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论文实用13篇

会计信息化论文

篇1

我们研究会计信息系统只是一种过程或手段,而真正的目的是这个系统的产品-会计信息。这是因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价值是通过提供会计信息来体现出来的。会计信息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双重属性。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是指它能为决策者所使用,并能够减少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会计信息的价值是指决策者在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时所能够减少的不确定性程度。会计信息越是有序,经济决策中的不确定性程度就越小,会计信息的价值就越大。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会计信息有使用价值,就一定有其价值。使用价值越大,价值就越大。反之亦然。不仅如此,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涵会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不断丰富。

会计信息的价值是通过其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来体现出来的。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决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到处充满着经济决策,而决策是建立在信息基础之上的。无论是微观经济决策,还是宏观经济决策,概不例外。

二、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价值是极其有限的

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产生于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的商贸活动,完善和发展于20世纪中叶的工业社会。它是以手工为主的会计,或者说是一个手工会计数据处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会计人员借助于笔、算盘和凭证、账簿及报表对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依据会计准则、制度,按照复式记账法、历史成本和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思想体系,进行会计处理,最终生成会计信息。在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存续的漫长历史时期,它不仅与当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且促进了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经营活动种类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会计信息系统所需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改善经营、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第一,会计数据处理的效率低下。会计人员面对大量的交易和事项,整日计计算算、抄抄写写,虽然付出极大的劳动,但提供的会计信息还总是时过境迁。第二,及时性差。会计信息的时效性极强,它的时滞必然带来信息使用者决策的失误。在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时效性问题的解决要以牺牲簿记费用为代价,而从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考虑,这又是不足取的。第三,数据处理的差错率高。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一般从经济活动的内容、数量、单价、金额、对应科目、记账方向等项目来核对,通过制单、审核等不同岗位分工来互相促进、互相监督账目的正确性。此外,还通过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尽管如此,手工处理下会计信息的差错率仍然居高不下,且一旦发生差错,查找十分困难。第四,基于纸张的会计信息存储介质,加大了簿记费用。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以纸张为存储介质,这种“只读寄存”的数据存储方式不仅使得数据存取效率低下,而且数据冗余度极高,导致存储成本高昂。这些成本包括纸张本身的成本,记录、维护和使用数据所带来的相关成本,以及纸张记录的损坏成本等。由此可见,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随着企业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经营管理的提高,由于自身的条件所限,提供的会计信息及其会计信息所能实现的价值是十分有限的。

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会计信息孤岛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随着计算机的诞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54年10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在计算机上计算职工工资,开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新纪元。在我国,计算机在会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是从1979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的。在这方面,我国的特点是起步晚、发展快,可以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们仅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基本上实现了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代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形成,实现了会计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自动化,并在此基础上向管理者提供财务信息,辅助决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发展,使会计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体现在:第一,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第二,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第三,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转变,提升了会计人员的素质;第四,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它的建立为企业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第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部分地改变了会计核算的内容、方式、方法,促进了会计自身的发展。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并未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创新和革命性的变化,距离现代企业管理对它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造成这种情况和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会计信息孤岛。所谓会计信息孤岛是指“会计信息系统依据会计科目体系,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数据进行分类采集、汇总、加工、储存和报告的会计信息不能满足使用者决策需求的状态。它主要表现在对外报告的决策有用性不够及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分离;对内企业业务活动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相分离及财务会计信息与管理会计信息的分离”。

由此可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数据处理历史上的一种进步,但是,由于会计信息孤岛的客观存在,导致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有如下一些缺陷:第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组织其他管理信息系统之外,它重复存储了企业组织各个业务部门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存储了的数据,使得数据必然产生冗余,引发了企业组织中数据的不一致,也提高了信息管理的成本。第二,受第一种缺陷的影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只采集和存储了那些符合会计确认条件的交易和事项,自然输出的信息也只能是财务信息,而不包括非财务信息,即系统所能输出的信息内容十分有限。第三,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入,依赖于企业组织其他各个业务部门的信息输出。但是由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未能与企业组织其他各个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集成起来,所以也就无法直接从企业组织其他各个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中提取数据,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自然也就谈不到数据的实时处理和会计信息的实时支持。

篇2

思考会计信息化的精神实质,我们发现,由传统会计发展到信息化会计其实正是这样的一种变革:沟通方式由单向沟通转变为双向交流,思维方式由线形转化为网状。这实际上是在形成一种互动状态。互动意味着双重影响。互相借鉴、互利合作、及时反应、借脑借力,实现1+l>2的协同效应。互动的魅力在于它可以产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种力量可能意味着突破性的进展和个体思维空间的扩大。实现会计信息化,不能仅单纯借助于形成互动的技术,重要的是学习信息的时代互动这样一种精神实质,使互动成为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动力和源泉。

二、互动的表现

会计信息化进程中互动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是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力量所在。

1.企业与政府部门的互动。政府对会计电算化的推动已是不争的事实,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政府在会计准则的修订、网络的建设、会计信息化标准的制订、对企业的财务监督等方面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政府的工作不能脱离企业的发展现状。企业同样可以发挥对政府的影响力,反映企业的要求。通过网络,政府还可以改善税收等对企业的服务,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及时了解企业的需要。

2.企业与会计及管理软件开发商的互动。中国的企业众多,管理基础、信息化程度千差万别,如何建立供需双方的结合点,这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企业构建信息系统的思路影响企业的选择。会计核算型软件的应用较早,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如果站在企业全局的高度,用战略性的眼光设计会计信息系统,核算型软件是不能满足要求的。企业需要的不是简单的高科技产品,而是蕴含着深奥的管理思想,获得企业的认同和企业管理理念的认同的更高端的软件。如果企业只简单地以适应管理现状为出发点取舍软件,则不利于企业的管理创新。企业要明确需要何种、怎样构建信息系统。作为软件公司应多研究市场,作好产品定位工作,开发出性能好、价格低廉、适应性强、支持多种平台的软件。我国的软件公司往往既作开发,又搞销售和服务,工作量大,有时难免工作不到位。其实软件公司的工作不应仅局限于技术范围,还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设计信息系统,理解消化先进的管理方式,这样才能使管理软件真正产生实效。在自身经验不足、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企业或软件公司也可以通过中介公司如顾问公司的专业化服务达到各自的目标。

3.沿供应链的互动。企业供应链由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组成。通过加强供应链上伙伴间的联系,建立一种稳定的供需关系,形成共同进退、互利协作的状态,实现优势互补、利益互补、超常发展,共同提高竞争力。这样,企业间的竞争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竞争,而是链与链的竞争。供应链上的企业在配置各种资源时将获得竞争优势。由此将引发企业会计管理活动一系列的变化:存货管理方面零库存有了实现的可能;对业务伙伴商业信用和业务能力的分析评价更及时;资金管理方面,伙伴间还可以在资金供应方面互相支持、配合,企业可以减少现金储备,努力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管理利用的效率和质量。

4.学科间的互动。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在价值方面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计又是一个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储存、传递。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与会计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为会计的发展带来活力。信息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人们试图摆脱习以为常的模式,进行管理上的创新,再让信息技术去实现新的思路。当前管理科学受信息时代的冲击,出现了一些新趋势,如虚拟公司等。信息化同样引起人们对会计理论与方法、会计教育、会计从业人员、会计组织、会计实务的反思和创新。如:传统会计的核算职能将弱化,会计的预测、决策、分析、控制的职能得到强化;虚拟企业的组织结构松散,企业间界限不明显,会计主体如何确认是个新课题;会计信息化中网络及通信技术而不是计算机技术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适应信息技术的特点,需要重整会计流程;会计报告可随需要形成,报告期的概念受到冲击,报告的公布不仅可以借助传统媒体,还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使会计报表接受大众的监督。

5.企业内部组织、员工间的互动。会计信息化要求建立更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更公开化,分布在各地的组织、员工可以高度共享和运用会计信息资源。内部的交流合作可以激励员工,让员工主动参与会计管理活动,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缩短与员工的心理距离;发挥合作的精神,创造集体智慧,创建新型企业文化;会计信息透明度高,企业间上下左右可以互相监督,避免黑箱操作,减少相互欺瞒的行为;随时感知信息变化,以便平衡资源,解决问题,及时采取对策。

6.企业与其他外部单位及个人的互动。企业与金融机构、投资者、债权人等,同样可以利用开放的系统相互了解、互相监督,以实现各自的目标。

三、开放是实现互动的基础

篇3

1.文化软实力的提出

软实力概念是约瑟夫•奈于1990年在“美国衰败论”的氛围下提出的,软实力是独立于硬实力而存在的国家力量,它源于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国际制度,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目的的能力。国内学术界最早对软实力、文化力探讨的是王沪宁1993年在《复旦学报》发表的《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一文。宁德业(2010)认为:软实力概念中的“软”指的是一种依附性,它同时依附于目标、目标作用的对象和硬实力,软实力的体现需要硬实力的支撑、目标、他者认同这三个条件。没有必要的或强大的硬实力支撑,软实力失去了根基;离开目标,软实力无从体现也无法衡量,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创新力、亲和力其实都只是潜在的软实力,必须在某一目标的统领或引领下,才可以转化为现实的软实力;软实力必须借助目标作用对象才能体现,他者认同是软实力实现目标的前提条件。因此,本文认为对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应着重于“软”字,这表明文化软实力是柔性的、非强制性的。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在文化层面所体现出的吸引力、影响力、凝聚力,是一种非正式的、非成文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与文化硬实力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转化。“软”指的是一种依附性,它同时依附于目标、目标作用的对象和硬实力,硬实力的支撑对文化软实力尤为重要,缺离了硬实力支撑的文化软实力其力量必然相对薄弱。也就是说,文化软实力必须依附于文化硬实力来发挥作用。

2.会计文化的内涵

关于会计文化,国内学者的观点众说纷纭。于玉林(1994)认为会计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关会计的物质和精神的背景文化及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会计文化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实践。田昆儒(2002)将会计文化界定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关会计的物质和精神的背景文化和其自身的文化内涵,由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信念追求、文化修养、职业道德等内容构成。葛家澍(2012)认为会计本身是一个微观管理工具,会计信息直接反映的只是一个企业的经济与财务状况,但它所坚持并向社会传播的价值观——坚持如实反映,坚持公正透明,坚持对所有者有用——却能影响甚至改造企业家、会计师和所有市场参与者的灵魂,弘扬公平竞争的正气,坚决地反对弄虚作假。基于此,会计文化是一种无形的、非正式的、非强制性的、不成文的行为准则,每一个会计个体都可以通过这种无形的、软性的、非强制性的文化软实力来使自己的行为、心理、价值观等符合共同的价值体系,从而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

三、关于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对于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各抒己见。Lang和Lundholm(1993),Leventis和Weetman(2004)的研究均发现公司规模与自愿性信息披露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Gigler和Hemmer(2001)发现证券市场的发达程度和环境压力会对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造成影响。Cheng和Courtenay(2006)发现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越高;董事会规模和总经理与董事长二职合一对自愿性信息披露没有影响。王怀明、宿金香(2007)的研究表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独立董事参加董事会会议的次数、董事会会议频率等都与自愿信息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乔旭东、孙美华(2007)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自愿披露信息水平与国有股持股比例、董事会持股成员比例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监事会持股成员比例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Wang,Oa和Claiborne(2008)发现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程度与国有股持股比例、外资股持股比例、公司业绩和审计师的声誉正相关。Dhaliwaletal.(2010)从实证角度验证了公司规模、盈利能力以及行业特征等都会影响公司是否制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决策。田存志、吴新(2010)指出管理层薪酬的提高可激励管理层规范运作公司,及时披露信息,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Hou和Reber(2011)发现公司规模和企业性质都会影响企业报告社会责任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沈洪涛、冯杰(2012)发现媒体有关企业环境表现的报道和政府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管能促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毕茜、彭钰等(2012)发现公司规模大、盈利能力强以及财务杠杆高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更高,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国有控股股东和独立董事增强制度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促进作用。基于以上文献,国内外学者得出了影响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有:公司规模、资本市场、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构成及其特征、股东大会构成及其特征、监事会构成及其特征、公司业绩、公司内外部审计机构、公司特征、高管薪酬、媒体监督、政府监管等,并且通过检验得出这些因素对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作用不尽相同。

四、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分析的新视角—会计文化

“不战而屈人之兵”和孔子“仁”治天下的观念是文化治理范畴的两个经典表述。会计文化和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都是一种软性约束,会计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是强制性披露之外的对会计信息的非强制性披露,二者都是非正式的、非成文的,因此它们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刘开瑞(1990)认为会计文化包括三要素,即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会计物质文化即会计的产品、外在的物质性的硬件,包括各种会计物质生活资料、会计工作环境、工作设施等基本设施设备;会计制度文化是会计人员思维的方式和行为的准则,包括各种会计法规、会计制度、会计惯例、职业道德等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的法律法规;会计精神文化指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会计人员的思想意识、精神面貌、心理素质、价值观念、信仰等。这三个要素成为从外到里的层次性的同心圆结构。基于此,本文从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对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进行了影响分析。

1.会计物质文化对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分析

会计物质文化即会计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主要包括各种会计物质生活资料、会计工作环境、生活设施、文教卫生等基本设施建设,其作用在于体现会计文化的发达程度,是会计精神文化的物质表现,是会计文化中有形的财富。会计文化软实力要发挥作用必须得借助强大的硬实力的支撑,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就是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是会计工作环境的组成部分,由此我们建立了会计物质文化与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联系。市场的治理功能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证券市场通过自身融资、定价、资本配置功能发挥治理作用;二是通过机构投资者的战略选择,发挥小股东不具备的规模优势,同时又能克服大股东内部人控制问题;三是以银行为代表的债务治理。市场的竞争性程度也影响行业规则,进而影响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范围(綦好东,王斌,王金磊,2013)。从披露动机的角度分析,因为不同市场对不同行业的预期存在差异,所以不同行业的公司进行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所导致的市场反应和经济后果也不同,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市场对不同的会计信息应该做出差异化的反应,所以即使不同行业的公司披露类似的会计信息,市场对该项披露的反应也可能存在差异(黄长胤,张天西,2011)。由此可以看出,会计物质文化对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确实存在影响,且借助于会计工作环境中的资本市场来发挥作用,分析表明市场越完善,公司越倾向于披露更多的自愿性会计信息,从而能向社会传递一种企业良好经营的信号,有助于进行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会计制度文化对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分析

会计制度文化即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其作用在于保障会计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组织的正常运作,它作为会计物质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的媒介,是会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制度文化可以分为会计前提规范、会计法律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技术规范。会计前提规范通过引导会计行为产生自愿性的会计信息披露,会计法律规范是会计行为进行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刚性约束因素,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行为进行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柔性约束因素,会计技术规范指导会计行为产生自愿性的会计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文化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制度文化,如果法律制度文化健全、监管惩处严厉,违规披露的高成本将对信息披露形成强有力的制约,同时能很好的促进企业自愿地披露信息。例如,当预期诉讼成本较低时,经理层趋于披露好的消息而保留坏的消息(张程睿,2010)。随着会计信息披露法规的日益健全,尤其是中国证监会2014年5月28日颁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14年修订),将其中给自愿性会计披露留有较大余地的,注明“不限于此”、“包括但不限于”等模糊词语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披露内容和条款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使得会计信息自愿性披露内容逐渐扩大和披露程度逐渐加深,使得会计制度文化对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指引作用日益突出,能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进而能促进公司自愿性地披露相关会计信息,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3.会计精神文化对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分析

会计精神文化是会计文化的实质和灵魂所在,“会计文化”作为现代会计管理的一种软性约束工具,其核心就是会计精神文化。会计精神文化以价值判断、行为选择作为形式要求对会计个体产生影响,是一种无形的、非正式的、非强制性的、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具有弥补法制监管“硬约束”不足的作用。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与社会整体价值观不一致的基础上进行可持续发展,正如一个不能持续地遵守社会标准的企业不可能长久生存下去。因此,企业的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手段,管理层可以用它来影响外界对于企业的认知。同时,会计精神文化能产生一种激励机制,激励经理层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发展目标而不断进取,以期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由于管理者在我国面临的诉讼风险较小,当上市公司成本较高时,管理层会倾向于隐瞒与在职消费相关的信息或减少自愿性披露程度(黄再胜,2013)。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主要是企业高级管理层。会计精神文化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约束,可以对企业高管产生一种激励机制,具体方式有股权激励、声誉机制、披露监管机制等,尤其是披露监管机制的作用最为显著。通过这些激励方式,可以在高管中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思想意识,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同化力、感召力、吸引力可以促使在经理层中形成一种积极进取、恪守规范、尽职尽责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使其自愿地披露公司的会计信息,向社会公众及利益相关者传递一种良好运营的信号,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全面、有效、完整。

篇4

1.2会计发展的趋势

会计信息化有力地推动着会计发展。在全球经济信息化进程中,会计将会如何发展,要怎样发展成为会计领域探究的焦点之一。面对企业的需求,适应当下信息化社会的节奏,会计信息化如何影响着会计的发展,本文将归纳出以下几点:第一,会计理论和实践都受到了会计信息化的影响,扁平化管理响应了企业的经营决策——企业经济信息高速化。会计信息化改变了会计封闭孤立的传统模式,创新了会计理论。第二,信息化会计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让财务信息更加真实、迅速、全面和精准,这些信息支持着财务管理,成为财务管理决策的基本条件,而财务管理的结果反馈又是核算信息的一部分。第三,会计信息化减轻会计人员工作强度。会计的实务因会计信息化发展而改变,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信息化让会计信息得到共享,使信息分析力提高,更全面地开发其价值。第四,会计信息化起到了企业经济管理作用。会计信息化使得企业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这些信息质量的提升为企业带来了巨大效益。第五,信息化背景下,会计领域法规不断改进。随着会计步入信息化,会计相关的法规也开始了适应性调整和改革。研究适应信息化时代下科学合理的会计法规,更有助于推动会计的发展。第六,企业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会计是企业的重要部门之一,提升会计在企业中的能力,能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

2会计信息化趋势下会计发展策略

2.1加强网络信息设施的建设

要更好地构建企业信息化,推动会计发展,就要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有研制信息传送设备、开发信息技术和建设网络信息传输等。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投入到建设国家信息网络主网中,为会计的发展提供一个高速、宽带、高水平和高容量的网络信息环境。逐渐改变部分地区资源信息垄断、会计信息孤岛等现状。协调企业财务信息网络化,使得财务信息得到共享。多元化报表、远程报表的审计都是网络财务的功能,财务实现网络化、信息化能够协调企业的业务和经济。让企业管理集中化,改变了企业财政信息的传输与运用,发展会计信息化,实现企业电子商务化。

2.2培养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

要全面实现会计信息化,培养创新性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是关键。以往,会计行业的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在经济信息化的时代,这样的会计人员是不能适应新会计时期发展需要的。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企业和市场的敏感度,以及对会计专业技术熟练度是一个会计专业人才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培养人才方面,要根据现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加强信息化会计专业教育的投资,为社会培养出适应信息化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培训、讲课或支持人员进修等方式提高会计员工的整体素质。让会计界的人士不仅能够对信息化会计操作熟练,更能够为企业带来创造性的价值。建立起一批高素质、专业性强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2.3完善相关法律,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机构

完善在宏观条件下会计的相关法规,是保证会计得到全面信息化发展的前提。会计信息化的相关法律管理是国家在履行其职能的内容,因此,应该在这一方面给予指导。如规划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模式;制定并且完善会计信息化专业的管理制度和准专业评定标准;建设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等。会计信息化发展下,企业需建立起信息化的管理机构,才能让会计的发展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专门的会计信息系统分析员、统筹专家、计算机人员、管理专家等参与到其建设中。在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时,必须明确其定位,仔细观察,采纳多方意见,加强决策公开性和民主性。

2.4根据实际,创新会计信息化技术

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发展,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企业信息化管理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力。会计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在制订会计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的运用时,要根据实际,开发会计信息化软件,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的作用力。将企业经济和业务实现一体化,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前提,研究出如何迅速地供给企业全面、正确、多层次的信息,如何更清楚地看到信息化的过去,规划会计信息化未来的发展。

篇5

计算思维是人类利用计算机求解各类问题的一条途径。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会计思维是从货币金额的角度对于经济事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其本质是经济事务的分类、计算、记录和汇总。从计算思维的角度来阐述会计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学生站在计算思维的高度来看待专业的学习。例如从计算思维的角度将会计科目体系理解为一种树形的数据结构,各级科目与树枝结点一一对应,思考各类结点的网络关系和计算关系,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会计科目体系的编码和设计思路。

(二)计算思维与会计应用能力的培养

计算思维本质上源自工程思维,目前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解决了大量计算时代之前不能或不敢解决的问题。21世纪以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迫使会计面临业务量和数据量爆炸式发展,会计核算、计量和报告的“吞吐量”必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会计应用面临瓶颈问题。利用计算机是解决会计数据处理瓶颈问题的唯一方式,计算思维将是推动大数据时代会计工作发展的基本能力。业界流行的会计集中核算、财务共享服务等会计应用模式是计算思维和会计应用能力相结合的典型成果。将计算思维和会计应用能力相结合有助于培养会计专业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

(三)计算思维与会计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会计是一门历经几百年的应用学科,创新尤其需要跳出传统思维来看待和思考会计问题。计算思维能力是每个大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之一,也是创新人才必备的首要条件。从计算思维的角度进行培养会计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会计实践活动中,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的观察、理解和改造客观事物。例如在计算机环境下设计复杂多维的会计核算,可以打破会计科目分级核算和分级汇总的局限,挑战会计核算的传统思路和方法。

二、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与实施方案

会计信息化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不是一两门课程可以解决的,需要一系列课程的学习逐渐促进学生形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习惯。作为实践类课程,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将理论课的知识巩固和应用到会计信息化教学和实践过程中。会计信息化课程应该根据会计专业理论课的开设情况进行定位,而不是过分强调计算机技术的讲授,否则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针对会计专业本科生的不同培养需要,北方工业大学采用“分流培养、分类成才”的综合培养模式,从大三开始设置会计信息化培养方向,组织专业教师形成会计信息化课程群,不断探索和建设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我校在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上以会计信息系统核心课程为基础,构建覆盖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会计信息化、审计信息化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模块,按照操作类、管控类、设计类设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从而形成全方位、多模块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体系支撑平台。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我校新的课程教学大纲,构建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开发有操作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的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

三、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的改革创新

会计信息化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隐藏在教育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靠学生的“悟性”,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独特的思维方式,并自觉地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由于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一直以来实验教学是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核心方法之一。计算思维的训练、培养和应用是贯穿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为了充分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分别在理论讲授课上引入思想实验,在实训授课上开展操作实验,在竞赛课程中引导创新实验,实施层层递进、逐步培养的教学方法,建立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模式。

(一)思维实验

为了让会计专业学生理解计算思维模式,我们在理论讲授课堂上首次开展“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中文房间”是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JohnSear-le)在1980年设计的一个思维实验以强人工智能提出的过强主张。该实验可以表述为:一个对中文一窍不通,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被关闭在一间只有两个通口的封闭房间中。房间里有一本用英文写成,从形式上说明中文文字句法和文法组合规则的手册,以及一大堆中文符号。房外的人不断向房间内递进用中文写成的问题。房内的人便按照手册的说明,将中文符号组合成对问题的解答,并将答案传递出房间。我们在课堂上利用“中文房间”实验,引导学生探讨该实验是否能够成功?如果能够成功,该房间的输入和输出是什么样的情况?房间里的人又是如何处理输入和输出的?如果不能够成功,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与学生反复的思考、模拟、争论,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是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让学生最终明白哪些问题适合计算机解决,哪些问题不适合计算机解决。在“中文房间”实验的基础上,结合会计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个“固定资产折旧”的思维实验。该实验可表述为:一个对会计一窍不通的人被关闭在一间只有两个通口的封闭房间中,房间中只有一本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手册和计算器。房外的人向房间内传递写有固定资产原值、残值率、折旧计算方法等的字条,房内的人按照计算手册和计算器,将固定资产每月折旧额计算出来,并写在纸条上传递出房间。实验中需要学生探讨该实验成功的可能性,计算手册的编写规则,输入和输出的各种可能情况等。通过“固定资产折旧”的思维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利用计算思维进行思考,理解计算机对于某一个会计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过程。

(二)操作实验

操作实验是会计信息化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操作实验需要通过教学管理与控制,通过创新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操作实验的步骤主要包括实验资料的前期准备、教学软件的调试和准备、实验分组与管理、实验报告与反馈等四个步骤。

1.实验资料的前期准备。实验资料是指以实验教材为基础,由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视频、实验指导多媒体软件、实验案例等相关资料组成。实验资料的准备充分与否,对于学生是否能按照教学目标开展实验至关重要。实验指导书中应尽量减少操作步骤的描述,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教师的引导,自主思考实验步骤、方法和路径,不要简单地按照既定的操作步骤完成实验。

2.教学软件调试与准备。在实验教学之前,实验教师需要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教学软件调试与准备,教师最好在自己的电脑上也装一套教学软件。对于在教学过程中碰到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备份后还原到自己的电脑上进行调试和检查。

3.实验分组与管理。实验教学最好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后首先在自己的小组内讨论解决,然后再与实验教师进行讨论。对于简单、重复的问题可较快解决,较难和复杂的问题与实验教师讨论解决,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效率。为了避免出现“搭便车”或者拷贝其他学生实验结果的问题,不同的实验要通过小组内轮换角色完成,同时可以通过账套号控制、账套主管控制以及关键界面截图控制等方法进行管理。

4.实验报告与反馈。实验报告是考评学生实验过程和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两部分。实验数据是学生在实验软件中的数据备份。实验报告由实验目的、内容、步骤、结果和总结等构成。对于实验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实验教师应及时、逐一与学生进行反馈和沟通,不仅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实验的错误,而且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发现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操作实验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可能的原因,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是什么。对于学生提出的新想法和新思路,要和学生一起设计和实践,并可以作为实验思路的补充。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策划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执行。充分体现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干中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

(三)创新实验

篇6

(二)高效率的财会软件对审计工作产生巨大冲击

财会软件的应用给会计工作带来很高效率,原来手工条件下财务会计记账、做报表等工作即繁琐而又准确性不是很高。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利用财会软件强大数据处理功能,这些工作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不但工作效率高,而且准确性也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采用过去传统的手工审计方法,明显是无法满足会计信息化大环境下,工作的高效性和数据的准确性的要求。同时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财务数据进行大幅度调整,而且痕迹难寻,这就大大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三)会计信息化的技术性要求审计人员提高整体素质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信息系统比传统手工处理系统技术性要求更高,使得审计内容和范围也更为广泛和复杂。传统手工审计下,从事审计工作的多为掌握丰富会计知识与审计方法的专业人员,但面对会计信息化,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和表述能力,还要求其对信息化会计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对其输入输出的控制、数据处理的过程以及有可能发生的舞弊情况有深刻的认识和掌握。但目前我国由于信息化审计理论和实践研究相对滞后,复合型的审计人才匮乏,审计人员对电子财务数据报表很不适应,难以开展有效的信息化审计。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审计工作思路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对审计工作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思考解决这些问题。

(一)认真学习和理解国家有关审计的法律法规在会计信息化的条件下,必须借助法律的强制力来营造一个外在的法律环境,对不利于审计行为予以法律诉讼和惩罚。法律上最有效的证据是记录业务发生的原件,但在法律上能否接受无纸化信息作为有效的证据,无纸化的电子信息能否作为审计的有效证据,已成为一个国际化问题。我国早在2004年,国家审计署签署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第九条就对审前调查应当收集与审计项目有关的资料作出界定,其中专门指出包含电子数据、数据结构文档。

(二)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方法

计算机作为一种先进的电子设备,不仅仅可以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发挥作用,同时也可以为审计工作提供便利,审计人员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工作。一旦审计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审计效率。具体到工作中,作为审计人员可以采用“黑箱原理”,不审查机内程序和文件,只审查输入数据和打印输出资料及其管理制度的方法。另外也可以采用计算机审计方法,利用计算机的设备和软件进行审计。除了审查输入和输出数据外,对计算机内的程序和文件也同时进行审查,通过对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确定凭证和账务文件审查的范围、数量及数据的正确性。

篇7

一、系统设计可行性分析

(一)技术可行性

我国当前企业办公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层面非常广泛,特别是在会计工作中,不仅常常会用到Excel软件,也会应用专门的会计信息系统处理公务。对此,基于Excel平台,优化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将Excel集成到系统设计中,在系统中可以应用Excel对信息数据的加工、提炼技术,也可以有力支持企业会计信息处理决策,并提升系统管理各种会计信息的决策分析能力,发挥技术应用优势。

(二)效益可行性

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中,基于Excel平台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可以运用Excel表格对会计管理信息数据进行相应的加工、提炼,并且可以挖掘分析出对企业未来战略发展有利的会计信息,从而能够为企业制定会计信息管理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制定更好的会计管理决策,提升应用该系统管理企业会计信息的工作效率。在实际中,可以使用Excel平台中的模拟运算表,对会计信息进行敏感性分析;也可以对企业会计信息数据运用计算公式进行统计,使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方式更加简便高效。基于Excel平台优化设计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提升会计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企业会计工作效率,提升企业发展效益,发挥积极影响。

二、基于Excel平台会计信息系统的软件设计实现

(一)优化设计系统架构体系

图2架构体系对于本次设计的会计信息系统中,基于Excel平台,优化设计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确保实际的系统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Excel平台下系统的分层架构体系如上图2所示。

(二)设置Excel服务器

基于Excel平台,设计的会计信息系统中,确保将会计信息数据存储到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之中,可以充分利用数据库的成熟、强大的管理数据功能,提升系统应用性能。在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中,用户能够根据需要自主的定义会计信息管理模板,并且能够将模板中的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之中,发挥强大的数据保护功能。在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之中,Excel平台能够自动提醒待处理任务,还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数据查询功能,让系统用户能够通过该系统随时追踪到会计报表单据流转的情况,提升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效益。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构成

会计信息系统包含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基本构成要素。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可以来自企业外部,也可以来自企业内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生成的信息同时提供给内、外部使用者,没有内、外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如下图3所示。图3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由上图可知,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处理,因此可以在后续设计步骤中,优化设计系统数据库。

(四)数据库设计

在数据文件设计时,为增强系统安全性应采取一些控制技术,如文件被封设置文件存取权限。如某企业凭证库内.DBF数据格式,如下表1所示:数据库物理设计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从DBMS所提供的存储结构中选取合适的加以实现(确定存储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存取时间、存储空间利用率和维护代价三个方面);2、存取路径的选择和调整;3、优化确定会计信息系统中对于Excel表格数据的存放位置(在通常情况下,一般都会把数据表格中的易变部分以及稳定的数据部分进行分开管理,并且也分开存放系统中经常存取的数据与不常存取的数据);4、确定存储分配。

三、系统设计实现效益分析基于Excel

平台优化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管理效率,发挥积极应用效益。基于Excel平台优化设计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相较于直接编程开发的会计信息系统,也能够为系统用户提供更加直观的会计管理交互界面,这样不仅可以缩短系统的开发周期,也可以减少开发费用。同时,基于Excel平台开发系统,只需开发者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与Excel软件知识,即便系统开发者不是高级程序员,也不是数据分析员,依然可以开发出企业适用的会计信息系统,满足实际需求。同时,基于Excel开发设计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用户可以定期对系统自行维护,维护方法简单,不仅可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也可以节省大量的系统维护费用,发挥积极经济效益。故此,在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中,随着未来Excel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基于Excel平台设计的会计信息系统功能也会不断提升,不仅会加强对Excel数据表格的处理功能,也将会不断完善Excel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功能,提升会计信息处理效率,发挥积极影响。

四、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Excel平台优化设计会计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管理效率,也可以运用Excel平台技术,使设计的系统更具可用性,使用户更加青睐应用该系统,也可以有效促使企业未来的会计信息管理向现代信息化方向发展,发挥积极影响。

作者:冯长艳 单位:北京红牛饮料销售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

篇8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目前,关于会计信息化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谢诗芬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模式上通过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以提高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有用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何日胜认为,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它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它更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化是一个现代会计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互相融合并逐渐发展的产物,它引发了对现行会计规则的挑战以及对传统会计理论与方法的整合,并带来了会计观念的更新、会计目标的重新定位、会计对象范围的拓宽、会计管理职能的增强、会计核算程序方法和操作手段的改变等一系列历史性变革。

二、中国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会计信息化已开展二十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中国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会计信息化发展还存在较多问题。

(一)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全社会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并没有足够的认识。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并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人认为不加强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企业也能搞好。还有人将会计信息化等同与会计电算化,认为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就够了,没必要再实现会计信息化。

(二)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滞后

会计信息化理论来源于会计信息化实践,同时又指导会计信息化实践。只有将会计信息化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透彻,会计信息化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会计工作,才能使会计工作在实现信息化后更加规范、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强,才能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服务,以实现会计信息化的效益原则。中国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实际应用的发展,目前仅涉及会计理论、会计报告和会计信息系统等部分,其余部分几乎是空白。

(三)会计信息化人才匮乏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会计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需要精通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知识的人才来推动,因此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会计信息化复合人才的缺乏一直是制约中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虽然有不少部门组织各种培训,但由于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单位事务及个人精力等因素的制约,会计信息化方面的人才总体素质仍然不高。目前,中国许多单位、部门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精通,但是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极其有限,无法将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四)“信息孤岛”问题严重

企业在生产、销售、控制和预测的经济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要有效地控制“三流”,企业各个部门尤其是业务部门必须将软件功能将延伸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财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彼此共享,实现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才能真正从全方位、多层次体现可信的决策信息。但是,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对会计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将会计信息系统纳入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体化规划,会计信息系统处于封闭运行的状态,没有很好地融入企业的业务流程,不同的业务系统之间形成相互独立的“信息孤岛”,数据不能共享。

(五)数据安全问题突出

在信息系统条件下,会计信息所面临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质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数据流动中的签字盖章等传统确认手段不复存在,信息的安全受到了严重挑战。另外,如果企业内部信息使用者的权限划分不当,内部控制不严,也容易造成信息滥用和泄密。当前,大部分的会计信息系统当将重点放在了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上,忽视了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系统一旦瘫痪,或受病毒侵袭,会造成巨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的对策

为了尽快提高中国的会计信息化水平,针对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提高全社会对会计信息化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充分了解会计信息化建设在信息社会背景下的重大意义。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会计工作人员从信息社会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到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作用,认识到开展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层。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领导的重视,这是会计信息化成功的保证,因此一定要使企业的领导层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有正确的理解和足够的认识。

(二)强化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

会计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要从政策上给予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人员以支持,帮助其把握好理论研究的着力点,并把时间和精力放到关键问题的研究上,切实加强会计信息化理论的研究。而对于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来说,最重要的是会计信息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会计信息化理论体系是会计信息化理论的基础和支撑,指导会计信息化理论的发展,因此在对会计信息化理论进行研究时要特别重视会计信息化理论体系的构建,通过对会计信息化理论体系的研究带动会计信息化理论的研究。

(三)加快培养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

人才是会计信息化成功之本,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培养大量信息化人才。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高等学校相关学科的教学改革,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根据会计信息化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建立不同的培养模式;另一方面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推进员工的培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加强信息技术人员的现代会计理论与知识培训,培养既能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又能掌握现代会计知识和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

(四)推进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整合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应当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度,立足于企业整体来定位它的发展方向。在纵向上,会计信息化应该不再局限于提供传统的核算型财务信息,而要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更为完备的信息支持;在横向上,会计信息系统应当和企业内外部其他信息系统融合在一起,成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工作,即应用统一的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企业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

(五)加强信息系统安全建设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立法,加大对计算机犯罪的惩处力度,从法律层面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企业必须克服“重建设轻安全、重技术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思想,逐步建立以“检查与管理、保密与防护、检测与防治、测评与服务”为基本架构的安全管理和技术系统,通过管理和技术两种手段,使会计信息系统的技术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具体可以包括建立严格的系统加密措施、建立严格的数据存贮措施、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措施等。

参考文献:

[1]谢诗芬.会计信息化:概念、特征和意义[J].湖南财政与会计,1999,(11).

篇9

2.1现状分析

工信部电信管理局巡视员张新生以500多家中小企业的IT人员为对象进行了相关调查,发现云计算模式知晓率达80%以上。其中60%的中小企业倾向于尝试基础设施即服务的服务类型,52%的中小企业则偏好软件即服务的服务类型,但由于产品成熟度相对较低、网络宽带及用户使用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愿意采用平台即服务(PAAS),但其未来的发展潜力未必不如IAAS和SAAS。根据金融业等一些行业的观察,他认为PAAS模式极有可能率先在互联网行业实现突破,并逐步实现平台专业化、服务全面化。云服务技术正日益发展,IAAS与SAAS已出现交融趋势,相信选择混合式服务的中小企业数量会日益增加。从产业特点来看,目前在国内云计算供应商呈现出SAAS“仍无巨头”、PAAS“逐步成长”、IAAS“群雄并起”的局面。当前云计算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基础应用平台,其良好的弹性支撑能力在电子商务竞争中大显身手,并渗透到相关的垂直行业。

2.2应用优势分析

(1)云计算能够满足中小企业最小成本原则

传统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成本费用主要有前期咨询与规划费用、相关软硬件的购买、网络建设费用及后期的维护升级费用等。由此可见在购买及开发、维护的整个过程中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及人力支持。而在云计算模式下,中小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所需要的网络基础设施、相关软硬件运作平台、前期运行和后期维护等均由第三方服务供应商提供,企业只需一次性购买项目实施费,在需要时租赁软件服务费就可以实现在互联网环境下运作会计信息化系统,从而大大降低其实施成本。

(2)云计算能够使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效率得以提高

传统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有固定的场所、固定的人员权限等限制,而在云计算模式下,会计信息化系统只需借助互联网即可随时随处使用其所提供的服务。同时,只要网络连接,中小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都可以进入系统进行各自职能的办公并实现职员间、业务间的交互功能,从而使得不同地域的会计人员可以同时进行协同操作,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化运作效率。

(3)云计算能够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中小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需求是日益变化的,同时,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的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就使得传统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不能再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而云计算模式具有迅速、富有弹性的提供服务的能力,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其灵活的自定制服务及在线开发平台(PAAS)按需定制相应软件以满足企业灵活的业务需求。

(4)云计算有助于改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现状

在云计算模式下,中小企业能够获得大型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专业咨询及最新技术应用,使得中小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及会计管理效率得以提高。此外,云服务供应商在互联网开放性及共享性的作用下其行为受到大量用户的监督,这将会使其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投入更多精力致力于打造更高的满意度和服务水平。

3、云计算背景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3.1云计算背景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1)中小企业用户认知不足

首先,中小企业需要知道自己选择的云计算提供商能够提供什么,以做出正确的选择。此外,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相对偏低,使习惯于传统会计信息化软件的他们适应在线会计软件应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其次,中小企业财务数据偏少,管理层观念上通常具有控制欲,对于云计算模式下的在线共享平台较为排斥,尤其是在近期出现的各种“诚信危机”的背景下,许多企业不愿意在别人的网络服务器上存储本企业的财务数据等相关核心数据信息,而这却恰恰违背了云服务发展的初衷。

(2)云计算供应商的技术问题

由于云计算模式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因此云计算供应商可以通过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与规模经济的效应降低其提供相关服务所需的成本,并通过大量用户来提升自身经济效益。然而,供应商若想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付出更多努力综合分析用户需求来提供一个真正符合中小企业实际需求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云计算模式下供应商需提供的不再仅仅是定制模式,而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用户、不同行业业务需求的具有适应性、灵活性的系统服务产品。

(3)云计算模式下的信息安全性问题

云计算模式是依托互联网平台而存在的,但云数据泄露问题近年来屡见不鲜,一项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报告指出,目前87.5%的用户认为影响企业使用云服务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其安全性。云安全问题主要分为两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是在云计算模式下,应用程序和重要数据完全透明的呈现在用户面前,导致潜在的病毒或非法程序攻击风险;其次是在云计算环境下,第三方云服务供应商的中立态度和公信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能否放心交付自身核心信息资源。因此,云计算模式能否广泛应用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问题能否得以解决。

3.2云计算背景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1)应加大云计算模式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中小企业的认识水平。

中国会计学会第十二届会计信息化年会主题就是围绕“云计算大数据影响会计信息化,进而影响公司治理结构”。会议中程平提出希望在大数据时代,能有更多学者在这一领域发表更多更高水平的论文,云服务供应商能开发更多展现自身优势的软件,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享受最优质的会计信息化服务。在会议精神下,许多企业逐渐接触到这一领域,相信在更多学者的研究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到这个领域。

2)云服务供应商应注重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

针对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及不同业务需求,云服务供应商应加入快速的软件研发模块,为客户灵活运用相关服务提供保障,使中小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及需求随时调整与之相符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功能和服务。

篇10

(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企业管理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的必然趋势,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处理和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管理会计信息化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边志新,2012)。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可以看成是管理会计和信息系统的一个集成,即认为是通过系统的现代化方法,利用财务会计信息和其他非财务综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等处理,来满足各级管理者对企业各个环节一切经济业务活动计划、控制与反馈的需求,以帮助各信息使用者作出一切决策的统一系统(韩东平,1999)。它可以满足管理者的不同信息需求;可以根据不同的客观环境,帮助管理者建设相吻合的激励机制,以促使企业各层次的工作人员更好地完成任务;与此同时,还可以进行风险分摊。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程度决定着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水平。目前,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作为ERP软件中的一个子系统,独立于ERP软件,具有独特专一性,主要通过电子表格等辅助软件实现决策管理功能等形式存在。现在市场上出现的生产厂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以SAP、Oracle为特征的国外ERP软件供应商,以用友、金蝶为首的自主研发本土化ERP软件供应商以及以海波龙为代表的专门财务管理软件供应商。

三、国内企业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典型案例

(一)烟台万华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在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后,烟台万华与时俱进。为实现公司未来3I国际化战略,解决企业资源分配问题,其首先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全预算组织和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成立相应管理委员会,引进先进的预算编制工具;然后结合公司内部战略规划、经营计划、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需求,在数字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进行革新,实现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烟台万华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实施历程是规范化预算管理,即基于Excel表格辅助软件建立预算管理体系、制定预算管理制度、设置预算管理岗位执行相应职责等;全面预算管理与信息化初步结合,即引入OracleHyperion预算管理软件,简化手工操作、提高效率、实时考核并实现预算编制精细化;全面预算管理与ERP系统融合,即采用SAP软件覆盖全面预算管理循环的全过程,再与SAPERP软件集成,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李俊彦、耿云江、何玲,2012)。烟台万华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第一,实现了公司战略与业务计划以及预算的动态联动,使得公司战略目标得以科学地、合理地、量化地贯彻落实。第二,使得全面预算管理的“全员、全额、全程”得以实现,全员参与,思想行动高度统一。第三,搭建了融入企业现金流、业务流、信息流和人资流的管控平台,实现信息高度共享,数据高度集成,为公司提供实时、快速、高效、准确的信息保障。第四,信息化作为实施预算控制的有效手段,通过各系统集成,可以实现预算的事前控制和执行的事中控制,以推动目标的达成和对业务的约束。(二)许继电气成本管理信息化由于受到公司内部实施的部门绩效评价体系EVA与其成本体系无法兼容和外部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许继电气不得不开始寻找更好的成本体系取而代之。因此通过需求分析和意见采集后,许继电气确定实施ABC(作业成本法)来确定成本信息和实现其战略目标。许继电气实现成本管理信息化的主要思路是先厘清各事业部的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再选择部分事业部进行试点后,在许继电气全面实施;最后把ABC理论模型建成电子数据系统,选择软件公司设计作业成本管理软件,系统生成产品成本报告(潘飞,2008)。通过许继电气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方便适时地进行成本查询、动态地控制和有效地分析企业成本,对未来成本进行预测和规划,为企业决策者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过程中对预算成本、实际成本、计划成本的分析和控制,可以做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与此同时,还能够满足内外部不同层面的成本信息需求;能够提供变动与固定成本、可控与不可控成本、闲置与非闲置成本等不同分类标准的成本信息。

四、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现状

纵观上述两个国内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典型案例,可以直接分析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1.企业对管理会计信息化重视度不够目前,在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范围还没有实现全覆盖,只有一些现代化程度高的大中型企业或集团才实施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例如一些上市公司(王大江,2012)。而中小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不够深刻且没有给予重视,又由于自身的弊端和发展的阻碍,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有着一种望尘莫及的感慨。因此,管理会计信息化在中小企业的应用并不理想,许多中小企业并不实施或极少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使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与发展受到阻碍。2.管理会计信息化程度不高数字化时代,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已进入各个领域。基于国家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我国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得到飞速发展,并且惯性地认为财务核算重要,轻视管理会计。此外,管理会计软件的功能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线性规划、非线性回归、投入产出模型等管理会计的公式和模型无法应用(陈宏丽,2013)。另外,戚啸艳、胡汉辉、赵红英(2006)对ERP效能进行个案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管理会计功能信息质量满意度显著逊于财务会计,客观地证实了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低的事实。3.管理会计理论与企业经营机制不匹配如今,全国各地各种行业类型的不同规模大小的企业众多,其自身经营理念和机制的设计也大相径庭。而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已经实现其根本转变的企业少之又少,企业的责、权、利并没有真正统一,缺乏相应的激励、监督和约束。部分企业只重视眼前效益,忽略可以借助管理会计规划、决策与评价能力来站在战略层面上关注长期目标。因为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程度与企业管理水平相关,所以管理水平较差的企业即使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也难以得到其应有的效果。4.会计人员水平不一据财政部统计,中国目前已拥有1400万财务工作者,其中80%的人在从事财务会计记账等基础性工作,但在中国需要既懂财务知识又具有战略决策思想的管理型会计人才竟达到300万的缺口。现有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财务管理专业水平不高,在实务中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推广受阻。5.管理会计信息化所依赖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目前,与管理会计信息化相配套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考评系统等的不完善使内部控制在责任会计方面流失于形式,相应环节的调整和流程的优化十分欠缺,建立的速度和进程缓慢,没有得到具体的落实,弱化了管理会计的作用并限制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王昱,2012)。6.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与原模式并存正如许继电气从开始变革企业管理到实现作业成本法(ABC)管理会计信息化这一过程中,公司起初实施ABC时,考虑到此方法的新鲜性,一直是处于尝试和实验阶段;然后进一步应用,采取先局部后整体的推广方法,给大家一个过渡期与接受期;最后为弱化不适应性和谨慎性原则,将原有模式和新方法并存(崔国萍等,2012)。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症结之原因分析

管理会计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我国的应用时间也尚短,所以企业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必然会受到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不同系统差异性短板的制约。1.外部环境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与所处的外部客观环境,国家经济走势、习惯做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等息息相关。大环境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和市场经济完善的过程,管理会计信息化需要一个从适应到融合的中间期以达到齿轮的完全啮合。此外,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也会为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意见,规范管理会计行为,而我国相关体系的建设仍待调整与完善。2.内部环境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的具体对象是企业自身,故企业内部环境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作用是为企业管理进行规划与提供决策和全面预算与绩效评价,其首要目标是实现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内部环境决定着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推广。一是企业管理者、管理会计信息化执行者等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效果的好坏与否,一定程度上与企业领导者对其态度相关。懂得管理会计知识,具有卓识远见,并愿意花费巨资进行研究与建设的企业人,最后可以实现系统的完美兼容并提高企业价值。二是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技术支持和设备等投放也决定着管理会计信息化进程的快慢。企业的现代化水平与信息系统的使用程度首先使企业进入财务会计信息化的时代,在此基础上较容易实现管理会计信息化。三是企业经营理念和模式的定位及其内部岗位与职责的设定深深地影响着管理会计的应用。如注重成本的控制、预算的管理、绩效的评价、长期的经济效益、国际化的战略等,企业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就将会被推到核心位置。3.不同信息系统间的差异性鉴于国内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为响应号召和自身对利益的追求,目前已有许多企业开始将多种不同的应用系统引进企业管理中,例如OA办公自动化系统、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因为我们正处在信息化发展的初期,所以这些系统可能使用了不同的开发技术、来自不同的软件厂商、启用的时期不同,导致了系统间兼容性差。需要系统的使用者再投资研发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信息数据链。此外,软件供应商之多、企业引用管理会计系统方式的不一样、开发技术标准的不统一,导致了来自不同系统的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等基础数据的不统一,阻碍了信息化前进的脚步(陈秀凤、王素义,2012)。

篇11

西方崇尚人恶论,西方基督教文化认为人生来就有原罪,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做好事才能洗刷自己的原罪。圣经上说,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因偷吃了天庭禁果,犯了天条,上帝为了惩罚他们,把他们打下人间,让他们受苦,人类作为亚当和夏娃的子孙,生来就有作恶犯罪意向。这种性恶论的优点是:第一,既然人人都有作恶的本性,制约人的戒律就是必要的;第二,既然人性本恶,一切有权力的人必然滥用权力,政府必须受到权力的制衡。因此,每一个人在他从事工作之前,都应给他明确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干好该如何奖励,干坏该如何惩罚,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性把工作干好,而不易出差错,反之则相反。它主张的事前刚性制度的建立与制约以及制衡机制环境的建设,对经济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们开始运用契约把事前所预见的事情规范起来,作为双方共同遵守的法律文书。使西方社会各个方面的事前刚性制度的建立与制约机制逐渐得到完善。在会计领域,会计信息的制约体系比较完善。

人善论是《三字经》的中心内容,人之初,性本善,阐述人一生下来,其本性都是善良的,到后来可能有一部分人会染上恶习,那是后天受社会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所致。人善论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其消极影响是:第一,它必然导致贤人政治,忽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就是说。治理国家,重要的不是法律、制度,而是治理者的道德修养;第二,它必然导致道德意识的强化和法律意识的淡化。本来道德是内在的良心自律,法律是外在的强制他律,二者共同维护社会稳定,不可偏废,但按照“性善伦”的逻辑,法律可有可无,强调人的行为主要是靠教育,靠人们自身的道德约束,靠自己的良知来自我纠正,而没有注重制度建设。更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及制约机制,尤其是轻视事前控制及制约机制,导致会计领域制约体系不完善,硬性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软约束,其主要表现:一是制约体系不完善,没有构建一个疏而不漏的会计监督网。没有建立健全会计监督机构的监督体系和约束机制,事前监督管理没有得到强化;二是执法不严,违法处罚力度不够。根据性善论的伦理,强调自我完善、忽视法律和制度。即使制定法律,强调的也只是作为德政的辅助手段,使得现行法律条款对违法单位和个人处罚过轻,不足以发挥警戒作用。在会计领域对会计信息违规处理打击力度不够。特别对单位第一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不够。造假者的处罚也仅仅是停留在经济罚款上,经济罚款最终也是由单位承担,指使造假的单位负责人并没有或很少有因为造假而受到严肃处理。单位违法,首先要处理该单位的第一责任人。要从法律上形成一种高压态势,使违法者承担巨大的违法风险。以促使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规。

二、独立性差异对监督体系发挥作用的影响

决定监督客观公正性的主要因素是监督者是否具有独立地位,监督权的独立性是监督者敢于监督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监督权的独立,甚至监督者还受被监督者控制的情况下,监督者必然顾虑重重,存在畏难情绪,监督的效能难以真正实现。

在西方,权力距离不明显,人生来平等的观念根深蒂固,人们的等级观念较淡薄,上下级认为彼此间天生是平等的。下属对上司的依赖是有限的,下属很容易接近并敢于反驳他们的上司;西方一般认为人的一生就是个人奋斗、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生,强调个人的责、权、利和作用,凸现个人的成就和荣誉,普遍认为个人是一个独立的点,一个不依赖他人的自主的实体,这个点按照自己选定的方向不断向前运动,形成一条自我实现的直线,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强调独立性。同样在监督体系中把独立性视作生命线。

我国人与人之间讲等级。重身份,强调君臣有分,长幼有序,贵贱有别,注重个人的仁、义、礼、智、信的修养,不求超越。要克己复礼,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这种伦理环境下的人学会了对长辈、上级、权威的尊重和顺从,个人失去了独立性。同时我国历来尊奉和提倡群体与组织的责、权、利和作用,重集体成就和荣誉。奉行的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的价值取向。认为只有在实现了社会价值的基础上,个人价值才能得到体现,把个人价值寄托、融合于家族、民族、国家的群体价值之中。在这种哲学理念和社会关系中,个人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存在,个人缺乏独立性,作为独立实体存在的只能是国家、社会即群体,个人隶属于群体,群体主宰着个人。在群体生活中强调人和观,又称“和德论”,“和德论”有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其消极影响产生了关系哲学,“关系哲学”影响了独立性的发挥,因为他们只是依靠“关系”吃饭,为了搞好关系,今天有很多人信奉“和为贵、忍为高”,“得让人处且让人”,其集中表现为在违法乱纪行为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反映在会计领域就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违法乱纪。这种关系文化的存在,使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的约束力在会计实践中显得软弱无力,会计监督弱化,假账滋生。

三、专业精神差异及其影响

西方人注重体现自身价值,重视个人财富成就,鼓励竞争,崇拜个人英雄,推崇优胜劣汰,又由于其权力距离较小,强调平等与参与,不喜欢政府以法规形式干预企业的会计活动,加上对不确定性回避程度低。人们比较能从容应付风险因素和陌生事物。不喜欢用僵化的教条规范会计行为,希望在会计实务上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注重个人的专业判断。强调自我管制能力。因此孕育出较高的会计专业意识。会计业比较发达。西方人的个人意识较高。比较注重个人努力。认为个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维护自己的权益,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所以人人注重自立。也人人感到自危,从而养成自力更生、勤奋工作、积极进取的工作伦理,西方人对本人所从事的工作都能了如指掌。钻研极深,会计人员有良好的会计专业精神。

我国自古以来奉行的都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的价值取向,把个人价值寄托、融合于家族、民族、国家的群体价值之中,这种群体价值观使中国人善于合作,讲究集体主义,但是也使中国人循规蹈矩、安于现状、自我压抑、缺乏进取精神和个人竞争意识,中国文化的这些特征反映在会计人员身上,就是部分会计人员一方面注重并满足于按照有关规定完成本职工作,但另一方面又相对缺乏开拓精神和竞争精神,有些人对本专业业务钻研不深,知之肤浅,而且过分重视关系,很多人把拉关系当

作处世哲学和生活的指南,关系哲学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个人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驾驭周边环境与人际关系的能力,会计人员的业绩和升迁,不是由会计人员的素质、工作质量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他们和领导、同事的关系,取决于他们是否听领导的指挥。这种思维方式与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原则的要求格格不入,公平竞争强调优胜劣汰,关系哲学中强调靠关系取胜。在关系哲学中,关系比能力更重要,这样很容易产生“情性文化”,崇尚“关系”,轻薄“技艺”,带来“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观念,体现在会计行业就是会计人员重视人际关系、不注重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质量意识差、缺乏事业心、工作不积极。“情性文化”是会计信息质量低劣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会计人员没有扎实的会计知识、没有工作热情、不讲究工作质量,就算有再好的会计理论、会计方法和会计准则也无济于事,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四、服从意识差异及其影响 中西方由于文化的差异,在服从对象上表现不一致。

西方基督教文化认为人生来就有原罪,他们在绝对的善(上帝)面前,都是不完美的,以上帝的尺度衡量,每一个人都是罪人,因此,在上帝面前,每一个人都绝对平等。这种在绝对的善面前的绝对平等意识,在日常生活之中,便转化成在法律面前每一个人都绝对平等的平等意识。法律在日常生活中取代了上帝的位置。获得了绝对“善”的地位,因此,法律具有一种超越个人社会地位的绝对的权威性。所以,在西方每一个人都必须服从法律,法律有绝对的权威性,西方服从意识的特点是对法律和规则服从。

在我国,人与人之间讲等级,重身份,强调君臣有分,长幼有序,贵贱有别,注重个人的仁、义、礼、智、信的修养,不求超越,要克己复礼。信仰天命观,对于天命,人要做到知天、畏天、乐天、不可怨天,“乐天知命,故不忧”,强调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就是服从天意、服从上级、服从权威。服从意识的特点是对人的服从。

对制度、规则的服从强调人的一切活动必须符合约定的制度和规则,而制度和规则是事前约定好的,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行为的结果具有可预见性和客观公正性。对人的服从强调人在行为过程中顺从人的意志,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意志缺乏稳定性,具有可变性和不可预测性,所以行为的结果带有人的意志,客观公正性无法得到保证。

对人的服从使得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会计独立性是指:会计人员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独立于其所服务的各利益集团,秉承客观公正的态度,遵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根据会计对象的客观实际,如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独立性是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根本保障。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是会计人员对人的服从而不是对制度、规则的服从。对人的服从在会计领域的表现就是会计人员在单位中听命于单位领导,会计人员执行领导指令,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方面进行造假,会计工作质量受到单位负责人的严重影响,据调查,对目前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约90%的会计人员是没有主观故意的。主要是会计人员服从领导的意图造成的。

五、思维意识差异及其影响

西方一般偏好逻辑思维和归纳分析思维,注重严密论证即经验事实的验证,习惯直线式的思维方式和从小到大、从具体到整体的思维程序和方法。如时间上的日—月—年,空间上的门号—街道—城市—州—国家:西方人认为,小河有水大河满。西方人强调小,认为有小才有大。我国历来偏好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不注重严密论证,习惯曲线式的思维方式和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具体的思维程序和方法,如时间上的年—月-日,空间上的国家—省—城市—街道—门号;中国人认为,大河有水小河满。中国人强调大,认为有大才有小。反映在生活中,中国人追求大和数量多。在公司名称上,中国有“巨人集团”,美国有“微软公司”;在薪酬来源上,中国人认为来源于国家,西方人认为来源于纳税人,不同的认识导致不同的服务意识;在会计领域,由于普遍追求大和数量多,加上制度、监督体系的不完善,会计造假现象非常普遍,伪造销售收入数量、伪造利润数量、虚构资产金额时有发生。

篇12

1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特点

1.1会计信息化档案的载体多样性

传统的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纸质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资料和证据。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形成的会计档案,既保留了传统意义上书面纸质的会计档案,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光盘等存储介质中的会计数据和相应电算化环境下的财务软件系统等。

1.2表现形式的特殊性

传统的会计档案直观性强,主要以书面纸质形式保存,可以不借助任何技术手段而直接查看会计信息,但记录信息量低,占用空间大,数据查找不便且不容易保管。信息化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环境下才能使用,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很强,但记录信息量大,占用空间小,数据查询简单方便且容易保管。

1.3信息处理的便易性

信息化会计档案因其会计信息的数字化,大大提高了会计档案的利用效率,便于会计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但同时也加大了会计档案被篡改、破坏及泄密的风险。

1.4保管条件较高

信息化会计档案存储介质十分精密,电子数据容易因温度、湿度和其他意外情况而丢失,对使用存放环境要求较高。

2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2.1安全性

篇13

3.XBRL是基于XML的,XBRL文档按照分类标准对所有会计要素进行了标记,这种计算机可读的会计语言使用户可以快速方便对数据进行检索、读取和分析,弥补了以HTML,PDF,WORD等文档形式的网络财务报告不能计算机读取,分析的弊端。

4.基于XML的XBRL技术是一个开放的,平立的国际标准,使用者不需要支付任何版权费用,可以免费使用。

5.XBRL技术继承了XML技术的可扩展性,可以使不同的行业在已经制定好的分类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制定出符合自己行业特点并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分类标准。例如,我国在2011年12月财政部先后的石油和天然气扩展分类标准及银行业扩展分类标准即是在通用分类标准的基础上扩展的行业XBRL扩展分类标准。

二、我国应用XBRL技术的现状

鉴于XBRL技术的优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积极推动XBRL技术在各行业网络财务报告中的应用,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将该技术广泛应用于银行、税务、保险、政府、环保等各个行业。在此大背景下我国政府也是积极推动XBRL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自2003年开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上市公司都分阶段实现了财务报告的XBRL形式。2007年12月,XBRL国际组织宣布XBRLChina中国地区组织成立。2008年11月12日,我国成立了由财政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审计署、国资委、国税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共同成立的中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不断推动XBRL技术在我国的应用。2009年4月,财政部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了我国以XBRL技术为先导的会计信息化的目标。2010年10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了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财政部了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通用分类标准。两套标准的标志着我国以XBRL应用为先导的会计信息化时代的来临。2011年1月启动了通用分类标准的实施,截至2011年6月30日,首批应用通用分类标准的13家大型企业和12家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国内A股主板上市公司审计客户(共591家)提交了其实例文档和扩展分类标准,而且达到了超预期的效果。2011年6月中国银监会成功地以通用分类标准为基础,开发了银行监管报表扩展分类标准,2011年12月,财政部先后了石油和天然气扩展分类标准,实现了通用分类标准在监管领域的扩展。2012年在财政部和银监会的主导下,我国82家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18家银行将XBRL技术应用于财务报告领域[2]。在2012年的基础上,2013年通用分类标准在地方的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从17个省、市扩展到除、贵州、青海外的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参与实施的地方企业也从2012年的82家增长到169家。2014年财政部将XBRL技术在监管部门和企业内部的进一步应用作为工作重点之一[3]。

三、加快基于XBRL技术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必要性

1.提高财会类专业人员对XBRL认知度的需要。虽然XBRL技术应用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但是在我国各高校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XBRL知识的认知度还非常有限。2012年蔡炯,田翠香基于中国教育网提供的数据对北京地区33所提供会计专业教学的高校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XBRL技术涉及较少,学生对该技术也很少关注。代表我国较高教学水平的北京地区高校如此,其他地区高校情况也不容乐观[4]。据笔者调查,当前在内蒙古地区,各高校的教师队伍中对XBRL技术有一定深度了解的还很少,在各财会类专业中还没有一所学校开设有关XBRL技术的课程。在会计信息化应用普及化的过程中,高校历来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当前以XBRL为主要技术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各高校要继续发挥作用,积极行动起来考虑开设XBRL相关课程,使用适当的方法提高广大师生对XBRL知识的认知度,为社会的发展输送具有竞争力的财会类人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