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德育艺术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德育艺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德育艺术论文

篇1

1.2确定班级奋斗目标

若想让一个团体更有凝聚力,就必须制定出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才行。有了目标,大家的劲往一处使,这样的团体才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而在目标的制定上,教师不应该行使决定权,而应该把这个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经过讨论确定奋斗目标。通常情况下,学生会对新融入的集体特别有热情,所以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召集学生探讨未来的目标,尽情地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让他们把想说的全都表达出来,最后运用集体的智慧进行归纳总结,筛选出最终的奋斗目标。

1.3日常的考核要加强

处于叛逆期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还不是很强,容易被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所诱惑。为了能够让学生成长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教师可以采用道德评判规则。例如:如果某名学生为班集体作出贡献,那么可以累积10分;得到同学的肯定,也可以得到10分等等。一个月总结一次,看谁的得分多,谁就是“道德模范”。长此以往,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道德观念。

1.4利用大型活动深化集体主义教育意义

教师如果想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利用学校举办的活动是非常好的机会。一些中职学校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运动会、体育比赛等等。如果教师能借此比赛,锻炼他们团队协作的能力,教导他们若想取得胜利就必须需要整体而非个人能力,这样一来,学生的战斗力会增强,而且还会从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了团队的重要性。

2利用家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2.1抓好家长工作

目前,家长和学校方面沟通不够,由于家长并不能经常到学校,所以很难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反之也一样,教师也无法知道家长平时如何教育学生。因此,在家长和教师面前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家长举办见面会,充分地向学生家长灌输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而家长也可以聊聊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经验。只要双方在理念上达成一致,双管齐下,就可以更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2调动家长的积极性

让学生家长主动地投入到对学生德育教育的行动中来才是最关键的,毕竟父母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采取有效的措施。例如,让家长时常走进校园去参加一些活动,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对学校、学生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后,就会引起重视,这样更有利于家长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工作。当然,也可以教师进行家访,通过家访,让家长了解学校的道德教育理念、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在有的放矢的情况下,家长才能够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其实只要做到学校、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教育形式,就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

3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提高

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就是教师的自身形象要良好,无论是穿戴还是谈吐都要在学生面前有一个良好的表现。教师在各方面做到位了,自己的一言一行才会对学生产生权威性。基于此,学校也要定期地对教师开展培训工作,加强教师的道德水准。只有教师的水准上去了,才会更好地完成道德教育的工作。

篇2

一、 学生是主体,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引导起着关键作用。

学校教育的任何举措都是以培养学生为目的,学生思想意识的引导是我们的首要工作。在我们艺术类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两方面的问题:1、“重专轻文”的问题。往往这类学生在进校以前就形成了这种倾向,初高中时期,他们对专业兴趣十足,相对来说对于文化学习兴趣冷淡倦怠,艺术生中这类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由于长期热衷于专业学习,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全部。而学习文化的兴趣提不起,所用的时间非常少,这样在高考时专业成绩很好文化成绩较差,而且进校以后这种状态仍未改变。2、“重文轻专”的问题。此类学生在进校以前一直热爱文化学习,专业学习投入时间较少,因此专业基础不比较薄弱,进校以后也由于专业底子差,对专业学习缺乏信心,只能在文化成绩上求得心理平衡。这种类型的学生虽然占得比例不多,但是在我们教学当中也是比较棘手的问题。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我们显然要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上给予端正。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具有高度专业素质,同时又具备扎实的文化素质的艺术人才。这种“重专轻文”和“重文轻专”的思想都是违背教学方针的。再要从艺术发展的规律来指引学生思想。让他们知道想在艺术上有所成就,就必须自始至终地认真学习文化课程,只有不断提高其文化素养才能使自己不断地获得新的艺术生命。也让他们认识到专业学习是一个不断打基础循序渐进的规律,面对暂时专业底子的薄弱,应该不急不躁,从基础做起,不跨越阶段,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这样不仅打下了专业基础,也赢得了专业学习信心。为了树立他们正确的思想观点,可以采取讲座、辩论、交流、书写心得体会等手段。这样,引导他们的思想的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 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严格实施教学。

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否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决定了教学的成果与效率。甚至是成功与否。我们在制订的时候必须严格考究“专”与“文”的科学合理配置。譬如,专业教学和文化教学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时分配等都必须参考国内外同类院校有关经验,经过专家组论证严格把关制订。力求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修订,以适应社会市场人才需要为最终目的。在具体实施教学的时候,任课教师必须严格遵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管理部门要例行检查教学,掌握形课情况,广泛开展教研活动,多开展教学汇报和听课评课活动,保障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切实完成。艺术类院校的专业教学有很强的特殊性,实施教学存在着复杂性、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坏境随着专业进程而千变万化。但是,我们的文化教学也很特殊,文化课老师要面对不同文化基础、不同思想意识的学生,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因材施教,并要做思想工作,让学生正确认识文化课的重要性,他们相对其他学校教师来说,教学任务更复杂,付出会更多。

篇3

特别是教低年级,也应该掌握语言的技巧,哪怕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和一个单词,甚至一个字母也不要轻易放弃,应该把它读得更好,并能根据每一个单词的情感色彩读出不同的语调。一些描述性的但又很抽象的词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词语,可将其夸张一点呈现,如:interesting,beautiful,nice之类的词,读时要带着赞赏的语气来读,语调比较兴奋,并可借助一些“很有趣”或“很漂亮”的事物来辅助表达。再如,在一堂课上要教授一些感受方面的词语如:angry,tired,scared,happy等时,教师根据不同的意义做出各种有趣的表情,并根据词语的感彩念出不同的语调,时而低沉,时而激动,而此时的学生都已经跃跃欲试,个个都想展示一下,他们用热情充分表达对这些单词的理解,原本枯燥的单词学习在教师的情感调动下充满了乐趣。

而对于课文,即使是最简单的对话,读起来也应抑扬顿挫,引人入胜,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去想象、体味文中所描述的情景和形象。例如Whereismyshaker?教师要尽量说得神秘一些,注意强调where,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很容易被吸引过来,如果平平地把它读出来,其语言效果就很差,学生既不会感兴趣,又形成不了语感,更谈不上用语言表达思想。口语的生动,还应结合眼神、表情、手势和肢体语言。教师首先应该用各种不同的表情,有趣而又通俗易懂的肢体语言让学生真切而印象深刻地感觉到老师要表达的意思。如前面所说的angry,tired等词,就可以借助face和body来帮助表达,并与音质的粗细高低强弱相结合。

生气时可以双手叉腰,眉头紧皱等;累时可以做打哈欠,伸懒腰状,对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是很有效的。语言交流是要通过lips,faceandbody三种方式一同来完成的。同时也可以准备一些实物,让学生去接触,边说边做,引导学生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力,这样语言表达就会流畅得体,表现出来的就是学习语言的高效率,教学就会更生动、更形象。例如:品尝食物,先摸,再闻,再尝一尝。在对食物的酸甜苦辣、色香味形的感受后,进行语言描述,给学生一个语言空间,相信学生会声、情、意并茂,在表达的同时各种感官都得到刺激,这种表达才能淋漓尽致,从而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注重引导,加强教师语言对学生思维的启迪。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这充分说明教育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师的教学语言中,有着判断、指引、激励的功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英语教学是一门以语言交流活动为主的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在指导学生交流探讨过程中,教师应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励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生活有关的语言知识,帮助他们体验语言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教师的引导语言甚至每一个问题都显得尤为重要。不是随意打断学生的表述,而是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展示过程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内部动机不断地被激发,不断地被激励。

小学英语的课程特点使课堂充满诸多评价因素:“感知”中形成的困惑、“表述”中的亮点、“交流”中带来的发散……教师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帮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展示,促进学生的发展。小班化的英语教学是为了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大胆自信地说英语,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些鼓励性的引导也是不可缺少的,像Who’dliketotry?Don’tbeshy.Whatdoyouthinkthepictureis?Whatcanyouthinkofwhen..?一句话,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一句赞赏能让学生产生表达的自信与乐趣,一个好的提问可以使学生调动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篇4

(二)关于艺术史与艺术考古艺术的起源,是和人类有闲余时间思考舒适感即最初美感的物化同步开始。这种物化,不仅仅是通过画面,如在泥板泥地上以及洞穴石壁上的刻划,不仅仅是做出三维造型,如泥塑、陶塑、石雕、木雕等。其实更重要的是对人身本体的各种认可,包括对异性的欣赏、对老人的尊重、对婴孩的抚爱、对少年的引导教育;包括纹身、发饰、穿鼻、穿耳;包括运用发声器官而产生歌唱和诗吟,也包括用躯干、五官、肢体语言发展出的舞蹈。对人身和人群这种美的寄托,可能还要早于利用自然材料的外化的表现。所以,艺术史的开端几乎和人类社会的开端一样古老,人们在肯定了生命和肯定了对生命的维持之后,任何舒适感都有可能导致艺术的产生。所以,虽然个体生命会表达个体性的美感的外化显现,但社会性人类艺术的产生并不主要是一种个体的行为,而是一种基于个体的群体的必然,由个体向群体的聚会和飞跃更为重要。人们定居以后,对摆脱自然的掌控、创作出丰富的物质生活等方面的能力日益加强,其发展频率日益加快。同样对于艺术来说,它们的品类、样式、品种、材料、技法的发展与演进,也大抵如此。今天,考古学的收获可以说明这一切。正如人们获得近现代生活以后,很少或很难具体考虑人们从野生动物般生活状态时摆脱出来的那一刻,即真正成为人的那一刻,无论是环境、自身、技术获得与创造,极少去回溯、考虑这一初期或早期的问题。同样,在近现代艺术品类纷繁、光怪陆离、充满激情的表达下,人们也很难去考虑艺术起源的“端点”的问题,如品类、样式、品种、材料、技法的发端。这当然是艺术史的问题,在分门别类的艺术上,又可以区分为美术史(还可以细分水墨画史、油画史、版画史、水彩画史、漫画史等)、设计史、工艺美术史、音乐舞蹈史、综合艺术史。应用考古学的方法,考虑艺术的端点问题以及艺术的早期发展问题,这就是艺术考古学所要解决、解释的端点和早期的问题。正如人们对待新石器时代以后,文字文献产生之后,例如,中国对于从三代直到隋唐五代,虽然文献记载日益详尽,可是考古学还是发挥着重要作用,发现、说明、解读甚至参与重建某个历史的片段。同样,尽管艺术史在发展成熟的过程中,文献记录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仍然需要考古学的发现、说明、解读,这就是艺术考古学所要解决、解释的关于艺术发展的问题,事关品类、样式、品种、材料、技法。当现当代艺术不断甚至急切地向历史、向传统汲取营养,重新评价、批判、认识传统,以传统为一种参照以冷静地认识现当代艺术,考古学就是不可缺失的手段。

(三)关于艺术教育人们对生活技能、生产技能的获得,是需要靠教育的。广义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学校教育范畴之外的。例如,大人对孩童的诱导、模仿、各种教诲,在自然环境当中的趋利避害,人群当中的互相帮助,正确与人相处,包括异性间相处、同辈间相处、异辈间相处的方式和能力,一般来说,这些是非学校教育,每个人几乎不可避免地要经受这些教育。艺术教育有相近的地方,也就是对基本美丑的辨别,对自己的舒适感的肯定以及对人群总体的舒适感到美感的尊重肯定,这一系列的行为都需要进行诱导和触发,这些教育一般也可以是非学校教育获得的。一些观点认为,人们的艺术是不需要教育的,是先天就能获得的,这种说法起码在后来就不尽准确了;也有认为艺术教育只能是依靠学校教育,这当然也是不完整的认识。艺术教育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方面:第一,基本审美的教育,对美的认识和肯定。第二,基本的技术教育。歌唱、舞蹈、绘画、雕塑、设计等,都需要一些基本的训练。第三,高等的教育及再教育。到了第三个阶段,大致是为了造就专门的艺术人才或者称为专门的艺术家的,如音乐家、画家、雕塑家、设计家等。至于不主要依靠学校培养的艺术天才、天籁之音等,实际上是把教育的第二、第三阶段隐形化了,这个阶段他们摆脱了学校的外在形式,但是这一阶段本身是跨越不过去的。陕北的信天游的老歌王、不识字的“白狼”柴根,讲述过他多少次在山峁上、沟壑间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大声吼唱;津巴布韦地区的非洲石雕、木雕艺人,最有成就者,总是在精益求精,并且以对手的作品作为参照,以提高自己超越对手,这些都是上述第二、第三阶段隐形化的实例。所以,把艺术教育定位于一个广义的艺术教育,就是有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升华的过程。我国既然有了艺术院校或艺术系科,有了成规模的学校、课堂、教材书本化的艺术教育,自然应当非常珍视这种条件,以造就

现代艺术家。可是,往往是事与愿违,学校里往往难以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家和大师,其间的问题很多。有一般教育的问题(和非艺术广大院校的教育的问题同在),也有专门教育的一些问题,但这些不是本文所关心的问题。本文旨在讨论艺术教育的作用时,着重讨论艺术考古对艺术教育某些纠偏的意义和价值。 二、艺术考古教育探究

艺术考古教育,是个相当宽泛的问题,包括针对教育的对象,针对教育的需求和目的,这里分成几个主要层次、几个主要侧面进行讨论。

(一)一般层次对于艺术教育,存在有中专水平、大学本科水平的一般艺术教育层次,艺术考古教育应当介入这个层次。艺术考古学可以考虑专门的本科教育,进行比较系统的考古学、艺术考古学、艺术史学的教学与训练。培养的毕业生,为将来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做准备,也可以向文博考古研究、展示、保管单位提供人才,也可以向社会提供需要。作为非艺术考古学、艺术史学的艺术学科,应当把艺术考古学作为基础课、必修课之一,这门课程不必占用很长时间。其主要任务是解释清楚审美的起源,艺术的起源,一般艺术史与考古学的关系,解说艺术考古的最基本原理,介绍中外艺术考古的已有成就,使艺术学科的学生初步感觉到艺术考古训练的必要。

(二)中高级层次所谓中高级层次的艺术教育,一般是指硕士、博士阶段,艺术考古的介入应当带有一定的科研成分。对于专修艺术考古学、艺术史学的硕士生、博士生,要求更加专业一些。例如,对艺术起源的研究,人类起源和艺术起源的关系,早期艺术与人们定居的关系,以青铜器为代表的技术变革之后艺术的发展问题。其中,艺术的起源的最早阶段其共性是远远大于个性的,人类定居之后,造成了人类艺术气质的分离、变异,要深究其时代和原因,要深究艺术本身与非艺术的因素。不言而喻,就物质遗存来看,艺术考古学所面对的主要对象即考古学的收获,以美术品占绝大多数。其中,首先有平面的和立体的表现;其次,可以分析出来设计的表现(包括工艺设计和艺术设计),间接可以涉及早期的音乐、舞蹈、诗歌等其他艺术门类。因此,应当探讨各个艺术门类在考古学当中所反映的权重的差异,以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深入了解各种艺术门类其发展时的或迅速或迟缓的表现,以及深究其原因。现在人们已经比较容易地区分,从人类定居时开始,西亚北非地区、中亚地区、欧洲南部、欧洲中部、欧洲西部,东亚等有关地区之间的艺术的差异。除了以上讲到过的艺术表现的差异之外,艺术考古学还要关注材料、技法以及造型偏好的差异,关注有关艺术与艺术之外的因素。

(三)为现代艺术教育服务在几乎任何艺术门类往往都有这样的现象,人们对艺术创作“规律”尚未有掌握时,其艺术创作的原始冲动就越强大,作品品格成为唯一、成为典范、成为不可逾越的巅峰。反之,人们对艺术创作规律掌握的越加透彻,其艺术创作的原始冲动就越加被束缚,作品不可避免地品格低下,中规中矩的艺术作品往往也是最为平庸的艺术作品。恐怕不会有人拒绝从艺术考古教育当中摄取古老艺术创作当中的原动力、原始冲动与创造力。艺术考古学关注艺术家所用材料,艺术材料学在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以后,会反向关注其原始、早期状态。材料的选择使用,会对艺术作品产生重要的影响。以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为例,甚至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而这两个时代艺术材料的探讨,舍弃考古学是无法进行的。艺术的历史以美术史为例,说到底,不过是写实主义与写意主义的理论与技法的纠结互动前进的历史,这一点从考古学所提供的材料上看是非常清晰的。早期的人们为了表现美,同时在向着具象和非具象两条道路在努力奋斗,伊比鲁尼亚、米诺斯、红山、马家窑、两河、埃及、黑非洲地区的早期艺术都证明了这一点。在西亚、北非、欧洲地区,写实主义主要是和环境地貌学、建筑学、生物学、体质人类学相结合,表达的写实主义情趣,即逼真性与人文内涵的结合。在东方,主要以中国艺术为代表,由于意念性和理念性的趋同、至上与笼罩,表达了写意的充分发展。从早期的同途而殊往,发展到近现在的可能的殊途同归,艺术考古学不仅给予了实例和实证,表达各期和各地的技法表现,而且应当指出其深刻的原因,摸索其规律,服务于未来的艺术发展。现在的艺术批评,包括美术批评,尤其在中国,常常呈现出一种无根基的漂浮、浮躁的趋向,趋于玄学的趋向。艺术考古学可以提供一些历史的、基本的参照物,于是当代艺术可以和传统艺术得以比较,个性化的作品可以和群体的无意识艺术倾向相比较,中外的某些作品可以在考古学指出的时间带上相比较。对当代特定的区域,如中国,总体艺术发展水平的评价离不开艺术考古所提供的基础、所提供的路径、所提供的相对比的标本。这样的批评,由实证出发才有可能达到哲学的高度。艺术考古学经过数以万年计的排队和爬梳,经过千余年以来有了专门的艺术家队伍的创作实践,以及艺术史家的梳理和爬梳,找出一定的艺术发展规律并以此建立艺术发展坐标系,这样有助于对人类未来艺术的预测。

(四)艺术的终极目的与艺术考古艺术的终极目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的问题,牵涉人类为什么有了艺术而艺术的终极目的又是为了什么。人类把艺术看作是具有人类自身的和人类社会的基本属性之后,便可知道艺术考古学的教育是一个须臾不可缺失的部分了。艺术的诞生是由人们的自我愉悦开始,艺术的终极目的应当是促使人类的圆满达到可能的极致。简而言之,艺术的终极目的就是人类社会在艺术层面上的真善美的全面实现。从这种认识出发,人们看到了自有人类社会以来,直到现当代的太多的假恶丑,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愈加堕落卑劣的趋向。如果说在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中华民族的存亡危机日益加深的时刻,有真正的艺术家提出“艺术救国”的口号,我们这代人听到还带着一种不解的振奋的话,那么现当代的人们对于以艺术、以真善美来救世,恐怕就会有一种切肤的认同的感觉了。艺术品和艺术家本身有真、善、美和并非真、善、美的区别,如果当代人不能够悉数说清楚此间的区分的话,那么艺术考古却能够比较客观的、以从历史回顾的角度,叙述人类以真、善、美对抗假、恶、丑的艺术历程。由此说来,认识艺术的终极意义和终极目的,阐述艺术的终极意义和终极目的,极需要艺术考古学的有力支撑,需要艺术考古学的认真培训。

三、艺术考古课程设计问题

艺术考古应当课程化,在艺术院校尤其需要。各所艺术院校、系科所属地域不同,教学科研特点不同,在设置艺术考古学课程的具体做法上不可能“一刀切”。笔者在这里提供了一种设计,以供参考。

(一)中专、本科阶段以下指的是非艺术考古学、艺术史学专业。开设“艺术考古学”课程,可以将艺术考古学作为美术史学的前半部。在中专和大学本科阶段,要给学生们以考古学和文物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知道如何采集考古学和文物学成果,了解考古学和文物学的基本工作流程,了解

篇5

对于文学语言艺术——小说、诗歌、散文及戏剧等文学作品来说,语言是最根本的要素。每一种文学作品,都有一种特定语言文字词汇的选择与组合。其他艺术的形式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可以直接感受到,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而文学形象人们不能直接感觉到,它以语言为中介,发掘出人的想象和联想,在入的思索和遐想中构建起文学形象,即意中之象。形象的间接性给读者的想象留下了广阔的心理空间,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随意感受并补充丰富人物的形象,进行艺术再创造,以获得自己最大限度的精神享受和满足。

文学中的语言是形象化的语言,其特点是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形象画面的联想,给人以欲观其言、如闻其声、又见其人,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心中虚拟的艺术形象得以实现的初步阶段,就是对与之相应的文学语言进行独特的选择。然而,进一步成功地得以文学实体化的真实效果,以至流芳百世的经典作品和千古永存的至理名言,将永远鼓励人们对生活充满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奋进向上的激情,进而使文学作品与读者引起共鸣。

文学作品是有机的结构整体,它在语言的选择方面有着一种共同而一致的要求。只有满足这一条件,文学作品才能与艺术性挂上钩,才能真正用语言文字来深化语言艺术的精髓。艺术作品的欣赏,是对艺术的感知,通过不断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在提炼和造就的同时,语言艺术更需要用技巧和方式积累而成。艺术的语言要动听、感人、耐人寻味,最终得以感己悦人的神奇功效。

篇6

礼仪并非仅仅是言谈和举止,从根本上说,它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外在表现。真正受人称道的礼仪是由内而外的,心里有礼,举止才能合仪。因此提高礼仪修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我认为,秘书礼仪的基本理念有三:

一是尊重为本。不论是学习还是运用秘书礼仪,关键是要懂得尊重为本,尊重在先,时时处处事事尊重所有的人。要尊重别人,首先要尊重自己,必须严于律己,自尊自爱。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都不尊重,就不可能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的交往对象应当是一种自觉的、由衷的行为,包含着自己的德才学识和气度雅量,绝不是装出来的。对秘书人员而言,尊重上级意味着服从,

,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

二是善于表达。尊重别人只在心里头尊重是不够的,还得善于表达。不仅要有礼,还要有仪。仪就是恰到好处地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形式。必要的表达形式绝对不可或缺,没有具体的表达形式,你的尊重就无法让别人感知。比如说,我们在接待来访者时,如果不使用规范化的待客三声,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就会使客人感觉不到被尊重。即使你是从心里尊重对方的,但人家感受到的却可能是你的冷漠。

三是形式规范。除了尊重为本、善于表达之外,还必须讲究形式规范。讲究形式规范,就是要以标准化的、规范化的具体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他人的尊重。讲究形式规范,就是要求秘书人员不仅要有尊重别人的愿望,有表达礼仪的行为,还要求这种行为准确规范,也就是有规矩。讲不讲待人接物的规矩,既能反映秘书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又可以体现一个单位的管理是否完善。

二、秘书礼仪的主要内容

秘书礼仪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办公礼仪规范、接待礼仪规范、外事礼仪规范、社交礼仪规范、形象礼仪规范等等,哪个方面都不可偏废。个别秘书人员认为,在工作中只要注意办公礼仪规范就可以了,至于个人形象,那是自己的事情,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与他人无关。其实,这是对秘书礼仪认识的误区。总体说来,秘书礼仪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的内容可以称之为形象设计。它具体涉及秘书人员的穿着打扮、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是对秘书人员的礼仪修养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其自尊自爱的具体表现形式。秘书人员的礼仪形象向来被视为个人素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形象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衣着打扮、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其实都是素养问题。有些同志在正式场合甚至在国际交往中不修边幅,歪戴帽子斜穿衣,当众打扫个人卫生,这些都是礼仪修养不够的表现,都会给交往对象留下不良的印象。人的形象是具有整体性的,一定要保持和谐。我就见到过有的秘书在上班时间,甚至是在身着制服的时候,脚上穿露脚趾或者露脚跟的凉鞋,这也是不得体的。大家都知道,在正式的公务场合或者涉外场合,男性秘书身着西装为宜,但是我也见过有人此时脚穿白皮鞋,腰系红腰带,手拿咖啡色手袋,简直让人退避三舍。

另外一方面的内容可以称之为沟通技巧。沟通技巧是秘书礼仪的核心内容,因为我们从事任何一项具体工作都需要与其他人打交道。如果不善于同对方进行必要的沟通,在沟通时缺乏必要的礼仪,往往会给工作带来障碍,甚至事倍功半。例如,公务宴请的目的在于促进部门、单位之间的沟通,并为此提供一个临时性的交流场所。因此,参加公务宴请时应当注意适度的交际,适当地进行沟通。但是,有些同志在公务宴席上对身边的人不闻不问,爱搭不理,甚至一声不吭,只顾埋头吃喝,吃完就撤。还有些同志却表现得过度热情,不分对象地劝酒夹菜,非要对方吃下去不可。这些不当的举止都扭曲了公务宴请的作用,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与交流。

三、习礼、知礼、守礼、行礼

篇7

1.培养体育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方法。体育教学语言艺术的培养主要包括节奏的控制、语气的掌握、语调的调整、比喻的运用以及幽默的发挥等方面。

(1)节奏的控制。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技术动作要领、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时,需要运用口头语言。这些口头语言的运用要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相适应,必须掌握好节奏。若讲得太快,学生来不及理解重点与难点,跟不上教师讲解的思路,听起来感到吃力,注意力会随之分散;若讲得太慢,就不能使技术动作的关键问题吸引学生的意识,同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会妨碍对技术要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要根据教材特点与课堂中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控好语言的节奏,做到快慢适时、错落有致。

(2)语气的掌握。根据体育教学的时间、地点、对象等不同情况,教师要注意语气方面的变化,以便及时调节教学氛围。例如,在下达练习任务、提出具体要求时,语气要坚决果断,掷地有声;在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时,语气宜高亢有力,活泼奔放;当学生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时,语气宜亲切自然,轻柔温和;当学生动作练习热情过于高涨时,体育教师则要弱化语气,压低声音,放慢语速,以控制学生的情绪,避免学生过度兴奋。

(3)语调的调整。语调是语言中抑扬顿挫的旋律模式,是语言的“灵魂”。正如周殿福先生所说,“语调是一个句子中间高低、快慢、轻重、停顿的各种变化,同音高、音长、音强都有联系。”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高音声调会给人以生硬、粗暴、强加于人的感觉,会增加人的“心理负荷”,易产生对立的情绪;而低中音的声调则会使人感到亲切、和蔼,易被人理解和接受,能获得心理上的宽慰。因此,体育教师讲课时声调、音量要适度,以学生能听见、听清为宜。声调太高、音量过大,对学生刺激过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反之,刺激强度过弱,也难以唤起学生的热情和注意。

(4)比喻的运用。遇到问题比较深奥或技术较为复杂,三言两语难以说清时,则可选用人们生活中较熟悉的事物来说明。例如,面对一些较为复杂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学生学习时可能有畏难情绪,体育老师就可以“卖油翁”的故事为例,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学生就能理解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学习过程,需要下功夫才能掌握。再如,练习山羊分腿腾越时,有的学生能够跳过去,但因存在畏惧心理或者减速退却,或者手不敢往前伸,或者直接坐在跳马上。遇到这种情况,有教师把“踏板和推手点”形象地比喻成“一块烫人的铁板”,意为不可停留,必须快速踏跳和推手。然后通过正确的示范,辅之以保护措施,学生跳过去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体育教师要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平时多搜集、总结一些精妙比喻,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就会起到触类旁通、立竿见影的效果。

(5)幽默的发挥。幽默风趣的语言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风趣语言、滑稽动作的运用,要简易明确,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欣赏水平;要切合课堂要求,与教学内容相关;同时还要掌握好运用幽默的时机。例如,在学生刚开始上课,气氛低落时,适当运用幽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为上课树立一个良好的开端;当学生在长时间练习后感到疲劳、注意力下降时,在学生短暂休息后,及时运用幽默,可以调动学生再次练习的热情;在下课前的整理练习中,幽默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充分放松下来,有利于身体、心理的快速恢复。

运用体育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运用体育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主要是简洁精炼、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新颖优美等。

(1)简洁精炼。在体育课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各种体育概念、动作要领的说明,健康原理、养生技能的分析以及动作要领、练习方法的讲解等,都要求做到言简意赅,详略得当,精讲多练。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口诀、顺口溜等,就体现了语言艺术的简洁、精炼原则,如果与示范动作相结合,就会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对于篮球动作要领,在讲“行进间传球”时,可以用“奔跑如常莫慌张,侧身面对球方向,一步接来二步传,不停不跳不慌张”这一口诀。在讲“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时,可以用“放松跨步迎接球,上步踏跳快举球,眼看球篮臂上伸,轻轻压腕指拨球”这一口诀。这些口诀的运用,能明显起到简单易懂、便于操作、不易忘记等效果。平时要特别留心搜集这一类口诀,这对加大学生训练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2)生动形象。教学语言只有生动形象,才具有感染力、吸引力,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体育课堂上来。在讲授新的技术动作时,可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讲解,巧妙的比喻,对动作进行声情并茂、细致入微的刻画,把动作的原理、要领和方法进行惟妙惟肖的揭示,可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比如,在给学生讲解羽毛球中“鞭打”动作时,教师让同学们回忆小时候抽鞭子的动作,然后用细柳条抽打地面,或手指抽打自己的大腿,让学生体验“鞭打”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用鞭子抽打陀螺的动作作比喻:“举起鞭子———羽毛球技术中的举拍;鞭子向上扬起———羽毛球拍向后摆;鞭子从上向下抽打———羽毛球拍从后向前甩动;鞭子的前端击中陀螺———羽毛球拍击中羽毛球”。这样就会使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鞭打”的概念,能掌握并牢记动作要领,提高教学效果。

(3)风趣幽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授课环境宽广、授课形式多变,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间长,活动量大,学生容易疲劳,注意力下降;在一些耐力性、力量性的素质训练中,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畏惧心理等。因此,体育课教学急需体育教师适时地以风趣的语言、幽默的故事、夸张的动作,调动情绪,振奋士气。例如,在学习跳高、跳水、游泳、单杠、双杠等具有挑战性的内容时,可以先讲一则“跳伞”幽默:在高空中的飞机上,严格的教练让每一个队员勇敢地往下跳,他严格到回手抓住一个队员就往飞机下推,这样队员们一个个只得很服从地往下跳。忽然,教练发现他抓住的一个队员在挣脱他的手往后躲,于是他很生气,头也不回就把那个队员扔下了飞机,并且对其他没跳伞的队员说到:“刚才的队员太懦弱,我们不要向他学习!”这时,一个队员突然说:“您刚才把驾驶员扔下去了!”听了这则幽默,学生的疲劳感觉、紧张情绪和畏惧心理就会在会心一笑中烟消云散。

篇8

一、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背景及其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公共艺术教育发展背景

公共艺术的形成于国外且发展较为优越,以美国为例,其高校教育中尤为重视学生的艺术培养,这与西方诸多国家的教育情况相仿,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其高校学生的感性思维,并保证了学生的素质素养提升。相对的,我国作为传统的文化大国,对文化的研究要优于艺术的探讨,因此,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不过,随着《教育规划纲要》将素质培养定性为未来十年我国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公共艺术教育的受注程度逐渐提升,打造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

(二)公共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公共艺术教育发展于素质教育下具备良好的发展空间,从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来看,高校公共艺术开展是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爱好,构筑学生审美力,提高学生艺术表现素养的重要手段。在公共艺术开展过程中,高校大学生将于艺术的海洋中感受艺术魅力,体会艺术价值,并内化艺术知识与艺术素养于自身知识与能力体系中,在艺术的熏陶下提升自己的行为素养与对生活的感悟力,感受力。可以说,利用艺术教育的完美指导,大学生将于社会中找准自身定位,明晰自身价值,并最终依靠自我完善来推动社会基础发展,保证社会素质提升[2]。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增强

在教育教学发展中,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保证教育教学优化的关键。然而,现阶段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稍显不足。很多教师并未明确认知公共艺术开展的价值,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逐步趋向于形式化,并未发挥艺术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的素质素养提升。

(二)公共艺术教育内容有待完善

公共艺术教育内容的陈旧与腐朽也令公共艺术流于形式。作为艺术培养与审美价值塑造的高校素质教育重点,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教育涵盖的异彩纷呈对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审美能力建设而言意义重大。因此,陈旧腐朽的教学内容,不利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效果提升。

(三)公共艺术教育方法有待优化影响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开展不科学的关键还在于教学方法的陈旧。没有积极的教学思维,没有有趣的教学内容,加上没有新颖的教学方法,令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乏味可陈,很难真正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审美能力建设。

三、公共艺术教育融入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科学强化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科学强化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是保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科学发展的基础前提。对此,强化现阶段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应注重以下两点的践行:其一,订立公共艺术教育培训体系,引进科学的公共艺术教育手法,利用提升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来保证公共艺术教育的科学培养。例如,定期开展艺术教育培训,为教育者打造科学的研习途径,敦促其优化自身艺术素养,确保其艺术能力提升。其二,积极构建科学的激励奖励体系,保证教师队伍充满积极性,令其愿意参与到各项学习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素养。例如,构筑完善的教育审核、晋级及评定机制,为教育者提供科学的晋级之路,令其具有自我完善的动力,可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从而支持公共艺术教育发展。

(二)积极完善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内容

完善公共艺术教学内容,将促进公共艺术教育发展,让受教者于其中领悟艺术技巧,掌握艺术能力,并融入艺术教学之中。对此,为行之有效的优化公共艺术教学内容,应尊重各高校本身的办学情况,在满足学生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来科学优化公共艺术教学内容。例如,部分科系的学生喜欢美术教育,可按照个人喜好分为国画、油画、素描及漫画等不同门类,针对不同的爱好给予不同的教育,尽可能满足学生对绘画的追求,以便其愿意参与到公共艺术教育中[3]。另外,针对音乐鉴赏、音乐创作与音乐演奏进行系统划分,让学生在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中充分的体会音乐的艺术魅力,才能使其更好的融入到公共艺术教学中,科学有效的培养自身艺术能力,提升自身精神素养[4]。

(三)合理优化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方法

科学活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引入多元教学理论,将培养学生能力,还学生主动性为教学基础,激发学生创作与研习艺术的本性,让其充分融入到艺术教学之中。对此,教育者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可作为引导者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要强行灌输学生学习艺术的思想。例如,在美术教学之中,教育者可利用对自然的爱好来进行写生训练,让学生充分融入自然,在自然中寻找美丽的景色并纳入自己的画布之中。但是,这一过程中教育者最多需要规定的仅是作画的主题,具体的风景,作画形式、颜色格局都可交由学生自己来揣测良多,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融入到艺术创作之中,逐渐掌握审美与审世的能力[5]。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深化改革为现代教育发展指明了具体方向,现代教育发展逐步注重素质能力的培养。因此,越来越多的大中院校将培养学生素质素养作为自身教学发展的核心内容,以激发教学活力,选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来保证教育教学开展的科学实效。基于此,现代高校建设应重视公共艺术教育,利用教育团队打造,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优化的方式来保证公共艺术教育的科学开展,使其成为现代高校素质培养的有力武器,敦促学生行为素养优化,科学完善学生思想审美意识。

参考文献

[1]钟天娥.公共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84-87.

[2]李顺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和谐发展[J].艺术探索,2015,(04):69-70.

[3]张皓鹏.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J].南昌高专学报,2016,(01):81-83.

篇9

艺术档案是一门新学科,这对于艺术档案的相关单位和从事艺术档案工作的同志来说,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过去,各文化艺术单位没有艺术档案室,也没有艺术档案员,大量的艺术文件材料和各种艺术资料散落在各部门或个人手中。现在,各艺术单位普遍建立了艺术档案室,配备了艺术档案员,艺术档案工作已全面展开,并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在艺术档案的立卷整理过程中,第一步工作就是收集艺术文件材料,把分散在各部门和个人手中的艺术文件材料收集起来,然后进行分类、整理。搞好艺术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弄清什么叫艺术文件材料,什么叫艺术资料,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档案学告诉我们:档案是各个单位或个人在从事各项工作活动中自然形成的,作为本单位工作活动的真实记录,并且具有一定查考凭证价值,而归档保存起来的各类单份的或成套的文件材料;凡不是本单位工作中形成的并且不记录和反映本单位的工作情况,只是为了本单位的工作参考的目的而收集的各种材料就是资料(或称参考资料)。那么,什么是艺术文件材料呢?一般来说,凡是本单位在从事艺术业务活动中,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以各种方式直接形成的一系列文字、声像、图表、实物等,记录和反映本单位艺术业务活动及其成果的,具有查考和凭证价值的材料,就是艺术文件材料。

比如一个剧目的创作和演出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剧本、音乐、舞台美术、导演阐述、角色分析、排演计划、场记、以及演出情况、座谈记录、社会反映等各种(如文字、图表、照片、录音、拷贝、实物等)材料;又如艺术教育方面的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生的实习演出、作品、成绩材料等;美术单位的书画创作稿件、展览的展册、图片、照片(包括底片)等,这些材料都应视为艺术文件材料。凡不是本单位在从事艺术业务活动中形成的,而是为了本单位的参考、借鉴、学习和研究等目的而收集、购买的各种材料,如图书、报刊、录音(像)带、剧本等,就是艺术资料。

艺术文件材料与艺术资料的区别,关键就在于它们同本单位艺术业务活动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里要注意的是,资料的来源并不是区别是否为本单位艺术文件材料的绝对根据。在一定条件下,即使不是本单位的艺术业务活动形成,但记录和反映了本单位的艺术活动及其成果,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艺术资料也能转化为本单位的艺术文件材料。比如,有些艺术单位没有摄影、录音、录像设备,他们演出的剧(节)目或举办的各种艺术活是由外单位,如新闻单位、电台、电视台等来拍照,录像等,这些照片、录音、录像资料,依然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本单位的艺术活动及成果,并具有凭证和参考价值,所以,它们也是本单位的艺术文件材料。又如,本单位根据外单位的作品(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或剧本、曲目、教材等)改编、整理或移植过来成为本单位的演出剧(节)目和艺术活动直接发生了关系,并成了这些剧(节)目和艺术业务活动的整套艺术文件材料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样,艺术教育、艺术研究单位业务活动中,借鉴和利用外单位的资料为本单位艺术教学、艺术研究等活动服务,这些资料,也应视为单位的艺术文件资料归档。这里可以看出,艺术资料转化为艺术文件的重要条件就是,它要真实记录和反映本单位的艺术活动及其成果,并且有凭证和参考价值,是整套艺术文件材料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任何事物的产生和终止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艺术文件材料的形成,也有其一定的规律性。比如,举办一次戏剧会演的艺术活动,首先有主办单位的通知,参见的名单,参赛的剧(节)目,开幕词,座谈会记录,评议记录,评奖情况,会议总结,闭幕词等。诸如其他艺术的生产过程,也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这也是区别艺术文件材料和艺术资料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艺术形式的不同,其艺术表现手段和方式亦不同,它们的艺术文件材料有的是单项的,但大部分是成套性的。大部分的艺术形式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综合性,他们的艺术文件材料也包含有各种艺术成分,是综合各艺术成分的艺术活动的真实记录和艺术成果。戏剧和电影,音乐和舞蹈,教学与研究,它们的艺术文件材料既有单项的,但大量是综合性的,即成套性的。如戏剧,一个剧(节)目,它有剧本、乐谱、表导演、美术、舞蹈等;而剧本又有手稿、打印稿、演出本等;乐谱有主旋律谱、分谱、总谱等;导演计划、导演阐述、演员角色自传以及场记等;美术又综合有布景、服饰、人物造型、化妆、道具、灯光等多种舞台造型艺术成分,除此,有各项艺术记录的文字材料、照片材料、录音录像材料等,这些材料成了一剧(节)目的成套艺术文件材料。

(作者单位:呼市艺术档案馆)

篇10

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是设计,而艺术与科技,又同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具有不可逆的传承性。虽然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与设计师,总是企图摆脱传统文化的阴影,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里程碑,但传统文化还是如影随形,到处可见。因此,我们可以说,任何传统文化,都必然对艺术与科技的发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并且通过艺术与科技,或者直接,或者间接,都对现代设计产生连带的巨大影响。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出现,都要依赖于当时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电脑数码设计这一艺术形式便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电脑电本文由收集整理脑数码化时代的到来而诞生的。著名艺术家罗伯特·劳申伯(robert rauschenberg)和设计大师乔治·开普斯(george capps)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电脑数码图形与电脑数码艺术,从上世纪80年代美国苹果电脑公司推出macintosh电脑形成“桌面排版系统”(简称dtp)开始,电脑数码技术在设计领域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电脑数码图形技术的成熟带动了cad/cam(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制造)的普及和发展,设计艺术与电脑数码技术才得以真正结合。随着现代的电脑数码技术在艺术表现领域中开始形成自身独特的视觉表现语言,体现出更高的艺术价值,电脑数码设计开始进入到艺术的古老殿堂。但是当电脑数码艺术创作给艺术家带来兴奋和视觉的新奇的同时,却发现因文化科技等诸多因素,产生了电脑数码艺术与传统绘画艺术美的情感差异和电脑数码艺术表现的不足,同时还存在一些对电脑数码艺术的模糊认识。通过对传统艺术形式和电脑数码艺术创作文化渊源的发掘,探讨电脑数码设计创作的视觉表现和美学趋向,及其艺术创作最基本的图形、色彩、民族文化、电脑数码技术等方面的要素,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电脑数码艺术。用传统艺术,尤其是民族的文化艺术来丰富电脑数码艺术创作,以弥补电脑数码艺术创作中艺术文化内涵的不足,解决在现代电脑数码艺术创作中存在的视觉表现,以及认识和发展方向的问题,是正确表现电脑数码艺术创作中传统绘画艺术美的关键。

二 电脑数码艺术与传统文化——审美情感差异

形成传统艺术形式和电脑数码艺术创作审美情感的差异,首先是文化传统渊源的不同。传统绘画艺术创作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之上的,蕴藏着众多的地域风情和民族文化。传统的艺术精粹形式丰富,包涵着深刻的文化积淀、民族的心理情感、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及审美情趣。传统绘画艺术所体现出深远的历史传统,众多的风格流派和博大的地域民族文化,以及传统绘画的笔墨造型和传统艺术的文化渊源,都在人们的心理情感交流上造成亲和力,产生心灵的共鸣。而新生的电脑数码艺术创作是在科技和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美学情感上缺乏传统文化基础,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有较大的局限,使人产生在文化遗传上的陌生和疏远。其次是因为现代科技的含量导致创作和表现的差异。延续了几个世纪的传统绘画,尤其是传统的工艺美术,除了在技法和材料上的创新外,还没有受到过像现代电脑电脑数码化所带来的这样巨大的冲击。

三 电脑数码艺术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

在电脑数码设计表现过程中,吸收不同文化、各学科领域的相互补充、借鉴是电脑数码艺术发展的根本。结合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是不断充实电脑数码设计的魅力和生命力所在。电脑数码艺术创作也具有很多自身的魅力,她为传统绘画创作的表达和反映艺术家的创作构思提供了形象化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家的思维和想象力。

在近50年来久负盛名的设计师中,诺曼·塞斯

篇11

一、从书法的内涵看,书法艺术是汉语言文化的应有之义

世界上所有开化的民族都有他们自创的文字,或参照其他民族文字创造的文字,有文字的书写,只是他们的书写都未能成为艺术形式(如拉丁文字、阿拉伯文字等)。此外,现今的汉语拼音字母,是借拉丁文字母创造的,以拉丁文书写方式拼写,人们也不能以书法的素养书写它以取得类似汉字书法的审美效果。这表明:只有汉字才是书法艺术形象创造的基础,书法艺术是汉语言文化的应有之义。

(一)书法的定义,就是特指汉字的书写。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关于书法的定义(内涵),至今有多种提法,尚未定论,但每种提法却与汉语言文化息息相关。在此,略举几例加以说明:其一,书法,顾名思义,就是书写汉字的方法。其二,书法,是关于汉字书写研究的一门学问。其三,书法,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文房四宝”为工具,通过书写汉字来抒情达意的一门艺术。它主要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内容。上述三种提法均表明: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汉语言文化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

(二)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表现。

汉字能成为艺术,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一是汉字有一个为别的文字不具有的特点。汉字既不是模拟自然的图画,也不是任何人随心所欲的抽象符号,它是“本乎天地之心,得乎自然之理”,而以象形、会意诸法创作的造型,是根据汉语的单音单词构成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意义的形体。二是汉字的形体构成充分体现了人们感悟自然万物形体构成之理。人们在自然千姿百态痕迹的启发下,创造了象形文字。有了象形文字作基础,再造其他的字就有了参照,因此,以会意、形声等造出的字就随语言的实际发展起来。这样,据单音语言创造的具有形体整体性的文字,为以书法创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形象准备了很好的基础。三是能使汉字成为艺术的关键是书写。随着实际需要的发展,书写工具的改进,书写技术方法的总结,汉字发展形成了如大小篆、古今隶、章今草乃至楷书、行书体。体势变了,笔画变了,写法变了,但充分运用书段,借汉字的基本结构,创造出具有生动的抽象形式,具备力的运动节律,具有生命机体意味的笔画,营构有生命的形象,这些始终保持着,而且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强烈。

二、从书法结构因素看,书法是汉字艺术特质的表现

汉字书写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除了书写者自身艺术创造力之外,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汉字先天便具有艺术的特质。书法是汉字艺术特质的表现。

(一)书法的艺术语言是汉字的笔画线条。

书法的艺术语言是汉字的笔画线条,是有着一定的限制和高质量要求的线条,即是书家用手直接写出的,具有生命活力的线条。因为汉字的笔画本身具有艺术素质,有着丰富的表现力,不仅是书法者必须依循的,而且是书法者乐于借助的。一是汉字笔画具有丰富性。丰富的笔画才能构成丰富的形体,蕴涵丰富的内容。汉字有甲骨文、金文、篆、隶、楷、行、草等诸多字体,其笔画也由简到繁,不断丰富。如以法度最为完备的楷书为例,其基本笔画就有点、横、竖、撇、捺、挑、钩、折。而且,每种笔画又有多种形态。二是汉字笔画具有意象性。汉字笔画线条,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外形的一种抽象、概括和描述,同时又是人的创造,带有某种意象性。历代每一书法的笔画中都熔铸有书家的意象。三是汉字笔画具有表情性。汉字丰富多样的笔画,与生俱来便带有丰富微妙的情感。不同笔画的线条,给人以不同的情感感受。一般来说,横线使人感到广阔、宁静;竖线使人感到上腾、挺拔;斜线使人感到危急、惊险;曲线使人感到流动、变化、柔和、轻巧、优美等。

(二)书法的艺术形体结构是通过汉字线条塑造出来的。

书法是造型艺术。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显示真实。书法艺术的形象是通过汉字线条塑造出一个个奇妙的结构形体。一是汉字形体的象形性影响和促进了书法的形象塑造。中国汉字是象形的,有象形的基础,就有艺术性。汉字始终沿着表意走,符号中仍有形象,“象”的范围也更广了,称之为“象物、象事、象意、象声”。这“四象”属于象形精神,是汉字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二是汉字形体的多样性影响和促进了书法的形象塑造。汉字丰富的笔画和复杂的结构形体,源于自然和表意的特点。书家个人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审美追求去创造书法的艺术形象,但无论如何,汉字形体的固有特点是不能忽视的。

三、从发展书法艺术看,必须坚持书写汉字的传统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目的。历代书法的创变规律,都源于特定历史时期对艺术审美的与时俱进,也由于汉字的象形结构渊源,使其中艺术创作有了极大的可塑性和创造性。

(一)书写汉字是书法自身的规定性。

书法汉字包括两个最基本的方面:一是书写性,即书法是书写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也不是制作出来的,其创作过程是书写的过程。二是书写的对象是汉字而不是其他东西。两个方面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书法艺术是最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

篇12

1、纯朴明了。教师的语言要有风格,纯朴明了是教师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更是语言表达的一种风格。这体现在:朴实的话语、丰富得体、自然大方、简单明了、语速适中、立意创新。

2、变序创新。教师的工作是复杂动态创新的,所以要求教师在语言表达上必须具有创新性。教师必须真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点和启迪,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安排设计语言表达的顺序先后,让学生欣然接受。

3、反复强调。在教学中,关键问题教师必须反复强调提醒强调。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学习动机主要体现在“玩”上,这就需要教师反复多次地提醒、矫正、督促,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理解和掌握。

语言的艺术技巧

1、声调变化。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表达,除了要丰富、自然外,还有一个语音语调的变化。如果教师的表达能力较差、呆板,没有变化,学生就会觉得教师说话没有水平,这就直接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言要有抑扬顿挫,声调变化。让学生觉得真挚、恳切、生动愿意接受。

2、语速变化。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做到语速适中,语言流畅自如,有自己的表达特点和风格,要把握好快慢、重轻、停顿等等。

3、语态变化。语态变化在体育课中非常重要。教师的语言要做到大方高雅、入理入情、和谐自然、动情动听、入化传神、富有感染力。但体育教师仅仅依靠口齿伶俐还不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要把肢体语言、心理语言与生动明了、准确自然、恰到好处地语言表达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准确,有艺术魅力。

4、风趣幽默。幽默(hunour)是外来词,意识是语言、动作有趣,招惹人笑。从语言艺术方面来看,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品质。教师高品位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影响力不仅仅是博人一笑,还会使人获得精神,加深记忆,活跃教学气氛,保持良好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语言。语言是人人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在现代社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从猿古人到人类,中华民族经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使语言得到了充分完善和升华,并且固定为普通话。语言的固定化,使人与人之间沟通更加和谐,情感得到升华。

篇13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在未来的几年,数字媒体创作人才将是市场需求的热点。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将需要20万工业设计师和l5万动画设计师。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环境和人才需求,国内数字艺术设计却是刚刚开始兴起,还未建立完善的新媒体艺术理论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导致了设计产业所真正需要的核心职业设计人才匮乏和新媒体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产生。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对传统的艺术设计的伸展和丰富

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网络、数字电视、互动媒体、交互游戏、虚拟空间等都成为信息传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质,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受到突破性的冲击,数字载体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在当代数字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论和美学理论就显得非常薄弱。

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和美学范畴继承了部分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依然可以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在艺术理论基础上有几个方面是共同的:1.首先都要满足功能性的最基本的要求。2.美学的审美理论基础是相同的。3.设计的理论法则、平面视觉创意法则等是近似的.设计和表现的内容是基本共通的。在数字媒体设计过程中满足功能、审美需求,符合美学、设计法则,运用数字媒介所特有的声、光、电以及人机互动的特点来更有效地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可以认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内涵和特征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进一步丰富。

当然新媒体艺术设计是时代的产物,它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它的表现形式更丰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备科学性、时代性,因此在新媒体设计中还需要创新的传统设计理论体系,必须根据其信息传播的形式、媒介以及传播的复合性、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的数字化等特征来完善提高这一新兴学科。

三、目前数字艺术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艺术设计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国内外视觉艺术设计界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跨学科人才的知识分离化现象严重,其次是人才需求和教育模式的问题,传统的艺术教育体系在设计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

以上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认识新媒体艺术设计和培养数字艺术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

首先是认识的问题,数字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大致可以归纳三个大的方面:①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②数码新媒体艺术设计(包括网络、多媒体、电子产品、动画、游戏等方面)。③非商业化艺术类数码艺术创作在平面、环境等一些学科方面,数字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在广告、新闻等方面它是传媒的载体和形式,或是一种工艺和创作手段。④数字媒体设计是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新型学科,同其他的艺术学科相比,它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跨学科和复合性的特点。对于新媒体艺术需要有新的思考和理解,如果还保持原有对艺术类理念的认识,它既不符合学科的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正确地认识理解和探索新媒体艺术及其相关领域对于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培养问题。数字艺术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培养和训练既懂得艺术设计规律,又懂得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能操作相关应用和后期制作软件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当今数字艺术设计产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课题。数字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都是社会急需的,但是需求的比重却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的教育目标。

最后就是培养对象问题。随着普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艺术类学科,随之而来就产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专长的相互矛盾的问题,学生的综合修养和知识结构错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种现象在艺术类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考虑数字媒体教育不要只限于文科的艺术类学生。

四、根据新媒体艺术的特征来完善人才培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