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驾照考试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驾照考试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驾照考试总结

篇1

    最后,貌似就是22号到27号这一段时间,有点松懈....麽有怎么看新课,竟然打起了wow...我狠忏悔.....于是临走的时候,我将我entertainment里面所有的文件夹都删除了....因为我知道这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加油!~

篇2

城市公共设施的功能及特点分析

城市公共设施由人类的生活需求发展而来,具备丰富的造型、多变的体量和多重功能,其内在核心功能是休闲和娱乐,在公共环境空间中解决社会大众实际生活中的住、用、行等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问题,因此综合反映出实用性、合理性、审美性和系统性等原则。经深入调研发现,当今国内城市公共设施并不缺乏细节特征和个性元素,但整体功能单一,机械乏味,使用体验欠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基于共享因素的公共设施再利用设计原则

优良精致的公共设施能直接反映个城市的生活品质与精神价值,国内城市公共设施需要在现有社会问题的基础上再利用设计。所谓再利用设计,指的是并不需要大刀阔斧的革命性颠覆创新,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重新改造,赋予产品新的功能和意义,需要从生活形态的角度出发,研究当今人们在公共环境中的日常生活行为和消费价值观,以及人、产品和环境空间的整体关系。

1.充分利用空闲资源建设休闲和娱乐空间

建设和美化城市空间生活环境,形成富有弹性和可持续性的居住环境是城市公共设施规划与设计的最终目的,因此不仅仅限于重复式的资源浪费型设计,而可充分利用现有公共设施的空闲资源进行再利用。最经典的案例是丹麦BIG设计事务为美国东海岸城市曼哈顿所设计的防洪规划方案中,针对高架公路下方狭长而又昏暗的通道,充分的利用这块闲置的空间,在高架桥底下巧妙的设计了下拉式展板,内嵌灯光照明并表面涂鸦处理,环境的有效提升让附近居民能在此享受前所未有的健身,游览和购物乐趣。

同样可以运用上述思路和方法对其他公共设施加以利用,比如针对现今小车驾照学员急剧增多而驾照考场设置过少,导致驾照考试排队时间特别长的问题,则可以利用地处偏远和车辆行人稀少的公路段设置某科目的考场。城市路边的大量广告灯箱也造成定资源浪费,其空闲空间和温度如有效利用可提供给在恶劣天气中路人的短时居住。空闲资源的有效利用将使人们共同享受创新设计后带来的便利,同时能解决一定的社会矛盾问题。

2.以物联网技术赋予传统公共设施新功能

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猛进的背景下,各种生活电器和日用品都变得“智能”起来,与之相应城市公共设施创新应将信息技术与景观设计有效的结合,具体表现在智能交互和用户体验上提出新的解决思路。应该深入分析未来社会和生活形态的走势,洞悉人们在共享生活形态下产生的新需求和生活愿景。如城市中传统电话亭的通信功能已经大幅弱化,而智能手机续航时间短的问题逐渐显现,因此可将电话亭中植入精密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从而具备语音拨号,网络化预约出租车和查询紧急信息的功能。公共座椅是人们需要休憩的必备场所,通过植入传感技术和APP技术,则能监测环境和天气,同时具备充电和称量体重的功能。在传统的景观灯设计中加入自动过滤系统和传感器,则能净化空气和实时监控拍照。通过以上设计思路分析总结:传统的公共设施有必要通过物联网技术给人类带来诸如安全和健康监控、环境监测、信息查询和手机电量续航等新舒适和便捷的功能,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3.运用公共设施作为载体产生新能源

城市公共设施在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占用大量的公共面积和耗费了过多的资源。公共设施设计创新的内核和外延也面临多元的转变,以应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日益复杂的问题,设计师有责任思考并提出全新的可持续性解决方案,以公共设施作为载体产生新能源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2010年台湾光宝奖的金奖作品“Green Pass”将传统的三棍闸机进行再利用设计,将人通行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动能转化为电能,以供给后面通行的人提供刷卡识别的电量所需,该套公共设施系统设计让世博会等大型赛事免去重新布置电源和线路而产生大量能源消耗。高速公路上汽车高速行驶所产生的风能和噪音能转化为电能,能提供路灯的能量供给。这种能量自给自足的设计思路在公共设施的创新设计中得以充分展现,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为人类社会节约了大量的能源,缓解了政府的压力,同时也为不发达地区的能量供给提供了新路径。

4.注重安全性的公共设施设计原则

篇3

Study on Vehicle Special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Game Scenario-based Assessment Method

WANG Wenle, LI Hong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Department,

Jiangsu Food & Pharmaceutical Science College,Huaian, Jiangsu 2230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idea of educational games and learning games, combined with the focus of current Chinese education reform, take "vehicle structure"which belongs to a curriculum of automobile professional course in our college as the object of reform, Through simple and low cost scenario design, take the lead in "scenario game mode" of curriculum assessment methods used in automobile professional course of the University, and has achieved good teaching results.

Key words educational game; scenario design; vehicle specialty curriculum; assessment method

1 教育游戏的应用现状分析

教育游戏属于严肃游戏的一个分支,“严肃游戏”是一种“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因此教育游戏的定义就是一种以教育传播为主要目的游戏,隶属于游戏,但是目的却具有教育的针对性。美国Games2train公司CEO Marc Prensky,一位国际领域的教育技术专家,兼著名的学习设计师和游戏设计师,对教育游戏价值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他指出游戏与教育的结合将改变人们认为“学习是苦差事”的传统看法,帮助受教育者实现“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的理想状态。①近年来,教育游戏在西方国家的迅速发展,以及正在对教育教学、日常生活、管理培训等各个领域产生的巨大影响也证明了它的潜在价值。②

在我国,近年来针对教育游戏的相关研究也逐年增多,教育游戏的话题在各类学术刊物和会议上日益成为热点,广泛受到关注,其价值也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现阶段,尽管国内学者对教育游戏理论和实践进行过不少讨论,在游戏的教育应用上也有过许多有意义的探索,然而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教育游戏整体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而且目前只是集中在对个别教育案例的开发和设计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③

目前国内外游戏实证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近些年来也有少数大学将教育游戏引进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但主要集中在大学英语、大学体育等公共基础课,这类课程本身知识点传授方式就比较灵活,改革起来相对容易。2011年,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又对闯关游戏式的大学选修课课程教学考核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尚无将闯关游戏应用到大学专业课课程上的实例和资料可询。

2 当前高职汽车专业课程考核方法分析

随着高职高专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各大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方面都做了大量的改革,而改革人才培养过程的核心就是改革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以及课程考核方法等等。由此可见,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作为检验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的课程考核方法,也需要随着时代的要求而不断进行改革,也不容许有半点忽视。④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以及汽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汽车服务类人才的要求,特别是对汽车检修技术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专业在各大高职院校当中受重视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根据新时期的人才需求,结合汽车专业类专业课程具有(包括专业基础课以及核心课)实践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的特点,很多院校针对这些课程都已经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考核方式改革,主要目的是为了摆脱传统的“笔试+实验”这种单一的,不科学的只能培养出“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的考核方式,而改革成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新的课程考核方式。⑤例如可以通过减少闭卷考试所占比例,增大实验动手能力考核比例,再通过增加一些诸如口试,情景测试等的考核环节的一些新的考核方式的出现,而且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就充分说明了当前汽车类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确实有待改进。

本文主要以我院汽车专业基础课程“汽车构造”为例,通过详细分析该门课程的特点,结合教育游戏的思想,首先通过进行一些小的、简单的游戏关卡设置,证实了将“闯关游戏”应用到大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改革当中的可行性,并给出了部分具体实例。

3 闯关游戏式课程考核方法具体实施

汽车构造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目的是通过全面而系统地介绍汽车整体结构及各大总成和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对组成汽车整体的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四大组成部分进行讲授和并通过实物拆装,让学生系统地熟悉和掌握组成汽车的每一个零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为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这门课程如果采用传统的理论考试的方式将使理论和实践脱节,出现学生学完“汽车构造”却不认识汽车构件的现象。⑥如果采用现在的“理论+实验”考试方式,虽然克服了传统仅仅以理论考试为主的“一卷定终身”的弊端,⑦增加了通过考核动手能力的实验考核的比例,确实能够在相当的程度上既能体现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又能体现其动手拆装及认识实物的能力,但是以上两种考核方式在形式上体现出了“严肃性”的特点。学生在考核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紧张及怯场的心理,反而不利于其真正水平的发挥。

“闯关游戏”模式的课程考核方法正是基于想要克服这个弊端的思想而提出的。首先这种课程考核方法基于游戏的模式,在考核过程当中有利有学生心情的放松;其次,通过通过合理设计“游戏关卡”逐层的深度来决定试题的难易程度,整个闯关游戏所有的关卡设置内容既包含理论知识所需要掌握和识读的要点,又可以包含实训拆装内容在内,在考核范围的广度与深度上与其它考核方式相比并没有任何的减少;最后,通过时间限定,来稍微增加一些紧张气氛,来控制整个考核环节以免学生过度放松,从而失去考核的真正意义。

典型实例介绍:

(1)趣味拼图关卡。以组成汽车发动机两大机构之一的曲柄连杆结构为例,其考核要点是要让学生识记每个组成曲柄连杆机构的零部件的名称及其所在的位置,所以可以首先将整个曲柄连杆机构图形按照其组成零部件的数量以及结构制成拼图,在对学生考核之前将其打乱,让学生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将各个零部件拼图按照正确的位置进行组合,最终根据结果给出相应的分数。

(2)密室逃离游戏。将一个或多个汽车维修实训室设置成密室,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其一个一个找线索,例如,在实训室的内部查找一个零部件,找到钥匙的相关线索就在这个零件的某个部位上或者必须将它放到正确的位置上才能获得等等。目的是要考查学生对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掌握的零部件的结构的认识及熟悉程度。

(3)模拟驾照考试设置题库。将汽车构造课程确实需要学生掌握和识记的理论知识,而且确实无法用实物形式模拟演示的,将其整合在一起做成题库,然后这一部分通过模拟驾照考试当中题库的形式在利用计算机协助完成,考核过程当中,随机抽选题目,还可以避免相互抄袭的可能性。

4 效果与总结

参照上述基本方案思路,根据实际情况作了相应调整,对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服务专业选取了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尝试性的应用,并在应用之后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跟踪调查。根据反馈及调查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这种基于“闯关游戏”式的考核方式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得到了广泛的认可;(2)在切实体验了该模式的考核方式之后,学生们学习这门专业课的积极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大大地改善了课堂的教学效果;(3)游戏带来的“副作用”――明显地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由原来的消极被动的状态,逐渐变得积极主动,创造性也明显增强。

上述情况表明,仅仅通过一些简单的、低成本的游戏关卡设置,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的积极性,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这样的结果不仅证明了将教育游戏的思想引入大学专业类课程的可行性,而且如果今后借助高科技手段,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更科学、合理的关卡设置,在未来的几年内教育游戏将可能在大学专业课程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注释

① 程君青,朱晓菊.教育游戏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7.7(17).

② 张哲.教育游戏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7.

③ 张琪,陈琳.我国教育游戏研究述评及展望[J].开放教育研究,2009.5.

篇4

目前全国从北到南的海岸线上,大型港口城市基本都成立了游艇俱乐部。据统计,截至2012年7月,仅长三角地区拥有私人游艇的就有500~600人。有调查显示,深圳有2600人具备购买游艇的实力,广州的私家游艇已超过10艘。全球著名的高档游艇生产销售公司德国圣汐公司经过两年调查,乐观地作出预测:中国游艇市场即将繁荣起来。

1.1国外研究综述

欧美和其它一些发达国家的游艇业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美国,是游艇业的绝对霸主。因此,国外对游艇相关产业的研究也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在俱乐部运营的管理规范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71年,美国制定了联邦游艇安全法。美国船艇委员会在联邦法规的基础上制定了详尽的行业标准,包括艇体设计、艇用设备、电气、技术咨询等各方面,并出版了《游艇法规和规范》一书。2007年度开始,美国所有的游艇厂商必须接受行业的统一管理。此外,美国在游艇的购买登记、航道管理、驾照考核、贷款服务等方面都形成了很完整规范的体系,为游艇拥有者提供了方便。

1998年6月16日开始全面生效的娱乐游艇指南94/25/EC,是欧盟规范统一内部各成员国游艇管理的一部重要法令。主要适用于船长2.5~24.0m休闲娱乐游艇类船舶,其中涉及游艇安全的法规条款对于国内同类型船舶设计建造具有借鉴意义。

1.2国内研究综述

目前,我国处于游艇业的初级阶段。2009年1月1日,交通运输部颁布的《游艇安全管理规定》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部委级游艇管理规范。

珠海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珠海市游艇产业发展的意见》于2010年2月1日起实行3年,旨在开拓游艇消费市场,打造游艇旅游的高端服务业品牌和城市文化品牌。在2010年11月海南省政府颁布了《海南省游艇管理试行办法》后,同时海南海事局制定出台了《海南省游艇安全管理暂行办法》,也使海南海事在游艇监管上走在全国前列。2010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厦门海事局五缘湾办事处揭牌成立,这是全国首个全方位专门服务游艇帆船活动的海事监管机构。

2 我国游艇业在发展壮大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国内现在还没有独立科学的游艇管理法规,目前,突出在法规管理方面主要有以下缺陷:

①私人游艇驾照是困挠游艇买主的一大难题,很多游艇买主没有游艇驾照。目前,无论是珠三角地区、还是长三角地区,拥有游艇驾照的多数为船舶公司和游艇俱乐部工作人员,在市民中拥有私人游艇驾照者寥寥无几。

②游艇专属水域(航线)匮乏。由于游艇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游艇目前只能在海事机构批准的小范围内驾驶,没有为期制定和开发专门的航道或游览观光航线。

简而言之,我国现在的游艇管理法规比较突出的主要在两个问题上:一个是游艇驾驶执照复杂化;另一个是游艇航权也复杂化。

(2)游艇动态监管基本处于空白。由于游艇船型大都较小,雷达系统对水上活动的游艇难以识别,但目前没有关于游艇安装AIS的强制要求,船位报告制度也无法得到有效落实,游艇俱乐部及主管机关无法对游艇的活动进行有效的实时监管。

(3)从业的培训监督不规范。《游艇安全管理规定》对游艇操作人员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但具体操作不明确,各地做法也不相同。现有的培训机构大多只注重实际操作,轻视理论知识教育。《游艇安全管理规定》关于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配备也没有明确要求。另外在日常的监管工作中,对游艇操纵人员取得适任证书后的实际适任性仍然缺乏持续有效的监督,对游艇操纵人员适任证书有效期内的日常培训、应急演练、知识更新、安全教育等方面的管理和执行安全管理规定情况的监督基本缺失。

(4)政府相关部门缺少编制《中国游艇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或《全国游艇经济发展指导意见》,这对我国游艇经济的宏观布局、区域分工、消费市场培育、游艇文化传播、消费模式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总纲要。

(5)我国的游艇业由于起步较晚,国内游艇设计制造领域人才培养严重脱节,专业人才的数量远远落后于行业需求,游艇生产技术、服务业发展与国外相比也存在不小的差距。发展游艇业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游艇公共码头、游艇俱乐部资金投入以及当地政府的政策环境还需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

3 海事部门对于游艇监管和服务的几点对策

(1)海事主管机关在游艇检验、登记、驾驶人员培训考试发证、游艇操纵人员、航行限制等法规制度静态方面的提高与完善。

游艇检验:在《沿海小船检验规范》基础上,综合分析欧洲小艇导则、国外小船法规、美国ABYC标准等国际规范标准,尽快制定《非营业性游艇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对批量生产的原型艇引入产品型式认可的检验模式,后续定期检验项目和标准与原型艇检验保持一致。检验手续予以简化。从美观方面考虑,不要求勘划载重线标志;考虑到其航区不固定,要求加配测深仪,对夜航艇加配雷达。

游艇登记:放宽登记条件。采取艇长≥5米实施强制登记和艇长

驾驶人员培训考试发证:尽快制定《游艇驾驶员培训、考试、发证管理办法》,相关要求不能太高,但航行基本知识、游艇维修保养及故障处理等是应该熟悉的知识,其中避碰规则是重点掌握的内容。如果异地游艇驾驶员要取得当地驾艇操作资格,还必须参加涉及当地港口有关规章制度的考试。

建立游艇操纵人员违法记分制度:对游艇安全可以借鉴船员管理的做法,建立游艇操纵人员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记录违章船员受到行政处罚和违法记分,加强游艇操纵人员的跟踪监督和管理。

放宽航行限制:确立以游艇业主自主管理和行业自律的原则,除必须遵守航行规则之外,放宽对游艇航行管理限制,如对游艇的签证由定期签证制向报备制过渡。

(2)海事主管部门在围绕游艇驾驶员培训考试发证,游艇及游艇码头安全检查,游艇码头消防溢油应急演练、游艇的安全监督及服务以及AIS航行安全设备安装等动态方面监管对策。

游艇驾驶员培训考试发证:在游艇驾驶员培训考试工作中,组织专人编写培训教材,建立符合自己辖区海事监管特点和情况的非营运性休闲游艇驾驶员考试题库,组建海事游艇驾驶员员考试评估员队伍,使游艇驾驶员培训考试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游艇及游艇码头安全检查:在加强对游艇及游艇码头的安全检查方面,可以组织开展游艇安全专项检查,对游艇码头及码头内停靠的游艇进行了多次安全检查,并且游艇的安全检查可以适当参考客渡船安全检查的程序,签发《游艇安全专项检查表》。

游艇码头消防溢油应急演练:游艇责任方要制定游艇码头年度消防溢油应急演练计划,并且报辖区海事部门备案。作为海事主管机关,指导游艇码头开展消防溢油应急演练,把好应急反应关,加强游艇码头应急演练的监督指导工作。游艇码头每年组织开展消防溢油应急演练,海事部门专业执法人员要对演练全过程进行详细观摩与指导,对演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及时进行了记录,并对整个消防、溢油演练过程进行了总结点评,以便游艇码头消防溢油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游艇的安全监督及服务:实施航行计划报备、船位报告制度,动态监控游艇运行情况,船岸随时保持联络。有条件的水域,海事主管机关可以通过VTS和船位报告制度相结合的方式对游艇航行、漂航、停泊等进行有效监管。建议游艇配置大比例尺专用海图;游艇俱乐部建立VHF基站;游艇安装GPS。主管部门建立信息平台,及时为游艇提供气象、通航环境、船舶动态等安全信息,为游艇提供安全服务;提供游艇推荐航线及航行安全建议,建立政府、游艇俱乐部、游艇等各级遇险应急预案。建设游艇驾驶人员培训基地,加强对培训质量的监督。对驾驶人员进行分类分等记分管理。

明确游艇安装AIS设备的强制要求:由于游艇船型小,在雷达监控下经常无法识别,同时游艇上又未强制要求安装AIS,导致在游艇实时动态监管方面存在严重的盲区。为了加强对游艇水上活动的监管和指挥调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游艇航行中的违规行为,建议强制要求游艇安装AIS设备。

(3)游艇俱乐部的安全管理几点对策。

海事部门对游艇俱乐部法规方面安全管理:海事主管部门根据《海安法》和《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对游艇俱乐部进行指导和监督,督促建立当地政府和俱乐部各负其责的游艇安全管理机制。同时督促俱乐部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定期进行体系审核,主要对俱乐部的安全与应急预案予以指导和监督。建设游艇码头和基地应充分考虑游艇的停泊稳性要求,建设配套安全设施,制订码头安全应急预案。

游艇俱乐部的日常监管: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游艇俱乐部的联系和沟通,广泛开展游艇安全管理有关法规、规章等的宣传,主动提供各种安全信息服务和法规咨询服务。并根据游艇俱乐部反映的在实际运营中所遇到的困难,主动帮助游艇俱乐部与船检部门取得联系,为辖区游艇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对游艇俱乐部的实行定期检验管理制度:建议根据游艇俱乐部管理的游艇、游艇操纵人员的数量及航行区域的环境特点,按比例确定专职管理人员的最低配员要求,安全监管设施设备的配备要求。参照高速客轮公司的SMS,督促经营游艇业的公司、游艇俱乐部(游艇会)的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主管机关定期进行SIM审核。明确规定对游艇俱乐部实行海事监管定期检验制度,重点对其确保游艇安全和防止污染能力以及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验。

海事部门监督游艇俱乐部加强内部管理:内部管理应该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它们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海事主管机关通过加强对游艇俱乐部内部的监督管理,确保内部安全。

(4)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

随着《海南颁布游艇管理试行办法》的实行,海南海事部门加大与海关、省海防与口岸办、公安边防、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多个部门齐心协力抓好对进出海南水域的出入境游艇的报关、检疫、签证等多项环节。其中海南海事局从2012年12月25日起,对持有境外游艇驾驶证书的人员,可允许在海南水域短期内(7日)驾驶游艇,无需换证。

海南游艇业在多个部门协调合作监管的模式走在全国的前列,建议建立海事、安监、港航、公安边防、海洋渔业、海关、边检、旅游等多个管理部门和游艇俱乐部信息沟通机制。

4 对于游艇发展的几点建议

政府部门要理顺游艇业发展规划,完善政策法规建设,发展游艇行业过程中要注重细化分工,加大国内游艇设计制造领域人才培养力度,使专业人才的数量满足游艇行业需求,克服游艇制造技术的瓶颈,促进游艇服务业发展。

宣传媒体要积极引导建立中国式的游艇生活、文化、消费方式。2012年10月12日,广东省海上休闲旅游启动仪式暨2012广州南沙湾国际游艇博览会开幕式在广州市南沙游艇会举行。启动海上休闲旅游,是丰富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生活、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新方式,帆船、游艇水上运动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需要新闻媒体将游艇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在国人身上得到更大程度的普及。

5 结束语

开展对非营业性休闲游艇监管课题的研究,是惠州海事推进“四型海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惠州海事通过对辖区非营业性休闲游艇监管开展专门课题研究,从专业法规技术、游艇俱乐部管理、人员操作、常态化静动态监管等多个方面加大对游艇相关行政相对人的服务,更好的践行“四型海事”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国游艇管理法规汇编

[2]陈新飚,蓝张婧,我国首个服务游艇帆船活动海事监管机构成立,中国水运报,2010(4)

[3]我国游艇俱乐部运营的管理规范分析,2011,交通运输期刊文库

[4]中国私人游艇驾驶概况,游艇网,2012(4)

[5]李颖,杭州市千岛湖国际游艇会项目计划书[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9

[6]美国ABYC(American Boat&Yacht Council,美国游艇协会)标准

[7]《关于促进珠海市游艇产业发展的意见》(珠府[2008]155号)

[8]王继荣,非营业性游艇监管探讨,中国水运杂志,2007

[9]关于印发《海南省游艇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2010年11月22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琼府[2010]85号文印发)

篇5

从中职学业水平测试的内涵来看,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解是测试的主要目的。除此之外,通过学业水平测试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具体需求进行了解,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认识程度,实现对学生潜能挖掘、促进个性发展的目的。与此同时,地区或学校的教学质量能够在中职学业水平测试结果中较好地反映出来,达到以考试推动学习、推动教学的目的,真正发挥了考试应有的作用。在学校课程标准与教学方案的执行上,学业水平测试亦有督促效果,促使学校办学行为规范化,并且,学校通过学业水平测试也可获得有力依据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学业水平测试的类型及实践状况

测试通常以不同的参照标准为依据,划分为两种类型,一个是标准参照测评,另一个是常模参照测评。比较具体目标标准与特定个体成绩是标准参照测评的主要方法,学业水平考试、驾照考试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是否达标的情况进行确定,并明确其达标的具体程度。比较同一团体中其他成员与特定个体成绩是常模参照测评的主要方法,如公务员招录考试、高考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明确在团体中个体成绩所处的名次与位置。以上述分类标准为依据可将中职学业水平测试解释为:组织与实施者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在完成规定模块的学习后,以相关的课程标准为原则对中职相关科目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属于总结性标准参照考试,是以相关职业岗位要求与课程教学培养标准作为考核的标准。在中职学业水平测试中,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将学生职业能力与具体程度反映出来,同时这一特点也是区别于普通高中学测的重要依据。

2005年,江苏省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高中生的评价体系由此变成三个部分构成。自学业水平测试实施以来,经过多年发展总结了不少实践经验与教训,使学业水平测试在中职教育中的展开有了充分的借鉴经验。

二、中等职业教育学业水平测试的特点及探索

中职学校需对中职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以其具体特点为依据调整学业水平测试。江苏省中职教育学业水平测试的时间为三年级上学期或二年级下学期,在时间安排上与普通高中相一致。包括专业技能、专业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三项内容,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包含计算机基础、德育课程以及语、数、英。同样以A、B、C、D四个等级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学业水平测试合格即专业技能、专业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三项测试均达C或C以上。学业水平测试达合格标准的学生才能申请免试注册入学以及参加对口单独招生考试。

从全国来看,学业水平测试在职业教育系统尚处在起步阶段,只是在部分地区如浙江、江苏以及河南等职业教育中组织实施。江苏省在2014年开展了专业基础课测试,其测试命题统一,某职业院校2012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是参与者之一。该测试共有66名在校在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参加,中专生与高职生分别为27人和39人。经测试,所有学生成绩均超过60分,4名学生成绩在60~69分数段之间;2名学生成绩在70~79分之间;21名学生成绩在80~89分之间;39名学生成绩在90~100分之间。对66名学生的最终成绩进行分析,约有60%的学生成绩在较高分数段与高分数段,从这一点来看比较正常,此外,没有低分值成绩,中间段成绩学生相对较少。从整体测试结果来看,学生整体成绩看似处在较好的水平,但对其中的两项重要因素进行思考可以发现,这样的成绩也许只是表面现象。首先,该测试中的题目主要是在六套模拟试卷中集中选择,这样的题目在整个测试中所占比例达到90%,存在命题范围狭窄的问题。其次,学生对最基本的技能与最基础的知识掌握程度看似较好,实际上,死记硬背模拟试题是一些学生应对测试的主要方式,并不是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获得相关的技能与知识,这就背离了教学的目的与测试的初衷,没有能够反映学习规律。

三、中等职业教育实施学业水平测试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使用不统一

当前,省教育厅对中职学校的专业技能课及专业基础课教材并没有明确的统一要求。一般是学校自订自购。教材不统一的问题在没有实行学业水平测试时并无明显影响,即使各院校所用教材不同也都能将预定教学目标完成,但在学业水平测试实施后这一问题日益突出。所用教材不同,知识点的侧重与归纳差异较为明显,学校只能重新备课来完成学业水平测试,教师与学生在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承受的压力非常大。

(二)教学计划安排不科学

学业水平测试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专业技能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以及公共基础课程均包含在其中。充分的课时量是保证大部分学生成绩的重要条件。在课程与教学周数安排方面,不同院校有着不同的安排,但均存在着课时不足的问题。以某职业院校物流专业课程为例,第四学期结束之前为该课程学业水平测试的具体时间,但该院校物流专业课程开设与结束时间均在第三学期,因第四学期面临着学业水平测试,只能重新进行复习迎考,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教学计划的更改。

四、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学业水平测试的相关建议

(一)明确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地位

在评奖评优、毕业、学分计算等环节加入学业水平测试项目,将测试结果落实在学生日常学习中,使其明白学业水平测试与自身的未来息息相关。以加强学业水平测试运用的方式促使学生正确把握素质评价与测试间的关系。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应正确运用综合过程性评价的作用,积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利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因此,除了课堂表现、作业、纪律以及出勤等必备评价外,研究性学习、实训操作性作业以及探究性作业等也应是构成学习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并将其列入学分管理评价中,实现对评价体系的改进,使之人性化并具备发展性与全面性,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综合考查。建立学科过程性成长记录不但有助于综合评价学生,对于学生学习进度的把握也十分有利。

(二)改进和优化学业水平测试的考核方法

对于教材使用不统一的问题可采取分层教学来解决,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分层考核。分层方式下教师的备课难度会增加,同时也会提升管理学生的复杂程度,但总的来说是一个良好的趋势。此外,中职教育具有多种形式,如技工学校、成人中专、职业高中以及职业中专等,不但专业类别较多,技能要求、课程标准各不相同,来源复杂的学生也具有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因此,需以专业特点与学生情况为依据进行考核工作的组织,提高针对性,以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挖掘。与教师、学校相比,在职业岗位要求与行业标准要求方面的评价用人单位与行业协会标准更为适宜。将学生、用人单位、行业协会等作为评价的主体,即由第三方机构与利益相关者共同构成,从而使学业水平测试更为准确全面。通过多样化的评价能够将学生真实的水映出来,模拟现场、现场操作、面试、口试与笔试等是常用的评价方法,在实施学业水平测试时应以学生情况、专业方向以及测试目的为依据实施综合评价。

(三)着力提升学业水平测试的科学性和题库的完善性

为实现高效化备考,完善试题库势在必行。在实施学业水平测试过程中,命题是一大难题,无论怎么命题都难以预料其测试的最终结果。上文所提到的物流基础学业水平测试试点在命题方面范围明确,这也是为什么这一试点能够成功的原因,尽管学生测试结果很好,但实际上,在水平与运气之间,最有可能的决定因素是运气。并且,太过狭窄的试题范围对于平时教学活动的展开也十分不利。对上文中的物流基础测试试点进行分析,在教材不统一的情况下,在命题范围确定方面复习指导用书并无明显价值。因此,完善试题库十分必要,若试题库有一定的题量且内容全面,对于学业水平测试效用保证与教学活动开展大有助益。但如何完善试题库,从而为教学与学业水平测试提供高质量试题库资源仍有待研究与实践。

篇6

一、受贿现象普遍存在。

笔者曾听一个朋友讲述,他的儿子因为没有送购物卡,只能坐到班级的最后面,直到其父亲给教师送了2000元的购物卡后,孩子才能坐到看的见黑板的位置。这类教师群体中的受贿案件广泛存在。因其影响面不大,故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

二、私办补习班,轻视课堂。

某师范大学附属二小的数学教师,自己私自办补习班,并召集本班学生报名上他的补习班。在补习班上,这名教师讲授考试的题目,最后致使,所有上他的补习班的学生成绩优异,没有上他的补习班的学生成绩较差,以此迫使本班学生都去上他的补习班,而补习班的收费更是不菲。

三、体罚严重,伤害身心。

如果去网上搜索教师体罚学生的相关文字或是视频,那么搜索的结果和数量是惊人的。体罚方式和力度不等,而且呈现的趋势是,年龄越小的孩子,因其表达能力差,并容易接受威胁,受到的体罚越严重。一些幼儿园的教室,甚至用到剪刀,针,铁钳等可怕的工具,伤害小孩子身体,更深重影响了小孩子的幼小心灵。这部分教师可谓是泯灭人性。

四、猥亵女童,天理不容。

自2013年5月8日海南万宁发生“小学校长带女生开房”事件到5月27日,20天内至少有8起校园内猥亵案被曝光。据说这只是被公开的事件。未被公开的数据,我们就更是不敢想象了。

约束教师的行为应当从法律法规和道德两方面入手,法律交由相关的单位来完成,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从我们能做到的地方来进行工作,也就是注重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

那么对于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我们应当如何做好促进职业道德养成的工作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严格入门

教师资格考试,可以说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教师岗位非同小可,因此,必须要有教师资格证书才能上岗,这应当是最基本的要求和条件。其次,仅仅靠教师资格证书,也很难保证教师的职业道德。而且,目前教师资格证书是终生制,一次考试就能受用终生。建议,教师资格证也应当同驾照考试一般,每年都应当检查审核。并且,学校应当严格执行持证上岗的制度。

二、加强监管

学校应当对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和对学生的辅导工作加强监管。必要时,在教室及办公区安装摄像头,同时,在统一地点设置意见薄,为了避免使“意见薄”变成“聋子的耳朵”,校领导必须每日检查,观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同时,监管应当是全方位360度的,可以采取学校、家长、学生问卷匿名调查,打消顾虑、消除隐患,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三、建立完善的考核考评标准

考核职业道德制度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首先,要做到参评人员广度较大,切勿由极个别的人来完成。参评人员可由校领导,同行教师,学生,学生家长来共同完成。这就是管理学中的“360度考核法”。其次,考核的内容要广泛,需要设计教师职业道德的方方面面。最后,考核的结果要公布于众,并且要讲考核结果与教师工资直接挂钩。同时,如果一旦发现了重大问题,要及时解决,严肃处理,严禁,放水养鱼。

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和修养,毕竟不同于法律和法规,它不能仅仅靠外部的监管来完成,更重要的,它应当是教师的一种内在修养。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想成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教师不应当仅仅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同时应当注重和兼备的就是要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了。如何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呢,且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尊重爱护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

有职业道德的教师,首先要尊重和爱护你的学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我们中国人的基本道德规范,那德高的教师们,就更应当爱学生如同爱自己的孩子了。只有爱和尊重了学生,教师才能在教学和辅导中,尽职尽责,关爱有加,这就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

二、以身作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

一个具有职业道德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一个自身道德低下的教师,言谈举止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甚至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因此,一个具有职业道德的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方面,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

1、爱国守法

我国公民的道德标准中,最基本的就是爱国守法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遵纪守法观念,是教师和学校的重要责任。那么教师必须首先具有爱国守法的道德修养,才能正确的培养学生的爱国守法的品德。

2、语言文明

语言是教师劳动的重要手段。讲授科学文化知识,或是与学生交流思想都需要语言。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善于使用语言,使语言具有纯洁性、准确性、激励性。

3、热爱课堂

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要热爱并重视课堂,并致力于创造出精品课堂。那么如何能热爱课堂呢?认真的备课,以及博学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需要平时认真钻研教学,同时应当博览群书,博览众长。

篇7

经中国疾控中心伤害防控室的监测数据显示,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我国人群第一位伤害死因。据统计,我国每年超过1.85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安全事故,交通事故亦是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死因。因此,我国出台了新交规,旨在通过新的法律法规引起人们对交通安全的重视。

二、新交规产生的原因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共查处违反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137.1万起,查出超速50%以上交通违法行为28.5起,交通伤害已成为我国人群第一位伤害死因。

中国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人数和死亡率位居世界前列,而且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是中国男性居民和城市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驾驶员或路人的过失等人为因素,是道路交通伤害的重要影响因素,人的因素中90%是由机动车驾驶员所致,事故责任者中汽车驾驶员占了半数以上,行人以及自行车等受到的保护最少,导致人们对交通安全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故国家出台了新交规,意在降低因道路交通伤害而导致的

死亡。

三、新交规的实施

新交规的出台不仅弥补了旧交规中的漏洞,更加大了旧交规中的浅处罚。新交规出台后,交警们不断地向群众灌输“新交规是行动上的”观念。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交通状况日益改善,且逐渐被群众理解和接受。副驾驶座位上的人开始系上安全带,开车接、打手机时用上耳机或蓝牙,面对黄灯变“冲”动为“制”动。人们的交通习惯,随着新交规的严格实施,而慢慢改善。

新交规不仅仅在现行驾驶员上做了严格的规定,用扣分、罚款的加重形式将人们的交通习惯改善;更在潜在驾驶员上做了严格的规定。如今的驾照考试相比于新交规出台前已多了许多有益方面,提高了驾驶员的素质。

四、改善新交规的建议

从新交规的实施状况分析,我们认为改进并完善新交规需要从民众、监管以及新交规本身三个方面进行。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民众的主人翁意识

民众对于自身的安全意识是有的。据估计,每个人一生出交通事故的概率为99.87%,每年每个人出交通事故的概率为1.15%。虽然这个概率较小,但关系到自身、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故人们应该增强自身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地维护并遵守交通法规,而不是靠交警的严加看管。

2.加大监管作用

政府在推动新交规实行过程中承担着一个管理和监督的责任。城市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机动车数量的增长,所以,政府除了加强对市民交通行为的监督之外,更应该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解决交通拥堵、停车位少等迫在眉睫的问题,考虑全方位的交通安全设计。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应及时答复,并快速有效的处理,切实维护群众的正当合法权益。

现行的道路监测、应急处置和执法能力仍不能满通管理工作的要求,尤其在一些重点路口、路段的监察力度仍不够。部分地区的违规现象较为严重,而新交规的出台,虽减轻了此现象,但为了交通安全更好地发展,道路监测的密度仍应该加大。据科技系统检测数据显示,实施“高峰交通勤务”措施半个月以来,早、晚高峰交通车速提高、流量上升、拥堵下降。

其他的社会力量也应更好地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积极曝光违规违纪现象,更好地发挥其舆论监督的作用,运用社会的力量来维护交通安全,扬正义之风,提高整个社会的交通安全意识。

3.新交规的完善

每一项新事物的产生,总会存在不足之处。新交规的闪速出台、严厉实施,也难获得全体人民的支持。这便需要通过有关部门的努力,在加强执法力度的同时耐心并详细地向群众讲解新交规的明细,并充分听取、合理接纳群众的意见与看法。

对于新交规,仍有众多民众走入误区,将交通法仅认为是约束驾驶员,与行人无关。然而,交通安全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由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行为引发的道路堵塞、交通事故也不容忽视。“新交规”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约束司机,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为了行人的“旧陋习”。在新交规实施的初始阶段,增强监管力度,避免驾驶员混淆新旧法规,在执法过程中使驾驶员理解和清楚交规的新条例是相关部门当前的重要任务。

新交规的最初实施,不仅仅在道路交通上进行严格处罚,更

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治理;不仅要加快发展轨道交通、提升路网通行能力,更要增强城市交通疏导能力,加强停车管理力度。

近年来,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拥堵问题逐显严重。根据城乡交管工作的不同,确定城区和乡村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尤为

重要。

五、总结

本文就新交规实施的现状进行调查,结合调研、访谈结果从民众、监测、新交规等各方面提出了利于新交规发展、提高我国交通安全状况的合理建议。只有民众自身遵纪守法,将自身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我国的交通安全状况才能更加完好。总之,完善我国交通安全状况需要民众自身的努力。

参考文献: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新闻办.高峰交通勤务实施半

篇8

Abstract The graduation design is the last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 is a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the basic theory of knowledge, professional skill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the students go to work before an important practice, its teaching quality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graduates, school personnel training goal the implementation of. However, due to various objective reason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graduation design,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is not satisfactor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duation design for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 and key problems based on the proposed reconstruction of the graduation design preparatory work, the formation of the group guidance mode, set up new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ampus, teaching platform,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ion design project management, improve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tuden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advantag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mployment of the students.

Keyword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graduation desig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内容贯穿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能够从事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具有进行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一般土木工程设计、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及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指挥、决策等方面的管理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1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及关键问题分析

1.1 选题单一,内容重复,与实际工程结合不紧密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课题主要是由相应的指导教师选定,很多情况下是模拟工程生产实践的课题,有时会出现不符合工程复杂实际情况的问题,学生的工作态度,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再有教师的设计课题多年不变,多个同学做相似课题,造成抄袭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状况也不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践性较强的工作岗位。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对毕业设计也有一定影响,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而学校教学设施、教学资源增长速度则落后,尤其是图书资源的更新速度c数量明显落后,造成学生人均教学资源占用率不足,从而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1.2 学生精力投入不足,知识储备不够

毕业设计的质量与学生具体工作密切相关,部分学生精力投入不足或知识储备不够造成毕业设计成果不理想,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毕业设计的时间与学生找工作时间重合,也和考研复试面试有一定的交叉;

(2)就业压力使得一些学生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寻找工作,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同学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而落实了单位的同学又觉得毕业设计题目和自己的工作联系不紧密,从而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还有些同学在毕业设计期间参加公务员考试、参加资格证考试、驾照考试等;

(3)对参考资料的应用能力较弱,开题报告工作不到位,所应用的一些文献与毕业设计的内容没有太大的联系;

(4)有些同学平时就不努力,知识储备不足,对毕业设计无从下手,跟不上进度,干脆放弃,等待抄袭,只要及格就行了。

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3 教师指导不力,工程实践经验不足

目前毕业设计指导一般采用的是一名教师指导多名学生的方式,而教师大多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一名教师指导多名学生,致使教师精力分散,指导过程不能尽责,缺少过程管理,导致指导的毕业设计质量不高,也容易导致抄袭现象产生。另外,部分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导致指导工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总之,由于一名教师知识的不全面性,使学生得不到全方位、及时的指导,因而所完成的毕业设计往往缺乏较高的现实价值。

1.4 过程管理缺乏实效

(1)论文选题盲目,只是为了应付学校所布置的任务,并没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论文选题的时候,还有一些学生只是简单的在知网、万方上找寻一些相关的题目进行拼凑,并没有真正实现对大学阶段所学工程管理知识的有效整合。

(2)开题报告粗糙,文献阅读不够,对设计主题、内容、现状了解不深,在出现问题时直接略过或是在搜索引擎上进行简单搜索,并没有有效利用校内以及网络平台资源。

(3)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缺乏,交流不畅通,学生不主动地向指导老师寻求帮助,而指导教师也没有对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有效跟踪。每周虽然有2次答疑,但部分学生走过场,报个到,不能按计划完成任务,到最后急于求成,抄袭现象也时有发生。

2 工程管理毕业设计改革策略

2.1 重构毕业设计前期工作

(1)实行导师制。在进入大三学习后,先由指导教师给学生2~3个方向的选题,然后学生再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论题,同时指导教师要求学生重视与毕业设计有重要关联的专业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这些课程考核成绩要达到良好以上成绩,这样提前做好知识储备,有利于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在毕业设计前期,导师可向学生提供毕业设计的一些参考思路,促进学生思维广度的提升,打破他们固有思维的束缚。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选题进行严格监督,确保学生能够拟定好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题目,并且督促学生完成对工程管理专业相关资料的查询。

(2)动员会。提前介入毕业设计时间,在专业课开始前,系部要组织召开专业课介绍和毕业设计动员第一次会议,重点介绍专业课与毕业设计之间的关系,动员学生从现在开始就要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加强对与毕业设计相关知识的储备。另外,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初,还应该进行一次动员会,让学生进一步对毕业设计的重要作用加以了解,让他们明白毕业设计是对其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整合,能够进一步加强他们对工程管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要特别强调实习与毕业设计的关系,要求学生重视实习工作,教师和学生要多沟通,扎实实习,在实习中明确自己的毕业设计方向,收集相关资料,增强对工程的实践认识。

(3)以学生为中心的选题模式。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一个良好的、实用性强的课题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对学生的选题过程加以指导的时候,必须要通过与学生的及时交流来了解每一个学生,并针对学生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与个性特长等为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给予指导,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

(4)开题报告会。撰写开题报告是学生对自己所做毕业设计工作的全面了解的重要环节。要重视学生的开题报告工作,对学生完成的质量要加强检查,增加开题报告会,虽然工作量较大,但有一个好的开端是予至关重要的。可借助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团队的指导完成毕业设计开题,分组组织开题报告会,让学生更全面地对毕业设计的任务、内容及手段进行了解,重视文献查阅工作情况的检查,对开题报告完成不好的不得开题。

2.2 落实对学生专业实习的管理与监督

(1)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大多集中在工程投标文件编制、工程施工组织与造价确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等方面,因而关键是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工程项目,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使学生在项目管理某一阶段的实际工作方面得到应有的锻炼;

(2)课题来源可以是实习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真题真做,切实为实习单位提供服务;

(3)为学生落实好实习单位,通过实习调研为毕业设计做好前期准备,在收集资料、资料查询等环节得到必要的训练,可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初选毕业设计题目。

2.3 采用群体式过程指导模式

群体式过程指导模式其实质为在对工程管理学生毕业设计进行指导的阶段中,对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开题必须要借助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育者进行分时期的群体性指导。采用多个相关专业内容相互交织、融合以及学校教学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学生能够基本具备对工程进行高效管理的潜力与能力。在进行毕业设计指导时,应当从选题、指导、答辩、评价等多个环节进行系统管理,同时,考虑到工程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很强的专业技能作为就业保障,必须加强毕业设计与实践的联系,充分落实学生对实习过程的总结任务,并且由专业指导人员对学生在实习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出,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为其工程管理毕业设计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搭建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平台

校内成立毕业设计专门机构,负责项目基地建设,收集联系各老师提供的横向在建或已建实际工程,定期轮流到实际工程上锻炼,收集资料,回来后归档整理成资料库,也可由学生自己在实习单位收集资料,由系里负责整理成题库,可以改善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和落实学生实习问题。

以本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为例,由于本专业侧重公路、桥梁工程的管理,因此可通过建设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平台提高教育者的实践教学能力,让学生以实践的方式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进而使得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工程践系统相对应。

可选择一个真实的工程项目,围绕其各个阶段,设置与其对应的一体化毕业设计题目,加强学生实际问题研究能力。这样保证了毕业设计题目具有真实性,内容也更具严谨性,其设计的内容即为其所在岗位所要承担的工作。以此将毕业设计内容转换成岗位工作。另外,还可以使学生到实际项目单位实习,接受相应岗位工程人员更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增强了毕业设计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同学们毕业设计工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由于各阶段工作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实际的检验性,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会注重进度、保证工作质量。

3 结语 (下转第42页)(上接第34页)

总之,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甚至影响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工程管理专业发展。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国内各大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必须充分结合现实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完善毕业设计工作。加强毕业设计前期工作,加强过程指导实效,同时增加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动能,让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实现自身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进而让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市场中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同时推动我国工程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在当前各地公路等级越来越高、交通设施越来越完善的情况下,仍然存在交通事故频发高发的态势,是值得让人深思的。作为一名老驾驶员,本人根据自己在行驶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结合理论知识,从驾驶者自身角度出发,就当前公路交通事故预防问题,初浅地谈一下认识和体会。

1 驾驶员自身因素是引发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驾驶员作为交通工具的掌控者,是公路交通行为的主体,在预防公路交通事故中起着主要作用。现实中,交通事故屡屡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性日益突出,与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是密不可分的。通过深入分析可知,驾驶员的以下一些认识和行为是引发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1.1驾驶员对具体情况掌握不清

此处提及的具体情况是指公路状况和车辆状况。就路况而言,由于近年来公路建设处于大发展阶段,各地都建成了等级层次不一、体系完备的公路网络,形成了道路状况越来越好,道路系统也愈加复杂的双重情况,需要驾驶员具备了解熟悉复杂路况的应对能力。但是,实际上,有不少驾驶员对公路交通知识缺乏必要的认知和了解,致使交通事故不断发生,给国家、集体、个人造成重大损失。另外,对车辆状况认知不清也是易发交通事故的原因,由于驾驶员日常不重视对汽车的检查及保养,达不到安全行车的技术要求。有的驾驶员在将要开车时,才知道汽车出现了故障,这时有的驾驶员甚至还心存侥幸,怀着不影响行驶就不进行修理的心理,完全没有一点完全责任感,这样的车辆上路是相当的危险,常见的有机件失灵、灯光失效、转向失效、轮胎突爆、制动失效等故障。这些故障轻则损坏车辆面,重则殃及他人或者对自己的生命造成威胁。

1.2驾驶员疲劳驾驶导致安全隐患

疲劳驾驶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精神不集中,注意力比较分散以及反应有些迟钝;在视觉方面表现得是;视线不是很清晰,产生失误的判断以及没有进行周到的思考;在注意范围方面表现的是:情绪相当的焦躁以及瞌睡犯困等;身体方面的表现是:手脚动作比较迟缓以及笨拙,驾驶技能下降等。相对驾驶员来讲,对疲劳的消除是相当重要的,对产生疲劳的云因进行分析,对疲劳消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驾驶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驾驶员的职业,不仅仅是依靠体力来进行,还需要脑力劳动,所以说,总体上来说驾驶职业是一个劳动强度相当大的职业。在进行汽车的驾驶中,一定要对驾驶员的职业有一个充分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思想上能够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处理相关的状况中才能够沉稳以及正确的面对;2)确保睡眠质量。不管从事那个行业,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就是保证一定的睡眠以及休息。所以,为了确保驾车的安全性,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将时间能够合理的进行分配;3)做到劳逸结合,科学驾车。通常,驾驶员驾车的时间不能太长,如果驾驶车辆超过一定的时间,一定要靠在路边或者对交通不产生妨碍的地点进行休息。

1.3驾驶员行车心理素质不高

作为一名成熟的驾驶员应该具有适应各种复杂交通环境的心理素质,以及得心应手地控制行驶车辆的能力。但事实上,一些驾驶员在自身心理行为上有明显影响行车安全的素质倾向。尤其是两类心理因素是造成公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首先是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在路况良好的情况下,心不在焉,遇有意外情况往往来不及处置或处置不当即发生交通事故。其次是驾驶员神经过度紧张,在行车过程中随时处于紧张状态,遇有情况时精神更为紧张,动作僵硬,失去正常的控制车辆能力,极易发生事故。如:2012年7月,金华市下属的义乌市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即为一大货车驾驶员经过行人较多的村镇公路时,遇到情况,心里紧张过度,突然紧急制动,导致车辆失控撞上行人和车辆,造成1人当场死亡,车辆严重受损的重大交通事故。

1.4驾驶员违规驾驶引发交通事故

驾驶员违反交通规则驾驶行为,是导致产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从实际看来,驾驶员违规驾驶行为主要有超速行驶、违章掉头、不按规定停车、制动或灯光不符合要求、不按规定保持行车间距等违章事项。

1)超速行驶引发事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节奏感也在不断加快。在当前的交通行使中,大多数人行使的都是特别快。而一些驾驶员对我国目前公路行驶还存在一定的误差,直接来讲,就只路面状况好车速就应该快,有的为一时的刺激或其他原因而盲目超速行驶,把安全行驶抛之脑后。目前最终以追求刺激为目的超速行驶就成为诱发我国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科学实验也有力地证明了高速行驶对安全的影响:当车辆在高速运动过程中,驾驶员的视角会变得狭窄,视力急剧下降,动作变得紧张僵硬,对车辆控制的难度也大大增加,极易形成车辆失控。此外,超速行驶还导致机动车冲击力和惯性加大,如遇紧急情况,纵有再多的操作经验也难以化险为夷,最终酿成大祸;

2)违法停车引发事故。由于车速相对较快,驾驶员在驾驶机动车行驶时,短时间内很难判断前方车辆是在行驶还是在停车状态。特别是在夜间行驶,后方车辆只是根据前方车辆的尾灯判断它的存在,很难判断其行车的速度。一些车辆,在路途中发生小故障时,就直接在路边进行修理,也不设置任何的警告标志,有的还直接停靠在转弯或行车道上,后面的出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行车事故。另外还有些驾驶员在乘车人员一遇到情况即在公路上随意停车,如换驾驶员、解手、停车问路、看路、检查车况等等,对防范交通事故麻痹大意,重视程度不够;

3)未保持安全车距。车辆时速在100km的情况下,和前一车辆的行车距离必须保持100m以上,这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的。但是,实际操作上,一些驾驶员对保持车距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存在较为普遍的跟车行驶习惯。在当前路况好、速度快的行车状态下,过于接近的车距,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尤其是大雾天气,或者路况不是很好的时候,过近的车距很容易导致群车连环追尾事故,大量的事实证明,群车连环追尾事故其危害性较大、后果严重,因为他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带来严重的经济赔偿,而且还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和社会的稳定。因此,保持安全行车车距,是非常重要的;

4)违法超车倒车逆行引发事故。在公路上逆行、掉头、停车是较常见的违规现象,但造成事故多发的原因也有这几个因素而造成的,而不按规定超车是一种严重侵犯干扰其他车辆享有正常行驶路权的违章行为,这对车辆安全通行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少数驾驶员不按规定驾驶,随意的、盲目的、强行超车的超车,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此外,驾驶员在行驶中与人闲谈、抽烟、打手机等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也会造成不堪设想的严重交通事故后果。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在驾驶员驾驶行为整个过程中,出现任何的纰漏都有可能引起交通事故,只有在日常维护与行车过程中始终保持科学规范的操作,才能确保安全行驶,最大限度的避免交通事故。

2 公路交通事故预防措施

通过从驾驶员自身角度出发,对导致公路交通事故规律性特征的初步分析,我们可以有效地吸取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控制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遏制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1是驾驶员的日常教育管理要做到系统全面

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主动、贯穿始终的对驾驶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行驶教育管理,做到系统全面,重点突出。在机动车驾驶技术培训、驾照考试中不断增加公路交通安全知识(含法律、法规)的内容,促进驾驶员增强安全行车的思想观念。经常性地开展驾驶员集中学习公路交通安全知识(含现实事故反面教材)活动,提升宣传教育效果。对一些流动性比较强,无法进行集中教育的驾驶员可在交通管理执勤中以发放宣传材料、个别教育的方式开展教育工作,弥补集中教育的不足,扩大受教育面。对部分肇事、严重违章、多次违章的驾驶员,在严格依法对其实施处理的同时,还应单独进行安全再教育工作。

2.2是驾驶员要加强学习预防、应对交通事故

这里所指的学习应对是指驾驶员对交通事故的调查分析和预防对策思考。作为驾驶员在平时工作中应该经常性利用一些事故案例开展自我教育,以便于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查遗补漏,积极争取预防与控制公路交通事故的主动权。驾驶员所在单位要配合进行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实现年度安全目标管理考核,将事故预防工作实施重奖重罚。还要加强在交通事故预防与控制方面具有深层次、高科技管理、先进管理模式成果的相互借鉴交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教育和外在教育的水平。

2.3是驾驶员要加强对车辆的日常维护

驾驶员所具备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是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基础,而车况良好、性能保持则是避免道路交通事故的必要条件。驾驶员要始终做好车辆的日常维护工作,避免机动车在公路上带“病”行驶,在车辆上公路行驶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特别是制动、转向、灯光信号等,有些故障在低速条件下并不明显地表现出来,也不影响行驶,但随着行车速度的提高,就会显露出来,如高速跑偏、摆头等,这可能都会对高速行驶状态下的车辆产生较大影响。还要特别留心高速行车状况下对轮胎的要求,决不可将装有不符合要求轮胎的车辆上路行驶。

2.4是驾驶员要杜绝违反交通法规行为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所产生的疲劳驾驶、超员超载、超速行驶、不按规定停车、酒后驾驶等违反交通规范的驾驶行为,是造成交通事故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只有在驾驶环节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杜绝上述各类违反交规行为的,才能真正有效的遏制、减少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总而言之,交通事故这一社会公害具有其阶段性的客观存在特征,作为机动车驾驶员,一定要认真掌握其发生的原因、规律和特点,从自身出发不断总结探索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和措施,不断地努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尽量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水平.安全驾驶的引路人.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篇10

引言

随着WAP技术、蓝牙技术及GPRS系统的成功开发,移动电话和移动计算技术迅速普及全球,为移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理想的技术基础和物质准备。移动通信技术与移动计算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使得教育中出现了一种崭新的学习形式――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移动学习已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我国教育部高教司已于2001年12月发出了关于“移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立项的通知[1]。到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已经开展“移动教育工程”试点项目[2],国家教育部“移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试点项目已经立项,这些都表明,我国教育技术界已经认识到移动学习和移动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国内关于移动教育研究的代表性项目主要有两项:(1)北京大学的移动教育实验项目。该研究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基于GSM网络和移动设备的移动教育平台。二是基于CPRS的移动教育平台。三是基于本体的教育资源制作、和浏览平台。四是教育语义网络平台。(2)南京大学多媒体移动教学CALUMET项目。CALUMET项目的全称是“多媒体移动教学网络系统”。该系统预期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教育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校园网中实现随时随地的教学[3]。

一 移动学习概述

1 移动学习的涵义与特点

鉴于对移动学习认识与理解取向的不同,对于移动学习的定义表述也是众说纷纭,综合多种移动学习的定义表述,可将移动学习定义为:移动学习是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Pocket PC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4]。

移动学习具有学习便捷性,教学个性化,交互丰富性,情境相关性等特点,是移动计算技术与数字化学习技术嫁接的产物,代表着学习的未来。移动学习将诸如个性化,多媒体,情境智能,触觉交互,移动设备等新技术融入到教育与培训领域,它又区别于一般给予优先网络与固定桌面计算机的网络学习和数字化学习的基本特点,如学习便捷性,教学个性化,交互丰富性,情境相关性等特点。移动学习的出现本质上是教育与技术相互作用的结果,经历了一个教育需求与技术发展交互驱动的过程,它的出现不仅会带来人们观念的改变,还会促进整个人类学习环境的彻底改变。

2 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技术与方式,是宽带移动多媒体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具体应用,一定学习的实践必须有新型的学习理论作指导,这也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与移动学习有密切关系的学习理论有: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活动学习(Action Learning)、经验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等学习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这些新型的学习理论为移动学习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移动学习又为这些学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手段与方法。

3 移动学习的技术支持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学习系统将给使用者提供更方便的服务,移动学习的不断发展离不开与之相关的技术支持,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即移动互联网技术, 如WAP、“蓝牙”技术、GPRS、UMTS 技术等。

4 移动学习的实现方式

目前可实施的移动学习方式主要有:基于短信息的移动学习和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

(1) 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5]

学习者通过手机等学习终端,将短信息发送到位于互联网的教学服务器,教学服务器分析用户的短信息后转化为数据请求,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再发送到学习者手机,利用无线移动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通信来完成一定的教学活动。学习者通过短消息接收到的信息更具个性化,同时更方便快捷。短消息服务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应用于教学是完全可行的。它不仅可以用于学习者日常的学习交流,而且可以被用于课业信息、日程安排和重要通知等信息的。短消息服务所具有的随时随地性,使它在某些学习情境下具有比E-mail和Web更为优秀的表现。

(2) 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

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是学习者利用移动学习终端,经过电信的网关接入互联网,通过WAP协议访问教学服务器,进行浏览、查询,实时交互,类似于普通的互联网用户,由此可以看出,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方式不但可以传输文本,还可以传输图像信息。随着移动通信协议的不断改进,通信的速度将大大提高,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新热点。移动学习不同于以往的网络学习,因此移动学习的实践必须有新型的教学设计模式作指导。

二 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构建

1 教学设计相关概念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6]。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7]。教学设计模式就是教学设计理论的简化形式,是组织化和结构化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移动学习下的教学设计是在终身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的理念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以促进个体的终身发展。

2 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构建

教学设计涉及到一个组织化的教学过程,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教学策略、教学媒体以及将这些基本要素整合为一个模型。目前现有的教学设计模式不下百种之余,这里仅介绍两种教学设计模式:ADDIE模式和ASSURE模式。

ADDIE教学设计模式包括教学的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和评价(Evaluation)五个环节。[8]

由Heinich 等人(1989)开发的ASSURE教学设计模式则包括分析学习者特征(Analyze learners)、陈述目标(State objectives)、选择媒体和材料(Select media and material)、运用媒体和材料(Utilize media and material)、要求学习者参与(Require learner participation)以及评价、修改(Evaluate and revise)六个环节[9]。

以上介绍的两个教学设计模式已在教育技术学领域中已沿用了很多年,而当今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给教学设计者和教师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传统的线性教学设计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当今的e-Learning学习环境,尤其是移动学习环境。因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知识常以超文本的组织方式加以呈现的,知识难以被分成小块进行学习。当人们开始对建构主义产生兴趣的时候,便产生了许多对教学设计模式概念上的重新建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发现学习、合作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等思想理念非常适合e-Learning环境中非良构知识的学习。具有非线性特征的超文本有助于学习者从多种观点的角度接近概念并构建知识表征,真正改善对复杂概念的掌握,以达到随机通达。

本文根据ADDIE和ASSURE两种教学设计模式,并借鉴台湾基础教育中移动学习课程开发模式,提出了一个适合移动学习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由学习者分析和教学情境分析、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移动技术与教学环境的整合、移动学习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实施和移动学习结果的评价这六个环节构成,图3展示了该模式各组成部分及之间的关系。下面便对这六大环节中所包含的内容加以介绍:

(1) 学习者分析与教学情境分析

分析学习者应用无线设备的能力;

分析是否需要整合移动计算技术帮助学习者的学习;

分析外部环境,如天气、安全状况等;

(2) 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组织化的学习内容;

阐明学习目标;

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呈现方式,即可在移动设备中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也可在真实情境中;

开发数字多媒体学习资源;

安排课程时间表和在学习活动中的体力分配;

(3) 移动技术与教学环境的整合

考虑移动设备的特征和实用性,如重量、屏幕的大小和分辨率、计算能力、输入方式、访问方式等;

构建移动环境,包括移动设备间的通信方式,Internet的接入方式;

(4) 移动学习教学策略的设计

移动学习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很容易产生迷失现象,低龄学习者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习任务上。图3 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因此一般采用合作/协作学习、发现学习和自我调节学习这样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习者提供指导。

(5) 教学活动的实施

按照加涅的九事件教学安排移动学习活动并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熟悉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为学习者建立先行知识;

培训学习者使用无线设备的技术技能,尤其是对设备基本功能的操作;

观察学习者使用移动设备时的小组协作学习活动,教师在适当的时机通过移动设备或面对面地给予干预和指导;

(6) 移动学习结果的评价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设计模式更加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体验,而传统的标准化测验并不能完全够检测出学习者的能力,因此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就不能够完全按照传统的标准化测验,而替代性评价则避免了典型的多项选择测验中存在的问题。这些新的评价系统中所蕴涵的核心思想是:要求学生自己展示自己的学习,或者展示自己能够利用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一些实际工作,其目的就是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展示学生自己的水平。对于在移动学习中可采用的评价方式有如下几种:

档案袋评价

替代性评价的一种常见形式是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即搜集和评估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作品样本。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作品、研究设计以及其他一些反映高级心理技能的作品,并以此作为评估学生进步程度的依据。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是在现实生活中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表现进行考察的测验。汽车驾驶员和飞行员的驾照考试、医学上的临床测验等,都是表现性评价。

(7) 对图3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的分析

教学设计模式图包含六个要素而不是步骤,表明设计的非线性和设计的弹性。

学习者处于中心位置,而且又与其他要素相互关联,说明在教学设计的任何过程中,学习者都是中心。周围的其他要素是相互独立但又关联的,没有用箭头表明逻辑顺序,是因为在具体设计时可根据具体情况,以任何要素作出发点。

移动学习环境处在最,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强调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开展的教学始终以真实环境或情景性信息化环境为基础。环境的虚线表明这个教学环境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性的。

环境中的调整要素是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的某些要素,体现该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的灵活性和生命性。

三 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初步应用

在终身教育的要求下,教师应该树立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事事学习的观念,将移动学习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中。我校作为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之一,在我们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将图3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初步进行了应用。

1 学习者分析与教学情境分析。中小学教师是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成人,一般都有手机;国家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有了明确的要求,并已开始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培训,培训后的中小学教师要能通过国家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这样的形势使得中小学教师从主、客观两个方面都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压力;中小学任课教师一边要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一边又要为自身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进行学习和实践,他们用于学习的整块时间不多,需要利用他们的零碎时间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移动学习的及时性和灵活性,既节省时间,又不会影响老师们的教学和生活,还能使教师在工作学习中的疑问及时得到解决,减少了教师的额外压力,满足了教师自身学习和学校工作的需要。因此我们把移动学习引入到培训中,作为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后的后续支持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当然移动学习不能取代常规的集体培训和远程网络学习,只是它们的重要补充,只有应用适当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2 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移动学习不像传统的课堂教学,它是一种很灵活的学习方式。这种灵活性体现为灵活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内容。所以教学设计者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设计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可以在移动设备中以多媒体方式呈现的学习内容,满足学习者多方面、多角度地学习每个知识点。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活动中,我们通过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大量的调查,确定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相关知识中教师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归类分析,确定知识表现形式,进行适合移动学习的资源开发,形成相关的数据库,初步实现学员能随时随地进行登录学习,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

3 移动技术与教学环境的整合。移动学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为了获取知识,必需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有效手段,通过与他人的协商、交流与合作来实现。我们在进行教育技术能力移动学习设计时,注意通过各种渠道,创设良好的交互性,引导学习者积极参与。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信息的交流,因而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与人际交互的教学环境成为移动学习的基本要求。我们采用“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的形式来构建移动环境――人、手机、移动计算机,创设教学情境――各种问题情境和媒体情境的呈现,激发学习者兴趣;并利用手机这种移动终端的便捷性,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情境,让学习者通过查询、检索、探究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4 移动学习教学策略的设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师团队的老师可通过电子公告牌系统(BBS)或在线聊天(CHAT)引导学员参与问题的讨论,启发性地提出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并给出解答或让学员自己找资料、自己解决问题,以提高学员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电子邮件系统(E- MAIL)实现移动教学的交互式答疑,教师可随时掌握学员的进展情况,必要时还可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与辅导。建立协作学习小组,小组内学员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可以培养学员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情感和态度。

5 教学活动的实施。在培训支持活动中,我们用到了移动资源浏览,移动即时训练,移动学习讨论,移动信息查询,移动提问――回答等功能。移动学习既关注了人文精神和协作精神,又提供了教师与培训者以及教师之间学习、工作的交流平台。

6 教学评价。我们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来检验学员们利用手机等进行移动学习的效果,学员自己也可以随时通过相关检测了解自己哪些知识掌握得还不好,弄清存在的问题,及时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进行咨询解决;学员还可以将自己的作品通过手机传输到数据库中自己的学习档案中,相关老师将定期通过学员平时参与的学习记录和成果对其进行总体评价。

通过初步应用实践,我们发现,移动学习可以弥补集中培训的诸多不足,是一种有效的培训辅助手段。

四 结束语

移动学习的前景是光明的,要使移动学习成为学习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真正在教育信息化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教育技术工作者要对整个移动教育系统,包括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对象、教学策略等一系列要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以促进移动学习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关于“移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立项的通知[Z]高教司函[2001]256号.

[2] 关于开展“移动教育”工程的通知[Z].教技协[2002]1号.

[3] 隋清江,张艳萍,张进宝.移动教育:国内外实践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4,8,66-67.

[4] 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 2004,3,12-13.

[5] 李玉斌,刘家勋.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1):31-32.

[6] R.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