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应用写作课程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高职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在建筑类专业岗位需求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建筑行业企业的有效供给也正在有序的进行,原有的大批量高成本的建筑投入已转化为供给形态的生产,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人口结构的改变,老龄化、高龄化人口比重的增加,都对建筑行业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更为建筑行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而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开设与深度展开为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劲的人力支撑和智力保障。
1.应用文写作课程是建筑行业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识
社会经济的发展,绿色建筑的提出,对建筑专业人才的知识需求观念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知识结构的改变,能力素质的提升,写作能力的要求成为主流。尤其建筑行业市场情形的变化更验证了建筑行业对应用写作能力的事实要求。可以说,建筑行业的发展不再是绘图设计、按序施工、装饰装潢等一系列运营与操作的单一化,它更需要建筑专业人才具有相应文字材料的撰写与表述来实现项目工程的支撑,更需要计划方案、可行性报告、招投标书、勘察承包合同、报验单、规章制度、现场标语等系列应用文体的有效促进与保障。
而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就是培养建筑人才在充分掌握应用文写作原理、体例、格式、要求、相关注意事项的基础上,与现行建筑专业相关理论实践知识进行实质性的融合和贯通,进而构建适应现代建筑行业优秀人才成长的知识结构与体系,从有形规则上确保建筑行业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建筑专业人才素养与能力的有效提升。
2.应用写作能力的具备是建筑类专业人才适应专业岗位需求的大势所需
高职建筑专业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建筑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岗位适应力和执行力,满足建筑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综合人才的迫切需求。可以说,这是避免建筑类专业学生因单一技能而导致的狭隘发展空间的出现,使学生能有更加完备的知识储备应对建筑行业 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发展,使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以完备的职业技能适应建筑行业对人才的大势所需。
我们深知,建筑行业的每一个环间都需要运用应用文知识,如建筑人才培育过程中需要的各种实验报告、学术论文、毕业论文;建筑工程施工前所需要的可行性报告、勘察报告、工程申请书等;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承包合同、施工合同、报审表、报验单、建筑现场标语等;建筑工程施工一定阶段后所需要提交的总结、下一步工作的安排与调整等;同时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还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等等。这些工作材料的撰写都需要有扎实的应用文写作功底来进行支撑,都需要系统的学习才能胜任。可以这样的说,应用写作能力的锤炼是培养建筑专业优秀人才的重中之重,是建筑行业市场化、规模化、规范化经营的必需。
二、高职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现状剖析
建筑应用文写作就其本身而言,是建筑行业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高频率文体,是培育高职建筑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基础知识点。虽说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但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课程建设的倾斜,同时大多数学生也没有把应用写作课程真正理解为职业所需,人为的忽视了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学习,主观的认为专业技术才是第一位的,专业技能才是就业的根本。孰不知,专业技术与技能的提升更需要和专业知识的融合,更需要双方的贯通,而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设置就是上述两者的桥梁与纽带,就是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1.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地位不高
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相对于建筑类学科而言,地位尴尬,重视程度低,属于可有可无的学科流。这主要是高等职业教育思维和职业视野狭隘的后果,无论学校、教师、学生对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都未给予如专业课一样的关注和重视,普遍认为专业知识还没有学透彻、还没有掌握到位,哪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W写作课程,即使很重要也不愿意设置该课程,这是典型的能力至上观念。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忽视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律,忽视了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综合人才的迫切期望,从而导致建筑应用写作课程失去了本应不低于专业课程的地位,课程建设陷入发展困境、步入低谷,建筑类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提升滞缓,综合素质却是,已无法满足建筑专业岗位需求。
2.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教法单一
当前,由于高职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得不到很好的重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疏于教学教法研究,教学方法单一。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及弹幕教学等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涌现与实践,带来了教育教学新的革命,但是我们的授课教师虽有所涉猎但往往流于表面,形式化比较严重。课堂教学依然是以单向的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辅,再辅之以简单的练习。这种单调的教学方法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成为一种没有实际意义的课程形式,教学相长严重缺失,严重制约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推动与开展。
3.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师资匮乏
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基本上都是由文科教师来进行授课的,对建筑专业知识了解的不多,尤其建筑施工的相关过程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很难把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实质和重点讲解清楚,其知识的融合更无从谈起;而建筑专业的教师毕业于理工科专业,实践经验丰富,不善于写作,特别是应用文写作知识一知半解,知识结构明显缺失,很难用完备的书面语言和规范的格式体例来表述建筑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环节及经验分析。故而,就其现状来看,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师资短缺问题成为当前的首要难题,如何培育合格的建筑应用文写作教师值得我们深思与重视。
4.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兴趣缺失
建筑应用文写作没有文学写作那样能给人以激情,给人以思索,给人以斗志,尤其建筑专业学生本身就对文科知识兴趣匮乏,在平时的生活工作学习中也不注重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沉淀,一提写点东西就主动回避,不愿意去触及,从主观上就加以抵制。而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比较乏味的课程,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特别是失去了文学情调以后,学生的兴趣逐渐流失,只能更加被动的加以接受,机械的学习,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学生根本放弃了这类学科的学习,认为技术才是生存的真理,建筑应用写作课程的开设与学习就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可想而知,在这种错误思想的主导下,我们的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又有何成就而言。
三、基于建筑类专业岗位需求的高职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建设策略
高职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作为职业能力课程已经逐步引起更多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其课程建设已融入重要基础课程行列。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中注重专业岗位需求,切实转变育人观念、强化教师培养、精讲多练、善用媒体,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大建筑优秀人才培育力度,促进课堂教学相长,实现人才培养效能最优化,为建筑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
1.转变观念,凝聚综合人才培育意识
随着国家“创新、协调、绿 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高职建筑应用写作课程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而重新确立自己的学科发展定位。也就是说,我们高职院校及其师生必须转变传统的技能至上观念,树立现代综合人才观,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专业岗位适应力为目的凝聚综合育人意识,进而增强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学习力和执行力,促进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真正融入建筑专业技能的学习,助力高素质技能型综合性建筑人才的培养。
2.强化师资,提升课堂授课水平
授课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虽说经过多年的积累,我们已经储备了一批应用文写作教师,但是针对实践性较强的建筑专业应用文写作课程却难以驾驭,主要是因为建筑专业知识匮乏,课堂教学的重点、要点难以与之融会贯通,高质量授课水平难以提升,教育质量堪忧。为此,这就需要我们必须积极的培养一批专职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授课教师,以其娴熟的应用写作能力和通达的建筑专业知识实现教师能力的提升与改造,进而帮助建筑专业学生解决专业实践中所需应用写作文体的应用和困惑,帮助学生专业技能的熟练与提升,促进教学相长,实现高素质技能型综合建筑人才的培育。
3.精讲多练,提升学生学习成效
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就其本身而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能力课程,是建筑专业学生提升自身素养的必备知识储备。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筑应用写作教学过程中精讲多练,勤学苦练,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促进理论知识向实际职业能力的有效转化。在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建筑专业的特点,注重实际案例的导入,鼓励学生有的放矢、鉴别比较、深入思考、切题回答、触类旁通,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建筑应用写作课程中有重点的采用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弹幕教学等有效教学方法,并辅之以仿写、研讨、修撰等教学手段,强力督促学生深度思考,切实提高建筑应用文写作水平,实现教学成效最大化。
4.善用媒体,增强网络教学深度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教育教学革命性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构筑的多媒体教学成为当前课堂教育的主要潮流。尤其虚拟仿真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使更多难以阐释的建筑知识更加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求知欲望普遍得以提升。可以说,网络教学的开展不仅改变了授课形态,更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成效。为此,我们要勇于接受新事物,善用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增强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网络教学深度与广度,妥善利用微信、QQ聊天室,特别是课堂弹幕的高效使用,为师生双方提供更加自由而广阔的交流空间,使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真正适应建筑专业岗位需求的必备基本职业能力,成为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凤.浅谈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J].职业教
育研究,2013(8):117-118.
[2]林圣娥.论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与专业的结合――以“毕
业论文”教学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4):
81-82.
[3]严昭飞.对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
革新,2010(31):281-281.
[4]何芸.点燃兴趣 以用促学――对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
几点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0(1):130-131.
[5]黄键.与专业结合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问题研究
[J].科技展望,2015,25(35).
篇2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学有所用。然而,现实问题是,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没有达到课程设置的初衷。其原因自然很多,但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归根到底还得向课堂要。为此,应用文写作课堂应该讲什么,怎样讲,成为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此,笔者试图对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基本属性在课堂中的深化进行探讨。
高职应用文写作
课堂教学内容的现况
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越来越边缘化,有教育管理者对高职教育规律的认识有偏颇等原因,但究其根本,还是应用文写作课程本身的原因,特别是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内容的困境。其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客观方面
此课程理论知识浅薄,写作没有什么严密的知识体系,而且其模板的提供也适合学生模仿。对此,学生觉得此课程可有可无,热情也随着教学进程逐步降低。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学生感到写作难度大,其表现为课堂课后练习不是漏洞百出,就是无从下笔。学生便抱怨自己基础太差,从而产生厌学感。如此,直接导致了学生眼高手低的现实问题。
(二)主观方面
教师没有从事过相关行业工作,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从而在课堂中过度重视教材,照本宣科的现象比较严重。甚至有些教师把课堂教学内容由照本宣科演化成讲解一种文体在写作中需注意的事项,即写作课变为注意事项课。这不但不利于写作课,也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些现象可以看出,困境是因没有解决好该课程基本属性在课堂中的深化。
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
基本属性在课堂中的深化
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就业教育。高职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内容的构建需以此为标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充分明确本课程的基本属性,即“写作”与“应用文”。这就决定了其既有培养职业人才的任务,也担当着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重任。为此,可从以下四方面组织高职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内容。
(一)明确方向,加强语言训练
首先,应明确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的落脚点是“写作”,即此课堂是“写作”课。无论是中学时期的作文课、文学写作课还是应用文写作课,都是写作课。写作最基本的工具就是语言。因而加强语言训练,渗透语言训练,增加语言训练数量、时间都是应该的。高职学生写作基础普遍比较差,更应该加强语言训练。查阅众多应用文教材,无论是在教材的概述部分还是在具体文体的阐述部分,都非常醒目地提出了关于语言方面的要求,如简明扼要、准确平实、通俗易懂等。但是,在应用文写作的课堂中,有些教师往往视而不见,或蜻蜓点水一笔带过,结果导致学生不重视,从而在作业、作文中,大话、套话、空话、词不达意、用词不准且不得体等现象随处可见。对此,加强语言训练势在必行。对语言训练方式,不同文体可采用不同的方式。私务文书,如求职信、开幕词、闭幕词、竞聘辞、演讲稿、状等,其主要特征是“说话”,以口语为主。因此,可以通过课堂诵读的形式检查语句是否通顺,也可通过活动的形式,如模拟招聘会、模拟竞聘会等进行语言训练。公务文书,如计划、公告、经济合同、投标方案、策划书、市场调查报告等,主要特征是“规范性”,具有很强的现实实效性。因此,可以通过课堂评审的方式,如经济合同,师生一起评审学生的作业或范文(包括问题文),评议哪些语言合理地表达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哪些语言没有准确表达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二)强化规范,增强文体意识
不同于中学时期的作文,更不同于文学作品,应用文是人们为了解决日常事务而使用的文体。作为实用文体,在很多方面希望做到“千人一面”的效果,因而特别强调“规范”二字。如,国家对公文(可推广至应用文)的写作有严格规定,相应文件如《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高职院校使用的相应教材也非常强调应用文写作的“规范性”,特别体现在对文体模板的推荐上。而在课堂上,如何落实好应用文写作便成了一个难点。为了增强文体意识,有些教师按照教材,或对着电子课件告诉学生应用文写作中哪些不能写等注意事项。结果导致一门写作课变成了一堂注意事项课。为落实好应用文写作的规范性,除了讲解每种文体的格式和结构外,我们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强化“规范”意识。
注意文体之间的区别,加强相同或相近文体的比较 不同文体之间有差别,就是一种文体其内部的种类也有差别,如计划、总结、策划书的比较,求职信与求职简历的比较,策划书、方案与调查报告的比较等等。
注意每种文体具体运用时的侧重点 具体写作中,应根据不同对象对写作的内容和顺序做相应调整,如求职文书写作。求职信或求职简历应根据不同岗位、不同企业,在写作中有所侧重,不能像发传单一成不变地把一封求职信或求职简历给所有单位。
注意语言规范 落款单位、日期也应规范,如日期除了“零”用“O”外,其他数字均用汉字书写。不同文体对语言的要求也不一样,如演讲稿的写作重视口语,而学术论文重视书面语。习惯用语也不一样,如通知和报告的过渡语和结尾语均不相同。
(三)提高兴趣,渗透人文关怀
目前,相对于大学语文课程,开设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高职院校越来越多。从性质上讲,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属于大学语文课程,换句话说,在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高职院校,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更应肩负起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重任,即文化熏陶和人文关怀教育。应用文写作特别是公文写作,因为太规范,过于程式化、公式化,其课堂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觉得这门课程枯燥无味。如若渗透人文关怀,学生的学习兴趣势必会提高。因此,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把现实中的具体事例引入文种讲解中 如经济合同、投标方案、借条收条等文体中,数字一般要用汉字的大写。这时,可以给学生讲解郭桓案这个典故。通过典故的引入,学生不但了解了大小写汉字标识的来历,也对其用途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运用文体特征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 如演讲稿的写作,可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鼓励学生写实话,写心里话,或者在上课前给学生5分钟的演讲时间;又如,求职文书的写作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励志文化或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学生在将来的求职之路上,难免遇到各种烦心事,如没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如,在上课时,笔者让学生一起朗读:“被误解时微微一笑,是一种素养;受委屈时坦然一笑,是一种大度;吃亏时开心一笑,是一种豁达;身处窘境时自嘲地一笑,是一种智慧;无奈时达观一笑,是一种境界;危难时泰然一笑,是一种大气;被轻蔑时平静一笑,是一种自信。”课堂的人文渗透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突出实践,推进可行性教学
相对于高职专业课程,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似乎远离工作、生活实际。基于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学生似乎更欢迎有利于其就业的课程,因为这些课程实践性强。因此,推进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实践感,让学生觉得此课程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非常重要,就成为此课程的研究重点。在现实教学中,尽管学生能掌握相应文种的格式以及写作套路,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具体情况不容乐观,因为在学生作业中空话、套话较多,能运用于实践、可操控、可执行的内容却较少。对此,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加强作业的可行性评审 如计划的写作,可将班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互审,并给出可行性建议,学生按照所给的建议对作业进行修改。当然,在课时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每个文种都如此是不现实的,不过,一门课程进行一次这样的训练还是非常有效的。
组建写作社团 高职院校可以组建应用文写作社团。最好每个班都有一名或两名学生作为此社团的社员,并尽可能把本学校的相关材料作为学生实训实践材料。在课堂上,社员可以将自己的写作成果展示给班级的其他学生。如此,不仅学生得到了相应文种的锻炼,收到了相应的报酬,而且学校也可提高办公效率,减少教职工写作的时间。于此,学生与学院双方将取得双赢的局面。
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建议
高职应用文写作课要落实其基本属性,回归到“写作”与“应用文”上来,把上述四个方面的思考落到实处,这需要相关配套条件的建立与完善。其中,应特别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搭建应用文写作的实践平台
学校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予此课程制度化的支持,比如参加应用文写作社团的学生可全免修或者部分免修此课程;奖励策划活动中的优秀策划,并支持付诸实践。
(二)提高教师的应用文写作水平
教师应丰富自身应用文写作的实践经验,争取到企事业单位兼职,提高应用文写作的实战水平。
(三)督促学生转变写作观念
鼓励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兼职,参与应用文的写作;督促学生转变写作观念,从以前“禁止套作”的写作观转变为“提倡模仿写作”。
总之,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一要重视“写作”本身的语言训练;二要加强文体之间的比较;三要重视“大语文观”的人文关怀;四要突出文体写作的实践可行性。归根到底,对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在课堂上必须落实好课程的基本属性,即“写作”与“应用文”。
参考文献:
[1]王开淮.提高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语文教学之友,2008(3):34-36.
[2]赵维良.高职高专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6.
[3]刘秀敏.高职应用写作课程“公文”写作教学刍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2(5):166-167.
篇3
近年来,多种办公软件的出现为《农业科技论文写作》传统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契机,大量作图、分析、文本软件的出现使数据的分析工作变得相对简单,论文的呈现及写作更加方便,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更加具体地将科技写作中图表制作和文字描述的过程呈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实际写作能力,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提供参考。
一、《农业科技论文写作》教学形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效率较低
传统的教学方式效果差,课堂讲授不够生动,学生缺乏兴趣;虽然现在大都采用多媒体教学,但仍是以传统教学为主,教师是主讲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理论性强、结构固定,而图表的样式却各不相同,描述方式也各不相同,整个课程侧重于实践训练。因此,纯理论的讲述,学生很难全面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写作实践与理论课结合不够紧密
首先是本科生在校期间的写作机会较少,且本身的实践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并不丰富;其次是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与课程结合不紧密,往往在毕业论文写作前的两到三个学期已经完成这门课程理论学习,不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最终使得课程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三)理论教学与写作训练缺乏紧密联系
目前关于学生对《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对农业科技的写作训练,单纯进行理论学习,很难使学生掌握真正的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和技巧的练成更多地依赖于写作训练。因此,通过课堂的实际写作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显得非常重要。
二、结合Office软件及写作训练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运用Office软件在多媒体课堂进行辅助教学
由于科技论文固定的结构和抽象的写作方法,在规定的学时内很难完成培养目标所需的教学任务。往往在堂课上,一开始需要先介绍论文各部分的结构和内容,这部分耗时的讲解会使学生感觉索然无味,使得接下来精心安排的写作方式和技巧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老师感觉非常疲惫,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教学任务和目的难以完成。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我们简单讲授写作的理论知识和论文的基本框架,在学生掌握了论文结构的基础上,再利用Office工具中不同软件来现场演示图表制作、文字描述的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到图表制作的过程和要求,以及文字描述图表的方法和技巧,然后重点进行逻辑框架的讲解,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写作训练的有机融合,改单纯的理论课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多数学生对Office软件界面都比较熟悉,且Office中的软件具有较多的数据分析和绘制图表的功能。因此在理论课结束以后,要求学生独自运用Office硗瓿煽魏笞饕担经使用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的授课效果。
(二)Office软件在写作训练中的应用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涉及大量的数据分析、图表制作和语言描述等内容。为更好更深入地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有必要将理论课程与课堂写作训练相互结合。然而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以及烦琐的细节使得学生在平时理论课学习中很难真正理解。在课堂上通过运用Office软件进行现场演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如,Excel软件可以使学生掌握图表制作和数据分析的细节,而Word软件可以更好地呈现出文字描述的过程,以及论文的框架构成及整体逻辑。所以,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充分运用Office软件的功能,可以更加醒目地教授论文写作的过程,提高学生对写作细节的认识。实践证明,将《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理论教学与Office软件在课堂上实践操作有效结合起来,可显著提高本科生制作图表分析数据、文字描述的能力。
(三)扩展视野,提高学生独立写作的能力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是农业类本科生必学的一门课程,因此,写作训练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课堂所学的东西,应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学习科技前沿知识,扩宽学生的视野。以往在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时候,多半数据和图表来自课堂上的示例和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些练习内容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实际上在真正面对科研数据的时候,从实验设计、资料搜集、数据整理分析到最终的结果、结论的描述,往往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例如,数据的理解不够透彻、结果和结论的区别等。因此,可以在学生掌握好课堂写作内容后,加大课后的阅读量,抓住前沿知识,最终让学生根据真实的实验结果,利用Office软件自己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图表,运用Word进行具体的文字描述,最终完成论文的撰写。
三、结语
将Office软件及课堂写作训练与《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实践有效结合后,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Office软件来完成论文的写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在继续加强Office软件及课堂写作训练与《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紧密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将更多的软件也引入农业科技写作教学实践中,以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和写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永兴,李素芳.学术论文撰写与发
表[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江明生,黎彤.生物统计学课程采用
多媒体与启发式教学探讨[J].高教论坛,2011,(2):62-66.
篇4
一.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是时代对大学生的需要
应用文写作课程作为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在经济、行政、司法、教育以及日常生活各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写作应用文的需要在每个人工作、生活过程中无处不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学习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因为,现实生活空间里,从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到社会团体或个人,人们处理事务、交流信息、沟通协调,每一具体环节都少不了用应用文体来完成。对于任何一个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能否掌握必须的应用文写作技巧和使用方法,对他们的求职、工作、生活将发生重要的影响。合格的自荐书、求职信、简历等可以成为他们求职过程中的基本技能,熟练撰写试验报告、科技论文、专业论文更离不开应用文写作。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实际工作与在大学里学习专业完全对口的确实不多,但不论从事何种工作,要想较好地达到预期的目的,常常要诉诸笔墨,写成计划、总结、报告、书信、电报等等,没有一定的写作水平和较强的写作能力,是写不出用词准确、观点鲜明、逻辑严密的文章来的。有些大学生虽然专业知识比较扎实,但文字表达能力欠缺,这就是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眼高手低”。因此,对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培养实用写作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二.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全国许多高校应用写作课程的设置已基本普及。但许多高等农业院校由于对应用写作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足,重视也不够,致使学校应用写作教学,存在着该课程不受重视或被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致使这些学校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
1.学校和学生重视不够
从学校的管理层和任课教师的角度,总认为应用写作是文科专业学生学习的技能,农业院校农科学生学与不学无关紧要。认为应用文写作就是一门等同于大学语文、道德修养和政治法律的人文素质课程,只要让学生对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重要文种的概念、基本写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就可以了,而忽视了写作的另一重要属性——应用性和技能性。从学生的角度,认为应用文写作课并非专业课,可学可不学,学了也用不上,即使将来用上了“百度搜索”,“照葫芦画瓢”也能应付;学习应用文写作也没有学英语和计算机那么投入,进而导致对这门课程采取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甚至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自得其乐,睡觉的、学英语的、看小说的、手机聊天、上网的比比皆是。
2.课程开设,专业不完整
据统计,很多高等农业院校,很多专业仍未将应用文作为必修课开设,很多学校往往只是给个别专业(如法律、财经、公关、教育)等文科类的专业开设应用文写作,却不给其他专业的全日制本科学生开,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农科类专业学生只要学好专业课,应用文写作可学可不学。导致的后果就是,农科类专业的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往往在实践中,会很好地做各种实验,会利用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但往往不会很好地将实验结果,科研成果用实验报告和科研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3.没有配备专门的应用写作教学师资
应用文写作课的应用性十分突出。这门课的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有很好的理论知识,又要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目前很多高等农业院校虽然已普遍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但未相应地配备相关专业的师资。现有的应用写作教师多为中文专业出身,他们在文学写作教学上挥洒自如,能做到游刃有余。但由于既未系统学习过应用写作,又缺乏实践经验,同时又缺乏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如财会知识,金融保险知识,农业法律知识等。因此在教学中难免力不从心,尤其是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应用文体(如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财务分析报告)更是如此。基于上述情况,上课时,照本宣科者多,现身说法者少。这种状况导致课堂教学机械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等环节多流于形式,学生真正收获不大。
4.随意减少学时
应用写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涵盖内容又很广,因而教学所需时数也必然较多。但事实上,有的农业院校即使给相关专业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但实际执行中,如果课时跟专业课冲突,只好随意减少应用文写作课的课时。应用写作教学一般只能在30学时左右,有的学校甚至只有十几个学时,这对于内容繁杂的应用写作教学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而更为可悲的是,有的专业为了保证专业课的教学甚至根本无暇顾及这门课。农科类学科尤为如此,他们往往更以专业课专业技术含量高,应用文写作可有可无为由,漠视应用写作教学。
三.应该采取的措施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学纳入教学计划
随着社会的深入改革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传统的具有单一专业能力的人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而那些既精通专业又会管理,且具有一定写作水平的复合型大人才,却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试想一下,作为一名农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生不会写调查报告,不懂得相关应用文的格式,这样的人怎么能从事高新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鉴于此,高等农业院校在教学中,不应只注重专业课的教学,应把大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当作文化素质的一部分来培养,把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学和训练纳入教学计划。
2.在教学中应做到“教”和“练”紧密结合
应用写作也是写作,必须具备一定的写作知识和写作素养。尤其要掌握各种文体知识和格式才能在写作中更合乎规范。教师只有将应用写作的理论知识教给学生,学生才能做到心里明白。比如在讲授请示与报告两种文体时,就应当对两种文体在内容含量、行文时机、具体功用三方面的区别作理论上的介绍,当然学习应用文最根本的是要用它处理实际问题,因此在对高等农业院校学生进行应用文教学时,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相对弱化,避免学生被理论所束缚,忽视应用写作的实践性。但也绝不能略去必要的理论教学。同样,如果空谈理论,而忽视练习,学习应用文写作也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教不练不行,只练不教也不行。必须做到教和练紧密结合。
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必须重视平时的训练,并把它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只教不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很多应用文体,只有通过练习写作之后,才能加深对写作格式的认识,体会到应用文体,尤其公文写作格式程式化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例如学习请示的写法,教材中介绍请示的格式时,指出请示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落款、日期等几个部分。但是各个部分出现在什么位置,各个部分应该如何排列组织,这些都不容易用文字交待清楚。而通过练习请示的写作,则可对各个部分的具体写作和安排有直观的了解,方便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时的不同格式。写作过程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所学知识的检验,因此这门课程一定要落实到写上。
3.教学中注意课内学习和课外锻炼相结合,尽可能提供大学生应用写作的机会,提高大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5
一、培养难题与教学困境
在从事《应用写作》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对五届学生的调查与观察,发现该课程在教与学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障碍,而这些问题往往只有在教学一线长期从教的人员才能有深切感受,现总结、提炼归纳为以下几点。
《应用写作》教学之所以举步维艰,存在的核心症结于学生方面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重视程度与语言基础等方面。
(一)缺乏认识、陌生畏惧的“三不”障碍。
“不认识、不了解、不会写”,“三不”现象是我对所带班级学生多年调查的最终结论。连续五年我在新开课年级所作的关于应用文写作常识的测试结果不仅令人吃惊,而且每况愈下。04级所带211名学生大约有60%对于常用文种有所了解,如留言条、请假条、书信、寻物启事等,都基本能够正确书写,而且语言规范、格式完整。其后四年我虽所带班级总人数每年不同,但该比率逐年下降,至08级,226名学生中仅30%的同学对于常用应用文有所了解,绝大多数同学居然不知应用文为何种文章,基本是第一次听说该名词,对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更是一概不知,甚至连随堂测试的请假条都写得错误百出,更不要说像总结、计划、调查报告之类的大部头文体了。在此特摘录当堂测试一名学生写的请假条,作为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三不”现象的佐证:
亲爱的老师:我今天感冒发烧、头疼得厉害,要去看医生不能来上课,请老师批准,谢谢!
该请假条乍看似乎有称谓,且请假事由明确,还加上了“亲爱的”、“谢谢”之类礼貌用语。但仔细分析:一无标题,文种不明;二无请假时间段,难以准假;三无落款,申请人不清,请假时间无法判断;四格式错误,称谓与具体内容不应并作一行;五语言累赘、过于口语化,影响整体严肃性。
正因对该课程缺乏认识、了解和本身对写作规范的陌生感,多数同学在未进入具体课程内容学习之前便心生畏惧、进而厌学。
(二)急功近利、缺乏重视的学习态度。
在专业课程与信息网络化的双重冲击下,多数同学对应用文缺乏重视、不愿学习。“专业课程是大学学习的重中之重,其他课程均为辅内容,可有可无”。这一认识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之间,尤其在不同学科分类的学生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在校文科生由于考虑到未来就业,以及与本专业的关联性,普遍认为学习应用文比较重要;而理科生则普遍认为不重要,一是在校期间基本用不到、眼下看不到“效益”,二是认为专业知识过硬便可行遍天下。如计算机系的一位同学所言:“我们既不想当国家干部又不想干行政文秘,应用写作学了实在没用。”殊不知在校写作的实结、学习计划、毕业论文都属于应用文,走向社会则用得更多。“追求功利、注重效益”的学习态度使很多专业开设的应用写作课程形同虚设,学生上课期间要么编程序,要么画图纸,有的索性“养精蓄锐”。
另外,信息网络化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冲击也不容忽视。网络为其提供的各种应用文体范式,使之对应用文学习失去耐性和钻研的动力,草率地将这一学习简单化。在调查时,其中有50%以上的同学毫不隐晦地说:“开设应用写作课没必要,需要写时,只需从网上下载,稍加改动便可。”我曾向一些专业课老师了解学生写实习计划、总结,调查报告及论文的情况,他们一致反映学生写作时大多从网上下载,稍加改动而成,特别是毕业论文,有的将几篇论文各取所需拼凑一下,有的则全篇雷同,内容、观点与网上相差无几,只是署名不同罢了。缺乏基本的写作能力助长了抄袭的恶劣风气。
(三)词汇匮乏、表达艰涩的薄弱功底。
应用写作虽不以辞藻华丽、情感饱满取胜,但其对语言的要求却另需一份锤炼之功。它要求语言表达严肃庄重、简洁明了、准确凝练、朴实得当。然而越是朴实简洁的语言,对词汇的积累与语言驾驭的能力要求越高。这对词汇贫乏、积累无几、语言表达惯用重叠词和外来词的当代大学生来讲很是吃力。“好好喜欢”、“哇塞”、“欧耶”等词是他们表达乏语的集中体现,再加上写惯了劣质的记叙、议论和抒情文,在撰写应用文时,总是力不从心、很难上道,往往会混淆口头语言与应用文语言的区别,混淆文学语言和应用文语言的差异,甚至写出的东西令人啼笑皆非。如某同学在批评性决定中用到“天地不容、人神共愤”;某同学在通知中如此表达:“大家听好,这是班委会刚才说定的事情,最好不要忘了。”
在读图时代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在影视艺术泛滥与网络图画的包裹中很难突围,读书少、积累少,表达艰涩、词不达意、浮躁自大成为他们致命的弱点,应用写作的撰写正使得这些缺点裸地暴露出来,让他们感到焦躁不安,兴趣全无。有位同学在一次撰写调查报告时说到:“老师,我调查得很认真、数据记录得也很详细,就是不知道咋动笔,写了好多次总觉得不是心中想的,表达不准确,所以就不交作业了。”
当然,将应用写作的培养难题与教学困境完全归罪于学生未免不公,教师的教学方式,学校的重视程度、课程安排,以及教育机构的敦促与支持都至关重要,但在此不再赘述。
二、相应对策探讨
针对以上诸多教学障碍,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相应的对策,有些初见成效,有些略有改善,在此仅供参考与讨论。
(一)系统介绍,鼓励尝试,做足课前引导。
由于在高等教育以前的基础教育序列中,学生很少系统接触应用文写作,因此找准“三不”缺口,在正式进入课程具体内容讲解之前,先花两节课的时间做好课前引导,这一步至关重要,对症下药能够使很多同学产生新观念、新认识、新兴趣,从而为日后教学的顺利开展作好铺垫。
“一问、二写、三认、四了解”,遵循这一引导步骤在解决“三不”问题上更具有循序渐进的逻辑性。“一问”即首先询问调查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知识了解的现状,做到知己知彼。最好以集体提问和个别发言的方式进行,快速作出数据分析,以便判断下一步的引导措施。如掌握情况表明大多数人对应用文概念较为熟悉,则不必再在认识与了解阶段下功夫,直接将方案调整为“一问、二写、三纠错”。“二写”,印证古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教诲,让学生体验写好应用文是需要认真、科学的态度和反复实践的。如果直接引入概念,则大多数人还是会似懂非懂。教师应先鼓励大家写几个日常化、简单化的文种,如请假条、留言条、借条借据之类,写完之后稍做点评顺势导入什么是应用写作的概念完成“三认”,“三认”的重点在于教师的准确点评。“四了解”即在概念导入后作具体的阐释和扩充。对多数人认为应用文就是请假条、书信、借条借据、寻人启事等简单化的理解加以纠正,并以征集意见方式询问学生凭借个人生活经验判定的应用文体还有哪些,逐一扩展,引出广义的概念涵盖面,介绍如总结、调查报告、申论、公文、市场可行性分析等文种亦属应用文,从而使学生通过动手和主动思考对应用文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界定。
另外,教师还应将应用文写作与专业需求相结合,采用不同专业讲授内容有所侧重、体现显明专业倾向性,使应用文起到专业支撑作用,让学生觉得写作不是游离与专业之外,而是专业的基础支点。
(二)分析心理,号准脉搏,做好因势利导。
面对学生急功近利、注重眼前效益,以及依赖网络抄袭等诸多不良心态,我们不应批评打击,板起面孔严肃纠正,而应因势利导,变弊为益。
1.为学生作出一个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没毕业就考虑就业和未来发展是当今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讨论其未来发展进程时,可以引入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如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大学生,第一步必须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并顺利通过大学的各种考核。学习要想事半功倍,就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是否有效,要靠总结去检验和完善;要想顺利毕业,就必须能撰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工作后要想提升职称与薪水,必须以发表有一定建树的科技论文作为晋升条件,等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在加入和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种应用文体的实际撰写问题,诸如要写申请、个人说明、竞聘演讲词、规章制度、策划书、聘书、海报、通知、请柬等。在遇到实际写作问题时,他们便会积极学习、认真钻研、主动请教任课老师,从而较早感受到应用文写作能力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
3.打破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的观念局限,做好教学沟通。除了在写作训练和作业巩固中严格要求,避免学生进行网络抄袭以外,应用写作老师应和专业课、选修课老师达成一致,在作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严格监督,尽量减少乃至杜绝学生网络抄袭的依赖性,使之养成独立撰写、认真思考、主动钻研的良好习惯。
(三)抓好基础,巧妙鼓励,培养好读兴趣。
良好的语言表达功底离不开丰厚的阅读与积累,而要克服现今学生语言匮乏、词不达意、厌读怕写的弱点,仅仅就应用写作本身展开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逐渐培养其阅读兴趣与积累信心,抓好再练基本功工程,否则所有应用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都将成为纸上谈兵。
阅读是一项较为艰苦的工程,定制度、划任务是很难见成效的,教师在授课中可适当穿插、提点一些名篇佳作,并对其作出独特见解与点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诸如,现今绝大多数学生都只看过《红楼梦》电视剧,并未读过原著,我对其中精彩片段加以介绍,并给出名家精辟点评。许多学生课下便阅读该书,并和我进行探讨。《红楼梦》历来被认为是语言艺术的精华,多数学生读完后感言受益匪浅。我认为此种方法不仅可以使应用写作教学的枯燥性得到缓解,而且通过一定量的积累,部分学生由开始仅读几本书,发展到要求老师给自己划阅读书目,制定阅读计划,甚至经常写出阅读心得与教师分享。此类学生写作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显而易见。诸如,我所带07级建筑工程专业的某位学生,开始连通知都不会写,半学期后竟能写出2000多字的读书心得,进步之快令人欣喜。可见巧妙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名篇佳作,做好基础性积累,是提高应用写作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之法。[2]
此外,为了提高学生对应用文的学习兴趣,准确把握其主题思想的能力,我在教学中还尝试开展了让学生自主撰写、编辑、策划手抄报纸竞赛活动,课前3分钟新闻播报与时事政策分析活动,模拟办公对决赛活动,等等,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也颇显成效。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应用写作》教学与能力培养工作任重道远,其制约因素众多,以上仅就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归纳,并提出拙见,仅供参考讨论。
篇6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应用写作》课程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门课的开设旨在使高职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应用写作相关知识,正确运用写作技能,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高职院校现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现状却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客观需要,导致该课程基本处于“教师不好教,学生不好学;教无效,学无用”的状态。因此,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是适应现代社会和职教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在从事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应用写作》和《办公自动化》两门课程的教学中,尝试把现代办公技术应用于《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取得了一些实效,下面谈一谈个人从事该课程教学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基本是按“知识要点—例文评析—写作训练”的模式进行的。一些教师认为应用写作“重格式轻内容”,只要把写作的基本格式讲清楚,让学生记下来,就能取得良好效果。教师授课时一般强调“精讲多练”,提纲挈领地讲授文体理论、写作格式、写作要求和注意事项,然后评析例文,再让学生模仿例文“依样画葫芦”进行实训,因此往往出现了学生“听课枯燥,看书不懂,写起来不会”的现象,整体教学效果不佳。
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所接受的写作训练注重主观性和形象思维,他们对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写作比较熟悉,而对应用文写作则相对陌生。应用写作具有特定的对象、内容和形式,在立意、程序、格式和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者情感体验的自由展开,也限制了写作者创造个性的自由发挥,学习过程显得单调、枯燥、乏味。学生课堂表现沉闷,作业质量不高。为了应付考试,他们只能死记硬背文体理论,生搬硬套写作方法。还有一些文体,如招投标书、市场预测报告等,专业性很强,其专业内容超越了在校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他们无法体会专业要求,所以这些文种仅仅掌握写作格式是不够的,碰到写作训练,他们往往一筹莫展,只能参照例文,生搬硬套,应付了事。
二、现代办公技术引入《应用写作》课程的意义
现代办公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网络技术,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使办公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主动学习、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来实现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当前企事业单位普遍采用办公自动化软硬件设备,对岗位工作人员的办公自动化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的。将现代办公技术引入《应用写作》教学,让学生体会真实的办公环境,在制作文本、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真正获得实战的体验和经验,在掌握常用应用文体的同时,能熟悉现代办公环境和现代办公技术,这样能有效缩短大学生跨入社会的适应期,更快适应目前企业内OA系统的普遍使用。
学生的学习活动,最重要的是学习环境的设置。利用现代办公技术,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协作与会话,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在互动中主动进行意义建构,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较好的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1]。学生运用现代办公技术学习、写作、处理文档,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熟练的电脑操作能力,熟悉常用办公设备和电脑应用软件,提高文字输入、编辑的能力,掌握网络技能,熟悉上网浏览、搜索和下载信息、制作文档和表格、发送电子邮件、利用网络创建和自己的文本等。现代办公技术为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提供了最为理想的条件,这种教学模式是符合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特点的。
三、现代办公技术在《应用写作》课程中的运用探索
(一) 运用现代办公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写作热情
运用现代办公技术,使教学信息可以以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形式呈现,新颖丰富。在学习中,采用图形交互界面、窗互操作等技术,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的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并强化其对教学内容的记忆。
例如在讲授“公文格式”时,可以引用WORD“公文向导”。公文法定格式要求严格,这是教学难点。如果让学生死记教材上的格式,学生觉得没有什么意义,即便教师一再强调格式要素,但学生在写作练习中仍然会错误百出。引用WORD“公文向导”,让学生在“公文向导”对话框的提示下设置公文样式、公文用纸、标题、内容、附件/注释、其他,直至提示“完成”——这样,一份格式规范、内容详尽的公文就出现了,使学生由衷体会到了成就感。好奇的学生会自觉尝试“公文向导”中的其他操作,了解和熟悉“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的不同样式和写作要求,自然进入写作状态,较好地完成写作任务。这种充满成就感的写作体验使他们摆脱了惧怕写作的心理,能重拾写作信心,自觉主动地巩固写作技能,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类似的应用还有WORD“实用文体向导”,这些向导模板体现了文体的规范格式和写作要求,通过对话框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自觉规范地进行文体写作练习,顺利完成写作任务。
(二) 运用现代办公技术,拓展学生思维
在工作环境中,应用文写作的思维启动一般是遵命写作、按需写作,写作者往往先按某种文体的格式去构思,重点考虑写作格式和语言运用问题,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文体规范的制约,导致思维僵化单一。运用现代办公技术,信息的接收和传递及时而快捷,人们能够更全面及时地搜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电脑在延伸人脑智能的同时提高了写作者的思维速度,拓展了思维空间,伴着键盘的击打和鼠标的移动,作者的思维同语言一起运动,人的感觉器官全方位开放。作者不仅要考虑格式和语言,还要思考从文字录人、编辑到文本的美化、储存、传送、打印输入等问题,使思维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学生可以通过键盘输入自己的文章,用“拼写和语法”功能自检错别字和语病;借助电脑的文字编辑功能,按照文体规范格式排版编辑和美化,形成合乎要求的电子文档;然后或打印或用电子邮件等形式发送给教师……这个过程会使学生感觉充实,需要思考很多问题,而且希望自己每一步都完成得非常出色。另外,对于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文体,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影像支持,展现专业场景和操作细节,创设写作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并熟悉专业文体的写作要领和规范,让学生借助于网络搜索技术、图片图像处理技术、汉字识别技术、文档分类管理技术等,搜集、积累、丰富写作素材,帮助学生在深入了解相关专业业务的同时,写出合乎专业要求的文本。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解决文体写作的问题,还要及时给予学生现代办公技术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学习任务。
(三) 运用现代办公技术,构建师生互动平台
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交流合作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扮演好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帮助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传统的应用写作教学过程是:教师讲授,学生模仿写作、递交作业,教师课后批改,反馈成绩和讲评,学生订正。在这期间教师一般很少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兴趣,只知一味地灌输文体知识,用作业和考试的形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在教学活动中几乎没有交互活动,因此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全面、不深刻,学生主体能力的发挥不健全。
运用现代办公技术,构建师生互动平台。教师可以创设形式多样的讨论答疑区,如电子邮箱、BBS论坛、博客等[2],利用多种途径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建立师生多样化的交往形式,拓展交往时空,提高交往质量,打破师生只能在课堂上交流的局限,使师生在情感上和心理上形成认同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
(四)运用现代办公技术,优化课程评阅形式
评阅学生的习作可以改变过去传统的批改方法,引入现代办公技术,尝试多元化的评阅形式。例如教师可以收集学生写作中的常见病例,通过扫描存入计算机,再由投影仪展示,让大家集中讨论、共同评阅,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分析、研究甚至争论,讨论修改方案,不只是教师一个人具有评阅权;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批改个别典型作业,将批改过程制作成课件动态呈现,帮助学生在比对中发现自己写作的正误;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示范文章通过QQ“共享”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模拟写作并找出差距;对一些重点写作训练,可以利用校园网个别批改,学生由网上提交电子作业,教师利用办公软件中的“修订”、“批注”功能直接在电子文稿上批注修改,然后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可以接受“修订”或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的形式使师生互动对话建立在一种两两相对的坏境中,更直接有效,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还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教师的教学信息化管理;学生之间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相互修改,这有利于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如此形式多样的评阅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效果得到及时反映,还能帮助学生提高鉴别、交流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现代办公技术应用于高职《应用写作》教学是依托现代教育技术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化。它把封闭式教学变为开放式教学,拓宽了教学资源,营造了新颖的教学环境,推动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过渡,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符合《应用写作》课程和高职教学的特点,能有效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篇7
0引言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和诗歌,但一定要能够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应用文写作能力不仅是高职毕业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基本评价因素之一。然而,相对于社会对应用写作能力的重视,近年来高职生的写作水平却不容乐观:实习报告错字连篇、语句不通;求职信充满“学生腔”和“文艺腔”;毕业论文、入党申请书全靠网上抄……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此之差,除了语文基础薄弱、网络抄袭之风盛行等客观因素外,现有《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方式难辞其咎。
1当前《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应用文写作》课程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缺陷:
1.1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时间最长的教学方法,其教学过程为:理论知识+案例教学+课堂练习。不可否认,案例教学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也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当其成为一种长期的、模式化教学方式后,学生对案例的兴趣逐渐降低,他们只是把案例看成一个“壳”――某种特定文种的格式,他们仅仅把作业的内容机械套进案例的“壳”中去,使《应用文写作》课程变成了“做填空题”,体会不到应用文的语言力量、写作意境等格式之外的那些更为重要的东西。
1.2 模拟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目前在一些高职院校人文类课程的教学中已被广泛使用,不管是通过教师的描述来再现想象中的场景,还是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去实际体验,模拟教学最致命的问题是人物及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脱离了现实生活,违背了应用文写作真实性、实用性的原则,所以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来说只能是隔靴瘙痒。
1.3 项目驱动任务教学法作为高职理工科专业课程“工学结合”改革的重要结果,项目任务教学法被许多人文类课程模仿,其中包括《应用文写作》课程。项目驱动任务教学中,一个项目由多个任务组成,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角色扮演,在做中学,学中做,以达到提高专业能力的目的。项目教学法的实质还是模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冥思苦想设计项目,学生缺乏材料“闭门造车”。因此,虽然目前项目教学法很流行,但并不适合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
1.4 网络写作实践教学平台我校的网络写作平台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且不受时空限制的,但问题也随即出现:由于缺乏面对面的交流,教师往往并不知道学生写作的真实背景和写作任务,只能在网页上 “就文论文”,学生对教师的点评也往往是不解其意。
上述教学法的共同问题是:他们都脱离了社会生活来教学写作,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课堂与生活的脱节,使《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变成了高台教化。社会生活是应用写作的源头活水,写作课程与社会生活血脉相连,社会生活应成为应用写作教学的大背景、大舞台。基于这样的前提和认识,构建开放式《应用文写作》课程实践教学平台就成为必要。
2开放式《应用文写作》课程实践教学平台的建构
《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是指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三个活动圈,所创设的真实的、鲜活的写作实践教学平台,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作为写作教学的真实背景,鼓励学生走入现实生活,在实际应用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写作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它与传统课堂教学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并逐渐形成应用写作课程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为了增加学生写作实践机会,提供给学生真实的写作环境和任务,可建立以下三个实践教学平台。
2.1 学生日常应用写作指导机制高职学生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为了应付日常生活和学习,常常需要写一些简单的应用文,如请假条、借据等条据类文书,计划总结等事务类文书,入党申请、贫困补助申请等申请类文书,求职信、履历表、感谢信等社交类文书,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等科技类文书,未开设此门课程或者开设了还未学习的学生,以及由于课时短学完又遗忘的学生,在面对现实的写作任务时,往往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怎样去写,更不知该向谁去请教,在校园内设立一个面向全校学生的写作指导机构,对学生日常的《应用文写作》课程问题给予及时的、周到的帮助。现实的需要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应用文重要性的认识也远比教师单方面在课堂上重复印象要深刻、具体得多。
2.2 校园内部应用写作实践教学平台在校内,主要建立以下几种实践机制。
2.2.1 通过组织应用文写作技能大赛、创办班级或社团刊物等形式,在全校营造一种重视写作、崇尚写作的校园氛围。高职院校缺乏本科院校里那种浓厚的文学氛围,学生对文学写作也不喜欢,其根源当然在于学校对专业课程的过分偏重和对基础课程的不重视,只有在全校营造一种重视写作的氛围,学生对于写作课程的看法才会慢慢扭转。技能大赛是学生专业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有多种专业技能大赛,但是还没有应用写作技能大赛。通过前期宣传,组织选手参赛,评选最优等活动,不但给学生提供一个提高写作技能、展现自我的平台,而且能够在全校宣传《应用文写作》课程的重要性。报刊能够促进学生通讯、消息等应用文的写作技能,在创办班级和社团刊物的过程中,因为作品有了更多的读者,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被激发。一份份各具特色、色彩纷呈的报纸也成为记载美好大学生活的载体,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2.2.2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度开放学校行政机关内部的一些文书岗位,提供给学生实习。学校是一个小社会,有正规的、运转有序的行政管理机构,每天都有一些公文需要拟写,学校自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写作实践单位。我院曾在一些系部的办公室使用本校学生担任临时的文书,让学生起草一些简单的公文,如通知、公告、卫生检查等文件,实习学生确实有很大收获,也缓解了系部人手紧张的问题。对此我们将会作进一步的研究,找到更好的契合办法,使学校开放更多的文书岗位提供给学生实习。
2.3 校园外部应用写作实践教学平台除了学生在校时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校园内部《应用文写作》课程实践教学平台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假期和实习的时间,建立多样化的校外实践教学平台。
2.3.1 学生暑期行业调查制度化。行业调查报告是一种大型综合性文书,要求内容真实,结论可信,逻辑严密,语言表达清晰流畅,通过撰写行业调查报告,实地采访使学生不但获得了最新的行业前沿信息,对自己的专业有了切身的认识和了解,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会有扎实的锻炼和显著的提升。
2.3.2 建立以党政机关为主的校外应用写作实习基地。党政机关一般都是大型行政管理中心,各种公文来往频繁,应用文种类比较齐全,制作质量相对较高,所以如果能够建立以党政机关为中心的应用写作课程实习基地,接纳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实习,其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
2.3.3 高职院校还可鼓励学生自己创办实体公司,承接对内对外的公文写作任务。
3建立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的意义
首先,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写作任务产生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功利需求,解决了学生《应用文写作》课程“动力性缺乏”问题,激发了学生写作热情;其次,突破了以往《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模式空间狭窄、情景虚拟的局限性,在广阔而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学生写作思路不再受到束缚和限制,笔下有物可写,思维自由放飞,得到生活和心灵空间的拓展,写作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空间的拓展这两者正是所有写作活动所追求的最佳效果;最后,它是应用写作实践的长效机制,解决了以往《应用文写作》课程因课时量少而带来的写作实践十分缺乏的问题。
目前,开放式《应用文写作》课程实践教学平台还是一种正在探索中的新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形式如何解决、制度如何建立、教学时间如何确定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篇8
应用文作为信息载体,已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当今社会中,作为交流交际的工具有无法取代的作用;而应用写作是提高个人职业与人文素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已经成为衡量工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据统计,在人们每日所接触的书面文字中,95%甚至更多的是应用文[1]。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应用写作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每个合格的社会正式成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已经构成一个现代人人格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应用写作课程是他们传达思想、体现能力、赢得竞争的重要工具。因此,应用写作能力对于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当代医学生来说,自然也是至关重要的。
1 医学应用写作能力需求的调研
如何在医学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中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方针,培养出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呢?本研究对此分别在学生与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
1.1 对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1.1.1 调查对象与方法 对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在读的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药学、医学美容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6个专业学生,目的是了解学生以往是否接触过应用写作、对学习医学应用文的必要性和你希望在《医学应用写作》课程中学到什么等问题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内容更贴近行业,让学生掌握过硬的应用写作能力而适应社会需求。
本次共发放问卷调查表871份,其中有效问卷834份,有效回收率为95.8%。本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对收集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将统计结果分别列表,作为分析、探讨问题的依据。
1.1.2 调查结果 对医学应用文写作知识了解、掌握与需求认识情况。以往接触过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同学占总人数57.1%,没有接触过的同学占42.9%,可说对医学应用文写作完全陌生的学生大有人在。在对以往应用文写作课是否“喜欢”的回答中,“喜欢”的仅占17.8%,“不喜欢”的占33.5%,不喜欢原因是“写作基础差”的占47.6%。认为是否有学习医学应用文的必要这个问题中,选择“非常必要”的同学占71.1%,远高于选择“没有必要”的1.9%和“无所谓”的27.0%。你学习医学应用文写作的原因一项中“与自己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占83.0%。且希望在课堂上能学到和自己医学专业相关的应用文体,其中呼声最高的前三位分别是:医学求职文书、医学科技文书和医疗机构契据类文书。这可作为改进医学应用写作教材的重要依据[2]。
1.2 对用人单位问卷调查情况
1.2.1 调查对象与方法 意图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医学应用写作是否改革与如何。调查对象为江西省省、市、县共23家医院和2家制药企业等科室领导、带教老师,就实习生在临床实习中胜任工作情况,尤其是医学应用写作能力方面征询用人单位意见和建议。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500份,回收487份,回收率为97.40%。统计处理方法同学生调查统计。
1.2.2 调查结果 应用写作素养与写作能力强的只占21.77%,一般占37.16%。实习生在医院使用的各种应用写作文书较差排位前三位的是:医学科技文书、事务文书、医学论文,而“日常文书”和“求职文书”则分别排第五与第七位。实习单位认为突出表现在应用文基本知识、文章结构、格式等方面有欠缺,不懂得怎样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缺乏的还是一种应用写作的素质。调查中得到医学应用写作能力与素养对临床工作很重要与比较重要占95.45%。可看出医学应用写作能力在用人单位工作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地表明医学应用写作在学生未来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自身能力构成的不可或缺。实习生临床工作中的能力较差排位分别是:熟练掌握及完成医学科技文书、求职文书,医学科技论文等文体的写作,与写作能力的调查结果吻合。是否有必要在校增加医学应用写作学习的课时,非常必要与有必要占了89.32%,说明多数的用人单位建议学院医学应用写作课时应增加[3]。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评价,显示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需要有脱轨现象,现行医学应用写作课程内容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培养目标尚有差距。
2 学生医学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
课题研究中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确立医学应用写作的学科地位的势在必行:①教育部、卫生部于2011年12月6日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明确指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尤其是医学生职业素质及实践能力亟须提高;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最根本的是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具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丰富的人文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要大力加强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医学生具有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团队合作的良好职业素养”。卫生部部长陈竺在讲话中说:“当前,医学正酝酿着新的革命,其培养目标要求职业操守、人文素养、学科综合、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能力要素有机融合”。②学术界与行业已公认应用写作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与思想素质的重要内容。③应用写作课程必须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方针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服务。④应用写作课程必须为大学生成才就业的得力帮手。
2.1 加强《医学应用写作》教材的改革建设
本次调查充分证明,培养实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医学应用文写作教材到了必改不可的时候了,且内容必须是“贴近岗位、注重应用、有所创新”[4],力求突破传统的说教形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理论性和实用性,尤其在例文的选用方面突出行业特色;结合学生与用人单位工作中的写作实际需要,便于他们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方面注重能力培养。
教材编写紧扣“基础课教学要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内容应做到贴近执业考试与临床工作实际需要,又注重卫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和实践技能训练,实用性应非常强[5]。在内容安排上,不仅需优化整合课程内容,突出卫生高等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特色,充分实践“教、学、练”一体化;还要考虑把自我学习、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和外语应用等能力有机地嵌入其中,突出高职教育的能力目标。注重实践与理论教学的紧密结合,理论知识遵循“适度、够用”[6];“让学生听了就能懂,看了就能会,学了就能用”[7];实践性教学环节上融入充分的实训内容,在理论与实践兼顾的情况下做到实践放在首位,保证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出高职教育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8];做到最新的职业特色,具有市场前瞻性;具有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使教材具有超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2.2 强化教学实践,改革教学方法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用文作为信息载体和交际工具,不仅日益进入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作为个人能力与素质的体现,逐渐被纳入人才评价标准的视野。根据对市场和行政机关的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应用写作能力不仅成为了当今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涵,而且还是企业所要求的职业核心能力之一。因此,《医学应用写作》既是一门文化基础课,也是一门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课,更是一门人文素质课。重视《医学应用写作》课程的建设和学生应用文的写作技能的培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而且可以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和实现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基于工作过程,指导写作实践。”结合学情分析和典型工作任务的特点,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法:
2.2.1 案例教学法 运用案例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与指导下,依据教学目的、内容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场景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或团队协作,进一步提高他们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案例要贴近他们的生活,有具体的可感性,甚至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
2.2.2 情景教学法 比如“合同写作”教学,教师把基本理论知识讲授后,将每组分为甲乙两方,再由一方推举一个代表进行洽谈,代表甲单位草拟一份合同,与代表乙单位的同学相互讨论修改合同。当双方确认合同无误后模拟法人代表签定合同。又如在教招标书、投标书时,可模拟单位某一工程的招标、投标,让学生分别扮演两方的角色,进行口头交谈,再实践写作。这样不仅能充分体现同学主体性的参与意识,巩固学生对应用写作理论知识与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加强他们的人际沟通与人合作及交际中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与写作效果比较好。
2.2.3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是“任务”的设计。“任务”设计的完整性、难易程度以及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等,都将直接影响整个课和学习效果。故在设计任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心理特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设计出他们感兴趣,愿意做,同时需付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以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新课之前,先安排任务,有时候可结合课后练习,先进行习题预览,然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2.4 小组合作学习法 以4~6人为1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照成绩、能力、性格、情商等方面的差异采用互补性原则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协助意识,学生既能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又能体现个人的才智,分享成功的喜悦,体验学习的乐趣。这也为今后学生步入社会,融入工作团队打下了基础。
2.2.5 社会实践教学 在应用写作教学实践中,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是教师的讲解和已经给定的材料,而是学生直接参与的社会实践。故在教学中,除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全过程外,还应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辅导学生到课堂教学外的社会中进行实践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2.6 项目教学法 任务驱动激发兴趣,通过下达任务书,将任务及项目与学生团队绑定,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指定任务,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职培养的学生是应用型人才,决定了教学内容贴近社会生活。高职学生面临就业挑战,加之高职教育强调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多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开展教学,接触社会广泛,因此,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应该考虑到让学生了解社会,掌握一些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技能,特别是在书面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从事医学应用写作教学工作的教师,应加强医学写作教学的研究,积极探索其教学规律,强化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才能实现为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亟需的真正合格的医护人才的办学目标。从而实现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竞争力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蔡朔冰.高职院校应强化应用文写作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9,(27):185-186.
[2] 陈亦蕾,王峰,李甡,等.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医学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的调查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0):92-94.
[3] 李甡,王峰,陈亦蕾,等.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7):122-123.
[4] 黄峰.当前高职教材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8):58-59.
[5] 王群.对医学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思考[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29(7):658-659.
[6] 王国强,涂明.示范性院校高职教材建设研究[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4,(1):33-36.
篇9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指的是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能力,也就是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它不针对某种具体的职业、岗位,但无论从事哪一种职业都离不开它,对劳动者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岗位,要求劳动者既掌握技能和技术,还有独立工作和团队工作的能力;既有全面的综合知识,又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有沟通交流的能力,又有应用人文知识的能力。在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的课题中,把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专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核心技能。同时规定核心技能培训与测评项目为八项,即“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提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能力。[1]二、职业核心能力与应用写作能力的关系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在生存和发展中的基础,是保证人健康全面协调发展的最基本的保障。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岗位变化日益加快、职业风险越来越大的现代职场,高职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从业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着重培养学生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职业核心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职场可持续能力。[2]职业核心能力中“与人交流”、“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自我提高”等能力都可以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得到培养。因此,在高职应用写作课程中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实际作用和现实意义。高职应用写作应该真正承担起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使命,完成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革新创新能力、自我提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正确地实现职场定位与职业发展的目标论文格式,使学生能够真正从中受益成为满足市场需要的社会人。[3]
三、面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应用写作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应用写作课程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在密切联系学院各专业的基础上,形成了能力本位、项目教学、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设计与教学理念。[4] (一)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职业岗位(群)要求,围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来设计课程能力、知识、素质目标;根据岗位工作调查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注重学习情境与职业情境、职业活动对接;以能力在实践中培养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法与训练方法,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拓展;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结果设计课程考核方案。课程设计思路体现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专业对接,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通过应用写作教学的平台,引导学生体认“社会人”和“职业人”的角色内涵,使学生掌握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内容设计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根据职业岗位所需基本而常用的文种选择教学内容,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任务。在培养基本的应用写作能力基础上根据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设计了“参加就业招聘会”、“举办产品推介会”、“成立设计公司”三个项目任务,建立真实或仿真的工作情境,在分析各项目程序的基础上,落实各项目所要求的文种写作。 课程设计为基础模块、项目模块、拓展模块3个模块。基础模块共安排了12个文种的写作,每几类文种写作对应一顶项目任务。这些文种的写作都是完成项目任务所要具备的基础写作能力。基础模块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会写作与社会交际和职业实务相关的各类应用文,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项目模块设计了根据职业岗位所需基本而常用的文种来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三个项目。这三个项目是“参加就业招聘会”、“举办产品推介会”、“成立设计公司”文种写作。通过完成项目内容,训练学生将写作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职业工作奠定基础。拓展模块设计了商务礼仪专题讲座、职业规划专题讲座,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论文格式,强调实践教学环节,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高职应用写作教学过程的突出特色。
(一)教学模式的创新 将写作与工作岗位工作环境紧密结合,对接专业需求,创建了“工学结合”的教学环境。运用项目法,融教、学、做于一体,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坚持务实致用原则,以案例引导基础应用写作,以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拓学生视野,进行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拓展。借助多媒体、情境模拟实训室、社会生活现场,网络资源等多种教学环境,构建一门多样性、立体型课程。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案例教学法
根据职业岗位调查收集一些学生的案例、有典型性的案例或企业真实案例,贯穿于教学过程。如“合同”的写作中就收集了一些企业或社会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让学生去分析、讨论,最后学生与教师一起对案例进行归纳修正。如“求职信、应聘书”就选用了本校毕业生的简历进行评析。由于所选择的案例有鲜明的针对性,并且适应于职业岗位,因此对学生领会写作要领,完成项目任务就有很强的指导性。 2.项目教学法
应用写作课程设置了“参考文献的任务。学生在这样的现场教学中热情很高,进步很快,能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职业能力。 3.情境教学法
创设职业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职业环境中进行写作,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能够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如“求职信和应聘信”的写作,教师提供一个模拟的招聘会现场,选择学生扮演企业人事经理和应聘人员,进行求职的问答并填写应聘表格,最后学生与教师一起分析求职应答与应聘表格填写应注意的事项,这样通过设置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论文格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沟通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塑造职业意识的目的。 4.小组研讨法
在基础模块的案例分析中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在项目模块中,将学生分成几个项目小组并由组员选出小组长负责本组任务,小组成员通过共同研讨,团结协作,最终完成每个项目的写作任务,并制作PPT文稿,在课堂上每组派一位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在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共同商量,制定项目方案,完成文种写作,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协商交流,这种形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其协作交流能力与团队精神,并在过程中使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高宝立.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10 [2]楼淑君.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析[J]. 理论界,2008,(12).
[3]高静、郑泽宏.高校学生职业能力与语文素质的关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8).
篇10
一、项目教学法运用于应用写作教学的步骤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引导学习者在探索和反思中获得完成相关活动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其核心在于使研究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
根据项目教学法的思路,笔者将其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设计为以下三个步骤:
1、确定训练项目
笔者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三个教学项目:示范项目、单项练习项目、综合实训项目。一个教学过程一般选取2至3个教学项目。
2、分组讨论
项目教学法主要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写出规范的应用文。学生学习形式可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协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完成自己所选定的小项目或班级大项目中的一个模块,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探索或发现的信息和材料为全体组员所共享,甚至为全班所有成员共享。每组人员为4至5名,设立“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小组的学习讨论。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启发、引导,具体活动由学生自己完成。特别是那些课内不能完成的课题要引导学生安排好后续工作。如完成一份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要引导学生制定一份合理的调查计划,确定人员分工,责任到人,明确各自的任务,确定调查方法。这些工作做好了,后续工作才能顺利展开。
3、检查、评价和总结
在开展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跟进,对活动中出现的疑问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包括一些心理问题、思想问题等,还要对学生的不同意见进行评析,统一认识,对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适时评价、及时总结。 转贴于
(1)评价依据
学生完成的项目成果,即学生写成的各种应用文或小论文。
(2)评价步骤
第一步由学生本人自评;第二步由各小组互评;第三步由教师进行评定。根据检查和评价情况确定每一名学生对写作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进行整体性总结归纳。
检查、评价、总结的目的是发现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二、实施项目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项目的选择
选取项目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现实对象为材料,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要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参与项目选取,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素材,选择难度适合的教学项目。
2、教师的指导功效
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要负责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组织。采用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教师对任教科目要融会贯通;二是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字驾驭能力;三是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3、课程内容的整合
实施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认真考虑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衔接,必要时可以编写讲义,甚至编写教材。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能写出生活、工作中常用的规范应用文。开展项目教学便于构建一个开放性的、研究性的学习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实际锻炼,同时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篇11
应用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在中职专业课程体系中,作为公共基础课,担当着培养学生应用写作能力,提高职业素养,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但当前,受学科型教学模式影响,中职应用写作教学存在不少困境,无法与新的专业模式相呼应和对接,需要加大课程教学改革力度,重新构建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写作教学体系。
一、中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的困境
(一)教学对象认知能力差
应用写作需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必要的生活阅历以及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而在校的中职生多是初中毕业后升学上来的,从学校跨入学校,文化基础薄弱,缺乏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对应用文涉及到的相关事务非常陌生,认知不足,写作时往往捉襟见肘,无从下笔。其原有写作基础主要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一般文体,熟悉的是文艺、科技及议论语体,应用文及其相应的主要的事务语体尚未成为其写作知识、能力体系的构建部分,故容易受原有基础的惯性影响,在应用写作中,选不准文体,用不对语体。
(二)课程定位边缘化
中职学校以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在“能力本位、技能优先”的教学背景下,一些学校过度强调专业课程教学,公共基础课则处于尴尬的地位,课时大幅压缩,内容大量删减,应用写作课程甚至不能单独开设,处在边缘化的地位,可有可无,完全忽略了写作能力尤其是应用写作能力是构建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因素,对学生就业及未来职业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课程定位的不正确,造成专业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短腿现象,影响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学内容脱离专业需求,缺乏实效性
应用性和职业性应是职业学校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特色。但当前教学内容“一刀切”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教材仍停留于文体基础知识+案例+练习的套路上。理论性的内容多,实用技能的内容少;学说性的内容多,职业性的内容少;系统性的内容多,对接岗位实训的内容少。选用的文种主要侧重于适应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处理需求,适应中小型企业生产、管理和个人日常事务处理的文体比重小,未能做到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对接,不能满足学生专业需求和实际生活需要。由于教学内容缺乏实效性,学生感到课程的学习与自己今后从事的工作和职业生涯关系不大,学来无用,无形中挫伤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手段模式化
传统应用写作课堂教学通常是文体基础理论知识阐述案例分析课堂写作练习课外写作训练,沿袭学科型教学模式,理论的阐述过多,实训环节不足,即便是案例教学,许多教师亦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不能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不能对接学生职业岗位需求列举案例,由于缺乏针对性,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课堂上的写作练习,脱离学生专业与生活实际,而课后采用的又是放羊式的写作训练,缺乏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故实效性较差。这种忽略学生主体地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写作技能的练成,不能实现应用写作教学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达不到职业教育课程注重学生能力训练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手段上,与专业课程相比有较大差距。中职学校大多重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专业课程实训实验设施充足,教学手段多样,相比之下,对公共课的实训投入则不可同日待言,条件好的学校尚可采用录相、幻灯、多媒体投影等现代教学手段,条件差的学校则纯粹是停留在课堂教学上,至于写作实训室、仿真工作室建设则没有得到重视,致使应用写作教学难以摆脱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桎梏。
综上所述,中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正面临着偏离教学目标的困境。破解困境,重构有效的教学模式,是当前中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应用写作教学模式的重新建构
(一)以适度、够用、实用为基础,重构教学内容
应用写作课程要敢于突破传统学科体系,结合中职学生学情特点,简化教学内容,以适度够用为基准,宜少不宜泛,宜精不宜多,宜专不宜全,不必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教学内容设计还应立足于应用,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用市场需求的杠杆来衡量课程内容的实用程度,针对不同专业人才培训目标及培养规格,通过分析各专业职业岗位对应用写作的需求,以此为根据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的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重构。
先从学生熟悉的校园应用文开始,包括演讲稿、广播稿、海报、新闻、启事等内容,这部分的教学内容由于立足校园生活,使学生感受到应用文在校园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事务文书贴近学生生活需求选择相应文体;职场应用文立足于就业需要,模拟职场环境,包括自我介绍、简历、求职信、职业生涯策划书等;然后才是行政公文和专业应用文,不同的专业文体设计要求各不相同,力求针对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选择相应的专业应用文体。重构后的文体教学内容编排循序渐进,由于遵循学生的认知及能(下转第125页)(上接第115页)力养成规律,贴近学生、贴近专业,学生乐学,学以致用。
(二)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融“学、写、做”为一体
“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指设置任务,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必需的学习资源,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获得知识的建构和能力提高。将任务驱动教学引入应用写作教学中,结合学生所学专业,通过给学生设置一系列与职业岗位对接的工作写作任务,引领学生在完成写作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既学到应用文体知识,更增强了职场中不同工作情境下应用写作能力。纵观这一任务过程,包括一系列应用文种,是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中必然包含的写作工作任务,学生认为这样的学习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帮助,在利益的驱动下,从而激发了强烈的兴趣,积极参与,踊跃练习。并且在实施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学、写、做”三位一体,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不仅掌握了知识,并且提升了能力,提高了职业素养,培养了合作精神,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施合作学习,改进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通过互动、合作来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其基本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共同合作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和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合理安排学习小组是完成合同作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首先要将学生进行优化分组。通过一定的调查,充分了解学情,掌握每位学生的写作基础与能力方面的差距,然后优化搭配,合理分组。每一小组的成员以5-6人为宜,要兼顾均衡,不能有所偏颇,既有写作基础好的学生,也有相对能力差的学生,要充分发挥好生的“传帮带”作用,使合作学习的效益得到最大化。当然,分组不必固化,一成不变,既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又要具有灵活性,教师根据教学需求作适时调整。小组组长采用轮流担当的方式,让每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还要精心做好写作活动设计,不仅包括写作内容设计,还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指导学生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写作实训。指导组长做好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落实任务实施方案,让每一位学生都通能参与到写作中来。小组成员不仅要完成自己承担的写作学习任务,还要对本小组学习任务的完成负责,个人的成功是与小组的成功联系在一起的。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齐心协力,共同协作,才能实现写作学习目标。以此来牵制约束学生个体写作任务的完成,不仅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还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互助精神。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中职应用写作课程存在的困境,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重构课程教学体系,使应用写作课程不断满足中职专业人培养目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俊霞.建构崭新教学模式,提高应用写作能力.应用写作[J],2008,(5):39-40
篇12
一、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一)情景教学法
所谓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具体将手的文中,创设出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情节环节,从而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比如,我在教“求职信”这种文种时,设计了这样的情景:举办毕业生招聘会,提前把班里的学生分成5组,每组6人,其中3人任评委,3人任应聘人员,而且要求每组由小组长带领本组同学设置招聘广告,设计招聘单位及招聘岗位,而要求每位应聘的同学要回答3个问题,其中2个问题在大体设定的15个问题中选择,其中1个问题必须要临场提问,以锻炼学生临场发挥和应变的能力。而这15个问题都是在大学生应聘的职场中被经常提问道的,比如“请做一下自我介绍”“你的特长是什么?”“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如果你被录用你打算如何开展你的工作?”等契合现代职场的问题,同时要求应聘的学生在仪容仪表,口头表达等方面来准备招聘会。招聘会结束后要求学生每组同学,向本组小组长写一份“求职信”,先由本组小组长带领大家进行本组评议,然后每组推荐一份大家认为写的好的求职信在班里进行交流。然后,由教师带领大家总结一份好的介绍信的写法。这样同学们对从生动活泼的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是深刻的,也是有效的。
(二)实践教学法
高职高专校园的文化活动往往是丰富多彩的,各种由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在学生中的影响很大。组织一个社团,需要具备相当的组织能力,而社团的运转,又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文书。比如创办文学刊物、写稿组稿、编辑印发刊物、联系协调校内外相关事宜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修改、提高。比如,学校运动会的前两周,教师开始策划讲授相关文种,如开幕词、闭幕词、班级运动员入场词、新闻采写、运动会广播稿、板报宣传,运动会结束后,鼓励学生写作消息向校刊或动地报纸投稿。再如,配合“学习经验交流会”的活动,教会学生拟写举办经验交流会的通知;学些邀请函,分别向任课教师、师兄师姐、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一定成绩的校友发出邀请;交流会上做好会议记录,并在会议记录的基础上整理出会议纪要。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参与并指导、跟踪,对学生写出的作品及时进行点评,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应用写作教学配合校园文化活动来开展,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课堂内延伸至课外,让他们运用课内的理论知识自行解决现实问题,应用写作能力得到检验和提高,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三)案例教学法
教学中我们发现,举例具体、生动、典型的案例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我在讲述每种文种时不仅仅让学生学习规范的应用文写作,还让学生联系对瑕疵文案的修改。而瑕疵文案的来源最好从学生的作业中选取。这样血色和那个在自己动手写之前就已经能够杜绝一些常见的错误,从而写出较为规范的应用文。
(四)多媒体教学法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这样可选一种崭新立体化、快速化的写作课教学模式,例如师生在屏幕上共同鉴赏学生的习作,也可师生共同讨论,这样就可以改变以往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坏境,建立以教师传授与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模式,可以更多地更直接地对一些写作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另外多媒体处理知识信息的多样性将枯燥呆板的写作课内容变得生动直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革考核方式,焕发学生写作活力
考试是检测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一个重要手段。但目前应用写作课考试中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如学生考试目的是为了获得分数、获得文凭,而不是为了印证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应用写作能力;教师通过考试只是想给课程一个结论而已,而不是通过考试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以致出现考前教师勾重点、划范围,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临时抱佛脚等不良现象。为了使应用文写作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把课堂评讲答疑、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纳入平时考核。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调查报告的写作时,为了让学生从实践中真正理解从调查到最后成文的全过程,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然后让小组长负责全组的协调工作,要让组长写调查计划,调查日记,并在每次活动中都标清楚谁干了什么,这样不仅要最后的调查报告而且还要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每个人的工作实际情况,教师依据这些实际情况再给学生打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这样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合作,积极实践,争取了好成绩,又促使学生查阅资料、互通信息,相互协作,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就加深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从而焕发了写作的活力和主动性。
三、结语
总之,应用写作课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作为应用写作的教师应当努力探讨适合本课程和学生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文体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变化,方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13
1 技校学生的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1 学生方面
技校学生因自身原因,语文水平较低,写作能力差。在写作应用文时,经常出现常识错误,如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错别字,病句、语言不通顺、逻辑混乱等,甚至有时基本的事实描述不清,不遵循基本的写作规则。学生普遍学习能力薄弱,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受诸多因素影响,他们的写作思路也较为狭窄,缺乏对素材的提炼和再加工能力。另外,技校学生主要以学习技术为主,对基础课程普遍不重视,认为《应用文写作》和技术无关,提不起学习的兴致。
1.2 教师方面
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因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并没有或者较少在其它企事业单位实践的经历,对于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有些实际应用的细节问题自己没弄清楚,也很难教得深入浅出。如果讲应用文的结构,很多文种都差不多,几句话就讲完了。如果讲写法,因为自身缺乏体会,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效果不好。
1.3 教材方面
现使用的教材缺乏针对性。由于学生专业不同,未来进入的行业不同,对学习文章的类型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因此应用文写作的教材应体现专业或行业的特色。对于不同技校应用写作类教材的编写应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培养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2 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端正态度,从被动学习转入主动学习。在中小学阶段,很多学生对写作有误解,认为写作是为了语文考试获得高分,而更多的技校学生从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事实上,应用文作为用于一切实务的一种文体,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教师指导学生要有明确的写作目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需要,它能满足每个学生开发职业生涯中可持续性发展的各种能力的需要。
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要有前瞻性,考虑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加强对应用写作知识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建构专业、技能、素质和人文知识有机统一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喜爱、重视应用文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围绕职业岗位能力需求,选择“通用性、专业性”教学内容。应用文写作课程要以具体项目写作实践为导向,通过模拟工作过程建构学生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将通用性知识、专业性知识与职业技能有机结合起来。通用性知识主要是职业生活通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如掌握日常生活条据、专用书信、毕业论文、求职简历、合同文书等。专业性教学主要是职业岗位专项写作能力的培养,即按各专业人才走向工作岗位后必须掌握哪些相关的应用文,进行分类教学,因材施教。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突出活动方案、市场调查、合同文书等文种教学。
运用“案例——互动”教学法。学生在学习应用文写作过程中,往往是“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听就烦、一写就错”,采用“案例——互动”教学法,就是教师精选案例,指导学生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写作、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加深他们对写作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案例分析是学习应用文写作的一种主要方式。首先教师要收集有针对性、典型性的范文案例,形成应用文写作模板。然后通过案例分析进“文种味”判断训练,让学生“对号入座”选准文种,在充分理解掌握案例后,学生能按照写作模板一步到位规范撰文。最后教师将案例的启示推广到一般事务中,引导学生从特殊走向一般,将文种能解决的问题及写作要求提炼总结出来。每讲完一个案例,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讨论及时整理出来,把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错误的观点)归纳到一起与案例分析过程存入资料册。使以后的案例教学更加完善。
加强日常写作练习。练习要练得有模有样,而不是简单的留作业。要有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练习还要有例文,给学生提供写作模式和技法都比较典型和规范的文章,以便于模仿,参照。对学生完成的练习及时进行讲评,评要评得有理有法,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技术的评价,对写作模式的规范,写作程序的合理、写作规则的遵从、写作技法的运用等进行总体评价;二是对构成应用文要素的评价,即应用文的主旨、材料、结构和语言的评价。
实施网络环境下的高职应用写作职业技能培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讲授和精心设计、组织电子应用文办公网络课程教学活动,搭建网络化实时在线写作课堂练习,课外综合写作实训与考试等平台。让学生能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电子应用文拟稿、核稿等撰拟发文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分级目标
对技校学生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为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为各专业的学生制定与专业学习相关的目标。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完成较低目标,把文章完整地写出。对于技校学校,这是应用文写作应达到的最低水平。其评判标准是:由标题、若干段落或若干部分构成篇章,并且符合一定的字数规范,事项基本清楚。
其次,完成较高目标,把文章写对。这是技校学生可以达到的较高要求。应用文写作应符合体式规范、格式规范和语体规范、符合政策法规、实际情况和专业要求。
最后,力争完成最高目标,把文章写到位。这是技校学校较难达到的最高要求。要求应用文写作核心突出、内部关系协调、政策法规与现实情况对接程度高,内容无遗漏,语言规范流畅。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应用写作综合性强,关涉到众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因此,提高技校学生应用写作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但只要教师对此有明确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材施教,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孟建伟. 应用文写作教学观念的系统认识. 山西青年干部管理学院院报,2008(11).