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编程培训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主要做法
2.1建立健全培训组织 为确保阳光工程培训顺利开展,及时成立了相应的培训领导小组,站长主抓此项工作,全面负责阳光工程的组织实施,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明确工作职责,落实责任,做到了分工明确、职责分明,事事有人做,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2认真制定实施方案 为使阳光工程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实施,总站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编制教学计划和学时计划,选聘教师,开展各项工作。每期培训前,都要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确保培训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2.3加强师资,确保培训质量 根据培训专业内容要求,聘请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具有一定资质和丰富实践经验、感染力强的培训教师、专家,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作为阳光工程培训教师。同时,培训内容上努力使广大农民学员易懂、愿意学、乐于接受。同时,自编或订购了一定数量农民通俗易懂、针对性强的培训教材、简单的讲义等阳光工程培训教材,免费发放给农民。
2.4注重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 结合全州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民需求,采取集中授课、面对面培训,现场观摩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本着农民需要什么,就讲什么,及时为农民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使农民真正学到技能。
2.5严格管理,落实各项制度 每期培训,都严格按照阳光工程管理办法要求,建立阳光工程培训台账,并按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及培训信息。同时,严格按照阳光工程的资金管理办法使用资金,规范了财务管理制度。
篇2
数控仿真软件可以在计算机显示屏上显示的仿真面板上模拟数控机床的操作,可以用三维动画演示零件的加工切削过程,并且能检验数控指令正确与否,提供一整套功能齐全的调试、编辑、修改和跟踪执行等功能。把仿真软件引入数控加工教学之中,用于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培训,这样既可以避免因误操作造成价格昂贵的数控机床的损坏,又可以使操作人员在对仿真数控机床操作过程中产生临场感和真实感。学生们不仅能更快地熟悉和了解数控加工的工作过程,并且能掌握多种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
那么,如何在数控加工教学中有效的运用仿真软件呢?
首先,在学生学习数控编程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在教室里利用仿真软件演示各种数控加工命令的运动,增加授课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在讲授数控铣加工钻孔循环命令G81G82G83G73G74时,数控仿真软件也具有很大的优势,执行命令的时候,可以采用单步执行,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机床运动的每一个动作,而且通过对比不同命令动作的不同,有利于学生增强对比和记忆。
篇3
一、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实训进行的前五天,我们上的是java编程的理论课。负责上课的老师言语风趣幽默而不失严谨,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我们巩固了之前在学校所学的编程知识,并加以深化,澄清之前对编程技术认识的一些错误或模糊的概念。
我们还在课上以java里GUI编程常用的swing框架和JAVA的容器体系作为切入点,框架作为这期间除了学习一般的编程的知识技巧。在全面的系统的认识了框架同时补充学习了泛型技术,以及框架中架构思想的知识。在企业的实际编码过程中,一个个框架构成了软件的基石,只有掌握了几门框架知识,才能在实践中高效开发,让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在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在学校上课学习时,对所学知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太愿意深钻,和超前学习一些知识。
二、项目开发实战练习
在结束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后五天我们在实训基地进行了项目开发的实战练习。
项目的名称是superVCD,是由海辉曾经所接的一个远程音乐唱片管理软件项目的精简版。虽然有所精简,但是其内容对我们学习仍具有相当的价值,对我们了解真实的软件的设计规范,编码规范,文档规范以及客户对软件的需求很有参考价值。该内容囊括了GUI设计和编码,容器与泛型的知识,规范文档编写,测试及日志系统,甚至要求我们实现一个专用的轻量级数据库系统,这无疑是对我们很好的一次历练机会,同时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
平时我们很少有机会能够完成一个如此规模的项目,所以在这次项目实战训练中,我的收获也有很多。
第一,我学会了如何规范的编写代码和文档。文档和代码是团队各成员在项目开发交流合作中的纽带,风格随意混乱的代码和缺失或语义不明的文档会让团队中的其他成员不能理解和使用自己写的程序,我在平时编写代码比较随意,并不注重这一点,经历这次实战演练之后,我一定会严格的遵守编码规范。
第二,我学会了如何理解和分析客户的需求。软件为客户而生,只有理解了客户的需求才有写出优秀的软件的可能,在这次实战演练中,老师教会了我们如何组织团队正确的理解和分析客户的需求,并写出完善的需求分析,并用于项目开发。
第三,我学会了对按照需求对软件架构进行设计,这点我想是我们许多同学之前都非常欠缺的,因为我们在学校的时编写代码篇幅短小,功能单一,所以设计思路通常只留于脑内,非常模糊。而在这次项目开发演练中,老师手把手的教会我如何从需求中抽象出问题,并将之模块化,然后逐步求精,就如同为高楼大厦搭建栋梁。
第四,我学会了如何团队合作,共同开发。作为项目开发小组的组长,我的体会更加深刻。独木难支,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管理组织好一个团队,才能够最终完成项目的开发,或许在编程技术水平上团队成员有高有低,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总可以在团队的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每个人在自己的团队中做的贡献,创造出不可磨灭的重大价值。
第五,我学会了如何与客户沟通并展示自己的项目,软件项目的开发最终需要的是客户的认可,让客户了解并认可自己的产品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言语将自己的项目的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在最后一天里,实训的老师组织了项目的答辩,给我们提供了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展示自己的项目的舞台。
在实战的过程中,我对项目开发流程有了切实的体会:学会了如何编写规范合格的代码和文档;学会了了正确理解分析客户需求并设计项目的方法;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明白了组织团队进行项目开发的具体流程,还了解到了向客户展示产品以及与客户进行沟通的技巧。
经历过这次实习实训,我们不仅在编程的理论知识上有所巩固和深化,更重要的是有了实战进行项目开发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经验。实训虽已结束,但我们的不断学习的征途才刚刚迈出第一步。今后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机会去实习提高,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去充实自己,学习,不断地迎接挑战。
Java实习工作总结二 作为就业培训,项目的好坏对培训质量的影响非常大,常常是决定性的作用。这篇文章是关于在学习JAVA软件开发时练习项目的总结,简单总结为以下几点:
作为就业培训,项目的好坏对培训质量的影响非常大,常常是决定性的作用。这篇文章是关于在学习JAVA软件开发时练习项目的总结,简单总结为以下几点:
1、项目一定要全新的项目,不能是以前做过的
2、项目一定要企业真实项目,不能是精简以后的,不能脱离实际应用系统
3、在开发时要和企业的开发保持一致
4、在做项目的时候不应该有参考代码
长话短说就是以上几点,如果你想要更多的了解,可以继续往后看。
一:项目的地位
因为参加就业培训的学员很多都是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大部分都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尤其是在校或者是刚毕业的学生,多少都有一些基础。
他们欠缺的主要是两点:
(1)不能全面系统的、深入的掌握某种技术,也就是会的挺多,但都是皮毛,不能满足就业的需要。
(2)没有任何实际的开发经验,完全是想象中学习,考试还行,一到实际开发和应用就歇菜了。
解决的方法就是通过项目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然后通过项目来获取实际开发的经验,从而弥补这些不足,尽快达到企业的实际要求。
二:如何选择项目
项目既然那么重要,肯定不能随随便便找项目,那么究竟如何来选择呢?根据Java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选择项目的时候要注意以下方面:
1:项目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这个要根据项目练习的阶段,练习的时间,练习的目标来判断。不能太大,太大了做不完,也不能太小,太小了没有意义,达不到练习的目的。
2:项目不能脱离实际应用系统
项目应该是实际的系统,或者是实际系统的简化和抽象,不能够是没有实战意义的教学性或者是纯练习性的项目。因为培训的时间有限,必须让学员尽快地融入到实际项目的开发当中去。任何人接受和掌握一个东西都需要时间去适应,需要重复几次才能够真正掌握,所以每个项目都必须跟实际应用挂钩。
3:项目应能覆盖所学的主要知识点
学以致用,学完的知识点需要到应用中使用,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再说了,软件开发是一个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行业,什么算会了,那就是能够做出来,写出代码来,把问题解决了,你就算会了。
4:最后综合项目一定要是实际应用系统
学员经过这个项目的练习,就要走上实际的工作岗位了,如果这个系统还达不到实际应用系统的标准,学员练习过后也还是达不到企业实际的需要,那么这个培训应该说质量就不高了。理想的状况是这个项目就是实际项目,到时候学员就业到另外一个公司,不过是换个地方干活而已,完全没有技能上的问题。
三:Java怎么选择项目
这个不是靠想象,而是根据实际的情况一步一步分析出来的(呵呵要卖弄一下:这也算是逻辑思维),当然这里只是讨论方法,不涉及具体的项目案例。
我们可以采用倒推的方式来分析:
(1)最终的项目一定是真实的项目,也就是要把学员训练到能够独立开发实际应用,通常我们还不能选最简单的项目,因为学员的吸收还要有一个折扣,所以最终的项目应该选实际项目中中等难度的项目
(2)最终项目定下来过后,开始分解这个项目,看看为了达到完成这个项目需要哪些技术和知识点,以及每部分知识点的深度,然后定出每个分阶段的任务
(3)然后开始选择分阶段的项目,分阶段的项目应该比刚才分析出来的分阶段任务稍稍复杂点,这样才能达到训练的目标。定下分阶段项目后,同样去分解,定出为了完成他所需要的各部分知识点和深度。
(4)然后是选择上课期间的演示项目,演示的项目是为了做分阶段项目服务的,可以认为是分阶段项目的分阶段项目
(5)最终把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和要求掌握的深度,分散到日常教学和练习中。
好了,把上面的分析用正向描述就是:
日常教学和练习中学习和掌握的知识
==〉演示项目
==〉分阶段项目
==〉综合项目
==〉胜任企业实际开发需要。
附注:有了好的项目还要有好的训练方法(这个另外立文讨论),最最基本和重要的一条就是:绝对要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做,而不是看和听,所以尽量不要选择有现成代码的项目,演示用的项目也最好不配发代码,让学生能够跟着做出来才是真的掌握了。
上面阐述了Java对项目的态度和基本选择方法,这里再把其中几个重要的、与众不同的特点阐述如下:
1:真项目
项目一定要真实,要是企业实际应用的,不能是教学性的项目,否则会脱离实达不到项目实训的效果。还有一个一定要是最新的项目,企业的要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应用技术的方向和层次也在不断变化,这些都体现在最新项目的要求上,旧项目所要求的技术和层次很可能已经过时了,根本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Java的做法是:没有固定项目,每个班做项目之前会从企业获取最新的项目需求,然后经过挑选和精心设计,以保证既能训练技术,又能得到实际的开发经验。这样实现了跟企业的同步,企业做什么,我们就学什么,然后也跟着做什么。
2:真流程
开发的流程也要跟企业的实际开发保持一致。从项目立项开始,到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的各个环节,都要完全按照真实的开发流程来做。
Java的主力老师都是实战出身,在Java开发方面都至少有七年以上的开发经验,同时具备多年的项目管理经验,所以能够完全按照企业开发的流程来训练学生。
3:真环境
开发的环境也要跟企业一样,包括常用的开发工具、开发平台、应用服务器、常用插件、测试工具、项目管理工具、项目管理文档等等。
Java的做法是:构建跟企业完全一样的环境,然后跟企业开发一样,分团队开发。老师就相当于项目经理,一个班分成多个小组,每个组有自己的Team
Leader,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
4:真开发
这是Java最与众不同的一点,Java深知:软件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听出来或者看出来的,企业需要能实际开发的人员,而不是只听过、看过但不能做的人。所以Java非常强调:项目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写出来。
Java的做法是:老师做为项目经理,带领着大家一起去做需求分析、概要设计、数据结构设计、接口设计、重要业务流程的分析设计等,然后由学生们分团队进行开发,实现整个项目。这里有几个与众不同:
(1):现场带领学生一起做分析和设计,而不是预先做好了来讲讲。因为需要学生学习的是分析设计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已经做好的结果。
(2):Java选用的项目基本都是企业最新的项目,很多都是Java的学生和企业在同期开发,所以是不配发源代码的。这样也断绝了学生的依赖思想,认认真真去开发。可能有同学会问:为什么不选择有源代码的项目呢,那样还可以参考学习啊!
这是一个典型的误区:觉得通过看人家的代码能够加快自己的学习。这个方法对有经验的人来讲是对的,但是对于还在学习期间,没有经验的学员来讲,就是一个认识的误区了。因为你也许能看懂代码的语法,但根本看不懂代码背后的含义,看不懂代码的设计,看不懂为什么要这么实现,看不懂代码所体现的思想,其实,看了跟没看没有多大区别。
事实上,Java界最不缺的就是代码了,那么多开源软件,小到一个工具,到企业级ERP都有开源的,而且很多都是大师级的作品,说实话比你参考的那些代码质量高多了,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看明白呢,原因就在于达不到那个水平,看不懂代码背后所体现的设计和思想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效果也就不好了。
当然不排除有这样的高人是能够完全能理解和掌握这些大师级作品的,但估计不会是刚开始学习Java开发的学生,所以Java根据多年的培训经验,友情提示:在初学阶段,看一千遍,听一千遍,都不如自己动手写一遍所达到的学习效果。自己能写出来的功能才是你真正掌握的功能,而不是你看得代码或者是听老师讲的,就算讲过看过,但是自己做不出来,那都不算会。
(3):Java在课堂上除了带领学生去分析设计外,还会分析一些重点、难点功能的实现机制和原理,然后指导学生去实现。
5:真技术
Java在每个项目中,特别会抽取有难度的部分让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实现,专门啃硬骨头,那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开发能力。
比如:在做OA类的项目时,会重点去做工作流、公文收发、在线Office控制等;在做CRM类项目时:会重点去做销售自动化和市场块的业务;在做人力资源类项目的时候会重点去做人力跟踪和人力评测模型等......
Java在每个项目中,都会使用目前企业最新最流行的技术,按照最新的难度去要求,从而让学员能更符合企业的需要。
6:真经验
Java的项目都是企业最新的真实项目,经过开发训练,学员能够积累足够的真实的开发经验,以胜任企业的工作需要。在进行项目分析时,还会全面讲解项目所要求的业务,让学员从业务和技术上都能充分积累。
7:真实力
作为就业培训,项目的好坏对培训质量的影响非常大,常常是决定性的作用。这篇文章是关于在学习JAVA软件开发时练习项目的总结,简单总结为以下几点:事实上,不采用有源代码的教学性项目对Java的要求非常高。
试想一下,如果项目分发下去,老师带着分析后,学生都不会做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这对Java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果教学质量达不到让学员独立开发的水平,对依靠质量取胜和口碑发展的Java将是毁灭性的。
篇4
数控技能大赛的举办是职业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所取得的成果的一次大检阅,是职业院校广大师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和熟练技能的一次大展示,对于进一步宣传职业教育,营造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于是,各省、市的数控技能竞赛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那么,我想通过我这几年分别作为选手和指导教师参加数控技能大赛的情况浅谈一下数控技能大赛。
一、数控技能大赛在不断地进步发展
首先,从几届的数控技能大赛出题命题特点来看:
1. 2004年第一届数控大赛:只有一件简单的零件,主要考察选手的数控加工技能;
2. 2006年第二届数控大赛:两件公母配合件加工,不但考察选手们的基本数控加工技能,还要考察选手们的综合能力;
3. 2008年第三届数控大赛:多件零件加工和自动编程(CAD/CAM软件应用),要求选手们具有高度数控加工工艺积累、精度控制能力和熟练的自动编程能力;
4. 2010年第四届数控大赛:不但会应用传统的数控机床,还要会应用更先进的多轴数控机床;不但是一个选手操作,还要多个选手配合团体操作;不但会传统的加工工艺,还要具备更先进的复合数控技术加工工艺。
5. 2012年第五届数控大赛:比赛试题不但注重创新概念的考核,还关注细节,重视过程;同时还新增设了数控装调与维修的赛项(团队比赛)。
从2004年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开始,数控技术大赛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件到多件,从手工编程到电脑自动编程,从单项到多项配合加工不断发展的趋势,也充分体现了数控技术在我国快速应用发展。
其次,从2012年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情况来看: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大赛现代制造技术比赛,于6月26日至28日在天津机电学院新校园区隆重举行,来自全国36个省市(计划单列市)518名优秀选手参加了七个项目的角逐。本届比赛是自2004年以来数控大赛项目最多、参赛选手最多、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一次比赛。技能大赛得到了职业院校各级领导高度关注,同时示范、引领了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操作技能。经过赛前训练和比赛锻炼,选手技能水平、指导教师综合素质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受到中职学校的欢迎和认可。
另外,本届大赛在组织工作方面做了很多创新。在各赛区选拔赛期间,组委会组织专家到赛区做技术培训;在全国开展全国决赛试题及方案征集活动。在各赛区选拔赛结束后,组委会针对各赛区参赛选手,组织了免费的“数控多轴加工技术及工艺”培训班、“数控多轴加工软件应用”培训班;将实操试题提前公布,以便参赛选手学习及训练;在实操赛场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便于场外领队、教练、选手观摩学习;在实操现场组织配套展览,加强宣传及交流工作等。除了以上这些创新工作外,组委会还组织了数控技术发展及数控技能人才培养论坛;还将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点评活动等。
从几届的数控技能大赛出题命题特点以及2012年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情况看,数控技能大赛不管是在技术要求,还是在选手的综合能力、人数以及大赛的组织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与发展。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作为职业教育者要不断地努力,为数控技能大赛做更高要求的准备。
二、数控技能大赛选手的选拔与培训
选手的选拔和培训是数控技能比赛前期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们直接影响到比赛成绩。我根据自身参赛和培训竞赛选手的体会,对职业学校数控技能比赛学生的选拔和培训做了以下探讨。
(一)选拔学生是基础
俗话说“强扭的瓜果不甜”,挑选的时候应该体现一种自愿原则,在自愿报名的前提下再对其进行筛选。有些老师可能把听话、学习认真的同学当作首选,这种做法似乎过于片面。我们在挑选时首先需要参照的应该是学生的专业理论成绩,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切削原理等,这些专业知识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对数控培训接受能力的好坏。其次需要考虑的应该是学生的心理素质,这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掉。最后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实训中对各种工量具的使用。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想要提高是很难的。
确切地说,选拔是一个促进与提高的过程。培训期间老师可根据日常表现及考核采取淘汰制,做到优胜劣汰。起初挑选的人数可以是正式比赛的3至4倍,随后逐轮淘汰,这样一来学生有了竞争意识,学习的劲头将会大大提高。当然,有些技能不错的学生在培训期间会觉得培训过于枯燥,出现严重失误后会产生后怕心理,打退堂鼓,这就少不了指导老师的正确引导。
(二)技能培训是关键
1.操作技能的培训
技能培训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指导老师应准备详细的进程安排,方能做到有条不紊。初步筛选的学生可能已学过数控方面的知识,但对编程和操作掌握的还不够全面,在培训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由浅入深再对每个指令进行系统的讲解、分析和演示,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以后培训的安排。有些指导老师或许存在着这样的心态,怕自己在演示中出错,我认为没这种必要,老师跟学生应该以探讨交流的形式进行培训,万一出错可以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这样比纸上谈兵效果更好,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时候也更直观。
数控技能比赛培训不同于一般的技能培训,培训的内容不能面面俱到。一般比赛都会使用指定的机床设备,教师可以根据比赛难度和比赛所用的机床来大概确定题目的类型。比如数控车床比赛,高级工难度,选用的机床大多是FANUC、GSK980TD或者华中系统等等,再根据比赛刀具清单,我们就可以大概确定是外圆台阶、凹凸圆弧、内/外螺纹、车槽、内孔等。这样培训的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与比赛内容更接近。
2.三个“度”的把握
数控比赛讲究三个“度”――速度、精度、粗糙度。在日常培训中,指导老师应时刻检查学生的工艺编排、程序编辑、切削用量选择及操作规范性等,因为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到三个“度”。怎样更好地保证这三个“度”呢?首先,一定要提高学生手工编程的能力,确保万无一失。在正式比赛中由于心理等因素,程序出错再去修改往往很难找到错误的地方,既浪费时间、加剧紧张又影响到速度。其次,对工艺的分析,有些学生一拿到图纸就盲目加工,对工艺细节考虑不够周到,加工到一半时发现工艺出错,不能继续加工,前功尽弃。在培训时一定要使学生养成习惯,宁可花十分钟认真分析工艺而不为图一时之快乱了大局。最后,切削用量的选择,加工不同材料,使用不同刀具都有不同的切削用量。有些学生为了抓紧时间而不断提高切削用量,这样精度难以保证而且会引起严重后果。当然切削用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学会及时调整。机床主轴的电机功率往往会被一些老师忽视掉,不同的主轴电机功率所选用的切削用量也是不一样的,选择不当会出现崩刀,甚至断刀等现象,在正式比赛前指导老师一定要及时提醒。
3.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操作竞赛中,由于选手对场地和机床性能的不熟悉,加上心理紧张和疏忽大意等因素,往往会出现程序编好后不能运行,加工中切削用量选择不当刀具突然断裂等现象。所以日常培训中不能一味追求技能的提高而忽略了应变能力及心理素质的培养。竞赛的题目都有一定的难度,里面都有一些难点的设置,用常规的编程模式或许加工不出来,培训中不能限制学生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思路去编程,可以尝试不同的编程方法来加工同一个工序。有些老师忌讳学生在平时训练时断刀或发生刀具干涉等现象,我认为这些情况的发生不一定就意味着学生差,反而可以锻炼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当出现问题后,指导老师不要忙于解决,一定要让学生弄清楚问题出现的原由。不过一定要在保证学生和机床安全的前提下。
(三)培训时注意事项
1.劳逸结合:不要为了出成绩而搞得学生身心疲惫,合理的时间安排更有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培训内容尽量少而精:有些老师采取“题海战术”,但里面很多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更应注重培训质量而不是题目的多少,学生的技能不是老师“教”进去的,而是学生“学”进去的,也就是说学生必须愿意学,能够将学到的东西进行内化才是最主要的。
3.安全问题:必须时刻提醒学生做到胆大心细,程序里一个数字的错误或者操作失误都会酿成大祸,轻者零件报废,重者造成机床受损或人生伤害。
4.及时总结、提高:不但指导老师要及时总结,选手也要及时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从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更多的经验,快速的提高。
总之,通过数控技能大赛,数控技术向着高速、高精、高效、高复合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作为数控技术职业教育者的我们具备更高、更强的综合能力,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而努力奋斗!
篇5
近年来,我国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智能手机用户数量连年上升,已近4亿,其中,Android手机市场占有率超过80%,移动软件开发人员需求旺盛,因此许多高校开始尝试开设Android相关课程,但是,各高校普遍存在师资缺乏、适用教材难寻等问题。
教材作为体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模式的知识载体,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教学方向、保证教学质量的作用,因此,符合高校课堂教学需求的教材非常重要。目前已有的Android相关书籍大部分是技术参考书、培训用书或经典案例教程,大多不符合高校Android相关课程的教学需要。
Android编程课程重基础与实践,而且教学课时短,强调“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来,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它要求学生用探索法、发现法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中的互助合作,要求学生主动收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建构。这一观点非常符合高校Android课程的教学特征,因此可以尝试从建构主义视角去分析和设计Android编程教材。
1、国内Android图书现状分析
1.1 Android图书出版情况
笔者于2014年1月在当当网以“Android”为关键字对相关书籍进行搜索,共搜索到288本(有些Android书籍可能未在当当网上销售),其中2009年出版的仅有7本,2010年出版的有22本,2011年出版的有54本,2012年出版的有113本,2013年出版的有92本,可知近两年出版的Android书籍很多(见图1)。
根据书籍主讲内容,我们可将288本书分为以下7类:Android应用开发入门、Android手机游戏开发、Android案例开发教程、Android手机操作、Android高级编程(如网络编程和3D编程等)、Android系统原理与内核、Android安全。其中,Android应用开发入门与Android手机游戏开发书籍居多,与人才市场上Android应用开发工程师和Android游戏开发工程师需求量相符。
根据内容介绍、目录以及编写体例等内容,图书可分为以下5类:①技术人员根据自己的开发经验和成果总结成的学习笔记或技术手册;②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实践在培训讲义基础上整理的培训教材;③详细介绍经典案例的案例教程;④国外优秀Android书的翻译本或改编版;⑤高校教师设计和编写的教材。这些图书以面向就业、自学、培训导向居多,由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校教师根据高校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设计的面向高校学生的教材则非常少。
此外,封面上明确标明各级各类规划教材或系列教材的不到30本,说明多数教材为零散行为。从图书篇幅来看,技术手册、培训教材、案例教程篇幅往往较长,在500页左右,而高校教材的篇幅大部分在300页甚至200页以内。
1.2 Android教材内容分析
笔者选取了10本Android应用开发入门教材(见表1)进行比较,以确定Android应用开发入门所需掌握的知识点,选取时主要参考以下4点:①封面标明XXX规划教材或XXX系列教材;②多个出版社出版的;③尽量最近出版;④销量比较大的(如已改版)。
表2所示为10本教材在所含知识点、教材阐述方式(如是否包含综合示例、章节小结和课后练习等)的统计。由表2可知,Android应用开发入门必须包含Android环境搭建、Android界面设计、Android事件处理、Handler消息处理等Android的四大组件,以及Intent、Android中数据的存储等知识点,而简单图形图像、Android资源介绍、网络编程、多媒体编程、游戏开发、NDK开发、位置服务和地图、综合示例等可作为拓展知识,让学习者进行选择性的学习。
Android课程现有教材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过分强调实践,教材中详细列出了各个操作的步骤,缺乏必要的理论、原理的介绍,大部分学生根据教材讲解能够完成案例、实现功能,却不能举一反三,这种教材随着Android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很容易被淘汰;另一种是过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逻辑性,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培养,教材中详细列出了各个知识点的作用或功能说明,学生可以对Android有大致了解,明白如何做Android开发,但是要具体开发某个示例时,却无从下手。
由于Android编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新课程,理论与实践间需要有效平衡,因此有必要分析Android课程的特点、结合高校教学特色,探索和设计一本符合高校教学要求的Android优秀教材。
2、Android编程教材设计
2.1 教材设计理念
Android编程是Android应用开发的入门级课程,除了要讲解Android应用开发理论基础,培养学生Android应用开发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Android编程的方法,养成规范的代码编写习惯,为后续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在教材设计时,理论与实践要对半分,理论部分本着常用、实用、够用原则来编写,实践部分注重运行效果、功能的分析,通过设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教材中只列出一些关键代码,完整的功能实现则由学生自主完成。
高校课程教学与社会培训集中授课不同,具有课时少、间隔长、课堂教学内容有限、对学生课后要求不高等特点。通常,一门课程一个星期只上一次。若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好课程,就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地进行课后学习。因此教材中教学示例的选取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再次遇到该情景时,会自然联想到课上所学的知识,有助于知识的迁移与巩固。教材中应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印象才会深刻;同时,教材中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清晰的知识结构图、简练的章节小结,以方便学生掌握重难点和复习。
除此之外,教材设计时,还需注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内容要有层次性;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基于最新版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教材篇幅要适中,以免给学生带来畏难情绪。
2.2 教材体系结构设计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确定Android编程必须包含的知识点以及一些可选的知识点,考虑到可选知识点之间相对独立、高校教学课时有限、教材篇幅不宜过长等问题,没必要将所有可选内容都放到教材中。根据市场需求和知识使用的频率,最终选取的可选知识包括简单图形图像、网络编程、位置服务和地图、综合示例。对于相同的知识点,不同的教材组织顺序会有所不同,但有些知识点之间有严格的先后关系。知识点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组织教材内容时,主要参考知识点间内在的先后联系、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以及知识点的使用频率。综合考虑教材单个章节的内容不宜过多(如将Android界面设计分为Android界面编程基础和Android界面编程高级两章),知识对比学习(如将数据存储之SharedPreference、数据存储之文件存储、数据存储之SQLite数据库等合为一章)等因素,最终将教材分为三大部分:基础入门篇、技能提升篇和专题教学篇。
基础入门篇主要讲解Android编程最基础的知识,如界面设计、事件处理等。通过该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设计出一些简单的手机软件界面,对手机软件有一个视觉感官体验,但不涉及业务逻辑处理,处于设计阶段。
技能提升篇主要讲解Android比较核心和特色的内容,如Android的四大组件、Android的数据存储等。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将对Android应用程序的开发步骤和执行原理有一个比较深的领会,能够自主开发一些有一定功能的应用程序。这部分的学习会经常设计业务逻辑代码,进入编程阶段。
专题教学篇主要是对Android应用开发中的高级部分进行专项学习,如网络编程、位置服务等。这部分内容学生可根据兴趣以及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性地学习。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将对某一块Android应用开发非常熟练。
教材设计时,考虑到学习者的个性化特征,可以将知识有针对性地分为基础、进阶、高级等,并在教材中给出明确标记,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从教材中学习到相应的技能。同时,作为一本教材,学完每一章内容后,应及时进行总结,让学生从众多知识点中把握重难点,梳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还应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形成性评价,以便及时获取学生的掌握效果,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因此,每章除了教学内容外,还包括章节小结和课后习题。Android手机编程教材最终的目录安排如表3所示。
2.3 教材章节内容设计
教材每章内容包括:本章要点、本章知识结构图、本章示例截图、本章概况、知识点介绍、示例效果演示、示例界面分析、示例程序结构分析、关键代码展示、注意事项、问题与讨论、本章小结和课后练习。章节内容组织顺序如图3所示。
“本章要点”部分简要概括本章包含的知识点以及需要达到的目标,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更能抓住重点;“本章知识结构图”部分则通过图解展现各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方便读者课后复习和回忆;“本章示例截图”部分展示本章将要实现的案例效果,给学生直观印象,使之明白学完本章内容后,能够做什么,吸引学生注意力;“本章概况”部分则用文字描述本章的主要内容,与前面所学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能够干什么、有哪些应用。“知识点介绍”部分讲解各知识点功能、如何使用等;接着通过一个具体的示例将相关知识点关联起来。示例设计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实用为原则,尽可能将前面所学内容添加进来,以方便学生复习、巩固。首先是“示例效果演示”,展示示例运行的效果图,以及用户操作后相关界面变化的效果图;然后用图解法对这些效果图的界面进行分析,使读者明白界面具体是如何实现的;接下来即可进行代码的编写。但教材不是视频,视频教学可以手把手教编写代码,而教材更多是教如何阅读已有的代码,它是一个展示代码的载体,应注重代码整体结构分析,使学生快速了解该程序包含哪些文件,每个文件的作用又是什么,使学生明白其原理,启发学生思考,而不应只列出长长的代码,让学生立即钻入代码实现的细节中,机械地记忆代码。
了解程序结构之后,下面就是对一些比较关键的代码进行详细说明。教材中不宜列出所有的代码,一方面容易使教材篇幅过长,另一方面不能为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代码的表现形式要方便读者阅读和教材自身描述,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显示代码所在文件的相对路径,方便学生快速定位;②对于部分关键语句给出必要注释;③为每行代码添加行号。即使关键代码也要符合代码编写规范。程序的完整代码可共享在网站上,由学生自由下载。学生通过书上给出的代码并不能运行得到结果,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代码补充完整,这也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效果,提高其成就感,确实做不出来时也可以下载和参考给出的代码,与之比较存在哪些差异,这也是一种提升的手段。
“注意事项”部分主要提示代码中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程序运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一些编码规范要求说明,在教材中以加粗、下划线或对话框的形式引起学生注意。同时对程序中的一些关键步骤和问题引发学生讨论,例如不这么做可不可以?如果要添加一个功能,怎么实现等。通过这种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课后实践、举一反三,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
“本章小结”回顾本章所学知识,突出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复习所学知识。最后是“课后练习”,既包括基础概念题,也包括扩展实践题,对本章的示例效果给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让学生课后自主实现,诱导学生去思考、探讨某些问题,方便教师及时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调整教学方式。学生也可在课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技能,巩固所学知识。
3、教材应用综述
《Android应用开发教程》教材编写后,经过内部试用、培训班讲义等多轮使用,再根据使用效果进行改编,并于2013年1月在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一年来,被江西省11所高校选用,如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东华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学院等本科院校以及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南昌工学院、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等多所专科院校,江西省外也有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厦门理工学院软件学院等十多所高校选用本书,累计已有2000多学生使用。本教材的出版,带动了部分高校开设Android相关课程,同时吸引了一批网友的关注。许多教师与网友反映,教材实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可读性强,特别适合于大学课堂教学和入门自学。
为了方便学校使用,我们还开发了教学大纲、电子课件、测试题库等一系列教辅资源,录制了“手把手教你学Android4.1”系列演示视频,建立了课后辅导答疑群。其中,教学视频完全公开于土豆网和传课网,单个视频累积播放最高达5000多次,该书的学习交流群(群号287966120)现有成员800余人,大多是看了网络视频资源后加入的,而且还在不断增长。很多自学者反映,自己看其他教材和视频看了很久都不理解的内容,听了本书的教学视频后,很快就懂了,并期望我们再开发Android高级编程教材及相关的应用视频。
篇6
为此,笔者先后两次,利用实习学校以及首届免费师范生回校读研的机会,对中学的学生以及在全国各地的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就如何增加参加培训的人数、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家长和班主任的态度等问题,进行了解,希望通过调查研究,为信息学竞赛的教练员们,找到良好的出路,促进信息学竞赛,更好的发展。通过本次调查,分析得出信息学奥赛辅导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大家正在一起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中学信息学奥赛在学生、教师、学校方面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1.兴趣为主,高考加分取消,学生生源难保障
从2012年12月最后一次高考加分与保送政策的取消开始,奥赛的功利性就此消失,回归真正的兴趣和爱好。一方面,许多家长和同学并不重视该项赛事,信息学奥赛成为最寂寥的竞赛;另一方面,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让许多有兴趣参加信息学竞赛的学生,也回到了基础课程的主战场上。尤其一些在数学等逻辑思维方面占优势的学生,也会因为高考的原因,转投数学奥赛或者物理奥赛这样在高考中存在的科目,以求竞赛的同时,提升相应科目的成绩。这使得本来就没有学科优势的信息学竞赛,生源更加没有保障。在培训参赛方面,无论从家长、班主任还是学生本身,都会遇到很多不理解和阻碍,在这些阻碍面前,学生逐渐放弃,最终导致学生生源难以得到保障。
2.教师的能力不足,难以胜任辅导工作
信息学奥赛的难度,非一般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可以达到。仅以NOIP复赛为例,难度上超过了现行的大学程序设计教材中的所有例题和习题的难度,而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题目是新编的,是在任何参考书上找不到的,它还包括了大量《组合数学》《离散数学》中的思想,并且对语文、物理等学科有很高的要求。吴文虎先生曾在一次座谈会上指出:“国际计算机奥赛(IOI)的题目非常难,不经过正规训练,这些题目研究生也未必做得出来。”可以看出信息学奥赛培训的内容非常广泛,并且难度是相当的大。因此,对于多数本科出身的信息老师而言,能够胜任信息学教练的工作,成为一项艰巨的考验。
3.学校重视不足,师生分身乏术
一方面,教师没有时间专心信息学奥赛的辅导工作。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在很多学校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多数信息技术教师课时量大。另外,信息技术教师还普遍身兼数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学校举办活动的摄录像任务,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管理,这其中,又包括了学生学籍管理、机读卡的阅卷、中高考报名,教学资源管理,网站维护,学校的电教设备维修,有时甚至是其他教师的课件制作等工作。而做这些事情被划归为他们的本职工作。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属于“半教半工”的一种尴尬位置。课时量大,工作繁杂,使教师根本没有时间深入研究信息学奥赛的研究与辅导。
另一方面,学生参加信息学奥赛,多数情况下,会受到阻碍。信息学奥赛加分政策的取消,使得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班主任,都认为,学生不应该花费过多时间参加该项竞赛。高考指挥棒下,学校的重视程度逐渐弱化,竞赛辅导的课时一再缩水,教学效果难保障。
针对以上所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以后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学生类型发生偏移,素质教育引领全面发展
前文,我们已经谈到部分在数学等逻辑思维方面占优势的学生退出了信息学奥赛的培训课堂,但是更多的同学愿意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式的普及类课程。同时,学分制教育,也可以保障信息学奥赛培训的基础课程部分,生源充足。这是因为凭借着兴趣,很多学生还是愿意在获得学分的同时,多学些有意思的计算机知识的。我们可喜的发现,无论信息学奥赛,还是其他竞赛辅导,变得平易近人起来,竞赛辅导的初级阶段,报名踊跃,参与人数有保障。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多培养拔尖学生,努力留住他们,进而保障参加更高级别竞赛的生源。
2.教师锻炼编程能力,提升编程思想
现今,信息技术教师多数专业都是教育技术学,或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些老师本科阶段,会学习编程语言类课程及数据结构等基本算法设计类课程。教师的编程基础可以得到有效保障。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应该在工作之余,自主研究竞赛试题。要想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竞赛辅导员,首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参赛者。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教师才能够总结分类,对竞赛试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升编程思想。对学生的教学,也应该立足经典题目,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为学生剖析其解题思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编程思想。
3.教师指引,培养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集中辅导不可能占据学生的很多时间,课时的不足,使得教师指导学生的效果大打折扣。为了实现更好的培训效果,学生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起来。自学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其是否能进一步深入发展,这是信息学奥赛的性质决定的。很多知识和能力都需要学生自我消化,辅导老师主要是起到引导、点拨和释疑的作用。在辅导过程中的每个阶段,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具有了自学能力之后,奥赛培训的时间,无形中变得更长,学习效果才能得以保障。
总之,信息学奥赛的发展需要依靠校方、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这项赛事的培训工作尽快趋于完善、成熟。
参考文献:
篇7
1.1 多媒体技术应用和解决问题
多媒体是指用计算机交互式地综合处理文本、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可引进投影机、幻灯机、录音机和录像机等教学媒体。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与传统的教育手段的结合,可以更有效地传递教学信息,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学生在学习上更加主动体现在多媒体的交互性。信息媒体的多样性可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从而更直观的了解学习内容,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在数控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可以极大地提高教育效果和教学水平。通常使用的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幻灯机和录像机,电脑网络教室等教学媒体。
1.2 数控仿真系统应用
(1)数控仿真技术解决的问题。现代数字控制技术与数控机床给机械制造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数控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我院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以数控机床编程操作为主的优秀人才。以往的上完《数控编程》课后续就是《数控综合技能训练》,因为本专业学生数量多,编程水平有限,往往实习时在机床上浪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编程,占用了实操时间,效率低。因为初学者操作失误还会损坏刀具和设备,造成安全事故,使实训工作量增大、加工效率低,实训费用高。这些问题都成了制约教学的效果。数控编程是本专业核心课,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和实践效果,使用数控仿真作为辅助教学方法手段,能解决一次性在实训中心的学生多,工作量大、效率低,并且学生初学操作易出错的问题。
(2)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教学可实施性。为了迅速提高学生的编程理论水平和数控机床实际操作水平,仿真软件应用能实现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数控加工操作技能培训的效果,利用它进行学习和实训,且经济实用。我院是从国内众多数控加工仿真教学系统中选用的上海宇龙公司的数控仿真正版软件。该仿真软件可以通过真正的三维加工仿真过程使同学亲身体会,并观察仿真加工后的工件,迅速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过程,仿真过程逼真;同学可以在一个窗口观察程序执行仿真时,程序段、坐标值、出错信息及工件与刀具的相对切削过程的真实显示。为了达到的目的,我们可通过仿真软件教学使学生在联系编程是模拟实际机床编程操作加工,真实仿真模拟零件加工,即可大大减少昂贵的数控机床设备投入问题,有提高学生学习编程课的兴趣。该仿真系统具有FANUC、华中、SIEMENS等多个数控仿真系统功能,学生通过在编程理实一体化教室操作仿真软件,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学会操作FANUC、华中系统的数控铣、数控加工中心及数控车的编程与操作加工。
(3)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的优越性。使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可以帮助更好的学习和复习《数控编程》课程、为后续课程《数控综合技能训练》提供基础。
2 多媒体技术和数控仿真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效果
2.1 通过项目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随着大学的扩招现阶段高职的学生学习能力大幅度下降,所以学习基础差和学习习惯不好,这样就给教师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我院2008年评为示范院校以来,我系教师经过不断的教学改革,使用多种灵活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技术和数控仿真系统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进后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增加了感知深度,培养起了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我们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要具有过硬的操作技能,才能达到岗位能力要求,找到适合的岗位工作。我们尊重教学体系建设,渗透能力训练,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以数控仿真软件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相结合能较为娴熟地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突出显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即可培养学生的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2.2 加强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控编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应用多媒体技术和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来实施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效果,为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实施原先的一只粉笔一块黑板的常规教学方法,改为使多媒体技术和数控仿真系统结合应用的教学手段实现互动教学。大大提高学生自学和沟通能力,发挥了多媒体和数控仿真系统在编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作用。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师重点解决编程方法、简单数控加工工艺安排方面的问题,而在数控编程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可以利用仿真系统解决解决不同系统、机床程序校验及操作问题,加深理论教学中学过的机床选用、刀具选择、切削用量的选择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2.3 运用多媒体技术和数控仿真系统,增大数控编程教学中知识的信息、容量,具有省时、省力的优势
在数控编程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总结和巩固训练等活动,传统的教学因学时短复笼统,总结的知识不全面,学生掌握的不好。通常我们把学习的课程内容和训练的知识通过课件的体现,在投影上播放,即加强了训练密度,提高效率,又能减轻师生教学负担。多媒体教学还能适应学生知识程度高低不平的问题,便于为基础差的学生课下复习本次课程知识,进度快的同学更快的掌握本次课程知识或预习下一个学习内容,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2.4 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下转第188页)
(上接第181页)
在数控编程课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教授的编程指令是企业上最常用并易学习的FANUC、华中系统的编程方法知识和数控操作加工应用,学生能很快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等学生初步掌握编程知识后讲解SIEMENS系统的常用的一些编程与操作方法,数控仿真软件上讲解不同操作面板在加工中的功能键使用方法。提升学生的基本编程知识,并提高学生对不同操作系统、面板的编程与数控操作能力。2.5实时考核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自觉性。
每一次课程安排一次训练课题,比使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使每次项目都有一个考核,具有较强的目的性。通过对学生考核评价击破各个知识点,掌握全面编程知识,通过考核评价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热情、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通过考核评价结果的反馈也能使教师适时的调整教学,有针对性地讲解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2.6 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教学成本
使用多媒体技术和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结合教学法运用到数控编程教学中,即可解决授课班级多,又可解决机床少问题。教学中把引入仿真系统可避免因初学者误操作造成价格昂贵的数控机床的损坏,增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仿真数控机床操作过程中如临现场的真实感。当授课学生增多时,为了每位同学有足够的仿真实践机会,只需通配置大量计算机终端,可彻底解决了数控机床数量不足的难题。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即掌握数控编程课中各种编程指令知识,又能够让很快的熟悉和了解数控操作加工的工作过程,掌握各种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为后续课程数控综合技能训练做好准备。这种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独立地对数控编程知识进行学习、练习和复习,这样在后续数控综合技能训练在实际机床上操作时,节约工件材料和刀具的消耗,节约了教学成本,提高了教学质量。
2.7 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传统的编程课是上课时教师一味的灌输编程知识,学生只是听课,但做不到及时掌握编程知识。期末终期考核时,试卷中程序的繁重批阅更是让数控教师头昏眼花,因编程针对个人的差别性,比如: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有的同学会使用固定循环编程,有的同学会使用用子程序编程,造成教师批改试卷工作量达的问题。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和数控仿真系统教学以后,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高,并能自我评价或互相评价工零件的几何形状精度,对学生操作能力和培训起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加强作用。我们采用项目考核,每次的教学项目都可通过仿真软件直观看到最终工件的形状,在屏幕观察刀具运动轨迹和坐标变化,及时发现数控编程和工艺是否存在问题,真正达到了课程考核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3 结束语
我院在2008年开始示范院校课程建设,在数控编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和数控仿真系统,并在学习数控编程知识时使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课堂的教学由教师的满堂灌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后,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又使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高。示范课程建设教学经验来看,多媒体技术和数控仿真系统已成为数控编程教学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手段。
参考文献:
[1]曾小惠,吴明华,潘铁虹.在线数控加工仿真教学系统的实现[D].1998.
[2]王晓楠,王仲海.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Z].2002.
篇8
一、加工仿真的具体应用和教学优势
(一)丰富课堂效果
鉴于数控编程具有很大的抽象性,并且具有不同的数控系统和繁多的编程指令,如果仅仅通过教师传授,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理论结合实操的教学方式,在理论教授的同时,通过实际操作,便于学生理解,而且也能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使用仿真软件的辅助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传统理论教学模式的不足,它不仅能够实现理论知识和软件模拟操作的有机组合, 在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实操能力。
(二)小教学成本和经费消耗
目前,数控设备在国内市场价格还比较贵,一些高职院校鉴于自身教学经费的限制,无法购买大量的设备拓建专业的实训基地。 而对仿真软件的辅助采用, 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各项教学成本的损耗。近年来,中国的仿真技术日趋成熟,这些日渐成熟的技术将会被利用到传统的数控教学培训活动中。此外,对仿真软件的辅助利用,不仅最大化降低了各项消耗,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一定的培训经费。
(三)加大虚拟操作模式提升安全性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由于对机床的操作不当,容易引发各种安全事故,而 NC 仿真系统很好的规避了这个问题。目前,有很多高职院校采用宇龙、Swaro 数控仿真系统。 NC 系统屏幕可以显示与机床控制面板相同的界面。 动态模拟显示取代机床的实际操作,避免了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安全问题。
二、转变教授方式,实施项目化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方法最重要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指导,学生为主”,转变传统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项目法的一般过程主要包括:开发、规划、实施、评估等各个阶段。 对于“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过程如下:
1.项目选型与设计。 这个阶段主要根据学生自身水平、学习的软硬件环境和具体的需求开始前期的研发。 在这个阶段中,学员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大量的数据信息,拟定初步的工作目标。
2.项目计划。 主要具体实施选定项目,合理配置任务。 这个阶段的实施首先要将学员分为众多小组,由每个小组的组员负责一个单独的项目,初步确定工作目标和项目规划步骤、培训需求等,并由每位学员协调完成小组分工的具体任务。这个阶段主要包括:数控加工、工艺方案设计等环节。
3.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以学生思考为主,辅以老师指导。 通过学生的思考,总结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辅之以老师的引导,通过引导促使学员学会选择合理的思维模式去探索学习的技巧。
4.检查环节。 这个阶段主要对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作一个综合的检查和评估,并从中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这不仅可以弥补差距,还可以实现知识的重新整合。
5.评价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对学生项目进行一个综合评估,这个评估主要通过老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评估。自我评估主要是通过彼此交流,学生分析自己项目的利弊点,通过经验和其他形式进行总结。教师评估是针对学生项目完成情况所作的一个综合过程,并从中找到问题和不足。 通过评估环节,确保每位学员都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项目完成效果,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其自身优势的同时,改善缺点和不足之处。此外,可以加大以项目教学为模式的数控教学力度,倡导以学员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理论教学和实操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全面激发每位学员的创造力和学习积极性。
三、调整教学内容,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学
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改变传统“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 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的教学,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更形象,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可以选择多媒体和数控仿真软件,向学生更直观地传授专业知识,不仅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感觉数控编程不但易懂、易学,也能大大激发学员学习《数控编程与加工》的浓厚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教学效果。其次,可以为每位学员提供充分的学习条件和时间,提升教学效果。 授课教师通过软件统一传播的模式,为每位学员提供一种直观而清晰的授课方法,让每位学员都能够清晰地浏览到理论和实操课程。此外,可以加大学员的实操练习,包括:数控车床、铣床和加工中心各个环节的实操习,使每位学员能够熟练掌握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程序编辑等专业知识,提升学员的操作水平。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加工制造业发展迅猛,面对新技术趋势和需求,教师要善于利用先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加强对学员动手实操能的培养。此外,也要大力倡导个性化教学模式,结合数控教学原有课程本身的实用性,采用结合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全面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为我国数控行业打造一批精干的专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数控加工工艺教改实践与思考[J].刘伟青.湘潮(下半月).2016(06)
[2]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数控加工工艺教改实践与思考[J].冯利.教育教学论坛.2016(35)
[3]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在数控实训中的应用[J].邹韶明,朱瑞林.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01)
篇9
计算机类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逐年下降,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经验的要求却连年升高,事实上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经验却逐年走低,已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在众多能力与经验中,编程能力与编程经验,是重要的能力之一。
学生在编程方面又如何呢?根据笔者在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及与用人单位的交流等活动中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多数学生的编程经验与编程能力并不乐观,很多学生面试时,连“冒泡”排序程序都写不出来……这使得我们去反思,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2 编程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与编程能力相关的课程是语言类课程,如C/C++、Java、Delphi、C#等,受考试方式的制约,对语言类课程的考试一直非常原始,信息产业部等单位组织的考试也是如此,大量死记硬背的试题,如单选题、多选题、是非题、填空题,这使得老师上课时特别关注细节,计算机语言课堂变成“文言文”的讲台了,忘记了“编程”这个宗旨。
与编程能力相关的课程,可能还有“软件工程”,这门课程的教学双方都必须有一定的编程经验,但是由于教学理念等诸多原因,此门课的教材多是高度概括的原理,对于没有编程经验的人来说,不可能引起共鸣,只能是“空对空”的说教,对编程能力的提高几乎为零!
编程能力是一种过程性知识,它必须通过大量的定向性较强的实训才能得以提高,而学生恰好缺少这方面的训练,因此编程能力低下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3 编程训练所面临的困境
按照现有的办学模式与行政体制,我们不可能像职业院校一样对教学大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印度软件培训、北大青鸟、清华T型人才等社会上的编程培训项目进行课程置换,完全按照软件蓝领的模式进行培训,即使能实施这种方式,那将模糊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区别,偏离本科教育的目标。
编程能力难以通过校企合作来提高。这是因为多数软件公司的规模较小,场地与设备有限,不可能容纳很多的学生去实训,另一方面软件公司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每个程序员都是满负荷运转,有空闲设备与场地,也没有人员去指导学生,更何况很多企业常采用“项目驱动”模式运作,一旦签了订单,便迅速召集人马,项目完成后这些人员又各奔东西,因此多数软件公司不愿对员工进行培训,更不愿意提供实习机会。
编程能力也难以通过毕业设计来提高。由于学生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找工作,不可能有较长的时间去参与一个项目,从需求分析做到测试,从开始做到最后,即使能找到这样的项目,可能难度太大,而无从下手,更何况要找到这样的项目是多么的困难!
这些是提高编程能力、积累编程经验,必须要面对的三个困境,这也是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最大区别。
4 提高编程能力的基本思想
让学生在学习其他课程时进行程序设计训练,将编程能力的训练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受到全方位的编程训练,进行移潜移默化的训练。“教书编程”人人有责,尽管彼此分工不同,各有侧重,但是必须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将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值计算(计算方法)、软件工程等课程通盘考虑,进行资源的优化整合,从遣词造句开始,环环相扣,形成一个编程训练的生态链,将课程学习与编程训练有机融合起来。
在课程学习中,设计相关的程序,以帮助本课程的学习,反过来通过课程学习,为程序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经验。
5 具体措施
5.1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为了训练编程能力,必须学习一门编程语言。如C++、Java、C#,我们倾向于先学习C++,后学习C#或Java,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建立“世界万物皆为对象”,某些对象可以归纳为一类,类中的个体、样例、实例做为“对象”的思想。
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突破学生的编程恐惧心理。为提高学生编程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与上机训练中,可使用一些有趣味编程实例,如10000天后是星期几?韩信点兵问题、水仙花数、各种简单图形的打印、各种曲线的打印、Josephus(约瑟夫)问题、异或加密、猴子吃桃、素数判断与筛选等。
教师讲课时可以先演示程序的运行效果,以提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然后分析设计、给出设计略图,利用语言知识进行细化,直至给出源代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像师傅带徒弟一样,手把手地训练学生,最后再演示稍作变动以后的效果,并进行适当的分析与提示,让学生在课后去完成,以训练其阅读程序,修改程序的能力,相当于作文训练中的阅读范文与改写的过程。
5.2 离散数学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其思维模式与高等数学相去甚远,学习时比较费劲,为了减轻学习难度,加深理解,最好能用程序来演示与验证其定义、结论、定理。
为此需编写离散数学的辅助教材,将可利用编程来验证的知识挑选出来,给出每个知识的编程方案、数据结构、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关键代码,让学生在读懂“需求分析”与“设计书”的基础上,进行“完形填空”。
如集合论的编程,可以建立一个类ClassSet,其属性有maxCount(集合中元素的最大数目)、currentCount(当前元素数)、currentSet(集合的元素),方法有subSet、trueSubSet、EqualSet、powerSet……
这本指导书中的每个实验由任课老师讲解,与习题课穿行,使之与离散数学的教学融为一体,既作为辅助课程,也作为语言类课程的后续课程,可以巩固语言类课程的相关知识,为编程提供实训内容。
5.3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源于数据处理与程序设计,该课程对于编程经验严重不足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原理,需先进行验证性编程。
老师在讲完原理并手工演算了部分实例后,应随堂细致地讲解如何在开发平台上编写验证程序,要细致到大多数学生可以编程实现。
在完成验证性编程后,可以进行“原理演示编程”实验,验证性编程实验,是为了帮助了解原理,而“演示性实验”是学生自己当老师,给其他人讲课,如果能把数据结构与算法讲明白,表示学生确实懂了,这些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原理。
这部分编程实验,老师不必在课堂上讲解,但要在实验指导书中写仔细,学生上机调试需编写实验报告,并且让典型学生发言,老师再适当点评,以正视听。
在完成验证、演示性程序设计后,寻找一些实际样例,在实验指导书中给出需求分析、数据结构设计、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并搭建起整个程序的框架,让学生参照相关文档,编写代码。
5.4 数值分析或计算方法
“数值分析”与“数据结构”有较大区别,“数据结构”研究数据处理中的经典问题,数据结构是重点,算法的复杂性与数据计算量并不大,而“数值分析”专门针对数据量不大但计算比较复杂的问题,精确的模型(如方程)已建好,研究的重点是“算法”,即在满足约束的前提下,寻找速度快或占用存贮空间少的算法,因此编程的侧重点不同,我们认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接受数值分析方面的编程训练,而不是只使用MatLib之类的工具软件。
算法的“验证性”编程与算法的“演示性”编程,可参考“数据结构”的方式进行。在验证性编程中不仅要给出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还要给出误差或精度值。
探索性编程,是指如调整敏感参数,记录其运行时长、迭代步骤,掌握获取正确结果的基本技巧,还可以给一些数据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如求解高微线性方程组、计算特征值、常微分方程等,以提高编程乐趣,也可从现行的函数库中选择一部分经典的代码,由学生改写。
5.5 组件编程
经过以上训练,多数学生应突破了恐惧编程的心理障碍,可独立编写一些小程序,也积累了很多小程序,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需训练学生编写大型程序,掌握模块化的编程方法,为此我们选用C++的改良语言C#,引入组件编程方法,将学生们积累的小程序封装为组件。
为此编写了《组件编程实训教程》,该书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在每章的前面介绍了使用本章知识的情境、场合,从而设计一个使用本章知识的真实任务,并将该任务分解成一系列的小任务,接着详细介绍完成这些小任务的操作步骤,学生对照教材可完成这些任务。
这个阶段的训练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组件编程的技术,养成总结与封装代码的习惯,使学生在校期间能积累一些将来工作时用得到的模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软件重用的观念,为职业生涯打下扎实的基础。程序员如果不会写组件,意味着编程水平难以提高。
5.6 软件工程
在前述训练中,学生应该接触了软件工程的相关理念,得到了比较模糊的印象,这时借助一个较大的软件工程的作业来讲解软件工程这门课,效果应该比一般“空对空”的说教理想,为此让学生做一个稍大的课程作业。
其背景是“计算机文化”课的Office操作题的考试,要求能获取考生对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所做操作的结果。
为此需编写《组件编程与软件工程》一书,按照组件编程的顺序,采用软件工程学的方式展开内容,介绍组件的开发过程,让学生感到使用软件工程学的方法,确实能给编程带来方便。
在该书中我们重点讲解Word的二次开发过程,而对Excel、PowerPoint、OutLook的二次开发只做重点提示,由学生类比完成。
6 结束语
将语言类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值分析、软件工程等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编程训练的生态链,环环相扣。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对于一个教学班级,这些课程最好由一位老师全程负责,以保证其连贯性。该教学方法成功的关键是“人”,老师必须投入极大的精力去编写各门课程的编程训练的教学程序、《组件编程实训教程》与《组件编程与软件工程》教材,并且需要经常性修改。
参考文献
篇10
传统本科院校在数控机床类课程的教学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对数控编程及加工技术只是作为一个章节,对学生的实践环节要求不高,学生对编程理论及编程方法的理解也不够深刻,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我院以应用型本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试图探索一种适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数控方向应用型本科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旨在培养时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数控加工编程这门课程正是数控方向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也是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数控加工技术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控车、铣、加工中心及线切割机床的编程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数控刀具的选择和数控工艺分析的能力,为后续数控系统原理及应用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互动式理论教学方式
互动式理论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为基本前提,以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交流为基本特征,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教学载体,最终达到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相互启发中消除疑惑的目的。
互动式理论教学方式的实施步骤为:课前预习——抛出问题
——引导式回答——引出式讲授
——间歇式发问——讨论式作答
——总结陈述——课堂小结。下面以讲授“数控立式加工中心钻镗循环”为例,进行分析。
首先,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抛出问题并作引导式回答。在已经对加工直线快速进给指令G00和工作进给指令G01熟知的前提下,抛出所示图形(如图1所示),加工图中所示的1号、2号和3号孔。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中所示数字的顺序思考作答。
得出孔系的加工路径如下:1(G00定位1号孔)——2(G00下刀到安全高度)——3(G01切削加工)——4(加工完成,G00退回)——5(G00抬刀到2号孔安全高度)——6(G00定位2号孔)——7(G01)——8(加工完成,G00退回)——9(G00定位3号孔)——10(G00)——11(G01)——12(G04暂停,光整加工)——13(加工完成,G00退回)——14(G00返回初始点)。根据这样的路径,学生就可以按照比较清晰的思路用G00和G01指令不断地切换达到加工目的。但是,这样的加工方法对于数控系统来说读取时间较长,加工缓慢,而且程序冗长,与数控程序简单、明了的目的相悖。
其次,引出式讲授穿插间歇发问。提醒学生回忆以往的学习内容:参照数控卧式车床编程的一种方法——固定循环指令——是不是有一种指令可以将几个程序段合而为一呢?如果可以,怎么合?哪些路径可以合起来?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进而对钻镗固定循环指令展开详尽的讲解。
再次,讨论式作答并作总结陈述。以提问的方式请学生对刚刚讲述的指令对号入座:采用简单钻孔循环指令加工1号孔,采用深孔往复排屑钻孔循环指令加工2号孔,采用孔底有暂停的钻孔循环指令加工3号孔。得出的最终加工路径:1(定位1号孔)——2——3——
4(用一个指令G81完成)——5
——6(定位2号孔)——7——8(用一个指令G73完成)——9(定位3号孔)——10——11——12
——13(用一个指令G82完成)——14(返回),使原来要用14个程序段完成的指令用5个程序段完成,大大简化了编程。
之后还可以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陈述。这样,学生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并掌握概念,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同一个表面的加工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得到,但是考虑到现代加工的经济性问题,则必须选择一种最方便快速的方式。
目标式课后实验
每一种类型的机床编程方法讲述结束之后,都会安排3个课时的机床实验环节,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课堂所学的编程方法作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仍然以图1所示的零件为例来简要说明实验过程。
在实验时,先将学生分成3~4人一组,每组学生拿到的只是一个长方体的毛坯零件。学生拿到毛坯件之后,可以分工合作。首先,分析零件图纸,看清设计基准、技术要求、精度要求等内容,观察加工对象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机床及刀具材料与类型。同时,也要对拿到的零件毛坯的工艺性做简单分析,确定毛坯余量是否充分及均匀,毛坯件如何定位装夹等。
其次,要对零件做更详尽的工艺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工序的划分,工步的安排,走刀路线的确定,切削参数(切削深度/宽度、切削速度Vc、进给量f)的选择等。需将这些内容细化之后填写数控加工的刀具卡和数控加工工序卡。
再次,在编程之前还需进行数值计算。主要根据每个工步的加工路线确定基点及坐标值,在图样上画出走刀路线。然后就可以根据事先安排好的加工路线加入刀补之后进行加工。因为实验的机床都具有刀具补偿功能,此时,可以根据零件轮廓进行编程。
最后,将以上所有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就可以安装毛坯,保证毛坯的安装精度;安装刀具,进行对刀操作;输入所有的程序及刀补参数,对车床试运行加工。在粗加工时或空走刀时,尽量选择大的切削用量和加工速度;精加工时,则选择较高的主轴转速和较低的进给速度,以保证加工精度。
经过一个零件完整的编程实践,可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编程不仅仅包括程序编制,编程之前的工艺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程本身的认识,同时也强化了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联系,为后续的专业课程设计奠定了实践基础。
拓展式实习实训
正常的教学环节结束后,还会安排为期4周的CAD/CAM实训,内容包括两周的CAD/CAM软件实训和两周的加工实训。两周的软件实训主要运用UG进行三维造型设计,通过UG软件的CAM功能,按照图2所示流程完成图纸的仿真模拟,可以根据模拟结果修改加工参数。两周的加工实训则是对实验的补充,可以满足每名学生都能上机操作的要求。同时,进行宇龙仿真软件的实训,将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等机床的实际加工操作,以虚拟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真正实现仿真与实操的结合,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另外,课余时间,我院还鼓励学生参加数控中级、高级培训,为学生的就业添砖加瓦。目前,我院机械系2010、2011两级学生已完成了数控中级工的培训和考核,部分学生已顺利拿到了数控中级工证书。
结语
教学、实验、实训三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构成一个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愿意主动去操作、去练习。辅助的考级考证培训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数控机床操作的积极性,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很好的实践。由于此类课程的专业性,讲述内容相对枯燥,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搜集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形象地接受所学内容。另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不应该只重视编程能力的培养,在对内容熟练掌握的前提下,应自行设计伺服系统,并在普通机床上进行数控化改造。
参考文献:
[1]孙德兴,谭羽非.“交流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
[2]聂秋根,陈光明.数控加工实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王继焕,徐伟民.机械基础课程群多维诱导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C].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2009论文集,2009.
篇11
一、 对数控编程和模拟的理解和运用
我很荣幸能有这么好的老师来教我们数控编程,其实学习最主要的还是靠自己去多练,但关键的时候有老师指导,这样还是进步快点。特别是刚开始接触编程和机械加工的时候,有老师指导进步特别快。记得8月9日那天,老师开始讲编程的过程,特别对经常使用的代码给介绍出来,然后对点位的理解和计算。对模拟好的零件进行模拟加工。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才渐渐的理解数控编程的一些基本要领。机床上对刀是我之前遇到的最大难题,这是由于命令使用不习惯,和基本感念理解不够透彻,不过通过后面的反复练习,现在已经熟悉掌握了模拟系统。如今已经能够看懂图,知道走刀路线。以及涉及到的点位能够进行换算。
二、 实际加工的学习方法和掌握程度。
对于机床的操作,我总感觉自己练习不够,特别是对零件加工花的时间比较多,还有实际对刀也掌握不够好,虽然现在已经能把零件给加工出来,而且尺寸也把握得当,但时间控制方面还是不够好。这主要还是自己的操作熟练程度不够。
车床上,对刀和加工现在我已经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并且尺寸也能达到所要求,但我认为还是因为自己花在车床的时间多点。而铣床,相对来说,熟练程度不够好,尽管知道怎么去加工,但尺寸的控制和时间的把握不够好。不过在后面的不断实践和练习中,我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能够进行零件的加工,对机床出现的小问题也会去解决。特别是在最后那段时间,我已经能够加工零件。而且尺寸已能把握好,达到了图纸上的要求。
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对于老师发的资料,我已经认真的去学习,当然,相对要记住每个知识点,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我有信心能把理论知识学习好。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去理解每个知识点,而不是死记硬背,因为许多的理论知识都会在实际操作中用到,而且必须掌握。只有完全的理解理论上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去完成实际的操作。比如机床上的按钮,走刀路线,刀补等。都涉及到许多理论知识。只有把理论知识吃透了,才能在加工过程中认真的去遵守规则,更安全的完成零件的加工。
四、最大的收获
篇12
一、 对数控编程和模拟的理解和运用
我很荣幸能有这么好的老师来教我们数控编程,其实学习最主要的还是靠自己去多练,但关键的时候有老师指导,这样还是进步快点。特别是刚开始接触编程和机械加工的时候,有老师指导进步特别快。记得8月9日那天,老师开始讲编程的过程,特别对经常使用的代码给介绍出来,然后对点位的理解和计算。对模拟好的零件进行模拟加工。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才渐渐的理解数控编程的一些基本要领。机床上对刀是我之前遇到的最大难题,这是由于命令使用不习惯,和基本感念理解不够透彻,不过通过后面的反复练习,现在已经熟悉掌握了模拟系统。如今已经能够看懂图,知道走刀路线。以及涉及到的点位能够进行换算。
二、 实际加工的学习方法和掌握程度。
对于机床的操作,我总感觉自己练习不够,特别是对零件加工花的时间比较多,还有实际对刀也掌握不够好,虽然现在已经能把零件给加工出来,而且尺寸也把握得当,但时间控制方面还是不够好。这主要还是自己的操作熟练程度不够。
车床上,对刀和加工现在我已经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并且尺寸也能达到所要求,但我认为还是因为自己花在车床的时间多点。而铣床,相对来说,熟练程度不够好,尽管知道怎么去加工,但尺寸的控制和时间的把握不够好。不过在后面的不断实践和练习中,我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能够进行零件的加工,对机床出现的小问题也会去解决。特别是在最后那段时间,我已经能够加工零件。而且尺寸已能把握好,达到了图纸上的要求。
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对于老师发的资料,我已经认真的去学习,当然,相对要记住每个知识点,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我有信心能把理论知识学习好。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去理解每个知识点,而不是死记硬背,因为许多的理论知识都会在实际操作中用到,而且必须掌握。只有完全的理解理论上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去完成实际的操作。比如机床上的按钮,走刀路线,刀补等。都涉及到许多理论知识。只有把理论知识吃透了,才能在加工过程中认真的去遵守规则,更安全的完成零件的加工。
四、最大的收获
篇13
一、 对数控编程和模拟的理解和运用
我很荣幸能有这么好的老师来教我们数控编程,其实学习最主要的还是靠自己去多练,但关键的时候有老师指导,这样还是进步快点。特别是刚开始接触编程和机械加工的时候,有老师指导进步特别快。记得8月9日那天,老师开始讲编程的过程,特别对经常使用的代码给介绍出来,然后对点位的理解和计算。对模拟好的零件进行模拟加工。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才渐渐的理解数控编程的一些基本要领。机床上对刀是我之前遇到的最大难题,这是由于命令使用不习惯,和基本感念理解不够透彻,不过通过后面的反复练习,现在已经熟悉掌握了模拟系统。如今已经能够看懂图,知道走刀路线。以及涉及到的点位能够进行换算。
二、 实际加工的学习方法和掌握程度。
对于机床的操作,我总感觉自己练习不够,特别是对零件加工花的时间比较多,还有实际对刀也掌握不够好,虽然现在已经能把零件给加工出来,而且尺寸也把握得当,但时间控制方面还是不够好。这主要还是自己的操作熟练程度不够。
车床上,对刀和加工现在我已经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并且尺寸也能达到所要求,但我认为还是因为自己花在车床的时间多点。而铣床,相对来说,熟练程度不够好,尽管知道怎么去加工,但尺寸的控制和时间的把握不够好。不过在后面的不断实践和练习中,我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能够进行零件的加工,对机床出现的小问题也会去解决。特别是在最后那段时间,我已经能够加工零件。而且尺寸已能把握好,达到了图纸上的要求。
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对于老师发的资料,我已经认真的去学习,当然,相对要记住每个知识点,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我有信心能把理论知识学习好。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去理解每个知识点,而不是死记硬背,因为许多的理论知识都会在实际操作中用到,而且必须掌握。只有完全的理解理论上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去完成实际的操作。比如机床上的按钮,走刀路线,刀补等。都涉及到许多理论知识。只有把理论知识吃透了,才能在加工过程中认真的去遵守规则,更安全的完成零件的加工。
四、最大的收获
对于数控编程和加工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认为最大的并不是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而是学习的方法,很荣幸得到老师的帮助,在我学习感到困惑和吃力的时候,他们能更好的与我沟通,当他们对我讲到学习这门课程的用处,以及以后工作的方向时,我感到非常值得。进入大学后,已不再是高中时代的应试教育。每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学好自己的课程。而在数控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也不断的去摸索,感觉收获不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