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文本类型理论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从翻译单位的定义方面来看,对这一命题的探讨已经经历了从形式到意义,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王德春(1984)将语言的六个层次上的单位视为翻译单位;李爱玲、武景全(1995)认为句子是翻译单位。这些学者从语言的形式角度对翻译单位进行划分,因此他们提出的都是静态的翻译单位。有些学者从语言本身的意义出发,提出了动态的翻译单位。其代表人物巴尔胡达罗夫(1985:157)认为“任何一个语言层次单位―从音位层到整个话语层―实际上都可以成为一个翻译单位”;Andre Lefevere & Susan Bassnett(1990)将“文化”作为翻译单位。
从对翻译单位的研究方法方面来看,传统的大多数研究是以规定性研究和定性研究为主,描写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较少,近年来本命题开始通过语料库提取数据的方法开展了定量研究。如陶源(2015)通过俄汉平行语料库对翻译单位展开研究。另一种典型的定量研究方法就是通过翻译过程导向(Alves,2010)和有声思维法(Lscher,1991;Gerloff,1986)对译者的翻译单位进行分析研究。
总之,多年来这一命题研究成果丰富。研究方法日趋成熟多样,但关于翻译单位这一命题至今仍无定论,甚至很多观点之间互相对立。
七十年代初,文本类型理论首次由功能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塔琳娜・莱斯在《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1971/2000)一书中提出。莱斯根据文本语言功能的差异将文本类型分下以下三种类型:信息型、表情型和操作型。
莱斯指出,信息型文本主要是表现事实、信息、知识、观点等,其语言特点是逻辑性较强,文本的焦点是内容而不是形式;翻译时应以简朴明了的白话文传递与原文相同的概念与信息。表情型文本用于表达信息发送者对人对物的情感和态度,其语言具有美学的特征,侧重点是信息发送者及其发送的形式。表情型文本的翻译应采用仿效法,以使译文忠实于原作者或原文。感染型文本旨在感染或说服读者并使其采取某种行动,以读者和效果为导向,其语言形式通常具有对话的性质,其关注点是信息的接受者,侧重于感染的作用。翻译感染型文本时,可用编译或适应性的方法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Reiss,2000:30-48)。见表1。
二、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翻译单位的划分
莱斯提出的文本类型理论指出文章类型、语言功能和翻译策略互相关联,源文和译文的功能关系为翻译批评模式的根本。而翻译策略直接影响了翻译单位的确定。
由于翻译活动这一过程本身是动态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根据文本类型自主选择不同层级的语言单位作为翻译单位。如表1。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翻译单位绝不是唯一不变的某一特定语言层级,在不同的文本类型下,翻译单位既可以是静态的短语、句子或段落等;也可以是动态的文化、修辞和意群等。因此翻译单位是动态性和静态性相结合的。
三、总结
文本类型理论根据不同文本特点具体分析其对应的翻译方法等,指出以翻译为目的,根据原文和译文的功能关系采取翻译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文本类型理论下的翻译单位的确定,即信息型文本多以短语、句子和段落为翻译单位;表情型文本多以文体、修辞、文化和篇章为翻译单位;感染型文本多以语义、意群和话语为翻译单位。
参考文献:
[1]Reiss,K.Text Types ,Translation Types and Translation Assessment[A].(Tr.by A.chersterman).In Chersterman A,(ed.),1989:105-115.
[2]张美芳 文本类型理论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译技探讨,2009(5).
[3]李康熙 翻译单位研究综述与反思[J].学术探索,2012(6).
篇2
如何向外国游客推介旅游品牌,准确地传达旅游文本中所蕴涵的文化信息,让他们深刻了解中国的旅游景点,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是亟待广大翻译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论题。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文本被翻译成英文。有人对目前的旅游翻译现状作过调查,结论是“国内旅游翻译良莠不齐,问题颇多”。[1]究其根源,在于译者没有对手上的旅游材料进行文本分析,忽略了旅游文体的特殊功能和交际目的,忽略了汉英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忽略了译文读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一味将汉语的思维模式和审美要求强加于英译文本之上,与英语读者产生审美意识上的错位。而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提出的基于文本类型的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视角,对汉英旅游文化翻译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赖斯文本类型理论
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e Reiss)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赖斯根据主要的交际功能范畴把文本划分为: (1) 信息型(informative):旨在传递信息、知识、意见等事实的文本属于信息功能文本。此类文本强调“真实性”和语言外部的现实。(2) 表情型(expressive):强调原作者的权威地位,原作者只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不去考虑读者的反应。它主要包括严肃的文学作品、权威性言论、自传、散文和私人信函等。(3) 操作型(operative)及感染型:强调以读者为中心,目的在于感召读者按照作者意图来行动、思考、感受,并作出反应;包括告示、说明书、广告、宣传手册等。[2]虽然不少文本具备多种功能,但是它们总是有主有次。赖斯认为原文的主要功能决定了翻译的方法,换句话说,翻译方法应因文本类型的不同而不同。[3]曼迪指出,“赖斯理论的重要之处是, 它超越了纯语言的层面、超越了纸上的文字及其意义, 把视野拓宽到翻译的交际目的”[4]
文本类型理论对旅游文本翻译的启示
从文本类型理论的角度来看,任何类型的文本至少都具有信息性、表达性和诱导性三种功能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而且往往以其中一种为主导功能,以另外两种为辅助功能。一般而言,旅游宣传文本的应归属于文本类型理论所界定的信息性+诱导性(呼唤性)功能文本。旅游宣传文本主要是通过对景点的介绍、宣传,扩大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人们旅游、参观的兴趣。同时,它的目的也是为了使游客增强对景区历史文化的了解。当然,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以提供足够的信息为前提。旅游宣传文本翻译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传递信息来吸引游客。由此看来,信息性也就成了旅游宣传文本的重要功能之一,并形成了以信息性为前提,以诱导性为最终目的的一种互动关系。赖斯认为,能够解决所有类型文本的翻译方法并不存在,翻译前必须先对翻译材料进行文本类型分类,然后根据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作为一种交际性较强的实用性文体,旅游宣传文本属于集信息(尊重事实)和诱导(激发读者)功能于一体的典型的复合型文本,同时,旅游宣传文本所体现出的浓重文化色彩又影响着目的接收者的接受程度。所以为了达到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以译文的交际目的为向导,在总的翻译策略和原则指导下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
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旅游文本主要包括两项功能:一是传递信息;二是诱导行动。其目的在于提供关于景点的信息,吸引游客,激发他们参观游览的兴趣。因此,译者在翻译时不应拘泥于原文的表达方式,而应认真分析文本的预期功能和目的,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翻译应当使用归化(adaptive)法,在译文读者中创造同等效果”。[5]基于这一原则旅游文本的翻译应采用删略法、重组法、增译法等策略。
1.删略法
即删去中文资料中对译文理解没有帮助的东西。中国人在写事状物时喜欢引用名人名言或古诗词加以验证,中国读者读了会加深印象,并从中得到艺术享受,而在外国人看来似乎是画蛇添足。译文中删去,反而干净利落,明白晓畅。如一本介绍青岛的旅游资料中有这样一段原文:“‘烟水苍茫月色迷,渔舟晚泊栈桥西。乘凉每至黄昏后,人依栏杆水拍堤。’这是古人赞美青岛海滨的诗句。青岛是一座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西起胶州湾入海处的团岛,东至崂山风景区的下清宫,绵延80多华里的海滨组成了一幅绚烂多彩的长轴画卷。”它的译文是:Qingdao is a beautiful coastal city. It is no hot in summer and not cold in winter. The 40-km-long scenic line begins from Tuan Island at the west end to Xiaqing Gong of Mount Lao at the east end.译者把古诗全部删减,但不影响译文读者对原文中其他部分的理解,而译文中的第一句却正是对前面古诗简洁的概括。
2.重组法
是指在不损害原文信息的前提下,不拘泥于原文,对原文不符合译语习惯的词、句、语序进行必要的改造和调整,以期更好地服务于读者。何志范先生所译的“乐山龙舟会多姿多彩”堪称创造性翻译的范例。如描写龙舟赛前场面的第三段文字:江岸上彩楼林立,彩灯高悬,旌旗飘摇,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场面。千姿百态的各式彩龙在江面游弋,舒展着优美的身姿,有的摇头摆尾,风采奕奕;有的喷火吐水,威风八面。
译文为:
High-rise buildings ornamented with colored lanterns and bright banners stand out along the river banks.On the river itself, gaily decorated dragon-shaped boats await their challenge, displaying their individual charms to their hearts’content. One boat wags its head and tail; another spits fire and sprays water.
译文中,译者多处灵活地处理了中英文行文上的习惯冲突,改变了原文中词藻堆砌的现象。如译文表面上虽没有与“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场面”、“风采奕奕”、“威风八面”等对应的词句,但仍通过“gaily decorated”、“displaying their individual charms to their heart’s content”将意义与气氛很好地表达出来。此外,正如译者自己认为的“译文打破了原文句子的排列,用displaying their individual charms to their heart’s content来表示群龙在竞赛前各显其能、舒展各自身姿的风采和八面威风;await their challenge又为龙舟夺标作了铺垫,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6]
3.增译法
是指为了更好地理解原文中所含信息,而增加一些相关的参考说明。如与旅游风景名胜相关的历史事件、典故传奇等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中文材料中可以只字不提,但外国游客有时会因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而影响他们对旅游宣传材料所含信息的接收与理解,进而影响他们对所宣传景点的兴趣。因此,译者必须注意在译文中增添相关的文化信息,以达到源语文本预期的“诱导”效果。如一本介绍崂山的资料中有这样一段:三官殿里一株茶花树,在寒冬腊月开出一树鲜花,因此又名“耐冬”。译文则为“There is a camellia tree in the Sanguan Palace blooming fully in midwinter, so it is called Naidong, meaning it can stand bitterly cold winter.”译者根据原文的字面意思,在句中增加了一个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对“耐冬”作进一步的解释,加深了读者对茶花树的印象。
小 结
译文着眼于预期功能,摒弃了汉语的行文形式,删减掉有悖于英语读者阅读习惯的内容,采取符合他们习惯的表达方式,有效传达出了原作意图。周宣丰先生说:“文本体裁是经过长期使用而规约化、模式化的语言产品,每一种文本类型都表达特定语用者的意图和特定交际功能。因此,译者有必要分析特定语篇体裁的特点,抓住源语文本的总体意图和功能,识别作者通过哪些手段来传达文本的意图,从而正确选择翻译策略。”[7]对于旅游文本的翻译来说,其文本类型具有独特性,重在信息传递和诱导功能,具有明确的交际意图。所以为了达到翻译目的,必要的信息删略、重组、或增添,可以有效地增强所传递信息的接受度,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
参考文献:
[1]文军.信息与可接受度的统一[J].中国科技翻译, 2002 (1).
[2]邓艳.从文本类型理论看旅游资料英译的情感“诱导” [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Reiss,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 and limitation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4]张美芳.翻译研究中的功能途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5]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篇3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2
1、引言
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将语言功能与翻译相结合提出自己的翻译理论,将文本体裁分为“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以及“呼唤型文本”三大类。表达型文本,即原语
及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内容,更多强调原作者的思想。“纽马克认为此类文本主要以原作者的思想为中心,作者的‘个性成分构成了表达型文本的表达要素’。因此他提出用‘语义翻译’的方法即
以贴近原语语义和词的单位的方式尽可能准确的表达原文;信息型文本,则强调语言外部语境的事实因素以及信息传递的真实性。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科技、报刊文章等。此类文本的核心是内容的真实
性,文本的翻译更为注重的是接受者对于所传递文本信息效果的反应,他建议使用‘交际翻译’的方法,目的是让译文读者获取尽可能接近原文读者的效果,突出信息传达的准确与真实;呼唤型文本注重
的是读者是否会接受文本信息并对该文本做出相应地行为反应,主要有通告、说明书、公共宣传等,翻译时译者必须充分考虑到文本译文读者习惯和感受,尽量使用他们熟悉的语言表达形式获取译文最
终的效果,这一过程中大多采用“阐释”(explanation)的方法”(贾文波2005:53-55)。
纽马克的文本分类以及不同文本的不同翻译方法为翻译实践标准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对我们进行科技俄语标准的翻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标准:科技俄语的体裁之一
科技语体与文学语体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其文本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而标准作为科技俄语中的特殊文本,具备了科技俄语所具有的专业性、准确性、客观性以及逻辑性等特征。其特点主要通过文本中的词
汇特征以及句法结构特征来表现。
1.词汇特征
词汇特征在俄语标准中主要表现为专业词汇、术语以及缩略语,如ВН、НН、ТДНС、ПБВ、РПН、等缩略语;此外,抽象名词及动名词、动词不定式、名词二格及五格的大量使用也是词汇的
主要特征,如使用连接词及动名词:
(1)В случае применения растяжек они не должны касаться и повреждать выступающие части: радиатор
ы,запорную арматуру и т.д.
当采用拉杆固定时,拉杆不应触及和损坏突出部件:散热器和截止阀门等。
(2)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ание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ов производят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м или транспортом другого вида
в соответствии с правилами перевозки груза или техническими условиями,действующими на транспор
те данного вида.
由铁路方式或其它方式运输变压器都应符合货物运输规则或针对该货种运输的技术条件。
使用名词二格及五格:
(1)В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ах мощностью до 1 МВ・А включительно расширитель должен быть снабжен устройств
ом для заливки масла,а в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ах большей мощности - запор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容量为1MVA及以内的变压器,其储油柜应装有注油装置,而大容量变压器储油柜应装有支流装置。
2.句法特征
在俄语标准中既有简单句也有复杂句。无论简单句或复杂句,其句法结构经常使用无施动结构,如不定人称句、无人称句以及被动结构,如:
被动结构:
(1)Допустимые продолжительные нагрузки сухих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ов должны быть установлены в станда
ртах или технических условиях на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ы конкретных групп и типов.
干式变压器允许负载时间应在具体组别和型号变压器的标准或技术条件中规定。
(2)Вводы и отводы нейтрали СН трехобмоточных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ов классов напряжения 110 кВи выше дол
жны быть выбраны на продолжительную нагрузку током,равным номинальному току обмотки СН.
110kV级及以上三绕组变压器的中压套管和中性点引线应选择电流等于中压绕组的额定电流的持续负载。
不定人称句:
(1)Размеры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а проверяют в процессе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с помощью измерительного ин
струмента,обеспечивающего точность измерений в пределах допусков,указанных на рабочих чертежа
х.
变压器尺寸可在其生产过程中借助测量工具测量,以保证工作图纸在规定误差范围内测量的准确度。
3、文本类型理论与科技俄语标准的翻译
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指出“信息型文本”功能的核心就是“真实性”的传达信息,文本的翻译更为注重的是接受者对于所传递文本信息效果的反应。此类文本中“最能传达信息的则当属科技翻译,其主
旨就是转达原文技术信息、传播科技知识,不折不扣地‘报道事实’,因而它具有该类文本类型的所有功能特征”(贾文波2005: 193)。因此在翻译俄语标准时既要有效真实的传达原语信息,还要充分
考虑接受者的反应,这与“信息型文本”功能完全吻合。因此要翻译好俄语标准必须考虑其主要文本类型的思想及翻译方法。
首先,从“信息型文本”的真实出发,在翻译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精准的选词用字。译者翻译之前要了解其所涉及的行业及专业知识,只有自己理解了才能做到客观、真实的传达有效信息,使读
者一目了然。这里要主要指专业词汇的翻译。
(1)Схемы и группы соединения обмоток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ов должны соответствовать приведенным в таб
л. 3-10.
变压器绕组连接组别应符合表3-10中所列。
(2)В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ах собственных нужд электростанций классов напряжения до 35 кВ включительно м
ощностью 10 МВ・А и более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о должна быть предусмотрена возможность присоединения экра
нированных токопроводов вводов ВН к баку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а или установкам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ов тока.
35kV级及以下容量为10MVA及以上的厂用变压器应规定可将高压套管的屏蔽导线连接到变压器油箱上或电流互感器装置上。
例句中“绕组连接组别”、“厂用变压器”、“电流互感器”等词都属于专业词汇,若译者不理解的话,翻译的译文会文不对题,使译文接受者误解。
其次,从“信息型文本”信息效果传递的有效性出发,在翻译时应陈述客观,逻辑层次清晰,行文结构通畅严谨,必要时可将长句拆为简短的句子。
(1)Высота установки над уровнем моря - не более 1000 м,кроме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ов класса напряжения 750-
1150 кВ,для которых высота установки над уровнем моря - не более 500 м; климатическое исполнение―У. П
ри этом среднесуточная температура воздуха не более 30 °С и среднегодовая температура воздуха не
более 20 °С.
电压等级低于750kV级以下的变压器安装海拔高度一不大于1000 m,电压等级为750-1150 kV级变压器安装海拔高度不超过500 m;气候形式为Y(温带气候)。同时昼夜平均温度不大于30 °С,年平均温
度不大于20 °С。
例句中译者分析整合信息之后采用逻辑分层法,对句子结构进行相应的拆分,清楚地表达了该段所要表达的信息及数据,使译文的行文更为严谨。
第三,从“信息型文本”的最终服务对象的接受性出发,在翻译时应充分考虑到读者或接受者的感受和反应,不可盲目套用原文句式结构,应按译语习惯的句式结构来合理安排、布局,尽量使译文读者
最终获取与原文读者接近或相同的效果。
(1)Допускается не защищать покрытием торцевые поверхности магнитной системы,магнитные экраны,а
люминиевые шины,детали переключающих устройств,крепежные детали,а также другие детали и состав
ные части активной части,не оказывающие активного каталитического воздействия на масло.
原译:允许对油不产生有效催化作用的铁心端面、磁屏蔽、铝母线、分接开关零件、紧固件,以及其它零件和器身组合件不用涂防护涂层。
例句中译文是按照原语的句式结构进行翻译,但表达的意思却容易让人混淆,甚至让译文读者误解,笔者按照译语习惯对其进行修改,便于译文读者的理解:
“若铁芯表面、磁屏蔽、铝母线、分接开关装置零件、紧固件及其他零件、器身组合件对变压器油不会产生有效催化作用,则不用对其进行涂层防护。”
(2)По заказу потребителя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ы изготовляют с вводами для II,IV степеней загрязнения по Г
ОСТ 9920.
根据用户订单,按ГОСТ 9920规定,变压器制造的套管污垢等级为II,IV级。
以上译文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但一经专业人员仔细推敲就有疑问:变压器如何能制造套管呢?笔者调整句式结构及词序后,作如下改译:
“根据用户订单,在生产变压器时,按ГОСТ 9920规定套管污秽等级为II,IV级。”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俄汉科技文本中,标准属于纽马克文本功能理论分类下的“信息性文本”。只有充分认识到俄语标准“信息型文本”特性,才能有的放矢,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此外作为译者来讲,想要
使译文达到“精”、“准”,就要积累一定的专业知识,对所翻译文本内容要具备对该领域所涉及的大量专业词汇、术语的词汇储备;在翻译时对文本进行透彻分析,理清整篇文本的逻辑层次关系,这
样才能更深入的理解,最终准确、完美的保证译文质量。
参考文献
[1]Newmark.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安新奎. 科技翻译理论及务实研究[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篇4
一、前言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进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国际商业广告已经通过各种媒体形式为千家万户所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广告也已经成为商品能否立足的重要因素。因此,国际商业广告语翻译也愈加显得重要。作为一名优秀的广告语翻译工作者,不仅要清楚明了,准确表达商品的信息,而且要让国外消费者感受其中的文化底蕴,让商品畅销世界范围内。笔者结合英国著名翻译家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对国际商业广告翻译做一探讨。
二、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
(一)表达功能型文本的翻译
在表达型文本中,如文学作品、私人信件、自传和散文等,其核心思想是表情达意。作者独特的语言形式和内容应视为同等重要。这样的文本强调原作者的权威,不会去考虑读者的反应。在翻译表达功能为主的文本时,要遵循“作者第一”的原则,既要忠实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又要忠实原作者的语言风格。
(二)信息功能型文本的翻译
信息功能文本包括非文学作品、教科书、学术论文和报刊杂志文章等。文本强调的是“真实性”和语言外部现实,其核心是语言之外的现实世界。在翻译信息型文本时,应遵循“真实性第一”的原则。这种文本的核心是“真实性”,作者的语言是次要的。人们关心是作者说话的内容,而不是说话的方式。译者在语言运用上可以不以原作为标准,而以读者语言层次为标准,力求通顺易懂。
(三)呼唤功能型文本的翻译
以呼唤功能为主的文本,其核心是“号召读者去行动,去思考,去感受”。如产品说明书、通知、指示、宣传广告等都属于呼唤型文本,它强调以读者为中心。在翻译这类文本时,应遵循“读者第一”的原则。呼唤型文本的语言特别强调可读性,讲究通俗易懂。译者可以充分发挥译入语的优势,不拘泥原文的表达方式,使译文的语言尽量达到与原文的语言同样的效果。
三、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对国际商业广告翻译的指导作用
根据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我们可以得知:任何一种文本,它可能同时含有表达、信息和呼唤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功能,但它必定有它主要的一个方面,或以表达为主,或以信息为主,或以呼唤为主。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应当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商业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的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的介绍所推销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的广告。国际商业广告是人们为了利益而制作的广告,是为了宣传某种产品而让人们去喜爱购买它。其广告语的特点是简洁凝练、明白易懂、朗朗上口、新颖独特和富有情趣、主题突出。它的本质就体现在吸引性,可接受性和适应性。当消费看到或独到这种广告时就有一种美的感受,让人难以忘怀,就有想去购买的欲望。根据文本类型翻译理论和商业广告的特点和性质,可以看出,国际商业广告的主要功能是感染消费者,是号召消费者去购买它,从而使商品能够在世界各国立足。
翻译国际商业广告时,应遵循把读者放在首位的翻译原则。译者应根据译文所要实现的功能,使用符合译入语文化语言习惯的表达方式,使译文语言实现感染译入语读者的目的,而不应该拘泥原文的表达形式。为此,翻译工作者应该在不损害原意的基础上适当调整翻译策略,达到广告所要得到的号召效果。
四、国际商业广告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告诉我们:国际商业广告是以呼唤功能为主的一种特殊的使用文本,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感染消费者,号召消费者,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让消费者有购买此产品的强烈欲望。因此,为了达到这种感染效果就要求译者应以归化翻译策略为主导,采取直译、音译等不同的翻译方法,注重通俗易懂,符合广告语所特有的特征形式。下面笔者将用一些大家熟悉的国际广告实例,同时运用文本类型翻译理论的精髓来具体分析下不同广告语在不同情况下所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和具体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
有的词语在一定的语境和文化中可以照成某种联想气氛,产生特定的文化联想意义,它们在译语中的应用呈现出某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和力量。对商品品牌名称、商标名称及广告主题句,在译入语中有完全对等信息的,多采用直译法。如:丰田旗下高端品牌LEXUC于2004年8月将品名由“凌志”更改为“雷克萨斯”,现译名更符合英文品牌名,音似程度高,但该译名的中文发音在受众心理激发不起对该商品的联想,对中国人来说,其广告效应还不如“凌志”,因为此译名能让消费者想起“古有凌云志,再上井冈山”,豪气冲天,更有高端品牌的地位。
又如:“月饼”这一商标在汉语中能让人想起美丽的爱情故事,温馨的传统佳节。因此,就应该直译为“MOON CAKE”,这样的翻译既体现我国古老的文化色彩,又很好地把“月饼”的相关的文化做了解说,消费者立刻就能够对月亮和蛋糕状食物产生联想。“白熊”商标,白熊生长在北极,英文名叫“Polar Bear”但Polar Bear在当今国际政治语言里有特殊的含义,所以为了避免其中的误会,应该直译为“White Bear”为好。
(二)音译
当商品名称或商标是姓氏、公司名称或新造的词语时,我们应当采用音译法较好。比如:Pierre Cardin就音译成皮尔・卡丹,对中国消费者来说,给人一种洋文化的感觉,显得这商品很有档次,很气派。Pilips就音译成飞利浦,还有我们中国的“李宁”商标,在国外就直接音译成“LI----NING”。还如:“Coca Cola”就直接音译为可口可乐,立刻给中国消费者一种清爽可口的美感,此翻译非常形象地把原广告的韵味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并且让消费者非常易懂和接受。
(三)改译
广告翻译还要考虑到在不同语言坏境中的语义差异。语义差异既包括字面意义也包括引申意义。可口可乐曾经推出一种“zero sugar”可乐,在刚进入中国市场时曾被译为“零糖可乐”,这本来是很形象的翻译,也凸显了商品的特色,但却忽视了它在中文语境下和“灵堂”是同样的发音。中国的消费者就很难把这种商品和饮料联系在一起了,却以为是一个为死者超度亡灵的地方了。所以,后来人们把它翻译成了“无糖可乐”,这样既能原广告想表达的意思,又不会误导中国的消费者。
又如:雷达牌驱虫剂的广告语:“蚊子杀杀杀”,若直译成“Mosquito Kill Kill Kill”的话,使国外消费者很自然想到要经过浴血奋战才能消灭蚊虫,可想而知,有哪个消费者会去买呢?结果把它翻译成“ Mosquito Bye Bye”,这样给人感觉就很轻松就能把蚊子赶走消灭了,非常符合国外消费者的心理。
(四)音意结合法
广告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吸引顾客,让更多的人记住这个品牌,让更多的人来购买此产品”,所以广告切忌勿死译,硬译,有时不得不牺牲它的字面意思而借助音意结合法融入译语文化中。如:“Ho Yo Do”(电脑公司)翻译成“好又多”,“Johnson’s”(婴儿系列用品)译成“强生”,给中国消费者一种婴儿健康成长的联想,非常符合读者心理反应。若翻译成“约翰逊”的话是行不通的。
又如:“pizza”若只音译为“比萨”的话,中国人咋一看都不知道其为何物,更别说人们会购买它了,若翻译成“比萨饼”的话,中国消费者一看就知道是一种外国生产的饼,消费者自然也会去购买尝试下了。
(五)套译法
广告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告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潜质。在各民族语言中都有大量的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谚语等,这些语言形式给本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以忘怀,而广告的效应就在这。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向美国市场推销其产品时创作了这样一则广告语“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美国消费者,若懂点美国历史的人的话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美国独立宣言》中”All man are created equal”,它深刻地蕴含着美国争取民族独立,宣扬人人生来平等的丰富的文化底蕴。译者将“men”改为“cars”来突出广告主题,并将原来的肯定句改为否定句,显示出三菱汽车的独特之处,风驰电掣的超凡享受。
五、结束语
国际商业广告翻译是各国之间市场顺利沟通的重要手段,同时是市场竞争战略的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广告语的翻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广告策划,所以翻译好广告语是非常重要的。在广告语翻译时切忌勿死译和硬译,它不仅是语言翻译,更是一种文化翻译。在我国传统的翻译理论中,人们总是一味地以忠实为己任,很少会考虑文本的类型,所以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也是以“信、达、雅”,“神似”论或“化境”论为准绳,这对翻译广告这种特殊的实用文本而言却没什么很好的帮助。然而,英国著名翻译家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却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导意义,它指明了广告是属于呼唤功能型的文本,对于此类文本,我们并没有唯一的翻译方法,但必须遵循“读者第一”的翻译原则,主要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和多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将广告语翻译具有同等文化效果的结果。这对国际商业广告翻译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Newmark,Peter,A Text Book of Translation .New York: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1988.
[2]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3]王宗炎.语言问题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2002重印).
[4]戚云方.广告与广告英语[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5]汪滔.全球化思考,本土化行动――谈国际广告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
[6]殷燕.文化与广告翻译[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1(6).
[7]孙晓丽.广告英语与实例[J].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台出版社,1995.
篇5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外来华游客的数量也在急剧增长。然而,目前国内旅游景点介绍的英译本普遍存在很多问题——词汇方面的翻译失误,包括错译、伪对等词、表达欠妥、冗余、生僻词等;句子方面的问题涵盖了结构错误、句子成分错位、重复和结构松散等;而语篇层面的翻译失误则包括缺乏衔接、缺乏连贯以及重复单调等。总的来说,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良莠不齐,不尽人意,译文更是让人不忍卒读。劣质译文也可能导致一些外国游客迷惑不解甚至产生误解。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英译研究日显重要。
二、旅游景点介绍文本英译的研究现状
学术界对于旅游文本的翻译做过许多研究。在旅游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方面,闵大勇、詹允昭(1991)对游览名称、朝代及佛教名称的译法进行了讨论。蒲元明(1993)也曾提出“增、删、改”三种主要的翻译方法,即增添一些中国人人尽皆知而外国人却可能一无所知的内容,如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名人的生卒年代、身份及其在历史上的贡献,名胜的具置等;删减那些繁琐铺陈的各种历史考证、名人语录或中国古诗等;改写一些中国特有而不易被外国人了解的概念,如中国纪年法、中国度量衡制等。
在旅游翻译理论研究方面,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旅游翻译属于实用文本翻译的一种。德国功能翻译论对旅游翻译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作为对传统“等值”观的重大突破,功能翻译论为旅游文本的翻译研究开辟了新视角。在近十年的旅游翻译研究中,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从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化翻译观的角度所进行的。功能理论框架下运用较多的是目的论、文本类型和尤金·奈达的功能或动态对等论;文化翻译视角下多为跨文化交际、结合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和接受论、功能主义理论中的文化视角等,多采用跨文化篇章对比。
三、文本类型理论
(一)赖斯文本类型观
在翻译研究领域,文本类型理论是指由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凯瑟琳娜·赖斯(1923)在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涉及文本类型、语言功能及翻译策略的理论。赖斯认为能够解决所有类型文本的翻译方法并不存在。所以,翻译前必须先对翻译材料进行文本类型分类,然后根据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她在卡尔·布勒语言功能三分法的基础上把文本划分为:信息功能文(informative),旨在传递信息、知识、意见等事实的文本属于信息功能文本。表达功能文本(expressive),强调原作者的权威地位。原作者只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不去考虑读者的反应。它主要包括严肃的文学作品、权威性言论、自传、散文和私人信函等。感召功能文本(operative),感召型文本强调以读者为中心,目的在于感召读者按照作者意图来行动、思考和感受并做出反应;包括告示、说明书、广告、宣传手册等。视听性文本(audiovisual):这类文本重在视觉的或者听觉的意象,如电影、广告和音乐等。赖斯还阐述了各种文本类型相应的翻译方法。
(二)纽马克文本类型观
英国萨里大学现代语言学教授彼得·纽马克(2001)按照语言的功能,将文本的类型分为三种:表达型文本,即语言主体运用富于个人风格的语言来表达其思想感情的文本类型。其文本特点是重在表达作者的思想。翻译这类文本时,译文在结构和词序上应力求接近原文,纽马克建议采用语义翻译的方法。信息型文本,即以记载各类信息为主要功能的文本类型。信息型文本注重信息传达的真实性和信息传递效果,纽马克建议采用交际翻译的方法。在交际翻译中,目标文本的效果应力求接近原文本,不能给读者留下任何晦涩难懂之处。感召型文本,即指以促使读者采取行动、进行思考或参与感受等,按照文本预期意图做出积极作为为目的的文本类型。感召型文本的核心是读者,具有往往使读者一看就能明白的语言。翻译感召型文本时,应充分考虑读者的心理感受和欣赏习惯,运用读者熟悉的语言表达形式。通过重组译文的语言结构,使译文地道流畅,明白易懂,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旅游文本主要是通过对景点的介绍、宣传唤起潜在游客的兴趣,吸引他们到旅游地游玩。根据赖斯和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游景点介绍文本属于信息型和感召型的复合文本,以信息型为主。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首先要对原文的篇章结构、表达方式、信息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采用增译、减译、类比、释义等相应的翻译策略,使译文读者轻松获得旅游信息。然后,要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特征,具有一定的感召性且通顺易懂。这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国外游客来中国观光的兴趣,从而真正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由此,文本类型理论对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英译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英译难点及翻译策略
旅游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活动,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景点介绍、旅游指南、告示标牌、楹联碑文、民俗风情、图片画册、旅游公示、旅游项目开发、酒店宾馆介绍、旅游产品介绍等等。而汉英旅游翻译的目的在于向外国游客提供相关的旅游信息,推介中国文化,满足他们求知、审美的需求。因此,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旅游景点介绍文本英译过程中文本类型的转换问题。从文本类型理论的角度来看,旅游文本归属于文本类型理论所界定的信息性和诱导型(呼唤型)功能文本。它主要是通过对景点的介绍、宣传,扩大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人们旅游、参观的兴趣。旅游文本翻译的最终目的还是通过传递信息来吸引游客。那么,在进行旅游文本英译时,如何既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传递信息又体现出英译旅游文本的互动性就变得尤为重要,实质上也就是如何处理以信息性为前提、以诱导为最终目的的一种互动关系。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认为应多使用平实、口语化以及不那么生硬、讲究的措辞,使译文在传递信息的基础上体现出亲民性。
2.翻译策略及方法的选取。通过前期的分析研究,译者认为旅游文本主要实现两个功能:一是传递信息,二是诱导行动。基于此,在翻译时不应拘泥于原文的表达,而应在认真分析文本的预期功能和目的,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之后,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一般可采取直译、增译、减译、改译等策略。
3.中国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处理。中国文化负载词就是那些表现中国文化特有的事物,在英语和其他语言中难以找到对应词的词语。正是由于中国文化负载词独具中国文化内涵,它们往往就成了翻译中的“烫手山芋”。针对这一难题,译者认为应当遵循两点:第一,尽可能保留原文所承载的中国文化。第二,译文要能让译入语读者看懂并且乐于接受。最常用的处理方式是采取直译、意译、音译或是直译加注等方式。
针对上述特点和翻译原则,我们来看以下实例:
(1)沿72级台阶盘旋而上塔顶。塔顶平台周围有一米多高的女儿墙环绕。
译文:Then visitors can follow the 72 spiral stairs to the top on which the top platform is surrounded by a crenelated parapet wall over one meter high.
(2)马氏庄园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期,保存完好,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共分三区六路,每路分四个庭院,九道大门,俗称“九门相照”。
译文:It has nine gates altogether standing in parallel on the same central axial line,which is commonly known as“Jiu Men Xiang Zhao”in Chinese, meaning nine gates are interlinked one another by only one straight road.
(3)他为官30余年,政绩卓著,清正廉明,衷心报国,实心爱民,深受百姓爱戴,老百姓称他为“马青天”。
译文:During over 30 years as a government officer,Ma Piyao,being quite upright and patriotic,cared about people with heart and soul and made great achievements.He was so deeply esteemed that people affectionately called him Ma Qingtian in comparison with Baozheng(a historic officer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who was known as Bao Qingtian because people thought he was exceedingly righteous and dealt with cases as clear as Qingtian in Chinese referring to blue sky).
例(1)中,“女儿墙”是建筑领域的专业术语,通常是指“建筑物屋顶外围的矮墙”。若译者采用直译法将其译为“daughter wall”,不免让读者摸不着头脑,同时也不利于传播中国的建筑文化。因此,译者此处采用意译法,将其译作“a crenelated parapet”。在例(2)中,“九门相照”是典型的中国建筑布局风格,多见于四合院。为保留其中国特有的建筑文化,译者音译加注的方法,也方便读者的理解。例(3)中,“马青天”是老百姓对马丕瑶的尊称。显而易见,老百姓把马丕瑶比作包青天,以彰显其清正廉明、刚正不阿的品行。若直译为“Ma Qingtian”,读者将体会不到其中的深意。在此,译者采用音译加注的方法,一方面保留了原文所传递的中国文化,另一方面也达到了翻译效果。同时,包青天的历史故事有助于增强译文的可读性与趣味性。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在翻译旅游文本中的中国文化词时,译者要以传递中国文化为己任,同时也要使译文易于读者理解与接受。其翻译方法灵活多变,旨在忠实地再现原文本,传播中国文化,同时也要传达原作者的意图,从而更好地实现翻译效果。
五、结语
根据赖斯和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游景点介绍文本属于信息型和感召型的复合文本,以信息型为主。其主要目的在于宣传中国旅游文化,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在英译的过程中,译者可以采用赖斯和纽马克提出的信息类功能文本的翻译方法。汉语旅游文本的英译目的显然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中国的景观与文化。这种翻译目的决定了旅游文本的英译原则是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取向,以实现译文预期效果为重点。
参考文献:
[1]Reiss,Katharina.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Categories an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M].Manchester:St. Jerome Publishing,1971/2000.
[2]Reiss,Katharina.Text types,translation types and translation assessment[A].translated by Chesterman in A.Chesterman(ed). Readings in Translation Theory[C].Helsinki:Finn Lecture,1987. 105~15.
[3]霍光利,王秉金.旅游文字汉译英[J].上海科技翻译,2002,(3).
[4]赖文斌.试谈旅游景点的英译[J].抚州师专学报,2003,(4).
[5]蒲元明.谈谈旅游资料英译的几个问题[J].中国翻译,1990,(3).
[6]邵珊.谈旅游景点的英文翻译[J].华章,2009,(5).
[7]王秋生.旅游景点翻译亟待规范[J].中国翻译,2004,(3):77~79.
篇6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人才培养最有一个环节,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的一次考核,是衡量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定的必备条件。我院自2013年首届毕业生到如今已经历了四届毕业论文工作,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出现了不少问题,笔者就针对我院经管类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提出对策。
一、我院经管类毕业论文现状分析
第一,学生数量连续增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近几年随着学院不断扩招,经管类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班学生增加将近1倍,教师平均指导学生人数比例高。
第二,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我院毕业论文启动在大四年级第一学期的中期,学生忙于应聘求职,有少部分学生准备考事业单位或研究生,学生对论文选题、开题等环节敷衍了事,无法集中精神去阅读参考文献,做实地调研等,以致学生论文选题偏大、内容空洞及拼凑痕迹明显等问题。
第三,指导教师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指导。教师教学、科研工作量较大,对学生论文指导多数在面上的指导,对于论文撰写的方法及论文内容的指导比较欠缺。另外,聘请了较多的校外指导教师,在兼职教师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如部分教师是其他高校的教师,因距离较远,与学生当面指导的机会很少,主要通过网络、电话联系,效果不理想。
第四,过程管理没有真正落实到底,缺少有效的监控。学院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结合其他高校经管类毕业论文的管理,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过程管理体制,从学生选题、开题答辩、中期检查、及论文答辩等环节都有相应的管理文件,但管理真正落地及监控是比较缺失的。像开题答辩及论文答辩环节,由于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原因,答辩环节没有起到实际的管理效果。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管理措施
第一,加强指导教师管理和培训。首先,加强指导教师的筛选。对指导教师的筛选不仅仅是在学历和职称上,更应该结合指导学生的负责程度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论文指导奖惩体制,对不能胜任的导师取消去指导资格,并与教师教学业绩考核挂钩。其次,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由于学院指导教师组成的多样性,不仅有本学院教师和院外教师,还有校外高校教师及行业人员,所以对指导教师培训非常必要。培训内容应包括指导规范、论文系统使用等多个主题的培训。
第二,加强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建设和落实。根据学院实际,结合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规定,制定过程管理文件。对导师选择、选题规范、开题答辩、中期检查、论文答辩及申诉程序等制定规范化流程。对计划任务书、文献综述、文献翻译、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表、学生指导记录、论文评阅、指导记录、毕业论成绩评定等各类文档的填写提出具体的内容和规范要求,并印制成册,使责任明确,管理更科学、更规范。
第三,加强学生选题管理。首先制定各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性意见,从选题原则、选题的内容要求、范围要求、题干要求、选题方式和选题的审核程序等方式作出规范和要求。其次,规范学生开题答辩流程。以论文答辩的流程开展学生的开题答辩,严把学生论文的选题关,对于不符合要求,没办法完成的选题进行第二次开题答辩,不通过者延期论文答辩时间。
第四,重视论文答辩环节。论文答辩是毕业论文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答辩,可以全面了解学生论文质量及导师的指导水平,是考核学生综合专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的等多方面的素质。首先,加强学生答辩资格的审核。论文指导教师同意学生答辩,学院采用系统对学生论文进行检测,如重复率超过学院规定标准,直接取消其答辩资格。其次,设计论文合理规范的答辩流程,如对学生陈述时间、指导教师提问时间及提问重点、论文不予通过的原则性意见等做基本规定。最后,建立答辩应急机制,应对答辩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
三、毕业论文质量保证实践效果
为提高我院毕业论文质量,在前几届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结合其他经管类高校毕业论文管理经验,主要采取了管理过程规范化、制度化,部分毕业论文选题与教师科研相结合或与学生科研项目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如下:
第一,加强了学生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毕业论文从选题、开题到论文撰写是一个比较长的周期,每个环节完成情况奖直接影响毕业论文质量。国际商学院结合前几届毕业论文管理的经验和问题,经过多次的讨论和修订,制定了《国际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明确了毕业论文的目的和要求,规范了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其中包括明确了学院、系、导师和学生的职责和要求,论文选题审核、开题答辩、中期检查及毕业论文答辩等各个环节的流程。与此同时,学院还设置了毕业论文领导工作小组、学院督导组监督并认真实施毕业论文各个环节的检查制度,采用自查、互查和抽查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和整改。通过规范化制度保证毕业论文顺利完成。
第二,将学生论文和指导教师课题或学生实践科研项目相结合。部分学生毕业论文是学院科研项目的一部分,通过真题真做,有效地提高学生科研实践和创新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导师科研项目压力,既保证了毕业论文质量,带来了双方互赢的结果。
第三,加强了校外指导教师的管理。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推进,校企合作交流越来越频繁,为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提高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来源渠道,改善师生指导比例,引进了校企合作单位校外指导教师作为论文指导教师。为此学院制定了专门的校外教师指导工作规范,由校外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担任学生导师,指导学生论文。明确了两名导师的工作职责,分工合作。这种校企合作的指导方式,不仅让学生选题更贴近社会和生产实际,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性和事业性,保证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第四,更加重视学生论文的写作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根本保证。为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专门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设了《文献检索与研究方法》的课程,本课程围绕论文选题确定、核心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外文翻译以及论文撰写等毕业论文全过程,进行文献检索、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各环节科学训练,奠定毕业论文的质量基础,训练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
第五,加强了过程管理对学生毕业论文成绩的影响。毕业论文成绩是否合格是影响学生是否能正常毕业及是否授予学位的必要条件,因此,将对学生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贯彻至整个过程管理,对学生起到了监督作用。对于未按要求完成相关文档的学生,第一次给予警告,第二次暂缓其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对于开题报告答辩未通过学生,给予第二次开题答辩资格,如不通过则暂缓其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对于毕业未通过者,取消其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对于毕业论文答辩未通过学生,给予结业处理。以上制度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确保学生按规定完成论文,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第六,加强了对导师的管理制度。导师在整个论文过程中,是指引灯,也决定了学生论文质量好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对导师管理非常重要。建立了导师反馈机制。对于首次被学生投诉的导师,经学院调查,确实存在工作失责的,学院给予谈话处理。如多次被投诉属实者,取消其论文指导资格,如情节严重的,按学校教学事故处理。进行了论文导师评价制度。在论文答辩结束后,由学生对导师进行评价,作为学院评定优秀导师和选拔下届导师的依据之一。
四、结语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最全面的一次实践和考核。也是提高本科院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一环。根据我校几年的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要从教师、学生和管理上着手,加强过程管理,制定管理规范,力求解决每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章晓宇.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的问题及改革构想[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09.
篇7
一、英语翻译文本类型简述
英语翻译教学不能脱离文本而独立存在,文本是翻译的对象。文本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翻译者不能够从文本的视角入手来进行翻译的话,那么可以说翻译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严重时翻译的结果就可能会出现与其愿意相反的结果。翻译的过程就是通过对源语言文本进行翻译,从而达到译语文本的目的。源语言文本是指原创者用其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文化及其价值观等,这样的语言表达是被感知的,具有多种形式的表达内容。译语文本则是指翻译者运用自己的语言将源语言文本翻译成读者能够接受的语言。由此可知,翻译的实质就是某一种经过翻译者翻译之后转化为另一种语言,而这种语言的思想、内涵、价值、文化等没有发挥变化,其中主要包含了语用的、语篇的、语义的三种主要的元素。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Peter Newmark)把翻译与语言功能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他提出了翻译中的三种文本功能形式,即“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并指出译者应分别忠实于各自文本中的“原作者”、“真实性”和“读者层”。纽马克的文本范畴理论为翻译标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点。不同类型的文本需要不同的翻译标准,表达型文本的翻译既要忠实原文的思想内容,又要忠实原文的语言风格;信息型文本的翻译要忠实原文的“真实性”,号召型文本的翻译则要忠实于读者的反应。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认知方式,它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在彼得.纽马克提出的极具个人特色的表达型文本中的隐喻现象的翻译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尤为重要,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选择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相结合的方法,以获得最具语用价值的译文。在翻译的三种主要元素中,语篇的意义是以源语言文本内容为基础的,在语言信息交流和传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换句话来说,在判断译文质量的时候,只需要查看对应语篇具有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看其和原文的意思是否吻合。对源语言的文章质量进行量化评估时,需要充分考虑语句在上下文中的思想、源语言的语用功能、语义功能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对翻译的质量进行量化评估。文本类型在语言翻译过程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因此,英语翻译教学应当教会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具有文本意识,要将翻译与文本类型联系起来。
二、文本类型在英语翻译质量量化评估中的作用
文本类型在英语翻译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扮演中重要的角色。英语翻译并不只是单纯的英语单词、词汇或语句的翻译,它与文本类型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在英语翻译过程中,如果不从文本类型的角度出发来对其进行翻译的话,那么翻译的结果就会造成与原文本的信息和传达的意思不相符合,进而影响都翻译的质量。
1.有利于对翻译结论进行量化处理。英语翻译质量量化评估需要对翻译的结果进行赋值,如何才能够精确地对量化结果进行赋值呢?文本类型可以作为赋值的一项重要内容。英语根据其所传达信息的不同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说广告文本、法律文本、商务英语文本、旅游英语文本等众多类型。针对每一种类型的文本都需要在掌握英语语言基本规律的共性特点的同时,还需要了解和和掌握每一种类型文本的视阈语体特点。对英语语言的共性赋值可以采用相同的模式,比如说语言的语法结构、语句结构、语态特征等都可以采用固定的赋值规律。而对于不同的文本类型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众所周知,英语翻译结果量化评估不可能采用固定的模式,因为每一种类型的文本所翻译的策略、语言风格等方面是不同的,需要结合文本类型有针对性地设计翻译结果量化评估的赋值方式,进而可以有效地对翻译结果进行量化评估。
2.有利于对翻译的过程和结果进行量化评估。英语翻译量化评估主要包含翻译的过程量化评估和翻译的结果量化评估两个大的方面,在对其进行量化评估的过程中,需要对翻译的过程和翻译的结果两个部分都要进行相应的赋值。如果不去考虑英语文本的类型,单纯用固定的量化评估模式来对翻译的结果进行评估的话,就不可能得到精确的结论。不同的英语文本在翻译过程中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和方式是不同,如果删去这些不去思考的话,那么评估的结果就有可能会受到影响。比如说商务英语翻译,对商务英语翻译质量量化评估需要在考虑译文的基础上,对翻译的语义进行量化思考,看翻译的语义是否存在矛盾,是否语句不通顺,是否存在语法错误等。翻译质量的量化评估不能单纯仅仅只是以翻译的结果作为量化评估的指标来进行相应的设计,需要将翻译的过程也纳入到量化评估指标设计中来。文本类型的划分和研究有利于根据文本类型来对翻译的过程进行赋值和量化,有利于对翻译的过程进行量化评估。
3.有利于提高英语翻译质量量化评估的质量。不同类型的文本需要不同的翻译标准,表达型文本的翻译既要忠实原文的思想内容,又要忠实原文的语言风格;信息型文本的翻译要忠实原文的“真实性”,号召型文本的翻译则要忠实于读者的反应。不同类型的文本翻译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是有所差别的,在对翻译质量进行量化评估时,必须要对文本的类型进行划分,要以文本的类型为基础,准确分析英语语言文本的概念意义,客观科学合理地分析源语言的意思。只有依据文本的类型来对翻译的质量进行量化评估,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设计评估方式和赋值方式,也才能够对翻译的质量进行有效的量化评估。
三、英语翻译质量量化评估的具体应用
翻译的过程就是通过对源语言文本进行翻译,从而达到译语文本的目的。英语翻译质量量化评估过程中,需要对翻译的文本内容进行赋值。不同的英语文本在翻译过程中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和方式是不同,如果删去这些不去思考的话,那么评估的结果就有可能会受到影响。笔者认为在英语翻译质量量化评估过程中主要可以运用到以下几种评估方式。
1.参数参照模式量化评估的应用。所谓参数参照模式量化评估就是指量化评估过程中可以根据参数的类型来进行相应的赋值,依此来对翻译的质量进行量化评估。比如说可以根据文本的类型对翻译的准确性、语法是否正确、语句理解是否正确、翻译的语句是否有矛盾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赋值。每一种类型的赋值分值可以根据其在文本中所占据的重要性来划分。比如说法律类的文本更加关注的是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翻译过程中需要准确表达其真实的意图和思想内涵。在翻译法律文本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原文的权威性,原文的语言风格、语气语态不能够进行变更。因此,对这种类型的文本翻译质量量化评估过程中,就需要把翻译的准确性、语法是否正确、语气语态是否准确赋予更大比重的分值。比如说:
Where, during the period of existence of a marital relationship, both spouses agree to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using another person's sperm and the wife gets pregnant, but the husband regrets and the wife insists on giving birth to the child, the child should be deemed a legitimate child of them, whether born during the period of existence of the marital relationship.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法律英语文本,在对它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需要翻译者准确地表达该句子的原文意思,并且还需要翻译者在翻译语气语态方面呈现原文的语言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翻译的结果不会产生歧义,更加符合法律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因此,在对这类文本进行翻译质量量化评估时可以把翻译的准确性、语法是否正确、语气语态是否准确各赋予20分的权重,而其它的赋予相对较低的分值,比如说可以对文章的语句、词汇赋予10分的权重,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翻译的结果进行分值的加总,最终得出的这个结论就可以作为翻译质量结果的一个测评依据。
2.错误扣分模式量化评估的应用。所谓错误扣分模式量化评估是指在量化评估过程中,根据翻译者翻译原译文结果的错误类型进行相应的扣分,错误类型占据的数量越多,其所占据的扣分分值也就越大。这是一种累积式的量化评估模式。翻译者由于其自己的知识结构、社会阅历、文化背景等存在差异,因此,他们在翻译不同文本类型的过程中也会呈现出不同。对每一种文本类型非常了解时就可能会提升翻译的质量,而出某一文本类型不太了解,也没有相应的社会阅历时,翻译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错误扣分模式量化评估就是根据翻译者对文本类型翻译的结论出现差错的类型和数量进行相应的扣分,从而达到翻译结果质量量化评估的目标。比如说以广告文本类型为例:
The “Lord Kitchener Wants You” poster debuted in England in 1914 at the start of World War I. It made its first appearance on the cover of the London Opinion andresulted in massive recruitment success. Its most notable legacy went beyond WWI as it would inspire a handful of other notable campaigns.
在对广告文本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广告文本想要达到的目的,要以其目的为出发点,是翻译的结果能够与源语言的文化观念、习惯表达、语气语态相吻合,进而使译文能够呈现原文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对这种类型的英语文本进行翻译质量量化评估时就可以采用错误扣分的评估模式,具体在运用这个量化评估模式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根据翻译者译文的结果专门对译文与原文进行对比分析,查找译文中错误的类型和数量,并对错误的类型进行赋值,进而依据错误的数量和赋值进行加总,从而得出翻译质量结果的结论,进而可以作为翻译者提升翻译能力的依据,从而可以提高翻译的质量。
3.翻译能力量化评估模式的应用。翻译能力量化评估模式主要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依据翻译者自身的翻译能力来对其翻译的结果进行量化评估的一种模式。众所周知,每一位翻译者由于其自己知识能力、结构、语言能力、社会阅历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对源语言进行翻译时就会呈现不同的结果。翻译者的翻译能力直接影响到英语语言翻译的质量和效率。尤金.奈达在《翻译科学的探索》中,提出了动态对等翻概念:在这种翻译(动态对等翻译)中,重心不是接受语信息和源语信息之间的关系,而是动态对等,也就是译入语中接受者与信息之间关系和源语接受者和源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在实质上是对等的。这就要求翻译者具备较强的翻译能力,能够根据文本的类型有针对性进行翻译。采用这种方式对翻译质量进行量化评估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翻译者的翻译能力进行相应的赋值,比如说翻译者的语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句理解能力、词汇记忆能力等,最终根据其翻译的结果进行分值的加总,从而得出翻译质量量化评估的结论。
四、结论
在英语翻译质量量化评估过程中,文本类型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解和理清文本类型能够给翻译者提供一种崭新的视角,通过文本类型的量化评估模式研究,笔者认为可以帮助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准确地了解和理解所翻译的文本类型,能够有针对性地对文本类型进行有效的翻译。对英语翻译质量进行量化评估过程中,笔者认为需要结合文本的类型,采用参数参照模式量化评估、错误扣分模式量化评估以及翻译能力量化评估模式等评估模式对翻译的结果进行量化评估。
参考文献:
[1]杨志红.翻译质量量化评估:模式、趋势与启示[J].外语研究,2012,(06).
[2]侯萍英.文本类型及商务英语翻译质量评估研究[J].教师,2016,(14).
[3]张霄军.翻译质量量化评价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07,(04).
[4]武光军.当代中西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进展、元评估及发展方向[J].外语研究,2007,(04).
[5]杨清珍,戴晓妍.职业化时代翻译质量评估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
[6]刘泽权,张冰.我国翻译质量评价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篇8
随着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对外宣传活动的日益频繁,如何翻译出能迅速吸引考生及兄弟院校注意的对外宣传资料,成为翻译工作人员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文本类型和翻译策略理论为依据,在对外宣文案分析的基础上,从凸显翻译宣传效果的角度出发,探讨对外宣传汉译英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我们认为,对外宣传汉译英应考虑“感染”文本类型的特点,着眼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预期效果,从了解的层次、认同的层次和诱动的层次,循序渐进地达到对学校的宣传、推介目的。
二、功能翻译理论中的语言功能、文本类型及翻译策略
德国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布勒将语言的语意功能分为三类,即“再现”功能、“表达”功能和“感染”功能。其中“再现”功能指“语言符号客观地再现事物”,“表达”功能指“语言符号主观地表达发送者的内心状态”,“感染”功能指“语言符号感动、影响接受者内心感受或外在行动”。
在布勒的这种语言功能三分法的基础上,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代表人物莱思分出三种文本类型:“信息(informative)文本”、“表情(expressive)文本”和“感染(operative)文本”。莱思提出,在翻译时要关注文本类型特征,根据不同文本类型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对信息文本要“直接、完整地传递源语文本的概念内容”;对表情文本要传达“源语文本内容概念的艺术形式”;对感染文本要“再造文本形式以直接达到预期的(接受者)反映”。
莱思总结出了三种不同的文本类型的语言功能、语言特点和在翻译过程中的译文目的、文本焦点和具体的翻译方法,为我们在翻译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提供了更具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可以看出,在信息文本的翻译中应“忠实”于源语文本的客观事实内容,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直接完整地传递内容,实现译文与原文信息数量的对等。在表情文本的翻译中应“忠实”于源语文本的发送者,通过仿效原作者,突出原文的形式和情感,实现译文与原文在艺术形式和表达情感上的对等。在感染文本的翻译中应“忠实”于译文文本的接受者,通过编译、改译等翻译技巧的运用,突出译文的感染效果,实现译文与原文在读者身上产生的效果的对等。
在翻译外宣文本时,一方面要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学校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跨越目的语与源语之间存在的语言文化差异,运用变通的翻译方法,拉近与目的语读者的心理距离,使他们最大限度地产生对产品的认同感,达到积极良好的宣传效果,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这应该成为翻译这类文本的指导思想。
三、外宣资料翻译中宣传效果的三个层次
外宣材料翻译的宣传效果一般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了解,即通过信息的有效传递,使读者通过外宣资料译文迅速了解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这是企业外宣翻译最低层次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它为更高层次的宣传效果奠定了基础。第二个层次是认同,即译文读者有了心理和文化认同感。为了达到这个层次,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重视语言中文化信息的传递,尽量消除文化信息的排斥和抵触,拉近心理距离,以获得译文读者的心理认同。第三个层次是诱动,即译文读者通过前两个层次的铺垫,被深深吸引。为了达到这个层次,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重视使用多种语言修辞手段,充分发挥语言的效度,达到引导行动的目的。这三个层次是每一个外宣文本都应该同时考虑并力图达到的效果,它们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而且层层递进。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这三个层次的联系是同时进行并且交叉重叠的,并不能将它们割裂开,只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了更明晰地解释不同层次的宣传效果和翻译策略,才将它们分开探讨。
(一)了解的层次
对外宣传翻译的“了解”层次就是译者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用客观、真实、准确的信息,消除目的语读者的陌生感,使读者了解产品的质量和服务。
(二)认同的层次
对外宣传翻译的“认同”层次就是希望获得外国人的文化认同感,这种文化认同感表现在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在语言上,中外文化有着各自不同的语言规则和习惯,充分注意到英语文化中语言的词法、句法和文法特点才能使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易于接受。不符合西方文化语言特点的英译外宣材料只会让读者失去兴趣,对外宣传的目的也就无法达到了。
对外宣传也是一种跨文化言语交际,中西方国家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价值观念、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在相互交际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文化障碍。为了目的语文化中的受众了解、感受、欣赏和接受对外宣传译文中推介的产品,外宣翻译要尽量消除文化障碍,贴近对方文化的思维习惯和文化心理,满足目的语文化受众的信息需求,必要时要采取变通的翻译策略,以达到认同层次的宣传效果。
(三)诱动的层次
诺德认为,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作为企业外宣材料内容之一的广告,是十分典型的“感染文本”,它是要为经济服务的,有着很强的功利性,因此在读者身上产生预期的效果,引发潜在客户购买欲成为翻译的“准绳”。广告文本通常非常简短,或是寥寥几句,或是一个口号,因此在外宣翻译中不应拘泥于原文的语言句法结构,可采用变通的翻译策略,尤其是要充分调动诸如比喻、夸张、排比、重复、仿拟等各种语言修辞手段,翻译出生动的、能迅速吸引眼球、让目的语文化受众一见倾心的材料译文,以达到宣传效果的“诱动”层次,实现广告效应和促销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外宣的作用是“传递信息、展示特点、树立形象、激发需求”,属于“感染”文本类型,因此,实现译文读者的预期宣传效果是翻译作品应重点参照的准则。在翻译中,要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达到宣传效果的三个层次:要用直译的方法、简洁明了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术语突出原文的信息内容,达到宣传效果中的“了解”层次;用增译法、减译法或加注等变通的手段消除语言文化障碍,拉近文化距离,达到宣传效果中的“认同”层次;用改译法和各种修辞手段,迅速吸引读者,达到宣传效果中的“诱动”层次。只有通过三个层次的层层推进,达到宣传效果的最高层次,才能为学院争取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实现学院外宣资料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公示语翻译;功能对等;文本类型;目的论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辽宁省外宣公示语翻译规范研究”(L14DYY037)。
0 前言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全球化的一个中心舞台,强大的经济影响力让这里成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焦点。我们不仅要营造出一个适宜的国际化语言环境,而且还要向世界传播和展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外宣公示语在搭建这一平台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我国的人文形象和各方面的国际化进程,它的英文翻译既是我国与国际接轨的一个平台和窗口,也是展示文化软实力的一张名片。虽然我国各个角落的公示语几乎都是双语的,但存在诸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诟病,是急需解决的一个热点问题。标准规范的外宣公示语翻译首先要有理论指导,但公示语有其自身的言语特征和行文特点,不是所有的翻译理论都适用的,需要找到针对性的翻译理论。
虽然外宣公示语的翻译研究起步较晚,但国内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提出来很多具体而且针对性的理论,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功能对等理论、文本类型理论和目的论。
1 外宣公示语翻译理论
1.1 功能对等理论
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从语言学和交际学的角度,提出了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他指出:“所谓翻译,是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其理论的主旨是“功能对等”,就是强调在两种语言的转换中不局限于文字表面的一一对应,而是注重两种语言间功能效用上的对等,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公示语是指公开和面对公众,起到指示,告示、警示、标示和宣传等社会服务功能的应用文体,其特点为简洁、易懂、规范,所以公示语翻译的基本要求就是传达原文对等的功能。
奈达指出翻译的最终目标是使译文的接受者理解译文的程度能够基本对等原文读者理解原文的程度。功能对等理论跟以往的众多理论不同,它不再关注原文和译文,而是译文读者,力求译文读者和译文的关系与原文读者和原文的关系相一致。功能对等将重点放到了内容信息和译文读者的反应上来,强调译文与原文在交际功能的对等,使目的语听众或者读者在理解和欣赏译文时所做出的反应基本一致。功能对等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因此,功能对等原则有高标准和低标准的程度之分。在追求最高标准的同时,必须满足最低标准的对等,使目的语的听众或读者能理解原文表达的功能。根据功能对等理论,公示语翻译应该遵循先功能,后风格的原则。
1.1.1 功能优先原则
在翻译公示语时,译者应该首先明确原公示语的功能,然后再尝试在不改变其功能的情况下进行翻译。因此,在对公示语进行翻译之后,译者应该对比翻译前后的公示语,看译文读者是否与原文读者做出的反应一致,并且是否达到功能对等。如翻译“新北京新奥运”标语时,如果不考虑功能的一致性,而只是按字面对应,很容易译成“New Beijing, New Olympics”,但“New Olympics”所起到的含义功能可能会导致外国人误解奥运会改变了,不是我们想要的反应。两个重复的“新”字有着不同的言语功能,因此,将“新北京新奥运”译为“New Beijing Great Olympics”,似乎更合适。
1.1.2 简洁原则
简洁,是公示语典型的文体风格,所以翻译时在体现功能对等后,尽量选择简洁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无烟医院”被译成“Smoking is not allowed in this hospital”,这一翻译传达的言语功能应该是一致的,但过长的繁琐表达不仅空间不允许,也不会引起注意。如果翻译为“Smoke-Free Hospital”,实现了功能和风格对等,属于较高标准的功能对等翻译。
1.2 文本类型理论
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代表人之一莱思提出了文本类型理论。莱思将文本划分为信息型、表情型和操作型三种类型。信息型文本语言逻辑性强,其功能为提供“纯粹”的事实,如“国家地质公园”、“西湖”等地域名称,“票务中心”、“医务室”、“投诉中心”、“景区路线图”、“求助电话”等服务机构或部门名称、设施介绍、功能说明等公示语。信息型文本语言简洁明了,其主要功能在于提供基本信息,让看的人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了解设施及功能介绍。表情型文本语言具有美学特点,注重文本形式,作者态度和内心感情的表达,如“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样的宣传语。表情型公示语旨在表达信息发出者的情感与态度,通过排比、押韵、夸张等修辞方法及大量修饰语来凸显语言的美感,具有文化特征。操作型文本语言具有对话性特点,文本感召力强,其功能在于感染读者并引发行动,具有提示、限制、强制功能的公示语一般为操作型文本,如“禁止吸烟”、“禁止乱扔垃圾”、“禁止携带宠物”、“当心碰头”、“勿拥挤等。操作型公示语多为祈使句,提醒、告诫或强制该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不同文本类型理论要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信息型公示语的翻译应以传递原文本信息为首要任务,译者应使用受众所熟悉的语言形式,译文须简洁明了,翻译时可使用“借译”和“交际翻译”的策略;表情型公示语的翻译不仅要传递原文的信息,还要传达原文的美感和艺术形式,翻译时可使用“语义翻译”的策略;操作型公示语的翻译应侧重信息的传递效果和目标语言者的反应,译文应符合他们的语言习惯和接受心理,译者可采用“借译”和“仿译”的策略。
1.3 目的论
目的论是在功能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认为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译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而且有权根据翻译目的决定原文的哪些内容可以保留,哪些需要调整或修改。
目的论有三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目的原则为翻译的首要原则,目的指的是译文的交际目的,即译文在译入语社会文化语境中对译入语读者产生的交际功能。连贯性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能够使接受者理解并在译入语文化及使用译文的交际语境中有意义。忠实性原则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
例如,在翻译“老弱病残专座”时,不需要把老、弱、病、残都一一译出,而应直接译为:“Courtesy Seats”,又如“游客止步”,应译为“Staff Only”就可以了,没必要体现“tourists”。
2 结语
错误甚至可笑的公示语翻译不仅影响工作、生活和国际交流,也损害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文形象,所以一定要重视公示语翻译理论的研究。但公示语作为一种社会服务功能性应用文体,其翻译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不是依据哪一个理论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把更多的理论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使我国外宣公示语的翻译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韩燕.文本类型理论视阈下的公示语英译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篇10
翻译行为理论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发展的第三阶段,是由德国籍芬兰职业翻译家贾斯特·赫尔兹-曼塔里提出的。在曼塔里的理论模式中.翻译被解释为一种“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设计的复杂行为”。(christianenord,2005)曼塔里认为翻译过程可比为一种行为,强调对于行为的参与者以及周围环境条件的分析理解。作为一种翻译互动形式.翻译行为理论的核心因素包含以下几种:f1)翻译作为一种有意图的互动;(2)翻译作为一种人际互动;(3)翻译作为一种交际行为;(4)翻译作为跨文化行为;(5)翻译作为一种文本处理行为。基于这几点,在翻译时,我们应该予以更多的考虑以便使译文更为顺畅贴切。
2商务信函的语言特点
2.1大量使用专业性词汇
为了达到表意准确,专业性强的目的,商务信函常常使用大量的专业性词汇,具体表现在使用大量的行话、缩略语以及专业术语等等,例如、fob(离岸价格)、irrevocablel/c(不可撤销信用证)。可以说,大量使用专业词汇能够使商务信函表达得更加准确有效。
2.2用词规范正式
作为一种正式的公函语体,商务信函中正式词汇与基本词汇并存.这样才能显示商务信函的规范正式等特性。例如,商务信函中常用inaccordancewith来代替accordingto。又如.“therefore,weherebyregisterourclaim withyouforthefollowingsum.”其中带下划线的hereby一词则体现商务语言的正式规范性。当然商务信函中也经常利用构词手法以及词类转换手法来体现其语言的正式性与规范性。
2.3运用结构严谨复杂的长句与套语
由于商务英语是一种正式的书面语言,因此其中往往套用一些长旬,这些长句结构完整,成分多,层次多,充分体现了书面语体的典型特点。(张炜,2008)商务信函中常见的套语如“itwillbehighlyappreciated ifyoucouldcooperatewith usin thematter.”
3从翻译行为理论下几个因素考虑商务信函翻译
3.1从翻译作为文本处理行为的角度考虑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创始人赖斯曾对于文本类型进行界定并将其分为信息型、表情型以及操作型三种文本。一封商务信函里可以包含三种文本类型的语言:信息型文本通常文字简朴,所陈事实包括信息、知识、观点等,其目的是为表达其内容。表情型文本指的是“创作性文本”,传递的信息形式特别,语言具有美学特点。而操作型文本目的是为了感染读者并使其采取行动,其焦点重在呼吁或感染。(张美芳,2005:70)基于这三种文本的不同特点,在翻译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使得译文更为精准。
试看下面这个例子:顺告,如果今后贵公司能保证按规定期限开出信用证,本公司仍乐意接受贵公司的新订单。若贵公司订单能够达到我方预定数量,我方将给予5%佣金。这段话既包含了文本类型的语句又包含了操作型文本,因此在翻译时应予以多加考虑。
译文:weherebynoticethatifyouguaranteetoopenyourl/cin accordancewith thestipulateddeadlineinfuture,wewillstillbewillingto acceptyourfresh orders.w e would like to provide you with a 5%commissionifyourordercancometothestipulatedamount.
又如:为了促进我们的业务合作,我方衷心希望贵方能尽早全部解决我方的索赔。这句话属于操作型文本的语句,其目的是为了促使对方解决索赔问题.因而在翻译时,译出语也应该具备此呼唤功能。译文:forthesakeofourcooperation,wesincerelyhopethatyou willcome to asettlementofourclaim atyourearliestconvenience.
3.2从翻译作为跨文化行为角度考虑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文化因素对于翻译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如文化对等与文化差异等因素等。
首先我们来看看文化对等因素影响下的商务信函翻译。以一则商务信函为例:
篇11
翻译研究中的功能途径起源于功能语言理论,受到弗斯(J.Firth)和韩礼德 (M. Halliday)等人的功能语言学和海姆斯 (D.Hymes)的交际能力论学说的影响。当前,从功能角度研究翻译,可分为微观和宏观两类(张美芳2005)。前者指以英国学者为主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及语用学为基础的语篇分析学角度入手,用较固定的框架研究语篇功能;后者则是以德国学者为主,从赖斯(K.Reiss)的文本类型学、弗米尔(H.Vermeer)的目的论和诺德(C.Nord)的功能加忠诚理论入手,强调译文在目标语境中的功能及依据不同语篇功能而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文学文本用形象的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深邃的历史和浩瀚的社会现实,让读者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从而得到美的享受。文学翻译则不仅要译出原文的意义,更要译出其中的感情和韵味。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是否适用于文学翻译则是国内外学者争论的焦点。国内部分学者研究认为功能派适用于文学翻译。如陈刚和胡维佳(2004)从功能派角度比较了《红楼梦》中咏蟹诗的两译本;文军、高晓鹰(2003)运用功能理论来阐释了文学翻译批评理念;吴南松(2003)、王小凤(2004)分别探讨了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适用性。这些研究都表明功能翻译理论同样适用于文学翻译。吕凤仪、何庆机(2009)则从功能派指向性、目的论和功能文本类型学等角度指出功能理论不适合于文学翻译。本文尝试从文学翻译实例出发,分析功能翻译理论对文学翻译的适用度,探讨其是否适用于文学翻译。
2、理论源流与特点
2.1 功能翻译理论内容与要点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是指以“侧重功能或文本功能”的视角,研究翻译的各种理论(Nord,2001)。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弗美尔、赖斯和曼特瑞(J. Manttari)为代表,分别提出了目的论、文本功能类型学和翻译行为理论;第二阶段核心人物为诺德,提出了功能翻译类型学和忠诚原则。第二阶段中霍恩比(M. Hornby)、霍尼(H. Honig)、库斯摩尔(P. Kussmaul)和阿曼(M. Ammann)等也推动了该理论的发展。
2.2 文学翻译内容与主要特点
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等类型。各类型文学文本又具有其自身文体特征。在翻译时,不仅要译出原文的意义,更要译出其中的感情和韵味,译文语言应该形象、生动、抒情,具有象征性和韵律感等,给人以启迪、陶冶和美感。意境是文学作品的生命,存在于小说、散文、诗歌中。散文的意境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使人产生敬仰、喜爱、感动或憎恨、讨厌之情,从而突出意义,产生意境。诗歌的意境产生有多种因素----讲究节奏、韵脚,讲究用词、句式,要有形象。翻译诗歌时要反映出这些特点,要求译文高度真实,否则便难以传达原诗的新鲜和气势。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文学文本是“创造性作品”,属于表情型文本,作者或发送者地位显着,传递信息的形式特别,语言具有美学特点。文学文本的语言具有审美的特点,文本侧重形式,译文的目的在于表现其形式,可采用仿效、忠实原作者的翻译方法(Munday 2001)。
3、功能理论与文学翻译例析
3.1 文本类型学与文学翻译
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是功能翻译基础理论之一。按其观点,语言文本类型理论可帮助译者确定特定翻译目的所需的合适的对等程度。如上文所述,赖斯认为文学文本属表情型,应采用仿效、忠实原作者的翻译方法。散文《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的早期作品。先生在充满诗意的语言内表现出了对时光消失的感叹和无奈,字里行间流露出当时青年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忧伤情绪。本文选用张培基教授(译A)与张梦井教授(译B)的译文进行分析,试图说明文本规约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例1. 标题:“匆匆”
译A:The Transient Days
译B: Days gone by
“transient” 内涵为“暂短的,转瞬即逝的” 而“go by” 为“逝去,过去” 。“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而感到无奈,作标题使用,透出一股文学语言的美感。译A中“transient” 与文中主题意义相符,表达出对短暂的无奈;而译B 中的“go by”体现出的是“时间在逝去”,还有“追悔失去的美好日子”之意,并未体现出作者想表达的“短暂,快”。从译文对比看,由于对原文词义的把握差异,译B的措辞未能表现出表情型文本“审美”的语言特点,所表达的情感不如译A;从翻译方法看,也未能完全“仿效、忠实原作者”,语义产生了偏差。下文再举一例:
例2.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译A: I don’t know how many days I am entitled to altogether, but my quota of them is undoubtedly wearing away译B:I don’t know how many days I have been given, but the in my hands are becoming numbered.
译A中“wear away”表达了“消逝,衰退”之意,是一种形象化的翻译,吻合原文中的“渐渐”二字;而译B的“numbered”表示“时日无多”,用于此有点牵强,作者写此文时年仅二三十岁,用“时日无多”来形容似有不妥,也失去了原文“渐渐”一词的意味。因此,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从文本规约考虑应注重其语言的感染力与艺术性,从词义上再现原作情感,体现出其“审美的”语言特点。
3.2 功能加忠诚与文学翻译
功能加忠诚理论的核心为“翻译纲要、原文分析及对翻译问题的分类”(张美芳2005)。“翻译纲要”指翻译委托人对翻译提出的要求。理想的翻译纲要含有译文的预期功能、读者、传播媒介、出版时间和地点等。原文分析为译者提供决定依据:1)翻译任务是否可行,2)原文中的信息哪些与译文功能相关,3)采用何种翻译策略。翻译问题主要为语用、文化、语言和文本方面的问题,处理时应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分析翻译问题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翻译措施,但在整个过程中,翻译功能始终是考虑的焦点(诺德2001)。
3.3 翻译策略与文学翻译
纽马克(P. Newmark)是英国翻译界元老,其特别钟情于德国功能语言学家卡尔.布勒的语言功能“工具论模式”,提出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也是根据语言的功能、文本的目的制定的翻译策略。语义翻译的目的在于解读原作者的思想过程,强调译文的信息型,交际翻译旨在解读原作者的意图,注重译文的效果性。在文学翻译中时常面临“直译/意译”、“归化/异化”这样的两难,从功能角度入手,考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则可避免生硬的“两分法”。
4、结语
综上所述,功能翻译理论不仅在应用翻译领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也能够解释文学翻译中出现特定问题。不可否认,文学翻译具有复杂性,其翻译策略具有多重考虑,功能理论的规定性研究方法和分类有时难以全面而有力地解释复杂的文学翻译现象,但功能理论的出现为文学翻译提供了一条途径,其对文学翻译研究也具有一定的适用度。
参考文献:
[1] Munday, J.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1.
[2]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何庆机. 国内功能派翻译理论研究述评[J].上海翻译,2007(4):16-20.
篇12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大,在中国举办的大型会议、会展及运动会等国际性活动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凸显活动主题和达到对外宣传的作用,活动主题词及其英译应运而生。主题词往往是主办方围绕主题而设置,简单精炼,具有宣明的宣传和推介作用。根据主题词的文字特征及功能,其属于标语的一种,可归为公示语的范畴。由于其特殊的对外语境及目的,主题词类公示语的翻译比其他常规类的公示语显得更为重要。
二 主题词类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及功能
“公示语”是指公开和面对公众的告示、指示、提示、警示和与其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具体而言,路标、广告、商品说明书、旅游指南,社会宣传、告示等都属于公示语的范畴【1】。公示语一般短小精悍,语言简约,使用名词、动词、短语或词组来直接、简洁地显示特定信息,具有提示、指示、限制和强制和宣传等五种应用示意功能。公示语向来被称为“城市的脸孔”,公示语英译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一个国家国际化水平的高低,也关系到国家形象的树立和对外交流的程度。
主题词类公示语
在语言方面,主题词类公示语具有公示语的一般语言特点。如世博会内蒙古馆--城市发展中的草原文明,江苏馆--锦绣江苏,美好家园;河南馆--国之中,城之源。多使用名词、短语或词组,言简意赅。同时,主题词类公示语多由中国人创作,在语音方面, 常讲究对称和韵律;在词汇方面,简洁生动又有亲和力;在语篇方面,使用拟人、明喻,对仗,双关等手法来达到修辞效果,从以上给出的几个例子便不难看出,具有很强的表现功能。
三、翻译指导原则探究
自翻译的出现,便不乏有学者对翻译确立标准,即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下面简要分析一下中外较有影响力的几个翻译标准或原则。
1.国内主要翻译原则
数千年来,我国的翻译界一直在对翻译标准进行研究。尤其是近现代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影响较大的有严复的“信达雅”三原则,林语堂的“忠实、通顺、美”三标准、鲁迅的“宁信勿顺”、傅雷的“神似”和钱钟书的“化境”等。20年代70年代末起, 随着研究的深入, 一些国内学者开始注意翻译标准的维度问题。具有代表性的有范守义和穆雷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和理论对翻译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 吴新祥等按静态等级和动态层次把语言划分为十五个层面; 罗选明则提出了话语层翻译的七条标准等等。
这些翻译标准和原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质性的,一类是量性的。后期这些偏向量性的研究由于层面或参数过多,过分强调逻辑推理与结构分析等,操作性不是很强,所以并没有产生大范围的影响和被广泛适用,只能说是作者有益的尝试。
2.国外主要翻译原则
国外译界提出的翻译原则或标准也层出不穷。除了早期泰勒的翻译三原则外,影响较大的主要有读者反应论,文本类型理论,功能目的论等。
英国翻译家泰勒(1791)认为翻译应遵循三原则:(1)译文是原作的意思完全复写;(2)译文的风格和作态须与原作同一性质;(3)译文须与原作同样的流利。奈达的“读者反应论”强调两种语言的接受者的感受应该大致相同, 追求的是两种效果之间的对等, 强调以读者为中心。翻译必须达到四个标准:(a)达意;(b)传神;(c)措词通顺自然;(d)读者反应相似。泰勒的三原则与奈达的四原则与严复的“信达雅”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内容上,“信”、“译文是原作的意思完全复写”和“达意”都是指译文的内容或思想应忠实于原文;在语言上,“达”、“译文须与原作同样的流利”和“措词通顺自然”对译文的行文有着相同的要求;在风格上,“雅”、“译文的风格和作态须与原作同一性质”和“传神”都在译文风格上给予了关注。
凯瑟林娜・赖斯和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如出一辙。他们都是根据对语言功能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划分。赖斯将文本类型分为四类:以内容为重的“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以形式为重的“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以诉请为重的“操作型文本” 及视听文本(audio-visual)。与此相似,纽马克将文本类型分为信息功能型的文本(informative),表达功能型文本(expressive)和呼唤功能型文本(Vocative)。同时二位学者也指出,通常很多文本都是兼有多面功能,我们对其划分和翻译时要以其主要功能为主。公示语的主要功能是呼唤人们行动、思考或感受, 属于操作型文本或呼唤型文本,因此我们在进行公示语翻译时一定要以其是否实现其主要功能为首要的指导原则。
汉斯・弗米尔(HansVermeer)的目的论与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同属于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性的、必须考虑读者要求的交际行为,即译文总是要在目的语环境下实现预期的功能。该理论初期把关注点放在译语文化与译语读者上,以是否实现翻译目的来作为作品翻译好坏的标准。然而到了后期,功能理论却以克里斯蒂安・诺得(ChristianeNord)的功能加忠诚理论而暂时告一段落,这说明功能理论学派开始注意到了源语文本的重要性,或者说是文本兼有的其他功能的重要性。
四、结语
主题词类公示语的宣传目的十分明显,其英译有着很强的实用意义。一方面,它是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桥梁;另一方面,外语能力是一个国家语言能力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很多人对于西方理论采取直接拿来的态度,动辄对各种文体进行指导或评析。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取其精华,与我们中国传统的优秀翻译理论进行有机的结合。本文根据主题词的特点、功能及翻译目的,对其翻译应遵循的指导原则进行探究。在简析中外较有影响了的翻译指导原则的基础上,认为“信达雅”侧重内容、语言及形式,而“效”则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拟提出主题词类公示语的“效、信、达、雅”翻译四原则。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专家老师们进一步关注主题词类公示语的翻译。
参考文献
篇13
翻译中的文本分析最早源起于德国学者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费米尔(Hans Vermeer)创建的德国翻译功能理论及莱斯的功能文本类型理论。在语言学家布勒语言功能三分法的基础上, 莱斯把语言功能与文本联系起来,根据交际功能范畴把文本划分为:信息功能(informative),表达功能(expressive),感召功能(operative)三大文本类型[2].
在篇章语言学和文本类型理论基础上,诺德提出了翻译的文本分析模式,旨在为译者提供一个分析源语文本的模式,运用于所有的文本类型和翻译过程。
诺德的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强调对源文本的充分理解和准确阐释,解释语言、文本结构及源语言系统规范的关系,为译者选择翻译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础[3].相对语篇结构语言学派的文本结构分析,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更为详细全面,对源语文本中的文内外因素进行分析。诺德将源文本中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分为“文外因素”和“文内因素”,文外因素包括发送者、发送者意图、接受者、媒介、交际地点、交际时间、交际动机、文本功能八个方面。文内因素包括主题、内容、预设、文本构成、非语言因素、词汇、句子结构、超音段特征八个方面[4].这些因素的排列顺序可以改变,并互相依存,而且其分析是反复进行的,某一因素的分析可能会指引其他因素的分析。
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放之四海而皆准,适用于任何的文本分析。因为其模式不变相当具体,对各类翻译问题的解决均有导向的作用。
三、文本分析案例
案例 The Queen of the Adriatic 和 The Majestic Acropo-lis 选自于荷兰作家 Winfried Maas 所编着的英文原版 100Cities of the World 中的两篇城市介绍文章。按照诺德的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进行分析。
(一)文本外因素分析
从整体来看,此文本为呼唤型旅游文本,文本实现了唤起读者的关注、兴趣和渴望等功能目的,能够呼唤那些喜欢访寻古迹、游览名胜旅游者的探访兴趣。因此译文要实现作者的意图以及传递信息的目的,在历史材料和景色的重点翻译上,就要信息简洁,语言得体又优雅,信息重点集中,平衡好渲染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语言信息。
此文本含有大量的历史概况信息,具有信息文本特性。翻译时,要仔细分清事实型信息及呼唤型信息,考虑语言的统一和信息的融合,合理地处理语言和信息的形式和风格。
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看,读者要获得的是历史、文化和旅游信息及体现城市魅力特点的呼唤型信息,是信息和呼唤型相结合的文本。翻译中,语言要简洁又古雅,句子要简短优美,尽量使用归化策略,便于读者理解和欣赏;尊重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注重读者和文本的交际融合。
(二)文本内因素分析
此两篇文章主题明确,重点内容描述扼要,作者围绕主题来展开的细节和重点清晰。以“Rivals to Venice”这部分为例,从语篇结构的角度来分析文本的基本结构和复杂结构。文本分为“导入---城市概述---特写描述---精彩描述”四个部分,不断深入提供细节的发展语篇。时间、空间和细节描述是此翻译中需要细细处理的信息,并要选择最适合的结构来组织信息和内容。
此部分的第一段,作者描述了 Ragusa 的历史变革,是典型的时间发展顺序,明确采用时间发展的结构来编织信息和语言。翻译时既要关注结构,也要关注时间为轴的信息。围绕Ragusa 历史的主题,以具体时间为轴来编排的信息细节,具有“时间---人---主要变化---特点”的思维和路径,并使用递进机构和平行结构等其他结构。翻译时要严格控制好这些结构和语言。
文本中主位和叙位推进的结构和语言处理。比如:Fromthe fortifications you can also discern the clean lines of thecity. Two main entrances,the Pile and Ploc gates lead to acar -free Dubrovnik,the heart of which clearly beats onStradun also known as the Placa (main street) with its stores,作者从“clean lines”概述信息,再到“Two main entrances”叙位变成主位来推进。信息的连贯和衔接是翻译时的关键。
从语言上来看,源文本有很多并列句、长句及右推进的句式,造成大量的细节和信息拥挤的情况。翻译时,为避免句子西化及信息堆砌,语言要归化,化长句为短句,信息要有序组合。
四、翻译策略
英语与汉语各有其独特的句式结构,翻译时句式转换,才符合行文表达习惯,避免译文出现翻译腔。以下从《环球TOP100(世界最美的 100 座城市)》中摘选译例来说明翻译策略。
(一)句子折分
英语是树型结构,十分清晰地体现各种复杂的层次关系;汉语是竹状结构,习惯于用平面性的单层结构来表达意思。翻译的策略就是折分法,复合句翻译时折分成几个句子。
例 1.Ther[,!]e was an outcry throughout the world when theSerbs fired on Dubrovnik during the Balkan War because ev-eryone knew the collective heritage was irreplaceable.
译文:在巴尔干战争期间中,杜布罗夫尼克遭受到塞尔在维亚人的炮轰,引起了全世界人的强烈抗议,因为大家都知道这里的共同文化遗产是不可替代的[5].
例 2.When the Slavs invaded in 614 and conquered theplace the inhabitants fled to a rocky isla
nd off the coastwhich today is the site of the old town of Dubrovnik.
译文:614 年,当斯拉夫人入侵并征服了这块领地,当地居民逃亡到了沿海一个岩石岛上---它就是今天杜布罗夫尼克的老城区遗址[5].
例 3.In 1921 the Greeks and Turks exchanged their mi-norities and of the half million Greeks who had to leave AsiaMinor half of them poured into Athens.
译文:1921 年,希腊和土耳其人交战,大约有五千希腊人不得不离开小亚细亚,其中一半涌入了雅典[5].
(二)信息位置调整
英语与汉语的信息编排顺序存在明显差异。英语突显信息在前,重要信息的陈述放句首,在主从复合句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汉语突显信息在句末,句子建构主要依循事件的自然进程铺展。叙事在前,表态在后;先偏后正,先因后果。
翻译策略就是信息位置调整,将英文中置句首的突显信息,调整到句子之后的位置及结构和信息模块的组合方式。
例 4.Only four thousand people lived in the small row ofhouses on the northern hillside of the Acropolis when KingOtto was imported from Bavaria as ruler of the Greeks.
译文:1834 年,雅典成为希腊首都时,居民几乎所剩无几。
当新的统治者国王奥托从巴伐利亚来到希腊时,仅有四千人居住在卫城北面山坡上那些低矮房子里[5].
例 5.Following independence the new capital had to copewith fourteen revolutions,occupation by German troops,anda gruesome Civil War before becoming the lively city that to-day attracts visitors form throughout the world.
译文:希腊独立战争之后,这个新首都在今天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的美丽城市之前,经历了十四场战争,经历了德国军队的占领及让人恐惧的内战[5].
例 6.The city unusually aroused a passion in therenowned cynic George Bernard Shaw who describe the cityas “a paradise on earth”.
译:一贯以愤世嫉俗称着的剧作家乔治·萧伯纳也异乎寻常地被这座激发热情,他曾将这座城市描述为“地球上的天堂”[5].
五、结束语
旅游景点材料,是信息与呼唤型文本。翻译时,运用诺德的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对源文本的文内与文外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主题、内容、结构及语言等方面的分析,促进源文本信息正解理解的实现,提高翻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明栋.翻译的文本分析模式:理论、方法及教学应用[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1.
[2]郭瑞娟.文本类型理论与旅游资料英译[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0):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