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学生地理考试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学生地理考试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学生地理考试总结

篇1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课程。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动态发展的边缘学科,既有自然科学的内容,又有社会人文科学的内容。地理课程的特点决定地理“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课案模式的特点。地理“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改革模式包括地理“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的课案模式和地理“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的教学模式。

一、地理讲评课“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的课案模式

地理讲评课“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的课案模式是在地理考试之后,教师从学生做题中获取反馈信息,通过对地理试卷和试题的评析,以新课程教学思想理念为指导,以教师集体备课设计的地理讲评课课案为载体,以对学生存在的地理知识缺陷进行矫正和地理试题答题技巧进行指导,达到帮助学生完善地理知识结构,提高地理解题能力,掌握地理学习规律为主要教学设计任务的一种课型课案设计模式。地理讲评课“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的教学模式内容:

《 》年级《 》学科《 》部分 课案

课题 课型 第 课时

主备者 审核者

1. 【地理讲评课教学目标】

(1)地理讲评课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分析评价地理试卷,查出学生地理知识的漏点、盲点、误点并及时查缺补漏;复习巩固地理基础知识,形成地理知识网络体系。

(2)地理讲评课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对地理试卷自我订正、研讨、交流、释疑、练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地理试题解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习能力。

(3)地理讲评课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开展地理试卷讲评,矫正不良的学习行为和答题习惯,明确今后地理学习发展的方向,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态度。

2. 【地理讲评课重点难点】

(1)地理讲评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失分率高且难解决的典型地理试题和开放性较强的地理试题。

(2)地理讲评课教学的难点:是地理题答题错误原因的剖析和地理答题思路、方法、技巧的指导。

3. 【地理讲评课学习指导】

地理讲评课的课前预习重点要弄清自己在地理题答题中存在的问题。课堂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积极思维、大胆质疑、踊跃发言、主动解决自己在地理题答题中存在的问题。课后要求学生要认真总结地理试题答题的规律方法技巧和经验教训,明确今后地理学习的方向。

4. 【地理讲评课导学问题】

(1)地理讲评课的课案问题设计

①订正自己地理试卷中错题并分析答错的原因是什么?

②记录自己地理试卷中无法解决的地理题目是什么?

③提出自己在地理试卷分析中还有哪些问题或疑惑?

④在每一道题目边注上考查的地理知识考点是什么?

⑤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归纳地理试题的解题方法是什么?

⑥总结自己地理题答题成功的经验和丢分的教训是什么?

(2)地理讲评课的变式训练设计

①一题多变训练设计:将典型地理试题加以改造,通过对原题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加深难度,拓宽考查地理知识范围,开阔思路,举一反三,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行变式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②试题针对训练设计:根据学生地理试卷的答题情况,必要的可针对学生地理考试答题中的共性错误问题,结合国内外的地理时事热点问题,设计几道“针对性”的地理训练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5. 【地理讲评课课堂总结】

地理讲评课下课前的回顾小结,要强化巩固地理知识,总结地理试题解答的规律方法技巧,指导学生地理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

6. 【地理讲评课选做作业】

地理讲评课课后要针对学生地理考试答题中的主要错误问题,分析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方法的掌握情况,围绕地理讲评课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一、两道针对性的变式地理课后拓展选做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变式拓展训练。学生做题时间控制在10分钟。

7. 【地理讲评课课后反思】

(1)教师在地理讲评课课后要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自己地理讲评课教学的经验和不足,找出自己今后地理教学改进的方法。

(2)学生在地理讲评课课后要进行学习反思,总结自己地理考试的经验和问题,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明确今后地理学习方向和方法。

具体的实践操作步骤如下:

(一)课前准备 自主探究

1. 教师亲自作答试卷。要吃透地理试卷内容,真正了解地理试卷试题的命题特点。

2. 教师认真评阅试卷。制定科学合理的地理试卷评分标准,严格按标准评卷给分。

3. 教师仔细研究试卷。

(1)分析试卷试题难度。根据所任班级的平均分、及格率,确定地理试题的难度系数。

(2)分析试卷答题情况。对学生地理试卷中好的解法进行整理,以向其他学生介绍,促进全班的共同提高。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薄弱环节,应予以重点讲评。对典型的、带有倾向性的错误应特别关注,则应予以重点分析。分析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方法的掌握情况,设计好针对地理训练题。

(3)归纳答题出错类型。对学生错误较为集中或不会者较多的地理题进行分析归类,找出错误根源,确定纠错的具体措施。

4. 试卷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初步订正错题,分析错因。必要时要找学生进行个别谈话。

5. 确定讲评目标重点。根据地理试卷特点和学生答题情况,确定讲评目标和重点内容,要突出解决重难点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领悟能弄明白的地理题就不要再讲了,集中讲评部分地理试题。

6. 教师设计讲评课案。见《地理讲评课“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的课案模式》。

7. 课前预习自主探究。地理讲评课的课前预习学生主要根据地理讲评课课案中的“问题”进行预习,在规定的15分钟预习时间内,预习重点是自己订正错题并分析答错的原因,记录自己无法解决及有疑问的题目。教师要做好地理讲评课的课前预习督促检查工作,每节课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重点了解学生无法解决及有疑问的地理题的预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或疑惑。

(二)课堂讲评 合作探究

1. 地理考试成绩分析:(3分钟)

(1)公布本次地理考试最高分(点名)、最低分、平均分、优良人数、及格人数、分数段情况等。

(2)表扬本次地理考试优秀学生、学有进步学生、考卷整洁规范的学生(点名)。

2. 地理讲评课考试试卷分析:(2分钟)

说明地理考卷命题意图――题目类型、分值分配、难度等级、考查知识、能力要求等。

3. 地理考试试题分析:(22分钟)

(1)小组合作 研讨展示

在地理讲评课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各个学习小组的学生围绕无法解决的疑问题目和地理试卷分析中存在的疑惑问题,组织开展小组合作研讨展示。

(2)全班合作 质疑释疑

在地理讲评课全班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各个学习小组代表代表本小组质疑提出问题,根据各个学习小组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全班进行合作探究释疑。

(3)引导点拨 点评精讲

在地理讲评课课堂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把地理试题错误归类,点拨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点评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成绩和问题,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画龙点睛的精讲,做到由个别到一般,总结地理答题的规律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注重地理题解题思路的分析,注重地理题答题的开放性、准确性、规范性和要点化。

4. 地理讲评变式训练:(10分钟)

(1)一题多变训练:将典型地理试题加以改造,通过对原题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加深难度,拓宽考查知识范围,开阔思路,举一反三,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行变式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2)试题针对训练:根据学生地理试卷的答题情况,必要的可针对学生地理考试答题中的共性错误问题,结合国内外的地理时事热点问题,设计几道“针对性”地理训练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要注重地理变式训练题解题思路的分析,注重地理变式训练题答题的开放性、准确性、规范性和要点化训练。

5. 地理讲评总结提升:(3分钟)

在地理讲评课的课堂小结中,要注重进行补缺、矫正、强化、巩固地理知识;总结归纳地理试题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地理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

(三)课后拓展 深化探究

1. 课后延伸 拓展探究

在地理讲评课上,教师要围绕地理讲评课教学的重难点,结合国内外的地理时事热点问题,布置一两道“针对性”的地理课后拓展选做题作为课后选做作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变式拓展训练。

篇2

一、地理高考试题的研究背景

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直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试题质量高,特色鲜明。文综新课标全国卷首次出现在2010年高考中,当年有6个省份采用该卷,到2016年高考已增加到25个省份。2016年高考中,广东、安徽、河北、河南、山西、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山东采用新课标全国卷Ⅰ,甘肃、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采用新课标全国卷Ⅱ,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采用新课标全国卷Ⅲ。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使用的省份多,影响力大,因此研究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2016年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统计

(一)地理试题题型与分值

从试卷题型结构来看,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选择题(第Ⅰ卷)和非选择题(第Ⅱ卷)。其中,第Ⅰ卷的1-11题为地理选择题,满分44分;第Ⅱ卷的36-37题为主观题,其中一题24分,另一题22分,两题分值总计46分;第Ⅱ卷还有地理选考题3题,每题10分,选做1题。地理试题满分总计为100分。2016年3套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的题号、题型和分值基本一致,结构相同。

(二)地理试题考查知识统计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考查的内容有以下几部分:高中地理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的《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同时还涉及初中地理的相关内容。从高考卷可看出,高考对地理知识的考核内容丰富,涵盖范围较广。笔者利用表格的形式(表1-表3),对2016年的三份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进行了总结归纳,从题型、题号、试题形式、考查的知识点等角度入手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归纳。

三、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特点

根据以上对试题考查知识点的整理归纳,可以看出试题重点考查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与区域地理联系紧密,同时考查注重多个地理要素的结合,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具体特点如下:

(一)注重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

重点考查的地理主干知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等值线;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③地理空间定位;④工业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⑤区域可持续发展;⑥社会热点问题,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每套试卷根据实际情况各有侧重。

(二)图表众多,信息丰富

图表是地理信息的载体。近年来,在新课标卷中,常见的图表类型有等高线图、统计图、经纬线图。要求考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并对其进行整合和分析。

(三)高考命题的立意已经由重视知识的考查向重视学习能力的考查转变

地理试题考查的不仅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有迁移应用的能力。能力立意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高考中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考查侧重其对地理问题的认识、分析、判断、评价、论证的水平。

四、基于试题分析的教学建议

(一)夯实基础,抓主干知识

虽然高考逐渐从重地理知识考查转向重地理思维能力考查,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地理知识基础不扎实,想提高能力是不可能的。这要求我们高中地理教师注重教材知识,重视基本原理、规律的教学。

(二)加强读图训练,增强读图能力

地理图表包含大量的地理信息,是高考题的信息载体,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地理素养的基础,也是高考重点考说募寄苤一。我们在复习时要加强读图训练,提高学生对各种地理图表的判断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去绘制地图,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宏观的学习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性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教学的基础要求是培养学生获取和解释信息、传递和使用知识、描述和解释事物、展示和讨论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周顺彬,胡伟英,施美彬,等.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四省区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及对高中教学的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71012.

篇3

地理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地理学科的素质教育包括:注重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知识、能力融合协调,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特长,实现地理教学倡导的将地理知识和原理与地理规律相结合;传输、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集中精力教会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加强过程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勤于动手。教师是以上这些学习方式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从知识讲解转化为能力培养和非智力因素开发,实现课堂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运用能力。

例如,讲到有关我国生态农业的内容时,笔者提问学生:我国掌握了哪些比较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学生踊跃发言:机械化和专业化的农业,滴灌农业、喷灌农业,严重缺水的宁夏固原、甘肃会宁等地依靠地窖存水和薄膜覆盖的农业等。接着笔者请学生们观察我国生态农业图并分析我国的农业发展情况,学生围绕图画说出了我国农业方方面面的情况:可以不用化肥,发展农产品加工,养蚕等。很多学生都说出了重要的一点,即现在生态农业生产全过程不会污染环境,这样学生就认识到了生态农业的关键特征。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使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产生不协调,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学生要解决这种不协调,就得进行创新思考活动。这样引导学生用以前没有用过的办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以累积地理思维方法。同时,地理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为学生设计问题情境,为其提供探究性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将地理知识用最适合高效科学的方法灌输给学生,还要善于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出知识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此外,教师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水平,创造条件,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形成学生自己内化的概念。

例如,在讲解中亚的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填写:中亚离海洋(远),深居亚欧大陆(内部) 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气候(干旱、半干旱) 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条件,(畜牧)业比较发达 纺织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发达。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理解地理位置影响着自然环境,影响着经济发展。接着再配上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判断、分析、思考,提高其解决地理习题的能力。

再例如,在讲解热带雨林气候的内容时,让学生看世界气候图,并提问:是不是只有赤道那里才有热带雨林气候?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有这种气候?是不是赤道附近都是热带雨林气候?为什么?通过这些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更能激励学生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地理知识运用的能力

篇4

1.教师的复习教学理念

教师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复习教学理念关系到复习的思路与效果。由于高三总复习是直接面向高考的系统性回顾与提高,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高中地理知识做全面的梳理,另一方面在牢固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获得地理思维和能力上的飞越。

2.学生的复习方法

受长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影响,一些学生在高中地理复习时总是希望老师多讲些、讲得细一些,亦步亦趋地随着老师的复习思路走,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对于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是静止的、呆板的,抓不住知识的核心和重点,在地理应用训练时过多地依赖诸如《三年高考,五年模拟》《高考试题详解》等复习资料,机械地做大量的习题,疏于对问题的总结和反思,难以自主地归纳和总结复习的收获与体会。一些学生缺少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欲望,不善于通过同学间的讨论和辨析理清高中地理的知识脉络,掌握处理实际应用问题的规律和一般方法。

3.高考信息的不对称性

高中地理复习离不开高考信息的获取,而在不同的地区和学校,高考信息的来源和渠道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高考信息丰富,而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高考信息自然相对贫乏。这就造成了不同地区高考信息的不对称,成为影响高三地理复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突破高三地理复习中瓶颈性问题的有效策略

1.教师要更新复习教学理念

在高三地理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更新复习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解疑纠误,更要引导学生探索方法、总结规律,提升能力,把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高考备考有机融合在一起。根据高三地理一般采取三轮复习的实际情况,将第一轮复习作为高三地理复习的“形成期”,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贯彻全面、扎实、系统、灵活的复习备考原则,侧重基础,查缺补漏,初步构建明晰的知识网络。将第二轮复习作为高三地理复习的“整合期”,突出教材各章节的内部整合和章节之间的整合,以专题的形式完善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摆正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的关系,强化小综合练习。将第三轮复习作为高三地理复习的“优化期”,加大知识交汇点的习题训练,以增强练习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激励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熟练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

学生是高三地理复习的主体,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是高中地理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教师要培养学生复习中的独立性,引导他们注重同学间的讨论和交流,根据自己的复习状况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要在核心知识、核心概念和核心应用上多下功夫,抓住各个知识点的内在有机联系,实现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要结合考试说明中关于容易题、中等题、难题比例为3∶5∶2的题型分配原则,做好、做实基础性应用训练,适度进行难题的训练与研究。要摒弃“题海战术”,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应用练习,在习题解答中注重反思和总结,在反思和总结中升华自己的复习感悟,强化主动探究和大胆创新的意识。

3.多渠道获取与高考相关的信息

明确“信息决定成败”的道理,把高三地理复习看作一场信息战,努力从多渠道获取与高考有关的信息:一是借助现代信息资源更新迅速、跨越时空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了解高考动态,获取最新的高考信息,把握高考新动向;二是向资深的高考研究专家请教,掌握现代高考复习理念和方法,合理设计复习教学活动;三是到高考成绩先进地区和学校考察、学习。

要提高高三地理复习的效率和效果,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正视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差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克服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思维单向性,以高效的高三地理复习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提升。

篇5

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高中的教学方式也得到发展。人们对科技有了一定了理解和掌握,能够更方便的获取有用信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高中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关系着高中生的高考成绩,因此高中生应当具备基本文字读写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加强读图用图的能力。因此,培养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得到高度重视。

1.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重要性

在高中的地理学习中,地图信息综合了所学的地理信息,许多地理学习中的知识点都体现在相应的各种地图上。高中在地理学习中的读图能力,不仅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基本技能,更是一种快捷高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学习地理知识至关重要。

在地理课程学习中,地图以及课本里的地理图表,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部分,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图表不仅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组成,也是地理知识的高度总结与概括,其表现方式更为形象、直观。图表中地理信息能够直观地表达,反应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地域差异和区域特征,还能将许多地理知识互相联系起来,有利于高中生对于地理信息的掌握与学习。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应该努力培养高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充分把握读图教学这一重要部分。在地理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联想及综合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达到举一反三,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

2.高中生地理教学中读图问题

2.1图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位

近几年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图表在表达地理信息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通过考察近几年地理学科的高考试题能够发现,图表试题成了考试中的重要部分,注重考查学生阐述地理事物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近年来的高考试题逐渐趋于多元化,这就要求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正确读图、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图表数据并绘制图表、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现象及其规律的能力。

读图、析图的能力是高中生在地理学习中必须注重培养的能力,在国内外的地理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现阶段我国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非常严重,广大高中生没有对于地理学习中的图表作为重点掌握,一味地死记硬背,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不是很好。

2.2高中生对地理读图的态度

回顾我国过去的高考历史,地理课程在高考中的地位几次起落,许多人对于地理课程的地位有些偏见,致使地理课程在高中生甚至家长眼中作为一种副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学生对于地理课程中的读图问题也没有重视起来。在地理学习中,许多高中生习惯了离开图表学历地理知识,仅仅依靠文字解释来了解地理知识,使得地理学习变得非常抽象。高中生在学习的时候很难找到地理的魅力及学习乐趣,成绩也难以得到提高。

根据调查研究可知,在高中生的各种地理考试中,高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读图、分析过程中经常出现较大的障碍,甚至有的学生对地图存有厌倦的态度。高中生在地理读图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上普遍存在劣势,因此,要想提高地理学习,掌握地理知识,高中生在学习中必须摆正态度,提高地理学习中的读图能力。

2.3教师在地理读图教学方面的态度

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对于地理图表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读图能力的构成、层次、目标的认知程度不够,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老师只是过分注重学生的感知能力,而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涉及很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的教师热衷于文字表达,有时候为了节省时间,甚至避免用图表进行教学,不善于用图表来解决地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以文代图的态度容易导致学生不习惯图表学习,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高中生读图能力的提高。

3.培养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有效策略

3.1培养学生读图的习惯

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授课老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图表的习惯,逐渐习惯使用图表的技能。高中生在学习地理中良好的读图习惯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帮助高中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生在地理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教学态度息息相关,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用图态度、用图技巧和用图能力都对培养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授课老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和兴趣,并且养成一种习惯。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3.2有效利用插图

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课本及课件中经常会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插图是对地理知识及时地补充,能够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使得所表达的地理知识更加容易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恰当地、巧妙灵活地运用地理教学中的插图、地图册,对于增强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正确地引导学生好好利用有用的插图,得到相关的地理信息,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

3.3加强填图绘图训练

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要勤动脑多动手,有时候在学习地理知识时,亲自绘制一幅图表,其巩固效果非常显著。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高中生应当多培养动手的能力,有些地理图表比较复杂难懂,但是如果学生自己动手绘制了图表,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图表中的地理知识,并且加深对地理信息的印象。高中生在学习地理课程时,不仅要学习基本的填图绘图方法,并且需要经常锻炼这种能力。学会了基本的绘图方法,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复杂难懂的地理图表,能够运用画图的方式对地理素材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读图能力也能够更好的提高。

3.4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授课中,授课老师必须对高中生进行必要的读图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教师在授课时经常遇到一些比较复杂难懂的地理图表,学生的读图能力关系着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老师应当教导学生挖掘图中的地理信息,逐步引导学生利用地图中的显性信息,并且利用图表中的显性信息来挖掘图表中的隐性信息。其次就是要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在地理学习的读图过程中,把对解答本题有利的信息提取出来,使得学生能够正确地回答问题,同时对类似的地理问题掌握了一定的技巧。

结语:由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的地理问题可以发现,图表问题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分值,这也反应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因此,在高中的地理学习中,要求学生对相关的地理图表信息能够准确地分析、归纳,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在日常的地理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培养读图的良好习惯和兴趣,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要加强学生的读图训练,有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使得学生的读图能力得到提高,才能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篇6

一、地理阅读能力的优化策略

江苏新高考的命题方向一般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记忆,而是给出具体的文字材料、图表材料,让学生自己通过图文的阅读进行分析推理,涉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这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高考试卷上的材料包括地图、表格等,包含的信息量极大。学生如果没有比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无法对题目中的文字及图表材料进行合理的分析、理解、概括,并挖掘其中隐含的条件,洞悉其内在规律。只有真正明白了材料是什么,题目问什么,应该答什么,读懂题目,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调动起来解决问题。阅读是学生地理学习中获取各类信息的最重要的基本手段之一,阅读能力的高低也是影响学生答题的关键。因此必须不断优化学生的地理阅读技能。1.加强课堂阅读指导。地理阅读训练应贯穿整个地理教学过程,在地理课堂中渐渐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师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时要有明确的细化目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圈画出重点字词、修饰语、限定词,并且反复推敲,在阅读过程中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还可以用对比、因果推理等方法搞清楚材料涉及的地理内容的逻辑关系,对知识进行消化迁移。2.高质量的习题训练。经典的高考题都是出题人字斟句酌后的成果,都是紧贴课程标准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例如,材料是文言文或者日常用语,学生就要调动语文知识,将其转化为地理语言,还要学会防止思维定式的干扰,根据新的情境思考最合理的答案,更要学会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特别是设问中的定语。在平时的阅读练习中要逐步巩固、查漏补缺,逐渐提高阅读能力。3.读图能力的重点训练。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都是“无图不成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如读图要先读图名,再读图例,再读横坐标、纵坐标,再读斜率、数值、比例等。教师应当让学生随手携带地图,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地理图像上去,让学生学会读图、画图、背图,储备一定的地理图像语言,对于一些典型地理图像如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洋流分布图、世界自然带分布图、板块构造图等,要学会充分挖掘图像信息,进行再次加工,慢慢学会将图像信息进行转化,学会用地理图表或是构建思维导图回答问题。

二、地理表达能力的优化策略

篇7

二、引导学生记图是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形状、轮廓、经纬度等,看看是否有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来的形状特征、数据特征把地图记住。如黄河干流的形状像汉字中的“几”字、意大利轮廓像长筒靴等。注重引导学生记住重要的经线(如0°、180°、20°W、160°E、30°倍数的经线等)以及重要的纬线(赤道、回归线、极圈、30°纬线、60°纬线等)经过或附近的国家、城市、气候类型、自然带、地形区、河流、湖泊、海洋等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并进行分析掌握,做到“心中有图”。这些能帮助学生在学习区域地理时轻松地判断相关地理图形,为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具有特色的图形轮廓、地理事物或经纬线来判断图示地区的地理位置,进而对所示地区的地理事物进行综合分析、掌握,这是地理考试的一大特色。要想顺利地解答这一类问题,学生需要记忆一定的地理图形。

篇8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在弥勒四中高一年级抽选了5个班进行《学生背景因素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57份,回收有效问卷335份。利用spss软件以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为因变量,背景因素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在符合方差齐性的条件下,P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学生期中考试地理成绩呈正态分布,其中平均分(M)为35.4分,标准差(SD)为9.46。学生地理学习成绩在不同家庭结构、民族、生源地及是否独生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班级、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1.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情况

结果显示,完整家庭学生学习成绩显著高于非完整家庭。单亲儿童具有高精神质、偏内向、情绪不稳定、心理发育不成熟的个性特点[1],在调查中发现单亲家庭学生在学习上会出现学习情绪、学习注意力、学习行为等差于完整家庭学生,最终导致其地理学习成绩差于完整家庭儿童。

弥勒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学生构成也具有多民族融合的特点。调查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学生地理成绩显著优于汉族学生,这是由于这一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偏远山区,他们想要通过学习以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及状态的欲望很强。因此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热情高于汉族学生,促使他们在地理学习中更加努力、认真,地理成绩也略高于汉族学生。

非独生子女的地理成绩显著优于独生子女的地理成绩。访谈中发现一些非独生子女在学习上会与家族中学习好的人比较、交流以及相互讨论,在学习上也倾向于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这使得非独生子女的学习成绩较好。

生源地不同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2],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学生地理成绩显著优于城镇学生。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也是由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异。

2.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情况

不同班级学生的地理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是因为在弥勒四中的教学管理中,采取的是随机分班模式,所有的班级都是平行班级,没有优劣之分。而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也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虽然调查发现家庭经济状况越困难的学生地理平均成绩越高,但由于被试家庭经济状况富裕的人数极少,因此未表现出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

地理学习中,男女生在学习内容、感知方式、地理思维能力方面存在差异[3]。但这种差异并未表现为哪一方占绝对优势,而是各有千秋。因此男女生在地理成绩方面也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三、总结

由于学生的差异,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发掘学生的优点,抑制学生的不良行为,通过教师的差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例如对单亲家庭学生多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对一些消极情绪进行有效及时的疏导。对于习惯独自解决问题的部分独生子女学生,教师应多训练他们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而对于学习动机较弱的学生教师应该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提高地理成绩。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学生的成绩与教师对他的期望也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如果对学生形成一定的期望,就会使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发生符合这一期望的变化[4]。因此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差异,对学生产生不平等的期望,使部分学生产生挫败感。

参考文献

[1] 何宏灵,刘灵等.单亲家庭儿童个性和学习成绩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3).

[2] 庄丽.基于生源地差异的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9.

篇9

高考地理考虑到中学教学实际,以地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考纲及其说明地理部分作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命题。教师在学习时要“纲本对照”、“纲题对照”,同时,要研究新课标,研究教学,研究“两题”(高考题和训练题),其目的是领会命题意图、思维过程等,准确获取其考查的知识能力目标,建立分析高考试题思维模式,把握高考新动向。

二、转变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高考命题已经从以“知识立意”为主导转向以“能力立意”为主导。它不仅是高考命题的准则,也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指南。因此,教师要坚定基础意识,强化能力意识,牢记学生意识。虽说高考考题在书外,但理在书中。复习时,教师要以考纲为统领,整合教材,构成框架,既要用好用足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引导学生绝不猜题押题,以不变应万变。

教师应把握《考纲》提出的考核目标中的四大高考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是审题的重要环节,“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是决定考试水平的关键因素,“描述和阐述事物能力”是前两种能力的结果,也是其程度、水平、能力的表现,“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处于最高层次。教学中教师应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的教能让学生乐学,但不要迷信自已的讲,多倾听学生的心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探究地理问题,对地理重体会、有思考、会运用。

三、强化学法,指导能力训练

1.创新教学,注重学法指导

(1)经验传承。在高考复习教学之初,以往届考生有效复习方法的心得为例,结合自身多年复习经验感悟,与学生交流高效学习方法。如关注地理时空、地理要素的差异性与关联性,养成良好的地图学习习惯,学会从地图中发现知识,学会正确的区域分析思想,形成科学的地理观念,强化比较法、归纳法的研究,勤于实践等。让学生先学通法,用通法引领复习,在复习中实践通法。

(2)引导总结。在高考复习中,有机渗透点滴学习方法,让学生注意领悟,多思考“我怎样学习”,如“如何判断各种类型的地图和地理统计图表,如何从各种资料中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优化,如何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等。多总结、摸索适合学生自己的求实灵活的地理学习方法,理清解题思路,形成准确而简洁的书面语言,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3)专题交流。复习区域地理之前,以“好的方法是成功的捷径”专题讲座形式与学生探讨总结高考地理(总)和区域地理(分)学习方法,强调分析区域特征的思路与要点。

(4)临场指导。临近高考,关于方法论最后一课,略论临考之法,强调高考时要镇定自若、通览全卷、但求少丢、处变不惊……培养临场能力,让学生充满自信,稳操胜券。

2.加强练习,培养学习能力

(1)选(设)用妙题,力求新颖。精心选择(设计)习题,力求立意新颖、独到,难易适度,设问巧妙,具有梯度,启迪思维,训练“信息获取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习题中注意设置激活思维的情境,并用好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贴近生活实际,巧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注意对好题可以“一题多用”:学生做好题并订正讲评、引领学生对该题的命题思想进行剖析、考前再体会以发现题目背后所蕴涵的学科思想。

(2)广开思路,促进练习建模。笔者曾大胆尝试,在今年“全国十城市教研协作体高考研讨会”献课“比较类综合题答题思维建模”专项复习时,秉承“以生为本,激趣激思激情,追求激活的富有生命力的美丽课堂”教学理念,用“审美化地理教学”模式指导教学;据所授课题需要,采用“展示好题(教师)―尝试解决(学生)―暴露问题(学生)―发现问题(师生)―纠正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师生)―提炼有效解题策略(师生)―思维建模达成共识(师生)―对点突破提升能力(师生)”教学策略。其间笔者不断激发学生在判断、推理时抓关键词,广开解题思路,帮助纠正错误、巩固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整个课堂学生角色有序转换(即应试者―评卷者―命题者),教学达到。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答题、命题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3)用好地图,培养多向思维。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显性和隐性地理知识,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考查学生地理核心能力的主要手段。在练习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好各种类型的地图,图文结合,图图、图表(文)转换,以图导学,引导学生多视角识图、绘图,培养读图技能,学会对地图信息加以分析运用,提高读图能力,提升地图意识,培养地图素养。

教学中可采用“正向思维(抓课本重要概念、原理、公式,抓图表,抓知识内在联系,扎实掌握课本知识)―逆向思维(所学知识倒过来想,结论与条件可否对换等)”培养,训练学生脑筋急转弯,增强应变能力,特别是当习惯性思维束缚头脑时,逆向思维有可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采用“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培养,既在解题中进行多题归一训练,使学生在学习中多寻找知识点背后的内在联系,又训练学生对典型习题能一题多解,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思维。

3.吃透命题,及时做好讲评

(1)评前充分准备。讲评要有典型事实、有数据、讲出道理。因此,需做好统计(可按错误类型、错误或遗漏点、错误率等),正反典型材料收集整理,详细分析工作(特别注意分析命题意图、导向价值、侧重点、相对难易程度、不足、常见错误或问题及其原因和努力方向),确立讲评主题,把与主题相关的内容整合,设计讲评教案,使讲评有所侧重(重难点、地理能力、解题技巧、错误原因等),提高讲评效益。

(2)创造参与机会。一堂成功的讲评课,教师应给予学生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可采取分小组先组内学习后大组代表交流的小组合作式,教师引领与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相结合,自愿与指定相结合,并可提出讲题要求和限定讲题时间,人人参与、相互倾听,在合作、质疑、分享中学习,培养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采用多种方法。讲评倡导自我发现、自我总结,重视创新、研讨多样化思路及方法等,可用学生问题展示(以题带面,对学生存在的系列问题进行归类、并用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实例现身说法)、试卷考点串联(学生对发放的试卷只写相关考点、延伸考点,不具体答题)、解题思维记录(学生记录整理解题思维,课堂表达对该题的理解过程)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剖析问题的效率,引导学生拓展思路。

篇10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任课教师,感受到地理知识更新很快,且紧密联系时代。如何在新课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下教好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是很艰巨的。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有许多的经验和想法在此做一下总结。我们知道地理在初中教学中是作为副科的,然而到了高中是作为主科的,这就人为的造成了许多问题。举例:如在教学实践中竟然有的学生弄不清比例尺和比例尺的大小。有的弄不清经纬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和计算区时。有的学生没有全国地形,全国物产,全国气候,世界地理、气候、物产、国家分布情况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说学生地理知识水平高低不齐,差距很大,在按时完成教学大纲而教学课时又有限的情况下,让学生全面掌握提高地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难度可想而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总结如下:

1 建立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没有兴趣,那么学习就成了被动学习,知识变的枯燥无味。有兴趣就不一样了,学习成了主动学习,知识就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了,学习变成快乐学习。

地理知识本身就较为枯燥、不如语文哪样美轮美奂,历史那样动人心魄,物理化学那样丰富多彩。很多学生在初中就一知半解或者全然不解,一部分是学生自身原因,一部分是初中的人为原因。那怎么培养学生兴趣、扭转这种局面呢?我就从身边的情况入手。举一例比如在日本的核事故后我国因谣言而国民疯狂抢购囤积食盐事件中,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我通过电话、邮件了解的没有一人一家参与,而且不跟谣、不传谣,且根据地理知识破谣。我国民所用食盐是矿物盐,不是海盐。海盐多用于工业生产,根据我国和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季风,洋流等知识对我国影响不大。后来国家出面辟谣,澄清有关情况,和我们的分析一致。新学生对此感到惊奇,有的说没想到地理还有如此巨大威力,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

2 革新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建立兴趣只是完成了第一步,第二步因材施教至关重要。因材施教自从孔子提出到现在几千年了,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实在难,特别是在应试教育下。但我始终坚持这一观点,并积极实践。有句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从另一方面说明因材施教的必要性。每次接手新班级新学生,我在教课前,都要做两到三次测验,以求全面了解学生地理知识和其他能力,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下,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做了机动灵活的授课计划。

革新教学方法,要学生理解、记牢对基本概念,然后以全面的地理知识辩证的分析、论述解答问题。要求学生先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能死记硬背。把基本概念记熟掌握后,再展开拓展联系。比如讲授区域地理一章时,从我们自身所处地理位置讲起,这样学生很快便进入了,让学生积极发言总结,老师讲授疑惑和补充,变老师讲授为师生互动,学生为主体。

对知识掌握牢固、知识面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允许他们回答问题言简意赅。对语言表达能力差的,许他们语言啰嗦。对知识不是很牢固,且知识面较窄的。答对要点就行

篇11

一、高中生地理学习情感的现状及特点

1.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出消极情感

虽然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因人而异,但大多数学生表现出消极情感,他们对地理学习缺乏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低下,学习动机不足,对地理科目的学科价值持怀疑态度,认为地理知识过于宏观、笼统,实际应用价值不大。

2.男女生地理学习情感不同

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导致男女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情感,男生往往表现出更多积极情感,女生往往表现出更多消极情感。男生对地理的兴趣较为浓厚,他们喜欢从文学名著或周围世界中主动获取地理知识,对生活中的地理表现出敏锐的洞察力,而女生对身边的地理关注较少,对地理知识的习得表现的更为被动。

3.学业水平测试前,文理科生地理学习情感不同

由于升学造成的文理分科使得文理科生的地理学习情感产生差异,文科生的地理学习情感较为积极但略有波动,理科生较为稳定但消极。文科生在长期的、系统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对地理知识的了解更广泛,对地理的认识更深刻、成熟,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但文科生对地理考试成绩较为关注,成绩的好坏会使他们的地理学习情感略有波动;理科生的地理学习过程浅表化、形式趋于应付,使其对地理的认识较为片面,产生消极的地理学习情感,此外,理科生对地理考试成绩关注较少,成绩好坏对他们影响不大,地理学习情感较为稳定。

4.学生地理学习情感并非一成不变

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随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当所学内容较为抽象复杂时,学生往往表现出消极的学习情感,当所学内容生动有趣时,学生往往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情感;当学生喜欢地理教师就会“爱屋及乌”,厌恶地理教师就会对地理失去兴趣;当学生的地理知识得到肯定就会喜欢地理,反之就会厌恶地理。

二、影响高中生地理学习情感的因素

影响高中生地理学习情感的因素复杂多样,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当所学内容复杂抽象而又枯燥乏味时,学生表现出失落、烦躁、厌恶、焦虑、恐惧等消极情感;当所学内容简单直观而又生动有趣时,学生表现出兴奋、激动、愉悦、快乐、幸福等积极情感。

2.教师

地理教师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影响较大。地理教师的言谈举止大方得体、仪容仪表端庄美观、专业功底扎实深厚、为人处世宽容大度等会增加学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反之,地理教师行为失当、不注重穿着、谈吐粗俗、知识浅薄、态度傲慢、愤世嫉俗等会降低学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

3.同学

周围同学对地理的态度会影响学生自身的地理学习情感。如果一个学生周围的同学对地理充满兴趣,上课聚精会神、慷慨激昂,下课认真完成作业,课后经常谈起与地理相关的话题,耳濡目染,在周围同学的长期影响下该学生也会改变对地理的看法从而喜欢上地理;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周围的同学对地理都毫无兴趣,认为地理枯燥乏味、过于宏观、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大,上课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或者做其他事情,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受此影响该学生也会对地理失去兴趣。

4.家庭

家庭环境也会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产生影响。如果家里的长辈从事与地理相关的工作或者对地理感兴趣,认为地理是一门开阔眼界、树立学生世界观的学科,就会更多的关注地理事物,使学生阅读与地理相关的书籍等,在这种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就会产生特殊的地理情感;此外,如果家长认识到地理对学生学业的重要性就会对学生的地理成绩产生期待,这样也会增加学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相反,如果家长对地理的认识不到位,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漠不关心,就会降低学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

通过对高中生地理学习情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培养策略,希望能增强高中生对地理学科积极的学习情感。

三、高中生地理学习情感的培养策略

1.培养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对学生至关重要,学生处在一个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积极进取的班级中会更加热爱学习、主动参加课内外活动。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学生集思广益、发散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使学生收获友谊、增加成就感,培养学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

2.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个人魅力

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和地理知识之间的桥梁,地理教师的言谈举止、专业素养、为人处世方式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地理教师应该多渠道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比如阅读地理相关的学术论文、书籍,关注地理事件,多听其他地理教师的课;此外,地理教师还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积极参加赛课,取长补短,坚持写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最后,地理教师还需提升个人魅力,比如增加语言的幽默感,活跃课堂气氛,注意穿着打扮美观得体,行为举止优雅大方,为人处世谦虚包容等。

3.注重家庭教育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学生地理学习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家长应该认识到地理的学科价值并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比如可以让学生在周末或节假日等空闲时间观看《地理中国》、《BBC纪录片》等节目;也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与地理相关的书籍、期刊、杂志等;还可以带学生出去旅游,使学生切身感受各地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

4.利用榜样力量

学生对某件事物的好恶往往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理性思考和心理斗争,有时候仅仅是榜样力量,比如被某个人的地理学识所征服。榜样既可以是地理学界的专家、也可以是地理教师、还可以是地理的业余爱好者,既可以是同班同学、也可以是往届的师兄师姐等等,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地理好榜样,增加学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

情感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至关重要,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使学生终身受益,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学习情感,使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498;

[2]张瑜,初中生的学习情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篇12

一、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1 学校重视不足

部分中学对地理课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设施滞后。随意挤压地理课时现象严重,有些学校连最起码的期中考试都被取消,或者干脆不开设这门功课。

1.2 师资力量薄弱

初中地理教师队伍构成中师范类地理专业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非常小,普遍存在地理教师专业知识欠缺现象,对地理有关问题没有能认真研究,“照本宣科”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另外,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年轻教师偏少,教学精力严重不足,这种“先天不足”的师资队伍现状严重制约了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1.3 学生地理学习态度不端正

大多数学生普遍认为初中地理就是门副科,只要靠死记硬背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学习兴趣不高,更谈不上用心揣摩、仔细研究。

二、对初中地理课堂创新性教学的建议

2.1 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探究

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的特点,积极改变传统地理教学的局限性,促进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现代初中地理教学要很好的将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互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将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互补长短,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要考虑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时机,如在讲预习或者复习课程时,可利用多媒体的大容量特点提高教学效率,但也要注意穿插传统教学手段,如中间的停顿,辅助解释,让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道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个学生等等,这样做就更能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提高初中生学习学习的效率。

2.2 变重教材知识传授为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相应的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师教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教材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但切忌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学习知识,在联系现实生活的实际中,通过应用知识来形成能力。如在“利用经纬网定位”的教学中,由于该知识点比较抽象,可以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并不真正存在经线和纬线,而是为了准确定位某一点的位置,而使用了经纬网。在经纬网确定位置的图中,是“横纬纵经”,同时指出一些具体的位置,如北京的位置是116°E,40°N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的位置是:103. 4°E,31°N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形成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2.3 带着问题思考,引领学生积极主动走向生活

地理新课标将学科教学的内容与学生身边的地理常识联系起来,也就相应地要求教师要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日常生活,从生活中去验证课本上的知识。

2.4 举行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这也是地理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在讲解“等高线地形图”中,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分组讨论、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模型。这样就可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思维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2.5 开展创新教育系列活动

课外开展创新教育系列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能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可开展主题演讲赛,如“地球的未来”、“假如我登上了火星”、“假如地球上没有海洋”等;可举办地理科技报告会,如“我所见到的南极”、“北极科考见闻”、“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等;可开展地理学具小制作比赛;可举办地理学创新思维小论文比赛;还可举行形式多样的参观、调查、访问、夏令营等等。

2.6 改革地理考试评价体系

现行的考试制度,某种程度上束缚着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想不管考试形式如何, 都要有利于激励学生创新, 比如, 能否在现有的单纯静态理论笔试的基础上,增加动态的口试和地理实践操作技能的考试,还可增设地理创新能力的附加分,以奖励在各项活动或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同学。

2.7 理性认知地理教学的目的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想提高和创新地理教学,首先自己要对地理教学的目的有清醒的认知,如何在新课程中,将地理的知识和生活的实践相互结合,让初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感到地理学科所散发和具有的独特魅力,以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去入手:一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独特的音像、 视频等优势;二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结合实际生活,以学生关心的话题,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丰富多彩性,唤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求知欲,达到学生能够有效的参与教学,能够独立进行自主思考,能够形成自我的逻辑判断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最终教学目的。

总结

初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探讨是个发展性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技术的进步,还会涌现出这样、那样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掌撑地理知识、开心学习、学的轻松、学得快乐。在“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这才是初中地理教学所要讨论的实质话题。

参考文献:

[1] 李彦兵.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智能的培养[J].学园.2011(7).

篇13

1 地理教学的现状

1.1 不够灵活的教学方法

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地理的时候,依然采取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很多学生只是初步的了解知识,去死记硬背,并未将知识吃透,也无法灵活的运用以学到的知识。在考试或者是习题练习中,这一种学习模式的弊端就会暴露出来,学生无法取得优异的成绩,久而久之,就会降低对于地理的学习热情。教师方式的单一,不仅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也不利于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1.2 地理教学无法做到与时俱进

地理这一门学科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也使得其配套的教材、教学方式都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定的地理信息也在不断地变化;但是传统的地理教材内容无法跟上更新的频率和速度,尤其是欠缺运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进行地理信息数据的探测。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说,传统模式下的地理课本内容久久不能更新,但是互联网上随时都有最新的地理信息。久而久之,课本内容与互联网就会产生矛盾,使得传统的地理课本不再具备权威与公信力,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幅度的降低。

2 当前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1 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

第一,学生应该对国家的基本地形有所了解,也就是说要求学习能够掌握每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河流山川的地理位置。

例如:学生应该记住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每一年中我国的降水量线在800MM,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等等基本知识。为了方便学生形象感知与识图能力的提升,也可以要求学生制作卡片,以便于记忆。

第二,要求学生掌握每一个省份的基本形状,能够自行的制作来拼接中国省份,进行适当的练习,这样也能够培养学生快速的反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来方便学习记忆。

例如:陕西省的形象像一个跪着的陶俑,我们就可以根据秦始皇陵兵马俑来让学生记住陕西省;而山西的形状大致像一个土豆,并且土豆也是山西的一大主要产物,也样也可以有利于形象与地形的相互结合。

第三,培养学生地理知识的建构能力。建构能力,也就是让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知识,能够对于这一阶段知识进行总结的一种能力,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地理知识的一个整体框架。布鲁纳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将一件事情放进了结构完整的框子里面,这样我们才不会忘记,详细的资料想要保存下来,主要是依据它简单的框架。”对于地理知识的建构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结构学习的能力,也可以利用学生自身的形象思维能力来提升学习效果。

2.2 培养学生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地理知识,一直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在对教育的理解中,我们始终认为地理知识的学习就是将基本的地理知识加以记忆,如何来应用,则归纳在了高效学习的范围之内。但是随着当今越来越高的素质教育,实际地理的应用能力也是学生必须增强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不仅能够提升地理知识的有效吕勇,也可以认识到地理知识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再配合上贴切的作业,也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参与的提高,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2.3 培养学生地理观念的能力

这里说的地理观念,就是在学生的脑海当中形成一个地理思维的能力,在这一个过程当中,也会逐渐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地理教学成功的最终极阶段。

培养学生地理观念能力,首先要求了植入整体的观念。所谓的“整体”指的是最基础、最基本的地理学科理念,它也将“联系”的观点充分地体现了出来。由于在地理这一环境之下,任何的一个细微变化都能够有“蝴蝶效应”的产生,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环境“副作用”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