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实用13篇

能源管理

篇1

引入能源管理师培训,最终建立高水平的中国能源管理师和能源审计师培养体系,成为经济和能源可持续发展新的需求。专家指出,高效能源工程的决定性因素是人,这个决定性因素在《方案》中就体现在能源管理师制度上。

据了解,目前部分城市已经开始落实该项制度:青岛市国资委自6月26日起,在大中型企业中开展能源管理师培训;7月2日,扬州市经贸委宣布,该市今年将向高耗能企业派驻能源审计管理师,督促企业节能减排;上海也提出,政府部门和企业应设立能源管理机构和专门岗位,引进能源管理师职称。

“全国能源管理师项目的启动,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

温亚震表示,主管部门及各企业必须像抓环境评估一样对新上企业的能源利用方案进行评定和把关,像抓财务审计一样对企业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年度审计,并配套能源价格奖惩政策激励企业不断提高能源效率管理水平――这是解决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下节能降耗的必由之路。

《经济》:怎样定义能源管理师?

温亚震:企业能源管理师应当是企业中能源管理的核心人物、决策人物和主要管理者,是企业的高级职业经理人。他们要熟知能源与能效管理知识,正确解读和合理运用政策,做好能源计量、统计和监测管理工作,借鉴成功经验组织节能规划和实施。

《经济》:能源管理师培训的内容有哪些?

温亚震:在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上,我们参考了国外的先进经验,按照工业制造业、能源企业、建筑及房地产业、城市公共事业四大类进行划分。同时,来自国家发改委、国资委、科技部的能源管理专家对国家能源政策、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和企业责任做系统的讲解。

企业能源管理师培训后,将参加统一组织的评价考核。考核通过后,将颁发《企业能源管理师证书》,并将纳入企业人才库进行管理。

《经济》:今后企业能源管理师培训如何在全国展开?

篇2

一是违规建设电站屡禁不止。在水电资源的开发中,大多数的开发业主基本能根据上级各部门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但也有部分业主怕麻烦或根本就不管理,缺漏手续照样建设,对各类通知视而不见。且大多数水电资源的开发是在交通条件差的边远地带,执法难度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建设工程质量差。近年来所兴建、扩建、改建的水电项目大多数是股份制和个人投资开发的,工程没有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等要求运作,多数开发商为了节省投资,简化程序,将工程直接承包给没有相关资质的施工队伍或个人,质量难以保证。

三是安全设施不到位。从每年的安全检查中,所到建设工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电源线路凌乱、作业人员不载安全帽、对地质差的隧洞不做临时支撑或只有简易支撑,石料场和工程爆破地段没有设立警示牌,脚手架不牢固等等。

四是施工现场管理混乱。许多业主是“家族式”开发,家族式管理模式,大多是不懂管理、不懂业务、不懂技术的“三不懂”人员到现场管理,造成施工垃圾乱堆乱倒,堵塞河道,有的为增加部分水头,硬将河道拉深。

五是工程竣工验收难。水电站的开发兴建,当业主通过各式途径和各种方式拿到项目批复后,对于工程竣工后不经有关部门的验收,只要求能上网,一但上电站上网后就什么也不管,有关部门也很难管。

六是水电站运行工无证上岗。

目前所有运行的水电站运行操作工中,绝大多数是未经培训或从未接触过电能知识的人在岗在位,业主只要求其能操作发电上网就行。

七是同网同价。根据中央和有关部委的文件,近年来已下发不少文件都强调同网同价问题,且不说是我们同是一个华东网,就是同省同地区市都不能同一的上网电价。且丰水季节上网难,即使上了省网,电价也比其它上网电价低,这就制约了水电的开发和发展。

其他如投资环境差,发、供电网络尚待完善,上网电价差异大,洪水时不能上网,即使上网也不能结算电费或弃水电量由各电站分摊等问题的存在。究竟该如何解决水电市场中的这些问题呢?

一、加强水能资源管理是规范水电市场的关键

加强水电市场管理是规范水电行业的重要措施,这就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台规范性的制度,目前闽政[2005]15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规定了开发过程中的审批、建设程序,但对于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和违规问题没有在文件中体现。要求各级各部门之间协调一至,环环相扣,缺项不能办理各种手续。如: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在业主申报项目时,缺少行业审查意见或缺环境影响评价等前置审批条件的任一项时,不得办理立项审批。供电部门在缺少水电站蓄水前验收时不得办理上网事宜。物价部门和工商部门是最后的把关者,在缺少前置审批条件和竣工验收中的任一项时,都不应审批电价或注册登记,政府出台的文件也应环环相扣,哪一个部门违规办理相关项手续,就得追究相关责任或行政告诫。同样,如果符合办理条件而不办理也要追究其行政不作为,促使水电项目开发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加快电力网络建设,消除区域内电能电价差距

电力网络的建设是水电企业效益的关键,目前,很多地方电力网络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水电开发的进程,造成有电送不出,弃水现象严重,省电网不能上,即是上了省电网,电价也低的惊人或者干脆就不给电费,在这种情况下,电力调度部门是关键,政府应出台相应的调度制度,节能型、绿色型的水能资源应作为上网的安全优先条件,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调度部门应确保水电上网后再考虑高耗能的大电上网。这样既节省了能源又充利用了绿色的水能资源,对供电行业也能取得更大的利润。

三、成立水电企业协会

成立水电企业协会,及时为小水电项目开发建设和管理提供技术、科技、业务咨询、设备安装与维修等服务,研究和解决水电企业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政策、技术和其他一些问题,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提高水电运行工的业务素质

每年举办一至二期培训班,传授新知识、新技能,解答电站运行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提高水电行业运行工的业务素质。严把安全审核关,对于水电企业中在岗人员无运行证、上岗证、操作证、电工证的要求各水电企业限期整改,对在限期内既不组织培训,又不另聘有证人员的采取强制措施,不得该企业发电上网。

篇3

2、节能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节能减排,控制措施,组织内部检查与考核工作。

3、__县水利局(节能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能源资源统计、分析、公示、及上报工作。

4、应上级管理部门要求,按时准确上报能源消耗统计数据。

(一)节约用电

1.工作人员在办公时间要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减少照明设备的使用。离开办公室时,要随手关灯,切断办公室设备电源,坚决杜绝“长明灯”现象。

2.减少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的待机能耗。不使用时,要及时关机,或设置为自动进入低能耗的休眠状态。

3.禁止使用移动式取暖设备、电炉等高功率电器。

4.走廊、通道等公共场所优先推广和使用高效节能灯,并安装声控开关,杜绝“长明灯”。

5.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区域夏季的空调设置温度不得低于摄氏26度,冬季空调设置温度不得高于摄氏26度。使用空调时,必须关闭门窗,禁止开窗使用空调和下班不关空调。

(二)节约用水

1.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下班后要及时关好阀门,防止跑、冒、滴、漏,杜绝长流水现象。

2.严禁使用高压自来水冲洗车辆。

(三)节约用车

1.严格执行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制度。严禁用公车办私事,在集中活动时尽量合乘公务用车。

2.加强车辆调派合理性、科学性。当多位领导同到一处或一地开会或工作,能合并用车的尽量合用车。

3.提倡集体公务活动集中乘车,非紧急公务外出尽量乘坐公交车,在办公区附近的公务活动,提倡步行或骑自行车往返。

4.严格执行车辆燃油管理办法,建立公务用车油耗台账制度,定期统计单车行驶里程和耗油量状况,推行单车能耗核算制度,提倡低能耗行驶,单车油耗控制在核定标准内。

5.加强公车燃油管理,努力实行“一车一卡”定点,定车加油制度,降低燃油消耗。实行车辆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和定点保险。

(四)节约办公经费,控制会议

1.严格执行办公用品登记制度,对办公用品消耗进行跟踪检查,不断完善节约措施。

2.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尽可能降低纸张的消耗,尽量在电脑中撰写和修改文稿,减少重复打印次数,提倡双面用纸,严格控制文件印刷数量,提高文稿校对、印制质量。重视对已使用过的纸张的再利用,做到废纸回收。

3.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的油墨、墨粉用完后,重新灌装使用。

4.办公楼所有工作人员应自备水杯,尽量减少使用纸杯等一次性消耗用品,控制一次性签字笔的使用

5.精简会议。对必须召开的会议要主题鲜明、准备充分,尽量压缩会议时间和规模,提高会议质量;对能合并召开的会议,尽量合并召开,不重形式,勤俭办会。

6.减少发文。对必须印发的公文,在内容表达清楚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公文篇幅,并严格按照发文范围印发文件,不多头、重复发文。大力推行电子政务,使用网络传递资料,少发或不发纸质公文。

篇4

为了获得性价比最优的节能服务,通过公开竞争的招标方式,可以为学校最大程度的节能经费,因此学校在2012年底通过上海机电设备招标公司进行了公开招标,选取了上海哲能赫太阳能设备公司作为项目中标方。改造过程总计6个月,改造工程内容见表3。项目至今已完整运行了5个月,经过了冬季低温期的考验。在此期间没有发生一起事故或投诉事件,各单位都对改造结果非常满意。由于设备方案针对了各个用户的使用习惯,采用了分散系统,用户使用不受原来锅炉房的制约,可以灵活自主的安排工作,用户的实际体验满意度大大提高。本项目的节能效果,根据实际测量,统计分析如表4。根据近半年的运行情况推算,本项目每年所产生的节能量将超过1700t标煤,节约能源成本约1500万元左右,同时减少了燃油锅炉的废气排放,提升了用户的使用满意度。是一个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面丰收的好项目。

篇5

零售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化

自20世纪80年代初连锁经营引入我国,零售企业已经基本完成了专卖场、超市、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店、便利店等多种连锁业态的发展,零售规模日趋密集与庞大。然而,在中国加入WTO后,零售市场全面开放,沃尔玛、家乐福、易初莲花等越来越多的国外零售商涌入国门,对我国零售企业带来严峻挑战,传统零售业的管理方式也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企业实现效益与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如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上,显然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战略要求。

1 何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即为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所进行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人力资源部署和管理行为。相对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资源管理置于组织经营系统内,先后被欧、美、日企业的管理实践证明是促进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2 我国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的特殊性

商业零售企业提供的是面对面的服务过程,与其他产业企业相比人力资源管理环境具有自己的特殊性。首先,无论是收银员、打包员、理货员还是一般的销售人员在顾客面前的显现率很高与其他要素相比,不论从作用、地位,还是从价值角度来看,人的要素在和顾客相互接触、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第二、一般零售职位对教育、培训和技能的要求都较低,据统计,目前我国80%左右的商业零售企业从业人员来自工作经验很少的非熟练员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兼职员工超过半数,离职率高和消极怠工、迟到、旷工等现象较为普遍。第三、连锁零售业不同于其它行业,它拥有众多网点和门店,人力资源管理链条长、层次多,管理较为复杂。且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业态形式,经营的商品品种多、种类全,卖场动线规划、商品结构管理、商品陈列、商品促销等职位对职务编制、人员配置、岗位设置等造成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增大。由于零售业人力资源环境的特殊性,导致零售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需要通过一种与零售商战略目标相吻合的能够不断支持企业经营活动的战略人力资源手段,才有使零售企业应对激烈竞争获得长远发展。

3 我国连锁零售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化探讨

3.1 从战略的高度改变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招聘员工、入职培训、计发工资等事务性人力资源执行工作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连锁零售企业规范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决策毫不知情,已规划好的人力资源与公司的目标几乎没有联系。人力资源管理没有被企业摆在战略性地位。因此,要首先改变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力使其成为企业的战略伙伴,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发展策略的拟定,从战略的高度以效能为目标,在选、用、育、留的系统管理方式上,把零售企业的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进行有机整合。使得员工在实现个人的价值的同时,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为公司赢得竞争优势。

3.2 重视人力资源的规划、预测、与招聘

很多商业零售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不合理,导致人员配备不当、职责分工不清。首先,需要根据企业的经营模式、发展战略及外在的劳动力市场环境的变化,着重公司中短期发展目标,对人力需求进行科学预测。目前我国商业零售企业正逐步走向差异化经营模式,对消费者研究人员,商品差异化设计人员以及经营管理门店的店长人员需求量增加。因此,应把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锁定在企业未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上,加强对人才的招聘与储备工作。例如苏宁公司的“百名店长工程’’就是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做出的新增员工需求预估上开启的成功规划,弥补了企业未来发展进程中的人才缺口。第二、在对人力资源进行良好规划的同时,还应对招聘工作进行改善。传统只在在人才市场招聘的方式已无法满足零售企业快速扩张的人才需求。我国商业零售企业应该以扩大招聘途径,并保持与企业其他部门的联络互动,及时了解相关新店项目进展情况。通过人才租赁、员工推荐及校园招聘等多种形式按照“适当而非优异’’的选才标准,进行人才招聘选拔,将重点放在员工勤恳、踏实、稳定、亲和的品格心态考察上,而非单纯的重视文凭与智商,一方面可以保持员工的工作适用性和忠诚度,从而降低离职率。另一方面,具有稳定心态的员工能更好的服务于顾客,有利于零售企业经营发展。

3.3 建立正常的薪资保障及薪资成长机制

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求原理,物质是人首要的、基本的需求。改善员工的物质报酬是留住员工、激励员工最简单又最有效的方法。但我国商业零售企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工资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没有建立健全员工的薪资成长机制,导致物质报酬不足以留住员工、激励员工。首先,薪酬结构可以采用基本工资、职务工资、效益工资、福利待遇的结构。基本工资是以货币形式支付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基本工资的标准设定应该对对市场上竞争对手的薪资情况进行调查,制订等同或高于竞争对手的薪资标准,让员工产生安全感;职务工资能体现不同职务对企业的不同价值,从而弥补考核工具上的先天不足,为员工提供一个有利于价值发挥的公平环境;效益工资是以一种组织利润分享的方式让企业的业绩好坏与员工自身利益挂钩,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认为企业应该赋予员工责任的同时给予其更柔性的任务空间,使员工的贡献被精确显化,从而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挑战性,更加主动的去经营自我,提高效能,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上为企业创造价值;福利待遇则包括津贴、保险和休假等,可以扩充福利项目,在排班、餐饮、员工健康、奖励计划上激励员工做出卓越的业绩,表现优异就有机会获得丰厚的奖励。同时,应建立薪资增长激励机制。按员工上一年度工作表现的评估结果来确定基本工资增加情况,综合员工的工作年限,确定加薪基数,浮动工资的形式,一方面可以让员工进行工作的自我要求和激励,实现个人工作能力与价值的期望。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组织的吸引力,增强员工的忠诚度与凝聚力。

3.4 不断投资于培训体系的建设与培训方法的改进

连锁零售企业的扩张与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通过员工培训进行良好的人才“复制”是保持如此大量的人员形成与企业目标相一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上的强有力保障。对于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素质、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我国商业连锁零售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反而有所下降。这种稀释企业能力的做法,虽然短期内降低了人力成本,但是从根本上并不能帮助企业走出人力资本匮乏的困境。因此,总部要结合企业战略要求建立专业化的培训管理体系,进行性规划工作,使培训活动能符合公司的目标;区域分部负责具体的培训形式选定、培训课程开发工作,针对门店普通职员工,奉行“内训出人才’’的信条,能够更经济、可靠地获得人才。设定明确的岗位职能和课程。在任职培训结束后,由分店结合客户满意度对员工进行阶段性绩效考核,采取工作分析后,确立样板模型,进行复制和本地化;除了门店内收银员、仓库管理员、现场服务员等岗位培训,企业要获取战略上的成功的各种要素,将培训与经营业务紧密结合,设立研究人员、设计人员、采购人员、营销人员、财务人员等不同的外训顾问课程。让公司的知识结构得以更新;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应在培训资源上予以较大倾斜。店长作为总部与门店间的衔接者,其知识、能力、管理将直接影响连锁零售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要将店长培养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提高其管理知识、技能和素质,基层骨干员工和管理干部的流失是我国连锁零售企业面临的较大问题,需要通过储备干部培养计划,使员工干部队伍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给人力资源的梯队建设提供保障。

3.5 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可以提高员工的价值认同感,是留住和吸引人才的有效手段。第一、营造员工和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公司应该加强全员关注顾客满意度的观念建设。连锁零售企业店铺分布地域广,员工来源也不一,企业就必须在标准化作业流程规范上复制开店,以消费者为导向改良各项工作的执行流程及具体操作方式,保持商品品质、服务品质的一致,使老客户维护、新客户开发等需求满足方面创造价值。第二、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尊重人,激励人,从而推进企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许多连锁零售企业往往将基层员工视为经营活动的执行工具,导致员工普遍存在短期打工心态。因此,连锁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人性化关怀,进行换位思考,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可以适当组织一些活动,让员工身心愉快缓解压力;举办门店间的销售竞赛或服务竞赛,增加店内的团队合作意识;可以就公司发展方向、目前政策等,组织员工讨论,营造员工和企业共同的经营方向和理念,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参考文献】

[1]黄芳(导师:章达友)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讨《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9-02

[2]朱婧达(导师:叶龙)公司激励机制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0-07

[3]李海玉.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新思考《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01

[4]卢伊林(导师:夏永祥)S集团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研究《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1-09

篇6

一,能源统计在能源管理中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国家统计部门统计报表质量的提高

在能源管理中进行能源统计有利于企业制定的定期或年度统计报表数据的更加真实、可靠、准确,保证国家有关统计部门接收到的数据的质量,有利于能源统计司对全国各地主要能耗企业在能源的使用、节能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进行统计监督,推动企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高能耗企业走持续发展道路。

2.有利于企业内部对各单位能源消耗费用的核算和考核

随着我国企业向现代化的企业的转型和发展,企业内部开始细化核算的单位和部门,并对分公司、子公司进行独立的经济核算。而在企业的能源管理中进行能源统计有利于对各部门、各单位、各子公司、各分公司进行准确的能源核算和考核,保证企业投资方的利益。在没有进行能源统计统计之前,传统的分摊方法使得对子公司、分公司能源消耗费用的核算和考核并不准确,企业的能源管理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

3.有利于对能源的加工、转换、使用过程中对相关责任人的检查考核

降低能耗有利于企业对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对于那些高能耗的企业更是如此。企业对能源的加工、转换是为了满足企业生产和员工生活的需要,无论是对能源的加工还是转换都需要人的参与,所以为了降低能耗,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根据制定好的考核指标,结合能源统计的数据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检查和考核。若是没有能源统计,考核指标将成为一纸空文,不利于企业的节能降耗。

4.有利于分析检查能源计量器具的完好状况

即使是在进行系统科学的能源统计之前,企业为了保证相关工作的开展,也会安装一些能源计量器具,对各能源监测点进行检测。而由于在安装或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人为或客观的因素,能源计量器具会出现失准的情况。有的较为明显,经验丰富的工人就能发现,而有的却很难发现,对后续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在能源管理中进行能源统计后,通过对大量、系统的能源统计数据分析和日常统计工作的经验,很快就能发现那一个源计量器具出现了问题。比如通过对历年同期相比或同期同类型相比,如果数据浮动较大,则表明该监测点的源计量器具出现了问题。

5.有利于对节能技术升级改造提供数字依据和改造后的效果对比

节约能源是能源管理的目的之一,主要是通过对技能技术的升级和改造实现的,是能源管理工作的重心。而能源管理中的能源统计能提高大量高质量的数据,为节能技术的升级改造提供数据依据,找到节能技术的切入点,确定改进的方向和目标。通过对改造前后相关数据的对比,可以考核节能技术升级改造的效果,并进行改进和完善。

6.有利于能源费用支出更加合理、准确

每一笔费用的支出都要受到财务部门的审查监督。对于那些高能耗的企业,能源费用的支出所占企业的成本巨大,而能源管理的能源统计为财务部门对能源费用支出票据的审核提供了数据依据,使得财务部门的审核工作的更加的准确、可靠,保证能源费用的支出合理、准确、合法。

7.有利于及时发现企业在供水、供热中的跑、冒、滴、漏现象

跑、冒、滴、漏是企业供水、供热系统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既浪费大量的资源,又增加了不必要的能源费用支出,甚至会影响到企业日常工作的开展。供水、供热系统管道的架设分为架空、地下,前者的跑、冒、滴、漏问题很容易发现,而后者出现问题却很难发现。而对能源统计的相关数据进行平衡分析,就能很快发现问题的所在,及时对跑、冒、滴、漏问题进行处理,减少企业不必要的能源费用支出,节约能源。

8.有利于企业能源管理中的能量平衡测试工作的开展

能量统计和能量平衡测试都是能源管理的工作内容,两者都能对企业的能耗情况进行管理,但侧重点不同,能源统计主要是能源数据进行检测、收集和统计,而能量平衡测试的主要工作是分析企业的用能水平,明确企业的节能方向,查找企业的节能潜力,并对节能技术进行升级改造,促进能源管理的完善,提高企业的能源利用率。从企业能量平衡的原则方法上就能看出能源统计对其造成的影响。比如:能量平衡测试需要大量的能源统计数据。

结束语:

通过上述论述,我们不难发现能源统计的重要性,企业许多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能源统计。在能源管理中进行能源统计,不仅有利于企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节约成本,还会促进能源管理的完善,最终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篇7

能源;管理体系;节能减排;体系建设;分析

近年,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推进,能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变得日趋紧迫,能源利用的科学化管理变得急迫和必要,随之而来,老旧的能源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够适应新的能源格局的要求。因此,建立新型的能源管理体系成为必然,建设和完善新型能源管理体系也就成为节能减排工作走向科学化、长效化、标准化的必然要求。单纯的节能减排工作应向全面的能源管理体系发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是其发展的基石和保障,科学系统的能源管理将是未来能源使用的必然趋势。在国家日益加大推动节能减排力度的形势下,能源使用也逐渐由粗放化、分散化向科学化、体系化转变;由能源的简单使用向能源的高效利用转变;由以往只注重“结果”的能源管理向注重有效的过程控制转变。

1.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1.1社会意义和作用能源管理是整个社会管理的一部分,是对能源系统的全面管理,已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及基础,做好能源管理的体系建设利国利民,影响深远。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有利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推进落实;有利于提高全民的节能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自然观;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环境开发、资源利用的协调和统一,有效促进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1.2对企业的意义构建能源管理体系对于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支撑,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建立和完善系统的能源管理体系为企业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供可靠而又长效的制度保障,继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通过持续有效的能源管理达到科学、合理、高效用能的目的。目前,我国节能减排管理中还存在如:节能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节能标准执行不严格、节能技术获取渠道不畅通、能源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不规范、节能目标责任不明确等诸多问题。为此,建立和完善能源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为企业全方位解决能源利用领域的诸多问题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同时为国家能源战略的持续推进提供正面支持。

2.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2.1能源管理体系遵循系统管理原则,实施的是标准化管理从系统的全过程出发,通过实施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在组织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体系。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控制,使组织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通过履行节能监测、组织能耗计量与测试、组织能量平衡统计、组织能源审计、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自我评价等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发挥出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能源管理承诺和方针并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或使用目标[1]。

2.2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模式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以国际上通行的P-D-C-A循环作为过程运行模式,组织采用“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lan-Do-Check-Act,PDCA)”的运行模式[1]。通过P-D-C-A过程运行模式的实施,使各过程之间的输入、输出和控制要求明确,达到相互衔接,相互协调。

2.3能源管理体系模式的基本原理能源管理体系模式遵循的是系统管理原理和“P-D-C-A”过程方法,在组织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体系[1]。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改进,用一套完整的标准和规范,对组织内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进行控制和优化,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承诺,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或使用目标。

2.4我国能源管理体系模式根据管理体系模式构成的基本理论、国际实践经验和我国的具体情况,设计了我国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在管理承诺的基础上采用“P-D-C-A”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为兑现管理承诺、实现能源方针和目标而进行策划、实施、检查与纠正、管理评审等过对能源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3.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分析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依据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1]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0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和使用指南》[2],本标准于2012年12月31日,于2013年10月1日实施。根据管理局的实际情况,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可以采用多种方案进行,方案一,按照新标准,结合海上油气开采的实际情况,重新建立一套独立的能源管理体系;方案二,依托管理局现有管理体系,集合颁布实施的能源管理文件,进行体系整合。

3.1建立独立的能源管理体系方案一,按照能源管理体系的标准要求,结合管理局能源管理现状,建设独立的能源管理体系,可构建管理局能源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换的管理模式,但需要开展的工作也是繁多复杂的,如:编制能源管理体系手册、建立所有标准要素范围内的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并形成相应的记录、图表及文件管理;然后,在此基础上组织相应培训、学习、宣贯和督导PDCA循环管理的实施等。该方案的实施存在主要问题如下:体系建设工作量巨大,并且与管理局现有管理体系(如HSE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存在相当大的重复,导致体系运行管理可能出现界面不清、权属不明等问题,有碍能源管理工作的整体推进和实施。

3.2充分利用现有管理体系进行体系整合

3.2.1方案思路方案二,根据GB/T23331中的规定,“组织可将本标准与其他管理体系要求进行结合”[1]。充分利用管理局现有体系资源,合并部分体系内容,对不满足标准要求的体系结构进行调整,并结合管理局目前已经建立并有效运行的管理文件,对体系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包含能源管理体系要素、结构科学合理、程序顺达、管理规范的能源管理体系,达到各个管理环节全面受控。该方案可避免建立独立的能源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较大减轻体系建设工作量,并与管理局现有其他管理体系进行有机融合,其运行管理不会造成大量重复的管理工作,有利于管理局各项工作持续推进。

3.2.2方案实施方式结合管理局的实际情况,将能源管理体系纳入管理局综合管理体系,与HSE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等平行。具体建设方式如下:体系结构仍然遵循原有管理体系结构,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严格遵循《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中之要求进行编订。与管理局其他已有或交叉内容,重新整合,重复内容不作新的规定,各业务部室的责权利重新划分,明晰管理界限。作业文件在原有制度文件基础上进行有益补充,增加生产工艺、工程项目管理和能效控制方面的内容。对具有能源管理特性的要求,不能与现行体系要素实施有机融合的要素,则在管理体系中进行相应的增加。整合后的能源管理体系包含能源管理、设备管理、生产工艺、项目管理、绩效考核、科研等诸多要素,在管理局综合管理体系框架下运行,形成统筹管理的独立运行体系。

3.3方案分析结论对方案一和方案二进行评估后,结论为:结合管理局目前已建立并有效运行的管理体系,开展各体系间的整合,形成具有现代能源管理特性的新型能源管理模式,是一种可行且经济的能源体系建设思路,方案二可行且符合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则,优势如下: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与管理局综合管理体系中相同要素有机整合,既能体现能源管理的特性,又规避了交叉管理中界限不清,多头管理的弊端。2)对《能源管理体系要求》中所涵盖的能源管理要素做了有益补充,为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打下坚实基础。3)避免独立建设体系造成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浪费。4)减少后期实施的各项成本风险和推行难度。

4.能源管理体系的实践

4.1实施过程能源管理体系是管理局整个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由能源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三层文件有机构成。管理手册是能源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各部室和员工进行能源管理相关活动的行为准则。确立了公司发展的能源方针和目标,对公司能源管理提出总体要求,规定公司能源管理的总原则,使得公司各部门、作业公司、研究机构、工程建设单位等在具体工作中有据可依,提供方向引导。划清业务部门或单位间的责、权、利,解决界限不清问题的困扰。对开展能源评审和绩效考核提出具体标准,大大提高执行力度和深度,通过科学有效的制度建设,强化了日常管理。对周期性、预防性管理提出管理要求,弥补原有管理中的不足,手册即注重现场人员的管理也注重提高节能意识和技术素养,在注重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协调沟通的同时也强化了与承包商的信息交流,从项目的源头就开始强化高效治理,减少后期治理或补救式治理的管理成本和建设成本。对于勘探、开发、工程建设、投产、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都作出了要求,实现全程管控,项目从设计初期开始管控,各设计参数、监测和数据采集有机结合,实现能源数据监测和能效评估的时效性。注重合规性评估制度建设,杜绝能源评估的随意性和非理性事件的发生。内审、外审与预防性管控相结合的管理设计,可以实现有效监控,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处置,达到防患于未然。程序文件主要对各项管理程序进行规范和确认,包括有法律法规、能源评审、基准管理、人员培训、运行监控、内审管理、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记录控制等管理过程实施程序管控。作业文件是整个管理体系的第三层文件,基础性制度文件,是对现场实施制度管控的依据,同时,该层文件也对现场具体执行方进行业务和技术指导。该部分定期和不定期修订,持续完善,适时增补调整。在制定和修订时需要对现场做全面和细致的调研,接地气、可操作是作业文件的核心。

4.2实践经验

4.2.1分层管理降本增效在能源体系建设中按照管理的层级不同,体系的设计采用分层控制,主要涵盖管理层管理手册、执行层程序文件、生产作业层的作业文件,做到层级分明、责权利清晰透明、专业细致精准全面、可操作性强,保证各个层级无缝衔接,有的放矢。通过对管理流程的细化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管理成本。

4.2.2分类控制细化权重在能源的使用中采用分类管理,这在《能源使用管理办法》中充分体现,依据生产作业的实际需求,公司日常使用的能源主要集中在自产的天然气、原油、成品柴油和外购的电力,细化这几种主要能源的使用规范,制定定额管理标准成为必要,对于主要的用能设备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定,为进一步提高设备的用能效率打下基础。用能的分类管理可以清晰的划清能源使用中的权重,实现分类控制,有侧重的管理既确保各项指标的顺利完成又简化了管理流程,规避了多头和模糊式的管理造成人员和资源的浪费,这些在天然气的综合利用中尤为突出,取得满意的实际效果。公司通过建立长效的天然气利用治理机制,大大提高了伴生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水平,有力推动了区域开发的进程,使原有的点式分布的开发模式向区域化,点面结合的开发模式转变,能源利用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4.2.3精细化、长效化管理各项制度的建立一定是服务于现实的需要,精细化管理对细节意识、服务意识、规则意识、系统意识的把控是常规管理的基础,细化、求精的管理理念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将成为今后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逐渐补充能源管理要素,细化流程控制,逐步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将会成为常态。建立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只是能源管理的初级阶段,积极推动建全和逐步完善能源管理体系的长效机制才是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的关键。渤海石油管理局早在“十一五”期间就将科学化能源管理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建立一套完善的能源管理长效机制成为各级领导和部室的共识,持续完善体系建设将是管理局一项长期工作,并将坚持不懈。

5.结束语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既要有政府的引导、行业专家的指导,更要有主体企业的扎实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政绩工程,要注重实效,防止流于形式。能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应以节能管理为抓手,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能源管理的长效机制,将管理的制度规范化、系统化和将制度创新引入管理制度的设计、优化、完善过程中,保证企业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和高效实施,这将是能源管理工作的永恒课题。

参考文献:

篇8

(二)健全管理制度,确保能源管理确有实效要想实现学校能源管理的有效运转,必须健全能源管理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人”的能源管理方式。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学校能源管理体制,从能源的采购、供应、使用,到能源的监督、清算,都应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并有专门能源管理部门和人员做好相应记录。健全能源管理制度,最重要的是实现定额管理制度。不管是办公室,还是实验室,抑或教室、宿舍等,只要是涉及到能源的地方,都要在近期能源实际耗用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定额限制,对于定额以内的部分,学校承担能源费用;对于超过定额的部分,可以制定合理的能源超额管理办法,由使用人员承担部分费用;对于长期未超额的部门或组织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长期超额的部门或组织给予警告或处罚。而对于公共场所的水电能源则可实行装表计量制度,按照既定限值合理使用能源。此外,还可明确规定各种节约能源的具体行为,如必须使用节水龙头、节水型器具和节能灯具;必须配备水电计量设施;浴室必须实行IC卡计费系统管理,按实际用水时间计费;绿化必须采取节水灌溉方式;有条件的应当使用中水或雨水;景观用水不得使用自来水等取得了很好的节能实效。

(三)加强培训,提高能源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对在职能源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培训,提高在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学校能源管理人员进行全面考核,包括节能意识、能源管理能力、能源管理专业素养等等,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不同的培训与安排,如节能意识强的工作人员可进行能源管理专业方面的培训,并安排监督管理学校各个部门的节能状况;能源管理专业强的工作人员可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并采取各种措施负责降低学校能耗。其次,招募节能意识强、专业素质高的专业性人才,为学校能源管理注入新的活力。招募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性人才进行能源管理,尽量减少教师、领导家属管理的情况,并可实行“基本工资+绩效奖金”的薪酬制度,合理估算能源管理人员为学校节约的能源金额,将节约的能源金额按照一定比例奖励给能源管理人员,激励管理人员进一步提升能源节约空间。

篇9

建立健全能源管理组织机构和能源管理各项制度,制定集团及各分公司的能源管理方针和节能目标,为能源管理活动提供行为准则和目标。将水、电、煤、蒸汽能源作为集团公司级的资源,集中进行监控管理和平衡调度,实现集团各分公司能源数据的统一采集、统一管理和使用,一站式的管理和按授权级别的分散使用,实现能源的工序成本核算,将采集的能源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建立客观的以数据为依据的能源消耗评价体系。其主要功能模块包括能源管理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能源预测、能源计划和平衡及实绩管理、能源数据统计分析、能源对标管理和节能改造、能源计量系统。

1.1.1能源管理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在集团总部成立以董事长为组长,总经理、生产副总为副组长的能源管理小组,对能源管理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决策。在集团生产办设立能源管理办公室,负责集团能源管理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并对能源管控大厅进行管理和调度。各分公司成立以生产副总为首的能源管理办公室,成员由各车间主任组成,落实集团能源管理决策和方针,负责本公司的能源管理日常工作。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建立、健全集团和各分公司的各项能源管理制度,制定能源管理的方针和目标,通过自上而下的能源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对各分公司的能源管理工作实绩进行评价和绩效考核,从而保障集团能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持续改进。

1.1.2能源预测通过对EMS数据库各产品耗能历史数据的汇总、分析和整理,结合未来某一期间(月、季度、年)的生产计划,建立各分公司能源消耗预测与优化调度模型,对水、电、煤、蒸汽等主要能源的生产和消耗进行预测,得到能源优化调度的建议和方案,实现能源的“事前静态管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1.1.3能源计划和平衡及实绩管理按照各分公司月度生产计划及能源预测优化方案编制能源供需计划,指导各分公司按照供需计划组织生产,向各生产工序提供所需要的能源量,并实时跟踪能源计划执行情况和现场运行状况,在线动态调整能源供需;建立各分公司的水、电、蒸汽的能源平衡网络图并设置平衡记录点,结合月度各能源统计数据,依据能源平衡表对各能源的实际发生量、使用量、损耗量进行计算,使能源介质的供入量=有效能量+损失量保持平衡,取得能源生产运行的实绩数据,用于反映各种能源数据生产、分配和使用情况。

1.1.4能源数据统计分析利用统计分析技术、对平衡后的当期和历史能源数据进行分析,及时获取能源消耗定额和能源计划的执行情况、能源成本的变化情况,得到集团及各分公司产品能耗的单耗量和累计量的月度报表,水、电、煤、蒸汽等能源的月消耗量、折标量和综合能耗量,重要产品的能耗同比和环比数据以及相应报表的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等。通过各种图表(例)可以直观地掌握集团各期能源消耗的对比情况,查找能源消耗水平。依据各产品详细的能源对标值,不仅可以用于指导集团公司的能源对标管理工作,真正做到能源的合理利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而且可以按照集团公司能源管理制度对能耗超额和节能单位、个人进行奖惩,通过适度的考核机制,督促各分公司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改善。

1.1.5能源对标管理和节能改造通过对产品综合能耗分析,确定需要通过能效对标活动提高的产品能耗值或工序能耗值,并与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企业能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差距,分析原因制定对标改进方案,实施淘汰落后产能项目和实施节能项目进度计划,分阶段对能源对标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对标标值,并制定下一阶段的能源对标活动计划,进行更高层次的能源对标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的节能降耗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

1.1.6能源计量系统建立各分司的能源计量器具、主要用能设备、次要用能设备以及能源计量人员台账,建立能源计量仪表记录数据库和临时能源录入数据库、设备运行档案,保证设备有计划检修,监控大功率耗能设备及各系统运行,统计各系统开车率及大功率耗能设备运行时间,并落实考核,督促各公司提高开车率,在系统停车后,检查有没有无关设备空运转,降低电力消耗。通过对全公司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实现主设备停机、辅助设备停运的节能效果。

1.2生产调度子系统

通过集团能源管理中心系统平台实现集团生产总调度对各分公司生产实时控制,监控生产工艺参数,重要设备的运行状态,原料、中间品、产成品的产量和质量情况,满足生产总调度和分厂调度实时把握生产现场情况,实现生产和能源的协调管理。同时将生产现场重要装备和重要场所的视频画面调入调度中心,实现生产事故的报警及应急指挥等功能。

1.2.1生产计划模块建立集团各分公司产品的年度生产计划表,按月进行分解,通过查询系统对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计划和实绩的对比分析,作为对各分公司年度方针目标的落实情况的评价依据。

1.2.2生产调度模块各分公司调度通过能源管理网络系统将当班的生产情况上传至能源管理中心系统平台,集团调度根据调度日志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各分公司的生产运行情况和产品产量信息,掌握各分公司的生产实际情况。通过调度指令系统将集团的生产决策和计划任务传达至各分公司;通过监控系统,实时监测重大危险源或装置的温度、压力和存贮量等指标的运行情况,一旦超出设定的上、下限指标,自动触发报警装置,集团调度能够快速调出应急预案,指导应急指挥,并通过短信系统将相关信息发送给对应的人员,实现生产事故的联动救援和防护。

1.2.3生产统计报表模块建立各分公司每种产品的生产日报表系统,自动生成月报表、年报表、经济技术指标报表、产量报表、能耗报表,具备自动储存汇总分析功能,便于系统内各用户以数据为依据开展能源管理工作。

1.3EMS综合监控子系统

以集团能源管理中心大厅为中心将各分公司的DCS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的实时数据采集上传到管理中心机房服务器,集团总调度通过大屏幕系统监控园区分厂生产运行和安全环保情况,实现集团对各分公司生产和安全进行集中监控、协调和报警的管理。

1.3.1生产工艺监控将各分公司的DCS系统连接至集团能管中心服务器,通过工艺流程图、组态画面、趋势图(多点、单点不同时间段对比)、实时工艺参数和生产数据监控等手段对各分公司的生产工艺运行情况进行集中监控和调度;建立各分公司重点工艺指标监控图和重大耗能设备运行图,通过设立上下限指标和实时报警措施,及时了解公司生产开停车率情况和重要设备的运行情况。

1.3.2能源和共用介质监控建立集团工业园区水、蒸汽、硫酸、氢气、氨气等能源和共用介质的管网图,通过具有远传功能的流量计将实时数据上传至能管中心,从而实现对园区内能源和共用介质流向的实时状态监控,及时用量,并根据各种能源平衡规则和平衡模型进行实时平衡和能耗预测,确保整个能源管网的安全平稳运行和各用能用户的能源供给。

1.3.3三维GIS监控平台借助三维GIS技术,建立集团循环经济园区的立体监控平台。通过对园区的企业建筑、车间厂房、道路、生产设备、企业管网、监控设备进行三维建模,以坐标匹配的方式导入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立园区三维GIS系统数据库,用虚拟现实的方式全方位展现园区全景框图。用户通过点击三维图上的目标建筑、目标设备和目标管网可以即时查询建筑、设备和管网的基础信息,并能实时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管网运输介质的流量、分配情况。系统连接生产工艺运行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点击三维图上工艺、视频监控图标,可以直接查看实时工艺运行和视频监控区域的画面,从而提升集团对整个园区的管理和监控效率。

1.3.4安全环保监控通过三维GIS系统对集团工业园区各分公司的厂房、车间、管道、仓库、重大危险源设备等设施进行全景监控,实时监控重大危险源(液氨、甲醇储罐,氢气、液氯和盐酸储罐,硫酸和液氨储罐)等存储量及装置运行情况。通过对参数的设置可以实现分级报警,以便启动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在115m造粒塔顶部安装4部高清高变焦360度旋转摄像装置,实现对园区方圆6000m内实时监控,能管中心对其直接控制并储存相关数据具备视频回放功能,对园区内的重大危险装置和设施、排污点(污水、烟气等)进行实时监控、实时报警和提示。一旦出现重大危险信号要自动触发应急预案,根据安全预案开启相关救援活动。

1.3.5电力监控建立各分公司电力运行组态图,将各公司高压供配电监控系统以及6kV以上大型用能设备的运行工况、开关位置状态、保护信息、实时运行数据等信息采集上传到管理中心进行监控管理,以便于集团及时了解各分公司的电力用能情况。

2EMS系统网络设计要求

2.1EMS系统设计原则及要求

能源管理中心系统应采用集先进的RTU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SCADA/HMI技术及客户/服务器技术等于一体的机电集成管控系统,对生产工况数据进行统计和管理,并应留有足够余量。该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即系统随工艺不断扩展的特点,可以实现在线扩展和系统扩展;系统还具有实用性和可靠性,根据能源系统的工艺特点,确保系统具有较长的运行周期;对安装的服务器、终端设备、网络设备、控制设备等兼容稳定性要好,开放性要好,且必须能适应恶劣工作环境。该系统要部署安全隔离措施,在EMS数据网络和办公网络间要设置硬件防火墙进行物理隔离,EMS系统网络禁止与互联网络连接,确保系统各层次(系统、网络、应用及与工艺配套)的安全,必要时应设立有效的防病毒防黑客技术措施。整体系统网络设备和综合布线系统满足技术要求,应具备便利的技术和备件支持服务,相关技术指标必须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2.2EMS系统网络总体架构

本系统采用C/S(工程组态时和简单访问时用到)和B/S(一般客户访问时用到)相结合的架构。网络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在能管中心大厅机房配置WEB服务器、实时数据库服务器、关系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磁盘存储器等设备。能管中心设立集团调度负责EMS系统的正常运行、维护和管理;各客户端和各个用户通过内部局域网,采用WEB方式进行访问能源管理系统。在能源管理中心大厅建立大屏幕系统,能源管理系统信息和视频监控画面可以直接上传到大屏幕系统,便于调度管理和控制。

篇10

一、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各行业开发和使用的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无统一规范标准。因为缺乏国家规范性的指导文件,企业按照自行需求进行设计和开发,能源计量管理系统模式较混乱。许多企业因为没有相关标准或规范的指导而茫然。据浙江省医药化工行业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调查显示,现阶段企业在能源计量系统由于系统结构、功能模块、数据结构与输入输出报表等多方面的不规范,使得企业在计量器具选择、计量数据采集点设置的规范导致企业能计量与源平衡的不确定性。因为缺乏相关标准或规范,很多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系统输出政府能源监管部门的需要的各类申报报表(企业耗能设备一览表、企业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能源工业企业能源购销存表、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报表、生产信息报表),误报和漏报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政企不一致的状况,使得政府能源监管部门较难统一管理企业的能源统计与审计工作。本文就结合当前中国用能行业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对系统的设计规范做一些浅层次的探讨与研究。

二、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一般要求和设计原则

1.系统的软硬件环境设计要求

在设计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时,对设计硬件上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逐步完善。同时,配备的计量器具必须要能在线检定或校准;软件设计要考虑全面,给予必要的完善及升级的空间。

2.确定现场能源计量检测点设置与计量器具配置要求

(1)现场能源检测点确定。用能单位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应能采集行业不同种类能源的数据。所称能源数据,指煤炭、原油、电力、天然气、焦炭、水、蒸汽等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回收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2]。

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采集点的设置原则是以能够准确和实时采集数据的作为计量检测点,并且要考虑能满足能源平衡、能源统计与审计要求[3]。具体数据采集范围包括:

a)输入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的能源及载能工质;b)输出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的能源及载能工质;c)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使用(消耗)的能源及载能工质;d)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自产的能源及载能工质;e)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科回收利用的余能资源。

(2)计量器具配备率要求。根据GB/T17167—2006标准要求,能源计量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点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不低于表1的规定(见下页表1)。

3.合理选用现场能源计量器具

根据GB/T17167—2006标准要求,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所选用的能源计量器具,要依据不同用能设备所耗的能源类型不同,而选用相应的计量器具。所选用的计量器具必须要能提供数计量据输出接口。选用的计量器具除了保证精度要求,也要根据生产工艺、使用环境等条件的要求,进行选择相适应的计量器具。

能源计量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的计量器具准确度不低于表2的规定(见下页表2)。

4.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原则

(1)计量器具系统模块。计量器具系统模块的功能是能源计量管理系统与能源供应部门收费端计量数据联网,实时监控一级计量和二级计量能源数据偏差,并将所采集计量数据形成对比图,出现不合理偏差系统立即报警。系统对电能供应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并有报警提示和报警记录。

(2)能源数据采集系统模块。能源数据采集系统模块的功能是自动采集各类能源计量点的实时瞬时量和累计量,采集周期在1分~24小时范围内可调。采集数据项目完全符合能源统计和能源计量管理部门的要求。

(3)采集数据传输、存储、查询系统模块。采集数据传输、存储、查询系统模块应满足实时传输的要求,考虑到数据传送速度,有线传输200米以内可采用双绞线串口传送,超过200米宜采用光纤以太网传送,也可采用无线传输;各采集点数据传输到人机交互界面的时间不应超过1秒。数据输出应满足集中化管理的需要,可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查询到所有的能源计量数据输出。能源数据中心服务器实时监控历史数据一般要求保存不少于60天。

(4)数据汇总和计算分析系统模块。数据汇总和计算分析系统模的功能是对能源消耗计量数据进行汇总,并按照系统设定各种能耗定额指标和节能量化指标计算分析,并自动形成对比分析图表。超过指标系统立即报警提示。通过报警提示,企业能够及时发现能源浪费现象和能源消耗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纠正与改进,及时有效控制能源消耗和能源成本开支。能耗定额指标和节能量化指标主要包括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企业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企业和车间能源消耗定额及用能设备单耗等。数据汇总和计算分析系统模块功能能够对每个产品能源成本、每个车间能源成本和企业能源成本进行监控和分析,并自动形成对比分析图表,用能成本超过预定费用,系统立即报警提示。

(5)报表统计系统模块。报表统计系统模块功能是能够根据政府、各级公司及分公司需要,自动导出所有的各类满足政府能源统计与审计要求的用源申报报表(企业耗能设备一览表、企业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能源工业企业能源购销存表、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报表、生产信息报表等),能源统计报表数据均能追溯到系统计量检测记录。

(6)企业、车间、设备能源管理系统模块。企业、车间、设备能源管理系统模块功能是实时监控企业、车间、设备能源实时消耗量,监控各项用能指标不超过定额指标。超过定额指标经报警提示查找原因,及时进行改进。设备管理系统功能能对重点用能设备能耗状况、负荷率、有效利用时间、开启、停止时间等影响能源消耗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设备的高效、经济运行,减少设备的空载时间和能源浪费的地方。

5.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设计和维护原则

信息系统应做好防电磁干扰,采集信号线应采用屏蔽线,并禁止与强电信号线混敷;与信息系统相连的外网系统应做好防火墙等病毒隔离措施。用能单位应设系统维护人员负责能源计量信息系统的整体维护;各车间也应有专人负责每天不少于一次的仪表值和信息系统反馈值的一致性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系统维护人员。

三、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化工作成效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2009年3月,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联合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上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制定了《医药化工行业能源计量信息系统》联盟标准,建立了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的统一的管理模式,实现能源计量管理标准化。通过近一年的标准实施表明,统一规范的能源计量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工艺过程中的能源计量数据的分析和研究的正确必可靠性,为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技改节能效益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真正发挥了能源计量数据的功效。其次应用能源管理的科学方法,结合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通过精确计量,自动采集能源量值数据信息,对能耗数据进行计算汇总、图形对比、经济分析、量化评价,控制能源消耗,节约了能源成本开支,提升企业能源管理水平。例如,浙江省重点试点企业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发酵车间经过对蒸汽消耗数据的分析,将灭菌工艺由原来的间歇消毒改为连续消毒,使车间每月蒸汽消耗量下降30%。精馏车间强化循环水温差管理,优化了操作参数,耗汽量从原来6吨/小时下降为4.5吨/小时,循环水用量从910吨/小时下降到450吨/小时,使该车间每吨产品能源成本下降15%。通过考核,公司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4.6%。

为了扎实推进企业能源计量工作,将节能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对企业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规范、有效、科学的能源计量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能规范企业能源计量与管理,也将进一步推动国家依法实施节能减排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篇11

1980年,国家成立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独臂将军”余秋里担任领导的国家能源委员会,石油、煤炭和水利电力各部部长任职其间,这在当时被看作实现能源部门整合的前兆。但结果却由于跟当时的国家计委存在权责定位冲突,国家能源委员会在两年后便被撤消。

1988年,国家再次进行了建立统一能源管理部门的尝试。煤炭部、水电部等撤销改组,成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个能源部。可惜的是,能源部遭到了其它行业反对,原煤炭部门二十几位部级干部曾要求恢复煤炭部。经过一届政府任期后,能源部撤销,能源管理再次回到分行业自治局面。

篇12

一、 能源计量工作对于能源统计和能源节约的意义

若能源计量工作存在较大缺陷,其所能提供的数据必然存在偏差,这对于能源统计而言将是灾难性的,将直接影响到能源管理的数据统计链,进而对企业能源管理工作的秩序带来致命干扰。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对于企业状况的了解和把握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政府难以对工业系统消耗的能源总量进行精准的统计和分析。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工业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的影响

(一)对能耗统计的影响

就目前而言,工业企业对于电力系统的次级计量大多比较健全,但煤气、燃料油等往往做得不够。这将造成企业在进行生产统计时所收集到的数据不够精准,进而难以确定计划分配与能源的损耗总量。此外,计量手段的不健全也将影响企业消耗定额的制定,造成考核过严,企业在对自身进行能源利用水平的估测时,也很难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自身的节能潜能。例如,企业统计部门往往要建立两套统计台账,分别用来对内和对外,其中一套按照一级计量进行数据编制的采集工作,同时依此来进行消耗定额与能耗总量的核定,并上报相关政府部门;而另一套则针对企业内部的能源管理水准考核,因为内部统计往往只能结合生产经验进行大致估算,或根据次级计量数据进行统计,这往往会导致该台账存在较大的偏差。而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工业企业中相当普遍。

(二)对能源统计口径的影响

因为能量计量管理仍未走向规范化,国家有关部门只能在对煤炭进行标准煤的折算时确保折标系数的一致,但同时又规定企业也可以自行对煤炭低位热值进行测定,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标准煤量的换算。这就导致了不同企业在进行标准煤量的换算时所采取的口径出现较大的差异。例如,假设一座城市每年消耗的原煤量在2000万吨左右,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换算,其结果将有400万吨标准煤的偏差。从这就可以看出,若将全国范围内使用的实际煤炭换算为标准煤,其数值的差距将多么惊人。

三、强化工业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工业企业管理层需要完成观念的变革,提升对于这类问题的重视程度,充分了解能源计量工作对于企业而言所具有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而真正重视这一问题,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其次,管理人员还需深入学习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构建起完善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不仅要对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内容、权责、以及设备和数据管理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也要构建起健全的奖惩机制。另外,能源计量管理队伍的建设也是重中之重,要选聘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并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从而真正从根本上提升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在能源计量管理方面的实际需求,确保企业效益的长久提升。

(二)工业企业需明确权责,深入学习和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能源计量领域的观念认识。工业企业需要将能源节约作为长期的发展战略所在,将节能策略作为企业的发展基础之一。只有承担起节约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责任,企业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当今社会之中。此外,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进行高效的舆论宣传,并切实履行监管职能,确保工业企业在法律范围之内运营,并通过能源计量的管理工作将国家节能战略落到实处。

(三)企业需要及时建立起高效的节能评价模式,倡导生产节能化。政府也应参照相应的质量标准,对能源损耗较大的企业进行检查,确保其能源计量设备正常运转。此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要落实能源计量,而不仅仅只是简单进行能源总量在进厂和出厂两个时间点的数值记录。实际上,能源计量应伴随企业日常运转的始终,并在发现工艺问题、提升节能潜力、弥补管理纰漏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有效帮助,进而帮助企业实现技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四)严抓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和数据评价。作为能源计量工作的前提和基石,数据收集和数据整理工作非常重要。企业应该构建起更加灵活和多样的能源计量框架,并确定能源计量的网络图与关键节点,通过先进的计量手段和计量设施,实现计量效率和准确程度的全方位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用能分析是能源计量工作的核心,企业需要借此来对能源损耗进行了解和把握,探明企业自身所具备的节能潜力,并找到属于自己的节能方式,进而促使企业在能源的节约以及能源利用率的提升等方面走得更远。

(五)企业需要大力推进能源计量监测工作的改良,这主要可以从两方面着手:第一,配备必须的能源计量设备,提升能源计量过程中的管理控制能力。结合相关质量认证体系的具体要求,在企业进行日常生产的全过程中配备符合要求的设备,并严抓此类设备的检验和维护工作,以确保其精准程度;第二,通过高科技手段对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使用方式进行调整,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在生产、运营、核算、统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结语

篇13

水力发电对本法的适用,由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规定,报国务院批准。

通过低效率炉灶直接燃烧方式利用秸秆、薪柴、粪便等,不适用本法。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通过制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目标和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国家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参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依法保护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对全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实施统一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能源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管理工作。

第二章资源调查与发展规划

第六条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全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的调查,并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制定资源调查的技术规范。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可再生能源资源的调查,调查结果报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汇总。

可再生能源资源的调查结果应当公布;但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内容除外。

第七条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根据全国能源需求与可再生能源资源实际状况,制定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总量目标,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并予公布。

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根据前款规定的总量目标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发展与可再生能源资源实际状况,会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各行政区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目标,并予公布。

第八条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根据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总量目标,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能源工作的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目标,会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经批准的规划应当公布;但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内容除外。

经批准的规划需要修改的,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九条编制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进行科学论证。

第三章产业指导与技术支持

第十条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根据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制定、公布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

第十一条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公布国家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并网技术标准和其他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技术要求的有关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品的国家标准。

对前款规定的国家标准中未作规定的技术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国家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列为科技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并安排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发展,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进步,降低可再生能源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可再生能源知识和技术纳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课程。

第四章推广与应用

第十三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

建设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应当依照法律和国务院的规定取得行政许可或者报送备案。

建设应当取得行政许可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有多人申请同一项目许可的,应当依法通过招标确定被许可人。

第十四条电网企业应当与依法取得行政许可或者报送备案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签订并网协议,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并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上网服务。

第十五条国家扶持在电网未覆盖的地区建设可再生能源独立电力系统,为当地生产和生活提供电力服务。

第十六条国家鼓励清洁、高效地开发利用生物质燃料,鼓励发展能源作物。

利用生物质资源生产的燃气和热力,符合城市燃气管网、热力管网的入网技术标准的,经营燃气管网、热力管网的企业应当接收其入网。

国家鼓励生产和利用生物液体燃料。石油销售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的规定,将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液体燃料纳入其燃料销售体系。

第十七条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热采暖和制冷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太阳能利用系统与建筑结合的技术经济政策和技术规范。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根据前款规定的技术规范,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为太阳能利用提供必备条件。

对已建成的建筑物,住户可以在不影响其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安装符合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的太阳能利用系统;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农村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能源工作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和卫生综合治理需要等实际情况,制定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沼气等生物质资源转化、户用太阳能、小型风能、小型水能等技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农村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提供财政支持。

第五章价格管理与费用分摊

第十九条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根据不同类型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特点和不同地区的情况,按照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并根据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适时调整。上网电价应当公布。依照本法第十三条第三款规定实行招标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按照中标确定的价格执行;但是,不得高于依照前款规定确定的同类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水平。

第二十条电网企业依照本法第十九条规定确定的上网电价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所发生的费用,高于按照常规能源发电平均上网电价计算所发生费用之间的差额,附加在销售电价中分摊。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一条电网企业为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而支付的合理的接网费用以及其他合理的相关费用,可以计入电网企业输电成本,并从销售电价中回收。

第二十二条国家投资或者补贴建设的公共可再生能源独立电力系统的销售电价,执行同一地区分类销售电价,其合理的运行和管理费用超出销售电价的部分,依照本法第二十条规定的办法分摊。

第二十三条进入城市管网的可再生能源热力和燃气的价格,按照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合理的原则,根据价格管理权限确定。

第六章经济激励与监督措施

第二十四条国家财政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以下活动:

(一)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和示范工程;

(二)农村、牧区生活用能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

(三)偏远地区和海岛可再生能源独立电力系统建设;

(四)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勘查、评价和相关信息系统建设;

(五)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设备的本地化生产。

第二十五条对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符合信贷条件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金融机构可以提供有财政贴息的优惠贷款。

第二十六条国家对列入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项目给予税收优惠。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七条电力企业应当真实、完整地记载和保存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有关资料,并接受电力监管机构的检查和监督。

电力监管机构进行检查时,应当依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并为被检查单位保守商业秘密和其他秘密。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能源工作的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工作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

(二)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三)有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行为的。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法第十四条规定,电网企业未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造成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并由国家电力监管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经济损失额一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违反本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经营燃气管网、热力管网的企业不准许符合入网技术标准的燃气、热力入网,造成燃气、热力生产企业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并由省级人民政府管理能源工作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燃气、热力生产企业经济损失额一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石油销售企业未按照规定将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液体燃料纳入其燃料销售体系,造成生物液体燃料生产企业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并由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管理能源工作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生物液体燃料生产企业经济损失额一倍以下的罚款。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生物质能,是指利用自然界的植物、粪便以及城乡有机废物转化成的能源。

(二)可再生能源独立电力系统,是指不与电网连接的单独运行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

友情链接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