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机械安全管理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机械安全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机械安全管理论文

篇1

1.2我国机械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

世界各国都有着良好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我国也不例外,毕竟建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使用机械建筑成为普及建筑方式后,原有的安全管理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机械施工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作为重点优先考虑,并兼顾机械建筑设备的状况,这对我国机械施工安全管理带来挑战。目前,我国机械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总体良好,但在一些地方有着瑕疵与不完善的部分,这些不完善的部分所起到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在机械施工安全管理方面无小事,出现任何问题都要及时解决。建筑施工人员在使用机械建筑时要有严格的规章条例来保证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建筑施工人员也该自主遵守这些安全管理制度来提高建筑效率和维护自身的安全。

2机械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问题

2.1建筑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

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人员,尤其是建筑工地的一线操作人员劳动素质都不高,尤其是安全防护意识不高,意识不到现代的机械施工带来的非同一般施工程序的潜在危险。出现不配合培训、经常无证操作、跨机械操作,在操作机械时不戴安全帽和不系安全带等不符合规定的危险情况,在机械的危险辐射范围下活动,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产生了极大阻碍。在机械施工安全管理中,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是尤为重要的,如果和机械施工相关操作有关的工人遇到情况无法应对、或是应对不够熟练、或是因为不明白某些规章制度造成不必要的损伤,那么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一定要培养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防护素质,杜绝因为“经验”带来的惯性违章事故的发生。

2.2电气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在电气施工中,机械施工是必要的部分,由于电气施工的质量要求和安全要求都很高,所以电气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也尤为重要。如在施工现场的配电箱设备上的漏电保护器不装或漏电保护器装了失效等问题,虽然说施工现场严格的三级配电保护和三相五线制供电避免了触电事故的发生,但是有安全隐患的存在在施工现场就是不允许的,三级配电保护就有三重漏电保护器防护,在极小的机率下也会发生触电事件,既然有机率便不能忽视。还有就是电控设备的外壳不接地或这不牢靠等问题,外壳接地能避免电控系统中某一相电路损坏造成的漏电事故,如果带电外壳接地就会形成单相短路,激活电气保护装置,那么就不会发生漏电事故,万一漏电保护装置失灵,外壳接地装置也可以带动空气开关切断电源,外壳接地不牢靠也是很大的安全隐患。电控箱和配电箱也一定要分开,禁止在箱内乱接线,容易导致漏电保护器失效,造成不可避免的触电事故。

2.3施工用机械安装和调试中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施工用机械安全系数和制造工艺的提升,机械安装中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少,但仍旧足够值得警惕,主要集中在使用时间较长的施工机械上,如使用时间长的打桩机的连接螺栓易锈蚀,随时可能发生问题,关键焊接处开裂、零件出现生锈、变脆等现象。这些施工机械如果继续使用下去,总有一天会对施工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在安装调试上有些时候某些机械的参数调整也并不正确,如塔机力矩限位器没有调整或调整过大,导致施工时控制不稳易产生问题,在一些用机电转换器作为安全装置的施工机械上,这些问题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3机械施工安全管理的增强方案

3.1完善机械施工安全管理标准

机械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必须设立并得到完善,应该加强机械施工安全的管理,把机械施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加强统一管理,健全机械施工安全管理标准体系。要进行严格管理,在关系安全的管理层面一丝一毫都不能放松,严格落实设备维修保养的责任制,如施工机械设备必须有人进行专人维护和监督检查,建立完善的监督监察制度。要建立健全的机械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把建筑施工的安全责任制度落到实处,建筑施工单位要为安全管理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建立完善的生产安全责任制,做好监察与监督工作,确保机械施工的生产安全。

3.2加强对建筑工人的生产安全培训

加强对建筑工人的生产安全培训首先要确立建筑工人的生产安全理念,让建筑工人深刻认识到遵守机械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是有关人身安全的头等大事,做好工人的建筑安全理念教育工作。理念之外就要加强对建筑工人的生产安全技术培训,在机械施工安全管理中,不仅要对工人负责的各个机械设备进行专业的培训,要想操作机械设备就必须经过培训及测试,才能持该机械的使用许可证上岗操作,避免乱操作和危险操作的进行。另外,对建筑工人的生产安全技术培训以外,还要对建筑工人的状况应急处理能力提供定期安全培训,对建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机械事件进行提前演练,以提高工人在事件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3.3完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首先要从源头开始完善设备管理制度,用于建筑的机械设备本身的质量就是影响机械施工安全进行的关键,事实证明劣质的建筑机械设备会给建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许多机械施工中的事故都是由不合格或者使用时间长的机械设备损坏而引发的,所以在源头就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完善管理,采购时也要注意采购安全符合设备质量要求的设备,有些制造工艺不精的厂家并不能很好的生产建筑用机械设备,设备质量不够好会给建筑公司和建筑工人带来很大的危害,且不宜察觉。设备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设备的采购、使用、管理、保养、检修等工作都应该有专人负责,建筑企业要对这些机械以及这些机械的各项负责人进行严格审查与监督,在维修和保养方面尤其注意机械设备的使用安全与使用寿命,机械更新换代也要及时登记。

3.4做好机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当前的机械施工还离不开人力的配合,除了机械的操作人员需要注意安全外,与建筑用机械一起合作的工作人员更应该严格遵守机械施工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建筑施工现场设立安全限制区域,严格限制进入和停留;保证建筑现场工人的安全设备防护有效,完善各项紧急情况预处理机制等都是对机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篇2

安全管理是公路部门乃至全社会的重要工作,而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搞好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使机械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是保证公路建设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公路建、管、养的不断发展,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机械的种类、数量在不断增加,设备安全管理力度也应相应地增大,特别是工程施工中,机械伤人事故时有发生,机械事故也屡见不鲜。导致机械设备事故和机械设备伤人事故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是人、物和环境这三大因素。

安全管理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它包括设备操作手以及生产组织、指挥管理等人员。据统计,由于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的机械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占事故的80%以上,因此操作人员是关键。然而,有些操作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缺乏设备相关专业知识,对操作方式不甚了解,对安全操作规程不熟悉,盲目进行操作或者经验不足,或者抱着侥幸心理违章作业;缺乏应付异常情况的能力,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后果完全无知等因素;另外操作人员纪律松懈责任心不强,检查员不细致等,都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其次,设备的技术状况以及安全装置、设施、使用的配件、材料质量等,也会对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一些大厂生产的品牌设备基本上都符合安全设计要求,但有的单位自制的简易设备。由于受到主观认识、技术水平、经济能力所限,很容易存在安全隐患;一些设备配件质量不合格也容易存在安全隐患,1台设备由许多零配件组成,在众多的零部件中.难免有个别质量不合格的零部件装配到设备上去,如l根质量不合格的刹车线、制动皮都会导致一场重大事故,1个有缺陷的气门弹簧会在发动机运转中突然断裂,使气门落人气缸,就会引起重大设备事故;同时机械使用的材料不合格也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再次,由于公路施工机械都是在高温严寒、软地基坡道等野外环境施工,阴雨天气里,场地泥泞,晴朗的天气里,也是到处充斥灰尘与施工产生的粉尘。作业场地机器布局互相影响操作,机器之间、机器与固定建筑物之间不能保持安全距离。有时作业场地过于狭小,地面不够平整,有坑凹、油垢水污,废屑等;室外作业场地缺少必要的防雨雪遮盖;有障碍物或悬挂突出物,以及机械可移动的范围内缺少防护醒目标志。夜间作业照明度不够,隧道施工过程通风、温度、湿度均超出机械设备本身的工作环境要求等一系列的问题,造成了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恶劣。因此,要加强重点防范。第一,正确选择机型,合理调配。任何一种机械由于自身的性能、结构等特性,都有一定的使用技术要求。如能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因此,在安排施工生产任务时,就要使工程项目与机械设备的使用规范相适应。切勿大机小用,还要防止“精机粗作”,“小马拉大车”等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发生。根据工程施工任务的环境与作业量的大小在现有的公司机械设备中合理的选择符合当前需要的设备。对于各项目部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各个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与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公司物资设备科建成了物资设备网站,加强各个设备物资部门的信息交流,使各个施工项目与设备材料管理站及时掌握机械设备各方面的信息,协调好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修养护,合理调配机械设备。第二,正确使用,及时保养,“用养修”相结合。机械危险是指由于机械设备及其附属设施的构件、零件、工具、工件或飞溅的固体论文格式和流体物质等的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作用,可能产生伤害的各种物理因素以及与机械设备有关的滑绊、倾倒和跌落危险。为此,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与指挥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关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该设备。在机械保养工作方面,施工单位应严格要求机械操作人员按标准、规范要求做好设备每天开机前、作业中和停机后的“一日三查”的例行保养工作,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予以排除,这样既确保了设备在完好状态下安全运行,又有效地控制了设备的维护成本。针对设备运转周期,运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控制设备一、二级维护,落实专业机修人员到施工现场按工艺流程规范维护,施工单位应要求现场机械操作人员做好配合、督促、监督,并由专业检验人员验收质量,保证设备现场维护质量。从以上两方面的保证,有效避免了设备故障的出现,减少了因机械设备而出现的怠工,没有了工作任务的拖延积压,从而也就避免了机械设备的超负荷长时间运转与带病作业。第三,积极做好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安全组织工作。各单位应建立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做好用机械项目大小组织计划确定机械种类、数量和主导机械,编排所在进出场计划和机械总量控制,及时上报组织计划,组织机械到位,并深入了解机械技术状态,撤换低劣机械事故隐患机械,培养安全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安全专业技术和机械安全操作知识,提高自身技术,掌握各种数据,在机械安全操作提高水平。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加强对安全生产法规学习,提高安全意识为公路工程机械安全顺利施工做好准备。超级秘书网

第四,建立健全安全领导小组,使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有章程。作为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应结合工作实际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安全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学习制度,及时贯彻落实、掌握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系列指示精神,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当前安全形势,吸取外省、市、县有关单位事故教育总结经验,堵塞漏洞,学习本系统本部门安全管理规定,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坚持会议制度,通过会议,及时研究部署总结工作和交流经验,并深入开展“反三违月”“安全生产活动月”活动;同时建立健全检查制度,机械设备安检小组应对所管辖单位有关贯彻、执行上级安全工作指示,计划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全面或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存在的问题整改意见反馈给受检单位;凡发生事故,应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要求及时上报;实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奖罚制度,全员风险抵押金对事故当事人及主管领导进行追究责任,并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以提高警觉性,对公路工程机械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综上所述,安全问题是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事业发展的大问题,需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要素的优化配置,需要各级领导部门层层落实,层层把关,发挥自己的职能,把安全问题提上主管领导的议事日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抓好本职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确保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顺利实施。

篇3

1.1综合性。综合性是指工作人员对公路工程机械设备一生各个阶段管理的综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代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包含着多种专门技术知识,同时也是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作用;(2)机械设备管理的内容实际上是工程技术、经济财务和组织管理三者的全面综合;(3)为了更好地获得设备的最佳经济效益,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实行全过程管理。1.2全员性。此特点是全员参与的表达,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特点。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重点强调的是应用性,具体来讲就是推行人本管理模式,以职工为主体,全面调动一线职工的广泛参与。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是对各个专业领域的综合,由于公路施工中的机械设备大多集中于一线领域,所以对一线工作人员的机械技能水平要求十分严格,只有通过全员参与,才可以提升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1.3技术性。机械设备是我国工程施工的基础性工具,施工机械将现代科技和施工专业融合在一起,已然成为现代科技的物质载体,所以我们所说的施工机械管理是具备一定的技术性的。首先,因为施工机械是对计算机操作、机械动力以及液压系统等多个专业领域技术知识的全面综合,所以对机械管理维护和检修的要求也在逐步向专业化方向转变。其次,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一定要掌握设备状态检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对现场的操作经济进行全面积累,不断提高自身机械操作的技术性能。1.4随机性。许多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故障有很大的随机性,所以设备维修和其管理工作同样带有很大的随机性质。这就要求设备管理部门信息渠道一定要保持畅通,无论是材料还是配件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另外,还应该具备组织指挥有力以及业务技术过硬的特点,为第一时间做好现场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相关单位和人员对施工机械设备保养检修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我国公路工程中,因为施工项目越来越多,而且呈现出分散的特点,并且每个项目对机械设备的需求量非常大,还呈现出使用时间的不确定性,往往一台机械在一个项目中的工作还没有全部完成,另一个项目就需要这台机械马上投入使用。总之,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没有规划和设计,非常不合理,使用的时间上还具有不确定性和频繁性的特点,最终造成机械设备在本该需要维修保养的时候却在坚持工作,进而耽误了机械设备正常的检测维修和保养时间。另外,现在还有一个普遍性问题是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更加重视工程的进度,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和保养工作一直提不起重视程度。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为了尽快地完成自己的任务,都直接将设备日常的保养工作忽略掉,这就导致机械设备常常带着小毛病工作,久而久之,小毛病慢慢就会演变成大故障,只能被迫彻底停止工作进行大修,反而是对时间的大量浪费,并且还会不断增加机械设备的维修成本。2.2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公路工程中,有效的管理制度是我们确保机械设备正常工作的关键之处,但是现在因为许多单位缺乏完善、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最终导致机械设备经常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甚至是出现管理失控的局面。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单位只是在口头上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强调一下,而在实际施工中却无法保证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最终导致安全管理呈现形式主义态势,实际工作也无法达到相应的标准。2.3工程机械设备施工任务重。在现在公路工程中,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全面降低工程的成本,往往会在投入机械数量比较少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机械设备的工作量,促使机械设备长时间处于超负荷的运转状态,甚至有时工程机械设备都是带着故障在工作,这样一来,不仅仅工程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会受到影响,工程机械设备的老化程度也会不断加速,导致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在不断缩减。除外,受公路工程施工地点的影响比较严重,通常而言公路工程都是在山区或者是郊外,无论是天气情况还是地质情况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施工场地有限,致使机械设备常常会受到雨水、暴晒等恶劣天气的影响,最终导致机械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不能得到保证,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那么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2.4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在我国现在公路工程施工现场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工程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专业技能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工程中许多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文化水平相对来说都是比较低的,并且还没有经过专业性的技能培训,甚至还会出现让现场普通施工人员临时进行机械操作的现象。因为对工程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要求和管理工作都不到位,最终导致操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处于较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工程机械设备出现突发状况是不可能得到及时性处理的,而且这些操作人员对机械设备安全操作的意识也不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3、我国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策略

3.1采取各种方式不断加强对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的培训与培养。公路工程施工操作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施工单位要从根本上严把用人关,对于机械设备一线操作人员一定要要求其具备优秀的上岗条件,上岗之前还要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且还要全面考核,在合格之后才能正式上岗。与此同时,还要对已经上岗的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展开定期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并且还要对操作人员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展开加强训练,这样才能保证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操作人员可以保持冷静的姿态,迅速采取应对措施。3.2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合理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机制。施工单位应该感觉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促使安全管理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网络,并层层得到全面落实,对安全问题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工程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人员和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确保公路工程的安全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方向发展。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并且还要和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兼顾两者进行制定。3.3强化对施工现场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对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调配要有合理性,并且还要有规划,这样可以确保工程机械设备正常的维修保养时间。并且还要注意合理分布好施工现场,对于施工现场机械设备运行的环境和作业时工程机械设备之间的距离要得到保证,同时在施工现场还要设立相应的安全生产标语和防护措施。公路工程的施工现场有施工人员多,机械设备杂的特点,假如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足或者是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而且还会导致人员伤亡。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是必须做好操作人员的安全,其次是确保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促使工程施工机械设备都能够保持正常使用的状态。

作者:朱静清 单位:陕西省建筑构件公司

篇4

根据我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对该企业2009~2013年职工伤亡事故的事故类别进行了分类统计,见表1;然后按照事故类别发生的次数(频数)由大到小的原则,重新整理为表2,并分别计算出累计频数和累积频率。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三项事故类别的累积频率达到了72.4%,根据排列图法的分类原则将其定为A类问题,即主要问题,需进行重点管理;高处坠落、车辆伤害两项事故类别的累积频率为86.7%,将其定为B类问题,作为次重点管理对象;坍塌、触电、灼烫以及其他伤害将其定为C类问题,仅需按照常规适当加强管理。由于机械制造行业本身是一个轻伤隐患较多的行业,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作为主要安全生产事故问题管理符合机械制造业的行业特性。

3企业伤亡事故原因统计分析

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组织管理的缺陷等方面造成的。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组织管理缺陷两项事故原因累积频率达到了80.7%,占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绝大部分,属于A类问题,需进行重点管理。鉴于人的不安全因素,应在日常管理中必须要深入基层检查,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从员工生理上、心理上、能力上以及思想上消除不安全因素;针对组织管理上的缺陷,主要应检查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技术措施是否有效,安全生产管理和规章制度是否真正落到实处,特别要做好日常的安全检查监督工作。

4结论

(1)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轻伤隐患和危险源因素较多的行业,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是机械制造企业的三大主要事故伤害类别,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中需要对其进行重点管理。

篇5

2.1地方政府和部门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对待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存在着模糊认识。工作重心主要放在推广上,对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关注不足、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安全重于泰山”理念仅仅存在口号上、文件中,没有落到实处,更没有形成自觉意识和行动。

2.2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宣传不到位。关于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培训没能做到常态化、无缝化,农业机械驾驶人员主要为农民,相对来说文化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安全意识较差,在日常农业机械生产作业中,经验式操作、随意性驾驶情况较为普遍,无牌无证行驶、不参加年度安全技术检验,违法拉人,导致事故发生频率增大。

2.3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基础设施和装备落后。《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建设规范》规定,“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应具有适应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需要的办公场所,配备宣传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仪器设备,并按照农业机械安全监理行业标识规范设臵相关标识标志。”但是目前,不少农业机械监理部门设施和设备不足和落后,不能适应农业机械安全检查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机械监理规范化建设和农业机械工作效率的提高,使其无法充分发挥出应有的职能和作用。

2.4农业机械监理执法存在法律缺失。按《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建设规范》要求,农业机械监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保障农业安全生产。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后,农业机械监理机构只能对所负责的拖拉机进行挂牌、办证、检验工作,无法对所管理的拖拉机进行全面有效监督管理,这就使其职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和限制,无法对农业机械进行应有的监管。

2.5部分农业机械手对农业机械安全监管存在认识偏差。认为农业机械是自己的农具,主要用于农田作业和生活服务,很少上公路,技术容易掌握,操作比较简单,出现故障自己就能解决,没有必要到农业机械部门进行培训,没有必要办理牌证和进行年度检验。

3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3.1切实提高农业机械安全监管工作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地位。要将农业机械安全监管工作纳入社会大安全生产工作范畴之列,作为政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由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的制度和体系,从而将农业机械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

3.2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社会对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认知度。以法律、法规、事故案例、农业机械方面的惠农政策为内容,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或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对农业机械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形成人人懂农业机械安全、个个讲农业机械安全的良好局面。加大安全。

3.3提升农业机械监理服务水平。一方面更换老旧监理设备,一方面要完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及方法,用现代化的装备武装机手,进一步拓展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篇6

建筑起重机械在如今社会的发展中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它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通过对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现状的分析,对其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后,抓紧对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走向专业化管理方向迫在眉睫。

1.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由于是在高空中工作,机械旋转范围不但在工地内也包括工地外的范围,一旦发生事故,比如高空坠落、倒塌等,不仅直接影响作业的完成情况,而且有可能严重危及到工地内的工作人员及工地行人的人身安全和周围建筑物的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社会影响。塔吊起重机械在作业中,假如钢丝绳发生断裂,上面所吊重物将从高空中直接坠落,其过程的危险性和后果的严重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方面发生类似事故的教训也不少。

起重机械作业事故由此引起的伤亡后果对施工单位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先将会被停止在经营中的投标资格,企业的生产奖无法正常的运转从而产生生存的危机;其次将会被停止施工生产,工作进度受到影响,施工单位经济上受到损失;最后因为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赔偿费用和财产损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所以搞好建筑起重机械的管理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设备出租行为不完善

由于建筑起重机械投资的回报率较高,因此有很多单位和个体都选择购买起重设备向外出租,其中由个体出资购买的设备一般是挂靠经营。这些出租单位的管理水平、资质、人员素质各有不同,对设备的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大多数的单位是不具备进行施工作业的资格的,更不具备对起重设备的安装、检查、维修的资格。一些出租单位聘请司机来开机,在缺乏对司机进行安全教育以及设备的使用技术和设备的管理的培训的情况下,对设备初始安装后就让自己的司机使用设备并对设备进行自行检查、维护和附墙装置的安装。

2.2建筑起重机械的维修和保养问题

机械在施工场地正常使用时,按照管理上的规定,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工作应该是由施工使用单位负责进行。但是施工单位一般使用的设备都是从外租借来的,这样就导致设备的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工作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解决。还有一些建筑起重机械设备过于陈旧,有的使用年限甚至超过了报废年限,这样使设备问题不断堆积,安全隐患也不断升级,维修成本也随之增加,大大的超出了预算成本。也有一些企业将临近淘汰的设备再另行转让给一些要求较低的小型单位或个体户,这样旧设备经过几次周转后,设备自身的情况变得模糊不清,没有使用经历也没有说明书,安全隐患也随之变大。

2.3建筑起重机械设备档案管理不完善

如果没有完善的建筑起重机械设备档案管理,就无法控制建中起重设备机械的使用寿命。根据《备案办法》的规定,设备备案时的产权单位只有提供完整有效的技术资料证明,才能对起重机械设备进行合法正常的使用。但是现在任然有许多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①设备备案往往与实际使用情况不一致,导致政府管理部门无法有效的进行监督管理。②设备在备案时一般情况只需要出示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的复印件,但是有好多的企业使用的都是经多方转让的旧设备,很难对其生产厂家的状况进行查证。③机械设备的合格证或其他有效的证明文件遗失,虽然有些地区运行以设备安全技术性能评估来代替遗失的证明材料,但这种安全技术性能评估往往趋于形式。所以建筑起重机械设备档案管理的不完善也为设备使用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3.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3.1实行对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出租管理

要想切实做到对设备的出租管理就要对设备产权单位的出租行为加以规范,制止转租行为,希望能够做到有效的避免没有起重设备安装资质的出租单位实际管理设备。

起重设备经产权单位出租后,建筑施工使用单位不得再将设备转租给第三方,即只能由产权单位将自有的产权设备直接出租给施工总承包单位。出租单位和承租单位在签订设备的租赁合同时,必须将起重机械设备的相关信息全部包含于合同内容,并明确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

3.2加强对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

俗话说,磨刀子不会耽误砍柴的功夫。首先要重视对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对起重机械设备的维修一定要具备相应的维修资质,因为在施工现场,对起重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工作,是要求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查维修保养工作,且时间也较短,所以决定了此维修工作必须交由专业性比较强的人员专门进行维修,因此从事起重机械设备维修的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对设备的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的检查。其次政府应该将设备的维修检查工作作为监管内容之一,将其看做与安装后的检测检验一样重要,能够确保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万无一失。

3.3完善建筑起重机械设备档案管理

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严格的执行力度,仔细的完善起重机械设备档案管理的每一项规定,由地级市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安全监督机构负责对起重机械设备备案工作的统一办理,并由备案机构定期的向社会公示有关备案信息,不但提高了起重机械备案工作的水平也极大的保障的第三人的知情权。在当地建立建筑起重机械协会,由其代安全监督机构检测司机信息档案,避免无相应资质的司机操作起重机械设备,并定期的向外界公布司机的档案信息。将起重机械设备及司机的相关信息录入互联网,由社会大众均可实行对其的监督。

4.结语

社会还在不断地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存在的新问题也将不断地出现,所以要做到对施工现场起重机械管理责任的认真落实,真正的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谢恩来.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问题及监督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15:288-289.

篇7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不断增长,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逐渐增多,建筑业越来越显示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工程项目由于投资大,工期长,技术要求高,在建设工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因此,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均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风险,如果不加防范,很可能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使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和安全目标不能顺利实现,甚至酿成严重后果。为此,就需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本文将对建筑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谈一些看法。

一、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识别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是要确定在建筑施工中存在哪些安全风险,这些安全风险可能会对工程产生什么影响,并将这些风险及其特性归档。为此,就需要了解建筑施工中主要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哪些及引起这些事故的原因。 下面将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分析发生这些事故的原因: 1、事故的直接原因 参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CTB6442-1986)的规定,可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指施工机具、材料以及建筑产品(统称为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1)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①安全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②机械设备、设施、工具等有缺陷; ③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手套、护目镜及面罩、防护服等)缺乏或有缺陷;④施工场地环境不良。主要包括现场照明不足、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混乱、交通线路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和地面滑等; ⑤恶劣的气象条件或现场条件,如暴雨、酷暑、严寒、台风、龙卷风、洪水、泥石流等易造成事故。 (2)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操作错误,忽视警告; ②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③使用不安全设备; ④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和工具等)存放不当; ⑤手代替工具操作: ⑥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⑦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吊车吊钩等); ⑧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⑨机器运转时进行加油、修理、调整、检查等工作; ⑩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⑧在必须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企业管理论文,忽视其使用; ⑩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等。 2、事故的间接原因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建筑物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②安全教育培训不够,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③劳动组织不合理; ④对现场工作缺乏安全检查或指导错误; ⑤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 ⑥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等。 工程管理人员可参考有关检查标准或规范规程及上述发生事故的原因,对照本工程的建设环境、建设特性、建设管理现状和工程技术文件等方面采用检查表法来分析可能出现的主要安全风险。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是安全管理中的必要环节,对于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程度并且获得关于它们的核心与外延信息很重要。而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是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的优先权的基础,包括确定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 工程管理者可以采用调查和专家打分法来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首先,识别出某一特定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所有重要的安全风险,列出安全风险调查表;其次,利用专家经验,对所有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进行评价。

三、建筑工程安全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法规方面。建设工程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也需要完善。据统计,我国自建国以来颁布并实施的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障方面的主要法律法规约280余项。其中以法的形式出现,对安全生产和和劳动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以及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这无疑对规范我国建筑市场,加强我国建筑安全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政府部门安全监督管理方面。一直以来,建筑工程安全监督都局限于大检查、标准化验收,而现有监督机构的安全监管人员正在做大量本该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员应做的工作。事实上,无论是从人员数量、工作范围、工作深度,安全监督人员绝对代替不了施工企业安全员应做的工作。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往往是以点代面。监督机构仅能发现检查的那几天的部分工程的安全问题,而对大量不在现场检查时工程的安全就无法顾及了。

3、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方面。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安全投入不足,在安全上少投入成为企业利润挖掘的一种变相手段,安全自查、自控工作形式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领导最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安全工作口头化,往往落不到实处。其次,企业安全检查工作虚化。安全工作有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没有形成严格明确细化的过程安全控制,全过程安全控制运行体系无法得到有效运行。而实际上,安全工作是保证利润的前提,如果一个工程在安全上出了事故,它的利润将受到非常大的损失。

四、加强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落实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

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能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对新进入的职工和调换工种的职工进行基础安全教育,包括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技术的一般规定,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文明施工要求、工程基本情况、现场环境、施工特点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另外施工项目要经常性组织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定期进行教育培训,对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规定、新法规进行教育培训,使之在施工项目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2、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材料、机械相当集中,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企业管理论文,在错综复杂的施工现场对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是施工管理的重点,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充分调动人的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对于违反安全规定的错误行为予以坚决制止,用人方面也要从人的身体状况和业务水平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控制。施工现场把机械、物料、及其他生产对象存放位置,存放状态,存放条件进行控制,体现“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原则。准确及时的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有效的控制,施工生产用电、特种设备作业现场、水灾、高空作业、滑坡、塌方危险地址地段、塔机作业、重点防火防盗区域、爆破材料的管理和使用、化学品的使用储存与使用、机械伤害等。

3、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管。

各地方应该有专门的建设工程安全职能部门,对重大的安全隐患应及时检查,并督促整改。政府官员应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尊重业主与承包商签订的施工合同,尊重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划,避免以不合理的行政命令干扰施工的正常进行。

篇8

1 我国建筑行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进行着历史上,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房地产业得到迅猛发展,该产业庞大的建设规模和从业人员队伍,使建筑施工行业生产作业呈现出危险性高,事故发生率高的特点。建筑施工生产发生的安全事故给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其家庭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给国家和集体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任务十分严峻。

1.1 法律法规不健全,贯彻执行不彻底、政府部门监管不严

现阶段,我国专门针对建筑业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够健全。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自建国以来,在所有的颁布并实施的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中,专门针对建筑业的却只有199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2004年施行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国内的一些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够强和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导致某些环节无法规可循,同时,部分法律法规还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现象。而在法律法规的现场执行过程中,很多企业不重视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这也进一步的削弱了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另外在政府部门方面,一些主管部门对国家下达的有关安全管理的文件没有很好地贯彻实施,使得监管失控状况十分严重,从而导致事故隐患大量存在。

1.2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很多建筑施工项目在进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时普遍存在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管理流于形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编方案多,针对性差,执行不够;喊口号多,教育培训不深入;审批签字多,分析研究少;会议讨论多,现场检查少。

第一,各项目施工现场普遍存在施工措施及安全方案等没有针对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编制的问题,大多数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均按照模板套格式,这也导致这些措施方案的针对性不强,可执行性不高,让现场安全管理措施到位、方案先行成为了空谈,严重影响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技术性和科学性。

第二,许多施工项目存在安全管理人员不到位或者不按要求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的问题,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人员均为挂名、实际并未到工地现场参与管理。例如在许多劳务分包队伍中,现场施工过程中均未安排专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有的安全员也是“挂名”的,有名无实,甚至有的分包队伍施工现场都没有持证的安全管理人员,自身安全管理混乱。在项目总承包单位中,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人员“挂名”的现象多,现场管理人员与备案上报的不符,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等。

第三,由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制度不完善,这也导致了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上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行为,使责任并没有落到实处。而监理企业作为现场监督单位,在行使监理权力过程中,不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对施工方案、安全措施等审批只是走过场、签字,对方案研究、审批不认真,甚至于有一些监理工程师自身对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技术等规范不熟悉,导致不能及时发现方案、措施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不能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四,目前,建筑工地上的多数工人都是农民工,没有受过系统正规的教育,自身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并且在出现事故时,不知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许多施工项目对于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以及培训很不到位,进场三级教育、特殊工种作业教育、季节性教育、危险性较大施工作业上岗前教育等等均不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现场安全教育多为走形式、做资料,安全教育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对于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无实质性作用。施工现场由于施工作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人员变动频繁,许多劳务队伍新进场的工人未及时的进行进场教育和岗位培训等就已经上岗作业,在施工作业中对于作业环境以及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认识不够,自我保护能力较差,而这一部分作业人员也是发生安全事故的高危人员。

1.3 安全检查不彻底、整改落实不到位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各层次的检查均较多,政府部门、公司、项目部、班组内部等,各类型的检查也较多,消防安全、机械安全、临电安全等,打算呢往往这些检查均存在检查时不仔细,许多检查只是走过程、走形式,并不能真正的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或即使在检查中发现现场存在安全隐患也不予以高度的重视,为了节约施工成本投入,不愿意在安全管理与隐患整改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这就导致了很多安全检查失去了意义,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例如,许多政府部门等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时,听汇报讲解多,深入现场检查督促的少,往往并不能发现现场实际存在的安全隐患。公司级检查中,一般安全检查时间仓促,检查人员对施工现场环境等并不熟悉,这也导致了很多公司级的安全检查只是走过场、走形式,对于施工现场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促进和指导意义不大。在项目部以及班组内部组织的检查中,由于现场的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熟悉、了解程度较高,往往切实能够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但是由于大部分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无法直接安排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相关作业,导致了安全隐患发现后整改落实不及时或执行效果不佳。特别是对于一些整改难度较大的、整改需要投入较大的安全隐患,项目部及班组在整改过程中反应均较慢,这就造成了安全隐患长时间得不到及时消除的现状。

1.4 盲目抢工

现阶段许多由房地产企业开发的项目为了加快资金的周转,及时收回成本,现场的一些施工单位为了完成产值任务,往往在工期上盲目的追求施工速度。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一味盲目的的追求工期短,施工快,导致了施工现场出现很多无计划安排甚至在施工条件及施工环境尚不具备的前提下就安排施工的现象。这样的盲目抢工,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必然得不到有力保障,而盲目抢工阶段往往也是施工现场安全、质量事故频发的阶段。

1.5 现场机械设备、材料管理使用混乱

施工现场使用的各种大小型机械设备、材料等对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的施工单位在进行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对于机械设备及材料管理均比较严格,但是依旧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第一,现场大型机械如塔吊、施工升降机等,在施工的前期选择时均较为细致和认真,但是一旦大型机械安装完毕,正式投入使用之后,现场对于大型机械的日常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不够。例如很多项目施工现场的塔吊吊钩、钢丝绳等磨损已十分严重仍在继续冒险使用,甚至于有的塔吊标准节连接销已经松动。施工升降机附墙件连接螺栓松动、门联锁装置损坏、限位装置失效等现场时有发生。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对于大型机械的管理缺乏了解,不能及时的发现大型机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机械冒险使用危险性极大。

第二,现场使用的各种中小型机械管理、使用混乱。大部分的施工项目机械安全管理的重点全部在大型机械上,对于现场大量使用的小型机械设备等管理不足。主要体现在现场使用的大量手持式电动工具等,工人随意接长电源线、随意拆除工具传动部位防护罩、破损严重存在漏电或伤人可能性仍在继续使用。其次是现场使用的小型机械设备等许多均不属于正规大型厂家生产,甚至许多是“三无产品”,其本身的安全性能就不高。

第三,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等不仅对工程的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于现场的安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现场现场使用非常多钢管、扣件、密目网、装饰装修材料、机电设备等,这些材料的质量和性能都直接影响着施工现场的安全和质量,例如现场大量使用的钢管、扣件等,一旦这些受力构件的强度和刚度等不符合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危及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等支撑、维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且一旦出现事故将会是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在机电安装和后期的室内装饰装修阶段,进场的很多设备、材料等均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影响重大。大型机电设备在安装过程中涉及到大型起重吊装作业,一旦吊装方案编制不合理或者起重机械设备选择不当等出现安装事故,后果也将不堪设想。装饰装修阶段进场的大量易燃材料也是对安全管理的重大考验,尤其是现场消防安全管理。

2 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可行性对策

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我国安全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12字方针,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总结主要取决于人、物、环境、管理等四个方面,为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就必须首先从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进行控制和管理,现就此几方面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如下:

(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安全责任。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施工现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建筑工程管理条例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保证,做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安全管理体制完善,责任、权利相结合,不断完善安全管理考核制度,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和奖惩办法,制定奖罚分明的激励制度,以此充分调动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以及施工班组管理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政府及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落实监督管理责任,从严执行安全生产许可条例,加大对施工项目的现场安全检查监督力度,把安全监督检查与行业监管有机结合起来,并形成联动体系,以确保监管力度和效果。

(二)各类监督机构要发挥其监督作用,加强对典型问题,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查处力度。

政府部门及其他监督管理机构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类典型问题应严格检查、杜绝安全隐患。对于一些无视工人生产安全、施工现场管理混乱、责任不落实、现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施工企业和单位,要与经济挂钩,依法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尤其对于安全隐患不整改的,要加大处罚力度。对于造成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主要责任人,在查清事故原因后,要加大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力求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和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增强现场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结合我国现阶段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现状,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培训不仅仅需要针对现场的施工作业人员,还需要针对施工现场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人员,做到人人懂安全,人人管安全,营造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施工现场的许多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知识就有限,必须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确保其有能力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能及时发现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能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改措施。同时,在施工现场施工作业队伍、人员的选择上,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人员的筛选工作,要选择有一定资质和能力水平的施工作业队伍,要选择有施工经验的施工作业人员,要选择有操作资格证、上岗证等相应资格证件的施工作业人员。对于进场的农民工,要重点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从源头上消除不重视安全的思想,整体增强施工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要坚持计划性、长期性、系统性,把这项工作纳入职工的育培训计划,采取多样形式,适时适地,严谨认真地落实好进场教育,特种及特定教育,正常性的教育培训。

(四)完善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加大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力度。

首先,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的投入必须做好投入到位,专款专用,要分清主次轻重,明确安全投入的必要性,建筑施工的安全设施投入不能节省,如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对整个施工项目乃至整个施工单位都将造成巨大的损失,并且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要充分完善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并要按规定进行设置,确保能充分发挥其安全防范作用。例如施工现场“四口、五临边”的防护,要采取可靠的定型化防护,既能实现安全防护功能,又经济美观。在危险处设置危险警示标志等。

其次,要做好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工作。施工现场专职安全员要配备齐全,岗位责任落实到位,施工现场要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所有安全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检查,对现场违规操作班组、违章作业人员给予相应的教育,对情节严重的要按照管理规定进行相应处罚。在组织进行日常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的同时,还要根据施工季节及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组织季节性和专项安全检查,确保项目自身安全检查全面彻底、不留死角。在项目部自身做好安全检查的同时,施工单位公司级安全管理部门应经常定期、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巡查或专项检查,并及时反馈监督检查情况,用以促进项目安全管理。另外要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管理方针,重点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的标准化管理,确保施工任务安全正常进行。

(五)做好机械设备的日常检查、维修、保养工作。

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不同于普通的车辆等,一般没有明确的报废期限要求,往往只要机械设备还能工作,施工单位就会一直使用,但是实际上一些机械设备经过长时间使用,即使某些功能还可以运行,但是因为使用时间较长、维修保养不够,机械设备的磨损、老化已经处于安全的临界点,状态已极不稳定,但很多施工单位出于经济的考虑,认为购置新机械设备花费巨大,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能省则省的思想继续使用已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设备工作,往往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及时检查更新安全设施以及机械设备是预防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加大安全管理资金投入,及时更新安全设施,尽量减少或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现场的机械设备要做到及时检查,并定期进行修理和维护,对于应该淘汰的要做到坚决淘汰更换。总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安全的防范意识,做好安全准备工作。

3 总结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关系重大。一方面其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如果不科学合理的做好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施工现场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而一旦发生事故将严重损害施工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发生死亡事故。另一方面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还关系到施工单位自身的利益。施工中的安全隐患或人员伤亡事故,将会严重影响施工企业的施工进度,会给施工企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其经济效益等的实现。

总之,施工单位只有增强安全生产的危机感、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采取科学合理的安全措施,严格检查制度落实,才能在建筑施工现场营造出安全的工作环境,避免事故发生,杜绝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杨文柱.建筑安全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篇9

1 概述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环境复杂,工期长,露天作业多,建筑物与地质环境关系密切,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更多,更复杂,在施工中建筑物处于最薄弱状态,在施工中具有更大的风险。施工风险将对业主和承包商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为此,须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掌握风险识别技术,开展风险评估与分析,及时防范和化解工程风险。

2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风险管理

风险一般是指一种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故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可定义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影响施工目标(工期,质量和成本)实现的各种不利因素的不确定性,现代风险管理理论认为任何项目都具有风险,风险管理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施工风险管理就是人们对施工中潜在的意外损失进行辨识,评估,即在主观上尽可能有备无患或在无法避免时亦能寻求切实可行的补偿措施,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减少风险损失或进而使风险为己所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是符合一般管理逻辑程序的连续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施工风险因素的分类,施工风险因素的识别,施工风险分析,施工风险控制(即风险规避)。

2.1施工中的风险分类与识别施工风险分类和识别是施工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是人们系统地、连续地识别施工风险存在的过程。即确定施工风险之所在及其主要风险事件的发生,并对其后果作出定性估计,最终按类别形成一份合理的施工风险清单,以列出所有有意义的施工风险。要达到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的目标,就必须对施工中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对其合理分类。

2.1.1施工中的风险分类施工中所遇到的风险因素具有各自的特征,在风险识别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特征,使得风险因素的识别更客观、更准确,通常根据其特征将风险因素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类别,风险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本文主要就施工风险进行分类。 2.1.2施工中的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就是以人为中心的对施工中各种数据收集分析和预测,主观性较大,为了力求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必须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和分析的科学性。目前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方法,情景分析法等。本文提出一种更适用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识别方法:即用表格把施工中的各种风险进行分类列出,在利用上表进行风险识别时,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只需要对自己所熟悉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后填入表格然后汇总确认,在工程施工各阶段均可进行风险的识别,有利于实现风险的动态管理。

2.2施工中的风险分析与控制在施工中进行风险识别与分类的目的在于能够更好的进行分析评估与控制,由于风险因素的差异很大,故对其进行分析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在施工中应用的风险分析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决策树法,多目标决策法和敏感性分析法。

2.2.1施工风险的定性分析风险定性分析是评估已识别风险影响和可能性的过程,根据风险影响的大小和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对风险因素进行排序。利用随机决策树分析方法:风险量(值)=概率(P)×风险影响(I),在定性分析中主要依据是(1)风险管理计划;(2)已识别的风险;(3)概率范围与后果;(4)假定的条件;(5)数据来源的可靠程度。在定性分析中也可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进行分析中尤其要注意那些对施工控制影响较大的风险因素,对这些因素要进行再次细化分析和管理控制。例如在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控制中的风险因素其风险发生后的影响会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或工期的严重拖延,成本的大量增加,就需要加强管理。

2.2.2施工风险的定量分析风险定量分析一般是和定性分析同时进行,在定量分析中要善于采集相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按照乐观,悲观和最可能分类列表。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尽可能的情况下进行模拟,通过定量分析可以明确施工成本,质量和时间目标的概率以及其所反应出来的趋势。

2.2.3施工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就是采取一定的技术管理方法使风险事件不发生或在发生时减小损失,例如施工中的安全控制目标就是要确保不出现安全事故,即对安全事件进行风险规避,采取这种手段有时不可避免要有一定的花费,但较承担风险,这些花费比风险真正发生时的损失来说就少得多,目前建设施工中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就其原因就是施工者赶进度,省成本,未能注意风险规避效应的辨证关系。施工风险控制的方式有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风险自留就是由自己承担风险所造成的后果,在施工中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通过加强管理能够避免的风险是适合于自留的。例如在混凝土浇注中的混凝土搅拌质量风险,分项分部工程工期风险,分层交叉作业时工作面能否顺利交接的风险等。风险转移则是将可能出现的一些施工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风险转移并不能减少风险的危害程度,有时反而造成风险的显著增加,只是承担风险的主体不同而已。如在施工中有些施工技术工艺复杂,专业性强自身不能胜任或难以达到质量要求的施工任务则可以采取转包或分包的方式把风险转移出去;在施工中的不可预见费用,事件则可以在签订施工合同时明确有发包方来承担。风险转移的主要方式则是保险,通过交纳一定的保险费用把施工中的大部分风险(如施工中工人操作不慎造成的伤亡事故)转移到保险公司承担,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效果。风险控制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在施工中一般采取事前预防和事后控制两种方式,事前预防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在施工合同条款中明确索赔权力,施工前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施工进度安排前紧后松,留有余地,建材采购中严把规格质量关,雨季施工时考虑汛期排水等;事后控制则是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尽可能防止扩大和恶化,减少损失,并就产生损失大小和原因进行分析确认,明确责任,如是业主(发包方)的责任则要提出索赔。如业主付款延期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均可提出索赔并可获得赔偿,施工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延期则可以采取加班加点,调整计划安排来控制工期损失。

3 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

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普遍认识不足,如何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笔者认为关键是(1)要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在项目管理中改变观念,加强风险教育,增强企业的整体风险管理意识,把风险管理与企业的效益结合起来,并逐步的把风险管理引入到施工中的“三大控制”和“三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