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篇1

一、论文类型及写作要求

中小学英语教师撰写论文时,经常为论文的结构和写作要求感到困惑。有的教师在翻阅别人写的论文之后,还是觉得无所适从,因为各种学术期刊刊登的论文并没有统一的结构和写作要求。其实,论文的结构和写作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的类型。下面我们谈谈常见论文类型及其写作要求。

(一)经验总结与交流

由于工作性质的特点,中小学英语教师写得最多的还是总结和交流教学经验的论文。有人认为总结经验不算学术论文。其实这是对学术论文的狭隘理解。中小学英语教师如果能够及时总结成功教学经验,并从中提炼一些有借鉴意义的教学理念,当然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总结与交流教学经验的论文主要是介绍教师尝试的某种新的教学方法或技巧(包括对教材的取舍和调整)的过程和结果,或针对某个问题尝试采用的解决办法。这类论文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背景介绍:如为什么要尝试某种新的方法?基于什么问题或状况提出的想法?

* 具体操作过程: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某种方法;

* 方法运用的效果:如采用新方法之后教学效果发生的变化;

* 建议和启事:如果其他教师使用这种新方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撰写经验总结与交流类论文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切忌老生常谈。学术期刊审稿时最忌讳老生常谈的文章,而经验总结类的论文又最容易出现老生常谈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大概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有的教师为了写

文章而写文章,所以把一些常见的情况或已经反复介绍过的经验当作新的经验来交流。其次,有些年轻教师的确从自己的教学中有所心得和体会,但这些心得和体会已经反复总结和交流过。

为了避免老生常谈的现象,我们建议教师真正做到有感而发,要使自己的经验让别人读起来觉得有新意。另外,平时要多阅读相关学术期刊刊登的文章,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第二,切忌泛泛而谈。稍不注意,经验总结类的论文容易出现泛泛而谈的现象。这种论文并不介绍具体的某种经验,而是空泛地介绍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心得,甚至是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大道理。

第三,切忌空口说白话。虽然是总结经验,但论文还要讲究论证的说服力。虽然经验总结类论文不一定要求提供系统的数据来验证某个结论,但也不能空口说白话。比如,如果论文认为采用某种方法之后教学效果提高了,那么要适当提供一些具体的材料加以证明。

(二)现状调查与分析

很多教育教学的决策依赖于现状调查与分析的结果。因此,现状调查与分析类的论文也是中学教师和教研员经常撰写的论文类型之一。这类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 背景介绍:如为什么要进行调查;

* 调查设计:包括调查的对象、时间、地点、采样方法、调查工具、数据分析方法与工具等;

* 调查结果:包括数据统计的结果;

* 分析与讨论:对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讨论。

撰写现状调查与分析类论文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样本的数量要适当。很多教师经常问一个问题:究竟需要多大的样本?其实,关于样本的大小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样本的数量取决于研究的目的以及取样的比例。假如某中学有30名英语教师,我们要了解他们的某些情况。如果对所有教师进行调查当然会得到可靠的数据。但如果条件有限,只能随机调查其中的15名教师,也能得到大致可靠的数据。当然,有些统计方法对样本的数量有特殊的要求。

第二,要使用适当的数据统计方法。调查的结果如果不采用统计方法进行系统的统计和分析,就没有多大价值。但是,大多数中小学英语教师对统计方法并不熟悉。我们建议大家看一看有关这方面的书籍(如刘润清编著的《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韩宝成编著的《外语教学科研中的统计方法》、文秋芳编著的《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详细信息见本文的参考书目)。另外,大家还可以请数学学科的教师提供帮助。

(三)理论学习与探究

有些中小学英语教师并不满足于总结经验,而是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反思,就一些教学理论、课程理论等问题进行探讨,如对某些理论本身或其实际价值提出质疑,或提出改进意见。这类论文对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是很有意义的。撰写这类论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正确理解所探讨的理论,力求做到言之有理。有的教师对某个理论并没有完全理解,就对其进行批评或质疑。无论是批评还是质疑,都要讲究证据。如果没有一手的数据,也要有严谨的逻辑推理。

第二,不要试图对某个理论进行全面的讨论。如果所写的文章篇幅并不很长,我们建议教师针对某个理论的某一点展开具体的讨论,而不要面面俱到,更不能对所探讨的理论全盘否定。

第三,要尽可能结合教学实践。中小学英语教师撰写的论文一般不会投给那些学术性或理论性较强的期刊,而是投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侧重实践的期刊。这类期刊在审稿时都要考虑论文是否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四)实证研究

随着中小学英语教师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一部分教师开始尝试撰写实证性论文。所谓实证性论文,就是在实验室或自然教学环境中设计某种实验来检验某种假设,一般情况下要有实验对象。这类论文学术性较强,写作要求较高。这类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预期解决的问题。有时需要对重要概念和术语进行简单的定义。

2.文献综述,其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介绍与本研究有关系的现有研究。重点介绍以下内容:关于这个问题(指论文要研究的问题)前人已经做了哪些研究?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得出了哪些研究结论?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前人的研究存在哪些局限性?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哪些争议或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研究设计: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研究的问题、研究对象、实验过程、数据收集工具、数据分析工具等。

4.数据分析与报告:报告研究结果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讨论。本章的写作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全面、准确、如实地报告研究的结果;要采用数据统计方法和分析方法(如t检验、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考察数据差异的显著性,不能只是简单呈现基本数据(如平均数、百分比等);要充分利用图表的优势呈现数据。图表要清楚、准确;要有必要的图例和说明;要充分利用数据,认真研究数据所反映的某种现象,从中有所发现。要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必要的解释。可以把本研究的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作适当的比较。

5.结论,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本研究对语言教学实践的启示,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常见语言表达和行文格式的问题

(一)语言表达问题

学术论文的语言表达应该力求做到语句通顺达意,句子结构完整,词语搭配正确,标点符号使用恰当。要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语言,正文中尽量减少中英文交替使用的现象。我本人在审稿过程发现语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句子结构不完整,句子缺主语的现象最为突出。(2)词语搭配不当,如“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中的“倡导”应为“要求”。(3)语言的口语化现象突出,如“想在一个单一的任务型活动设计中体现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的整体思路是不大可能的”,“学生能够学会质疑,体现学习的主体性,这是好事”。(4)重要信息与次重要信息的位置颠倒,如“高三英语教学的目标是高考,这是教师们普遍的看法”。

(二)准确性问题

很多教师在论文中提到某种教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时,往往不提供准确信息,而是用一些模糊的说法,如“新教材”、“人教版教材”、“初中大纲”、“新课标”。在学术论文中,首次提及某些教材或教学大纲时,要使用完整的名称,必要时提供出版时间和出版者或作者,如“《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再次提及时可以使用简称,但必须在第一次使用的全称后面注明简称形式,如“《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以下简称《标准》)”。

(三)小标题的使用问题

合理使用小标题可以使文章结构显得清晰、明了,从而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但是,我在审稿中经常发现不用小标题和滥用小标题的现象。有时连续几个段落没有小标题,有的文章甚至通篇不用小标题。与此相反的情况是滥用小标题,有时一个小标题下面只有一两句话。另外,小标题与正文内容不吻合、小标题层次不清楚的现象也比较突出。

篇2

有一组关于学校领导及学校的政策规定对体育工作的支持度的统计,分为非常支持、比较支持、一般支持和不太支持,各占的比例分别是6.10%、26.00%、38.30%、29.60%。现阶段,体育教师对学校颁布、实施的某些政策或者规定存在异议,满意度也不高。进行调查,发现的问题通常有:一,学校领导层对体育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没有为其制定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没能将其置于其它学科的同等地位。如学校对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教学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然而对体育教学却极为“吝啬”;二,课时安排不科学,部分体育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每星期课时量甚至高达20节,虽然如此,但在评定职称等事情上却没有得到一定的政策方面优惠。

三、结论

现阶段,中学体育教师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普遍不高,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发现以下问题较为明显:首先,体育教师这一职业没能获得学校及社会足够重视,所以,地位不高;其次,学校在制定政策或者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忽视了体育学科的特殊性,没能对其进行准确定位,尤其表现在没能把握好体育教师业绩评定这一点。

篇3

在持续多年的实习教学指导工作中,感受最为强烈的是“90后”大学生和即将退休的“60后”老教师授课几乎无区别。虽然教改、课改不断在改,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却依然固化。虽然学生、课标不断在变,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授课模式依然僵化。例如,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96%的授课学生依旧按照传统固定模式进行讲授。基本授课“格式”不外乎三类:之一是教师先领读一遍课文,然后让一个学生读第一段,另一个学生读第二段……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之二是按座位分读,按性别分读,按小组分读,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之三是把课文内容复制到多媒体课件上,一个或一列或一组或男女分读课文,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这三种教学形式看似有所不同,但教学理念、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无质性变化。只有不足4%的实习学生在“教语文”的同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小学生思考小蝌蚪为何有尾巴、小蝌蚪为何长的和妈妈不一样、小蝌蚪为何先长后腿不是前腿、小蝌蚪为何要找妈妈等问题,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灌输式”教学盛行,课堂启发诱导不足

随着教改和课改的持续推进,教育理念在不断变革,原本“满堂灌”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广受诟病,取而代之大为提倡的是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反对“满堂灌”式的讲授法,倡导“师生互动”,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体,还课堂于学生是当前教改的主旋律。诸如大力推广的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就是传统教学方式改革的典型代表。令人困惑的是,教育专业学生自己反对甚至反感的教学方式,实习教学中却频繁出现在其身上。调查结果显示,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90%的学生反对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93%的学生赞同还课堂于学生,师生互动、讨论和探究;92%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缺失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95%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缺乏真正的师生互动;82%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满堂灌”或者“变相满堂灌”。

(三)教学过度依赖网络资源,学科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当前我们处于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电脑和智能手机几乎成为人人必备之物,利用电脑、智能手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上网浏览信息、收集资料或者学习,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便利的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现成的、可供参考的或者直接可拿来用的资料。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利弊共存体。不可否认,便利的网络资源也让今天的大学生养成了过度网络依赖症。教学资源“拿来主义”盛行,甚至已严重到无网络不能授课的程度。笔者多年观察发现,学生实习教学授课用的教案或者教学课件多是从网上下载,有的甚至照单全收,不做任何改动。因此,导致很多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授课过程中高度依赖多媒体,一旦多媒体出现故障问题,便手足无措不知或者不会讲课,或者不得不中途中断授课。实习教学授课成为网络资源的“代言人”,缺失本人的思想观点和教学特色的教学普遍存在。当前小学教师学历层次较以往有大幅度提升,由原来20世纪90年代中等师范学历到高等师范专科学历,再到今天高等师范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较短时间经历了一个快速提升的过程。虽然大学生学历提高了,但是学科专业素养仍然不容乐观。例如,高师院校小学教育语文专业实习学生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95%的实习学生不知道宙斯为何不让普罗米修斯把火给人类?宙斯为何不希望人类更好地生活?讲不清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做了好事,为何会受到宙斯的惩罚?97%的实习学生照本宣科讲解。95%的小学生听老师讲完该课后一头雾水,仍然不知为何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做了好事会受到严酷的惩罚,有的甚至误认为做好事要慎重,因为有可能要付出沉重代价。这样的结果,从根本上背离了本篇课文的本意,甚至对小学生构成严重误导。

(四)课堂秩序失控,管理和沟通能力有待提高

没有良好有序的课堂秩序做前提,再好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作为实习教学指导教师,通过多年观察发现,当前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小学生的课堂管理问题,管不住、管不好、管不了呈现普遍态势。有的实习学生甚至必须请班主任老师坐镇课堂,才能顺利完成正常的授课任务。调查结果证实上述观点,实习学生中92%的认为其在教学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对小学生的管理;89%的认为对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感到束手无策;85%的学生认为在小学生管理方面,自己和非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相比无明显优势;35%的学生实习教学中请过小学班主任教师辅助维护课堂秩序。

二、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教学的问题成因与建议

(一)问题成因

通过对高校教师、实习学生、和小学实习指导教师三类人群的调查,发现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设计比例失当,部分课程缺失,教师教育理念僵化

当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部分课程的开设和教学,与当前教改课改相脱节。课改和教改的理念、内容未能及时充实到高校的教学内容中,理论教学内容比重过大,重教育理论学习,轻实习教学实践问题依旧存在。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缺失,部分高校教师教学方式仍然保守僵化。75%的实习学生认为,高校教师教育理念需更新;78%的实习学生认为,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陈旧;80%的实习学生认为,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的缺失是导致其课堂教学秩序失控的主要原因。

2.实习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窄,专业素养低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和发展的特殊阶段,社会功利心态和浮躁之风客观存在。“90后”大学生浸溺其中难以独善其身。80%的高校教师认为,当前在读大学生学习态度较以往大学生更加浮躁、功利和现实;83%的小学实习指导教师认为,其指导的学生知识面窄;86%的实习学生认为,专业知识薄弱、知识面过窄是导致实习学生教学照本宣科,难以做到旁征博引的重要原因;90%的实习学生认为自身专业知识素养有待提高。

3.基地学校实习制度不健全,指导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和认定,指导随意性大

据笔者观察发现,当前大多数实习基地学校没有针对实习学生的实习制度。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择和安排随意性大,实习指导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资格认定。多数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教学任务、内容及考核标准不明确,致使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实习学生时随意性增大,以致出现同一所小学同一批实习学生实习教学情形大相径庭之怪现状。96%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教学能否授课及授课时数主要取决于指导教师;90%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成绩的给定主要取决于实习指导教师与自己关系的和谐程度;85%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指导教师对其教学的指导主要依据自身教学经验,指导效果差异性大。

(二)建议

1.调整和修改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致力于课程

培养体系和培养方式的改进。增设小学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增设课改和教改内容;加大实习教学课时和学分比重;增强教师对当前教育教学热点、焦点及改革发展动态的关注度;设法降低教师教学的惰性和惯性;加快高校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

2.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应

加大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考核力度,拓宽在读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学生课堂学习和考试的管理,努力营造和创设优良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浮躁和功利心态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干扰。

篇4

3.因材施教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拿四川省来说,有很多的边远地区,教学条件较差,家长意识淡薄,学生学习劲头不足,所以一旦学生得不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无法产生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就很有可能会破罐破摔,甚至会辍学。所以因材施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二、小学教育中如何实施“因材施教”

1.正视学生的差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要求,也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在每一个班级里,都会有优等生,有中等生,也有后进生;有调皮的学生,也有遵守纪律的学生;有聪明的学生,也有反应迟钝的学生。所以说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无视他们的差异,对其进行统一要求与评价,而是要看到他们之间的差异,分析每个学生的学情,对他们作出深入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这样才能有条件实施因材施教。

2.进行分类教学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不同,其学习习惯和主要学习方法也存在很大不同。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需要在合理把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学生加以分类,并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比如在面对一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时,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给予他们以“特别”关注,采用让他们回答问题或者在其身边短暂停留的方式激发他们的有意注意意识;针对一些计算基础较差,或者计算能力不能满足现有需求的学生,教师要从对其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总结出发,明确此类学生的特长点,并强化其对运算口诀和手算方式的记忆和应用;而针对一些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无法理解某些立体图形的学生,教师需要从采用实体模型的方式,结合学生自主的动手操作,让其进一步加深对于立体事物的认识,进而构筑其立体思维结构。总的来说,实施分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让所有学生学有所得、促进学生成才。同时,能促使教师不断探索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身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如:(1)基本训练:①求出下列三角形的面积。(单位:分米)②一个三角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5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变式训练:①直角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②一块三角形菜地的面积是276平方米,量的它的底边是46厘米,这块三角形菜地的底边上的高是多少米?(3)深化训练:在图纸上画出底边是4厘米,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这样的作业起点低,且可以满足不同需要的学生的作业要求,符合最近发展区原则,可以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3.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班级内有几十名学生,势必会有情况较为特殊或者行为比较特殊的孩子。这部分学生虽不占多数,却是我们进行因材施教不可忽略的一个群体。比如单亲家庭的孩子,生性孤僻,不合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多组织他们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又如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多细心观察,无微不至地予以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爱;再如违反纪律屡教不改的学生,我们要多夸奖、鼓励,或者发掘其闪光点,将他们的兴趣从调皮捣蛋转移到努力学习中来。

篇5

2.注重名人效应。讲师们都是在学术界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学术大腕”,通过《百家讲坛》,实现了日常普通老百姓聆听到他们讲座的心愿。

3.语言通俗易懂,表达幽默风趣,一改历史语言中艰涩难懂的术语、文言。

4.选题的“可讲性”,史文学类题材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同时也突出时代性。

5.多种电视手段的综合运用,讲座提纲制作成课件,演讲时投影演示,图、文、语、手势同步进行,立体感强。

电视节目和历史教育教学固然有区别,但在如何有效地传播历史文化的宗旨上却是一致的。因此,高校历史教育应借鉴《百家讲坛》的有效经验,找准历史教育的目标定位,从课程体系到治学态度、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改革。一是要借鉴其合理定位,明确历史教育的目标。要明确区分非历史专业的历史教育和历史学专业教育课程的差异,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二是要借鉴其多元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尽量减少照本宣科,多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将教学内容、引用的材料、图片、文字、声音等通过多媒体设备传递给学生,让历史知识“活起来”。三是要借鉴其“一家之言、百家争鸣”,给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现在高校的历史教学,限定性的结论太多,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少,固定的结论又让学生对历史产生逆反心理。倡导学术自由,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在允许范围内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构建立体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推动高校历史教育发展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增强自主学习方式的运用。高校历史教育教学方法中,最容易忽视的是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开发。因此,要增强自主学习方式的运用,鼓励学生围绕教学难点与社会热点,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丰富自身的历史知识结构和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其性格、爱好、知识面等方面差异,自由组合、组建成不同的历史学习小组,注重自主学习与分组合作学习的高度联动。

2.利用网络技术,增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现代化的网络教育技术具有生动性、即时性等便捷性优点,这种手段在高校历史教育教学的运用,从多个角度、跨越时空提供声、像、文等信息的历史“再现”,让学生在课堂中也能领略到声音、图像带来的历史冲击力和历史厚重感,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历史故事会镌刻在学生的脑海里,使他们的历史观、想象力、知识面同步得到提升。此外,以网络教育为依托,构建历史教育网站、论坛等互联网平台,也有利于学生自我探索。

篇6

一、深刻认识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的重要性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在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从语文课堂入手。学生口语能力不高,某种程度上是因为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口语训练不受重视的原因。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母语这一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听和说的本质是人们相互之间交流活动信息、情绪、情感等活动,所以从小学开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口语交际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口语交际能力强弱也是衡量小学生综合素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不但要会听,会说,而且还得讲究文明礼貌。

二、全面剖析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口语交际课教学,要构思精巧、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在交际态度和即席发言等方面得到有效训练,而且十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十分重要。但是,教学中我们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淡化口语交际训练中的交际性。口语交际教学中,通常一人讲,众人听。教师常常忽视交际双方的交流。这一做法将动态的、互动式的口语交际活动置于了一种静态的、单向式的个体性的语言实践。弊端就是忽视交际对象在交际活动中的变化和反应,从而大大削弱口语交际中的目的意识、角色意识,影响学生人际间的交往和沟通能力的形成。由此可见,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只有准确地把握其教学内涵.才能确保口语交际教学收到实效。

2.忽视口语交际训练中情境的创设。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能否创设一个和小学生现实生活、认知实际相似的交际情景,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一些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交际内容的剖析上,忽视交际情景的创设。大大削弱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脱离实践活动,学生交际中的角色意识也就无法确立,交际能力也就无法形成。

3.口语交际训练中学生积极性不高。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都会发现,在家里经常活蹦乱跳、能说会道的学生,到了学校之后很少说话,到了课堂上更是一言不发,这是明显的对语言接触、口语交际的恐惧心理,这也导致了他们与同学之间的距离加大,久而久之,他们越发不愿意张口说话,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海通交流,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很多学生出现在考试中表现好、成绩高,但平时的语言表达能力不高的现象。

三、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教学显成效策略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阶段,这一任务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应着力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交际主体,创设交际情境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着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乐于交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主动地去探索、去求知,并在学习上产生莫大的愉悦和积极的情感。从而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新的探索。但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口语交际中,教师应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使学生想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方法很多:实物演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等。交际的话题应来自生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进行这样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直观性,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愉悦情感。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长久保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着力突出交际主体,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要让所有学生确定交际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立足点。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以满足所有学生的交际需要,让学生学会充分展示自己,并从中获得自信和交际的乐趣。同时,还要将口语交际教学渗透于各学科以及学生课余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全体学生在动态的、生活化的、实用化的氛围中大胆进行口语交际,使学生形成积极、富有成效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协调能力。除此之外,还要让每个学生承担具体的交际任务。长期以来.口语交际教学往往是善于表达、乐于表达学生的殿堂,他们总是在侃侃而谈,老师也会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口语交际教学就变成了少数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而大多数学生则充当了“忠实观众”。针对这种现状.教师要把交际的任务交给每一个学生。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采用讨论、辩论赛、课本剧表演、小记者采访、实话实说、演讲会、画画解说、自我介绍、问答等多种交流形式.让所有学生都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从而积极参与到交际活动的过程中,达到训练的目的。

3.着力创设交际情境,发展口语交际能力。一是通过教师语言创设情境。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在课堂合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势必作用于学生的心理。教师自身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学生中间,成为学生的伙伴,努力营构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轻装上阵,敢于表达并乐于表达。二是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了,才会激起情感,情感又会触发语言动机,提高语言技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往往会对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动物故事等表现出极大兴趣。三是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口语交际训练生动化。毕竟学生和老师一起的时间多在课堂上,受时间和空间条件制约,有时无法创设情境。但是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可以将教师无法描述,学生没看过的东西或景象,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更激发了学生兴趣,对口语交际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实上,口语交际课往往空洞、乏味,因为学生的语占积累不够丰富,语言表达、思维能力都不完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巾,无拘无束地交流,使每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增强口语交际的自信心和勇气。

篇7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的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流信心,逐步引导学生练习和体验,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对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的几点看法,在此和大家交流分享。

一、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

孔老夫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之学者,兴趣为先。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心理动因,是形成创新动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潜在动力,学生只有感兴趣才能自觉、主动地去探索,也只有当学生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才会学得更好。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同样如此,也需要培养学生说的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如实的根据小学生的爱好、性格等各方面特点,充分的结合教学内容,积极的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口语兴趣,引导学生变“苦说”为“乐说”,变“要我说”为“我要说”,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口语兴趣的方式方法有许多,教学中,教师善于利用周围的一切,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样的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使学生想说、能说、会说、善说。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插图,插图以简单的图画形式,教学中,我们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插图来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口语交际课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那些插图,使学生充分理解插图所要表达出的情境。然后,我们可从此情境入手,引导学生讨论图画中的人物、情境等内容,学生纷纷畅所欲言。这样,学生的口语兴趣得到激发,积极性得到调动,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现如今的很多小学生,他们作文会写得很好,但是要他口头陈述,很多都无从下口。在这些学生中,多数是紧张不敢说,一部分则是“哑巴”式的语文,对口语表达没有信心。大胆地说话,这是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初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大胆地、轻松地、无顾虑地说话,以逐渐养成说话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口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口语,激发学生口语兴趣的同时,我们还有意识的去极的指导学生学习口语,引导学生会说、敢说,培养学生的口语信心,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为此,教学中,教师要多以鼓励为主,不应盲目的打击学生,逐步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随意地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事,即使学生说错了,也应该鼓励、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例如,学习了《诚实的孩子》一文后,为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培养学生知错就改,诚实不说谎的品质,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入列宁不小心打碎了花瓶能主动向姑妈承认错误的故事,让学生大胆发言,参与故事的讲述过程,培养学生敢于开口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这样,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会积极的参与,信心得到增强,口语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三、引导学生积极互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学生的口语能力要想提高,光靠单方面的练习是不行的,需要多引导学生互动。口语交际要在双向互动上下工夫,运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 其中,在动态的交际中反复训练、体会,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所以它决定了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但也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放任自流, 让学生随便怎样说就怎样说,如不注意引导或者引导不当,有时不但达不到活动的目的,甚至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口语的时,要注重从多方面的引导入手,采取多形式的交流方式,引导学生互动,强化学生的口语能力。例如,教学《伸出我们的双手》时,我让学生分组协作,充分讨论“如果我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该怎 么办呢”这个问题。学生将实际生活中各自遇到的情况展示出来,议一议,演一演,评一评,评议出最好的做法,然后再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就能使学生从小就有一颗爱心,乐于助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有效的避免了传统机械式的枯燥训练,有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四、联系生活,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生活是知识的源头,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归宿,特别是语文口语,学生只有真正的运用于生活,形成最终的交际能力,我们的教学才是成功的。因此,在小学口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的同时,我们还应充分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的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其实践,去有意识的学习和提高。为此,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的视角从课本中延伸出去,利用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为学生营造更多的口语交际情景。或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生活,到生活中去练习,去捕捉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参与交际,从而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总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语文口语教学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总结教学经验,积极的探究教学策略,不断的创新教学途径,让学生真正成为一名愿说、能说、会说、会听、敢说的“小口才家”。

篇8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快和光明的教学环境途径之一。儿童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他们的创造力才能得以发挥。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当学生兴趣盎然时,多产生良好的情绪,这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学生对某件事发生了兴趣,就会全神贯注地用心去做,有时竟能达到痴学程度。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点然儿童心中探求新知识的思想火花,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

在教学中我从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入手。例如,《地球爷爷的手》一课教学中,我设计了激趣导入:你们喜欢玩纸飞机吗?你们在玩纸飞机的时候最希望的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现在你们想玩一次吗?我们来比比谁的纸飞机飞得远、飞得高。(学生放飞自己折好的纸飞机。然后老师也放飞一次纸飞机。)(遗憾地)——呵,不管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远、多高,最后它们总是会掉下来。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们爱玩纸飞机,而纸飞机必然落下这一现象,正与课文的核心内容密切相连。因而以此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创新兴趣。

二、营造学生创新的氛围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脑力活动,一般是无法有序渐进、不断深化的。只有在轻松、自然、安静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心理学研究也告诉我们:凡是因为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儿童,一定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所以,要使学生创新,就必须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使他们能自由的发表意见,能按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要尊重学生,多用鼓励奖赏的办法,少用甚至不用指责惩罚的手段。

三、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以前灌输式的育把学生视为“知识容器”,教师讲,学生听,久而久之,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思想僵化,创造精神被窒息。相反,我们要善于诱导,举一反三,让学生通过想象,促使他们主动获得新知识。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引导,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有情有景地学课文时,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再想象,边读边在头脑里浮现图画,这样,既能用图画帮助理解内容,又培养了想象力。如教学《狼和小羊》,重新播放录相,当狼扑向羊时定格,引导想象,问:"小羊最后被狼吃掉了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给故事加个结尾。"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的闸门打开,很快就编出好几种结尾。教师相机评点、总结,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训练和发展他们创造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总之,做为一种思维能力,它能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用心去探索,努力创造情境让学生去想,学生的心灵深处就会不断涌起创新的浪花。

四、引导学生创新意识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能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同时让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教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的想象。

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足够的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发现。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习,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够渐渐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习惯。

篇9

(二)披文入情

动之以情诗,源之于景,抒之于情,学习古诗少不了一个“情”字。在审美教育中,情感是核心,是灵魂。语文审美教育活动主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动之以情,是课堂教学揭示美、传输美,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致力于引导学生通过吟诵古诗去感受其美,享受其美,汲取其营养,领悟其真谛。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出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达到韵味无穷的艺术境界,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弄懂诗中的词义、句意,正确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通过古诗教学,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以读为本,体会诗情,体会诗境,自我思考,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在更高的层面上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三)启发想象

切身领悟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发挥想象,领悟意境美,应重视以理解为基础,由意象感知到情感体验,再到理性升华的过程。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独具匠心,发挥想象去进行体验和艺术的再创,将古诗文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变静止为灵动,从而使学生切身领悟,感受到其中有声有色、有情有理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由表及里,见微知著的能力,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课文在头脑中有声有色地活起来,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联想力、想象力,对课文的形象给予补充和丰富,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

(四)循循善诱

师生共鸣教师要善于以情激情,通过自己动情激发学生动情,这样可以使学生具体感受作者的感情,做到通理明情,入境动情,进而增强美感效应,达到作者、教师以及学生之间共鸣的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在教授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把无形的语言变为直观的画面,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向古诗的深处。其次,通过讲述、朗读等教学手段,设境传情,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领悟到古诗的意境美。再次,教师讲课的语言、表情、动作等都要富于感情,切忌无动于衷的一般讲解,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诗中或欢欣或伤感的情态,体会到诗人写诗时的情感,使学生在教师生动形象、理趣盎然的教学中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整体感知诗意,从而把古诗情、教师情、学生情这“三情”融为一体,师生之间迸发出强烈的美感共鸣,产生共振效应。

篇10

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自塑教育是成才的有效的途径,对学生的终生都具有很大影响。小学语文这门课程的最显著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四大方面:听,说,读,写的训练,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与人文素养相关的学生人格的塑造与教育、情感的培养与教育、审美的渗透与教育等。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都知道:儿童文学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的构成部分,是小学生成长过程的非常重要的精神食量,小学生通过对儿童文学的阅读,学生可以从中寻找到自我,确立正确的自我,是提高小学生自塑能力的必由通道。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诠释自塑教育与小学语文学的契合。

1 自塑教育促进小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动力

小学语文的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持久的发展的过程,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懂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核心是:今天的语文教学是为了明天的学生的更好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够只侧重对学生的“今天”教学,更要呵护学生的明天发展的条件和动力。其实也就是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的语文教学目标:学生明天的自塑能力水平发展。实现学生的自塑教育有五个方面:(1)让学生具有高昂的学习热情;(2)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3)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能力;(4)让学生成为小学语文知识学习的主动者;(5)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到自我教育的满足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渐渐产生,学生通过自我参与,得到创造的快乐体验,这种体验能让学生得到正向的积极的自我发展的心理强化,学生就会得到语文学习与自塑发展的温床,教学发现小学生的自塑力量是很小强度的。而学生的主动性建构学习的力量是强大的,它是学生得以自然、健康,正向发展的重要条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与学生的健康的人格结构才是真正对学生的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2 自塑教育唤醒了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参与意识

2.1儿童的语文课堂参与是小学自塑教育的基础与出发点

教育活动是一种对人的心智进行开发的有益活动,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过程中时,才能实现学生的有意义的学习。当然对学生进行自塑教育也是如此。自塑教育的实质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也就是所谓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中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体验性,这个教学特点提倡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切实关注重小学生语文知识的主动建构,还要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对话与交流。所以小学语文的自塑教育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能称其为 “自塑”。因为它否定了学生的能动参与作用,压制了学生主体的自主学习性与自主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使语文自塑教育失去了发展的根本源泉。

2.2小学语文的自塑教育能够唤醒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

小学语文的自塑教育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明白进行语文自塑教育的主要职责所在,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反思自我,还要帮助小学生明晰这堂课自己要学习获得什么知识和获得什么技能;耐心帮助学生设计,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课堂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自己学习过程的潜在的需要;还要帮助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建构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最终促进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评价的内在化。在小学语文一线教学中,这种自塑教育理念下,学生们的学习探究的需要得到加强,积极追求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欲望渐增,获得外界认可和被欣赏的需要水平也在提高,学生责任承担的需要在自塑教育中能够切实得到满足;以及对学生以往的语文学习的经验得到激活、提高,语文知识的建构、学习和运用知识,认知与语文学习的策略科学改进,自信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都得到了最大化的实现。

3 小学语文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的自塑个性

3.1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程观,强调培养儿童的自塑个性

新课程小学语文课程明确:“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教学观,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发展被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已成为新小学语文课程的根本的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求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个体意识、情绪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等内在因素所起的巨大作用。这也是小学语文课程较为显著的个性化特质。比如:在教学实践中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积极引导小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新小学语文课程观念的实质是对促进小学生自我个性的尊重,也是对作为“发展中的人”的有益塑造。

3.2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能够促进小学生自塑能力的培养

新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理念明确: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构成教学的主体,二者之间应该是民主的“交往”与“对话”的关系。何谓“交往”,即“认为教学要建立在师生亲密友好交往之上的一种教学主张”。有教学实践经验的老师大都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应是存在多元的、综合的平等交流,只有建立这种平等、持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不乏味,变得快乐。在小学语文知识的传递过程中,教师既肩负着“传递知识”的使命,还肩负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供学生能够自由地,以自己的爱好探索知识和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潜能有足够的信心,其次教师还要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的空间,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教学交往与对话。让学生的精神生命得到自由的呼吸与滋长。

参考文献:

篇11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间20多年的光阴已经悄然落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感到很荣幸也很自豪。回顾20多年的教育历程,想说的话太多太多。当然也包含着本人的些许经验与教学方法和对教育事业及学生的诸多感情,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较为抽象的学科,它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它作为一门反应人们思维与智慧的学科,而且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并且,它在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一能离开数学。著名数学家陈省身也为青少年数学爱好者题词――“数学好玩”,勉励青少年学数学、爱数学,为中国成为世界数学大国、强国做出贡献。由此可见,数学的重要性与实用性。作为一名小学的数学老师,教给学生们一些基础的和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知识,引导他们去喜欢数学,被数学的魅力所吸引是我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比较单一的思维与单纯的内心,此时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把学数学当做是一种享受,体会数学带给他们的快乐,真正意义上欣赏这一门学科是我的一贯宗旨。

篇12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向

鉴于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已是刻不容缓,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把握以下几个趋势:

1.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做到理论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互为印证。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寻找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生活的契合点,来使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有效融合,这样可以大幅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小学语文课有这样一个课文小马过河,讲述的是一匹小马要渡过一条小河,但是却不知道河水的深浅,于是就问松鼠和老牛河水有多深,结果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使得小马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之中,没办法就去问自己的母亲,母亲告诉它要想知道河水的深浅,必须自己去尝试。语文教师在讲授这一节课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生活化的任务,来学生去自己去探索,亲身体会小马所悟出的道理,从而使得语文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2.语文教学手段多元化趋势

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可以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也可以采用游戏、讲故事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堂上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图片,学生见其形,看其色,听其音,把语言和形象、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学生多种感官参加记忆,多种渠道输入信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和准确,语言技能更加熟练。?

3.语文教学评价模式动态化趋势

这种趋势是由于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决定的,语文的学习终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以及写作技能,而这两个指标,尤其是语言的运用是很难通过成绩评价来实现的,鉴于此应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来不断地调整语文教学评价模式,使之与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保持一致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既需要理论上的突破,同时也需要实践层面的不断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在把握语文教学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现状灵活变通,毕竟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以及模式来借鉴,小学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在把握语文教学的三个趋势条件下进行适度创新,只有如此,才能大幅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篇13

二、画一画

自主学习产生于人本主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论,由于它弥补了传统教育侧重于“教”而忽视“学”的不足,是一种更能满足现代化社会需要的学习理论,因而,深受各国教育创新的青睐,是一种正在世界流行和普及的学习理念。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独立性和异步性的特点。它的巨大的教学价值在于:自主学习能激活、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心态的形成;自主学习能让学生潜在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自主探究,可以对知识、方法、技能达到更自觉、更深刻、更持续的掌握,可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李吉林说:“儿童正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如:我在教古诗《一去二三里》时,化消极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要学生根据诗意作画,并当堂完成。有学生这样画: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去二三里)几座小瓦房催烟袅袅(烟村四五家)几个老爷爷在亭子里下棋(亭台六七座)旁边还开着美丽的鲜花(八九十枝花)。如此通过发展学生创造性,变文字为画面,既入又出。

三、表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