年8月送电)。目前作为专业负责开展么六桥110kv变电站全过程建设工作,参加了厂化线等5条35kv线路大修改造工作,主持了农网10kv线路改造工程,在工作中逐步熟悉设备和工作程序,完成工程项目的立项、编制变电站建设及输电线路改造的可行性报告,参与变电站委托设计,参加设计审核工作,参加工程质量验收及资料整理工作,制定工程网络计划图,工程流程图,所有建设改造工程均质量合格,提高了供电能力,满足经济运行的需要,降低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满足了经济发展对电力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专业运行管理

参加制定专业管理制度,包括内容是:供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技改、大修工程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供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运行分析制度;外委工程管理规定;生产例会制度;线路和变电站检修检查制度;技术进步管理及奖励办法;科技进步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计算机管理办法、计算机系统操作规程。技术监督管理与考核实施细则;主持制定供电营业所配电管理基本制度汇编。参加制定生产管理标准,内容是:电压和无功管理标准;线损管理标准;经济活动分析管理标准;设备全过程管理标准;主持制定专业管理责任制:线路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防污闪工作管理责任制;防雷工作管理责任制;电缆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反措实施细则。主持制定工程建设项目法人(经理)负责制实施细则及管理办法;城乡电网改造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城乡电网改造工程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等。

积极开展季节性工作,安排布置年度的重要节日保电工作、重大政治活动保电安排、防汛渡夏工作,各季节反污工作安排。

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六、科技管理工作

96年至今,在工作中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工作之中,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一是应用固定资产统计应用程序,完成全局固定资产输机工作,完成固定资产的新增、变更、报废、计提折旧等项工作。二是应用天津市

篇8

*年至*年9月,作为分公司线损专责人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完成了线损统计计算的微机化工作,应用线损计算统计程序输入表码,自动生成线损报表,并对母线平衡加以分析,主持完成理论线损计算工作,利用理论线损计算程序,准备线损参数图,编制线损拓补网络节点,输入微机,完成35kV、10kV线路理论线损计算工作,为线损分析、降损技术措施的采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编制“九五”降损规划,*-*各年度降损实施计划,月度、季度、年度的线损分析,积极采取技术措施降低线损,完成贯庄、大毕庄等35kV站10kV电容器投入工作,完成迂回线路、过负荷、供电半径大、小导线等线路的切改、改造工作,*年关于无功降损节电的论文获市电力企协论文三等奖,荣获市电力公司线损管理工作第二名。参与华北电力集团在天津市电力公司试点,733#线路降损示范工程的改造工作并撰写论文。

三、电网规划的编制工作

*年3月至*年11月,作为专业负责人,参与编制《东丽区19*-*年电网发展规划及2010年远景设想》工作,该规划涉及如下内容:电网规划编制原则、东丽区概况、东丽区经济发展论述、电网现状、电网存在问题、依据经济发展状况负荷预测、35kV及以上电网发展规划、10kV配网规划、投资估算、预期社会经济效益、2010年远景设想等几大部分。为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提供了依据,较好地指导了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工作,并将规划利用微机制成演示片加以演示,获得了市电力公司专业部室的好评。

四、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

*年3月至现在参加了军粮城、驯海路35kV变电站主变增容工作,军粮城、驯海路、小马场更换10kV真空开关工作,参加了贯庄35kV变电站(*年底送电)、东丽湖35kV变电站(*年12月送电)、小马场35kV变电站(*年11月送电),易地新建工作,新建大毕庄35kV变电站(*年12月送电、*年4月带负荷)、先锋路35kV变电站(*年8月送电)。目前作为专业负责开展么六桥110kV变电站全过程建设工作,参加了厂化线等5条35kV线路大修改造工作,主持了农网10kV线路改造工程,在工作中逐步熟悉设备和工作程序,完成工程项目的立项、编制变电站建设及输电线路改造的可行性报告,参与变电站委托设计,参加设计审核工作,参加工程质量验收及资料整理工作,制定工程网络计划图,工程流程图,所有建设改造工程均质量合格,提高了供电能力,满足经济运行的需要,降低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满足了经济发展对电力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专业运行管理

参加制定专业管理制度,包括内容是:供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技改、大修工程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供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运行分析制度;外委工程管理规定;生产例会制度;线路和变电站检修检查制度;技术进步管理及奖励办法;科技进步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计算机管理办法、计算机系统操作规程。技术监督管理与考核实施细则;主持制定供电营业所配电管理基本制度汇编。参加制定生产管理标准,内容是:电压和无功管理标准;线损管理标准;经济活动分析管理标准;设备全过程管理标准;主持制定专业管理责任制:线路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防污闪工作管理责任制;防雷工作管理责任制;电缆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反措实施细则。主持制定工程建设项目法人(经理)负责制实施细则及管理办法;城乡电网改造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城乡电网改造工程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等。

积极开展季节性工作,安排布置年度的重要节日保电工作、重大政治活动保电安排、防汛渡夏工作,各季节反污工作安排。

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六、科技管理工作

*年至今,在工作中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工作之中,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一是应用固定资产统计应用程序,完成全局固定资产输机工作,完成固定资产的新增、变更、报废、计提折旧等项工作。二是应用天津市技改统计程序完成技术改造(含重措、一般技措项目)的统计分析工作。三是作为专业负责完成分公司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工作,组织完成配电线路参数、运行数据的录入工作,形成线路数据库,并用AUTOCAD绘制分公司地理图,在地理图上标注线路的实际走向,所有线路参数信息都能够在地理图上的线路上查询的出,该项成果获天津市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五是完成配电线路加装自动重合器(112#线路)试点工作,形成故障的自动判断障离,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为配电线路自动化进行了有益尝试。四是*年9月主持完成分公司WEB网页浏览工作,制定分公司“十五”科技规划及年度科技计划,制定科技管理办法,发挥了青年科技人员应发挥的作用。

篇9

96年至98年9月,作为分公司线损专责人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完成了线损统计计算的微机化工作,应用线损计算统计程序输入表码,自动生成线损报表,并对母线平衡加以分析,主持完成理论线损计算工作,利用理论线损计算程序,准备线损参数图,编制线损拓补网络节点,输入微机,完成35kv、10kv线路理论线损计算工作,为线损分析、降损技术措施的采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编制“九五”降损规划,96-98各年度降损实施计划,月度、季度、年度的线损分析,积极采取技术措施降低线损,完成贯庄、大毕庄等35kv站10kv电容器投入工作,完成迂回线路、过负荷、供电半径大、小导线等线路的切改、改造工作,98年关于无功降损节电的论文获市电力企协论文三等奖,荣获市电力公司线损管理工作第二名。参与华北电力集团在天津市电力公司试点,733#线路降损示范工程的改造工作并撰写论文。

三、电网规划的编制工作

98年3月至98年11月,作为专业负责人,参与编制《东丽区1998-2000年电网发展规划及2010年远景设想》工作,该规划涉及如下内容:电网规划编制原则、东丽区概况、东丽区经济发展论述、电网现状、电网存在问题、依据经济发展状况负荷预测、35kv及以上电网发展规划、10kv配网规划、投资估算、预期社会经济效益、2010年远景设想等几大部分。为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提供了依据,较好地指导了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工作,并将规划利用微机制成演示片加以演示,获得了市电力公司专业部室的好评。

四、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

96年3月至现在参加了军粮城、驯海路35kv变电站主变增容工作,军粮城、驯海路、小马场更换10kv真空开关工作,参加了贯庄35kv变电站(96年底送电)、东丽湖35kv变电站(98年12月送电)、小马场35kv变电站(99年11月送电),易地新建工作,新建大毕庄35kv变电站(99年12月送电、2000年4月带负荷)、先锋路35kv变电站(2000年8月送电)。目前作为专业负责开展么六桥110kv变电站全过程建设工作,参加了厂化线等5条35kv线路大修改造工作,主持了农网10kv线路改造工程,在工作中逐步熟悉设备和工作程序,完成工程项目的立项、编制变电站建设及输电线路改造的可行性报告,参与变电站委托设计,参加设计审核工作,参加工程质量验收及资料整理工作,制定工程网络计划图,工程流程图,所有建设改造工程均质量合格,提高了供电能力,满足经济运行的需要,降低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满足了经济发展对电力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专业运行管理

参加制定专业管理制度,包括内容是:供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技改、大修工程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供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运行分析制度;外委工程管理规定;生产例会制度;线路和变电站检修检查制度;技术进步管理及奖励办法;科技进步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计算机管理办法、计算机系统操作规程。技术监督管理与考核实施细则;主持制定供电营业所配电管理基本制度汇编。参加制定生产管理标准,内容是:电压和无功管理标准;线损管理标准;经济活动分析管理标准;设备全过程管理标准;主持制定专业管理责任制:线路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防污闪工作管理责任制;防雷工作管理责任制;电缆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反措实施细则。主持制定工程建设项目法人(经理)负责制实施细则及管理办法;城乡电网改造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城乡电网改造工程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等。积极开展季节性工作,安排布置年度的重要节日保电工作、重大政治活动保电安排、防汛渡夏工作,各季节反污工作安排。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篇10

二、线损专业管理工作

96年至98年9月,作为分公司线损专责人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完成了线损统计计算的微机化工作,应用线损计算统计程序输入表码,自动生成线损报表,并对母线平衡加以分析,主持完成理论线损计算工作,利用理论线损计算程序,准备线损参数图,编制线损拓补网络节点,输入微机,完成35kv、10kv线路理论线损计算工作,为线损分析、降损技术措施的采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编制“九五”降损规划,96-98各年度降损实施计划,月度、季度、年度的线损分析,积极采取技术措施降低线损,完成贯庄、大毕庄等35kv站10kv电容器投入工作,完成迂回线路、过负荷、供电半径大、小导线等线路的切改、改造工作,98年关于无功降损节电的论文获市电力企协论文三等奖,荣获市电力公司线损管理工作第二名。参与华北电力集团在天津市电力公司试点,733#线路降损示范工程的改造工作并撰写论文。

三、电网规划的编制工作

98年3月至98年11月,作为专业负责人,参与编制《东丽区1998-2000年电网发展规划及2010年远景设想》工作,该规划涉及如下内容:电网规划编制原则、东丽区概况、东丽区经济发展论述、电网现状、电网存在问题、依据经济发展状况负荷预测、35kv及以上电网发展规划、10kv配网规划、投资估算、预期社会经济效益、2010年远景设想等几大部分。为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提供了依据,较好地指导了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工作,并将规划利用微机制成演示片加以演示,获得了市电力公司专业部室的好评。

四、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

96年3月至现在参加了军粮城、驯海路35kv变电站主变增容工作,军粮城、驯海路、小马场更换10kv真空开关工作,参加了贯庄35kv变电站(96年底送电)、东丽湖35kv变电站(98年12月送电)、小马场35kv变电站(99年11月送电),易地新建工作,新建大毕庄35kv变电站(99年12月送电、2000年4月带负荷)、先锋路35kv变电站(2000年8月送电)。目前作为专业负责开展么六桥110kv变电站全过程建设工作,参加了厂化线等5条35kv线路大修改造工作,主持了农网10kv线路改造工程,在工作中逐步熟悉设备和工作程序,完成工程项目的立项、编制变电站建设及输电线路改造的可行性报告,参与变电站委托设计,参加设计审核工作,参加工程质量验收及资料整理工作,制定工程网络计划图,工程流程图,所有建设改造工程均质量合格,提高了供电能力,满足经济运行的需要,降低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满足了经济发展对电力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专业运行管理

参加制定专业管理制度,包括内容是:供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技改、大修工程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供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运行分析制度;外委工程管理规定;生产例会制度;线路和变电站检修检查制度;技术进步管理及奖励办法;科技进步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计算机管理办法、计算机系统操作规程。技术监督管理与考核实施细则;主持制定供电营业所配电管理基本制度汇编。参加制定生产管理标准,内容是:电压和无功管理标准;线损管理标准;经济活动分析管理标准;设备全过程管理标准;主持制定专业管理责任制:线路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防污闪工作管理责任制;防雷工作管理责任制;电缆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反措实施细则。主持制定工程建设项目法人(经理)负责制实施细则及管理办法;城乡电网改造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城乡电网改造工程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等。积极开展季节性工作,安排布置年度的重要节日保电工作、重大政治活动保电安排、防汛渡夏工作,各季节反污工作安排。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篇11

民办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强技能的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天然的具有区别于一般的大众高等教育的特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高等职教示范学校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职业教育发展方针。随着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职业教育迎来了蓬勃的发展趋势。以就业为导向是大多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而“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教育模式也日益成为高职院校培养优秀人才和提高就业率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民办高职院校而言,高就业率往往与学校的继续发展紧密相连。于是相对于公办高职院校和一些普通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如火如荼,民办高职院校从一开始便在诸多方面面临困境和挑战。本文拟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探讨新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一、民办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环境的压力

随着“十二五”期间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加大,“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依然会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加之市场经济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势必也会由大众教育逐步向职业教育倾斜,这也就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普通本科院校转向职业教育。这一方面会使职业教育的政府投入继续加大,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公办高职院校和加入职业教育的普通本科院校会进一步积压民办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空间和层次。尤其对没有校办企业或企业型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其压力更大。而且随着高中适龄学生数的逐年减少,大量民办高职院校面临生源短缺的困境,可提供毕业生的数量的不足,也导致校企合作难以深入甚至难以为继。

(二)学校角色定位的滞后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对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都有利的办学模式,但在多年校企合作的实践后,学校方的角色定位却慢慢出现了滞后,主要表现在:(1)相对固定的规章制度和杂乱的课程设置的制约。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大多都制定了相对固定的教学计划,且其教学计划的制定多会早于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实训的时间,这导致学校往往难以对实习情况进行有效预测,也较难适应多样化校企合作模式的需要,也导致在校企合作发生纠纷时,学校无法找到合理的制度依据保证学生的权益。同时,为吸引相对较多的生源,大多民办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也往往显得杂乱无序,甚至在大部分的课程设置中,一些无用或无关的课程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其教材的选用也通常不适应培养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缺少对企业和学生需要的调查,导致学生对专业认知的迷茫和理论知识的落后。(2)师资队伍和实训室建设的制约。相对于公办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民办高职院校在师资建设上往往缺乏持久的投入。人才流失也成为制约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有的民办高职院校出现过一个学期同一门课程的专业教师出现多次更换的现象,这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也会使学生对专业认同感急剧降低,更遑论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另外,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建设均重投入而轻规划,只能为学生或教学提供较简单的实训操作场所,难以适应酒店行业不断更新变化的实际。且部分实训室设备对使用者的要求较高,也导致实训室师资队伍的不足。(3)对校企合作前景认知的制约。在就业压力下,部分民办高职院校为追求高就业率,在没有全面考察的情况下盲目追求校企合作的成功率或合作酒店的数量,在选择合作酒店时,只看重酒店的规格、实习生的工资水平及酒店提供的所谓“管理费”等因素,而对酒店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学生未来的职业前景等均没有细致的了解,这往往会导致多数学校和酒店难以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

(三)酒店注重短期效益

在校企合作中,酒店参与度往往较高,一方面,由于作为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酒店对人才的需求迫切,加之酒店的员工流动性较强,更推动酒店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另一方面,实习生的实习工资较低且较好管理,酒店可以达到节约成本和最大限度的使用人力的目的。这直接导致了部分酒店只注重短期效益,功利性较强,只是把校企合作作为填补员工缺口时的应急办法,将实习生安排在最苦最累的第一线,想方设法延长学生的实习时间。酒店虽然会对实习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但往往培训时间较短,学生还来不及将“学生”和“职业人”的身份进行转换时便已经开始上岗工作,且工作时间较长,也不会对学生的职业成长进行规划,没有形成有效人才储备机制的意识。这些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实习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他们对酒店行业的认知和信心,甚至会影响他们实习结束后的就业和择业。故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行动上,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酒店的参与度均不高,往往站在自己的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忽视学校的社会责任,这些也会造成校企双方合作难以持久和深入。

二、新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困境的应对

(一)引入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相对于公办院校和转型职业教育的普通本科院校,民办高职院校在政府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方面明显存在劣势,尤其是对于没有校办企业的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学校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单靠政府的拨款和学生的学费是难以支撑的,此时可以考虑适当引进社会办学力量。可以接受知名校友、致力于教育的优秀企业家或合作企业的捐赠,同时学校可以以适当的形式予以回赠,如建立冠名班、设立名誉董事、企业订单式培养等。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其前身为国内较早的教会学校,从建立之初就秉承着服务社会的“受当施”理念,复建以来,从捐建教学楼、设立奖学金到学院顶层规划均离不开众多校友的支持。

(二)专兼职教师配比得当,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技能学科,要求从业教师既要有丰富的行业理论知识,又需要具有一定的行业从业经验和技能,能及时的将行业最新的动态和发展传授给学生,从而建立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对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可以采取专兼职教师配比合理和专职教师企业短期实践的方式进行。酒店从业者每天面对的是不同的人,所遇到的情况每时每刻也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学校所聘用的酒店兼职教师既要拥有熟练、精准的服务技能,又要具有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与技巧。专职教师企业短期实践可与学生入酒店实习同步,这一方面可以培养专职教师的企业实践技能和经验,了解酒店最新的行业动态与变化,另一方面也便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环境与过程,并能及时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另外,专职教师的企业实践,可以由学校或专业与酒店协商后采取与学生实习相异的方式进行。

(三)设置弹性的教学规划与严密的实习管理制度

酒店行业具有明显的淡旺季,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酒店总希望能在淡季的时候尽量节约生产成本,而在旺季的时候人力成本能及时的填补。而学校方面因为较为固定的教学计划和规章制度的限制,往往很难与酒店的人才需求同步,甚至有的时候会出现时间方面的错位,导致校企合作时不愉快事件的发生。学校可在制定教学规划时,积极咨询和参考合作酒店的意愿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安排较具弹性的教学计划、教学时间,以寻找校企合作的最佳契合点。同时鉴于酒店行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例,适当减少理论课时,也可以在理论课程中增加培养学生能力的环节,如礼仪培训、课内辩论、情境模拟等。在实训室的管理和建设上,也应聘请行业专家或酒店兼职教师全程参与,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模拟实训环境;还可以申请合作酒店将淘汰的客房布草或餐厅餐具等捐赠给实训室,以供教学时使用。另外,较为完善、严密的实习管理制度也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持久与和谐。例如,请假制度、更换实习单位制度、提前结束实习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实习管理制度的完善,一方面便于指导教师在学生出现实习困难或问题时有制度依据,另一方面也能约束学生的行为,减少校企合作摩擦事件的发生。

(四)建立企业参与培养人才和实习结束后的考评机制

民办高职院校应邀请合作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以满足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同时,学校也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为酒店的人才成长提供进修的场所,或者与酒店合作建立订单班等,让企业从源头即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学生未进入酒店实习时便安排了学生制作毕业论文(设计),作为学生毕业考核的硬性标准,却没有对学生半年或更长时间的企业实践效果进行检测。毕业论文(设计)形式对以培养实践型和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高职院校来说,其形式往往大于意义。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并不突出,大多只能进行简单的行文,其毕业论文(设计)往往有文无论,且多抄袭自网络。对较具政策弹性的民办高职院校来说,建立实习后考评机制代替以往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毕业制度,更具实际意义。如,可以以竞赛的形式,安排在不同酒店实习的同学进行业务上的比拼,也可以以情境模拟的形式考察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

三、结语

总之,酒店管理专业服务人的特点决定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也是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需求进行完美对接的重要方式。对民办高职院校来说,校企合作是学校得以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国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的大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应利用自身较灵活的管理优势、过硬的学生综合素质等,在校企合作中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

作者:美玲 单位: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文芳,陈荣坤,陈樱,付建丽.校企深度合作动力机制构建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2]周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

篇12

Analysis the Problems&Countermeasures of University Informatization

Yang Fan

(Shenyang Aeronautice & Astronautics University,Shenyang110136,China)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aching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which restrict the speed and quality of informatiza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ntrapuntal suggestions on the integration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resources,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utilization level and the constraints of Univers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Keywords:College informatiza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s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培训基地,必须在教育领域引入信息技术,高校信息化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迅猛发展,张锋社在《高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文中提出:“信息化建设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表现在教育思想、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规模、教育效益等方面。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教育观念落后、信息化投资效益不高、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素质教育力度不够等。针对这些现象,要从加强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注重投资成本与利用效益的核算,提高信息技术的实效性,加强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加强师资建设,重视信息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加以改进”。可见,客观分析高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是高校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努力方向。

一、高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教育观念落后

信息化教育观念落后是制约我国高校信息化良性发展的首要问题。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校教育的信息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信息化本应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与此不相适应的是信息化教育观念落后。对如何在高校进行信息化教育缺乏明确的认识,信息化程度较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高校对信息化发展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案,满足于现状,放任自流,信息化教育措施不得力,发展方向不明确,没有将信息化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甚至出现信息化装备很先进,但对其功能却搁置不用的现象;一是一部分教职员工缺乏开放式思维,对学生的教育沿袭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不能也不愿意接纳新的教学方式,熟练运用信息平台普及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设备的整体水平不能满足信息化的要求

设备的整体水平不能满足信息化的要求是制约我国高校信息化良性发展在硬件上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所有高校都连接了因特网,建起了自己的局域网,但是,由于电子设备换代升级的速度加快,造成一些高校的设备的整体水平不能满足信息化的要求。部分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能从本校的实际出发,盲目投资,贪大求洋,耗费了大量的资金,但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发展环境中仍然处在了被淘汰的边缘,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使这些高校斥巨资打造的信息化装备在没有成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就被淘汰。

(三)信息化教育规章制度不健全

信息化教育规章制度不健全是制约我国高校信息化良性发展在制度上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时间较短,许多高校没有相应建立健全信息化教育规章制度。尤其是信息技术应用制度、教育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各个局域网的联略制度、软件管理和维护制度等没有有效地建立起来。信息化教育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提高高校信息化水平的基础,经各高校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应当积极主动地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从而为高校信息化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推行高校信息化的对策

(一)切实转变观念,统一筹划信息化建设

切实转变观念,统一筹划信息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信息化的思想基础。高校及其教职员工要更新观念,以开放式思维认真谋划信息化建设,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实现高校信息化的思想保障。因此,要在切实转变观念上下功夫,对高校信息化进行统一的规划,周密组织,积极协调各个领域的骨干力量,制定的里的发展措施,切实可行地规划发展信息化方案,采用先进的手段和技术,确保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二)提高设备的整体利用水平

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照顾到本校的实际和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的特点,大力培养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并且拥有自主开发计算机软件能力并很好地保养和维护计算机及其软件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信息管理人员,因时制宜,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整体利用水平。在投资取向上,从节约资金的角度出发,少投入,多办事,讲求投资效应,在信息化应用和信息资源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提高高校信息化水平。

(三)建立健全信息化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信息化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是我国高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一环,各高校应当建立健全信息技术应用制度、教育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各个局域网的联略制度、软件管理和维护制度等关系到高校信息化健康发展的规章制度,并且是将这些制度落到实处,只有规范做到用制度管理信息化,建立运作有序的全方位内部控制体系,才能确保高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因特网和局域网的优势,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

四、结论

总之,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高校必须立足于本校实际,认真分析制约信息化发展的障碍因素,转变思想观念,迅速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切实制定好本校的信息化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计算机设备的整体利用水平,按照规划建立健全推动信息化健康发展的规章制度,采取得力措施,坚决突破制约高校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严重滞后的瓶颈,为高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锋社.高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8,1

[2]夏季.高校信息化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5,12

[3]胡艳秋.基于制度和资源视角的高校信息化应用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04,23

篇13

学年论文;创新能力;经济学专业

0引言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创新实践能力在大学生能力体系培养中居于核心地位。经济学是一项专业性和技能性都很强的工作,现代社会对经济学人才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创新实践能力已成为经济学本科生的核心竞争力。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需要通过诸多环节的培养来实现,本文重点探讨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却被大多数高校所忽视的学年论文这一教学环节。

1经济学专业开设学年论文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经济学专业并未开设学年论文这一教学环节,但是,学年论文教学环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1.1学年论文是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大学生创新能力可分为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其中,学习能力是指能自主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识,并能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培养其他创新能力的基础;研究能力是指能自主确定研究题目、制定研究计划和撰写研究论文的能力,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实践能力是指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整体上系统地进行,学年论文作为关键的教学环节,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学年论文环节,学生根据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观察,确定研究题目,界定研究内容,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这无疑会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2学年论文是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

经济学专业学术论文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深入研究现实中的经济问题,这是经济学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对教学质量的检验。目前经济学专业学生论文普遍存在选题空泛、内容空洞、缺乏创新、抄袭严重等问题,既没有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结合,也不能很好体现经济学专业特点。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高校扩招、就业压力等方面的社会原因,导致毕业生素质下降且精力投入不足;高校的认知不到位和管理制度设计不合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管理松懈;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忽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经济学专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仅靠短期突击训练效果很难见效,应靠长期的积累来提高。学年论文在学生已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经济问题展开研究,同时加强学生写作能力训练,学生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研究兴趣,还可以为毕业论文写作奠定良好基础。

2经济学专业学年论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认识模糊

学年论文是本科生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在不占用正常教学时间的情况下完成,一般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末进行。由于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很多高校对学年论文的作用认识不够,没有将学年论文列入本科生培养计划。同时,学生对学年论文也很不重视,低年级学生习惯通过考试来取得学分,对撰写学年论文感觉不适应;而高年级学生面临考研和找工作的压力,更是无暇顾及自己的学年论文。

2.2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对本科学年论文教学进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出题选题、过程辅导和成绩评价等环节。当前,我国只有少数高校推行学年论文制度,学年论文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来确保学年论文的质量。同时,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不强,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学校虽有学年论文的教学环节和要求,但未建立学年论文教学的激励与评价机制,使学年论文这一教学环节未落到实处,形同虚设。

2.3高校的教学科研资源不足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数量相对严重不足,平均每名教师要指导30名以上学生的学年论文,还要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同时还有其他的教学科研任务,教师不堪重负。老师在指导学生学年论文时,投入的时间与精力都有限,直接影响了学年论文的质量。很多高校的学术资源严重不足,数据库无法满足学生撰写论文的需求,尤其是国外数据库缺乏;图书资源数量有限,学生能检索到的文献资料非常有限,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学年论文质量的提高。

3经济学专业学年论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社会环境因素

就业率和考研率成为当前衡量我国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尺度。在高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本科生时,对论文及其质量无人问津,论文成绩不会影响自己的就业,所以,学生对论文很不重视,只要能通过就行。对于那些致力于考研的学生,因研究生招生对本科论文也不够关注,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理论课的学习,以应对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和复试,甚至有些学生将学年论文的写作当成负担,敷衍了事。

3.2高校本身的因素

高校自身的认识不到位,许多高校对学年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没有把学年论文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学年论文工作仅仅是走走过场而已。学年论文管理制度设计不合理,存在许多尚需完善之处,制度中空话套话太多,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实施办法和明确的标准,使学年论文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形同虚设。制度贯彻执行力度也不够,未将相关规定落到实处,多流于形式。高校目前面临着很大的招生与就业压力,如果对学年论文要求太高,会导致许多同学难以正常毕业,将影响到学校声誉与学生就业,因此,在实际执行中,常出现对学生学年论文放低要求。

3.3教师方面的因素

由于高校的扩招和新专业不断开设,造成高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师资结构很不合理,教师既要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又要面临职称评定等多重压力,这将影响到学生学年论文的质量。由于高校制度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因素,出现重课堂教学,轻学年论文的导向,导致教师在指导学年论文时责任心不强,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这也直接影响了学年论文的质量。同时,有些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相对陈旧且更新缓慢,专业技术能力与实践能力不强,不能给予学生以实质性指导,这都影响着学年论文质量的提高。

3.4学生方面的因素

大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本科生时只关心学习成绩和获得的各种证书,使得学生认为学年论文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只要能顺利通过即可。同时,学年论文质量与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及自身综合素质密切相关,许多高校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不足,且很少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相关的训练,缺乏文献检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将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影响了学年论文的质量。

4提升经济学专业学年论文质量的对策措施

4.1提高认识,加大宣传

学年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经济学专业教学实践上的重要环节,从目前的实际来看,很多老师和学生对学年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应加大宣传,提高师生对学年论文的认识。通过撰写学年论文,使学生熟练掌握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深化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能为将来撰写毕业论准备。

4.2科学组织,合理安排

结合经济学专业特点和社会实际需要,开展经济学专业学年论文工作。首先,将学年论文工作纳入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从出题选题、过程监管与成绩评定等环节来确保论文质量;其次,要科学合理安排学年论文组织工作,妥善安排学年论文的工作流程与时间,综合考虑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和教师的承受能力,真正发挥学年论文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思考及写作能力;然后,论文题目应难易适中,既要有理论价值,又要有实践意义,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保证学生通过努力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提高自己运用经济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3加强过程管理

严谨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学年论文顺利运行的基本保证,过程管理的完善对学年论文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学年论文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其他教学环节相互配合以保障顺利进行。需要建立学年论文过程长效管理机制,学校相关部门应结合专业特征,统筹规划,从命题选题,师资配置,论文规范,学生纪律,成绩评定等方面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同时,学年论文的过程管理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应加强学年论文过程的监控,制定成绩评定标准,让学生真正得到老师的专业指导,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4.4重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的学年论文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施过程中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研究内容的学术性与规范化,重视学生逻辑分析、论证推理、归纳演绎等方面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5结语

学年论文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需要学生的努力、教师的重视、学校相关制度的完善作为保障,以达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

作者:莫旋 阳玉香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